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干预

2024-09-22

护理管理干预(精选12篇)

护理管理干预 篇1

手术室是外科诊断、治疗、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 由于军队医院编制体制的改革, 军人护士在逐年减少, 聘用护士急剧增多, 目前手术室共有护士50人, 其中军人护士4人, 仅占护士总人数的8%。军人护士的大量转业, 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尤其是护理安全工作极为重要, 稍有忽视即可酿成差错、事故。因此, 我们加强了对聘用护士的管理、培训, 严格各项制度, 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知识, 结合科室特点, 查找薄弱环节, 制定出护理干预措施, 重点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由于我们加强了护理管理工作的干预, 2008年共完成手术11156台次, 未发生任何护理差错和事故。介绍如下。

1严格清点查对, 落实查对制度

1.1接手术病人的查对

1.1.1每日晨白班及备班护士严格查对接手术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ID号、年龄、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皮肤准备 (清洁、备皮) 及胃管、尿管安置情况。术前禁食水及术前针注射的情况。凡与手术通知单、与病历不符的项目更要反复核查并在早交班会上说明。

1.1.2手术患者的贵重物品及全麻患者的假牙不准带入手术室。从病室带来的物品:病历、X光片、腹带、棉被、病衣, 一定要向巡回护士交代清楚。

1.1.3巡回护士要按照以上各项再一次进行认真的查对。

1.2手术器械、敷料的查对, 防止遗留创口或体腔

1.2.1胸、腹腔及深部组织手术所用器械、敷料, 在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与本院的手术医生一起进行认真查对并详细记录。

1.2.2手术中增、减物品及时登记, 尤其是血管夹、带线的缝针均应详细记录, 清点单各项要填写齐全, 不能丢项、缺项、涂改。

1.2.3关闭胸、腹腔及深部组织前, 要对术前所清点的各项物品进行认真的查对, 关闭胸、腹腔及深部组织后及缝合伤口前后都要再次清点查对, 确保准确无误。

12.4科室带来的手术器械要当面点清数目。

1.3手术中用药的查对

1.3.1按照麻醉医嘱单上医嘱准确的抽药, 并将注射器、安瓿有顺序的摆放整齐, 请麻醉医生核查。

1.3.2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室要复述 (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 执行后护士要拿安瓿与麻醉医生核对, 并通知麻醉医生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

1.3.3在抢救危重病人时, 由于用药量大、品种多, 要有副班护士负责抽药, 主班护士负责给药, 使工作忙而不乱, 确保抢救用药的准确。

1.4手术中输血的查对

1.4.1去血库取血的护士要进行认真的查对。

1.4.2巡回护士进行第二次查对。

1.4.3使用后的血袋巡回护士签字并注明输血时间, 放于固定位置, 保留24h备查。

2加强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

2.1手术室护士要有较强的"慎独"意识, 无论是器械护士还是巡回护士单独操作的机会多, 当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时, 必须重新灭菌方可使用。

2.2整个手术过程中护士配合要积极主动, 术中污染的手术器械, 单独存放, 不可在无菌区重复使用。

2.3护士在遵守无菌操作的同时, 发现任何人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应立即指出。

2.4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开启持物钳时注明时间, 在有效期4h之内使用。

2.5无菌器械台面保持干燥、清洁, 一旦浸湿立即更换, 暂时不用的无菌器械用无菌巾单遮盖, 减少污染。

3严格消毒灭菌, 保证各类物品灭菌合格

3.1做好灭菌物品的包装、运输、储备各环节, 保证灭菌的时间、温度、压力, 防止小装量效应, 保证灭菌质量。

3.2器械班护士每天检查手术器械包、敷料包的灭菌有效期, 准备器械、敷料要充分、齐全, 术中确需增添的器械, 使用高压灭菌, 如果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 要保证灭菌浸泡时间。

3.3护士要按器械卡片中的种类和数量包装手术器械包, 包内放指示卡, 包外贴3M胶带, 写明名称、日期, 签全名。每次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并将无菌包灭菌合格标志粘贴在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上备查。

3.4消毒要保证时间, 并及时登记, 登记本记录书写要工整、准确, 不得涂改。

3.5戊二醛液、熏箱内的甲醛液定期更换, 每次要标明更换日期, 更换者签名。

3.6定期做好手术间空气监测、手术人员手细菌检测及台面检测, 保证各项检测合格。

3.7澳抗阳性的手术, 要专用手术间, 术后要认真处理器械、敷料和手术间卫生。

4严格质量管理

4.1仪器、设备的管理, 保证仪器性能完好、适用。

4.1.1设立物品交接专用登记本, 值班者对交接公物、仪器等进行认真的清点、检查, 无误后在交接本上签全名, 增加、减少的原因要交代清楚。

4.1.2护士要熟练掌握各手术床的使用、各部件的安装。

4.1.3使用高频电刀要保护病人肢体, 防止灼伤。

4.1.4每月安排专人负责每天接送病人所使用的对接车的管理, 注意对接时上好锁, 防治病人摔伤。每天擦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送修。

4.1.5值班护士经常检查水、电、门、窗, 保证安全。

4.2库房的管理

库房是手术室存放各种物品的重要场所, 毒麻药、贵重药数量多, 每日消耗量大, 为防治丢失和浪费, 保证库房安全, 严格限制进出人员, 对每日消耗的物品, 根据麻醉单及收费单核对, 数目不符向当事人查证, 丢失和人为消耗要照价赔偿。

4.3实习进修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新聘护士多, 实习进修人员多, 带教老师要耐心细致, 不烦不躁, 做到放手不放眼。

