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

2024-11-03

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共11篇)

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 篇1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直接诱因, 心、脑、肾是高血压重要的靶器官, 长期没有及时得到控制的高血压可以导致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引起一系列临床疾病, 甚至危及生命[1]。而高血压治疗所需时间长, 并且很多患者短期内效果并不佳。因此,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的、生理的、文化的等多方面护理的整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我院2011 年5 月—2015 年5 月对300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就诊的300 例高血压患者, 年龄范围在32 岁~80 岁;男178 例, 女122 例。

1.2 诊断标准18 岁以上成年人, 不论男女, 不在同一天测量血压3 次, 如果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mm 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 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1.3 方法对所有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 均给予整体护理。

2 护理

2.1 环境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便利、整洁的休养环境, 适当的温度、湿度可以使患者感到舒适, 避免外界环境变化导致血压的变化。

2.2 药物高血压的治疗是长期的、漫长的, 向患者讲解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根据病情和医生指导采用单独或联合用药。每日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血压, 按医嘱调整剂量, 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换药, 不宜在临睡前服降压药, 降压不宜过低过快, 服药后不宜久站。

2.3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2.3.1 减重多项研究表明, 体重超重与高血压的发病显著相关。肥胖的人脂肪组织大量增加, 导致血管床扩充, 同时导致血液循环量相对增加, 因此在正常心率的情况下, 心搏出量要增加许多, 长期的负担过重, 就会导致左心肥厚, 血压升高。

2.3.2 饮食合理饮食与高血压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控制钠盐的摄入, 做到饮食清淡。研究发现, 食盐摄入与高血压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 食盐摄入量越多, 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就越大。 (2) 平衡膳食,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 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3) 补充足量的维生素、粗纤维、水分, 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粗纤维可刺激肠蠕动, 改善心血管功能。 (4) 增加钾和钙的摄入量, 饮食中如果缺乏钙、钾会导致血压升高。

2.3.3 运动与休息高血压患者应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运动的方式因人而异, 运动的节奏由慢到快、强度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不太大的活动。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 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适宜。

2.3.4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高血压或加重高血压病情, 烟叶内含有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 使心率加快, 同时也会促使肾上腺素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使小动脉收缩, 导致血压升高。因此, 高血压患者应戒烟, 并远离烟雾。同时高血压患者尽量少饮酒, 有资料表明, 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 年内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40%。WHO对酒的新建议是:酒, 越少越好。

2.4 心理护理长期的精神紧张, 应激状态是高血压的好发因素, 现实生活中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脑力劳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人群。因为长期的或短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血液中那些升血压的物质浓度会增加。因此,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耐心劝导, 倾听患者心中的困惑, 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 减轻精神压力, 使其保持平衡心态。

3 结果

经整体护理, 高血压患者病情减轻, 血压明显下降, 并且通过回访发现95%的患者及家属掌握了高血压相关知识, 有效地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

4 小结

经过对300 例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情况的回顾分析, 发现通过合理的治疗, 精心的护理, 正确的指导能帮助患者平稳降低血压, 病情明显减轻, 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江一清.现代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0.

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 篇2

【关键词】整体护理;常规护理;高血压病;血压波动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66-01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高血压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可达40%~60%[1]。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是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征,临床危害性极大。临床研究发现血压波动性大极易诱发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等急症,故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应以控制血压波动,平稳降压,使血压达标为原则[2]。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益处,本研究即比较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血压波动性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科接受治疗的86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32例,平均年龄(63.1±10.6)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WHO/ISH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治指南。排除标准:①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②继发性高血压病;③不能坚持3个月的定期门诊随访。

1.2 分组

按照给予护理方案不同,分为整体护理组,45例,予以整体护理治疗;常规护理组,41例,予以常规护理治疗。两组年龄、性别、其他内科基础性疾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3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型号:MEIGAOYI 1.0),监测时间为24小时,设定早晨6时至夜间22时为白昼时间,每隔20min自动充气测压,夜间22时至早晨6时为夜间时间,每隔30min测压1次。24小时内有效监测次数在总次数的80%以上,血压数据不少于50次。监测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计算两组前后的收缩压变化量(ΔSBP)、舒张压变化量(ΔDBP)、平均脉压值(MPP)。根据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差值将血压曲线分为:杓形即下降超过10%或大于10mmHg;非杓形即小于上述值。计算非杓型昼夜血压曲线的比例。

1.5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行成组设计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院时动态血压数值的比较

整体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入院时ΔSBP、ΔDBP、MPP及非杓型曲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入院时两组动态血压数值的比较

2.2治疗后动态血压数值的比较

经治疗及门诊随访3月后,整体护理组的动态血压数值,如ΔSBP、ΔDBP、MPP及非杓型曲線比例明显较常规护理组减少(P<0.05) (见表2)。

表2治疗后两组动态血压数值的比较

2.3护理措施总结

2.3.1心理状态护理:由于研究中患者年龄较大,易出现易怒、急躁、孤僻、多疑等不良情绪,易引起血压升高,波动加大,故护理人员需耐心解释,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及致病性心理因素,使之心态轻松、稳定。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提出的疑问做到热情、耐心的解释,消除恐惧心理及悲观情绪,使患者由配合治疗改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疗效[1]。

