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整形(精选7篇)
外伤整形 篇1
在急诊外科经常会遇到面部外伤缝合或修复后患者不满意的情况,给医患双方带来很大的遗憾。面部外伤对容貌影响较大,如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同时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创伤。而常规治疗后又容易残留瘢痕。因此,自2007年以来,我们对109例面部外伤的患者采用外科整形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恢复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09例。男性74例,女性35例。年龄4~62岁,以中青年居多。致伤原因有切割伤、车祸伤、摔伤、爆炸伤、动物咬伤及其他,其中切割伤和车祸伤居多。外伤部位多见于额部和颧部,其次是颊部、颏部、颞部、鼻部、眼睑等。其中4例皮肤缺损较大需要邻近皮瓣转移才能修复。
2 手术方法
2.1 麻醉
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对精神紧张、躁动不安的患者或儿童采用基础麻醉;对伴有脏器损伤须同时手术或创伤面积较大者采用全身麻醉。
2.2 术前处理
在排除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如内脏损伤、继发性脑损伤等)和排除继续影响生命体征稳定的因素(如继续失血引起的休克等)这两点的情况下,在进行颜面部外伤创面美容修复。将有毛发处去除,常规消毒铺巾后以过氧化氢、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创面,去除创面异物。
2.3 修复处理
彻底清创,清除污染及失活组织,创面彻底止血,采用微创技术,尽量保留组织,仔细修复颜面部神经、血管、肌肉、软骨等组织,特别要注意面神经损伤的修复,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修复。缝合时皮肤伤口两侧的组织对合一定要严密;表面皮肤平整;尽量减小针距和边距;缝合较长创口时应先做定位缝合,再顺序间断缝合[1]。单纯钝挫伤,皮肤多无破损,如有血肿形成,可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皮肤擦伤时,如有泥砂等进入皮肤深层,如未及时用毛刷洗刷干净,将遗留后期难以去除的斑点。擦伤创面可用凡士林等油纱布包扎,可减轻肿痛、保护新生上皮组织。如有皮肤缺损可采用辅助切口、Z成形术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
2.4 术后处理
术后保持创口清洁,局部适当加压包扎,必要时局部制动。拆线时间视伤口张力而定,拆线后可局部外用积雪甙软膏或硅凝胶贴膜3~6个月。
3 结果
109例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在采用急诊整形修复术后,无感染、血肿、皮瓣坏死出现,伤口和创面均愈合良好。随访其中的76例患者3~6个月,术区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缝合处无明显凹陷及萎缩,效果较满意。
4 讨论
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容易受到损伤,虽然对生命的威胁不如重要脏器那样严重和直接,但其对咀嚼功能、人体形貌的破坏及其伴随的社会心理障碍,远远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2],因此其外伤的急诊治疗,除了功能重建之外,恢复正常形态同样重要,这正是面部外伤治疗的特殊性所在[3]。开展颜面部急诊创伤整形美容修复,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抢救生命第一,因美容整形手术技术操作要求精细,耗时较长,特别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或颅面骨折时,首诊医师必须执行抢救生命这一首要任务。
面部血供丰富,抗感染和愈合能力较强,为了抑制创口的收缩和减轻瘢痕的增生程度,创口闭合的时间越早越好[4],若清创修复时间较长,并已在院外采用非整形外科技术清创缝合,应有选择性地进行再次清创缝合,术后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在清创缝合时,应按照整形外科的“微创”原则,运用整形美容技术。清洗创面时要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和避免异物留存,必要时可行针刺盲插探查[5]。严重污染的擦伤患者在经过创面刷洗、剔除、磨削的整形美容治疗后,避免了面部创伤性“文身”的发生。缝合时使用小针细线无张力缝合,避免患者术后出现瘢痕。合并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者,应采用辅助切口、Z成形术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与其他损伤不同,动物咬伤后为预防狂犬病,原则上不作I期愈合,一般待2周后作II期愈合[3]。
面部外伤如涉及口唇周围、眼睑周围、鼻部、面颊部等特殊部位时,应根据不同的创伤原因及受伤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灵活运用整形外科的技术进行修复,如果处理不恰当,易造成面容损毁和器官的功能障碍。对组织缺损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和深度等进行分析,设计灵活不同的修复方法,选择最佳最简的手术方案,在修复缺损的同时,兼顾面部术后美观不受影响[6]。
