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护理干预(精选10篇)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1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显出家庭功能协调与家庭支持在病人恢复健康中的重要性。一旦家庭成员患病,家庭能够发挥社会和医院无法替代的作用,主要有发现病症,促使病人及时就诊,对住院病人给予积极照顾和心理安慰等,以鼓励和帮助病人恢复健康[1]。
1 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
妇女在生理方面月经、妊娠、分娩和哺乳等特殊性,躯体状况变化大,患病持耐受性差。学由于几千年来妇女地位较低,一些妇女形成多疑、多虑、多愁善感的心理特征。妇女疾病涉及生殖,加上父老传统道德的影响,患病后常产生害羞生理、压抑心理和恐惧心理等[2]。子宫肌瘤、卵巢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而手术切除子宫和(或)卵巢又是治疗这些疾病常采用的方法。手术作为应激事件常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等反激反应。冯秀英等[3]对200例妇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其症状。研究显示,对照组(性征部位暴露组)有88.0%病人有焦虑症状,10.0%人有可疑焦虑症状。符白菊等[4]对65例即将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结果76.9%病人存在焦虑。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害怕疼痛、影响日后性生活、易衰老。对焦虑病人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后,病人的焦虑症状可明显缓解。对邓敏等[5]发现,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的恢复还与病人心理有密切关系。有半数以上的病人术后对性生活有明显焦虑和抑郁心理,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性生活质量。可见,妇科手术,不仅关系到病人,还关系到其丈夫。担心丈夫会不会嫌弃自己,影响家庭和睦,担心会加重家庭经济负责,担心别人怎样看待自己的,等等。有研究表明,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心理因素[6~8]。而近期的研究也表明,子宫切除术本身对妇女的性行为影响不明显,而与病人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指导,有利于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改善病人的性生活质量[5,9~11]。余利萍等[10,11]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丈夫的态度是决定日后性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主张手术前后对夫妻双方实施心理干预,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合理指导,对女性功能保护尤其重要,对于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满足妇科手术病人的家庭需要,体现人文关怀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一个社会人,尤其是当个体面对压力时,需要与社会面员交往,需要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12]。Blumenthal[13]将社会支持可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社会支持是病人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无论哪种形式的社会支持,均有助于病人维持良好的心身状态。王斌全认为[14],护理学作为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关怀人更应成为首要任务。护理对人的关怀,首先表现在给予病人以及时有效的护理。祛除其身体上的生理疾病,给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和行为上的指导。作为正在经受病痛折磨妇科病人,因其身心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向医护人员倾诉,更渴望得到家属尤其是丈夫的充分理解、支持以及充满爱意、温馨的呵护。这样有利减轻病人术前焦虑,稳定情绪,有较强的应对能力,提高挫折耐受力。因此,作为整体护理提供者,护士应明白病人是患病的“人”,更有情感的需求,需要人文关怀。除了精湛的技术,还要善于同病人沟通,富有爱心,以人为本,处处为病人着想,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在理解病人需求方面护士处在最前沿,通过满足需要,护士将有助于改善妇科手术病人及家庭应对能力。
3 护理干预的方法
(1)鼓励病人家属多探视,让病人时刻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重视和悉心的呵护,而非“冷落”,从而改善病人的焦虑情绪,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使之尽可能适应手术,并促进术后躯体和心理康复。
(2)加强与病人家属的联系,使病人及家属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消除病人诸多疑虑。同时密切了医患关系,有利于建立相互尊重,营造良好的医疗气氛,提高服务品质。满足病人爱与归属的需要,在患病时不仅消失,尤其安全感得到保证时,这种情感的需要油然而生[15]。要学会从病人的角度去理解病人的需要。如有人主张分娩时丈夫在场,儿童摘除扁桃体时母亲在场,等。同样也适用于妇科手术病人。因为,此时病人更需要来自丈夫的理解、支持、关系体贴。
(3)加强对病人家属的教育,对病人的家庭成员进行适时评估。如果丈夫比病人更恐惧和不安,则可以在术前与病人一起进行教育,表现良好才能作为病人的坚强后循。因而要加强对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手术前后有关知识教育,改变其对手术的认识偏差,给予生理现情感支持。消除心理障碍,稳定家庭,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王文茹[16]报道,为家庭成员提高有效的社会支持,对维持家庭的功能和病人的康复都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病人会产生害羞、压抑、焦虑、恐惧心理,甚至发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夫妻性生活,影响家庭和睦。因此,应加强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认知治疗法、心理指导生理和情感方面应对这一强烈的生活事件,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状态,还可提高家庭稳定性和应对能力,从而促进妇女的健康。
摘要:综述了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家庭支持,尤其是丈夫的态度及认识对病人产生的影响。提出满足妇科手术病人的家庭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关键词:妇科,手术病人,家庭支持,护理干预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2
(长沙市中心医院血透室湖南长沙410004)【摘要】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护理干预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这些病人均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未采取护理干预,干预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与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干预组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照组的营养状况有所下降,干预组在护理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提高,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会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重视。【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2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69-01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患有终末期肾病的病人的有效方法,可以挽救大量重症肾病患者的生命,延长病人的寿命[1]。但该方式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对病人的身体有一定的损害,是一种应激源,它不能排除肾病所导致的毒素在体内的堆积,不能纠正肾病所导致的身体代谢失调,不能完全解决肾脏的内分泌的正常功能。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会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病人由于长期透析会出现营养不良,这样就会导致病人的免疫力降低,抗感染力下降,许多并发症相继而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不良最终会导致长期存活率的下降,影响了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必要的护理干预对缓解血液透析引起的营养不良有重要的意义[2]。因此我院对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从我院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占了42例,女性占30例,年龄在24-76岁之间,平均年龄44.8岁。所有患者的听说应答能力清楚,致病原因中糖尿病肾病2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高血压肾病6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两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的有24例,重度营养不良的有12例,干预组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的24例,重度营养不良的1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疾病史等对临床分析无显著影响(p>0.05)。1.2 试验方法 :将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未采取护理干预,干预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与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干预组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析。1.3 评价 :
