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病人护理常规

2024-10-05

外伤病人护理常规(共12篇)

外伤病人护理常规 篇1

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监测患者意识情况,P、R、BP、CVP、尿量、肢体温度、颜色,注意有无休克的表现。

⒉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注意呼吸的形态及频率。

⒊观察腹痛的特征、无腹膜刺激症,判断是实质脏器损伤还是空腔脏器损伤。⒋观察患者的体位及局部软组织损伤、肢体活动情况。㈡护理要点

⒈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人工呼吸。

⒉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以上肢静脉为宜(1路扩容输血输液、1路滴注或推注各种药物),必要时行深静脉置管。⒊体位:抬高下肢15°~20°;合并休克者,取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⒋遵医嘱立即行备皮、皮试、合血、导尿、胃肠减压等,协助做好术前准备。⒌术后护理:

⑴体位: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必要的体位,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 ⑵遵医嘱准确给药、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⑶严格记录24h尿量,观察尿量颜色,并做好护理记录;

⑷切口护理:定时观察敷料,是否有出血及不正常分泌物,敷料被浸湿时注意其颜色、性质及量,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并做好记录;

⑸疼痛护理:如采取合适体位、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辅助疗法等;

⑹引流管的护理:明确各种引流管的位置及作用,妥善固定和保护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定时更换引流袋。

⑺评估肠蠕动恢复情况,据情况鼓励适当活动。⒍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⑴病室定期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留置氧气管、胃管、导尿管按相应常规护理。

⑵口腔护理2次/d,协助翻身、拍背,指导咳嗽咳痰,及时吸痰,防止肺部感染。⒎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指导饮食。

⒏心理护理:鼓励开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㈢指导要点

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情绪。⒉适当休息,注意锻炼,促进康复。⒊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⒋告知患者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38℃)或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外伤病人护理常规 篇2

关键词:常规骨瓣,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STBI)属于临床常见疾病,随着现代工业逐步发展,该病呈显著增长趋势,且临床治疗STBI难度较大,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临床治疗STBI通常采用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方法为主,为此,本文针对已选定的80例STBI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日后临床治疗在术式选择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8∶12;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9.65±4.2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暴力打击12例,高处坠落8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7∶13;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64±5.3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暴力打击13例,高处坠落8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依据头颅CT扫描确定血肿位置,同时术中患者脑水肿情况决定是否需复位骨瓣及缝合硬膜;依据具体位置分别予以额颞、顶枕、颞顶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血肿清除。研究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首先于距离颧弓上耳1cm处作一切口,紧接着自耳廓后方位置延伸至顶骨结节位置,并顺着正中线于额部发际位置钻入5个钻骨孔,然后清除硬膜外血肿,待硬脑膜切除后充分暴露相应位置,将脑坏死组织彻底清除。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表现在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癫痫及急性脑膨出方面。

1.4 评定标准

参照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标准[2]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情况:介于0~45分,31~45分为重型;6~30分为中型;0~15分为轻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分值成反比。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予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予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NDS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术后ND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中颅内感染2例(5.00%)、脑脊液漏3 例(7.50%)、癫痫2例(5.00%)、急性脑膨出4例(10.00%),对照组中分别为3 例(7.50%)、3 例(7.50%)、3 例(7.50%)、7例(17.50%),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 7. 5 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3 讨论

STBI属于神经外科急诊重症的一种,其致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因此临床选取何种方式治疗可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始终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医学设备技术提高与理论的不断深入,国内外治疗STBI相关研究随之不断深入,通过临床不断实践验证,标准外伤大骨瓣术具良好临床效果[3]。为进一步验证该术式临床应用有效性,本文回顾性分析已选定的40例行常规骨瓣术治疗与40例行标准外伤大骨瓣术治疗的STBI患者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术后ND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此外,结果亦发现,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标准外伤大骨瓣术治疗STBI可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同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预后质量,这与吕建华等[4]文献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可能为:常规骨瓣开颅术无法彻底清除患者的脑血肿与坏死脑组织,且无止血、减压等作用,而标准外伤大骨瓣术手术操作简便,可于短时间内快速解决颅侧的静脉压迫,进而达到回流畅通的效果。此外,标准外伤大骨瓣术能够进行彻底止血,由于该术式视野较大,在实际操作中可将颅内血肿与坏死组织彻底清除,通过将额叶、顶叶、颞叶及前、中颅底等部位的暴露,为清除颅窝底的脑内血肿与坏死脑组织提供便利[5]。本次观察受时间、样本少及环境等因素制约,未就两组预后情况即生存质量进行分析,尚存在不足之处,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骨瓣术,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更佳,其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而且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莫晓平,苏菊萎,周月梅,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动态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305-306.

[2]许晖,赵冬,董江涛,等.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099-5100.

[3]夏熙双.早期无创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686-687.

