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2024-07-25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共5篇)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篇1

在经过综合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高血压就是一个循环动脉压升高, 一种就是原发性高血压另一种就是继发性高血压, 在全程的手术中患者的精神是处于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的、外伤、疼痛、在手术结束后麻醉作用就会消失疼痛就会更加的剧烈, 这样血压就会升高, 有的高血压患者还有可能会发生高血压急症 (像高血压危象与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 。所以, 我们在为高血压患者在做全程手术时候都是在做急症手术, 然后在用麻醉药给患者的时候其实风险是比较大的。在高血压这样的情况在我们麻醉科室经常能碰见的事件。在我们国家有高血压患者大约有1亿人这就说明是一个上升的现状。在外科手术中高血压患者是非常多的, 有关一些报道说, 高血压的发生率就高达20%。所以我们在对高血压患者手术的时候对他们的诊断和最后的效果和方法都是非常的重视的, 这样就不让患者的血压有升高的现象, 这样还可以调理患者的新陈代谢, 与此同时还可以给患者做到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重构, 而且这样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还能非常顺利的渡过全程手术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的24例患者当中, 我们知道高血压的病史3~22年, 男共有17例, 女共有7例;年龄一般都在24~79岁, 在这其中还包括了50岁以上的患者总共有19例, 总共占了79.2%。我们在给患者手术前17例当中, 这些患者都是接受过抗高血压的治疗、我们在给患者手术前血压一般都会控制在160~144/95~78mm Hg (1mm Hg=0.133Kpa) 的水平。在为患者手术前冠心病就存在12例糖尿病共1例。所以在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4例高血压患者中的食管、肺以及乳腺癌手术共有9例, 然而腹腔镜胆囊切除5例, 胆道手术共有4例, 还有就是脑外科手术共有3例患者, 甲状腺手术2例, 肾、肠系膜、子宫全切术1例, 手术历时1.5~6h。

1.2 麻醉方法

我们通常在手术前30min给患者肌内都会给注射到西泮针10mg、东莨菪碱针0.3mg。一般当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血压都会在≥165/94mm Hg我们都会给患者往静脉滴注氟芬合剂2~4m L和 (或) 乌拉地尔25mg, 然后在给患者带上面罩吸氧, 这样患者血压就会降到跟手术前一样了, 我们在给用一些麻醉诱导或硬膜外穿刺。

1.3 麻醉处理

我们在手术的时候一般都是要严格的观察患者生命体中出现的不同的变化。当我们在用失血量和尿量来指导输血和输液的速度, 我们还要计算出血量, 这样就可以为患者调整好输液的速度还可以让患者的尿量保持在2~3m L/ (kg·h) , 与此同时血容量在相对的比较下就会很稳定, 这样就会为心脏提供一个非常适宜的前负荷。

2 结果

当我们在给24例患者每个人都采用不一样的效果措施: (1) 给患者从莫菲氏管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4~0.6mg/kg者17例, (2) 给患者从鼻腔滴入硝酸甘油1mg/次者5例; (3) 硝苯吡啶10mg舌下含化者2例。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在对患者用药前后都做一些血流的流动力做一些统计动力处理。在每一个高血压患者用药后1~2min血压就会有所下降, 在注射15~20min体内之后血压就会低于手术前。所以在24例患者当中没出现一种心、脑、肾重要脏器的并发症。

3 讨论

我们知道当高血压患者在手术的时候出现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这些都是可以让高血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我们常说的急症患者就是这样的。在给高血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期间液压一定要控制好麻醉处理, 这样就可以降低在手术中麻醉的危险。在给患者麻醉前给的镇静药可以让患者在循环系统中有较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当患者在用全麻的时候不适合给患者用一些血压升高的药。像氯胺酮, 羟基丁酸钠等选用异丙酚, 芬太尼等这些药物都是对心血管起着有一定的负作用, 我们在手术中给患者在输入药的时候应该把速度放的慢点, 这样在给患者做诱导时我们一般给予乌拉地尔静脉滴注, 这样就可以减少插管的反应, 也可以给患者避免麻醉时过浅的拔管, 还让患者减少心动过速, 喉痉挛等一些并发症。在使用药物后心输量就会增大, 这样还能改变非肺循环, 这种药物在降低学药的情况下, 更不可能产生严重的低血压, 还对心律影响比较小。我们在给高血压患者预防手术时都会观察血压波动, 这些程序都是要在手术前做的准备, 我们在手术中就会进行检测和一些处理, 可以很好的让患者保持血压的平稳, 在手术结束后还用镇静、止痛, 这样才能让患者得高血压危象和心脑血管不能有意外的发生。

