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2024-07-24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共12篇)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篇1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WT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60~79岁,平均(68±8)岁;病程5~20年,平均(2±7)年;均为缓进型高血压。其中,1级(轻度)51例(41.8%),2级(中度)69例(58.2%)。120例中,63例(52%)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收缩压≥160 mm Hg (1 mm Hg=0.133 kPa),舒张压<90 mm Hg。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治疗方法

1.2.1 疗效判断标准

降低血压,使血压恢复至正常(<140/90mm Hg)或理想水平(<120/80 mm Hg)。对中、青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患者应使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老年人至少降至正常(140/90 mm Hg)。

1.2.2 治疗方法

采用的治疗方法基本上以药物疗法为主。

1.2.2. 1 利尿剂

包括噻嗪类、保钾利尿剂和袢利尿剂等。 (1) 噻嗪类:应用普遍,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2) 保钾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氨苯蝶啶、螺内酯(安体舒通)等。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 袢利尿剂:利尿迅速,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托拉噻米等。肾功能不全时应用较多,但需注意低血钾、低血压。 (4) 另外推出的利尿降压剂吲达帕胺25 mg,每日1次,具有利尿和血管扩张作用,可有效降压,但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

1.2.2. 2 β-受体阻滞剂

本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且可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对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高血压更为适用。治疗高血压多选用具有心脏β1选择性、长效或缓释的品种,如美托洛尔25~50 mg,每日1~2次;或比索洛尔2.5~5.0 mg,每日1次。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同时本类药物对糖、脂代谢有不良影响,使用时应加以考虑。长期应用者不宜突然停药,以免血压骤然上升。

1.2.2. 3 钙拮抗剂

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尤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钙拮抗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非二氢吡啶类)及二氢吡啶类3组药物,前2组有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的作用。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中应用。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的作用以阻滞血管平滑肌钙通道为主,可引起血管扩张,同时引起交感激活作用,对预防冠心病不利。但二氢吡啶类的缓释、控释或长效制剂,使上述副作用显著减少,可用于长期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1次;或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或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每日1次。

1.2.2.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试验证实,ACEI可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及降低死亡率、明显延缓肾功能恶化,因此对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的患者尤其适用。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者禁用。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停药后可消失。

1.2.2.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与ACEI相同,但不存在干咳,降压作用平稳,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如氯沙坦50~100 mg, 1次/d;缬沙坦80~160 mg, 1次/d;厄贝沙坦150~300 mg, 1次/d;坎地沙坦8~16 mg, 1次/d;替米沙坦80 mg, 1次/d。

1.2.2.6α-受体阻滞剂

分为选择性及非选择性两类,非选择性类α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除用于嗜铬细胞瘤外,不用于一般高血压治疗。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滞突触后α1受体,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动静脉收缩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对糖、脂代谢无影响,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耐药性。常用药物为哌唑嗪0.5~2.0 mg, 3次/d;特拉唑嗪0.5~6.0 mg, 1次/d。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了初定的目标血压,1级轻度高血压患者51例中,44例(85.5%)需应用1~2种降压药物,7例(13.7%)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达到初定目标血压;2级中度高血压患者69例中,18例(25.9%)需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51例(73.9%)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能达到目标血压。

3 讨论

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112例(93.3%)能降至正常血压且无不适症状,但仍有8例(6.6%)患者因血压相对较低而出现明显脑供血不足症状,1例甚至并发脑血栓形成,这种比例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而呈升高趋势。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2级中度高血压患者中有1例并发脑血栓,这些患者(除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外)经减少药物剂量血压回升后,不适症状消失。说明症状与血压相对较低致脑血流灌注不足有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动脉血管壁弹性减弱和管腔狭窄,循环阻力增高,伴不同程度并发症,血压波动大,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小剂量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增加降压疗效,相互抵消或明显减轻不良反应,还可延长降压作用时间,加强对靶器官的保护。治疗目标血压个体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进行,尤其是对老年人,应避免快速降压带来的不良反应。在降压过程中注意老年人的反应,不仅注意调整降压的幅度,还要控制降压的速度,否则就会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血流灌注压减低,血流缓慢,引起缺血及血栓形成。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达到了初定的目标血压, 1级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需应用1~2种降压药物, 少数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以达到初定目标血压;2级少数中度高血压患者需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 多数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能达到目标血压。结论:把握用药指征, 积极用药治疗, 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黄平.老年人高血压治疗新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1) :60-62.

[2]唐景华, 马光仁.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2 (13) :1811-1814.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篇2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原因不明,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特征,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脑卒中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及死亡率都很高。

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偶然测得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必须重复和进一步观察。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1. 遗传 高血压病的病因以遗传为主,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2. 饮食 应适当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避免高胆固醇食物.正常成人对钠盐

的生理需要量为1~2g/d,食盐较多的中国人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 其他 吸烟和肥胖者、从事精神紧张和体力活动较少的工作的人群易患高血压病。40岁以后本病患病率明显增强。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可以多年自觉良好而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且查常在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压后才注意到。高血压初期只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血压升高,随后可恢复正常,以后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一天之内白昼与夜间血压水平仍可有明显的差异。

高血压危重症护理要点

1迅速降压 常用药物:硝普钠、二氨嗪、酚妥拉明。

(1)降压的幅度取决于临床情况,不宜过低。一般收缩压降至21.3Kpa(160mmHg),舒张压降至14.7Kpa(110mmHg)。

(2)同时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

2脱水 可用呋塞米,脑水肿脱水加用20%甘露醇静滴。

(1)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详细记录出入液量。

(2)当患者出现明显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并设法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二、 一般护理

(1)告诉病人睡眠对保持血压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并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2)午后控制水分的摄入,以减少夜尿次数。

(3)科学地安排治疗,检查的时间,避免干扰睡眠

(4)血压太高时应减少活动,最好绝对卧床休息以免血压升高

(5)坚持体育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6)每天早晨散步、打太极拳、养花莳草或读书看报,写字作画。

三、 饮食护理:

(1)限制盐 对于大多数甚至严重高血压者,每日严格限制在1g的盐可降低血压。每日限制至4-5g的盐可控制轻微高血压。

(2)应摄取低热量或中等热量的均衡饮食,以控制体重。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豆类等。可适当多食鱼类蛋白。

(3)维持足够的钾、钙的摄入。

(4)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等。限制饮酒,

四、 症状护理

(1) 头痛、头昏:

A、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B、、血压不稳定或加重时必须卧床休息。

C、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D、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变化时立即同医生联系及时给予处理

(2) 恶心、呕吐:

A、创造安静环境,减少精神、心理刺激。

B、充分休息,保障睡眠。

C、、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我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呛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保持床单整洁,呕吐后协助病人清洁口腔。

D、按医嘱使用止吐药。

(3) 意识紊乱:

A、严格规定病人卧床,及时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脱水、降压等处理。

B、密切监测心电图、生命体征及神志,备好抢救用物

C、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

D、监测尿量,必要时留置尿管以监测每小时的尿量。

F、提供保护措施,如上围栏防止病人跌落;备好压舌板以防止病人抽搐咬伤舌头;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加以约束。

五、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谈、陪伴等方式减轻病人的焦虑,

让病人通过听音乐、闲聊、看轻松的书和电视节目等消遣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健康心态,以利于病人血压的稳定。

六.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1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min,在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

2.最好选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

3.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升高4.0Kpa(30mmHg),然后以恒定速度率缓慢放气,放气过程中仔细听柯氏音(出现第一音为收缩期读数,消失音为舒张期读数),柯氏音不消失者,可把变音定为舒张压。

4. 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应测量四肢血压,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

位。老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六、 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的预防策略可以分为三级,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1)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

(2)改善膳食结构:应适当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入,一般以重度限制钠盐摄入为宜,如食盐6g/d。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宜。忌烟酒。

(3)控制体重:肥胖和血压的关系是比较明确的,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超重的患者,需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4以下。主要通过限制每日热量的摄入,并进行适当的运动来实现。

2、二级预防 即通过逐渐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保持靶器官免受损害.兼顾其他危险因子的治疗.具体措施是:

(1)增强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合理的膳食和其他非药物疗法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整个治疗必不可少的基础。

(2)采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药物。兼顾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本身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只有兼顾了控制吸烟.减少饮酒、控制血压、.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七、 出院指导

(1) 广泛宣教高血压的知识,正确认识高血压,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

平衡,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情绪。

(2) 注意适度保暖,适当参与运动.

(3) 注意饮食控制与调节,减少钠盐、动物脂肪的摄入,忌烟、酒。

(4) 指导病人学会观察血压,教会家属或病人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5) 遵从医疗方案,坚持按医嘱服药和定期检查,更不要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做

到按时规律,长期坚持.。指导病人熟悉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辨别其他副作用,嘱咐病人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6) 预防便秘,增加摄入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必要时服用缓泻药。

(7) 按时测血压,做好记录,观察血压波动变化。定期随访,告诉患者出现高

血压持续升高或头昏、.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8) 急症处理:突发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体会 篇3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体会

原发性高血压即不明原因的血压升高,又称高血压病,占高血压人群的95%以上。无基础疾病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重要危险因素[1]。选取2013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针对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先将报告做如下总结。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1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40-65岁,平均年龄55岁,患者临床符合下列标准,早期非特异性症状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眼花、耳鸣、失眠、乏力,头部或颈项扳紧感等;心界可向左下扩大;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年龄大者可呈金属音,可有第四心音或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若患者伴有靶器官受损,可有相关体征。检查眼底可见有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狭窄,眼底出血、渗出等;检查颈、腹部有无血管杂音,以及颈动脉、上下肢及腹部动脉搏动情况,注意腹部有无肿块、肾脏是否增大等,这些检查有助于鉴别继发性高血压。

1.2方法 卡托普利 口服最初剂量为每次12.5~25mg,每日 2~3次,进餐前1小时或进餐后2小时服用,1~2周后增至每次50mg,每日3次,必要时可加用利尿药,卡托普利最大量不应超过每日150mg。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维持剂量为每次20mg,口服,每日1次。起始剂量可给予每次10mg,口服,每日1次。肾损伤、肾血管性的高血压患者,限制水分或盐摄入的患者及某些老年患者,起始剂量降低至2.5mg或5mg,其后剂量应根据血压反应来调整。最大剂量为每日80mg。不能停用利尿药的高血压患者,本品的起始剂量为5mg。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剂量为5~20mg,口服。每日1次,起始剂量为2.5mg[2]。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e将临床采集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13.0软件建立临床数据库,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颈项扳紧感、头胀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头胀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颈项扳紧感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为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需首先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目前认为,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10%,但随着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的不断进展,继发性高血压的比例将不断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会不断下降,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高血压病可分为两型,缓进型和急进型,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又称恶性高血压,仅占本病患者的1%~5%。

本文针对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药物有卡托普利与赖诺普利,卡托普利口服易吸收。非空腹服用时,胃肠道中的食物能减少其吸收达30%~35%,因此宜在进餐前1小时空腹服用。口服后达峰时间(Tmax)为30~90分钟。约30%与血浆蛋白结合。除中。枢神经系统外,能迅速分布到全身多数组织中去。在体内的代谢和经肾脏的排泄速度都很快,30%以上以原形自尿中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血中浓度较正常者为高,因此剂量应适当降低。赖诺普利口服后1~2小时起效;5~6小时出现最大降压效果,消除半衰期为12.6小时,每日给药1次可在24小时内控制血压,肾功能正常患者能长时间口服,2~3日内达到稳态浓度。在体内无明显代谢,吸收后几乎都以原形从肾脏排泄[3]。平均肾清除率为每分钟106mL,滤过后重吸收很少。严重肾衰竭时半衰期达48.7小时,并且有药物蓄积,需要减少剂量。卡托普利与赖诺普利药物联合应用有效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文主要研究了2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采用药物治疗,通过本组22例患者的病例研究显示,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颈项扳紧感、头胀的评估,治疗前患者头胀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頭胀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头胀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颈项扳紧感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颈项扳紧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综上结果说明临床药物的联合应用对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能及时控制病情的持续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海松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05: 24-24.