2.3.2生活方式护理:患者居住安静环境,避免噪音。讲解日常生活放松的方法,如可通过音乐疗法、呼吸锻炼等方式,放松全身肌肉,使脑部充血减少,神经松弛,减少血压波动。日常运动时不可过度,要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排便困难时不要过度用力[3]。

2.3.3饮食护理:饮食应以低钠、低脂肪、低胆固醇及高维生素为原则。低盐饮食,若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波动增大,血压控制困难。严禁患者摄入酒精及吸烟。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可以粗细粮搭配,多进食富含钾类及钙的食物,可拮抗高钠对血压波动的影响[3]。

2.3.4出院指导:要求患者定时门诊随访,测量血压,并记录于病历档案中。指导患者测血压时正确体位及部位,告之患者不能以症状不适程度来估量血压水平。强化住院期间的教育内容、服药目的和方法及安全用药知识,对家属做好日常指导工作。若出现目眩、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时,应立即就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2]。

3. 讨论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高血压病发生率与日俱增[1]。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脑病、脑梗死、脑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会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故降低高血压病并发症是临床诊治的重点[3]。而血压的昼夜波动较大是诱发上述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而控制血压波动至关重要。由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波动与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因而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必然对血压波动产生影响[4]。

整体护理是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创优质服务的护理模式,是目前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不仅只是生理方面的服务,而是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服务,是护理学科拓展的必然。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全面提高护理质量[5]。

在本研究中,整体护理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躯体状态等方面同时干预,可以产生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的整体护理,高血压病患者的ΔSBP、ΔDBP、MPP及非杓型曲线比例都明显降低,表明患者的血压波动小,也提示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因而高血压病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能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丛丽文,孙立滨.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相关问题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24):383-384.

[2]张宜,田晓芳,苏芳.出院指导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们[J].全科护理,2009,1(7):228-229.

[3]朱家祯,董亚杰,曲国香,等.56例高血压病整体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159-160.

[4]杨若玲.高血压的整体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9,9(3):34-36.

整体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作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2级患者83例,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2级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37例。排除其他并发症及家族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诊断,性别,年龄,病程,文化背景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由专人实施:设立档案,实施整体护理,全程用药督导,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并交代注意事项,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及病情出现反复时的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督促规律作息,督促戒烟酒,实施就医环节管理。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2 结果

干预后血压调查表示:观察组正常的有12人,2级高血压有10人;对照组正常的有6人,2级高血压有9人。

注: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χ2=3.897,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行健康教育、整体护理后两组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且整体护理组的血压降低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组。说明整体护理达到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的SCL-90各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督促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其心理接受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代社会,人们对健康有了进一步要求,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和社会都要求稳定和和谐。高血压要求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会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外,对经济也会造成负担,而其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损害,例如瘫痪,语言障碍。而整体护理用有效方法:图片,宣传手册,座谈会,出院后电话随访,社区健康教育座谈会等形式强化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强调坚持服药,定期检测血压,稳定血压,对于最有效的防治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3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行整体护理,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后的SCL-90评分和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后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有明显帮助。

关键词:SCL-90症状自评量表,高血压,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 篇4

高血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者持续上升。为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预 防与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干预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高血压患者143例,1.2方法

首先,护理人员要对干预的每位患者都建立一份健康栏案,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血压、有无过敏史、有无吸烟、饮食习惯、服药情况(包括自觉服药、被动服药、经常未服药)等信息,是否每天都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否了解自己的病情,电话联络方式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跟踪记录,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以便根据现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症状、危害和预后等基础知识;其次讲述饮食、烟酒、运动、情绪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将这些基础知识与生活常识印制成册,并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印刷贴墙,使患者更易理解和接受;最后强调检查血压的必要性,尤其是早期无症状及服药后症状改善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这些措施从而提高患者遵医性等综合手段。测量血压:由专人负责监测,测量前休息15~20分钟以上,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期间,每两周给患者测量血压一次。2.护理干预

2.1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宣贯

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知识专题,发放宣传小册,建立高血压防治网络,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生吃药治疗的必要性。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升高。家属应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护理人员主要采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的用药知识以及吸烟、饮酒、限盐、蔬菜水果的摄入、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和情绪调节等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内容。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并采用分发健康知识小册子、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其他多种患者较为喜爱的方式来满足其需求。

以《高血压防治手册》为素材,编写系列宣传材料5套,共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材料约500份。每月编写一期《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宣传海报,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普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每月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一次,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有关疾病用药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组织观看洪昭光的健康讲座录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测量血压的技能培训。通过免费测量血压、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用药管理和指导以满足患者在这些方面的需求,促进社区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2.1饮食护理干预

治疗高血压这一终身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外,健康饮食对治疗高血压至关重要。减少钠盐、脂肪的摄入,食用低盐、低脂、低糖类食物,适量摄入植物蛋白质,如鱼类,蛋类。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和饮脱脂牛奶等食物含钙量较高。增加粗纤维的摄入,防止便秘。限制盐的摄入,遵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要求患者每天食盐6g左右。

