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护理干预

2024-06-10

COPD护理干预(共9篇)

COPD护理干预 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老年患者在临床上绝大多数会出现便秘, 而便秘往往直接使病情加重, 影响预后。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如头晕乏力、精神淡漠, 腹痛腹胀, 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等,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 由于大便秘结, 在排便时诱发昏厥, 血压突然升高, 脑供血不足,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等, 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我科近半年收治COPD老年患者47例, 其中有41例伴有便秘。我们根据患者产生便秘的具体原因和临床表现, 实施有效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COPD老年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9月~2009年2月, 呼吸科共收治COPD老年患者47例, 其中男29例, 女18例;年龄64~92岁, 平均年龄72岁。4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 约占总数的87.2%, 其中男31例, 女10例, 均符合2003年全国便秘专题讨论会制定的“慢性便秘的诊断指南”诊断标准。

2 便秘发生的原因

2.1 疾病因素

COPD患者急性发病卧床后, 食欲下降, 摄入食物和水分较少, 致使进入胃肠的食物残渣减少, 经胃肠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对结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 不能引起排便反射。而且, 即使微弱的用力排便都会使患者喘息, 心慌症状加重, 由于惧怕心理, 许多患者无意中减少了排便的次数。

2.2 精神心理因素

COPD老年患者由于病史久, 长期受病痛折磨, 经济花费多, 精神压力大, 会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问题, 导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心理障碍尤其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 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 导致便秘[1]。

2.3 年龄因素

老年人口渴感觉功能下降, 在体内缺水时也不易感到口渴, 这使得老年人肠道中水分减少;同时老年人的肠蠕动频率降低, 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长, 导致便秘。

2.4 药物因素

许多COPD老年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临床上使用的某些药物可引起胃肠不良反应, 如抗生素、激素等, 可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 引起便秘。呋塞米、螺内酯等脱水剂的使用, 使组织脱水, 致使肠壁细胞对肠道内水分吸收增加, 使大便干结, 引起便秘。

2.5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

正常人常采用蹲式或坐式排便, 利用重力和增强腹内压排便。而卧床患者只能在床上使用便盆排便, 所需的腹内压不足或床上排便不习惯, 导致排便反射抑制, 发生便秘。

2.6 环境因素

住院致环境改变, 患者原有生活规律被打乱, 造成排便困难。患者有尽量减少陪护人员负担、不习惯或者羞于床上排便的想法, 常常养成减少进食、忍住便意、依赖通便剂等不良习惯引起便秘。

3 护理干预

3.1 患者的评估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饮食和非处方用药 (包括栓剂、泻剂、灌肠剂等) 情况, 活动情况和排便情况, 了解有无腹部胀气和肠鸣音减弱情况。记录患者排便次数、性状及排便难易程度。向患者解释引起便秘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3.2 心理护理

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 运用护理技术和心理知识进行卫生宣教及心理教育,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情绪, 告知保持轻松乐观平和的心理能缓解便秘和不适, 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 饮食护理

(1) 指导COPD老年患者保证每日饮水700~1 000 m L, 排便效果好[2]。进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如五谷杂粮、豆类等, 蔬菜如韭菜、芹菜、蒜苗、菠菜、萝卜、丝瓜、藕等, 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 嘱患者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每日清晨可空腹饮300~500m L温水或蜂蜜水, 刺激排便。 (2) 平时多喝蜂蜜水, 有助于粪便的软化。 (3) 适当吃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 如蜂蜜、芝麻油、奶油等。 (4) 在烹调菜肴时适当放一些食油, 如菜油、芝麻油、花生油等。 (5) 适当进食一些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如粗粮以促进肠道蠕动。 (6) 忌饮浓茶、咖啡,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4 适当活动

(1) COPD老年患者在缓解期可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 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 (2) 老年卧床患者应加强床上活动, 比如经常做扩胸运动、深呼吸、适当抬臀等。 (3) 便秘时腹式呼吸运动, 吸气时鼓腹并缩紧肛门、会阴, 呼气时收腹并缩紧肛门会阴, 气呼尽稍加停顿再进行呼吸, 反复6~8次。

3.5 自我按摩腹部

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 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行按摩, 刺激肠蠕动, 促进排便[3]。

3.6 温水浸浴

通过温水刺激双足, 使双足底的小肠、结肠、肛门等反射区血液循环活跃, 从而加强这些器官的功能, 促进肠蠕动。每晚睡前泡足30 min, 水温39~42℃, 水位要没脚踝。

3.7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养成每日早餐后排便的习惯, 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2], 切勿用力排便, 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每日晨间护理后置便盆于卧床患者, 即使无便意, 也应坚持锻炼。排便时用屏风或窗帘以遮挡患者并给足够的排便时间, 避开查房治疗及进餐时间以消除紧张情绪, 利于排便。

