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锻炼

2024-08-01

高血压患者如何锻炼(精选5篇)

高血压患者如何锻炼 篇1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持续增长,高血压患者每年以700万的速度增加,目前患高血压患者达2亿人。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然而,对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有效控制率仅为8%[1]。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率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高血压病有着直接的关系,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采取合理的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与锻炼方式,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1 高血压病产生的原因

1.1 体重超重和肥胖

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卒中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据估计,1999 年有61%的美国成年人达到超重和肥胖症程度[2],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3]。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达到或大于24(BMI≥24 kg/m2)的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是体重正常(BMI=18.5-23.9 kg/m2)者的三四倍[4]。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地域也存在着差别,一般北方高南方低。对我国10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基线时BMI每增加1 kg/m2,5年内发生确定的高血压(收缩压≥160 mm Hg或舒张压≥95 mm Hg)的危险增长9%。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显示,基线时BMI每增加3 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或服用降压药)的危险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这些都说明我国人群的BMI虽然低于西方人群,但超重和肥胖仍然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且近10年来人群的BMI均值及超重率有增高趋势[5]。

1.2 饮酒与吸烟

如以每周至少饮酒1次为饮酒,则我国中年男性人群的饮酒率为30%~66%,女性饮酒率为2%~7%。有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仅饮酒不吃饭比饮酒同时进餐引起高血压病的危险性还要大。吸烟可以使呼吸系统产生疾病和发生病变,还是导致心血管病的主要诱因。吸烟者患高血压病的机会是不吸烟者的2.19倍,研究表明,吸烟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为35%。我国人群吸烟率很高,男性达到60%~70%,女性较低,但也达7%左右。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冠心病的发病相对增高约1倍,癌症死亡的危险增加45%,总死亡的危险增高21%[6]。

1.3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质对高血压的影响

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而膳食中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我国北方地区,每人每天摄入12~18 g食盐,南方地区每人每天摄入8 g左右的食盐。钠把身体内的水分牵制住,使血的容量增大,从而造成高血压。研究均显示,个体每日钠摄入量与其血压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吃盐越多,血压越高[7]。这些研究证据表明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可以加重食盐对血压的不良影响。因此“口重”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膳食中缺乏蔬菜、水果和肉、鱼等动物性食品可以加大“口重”对血压的危害。

2 体育锻炼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还能够有效预防高血压的产生。

2.1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不同方式的有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主要指长时间的运动负荷对血压的影响。近年来,有氧运动的降压效应已得到国内外专家普遍的肯定。Wallace[8]对老年男子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在为期14周负荷递增的运动干预结束后,结果显示: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均减小,收缩压和脉压下降尤为明显,也表明有氧运动可有效降压作用。任爱华[9]对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运动负荷程序训练,干预长达半年,训练结束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与干预前相比下降显著,也同样表明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降压效果。王洁婷等[10]认为,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患病因素。

2.2 抗阻练习

研究证实,适当的抗阻练习也可以降低血压,尽管它的作用不如有氧运动强大,如果把有氧运动与抗阻练习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通过一定的抗阻练习,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当肌肉力量增加之后,可以增强肌肉神经的协调性,这些都有利于运动,并且有利于降低安静时和运动中的血压[11]。有研究观察到抗阻练习可以增加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密度,有助于降低血管壁的阻力,抗阻练习还能够降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激素水平[12]。有研究认为,有氧运动能够降低静息状态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肌肉中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引起血压的下降;也可能是通过改变血浆中前列环腺素、心钠素、血管紧张素的水平或者改变糖代谢、钠代谢等引起血压的降低[13]。抗阻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成年人和老年人静息状态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以作为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手段之一。但是,抗阻训练引起血压降低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14]。

2.3 不同运动强度对血压的影响

通常老年男子心脏负荷大,血管壁弹性差,血压高,其动脉管壁的硬化程度高, 较易诱发心血管疾病[15]。高血压患人因血管舒张功能受损,运动中舒张压可以没有变化或轻度升高。增加运动强度会使运动中的血压显著升高,而对运动后血压下降幅度影响不大,较小的运动强度可引起较大幅度的舒张压下降。因此,小运动强度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更为适宜的运动锻炼强度[16]。有研究发现在强度为30%、50%、75%峰值摄氧量45 min功率自行车运动后发现,运动后血压下降会在较大强度运动后出现更为持久和更为显著性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由于安静血压比较高,运动中的血压比血压正常者要高,加上在同等负荷时收缩压升高的幅度可达到正常人的2倍,因此运动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有较大幅度升高[17]。冉斌[18]认为通过匀和有氧运动能有效锻炼老年人心血管功能、防病、抗老、达到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2.4 高血压患者的体育运动方式选择