[2] 吴燕.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及效果研究. 中外健康文摘 .2014,13: 127-128.

原发性高血压效方 篇4

加减:肾阴亏甚者, 可加熟地、女贞子、龟胶;血压持续不降者, 可酌加桑寄生、夏枯草、杜仲。

七子汤治高血压

组成:决明子24克, 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桑椹子各12克, 女贞子15克, 金樱子9克。

用法:每日1剂, 水煎服。

功能功效:滋肝补肾, 降压熄风。主治肝肾阴虚性高血压。

五皮汤治高血压

组成:桑白皮50克, 大腹皮30克, 赤茯苓皮15克, 陈皮9克, 生姜皮6克。

用法:每日1剂, 水煎服。

功能功效:行气导滞, 利水散

金银花菊花治高血压

组成:金银花、菊花各26克。

用法:每日1剂, 1剂分4份, 每份用沸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 冲泡2次弃掉另换。可连服1月或更长时间。

功能功效:软化血管。主治高血压。

加减:若头晕明显者, 加桑叶12克;若动脉硬化、血脂高者, 加山楂24~30克。

莲须山药治高血压

组成:莲须、女贞子、桑椹子各12克, 山药、牛膝各15克, 钩藤、地龙、早莲草各10克, 生牡蛎25克 (先煎) , 龟板 (或鳖甲) 25克 (先煎) 。

用法:每日1剂, 水煎服。

功能功效:滋肾养肝。主治肝骨、牡蛎、大枣各2.5克, 干姜、大黄各1克 (或去大黄) 。

用法:每日1剂, 水煎3次, 分服。

功能功效:主治高血压病。症见胸胁苦满, 胃脘痞胀, 心悸易惊, 焦躁易怒, 身重, 难以转侧, 小便不利, 大便秘结等。

磁石山楂汤治高血压

组成:磁石、夏枯草、鱼腥草、山楂、夜交藤各30克, 地龙10克, 草决明、牛膝、石决明各20克, 青葙子15克。

用法:每日1剂, 水煎2次, 分服。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篇5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高血压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辅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治疗组94%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基本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之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1]。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进行转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与不良行为对其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心身医学所证明。高血压患者近几年有增多趋势,而且已向年轻化发展。现在很多学者也充分认识到,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不能单靠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也尤为重要。因此,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7月~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无法坚持治疗或不愿参与心理干预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6.3±3.3)岁,收缩压(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3±5)mmHg;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4.1)岁;收缩压(165±5)mmHg,舒张压(104±3)mmHg。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组心理护理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导患者掌握和学会应对、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压力过大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虚而入,而致机体罹患疾病。因此,应指导患者做到正确面对压力;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做多件事情;目标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乐”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娱乐,会使心情舒畅;学会主动宣泄不良情绪。

1.2.1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研究显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积极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是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1.2.2培养稳定心理对外界事物反应适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高血压患者应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健全的性格,遇到困难与挫折能泰然处之,避免过激反应,切忌感情用事。

1.2.3保持心理平衡做到与朋友坦诚相见;待人宽容谦让;如遇挫折和困难,学会暂时逃避;避免异常行为等。

1.2.4加强人际交往应适当注重自身的仪表外貌,避免过分注意自身缺陷;避免过分谦虚,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与人交往要诚恳,勿过多责难或要求别人,以免身陷不利的情境中。

1.2.5学会主动关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他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选择适当的方式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

1.2.6学会并培养幽默幽默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助于患者稳定情绪、消除忧虑。培养自身幽默时,要注意丰富知识面;培养审时度势、细致深刻的环境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

1.3观察指标血压的测量要定点、定人,均由同一个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在入院当天测量的血压为治疗前的血压,测量5次后取平均值,15d后的血压同样是测量5次取平均值。测量的时间点一致,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同时间人血压的误差因素。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后高血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包括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健康[3]。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人对自身健康和生活的感受质量,也影响着衰老的速度。故增进与维护心理健康是护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适应与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能应对紧张压力;适应周围环境,能参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良好、和谐,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在职业和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过着高质量的生活[4]。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篇6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19-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疾病?该病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少数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时才被发现?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在短期内急剧升高,可能或已经导致患者的心?脑?肾?视网膜?大动脉等靶器官明显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该症的发病率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左右[1]?能自我调整情绪,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身体不适减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缓解或无并发症存在?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患者40例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 37~72岁,平均53岁?有高血压病史37例,首发高血压3例,高血压急症12例,亚急症28例?诱因明确25例,无明确诱因15例?

1.2 方法:快速降血压首选硝普钠,开始以每分钟10μg静脉点滴,每隔5~10分钟可增加5μg/min?近来多推荐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代替硝普钠,该药降压迅速,副作用少?硝酸甘油开始5~]0μg/min静脉滴注,每隔5~10分钟增加5~10μg/min?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也可使用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镇静有烦躁?抽搐者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地西泮?

1.3 结果:4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危象患者发生脑缺血9例,心力衰竭13例,脑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死8,死亡1例?

2 护理

2.1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病情是高血压危象患者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患者重要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神志及精神状态?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心电活动等,其他还有视力?体温?血氧饱和度?心音?呼吸音?出入量等,都必须处在严密的监测之下,还要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加重?呕吐?抽搐?惊厥?咳嗽?胸痛?视力模糊?神智及行为改变等,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生?

2.2护理要点 改善高血压危象患者的医护环境,如尽量将患者安置在比较安静的单人病房内,避免一切刺激,如轻声言语,减轻走路及各种推车的行驶噪音,采取避光?隔声等措施等,为患者提供一个理想的?有利于治疗和恢复的人性化医疗护理环境?对昏迷患者要使其采取正确体位,以防由于消化道食物反流而造成窒息,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此外还要在床上安装护栏,以防患者坠下[2]?对于惊厥患者要及时安置牙垫,以防止舌咬伤?时刻保持静脉输液管?导尿管?氧气管及其他导管通畅无阻,发现隐患及时清除?严格按规定执行消毒及卫生清整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床单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将急救药品和各种急救器材有序安放,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如人工呼吸器?心电监护除颤器?气管插管装置等都必须时刻处在良好的状态,随时可以应用?