3.8 合理用药

COPD老年患者便秘最好应用中成药, 如麻仁润肠丸、大黄通便颗粒等, 不宜选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 如番泻叶、大黄、石蜡油、甘露醇等, 还可用开塞露及甘油栓肛门用药, 但不宜常用, 以免影响正常排便反射而出现习惯性便秘。润肠通便药最好在睡前口服, 早晨起床后排便, 这样比较符合排便规律, 有利于纠正便秘。对服用药物导致便秘者则应遵医嘱改变药物或停药, 必要时用肥皂水或甘油灌肠剂灌肠或戴手套抠出干硬粪便,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 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

3.9 健康教育

可依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文化水平, 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以下教育。 (1) 向患者解释便秘对人体的危害、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长期便秘可诱发加重疾病, 便秘患者粪便在肠内滞留时间过久, 肠内蛋白质分解、发酵, 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重新吸入血液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如头晕乏力、精神淡漠, 腹痛腹胀, 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等, 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由于大便秘结, 在排便时诱发昏厥, 血压突然升高, 脑供血不足,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等, 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2) 解释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的重要性。 (3) 解释长期应用泻药通便的危害性, 如产生依赖性, 导致肠蠕动反应降低, 并使肠道失去张力, 自主排便反射减弱。建议患者逐渐减少泻药剂量, 鼓励其采用其他通便措施。

4 讨论

通过对47例住院COPD老年患者便秘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总结, 使我们体会到老年便秘不可忽视, 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适当的运动方式, 保持乐观的心态, 就可有效预防便秘。重视COPD老年患者便秘的护理工作, 及时有效地解决老年患者便秘问题, 从而解除患者由此产生的躯体、心理不适, 对提高其生命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老年患者在临床上绝大多数会出现便秘, 可使病情加重, 影响预后。本文分析了住院COPD老年患者便秘的原因, 并提出了护理干预的方法, 旨在尽可能地解除患者因便秘而产生的躯体、心理不适, 对提高COPD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OPD,便秘,原因,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岩。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 24 (4) :196。

[2]计惠民, 徐归燕。对便秘病人的护理援助[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3) :101。

[3]马巧玲。对卧床病人便秘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 1988, 3 (3) :124-125。

COPD护理干预 篇2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 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16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1]。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在世界上,COPD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2]。COPD在晚期或急性感染时可并发呼吸衰竭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而有效的气道护理对疾病恢复也是起到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老干部病房、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47~83岁,平均(67±6)岁。COPD的诊断参考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肺疾病学组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疾病及肺大泡等机械通气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39例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方法为控制诱因、氧疗及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呼吸兴奋剂等。气管插管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根据患者呼吸状况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设置,吸入氧浓度30%~50%,湿化温度36~37℃。观察患者机械通气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通气状况及病情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有创通气约2~5 d,待患者意识逐渐清醒,症状改善,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增加,拔出气管插管。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或使用无创通气间断应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观察与护理

2.1 神志的观察

呼吸衰竭是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以常用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定义,即PaO2<60 mm Hg或SaO2<90%,伴或不伴有PaCO2>50 mm Hg。呼吸衰竭除原发疾病症状外,主要表现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多器官功能紊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可引起神志变化,如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烦燥、嗜睡甚至昏迷。随着病情好转,神志障碍会逐渐改善。由于COPD 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容易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故神志改变还应除外脑血管病变、电解质紊乱、血糖改变或严重心律失常等。

2.2 生命体征监测

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测;应注意有无机械通气并发症如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其他气道并发症等;此外应正确掌握撤机指征,病情允许时尽早撤机。仔细分析辅助检查的监测结果,并根据患者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

2.3 气道护理

2.3.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保持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并妥善固定。每班交班并记录气管插管的位置及深度,及时更换固定胶布,防止插入过深或过浅。

2.3.2 维持气道通畅 维持气道通畅是气道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适宜,按时、及时翻身、叩背、排痰,或做好胸部物理治疗。气管内吸痰及时,方法正确,吸痰管型号合适,注意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洗手。

2.4 做好口腔护理

每天2~3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减轻口腔异味,预防口腔感染。

2.5 营养状况

COPD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较重,常因营养摄入不足、呼吸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引起能量消耗增加。多数存在混合性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和引起呼吸机无力,导致感染不易控制,加重呼吸衰竭。故应通过监测体重、皮褶厚度、白蛋白、氮平衡等评价营养状况并及时处理[1]。

3 结果

气管插管组的意识清醒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主要生理改变为气道阻力增高,肺过度充气、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和呼吸肌疲劳等,改善

通气是改善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4]。呼吸肌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是COPD呼吸衰竭加重的两个主要原因,COPD加重期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和PEEPi的影响,呼吸功增加,产生呼吸肌疲劳。机械通气可克服气道阻力,提供外源性PEEP对抗PEEPi而减少呼吸肌做功,使呼吸肌疲劳得以缓解。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因无需插管,较有创机械通气更易为患者接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与机械通气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也随之减少,常应用于临床。但无创通气不能保证有效的痰液引流和稳定的通气支持,影响因素较多,如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直接影响NIPPV的疗效。NIPPV以鼻罩或口鼻罩连接人与呼吸机,面罩的舒适度、有无漏气均影响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所以临床效果差,易延误早期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使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通气能有效提高肺泡通气量从而较快地降低PaCO2,合理氧疗而提高PaO2[5]。尤其对于痰液黏稠或具有大量气道分泌物的患者,气管插管更利于痰液的稀释及清除,做好气道湿化、温化,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及时吸出气道痰液及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行有创通气时,在临床上出现症状好转、胸片支气管-肺部感染明显降低、呼吸力学指标有所改善时,可考虑撤离有创通气,代之以NIPPV来进一步缓解呼吸肌疲劳,以减少患者行有创通气时间,这一方法称之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序贯通气可以减少有创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并减少住院时间[1]。