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戒烟,节制饮酒,限制钠盐摄入(饮食中钠盐的摄入与血压的升高与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减少脂肪摄入,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减轻体重以及控制糖尿病等。它是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措施,但是对所有高血压病患者都必不可少。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结合小剂量使用降压药就可以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不仅如此,非药物治疗还可以减少药物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药物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能是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的一个生活方式改进措施。所有吸烟的高血压患者都应接受戒烟的劝阻。有研究报告,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渐升高。对于饮酒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控制饮酒量是非药物治疗的一个有效措施。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争取家人和环境的支持,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固。2.3心理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用关怀、启发、鼓励、说服等方式对不同的心理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用放松疗法,如听音乐、读书看报、深呼吸等以缓解压力。通过医生-患者-家人的共同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轻松愉快的环境,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增强适应能力,从而避免易怒、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出现。另一方面,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和认识,了解高血压的危害,使患者积极坚持和配合治疗。应用护理学、老年保健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减负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社区护理人员因其职责要求,应当有心理准备去成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一员,以“促进者”或“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并且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一种在服务对象寻求帮助时,愿意为其提供帮助的氛围。这需要社区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与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稳定的关系。心理情绪的调控在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因为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心理因素和生理功能相互影响,并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明显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仍未能采取积极的措施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因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给予其心理层面上的支持与援助,进行有关心理调试技巧的传授,将有助于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2.4运动治疗

根据自身的年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等,掌握好运动量,以自我感到全身舒适为度,切莫盲目加大运动量。经常坚持体力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但需要坚持不懈。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已有部分人已经开始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但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相对欠缺,大多数患者未能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技巧,误认为只要散散步就算是锻炼了。建议多慢跑、做健身操、打太极拳、练瑜伽、气功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应因人而异,可根据患者运动时的心率来判断,但注意劳逸结合,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2.5用药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用药原则,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常用降压药物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坚持遵医嘱合理长期服药,不能随意减服或停药,以免发生停药综合征。护理人员应注意自我检测:如血压波动较大,应及时随诊,遵照医嘱调整用药。不应无症状就不予治疗,延误病情。最后,护理人员应告诫患者养成每天晨备好1天的药放在小药杯中于餐前服用的习惯。提醒患者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晕倒或跌倒等意外伤害的发生。2.6组织加强交流

护理人员积极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患者及其家庭情况,鼓励其重要家庭成员参与到患者的治疗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家庭对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潜力。采用个人咨询、电话随访等方式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后,每个月由护士以电话的形式进行咨询,了解病情、治疗情况、以及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护士不能解决的汇报医生,由医生协助解决。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高血压病患者活动团体,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防治疾病的活动。3.讨论

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压,并且改 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患者能否坚持治疗,除了个人的信念、意志外,还与家人朋友及护理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护理人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帮组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胥之梓;范秀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理论著,2012(19)

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 篇5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带状疱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99-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急性皮肤病[1],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本研究对7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144例,其中男68例,女76例;年龄22~71岁,平均(43.6±3.7)岁;病程1~8 d,平均(2.0±0.5)d;伴神经痛者138例。将14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伴神经痛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即健康教育干预和皮肤创面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即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

1.2.1 健康教育干预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及注意事项。对患者的各种疑问、错误认识及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喝水,进食清淡且富含营养、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烟酒、咖啡等,多吃蔬菜、水果[3]。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勿受寒,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室安静。

1.2.2 皮肤创面护理 注意保护水疱,避免抓挠或磨破局部,应穿宽松、棉质衣服。对水疱较大者,可将疱内液体抽出;对水疱破裂、有渗液者,可用1%庆大霉素溶液湿敷, 2次/d,每次20 min[4-5]。对于疱疹位于眼部者,嘱患者注意眼部护理及卫生,不要用手擦眼,每天3次侧卧位交替滴入抗病毒眼药水和氯霉素眼药水。

1.2.3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疼痛程度、性质,记录疼痛时间、症状,积极、有效地制定止痛措施,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并要关怀、体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转移其注意力。可通过音乐疗法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深呼吸放松心情,消除不良情绪。皮损局部可采用药物超声喷雾、紫外线照射、氮-氖激光照射等物理疗法消炎止痛。疼痛剧烈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止痛方法,最好在疼痛前30 min服用止痛药,效果最佳,并瞩患者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对于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要警惕脑部并发症,患者出现头部剧烈疼痛、恶心、感觉障碍时要考虑病毒可能损害脑神经。

1.3 疗效观察

治疗护理2周后根据带状疱疹疗效评定标准[5],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理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本资料研究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即在健康教育干预和皮肤创面护理等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如与患者多沟通,关怀、安慰患者;嘱患者深呼吸、采用音乐疗法放松身心,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皮损局部采用药物超声喷雾、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以消炎止痛;及采用相应的止痛药止痛。结果显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8%,较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皮损愈合,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学骏.皮肤病学与性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O-120.

[2] 杨和平,任小英.疾病护理常规[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46.

[3] 张加英,张俊英.带状疱疹6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27-28.

[4] 刘艳.带状疱诊的护理心得体会[J].临床护理,2011,30(9):96.

[5] 程文创.带状疱疹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6(6):375.