评估的标准主要有:饮食变化情况、体重变化情况、消化道症状、生理功能状态、皮下脂肪含量、肌肉消耗程度、并发症。每一项分值 1-5分,如果总分不高于7分表示营养正常,总分在8~34分表示轻中度营养不良,总分超过35分表示营养不良严重[3]。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 t 检验和X2对前后指标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2 护理干预2.1 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讲相关的疾病知识, 告知他们如何合理的用药和饮食;采取宣教手册、电视授课等形式介绍透析过程中需要患者了解的营养知识,保证患者能够合理膳食。护理人员要做好监督工作。2.2 膳食安排 依照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饮食方案,保证病人足够的蛋白的摄入,维持身体氮平衡,每日约在1-1.5kg;足够热量的摄入,每日约在140KJ/Kg,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补充;限制水和电解质的摄入,尽量避免肾的负担;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4]。2.3 体育锻炼 指导患者做适当的体育运动来改善身体的代谢,规律性的锻炼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利于身心健康,增强患者的生存信心。锻炼通过增加食欲和改善心肺功能来增加氧耗量,达到改善食欲的目的。2.4 透析要充分 透析充分是影响营养状况因素之一,充分透析能够清除体内残留的毒素,缓解电解质紊乱,利于内环境的稳定。适当的增加透析次数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增加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改善营养状况。2.5 心理护理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减少他们不良的心理,在精神方面提升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 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照组的营养状况有所下降,干预组在护理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提高,干预组有44.4%的患者营养状况正常,严重不良的只有13.9%,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营养状况比较见表1,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对比见表2。表1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营养状况比较注:两组营养状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2 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注:两组营养状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3讨论 3.1 营养不良原因 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较多,我们呢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病人营养的摄入量减少,由于长期的透析,患者的食欲逐渐减退,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家中厌食心理;患者营养知识的亏缺,造成摄入食物的不合理,营养搭配不当,身体无法更好的吸收,导致大量流失等[5]。②疾病的消耗,肾功能衰竭患者会发生如感染、肺水肿、心脏病、胃肠道疾病等,使患者的食欲降低,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代谢失调,引起负氮平衡而使得营养状态恶化。③透析过程中营养物质流失较多,尤其是透析不充分时会引起蛋白分解和难吸收。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血清瘦素含量要高于正常人,该物质影响脂肪的代谢。⑤心理问题也是导致病人食欲不振,营养状况不良的重要因素。3.2 护理体会 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需要给予他们科学的护理,本次试验中干预组有44.4%的患者营养状况正常,严重不良的只有13.9%,干预组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照组的营养状况有所下降,这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技能素质,更好的和患者沟通交流,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6]。3.3 小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会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院方贯彻实施。参考文献[1]赵玉琴,姬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护理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0,4(15):146-148. [2]张学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38-40.[3]汤维波,白燕秋,韩秋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和护理指导[J].中外医疗,2011,7(13):169-170.[4]洪明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9,04(27):201-202.[5]李智婷,鲍群梅,程建萍,黄春霞,谭素分,马洁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5):804-805.[6]杜丰,王艳秋,苏雪松等.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2(13):113-114.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共选取恶性肿瘤患者50例, 其中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20例, 平均年龄 (54.89±12.67) 岁, 在38~83岁。原发疾病分布是食道癌6例、胰腺癌3例、胃癌14例、支气管肺癌5例、原发性肝癌4例、结直肠癌11例、子宫癌2例、卵巢癌3例、其他2例。可以进行营养支持的肿瘤适应证有:因为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造成的胃肠道严重反应的患者;需要进行化疗、放疗或者手术而伴有的营养不良患者;由于食管癌、胰腺癌、胃癌而引起的肠梗阻等患者;手术进行前后和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均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使用含有蛋白质、脂肪、葡萄糖及多种营养素的混合液。
1.3 评价指标:
利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 (ALB) 和血红蛋白 (Hb) 浓度, 测量患者体质量和身高, 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BMI) ;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值表示, 认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指标和KPS评分:
40例恶性肿瘤患者支持时间13~212 d, 平均支持天数 (35.33±15.78) d;入院之前患者的血清ALB和Hb平均浓度分别为 (25.63±1.97) g/L和 (92.53±13.49) g/L, 平均BMI (22.17±2.01) kg/m2, 平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 (57.33±13.06) ;经过支持治疗后, 患者的血清ALB和Hb平均浓度分别为 (34.27±3.96) g/L和 (101.63±22.63) g/L, 平均BMI (22.66±1.43) kg/m2, 平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 (67.33±13.56) , 与入院前相关各指标均有提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并发症情况:
淤胆和腔静脉导管感染是常见肠外营养并发症之一, 它的发病率是6.0%, 一般采用抗生素来治疗。
3 讨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讲, 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患者经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味觉异常或者消化道的吸收功能降低甚至梗阻, 由此引起摄入的营养物质大大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常会出现代谢异常, 从而使能量和营养物质代谢异常, 无法正常满足自身消耗的需要, 从而易导致恶病质的出现, 其发病率也许和ATP所依赖的泛素蛋白酶体活性增强等分子机制有关。而且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免疫功能异常, 加速了前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 在加速病程进展的同时, 加重了炎性反应。科学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目的是为临床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促进临床康复, 所以, 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以提高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是广大临床医师需要掌握的一项临床技能, 肠外营养支持不但是一项临床辅助的治疗手段, 而且构成综合治疗的重要成分, 与其他抗肿瘤治疗手段相同, 其最终目的在于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个性化是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应该首先遵循的原则, 依据不同患者的病情, 如荷瘤状态、恶病质、手术应激等, 采取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对于肠道功能障碍者, 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会更好。目前, 营养液的形式有很多种, 可供患者选择的也很多, 既有单一营养素, 也可以选择包括多种物质的全合一营养液, 在营养搭配方面更加全面, 可以通过搭配同时输入患者体内, 这样不仅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生化代谢特点, 而且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机增减营养成分, 或者增加一些像胰岛素、氯化钾等的药物。本文选取了50例恶性肿瘤患者, 根据病情进行了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 其结果表明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后, 患者血清ALB和Hb平均浓度、平均BMI、平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等指标均好于治疗前 (P<0.05) , 平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由 (57.33±13.06) 上升到 (67.33±13.56) , 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肠外营养支持的干预通常会存在一些并发症, 所以在实施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虽然当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能够说明肠外营养支持必定可以减缓肿瘤的生长, 但是如果营养不良的确可以导致患者的免疫力降低, 引起肿瘤加速发展, 甚至在短期内恶性肿瘤患者还会出现恶液质, 所以对于肿瘤细胞的科学系统的研究能够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代谢、保持患者基本营养供应、改善患者生存治疗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4,5,6]。