综上所述,对COPD伴有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以气道护理为主的护理措施,能明显缩短意识清醒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映云.呼吸重症监护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2-446.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50.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肺疾病诊断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 冯天杰.无创正压通气在35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49-50.

[5] 朱蕾,纽善福.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0:102-115.

(收稿日期:2011-12-13)

COPD护理干预 篇3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 老年慢性疾病受到非常大的重视, 我国的北方城市冬季漫长, 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的发病率非常高, 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身体及经济负担, 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护理的拓展及加强在临床的治疗上日益受到重视, 对治疗效果及护理的满意度的提高也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所认同。近3年来笔者采用优质护理, 使COPD患者在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对护理满意度方面,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确诊为COPD老年人患者共计126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69例, 女性患者57例, 患者年龄60~74岁, 平均年龄68.3岁。全部患者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均为63例, 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严重程度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等情况存在可比性,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 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 具体优质的护理涵盖以下内容。

1.2.1 健康教育护理:

讲解对象包括患者及其家属, 系统讲解COPD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等, 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起居习惯, 戒除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 让其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督促, 我国是烟草生产及消费大国, 尤其是男性, 但近年来女性吸烟群体也逐年增多, 我国大部分COPD患者与吸烟有关, 患者一定要戒烟。

1.2.2 膳食护理:

对于老年COPD患者, 多是患病多年, COPD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 合理膳食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及增高免疫力, 对于老年COPD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适当摄入富含游离脂肪酸及高纤维素食物, 这样具有增加营养, 预防便秘及腹胀的功能。

1.2.3 运动及呼吸功能锻炼:

对于老年COPD患者依据患者的文化背景、体质状况、生活习惯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及呼吸功能训练计划, 提高患者对运动及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建议患者运动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运动方式以散步、快步走、跑步、太极拳等运动量较小的为主。指导患者长期坚持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训练以加强膈肌运动, 增加肺通气量。

1.2.4 心理护理:

老年COPD患者, 因患病多年, 其免疫功能、耐受力及肺功能等方面均有所下降, 加之治疗费用较重的问题, 所以导致心理上较为脆弱, 对患者的情绪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甚至在疾病的治疗上产生自暴自弃, 放弃治疗或是消极对待治疗。因此在护理上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具备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帮助患者养成健康乐观的对待疾病及生活的态度。

1.3 统计与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为0.05, 若P<0.05, 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再次住院天数分别为 (10.65±0.70) d、 (16.42±0.56) d,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患者的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6%、68.8%,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老年患者肋软骨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胸廓运动受到限制, 加之COPD对肺功能的损伤, 使肺弹性回缩力降低, 导致呼气时小气道过关闭和呼气流受限, 护理中指导患者缩唇呼吸锻炼, 可以有效防止呼气时小气道的陷闭和狭窄, 有效减轻急性发作期时的气促。吸烟对呼吸道的损伤已经明确了, 故戒烟对于缓解及延缓气道的损伤有着确切的作用, 戒烟是减少COPD发生并阻碍其发展的最有效、最经济的独立的干预措施[1]。优质护理是对传统护理的完善和延伸,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是在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把护理工作进一步拓展及延伸, 对患者及其身边人一并开展健康教育, 让其身边的人也参与到督促患者当中, 规律定期电话随访患者, 把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护理作为一个整体, 对患者开展全方位的护理。本研究表明,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减少再次住院时间及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再次住院时间10 d与16 d,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在对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率为94.6%, 而对照组仅为68.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国内学者伍华珍[2]临床实践证实COPD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是晚期的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低下, 患者是身心备受折磨, 活动能力明显受损,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往往出现社会适应能力受损以及由此诱发的心理障碍等, 国内学者丁梅[3]研究表明延续干预护理能明显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COPD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优质护理, 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再次入院次数, 还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确切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霞, 王娜, 石红燕.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10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3) :48-49.

[2]伍华珍, 丁卫东.社区护理对COPD患者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14, 14 (21) :88-90.

