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干预

2024-08-03

常规护理干预(共10篇)

常规护理干预 篇1

摘要: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20例,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父母满意度。观察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家属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对患儿有着良好的干预作用,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家属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常规护理,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综合护理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作为由病毒, 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起病急、进展快, 需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干预。近来有报道指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显著提高治疗以及护理效果, 患儿家属满意度高[1]。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两种护理干预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20例,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810例, 其中男408例, 女402例, 年龄 (8.8±2.1) 个月, 病程 (4.1±0.7) d。观察组患儿810例, 其中男410例, 女400例, 年龄 (9.1±2.1) 个月, 病程 (4.2±0.8) d。排除标准: (1) 合并其他呼吸系统基础疾病。 (2) 存在药物过敏者。 (3) 患有先天性器质性疾病。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等临床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抗感染、止咳等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 个体化护理对策:对患儿家属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 针对患儿个体情况, 告知患儿家属毛细支气管炎相关疾病基础知识、疾病发生机制、治疗原理以及可能有的预后情况, 让患儿家属对疾病有一个合理的认知, 并解答患儿家属个体疑问。并教导家属学会为患儿拍背排痰, 取有利于患儿呼吸的坐位或半卧位进行辅助体位护理, 以及相关异常反应处理操作。 (2) 心理干预:在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 患儿及家属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积极得给予相应的关心悉心护理, 根据患儿以及家属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心理辅导, 实施个体化地疑惑排除解答。 (3) 优化护理环境:保持病房清洁安静, 创造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 (4) 呼吸道护理:多次少量喂饮小儿温水稀释痰液以降低痰液对呼吸的影响。于患儿痰鸣音出现时轻拍患儿背部有利痰液的排除, 配合进行雾化治疗, 病情严重的雾化10min后进行吸痰处理。注意观察患儿病情, 呼吸情况, 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发现出现紫绀面色患儿应及时进行吸氧治疗并转入上级医院住院治疗。 (5) 嘱咐患儿家长室内置放加湿器, 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 减少对患儿呼吸道的刺激。

对照组:患儿在抗感染、止咳等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 按照医嘱实施相应抗感染、雾化治疗, 生命体征监测等措施。 (2) 向患儿家属详细说明护理干预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3) 积极关注患儿身体状态, 并做好家属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

1.3 评估标准

在护理干预结束后, 向患儿家属分发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以评估家属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 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 评分<80分且>70分为比较满意, 评分<70分且>60分为满意, 评分<60分为一般。以“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计算家属满意度。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经过护理干预后, 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经过护理干预后, 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无气促等表现为“有效”;经过护理干预后, 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观或者恶化为“无效”。以“显效”“有效”计算临床疗效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比较, 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和家属满意率分别为为94.1%和92.7%, 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82.1%和家属满意率86.5%, 具有统计学差异 (χ2=55.345, P=0.000;χ2=11.787, P=0.001) 。见表1、2。

2.2 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缩短,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3。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由于2岁以下小儿支气管解剖特点而呈特发状态。该年龄段小儿与成人相比, 黏膜柔软, 支气管相对狭窄易于粘液粘附, 同时由于幼儿毛细支气管弹力组织缺乏、结构支撑性差, 在发生呼吸道感染之后, 极易由于自身缺陷引起气管充血水肿, 阻塞呼吸道, 进而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呼吸衰竭[2]。因此, 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护理由于其自身的有限性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取得的护理效果有限, 而综合护理干预不同于常规护理干预, 其强调多角度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优化护理环境, 维持良好、整洁的治疗环境有利于降低患儿发生继发感染的风险, 卧床选择合适角度以及多次少量给予患儿温水喂饮有利于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阻塞窒息的风险;针对患儿情况,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拍背排痰以及雾化吸入治疗可使治疗发挥最佳效果[4]。通过患儿家属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 有利于患儿家属对于疾病治疗以及预后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保证其心理健康, 提高对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通过教会家属拍背排痰技巧以及相关的病情注意事项可避免患儿发生异常情况而无法及时有效干预处理的情况[3]。护理过程中也应注意患儿相关的反应情况, 如患儿哭闹时吸气过于短促而导致大部分雾化药物停留在口咽部而无法深入肺部, 故应在患儿安静时进行雾化吸入;雾化吸入过程中也应避免药物入眼, 雾化吸入结束后需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儿口腔, 以防患儿口腔念珠菌感染;吸痰时选择合适吸痰管并轻柔缓慢操作以避免患儿气道损伤等。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表明综合合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 更能对患儿实现有效地护理干预, 达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与陆爱国[5]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对患儿有着良好的干预作用,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家属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洁芳, 邓玉秀, 凌耀芬, 等.门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13) :237-239.

[2]任红.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14) :36-37.

[3]陈玲.护理干预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 (23) :17-18.

[4]师玉霞, 张利敏, 常燕燕, 等.42例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8 (11) :86-88.

[5]陆爱国.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吸入治疗辅助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8) :259.

常规护理干预 篇2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根据病情,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

2.根据病情给予监测护理。

3.持续心电监测,定时观察记录神志、瞳孔、面色、心律及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持续监测氧饱和度。对人工气道病人,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5.留置导尿,维持各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24h出人量。

6.根据医嘱确定饮食种类、方式。

7.熟悉病情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8.建立、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急救物品、药品。

9.及时留送检验标本。

10.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记录。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1.根据病情确定各种监测仪报警上下限。

12.对使用呼吸机病人,严密观察记录各种参数,发现报警,及时处理。

13.按医嘱设定电脑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参数,根据病情需要作及时调整。

常规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仿真模拟护理教学;常规教学;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15-01

仿真模拟教学是近年来护理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设模拟的临床情景,设计出临床患者、病房等软硬件条件,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更加有利于提高护生临床诊断能力和操作技能,发挥其创新思维[1]。为了探讨仿真模拟护理教学和常规教学在临床护理中的教学效果。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校授课的56例护理专业学生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校授课的56例护理专业学生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为(16~22)岁,平均年龄为(35.7±3.1)岁;对照组有28例,男7例,女21例,年龄为(17~21)岁,平均年龄为(19.4±1.3)岁。两组学生年龄、学习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2、方法

對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方法,方法如下:大学基础性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多的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根据书本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实验组实施仿真模拟护理教学,方法如下:授课老师在授课前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并且邀请仿真模拟模型厂家对老师进行培训和降解。同时,授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实验内容设计。一次仿真模拟实验需要2名教师,1名教师指导护生对模拟患者进行操作,另一位老师对模拟患者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授课内容回顾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模拟人的功能特点等,加深学生影响。第二步根据授课内容及模拟人介绍典型病例,引出问题。第三步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措施,并进行集体讨论,两组学生学期末进行评定,内容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知识部分,分析不同教学方案的优缺点[2]。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平均成绩为(92.58±8.51分)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8.37±9.42)、满意度为81.48%)(P<0.05),见表1。

表1两组平均成绩及其满意度比较

三、讨论

仿真模拟护理教学是近年来护理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师的综合护士。该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在授课前具有明确的目标,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针对性的病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这些均需要老师大量阅读文献,从而能够扩大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仿真模拟护理教学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能够扬长避免,为以后临床与患者沟通打下基础。此外,仿真模拟护理教学中案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善于找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趣。最后,仿真模拟护理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让她们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后知道如何应对,如何解决,增加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而更加有利于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3]。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仿真模拟护理教学效果理想,能够提高学生平均成绩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舟军,龚戬芳,张丽平,等.仿真模拟教学在培养护生舒适护理实践能力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991-994.

