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

2024-09-06

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共12篇)

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 篇1

颅脑外伤是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随着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及监护水平不断提高,脑外伤死亡率已明显下降,术后恢复期患者越来越多,但多数患者留有脑外伤后遗症,如认知功能下降、躯体功能障碍和情感功能障碍等[1],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文采用WHO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针对性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因颅脑外伤在我院颅脑外科经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17~64岁,平均32.6±8.4岁;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1~65岁,平均35.2±7.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患者有效呼吸;高热病人实施特殊物理降温等基础对症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1)饮食护理:①术后肠蠕动恢复前主要通过静脉予营养支持,以脂肪乳、氨基酸为主;②肠蠕动恢复后可用鼻饲,食物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为主;③意识清醒患者可予高蛋白、高热量、低盐、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2)康复护理:采取认知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3)心理护理干预:①患者意识恢复后,护理人员要耐心友善地与患者交流,并详细解释患者疑问,说明疾病性质及预后,稳定患者情绪,解除其忧虑;②积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规律,尽早进行康复期功能锻炼,适当参加群体、户外活动;③根据患者社会角色、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尽量使患者保持积极态度更好地配合治疗;④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康复宣教工作,使病人正确认识自己角色的转变,耐心解释其康复的可行性,消除病人对疾病预后及增加家庭负担等忧虑。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后3个月采用电话回访调查,问卷为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由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统计教研室制定,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共26个条目,正向记分,再把积分转换成百分制,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域、周围环境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 讨论

脑外伤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和心理障碍,其生存和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正常生活受到严重不良影响[2]。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外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和躯体化症状容易导致痛苦和功能障碍[1];又因患病致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减退,恢复期脑外伤患者需要家庭、社会的关心支持,特别需要亲属在生活、精神、经济上给予加倍支持和帮助[3]。

本研究发现,脑外伤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饮食、心理及生理康复等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积极面对疾病,加速机体康复,并利于全面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加速护理事业的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域、周围环境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术后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脑外伤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Mca1lister TW,Arciniegas D.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concussive symptoms[J].NeuroRehabilitation,2002,17(4):265-283.

[2]王丽春,曲镭.脑损伤后的作业治疗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0(16):276-277.

[3]崔国华,李光哲,韩磊,等.脑外伤后患者的生活质量[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5):565-567.

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 篇2

关键词:烧伤;患者;护理;体会

严重烧伤患者由于超高代谢能量和蛋白质大量消耗,导致负氮平衡,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这种反应从烧伤后休克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大部分创面覆盖,甚至到完全愈合为止。在此期间,除了要对患者的烧伤皮肤进行基础的防感染和药物护理,还需让患者受损的机体得到必要的营养支持,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缓解其消极情绪。

一、针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基础护理

病人到达医院后,护士应迅速对创面做出全面评估,列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及致伤因子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烧伤面积、深度、合并伤、心理创伤、有无并发症等,最重要的是面积和深度估计。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危重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调节室温恒定在28~32℃,特别是冬天,更要注意保持室温,以减少病人入院时因暴露创面而引起的血管收缩,影响下一步的输液、抗休克治疗。严格按消毒隔离要求执行,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换鞋,更衣,戴口罩、帽。原则上不留陪护人,由护士负责病人的全部生活护理和治疗护理。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拖2次,空气每天消毒2次,墙壁和床、床头柜等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抹拭2次。康复期的护理是指在创面基本愈合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护理。此期间的护理大部分时间在院外,由家属或病人本人施行。因此,指导家属和病人掌握康复期的护理为此期的护理重点。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患者最早期出现的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的全身性复杂性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表现,在护理细节上尤需谨慎。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需要尽量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输液要注意有计划和匀速输入,如果加快输液尿量仍不增加,应警惕急性肾衰可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每30~60分钟测量并记录1次;受伤早期应注意观察病人面色、脉搏、呼吸、体温;休克早期切痂,主动干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严重烧伤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手段。休克平稳后上翻身床翻身,使用前要全面检查床片固定螺丝是否到位,安全阀是否完好,支撑架是否固定好,然后将四肢放在功能位,以大字形姿势平卧或俯卧,保证各创面充分暴露,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好各管道,避免脱落或阻塞,初次俯卧位不能太长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以后可以慢慢延长俯卧时间,并要密切监测病人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二、针对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

一般遭受烧伤后的患者,其消耗的能量会比普通人要多,再加上此时自身代谢更旺盛,分解更强,使得患者的烧伤面有大量的液体渗出,从而丢失许多蛋白质,所以患者必须增加营养。患者在进食时会受到刺激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对改善代谢内环境很有帮助,因此,对于一些还能够进食的患者应尽早进食。而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则要借助静脉高营养来补充能量,以避免出现负担平衡的现象。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主要分为肠内营养护理、肠外营养护理和应用生长激素护理。肠内营养护理需要注意患者进食时机的选择、肠内营养的指导和肠内营养制剂的应用;肠外营养护理主要包含对患者糖类、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水等基本营养素的补充;而对于应用生长激素的护理,需要着重注意药物的使用事项和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