目前有些医生缺乏美容意识,在急诊手术清创时,目的仅停留在创口止血、清创和简单的缝合上,忽视了患者对美的心理需要。急诊创伤患者,在时间上没有过多地选择的余地[7],但医生绝不能只治疗驱体疾病而忽略了重塑容貌美的责任和义务。此外,有些医生不仅缺乏颜面美容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缺乏整形美容外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而影响了他们的手术治疗效果,尤其是给患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对于面部外伤的急诊治疗,医生必须改变原来只重视修复创面、恢复功能的观念,而应将恢复容貌提高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须考虑到患者外表容貌与心理上的美容需要,将整形外科与颜面美学的原则与技术最大限度的运用于每例面部创伤的患者,以造福于广大患者。
摘要:目的 采用整形外科处理方法 和原则对面部损伤进行修复,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面部功能及形态。方法 针对109例面部不同程度损伤的患者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治疗原则以微创为主,进行彻底清创,伤口修整,精细缝合。结果 109例患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血肿,随访未发生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 在面部损伤急诊处理中,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对患者面部功能及形态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整形,外科技术,面部损伤
参考文献
[1]王非,路东升.整形外科原则与技术在颜面部软组织外伤修复中的应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1):50~51.
[2]周树夏,顾晓明.现代颌面创伤救治的基本原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2):85~87.
[3]陈学杰,余墨生.面部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58~560.
[4]GOSIEWSKA A,YI CF,BROWN LJ,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associated genes infetal and neonatal fibroblasts[J].Wound Repair Regen,2001,9(3):213~222.
[5]姜涛.整形美容外科方法Ⅰ期治疗面部外伤712例的体会[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4):128~129.
[6]戴维.拉尔夫.米拉德[美]著,程宁新等译.整形外科原则[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64~196.
[7]王玉银,庞素芳,赵柏程,等.试论急诊手术中的美与审美问题[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1,7(2):9.
外伤整形 篇2
【关键词】面部软组织;创伤;整形美容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3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面部外伤治疗的效果要求越来越高。颌面部外伤急诊清创处理的要点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创伤愈合后的面部美观[1],2009-2012年,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对46例面部外伤患者进行整形美容外科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年龄1-50岁,平均30岁;女20例,年龄1-68岁,平均21岁。本组患者均无生命危险,病情稳定。损伤的类型有切割伤、挫裂伤、撕裂伤、咬伤、刺伤等。
1.2手术及处理方法
1.2.1评估伤情: 术前对患者要做出相应的评估。首先,仔细地询问病史,对患者的病情了解,损伤的部位、时间、检查伤口损伤严重程度,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确保生命体征安全,选择适当的麻醉。在清创时间的掌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受伤后尽可能在8h内进行清创缝合,对于伤后24-48h或时间更长的伤口,若伤口没有明显感染的现象,仍可进行清创缝合。若患者已经在外院行清创缝合,但伤口采用粗针粗线的外科缝合,对位不齐或张力较大,伤口时间未超过48h可拆除缝线,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方法重新清创缝合[2]。
1.2.2创面清创: 依据面部损伤部位和程度,遵循整形美容“无痛”原则,选择不同麻醉方法,一般行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用碘伏、双氧水、生理盐水等依次反复地冲洗创面及周围区域,把嵌入面部皮肤的如沙石、泥土等异物仔细去除,切除坏死、失活组织,修剪创缘,充分止血。不用丝线结扎止血,采用压迫或电凝彻底止血[3]。充分显露伤口情况,标记重要血管、神经等,做好重要面部体表和五官的定位。根据创伤部位、伤情,结合患者需求,制订周详的修复计划。