(收稿日期:2012-01-16)

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的共计10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辅助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其中糖尿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诊断分级标准,高血压符合1997年JNC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

1.1一般资料

采用常规护理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介于51~87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65岁;病程范围介于0.3~14年之间,平均(7.46±1.51)年。 采用整体护理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介于52~88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66岁;病程范围介于0.5~15年之间,平均(7.50±1.52)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以及就诊时的血糖和血压平均值,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药物治疗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同样的降糖和降压药物治疗,药物使用类型的比例和剂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即指导患者做到科学合理饮食,忌暴饮暴食,摄取的营养素能满足机体需要;注重劳逸结合,确保睡眠质量,保证合理的体育锻炼,防止劳累过度;严格加强血糖和血压的监测和控制,尽量控制血糖和血压在理想范围内[1,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其护理措施如下:

1.3.1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患者往往出现腿脚不方便、健忘、耳聋等表现,还可合并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心理方面,中老年患者多处于空巢家庭阶段,儿女不能满足其精神心理需要,受到忽视与冷落,性情孤僻,内心压抑,往往会比较固执,有的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不愿配合检查与治疗,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

这要求护士要通过向患者及其亲属开展糖尿病和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己所罹患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做好预防与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同时护士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进行积极的语言沟通与心理疏导,评估和关心病人的心理情绪异常变化,遇上突发事件受到刺激,要积极帮助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并走出心理阴影,正确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护士要鼓励病人通过看书看报、种草养花、打太极等有益的活动充实生活,让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情[3]。

1.3.2药物护理中老年人生理机能的降低,致使出现健忘、眼花、乏力、颈部僵硬不适、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常常会不按时服药用药, 而且也难以辨别清楚药物的种类,记不清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因此需加强药物应用的护理指导。

从发药环节开始,护士就应告知患者有关的用药服药的注意事项。 患者自己也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有任何用药上的问题要及时跟医生反映和咨询,不擅自换药或停药[4]。 护士应根据患者血压和血糖检测结果,科学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抗高血压药物选用和应用时,要从低剂量开始,如果患者对某单一药物有较大反应,但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应当在患者能承受的基础上增加该药物的剂量;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是一类安全、价廉、有效的降压药,适用于循环动力功能亢进伴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应从小剂量开始;ACEI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尤其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适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有糖尿病, 高尿酸或心衰的患者[5]。此外,某些药物是需要饭前或饭后、饭中服用的,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饭前30 min服用,而二甲双胍类药物则需在饭中或饭后使用,护士需特别注意和提醒患者及其家属。

1.3.3血糖和血压的监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许多合并有糖尿病, 两者并存的结果会使增加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机会,并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 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很容易有微血管病事件及大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同时,老年人属于糖尿病与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两种疾病可以相互先发或同时发现,被称为同源性疾病。 糖尿病会使血压升高,高血压叉会加重糖尿病引发的损害, 故这类病人必须要控制血压,达到血压控制目标130/80 mm Hg,对老年人而言至少要降到140/90 mm Hg的正常高值范围。 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在进行血压监测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血糖监测。

护士需要对病人进行24 h血压的连续监测和记录,掌握病人的血压变化范围和基本规律,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积极进行对症治疗。 在血压监测时,由于老年人易出现直立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因此需要加测立位血压。 立位2 minn后,测量血压,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第4肋间)。 清楚病人的血压变动情况后,应针对具体的情况,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指导病人合理使用降压药物[6]。 需指出的是 ,糖尿病患者后期的症状常为心脑肾功能不齐全或是严重并发症引起夜尿较多,应提醒病患起夜时要动作轻缓并予以病患帮助,以防发生突发性脑血管和体位性低血压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早期及时有效控制血糖是根本治疗措施,应在患者合作下,测量空腹、餐后2 h以及睡觉前、3:00等时段的血糖水平,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血糖监测的目的在于让患者控制摄糖量,将血糖控制在一定标准:空腹血糖应在6.4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7.8 mmol/L以下[7]。

1.4 血压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护理结束患者出院时,按照以下标准判定疗效:1显效是指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降至130/80 mm Hg;2有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有所下降,可降至130/80 mm Hg;3无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不明显甚或不降反升。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观察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空腹血糖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 检验完成;有序和无序分类资料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前者采用秩和检验完成,后者(总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设定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疗效的比较

治疗护理结束患者出院时,按照标准判定得到的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见表1。 对照组51例患者中,21例符合显效标准,16例符合有效标准,14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72.55%;观察组51例患者中,39例符合显效标准,9例符合有效标准,3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血压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情况见表2。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和治疗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01±1.60)mmol/L和(7.85±0.99)mmol/L,观察组分别为(8.02±1.58)mmol/L和(7.03±0.72)mmol/L。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治疗护理后以及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均较好。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除了给予积极有效的对症药物治疗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整体护理,从多个方面指导患者进行疾病治疗。

该研究所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血压和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其中心理护理可缓解老年患者多种不良情绪, 减少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药物护理是患者正确用药的关键,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保障;血糖与血压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降压和降糖药物,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水平,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该研究随机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的共计10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治疗护理结束患者出院时,按照标准判定得到的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见表1。 对照组51例患者中,21例符合显效标准,16例符合有效标准,14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72.55%;观察组51例患者中,39例符合显效标准,9例符合有效标准,3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两组患者血压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和治疗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01±1.60)mmol/L和(7.85±0.99)mmol/L,观察组分别为(8.02±1.58)mmol/L和(7.03±0.72)mmol/L,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 治疗护理后以及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均较好。 证实整体护理对患者有效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印证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理论。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整体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提高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疾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与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与整体护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的共计10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采用常规护理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51例患者中,21例符合显效标准,16例符合有效标准,14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72.55%;观察组51例患者中,39例符合显效标准,9例符合有效标准,3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两组患者血压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和治疗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01±1.60)mmol/L和(7.85±0.99)mmol/L,观察组分别为(8.02±1.58)mmol/L和(7.03±0.72)mmol/L,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治疗护理后以及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整体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提高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疾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与使用。