摘要:在高血压患者全程手术时麻醉用药和一些的处理方法。方法 在对2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围手术时麻醉处理中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在结果中我们了解到当所有的患者当中服用药之后的1~2min血压就会下降, 要给患者服用15~20min之内就会降到手术前或更低于手术前的水平。在我院的24例患者当中没有一个出现心、脑、肾和重要身体脏器的并发症状。从结论得知当在给患者做围术期用的麻醉处理的基本原则在于权衡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有效性是指适度降压, 安全性是指降压的可控和防止低血压。

关键词:围手术期,高血压,麻醉,硬膜外穿刺

参考文献

[1]郭建荣.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用药及处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 8:6.

[2]王焱林.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治疗与麻醉[J].医学新知识杂志, 2005, 15:6.

[3]应诗达.疑难合并症麻醉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34.

[4]MaiovovDN, Medvedev OS.7th central and perioheral componentsin themechanism ofaction ofurapidi[J].l Jan Feb, 1992, 55:3.

[5]杨艳, 曾邦雄.降压药乌拉地尔及其在围术期的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3, 14:140.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篇2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硬膜外麻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10%~15%[1],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病情危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需要尽快结束妊娠才能使病情得到缓解。有些孕妇来院就诊比较晚,往往导致手术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治疗就需要紧急剖宫产,给麻醉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总结我院10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的麻醉方法、特点,为临床提供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PIH患者20例,年龄23~31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2例。妊娠时间33周者1例,34~35周者2例,36~37周者5例,38~40周者11例,大于40周者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3例,心力衰竭1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胎盘早剥1例,先兆子痫4例,产前子痫1例。

1.2 判定标准 按照我国现行的命名和分类标准。轻度妊高征:血压>140/90 mm Hg(1 mmHg=0.133 kPa),<150/100 mm 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 mm Hg,可伴有轻微蛋白尿(<0.5 g/24 h)和(或)水肿;中度妊高征:血压>150/100 mm Hg,<160/110mm 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 mm Hg。蛋白尿(+)(>0.5 g/24 h)和(或)水肿,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头昏等;重度妊高征:①先兆子痫:血压>160/110 mm Hg,蛋白尿(+~++)(>5 g/24 h)和(或)水肿,有头痛、眼花、胸闷等自觉症状。②子痫:在妊高征基础上有抽搐或昏迷。

1.3 方法 所有产妇均于手术前接受对症治疗,如镇静、解痉、利尿、降压、强心等。先兆子痫及产前子痫的产妇常规吸氧以纠正酸中毒。麻醉方法:本组所有产妇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L2~3间隙穿刺,一次成功。使用2%利多卡因局麻药,剂量为(18.91±4.13) ml,阻滞范围大部分为T7~8~L4,个别病例达T4,20例未加肾上腺素,5例加入1∶40万U肾上腺素。7例硬膜外腔注药后血压在20 min内下降,其中6例降至正常水平。19例胎儿娩出后5~10 min血压下降。当血压降至原来的70%以下时,给予升压药,常用麻黄素10~15 mg入壶静滴,快速输液。在胎儿取出后,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静注哌替啶、氟哌啶或异丙嗪镇静。术中适当静脉输入平衡盐、血浆代用品,对心功能不全者则适当控制入量。手术过程中给予吸氧,并行ECG、SpO2及BP监测。全部病例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 mg镇痛,同时结合硫酸镁等治疗,防止了术后子痫的发作。术中2例胎儿取出前发生抽搐,除保持呼吸道通暢外,经静注安定10 mg后1例得以控制,另1例静注2.5%硫喷妥钠4~5 ml后抽搐得到控制。