摘要:目的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肠外的营养支持, 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 对其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40例恶性肿瘤患者支持时间13212 d, 平均支持天数 (35.33±15.78) d;入院之前患者的血清ALB和Hb平均浓度分别为 (25.63±1.97) g/L和 (92.53±13.49) g/L, 平均BMI (22.17±2.01) kg/m2, 平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 (57.33±13.06) ;经过支持治疗后, 患者的血清ALB和Hb平均浓度分别为 (34.27±3.96) g/L和 (101.63±22.63) g/L, 平均BMI (22.66±1.43) kg/m2, 平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 (67.33±13.56) , 与入院前相关各指标均有提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肠外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它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恶性肿瘤,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徐仁应, 单成迪, 万燕萍, 等.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肠外营养相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15) :630-636.
[2]于康, 周晓容, 郭亚芳.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调查[J].肿瘤学杂志, 2011, 6 (20) :511-516.
[3]王骏扬.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照研究[J].吉林大学, 2013, 3 (1) :425-429.
[4]黄家丽, 王伟娜, 葛勇胜.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1, 2 (10) :325-329.
[5]胡骁.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12 (10) :713-716.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4
【关键词】整体护理;胃癌;干预;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水平
不确定感是指人对事情无法给予恰当的组织及分类时产生的一种认知[1],这种认知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动态变化,当患者对疾病状态无法预测时,就会产生疾病不确定感,产生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12年我院普外科为降低癌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措施,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臨床资料:选取我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63例,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44岁-71。所有患者经组织学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病情相对稳定,排除高血压及淋巴系统疾病患者。
1.2研究及分组方法:63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每月回院化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MUIS和SSRS评分的差异。
1.3研究工具[2]:①MUIS,含25个条目,采用5分评分法,非常同意记5分,同意记4分,不确定记3分,不同意记2分,非常不同意记1分,得分越高,表示疾病不确定感越高。②SSRS:包括3个维度共10个条目,为主观支持4个条目,客观支持3个条目,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条目。
1.4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及内容:①心理指导:根据患者入院时MUIS量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鼓励、暗示、安慰、解释、倾听等方法,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向患者普及疾病的疾病知识、应对策略,向患者展示成功治疗的病例及照片,回答患者疑问,引导患者主动寻求支持,树立健康观念和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知识宣教:向病人讲解胃癌的相关知识,包括诱发胃癌的原因、疾病的性质、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预后情况和康复期需注意配合的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③一对一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就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事项进行一对一沟通,保证患者安心治疗、积极配合护理,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用 ±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疗效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轶和检验,选用Z统计量,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的采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所有数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视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答问卷63份。
2.1两组患者MUIS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MU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MUIS各维度得分(不明确性40.86±6.73分,复杂性27.11±4.41分,MUIS总分68.03±10.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明确性46.54±7.41分,复杂性30.62±5.81分,MUIS总分77.26±11.96分)(P<0.05)。
2.2两组患者SSRS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支持评分中主观支持维度和社会支持总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S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42.61±8.55)显著高于对照组(38.53±8.55)(P<0.05)。
3讨论
护理人员利用专业的护理手段,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对32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措施,同时与31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胃癌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程度及社会支持水平评分,结果发现,以心理指导、一对一沟通、健康教育为重点的整体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
当病人对疾病状态无法预测时,就会产生疾病不确定感,一些患者因不了解医护人员对自己进行治疗的目的,而拒绝治疗,或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而胡乱猜测,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我们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入院介绍和健康教育外,还详细向患者讲解关于胃癌的基本知识,包括胃癌的病因、治疗及预防知识,及术前麻醉和准备,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积极宣传成功治疗的病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配合。有研究表明[3],及时向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对疾病和治疗产生的不确定感。
稳定的婚姻、和谐的家庭关系,可影响患者的行为,让患者感觉到被重视,而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沟通等,可增加患者安全感。我们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单独走访患者,一对一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感受,明确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提供支持。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邀请患者家属参加,患者可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显著提高了。
日常工作中,我们建议患者刚入院就评估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提供信息支持;术前、术后详细讲解正确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专业角度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总之,整体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整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乐,柯熹等,肝癌患者个体特征症状困扰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33-37.