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慢病档案库中进行管理的10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在56-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35±4.51)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5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4±4.68)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5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8±4.21)岁。100例患者病程在6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51±1.24)年。100例患者中Ⅰ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等常规方式。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部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因独居、不善言辞等原因,在患病后郁郁寡欢,因病情困扰等出现焦虑、紧张甚至绝望等不良心理,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心理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鼓励患者多融入老年人员的生活圈,对患者讲解引发高血压的病因、平时预防措施,对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行为及时干预指导,保证患者在护理中有良好的心情,将患者大脑皮质的功能有效改善,把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紧张情况消除。

(2)日常生活护理:社区护理中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日常生活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以及运动护理。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血压情况对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指导方案,遵循“三高、三定、三低”的饮食护理原则,限制患者摄入动物类脂肪,指导患者多食用蛋白类食物,食用清淡、容易消化类食物,严禁患者摄入过多盐量,日常中不饮用酒精量较高的酒类以及饮料[2]。②运动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运动兴趣、体力以及病情等对患者编排不同的锻炼程度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慢跑、散步以及健身操等内容,患者进行运动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加强监督。

(3)用药护理: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时要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情况对选择适合患者服用的药物类型,遵循联合用药原则。患者服用降压类药物应该让患者从小剂量药物开始,向患者讲解所服用的药物名称、服用方法、剂量、副作用等。其中甲丙脯氨酸在服用使应该在饭前1h内食用,保证药效充分发挥;服用口服类噻嗪类利尿药物时应该同时指导患者服用有较高钾类的西红柿、香蕉等。

1.3 观察指标[3]

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干预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血压情况。经随访发现,观察组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注:两组患者护理后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多环境、多基因类疾病,和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有可能导致患者复发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状,不利于患者日常对血压的控制。因此患者在出院后社区护理干预要深入到患者家庭中进行护理,保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护理中血压得到有效下降,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5]。

因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慢性疾病,需终身、长期治疗护理,社区整体护理干预是一种促进患者健康的重要方式,在社区的日常护理中有重要作用。有关研究发现,社区护理中对患者病情进行护理可以将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社区护理是通过对患者随访,取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赖,这种护理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生命健康,还可将血压控制效果有效提高[6]。

本次研究内容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常规护理干预和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应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慢病档案库中进行管理的10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舒张压为(90.23±10.31)mm Hg,收缩压为(138.64±15.41)mm H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在临床中运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整体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徐艳,吴磊,陈镜伊,等.高校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06(05):503-506.

[2]方政华,杨晶晶,何韬,等.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8(11):170-171.

[3]夏国华,卢国坚,杨政雄.广州市某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2,07(17):517-518.

[4]李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7(13):80-81+84.

[5]陈刚.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4(01):72+74.

围术期患者的整体护理 篇8

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心身整体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处于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的状态。 进行护理思想交流, 要注意言语亲切和蔼。了解患者的情绪、病史、健康观和人生观及护理需求, 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具体做到、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精神上给予安慰, 生活上关心体贴。

心理咨询要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 及时地有选择地对患者进行手术及相关心理咨询, 使患者对手术目的、过程有基本了解, 解除其心理焦虑, 求得患者合作, 使其能正确面对现实,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顺利地渡过手术关。

例1:患者, 女, 72岁。2006年12月9日住本院的内科。因反复心前区疼痛, 伴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情况, 经心电图、B超提示为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为求进一步诊疗需做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因病多年, 情绪焦虑、恐惧、感情比较脆弱, 难以承受手术刺激, 拒绝手术治疗。后经医护人员耐心地进行解释, 说明了手术的目的和意义, 操作时做到认真、熟练、轻捷, 尽量满足患者术前的需要, 另外还请来做过同类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及调阅以前手术过程的录像做劝导工作, 患者终于受到启发, 接受了介入手术治疗, 顺利度过了手术关, 痊愈出院。

2 术中的心身护理

术中患者多会发生恐惧心理, 担心手术成功还是失败、手术是否安全、以及疼痛刺激能否接受等, 由于手术患者承担着很大的精神负担, 常常在手术中患者出现紧张、皮肤湿润, 甚至大汗淋漓, 呼喊疼痛, 严重时影响手术进行, 加重了患者的疼痛。如何才能使患者解除顾虑, 保持安静, 密切配合,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应做到以下两点。

2.1 术中巡回护士加强巡回, 给予安慰和鼓励, 与患者建立感情。

2.2 介绍手术和有关情况, 为患者擦汗, 关心体贴患者, 必要时调整患者的肢体位置, 按摩受压部位, 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2.3 在手术过程中, 不要言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避免患者产生不安全感。