2 结果

本组20例PIH患者麻醉评分,优:17例,良:3例。手术时间为23~68 min;麻醉5~10 min血压波动最大,通过调整输液情况,适当用药可以纠正。本组全部产妇术后均顺利康复。新生儿Apgar评分>7分15例,6~7分4例,<6分1例。对于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均用吸引清理气道措施,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抢救。

3 讨论

PIH即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2周。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是孕产妇常见死因之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①全身小动脉痉挛和水钠潴留。全身小动脉痉挛可能由于升压系统和降压系统平衡失调,血管壁对某些升压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性增强,从而使全身小动脉,特别是直径200 μm以下的小动脉发生痉挛,导致各器官供血不足,外周阻力增高,产生高血压等一系列症状、体征。②水、钠潴留,可能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钠离子潴留细胞外而引起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也可能是水潴留的另一个原因。由于水、钠潴留,组织水肿,体重异常增加。PIH给手术麻醉增加了难度。麻醉前检查呼吸频率及膝反射,血镁,如呼吸<16次/min或血镁>5 mmol/L应给予5%氯化钙缓慢静注,也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静注拮抗镁中毒。据Leoh MD[3]报道,PIH病可因心脏器质性损害及用利尿药后引起的低镁、低钾血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本组25例产妇术中注意未发生心律失常。根据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选择剖宫产麻醉方式,产妇的血小板<100×109/L并不一定为硬膜外麻醉的禁忌。剖宫产时妊高征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可避免气管插管困难及全麻诱导时的血压剧烈波动。硬膜外麻醉止痛完善,可消除因疼痛引起的血压进一步升高,且由于阻滞了相应节段的交感神经,可有效地降压,避免高血压危象的发生,且对全身干扰小,对肝、肾等重要脏器无明显抑制,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和肾功能,解除阻滞区域内子宫、肾血管痉挛,从而使新生儿成活率提高。可见,硬膜外麻醉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有利于母婴安全,但应注意麻醉处理中应加强监护,适当维持循环稳定和呼吸通气。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106.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6-1317.

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行择期手术的Ⅰ~Ⅱ期高血压患者29例, 其中, 男18例, 女11例;年龄31~78岁, 平均46.4岁;ASAⅡ~Ⅲ级, 均有不同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术前收缩压20~22 kPa, 舒张压10~16 kPa, 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高血压1年以上, 一直坚持降压治疗。术前检查血生化、凝血四项、血糖、电解质、心电图、呼吸功能等, 均无严重心、肝、肺功能障碍, 均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服用阿司匹林者需停用7~10 d, 术前3 d开始服用适量镇静药, 于手术前晚睡前及手术日晨给足量的镇静催眠药。常规禁食12 h, 禁饮8 h, 但降压药均服用至术晨。术前应用东莨菪碱0.3 mg和咪唑安定2~3 mg (根据患者体质而定) , 于麻醉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1.2.2 麻醉诱导

异丙酚2.0~2.5 mg/kg, 芬太尼6μg/kg, 阿曲库铵0.5 mg/kg, 诱导前3 min用硝酸甘油滴鼻 (0.75μg/kg) 。在诱导后插管前吸入异氟醚。所有插管均由同一名有经验的麻醉师完成。

1.2.3麻醉维持

术中供纯氧, 异氟醚吸入, 阿曲库铵及得普利麻静脉滴注, 酌情追加芬太尼维持适当麻醉深度, 术中补充足够的液体, 术毕以阿托品0.5 mg、新斯的明1 mg静脉注射。待自主呼吸恢复、吸净痰后, 给予异丙酚0.5~1.0 mg/kg静脉注射, 在适当镇静的条件下拔除气管导管。

1.2.4 检测指标

术中机控呼吸VT 10 ml/kg, R:12次/min, I∶E=1∶2, 常规检测血压、心率、脉搏、中心静脉压、心电图、呼气末CO2, 严密观察尿量及出血量。