1.2.3整形美容修复技巧: 对组织无缺失或缺损不多的伤口,在进行周围潜行分离松解后直接缝合,对组织缺损较多无法进行直接缝合或缝合后造成邻近器官明显移位变形的伤口,根据局部情况选用局部皮瓣或邻位皮瓣进行修复[4]。切记对于比较深的伤口,一定要解剖复位,逐层精细对位。缝合时要求止血彻底、不留死腔,组织缝合按层次对合,使皮缘缝合无张力。皮下组织层一般用4-0或5-0克吸收线缝合,肌肉层用3号丝线缝合,对于损伤较深部位应分层缝合,消灭死腔,伤口皮肤应对合平整,表皮用3-0或6-0美容尼龙线缝合。
1.2.4术后处理: 伤口涂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均匀加压包扎,必要时留置2-3mm胶条引流。冰袋湿敷3天。术后禁止洗脸、化妆,避免污染伤口,嘱患者控制面部表情动作,防止切口裂开、移位;行皮瓣移植者术后24h内严密观察移植皮肤血运情况。恢复正常者术后4-5d、大伤口7-9d拆线。缝合线拆除2d后,即开始进行抗瘢痕治疗。我们采用外用硅酮凝胶,局部弹力绷带压迫,联合应用半年以上。
2结果
本组46例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整形修复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现象发生。随访半年-2年,瘢痕细小,平坦,未发生伤口瘢痕增生和错位畸形等并发症,无需二次手术,效果满意。
3讨论
面部组织结构精细,血液循环丰富,眼、口、鼻等重要器官集中,创伤后如不能按解剖要求修复,容易发生组织萎缩及瘢痕挛缩,严重者可造成面部比例如器官位置异常,直接损害患者的外在美感[5]。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和形体美德需求越来越高,患者对创伤修复效果相当重视,因此,要求术者具有较高的整形修复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笔者在术中把握彻底清创、严格无菌操作和对位精细缝合等三个关键环节。术后效果令人满意。
颌面外伤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尽量清创彻底,遇污物相嵌仔细刮除,减少和避免残留异物,面部外伤异物的存留在临床中很常见,异物可分为金属性异物和非金属性异物。非金属性异物中以玻璃异物最常见,在临床上容易发生异物残留的并发症。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清创时应注意如下的事项:仔细地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异物存留,同时进行伤口的触诊。当异物较大时可以触及,当异物较小时,有时难以触摸到,必要时可行相应检查,在行相关的检查后也可能漏诊,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以减少术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缝合技巧:缝合前应先推进伤口两侧组织进行试验性对合,同时标出利于定位的缝针位置定点缝合,以避免缝合后伤口的扭曲。深度创面应达到消除死腔和恢复解剖结构的目的,因此缝合时应有内向外,分肌层缝合和皮下层缝合,可用4/0的可吸收线缝合[6]。皮肤的缝合一般采用3×12、4×12的角针和6-0、7-0的无损伤缝合线。皮下缝合时操作方法与皮肤间断缝合方法相同,但进针出针方向相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意调整缝入深度和缝入组织量的多少,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线结位于组织下。皮下缝合完毕后,在真皮间以“U”形缝合法缝合,以使皮肤基本达到自然对合。缝合表皮时进针时与皮面垂直,进针方向应和缝针的弯曲弧度相吻合。为尽量使進出针两侧组织厚度相同,进针后于伤口间隙用针尖挑起对侧组织,若组织厚度一致,两侧伤口应略外翻呈“鱼嘴状”,对于伤口两侧厚薄不等时应采取薄侧深进针,厚侧浅进针的方法。打结时力度适中,避免缝线压迹的出现。
总之,面部软组织创伤应遵循“微创、美容”的原则,尽可能按照解剖要求修复创面,以期达到最佳修复效果[7]。减轻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避免二次手术的发生。参考文献
[1]王炜,祁佐良.论整形美容外科发展趋势和走向[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4):466-468.
[2]李清湘.颌面部外伤的美学修复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0,9(5):384.
[3]郭松,刘家林,李大鹏.应用美容外科技术急诊修复面部外伤136例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61-1062.
[4]肖建华,刘海潮,常虹等.颜面部软组织外伤的急诊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7):993-995.
[5]谢爱国,葛华强,谭谦.面部软组织创伤的急诊整形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2):212-213.
[6]姜涛.整形美容外科方法Ⅰ期治疗面部外伤712例的体会[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2):128-129.