[2] 孙建萍,牛桂芳,杨支兰,等.不同教学方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09-210.

常规护理干预 篇4

心肌梗死亦可称为AMI, 由于AMI病发突然、病情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 患者的心理与情绪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继而反作用于自身的病情, 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近年来心理护理被愈加广泛的应用到了急诊救治中, 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 该研究将择取该院急诊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予以分析与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急诊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 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均为55例。实验组包含男性31例, 女性24例;年龄不超过77岁, 不低于44岁, 平均 (63.11±3.47) 岁;发病部位分析:下壁14例, 前壁33例, 广泛前壁8例。参照组包含男性29例, 女性26例;年龄不超过81岁, 不低于43岁, 平均 (64.27±3.62) 岁;发病部位分析:下壁12例, 前壁34例, 广泛前壁9例。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均衡性, 可用于研究比较。2组患者随机分组,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用于研究比较。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 包括指导用药、静脉通道建立、体征监测等内容。实验组则并施心理护理, 首先当患者入院之后,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努力赢得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信任[2];其次,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简单讲解AMI的相关知识, 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工作的认知程度, 如果患者存在疑虑, 护理人员要及时解答, 言语的使用要注意浅显易懂[3];再次, 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营造出舒适、放松的环境, 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呼吸, 从而使其精神状态得以放松[4];最后,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询问患者的实际需求, 尽可能使患者满意[5]。

1.3 临床观察指标

心理状况:SAS评分 (焦虑量表评分) 、SDS评分 (抑郁量表评分) 。治疗状况: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n (%) ]形式表示, 通过χ2对其予以检验, 计量资料则以 (±s) 的形式来表示, 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 只有满足P<0.05时, 才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 两组的SAS与SDS评分几乎无差异, P>0.05。护理后, 两组的心理评分具有极为显著性的变化, 而实验组的评分要明显更低, 其差异从统计学上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状况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出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参照组, 而再通率则显著更高, 各差异经过比较发现, P<0.05, 从统计学方面进行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AMI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不良的情绪或者心理状态, 如恐惧、悲伤、焦虑、绝望等[6]。消极的情绪会反作用于患者的病情, 一方面可能会促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7];另一方面则有可能促使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增高, 继而导致心肌出现梗死的面积增加, 最终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甚至是引发患者的死亡, 因此在对患者予以急救的同时应当辅以必要的护理[8]。

急诊护理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需具备全面的护理操作能力, 以满足常规护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当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能够应对急诊的突发事件[9]。护理后, 两组的心理评分具有极为显著性的变化, 而实验组的评分要明显更低, 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的概率 (10.91%) 低于参照组 (27.27%) , 而再通率则显著更高 (92.73%>78.18%) (P<0.05) 。此次研究结果与陶功杏[10]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陶功杏的研究中对患者的死亡率与复发率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的实验组其死亡率为0%, 复发率为1.7%, 显著低于未经心理护理的对照组 (5.0%、10.0%) 。常规性的护理模式涵盖内容广泛, 并没有有针对性的提出关于心理方面的护理,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并施有较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研究结果发现患者的心理状况与预后情况均更具优越性。因而可以说对急诊AMI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时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急诊护理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需具备全面的护理操作能力, 以满足常规护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当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能够应对急诊的突发事件。在对AMI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时, 护理人员首先应当保证自身的淡定与从容, 耐心的开导患者, 纾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其次, 护理人员应当动作轻缓, 可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对患者进行抚慰, 赢得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信任, 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再次,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家属予以必要的健康教育与安抚, 从而获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最后,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如针对有恐惧心理的患者, 应当对其予以必要的知识讲解;而针对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 则应当从环境的营造入手, 保证环境的舒适与安静, 或者可以让患者以听音乐或者看书的方式进行放松;如针对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 应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等放松训练。心理护理应当是全程化的, 无论是患者入院的初期, 还是病情恢复后, 都应当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关注, 以提高预后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在急诊AMI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心理护理后, 患者的情绪得到了缓解, 其预后效果也有明显提升, 因而心理护理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加以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与常规护理相较, 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心理护理的优势。方法 择取该院急诊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 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均为55例。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 实验组则并施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 (SAS评分+SDS评分) 、治疗情况 (再通率、并发症) 。结果护理后, 实验组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 (40.07±3.24) 分、 (39.91±6.05) 分, 显著低于参照组的 (45.87±3.90) 分、 (47.77±5.42) ;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的概率 (10.91%) 低于参照组 (27.27%) , 而再通率则显著更高 (92.73%>78.18%) 。从统计学方面进行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理护理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将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加以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急诊,心肌梗死,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初春.心理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6) :340-341.

[2]张晓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6) :66-68.

[3]李素玲.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5) :186-187.

[4]凌琴.心理和常规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对比[J].医药前沿, 2015, 5 (14) :258-259.

[5]练玉梅.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对比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 (5) :737-739.

[6]邓新霞, 桑红琼.急诊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 19 (4) :338-339.

[7]许新华.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护理中的干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6) :185-186.

[8]杨顺玉.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2) :143-144.

[9]许新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8) :40-41.

眼科护理常规 3 篇5

一、眼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送至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与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以及护士长的姓名,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2、病房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偏暗,保证病人充足睡眠。

3、遵医嘱进行分级护理。对视力极差及双眼包扎的患者协助日常生活。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以免烫伤、摔倒等意外发生。

4。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忌烟酒,忌喝浓茶。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大量吸烟还可引起咳嗽,发生伤口裂开、前房出血。大量饮酒可造成眼球毛细血管扩张,眼部充血加重。喝浓茶由于过度兴奋,影响睡眠,易引起眼压升高。

5、新入院患者每日2次测体温、脉搏、呼吸,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1次,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入院时测体重和血压,每周一次并记录。

6、严格执行医嘱,按时使用眼药。

7、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内眼手术患者与外眼手术患者分开病房收住。传染性眼疾应严格隔离,注意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清洁消毒,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8、加强心理护理。对心理负担重、焦虑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9、健康指导:

⑴指导并协助患者安排好生活,做到生活规律、禁烟酒。应充分休息,少

阅书报,尤应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阅读。必要时佩戴有色眼镜保护。⑵疾病恢复期应选择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

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⑷按时服药。坚持按时使用眼药,点眼前应洗净双手,预防交叉感染。⑸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二、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内眼手术包括:角膜、虹膜、巩膜、晶状体、视网膜、及球内异物、玻璃体切割等手术。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护士要以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来满足患者的求知欲,耐心解答问题,解除焦虑与恐惧心理。要同情、关心、安慰患者,使其摆脱孤独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拟行手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对手术的配合。

2、术前注意事项:

⑴详细检查双眼的眼睑、结膜、角膜及泪道有无炎症。

⑵手术成功与否,与患者全身情况有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观察和掌握患者全身情况,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要采取必要 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⑶了解患者有无手术禁忌症。如出现咳嗽、发热、腹泻、感冒、精神异常、月经期、颜面肿疖及全身感染等情况,及时反映给医师。

3、术前准备:

⑴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

⑵患眼术前滴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次,连续3日,以预防感染。⑶训练患者在仰卧、头不动的情况下眼球向各方向转动,以便术中配合。嘱患者避免剧烈动作。

