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说课稿(精选5篇)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说课稿 篇1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说课
灵台职专 医护组高越
1、《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在内护课程中的作用 本课时的内容是第三章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的内容,原发性高血压是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是该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可见这节内容的重要性,因此要认真学习。
2、本节课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一般表现、并发症、熟悉其发病因素、高血压的分类及危险度分层、临床类型;了解其治疗要点。能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作正确的护理评估和诊断;能针对常见护理诊断为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能为高血压病人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指导,做到态度认真,内容完整。能关心爱护病人,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护理病人。
3、本节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 难点: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
解决方法:重点内容通过形象讲述与案例分析来或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加深印象学习。难点内容通过启发引导来理解。
4、本节的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
①、案例教学法 以典型临床病例开头,用病例导入授课内容,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
②、演讲法 在解释定义、概念、治疗、原则及叙述病例时我们常用演讲法,使概念清晰、重点突出,节省了教学时间。在使用演讲法时我们还特别注意与学生互动,并配用黑板、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挂图等辅以教学。
③、问题教学法 是我们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若演讲时间较长可插入一些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刺激学生思考。当讲述某些有关联的问题时,我们也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联想、对比、鉴别。此外,我们还将问题教学法用于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问题不可过多,不可过于深奥,以免学生疲惫。
5、本节的教学基本思路
一、复习回顾上次课内容
二、认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三、案例导入
四、重点内容讲解
一、疾病概述
1、定义: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2、流行病学特点
3、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4、高血压分级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五、案例讨论,针对案例,小组讨论,结合教师讲解答疑解惑
6、教学小结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及图片的展示,直观易懂,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通过精讲点拨、反复练习、课堂讨论,同学课堂参与意识浓厚,实践能力普遍提高,不同层次的同学分别达到了教学目标。重点掌握,难点领会,记忆深刻。记忆:一个定义、诊断标准、并发症。理解: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识别、高血压病人的评估。
以上是我本次教学的说课,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证,谢谢!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说课稿 篇2
说课, 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 (或在讲课之后) 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学科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1]。说课能展现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 展现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把握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通过说课, 能加强备课与授课间的联系, 促进教师备好课、授好课, 增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培养教师的基本素质, 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说好课, 就必须设计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本文以“损伤性气胸病人的护理评估”为例, 谈谈说课稿的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损伤性气胸病人的护理评估”为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外科护理第十三章第一节“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损伤性气胸无论平时还是战时, 其发生率都很高, 在临床中较为多见, 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危及病人生命。学生掌握本节内容可提高综合分析与护理胸部损伤病人的能力, 对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根据所讲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笔者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 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熟悉损伤性气胸的病理生理;掌握损伤性气胸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急救原则。 (2) 能力目标:通过启发、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培养学生运用本节课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难点指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出错的内容。说课时应说明这些内容作为重、难点的理由[2]。损伤性气胸在创伤中较为多见, 护士必须具备准确判断并配合医生采取急救措施的能力。损伤性气胸形成后, 胸膜腔压力如何变化, 纵隔怎样移位, 这些学生都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 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并在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接受能力的基础上,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损伤性气胸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急救原则。难点:损伤性气胸的病理生理。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胸膜腔的构成、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等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 学习损伤性气胸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 文化基础薄弱, 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足, 学习被动, 兴趣不高, 因此, 理解损伤性气胸的病理生理尚有一定困难。
3 教法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情况, 为实现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设计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制作多媒体课件, 采用多媒体手段, 灵活运用启发式讲授、演示、病例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让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学法指导
在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问题, 进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通过病例讨论创设临床情境,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学程序设计
5.1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3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播放正常肺呼吸运动的视频, 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直观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结合多媒体展示胸部解剖图片, 复习回顾: (1) 胸膜腔是如何构成的? (2)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既纠正了部分学生对胸膜腔负压的错误认识, 又为学生理解损伤性气胸的病理生理打下基础。进一步提出若胸部损伤破坏了胸膜腔的密闭性, 会产生什么后果?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5.2 讲授新课 (2 8分钟)
5.2.1 损伤性气胸的概述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教师结合图片简要进行讲解, 使学生短时间内理解损伤性气胸的概念及分类。进而提出问题:3种气胸 (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气胸) 形成后对病人有何影响?从而引出下一个内容。