2.4 术中发生意外切不可惊惶失措, 不要让患者感到慌乱和紧张气氛。

3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易产生怀疑和悲观的心理, 这类患者常怀疑医生手术没有成功或支架的脱落, 容易产生悲观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理解其心情, 给予诚挚的安慰和劝解, 同时要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 密切注意其语言、行动, 给予正确的处理, 避免伤害其自尊心, 同时在卧床时间要给予细致照顾和帮助, 保持体位并对患肢进行按摩, 辅助大小便, 从而使患者的心情愉快、增强生活的信心。

例2:患者, 男, 50岁。2006年2月9日因冠心病, 行冠脉支架术, 术后情绪低落, 唉声叹气, 担心支架脱落危及生命, 医护人员给予安慰反复强调手术非常成功, 并结合手术当时的录像资料, 使患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术后恢复较好。

4 体会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 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减轻了患者的紧张心理, 能更好地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并且沟通了医护患三方的关系, 建立了新型的医患关系, 通过征求患者意见, 护理工作日臻完善。通过实施整体护理, 护理质量显著改善, 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护理理论知识,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

总之, 做好手术患者的心身整体护理, 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 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操作和手术效果, 减少心理、行为反应, 促进康复, 减少并发症, 同时还能改善医护关系。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除加强本身业务学习外, 还要注意学习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注意学习沟通交流的技巧, 通过实施心身整体护理, 满足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 (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3.

[2]石红英.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0) :29-30.

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 篇9

关键词:整体护理,胸部手术,老年,护理效果

胸部手术创伤大, 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多, 特别是肺功能降低、术后呼吸道感染等, 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的预后。老年患者器官处于衰退阶段, 常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 所以此类患者胸部手术护理干预是必要的[1]。本文选择本院老年胸部手术患者, 观察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的60例胸部手术老年患者均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 (均为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病例) , 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68.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68.3岁。两组患者手术种类是肺癌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贲门癌切除术、其他胸部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胸部手术常规护理措施, 嘱咐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呼吸功能练习、术后定期翻身等, 做好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干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不良情绪,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对围手术期的影响, 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康复。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练习:教会患者通过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嘱咐患者戒烟, 进行口腔护理, 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知识, 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手术进行。术后镇痛护理干预:采用分散注意力措施, 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让患者听轻音乐, 放松心情, 可适当给予镇痛药物。指导患者床上锻炼, 定期翻身。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 所选用的评定量表分别为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 量表评分超过40分可认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总分<40可认为患者无焦虑抑郁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 (52.6±3.7) 分、 (49.5±5.6) 分;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 (37.3±4.1) 分、 (38.2±5.4) 分, 对照组护理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 (51.3±4.2) 分、 (48.6±5.1) 分;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 (46.1±5.2) 分、 (43.9±4.8) 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胸部手术患者多为肺癌、食管癌、贲门癌以及纵隔肿瘤等疾病, 此类患者可因为疾病本身等因素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同时还可因为胸部手术的创伤大等因素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肺不张、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康复。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能够从心理、健康教育、呼吸功能练习、术后镇痛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理情绪, 提高了护理效果[2,3]。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所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情绪, 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康复,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莉, 辛明珠, 李金波.胸部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初步构建.中华护理杂志, 2011, 7 (1) :709-710.

[2]刘莉, 辛明珠, 王敏.胸部手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在胸部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 2013, 3 (2) :66-69.

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 篇10

【关键词】整体护理;老年慢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80-01

老年慢性胃炎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其周到的、细致的整体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充分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確诊收治116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男38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44~82岁,平均年龄为(63.44±2.7)岁;对照组患者男40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42~83岁,平均年龄为(61.5±1.7)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反酸、腹胀、腹痛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并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1)一般护理:病房内一定要保持整洁、安静、光线适宜,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适当的通风,从而使患者得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2)心理护理: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相关疾病知识和注意事项;同时,请患有同种疾病已经接受过治疗而且效果比较良好的患者对其现身说教,由此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好治疗。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和患者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患者的内心疑虑,排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饮食护理: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方式,注意膳食搭配,营养均衡,多摄入易消化、高蛋白、维生素、高热量不油腻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清淡食物,水果、新鲜蔬菜、牛奶等,忌辛辣、刺激等食物,禁烟禁酒;纠正患者不良习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一。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患病率居高不下。根据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老年慢性胃炎主要原因是药物作用、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某些慢性疾病造成。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高使发病率也大大的增加,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的同时,应当把患者看做一个社会整体的人,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取得很好的交流与沟通,给予其恰当的鼓励、安慰以及指导工作,尽量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有效的配合好治疗。

本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为(40.62±6.83)分、(37.67±7.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胃炎的改善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芹.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07):120-121.

[2] 刘艳丽. 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06):530-531.