⑷预防感冒,术前不吸烟,术中避免咳嗽及打喷嚏。指导患者控制的方法,即张口深呼吸、用舌尖顶压在上腭做吞咽动作或用手指压人中穴,以免发生手术意外、术后出血等。

⑸术前一日,嘱患者做好个人清洁,洗澡、更换内衣裤。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等患者,应仰卧洗头。长发女患者洗头后编成双辫绕于头顶。⑹全麻患者按全麻手术护理常规。局麻患者术日晨可少量进食易消化食物,不可过饱,以免术中发生呕吐。

⑺术前晚评估患者睡眠情况,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如有些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而导致睡眠差,应给予心理安慰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⑻术日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⑼术日晨剪睫毛,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及结膜囊,但眼球穿通伤者禁止冲洗结膜囊。遵医嘱于术前半小时给予止血药、镇静药应用,散瞳或缩瞳眼液点眼,并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对瞳孔不能充分扩大或缩小的患者,可能

与患者存在虹膜粘连等因素有关,应告知手术医生。排空大小便,更换病人衣。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将病历带入手术室。⑽按手术需要整理床铺,更换床单、被套、枕套。

(二)、术后护理:

1、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回病房,卧床休息,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采取相应卧位。⑴平卧位:是眼科常见的卧位。

⑵半卧位:多见于外伤或术后前房出血患者。

⑶面向下俯卧位:多见于玻璃体切除术中注气或硅油填充的患者。

3、嘱患者卧床休息,勿震动头部、大声说话,控制咳嗽、喷嚏。

4、术后饮食

⑴进易消化、有营养软食或半流质饮食,不可食带有骨刺、坚硬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忌烟酒。

⑵术后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引起切口开裂或出血;术后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

5、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敷料有无松动、移位,有无渗血、渗液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拆开敷料,眼部有痒感和不适时,不要用力挤眼、揉眼。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眼药点眼,预防感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7、患者主诉眼部疼痛时,及时观察、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给

于心理安慰,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止痛剂。如出现眼部剧痛、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考虑是眼压增高或感染的可能性,要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及时处理和预防。

8、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初次下床时动作要慢,专人搀扶,以免晕倒。

三、外眼手术护理常规

外眼手术包括眼睑、结膜、眼肌、眼球、眼眶、泪器(泪腺、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部位手术。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同内眼手术前心理护理。

2、术前注意事项:按内眼手术前注意事项

3、术前准备:

⑴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

⑵术前患眼滴抗生素眼药三天,术日晨遵医嘱给予患者术前用药。⑶术前一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病情允许者可理发、洗澡、更换病人服,取下假牙、手表、首饰等。

⑷术前一日,遵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冲洗泪道、结膜囊。眼上睑下垂、斜视矫正术的患者,因术中需要观察双眼作对照,因此手术前必须做双眼的清洁消毒。

⑸局麻患者,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⑹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⑺眼睑植皮手术者,术前一日作供皮区的皮肤清洁,常规备皮,消毒巾包扎(一般供皮区在耳后、上臂内侧、大腿的内侧)。

⑻唇粘膜移植术者,术前应注意口腔清洁,排除口腔疾患。术前三天给予口泰漱口液漱口,每日三次,进手术室前漱一次。

⑼眶内容摘除术者,考虑术中出血多需输血者,术前一日联系配血,做好配血准备。

⑽交接患者情况、病历,以及术中需要携带的特殊检查报告单。由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接至手术室。

(二)、术后护理:

1、接术后患者回病房,协助将其移至床上,嘱患者放松,闭合双眼休息。与手术室人员交接班。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的方式采取相应的卧位,介绍术后注意事项。

2、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3、二级护理,生活上给予协助。局麻患者术后,应进食易消化、有营养软食,不可食用坚硬及刺激性食物。

4、嘱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因为用力咳嗽或大便,会引起腹内压增高,导致眼部切口裂开,术后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

5、定时巡视,注意观察敷料情况,出现敷料渗血、出血、松脱等情况给予及时处理。嘱病人不得随意解开绷带,以防切口出血。观察和保护供皮区创口,以防感染。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眼药点眼,预防感染。

7、斜视及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包扎双眼,使术眼得到充分休息,以免缝线脱开或切口出血而影响手术效果。

8、呕吐是常见的术后反应,如因麻醉反应或术中牵拉肌肉而引起的呕吐,遵医嘱给予维生素B6或其他止吐剂。

9、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患者,于24—48小时抽出鼻腔内的凡士林纱条后,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少量出血,可不必处理,半坐位安静休息;如渗血较多,吞咽时有血腥味,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四、白内障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

1、病史:是否外伤所致固定不动黑影,手术史,遗传因素,先天性等。

2、辅助检查:眼部B超检查,眼底检查,血糖检查。

3、症状:视力下降,晶体混浊,视物不清。

4、心理社会反应:因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质量欠佳,出现焦虑情绪,失明恐惧

(二)护理要点

1、主要护理问题

⑴视物不清,生活自理能力差。⑵视物不清,生活自理能力差。

⑶情绪低落,由恐惧而引起,怕治疗及手术失明。

⑷对疾病知识及手术的认识程度不够。⑸经济负担与困难。

2、护理措施

⑴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向其介绍主管医生,护理人员及周围住院环境。⑵鼓励病人手术协助,教会病人使用传呼系统便于及时得到护士的帮助 ⑶做好三大常规的检查,血糖测定。⑷抗菌素3-4次日滴眼。⑸指导患者做眼球转动训练。⑹术前护理

①、冲洗泪道及结膜囊术前一天及术前当天各1次洗眼后加滴抗菌素眼液。②、术前散瞳 每5分钟滴一次散瞳剂,术前1-2小时开始。③、术前十分钟滴表面麻药3-4次,同时做手术配合指导。⑺术后护理

①、术后当天充分休息,平卧或者侧卧(术后向上避免压迫眼球)②、揉眼拍眼低头,防止碰撞,不对眼施加压力。

③、两周内不用肥皂水,脏水进入眼内,三个月不做剧烈运动。④、术后一周内按医嘱使用眼液,并按时滴用。

⑤、适量补充营养,进易消化软食,少食刺激性食物,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咳嗽,便秘等。

(三)健康教育要点

1、适当的运动,术后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指导病员用药:点眼方法,次数,药物的保存。

3、避免揉眼睛,过度用眼及弯腰,低头。

4、保持眼的卫生,不用脏毛巾擦眼。

5、加强营养,少食刺激性强的食物。

6、适当做眼保健操,减轻视疲劳。

7、定期门诊随访。

五、青光眼护理常规

青光眼是以高眼压为主要症状,各种原因引起眼球内压力(眼压)超越了眼球内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为特征。

(一)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

1、病史:家族史,半侧头疼,眼胀痛,虹视,恶心,呕吐。

2、眼压:有眼压升高的危险,一般在50mmhg。

3、分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

4、辅助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压测定,眼底检查,房角镜检查,微机视野检查。

5、心理社会反应:因眼压高,眼球胀痛难忍,情绪急躁,焦虑,不能静卧。

(二)护理要点

1、主要护理问题

⑴焦躁,座卧不安,情绪不稳定。

⑵眼压升至很高

⑶头昏,头痛,眼痛,眼胀,视蒙,虹视。⑷疲乏,生活自理缺陷。⑸对疾病缺乏认识

2、护理措施

⑴向病人讲解疼痛的原因,帮助放松,避免情绪紧张。⑵密切观察病人对疼痛的反应,疼痛的部位,性质等 ⑶给予支持与安慰,与病友进行交谈,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 ⑷指导病人用手指腹轻轻按摩眼球,可降低眼压,缓解疼痛 ⑸必要时遵医嘱给静脉注射甘露醇或口服醋氮酰胺降低眼压 ⑹手术前护理 ①按内眼术前准备护理 ②做好患者术中配合指导