COPD护理干预 篇4

结果:经精心治疗及护理,病情好转并保持稳定出院。

结论:有效的治疗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疗效,提高疾病缓解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54-0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由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和出血。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退休干部,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30余年,再发1周”于2009-9-14入住我呼吸科,诊断为COPD、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神志清,呼吸稍促,唇无紫绀,有恶心无呕吐症状。查体:桶状胸,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少许湿罗音。全是散在瘀斑、全身水肿,多次查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最低时1.2×109/L,血小板最低时1.2×109/L,血红蛋白68g/L;血气分析示PH:7.36,PCO2:50mmHg,PO2:142mmHg。经过抗生素、生长因子、糖皮质激素、输血浆、血小板、半浆血、保护胃黏膜、利尿剂药物后,白细胞最高时4.5×109/L,血小板最高时7.6×109/L,患者全身水肿消退、两肺呼吸音清,无湿罗音,于二月后达到症状缓解后出院。

2预防感染的护理

2.1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流通,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30分钟/天,消毒病房用1∶1000PPm的爱尔施消毒液消毒地面,1次/天。保持室内温度18-21℃,湿度50%-60%。严格限制探视,以防交叉感染1。

2.2对患者实施预防感染的措施,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2次/天。因骨髓造血功能受限,中性粒细胞减弱,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导致口腔粘膜受损,形成溃疡而感染。因此,减少口腔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对促进溃疡愈合非常重要。每日餐前、餐后用漱口液漱口。有霉菌感染时可用3%碳酸氢钠漱口。

2.3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尽量减少进出病房的次数,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感染机会。

2.4当患者白细胞≤1.0×109/L时,应置患者于单间病房,固定陪伴,严格控制人员进入,于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1次/天。

2.5发热的护理。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预防了脑细胞的损伤及减少耗氧;及时补充液量,鼓励患者多饮水,观察热型变化,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有效控制感染,协助医生治疗。

3出血的观察及预防出血的护理

3.1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象变化。每周查血常规2次,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在50×109g/L以下时,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活动。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20×109g/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后引起出血不止,甚至引起脑出血而发生意外,下床活动及如厕时动作要缓慢,并需有人搀扶。避免碰撞各种硬物以防引起皮肤粘膜的出血。

3.2对皮肤粘膜出血者予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及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用温水清洁皮肤1次/d;嘱患者勿用手搔抓,避免擦伤、碰伤皮肤,减少出血及血肿感染。

3.3嘱患者勿抠鼻,防止鼻腔出血,出现鼻腔出血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填塞止血或麻黄素滴鼻止血。牙刷宜使用软毛刷,勿用牙签剔牙,刷牙动作应轻柔,防止牙龈粘膜损伤。进食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防牙眼出血。

3.4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因老年MDS患者血管脆,又常伴有血小板减少,静脉穿刺后容易引起出血而出现皮肤的淤点淤斑。因此穿刺应选择弹性好且粗直的静脉,并尽量避开关节等部位,静脉较细者也可选择小儿头皮针,以保证穿刺一次成功。拔针后应按压5—10min,防止皮肤、粘膜的出血。

4贫血的护理

4.1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铁质的食物。少量多餐,以增加营养。

4.2输血护理。此类病人造成全血细胞减少,常需输血,但由于MDS患者有免疫异常反应介导,因此其较其他血液病患者更易发生输血反应。必要时需输注钻照射后的血制品,并避免震荡,以免引起红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的破坏而引起溶血。因此,应严格按照输血的操作程序對MDS患者进行输血,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5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病房,对患者热情,态度和蔼,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使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也可以使用肢体语言,运用触摸、拍背、拉手等,缩短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患者能更好地与医护人员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6康复护理指导

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调配膳食,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及体育锻炼;预防感染、出血及改善贫血,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居住环境的温湿度等;注意保暖,防受凉感冒,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少到公共场所活动;避免碰伤、摔伤皮肤,勿实用尖锐物品;定期复查,随访追踪。

参考文献

COPD护理干预 篇5

1.1 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单盲分组对照。分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指标采用肺功能FEV1、FCV和SF-36评分。

1.2 对象

2007年12月~2008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COPD患者60例。干预组30例,其中男24例(80%),女6例(20%)。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4.13±11.22)岁。住院时间7~34天,平均16.7天。对照组30例,其中男25例(83.3%),女5例(16.7%)。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3.08±12.53)岁。住院时间7~31天,平均18.1天。

1.3 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患者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1]中的COPD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病史,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两年以上。入选60例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11例(18.3%)、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49例(81.7%)。两组在性别、年龄、入院时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4 方法

1.4.1所有入选患者接受我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氧疗,无明显差异。

1.4.2干预方法:a.进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乐观应对疾患,积极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等。b.呼吸肌锻炼:用鼻深吸气,缩唇缓慢呼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尽量延长深呼吸,5个呼吸一组,调匀呼吸后继续。每次练习20分钟,每日2次。出现气促或剧烈咳嗽则休息后再继续锻炼。c.运动锻炼:缓慢步行至轻度疲劳。出现气促时休息后继续,以轻度疲劳为度,每日2次。

1.4.3 评定:入院确诊后采取肺功能FEV1指标,FEV1/FCV指标,并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15天后复查肺功能FEV1指标,FEV1/FCV指标,SF-36生活质量量表再评定。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结果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FEV1和FEV1/FCV的数据观察(见表2)。