[4]吕建华,张洪兵,王刚,等.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山东医药,2015,55(15):84-85.

颌面外伤病人急救及护理 篇3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伤;呼吸通畅;有效止血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67-02

口腔颌面血液供应丰富,组织结构复杂,是呼吸道、消化道入口处,与颅腔毗邻,所以颌面部外伤常并发出血、休克及颅脑损伤等并发症,如损伤严重时还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救治及护理,可提高救治率。现将我院98例口腔颌面创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0岁,其中青壮年占60%,损伤情况,软组织损伤16例,面部挫伤并上下颌骨骨折53例,鼻骨骨折15例,颧骨骨折并颅脑损伤2例。

2 急救

2.1窒息的急救:

窒息常分为:1、阻塞型窒息,可因为外伤后组织水肿、血肿、组织移位、舌后坠、分泌物的堵塞导致呼窒息;2、吸入性窒息,常见于昏迷病员,直接将血液、唾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或肺泡内而引起窒息。[1] 窒息的症状有烦躁不安,出汗,口唇发绀,鼻翼煽动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发生脉弱,血压下降及瞳孔散大等危象以至死亡。急救措施①、因血凝块或分泌物等阻塞咽喉部的伤员,应迅速用手掏出或用塑料管吸出阻塞物,同时改变体位,采取侧卧或俯卧位,继续请出分泌物,以解除窒息;②、因舌后坠而引起窒息的伤员,应在舌尖处用粗线或别针穿过全层舌组织,将舌牵拉出口外,并将拉线固定于外衣扣上或用胶布固定于颌部。可将头偏向一侧或采取俯卧位,便于分泌物外流。③、上颌骨骨折段下垂移位的伤员,可就地取材采用筷子、小木棒、压舌板等,横放在前磨牙部位,将上颌骨向上提,并将两端固定于绷带上。通过这样简单的固定,可解除窒息。④、咽部肿胀压迫呼吸道的伤员,可以由口腔或鼻腔插入任何形式的通气导管,以解除窒息。如情况紧急,可用粗针头行环甲膜穿刺进入气管。

2.2出血的急救:颌面部血管丰富,故受伤后出血较多,如伤及较大血管,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应首先判断出血部位、性质(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估计出血量。根据损伤部位,出血的来源和程度及现场条件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

2.2.1压迫止血:①指压止血: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供应动脉的近心端,可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②包扎止血:用于毛细血管,小静脉及小动脉出血。将移位的组织复位后,包扎稍加力,即可止血。③填塞止血:开放性活洞穿性创口或口底出血,可用纱布填塞,外面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在填塞纱布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2.2.2结扎止血:对于出血部位较深者,可用血管钳夹住作结扎止血或连同止血钳包扎后转运,是可靠的止血方法。

2.2.3药物止血:局部运用明胶海绵等;全身性止血药物也可运用,如酚磺乙胺,维生素K等。

2.2.4.补充血容量:对严重失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液体的输入,纠正血容量不足,恢复组织灌注。

2.3休克的急救

口腔颌面部严重的复合伤,尤其损伤知名动脉或小动脉分支,更严重的是颈动脉损伤,更易出现失血性休克,在控制出血后,要立即补液和输血,使患者有效血容量和血压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其次为疼痛引起的休克。要注意休克早期和休克期的全身变化。休克的处理原则为安静、镇痛、止血、输液,可用药物协助恢复和维持血压。[2]

2.4合并颅脑损伤的急救

颅脑损伤的特点是伴有不同程度昏迷过程,应密切注意昏迷时间长短,有无中间清醒期,以及有无神经功能障碍。颌面部损伤,尤其上颌骨严重骨折的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须加以注意。凡有颅脑损伤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减少搬动,暂停不急需的检查或手术。如鼻或外耳道有脑脊液外流时,禁止做耳、鼻填塞或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如有颅内高压增高现象,应控制入水量,并静脉推注或滴注20%甘露醇200ml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影响瞳孔变化及引起呕吐,增加颅内压。如病情恶化,颅内有血肿形成,应及时请有关专科会诊处理。

2.5预防与控制感染

口腔颌面部的开放性创面,常被细菌、泥土、砂石等污染,甚至异物嵌入组织内,因此感染对病人的危害性有时比原发损伤更为严重。所以,预防和控制感染,也是急救治疗中的重要问题。对开放性创口,应尽早进行清创缝合,如没有条件,应尽早包扎创口,以免继续污染。伤后及时注射破伤风抗病毒,及早使用光谱抗生素。

3 护理

3.1观察生命体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3.2遵医嘱用药:如青霉素皮试、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等皮肤试验,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时输液抗炎止血治疗。

3.3根据伤情准备急救物品:如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急救药品等。

3.4病情观察:观察病人出血情况,观察病人耳鼻是否有带血色水样液体或清亮液体流出。若有脑脊液漏时禁止冲洗鼻腔和耳道,禁止填塞,嘱咐病人不要大力咳嗽,以免引起颅感染。