4.4落实手术室护理服务公示, 与手术医生和病人一同完成好每一例手术。

4.5手术体位的安置, 达到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 病人也要感到舒适为目标

4.6落实岗位职责制, 值班人员坚守岗位, 保证急诊手术顺利的进行

实施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措施, 保证了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 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无菌观念, 增加了无菌操作的自觉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

护理管理干预 篇2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摘 要】目的:为了研究在对儿科护理过程中,纠纷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把我院中一年里收治的50例儿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护理结果满意组和不满意组,每组25例,对满意组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不满意组进行常规性护理,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采取全面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大降低儿科护理中纠纷的发生率,结论:从临床治疗的过程和效果来看,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儿科护理的纠纷发生率有直接的联系,各医疗单位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干预;措施探讨;纠纷原因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医疗科学技术也随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医疗事业这类行业的风险比较高,对于医疗单位来说,儿科护理所承担的风险最大,因为,与成年人患者相比较,儿童患者更具有特殊性,比如其身体机能比较弱、语言不能够表达清晰以及检查的过程也比较困难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医疗和护理方面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无论在进行医疗护理时,出现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相关的纠纷,在临床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引起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产生不满意情绪,从而导致护理纠纷,尤其在对幼儿进行护理时,由于服务对象是小儿,生命比较脆弱,疾病常带有来起病急、势凶猛、病情变化较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与此同时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以患儿为中心,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护理方面的纠纷,确保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的秩序,是护理者当前遇到的又一个新课题。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医疗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都在不断地快速增长,其中,儿科护理的医疗纠纷较为明显,但是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各种各样问题和麻烦,同时也会对医院和护理人员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不仅耽误开展正常的工作,还会造成不良的医疗气氛,所以,对幼儿患者进行怎样的护理,显然已经成了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对我院20出现的50例在进行儿科护理是产生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性资料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院我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儿科患者,将50例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年龄在3岁至9岁之间,平均(4.25土0.33)岁。其中,有18例患者发生护理过程中的纠纷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而引起的护理纠纷有9例,因为技术差而引起的有4例,因为收费问题而引起的有2例,最后,因为少量的患儿家属自身引发的纠纷有3例。

2.2 护理方法

我们对满意足采取了全面而综合的护理措施,挑选护理技术熟练、态度热情和护理技术高的护理人员,组成综合素质高的的护理队伍,对他们进行严谨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加强和患儿家属的交流与沟通,综合考虑家属感受,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密切地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效避免长期存在的护理缺陷问题。对不满意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有规律地检查并记录患儿的病情。

三、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满意组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不满意组,只有2例发生了医疗护理纠纷,不满意组的25例患者,有15例发生了护理纠纷,这大大降低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四、讨论

4.1 发生儿童护理纠纷的原因

因为儿科护理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并且患儿年龄较小,身体素质相对成年人较差,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的关系也转化为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又因为目前的患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属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增加,期盼也增加,同样也期待着更高的护理要求,不管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发生矛盾,那么,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静脉穿刺技术的先关因素,因为患儿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后,发生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向外渗出,导致出现头皮局部红肿,没有及时检查以及和护理质量相关的因素;服务态度和高职不到位的相关因素;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服务意识和患者的期望值的相关因素等。

4.2 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做到“一针见血”,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其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建立一日清单发放、签收制度;把患儿当作护理的中心,合理更新护理的观念,而护理的管理者需要根据幼儿患者的特点,增强护理管理,完善并落实各项检查,要着重检查对危重患儿的护理质量,在对待护理纠纷时,要做到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在进行处理时,要保持冷静理智和客观的态度,积极地解决,以组织其恶性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护理纠纷。总之,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护理人员,我们都应该正确对待儿科护理中的细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2年第16卷下旬刊主题词索引[J].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21-4937.

[2] 邓子平.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373.

护理管理干预 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干预;急诊危重患者;效果分析

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critical analysis

Hu Jua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Sichuan,luzhou64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isk manage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emergency care. Methods: our hospital treated 100 cases of emergency recentl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aditional nursing,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fter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nursing effect. Results: the team of nursing risk incidence,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nursing risk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research.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alysis of th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08-02

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且病情发展很快,病情复杂,抢救几率高、护理工作量大加上患者死亡率、致残率高等高风险因素使得急诊科成为医院高风险科室。因此,急诊科如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护理过程出现的差错,提高急诊抢救水平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1]。风险管理是一种临床医学管理模式即通过对各类风险事件进行明确和评估后制定出对应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安全的目的[2]。本次研究对我院100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干预旨在探讨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患者年龄在22-85岁之间。平均年龄 44.1±13.5岁。其中心肌梗死36例,重症颅脑伤20例,脑梗死、脑出血各20例,慢阻肺4例。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疾病、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临床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采用风险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护理组经过查阅大量的临床资料以及科研数据,对急诊危重患者各个环节出现的风险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设计危重患者的护理流程图,并按照风险大小、风险发生率来确定护理对策的先后顺序。(2)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监控风险。①合理布局急诊各个区域,按照以往发生的护理风险来决定临床护理指引,区分抢救区、重症区以及普通诊区,坚持危重患者先抢救的护理流程。②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安排专业技能娴熟的老护士对年轻新进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从而进一步规划急诊护理工作。共同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典型的护理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能力,并通过采取患者满意度来考核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从而鞭策护士认真工作,提升质量。 ③规范急救服务流程以及启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重症患者的转运以及交接班等规章制度,重新修訂护理人员各班的工作职责,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等。(3)护理风险的处理,对于护理风险发生时要具有及时处理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对急诊危重患者的资料登记、院内护理交接记录单等进行完善。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认真履行知情义务,详细耐心的向患者讲述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使患者和护士共同承担风险。