③术前眼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④术前用药严格按医嘱执行 ⑤手术前给予鲁米那口服或肌肉注射 ⑺手术后护理

①、按内眼术后常规护理

②、头部适当制动,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稳定患者情绪 ③、密切观察患眼病情,及时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④、密切观察患眼敷料是否干燥、有无出血或渗出 ⑤、密切观察健眼情况,有无虹视、雾视、眼胀不适等情况

(三)健康教育要点

1、首先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用药,避免不合理用药

2、减少睡前活动,不看刺激性的电视,避免情绪激动

3、帮助病人掌握一些放松技巧,保持思想放松情绪稳定

4、衣领不宜过紧,不宜长期低头

5、保持眼部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

6、定时测眼压,观察瞳孔变化

7、定期门诊随访

六、网脱护理常规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质此层分离时,称为视网膜脱离。(一)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

1、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外伤史,手术史,高度近视等诱发因素。

2、眼压范围:疼痛的程度,视觉障碍程度及安全的需要。

3、辅助检查:包括检眼镜检查,数字眼底荧光造影,眼部B超检查。

4、心理社会反应:因视力的突然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出现恐惧于忧虑情绪。

(二)护理要点

1、主要护理问题

⑴有复位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 ⑵恐惧

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⑷知识缺乏

⑸由于特殊体位造成的睡眠不适。

2、护理措施 ⑴术前准备

①、心理护理:介绍本并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解除其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②、饮食护理:给予富有营养,维生素及纤维素食物,预防便秘。③、卧位:适当限制活动量,不要屏气,宜卧床休息,根据网脱位置选择合适体位。

④、检查护理:向患者介绍检查的必要性,取得患者配合。检查前,遵医嘱滴阿品散瞳,嘱患者压迫泪囊区,以防药液经鼻腔黏膜吸收而引起中毒症状,再嘱患者放松,陪同检查。

⑤、一般护理:需包扎2—3天,做好生活护理,协助其饮食及排泄,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⑵术后护理

①、体位护理:采用使裂孔处于最底位置体位,有利于裂孔封闭;但注气术后的患者卧位要求相反,需将裂孔处于上方,减少眼球转动,不可以随意活动头部,促进裂孔封闭。

②、生活护理:根据病情要求绝对卧床休息3—7天,给予患者生活照料,加强巡视,常用药品备于者便于取拿方便之处,注意安全,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如有恶心呕吐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③、术后以质软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为主,预防便秘,禁忌食用费力咀嚼的食物。

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①、避免碰撞手术眼或用手擦眼,术后戴小孔镜,便于复位的网膜休息,防止视网膜重新脱离。

②、创造安静,舒适环境,保证患者休息;防止用力,剧烈咳嗽及便秘;有症状应及时处理,以防眼压升高致眼底出血。

③、术后密切术眼有无胀痛,恶心呕吐等情况,预防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

(三)健康教育要点

1、劳逸结合,不宜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感冒受凉,咳嗽,打喷嚏,不可大声笑闹。

2、讲究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或用不洁的毛巾或手揉搽眼睛,避免外伤。

3、出现眼前黑影,闪光,视物变形及飞蚊症时应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进行检查。

4、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短期内不要做低头动作,禁止进行高空作业及体育运动,如跑步,跳水,跳远,终身不的参与剧烈运动。

七、带状疱疹护理常规

眼部带状疱疹是由于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或某一主支感染病毒所至。可分为原发性和复发性。原发性是由于水豆病毒引起,复发性是由单纯病毒感染引起。

(一)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

1、病史:眼睑周围皮肤红肿,小水泡,奇痒,奇痛,失眠,部分病人有上感病史,多为单侧,不过中线,球结膜充血,重者累及角膜,形成泡状角膜炎,视力下降。

2、症状:眼睑皮肤上形成群集小水泡,呈带状排例,畏光,流泪,疼痛或剧痛,皮肤发红肿胀,重者有异物感,视力模糊甚至下降。

3、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角膜荧光染色,眼底检查。

4、心理社会反映:病人烦躁不安,失眠,出现紧张,焦虑心情。((二)护理要点

1、主要护理问题 ⑴恐惧,焦虑 ⑵知识缺乏 ⑶睡眠形态紊乱

⑷泡疹及眼睑周围皮肤剧痛 ⑸发病周期长

2、护理措施

⑴保持病房整洁,安静舒适。⑵疼痛剧烈时给镇痛剂或镇静剂。

⑶多与病人交流,沟通,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关心,安慰病人。⑷采取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措施,使病人有依托,解除孤独无助的心理。⑸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忌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⑹局部皮肤勿用手抓擦,可给炉甘石洗剂等药外用,止痒,消炎,保持局

部皮肤清洁,干燥,完整。

⑺应用抗炎,抗病毒药物,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健康教育要点

1、卧床休息,切忌用手抓患处。

2、加强营养,给予清淡饮食,多食水果。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预防感冒。

八、眼外伤的护理常规

机械性或者是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导致眼的机构和功能损害系统称为眼外伤。(一)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

1、病史:外伤,化学侵入史,物理因素造成眼球不同程度的损伤。

2、主要表现:疼痛,畏光,流泪,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和视力障碍,事物模糊,前房积血,虹膜根部断裂,晶体脱位,巩膜伤口,眼内容物脱出,球内异物存留,前房变浅或变深,玻璃体内积血或眼底出血等等。

3、辅助检查:裂隙灯,x光眼片,眼部B超,CT片,检眼镜定位,测眼压,PH试纸测定

4、心理社会反应:因各种原因引起眼外伤,导致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焦虑,恐惧

(二)护理要点

1、主要护理问题 ⑴疼痛,眼压升高 ⑵生活自理缺陷 ⑶有继发大出血的危险 ⑷失明

⑸害怕,忧虑,紧张

2、护理措施

⑴遵医嘱及时使用降眼压剂,降低眼压,缓解疼痛 ⑵及时应用止血类药物控制出血

⑶向病人讲解紧张,情绪稳定与眼压升高的相关机制,鼓励保持情绪稳定 ⑷想病人简要介绍本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使其减轻或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⑸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勿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⑹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感光刺激以利于病人休息 ⑺协助生活护理

⑻告诉病人如有眼球突剧痛,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 ⑼密切观察健眼的视力情况 ⑽勿饮需费力咀嚼的食物

⑾如需手术可按内眼及外眼手术前,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三)健康教育要点

1、三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保持眼部卫生,不揉眼,擦眼,过度低头,弯腰

3、少食刺激性强及过硬的食物,多食多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引起出血

4、定期门诊随访

九、泪囊炎的护理常规

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者阻塞,至使泪液滞留与泪囊之内,同时伴有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泪器病。(一)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

1、病史:鼻泪管阻塞,泪囊舔室,泪小管结石,外伤,鼻或者是鼻窦手术等

2、症状:下睑内侧泪囊区红肿,疼痛,结膜充血,溢泪,有分泌物,发热且反复发作

3、辅助检查:重视病史的询问以及是否伴有耳鼻喉炎症,眼球动眼情况,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必要的摄片