3.5协助医生做好清创缝合。

3.6做好心理护理:可用心理量表及伤员主诉,判断伤者是否有焦虑或恐惧,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鼓励病员和加入表达其内心感受,指导伤员学会放松的方法,给予耐心解释及安慰,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其特点和治愈效果,使他们解除心理顾虑,积极地接受,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3.7疼痛护理:伤口疼痛常给受伤者带来躯体折磨好精神痛苦,首先要注意倾听患者对疼痛的诉说,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作出评估。[3]其次积极采取局部冷敷、半卧位等缓解疼带来的痛苦。另外,还可以通过听音乐、读报、看电视等辅助措施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必要时可辅助止痛药物。

3.8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应使用漱口液进行含漱,必要时行口腔冲洗,以免食物残渣污染创面,以保持口腔清洁。对于颌间结扎的病人,可使用口腔冲洗器、棉签或小牙刷进行清洗,但勿使固定装置松动。

3.9饮食护理:由于张口受限,局部疼痛及咬合功能紊乱等原因,不能咀嚼食物,特别是行颌间固定的伤员,可选用流质、半流质饮食,食物应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不能经口进食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营养。

3.10功能锻炼:对骨折伤员,出院前应使其掌握开口训练的时机与方法。对颌面部损伤,全身状况良好者,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及时进行功能训练,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病人早期痊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11出院指导:口腔内缝线拆除后,逐渐由流质、软食过度到普食,口内保持清洁;出院后遵医嘱按时来院复查;软组织缺损者可择期进行二期修复。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张震康,张志愿.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颌面外科学》第6版口腔颌面部损伤

[2] 侯兆柱,崔同珠,庞淑芬.颌面部外伤急救与处理《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第04期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篇4

发热病人

第一文库网

护理常规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体温在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错迷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弱,此时应减少活动。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五)测量T、P、R:每4小时测量T、P、R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二次。

(六)体温达38℃以上时行头部冷敷,体温达39.5℃时给予物理降温,行温水或酒精擦浴,降温后30分钟测量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七)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

(八)口腔护理: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口内食物残渣易发酵致口腔溃疡。故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日三次。

(九)皮肤护理: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

(十)高热出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时,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颅脑外伤后遗症的护理方法 篇5

解除疑虑大多数病人认为自己病情非常严重,对今后的生活及工作顾虑重重,怀疑自己能否正常工作与生活。对脑外伤此从医学角度向病人讲解,诚恳地告诉他们各项检查都正常,只要心情愉快,配合治疗,很快便能痊愈,而且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耐心倾听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中女性较多,情绪多变,针对这一特点,北京黎明医院专家提示:应认真倾听其主诉,耐心解释其提出的问题,引导其阅读一些娱乐方面的书籍,观看一些令人快乐的电视节目,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使他们感觉到温暖,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给予鼓励因此类病人大多无器质性病变,在情绪稳定时,都能做一些很细致的工作,所以,及时地给予引导,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护理

1.脑外伤后遗症病人注意居室的安静、光线宜较暗、减少对病人的一切干扰。

2.病人记忆和智能受损时,使其表述症状困难,因此症状具有隐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点。需要全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3.对慢性期病人不要改变原有生活习惯。例如早起、洗漱、进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顺其自然。尽量鼓励个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强病人的责任心,如负责自己居室的门窗开关、清洁床头桌、扫地等,使其对生活保持信心。

4.保持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的规律性。逐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5.对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应注意避免激发精神症状的各种因素。

6.按病情需要给予充足营养和水份,必要时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中医护理基础及护理常规培训 篇6

2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阴交、膀胱。六

腑为阳。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三、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四、经络的概念、组成;生理功能;

五、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入与体表的穴位、是针灸推拿施术之处。

六、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顺序。

七、中医特殊护理;艾熏、拔罐、刮痧、针灸、穴位按压、足浴、中药灌肠、中药热敷。

八、中医护理常规;专科护理

周口中西医结合医院

严重胸部外伤病人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严重胸部外伤病人50例, 男36例, 女14例;年龄10岁~70岁, 平均36.3岁;车祸致伤20例, 锐器伤14例, 坠落伤和挤压伤12例, 其他4例;胸腔穿刺抽吸3例, 胸腔闭式引流37例, 手术治疗4例, 胸带固定6例。

1.2 结果

本组病人治愈48例, 死亡2例。

2 护理

2.1 现场急救

严重胸部损伤病人往往伴有危及生命的现象, 应协同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予以急救。①连枷胸:用厚敷料加压包扎患处胸壁, 以消除反常呼吸。②开放性气胸:立即用无菌敷料 (最好为凡士林纱布) 封闭胸壁伤口, 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阻止气体继续进出胸膜腔。③积气量多的闭合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应立即行穿刺抽气或胸膜腔引流。