1.3 评估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护理差错、缺陷情况;急诊停留时间、 抢救成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表示、组间行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费用、护理差错、缺陷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通过对医疗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在明确各类医疗分析后制定的一系列的对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将医疗风险管理干预模式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能有效的规划护理工作程序并提高临床安全性,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抢救几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由于其急诊量大、患者病情危重以及抢救几率高、因此,护理风险比较常见[3]。因此,在急诊科危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由于主观因素也会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如漏查、文字记录潦草不清楚等造成误读、对家属缺乏有效的沟通等。因此,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要增强护士的法律风险意识,从法律角度规范护士的书写等日常护理行为。加强护士的责任感,出现问题勇于承担,及时告知责任人并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发生[4-5]。

在急诊科危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费用、护理差错、缺陷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意识到通过急诊护理人员对于急诊风险进行前瞻性的预防控制以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的应对和处置能力能有效的降低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综上所述,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承担了大量的风险,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风险管理模式能使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对于改善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質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文果, 樊国爱, 高海洋,等.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4):2168-2169

[2]宁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11:159-160.

[3]赵雪红, 程丽君.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05, 25:130-131.

[4]张梅清, 吴耀建, 邹佩珍,等.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批量外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308-309.

社区老年慢病管理与护理干预 篇4

1 社区慢病的调查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城南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已在城南社区服务中心建档的老年人。

1.3 调查结果

1.3.1 已建档的慢病情况统计

对已建档老年人的慢病病人数、7种慢病患病数等情况统计 (表1) 。

1.3.2 健康教育处方

从表2反应出我们5年来老年人建档、诊断检查治疗情况, 以及对慢病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针对个体开的健康教育处方等 (表2) 。

1.3.3 七种慢病所占的比例

对老年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七种慢病进行统计, 所占的比例见表3。

1.3.4 每年度慢病排名

我们对每年度慢病老年人进行排名, 情况见表4。

上述各项社区慢病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慢病病人数逐年递增, 并且高血压居首位。

2 建立家庭档案

由社区护士完成, 主要记录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中的慢病情况, 如:主诉、症状、家族史、发病时间、用药情况并制订社区护理计划。

3 社区护理干预

(1) 正确认识疾病, 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告诉病人或家属慢病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

(2)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干预:如吸烟、酗酒。

(3) 不良饮食习惯的干预 (1) 加强饮食知识宣教, 使居民了解和掌握健康饮食的知识, 认识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2) 加强膳食指导, 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 根据慢病制订合理的食普, 指导人群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4) 运动不当的护理干预, 老年人运动要讲科学性, 根据老年人的慢病情况制订个体化锻炼计划, 在保证活动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 又要使锻炼得到长期坚持。选择适宜老年人的运动, 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美国运动学会推荐:老年人运动的适宜心率是110~130次/min, 每周3次, 每次20~60mim。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告知社区医生, 以便调节运动计划。

(5) 健康指导, 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或家属相关技能操作 (如血压、血糖的监测) 。

(6) 减轻心里压力, 压力可增加逆向调节激素, 可加重疾病或忽视疾病症状。采用松弛疗法, 舒解心里压力。

(7) 心理平衡, 保持良好的心境, 使机体免疫力能处于最佳状态。

(8) 养成遵医行为, 按时服药, 在老人的用药过程中, 力求简单方便, 指导对常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 定期随访。

(9) 并发症的预防, 根据各种慢性病急性发作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预防等。

(10) 症状和体征的控制, 如肿瘤疼痛的控制, 慢阻肺痰液的排出等。

(11) 家庭血压计与血糖监测的使用指导, 教会正确使用, 并定期校正, 保证它的准确性。

(12) 卫生指导, 包括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 如房间通风等。

(13) 睡眠指导, 根据老年患者睡眠少和易醒特点, 建议有稳定的生活规律, 多户外活动, 夜间不饮或少饮等, 睡前洗热水脚等, 必要时遵医嘱服安眠药。

(14) 强化慢性病人健康非药物干预管理, 使慢病得到控制,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我们通过对社区老年服务所取得的成效表明:社区老年慢病管理和护理干预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 这还有待于与同行探索!

摘要:德阳市城南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已经五年, 通过我们建档、搜集资料、调查并做了具体分析, 结果表明:84%的老年人都存在着慢性病病, 7种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达50%, 从构成比中显示:高血压、肺部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占据前四位, 我们针对疾病普的情况, 对属本辖区的老年慢病进行了管理, 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 并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讲座, 实行慢病管理, 以及心里护理和护理干预,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社区,慢病,调查,管理,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素珍.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1~130.

[2]周萍.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3]赵丽蓉.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3 (6) .

急救呼吸护理学干预论文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肥厚性心肌病病人,男6例,女9例;年龄19岁?66岁,平均50.3岁;3例活动后胸闷、心悸、头晕来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出现心搏、呼吸骤停,12例来院时已经心搏、呼吸骤停;诊断标准: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最大室壁厚度>15mm,无心室腔扩张,且不存在其他致左心室肥厚因素。

1.2方法对心搏、呼吸骤停病人予早期心肺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电除颤、气管插管及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多巴胺、碳酸氢钠等药物应用,自主循环(R0SC)恢复后予亚低温治疗仪应用、脱水剂控制脑水肿、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感染等综合措施。

2结果

15例病人中10例抢救成功,其中4例心肺复苏成功(3例脑复苏成功,1例语言欠清,认知功能有障碍),6例病人处昏迷状态。2例病人放弃治疗回家,3例抢救无效死亡。

3急救护理

3.1早期有效的心肺复苏将病人立即推至抢救室,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明确分工,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地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措施为:抢救A护士站病人头位清理呼吸道后开放气道予球嚢辅助通气,需要插管时协助医生予病人气管插管。抢救B护士站在病人右侧予快速、有效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与呼吸频率30:2(与A护士2min交换1次)。医生位于病人下肢左侧,负责抢救总指挥,同时准备除颤仪随时为病人除颤。辅助护士C站病人胸部左侧予心电监护,左上肢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予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辅助护士D予病人下肢右侧开放另一组静脉通路,予阿托品、碳酸氢钠等药物,给予导尿,做好抢救记录并安慰病人家属。