4、心理社会反应:因泪道阻塞,泪液不能正常排通,外溢,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出现焦虑情绪

(二)护理要点

1、主要护理问题 ⑴溢泪 ⑵舒适的改变

⑶焦虑

2、护理措施

⑴保持患者眼部卫生。

⑵嘱其不用手及赃物擦拭泪液及溢出的分泌物。⑶加强疾病指导,加强心理护理。⑷抗生素眼液滴眼3—4次/天。

⑸如慢性泪囊炎可每天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泪道。

(三)健康教育要点

1、做好眼部卫生宣教指导,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发生

2、眼眶受累表现、眼突等

3、若有发热全身不适应及时治疗

4、按时正确使用眼药水

5、门诊随访

十、睑板腺囊肿护理常规

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性炎症,通常称为霰粒肿。多发于青少年及中壮年。(一)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

1、小的睑板腺囊肿可以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偶然发现,常因异物感或无痛性肿块而就医。

2、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的肿块,大小不一,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可使局部皮

肤隆起,触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睑结膜面上可见到略成紫红色的局限性病灶。

3、囊肿偶可自行溃破.排出脂肪样物质而在结膜面形成肉芽肿。

4、睑板腺囊肿也可多发性,在同一眼睑上有2~3个,或两侧眼睑上各有l~2个。

5、肉芽组织可出现在睑板腺排出口处,睑缘有乳头状增殖,称为睑缘部睑板腺囊肿。

6、若继发感染时,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完全一样,但症状较轻,切开后有脓液流出。(二)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详细讲解手术方法及手术过程,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2、对于儿童患者应给予恰当的沟通,减轻其对手术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

3、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睑板腺癌。

4、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可促进炎症消散。

5、经皮肤面切口的睑板腺囊肿术后第一天门诊复诊、换药,以后隔日换药,五天拆线。

(三)健康教育要点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自我护理、预防及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治疗。

2、嘱患者按时点眼、服药,并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异常及时

就诊。

3、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影响外观者,告知患者治愈后,一般不影响外观,消除其焦虑情绪。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可疑肿瘤时,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避免医源性伤害。

十一、眼化学烧伤护理常规

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眼部损害称化学烧伤。常见化学物质:固体、液体、气体。

(一)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

1、症状 轻者怕光流泪,眼刺痛并灼热感;重者眼睑痉挛,眼剧痛,畏光流泪,视力急剧下降。

2、体征

⑴轻度: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缺损,治疗后痊愈,不留疤痕、视力不受影响。

⑵中度: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缺损形成白色凝固层。治疗后可遗留斑翳影响视力。

⑶重度:大多是强碱引起结膜广泛缺血坏死呈灰白色,角膜全层混浊呈瓷 白色, 角膜坏死、溃疡、甚至穿孔。

3、辅助检查

⑴裂隙灯检查 了解角膜、结膜等眼内组织损害程度。⑵结膜囊试纸实验 为了确定化学物质的性质。

(二)护理要点

1、药物治疗与护理

⑴紧急处理:对任何化学性烧伤最重要的处理是充分冲洗,迅速充分的眼表冲洗可有效地减轻受伤程度。烧伤现场的最初冲洗,通常由患者或同事、家属执行,是极不充分的。就诊后应重新进行冲洗,翻转眼睑,充分暴露结膜囊和穹窿部,大量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滴注管引入结膜囊内,持续点滴冲洗,若患者疼痛剧烈可先滴表面麻醉剂倍诺喜滴眼液。冲洗至少连续30min,注意除去残留于眼内的任何颗粒性物质。并用试纸检测结膜囊PH值,直至恢复正常后仍要继续冲洗1~2min。

⑵及时为患者滴眼治疗。急性重度化学烧伤结膜囊内分泌物多,晨起常使上、下睑粘着,护士在滴眼前用生理盐水湿棉签轻轻擦拭睑缘,将分泌物清除干净,滴眼时手法轻柔,避免压迫眼球。滴眼后用带有抗生素眼膏的无菌玻璃棒分离结膜囊穹窿部,以预防睑球粘连,注意手法要轻,禁强行分离。

⑶眼表的观察:术前应用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角结膜反应情况,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对于角膜溃疡患者主诉视力较前有所好转,应警觉是否有后弹力膜膨出现象,此时点眼时手法轻柔,避免压迫眼球,同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防角膜穿孔。

2、心理护理:眼化学烧伤为瞬间发生的意外事件,无心理准备,烧伤导致剧烈眼痛,视力障碍,患者身心受到极大打击,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我们应尽量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多沟通,讲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药物的作用和目的。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情绪稳定,积极配

合药物和手术治疗。

3、手术治疗与护理

⑴术前护理:根据不同手术方式,术前护理按内眼或外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⑵术后护理:

①注意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及疼痛情况,如持续性眼痛、分泌物多,提示有感染或植片撕脱、移位,应及时报告并查明原因。

②密切观察有无倒睫现象。少量的倒睫及时电解掉,多的倒睫应报告医生给予手术矫正。以避免睫毛刺破植片,引起植片融解,睑球粘连并发症的发生。

(三)健康教育要点

1、提高安全意识,预防眼化学烧伤的发生。

2、一旦有化学物质溅入眼内,应迅速、充分冲洗,及时就诊。

3、教会患者观察术眼的相关知识,如有持续眼痛、分泌物多,提示有感染或植片撕脱移位的可能,应及时就诊。

常规护理干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下手术的66例宫外孕患者, 均为已婚女性, 年龄为21~39岁, 平均年龄 (24.5±2.7) 岁;就诊时停经45~62d, 平均时间为 (52.8±9.7) d;壶腹部妊娠37例, 间质部妊娠26例, 宫角部妊娠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纳入标准:①未破裂, 未发生出血及相关危险事件;②均经盆腔超声检测确诊为宫外孕;③手术成功且未中转开腹。排除手术禁忌证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 平均年龄 (23.7±4.3) 岁;平均停经时间 (50.7±10.3) d;壶腹部妊娠18例, 间质部妊娠13例, 宫角部妊娠2例;观察组33例, 平均年龄 (26.8±3.2) 岁;平均停经时间 (54.2±8.5) d;壶腹部妊娠19例, 间质部妊娠13例, 宫角部妊娠1例。两组的年龄、宫外孕部位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具可比性 (P>0.05) 。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妇科常规的护理措施, 仅观察组加用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详情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由于宫外孕妇女对该病比较恐惧, 尤其初次妊娠者, 害怕术后可能会影响再次妊娠及生育, 再加上对医院的环境比较陌生, 因此难免会产生心理障碍, 如焦虑抑郁等。为缓解该不良心理反应, 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入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和公共设施, 帮助适应医院环境, 减少恐惧心理;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前进行心理状态评估, 对心理状态较差者, 询问导致其心理状态较差的根本原因, 对症进行干预[5];嘱咐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的心态, 以免影响患者, 同时鼓励患者要摆正好心态, 通过讲解成功手术者的术后恢复、妊娠情况来增强信心;对心理障碍严重者可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 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情况下, 待患者状态恢复后再行手术治疗。

1.2.2 睡眠护理

保持良好睡眠对获得术前稳定的体征及术后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病房及周围环境可影响患者睡眠, 因此应加强病房卫生、改善病房的灯光、限制作息时间及探视时间, 调节好病房温度、湿度及光线, 控制好病房环境, 减少噪声来源, 对有睡眠障碍者给予促进睡眠药物治疗。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1.2.3 皮肤护理及肠道准备