有氧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健步走、慢跑、秧歌舞、柔力球、水中运动、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大肌群、周期性、连续不断的有氧运动。其中最常见、降压效果较为突出的是健步走和踏车运动,这两种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是能够有效地控制运动强度。健步和慢跑运动,可提高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使心肌力量增强,有利于人体血液循环[19]。权威资料显示,游泳运动的强度一般都在6梅脱(MET)或以上,如比较放松的游泳强度是6梅脱,而以每分钟45 m速度的蛙泳是8梅脱[20]。这种强度对一般人是中等或较大强度,对于心肺能力较弱的人已经超过中等强度,因此游泳作为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方式,主要适应于高血压发病前已经掌握游泳技术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太极拳练习是降血压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小强度太极拳运动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了12.67 mm Hg,舒张压下降了6 mm Hg,中强度太极拳运动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了14 mm Hg,舒张压下降了7.3 mm Hg。由此可见小强度与中强度的太极拳锻炼对于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1]。

大量的研究证明,中小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高血压患者只要平时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与体育锻炼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适量的运动强度,保持较好的心态,就能够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把血压控制到正常的范围。

摘要:运用了文献综述法与逻辑分析法,分析了高血压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式的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降压效果,适当的抗阻练习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小运动强度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更为适宜的运动锻炼强度。建议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一些多样性的、强度不太大的有氧运动项目,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才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关键词:运动方式,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影响

心脏病患者如何“适度”锻炼 篇2

对于住院治疗(比如做过支架手术等)的患者来说,出院之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来评估患者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消耗是多少,并据此来制订运动处方。

此类患者最好按照运动处方锻炼,如果自行运动,很可能出现运动过量或运动方式不当,导致病情恶化。对于病情较轻的心脏病患者来说,可以根据自身感受(不出汗、无胸闷气喘),以及心率(低于100次7分钟),自己制订运动处方,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处方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时间、类型四个方面,最好选择能长期坚持的有氧运动。

锻炼宜自下而上

一项研究发现,在同样输出量的情况下,上肢活动时的血压比下肢活动时高一些。比如,哑铃、拉力器、单双杠、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更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这是因为上肢肌肉活动时,肌肉血管舒张,而其他活动量小的肌肉血管则会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另外,上肢的血液供应增加,更容易分流心脏的血液,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心脏病人在锻炼时,最好从下肢锻炼开始,步行就是比较好的方法,如果症状较重,可以慢速行走(30~50步/分钟);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快速行走(超过90步/分钟)。坚持锻炼3~6个月之后,可以进行有上肢运动的锻炼,比如慢跑、跳交谊舞、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

锻炼应避开“早高峰”

心脏病发作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每天上午6~9点是发作的“早高峰”,尤其是心绞痛和猝死往往发生在上午9点左右。主要原因是,早上人体相对缺水,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同时,上午的血压在一天当中最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或破裂,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心脏病患者的锻炼,最好避开这个高峰时段,以安排在下午或晚上为宜。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心脏病初愈的患者来说,越早进行康复锻炼,恢复的效果越好,一般在发病一周后即可开始锻炼,且至少坚持6个月以上。

锻炼要有规律

高血压患者如何锻炼 篇3

关键词:八段锦,高血压,生存质量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再加上降压药的副作用,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八段锦作为我国古老的健身导引术, 强调“调形”、“调息”、“调神”的运用, 它通过姿势调节, 呼吸锻炼, 身心松弛, 意念的集中和运用, 有节律的动作等锻炼方法, 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 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 是一项自我身心锻炼方法。王松涛[1]对老年人进行了3个月的八段锦干预, 发现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可以明显地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3~2012.9在开滦总医院查体确诊的7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 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常模93.93±26.53分。其中男性32人, 女性38人, 一级高血压46人, 二级高血压24人。年龄39~70岁, 平均年龄 (60.37±6.7) 岁。干预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相比, 各变量均无显著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干预措施