2.3心理护理 高血压危象患者有其独特的心理状态,随着病情的变化,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尤其是随着严重高血压对脑组织的不良影响,患者可以表现为恐惧?悲观?焦虑?烦躁,严重者产生绝望心理,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对抗和攻击行为,如拒绝治疗和护理等?护理工作者应该对此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针?如体谅患者的病痛和由此带来的行为失当,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从各个角度给予患者关爱和帮助[3]?如为患者改善和创造较好的治疗环境,营造良好的心境,及时解释医疗工作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患者正视现实,使其勇于面对当前的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注意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降低其对疾病的敏感性,减弱患者的病感痛苦体验,消除和改善不利因素带来的负性影响,帮助患者渡过躯体和心理难关?

2.4预见性观察 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做好心电监护,及时观察有否心悸?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情况出现?脑出血表现为嗜睡?昏迷?肢体偏瘫?面瘫,伴有或不伴有感觉障碍,应加以观察,出现情况及时处理?.肾衰竭观察尿量,定期复查肾功能,使用呋塞米时尤其应注意?

3 预防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人群保健意识,健康生活方式,建议35岁以上者每6个月至少监测1次血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对辖区人群筛查?建立人群健康档案,对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开展社区高血压危害的教育,指导正确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指导,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疏导心理情感,协助制定饮食方案?计划运动类型和强度,教会病人观察和测量血压的方法?高血压病人在家保证充足的睡眠,提供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保持心态平衡和情绪稳定?血压平稳阶段提倡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文艺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宁玲.高血压综合评估的重要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2(10):81.

[2] 李玉杰.高血压危象的评估与处理[J].新医学杂志,2009,9(40):561.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分析 篇7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极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一种,表现为患者病程缓慢、发病急,各脏器的功能受到影响,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心、肝、肾等器官的衰竭,危及患者性命。近年来,我国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患者年龄逐渐年轻化,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中西医治疗能够控制患者的血压,使其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主要针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39~79岁,平均年龄为(63.2±8.3)岁;并将其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2~79岁,平均年龄为(64.32±7.68)岁,病程在1~10年,平均病程为(5.2±1.8)年;对照组患者在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39~79岁,平均年龄为(63.32±6.68)岁,病程在2~11年,平均病程为(5.7±1.3)年[2]。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患者每天口服一次5mg的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降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对症下药。肝肾阴虚患者,何首乌20g、生地、桑寄生各15g、牡丹皮、枸杞子、酸枣仁、菊花各10g、山茱萸8g;肝阳上亢者,夜交藤、钩藤各30g、杜仲25g、天麻15g、山栀子、白芍各10g、生决明3g。每天一剂分两次水煎服用。一个疗程为三周,两组患者均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40例观察组患者中38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总有效率为95.0%,40例观察组患者中35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发展缓慢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心、肝、肾等器官造成影响,甚至是出现衰竭,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临床医学常见治疗方式为西医治疗,其西医治疗能够快速促进血压降低,但是其单一药品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需要多种药物结合应用,患者会出现头痛、面红、心悸等不良反应,同时对患者的各器官也造成影响,使得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中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西医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身体损害,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4]。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的范畴,认为其根源是肝和肾等器官的问题,因此中医学中滋补肝肾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天麻和钩藤具有清肝息风的作用,桑寄和杜仲具有滋肝补肾的作用,栀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中医学分为肝肾阴虚患者和肝阳上亢者,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其进行对症用药,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调节。西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调节血压的功能受损引起的,其中患者酗酒、肥胖、低镁、低钾也可引发疾病。对患者实施西医治疗,能起到缓解作用,但是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长期服药也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使其生活水平有了保障[5]。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能够对患者的血压起到更好的控制作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庭喜.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5):119~120.

[2]黄伟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133~134.

[3]蒋健晖,曾科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3):74~75.

[4]陈允.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1):88~89.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篇8

关键词:高血压,原发性,治疗,进展

绝大多数患者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占总高血压者的95%以上,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 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法不断改进, 现综述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如下。

1 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法, 治疗的原则为“最低剂量, 合理联合, 换药, 长效”。最低剂量:开始以最小的有效剂量, 如果小剂量的反应较好, 又未能达到足够的血压控制且没有副反应时, 可增加药物的剂量。合理联合:使用适宜的药物联合, 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 同时减少副反应。换药:如果第一种使用的药物降压效果不明显, 且有副反应时, 应改用第二类药物, 而不是增加药物的剂量和加用第二类药物。长效:采用长作用药物, 一日一剂, 提供24 h持续效果。可改善治疗依从性, 平稳降低血压, 减少靶器官损害。西药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 以单独使用为次。

1.1 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效果, 根据王燕[1]报道, 将高血压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 1次/d,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 1次/d治疗, 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 1次/d, 连用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 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效果, 根据林英鹏[2]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2级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66例, A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伲福达) , B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 (拜新同) 治疗, 6周后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 B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24 h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硝苯地平缓释片及硝苯地平控释片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作用更为高效。

1.3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效果, 根据钱永静[3]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 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 且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显效率52.7%和总有效率92.7%, 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6.4%和70.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4 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

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效果, 根据韩斌[4]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 分别给予缬沙坦、非洛地平及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疗程均为8周。结果显示, 非洛地平组、缬沙坦组与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 71.9%, 95.3%, 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3组中安全性指标无异常, 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1.5 美卡素联合氢氯噻嗪治疗

美卡素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效果, 根据殷小康等[5]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 治疗组患者每日服用美卡素及氢氯噻嗪联合治疗, 对照组35例患者服用美卡素。试验共8周后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 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2组血脂、血糖、尿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6 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