术前在常规清洁基础上, 对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范围 (如操作孔、脐孔) 彻底清洁污垢, 用温水及棉花团擦净, 避免棉签对以上部位造成损伤, 增加感染的风险, 术后加强操作孔部位的皮肤护理, 加强消毒与药物更换, 避免切口感染。由于宫外孕发生大出血的风险比较大, 而术前灌肠可能会增大腹腔大出血风险, 因此于术前1d流食, 同时手术当天早上不进食、不进水[6]。

1.2.4 密切观测术后体征

患者术后加强体征观测, 如血氧饱和度、p H、血压等, 由于长期二氧化碳气腹状态会导致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引发高碳酸血症, 因此术后给予常规低流量吸氧处理;加强术后巡房次数, 观察患者的尿量、尿液颜色及大便情况, 对出现体征异常及波动者及时报道给管床医师, 及时处理, 避免发生腹腔出血等并发症[7]。

1.2.5 按摩及体位护理

由于术前受体位限制, 可能会出现血液循环不畅, 部分位置可出现血肿等症状。因此待患者状态稳定后, 给予血肿部位按摩、热敷等促进血液流动操作, 同时术后摆正患者头部, 防止误吸呕吐物[8];鼓励患者勤翻身, 促进呼吸道通畅及排痰;术后早期可再床上做一些简单动作, 鼓励患者早日下床锻炼, 促进恢复, 促进胃肠蠕动, 避免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

1.2.6 其他护理措施

二氧化碳气腹可促进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内, 或刺激膈下部位导致肋下痛, 手术完成时应通过腹腔增压的方式排除二氧化碳, 术后给予常规吸氧;加强腹部切口护理, 对出现出血、渗血者, 及时报道给管床医师, 同时加强消毒并覆盖无菌棉。

1.3 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常见并发症包括引流管堵塞、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切口渗血和恶心呕吐。采用本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满分100分, 并根据分数分为非常满意 (90分以上) 、满意 (80~89分) 、一般 (60~79分) 和不满意 (60分以下) 。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总体比例计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indows 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 手术相关指标以 (χ—±s) 表示并采用成组t检验, 其余指标以“率”表示并行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下床活动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的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切口渗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但两组在引流管堵塞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2.3 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共有非常满意4例 (12.12%) , 满意5例 (15.15) , 一般17例 (51.52%) , 不满意7例 (21.21%) ;观察组共有非常满意11例 (33.33%) , 满意10例 (30.30%) , 一般10例 (30.30%) , 不满意2例 (6.06%)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63.64%vs.27.27%) , P>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 如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大、切口渗血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较低, 表明在常规妇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可较好的预防术后并发症, 主要原因为护理干预根据本科护理的经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措施。而本研究也发现观察组的某些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 如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短, 与护理干预加强体位护理有关, 鼓励患者早日下床运动, 促进了胃肠蠕动, 加强了术后恢复, 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无差异, 主要与宫外孕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均较短有关。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高, 进一步表明护理干预的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常规并发症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同时加快术后恢复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可在妇科宫外孕手术护理中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常规并发症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下手术的66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均给予常规妇科护理, 仅观察组给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切口渗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管堵塞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63.64%vs.27.27%) , P>0.01。结论 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常规并发症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同时加快术后恢复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腹腔镜,宫外孕,常规并发症,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陈平.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 2010, 16 (15) :2399-2400.

[2]刘海涛.异位妊娠期待疗法的现状[J].医学综述, 2010, 16 (10) :1523-1526.

[3]王炜振.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10) :88-89.

[4]陈琳, 马骥.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9) :40-41.

[5]官爱萍.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8) :1539-1541.

[6]丁荣英, 姜慧萍, 陆美英, 等.早期下床活动和膝胸卧位对宫外孕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5) :458-459.

[7]王湘萍.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护理比较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7) :1157-1159.

常规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的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 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6例, 年龄为37~80 (64.6±8.7) 岁, NYH心功能分级为I级8例, Ⅱ级23例, Ⅲ级4例, 心脏病类型冠心病24例, 扩张性心肌病7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 风湿性心脏病2例, 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龄为37~80 (65.3±8.5) 岁, NYH心功能分级为I级9例, Ⅱ级21例, Ⅲ级5例, 心脏病类型冠心病22例, 扩张性心肌病8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 风湿性心脏病2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无疑是障碍, 文化水平均在初中以上, 语言表达清楚, 思维准确;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实验方案, 且有条件并配合, 愿意进行各项指标评测。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两组均观察3个月, 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解决不同患者不同心理问题, 进行沟通时应耐心倾听, 站在患者的角度体会患者感受, 给患者合理安慰,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帮助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法,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避免出现悲观情绪, 提高心理和社会应激能力,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依从性。

②认知教育:

普及疾病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包括疾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方法等,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任何疑问, 消除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提高患者对护士或医师专业水平的信任, 唤起病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增加战胜疾病的希望。进行正确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教育, 纠正错误认知以及不良行为模式, 多补充营养, 注意防止感冒, 适当锻炼身体, 提高免疫力, 保持正常排便习惯与排便频率, 调整情绪, 劳逸结合, 认真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③日常生活护理:

做好清洁卫生, 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必要时留置尿管并做好卫生工作, 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指导患者正确的休息体位, 减轻心脏负担, 多下床活动或者进行必要按摩, 防止压疮发生;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 制定合理运动方案并指导如果运动, 提高心功能;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早戒除, 如吸烟、喝酒、喜欢辛辣与盐, I级心衰患者每日钠摄入≤2g;Ⅱ级心衰患者每日钠摄入≤1g;Ⅲ度心衰患者每日钠摄入≤0.4g左右, 多食粗纤维、清淡、易消化的营养饮食。

④社会家庭支持:

不管患者是住院还是出院在家中, 护士应与患者家属沟通最大努力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注意保持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开窗通风, 保证环境的清新,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不断鼓励患者, 支持患者, 细心照料患者生活, 以亲情的温暖激发患者对抗疾病的潜力, 消除负性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

1.4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 严格遵照医嘱为完全依从, 基本遵照医嘱, 偶尔不规范者为一般依从, 不遵照医嘱为不能依从, 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监测心功能指标 (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 , 反映左心室功能, 测定6min步行距离, 反映心脏功能, 进行生活质量测评表 (QOL) 评分, 包括心理情况、焦虑心理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情况, 计算QOL总评分。

1.5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依从性、满意率均采用率表示, 进行卡方检验, 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QOL总评分、6min步行距离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与满意率分别为94.29%比77.14%, 97.14%比5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17和5.609, 均P<0.05, 结果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指数、左室舒张末径、QOL总分差异不显著, 具有可比性, 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其中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指数明显升高, 左室舒张末径、QOL总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指数、左室舒张末径、QOL总分分别为542±87 m比475±76 m, 53.6±8.7%比45.3±7.1%, 50.1±3.8 mm比54.3±4.1 mm, 60.2±1.8分比92.6±2.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老年人多见, 疾病病程漫长, 多迁延不愈, 在反复的治疗和复发中很容易丧失信心而不能坚持正规的治疗, 数患者不能以乐观、平和的态度对待疾病, 易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性不良情绪, 甚至部分患者失去治疗耐心, 不能规范治疗, 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及恶化,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饮食习惯、发病诱因是CHF患者复发的主要因素, 针对影响疾病治疗各方因素, 制定可行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改善医患关系, 彼此建立信任关系, 提高治疗依从性, 坚持长期服药治疗,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消除不良社会心理紧张的应激反应,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与本文结果相符, 同时对于提高死亡率也有一定意义。综上所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 改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及治疗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影响因素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29) :3505-3507.