[2] 刘继文,李富业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l(3):21-23.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5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4年1月-2006年6月,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衰有62例次, 年龄19~78岁, 其中出现心衰早期症状的有16例, 占25.8%;发生典型心衰症状的有46例次, 占74.2%。通过护理干预后在2006年7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生心衰的有23例次, 年龄35~81岁, 其中出现早期心衰症状的有14例次, 占60%;发生典型心衰症状的9例次, 占39.1%。
2心衰预防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亲情和社会的支持是尿毒症患者树立信心的依靠, 他们往往对发生自己身上的疾病没有足够的承受力, 易产生抑郁、焦虑、悲观的心理, 针对这些心理, 医务人员和家属的情感支持至关重要, 充分表达出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 告知他们社会医疗保障的逐渐完善对他们的支持作用, 引导他们认识到透析的重要性, 有效地预防了因情绪、心理压力而导致的心衰发生。
2.2 防止液体负荷过重的护理
尿毒症者存在饮食控制不严, 体重增加, 心脏负荷加重, 极易夜间诱发急性左心衰。因此要加强宣教, 严格控制水钠摄入, 不断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控制体重的重要性, 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地评估食物中的含水量, 避免进食含水量较多的食物、果蔬, 使液体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避免心衰的发生。
2.3 饮食的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饮食, 对无尿并水肿高血压患者, 钠<3g/d, 钾<2.5g/d, 避免进食蛋黄、动物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 含钾高的食物避免进食或切片煮过后, 弃水再食, 食用优质蛋白, 同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对调节体重和排毒非常重要, 积极做好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 保持血红蛋白在110~120g/L之间和控制钙磷水平对降低透析患者心血管风险十分重要[1]。
2.4 预防及纠正贫血
肾性贫血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 缺乏铁及血液丢失所致, 它可增加心脏负担, 如果长期处于贫血状态亦可导致心衰的发生。在透析护理中, 要尽量避免溶血, 透析液温度<38℃, 透析结束时用盐水回血干净, 尽量减少管路及透析器中血液丢失。另外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是目前治疗肾性贫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减少因反复输血对患者造成的血液传播疾病。有资料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炎性反应状态, 经EPO治疗后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内炎性反应状态, 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2]。
2.5 积极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原因是水钠潴留, 透析不充分,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及服用降压药相对不足等。患者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心脏负荷增加, 易诱发急性左心衰。目前认为控制血压是降低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危险的最重要措施[1]。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 应指导其遵医服药, 并坚持监测血压, 使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 (1mmHg=0.1333kPa) 以下, 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 以防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衰的发生。
2.6 加强透析的充分性
正确设置干体重是充分透析的前提, 患者透析期间, 每天必须测体重1次, 根据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饮食, 透析期间增加体重不宜超过3%~5%, 每周保持2~3次透析, 透析时间为4h, 准确计算透析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患者的体重。有条件者可选择每月加做树脂灌流1次。
3护理干预结果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开始透析过晚, 多数患者在透析前已存在心脏扩大、心包炎, 动静脉瘘分流量过大, 透析不充分, 透析后高血压控制不好或反而加重, 透析期间水钠控制不严等[3] 。经积极护理干预后,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衰发生率明显下降, 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技术日益成熟, 对治疗的理念和目标均发生了变化, 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心力衰竭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病, 本文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衰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04年-2008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衰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之后心衰的发生大大减少, 而且大部分心衰发生在早期, 极大地缓解了病人的痛苦, 降低了透析病人的死亡率。结论:心血管并发症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早期采用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心衰的发生, 大大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心衰,预防
参考文献
[1]梅长林, 杨丽.透析并发症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8, 24 (4) :219-221.