[3] 陈丽琴. 整体护理对住院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62-2963.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整体护理 篇11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 共收治肿瘤化疗患者25例, 其中乳腺癌14人;宫颈癌6人;卵巢癌4人;侵蚀性葡萄胎1人, 年龄在20-57岁。

2 常用的化学治疗药物

2.1 烷化剂

是一类抗肿瘤药物, 此类药物最早应用于临床, 烷化剂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有环磷酰胺、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等, 环磷酰胺药物由肾赃排出, 半衰期3-12小时, 一般以静脉给药为主, 副作用可出现骨髓抑制, 白细胞下降最常见。

2.2 抗代谢药物

此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核酸代谢的某些天然代谢物相似, 但不具有它们的功能, 从而干扰核酸代谢, 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抗代谢药物主要抑制DNA合成, 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2]。此类药物用于妇科癌症的有氨甲喋呤及5-氟脲嘧啶。氨甲喋呤为抗叶酸类抗肿瘤药, 可由口服、肌注、静脉给药, 代谢是直接由尿液中排出, 5-氟脲嘧啶为嘧啶拮抗剂, 口服不吸收, 一般静脉给药, 代谢从肝脏及细胞内代谢为主, 仅有少部分由尿中排出。

2.3 抗肿瘤抗生素

此类药物能抑制RNA的合成, 作用于m RNA, 干扰细胞的转录过程, 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临床上常用的有更生霉素。此药对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有较好疗效,

2.4 抗肿瘤植物类

此类药物可干扰蛋白质代谢及抑制RNA多聚酶的活力, 并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临床上常用的有长春新碱, 仅用于静脉注射, 静注后长春新碱能选择性地集中在癌组织, 可使增殖细胞同步化, 进而使抗肿瘤药物增效[3]。

3 化疗方案

3.1 腹腔化疗

从药理学和生理学理论上来说, 顺铂腹腔化疗给药能使药物聚集于腹腔内, 高于血浆药物浓度的12-15倍, 并能通过直接渗透和全身吸收毛细血管渗透这两种方式杀伤肿瘤组织。因此临床上应用顺铂腹腔化疗方法较静脉化疗在减瘤术后的晚期卵巢癌更为看好[4]。

3.2 EMA-CO

足叶乙甙 (VP16) +氨甲喋呤 (MTX) +放线菌素D (KSM) /环磷酰胺 (CTX) +长春新碱 (VCR) 。

此方案是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 有效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得低危滋养细胞肿瘤 (GTD) , 患者均能治愈, 但对高危GTD患者的治愈率仅52.89%。CTX和VCR单独应用的效果不肯定, 据研究表明EMA方法是高危GTD的有效化疗方案之一, 疗效和EMA/co相似, 其毒副作用轻, 耐受好。

4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

4.1 造血功能的抑制

是毒性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 临床表现为周围血液内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严重时引起贫血, 淋巴细胞系统也同时下降, 因而造成免疫抑制。由于严重骨髓抑制, 常发生继发感染及出血倾向, 不仅造成继续治疗的困难, 甚至可危及生命。

4.2 消化道反应

大多数抗癌药物均能引起消化道反应, 如食欲差、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及腹泻等, 以5-氟脲嘧啶最显著。常于用药8-9天发生, 停药后4-5天消退。

4.3 肝功能损害

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患者有黄疸。

4.4 泌尿道毒性反应

可见于环磷酰胺, 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严重者可出现血性膀胱炎。

4.5 其他反应

如脱发、皮肤色素沉着、静脉炎、肢体麻木等。

5 护理

5.1 护理评估

5.1.1 病史

采集病人既往用药史, 尤其是化疗史及药物过敏史, 询问有关造血系统、肝、消化系统及肾脏急病史, 了解疾病的治疗经过、病程及治疗后的反应。记录既往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毒副反应及应对情况。

5.1.2 身心状况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病人一般情况、皮肤、粘膜、淋巴结有无异常, 准确测量并记录体重, 以便正确计算药量, 了解病人日常生活规律, 如饮食、嗜好、睡眠、排泄状态及自理程度, 是否存在转移灶症状及体征, 以便为护理活动提供依据。

5.1.3 实验室检查

在用药前测白细胞计数, 为用药提供依据, 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者则不能化疗。用药过程中监测白细胞数, 如低于3.0×109/L应考虑停药, 同时还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了解化疗药物对个体的毒性反应, 化疗前如有异常则暂缓进行治疗。

5.2 护理措施

5.2.1 心理护理

通过25例化疗病人的社会心理分析, 其因年龄、性2 6 5 4别、职业、文化、病情及化疗反应的不同, 心理反应也各异, 开朗稳定型只占2%, 多数表现为忧郁、焦虑、烦躁、悲观消极、恐惧、精神过敏, 个别甚至出现角色行为异常, 30%病人对治疗持怀疑态度。在护理中我们应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化疗的各种不良反应, 耐心向病人介绍化疗的目的和意义, 可能出现的反应, 优化病区环境, 关心体贴病人并及时为其解除痛苦,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证其严格服从并坚持全程治疗[4]。

5.2.2 保护静脉

5.2.2. 1 化疗前应为患者长期治疗考虑, 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 由背侧向内侧, 左右臂交替使用, 因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 除上肢静脉综合征外, 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

5.2.2. 2 根据医嘱严格三查七对, 做到现配现用。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 推药过程反复抽回血, 以确保针在血管内。

5.2.2. 3 根据血管直径选择针头, 针头越细对血管损伤面越小, 一般采用24G小儿留置针或PICC穿刺固定。调节滴速可用恒速输液泵调节, 以保证药物在预定时间内输入, 保证疗效, 滴速不宜过快或过慢。