外伤整形 篇3
关键词:颌面外伤,整形清创缝合术,观察,护理
颌面外伤是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 面部由于暴露在外, 极易受到外力过猛、直接或间接暴力重创所致, 常见为交通事故、高楼坠落、大力挤压等直接外力接触所引起[1]。 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于颌面外伤创口的愈合要求越来越来, 患者基本要求创面不留或尽少地留下瘢痕, 可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受伤前的面部功能和容貌。同时, 颌面外伤患者由于外貌损伤, 导致有不同程度的悲观、紧张、恐惧、绝望的情绪, 在治疗之余, 还要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本文在参考近期文献与临床治疗方案基础上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诊疗的80例颌面外伤患者, 分别给予传统外科清创缝合术进行缝合和整形清创缝合术缝合, 并提供优质护理, 经临床治疗观察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颌面外伤患者, 男性患者人数为53例, 女性患者人数为27例, 患者年龄4岁~73岁, 平均年龄 (32.75±6.47) 岁。患者从伤后到入院时间0.3~10h, 平均时间1.8h。80例脑挫裂伤患者中车祸受伤35例, 跌倒受伤24例, 打击受伤10例和其他损伤11例。 患者的主要受伤部位分布在颊部、额部和颞部。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与实验两组, 其中试验组有40例患者, 对照组有40例患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 首先对患者的伤情进行检查和全面评估, 排除患者有危及生命的颅脑损伤和机体内部其他组织器官损伤后,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2], 进行创面的冲洗和清理, 用纱布轻覆创口表面, 用肥皂水对创口周围进行清洗, 用纱布蘸取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麻醉后, 对患者创面异物、血块进行彻底清除, 准备清创缝合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外科清创缝合术进行缝合, 试验组患者给予整形清创缝合术缝合[3]。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外科清创缝合术进行缝合, 试验组患者给予整形清创缝合术缝合。
1.3疗效评判指标
通常情况下, 将显效、有效和无效定为患者治疗护理情况的分类。显效:患者创面愈合良好, 创面瘢痕不明显, 患者满意;有效:患者创面愈合后面部有小疤痕, 患者较为满意;无效:患者创面愈合后瘢痕明显, 超出患者接受范围, 患者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用均数±表示, 标准差 (±s) , 同时用SPSS13.0统计软件加以处理, t检验用于各组之间的检验, 直线相关分析用来分析相关性, 当P<0.05时, 我们认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 (4.52±1.87) d, 对照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 (7.52±2.01) d, 试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的比较
统计分析数据显示,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0%,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7.50%,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存在显著差异 (P <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3结论
3.1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创面愈合情况
颌面外伤患者多数由于脑部重创导致, 对于颅脑创伤的患者,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监测记录, 严密检测患者瞳孔大小的变化, 对患者的心率、心律、 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动态监测患者颅内压的变化。若患者出现瞳孔增大、血压升高, 有呕吐倾向时, 应当及时向值班医生汇报并有效处理。加强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的了解, 便于预后治疗, 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4]。
3.2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颌面外伤患者在承受生理上疼痛基础上, 可能由于容貌受损导致患者情绪波动较大, 产生不同程度的悲观、紧张、 恐惧、绝望的情绪。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病情后, 应当耐心向患者解释整形清创缝合术的治疗方法和机理, 对患者耐心解释, 及时安抚患者情绪, 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做好的自我护理工作[5]。
3.3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患者创面感染发生, 保持病房内通风, 空气流通, 定时用一定浓度的消毒药水对病房地板、生活用具进行清洗。若同病房有疑似传染病病例发生, 应当及时转移病房隔离观察,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在患者卧床静养期间, 要保持患者的床铺干燥、清洁, 应当给患者每天用温水擦身2~3次, 防止压疮发生。
3.4康复指导护理
指导患者多给予患者易消化的半流食, 进食高维生素、 高蛋白质的食物, 减少盐分、脂肪的摄取, 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6]。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 采用鼻饲, 及时补充营养, 满足患者日常机体消耗所需,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在康复期间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在康复过程中,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可通过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等理疗手段相结合, 促进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调节。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基础护理操作, 指导患者在遵医嘱下按时服用止血、 活血、抗炎等药物, 了解药物的服用方法和剂量, 并向患者说明服用后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整形清创缝合术应用于颌面外伤的缝合中, 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最大程度修复创伤表面、 美化伤口, 促进患者面部功能的恢复, 减少患者面部瘢痕的残留,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缩短治疗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钟波, 袁久莉, 刘丽欣, 等.小儿颌面部外伤清创缝合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14) :3093-3094.