三、针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严重烧伤患者不仅要进行积极躯体治疗,还要进行相关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指导患者正确利用应对资源(生理资源、心理资源、社会资源)。通过掌握让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得到较好恢复的方法和技术,同样在严重烧伤患者的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首要需要加强对患者认识行为的干预,根据认识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在情绪情感产生过程中,认识起关键作用。烧伤患者及家属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心理特征,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烧伤知识和治疗信息,提高患者的认知,让患者和家属解除疑虑,用自己的神态、言行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激发患者对良好预后的期望,增加治疗信心,缓解和消除因缺乏认识导致的心理问题。其次,需要充分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尽量技法其兴趣爱好,因为疼痛和瘙痒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主诉,让患者注意力发生转移,疼痛和瘙痒感就会减轻,另外音乐疗法、放松性功能训练、职业疗法等都能对患者的心理、生理活动起到多重调节作用。在医院允许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应该让患者尽情表达各自的兴趣爱好,若出现思维过程异常,心理冲突反复时,让患者说出心理不适,通过情绪反应和身心效应降低应激,缓解各种不良心理应激。

除此之外,人际关系可以帮助维持情感的良好状态,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可获得他人精神上的支持,家庭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治疗康复过程中接受到社会家庭支持的患者,相对于没有支持的患者拥有更好的身体意识和个人价值感,能更积极地投入治疗,解除疾病和心理创伤的消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支持,尽可能详细地讲解和指导不同创面的保护和康复治疗方法,让烧伤后已恢复健康的患者谈感受和心理适应过程。同时,出院后的患者,或多或少存在生理和情感问题,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应加强出院后回访,给他们提供定期倾诉的机会有效地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

四、结语

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 篇3

【关键词】重症脑外伤,临床护理,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46-03

重症脑外伤主要是脑组织的损伤。是一种病情严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1] 。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昏迷状态,生活无法自理。治疗或护理不当会对患者的生命或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以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护理要点。

1一般资料

1.1对象与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2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1岁。排除认知障碍、有精神病史以及合并其他代谢疾患者。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即按时给患者进行输液、药物治疗,关注患者意识变化,有重大变化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实行以下要点护理(1)护理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變化与稳定性,注意患者的神智与瞳孔的变化。并每隔一定时间对患者血压、呼吸等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测量结果。(2)随时天劫病房温度与湿度,确保病房透气与洁净。(3)鼓励患者保证进食营养丰富性,合理安排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量,主要以素食为主,并保证每日饮水量。(4)每日定时给患者吸痰,控制好吸痰过程所需时间,并注意吸痰时患者氧气的摄入。记录患者痰的颜色、量等情况。(5)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6)帮助患者进行卧位护理,注意让患者平卧,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将床头抬高,避免患者昏迷时误吸,保持患者护理顺畅。

1.3 评价标准

1.3.1 患者身体恢复情况

患者病情恢复效果主要分为(1)痊愈:患者身体恢复如常人。(2)显效:患者生活能够自理。(3)有效:经一段时间治疗,患者有一定好转,但生活无法完全自理。(4)无效:患者经长时间治疗无明显好转。(5)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满意度调查

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治疗无效果,意识不清楚患者的问卷由其亲属填写。调查主要分为(1)非常满意:对患者治疗期间各方面护理都很到位,得到患者或家属的一致认可。问卷评分在91-100分之间。(2)满意:对患者治疗期间各方面护理都能完成,问卷评分在75-90分之间。(3)不满意:对患者治疗期间各方面护理不到位,问卷评分在75分以下。(4)患者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身体恢复情况

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达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痊愈病例有27例,占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例(45.2%),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有效率,并有助于患者痊愈。

2.2 患者满意度

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有31例,占7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例(42.9%),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医患之间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讨论

有研究发现,重症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2] ,很多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难度大。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才能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3] 。

本研究表明,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达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行护理干预,进行要点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有效率,并有助于患者痊愈。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

综上所述,实行护理干预,进行要点护理,可以提高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芳.48例急诊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体会[J] .中国伤残医学,2013,5(03:):555-556

[2]丁培霞,周亚敏,周艳霞.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4(03):347-348

脑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4

关键词:脑外伤,心理护理

脑外伤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脑外科疾病, 为了达到理想的医疗效果, 决不可忽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因为他们正面临着生命威胁, 并且遭受躯体伤残的心理正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此时, 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 就会缓和紧张情绪, 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 在病人心理高度紧张之时, 再加上抢救或手术时的种种刺激, 就会加重病情,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我院对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68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 男46例、女22例, 年龄15~58岁, 昏迷12例, 清醒56例, 手术治愈36例, 好转25例, 死亡7例, 治愈好转率89.7%, 死亡率10.3%。

2 护理体会

2.1 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脑外伤病人一般发病突然, 常常表现为心理反常, 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易激动或抑郁。一切不良刺激常致患者情绪的异常波动, 因此, 病区要保持整洁、安静, 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2.2 增加安全感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病人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望逢生之感, 这时, 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热情的接诊, 亲切而耐心的询问, 悉心体贴、关怀周到, 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 并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要使病人感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所以, 我们在护理及操作过程中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技能,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2.3 重视精神护理