5.2.2损伤性气胸的病理生理及病人身体状况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而且是重、难点所在。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种气胸的病理生理及病人身体状况, 笔者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重新进行了编排和设计。通过分析、推理、启发引导学生先学习3种气胸中相对简单、易学的闭合性气胸, 在学生对损伤性气胸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后,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放性和张力性气胸。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动画, 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突破教学难点。具体教学过程实施如下。
(1) 闭合性气胸。教师提出问题:何谓闭合性?胸膜腔压力如何变化?患侧肺是否萎陷?纵隔如何移位?学生根据问题认真观察图片, 教师分析、推理, 启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学得明白, 记得清楚。
为突出教学重点, 巩固学生的记忆, 设计以下板书:
(2) 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教师提出问题:胸膜腔压力如何变化?纵隔如何移位?对病人有何影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图片, 独立思考后, 分组讨论、分析问题, 然后教师对各小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指出错误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 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者, 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学习完损伤性气胸的病理生理及病人身体状况后, 顺势提出:如在现场遇到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病人, 怎样配合医生采取救治措施?从而引出损伤性气胸的急救内容。
5.2.3 损伤性气胸的急救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 然后简单讲解并做示范, 学生相互模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 并给予纠正, 便于学生正确掌握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病人的急救措施。
5.3 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 (7分钟)
教师利用板书简明扼要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设计以下病例并提出问题, 让学生分析讨论,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验临床实践。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做出初步评价。
病例:病人右侧胸部被刀刺伤0.5 h后接受诊治, 有胸痛、呼吸急促症状, 口唇发绀。P:120次/分;BP:75/45 mm Hg。右侧胸壁有伤口, 呼吸时能听到空气出入伤口的响声, 气管向健侧移位, 叩诊呈鼓音。作为接诊护士, 你考虑该病人发生了什么情况?如何急救?
5.4 布置作业, 教学反馈 (2分钟)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布置作业。通过课后作业,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 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习, 真正成为教学信息接受的主体。布置的练习题如下:
(1) 名词解释: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 病例分析:王先生, 26岁, 胸部外伤致左侧第六肋骨骨折并发气胸, 呼吸极度困难, 发绀。检查:BP:75/50 mm Hg;气管向右侧移位, 左胸廓饱满, 叩诊呈鼓音, 听诊呼吸音消失, 颈胸部有广泛皮下气肿等。医生采用胸膜腔闭式引流治疗。问:造成病人呼吸困难、发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你在现场, 如何急救?
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作业, 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发现错误及时矫正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 说课是教学的必要准备, 说课稿的设计是说课的灵魂, 设计说课稿不必拘泥于一个固定、呆板的模式, 但语言表述一定要清楚准确, 言简意赅, 以培养教师教学基本功。
参考文献
[1]张廷均.怎样撰写说课稿[J].教学与管理, 2002 (8) :31~32.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护理;体会
在我国,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一旦确诊即属于终身性疾患,严重影响着患者生存质量。该病的病理特点是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的临床症候群,该病的病程长,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如果发生了心、脑血管的意外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家庭以及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2]。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高血压6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7—73岁,平均55.6岁,病程2—21年。所有患者均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肝肾疾病。
2临床表现
部分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的症状,只是在检查的时候才会发现,发现血压高于了正常值的范围。还有部分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出现头晕、头疼、耳鸣、头胀、眼胀、烦闷、心悸乏力,以及健忘等症状。但是患者症状的轻重度与血压增高的程度可以发生不一致,存在差异的现象。
3护理
3.1一般护理: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要进行适当运动、避免过劳,尤其轻度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自行车、体操、太极拳等短时间运动,而避免较高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对部分高血压严重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出现高血压危象患者,则应入院治疗,并保证绝对卧床。
3.2饮食护理:使患者尽量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注意补充微量元素,进行少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要做到绝对的禁烟禁酒。对于由于其他合并症而导致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可以采用静脉注射营养液的方法,对其进行能量补充。
3.3用药护理:告知患者长期服药的重要性,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更不可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服维持量。服药剂量和时间一定要遵医嘱。坚持每天用药,即使病情好转,仍应服维持量。睡前忌服降压药,防止入睡后血压下降,脑血量减少,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脑血栓。
3.4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降低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十分重要。当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压后大多都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失望等悲观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热情接待、态度和蔼、关心体贴,同时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还应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升高的关系,并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应注重提高其应激能力,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造成的血压升高。指导患者在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及亲人倾诉,或鼓励患者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使患者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4结果
经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后,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5健康指导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指导,使患者对该病的一些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养成主动按时服药、保持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使血压保持平稳的好习惯,这样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3]。
6小结
高血压属于心身疾病,通常可导致心、肾、脑等重要脏器损害而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要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还要让患者们知道高血压病的危害,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控制率以及积极治疗率等。对于生活方式上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并且可以提高降压药的效果;能够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患有疾病的认识,还可以减低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病的不了解而带来的痛苦。综上所述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和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5]。
參考文献
[1] 李利娟.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1,(18):142.