对两组患者降压药的选择不做硬性要求, 对照组常规服用降压药并对其进行健康指导, 干预组在常规服用降压药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为期24周的八段锦锻炼。第一个周主要运用分解练习法, 以单个动作和分段练习为主, 强化技术动作, 第二周开始将呼吸加入到动作之中整套练习, 注重动作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从第三周开始重复练习整套动作, 运动频率每周5次, 40分钟/次。整个八段锦训练过程均在八段锦老师指导下进行。

1.2.2 测试工具

本研究采用SF-36量表 (共有36个条目, 可测量8个健康维度) 分别于实验前和24周八段锦干预后, 测评八段锦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 结果

注:干预前后比较p<0.05;a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p<0.05;b

八段锦锻炼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于干预前两组无差异, 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比较GH、RP、VT、PF、SF、BP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Chung等[3]对高血压患者进行16周气功干预, 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SF-36、焦虑量表 (BAI) 、抑郁量表 (BDD) 等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八段锦作为一种健身气功能否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尚未见报道。

我们对高血压人群进行24周的八段锦干预, 发现八段锦干预后高血压患者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 (RP) 、锻炼躯体功能 (PF) 、躯体疼痛 (BP) 和生命活力 (VT) 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 且干预组总体健康感 (GH) 、社交能力 (SF) 等维度的得分较干预前增加, 说明八段锦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八段锦习练时要求做到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要放松, 而在各动作间的衔接过程中要适当用力, 这种动作松紧配合的功法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关节的滑利, 从而起到增强体质, 强身健体的作用。“神形相合, 气寓其中”也是八段锦的功法特点, 即整套动作要达到意动形随、神形兼备。

长期八段锦锻炼可使锻炼者的注意力提高, 使锻炼者神经系统及肢体得到协同发展。有利于高血压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雅气质并, 提高了参加社会活动的热情,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建议八段锦锻炼等康复措施[4,5]向全民推广, 对血压正常者减少其高血压的发病率,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八段锦锻炼可以协助药物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 从而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松涛, 朱寒笑, 张禹等.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Chung B, Lo J, Fong D, et a1.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qigong in the Ixeatment ofmild essential hypertension.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2005, 19:697-704

[4]翟清华, 郑蔚, 张利霞等.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使用医学杂志, 2013.

高血压患者如何安然度夏 篇4

盛夏对高血压患者原本脆弱的身心是很大的考验,很好地处理如下一些生活事项,就可确保高血压患者安然度夏。

有规律地监测血压变化 需监测降压药作用最弱时点的血压(晨起后血压)、最强时点的血压(傍晚血压)和临睡前血压。一日多次服药者还要测量服药前的血压,其他时间的血压根据需要随时测量。血压控制平稳者,最好每日监测晨起后和临睡前的血压。监测的血压情况要交医师查看,听从治疗的建议。确实需要减药或停药的,应由医生决定。

保持情绪稳定 酷暑时节,人们容易烦躁。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遇事冷静处理。居住环境要整洁、安静,避免久处嘈杂烦乱之地。

防止发生急性肠胃炎 高温天气会使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消化腺分泌功能降低,进而使胃肠抵抗力降低。此时如果饮食不当,容易导致急性胃炎或肠炎。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失衡,对控制高血压不利。

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人体出汗多,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有研究显示,待口渴时才喝水,大约只能补充所需水分的50%。

游泳和洗浴水温不要太低 贪凉会导致外周血管骤然收缩,使血压陡升,易发生意外。如果以往没有冷水浴的习惯,就不要采用冷水浴锻炼的方式,以防寒冷刺激使心脑血管的负担骤然增加而导致不测。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也很重要,否则,进出房间时会造成血压波动,对高血压患者不利。

高血压患者如何安心过寒冬 篇5

——编者

随着气温的转凉,又到了寒冷的冬季。据我20年来的从医经验,每到冬天,心内科就诊患者就会明显增多。究其原因,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冬季血压较夏季控制差,致心血管事件增加是主因之一。因此,在冬季为了更好管理此类患者,我们需要强化高血压的管理,让患者拥有一个“安心寒冬”,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需要大家的努力。