重度脑外伤后往往有情绪低落, 悲观失望等现象。因此, 亲朋、病友要给予热心关切和照顾以解除其自卑心理, 提高生活乐趣。医生和护士的优质服务是患者的心灵良药, 崇高的医德、医风对护士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 还要具有高尚的责任感和语言修养。同时, 文雅的风度、细微的观察力等也是能够有效地完成心理护理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3 护理措施

3.1 功能锻炼时的心理护理

重度脑外伤后病人多有躯体功能减退或丧失, 如失语, 肢体瘫痪等, 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加之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很容易产生急躁、忧虑和恐惧心理, 失去恢复信心。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要说服并协助其坚持锻炼, 树立信心, 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 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的锻炼直到功能恢复。

3.2 心理康复

病人常有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 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 多与病人交谈, 安慰鼓励病人, 耐心解释病情, 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 使之了解自已的病情, 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4 护理总结

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 篇5

摘要:通过对特殊患者(年龄≥70岁和≤3岁,实验室检查阳性,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等)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提升手术室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减少安全隐患。

关键词:特殊患者;个性化优质护理;手术室

Abstract:Based on a particular patient(age≥70 years and≤3 years,laboratory tests positive,consciousness,language barrier,etc.)to implement personalized quality care,enhance operating room quality care connotation,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physician satisfaction,reduce security risks.Key words:Special patient; Quality nursing; Operation room

2012年卫生部《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因其专科化的特殊原因,使之在护理方面与病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1]。我院是一所三甲大型综合医院,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100%。我科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对特殊患者开展个性化优质护理。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中心手术室2014年全年手术量17975台,术前共探视11531手术患者,其中特殊患者3406人次,包括高龄患者(≥70岁)1546人次,低龄患者(≤3岁)769,实验室检查阳性664人次,其他427人次。

1.2方法

1.2.1专人完成术前探视和术后访视。每天由专人到病房,对次日的择期手术患者做术前探视,同时完成术后患者的随访工作,并将探视和访视情况记录。同时,第二天的择期手术患者,主要由此位护士接待。此位护士熟知特殊手术患者情况,接待时能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与巡回护士做具体交接,大大降低安全隐患。

1.2.2手术室制作了一张“爱心卡”,温馨的卡片上印有对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文字简单易懂。由探视的护士携带至病房,作术前宣教,并发放给手术患者。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进入手术室后的相关事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提高手术效率。

1.2.3术前探视过程中发现有特殊的患者,如语言交流障碍、意识障碍、失明、失聪、行动障碍或是高龄患者(≥70岁)、低龄患者(≤3岁)、实验室检查阳性。积极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测量患者生命体征等,配合“爱心卡”,做好术前宣教。

1.2.4特殊患者的探视情况在第2d晨会上交班,巡回、器械护士根据探视的结果积极做好相应准备和相关措施(例如防跌倒、防压疮、防职业暴露等);并要求巡回、器械护士完成“手术室特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程序实施记录单”,根据特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在术后对所实施的措施做评估,充分体现手术室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同时,“手术室特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程序实施记录单”提醒手术室护士时刻关注手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4.1术前等候区特设一块区域为“儿童术前等候区”,卡通墙贴,玩具,儿童书报,爬行垫。让进到手术室的小患儿有一块专门的活动区域,减少他们的恐惧心理。

1.2.4.2术前等候区域备有恒温箱,为患者提供保暖的毛毯,特别是老龄患者,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1.2.4.3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失明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允许患者家属更换手术室备有的衣服进入到等候区陪伴手术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少安全隐患发生。

1.2.5术后第2d,再由专人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护士长不定期查看“手术室特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程序实施记录单”,对手术室护士所做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程序做出评估,提出整改意见,促进手术室护士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针对特殊患者,通过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大大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增加护士的责任感,减少压疮的发生,防止患者跌倒、坠床,降低职业暴露等安全隐患。结论

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 篇6

【关键词】情志护理;脑外伤;心理障碍;情感障碍;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69-01

近年来,脑外伤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威胁[1]。患者发生脑外伤后可产生较多不良心理情绪,不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造成延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损伤康复,部分患者会陷入嗜睡及错乱,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本组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组进行护理,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现将护理方法和结论综述如下文。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期间共收治40例的脑外伤患者,其中女16例,男24例,患者年龄为18岁至68岁。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相同。其中观察组20例患者年龄为18至64岁,其中6例患者因撞击致伤,4例患者高处坠落致伤,10例患者因交通事故致伤。对照组20例患者年龄为20致68岁,其中5例患者因撞击致伤,12例患者因交通事故致伤,其余3例患者因高处坠落致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给予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如伤口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训练等[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措施,首先判断患者的实际情绪,患者一般情绪有以下几种类型:喜悦、愤怒、忧虑、多疑、过度悲伤、恐惧及惊慌,确定患者的情绪类型后,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情志护理。采用一种情志克制对另一种情志[3]。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