2 结果

本组29例行择期手术的Ⅰ~Ⅱ期高血压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良好, 出现高血压15例, 排除麻醉过浅及其他因素, 以乌拉地尔降压;心动过速4例, 给予艾司洛尔20 mg静脉治疗后, 心率降至正常;3例出现窦性早搏, 给予利多卡因1 mg/kg静脉治疗后早搏消失;1例血压下降, 迅速补充血容量后血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0~14 d, 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 经治疗后均出院。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越高, 围术期并发脑出血、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越大。因此, 麻醉前准备的重要原则是:采取系统的抗高血压治疗, 有效控制围术期血压水平, 保证血压无剧烈升降波动。所以择期手术前强调系统的抗高血压治疗, 了解病情经过和进展情况以及平时维持的血压水平和出现症状时的水平, 以备术中参考。控制血压在患者无主诉不适的水平或降低为原高压水平的20%即可[1]。合理的血压水平有利于心、脑、肾恢复较好的血流灌注, 从而可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提供较好的保证。不能片面追求所谓正常水平, 因为相对较低的血压可使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而致缺血性损害。

麻醉手术期间血压急剧升高主要是由于对伤害性刺激的抑制不充分, 激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从而释放ACTH、糖皮质激素、醛固酮、内啡肽、加压素、儿茶酚胺等一系列激素和介质。常见的诱因有:喉镜检查、气管插管、切皮、剥离骨膜、纵劈胸骨、牵拉腹膜、缝皮、拔除气管导管等操作, 其次是气道梗阻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和 (或) 低氧血症、血容量急剧波动、低温所致寒冷反应, 甚至磅胱胀满。

全麻诱导是全麻处理的重要环节, 因高血压患者循环很不稳定, 血压的剧烈波动又常导致严重后果[2]。高血压患者血容量相对不足, 当麻醉诱导药物直接作用以及压力反射调节失调时, 可使血压下降, 高血压患者应用常人剂量可使血压下降50%以上[3]。因而应避免用药导致血压剧降。我院采用安定、芬太尼、氟哌啶等复合应用, 循环都较平稳。也有报道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诱导效果更佳。

阿托品可使患者心率显著加快。用东莨菪碱可减轻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咪唑安定作用迅速, 半衰期短, 对循环、呼吸抑制轻微且短暂, 故适用于高血压患者作术前用药。艾司洛尔是一种选择性的超短效受体阻滞剂, 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潜在副作用很快逆转等特点[4], 作用迅速, 消除时间快, 对心脏抑制轻微, 应用于围术期如情绪紧张、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刺激出现的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安全、可靠。利多卡因可以恒定地降低普肯野纤维系统和心室肌细胞内的动作电位, 以及相对缩短有效不应期, 有效抑制心室异位心律, 快速消除折返, 恢复正常窦性心律[5]。乌拉地尔属受体性血管扩张药, 具有外周和中枢降压的双重机制, 外周扩张血管主要为阻断突触后α受体, 降外周阻力而降压, 中枢作用则主要通过激活5-HT1A受体, 使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作用降低这一双重作用起作用。使用后心输出量增加, 同时也改善了肺循环。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相比, 前者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作用机制, 能满意地调控血压, 维持循环稳定, 起效快, 作用温和, 只要补足血容量, 无低血压现象。该药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 不会引起严重的低血压, 对心率影响小[6]。

摘要:目的:观察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全麻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对29例行择期手术的Ⅰ~Ⅱ期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9例行择期手术的Ⅰ~Ⅱ期高血压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良好, 出现高血压15例, 排除麻醉过浅及其他因素, 以乌拉地尔降压;心动过速4例, 给予艾司洛尔20mg静脉治疗后, 心率降至正常;3例出现窦性早搏, 给予利多卡因1mg/kg静脉治疗后早搏消失;1例血压下降, 迅速补充血容量后血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0~14d, 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 经治疗后均出院。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的全身麻醉, 经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并积极对症治疗各种不良反应、术后镇痛等一系列措施, 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关键词:围术期,高血压,全麻,麻醉诱导,麻醉维持

参考文献

[1]王大柱.人体疾病与麻醉[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127.

[2]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38.