[2] 曹晓毛.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血压控制行为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9) :57-58.
[3] 赵怀娟,吴梅.实践与反思:试论社区干预的实施与发展[J].卫生软科学,2009,23(3):285-287.
[4] 魏红霞. 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8):1266.
[5] 张莉梅.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外医疗,2011,(14):171.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说课稿 篇4
(一)病因
可能的发病因素有:遗传因素、年龄增大、脑力活动过度紧张、环境因素、食盐较多及体重超重等。
(二)发病机制
1.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在高血压发病中占主导地位——反复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2.肾功能异常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调。血管紧张素ⅱ有以下作用,均可使血压增高。
(1)直接收缩小动脉平滑肌,外阻增加。
(2)使交感神经冲动增加。
(3)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水钠潴留。
3.内分泌因素——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增多增加心排血量,均可使血压升高。
4.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血管舒张物质和收缩物质保持平衡。
舒张物质:前列环素内皮依赖舒张因子,具舒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功能。
收缩物质:内皮素、血管收缩因子、血管紧张素ⅱ等,均可收缩血管。
5.胰岛素抵抗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高血压常与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葡萄糖耐量异常并存,患者空腹和(或)葡萄糖负荷时血浆胰岛素浓度增高的征象。
二、临床表现及预后
(一)一般表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乏力、失眠等,有时有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感。
(二)并发症血压持续性升高,造成脑、心、肾、眼底等损伤,出现相应表现。
1.脑血管意外:长期血压升高使脑血管硬化,在此基础上可发生脑动脉血栓形成和微小动脉瘤,如果动脉瘤破裂则引起脑出血。
2.心力衰竭: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室后负荷加重,心肌肥厚与扩大,逐渐进展可出现心力衰竭。长期血压升高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发生冠心病。
3.肾功能衰竭:长期血压升高使肾细小动脉硬化,引起肾单位萎缩、消失,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4.视网膜改变:视网膜动脉狭窄、出血、视乳头水肿。
(三)预后
根据高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决定预后。
(四)高血压病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
1.性别男性。
2.年龄男>55岁,女>65岁。
3.吸烟。
4.糖尿病。
5.高胆固醇血症。
6.家族早发冠心病史男<55岁,女<65岁。
高血压病次要危险因素:hdl下降、ldl升高、肥胖、糖耐量异常、缺乏体力活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三、治疗要点
高血压病治疗的目的是:使血压下降、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一)非药物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说课稿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5年5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病人且符合高血压诊断,无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且满足排除标准病人为高血压组(A组)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70.70岁±12.85岁;符合高血压诊断,合并室性早搏,且满足排除标准病人为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组(B组)116例,男55例,女61例,年龄72.74岁±14.13岁。高血压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6[6]中高血压的诊断、分级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人既往通过非同日3次测量或24h动态血压测量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断参照2006年9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指南》[7[7],结合病史,根据静态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
排除标准: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肺性心脏病、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肌疾病);继发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心力衰竭病人;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病人;既往因心肌梗死而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人;重度心肺功能不全病人;合并风湿性疾病病人;合并糖尿病病人;内分泌紊乱病人;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病人;曾行射频消融术病人;精神病病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主要仪器
玉兔牌XJ11D型号台式水银柱血压计(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MAC-5000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北京世纪金科公司);MIC-12H型三导同步全信息动态心电图系统(北京世纪金科公司);JS-SH-00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
1.3 检测方法
1.3.1 血压测量
受检者安静休息10 min~15 min后,坐位,裸露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将由符合计量标准血压计的袖带紧贴附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入袖带与肌肤相连肱动脉循行处,分别听取Korotkoff第1音、第5音为收缩压、舒张压准,取非同日3次血压平均值。
1.3.2 静息心电图监测
受检者在安静状态下平躺,由专业医师将导联放置在正确位置,受检者保持肌肉放松、安静,心电图机记录并打印心电图,对室性早搏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采集。
1.3.3 动态心电图检测
受检者随身携带记录器连续监测其在自然生活状态下24h的心电图信息,再对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跟踪检查后,借助Oriental Holter V5.2.50.11S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回放、处理、分析及打印记录的心电图,对室性早搏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采集,并取得HRV时域指标数据。时域指标包括:两个相邻的R-R间期差值>50 ms心率总数占全部分析信息期间内的心率数的百分比例(PNN50);24h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24 h连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所记录的连续5 min节段的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
1.3.4 生化检测
受试者禁饮12h后,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3mL,在3 000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提取上层血清采用酶法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糖(GLU)、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等生化指标。