[2]宋剑, 等.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反应状态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8, 24 (9) :618.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46例在我院治疗的胆囊癌患者,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15例;年龄最大的69岁, 年龄最小的35岁;均被确诊为胆囊癌的患者, 将所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23例, 对照组23例,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比例、患病程度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心理支持方法
1.2.1.1对胆囊癌患者的心理支持, 特别对于那些胆小的患者, 害怕问问题的患者, 容易获得不良信息的患者。在向这类胆囊癌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时, 要向患者提供一些化验、诊断、副作用、预后和医疗费用等, 他其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和患者直接讨论有关病情可能会引起患者强烈的负性反应, 要尽可能的动员不同的社会人群社来帮助患者, 消除胆囊癌患者对病情的一些错误的想法, 给予一定的保证和支持, 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因为癌症和治疗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
1.2.1.2在对胆囊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同时, 对其家属也好做好必要的指导, 让其调整好心态, 了解自己应该如何的面对患者, 如何正确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 怎样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提供积极的精神支持, 并让家属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出现各种心理行为的反应, 以及产生这些心理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 在发生各种不良的心理行为应该采取的处理原则和方法[2]。
1.2.1.3适当采取药物治疗, 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一些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以及抗精神病药物或者麻醉药进行协助治疗[3], 减轻部分胆囊癌患者因为癌症的诊断或者在治疗中继发的一些适应障碍、严重的焦虑、严重的抑郁、精神分裂、疼痛、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方法和教会患者正确行为。使患者改变因为癌症的诊断、治疗以及康复期间存在的不良认知以及不良行为。
1.2.1.4指导患者病人学习一些有效的心理应对方法, 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帮助患者能够顺利地解决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 更好的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例如:如何来付对自己出现的放化疗的副作用, 和如何正确面对肿瘤被切除后可能出现的形体变化等问题。经常和患者面对面的讨论, 使患者表达所有关心的自身疾病的问题, 让其充分表达由于疾病引起的害怕、悲伤、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因为胆囊癌患者常常会因为缺乏表达自身的这些不良情绪而感到孤独, 独自承受这些不良情绪, 会加重病情。在交谈中给胆囊癌患者提供一个比较良好的氛围, 使他们能充分的表达其所有的情感和提出他关心的问题, 让其接受医生、护士、家属提供的心理支持支持。
1.2.1.5对再次复发的胆囊癌患者要进行更好的心理保护, 复发是每个胆囊癌患者最为恐惧的事, 会给患者带来比在胆囊癌的初次确诊时更加严重精神打击。因为患者由于病情的失眠、焦虑、厌食等症状的出现, 并且是因为再一次出现, 会使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更加的严重。很多患者会陷入到绝望之中, 感觉自己根本不会再次治愈。所以, 医生、护士、家属应向患者解释, 复发癌症也能治愈成功, 让患者不能为此失去治疗信心。另外也要重视对患者家属的指导, 让家属也不要失去信心, 不要把失望和没有信息的情绪从平时的言语和表情中下意识地流露给患者, 让患者在于别人接触时, 时时感觉到信心, 从中受到鼓励, 体会到生活的希望。并且医生和护士要再次为患者拟定治疗、护理计划。鼓励患者继续为治疗增加信心, 应帮助患者在心理上适应的癌症复发。帮助患者克服其不良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1.3 调查内容和评定方法
对进行护理前和护理后两个月的情绪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采用焦虑量自评表进行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具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胆囊癌患者在护理前焦虑量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而观察组护理后胆囊癌患者的焦虑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胆囊癌患者护理后焦虑量评分, 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在明确胆囊癌的诊断和开始治疗时, 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心理支持, 可以提高患者的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当患者有可能被治愈时, 也就是在胆囊癌的康复期也要进行心理支持。来控制和减轻患者仍然存留的因为胆囊癌引起的心理或者生理的问题。如过胆囊癌癌症引起的患者的身体出现残疾或者抑郁状态, 可以减轻患者不适。在进行心理支持前, 应该首先了解患者的痛苦, 然后再经过分析和解释以及诱导、劝说, 来改变患者的一些不良认知, 来降低胆囊癌患者的消极情绪。并使用一定的行为训练, 来对抗患者的应激反应。
本文通过分析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干预, 观察组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得出心理支持是胆囊癌治疗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心理治疗手段, 有效的心理支持可解除胆囊癌患者的心理问题, 使胆囊癌患者保持心情的舒畅, 食欲的改善, 免疫力的增强, 对有些晚期的胆囊癌患者可延长其生存期。得出结论对胆囊癌患者采用护理干预, 特别重视心理支持的护理, 明显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护理干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光, 张颖.癌症患者心理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6) :1220-1221.
[2]陶志芳, 王亚华, 何莉.三级心理维护对癌症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9) :70-72.