[2]孟隽, 刘素勤.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20) :54-55.

[3]钱海兰, 王君俏, 沈王琴, 等.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21) :4-8.

[4]Kline KS, Scott LD, Britton AS.The use of supportive-ed-ucative and mutual goal—sett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self-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HomeHeahhe Nurse, 2007, 25 (8) :502-510.

[5]Albert NM, Buchsbanm R, Li J.Randomized study of theefect of video educ~ion on heart failure healthcare utiliza-tion, symptoms, and self-care behaviors[J].Patient EducCouns, 2007, 69 (1-3) :129-139.

心理干预对斑秃常规治疗的影响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本科门诊确诊为斑秃、表现为斑块型的86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49例;年龄19~68岁,平均33岁。病程10 d~ 5.5 年,平均6个月。斑块数目1~8个不等,平均4.2个。受累面积均低于50%,平均34%。

1.2 排除标准

2个月内全身应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个月内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发药物;妊娠(或有妊娠可能)及哺乳的妇女;精神病患者;严重器官病变;不能配合治疗及观察者。

1.3 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和SCL- 90评分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口服谷维素、胸腺肽、丹参、胱氨酸,外涂地塞米松丙二醇搽剂和2%米诺地尔溶液。心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治疗。具体方法为:心理医师1~2周进行1次专业心理指导,改善认知。疗程第3个月进行皮损的评估及SCL- 90量表(90项症状清单)的测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

Weiss疗效评判标准[1]:新发全部长出, 拉发试验阴性,无脱发面积扩大或新脱发斑为痊愈;新发生长50%以上, 拉发试验阴性, 无脱发面积扩大或新脱发斑为显效;新发生长10%以上为进步;无新发生长或新发生长低于10%为无效。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Pearson卡方检验(渐进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SCL- 90评分与常模比较

患者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偏执方面SCL- 90分值较高,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心理评估结果分析

治疗前两组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3个月时心理干预组分值较常规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组疗程3个月时的SCL- 90分值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疗程3个月时的SCL- 90分值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疗效分析

心理干预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目前认为斑秃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发于甲状腺疾病、白癜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其病因病理机制复杂,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或精神障碍也是其诱发和加重的因素。心理和精神因素包括生活应激事件和患者的个性特征两方面[3]。

不同的研究显示,斑秃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适应障碍、敌对和偏执等多方面的异常,其中抑郁和焦虑被认为是两大主要的因素[4,5,6]。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斑秃患者发病前半年内所发生的生活应激事件较一般人为多[4,7]。应激事件被认为是斑秃发生和加重的主要诱因,而同等强度的应激事件,不同个体的感知方式和程度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从而对心理和精神产生了不同的影响[8]。同时,斑秃本身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10,11],使患者容易焦虑和抑郁, 而这一负面情绪反过来又加重斑秃病情。 斑秃存在恶性循环,精神因素在斑秃的发生发展机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斑秃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偏执型障碍方面的分值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斑秃的治疗包括局部或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局部使用致敏剂、生发剂,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激光照射,毛囊干细胞和真皮乳头细胞移植术等等,但这些治疗效果的报道有差异,尤其对于复发没有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鉴于斑秃发病发展和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常规治疗方法外加入心理干预,旨在探索心理干预在斑秃治疗中的价值。经过3个月的治疗,心理干预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较常规治疗组高,提示心理干预在斑秃治疗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两组的SCL- 90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提示脱发的改善可以使患者心理状况随之改善。心理干预组的SCL- 90分值降低和脱发的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优势,显示了心理干预组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加强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使其从容面对疾病,有效减轻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改善了面对生活中不良事件的心理应激能力,增强了对疾病治愈的信心,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此次验证观察时间较短,对于预防复发等远期效果尚不能作出相关判断,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斑秃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3个月后两组的治疗效果。应用SCL-90量表(90项症状清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8.84%和79.07%,常规治疗组为30.23%和53.49%,心理干预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此外,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SCL-90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心理干预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斑秃的治疗具有正面影响。

关键词:斑秃,心理干预,SCL-90量表

参考文献

[1]WEISS V C,WEST D P,FU T S,et al.Alopecia areata treatedwith topical minoxidil[J].Arch Dermatol,1984,120(4):457-463.

[2]WASSERMAN D,GUZMAN-SANCHEZ D A,SCOTT K,et al.Alopecia areata[J].Int J Dermatol,2007,46(2):121-131.

[3]GARCA-HERNNDEZ M J,RUIZ-DOBLADO S,RODRIGU-EZ-PICHARDO A,et al.Alopecia areata,stress and psychiatricdisorders:a review[J].J Dermatol,1999,26(10):625-632.

[4]MANOLACHE L,BENEA V.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lopeciaareata and vitiligo[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7,21(7):921-928.

[5]BRAJAC I,TKALCIC M,DRAGOJEVI D M,et al.Roles ofstress,stress perception and trait-anxiety in the onset andcourse of alopecia areata[J].J Dermato,2003,30(12):871-878.

[6]GUPTA M A,GUPTA A K,WATTEEL G N.Stress and alope-cia areata:a psycho dermatologic study[J].Acta Derm Vene-reol,1997,77(4):296-298.

[7]郭红卫,冯正直,钟白玉,等.应激生活事件和斑秃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85-88.

[8]MATZER F,EGGER J W,KOPERA D.Psychosocial stressand coping in alopecia areata: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qual-itative study among 45 patients[J].Acta Derm Venereol,2011,91(3):318-327.

[9]TUCKER P.Bald is beautiful:the psychosocial impact of alo-pecia areata[J].J Health Psychol,2009,14(1):142-151.

[10]GULECA T,TANRIVERDI N,DRC,et al.The role of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alopecia areata and the impact of thedisease on the quality of life[J].Int J Dermatol,2004,43(5):352-356.

常规护理干预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两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常规内科治疗肺癌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肺癌采取常规内科治疗及一般护理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指标有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等。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检索了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等。中文检索词为“(肺癌 OR 肺肿瘤 OR 肺部肿瘤 OR 肺部肿块) AND 心理”,英文检索词为("Pulmonary Neoplasms"[MeSH Terms] OR "Lung tumor" OR "Lung Cancer" OR "pulmonary mass")AND psychological。RCT检索策略遵循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其他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具体数据库调整,所有检索策略通过多次预检索后确定。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所获文献题目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后,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对有分歧的研究通过第三方研究者决定其是否纳入。制定资料提取表,提取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研究特征、研究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方法、盲法、退出和失访、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等测量指标。

1.4 质量评价

对最后纳入文献的全文依据Jadad量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随机方法;2)分配隐藏;3)盲法;4)退出和失访。将纳人的研究用Jadad量表分为两个等级: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

1.5 统计学分析与资料合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Analyst Beta 3.1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根据可能出现的异质性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并采用χ2值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如各研究间具有统计学同质性(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进行Meta分析;如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亚组只有一项研究仍采用Meta分析相同的统计量。