3.2电除颤的护理时间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每次除颤延迟1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除颤前将病人衣领解开、暴露胸部,并清洁放置电极板处的皮肤,电极板涂电极糊,除颤时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心律及心率的动态变化,除颤后立即继续心肺复苏,即使恢复窦性心律,也要完成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注意观察病人电击处皮肤有无灼伤及病人肢体活动情况有无栓塞症状等。15例病人无皮肤灼伤等情况发生。

3.3气道插管的护理15例病人均予气管插管外接呼吸机应用,期间注意呼吸机各管道是否密闭,每隔1h~2h评估双肺呼吸音1次;注意气道的温度和湿化情况,防止痰栓形成,有痰鸣音或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及时用一次性密闭吸痰管吸痰;同时予病人床头抬高30°~45°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控制交叉感染,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4亚低温治疗仪的护理自主循环恢复予亚低温治疗仪(HGT-200型亚低温治疗仪)应用,调节水温为15°C~20°C,肛温为34°C?36°C,将体温传感器分别放于病人肛门和腋窝处持续监测病人的腋温与肛温。降温以每小时下降1.0C?1.5C为宜。注意降温过程不能过快过深。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意识、曈孔、面色及肢端循环的变化。预防并发症:①注意观察病人呼吸节律、频率、方式、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体温及痰液的性状、量、颜色等。定时听诊肺部呼吸音,以预防肺部感染。②定时监测血糖变化,低温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且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容易导致高血糖。③注意观察心电监护上的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因低温可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电图改变,温度降低过快易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出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严重者可因心室颤动而死亡。④注意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常规,还要注意观察病人尿液的颜色、性状、量,并保持体液平衡,定时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观察有无出现低钾、低钙的临床症状。

3.5安全转运护理

3.5.1转运前护理向病人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转运过程的风险,取得配合,必要时家属签同意书。填写急诊病人转运单,评估病人转运风险,检查病人各管道是否通畅、在位,准备好心电监护、转运呼吸机、转院箱等抢救器械及物品。联系电梯,缩短病人等待时间。

3.5.2转运中护理转运过程中安排医生护士同时转运,医护人员站在病人头侧,密切注意观察病人意识、面色、血压、管道、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经过周密的安排及严密的观察,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意外发生。

3.5.3转运后交接到达转运科室后将病人的抢救经过及用药、气管插管、静脉通路、尿管、皮肤情况与接班护士一一交接清楚,协助过床,并与接班护士共同填写危重病人交接单,带回用物终末处置。

4小结

护理管理干预 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血压状况;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6-01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以老年人群为主要高发对象[1]。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多种,如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都可能会诱使高血压的发生。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自身的管理能力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临床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饮食、健康教育、运动与休息以及用药等方面的干预也应引起关注。本文为研究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状况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抽取了我院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11~2013.11我院高血壓患者86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60~88岁,平均(73.5±4.2)岁,体重46~89kg,平均(58.5±3.5)kg,病程1~14年,平均(6.5±1.7)年。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其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排除标准:伴随严重并发症及药物引起高血压者、有精神疾病者以及有恶性肿瘤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通过理解、帮助、安慰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放松心态,及时宣泄内心不良情绪,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有效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劝导吸烟饮酒患者及时戒烟限酒。合理搭配患者饮食,严格控制盐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少食多脂肪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少喝茶与咖啡,睡前最好不喝。为患者合理制定高血压保健食谱,并定期检验实时效果。③运动护理: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患者血压的降低,为此患者可依据自身身体状况及爱好,合理选择合适的运动活动,如打太极拳、慢跑等。根据患者的运动习惯、运动耐受性等制度合理的运动量表,并根据运动量表坚持进行有规律的锻炼。④认知护理:护理人员应认真像患者及其家属讲述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并发症的预防等。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采用视频、上课等方式使其了解高血压的治疗与防控措施。⑤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按照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药物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少的药物,不能随便增减药量或停止用药。应用以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12个月。

1.3评价指标

应用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调查表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3]。该量表包括心理、生活行为、对疾病的认知及用药依从性4个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评分为1~3分,每项总分为10分。得分越低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变化

护理前后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分别为(168.6±12.1)mmHg和(128.3±10.3)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患者的舒张压水平分别为(111.9±9.5)mmHg和

3结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4]。当前临床治疗高血压一般是服用降压药。然而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无法从根本上控制患者血压的降低。运用现代护理模式,在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一种有效措施之一。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掌握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从心理、饮食、运动、认知、用药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经12个月的护理干预,所选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水平由原来的(168.6±12.1)mmHg降为(128.3±10.3)mmHg;平均舒张压水平也由原来的(111.9±9.5)mmHg降为(83.2±8.7)mmHg。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通过本研究实施护理干预,患者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能以积极放松的心态配合治疗,消除了紧张焦躁的不良心理。通过普及高血压的诊疗及预防知识,患者及其家属能正确认识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护理后患者能主动进行自我管理,重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患者的饮食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并能掌握低盐、低糖、低脂的饮食方法。并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积极的戒烟、限酒。每天都能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并能保持劳逸结合。能及时主动的监测血压,听从医嘱正确用药。

综上可见,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能提高其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玉琴,李娜,陈轶楠等.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848-4850.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76-82.

[3]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4-36.