1.2.2观察指标

本组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郁自评量表(SDS)及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结果进行综合评价[4]。其中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焦虑程度越低,反之亦然;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状态程度以及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100分为满分,分数越低则患者抑郁状况越浅,反之亦然;给予我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评价本次治疗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护理内容及护理效果,100分为满分,以分数代表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焦虑情况以和抑郁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可见观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7.28±1.98 )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81.32±2.02);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2.48±2.41)优于对照组自评量表评分(48.63±2.4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得分(32.86±2.37)优于对照组得分( 61.46±4.16 )。组间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讨论

脑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脑外伤的发病率占全身创伤性疾病患者的15%左右,经治疗后患者易出现行为方面、生理方面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障碍,患者因此心理出现焦虑、抑郁、不安、抵触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进行科学的护理措施,消除或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的目的称之为情志护理[5]。情志护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中医情志护理主要有以下原则:喜、怒、忧、思、悲、恐、惊。

综上所述,使用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对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满意率、心理焦虑以及心理抑郁情况,有助于患者提高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杰,赵文景.论中医情志及情志疗法[J].陕西中医.2007年10期

[2]徐红霞.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4

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28例脑外伤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8例;平均年龄45岁, 最小年龄11岁, 最大年龄70岁。其中2例为打伤, 26例为车祸。

1.2 治疗方法

对本组28例脑外伤患者分别注射100mg哌替啶、异丙嗪、氯丙嗪等冬眠药物, 根据患者的肌肉松弛程度、BP值、R值、P值、T值程度来决定静滴速度。当患者进入昏睡状态后, 再对其加入冰毯、冰帽等低温治疗仪进行物理降温。在患者的肌肉松弛、体温降至正常的温度后, 再将冬眠药物的给药速度进行适当减慢, 控制在每小时20~40ml左右, 给药速度由静脉输液泵来进行控制[3]。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要保持绝对的安静, 如果患者还患有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为了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应谢绝探访或减少探视, 务必要保障绝对卧床24~72h[4]。若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 应在入院第一天绝对卧床休息后, 由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或进食, 第3天可在床上自行梳头、洗脸, 逐步增加肢体的活动量。

1.3.2 护理评估对脑外伤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听

取, 同时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仔细观察, 如呼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痛苦面容等, 以此来评估患者镇痛效果, 疼痛是否加重或减轻。一旦发现患者术后疼痛较为明显或严重时, 应对其定时给药, 特别是第1次给药后, 应对患者的动态变化和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以便确定其用药剂量。

1.3.3 对症护理

体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体温维持在34℃~35℃。降温前先用冬眠药物以较快速度滴入, 待患者肌肉松弛, 防御反应消失, 再用物理降温。脉搏:冬眠药物有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 常使心跳减慢, 但此时应规律有力, 节率维持在60次/min, 若脉搏超过100次/min, 应通知医生停用冬眠治疗或更换药物[5]。呼吸: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 观察其呼吸深度、节律和频率, 四肢末梢及口唇有无发绀、鼻翼是否扇动、颈部有无增粗, 以确保亚低温治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倘若患者出现呼吸不同步、烦躁不安的情绪时, 护士应严格监控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出入量、体温、呼吸、心率、神志等, 适当调节患者的通气量大小,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呼吸道痰液堵塞的现象, 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呼吸道堵塞的痰液清除干净, 以确保其呼吸通畅[6,7]。老年患者由于疾病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常会出现躁狂举动, 护理人员必须冷静对待, 用耐心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防止不良情绪影响患者而加重病情。

2 结果

28例脑外伤患者经过上述护理后, 显效 (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20例, 有效 (症状有所减轻) 8例, 无效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0例, 总有效率为100%, 本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经合理有效治疗和护理后, 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

3体会

冬眠治疗的对象常是危重患者,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根据变化随时调节药物输注体内的速度[8]。应用亚低温人工冬眠治疗时, 先用冬眠药物, 然后降温, 停止时先停止物理降温, 然后逐渐停用冬眠药物。综上, 对脑外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 能够大幅度增加脑外伤患者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力, 降低组织代谢率, 减轻脑水肿, 使患者能够平稳渡过创伤早期, 值得在基层大量采用。

摘要:目的 就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28例脑外伤患者, 对其进行亚低温治疗护理。结果 28例脑外伤患者经过上述护理后, 显效20例, 有效8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 本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经合理有效治疗和护理后, 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 能够大幅度增加脑外伤患者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力, 降低组织代谢率, 减轻脑水肿, 使患者能够平稳渡过创伤早期, 值得在基层大量采用。

关键词:脑外伤,亚低温,护理

参考文献

[1]马哈什.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0) :1283.

[2]周锦明.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12) :25-26.

[3]冯益珍.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04) :94-95.

[4]李明玉, 舒宝军.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3 (30) :131-132.

[5]罗丽珍, 王秀平, 杨柄湖.101例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06) :186-187.

[6]岳文芳, 赵雪平, 闫桂芳, 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跌倒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03) :5-7.