2 结果

2.1 文献筛查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222篇,去重后剩余206篇;通过阅读题名、摘要,排除158篇,剩余48篇查找原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31篇。最终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295例患者,均以全文形式发表。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SAS评分7个研究[7,8,9,10,14,15,17],SDS评分10个研究[7,8,9,10,14,15,17,18,19,20],SCL-90症状自评量表6个研究[8,11,12,13,14,16],QLQ-CCC中国癌症化疗生活质量6个研究[8,9,11,21,22,23],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其生存质量2个研究[7,18],恶心呕吐发生率3个研究[7,9,10]。

2.3 质量评价

Jadad量表评分:4分2个研究[8,16]、3分13个研究[7,9,10,11,12,14,15,17,18,19,20,22,23]、2分2个研究[13,21]。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焦虑、抑郁情况

4个RCT[7,9,14,15]比较了干预3个月前后的焦虑评分,共包括296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76.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组在改善患者焦虑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4.976,95% CI(-7.997,-1.954),P=0.005];5个RCT[8,10,11,12,13]比较了干预2个化疗疗程前后的焦虑评分,共包括315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98.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组在改善患者焦虑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3.579,95% CI(-4.805,-2.352),P=0.000];

4个RCT[7,9,14,15]比较了干预3个月前后的抑郁评分,共包括296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53.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组在改善患者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5.808,95% CI(-8.166,-3.499),P=0.000];5个RCT[8,10,11,12,13]比较了干预2个化疗疗程前后的抑郁评分,共包括315例患者,各研究之间有足够一致性(I2=42.2%),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组在改善患者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0.174,95% CI(-0.266,-0.082),P=0.047]; 5个RCT[16,17,18,19,20]比较了干预1个月内前后的抑郁评分,共包括332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93.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组在改善患者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3.558,95% CI(-6.413,-0.704),P=0.000]。

2.4.2 躯体、心理、社会、总体功能评分

6个RCT[7,9,11,21,22,23]均比较了2个月左右躯体、心理、社会、总体功能评分,共包括530例患者,研究结果之间有异质性,躯体功能(I2=96.8%)、心理功能(I2=95.5%)、社会功能(I2=91.8%)、总体功能(I2=93.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6组在改善患者躯体功能[MD=1.816,95%CI(0.556,3.076),P=0.000]、心理功能[MD=1.560,95% CI(0.542,2.578),P=0.000]、社会功能[MD=1.229,95% CI(0.511,1.948),P=0.000]、总体功能[MD=2.468,95% CI(1.4000,3.536),P=0.000]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3 恶心呕吐发生率

3个RCT[7,9,10]均比较了3个化疗周期干预前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共包括181例患者,纳入研究具有足够一致性(I2<5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三组在改善患者[RR=0.763,95%CI(0.652,0.892)] 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17个RCT[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1)心理干预组相比常规护理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3个月、2个月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3个月、2个月、1个月抑郁心理;2)相比一般护理组,心理干预组的躯体、心理、社会、总体功能评分明显比较高,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功能;3)与单纯的常规护理相比,实施心理干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然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和增强了其面对生活的勇气。

本meta分析所纳入的17个RCT通过Jadad量表评分多位于3分,质量偏低,因此在病例选择时存在选择性偏倚的可能性。由于本研究关注的内容属于干预前后评分表的填写,故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和医师采取盲法,因此由患者和医师产生的实施偏倚是必然存在且无法避免的,然而,对于心理干预肺癌患者主观指标的测定,不排除其存在测量偏倚的可能性。此外,虽然本meta分析所纳入的研究均采用心理干预,但各个RCT中所涉及的心理干预的具体干预方式、干预时间和范围略有不同,加之患者本身的分期、常规内科治疗的药物、用法和给药时间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会对合并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常规护理干预 篇10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2例,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1例中, 男27例, 女14例;平均年龄 (39.7±10.5) 岁;右膝部23例, 左膝部18例;致伤原因:坠落伤19例、车祸15例、其他7例。对照组41例中, 男28例, 女13例;平均年龄 (40.1±9.8) 岁, 右膝部25例, 左膝部16例, 致伤原因:坠落伤20例、车祸15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纳入标准[2]: (1) 明确外伤史; (2) 经X线检查确诊, 胫骨平台骨折明显移位; (3) 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合并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患者; (2) 60岁以上者; (3) 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或精神障碍者; (4) 临床资料不全或配合度较低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Ⅰ型骨折未出现骨折移位者, 给予包扎、牵引等保守疗法, 并要求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系统康复锻炼;出现骨折移位者, 可在局麻下行骨牵引维持, 同时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Ⅱ、Ⅲ型骨折合并关节面塌陷者,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针对Ⅳ、Ⅵ型骨折患者, 若合并粉碎性骨折, 在无法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前提下, 可充分给予跟骨牵引术6周以上, 以避免关节粘连, 同时避免膝关节负重, 并给予系统康复锻炼措施。研究组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 加用中药干预疗法。术后早期, 患肢肿胀明显, 血运较差, 中医治疗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为主, 具体组方如下:赤芍10 g、地龙10 g、僵蚕10 g、木通10 g、车前草15 g、大黄6 g、川芎6 g、生甘草6 g;术后中期, 骨折端及其他软组织处于修复阶段, 治当以活血和营、接骨续筋为主, 具体配方如下:当归12 g、生地黄10 g、丹皮10 g、白芍10 g、杜仲10 g、红花10 g、熟地9 g、牛膝8 g;术后晚期, 患者由于长时间的伤病和治疗, 身体机能较差, 治当以补益肝肾, 可给予六味地黄丸。

1.3疗效判断标准[3]

术后12周复查, 骨折复位程度评价标准如下。优秀是指解剖结构复位, 关节面平整;良好是指解剖结构接近复位, 关节面基本平整, 关节面台阶<1 mm;较差是指未达到上述标准。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满分为30分, 优秀:27分及以上;良好:20~26分;较差:低于20分, 但大于5分。并发症包括皮肤坏死、关节不稳定及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比较

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100%, 研究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100%,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 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12%, 对照组优良率为75.61%,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表2)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 并发症发生率为2.44%,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

3 讨论

与其他骨折类型相比, 胫骨平台骨折更为复杂, 骨折愈合过程极为缓慢, 对稳定生物力学与生物学环境要求更高, 单纯给予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 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将中药干预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旨在保证中药干预方案与骨折愈合每个阶段相适应, 避免因不恰当治疗方案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

胫骨平台骨折以高能量外伤所致为主, 术后早期往往表现为气血阻滞、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 故对症处理后, 应及时给予活血化瘀、止痛消肿治疗, 本研究早期所用中药干预方案中, 赤芍、川芎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而当归可补血活血, 另辅以地龙、僵蚕等, 以通络、利血脉, 诸药合用, 共奏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术后中期, 疼痛缓解, 肿胀渐轻, 应接骨续筋、活血和营, 本研究所拟方剂中, 熟地、当归、白芍可滋阴补血, 牛膝可强筋骨, 再辅以生地黄、丹皮, 可清热凉血。后期久病伤正, 身体机能亟需修复, 治当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选用六味地黄丸, 以滋阴补肾、益精填髓。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100%;研究组为100%。组间无差异 (P>0.05) 。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12%;对照组优良率为75.61%;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经联合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为2.44%,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 (P<0.05) 。

综上所述, 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干预, 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康复质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治涛, 葛广勇.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15) :1658-1659.

[2]潘奇华.胫骨平台骨折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干预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1 (2) :167-169.

[3]潘宏赵.胫骨平台骨折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干预的临床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8) :1743-1744.

上一篇: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探究下一篇:常用知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