[2]周伟, 吴伟忠, 霍安, 等.美容整形清创缝合术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颌面部外伤[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14) :11-12.
[3]张红鹰, 唐玉平.急诊外伤清创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29) :7073-7074.
[4]艾漫江.颌面外伤清创整形缝合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0, (9) :148-150.
[5]胡建平.颌面外伤5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2) :290.
外伤整形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32例鼻外伤患者, 其中男14例, 女18例, 年龄17~38岁, 平均 (29±2.5) 岁;损伤原因:车祸伤3例、切割伤、18例、钝器伤13例、咬伤6例, 其他伤2例;损伤程度:经检查25例患者鼻部为单纯裂伤或有少量缺损, 软硬骨头尚无损伤;14例患者有鼻部有较大组织缺损, 直接拉拢缝合困难;有7例患者鼻翼软骨与鼻中隔软骨受损;有3例患者鼻骨骨折。
1.2 整形方法
我院对32例鼻外伤患者不同伤势进行针对性鼻外伤修复治疗。
1.2.1 单纯鼻部皮肤组织裂伤
对患者先进行局部麻醉, 然后用3%过氧化氢、0.9%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创口进行清污处理, 去除坏死组织。止血完成后, 对患者采用间断缝合6-0-7-0美容线, 减少伤口张力, 确保伤口愈合速度。若患者伤口损伤严重, 可进行皮瓣移植或皮瓣修复术。
1.2.2 鼻挫伤合并鼻骨或鼻软骨骨折
术前进行局部麻醉处理, 观察患者鼻骨是否移位, 如有移位, 需用手法进行复位处理。复位后再进行精准缝合处理, 术后用塑形固定, 并用膨体材料置于患者鼻腔内进行支持定型。
1.2.3 鼻梁歪斜
手术采用鼻翼内侧缘-鼻小柱蝶形切口, 多数采用鼻-鼻中隔整形术, 骨性歪斜者在双侧鼻骨侧方锯开与上颌骨额突的连接, 分开鼻骨, 使其上端发生骨折, 恢复鼻梁正中位。软骨歪斜者采用鼻中隔软骨弧形弯曲部“田”字形切开软骨, 分离一侧黏骨膜, 不分离对侧, 鼻中隔固定于犁骨沟, 切除肥厚鼻甲的手术方法。所有患者48 h取出填塞物, 1周内每日清理鼻腔并冲洗。出院后1个月每周复查1次, 第2个月每2周复查1次, 第3个月后每个月复查1次, 复查半年。
1.3 疗效评估标准
优:鼻梁平直, 双侧鼻背鼻翼对称, 鼻腔通畅;良:鼻梁基本平直, 双侧鼻背鼻翼基本对称, 鼻腔通畅明显改善;差:鼻梁仍歪斜, 两侧鼻背鼻翼不对称, 仍鼻塞。
2 结果
经过半年复查后, 患者整形美容治疗优良率为100%。其中单纯鼻梁较短而低平12例患者中, 评价为优10例、良2例;鼻梁短而低平合并鼻尖高度不足10例患者中, 评价为优9例、良1例。鼻尖圆钝8例患者中, 评价为优6例、良2例;鼻翼宽大2例患者中, 评价为优2例、良0例。所有鼻部畸形均获得满意矫正, 鼻外形恢复良好, 鼻腔通畅, 切口对位愈合好, 无明显瘢痕。
3 讨论
当前人们对自身的形象越来越在乎, 一旦鼻部受损, 都迫不及待的要进行鼻部整形修复处理。由于当前人们的审美越来越高, 这就给鼻外科整形工作中带来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尤其是当前鼻局部美容整形分支研究, 鼻部修复整形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这使得当前鼻部整形技术越来越专业化、细致化和安全化[3,4]。
目前国内鼻外伤美容整形临床工作主要包括鼻部分或全鼻缺损的手术恢复。 (本文) 根据鼻外伤的不同, 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 经过半年复查后, 患者整形美容治疗优良率为100%。 (1) 反复阅读患者的鼻窦CT, 了解解剖结构, 注意解剖变异及范围; (2) 完善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合理选择麻醉方式; (3) 鼻外侧软骨与鼻骨交接处区域手术勿粗暴分离, 防止软骨塌陷; (4) 手术紧贴软骨膜表面分离, 过浅易造成血运障碍; (5) 鼻甲肥大切除, 应保留中鼻甲的完整性, 因为中鼻甲对鼻腔的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是鼻窦手术的解剖标志; (6) 由于是多项手术同时进行, 手术既复杂时间又长, 所以术后的炎性反应较重。为保证手术效果及术后尽快恢复, 手术后的固定十分重要, 鼻内的支撑和鼻外的压迫都应确切[5]。鼻尖成形术, 术后佩戴特制的鼻夹对抑制鼻尖组织增生有重要的作用; (7) 切口选择应兼顾各项手术, 如术中需做多个切口, 应避免各切口连接成直线, 以免术后的瘢痕收缩较明显, 影响手术效果; (8) 定期术腔的清理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既能减少黏连, 又可以清除术中因出血看不到的病变; (9) 手术勿求绝对理想化, 应在手术风险与美观间取一折中点, 综合考虑血运、张力等因素[6,7]。