1.冬季血压难控制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前瞻性研究之一,2012年该研究结果发表在Hypertension(《高血压》)上,通过对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纳入的中国10个城市和农村的506673例受试者进行分析,发现冬季收缩压较夏季明显升高10mmHg。10mmHg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原本血压正常的患者需要降压治疗,原本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药物种类。

一项发表于2010年的研究在夏季纳入275例18~40岁不吸烟、喝酒、无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受试者,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记录血压,以评价高血压发生率的季节性差异。结果显示:冬季高血压发生率是夏季的2倍。

不仅如此,冬季血压更难控制。一项中国研究随机纳入在门诊复诊1次以上的363例高血压患者,平均64.8岁,共复诊2893例次,评价不同季节高血压患者复诊血压控制达标状况。结果令人吃惊:冬季高血压较夏季控制率竟下降1/3。

2.心血管风险增加

正是由于冬季血压升高和控制难,导致冬季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一项为期5年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冬季心肌梗死和卒中事件显著增加,为夏季的2倍。因此,探讨冬季血压升高机制,进而强化冬季血压管理对帮助患者安度寒冬十分重要。

3.原因分析

为什么冬季血压控制率低,心血管事件增加呢?存在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冬季患者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进一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从而引起一系列缩血管反应和心血管功能调节因子的变化,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其二,天冷时,毛细血管遇冷收缩,使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血压升高。

4.如何应对

针对上述血压不易控制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可使高血压患者安心度过寒冬。

增加药量 在冬天,如果患者既往服用药物可控制血压,我们建议在寒冷时候增加药物剂量,以更好地控制血压,获得强效降压和强化心血管保护的疗效。冬季增加RAAS抑制剂剂量,充分抑制RAAS活性是冬季强化血压管理的重要一环。常用的RA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培哚普利(雅施达),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坎地沙坦(必洛斯)等。在冬天通常的用法是剂量加倍,如雅施达由4mg加量至8mg,必洛施由8mg加量至16mg,往往能有效控制血压。就像天凉了要给自己添加衣物一样, 冬日里给高血压患者足够剂量的降压药物,尤其是RAAS抑制剂,能让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多晒太阳保暖防寒 冬日暖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在冬天,高血压患者应多晒太阳,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驱寒抗病。老年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和对血压的调控能力差,血压易波动,所以,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骤冷和大风低温时减少外出,适量增添衣物。最好坚持每晚睡前热水泡脚半小时,洗后按摩足底,不仅能改善睡眠,还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适当运动 冬季,锻炼活动少,身体抵抗力相对差,血管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高血压患者适度锻炼可增强体质,增进抗寒能力,提高心血管功能和大脑皮层灵活性。可选择散步、行走、小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健身操、保龄球等适合个人身体情况的有氧活动。每天30~40分钟,每周不少于5次,运动强度以中度为主,即运动后心率加年龄每分钟约为170次,身体差者年龄加心率每分钟150次左右,以自我感到全身舒适为度。

早睡晚起 寒冬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早睡晚起,每天要保证8小时~9小时睡眠,午睡半小时~1小时。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防止血压波动。

调整情绪 寒冬腊月苦难熬!冬季常使人触景生情,抑郁寡欢。殊不知,过于悲伤的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控,使血压上升或大幅波动。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可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同时要做到乐观开朗,保持“冬天都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良好心态。

另外,高血压患者冬天也应注意穿戴,如果裤带过紧,增加了腹压,会使腹腔内的血液流向心、脑等脏器,致血压升高;而帽带、领带过紧则会压迫颈部的颈动脉窦造成血压波动。因此,高血压患者天冷穿戴时,务必做到宽松舒适。

在冬天,高血压患者要养成每日坚持饮适量温开水的好习惯。适当补足水分,对于调节血液黏度、净化血液、清除代谢废物等有着很好的作用。

成年人都知道,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高血压患者毫无疑问必须彻底戒烟,并限制饮酒。正所谓,不良嗜好少一点,健康就会多一点。冬天自然也会过得更安心。

江凤林

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医学会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杂志副总编。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年,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高血压、心律失常的防治及心脏康复。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呵护心脏》《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等专著4部,承担及参与课题5项,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上一篇:降低齿轮泵噪声的方法下一篇:两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