两组治疗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

2.2 SF-36的数据观察(见表3)。

3 讨论

3.1 结果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促与呼吸肌功能有直接关系。吸气肌力减弱时,吸气变浅;呼气时肺压力过高时,呼气变促(如肺气肿)。深吸气锻炼可有效提高吸气肌肌力,从而改善肺活量。缩唇呼气,可尽量使呼气周期延长,可改善呼气肺压力过高症状。从而改善患者气促的症状。咳嗽和咳痰症状也会相应缓解,但我们锻炼直接相关的是气促的症状改善。运动锻炼对心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已得到很多研究证实,对COPD症状也起到改善的作用,而且对复发频率和周期也应有一定作用,但本研究未涉及出院后跟踪情况,无法证实。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配合治疗,还可以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更好更优地进行锻炼,使效果达到最佳。应用上述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可以更好恢复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急性发作,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干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提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有治疗意义,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佳。

3.2 注意事项

锻炼时一定确保患者学会正确的方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锻炼,如果过深呼吸,可能会诱发连续咳嗽或气促等,如果过浅呼吸,则达不到锻炼的效果。不正确的方法可能会恶化病情,甚至出现危险症状。

参考文献

[1]周士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复[J].实用老年医学,2003,7:1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孙建新,尹梅祥,邵红等.呼吸训练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698-3699.

COPD护理干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 男22例, 女18例;42-78岁, 平均60岁。对照组患者当中, 男24例, 女16例;42-79岁, 平均60.5岁。所选取的患者均没有NPPV治疗的禁忌证, 意识清楚, 能够跟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沟通。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 NIPPV为美国韦康公司的双相正压通气呼吸机。常规使用BiPAP模式, 备用的呼吸频率为10-15次/min, 呼气压4cmH2O逐渐调高至6cmH2O;吸气压力由14cmH2O逐渐增高至20cmH2O。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要维持在90%以上, 吸入氧的浓度保持在35%-45%之间。患者上机之后必须要持续地进行使用, 无要紧事项不可脱机。每天治疗2次, 治疗时间为3-5h。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护理、选择合适面罩、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NPPV治疗以及做好呼吸机的管道维护与消毒工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的措施如下。

1.3.1健康宣教

护士要根据患者对NIPPV治疗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知识宣教, 临床当中, 不少患者存在错误的认识, 降低患者的依从性。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与有创呼吸机与无创呼吸机的差别, 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无创呼吸机的特点及优势;重度的COPD患者通过进行NIPPV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不断缓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程度, 促进病情改善;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或者是年龄较大的患者, 可以请一些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以实例教育的方式增强患者的认同感, 消除心中的顾虑。通过护士的健康知识宣教, 使患者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 以及依从性较低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1.3.2 放松护理

患者在上机之前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感,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护士要做好患者的放松护理工作。在上机之前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 包括深呼吸, 讲解注意事项等措施, 注意患者的注意力, 使患者能够在比较紧张的状态之下可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放松调整, 将呼吸的频率降低, 逐渐趋于平稳。通过放松护理, 使患者不会对呼吸机触发产生不良影响, 以增强患者与呼吸机的协调性, 增强治疗效果。1.3.3家属陪护在上机之前以及上机过程当中, 护士要做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工作。家属的言行举止会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 如果家属积极鼓励患者, 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上机治疗。护士要嘱家属在患者整个上机的期间尽量要有专人进行陪护, 在家人的陪护之下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以及紧张恐惧心理。

1.3.4 多运用非语言式沟通技巧

患者在整个上机期间与外界沟通不太方便, 此时护士要多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适时适当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姿势等, 通过患者的身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了解到患者的真实意图。对于较为紧张恐惧的患者, 护士要通过微笑的表情、关切的目光以及紧握的拳头等告知患者要坚持治疗, 稳定好患者的情绪, 增强患者的信赖感。

1.4 观察指标

(1) 依从性:良好:患者能够主动遵医嘱按时进行NIPPV治疗;一般:患者需要护士或者家属的监督才能够进行NIPPV治疗;无效:患者拒绝使用或者是在治疗当中无法耐受而停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良好率。 (2) 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 (SpO2) 。 (3) 观察患者的p H值、PaO2、以及PaCO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依从性比较

通过护理, 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率为95.00%, 对照组患者的良好率为42.50%,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的结果见表1。

2.2 缺氧症状的缓解情况

通过治疗以及护理, 两组患者在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 (SpO2) 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0.05)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的结果见表2。

2.3 血气情况比较

通过治疗以及护理, 两组患者在pH值、PaO2以及PaCO2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0.05)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的结果见表3。

3 讨论

近几年以来的研究发现[1], COPD并非单纯是一种肺部疾病, 它是具有广泛性的肺部外损害全身性的疾病, 主要有营养不良、体重下降以及骨骼肌功能不同程度障碍等的肺外效应,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在肺外效应的相互作用之下, 预后变得更差。