总之, 在鼻外伤整形美容术中, 我们应遵循鼻的亚单位美学原则, 从整体综合考虑修复效果, 制定手术方案, 以建立起适合中国特色的整形美容外科方法。
参考文献
[1]柳人烈, 艾玉峰.美容外科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244-249.
[2]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7-57.
[3]滕利, 吴国平, 杨锴, 等.开放式手术矫正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 16 (3) :144-146.
[4]陈德禄.各种鼻形的隆鼻技巧[J].中国美容医学, 2003, 12 (4) :412-414.
[5]段红英.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及预防[J].河北医药, 2004 (26) :474-475.
[6]李东, 陈东明, 李生, 等.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置人大鼠皮下后的相关组织学变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5 (l1) :351-354.
外伤整形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 年9 月-2014 年11 月在我院进行颌面外伤清创整形缝合术的患者有96 例, 其中男62 例, 女34 例。年龄在18-67 岁, 平均年龄为 (40.5±3.6) 岁。致伤因素包括有交通事故伤46 例, 高处坠落伤27 例, 机械伤10 例, 咬伤13 例。受伤以后手术时间20min-24h, 当中6 例病人在受伤以后在来到医院之前就已经初步进行一般清理创面缝合, 然而在6-24h以后再来到我院进行手术。
1.2 急救方法
首先对病人相关病情给予检查, 排除危及生命安全的损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是否伴有活动性出血给予密切观察。另外, 根据受损情况按照外科操作原则给予相对应的处理。另外, 对伤口整齐的病人采取3-5-0 丝线或者尼龙丝给予缝合, 对不规则伤口尽可能对其缝合, 特殊情况的时候进行休整以后再进行缝合, 不可将皮肤以及组织轻易检出, 在将皮肤给予彻底消毒修薄以后再进行植皮手术[2]。
1.3 心理护理干预
1.3.1 悲观和恐惧护理对病人出现恐惧、焦虑以及悲观失望等, 临床护理人员首先要稳定病人情绪, 给予患者安慰, 同时明确告知采取清理创面整形缝合术可以使瘢痕明显减少, 做好安慰工作, 给予病人绝对的心理支持, 使病人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 特殊情况的时候谨遵医嘱采取镇静剂。
1.3.2 缺乏病情了解不配合手术病人的护理
对整形清理创面缝合术认知不甚了解, 认为缝合以后会遗留非常明显的痕迹的患者, 临床护理人员可以明确告知我科室采取的缝线较细、针距较小, 同时给予一次整形、转瓣以及植皮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临床手术以后采取理疗以及激素治疗, 可以使瘢痕明显减轻, 通过相对应的心理辅导, 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体贴, 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悲伤以及恐惧, 可以宣泄自身情绪, 对临床手术顺利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3.3 增强病情观察和美学素养
颌面外伤病人全部为急症, 当中危重病人较多, 因此, 临床护理人员要增强对病情的观察, 有效预防病情也许出现变化而导致生命意外, 并且增强对病人伤口的了解, 进而对患者预后有一个准确的评估, 这样对提供相对应的心理护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增强临床护士对相关知识和美学知识的培训, 使自身美学素养明显提高, 对病人相关病情变化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进而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临床治疗, 有效促进病情恢复。