社区居民糖尿病的管理和护理干预 篇7

由于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也走进千家万户, 社区的主要任务就是家庭病房、转诊和长期对慢性疾病进行监测及健康教育。目前加强糖尿病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 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痛苦, 提高生活的信心。为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制定出干预计划, 随时访视, 便于及时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 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情况, 监测检查指标, 加强糖尿病方面知识的宣传, 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控制。

1 对象

研究对象是我社区居民, 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社区建档的糖尿病患者216人, 其中男117人, 女99人, 年龄在45岁以上占70%, Ⅰ型糖尿病患者19人, Ⅱ型糖尿病患者197人, 其中204人住院治疗过, 血糖正常后出院, 12人经医院诊断后自行服用降糖药, 其中156人愿意接受社区护理干预。

2 方法

2.1 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为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根据病情轻重分类管理, 同时对于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进行追踪调查, 因人而宜制定出不同的随访计划, 经常进行家庭访视, 每月1~2次, 以便及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社区定期为居民进行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讲座, 提高社区居民对防治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

2.2 社区护理干预

2.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不能治愈的疾病, 病程长, 又有遗传性, 遗传学研究表面, 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 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 这就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的心里负担, 进行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时, 一定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预防和致病危险因素方面相关知识, 后天也是可以预防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合理, 不吸烟不酗酒, 控制好血压、血脂帮助糖尿病患者克服心理上的压力, 正确了解疾病, 增加治疗的信心, 克服不良心态, 保持精神愉快。

2.2.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终身坚持饮食治疗, 原则要合理控制总热量, 保证营养的供给, 目的是供给营养膳食, 控制血糖、血脂维持理想体质量, 减轻胰岛负担。进食要有规律做到定时定量, 避免暴饮暴食, 戒烟忌酒, 控制饮食也许要家属的配合和监督, 严格按饮食标准来配餐, 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保证能量不超标, 一般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 蛋白质占总热量的20%, 脂肪占总热量的25%, 胆固醇摄入小于300mg, 每日食盐小于5~6g。Ⅱ型糖尿病多食富含叶酸和B族维生素食物可使血糖下降, 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

2.2.3 运动指导

糖尿病在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1],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 让患者了解运动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其自觉性。适当选择有规律有度的有氧运动, 因人而异, 包括快走、慢跑、太极拳、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小球类等。餐后90min运动效果最佳, 适当的热身放松运动和合理的换气技术可防止心血管和骨骼肌肉的损伤, 运动行为的干预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 不要求剧烈运动, 运动遵循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人而异、持之以恒。

2.2.4 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是通过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的。通过进行健康教育让糖尿病患者真正理解正规用药的重要性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意识, 不能随意增减和改换药物, 并要了解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用药规则[2], 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口服降糖药效果不明显时尽早使用注射胰岛素, 指导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部位严格掌握注射时间, 保证药的治疗效果。常用的注射部位有大腿、腹部上臂和臀部轮换注射, 指导患者了解用药后的反应, 随时监测血糖、尿糖以防发生意外。

2.2.5 血糖监测

社区护士指导糖尿病患者自测血糖的方法, 并及时记录, 认真做好自我监测, 如果出现血糖波动比较大应该及时到社区来复诊, 使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依病情发展程度实行复诊或转诊[3]。

2.2.6 基础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低下, 免疫功能差, 末梢血液循环不好, 特别是卧床患者长期受压部位易出现皮肤损害, 应加强皮肤和足部的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用后的毛巾经常在阳光下照射消毒, 避免接触坚硬的物质, 以免皮肤受损。

3 结果

接受社区护理干预156人, 149人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 空腹在7.0以下, 餐后2h在10.0以下, 患者非常满意。

4 讨论

社区健康干预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所了解, 能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运动疗法, 坚持药物治疗学会血糖监测, 使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了治疗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周艳, 吕淑琴.吉林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5 (1) :234-238.

[2]莫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21 (5) :477.

护理管理干预 篇8

关键词: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控制,护理干预

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而疼痛是术后最为常见的刺激不适反应, 如术后疼痛得不到及时控制, 可使患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及心理行为反应, 对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极为不利[1]。因此, 对手术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 对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2013年2月—2014年3月, 我们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 采取疼痛护理质量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采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实施手术的563例患者, 入选标准:年龄>18岁;知情同意;能有效沟通;手术后住院时间>72 h。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急慢性疼痛史;晚期癌症患者。按照住院奇偶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一般275例和观察组288例,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类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外科手术疼痛管理, 即以医生为主体的管理方式, 根据病情及患者需要术后自带镇痛泵, 如术后镇痛效果不满意, 在此基础上给予肌肉注射或口服镇痛药物。

1.2.2 观察组

采取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体系, 具体方法如下: (1) 医院组织各外科病区成立疼痛管理小组, 成员由科室医生、专业护士及麻醉人员组成。建立疼痛管理相关制度及疼痛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将疼痛管理结果纳入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范畴。 (2) 进行相关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培训, 要求护理人员转变角色, 掌握疼痛概念、管理知识及技能。 (3) 护士在疼痛管理中承担相应职责, 熟悉疼痛评估方法及干预处理措施, 并能将疼痛管理结果进行记录及客观分析。在患者入院后, 把疼痛评估方法纳入健康宣教,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缓解患者对手术及疼痛的恐惧, 并发放疼痛管理的宣传资料, 告知患者术后不能“忍痛”, 否则可能影响治疗及康复。让患者学会运用数字评分法 (NRS) 对疼痛强度进行客观评估, 疼痛数值为0~10分, 0为无痛, 1~4为轻度疼痛 (表现为不适、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疼痛) , 5~6分为中度疼痛 (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 , 7~9分代表严重疼痛 (妨碍正常活动) , 10分代表剧烈疼痛, 已无法控制。术前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技巧, 练习有效咳嗽咳痰, 训练床上术后有效支持体位, 必要时训练床上大小便。 (3) 让术后疼痛程度评估成常规化、常态化, 评分<4分每日简易评估, ≥4分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手术级别、护理级别、患者的主观感受, 结合患者生命体征及其他监测结果, 用NRS方法评估。如携带镇痛泵患者疼痛>4分, 一定要通知麻醉科协调处理, 对轻度疼痛的患者采取心理疏导、音乐疗法、体位支持、物理治疗等非药物镇痛方法;对中度疼痛患者及时给予药物镇痛, 药物镇痛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要求在0.5 h~1 h内必须评价镇痛效果并记录。