[3]王建平, 林文娟, 孙宏伟.中国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 2002, 29 (5) :305-309.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3年7月来本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的22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113例, 对照组112例;男112例, 女113例;所有的病人均经过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均达到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的诊断条件;年龄45岁~80岁 (52岁±7岁) ;治疗时间6个月至5年, 透析时间2.1年±1.4年。入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组成、患病时间、原发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情况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执行医生医嘱, 对病人疑问进行解答等。观察组的病人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 同时行护理干预, 即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机制。 (1) 护士与病人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士穿戴整洁, 热情主动与病人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做到动作轻柔、态度和蔼, 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认真听取病人的诉说, 了解病人心理, 建立相互信任。 (2) 护士主动向病人介绍疾病和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 让病人对疾病和透析不再恐惧, 使病人知道虽然透析不能治愈疾病, 但是能缓解症状, 延长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能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 发动病人家属和社会力量对病人给予支持和鼓励。病人家属是病人强有力的后盾, 其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护理人员所达不到的。鼓励病人多参加适当的活动, 这样可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同时能增加病人的自信心。 (4) 健康宣传。
1.3 观察指标
入院前后均通过让病人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来判断病人的心理状态。根据判定标准, 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时认定病人处于焦虑状态, 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3分时属于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 运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病人因疾病痛苦和长期治疗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甚至轻生等, 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之下, 对病人身体恢复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3]。随着临床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精神水平的提高, 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解决病人的心理压力。因此, 对血液透析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宣传、认知疾病等干预护理就十分有必要[4]。本次研究可以看出, 两组病人在入院初期都存在焦虑和抑郁情况, 而观察组病人经过护理干预, 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且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护理干预对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有很好的效果, 从而也证明了和谐的护患关系能够改变病人的心理状况, 同时给予适当的宣传教育, 可以降低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信心[5]。总之,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的病人施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变病人的焦虑和抑郁, 有助于病人形成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护理干预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增加彼此信任。
参考文献
[1]陈亚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8) :1699-1700.
[2]苏丽荣.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0) :6485.
[3]胡彩会.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 :189-190.
[4]薛艳锋.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8) :4043-4044.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8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病 (ESRD) 的主要替代疗法, 目前全世界有80%以上尿毒症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1], 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透析治疗的目的不仅局限于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MHD) 的生存数量, 更着重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新疆地区MHD患者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和语言沟通障碍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 我透析中心通过特有的综合护理干预, 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达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能力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3 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0 例, 其中男28 例, 女12 例, 年龄18~64 岁, 平均48 岁, 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6 例, 高血压肾病14 例, 糖尿病肾病8 例, 狼疮性肾炎2 例。 以上患者意识清楚, 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每周透析2-3次, 每次3-4h, 维持透析时间6 个月~2 年。
1.2 方法
患者均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由护士协助填写评定量表: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 (KDQOL-SFTM) , 该量表是一种近年来新推出的一种专门用于评估透析和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量化表, 其结果能比较合理和全面地反映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2]。 KDQOL-SFTM量表包括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SF-36) 和肾脏病与透析相关生存质量 (KDTA) 两部分。 SF-36 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 个领域。 KDTA分为症状与不适、肾病对生活的影响、肾病对生活的负担、工作状况、认知功能、社交质量、性功能、睡眠、社会支持、医护人员的支持、患者满意度以及总体健康12个领域。采用KOQOL-SF中A manual for use and scoring的评分方法, 分值越高该领域的生活质量也越高, 最高分为100 分, 最低分为0 分, 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统计软件包SPSS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s表示, 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干预
采用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护士个别宣教和集中健康教育讲堂等特有的方式进行干预。
2.1 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要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与疾病和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 缺乏疾病的认知可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做好知识宣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重要。 护士应该详细、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血透的原理、方法、目的及新技术的进展, 让患者了解充分的透析可以保证其良好的生活质量。 向患者讲解透析过程中的各项事宜, 如血管通路的维护、辅助药物目的、饮食的禁忌和体重的控制等。
2.2 饮食饮水管理
新疆人群的膳食结构不平衡和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3],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 让患者了解到饮食饮水管理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尽量选择高优质蛋白的清淡饮食, 多食蔬菜, 水果, 限制水、钠的摄入量, 通过对患者的饮食管理, 定期对膳食摄人及各项营养指标进行动态评估, 改善患者的营养不均衡状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2.3 运动干预
鼓励患者散步、体操,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运动治疗对于长期透析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指导患者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循序渐进和个体化的原则进行运动训练, 大部分患者的机体状态都会得到一定改善, 周身疲乏无力减轻、心情舒畅、睡眠良好、可以排汗、食欲增加、大便通顺和完全有可能重返社会, 从事轻体力的正常工作[5]。
2.4 心理社会干预
ESRD患者除了承受病痛, 尚存在经济负担重、 社会压力大等诸多困难, 很容易产生悲观、 沮丧、 害怕、 孤独等心理, 护士主动与患者多交流、 沟通,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 鼓励患者排出心中郁闷, 帮助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尽可能满足患者身心需求。 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支持度与患者的疾病适应度成正比关系[6]。护理人员定期与家属进行交流, 鼓励家属、亲友探望或陪护患者, 另一方面,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社会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经济支持, 并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 回归社会。
3 结果
3.1 从表2 可见, 营养干预后干预组MHD患者各类食物的摄入除水果外均显著提高, 我们可看到患者很愿意接受饮食指导。
3.2 从表3 可见, 营养干预后MHD患者三大营养素及热量的摄入量有显著性差异, 供热比例也趋于舍理。 因此三大营养素及热量的摄入量也有显著性差异。
3.3 从表4 可见, 在干预后结果显示, BMI, 体重, 肱三头肌皮脂厚度等测量指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3.4 护理干预后KDTA的肾病对生活的影响、 工作状况、 认知功能、社交质量、社会支持、医护人员的支持、患者满意度、总体健康8 个分支领域和SF-36 的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分支领域得分高于护理干预前,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5。
注:* P<0.05.