[7]许彤, 王莉, 李松涛.康复护理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MMSE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5) :83-84.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的影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入院的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0~78岁,平均32.15±6.13岁,病程1~14天,平均病程5.26±1.03天,脑震荡13例、颅骨骨折3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起那个出血5例、创伤性脑血管病9例;干预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9~75岁,平均31.02±5.98岁,病程1~18天,平均6.25±1.64天,脑震荡11例、颅骨骨折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起那个出血5例、创伤性脑血管病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具体:①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心理状态,与其建立和谐的关系,向其讲解疾病的发展经过,并告知本院采用的主要方法,让患者理解本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②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给予患者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等,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天,连续治疗一个月。③指导患者消除心中的烦躁、焦虑等情绪,与其多说话。④脑外伤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时间应用大量激素类药物,因此特别容易感染,在进行一切诊疗活动,均应确保无菌操作,给予营养物质的摄入。⑤对于还存在意识的患者,首先训练患者发音,从简单到困难,鼓励其多说话。⑥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简单运动,逐渐从被动变成主动。⑦指导患者进行ADL训练,根据患者真实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1.3 疗效标准[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ADL评分。临床疗效参照2007年全国第八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评价依据。ADL评分越低,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ADL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干预后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讨论

脑外伤患者起病急骤,一般病情较凶险,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临床及时有效急救及良好的护理措施对脑外伤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优质的护理是治疗本病患者的前提,根据患者自身的需求针对性的护理,为患者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意见,不仅能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重视,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满意度。

以往的研究大多数趋向于脑外伤肢体的恢复治疗,而对于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不仅是对患者的躯体进行康复护理,还需考虑各方面因素,如情绪、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状态等。通常情况下,脑外伤患者颅脑损伤较严重,多表现为头晕、精神异常及心理压力大,长期服用大量激素药物,增加感染几率。由此看来,在对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综合考虑,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本次研究显示,全面的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入院的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康复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干预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脑外伤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临床疗效。

关键词:脑外伤,康复护理,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周锦明.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25-29.

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7月~2011年5月共收治重症脑外伤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 对比组73例。其中实验组, 男性41例, 女性29例;年龄19~45岁, 平均年龄37.88岁;交通伤31例, 坠落伤23例, 打击伤14例;开放性脑损伤9例, 闭合性脑损伤70例, 无颅内血肿31例, 颅内血肿49例, 入院时合并脑疝形成5例,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47例, 行去骨瓣减压术9例, 行钻孔引流术16例, 保守治疗17例。对比组, 男性45例, 女性28例;年龄21~42岁, 平均年龄33.27岁;交通伤35例, 坠落伤19例, 打击伤19例;开放性脑损伤11例, 闭合性脑损伤67例, 无颅内血肿33例, 颅内血肿52例, 入院时合并脑疝形成9例,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49例, 行去骨瓣减压术11例, 行钻孔引流术20例, 保守治疗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以及处理方式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实验组加强输液护理: (1) 采用甘露醇和呋塞米交替进行脱水治疗, 其中甘露醇浓度为20%, 常用剂量为0.25~1g·kg-1·次-1, 每6小时滴注1次。呋塞米常用剂量为0.2~0.8mg·kg-1·次-1, 3~5d后减少用量。 (2) 脱水治疗采取边脱边补的原则。在护理早期“脱大于补”, 在护理后期“补脱平衡”, 维持患者处于轻度脱水状态。 (3) 液体输入量不进行严格规定, 以人体日常生理需求量2000ml为基础。 (4) 24h均匀输液。 (5) 将患者的每日尿量控制在800~1500ml之间 (排除早期脱水阶段) 。 (6) 在患者肠胃功能恢复之后, 及时恢复进食或者进行鼻饲, 同时减少输液量。

1.2.2 对比组

对比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护理, 控制每日的输液量。

1.2.3 统计学意义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70例, 治愈61例 (87.14%) , 并发症8例 (11.43%) , 死亡1例 (1.43%) 。对比组73例, 治愈51例 (69.86%) , 并发症19例 (26.03%) , 死亡3例 (4.11%)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重症脑外伤病情极为复杂、危重, 致残率较高, 其为患者带来的后遗症也较多[4]。传统的输液护理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 缺乏针对性, 无法有效的处理重症脑外伤的伤情。加强输液护理, 采用甘露醇和呋塞米交替进行脱水治疗, 在护理早期“脱大于补”, 在护理后期“补脱平衡”并实现24h均匀输液。同时, 控制患者的尿量。在患者恢复进食后, 减少输液量。可以对重症脑外伤实现有效护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本文就对加强重症脑外伤患者的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通过对比实验可以看到:实验组70例, 治愈61例 (87.14%) , 并发症8例 (11.43%) , 死亡1例 (1.43%) 。对比组73例, 治愈51例 (69.86%) , 并发症19例 (26.03%) , 死亡3例 (4.11%)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 而并发症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了对比组。由此可见, 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 加强输液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脑外伤患者加强输液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05年7月~2011月5月重症脑外伤患者143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其中实验组70例, 对比组73例。分别进行加强的输液护理和常规的输液护理。对比最后治愈率、并发症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实验组70例, 治愈61例 (87.14%) , 并发症8例 (11.43%) , 死亡1例 (1.43%) 。对比组73例, 治愈51例 (69.86%) , 并发症19例 (26.03%) , 死亡3例 (4.11%)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比组。结论 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 加强输液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重症脑外伤患者,输液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生群.58例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08 (3) :136-137.