临床发现, 重度的COPD患者处于稳定期的时候不少患者还是存在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 在停止进行NPPV治疗之后, 患者的症状极易出现反复的现象, 而且患者的活动耐量降低;同时一些患者长时间地戴着面罩进行NPPV治疗, 患者的依从性较低[2]。因此, 加强对重度COPD稳定期采用长期间歇NPPV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依从性, 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表1、表2以及表3可以看出,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长期间断治疗的效果优于未长期间断治疗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缺氧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对重度COPD稳定期采用长期间歇NPPV治疗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 给予患者NPPV治疗, 按照NPPV呼吸机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回家之后都做, 即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坚持长期间断NPPV呼吸机治疗, 而对照组仅仅住院期间进行NPPV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缺氧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血气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以及护理, 两组患者在上机依从性、缺氧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血气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0.05) ,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长期间断治疗的效果优于未长期间断治疗的效果。结论 对于重度COPD稳定期采用长期间歇NPPV治疗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度COPD,稳定期,NPPV治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参考文献

[1]高松凤, 周宁, 刘本洪, 等.家庭NPPV对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04 (17) :39-41.

COPD护理干预 篇7

关键词:COPD,稳定期,家用型呼吸机,护理干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其随疾病发展而逐渐加重, 最终进入失代偿期。目前, 临床上常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期待通过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达到纠正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状况[1]。近年来, 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改善, 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 部分患者有条件选择家庭使用无创呼吸机, 从而有效减少了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 对家庭及社会均有着重要意义。2008年3月—2013年6月, 我科对COPD稳定期、需长期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护理干预, 使此类患者家庭使用呼吸机成为可能, 降低了患者因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发生,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4例, 其中男13例, 女1例, 年龄60岁~90岁, 平均年龄72岁, 平均病程6年。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 语言沟通能力正常, 符合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指征, 且出院后均需在家继续使用无创呼吸机。

1.2 方法

1.2.1 舒适护理

有报道称[2], 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 依据患者自我感觉舒适的原则, 可选择卧位、半卧位、坐位等姿势, 注意保持头、颈、肩尽可能在同一平面, 头略后仰, 保持气道通畅。无论何种姿势, 必须保证气道通畅, 才不影响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

1.2.2 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的脸部外型选择合适的面罩, 以头带固定, 头带松紧度以头移动时面罩不易移位、患者舒适度高又较少漏气为宜, 过松会导致漏气, 过紧则会影响面部血液循环。一般采用S/T模式, 呼吸频率12~16次/min, 吸气末压力支持8~16 cm H2O, 呼气相气道正压 (EPAP) 4 cm H2O, 给氧浓度35%~40%[可适当调节, 保证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90%], 逐步调节适合该患者的个体化参数。使用过程中要湿化, 注意湿化器内的水位, 湿化器中应使用蒸馏水, 注意不要超过“MAX”的刻度线, 如水位过高, 加上大的气流, 湿化玻璃杯内的水可倒流入呼吸机管道内, 造成气道压力增高。无牙齿患者戴面罩时应戴义齿以防止漏气。护士结合患者向家属多次示范, 待家属了解基本流程后, 可由家属执行操作, 护士给予指导, 直到患者与家属能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出院后定期随访, 了解家庭应用呼吸机的情况。

1.2.3 心理护理

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依从性, 保证疗效的基础[3,4]。由于患者对呼吸机多缺乏认识, 而且在第一次应用无创呼吸机时不适应, 会产生抵触、不配合的情绪, 拒绝治疗。因此在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充分介绍呼吸机的优越性、安全性和必要性, 告知其使用的目的、配合方法,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从而提高使用呼吸机的依从性, 提高治疗效果。

1.2.4 呼吸道护理

对于痰液较多, 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 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 很容易由于气道水分丢失, 形成痰痂, 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等并发症, 不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同时影响通气效果, 容易导致无创正压通气 (NPPV) 的失败[5]。因此护理上要鼓励患者多做主动咳嗽, 有痰液时及时拆除面罩后咳出。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 协助翻身、叩背, 以促使痰液的引流, 保持呼吸道通畅。

1.2.5 并发症护理

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有腹胀、压迫性损伤、刺激性角膜炎、口咽干燥、排痰障碍[7], 因此护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呼吸机面罩, 头带及面罩松紧合适, 过紧容易出现面部压疮, 过松出现鼻梁漏气容易导致角膜炎;预防误吸, 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 (NIPPV) 呼吸机治疗时, 避免饱餐后使用, 口咽部分泌物、反流的胃内容物或呕吐物误吸可造成吸入性肺炎和窒息, 适当的头高位或半卧位有利于减少误吸的危险性。

1.2.6 管道的消毒、仪器的保养

口鼻面罩应每日清洁, 每周用0.05%的含氯制剂浸泡30 min消毒, 再用清水冲净、晾干。呼吸机管道、吸气过滤片均为一次性使用;如果长期使用呼吸机, 每周需更换管路。湿化罐内湿化液必须是蒸馏水, 不能是自来水, 否则会形成水垢, 影响湿化器底板, 蒸馏水应每日更换, 保持无菌状态。湿化液水温一般维持在32~35℃, 过低时, 特别是冬天, 易引发气道痉挛, 致哮喘急性发作;过热易造成气道黏膜烧伤[8]。特别提醒, 在没有将湿化器从主机上拆卸下来之前, 禁止携带和搬运呼吸机, 以防湿化罐内的蒸馏水逆流入主机, 导致机器故障。如有机器故障应及时通知客服人员维修, 切勿勉强使用。