1.2.3 评价方法

(1) 评估2组患者的镇痛需求情况。 (2) 术后72 h内疼痛得分。 (3) 疼痛管理质量:疼痛质量评价指标 (strategic and clinical quality indicators in postoperative pain, SCQIPP) 是针对患者术后疼痛质量及护理质量而制定的问卷[2], 我们参照SCQIPP标准, 并遵循专家意见, 结合我院护理管理具体情况, 制定了疼痛管理质量评价表, 分别对患者及护士进行疼痛质量评价调查。本表分为交流、行为、信任、环境4部分, 患者调查问题15个、护士调查问卷12个问题, 每个问题分值1~5分, 1分为“极端不同意”、5分为“非常赞同”, 得分与质量成正比。在术后3 d后完成测评, 发放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镇痛需求情况比较

2组患者使用镇痛泵例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在患者术后呼叫镇痛、止痛药应用及非药物镇痛应用方面, 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2.2 2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疼痛质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72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护、患双方评价疼痛质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01) 。见表3。

3 讨论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症状, 给患者带来了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及情绪体验[3]。良好的镇痛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精神及肉体的痛苦, 还可以促进患者整体的康复, 对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近年来术后疼痛虽然应用了许多新型镇痛药及镇痛方法, 明显改善了手术后镇痛效果, 但仍有部分患者疼痛得不到理想控制而忍痛。医院术后疼痛管理, 已经由麻醉医师为主体管理方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管理, 临床护士是疼痛评估、治疗、护理的实施者及推广者, 对疼痛进行准确、动态的评估和记录, 可为临床镇痛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可靠依据[5]。

我国卫生部提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而疼痛控制满意度也成为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得不到控制, 关键因素是缺乏有效管理[6]。我们对手术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 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从中找到疼痛管理的缺陷之处, 从而提高疼痛管理质量, 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叫镇痛少于对照组, 统计止痛药应用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增多, 而非药物镇痛应用对照组则明显比观察组少,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说明通过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护士对患者疼痛服务的主动意识增强, 能有针对性、预见性地采取多模式的镇痛, 让非药物作为镇痛的组成部分, 解决了部分患者疼痛控制不理想的情况, 不仅使患者消除了对药物镇痛副作用的顾虑, 同时也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从表3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由于疼痛护理到位, 术后疼痛控制明显比对照组理想, 且观察组护患双方对疼痛质量控制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疼痛管理模式的变化, 护理干预用于外科手术患者尤其重要, 护士在疼痛管理队伍中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因此, 外科护士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才能满足及解决患者术后疼痛问题。术后疼痛控制理想是医护患三方的愿望, 重视疼痛质量评价并持续改进疼痛管理护理质量, 是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举措, 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吴蔚宇, 许夏英, 徐益萍, 等.肋间神经阻滞治疗285例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回顾分析[J].上海医学, 2011, 34 (2) :90-92.

[2]朱世琼, 吴芳玉, 艾艳.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 6 (1) :98-99.

[3]冯希源, 罗碧如.176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疼痛及控制状况调查[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 (7) :437-439.

[4]K LOPFENSTE IN CE, HERM ANU FR, M ANIE C, et al.Pain intensity and pain relief after surgery[J].Aeta Anaesthesthesiol Scand, 2000, 44 (1) :58-62.

[5]潘莉, 操静, 丁小容, 等.腹部手术患者疼痛评估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2, 18 (1A) :46-48.

护理管理干预 篇9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肝病和结核专科医院, 共有13个临床科室, 固定床位500张。实际开放床位650张。2008年7~12月, 共收治病人3958例/次, 均由记账员在科室进行电子记账。

1.2 资料分析

对2008年7月至12月出现的15份错误电子账单进行分析, 并进行病员满意度调查发现确实存在以下电子账单错误原因和医疗收费纠纷隐患。

1.2.1 对收费标准不熟悉

记账员均由护士兼职, 对收费标准尤其是临床中应用较少的项目收费标准不清楚, 有可能多记或超标准记账。

1.2.2 未认真核对张冠李戴

由于病员多工作量大记账员有可能将张某的账记到李某的账户里。

1.2.3 未及时变更长期医嘱栏为临时医嘱栏

记账员粗心大意记账时未及时变长期医嘱为临时医嘱, 错误地将临时医嘱录入长期医嘱栏, 使临时医嘱长期滚动多收费。

1.2.4 未及时停止治疗收费

医嘱输液组数减少, 记账员停止药品收费而未及时停止治疗收费。

1.2.5 缺乏耐心细致的沟通、解释

个别患者缺乏相关知识, 对收费项目不清楚, 记账员又不能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解释, 造成误会。

1.2.6 极个别患者无理取闹

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 原来的公费医疗变为医保卡或自费医疗, 极个别患者将不理解或愤怒无理地撒到记账员头上引起纠纷。

2 护理管理干预方法

2.1 成立护理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任组长, 物价审计员为副组长, 各科室护士长为组员。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对各科室电子记账行护理管理干预。