[2]郑淑贞.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20例护理体会[J].九江医学, 2009, 24 (4) :52-53.

[3]张娜, 谢雪玉.重症脑外伤液体疗法的改进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 2011, 18 (2) :70-71.

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 本院共收治了9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脑外伤分型根据Glasgow评分标准, 8分以下的为重型颅脑外伤) 全部病例均行开颅手术。男性60例, 女性32例, 年龄19~76岁, 平均40岁;致伤原因:车祸62例, 坠落伤7例, 打击伤19例, 塌方伤4例, 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者有32例, 脑挫裂伤27例, 急性硬膜下血肿20例, 硬膜外血肿13例, 术前发生脑疝者8例。所有患者入院时GCS≤8分。其中合并其他部位伤71例。全部病例均有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颅脑外伤。经手术抢救92例重度脑外伤患者, 均经开颅手术。主要术式有开颅减压术, 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颅内放置引流, 送人ICU监测。

2 结果

9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行全麻下开颅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h。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配合, 手术进展顺利, 术中无患者死亡, 术后死亡病例4例。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2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广泛性脑挫裂伤, 脑干伤致呼吸循环衰竭1例。植物生存3例。

3 手术配合

3.1 术前准备

(1) 术前访视:详细阅读病历资料, 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等。 (2) 急性脑外伤患者由于颅内高压, 病情危重, 接到手术通知后, 应迅速做好术前一切准备, 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做好查对工作的同时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选用粗针头, 以利麻醉药物的给入, 也有利于手术开颅前快速输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确认术前各种常规检查, 如出凝血时间、血型交叉、普鲁卡因试验结果。给予患者面罩吸氧, 吸引器将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呕吐物等吸出, 防止误吸。 (3)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由于有不同程度的昏迷, 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调试好神经外科所特有的物品并保障正常使用。 (4) 麻醉前准备:重昏迷者, 以局麻加定安及气管插管复合麻醉的方式为主。准备好常用的急救药品, 如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拉明、多巴胺等) 、利尿、脱水药 (速尿、20%甘露醇等) 、强心及抗心律失常药 (西地兰、氨茶碱等) 、静脉麻醉药 (异丙酚、芬太尼等) 、肌松药 (琥珀胆碱、仙林等) 、其他 (如地塞米松、碳酸氢钠、乳酸钠林格氏液等) 。对浅昏迷, 躁动不安, 大手术的患者, 多采用诱导插管, 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吸引器。必要时准备好除颤器, 并保证各种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5)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因颅内压增高常伴有呕吐, 避免误吸, 置患者头偏向一侧, 要及时吸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将患者下颌托起, 给予舌咽通气管, 同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 预防因舌后坠而导致呼吸困难。 (6) 摆放体位时动作轻柔, 预防体位改变时发生严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变动体位时速度要慢。对骨突出部位应垫软垫予以保护, 要确保身体各部位均不受压, 并随时检查患者肢体受压情况。针对昏迷、躁动不安的患者, 应注意安置好手术体位, 上好安全约束带, 防止躁动患者坠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意外, 做到有备无患。

3.2 麻醉配合及护理

(1) 患者平卧位, 解开领扣, 准备气管插管。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避免发生气道阻塞。吸净口鼻中的痰血。 (2) 静脉通道建立以后, 推入麻醉诱导药前, 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插管。插管完毕, 调整手术体位时, 防止导管拔出或从麻醉机上脱落, 体位依据颅内出血部位而定。为降低颅内压, 有利于脑部静脉血回流, 减少术中出血, 术中多采用头高脚低位, 其术中注意观察甘露醇的静滴速度, 应快速滴入, 在短时间内集中到脑部, 达到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3) 在手术麻醉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末梢循环情况、尿量、术中出血、输液接头及心电监护电极有否松脱等情况, 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 应立即报告医师, 以便采取抢救措施。手术结束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后再拔管。如病情危重, 应延迟拔管回病房观察。