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 根据马宏君等[6]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 治疗组显效率67.9%, 总有效率96.4%, 对照组显效率为44.6%, 总有效率83.9%,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低于对照组的1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7 培哚普利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

培哚普利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效果, 根据钱江等[7]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培哚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 对照组采用培哚普利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 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8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效果, 根据吴国政等[8]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 治疗组110例, 对照组给予晨服依那普利10 mg, 1次/d, 若2周后未达标则增量依那普利10 mg继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晨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 1次/d, 如2周后未达标则增加依那普利10 mg继续治疗。疗程8周评价效效显示:治疗组血压达标率89.0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9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 根据陈志龙[9]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 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 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2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及脉压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1 0 卡托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

卡托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效果, 根据黄锐[10]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观察组采用卡托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 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1 1 络活喜与洛汀新联合治疗

络活喜与洛汀新联合治疗效果, 根据龚旬[11]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络活喜联合洛汀新治疗组42例, 单用络活喜治疗组40例, 络活喜与洛汀新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4%, 优于单用络活喜治疗组的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1 2 清肝降压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清肝降压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效果, 根据陈菁[12]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8例, 治疗组采用清肝降压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12周后结果显示, 2组主要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 。

1.1 3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效果, 根据李惠芳[13]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 治疗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 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1 4 替米沙坦与赖诺普利单独治疗

替米沙坦与赖诺普利单独治疗效果, 根据刘薇等[14]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 A组56例采用替米沙坦80~160 mg/d治疗, B组59例采用赖诺普利10~20 mg/d治疗, 疗程均为8周, 治疗前后相比, 2组血压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替米沙坦与赖诺普利单独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且替米沙坦较赖诺普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1.1 5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单独治疗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单独治疗效果, 根据王林华[15]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甲磺酸氨氯地平 (研究组) 和非洛地平 (对照组) 各58例, 治疗4周后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0.05) ,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单独治疗安全有效。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西药治疗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西药治疗效果, 根据熊艳文[16]报道, 将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均以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 治疗组同时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 30 d疗程后治疗效果显示:降压疗效比较, 治疗组改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症状积分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 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中医辨证属痰湿壅盛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确切, 且能明显改善眩晕、头重等临床症状。

2.2 中医推拿治疗

中医推拿治疗效果, 根据王朝宏[17]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 2组不停用西药降压, 治疗组辨证推拿治疗, 对照组不予以推拿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组有效率95.00%, 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7.50% (P<0.05) , 治疗组对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

2.3 通心络胶囊治疗

通心络胶囊治疗效果, 根据饶惠平[18]报道, 将中医辨证为痰瘀交互、脉络瘀阻或气虚血瘀络阻证, 经血液流变学检测确诊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 2组均常规降压、降脂治疗, 治疗组增加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12周后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间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2组间总疗效、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通心络胶囊治疗安全有效。

2.4 低频电脉冲治疗

低频电脉冲治疗效果, 根据王书诚[19]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电针刺激内关10 min, 足三里25 min, 拔除针后10 min测量血压数值;对照组给予患者相应穴位贴电极片, 启动低频机的刺激声音, 但不导入电流。结果显示, 治疗组降压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

2.5 针药结合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效果, 根据陈军[20]报道, 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30例, 针药组采用针刺联合口服非洛地平治疗, 药物组单纯口服非洛地平治疗, 结果显示, 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6.7%, 优于药物组的73.3% (P<0.01) , 针药结合治疗安全有效。

3 结语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篇9

1 非药物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康复治疗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关注, 有约40%的患者通过运动为主的康复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

1.1 适应证与禁忌证

非药物治疗适应于以下患者, 包括临界性高血压、1~2级的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部分病情稳定的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禁忌证:任何临床情况不稳均应属于禁忌证, 包括急进性高血压、重症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病情不稳定的3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1.2 治疗方案

(1) 控制饮食降低体质量:通过减低热量摄入和增加活动来实现降低体质量的目的, 另外还需限制乙醇摄入钠盐摄入及脂肪胆固醇摄入。 (2) 运动训练:对轻型高血压患者可通过运动控制, 对于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应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辅助运动治疗。通过运动所达效果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 达到显著的降压效果则需要4~6周。 (3) 改善行为方式纠正危险因素:避免过分激动, 学会适当的应激处理方法和心态。主要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升高、吸烟、年龄超过60岁、家族史等。

2 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理想的降压药应是可延缓或逆转靶器官损害、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并可达到24h控制血压目的, 且价格便宜副作用小。但目前还没有符合这种要求的药物面世。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钙拮抗剂

降压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滞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内流, 从而抑制平滑肌和心肌细胞收缩, 通过使心肌收缩力降低而扩张外周血管。钙拮抗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由于作用直接迅速、副作用小而且可以和多种降压药物合用,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临床常用的有: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 (波依定) 等。

2.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

降压机制是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使得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另还可通过抑制激肽酶的作用而使缓激肽增加, 从而增强血管的扩张作用。除广泛用作抗高血压抗心肌缺血药物外ACEI类药物的优点为抑制左室肥厚, 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等。

ACEI类药物按结构可分为3类: (1) 巯基类:卡托普利; (2) 羟基类:盐酸贝那普利 (洛汀新) ; (3) 磷酸基类:福辛普利 (蒙诺) 。洛汀新和蒙诺是一种可是通过肝肾排泄的双通道ACEI类药物, 肾功能不全患者和老年患者不易发生药物蓄积, 并可降低血钾和血肌酐升高的危险性, 其副作用较轻。

2.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降压药, 目前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的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有氯沙坦 (Losartan) 及缬沙坦 (Valsartan) , 已被WHO/ISH推荐为第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氯沙坦、缬沙坦通过高选择性地竞争地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从而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生理学效应, 达到降压目的。人体内存在2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受体 (AT1-R) 和2型受体 (AT1-R) 。拮抗剂已越来越多应用于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治疗。其疗效并非完全阻断AT1-R产生, 当AT1-R被阻断, 增加的AngⅡ将作用于AT2-R, 发挥特别的心脏保护和改善心功能作用, 包括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一样激活肽/NO系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心梗后心室重构的预防作用与ACEI相当, 但对降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率更有效。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咳嗽发生率较低, 主要副作用是血管性水肿和胃肠道反应。因此, 虽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的抗高血压药, 其长期疗效对病死率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但很多临床试验显示可用于对现有用药方案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高血压患者起始药物, 将会在轻度至重度高血压的治疗中占主要地位.