2.2 维持呼吸功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窒息。鼓励和协助病人有效咳嗽、排痰, 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内的血液、痰液及呕吐物。②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用祛痰药以及超声雾化, 以稀释痰液并促使其排出。必要时经鼻导管吸痰。③病情稳定者取半坐位。④每小时协助病人咳嗽, 做深呼吸运动。协助病人翻身、扶坐、叩背, 以减少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⑤予以吸氧。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3 病情观察

2.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有无休克和胸腹联合伤

较严重的胸部损伤, 一般均伴有休克。休克可以是低容量性的 (大出血或大量体液丢失) , 也可以由严重缺氧、剧痛、极度恐惧引起[1], 病人可出现烦躁、手足发冷、呼吸浅快、心动过速、脉压变小、少尿或无尿。胸腹联合伤的观察[2]:胸腔脏器损伤表现为胸痛、气短等血气胸征象;如果胃、肠疝入胸腔, 胸部可听到胃、肠音;腹腔脏器损伤常出现恶心、呕吐、腹部压痛、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或腹腔内出血的表现。如果同时具有血气胸和腹膜炎及腹腔内出血的表现, 应疑为胸膜联合伤, 应立即报告医生。

2.3.2 注意观察有无心包压塞征

某些病人的心包压塞症状是在外伤后1 h~2 h出现。在急诊室或病房, 如发现1例胸部创伤病人处于休克状态, 而无明显失血指证时, 应怀疑并发心包压塞, 心包内迅速积血50 mL~100 mL, 即可造成心包压塞。心包压塞征的临床表现为心前区闷胀疼痛、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时可扪及奇脉, 并出现Beck三联征[4]:①静脉压升高, 大于15 cmH2O (1 cmH2O=0.098 kPa) ;②心搏微弱, 心音遥远;③动脉压减低, 甚至难以测出。若出现心脏压塞征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处理。本组未出现心脏压塞征。

2.3.3 其他

①观察病人是否有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缺氧症状。警惕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它是胸部外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 多在创伤24 h后出现, 病人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一般吸氧不能缓解, 发绀, 实验室检查提示呼吸性酸中毒、血氧分压 (PO2) 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升高, X线片提示双肺有散在片状阴影。如不及时处理, 可因感染、过量输血补液而进一步加重致死。②观察有无气管移位、皮下气肿等。

2.4 补充血容量, 维持正常心排出量

①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②在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前提下, 补充液体量,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剖胸止血术指证:通过补充血容量或抗休克处理, 病情无明显好转且出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者, 需迅速做好剖胸止血术的准备。

2.5 减轻疼痛与不适

对肋骨骨折病人采用胸带固定, 也可用1%普鲁卡因做肋间神经封闭。对连枷胸病人协助医生采用巾钳夹住浮游离段肋骨的中央处, 将其悬吊牵引;或采用手术进行肋骨内固定。当病人咳嗽或咳痰时协助或指导病人及家属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 以减轻疼痛。遵医嘱应用止痛药。

2.6 预防感染

①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4 h测1次体温, 若有异常, 报告医生后协助处理;②配合医生及时清创、缝合、包扎伤口, 注意无菌操作;③鼓励病人深呼吸, 有效咳嗽、排痰以促进肺扩张;④保持胸膜腔闭式引流通畅, 及时引流出积血、积气, 预防胸腔感染的发生;⑤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⑥有开放性伤口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7 床旁急救

对疑有心脏压塞病人, 迅速配合医生行心包穿刺或剖胸探查。发生心搏停止, 配合医生行床旁开胸挤压心脏。

2.8 心理支持

胸部损伤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心肺损伤严重时病人常表现极度窘迫感。护士应尽量使病人保持镇静, 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2.9 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时应注意保持管道的密闭,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还要注意观察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动, 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约4 cm~6 cm。若水柱波动过高, 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 则提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 需设法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 促使其通畅, 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 小结

严重胸部外伤病人伤情重、变化快, 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正常换气功能;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时, 应迅速补充血容量, 积极纠正休克;同时应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使严重胸部外伤病人及时排除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 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 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促进肺复张, 恢复有效的气体交换, 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严重胸部外伤,呼吸功能,心包压塞,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浅析手外伤的康复护理 篇8

摘要:目的 讨论手外伤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患者的功能障碍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结论 手的康复不仅是对伤残的愈合,还包括预防伤残的康复措施。从受伤到手术,从组织愈合到功能恢复,从职业训练到重返社会,都需要康复护理。应从患者整体出发,在临床各期针对各种致残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

关键词:手外伤;康复;护理

0 引言

手外伤是常见外伤,占创伤总数的1/3以上。引起手外伤的原因很多,创伤的类型也较多,而手外伤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与创伤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1功能障碍