[3]席德忠.高血压或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处理[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82, 3 (2) :59.

[4]张秀华, 徐建青, 任洪智.艾司洛尔对全麻期间控制窦性心动过速效果的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7, 17:501.

[5]谢荣.麻醉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136.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篇4

【关键词】七氟醚;异氟醚;异丙酚;老年高血压围术期;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54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17-01

本研究旨在观察七氟醚、异氟醚和异丙酚对围术期ST段、心肌细胞损伤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变化的影响,评价七氟醚、异氟醚和异丙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心肌损伤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工作中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药物及试剂盒七氟醚,异氟醚,异丙酚:雅培制药有限公司,英国;cTnⅠ试剂盒:大连泛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研究对象选择42例60岁以上老年择期行胸外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高血压Ⅱ级,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当于中、高危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4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高血压危险因素、术前射血分数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麻醉方法三组患者术前均按常规口服降压药1~7天至术前,其中以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为主。入室后肌注咪唑安定5mg、静注东莨菪碱0.3㎎作为术前用药。

三组患者诱导开始时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均设定为2ng/ml,当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0.5ng/ml时调整血浆靶浓度为0.5ng/ml;同时衡速静推咪唑安定0.025~0.05mg/kg诱导;当患者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哌库溴铵1mg/kg,监测TOF及BIS,当TOF值达0,BIS值达40~60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2ml/kg,呼吸频率13次/分,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0~40mmHg。插管成功后以及整个手术期间,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维持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约1MAC左右;异丙酚组诱导后持续输注异丙酚4~10mg/kg/h维持麻醉。三组术中根据BIS值调节麻醉深度,以维持整个术中BIS值<50;同时根据TOF值追加维库溴铵0.04mg/kg以维持肌松。三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手术探查后改为0.15ng/ml并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分钟。

1.4指标检测术中行常规监测和麻醉深度监测,维持整个术中BIS值<50。记录术前、气管插管后、探查后、拔管后的ST段变化情况。ST段改变确定心肌缺血的标准:ST段压低≧1mm(J+60ms)持续超过1min。并记录围术期心电异常表现,如:室性早搏和窦速等。

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1小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3h(T3)、6h(T4)、12h(T5)、24h(T6)抽取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2ml,置于EDTA试管中,全血混匀后,立即离心(4000rpm,5min),取上清夜放置于离心管中-20℃低温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CTnⅠ,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围术期ST段的变化情况三组患者的ST段在插管、探查及术毕拔管后均较术前显著压低(P<0.05),在术毕拔管后异丙酚组明显低于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P<0.05),但在其余各时点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血浆CTn I变化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浆CTnⅠ浓度在术前均小于0.3ng/ml,手术结束时开始升高,术后6h达峰。与七氟醚和异氟醚组相比,异丙酚组的血浆CTnⅠ浓度在术后3、6、12、24h各时点显著升高(P<0.05)。异氟醚组高于七氟醚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其全身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应激状态下对循环系统改变的适应能力及调节能力削弱,麻醉和手术期间血压更易波动,常常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患者血浆cTnI浓度均在手术结束时开始升高,术后6h达峰;而且ST段在术中及术毕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压低(>1mm),提示三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吸入麻醉药在细胞水平具有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作用表现在减少心律失常,保存能量,提高心功能和减少梗死面积。用表现在减少心律失常,保存能量,提高心功能和减少梗死面积。其部分可能机制为吸入麻醉药可开放细胞内KATP通道,激活腺苷受体及抑制Na+-K+泵的交换。

参考文献

[1]王刚,周琪,高长青,等.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缺血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5(32):384-386

[2]郭训,刘琴湘,岑欢,等.心肌肌钙蛋白I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6,3(8):158-162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篇5

[关键词] 高血压;七氟烷;丙泊酚;SBP;DBP;SpO2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76-02