1.3.5 心脏结构与功能检测
受检者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由同一固定人员使用探头频率为2.0 MHz~3.5 MHz的探头置于受检者左侧胸部,于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病人同一心动周期指标: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检测5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并记录。并应用Teichholz法[4[4]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左室舒张末期容量×100%;在心尖四腔心切面通过脉冲多普勒模式,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瓣尖,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A),计算E/A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若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级资料或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pearman和Kendall相关系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病人生化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生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病人HRV指标比较
两组病人HRV指标比较,A组PNN50、RMSSD、SDNN、SDANN均高于B组(P<0.05)。详见表3。
2.4 两组病人各变量相关性分析
将临床诊断分级(A组=1,B组=2)与年龄、PNN50、RMSSD、SDNN、SDANN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临床诊断分级与PNN50(r=-0.172,P=0.017)、RMSSD(r=-0.158,P=0.025)、SDNN(r=-0.143,P=0.044)、SDANN(r=-0.142,P=0.044)呈负相关;临床诊断分级与年龄无相关性。详见表4。
3 讨论
HRV是指心率快慢的差异变化,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通过心率变化程度量化的表现,所以HRV可无创性地检测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8[8],评估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以及两者的均衡性对心血管活动影响[9[9]。HRV分析指标主要分为时域和频域,时域分析指运用统计学离散趋势分析心率R-R间距的变异,是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调控作用的概括性评价。本次研究选取时域分析指标PNN50、RMSSD、SDNN、SDANN,并依据1996年欧洲心血管学会(ESC)和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专题委员会提出的标准进行分析:PNN50、RMSSD主要反映HRV的快变化,是迷走神经张力的敏感指标,PNN50是反映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敏感指标,RMMSD代表迷走神经对窦性心律的调控作用,它们的值越低,迷走神经的张力也越低,交感神经的功能也就越亢进;SDNN主要反映的是自主神经功能整体的变化,SDANN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功能,它们的值降低说明迷走神经功能减退,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以及在调控血压的过程中,自主神经有着重要作用[10-11[10,11],其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受疾病发展影响;在高血压疾病进程中,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同样受到影响,并随着病程的进展有日益加重的趋势[12-14[12,13,14],最终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升高,使之与心血管系统作用无法协调,进而HRV降低[15[15]。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心脏正常的心跳节律因接受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相互作用、调节而平衡,迷走神经张力的减弱会失去保持心肌电生理稳定性的优势,进而心室不应期缩短,拮抗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减弱,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持续[16[16]。现已有报道指出室性心律失常占高血压所致心律失常发病率第二位[17[17],若未予重视,病人甚至会进一步出现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情况[18[18]。本研究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病人比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HRV下降更为严重,与文献报道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室性早搏与高血压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存在相关性,即室性早搏可能不仅是高血压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结果,并且有可能会加重高血压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临床上,应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进行HRV分析,及时对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行纠正,以期有效抑制高血压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避免疾病进一步向恶化。
摘要: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室性早搏(PVCs)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9年1月—2015年5月心血管科住院病人169例,随机分为两组,高血压组(A组)54例;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组(B组)115例。入院后收集病人一般情况、生化资料,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比较心率变异性。结果 两组病人比较两个相邻的RR间期差值>50ms心率总数占全部分析信息期间内的心率数的百分比例(PNN50)、24h连续正常的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24h连续正常的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所记录的连续5 min节段的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A组均高于B组(P<0.05)。临床诊断分级与PNN50(r=-0.172,P=0.017)、RMSSD(r=-0.158,P=0.025)、SDNN(r=-0.143,P=0.044)、SDANN(r=-0.142,P=0.044)呈负相关。结论 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相比,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病人HRV降低趋势更明显,推测室性早搏的发生会加重高血压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说课稿】推荐阅读:
原发性中度高血压11-13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07-24
运动与原发性高血压06-22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01-03
原发性低血压10-18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护理08-08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05-2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11-11
原发高血压08-27
原发性血管炎的护理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