手外伤的功能障碍是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萎缩和瘫痪、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等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或异常。创伤后留有的功能障碍与创伤类型有密切关系,如切割伤易伤及神经、肌腱、血管,但因切面整齐,组织破坏量较少,早期功能障碍较轻[1];而压砸、撕脱、绞轧创伤,神经肌腱扭转牵拉,肌肉、血管大量破坏,骨折严重,虽经清创修复,愈后会留有较大的功能障碍。

2 护理评估

通过视诊,观察手皮肤的营养状况,色泽、纹理、有无瘢痕、伤口、红肿以及手指有无畸形来评估外观和解剖;通过徒手肌力检查、握力计、捏力计检查手和上肢肌肉的肌力、握力、控力来评定肌力[2],通过关节活动度测量了解关节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时的角度来测定关节活动度;灵巧性测定的基本原则是令受试者拾起指定物品并放于指定的地方,记录完成操作的时间来评估运动功能。

3 护理目标

减少导致手功能恢复缓慢的原因。防止肌腱手术后粘连,不使关节活动受限。通过感觉训练,重建失去的感觉,加强代偿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手恢复实用能力。心理、社会和职能的重建。

4 康复护理措施

手外伤后的康复包括手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康复,运动功能主要是肌力、关节活动度的康复。其中手的感觉功能的康复是手神经外伤后特有的康复内容。因上肢创伤或疾病导致手功能恢复缓慢的常见原因有肿胀、疼痛、过敏、关节僵硬、肌力下降等[3]。若在早期就给予预防或处理,可使功能障碍下降到最低程度。

4.1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

术后l~3周,了解手术创口情况,消肿、止痛、抬高患肢;进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未伤指的运动训练,保持正常手指的功能。术后4~6周,减轻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分别行指深、指浅屈肌腱的运动,改善掌指关节和指間关节功能;被动运动训练,以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可采用微波、热疗、频谱治疗。

4.2感觉训练

手的感觉恢复顺序是痛觉、温度觉、32 Hz振动觉、移动性触觉、恒定性触觉、256 Hz振动觉、辨别觉。当压觉或振动觉恢复后即开始感觉训练,感觉可以通过学习而重建,感觉训练程序分为早期和后期阶段。早期主要是痛、温、触觉和定位、定向的训练。后期主要是辨别觉训练。

4.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作业训练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梳洗、书写、编织、打结等训练灵活性、协调性,使患手恢复实用能力。当感觉功能不良时,应指导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保护;并可利用本体觉、温度觉与触觉的组合进行代偿性训练。

4.4恢复期心理康复

由于损伤,可造成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的不便,再加上社会的偏见、歧视,对患者造成很大压力,出现孤独、自卑等情绪,应协助患者渡过失落感与哀伤情绪。这些情绪本身是发生残障时,患者必然经历的阶段。能够成功地帮助患者渡过这段哀伤历程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早期与患者接触时,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患者呈现出尝试挣扎或重新调适自己的生活方式,矛盾地去面对残障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5 康复教育

手外伤康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手外伤固定时,除非由于骨折或肌腱损伤,医生特地将手指固定在伸直位,一般情况下,手指应取屈曲位置,也就是轻微握拳的姿势。这种位置不仅利于各种组织的修复,而且可以防止手指的关节发生僵硬。某一手指发生损伤,包扎或固定时一定仅限该指,切不可将邻近的健指一起固定,会发生关节强直,是十分危险的。对患肢从指尖开始向心脏方向推按。注意手法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如有瘢痕增生,可在瘢痕处揉捏按摩,以促进瘢痕转化,松解粘连。

参考文献

[1]胡央红.手外伤患者的疼痛护理[M].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19).

[2] 赵柳.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M].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12).

烧伤患者护理常规 篇9

一、概念: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其下组织。

二、护理要点:包扎疗法护理要点包括:①控制室温于28℃~32℃,湿度于70%左右。②随时用无菌吸水敷料或棉签吸净创面渗液,尤其是头面部创面。③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无意抓伤。④焦痂可用2%碘 酊涂擦2~4日,每日4~6次。⑤用翻身床或定时翻身,避免创面受压而加深。⑥环形焦痂者,应注意呼吸和肢体远端血运。⑦创面不应该覆盖任何敷料或被单。

暴露疗法护理要点:①采用吸水强烈的敷料,包扎压力均匀,达到要求的厚度和范围。②抬高肢体,保持关节各部位尤其是手部的功能位和髋关节外展位。③观察肢体末梢的血循环情况,如体温和动脉搏动。④保持敷料干燥,若被渗透浸湿、污染或有异味,应即使更换。⑤注意创面是否有感染,如发现敷料被渗湿,伤处疼痛加重,伴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表明创面有感染。创面脓液呈绿色,有霉腥味,表明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改为暴露疗法。⑥注意翻身,防止压疮。

三、护理措施:

1、清洁整治 接到烧伤患者后,应立即给予理发、修典指甲,清洗健康皮肤,清洗口鼻腔,及时更换被褥。

2、体温、脉搏、呼吸的测定 一般三者同时测定,每2—4小时测定1次,必要时每15—30分钟测一次。

3、观察一般情况及了解病情 了解并记录神志、精神、舌象、末梢循环、胃肠功能和创面的变化情况。

4、正确统计出入量,每2小时记录1次,24小时总结1次。

5、检测胃pH值和尿PH值,每2小时记录1次。

6、准确采集各种标本:应做到血液标本不溶血,新鲜标本及送检,24小时尿液不腐败。

7、保持各类导管的通畅和无菌(或清洁)。

8、熟悉各种烧伤敷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9、了解烧伤病房的常规仪器、器械,如翻身床的使用及保养方法。

10、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按医嘱给予镇痛剂。

11、大面积烧伤,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禁食,以免引起饮食性胃扩张或臂肠功能紊乱,记录尿量测定尿比重,有休克出现者应留置导尿管

四、健康宣教:

(1)讲解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正常温湿度取消陪护人员的重要性。

1、病室每日通风四次,每次30分钟,每日紫外线照射4次,每次1小时。

2、病室内正常温度28—32度,相对湿度50—60度。

3、烧伤病人全身暴露,皮肤障碍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为防止交叉感染,实行保护性隔离,无陪护人员。

(2)讲解口渴不能饮白开水及禁食的重要性。

①口渴是休克期症状之一,只有通过各类液体交叉输入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大量口服白开水只能造成白细胞外液稀释性低渗,水中毒,引起脑水肿或胃肠道功能紊乱。

②休克期要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是为防止呕吐,急性胃水肿,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

③口渴严重时可饮少量烧伤饮料。口唇覆盖湿纱。

儿科护理常规 篇10

一、病室环境保持清洁、舒适、安静;陈设简单,适应患儿乐趣。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儿及家长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三、根据患儿。情况,向患儿或家长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四、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舌象、脉象,向家长询问患儿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五、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39℃以上者,每l~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重危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七、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九、重危患儿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十、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一、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形态、哭声、舌脉象、皮肤、二便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早产儿儿科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观察微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一、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三、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位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五、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六、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七、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八、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九、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肺炎护理常规

一、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

三、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四、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五、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六、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

七、有心力衰竭的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和休息.

八、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

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

一、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

三、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的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

四、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和尿量.并注意T,P,R,BP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的患儿做好口腔护理.

六、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

七、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八、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一、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

三、饮食按医嘱.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

四、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和色.

五、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

六、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七、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八、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表现.

九、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高热护理常

一、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卧床休息,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

三、给高热量、高维主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不能进食都鼻饲,必要时静脉补液。

四、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记录,注意发热热型,有无伴随症状,如神志的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以协助医生寻找病因。

五、高热者,先用物理降温,怕要时遵医嘱给解热剂,并观察疗效,热退出汗时,勿使患儿受凉。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出现虚脱现象时,应给予保暖并通知医生。

六、发热伴寒战,四肢发凉,应给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全身循环,但应防止烫伤。

七、注意口腔、皮肤的清洁,防止感染。

八、有高热、惊厥病吏者,应及时降温,同时遵医嘱给镇静剂并密切观察。一旦高热引起惊厥,及时通知医生并执行惊厥护理常规。

九、对高热者,在未明确诊断前,应给予隔离,并随时观察其有无新的症状和体征。

腹痛护理常规

一、按患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卧床休息。

三、根据原发病确定饮食,保证供给足够有营养及水份。疑似急腹症需外科手术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补液。

四、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如呕吐、腹胀、肠型、黄疸、局部肌肉是否有压痛、肌肉紧张,同时注意病儿精神状态,有无精神萎靡、烦燥、哭闹、出汗及特殊固定体位,以助鉴别诊断,及时治疗。

五、诊断不明者,禁用热敷或给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贻误治疗。

六、腹痛较重,在排除外科疾患后,可遵医嘱给予可托品等药物解痉止痛、对症处理。

七、明确定因后按原发病护理。

小儿心肌炎护理常规

一、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急性期或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也应限制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

三、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四、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心率、脉率、心音性质和强弱、血压、体温的变人。对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心电监护。

五、呼吸困难者,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加压吸氧,烦燥不安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六、若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七、注意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八、静脉输液时,滴速宜慢,以免引起心衰。

九、出院指导。应特别强调休息,避免劳累,增加心脏负担,避免受凉,预防感染。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脚低位。

三、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温湿适宜。

四、加强营养,供给充足的热量和水份,喂奶宜少量多次,不宜过饱,病情严重者可鼻饲,或以静脉补液,病情稳定后宜抱起喂奶。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粘稠者,给蒸气或超声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六、注意呼吸状态改变。若出现哭闹或吃奶后呼吸急促、紫绀,应给间歇面罩吸氧。氧气预先湿化并加温到31-33度C,最为适宜,流量不宜过大,缺氧好转立即停止。