2.4 β受体阻滞剂

其降压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滞β1受体而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收缩力, 从而使心排血量降低, 它还可以通过抑制肾素释放, 从而使得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起到降低血压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三代:第一代为非选择, 主要有普奈洛尔等。第二代为选择性, 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比索洛尔;第三代亦为非选择性但兼有扩血管作用。近来临床上常用的是具有β1受体选择性作用的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由于β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拮抗交感神经从而可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室功能、减少猝死的发生。另外β受体阻滞剂的某些药物如卡维地洛尚有一些独特的作用, 包括抗氧化与a1受体阻断作用等。

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限制性副作用常表现为心动过缓, 疲乏无力和胃肠道症状, 如安静清醒状态下心率不低于50次/分, 且患者无不适, 则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另外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还可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但是有一点应指出的是糖尿病并不是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 这类患者同样可从β受体阻滞剂获得益处甚至比非糖尿病患者受益多, 这也是循证医学得出的结论。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对β激动剂敏感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和症状性低血压。

2.5 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抗哇巴因制剂

哇巴因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和血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是一种能够调节水钠代谢, 血管舒缩等重要生理功能, 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鉴于一些动物实验模型, 有人发现用抗哇巴因抗体或阻断哇巴因与钠泵特异性结合的方法, 可以使得高血压动物模型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9]。该研究结果将可能成为开发一种新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

2.6 联合用药

通常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使用, 既可减少用药剂量, 还减轻副作用更加经济。常用的组合有利尿剂与ACEI, 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 ACEI与钙拮抗剂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配伍达到最佳疗效, 遵循个体化差异的原则。

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 虽然已有较多治疗药物及方案, 但尚未完全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高血压的治疗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Maschio G, AlbertiD, Janin G, et al.Effect of the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 benazepril on the progression of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J].N Engl J Med, 1996, 334 (15) :939.

[2]Lewis EJ, Hunsicder LG, BainRP, et al.The effect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ion ondiabetic nephropathy[J].N Engl JMed, 1993, 329 (20) :1456.

[3]王永志, 陈炜, 邢红云, 等.长期口服依那普利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 1998, 6 (2) :125.

[4]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n Working Group.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Working Groupreport on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J].Hypertension, 1994, 23 (3) :275.

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疗法 篇10

1 运动疗法降低血压的机制

1.1 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可借助耐力训练或有氧训练;放松性训练可缓解小动脉痉挛。

1.2 降低外周阻力:

运动训练时由于活动部位的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和代谢加快, 总外周阻力降低, 这样就有利于降低血压, 尤其是舒张压。

1.3 纠正高血压危险因素:

如果能把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相结合, 就会降低血液中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从而有利于血管硬化过程的控制。1.4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内含有丰富的心房钠肽清除受体信使, 肥胖时该系统活跃, 心房钠肽浓度下降, 血压增加, 长期运动后体重下降, 该系统抑制, 心房钠肽水平增高, 促进钠从肾脏排泄, 从而参与血压调节[1]。

1.5 运动疗法还能降低红细胞聚集性跟血液黏稠度, 改善器官的灌注, 可使血压下降[2]。

1.6 心理调节:

焦虑、恐惧、紧张、愤怒等心理因素也影响着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人在紧张等环境下, 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会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 可直接导致血压升高。而合理的有氧运动, 可调节人的心理状态, 从而改善血压调节功能, 血压随之下降[3]。

2 运动处方

高血压患者运动必须制定运动处方, 与药物处方一样要慎重对待, 由专科医师或有经验的运动治疗师制定。运动处方是有针对性的对人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的一种周期性锻炼计划, 从而对形式和内容进行指导训练。合理的运动处方应从5个方面考虑:运动的方式、时间、强度、频率、时间带。

2.1 运动方式:

运动的不同方式对血压有不同的影响, 降压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有氧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比较有效的降压方式, 所以运动方式应以等张、大肌肉群参与, 持续长时间和有节律的有氧运动为主。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如:上下楼、步行、健身跑、骑自行车等。以上肢为主的运动如:无支持的上举运动, 有支持的抗阻上肢运动;如上肢组合训练器、上肢功率计。上、下肢同时参与的如:游泳、太极拳、娥眉剑、医疗体操、有氧舞蹈等运动方式。下肢运动比上肢运动更有效, 上下肢均参与运动或交替进行运动训练的效果, 比单纯上肢或下肢运动更好。原则上是选择全身性的, 有节奏的、方便进行、易调节强度、容易放松、便于全面监视的运动项目。研究人员观察骑车, 快走, 太极, 游泳和门球等项目对血压的影响, 发现这些项目的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的血压都有良好影响[4]。另外, 1995年Peter F, Kokkinos等人对患有严重高血压病的美国人进行了16周和32周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 结果发现他们的血压, 特别是舒张压明显下降[5]。1997年Seals DR等人研究健走运动对绝经妇女的影响, 经过12周的锻炼观察, 到了安静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 运动中血压下降亦很明显[6]。Adamopoulos等[7]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训练下肢力量可以改善上肢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说明局部肌肉的力量练习可改善全身性内皮细胞的功能。

2.2 运动时间:

是指每次运动所持续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1h之内, 每周3次以上, 降压效果明显。Nelson发现[8], 每周做7次运动训练, 降压效果要明显好于每周3次。研究表明, 对于高血压患者, 进行每周3次、每次30min、运动强度为60%~70%VO2max的自行车训练, 血压可下降1.3/0.9k Pa;若每周进行7次同样运动的, 血压下降为1.6/0.9k Pa, 但体能的增加却超过每周3次的运动者。运动训练的降压效果至少坚持1~2周后才会显现, 持续训练5周左右血压才会趋于稳定状态[7]。根据高血压患者运动时间和患者体力、病情可分为三期, 热身期:病情重、体力差时, 热身期可长些, 为15~20min;病情轻, 体力较好者热身期可短些, 为5~15min。通过一系列静态伸展运动和一定范围的运动, 如伸展运动、体操、步行和慢跑等, 使肌肉、关节系统得到轻度刺激, 以避免运动损伤。锻炼期 (有氧活动期) :锻炼期持续时间典型的是持续15~60min, 15min有氧活动是改善功能储量的最少时间,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 理想的持续时间是20~40min, 也可将应有的1次运动持续时间分几次进行。例如30min锻炼分解为早晨15min, 下午15min。恢复期:高血压患者运动恢复时间要比健康人长, 通常需要10~15min。患者应进行低水平、节律性有氧运动, 如散步或低阻抗踏车运动, 以使血压、心率恢复至运动前热身水平, 并有助于乳酸清除, 减少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9]。训练时间长短与血压下降的关系, Hagberg JM等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训练1~10周就可以使大多数人, 特别是久坐的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下降, 11~20周或更久会使收缩压产生更多的下降, 但舒张压不会随时间延长而出现更多的下降[10]。

2.3 运动时间带:

运动时间带是指一天中进行运动的时机。白天运动比早晚好, 因为脑溢血的发病一般都是早晚多白天少。特别是冬季由于气温低, 血压更容易升高, 选择在早晚运动存在潜在的危险。建议在太阳出来以后再运动, 有阳光时氧气较充足。

2.4 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即运动次数, 它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 次数可减少;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 次数应增加。每周至少3次, 经常运动者每周可运动五到六次, 坚持运动1~2周之后, 血压就会降低, 若运动4~6周效果会更加明显。但通过运动训练降压也有弊端, 如果停止锻炼, 训练效果会在2周内彻底消失。Motoyama等[11]研究发现如果是小强度的训练能坚持3个月, 老年患者的血压会明显降低, 在9个月时可稳定在较低水平上, 若此时停止运动, 在1个月内血压又快速恢复至运动前水平。高血压病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 贵在坚持, 故高血压病的运动治疗应长期坚持。

2.5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设计运动处方中最难的部分, 运动强度用功能的百分数来表示, 可根据心率 (HR) 、最大摄氧量 (VO2max) 、无氧阈值 (AT) 、自觉劳累程度 (RPE) 和代谢当量 (METs) 来确定。心率是常用来确定运动强度, 达到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 (HRma X) 可用年龄预计公式得出:最大心率=220或210-年龄[9]。运动强度应以中小强度为宜, 小运动量 (Ⅰ) 级;低于最大心率的50%, 中等运动量 (Ⅱ) 级, 介于50%~70%之间, 大运动量 (Ⅲ) 级超过70%。黄科等[12]认为, 对于工期高血压患者, 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02~125次/分或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的50%为宜。而对于Ⅰ、Ⅱ期高血压患者, 运动后心率增加不应超过运动前的30%, 应以缓慢运动为宜。肖夕君[13]认为有氧运动强度应为本人最大心率的60%~70%。一般40岁以下的心率控制140次/分, 50岁左右控制在130次/分, 60岁以上控制在120次/分以内。Peseatello等[14]在2004年分析认为, 40%~60%摄氧量储备 (VO2R) 范围内进行中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 会给高血压的人群带来最大限度的好处和最低限度的不良反应。1998年Motoyama等人报道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在9个月的低强度有氧运动训练中血压的变化, 发现训练进行到3个月时, 患者安静时血压出现了显著下降, 而在试验结束时已趋于稳定[11]。2002年Wheton等人对1986年至2001年8月之前的50多项研究作了分析, 结论如下:有氧运动不仅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对正常人的血压也有所改善, 该研究表明:人们可以从改善生活习惯来防治高血压的同时, 更应该提倡有氧运动[16]。

3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是严格遵守运动三步曲, 一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运动,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不同于正常人的身体锻炼, 要达到一定运动量时才有效, 一旦过量会有风险。运动时不仅需观察心率, 还需严密观察血压以及患者自我感觉等, 要把握好运动量, 患者活动时的心率, 血压和自我感觉等。一般选择适当项以有氧运动为主, 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根据自己的病情、年龄、体力、爱好等情况选择, 避免竞争性项目。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由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为中老年人, 尤其是过去没有运动锻炼习惯的人群, 开始的时候运动量要小, 时间也不宜过长, 要循序渐进,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 在运动治疗时不要撤出药物治疗, 在早晚高血压峰值时强调服药后才运动。把握适应范围:运动疗法适应证是:高血压1级、2级的患者, 病情稳定的高血压3级患者, 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 禁忌证为未得到控制的重度高血压病, 高血压危象或急进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严重心律失常和视网膜病变等。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该终止运动:运动达到最大心率85%以上, 出现典型的心绞痛, TET阳性, 血压≥230/130mm Hg以上或血压不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 出现运动失调, 严重的头晕、乏力、苍白, 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受试者要求停止运动。

4 小结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及社区管理 篇11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 社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81-02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患者中,95%以上为原发性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可成为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一诊断:

一般需非药物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均≥90mmHg可诊断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用降压药,血压虽正常,也诊断为高血压。[1]

二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级高血压。1级高血压如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即以此为主要治疗。

1、合理膳食

①限制钠盐摄入: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②补充钾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③减少脂肪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减少动物油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④戒烟限酒。⑤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

2、减轻体重

将BMI尽可能控制在<24kg/m2,体重减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可通过降低每日热量及盐的摄入,加强体育活动等方式达到。

3、运动

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调节适应能力,稳定血压。可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

4、心理调节

生活有规律, 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保持健康的心态,适度睡眠。

(二)、药物治疗:

1、对象:①高血压2级或以上者;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者;③血压持续升高,经改善生活方式后仍未控制者。