4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透析患者的日渐增多对HD的治疗理念与目标已经由维持患者基本生存、延长生命, 转变为提高生命质量, 促进患者回归社会[7]。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维持生命最常用、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由于患者病程长、预后差、经济负担过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压力, 使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85.11%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27%的患者有自杀念头, 其中, 以抑郁和焦虑最常见[9]。 这些心理问题引发的持续的精神心理刺激会导致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神经衰弱、抑郁症状, 久而久之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内分泌失调[7], 并使相应内脏器官发生器质性改变, 诱发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目的不再局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症状的缓解, 而是如何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恢复[7]。 测量生活质量可以直接测量并研究患者的主观感觉, 从而为临床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心理干预措施关爱患者、理解患者, 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希望, 使患者自觉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人性化的特有的干预手段通过一对一模式的整体护理, 从认知、饮食、运动和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各种环节进行干预, 考虑和解决他们的问题, 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P<0.05) 。 护理干预能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 增强患者的保健意识, 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能力和遵医依从性, 能在一定程度上提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玉贞, 阎成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07.
[2]马祖, 等.郑智华, 张涤华, 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多中心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4, 20 (6) :400-405.
[3]常冰岩, 宋丽俊.白山军斯汗等.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人群体重指数、身体脂肪组织、非脂肪组织、骨矿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18 (6) :533.
[4]吴雪.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的生活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8 (8) :715-716.
[5]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077.
[6]国秀娣.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 2004, 5 (8) :468.
[7]黎磊石, 刘志红.中华肾脏病学[M].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443.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9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理分析心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67
尿毒症患者正随着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變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尿毒症是终身疾病,无适合肾源情况下,治疗需要持之以恒,这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心理反应,为了分析患者心理状态,采用SCL-90对10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调查,针对患者突出的不良心理反应,给予合理心理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5月收治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0例,入选标准为已经明确诊断,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9岁,教育程度,大专或以上20例,中学64例,小学16例,同时选择100例非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两组入院后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评定,首先说明调查的目的,取得患者合作,患者理解后添写,调查组不加任何暗示,并做好记录,分5组评分,当场收回两组问卷各100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与非尿毒症可治愈患者心理状态比较,见表1。
采用SLC-90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与非尿毒症可治愈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发现SCL-90总分恐惧、焦虑、抑郁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突出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为为恐惧、焦虑、抑郁等症状,根据测试结果,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
恐惧心理:尿毒症患者在没有换肾条件下,需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多数患者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医生首先要建立干预基础,取得患者的信任,成功的心理干预最重要的是建立与患者密切的人际关系,仔细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及病友,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尽早实现角色转换,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关心、体贴患者,从而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另外,要对患者实施认识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讲解与尿毒症血液透析有关的知识,同时请治疗效果较佳的患者献身说法,让患者相信尿毒症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不可怕,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能够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消除恐惧感。
焦虑心理: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面临着是否可以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问题,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反应,在住院期间,由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医院的特殊环境使多数患者产生焦虑不安心理,焦虑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而且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恰当讲解情绪对病情的影响,进行正确心理疏导,为患者创造愉快、和谐的外围环境,缓解焦虑心理,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正常影响,另外,经济收入也是尿毒症患者的重要因素,患者经济状况差,担心会增加家庭负担,承受不起长期的治疗费,所以产生焦虑心理,针对焦虑各因素,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根据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减少医疗费用,同时,用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都会消除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情绪,使其能愉快接受治疗。
抑郁心理:抑郁心理主要来自于需长期在医院进行治疗且水及饮食控制严格,并发症是否能避免发生,能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患者的抑郁的各种因素,做好心理干预,帮助其树立战胜尿毒症的信心,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社会支持,使其从身体和心理上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讨论
无换肾条件下,尿毒症的治疗为终生性的,因此,尿毒症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负担心理较强,而且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主动配合,事实说明,除应注意疾病本身的治疗外,更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治疗,有效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作用极大,值得提倡。