1.3.4 高度重视术前心理变化, 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颌面外伤病人受伤以后的心理变化与其他疾病的患者有所不同, 由于其外伤不只是肌肤之痛, 同时心理的创伤更加严重, 因此, 要进一步加深对病人的关爱与体贴。颌面外伤病人对于突如其来的创伤根本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 进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 因为病人对临床手术以及预后缺乏一定的了解, 进而会发生拒接或者不配合手术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 因此, 临床护理人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 耐心向患者解释以及安慰, 使病人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使手术顺利进行得到保障。
1.3.5 术后心理康复护理
临床手术以后, 虽然病人完成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可是仍然没有从外伤的阴影当中走出来, 因此, 临床护理人员还要应该进一步耐心给予心理疏导, 使病人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同时可以采取聊天、听轻柔音乐以及观看视频等, 使病人注意力给予转移, 协助病人寻找主动的应对措施, 实现认知重新建设, 建立一个全新的应对模式, 使病人尽早调整自身心态, 对伤痛早日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伴随着病情以及容貌的变化, 这种心理护理仍然需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
1.4 临床观察指标
对96 例病人临床护理之前和以后的治疗依从性给予记录以及对比[3]。
2 结果
临床心理护理干预以后, 96 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好91 例 (94.79%) 明显高于心理护理干预之前42例 (43.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3 讨论
颌面外伤出现以后, 其特征主要是紧急突然, 病情复杂多样, 同时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 无法配合手术以及治疗等, 因此, 一定要增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4]。临床医师和护士在进行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同时, 还要通过多个方面对病人受伤因素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同时对病人预后给予全面评估, 进而为病人制定一个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以及还要大量宣传整形清理创面美容缝合术的优势, 其优势包括有以下几点; (1) 病人能够在一期全面完成皮肤修复, 不会出现二次修复对其皮肤带来的损伤; (2) 节约住院时间以及费用, 进而消除病人的各种疑虑, 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临床手术, 受伤以后增强心理疏导, 转移病人注意力, 使病人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与病人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使病人能够重新认识自己; (3) 可以使病人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进而配合后续治疗以及护理, 对其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与本文临床试验结果相一致[5]。
总之, 对颌面外伤清创整形缝合术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可以使病人相关不良心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使病人临床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谢晓明, 程新德, 赵天兰, 等.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整形美容外科杂志, 2010, 15 (10) :126-127.
[2]王书芬, 于宏华, 李古忠.汶川地震受伤患者情绪障碍特点分析及心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5 (1) :14-15.
[3]卢建华, 章金辉, 李水法, 等.心理疏导疗法在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对行为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2 (7) :587-590.
[4]钟波, 袁久莉, 刘丽欣, 等.小儿领面部外伤清创缝合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14) :3093-3094.