七、抗生素治疗多采用静脉给药,联合应用。严格掌握并随时调整静脉输液速度,每分钟4-6滴为宜,以免滴入过快引起心衰或肺水肿。

八、严重肺炎易引起腹胀,可用中药或松节水热敷、肛门排气,由低钾引起者,则应给予补钾。

九、新生儿病情变化快,观察应格外细致并做好各种记录。如出现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肝脏肿增大、嗜睡、两眼上翻、凝视、抽搐、昏迷等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右侧卧位,尽量避免惊扰,少搬动。必要时可按医嘱给镇静剂。

三、根据病情选择喂养方法。病情严重者,以静脉滴入营养液及液体为生,并注意24小时均匀滴入,以防快速扩容而加速出血。病情稳定后先喂糖水。然后再喂奶。

四、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心率、面色、吸吮能力、吞咽反射等式逻辑变化,注意囟门大小及饱满度、有无躁动、肪性尖叫、惊厥等式逻辑表现。一旦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发生硬肿症。

六、为避免感染,应与感染性疾病病儿分开护理。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份,尽量母乳喂养,对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液信少时多次地输全血或血浆,注意输液速度信药物反应。

三、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呼吸、面色、神志有无变化、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及黄疸,发现黄疸加重、烦躁、前囟饱满、尖叫、抽搐等症状,但高度警惕化脓性脑膜炎、肺炎、DIC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早期治疗。

四、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高热者,执行高热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采取保暖措施。

五、准备采集血液标本,送检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抗生素。

六、遵医嘱联合应用抗生素时,应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副作用。合理使用,以提高药物的效价,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七、做好脐部及皮肤护理,病情较轻者每日温水拭浴,更换内衣。如有小脓疱可用75%酒精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拭去脓液,涂上2%龙胆紫,脐部感染者,应每日换药1一2次,进行各项护于是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粘膜损伤。

八、加强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有条件者,应住单间病室。

小儿惊厥

一、保持安静,取头侧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物和裤带。

二、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三、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吸氧,及时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四、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五、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按高热护理常规,如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新生儿解开包裹降温。

六、用药止惊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避免因用药过量而抑制呼吸。

七、对惊厥持续不止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等,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志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加强营养,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八、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过敏性紫癜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动物异性蛋白、抗生素、花粉等。二.观察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

三、紫癜的程度及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

四、大小便的颜色。

五、紫癜型的护理:嘱病人不用手搔抓皮肤,加强心理护理。六腹痛型的护理:

(1)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2)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3)遵医嘱给予激素类药物。

七、关节痛的护理: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适当按摩关节,降低肌张力。

八、肾型的护理:密切观察尿的颜色,加强生活护理。

九、告知病人避兔感冒和接触过敏原。

十、指导出院病人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防护。

十一、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十二、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急性喉炎护理常规

一、急性喉炎常为急症入院,应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有明显呼吸困难者,立即给予吸氧,并备好各种急救物品和器械。

二、安慰病人或家属,使其静卧休息,少说话。儿童应避免哭闹和躁动,以减少耗氧量,必要时应用镇静剂,禁用吗啡等抑制呼吸药物。

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四、全身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尽快消除喉水肿,缓解呼吸困难。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有无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及三凹征象。若出现重度以上呼吸困难,随时准备气管切开。

六、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温过高应行降温处理。如呼吸困难加重,心率超过160次/分钟,应预防心衰发生。

七、给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并鼓励多饮水。

八、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每日二次。

评估急诊外伤病人的饮酒问题 篇11

资料与方法

资料:2004年6~12月,在一汽总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外伤病员中,对其饮酒情况进行评估。

方法:建立外伤病人检诊登记本。由分诊护士进行登记,并对病人的饮酒情况进行评估。为了对患者饮酒情况准确评估,需将不同种类酒精饮料换算为“标准酒量”。以便对饮酒情况进行准确评估。1个标准酒量约含12~14g酒精(乙醇) 。美国HHHS建议:妇女每天的饮酒量应限制在1个或更低的标准酒量,1周不超过7个标准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量应限制在2个或更低标准酒量,1周不超过14个标准酒量。这个建议不适于特殊的人群:如肝脏疾患或孕妇,则需要进一步减少饮酒量,甚至戒酒。

短期内重度饮酒定义为:男性1次饮酒≥5个标准酒量;妇女1次饮酒≥4个标准酒量。

判断病人饮酒问题的真实性:询问在临床调查条件下实施,清醒病人通过询问评估出饮酒量,昏迷和死亡者,可询问陪同人员或进行饮酒的生物检测。饮酒的生物学监测指标为:血液酒精浓度测试,唾液中酒精含量测试,尿液中酒精含量分析,这三项检验的正常值均<10mg/dl。