5.2.2. 4 药物稀释宜淡, 静脉注射前后均用5ml生理盐水冲管。需经常巡视, 及时观察有否药液外漏及药物毒副反应。

5.2.2. 5 药物外漏及静脉炎的处理 (1) 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烧灼或水肿, 则提示药物外漏, 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 (2) 漏药部位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 如更生霉素溢出可采用等渗硫酸钠, 如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 其他药物均可采用等渗盐水10ml加地塞米松5mg封闭, 方法:可用20ml注射器抽取解毒剂在漏药部位周围采取多点状注射。 (3) 漏药部位冷敷, 也可配合硫酸镁湿敷直至症状消失。 (4) 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 按血管走行涂喜疗妥或理疗。

5.2.3 胃肠道反应及护理

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旺盛, 故对化疗药物极为敏感, 如阿霉素、5-氟脲嘧啶、氨甲喋呤等常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顽固性呕吐、腹痛、腹泻出现反应的时间、程度与病人体质有关, 大多数病人在用药后3-4h出现, 因此, 我们应密切观察, 并采取下列措施以改善反应症状: (1) 化疗期间大量饮水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 并有利于毒素排泄。 (2) 合理使用镇吐剂, 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3) 调节饮食:少油腻、易消化、刺激小、维生素含量丰富。

5.2.4 骨髓抑制及护理

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剂量与损害骨髓的剂量差异很小, 因此, 对接受化疗的病人应密切观察骨髓抑制征象, 其特征是血细胞减少, 这是抗肿瘤治疗的主要危险, 应定时为病人进行血细胞计数和骨髓检查, 当白细胞低于3.0×109/L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停药, 并予以保护性隔离, 采取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1) 为患者创造一个空气清新、整洁的环境, 设单人单间, 每日更换被套、床单、衣服、限制探视, 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2) 预防呼吸道感染, 病房用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1-2次, 室温保持在24-25℃。 (3) 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 如牙龈出血、鼻衄、阴道流血情况等。遵医嘱使用升白细胞或应用抗生素, 输新鲜血、白蛋白等。

5.2.5 粘膜、皮肤反应及护理

某些化疗药物的毒性亦表现在粘膜上, 尤其是大剂量应用时常引起严重的口腔炎、口腔溃烂、坏死。预防措施: (1) 化疗期间应嘱病人多次饮水以减轻药物对粘膜的毒性刺激。 (2) 有口腔溃疡者, 应用软毛牙刷或漱口, 忌食辛辣、过冷或过热等, 刺激性食物, 给予温凉的流质或软食。 (3) 口腔疼痛影响进食时, 可在用餐前用2%利多卡因溶液漱口或双料喉风散喷涂口腔,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进食漱口后, 用龙胆紫或冰硼散等局部涂抹。鼓励病人进食, 促进咽部溃疡引起充血、水肿、结痂。大约有50%的病人在化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轻者皮肤干燥, 色素沉着, 全身瘙痒, 局部可用喜疗妥涂抹。重者形成斑丘疹, 有渗出液或小水疱, 涂龙胆紫防止破溃感染, 应采取保护性隔离, 局部涂软化锌软膏并理疗。脱发常见于阿奇霉素、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的反应, 病人因头发大量脱落甚至秃发而精神苦闷, 应让病人了解这一可逆性反应, 化疗结束后头发可再生。

5.2.6 泌尿系毒性反应

因化疗药物所致, 瘤细胞及正常组织细胞大量破坏, 少数病人可出现高尿酸血症。如氨甲喋呤大剂量应用时, 由于药物通过肾脏以原型排出, 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易沉淀甚至形成结晶造成尿路阻塞, 导致肾功能衰竭, 因此, 治疗中必须采用水化和碱化来预防这一并发症。水化能保证药物快速从体内排出, 故除医嘱外,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保证每日入量在4000ml以上, 尿量在3000ml以上, 对入量已够, 但尿量少者, 需给予利尿剂以促进药物排出。尿碱化时保证pH>6.5-7, 可加速代谢产物的溶解、排出, 避免沉淀产生尿酸结晶, 这要求我们在病人每次小便后测pH值, 如p H值低于6.5时, 报告医生及时增加碱性药物用量。值得一提的是:环磷酰胺的药物特点是以原型排出, 如摄水量不足, 药物在尿中过度浓缩可引起血性膀胱炎, 护理中我们除嘱病人大量饮水外, 还应重点观察有无膀胱刺激症状, 排尿困难及血尿。

6 小结

实行整体护理, 对病人在化疗期间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主动向医生反映, 为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疗依据, 使医护人员配合更加默契, 通过25例化疗患者的整体护理, 护理评价化疗病人化疗期间情绪稳定, 心态良好, 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按计划完成了化疗, 化疗期间无不良并发症, 均好转出院, 出院嘱定期门诊复查。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整体护理。方法 通过对2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全方位整体护理。结果 25例患者顺利完成全程治疗。结论 对化疗中病人实施全方位整体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保证。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志贤.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进展[J].中国肿瘤, 1995, 4 (12) :22.

[2]贾东梅, 张岚.肿瘤化疗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49.

[3]刘玉玲.化疗患者的健康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4, 1 (3) :2.

上一篇:提升教学的效率下一篇:基坑支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