2、治疗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3、降压药的种类及特点:

目前常用的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⑴利尿剂:作用缓慢,服药2—3周后达高峰,适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合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及心衰伴高血压者,宜小剂量口服。利尿剂可单用,更适合与其他降压药联用。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目前常用的有噻嗪类,如氢氯噻嗪12.5—25mg,1—2次/日。另有吲达帕胺2.5—5mg,1次/日。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慎用,痛风者禁用。长期应用还要注意血钾。

⑵β受体拮抗剂: 降压作用缓慢,适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和慢性心衰者,对老年高血压疗效差。常用的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支气管哮喘、糖尿病、急性心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者不宜用。

⑶钙通道阻滞剂:作用快,适于中、重度高血压,尤适合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对血脂、血糖无明显影响。分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如硝苯地平5—10mg,3次/日;氨氯地平5—10mg,1次/日;拉西地平4—6mg,1次/日;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1次/日;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1次/日等。后者如维拉帕米缓释片等。主要缺点是开始时有反射性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增快,面红,头痛,下肢水肿等,用长效制剂副作用减少。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此类药降压起效缓慢,但作用持久而平稳,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合用可增强疗效。治疗对象和禁忌症与ACEI相同,但不引起干咳,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目前常用的有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等。

此外,在降压药发展历史中还有利血平,哌唑嗪,特拉唑嗪,肼屈嗪等,单用副作用多,可用于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

4、治疗方案:无并发症者可单独或联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CB、ACEI和ARB,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2级高血压者在开始就可用两种降压药联用,这样有利于血压达到目标值,减少不良反应。联合治疗方案:ACEI/ARB+二氢吡啶类CCB;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拮抗剂。[2]

5、目标血压:目前主张血压控制在<140/90mmH;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衰或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目标<130/80mmH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

三社区管理:

1、最佳管理模式:全科医师团队。

2、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3、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诊所、社区卫服中心就诊时为其测血压。对非同日3次血压均高于正常,且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对确诊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包括预约门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测血压、了解患者服药情况、生活方式、体重、心率、BMI等。

分类干预

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者,预约下次随访;对第一次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降压药,2周内随访;对连续2次血压控制不好或并发症加重者建议转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健康教育,与患者制定生活方式和改进目标。

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体检,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肺、腹等,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初筛。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 261

原发性高血压214例临床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2年间收治2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124例, 女90例, 年龄38岁~78岁, 平均年龄 (64.3±3.2) 岁, 高血压病史均在1年以上。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所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即收缩压>140 mm Hg, 舒张压>90 mm 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血压情况

血压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具体如下:患者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和食用相关抗压食物的前提下按照血压测量方法 (将听诊器压于患者右上肢肱动脉处, 在安静状态下听出收缩压和舒张压, 每日测量3次, 取均值) 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 血压达标率为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在血压未达标的情况下有以下等级, 主要目的是区分患者的患病程度, 1级高血压为收缩压处在140~160 mm Hg之间, 舒张压处在90~100 mm Hg之间, 本组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56例;2级高血压收缩压处在160~180 mm Hg之间, 舒张压处在100~110 mm Hg之间, 本组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32例;3级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 mm Hg, 舒张压大于110 mm Hg, 本组3级高血压患者共26例。当测量时发现患者有3级高血压, 要及时要求患者立即住院治疗。

1.3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症状不明显患者28例;出现高血压症状186例, 如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耳鸣等, 有其他并发症患者56例, 并发症为:脑栓塞、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肾功能障碍等, 主要以心脑血管病变为主。同时214例患者中有84例有高血压家族病史;因为环境因素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130例, 主要是高钠低钾饮食习惯, 吸烟酗酒生活习惯, 饮食无规律, 暴饮暴食等。

1.4 治疗方法

1.4.1 非药物治疗

本组患者中有高血压家族病史患者84例, 虽然遗传因素医学手段是不能控制的, 但是在生活中也要有效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 尽量通过非药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主要对策为医生叮嘱患者饮食以低钠高钾为主, 对于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要严格控制, 需要戒烟戒酒, 特别是我国以白酒为主, 更要戒饮。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身体对运动量的接受程度制订一个合适的运动锻炼计划;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开导来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以及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使得患者有效地控制高血压[2]。

对于非遗传因素导致的原发性高血压, 也可参照上述的非药物方法进行治疗。但是非药物治疗仅适用于2级或者1级高血压患者。

1.4.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原发性高血压2级或3级患者, 但是药物干预治疗前需要确认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程度, 以及患者对相关抗高血压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经过安全确认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治疗。而且原发性高血压为慢性病, 在药物干预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保证按时服药, 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疗效, 实现血压控制的目的。目前临床中疗效理想的降压药物共有4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其在临床中主要运用如下:钙通道阻滞剂效果明显起效迅速, 降压时首选;若患者心率快则不适用钙通道阻滞剂而适用于β受体阻滞剂;若患者有心、肾等靶器官受损, 糖代谢出现异常, 则适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的效果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临床效果基本相似, 但是价格不一, 患者可根据经济及自身用药后效果做好斟酌[3]。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128例经接受非药物治疗, 100例血压恢复正常, 28例收缩压在140~160 mm Hg之间, 舒张压正常, 高血压症状基本消失。接受药物治疗患者86例, 其中46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剩余40例患者 (有23例为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收缩压全部在140~160 mm Hg之间, 舒张压有13例在90~100 mm Hg之间, 其余患者均正常。

2.2 不良反应

非药物治疗的128例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86例药物治疗患者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详细分析以及实时的检查诊断, 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失眠、心悸, 经过停药处理后, 患者恢复正常。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医学或非医学手段帮助患者降压, 同时防止并发症, 从而控制高血压带来的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来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 并配合非药物治疗, 实现血压的控制, 同时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韩艳秋, 杜冰, 崔文鹏, 等.国产坎地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9) :67-68.

[2]罗露露, 江丹, 汪何.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1 (3) :104-105.

上一篇: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下一篇: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