2.2 定期进行收费标准知识培训

护理管理小组定期请物价审计员给记账员及相关人员进行物价收费标准知识培训、对每月抽查结果、发现的问题详细讲评、收费标准如有变动及时行文通知。

2.3 应高标准、严格要求记账员

2.3.1 记账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费医疗变为自费医疗, 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医疗收费成为患者和家属关注的焦点, 记账员稍有差错将会引起护患矛盾和纠纷, 因此, 工作中记账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规范操作流程, 仔细核对床号、姓名、长期医嘱、临时医嘱, 不得错录。每录完一份需再次核对。

2.3.2 记账员应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

记账员应掌握医疗收费标准知识, 熟练电脑操作程序, 熟悉临床医疗、护理各项操作过程中每一项目和材料, 不可漏收或多收。

2.3.3 记账员应有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

个别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对收费项目不理解, 记账员应用和蔼的态度、礼貌的语言, 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 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2.4 抽查出院病人电子账单

每月抽查每科室出院病人电子账单3~4份, 与医嘱认真核对, 查对是否存在漏记或多记医疗费用。

2.5 发放病员满意度调查表

每月对各科室住院15d以上的病人发放调查表, 调查电子账单是否有差错、对记账员解释态度是否满意。

2.6 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

每发现一处漏记或多记扣0.5分, 病员满意度不足95%以上的扣1分, 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病员满意度95%以上的奖励5分 (每1分占记账员奖金的1%) 。

3 结果

护理管理干预小组抽查2009年1~3月1978份电子账单, 仅发现3份错误账单并及时改正, 未发生护患纠纷, 病员满意度调查均达到95%以上, 医疗收费纠纷投诉为零。

4 讨论

护理管理干预小组由护理部主任、物价审计员、各科室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共同组成, 形成了全院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有利于管理小组更顺利、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根据每月抽查结果, 有目的地进行讲评和相关知识培训, 提高了记账员的业务水平, 使医疗收费纠纷投诉为零。管理干预加强了记账员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心, 提升了其业务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通过护理管理干预, 病员对电子账单的满意率不断提高。总之, 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护理管理干预电子记账, 加强了记账员的责任意识, 严格执行了医疗收费标准, 规范了操作流程, 降低了账单差错率, 避免了护患纠纷, 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能安心治疗和护理, 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唐彦, 俞玉梅.43例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11 (3) .

护理管理干预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社区服务中心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63~86岁,平均(74.52±3.88)岁;病程1~20年,平均(10.54±0.57)年。观察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龄64~87岁,平均(74.86±4.01)岁;病程2~22年,平均(11.11±0.99)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叮嘱患者注意睡眠质量,按时休息,尽量稳定情绪,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

1.2.2 观察组

(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老年患者进行交谈,定时进行随访,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或疑惑,告知患者哪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用药方面的顾虑。如果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生。并且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让其明白高血压对身体产生的危害,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该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提升其治疗的信心[4]。(2)用药干预:社区护理人员应定时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督促患者按时服用药物。通过随访调查发现一般患者会由于缺乏用药知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较为浅薄以及记忆力欠佳等原因,出现中途停药、间歇性服药甚至是排斥服药等。因此,护理人员积极向患者开展用药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知识指导。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缓释剂以及长效剂等,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在服药时整颗吞服,不能够将药物掰开服用;如果患者自行减少用药量、服用短效剂等。护理人员应指出患者的危险行为,叮嘱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合理为患者调整药物;如果患者记忆力较差,时常忘记服药,可让患者将药物放在明显的位置。除此之外,让患者的家属以及陪护人员督促患者按时用药[5]。

高血压此类疾病的疗程相对漫长,护理人员需要将此事提前告知患者,让患者坚持服用药物,提升患者按时用药的意识。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为患者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该方案以约束患者用药,避免其出现擅自停药或减少药物,让患者服用小剂量且分次服用的降压药。告知患者药物的药效以及毒副作用,不能够在服药过程中,突然改变服药的体位,避免出现昏厥[6]。在降压的过程中应叮嘱患者坚持缓慢、适度等相应的原则,避免过快降血压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用药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用药管理水平对比

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管理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5,P<0.05),见表2。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均不需要住院治疗,患者主要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服药让血压恢复正常水平,然而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较差,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高血压老年患者出现用药依从性低的原因主要为:患病时间长,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较低,其身体机能退化,用药无法将疾病治愈,因此采用运动治疗以及食疗等来取代药物治疗;在患者长期服药之后未见疾病治愈,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出现抵抗情绪,间歇性用药或者是停止服药等情况[7];高估保健品的功效,老年人较易轻信推销人员,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或者是间歇性服药、拒绝服药等。通过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及用药干预等方法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发现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健康知识、用药的效果等宣教,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来督促患者按时用药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以及生活质量。

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用药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压控制概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虞秋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8):132-133.

[2]杨燕琴.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成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4):64-65.

[3]秦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8):145.

[4]潘燕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221-223.

[5]万耀莲,张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3):90-91.

[6]陆霞.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2016,10(14):254-255.