3.3 术中护理

(1) 器械护士在手术前与巡回护士应清点纱布、脑棉、各种手术物品及器械。连接吸引器, 将术中即将使用的器械按顺序摆放。并根据手术的进行随时调整。 (2) 巡回护士应做好“三查七对”, 密切注意观察患者输液部位, 注意有无渗液, 保证患者输液通畅;随时调整滴速和及时添加液体和输血用。注意患者的体温的变化, 避免室内体温过低或过高, 最好备2台吸引器, 必须保持吸引通畅。 (3) 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节律, 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 保持呼吸道通畅。 (4) 将各种仪器设备、用物准备齐全。根据手术操作部位的变化随时调整灯光, 保证良好的视野, 手术中的各个步骤必须密切配合, 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应反应迅速、做好应急准备, 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 颅内压过高时, 静滴甘露醇时, 速度宜快, 以迅速降低颅内压, 减少再灌注损伤, 当血肿清除、颅内以减少出血。协助医师粘好皮肤保护膜, 切皮时, 迅速传递头皮夹止血, 要求护士动作熟练、快捷,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出血。手术即将结束时, 要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用品及器械, 特别是脑棉清点, 一定做到心中有数, 保证完整无缺。配台术者安放引流管, 缝合皮肤, 覆盖无菌敷料。 (5) 遵医嘱快速滴注20%甘露醇100~250ml, 15min内滴完, 或者静推速尿20~40mg, 以降低颅内压。术中应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及时纠正休克, 以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6) 所需器械处于功能位置, 注意电刀不要烫伤患者, 要随时保持吸引器的通畅和有效负压。术中根据手术操作步骤, 护士应做到迅速、准确传递器械, 尽量减少器械的来回传递。 (7) 手术结束协助医师擦干头部血迹, 用头套固定好敷料及引流管, 巡回护士同麻醉医师共同将患者亲自送回病房, 途中注意保暖, 运送过程中, 保证患者的安全, 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班, 特别是术中特殊情况、特殊用药等注意事项。术后定期回访, 查看患者有无手术或麻醉后遗症。

4 小结

急诊颅脑外科手术, 分秒必争[1,2]。从而降低急诊脑外伤患者的病死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病情变化快, 颅内压升高易形成脑疝, 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 易形成脑疝, 治疗难度大。手术过程中术者、麻醉医师、手术护士三方面必须密切配合, 特别是护士应配合麻醉医师工作。迅速做好手术器械及麻醉用品, 还需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麻醉环境, 并要求手术室护士工作作风严谨, 技术娴熟及时、有效的配合, 是整个抢救过程中最关键的, 有助于提高重型脑外伤的抢救成功率, 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3,4]。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施行开颅手术的手术配合, 并总结护理配合的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开颅手术的配合。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予开颅, 术中无患者死亡, 术后死亡病例12例, 植物生存9例。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充分的手术护理, 配合主刀医师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 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 提高抢救效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护理配合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80-381.

[2]朱伟慧.急重症颅脑损伤的术中护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9, 20 (3) :82-83.

[3]张立元, 刘秋秋.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配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8 (15) :109-113.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护理 篇11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急,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因此对严重脑外伤患者,应尽早行呼吸道护理,可减少窒息,降低死亡率。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成功救治严重颅脑外伤39例,现将对患者呼吸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中男28例,女11例,20—70岁,平均45岁,均为严重颅脑外伤,其中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8例,合并四肢伤11例,单纯严重颅脑外伤20例。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立即给氧吸入,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呼吸道阻塞情况,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变化、有无呼吸困难及咳嗽反射,监测血氧饱和度。

2.2 病室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流通。室内通风早晚各一次。室温18℃~22℃为宜。相对湿度50%~60%。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床单位和地面用84消毒液每日2~3次,严格探视制度。

2.2.1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可出现昏迷,应及时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腔内血块、呕吐物及分泌物,若有舌后坠及时拖出或放置口咽通气导管,缺氧者及时给氧,氧流量4—6L/min。

2.2.2 正确及时清理呼吸道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或套管内径的1/2,一般采用12—14号探吸导管,吸痰时动作轻柔左右旋转,边吸边提,适当控制负压,成人300—400mmHg,儿童<300 mmHg,避免损伤气管粘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過15秒,如连续吸痰中间需间隔3—5分钟,在吸痰前先提高FiO2,以免缺氧窒息,使用呼吸机同时采用三通管的患者,气管插管导管既与呼吸机相连又与氧气相连,吸痰时不需停用呼吸机,吸痰前也不必提高FiO2。

2.3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脑脊液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尽早应用脱水剂和激素等,警惕创伤性脑水肿发生,避免加重呼吸抑制。

2.4 应用呼吸机护理

2.4.1 在应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患者胸廓两侧,运动是否一致,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做好心、肺、腹部检查,定时做血气分析,加强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2.4.2 保证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使用呼吸机会使患者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粘稠,导致分泌物不易吸出,呼吸道阻力增加,对此可用呼吸机湿化装置,给呼吸机加水或雾化吸入,在气管导管内直接滴水等,提高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呼吸机加温湿化装置应定时检查,保持恒定温度,并及时补充蒸馏水。

2.4.3 湿化呼吸道:首先每2~6h行超声雾化吸入,药物α-糜蛋白酶 、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药量为全身用药的1/5~1/2,雾化液的温度30℃~40℃,过高可引起喉痉挛及烫伤,过低可抑制纤毛运动。雾化器喷口不应直接接近气管口,一般离开6~10cm为宜。其次,间隙气管内滴注湿化药液同超声雾化,每隔10~15min滴注1次,每次在1~2ml[1]。

2.4.4 防止切口感染:气管内套管每日取出清洗消毒2次,每日更换气管切口处敷料2次,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如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能自行咳嗽,分泌物减少,无肺部感染及呼吸困难时,可试堵管24~48h,患者无呼吸困难或发绀现象者,与医生配合拔出气管套管[2]。