1.2.7 出院回访

对于家庭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 我科有专人负责定期回访, 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予以耐心细致的指导, 告知科室联系电话, 有问题可以电话联系解答, 也可以到医院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并要求患者定期门诊复查, 提高患者家庭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 保证治疗效果。

2 结果

通过指导患者正确地在家中应用无创呼吸机, 14例患者及家属均能正确掌握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从而改善了通气功能, 明显减少了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生活质量。

3 讨论

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患者对自身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关注, 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使用呼吸机成为可能。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引入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 构建专科医护与社区全科医师技术协作平台, 开展业务培训, 社区答疑, 提高社区全科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指导能力。服务团队与患者建立固定关系, 进社区、进家庭, 进行综合干预, 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呼吸科及社区工作者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秋玲, 肖春莲, 黄彩霞.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18) :65-67.

[2]卫建宁, 冯秀兰, 李玉琼, 等.COPD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调查与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6) :61-62.

[3]冀丽萍.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4) :116.

[4]赵方荣.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8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1) :44-45.

[5]薛山.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9) :875.

[6]王芳, 姜超美.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9) :30-31.

[7]Rabd KF, Hund S, Armueto A, 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176 (6) :532-555.

COPD护理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呼吸内科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138例均符合201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标准[4]。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29例,年龄61~75岁,平均(67.28±6.41)岁,病程4~17年,平均(9.26±5.18)年。观察组男41例,女28例,年龄62~77岁,平均(67.74±6.53)岁,病程4~18年,平均(9.31±5.24)年。所有患者均愿意配合本项研究,无语言障碍及精神疾病史。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①COPD患者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患者往往丧失治疗信心,出现沮丧、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②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讲解COPD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及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COPD的认识程度,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进而降低对疾病的恐惧,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主动配合治疗。③耐心讲解COPD的诱发因素,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鼓励患者戒烟。

1.2.2 氧疗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指定个体化的吸氧时间、氧流量等,并讲解氧疗作用、意义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氧疗的依从性。例如患者用餐、下地活动及少量运动前后均需要给予一定量的低流量氧气吸入,防止患者出现发生低氧血症。引起不必要的呼吸不适合困难。护士指导患者采用鼻吸气并缩口呼气,呼吸要深而慢,使气体交换面积扩大,使吸氧时间延长,可提高氧气的利用率,促进血氧饱和度升高,提高氧疗效果。氧疗过程中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氧疗装置专人专用,鼻导管每日更换,定期更换清洁消毒,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1.2.3 呼吸功能训练

训练患者学会平静呼吸、立位呼吸、前倾呼吸、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等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是通过用鼻缓慢吸气,呼气时用口呼出,屏住呼吸秒钟再腹肌收缩呼气,延长肺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时间,从而使更多的氧进入血液中的方法,在加强腹肌运动,来以提高通气量,减少耗氧量,达到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有效的呼吸康复疗程要>6周,通常在6~12周。当肺康复对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改善才停止。

1.2.4 运动耐力训练

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运动耐力复性训练,如散步、太极拳、游泳、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运动量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避免运动过量。

1.2.5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患者反复治疗,部分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同时容易发生菌群失调,选择抗生素前应进行细菌培养。患者病情复杂,一旦出现并发症应早期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理时观察患者呼吸、神志、心率等方面的变化,早期发现并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包括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及呼气峰值流速(PEF)。②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从睡眠、咳嗽、咳痰、家务、胸闷、爬坡或上一层楼梯的感觉、外出信心程度和精力8维度评价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每个维度计0~5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5]。③应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运动耐力状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5.315,aP=0.02,tb=6.462,bP=0.01,tc=5.562,cP=0.02,td=8.694,dP=0.001,te=7.219,eP=0.003,tf=5.598,f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5.617,aP=0.003,th=4.832,hP=0.001,ti=7.595,iP=0.01,tj=8.973,aP=0.01)。

注: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和PEF均较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CAT评分和6MWT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AT评分和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CAT评分和6MWT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COP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COPD的发病率达14%,是以呼吸道、肺实质以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性改变为特征由于COPD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感染等因素均能够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病情呈进展性加重,且不完全可逆,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6]。但是,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改善临床症状,而稳定期主要是通过综合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COPD稳定期患者通过避免接触诱发急性发作的高危因素、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有助于改善其机体的一般状况,通过呼吸训练等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7,8]。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就意味着患者呼吸功能已进入衰退期,而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在治疗的同时要有综合护理才能对患者病情的转归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方面促进病情的稳定,另一方面较少病情急性发作的频率,降低恶化的进程,避免呼吸衰竭的发生。