肺结核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肺结核;护理干预;应用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43-02

前言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并且在发生的情况下,就会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是目前临床广大医疗工作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并且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证明,对结核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的治疗成效显著,现在我们将以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以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年龄在21~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3.5)岁,以上所有患者均无认知、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没有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部烧灼感、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厌食、恶心或呕吐,在学历上主要包括了小学、中学、高中、大专及其以上,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仅具有可比性。

2.方法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具体主要包括了对患者体征变化如脉搏、呼吸和体温的观察,并实施的高温降温和家庭护理。而46例治療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方法则包括了以下几点:

(1)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产生的费用、毒副作用和疗效产生担忧,进而使得心情忧郁,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必须与患者加强沟通,及时的为患者解疑答惑,促进患者治疗信心的增强[1]。二是年轻患者由于肩负着重要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因此会对疾病产生恐惧和紧张,甚至对未来产生担忧,因此,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因素实施沟通将不良心理及时的缓解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患者的治疗。三是对于中老年患者产生的悲观和消极心理实施护理干预,使其树立正确的认识,并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生活行为习惯干预基于肺结核的传染性较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将固定的生活用品隔离开来,并且做及时的消毒处理,为了将交叉感染有效的、避免,患者在外出的情况下必须佩戴口罩,用手帕捂住鼻和口,打喷嚏做好遮挡,避免飞沫喷溅。

(3)健康教育重视和加强家属及其患者的教育宣传,消毒隔离病人的同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如肺结核传播的预防、治疗方法、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及其发病原因等,使家属和患者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2]。除此之外在进行治疗计划制定的时候,还要充分的考虑患者的文化程度,保证教育宣传语言的通俗易懂。再者就是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肺结核疾病传染的路径及其预防对策。最后就是告知患者复查和治疗的重要性,进而定期的进行肝肾功能及其血常规检查,对自我护理予以充分的重视,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3.评级指标治疗依从性主要通过按时复查、合理饮食、合理行为、用药情况、心理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完全依从即为完全合格。治疗有效主要通过患者的社会、心理和躯体功能改善情况来进行评估,同时也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

4.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的各项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处理,以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以上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28/40)、86.67%(39/45),在治疗依从性上,治疗组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各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论

肺结核疾病的产生对患者的生命和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该疾病还具有传染性强、治疗时间长、反复发作及其病程上的特点,因此,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至关重要。在以上调查研究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与治疗依从性均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并且该研究结果与其它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处。由此可见,在临床上针对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促进患者治疗和治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关连英.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128-129.

[2]朱文莉,李晓华.护理干预对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933-2934.

护理管理干预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08年12月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152例 (1 860例次) , 年龄13岁~75岁;静脉输液时间3 d~21 d;上呼吸道感染56例, 支气管炎34例, 肺炎30例, 肠炎32例;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炎、手术、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76例 (924例次) 和对照组76例 (936例次) ,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包括血管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针头、输液方法、浓度高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护理[1]和穿刺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 包括:①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情况, 首次静脉穿刺成功指首次穿刺成功后1 h内未重复穿刺;②病人满意度调查, 采用满意度评分, 满分100分, 共发放调查问卷1 860份, 回收有效问卷1 860份, 有效回收率100%。

1.2.1 护理管理干预方法

①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干预:护理人员实施治疗操作时, 针对不同的输液病人就门急诊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口头健康教育;讲解药物作用与副反应;说明输液的总量、速度、所需的时间;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时问;输液后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②心理护理管理干预:正确评估来输液病人各阶段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疏导, 通过感情宣泄方法来增强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考虑病人的年龄、所患疾病、身体状况、输入的药物、液体的量、最佳输液速度、穿刺部位、针头固定方式以及采取的最佳体位, 并在输液操作时讲解相关知识, 向病人讲明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状态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使病人对负性想法进行认知重建。③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实施有序轮候输液, 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前来输液的病人及家属, 运用规范语言有秩序安排病人到椅上或床上等候;主动向病人进行自我介绍, 并介绍卫生间和饮水机的位置;帮助病情急、重、行动不便和老年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并为其盖好棉被或毛毯;输液室为病人准备好报纸杂志、一次性水杯、垃圾袋、调节病人喜爱的电视频道, 随时为需要喝水的病人送上一杯水;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要做到举止稳重、动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 静脉穿刺轻柔娴熟, 一针见血, 选择血管要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输液中增加巡视次数, 主动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 使其在输液过程中更为舒适、安全、放心。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静脉输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起效快等优势, 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2]。近年来, 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护理专业内容的深化和工作范围的扩大, 输液护理人员专业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这有利于对输液领域各种问题认识的深化, 是输液护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已越来越被广大护理管理者所重视, 门急诊输液病人多、流动量大, 加之病人在输液前大都不了解输液的一般情况, 不了解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 自己随意调速的情况经常发生, 此外门诊输液病人多数存在药到病除的心理, 希望一针见效, 否则认为药物无效或治疗方法不当。若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或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不到位, 在拔针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 便常常使病人产生抱怨, 不信任心理, 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既会影响到病人的康复、预后, 又可影响护理人员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元化, 病人对健康教育的形式要求也是多元化的, 我们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背景不同, 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 通过护理人员在输液前、中、后宣教, 使病人掌握相关知识, 预防保健能力得到增加, 对护士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随之增加, 使病人更加安全的完成输液治疗过程。

心理护理管理干预更符合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 既能配合病人的治疗, 减少输液不良反应, 又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病人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 还要面对医院的特殊环境及陌生的医务人员, 表现出异常的紧张、恐惧、焦虑等,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静脉输液病人如何面对穿刺及输液过程;如何应对穿刺及输液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使其心理和躯体发生积极的变化。通过心理护理管理干预可以给病人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护理支持, 可减轻其对穿刺及输液的心理压力及恐惧感, 可缓解其焦虑情绪, 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达到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 不仅可以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在解除病人痛苦、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而且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 把人性化护理具体落实到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中, 提倡微笑、礼貌、高效、舒适、快捷的人性化服务, 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熟练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 充分尊重、理解、关怀病人, 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首次成功率97.19%, 明显优于对照组92.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病人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管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距离, 使接受静脉输液病人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提高病人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增强病人信心, 使病人取得更好的疗效。同时, 护理管理干预还能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 提高输液专科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 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颖.长期输液者的静脉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 2007, 26 (21) :22.

上一篇:安全源自精准下一篇:车辆挂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