临床手术结束后,全麻患者因从麻醉状态下恢复,由于镇静、镇痛药物的减浅,手术及伤口的刺激,加上应激状态,在拔除气管导管时往往会出现生命体征的剧烈波动,有时候甚至比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更为明显。而高血压的患者因基础血压的升高,在麻醉恢复期可因血压明显异常的波动造成严重的意外和并发症,从而对临床手术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1]。因而,合理的选用适当麻醉深度下拔管对于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丙泊酚与七氟烷深麻醉下拔管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腹部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患者77例,其中男40例,女37例;年龄48~70岁,平均(53.0±1.9)岁。以上患者ASA分级均为Ⅱ级,除高血压外无其他合并症。77例患者中其中有37例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七氟烷,作为A组;其余4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丙泊酚,作为B组。所以患者中均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2] 两组患者在手术当天入室前2 h均继续服用常规降压药物。在手术前,肌肉注射0.5 mg的阿托品和咪达唑仑0.05 mg/kg。进入手术室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在左前腕进行拇收肌TOF监测。依次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丙泊酚(AstraZeneca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646,1%丙泊酚注射液50 mL预充式靶控输注专用注射器)2μg/mL、瑞芬太尼4 ng/mL进行靶控输注,顺阿曲库铵0.2 mg/kg,3 min后对患者进经口行喉镜明视下气管插管操作。行右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CVP及ABP,控制补液量及麻醉深度,使CVP维持在正常水平(4~6 cmH2O),ABP与术前水平相差15%之内。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0.8~1.5 μg/mL)、瑞芬太尼(4~6 ng/mL),吸入1%~2%浓度七氟烷(0.8~1.5 MAC)(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H20070172),根据肌松监测追加顺阿曲库铵(当T1恢复至术前水平的10%~15%时给诱导量的1/3),术中PetCO2维持在35~45 mmHg水平。手术结束前30 min经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15 μg/kg作为术后镇痛首量,术后镇痛予舒芬太尼4~6 μg/h输注,于术毕前5 min开始给药,同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术后检测患者TOF值TR为0.9时,B组停止吸入七氟烷,继续泵入丙泊酚在0.8 μg/mL;A组停止注入丙泊酚,继续吸入七氟烷维持0.6 MAC[3]。待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到拔管水平后,停药、拔管,拔管后予3 L/min氧流量双腔鼻导管吸氧,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以解除梗阻。分别记录每组患者手术结束时间(T1)、气管拔管前时间(T2)、气管拔出后0 min(T3)、气管拔出后5 min(T4)、气管拔出后10 min(T5)的SBP、DBP、HR、SpO2值以及两组患者睁眼、对答切题时间。并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1.2.2 拔管指标 患者自主呼吸≥15次/min,VT≥8ml/kg,用力吸气负压绝对值>15 cmH2O,SpO2≥95%。血气分析示PaO2及PetCO2在正常范围。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和B组指标中SBP、DBP、SpO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睁眼、对答切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的苏醒时间为(7.5±1.2)min,B组的苏醒时间为(4.1±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麻醉后高血压可因疼痛、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尿潴留和容量过多等因素造成。深麻醉下拔管可防止高血患者因麻醉恢复期镇静镇痛减轻及应激反应所造成的血压剧烈波动和相关并发症。但同时难免会给患者在术后带来一些呼吸道的不良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尤应注重这两方面的平衡,一方面要避免浅麻醉或清醒下拔管对患者造成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深麻醉拔管后因舌后坠、呼吸肌无力、吞咽或咳嗽反射迟钝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故合理的选择全麻药对于减少拔管带来的不良症状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使用丙泊酚与七氟烷进行临床比较发现。丙泊酚组患者的SBP、DBP、SpO2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前者患者的苏醒时间较后者明显较短(P<0.05)。说明丙泊酚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七氟烷。

综上所述,丙泊酚和七氟烷都可以将患者拔管后的血压值、心率等指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并且丙泊酚的疗效优于七氟烷。

[参考文献]

[1] 王茹,柴伟,韩丽春.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117-4118.

[2] 白玉玮,张伟.丙泊酚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的观察比较[J].河北医药,2011,33(7):1023-1024.

[3] 侯南丽,于德俐.丙泊酚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0):2293-2294.

(收稿日期:2012-02-27)

上一篇:优势与风险下一篇:法理学教学方法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