该研究对69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基础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和运动耐力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康复训练增强了患者抵抗能力。主要目的是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或提高患者呼吸肌的能力,增加肺泡的功能,和肺组织的耐受力,在尽可能情况下延长气体在肺泡内的交换时间,提高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保证了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改善呼吸和肺功能,刘晓红等报道[9,10]综合康复护理使COPD患者的FVC、FEV1、FEV1/FVC和PEF由护理前的(1.85±0.42)L、(1.23±0.19)L、(49.94±4.07)%、(3.36±0.42)L/s升高至(2.59±0.71)L、(1.48±0.29)L、(57.48±7.01)%、(4.78±0.72)L/s,而CAT评分由(32.71±5.04)分减低至(25.18±4.15)分,6MWT由护理干预前的(226.48±45.64)分增加至(276.81±60.35)分,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的FVC、FEV1、FEV1/FVC和PEF等肺功能各项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而且CAT评分由(32.46±5.34)减低至(24.52±4.2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04±5.31)分,而6MWT则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这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切实有效,不但可改善肺功能,促进呼吸症状的改善,也能恢复患者体能的提高生活质量,患者能正常生活,改善抑郁、焦虑的身心状态,与刘晓红等[9]报道相符。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老年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肺通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Elisabet Hellem,Kari Anette Bruusgaard,Astrid Bergland.Exercise maintenance:COPD patients'perception and perspectives on elements of success in sustaining long-term exercise[J].Physio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2012,28(3):206-211.

[2]董亚娜.延续护理在COPD稳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9):3431-3433.

[3]曾颖,刘茜,夏莘,等.延续护理对48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BODE指数影响评价[J].重庆医学,2013(36):4481-4482.

[4]杨雅芳.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5):1815-1818.

[5]席明霞,覃琴,卿利敏,等.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189-191.

[6]丁微微,俞雪芳.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7):103-105.

[7]李筱宁.强化护理干预对促进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7):743-745.

[8]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9]刘晓红,李彩霞,周红菊.综合复健护理干预对高龄COPD患者通气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2):1664-1665.

COPD护理干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56例, 年龄58~87岁, 中位年龄67.4岁;病史15~36年, 平均21.2年。5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心肺功能、肺压缩体积、合并症、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干预组患者入院后, 按需要予以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进行心肺功能、SAS、SDS测定;再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 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 着重实施心理干预、专科护理和健康宣教。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总有效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并发症、和SAS、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3.1 基础护理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患病时间较久、反复发作、逐年加重、迁延难愈, 常需急诊处理;部分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生活影响和经济负担。患者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自卑、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状态, 有时不能配合诊疗活动, 对临床诊治带来负面影响。发病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病情稳定后取舒适的半卧位, 予定期翻身、深呼吸和咳嗽锻炼;保持大小便通畅, 切忌用力排便使胸腔内压力陡增而诱发和加重气胸;做好饮食、皮肤和口腔护理, 防止压疮和院内感染发生;同时加强监测、做好氧疗和气道护理等工作。

3.2 心理干预

护士应学习心理学和伦理学,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要有诚挚的感情和博爱的胸怀, 关心和同情患者;向患者讲述相关的医学知识, 介绍成功的病例,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请家属共同努力, 多安慰、鼓励和开导患者, 让其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消除顾虑、丢掉思想包袱, 正确面对疾病和人生;在患者呼吸困难和疼痛时应加强巡视和监测,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安抚缓解患者的烦躁情绪,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赖感;检查或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准备工作, 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临床诊疗护理工作, 促进其康复。

3.3 专科护理

(1) 护士接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联系医师;给予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 稳定患者情绪;紧急情况下先予胸腔穿刺抽气缓解症状, 必要时及时行引流术。 (2) 迅速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工作, 观察水封瓶盖有无松动, 引流管有无扭曲或折弯;引流管应浸入液面下1~2cm[2]。 (3) 观察引流管内气体溢出和水柱波动情况, 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常挤压引流管并保持通畅, 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如发现引流管部分或全部堵塞, 可适当挤压引流管、调整引流管方向或稍外牵, 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4)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次数和穿刺点周围情况, 以防发生皮下气肿;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做好皮肤护理, 对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 按需及时更换引流瓶内液体和引流瓶。 (5) 搬运患者时引流瓶应低于胸膜腔, 以免瓶内液体倒流。 (6) 术后疼痛可致患者不能有效咳嗽、咯痰不利于肺的复张及痰的排除, 易引起肺部并发症[3];故患者保持半卧位休息, 适当给予镇痛, 锻炼深呼吸和合理咳嗽, 利于排气和压缩的肺复张。 (7) 引流管内无气体溢出, X线胸片显示肺完全复张, 试夹管观察24~48h无异常后可拔管;拔管后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注意有无咳嗽、气急、胸闷, 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皮下气肿等情况。 (8) 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 多做深呼吸和缩唇式呼吸, 锻练和改善肺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定期复诊;加强营养, 适当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激动, 减少复发。

综上所述, 对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 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干预组予个体化护理干预,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总有效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并发症、和SAS、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 对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 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 阻塞性,气胸,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黄秋蓉, 林素芬.61例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 2002, 30 (2) :172-173.

[2]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3.

上一篇:旅游业的数字化变革下一篇:数控机床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