支持性护理干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于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尿毒症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5例、女性65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9.8±3.5)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肾病2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梗死性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6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多囊肾13例,急性胰腺炎14例,急性农药中毒7例。排除标准:(1)休克或收缩压低于80mm Hg;(2)严重出血者;(3)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体外循环者;(4)未控制的严重糖尿病患者;(5)脑血管意外者;(6)恶性肿瘤晚期;(7)精神病或不合作者。
1.2 护理方法
1.2.1 透析前的护理
指导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正确讲解血液透析的方法、操作流程、争取减轻患者烦躁、焦虑或情绪波动,甚至不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及亲属要关心、体贴患者的痛苦及心情,并利用谈心、解释、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措施,血液透析是将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循环净化,人体的血液动力学随着循环而发生变化。因此要求患者在透析时要保持安静睡眠状态,避免情绪波动或谈笑聊天。尽量使患者心态趋于平静、稳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最佳预后。
1.2.2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
建立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并适当固定。透析开始时血流速度要从慢(50m L/min),以后逐渐增快,约15min左右才能使血流量达到200m L/min。待血流量稳定后,设置好各种报警阈值。
1.2.3 动静脉内瘘护理
动静脉内瘘(做血透时每次穿刺的血管)我们称之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为它是保持有效血透和维持生命的重要通道。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条生命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2.3. 1 内瘘手术后
要观察纱布有无渗血,渗血多时及时与医师联系给予更换,包扎不可过紧,要抬高手术侧肢体,以防肢体水肿,内瘘术后需6~8周后方可使用,过早使用常缩短瘘管寿命。
1.2.3. 2 血透结束后
针眼的压迫很重要,否则会发生血肿,直接影响下次透析和内瘘管的寿命,透析结束,拔针后迅速用无菌纱布按压针眼,然后绷带加压包扎,压力要适当,15~30min后要放松,千万不能长时间压迫,否则将引起堵塞瘘管。透析结束24h后,每天在穿刺处用热毛巾湿敷2~3次,每次30min。
1.2.3. 3 透析间内瘘管的保护
人体用于制作内瘘的血管极为有限,内瘘仅供透析用,禁止以此为通路输液和推注溶液,以防静脉炎。因内瘘在皮下较表浅,避免碰到尖锐物品,更要避免刀伤,有内瘘的一ā肢体尽量避免受压,避免提重物,不要在有内瘘的一ā上臂抽血和测量血压。平时应注意保持手臂清洁。要学会观察倾听血管杂音和震颤,如杂音震颤消失应怀疑血栓形成需及时到医院处理。
1.2.4 透析低血压护理
(1)对于不脱水的患者,在透析开始时可不放弃管路中的预冲盐水,以免血容量快速降低。(2)血浆白蛋白低者可在透析时输入白蛋白,以提高胶体渗透压。(3)可采用高钠透析液。(4)避免透析中进食,因透析中进食使胃肠道等内脏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引起低血压。(5)低温透析可刺激皮肤导致血管收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2.5 饮食护理
血液透析中尽量不饮水进食,由于尿毒症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会厌处于松驰状态,平卧时进食、水极易发生呛咳、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另外透析中进食,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血液分布在消化系统,使体循环血量减少,极易出现低血压症状。因此进食水最好在透前或透后。(1)蛋白质摄入:选用优质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质为主,如鲜奶、蛋、鱼、瘦肉等,补充各种必须氨基酸。植物黄豆、花生中虽然含蛋白质高,但含必须氨基酸少,不宜多吃。(2)热量摄入:一般情况下30~45kcal/(kg·d),根据个体差异而定。(3)钙及其他物质的补充:补钙、补锌和铁,及足量B族维生素(4)限水:一般每日控制体重增加0.5kg为宜,透析间期过多水摄入可导致水中毒和心血管并发症。(5)限钠:每天钠应限制在2~3g以内,防止高血压及心力衰竭。(6)限钾:限制钾的摄入,防止高血钾症。(7)限磷:高磷低钙可引起代谢性骨病,避免食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脑、肾、肝、植物黄豆、花生等食物。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存活率比较
观察组1年、3年以上存活90例(90.0%)、88(88.0%),对照组75(75.0%)、64(64%),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死亡原因分析,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并发症与合并症
观察组透析低血压、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心力衰竭明显少于未接受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人体的贮备功能会逐渐减弱乃至丧失,在没有额外负担的情况下,肾功能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没有应付突发损伤和疾病的能力[3]。所以,老年人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很容易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损伤而发展为尿毒症。对于老年尿毒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会根据不同的老年人肾病患者的病情,需要长期透析的患者要注意请专业护士来安排护理,透析护士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由她们协助进行家庭透析能使腹膜炎、出口感染和透析中止率明显降低。而且专业护士还能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4,5]。
常规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血压。主要原因:是脱水过多或速度过快引起的血容量下降,部分患者同时有血管顺应性差[6]。透析脱水首先是除去血管内的水,血管外组织和间隙的水不断进入,补充血管内的水分,使血压稳定。发生低血压后,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严重不足,应尽量避免[7]。此外,透析会加重老人的身体负担,所以日常的生活质量要有所提高。有些老人在洗澡、散步、到社区活动、上商店和收拾屋子等方面可能有所不便,做了腹膜透析后,这些不方便会更明显,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老年患者的腹透生存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国外资料显示,超过80岁的腹透患者的年存活率约70.5%,但即使如此,仍然明显高于血液透析。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疾病,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抑郁症和营养不良。所以良好的心理干预护理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护理对策。并与未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尿毒症患者心理反应进行对比,从而为减轻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尿毒症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并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和未进行干预护理各100例进行效果比对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观察组1年、3年以上存活90例(90.0%)、88(88.0%),对照组75(75.0%)、64(64%),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透析低血压、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心力衰竭明显少于未接受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前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 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老年痴呆尿毒症患者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关键词: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吴秀清,范立明,李先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35-35.
[2]刘琳,李秀英,张科菊,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13)(综合版):537-539.
[3]ImaiE,FujiiM,Kohno Y,et al.Adenosine A1 receptor antagonistimproves int radialytic hypotension[J].Kidney Int,2006,69(5):877-878.
[4]王晶,彭立人,姜枫.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A):85-86.
[5]张舜英,林芝,刘永文,等.老年血透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心血管急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专科护理,2003,l9(2):165-166.
[6]傅笑娟,郑宏,武明,等.浅析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因素及护理疏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25(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