结 果

通过以上调查评估,急诊的外伤病员中>40%的病人存在着饮酒问题。并且伤残率与重度饮酒量成正相关。

因交通肇事引起的外伤中,>50%的病人与饮酒有关,并且交通肇事的凶险性与重度饮酒量成正相关。

讨 论

外伤和暴力都属于与饮酒高度相关的危害健康事件。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多,酒精饮品的消费亦日趋增加。重度饮酒危害健康事件亦日益增多。重度饮酒影响人类健康问题日趋明显。重度饮酒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癌症的危险性。随着人们拥有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我们不得不关注驾车者与重度饮酒问题。酒后驾车问题应纳入法制管理。首先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另外每个公民都要严格遵守法令法规。

外伤患者清创护理体会 篇12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不同程度的外伤患者254例, 男152例, 女102例, 年龄2~68岁, 中位年龄30岁。外伤部位:头面部伤42例, 上肢伤85例, 下肢伤92例, 其他部位伤35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68例, 跌倒伤23例, 刀具、玻璃刺伤、切割伤40例, 摔伤、挤压伤20例, 动物咬伤3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清创、缝合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护理配合

2.1 急救措施

接诊后护士应保持沉着冷静, 亲切热情的接待患者。为患者安置好舒适的体位, 询问患者的受伤史, 仔细检查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及污染程度。检查伤口时动作轻柔, 注意伤口出血部位及出血情况, 迅速配合医师实施急救止血。如有休克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纠正休克再进行清创缝合。

2.2 配合医师做好术前检查

在清创缝合前要认真仔细做好各项检查, 以了解受伤创面情况, 是否伴有神经损伤、骨折及其部位和程度, 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对出血较多的患者应配血型备血以备急救。注意检查时要将各项检查的内容及检查的目的告知患者, 避免发生医疗纠纷[2]。

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外伤患者是由于突然的意外伤害所造成, 易致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尽早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解除疼痛及恐惧心理, 为手术提供充分资料及准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是采集病史, 并做出正确诊断的基础[3]。术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的疑问, 有针对性地向患者介绍与清创术有关的知识, 讲解清创术的目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同时认真迅速, 沉着熟练地进行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使患者保持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要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 主动耐心地向患者家属解释伤情、治疗及愈后情况, 使其心中有数, 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清创缝合等。

2.4 清创术中的护理配合

(1) 清洗伤口及周围皮肤:伤口污染较轻时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污染较重的伤口给予肥皂液或去污剂反复冲洗,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配合医师做好伤口及周围皮肤的消毒, 彻底清创, 清理伤口要认真耐心, 伤口内止血要彻底。缝合既要考虑解剖及功能复位, 又要考虑美观。严格无菌技术, 预防术后感染[4]。 (2)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清创术患者最大的问题是疼痛, 疼痛是影响清创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清创术中如未应用局部麻醉药或药物的局部麻醉镇痛效果较局限, 在清洗时牵拉、摩擦伤口加上冲洗液对伤口的直接刺激, 可致患者剧痛难忍而拒绝清创, 导致清创不彻底或延误手术时间而造成感染、化脓。因此, 在清创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注意通过语言等转移患者注意力, 嘱患者勿直视清创部位, 减轻紧张、焦虑心理, 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 提高手术耐受力。对过于紧张、害怕疼痛的患者, 护士应安抚和鼓励患者。如握住患者的手, 用关爱的语言安慰患者, 使患者感到亲切、真诚与温暖,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酌情调整局麻药剂量, 最大限度减少疼痛刺激。同时,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 给予相应处理。 (3) 低血糖的观察及护理:术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要立即报告医师, 轻者可服用葡萄糖水, 重者应给予高渗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吸氧等急救措施。 (4) 血容量不足的观察及护理: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病情, 了解出血量。严密监测患者意识、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休克先兆应立即停止清创, 给予输液、输血等急救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配合医师进行急救处理。

2.5 缝合配合

缝合过程中, 护士要随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 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使之得到安慰。

3 护理体会

外伤清创患者多为突发意外伤, 发病突然, 病情紧急, 患者无心理准备, 创伤发生后易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反应, 因此, 配合医师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清创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患者的积极配合和护理人员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清创缝合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 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已不再只是简单地配合医师完成急救任务。应善于观察、分析与掌握患者躯体疾病及心理两方面的变化, 运用专业知识与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 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态势积极主动配合救治。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及专业理论等知识, 还要学会换位思考, 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医护配合, 积极主动探索安全、有效、无痛的清创方法, 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红鹰, 唐玉平.急诊外伤清创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9) :7073-7074.

[2] 张焕霞.急诊外伤清创869例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24 (6) :207.

[3] 周天梅.外伤患者清创护理配合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2A) :152

上一篇:分散实习申请书范文下一篇: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