3 总结

严重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变,死亡率高,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每个护理环节,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尽早给予鼻饲,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对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均有重要作用。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重[3],发展快,并发呼吸道梗阻导致低氧血症往往威胁患者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早期救治的重点,加强呼吸道湿化、有效吸痰和给氧,正确合理使用呼吸机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合并症,为救治成功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凤娥,马绪伟.气道湿化与局部抗生素预防人工气道继发感染的对比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2,8(7):530

[2] 李晓燕,李凤君,冯丽鸿.开胸手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2):1077-1077

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患者, 共计60例。男32例, 女28例;年龄最小16岁, 最大65岁, 平均年龄34.94岁;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28例, 脑挫裂伤颅底骨折16例, 脑干损伤8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交通事故伤39例, 跌伤15例, 坠落伤6例。术前均CT明确诊断, 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均手术治疗。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位一般为平卧位, 但术后为减轻脑水肿和利于静脉回流, 头部抬高15~30°, 无休克患者采用头高卧位, 定期更换体位。 (2) 呼吸道护理。这是脑外伤术后护理的关键步骤之一[2]。因术后患者昏迷时间长, 呼吸道分泌物无法自行排解, 容易坠积在肺底形成坠积性肺炎, 且口腔及分泌物沉积, 加重脑缺氧, 脑水肿, 极易发生窒息而死亡。常规床边准备用吸痰、吸氧用物以及抢救用物, 以便及时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做好呼吸道管理, 做好气道湿化, 准确掌握好吸痰时机、方法, 吸引过口、鼻分泌物的吸痰管禁止进入气道, 注意无菌操作。 (3) 脑脊液护理。指导患者家属在外耳道放置干净棉球吸附脑脊液。 (4) 引流管护理。脑外伤手术后均常规放置引流管以引流渗液、渗血, 防止继发脑水肿形成, 降低颅内压。搬动患者时需夹闭引流管, 防止脱落, 预防引流液逆流而引起感染。脑室引流管要高于侧脑室前脚10~15cm, 要保持引流通畅。必须在无菌操作下每日更换。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状。拔管后要观察伤处是否有脑脊液漏出, 敷料是否潮湿, 潮湿的敷料应及时更换, 防止颅内感染。 (5) 营养及电解质等体液平衡护理。限制钠盐的摄入, 一般日均补液量为2000mL左右。 (6) 预防并发症护理。要注意口腔清洁和眼睛的保护, 口腔护理每日2~3次, 防止口腔溃疡, 做好“五勤”护理, 防止压疮;每日尿管护理2次, 预防泌尿系感染;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可用开塞露或者果导片导泻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干预护理。具体体现在: (1) 音乐刺激[3]。通过聆听音乐来达到抑制情绪反应效果, 如播放《步步高》缓解情绪低落, 《水上音乐》缓解头昏、头痛症状等。 (2) 放松疗法以及康复干预。 (1) 深呼吸:嘱患者平静地经鼻呼吸, 以最松畅的感觉吸气, 然后均匀、缓慢呼出。 (2) 提眉皱眉:嘱患者尽量提眉, 并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和眼裂增宽, 然后皱眉, 最后放松。 (3) 紧闭双眼, 然后放松。 (4) 低头和仰头:将下颌抵住胸口, 然后放松;将头尽量向后仰, 然后放松。 (5) 缩肩耸肩:先将双肩向胸部缩拢, 然后放松;再将双肩向后用力挺胸, 然后放松;再将双肩耸起, 然后放松。 (6) 握紧双拳30s, 然后放松。 (7) 嘱患者用力绷紧双腿、放松;然后足尖尽量上翘、放松;再次做深呼吸数次。 (3) 心理干预护理。脑外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身心创伤, 其恢复又是一个慢性过程, 所有患者和家属都表现出恐惧和精神紧张, 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当患者的神志, 体力逐渐好转时。常伴有头疼、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应向患者解释, 让患者明白有些症状属于功能性的, 可以恢复, 鼓励尽早自理。要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促进早日康复。

注:与对照组比, *P<0.05

1.3 疗效观察

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质量成套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4]。

2 结果

经过分析后得出,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 患者满意度56.7%,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 患者满意度100%, 2组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

3 讨论

系统护理干预指得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环境等各个领域的护理, 针对影响患者病情的领域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所采取的一些护理措施。

脑外伤后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康复治疗与护理, 能够减少脑外伤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 促进功能恢复及精神、心理康复。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可早期发现、处理不利于患者恢复的因素, 使患者早日康复, 回归社会, 大大降低了脑外伤术后综合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影响和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60例脑外伤术后综合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平均分成对照组予以脑外伤术后综合症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 比较2组的效果。结果 经过各方面的仔细观察和精细护理,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 患者满意度56.7%,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 患者满意度100%。2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外伤,术后综合症,系统护理干预,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马哈什.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0) :1283.

[2]Launoit Y, Audette M, Pelezar H, et al.The transcription of th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s regulated by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s[J].Oncogene, 1998, 16:2065~2073.

[3]蒋瑞姝.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与脑功能重组影响的纵向fMRI研究[D].中山大学, 2009.

上一篇:《蓝蝴蝶》教学设计下一篇:行政垄断的危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