外伤整形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到本院行鼻外伤畸形手术患者中抽取4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31.84±5.62岁。鼻外伤畸形类型分布:14例患者为单纯鼻梁短且低平,15例患者鼻梁短、低平且鼻尖高度存在不足,10例患者鼻翼宽大,6例患者鼻尖圆钝。经专科检查有11例患者鼻直线型歪斜,16例患者S型歪斜,18例患者C型歪斜。全部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鼻腔通气不畅和鼻中隔偏曲现象,其中有12例患者四方软骨脱位或者偏曲,有33例患者四方软骨偏曲且合并犁骨偏曲、上颌骨或者筛骨垂直板,根据患者鼻外伤畸形情况采用相应鼻部整形技术予以修复。
1.2 方法
针对患者畸形实际具体予以整形修复,主要如下:1)鼻梁歪斜:临床修复中,于鼻翼内缘-鼻小柱做一蝶形切口,大部分采取鼻-鼻中隔整形手术,对于骨性歪斜患者,将双侧鼻骨侧方和上颌骨额突之间的连接锯开,分开鼻骨,使鼻梁得以恢复到正中位;对于软骨歪斜患者以田字形对鼻中软骨弧形弯曲处将软骨切开,对一侧黏骨膜进行分离,注意对侧不予以分离,把鼻中隔固定在犁骨沟,同时对肥厚鼻甲进行切除。2)鼻梁短且低平:术中经鼻翼内侧缘-鼻小柱蝶形切口或者鼻翼缘内切口将L形硅胶假体置入就可,要注意的是假体底面和鼻骨之间的贴合必须要紧密,且鼻尖部必须要薄,不可过度依靠于假体将鼻尖支起,以免鼻尖位置的皮肤由于压力过大而造成缺血破溃导致假体出现外露现象。3)鼻尖圆钝:术前对鼻尖位置处皮肤切除量进行设计和测算,于鼻小柱上端两侧以小叶状的形式将皮肤切口绘出,对皮肤进行切除,并进行分离,使鼻翼软骨得以显露,接着再对其穹窿位置部分软骨和其上肥厚皮下组织进行切除,同时予以拉拢缝合,将鼻尖抬高,对皮肤进行缝合。4)鼻梁短、低平且鼻尖高度存在不足:联合应用L形硅胶假体隆鼻术和鼻尖成形术进行矫正,做鼻小柱-鼻孔缘蝶形切口,在缝合过程中,可采取鼻小柱基底V-Y技术使鼻小柱得以延长,应用4号丝线对两侧鼻翼软骨于内侧的穹窿位置进行缝合。5)鼻翼宽大: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可采取鼻翼外侧楔形切除进行矫正,设计切除楔形位置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对于鼻部整形的需求,若期望收紧鼻翼,通常情况下切口最好偏向于鼻底靠内侧位置或者于鼻孔底重新设计切除一块皮肤以后进行缝合。若患者未合并鼻背畸形,仅仅只是单纯的鼻孔宽大或者鼻基底过宽,可采取埋没导引缝合术进行矫正治疗,这种方法相对比较方便和简单。全部完成整形手术后,48小时将填塞物取出,7天内每天对鼻腔进行清理和冲洗,出院后定期到院进行复查,随访半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经矫正治疗,患者鼻梁平直,鼻腔通畅,且鼻背鼻翼对称表示优;经治疗,患者鼻梁可基本处于平直状态、鼻腔通畅性较好且鼻背鼻翼也基本保持对称表示良;治疗后患者鼻梁依旧歪斜,存在鼻塞症状,两侧鼻背和鼻翼未对称表示差[3]。
2 结果
随访半年,45例患者中有2例整形后因意外事故造成效果不佳,剩余43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效果,鼻腔通畅、鼻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同时切口愈合也比较好,未出现显著瘢痕,治疗优良率为95.6%。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对其面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也使得整形美容事业蒸蒸日上,同时对于整形美容技术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鼻作为整个面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整体形态为各部分形态相协调组合构成,对其局部因外伤引起的畸形问题可经整形修复,使鼻形态美得以恢复或者提升其整体形态美观性[4,5]。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鼻外伤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外伤畸形情况实施了整形修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鼻部整形技术修复鼻外伤畸形患者,可获得显著且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鼻外伤畸形患者临床中应用鼻部整形技术予以修复时,首先应了解患者鼻部结构情况,对鼻部畸形情况和范围进行分析,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基于患者自身实际情况明确麻醉方法。在鼻外侧软骨和鼻骨交接位置周围进行手术时不可粗暴分离,以免软骨出现塌陷现象,术中应紧贴软骨膜表面进行分离,不可过浅以免引起血运障碍。对鼻甲肥大进行切除时,应保留其完整性。若术中所需切口比较多,应注意各切口不可连成一条直线,以免术后效果受到影响,加强术腔清理以及术后炎症对症治疗,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保证整形修复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采用鼻部整形技术修复鼻外伤畸形的效果。方法:在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到本院行鼻外伤畸形手术患者中抽取45例,根据患者鼻部畸形情况采用相应的鼻部整形技术修复,随访半年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半年,43例患者均获得显著效果,优良率为95.6%,有2例患者整形后突发意外导致效果不佳。结论 在鼻外伤畸形临床修复中,根据患者外伤畸形情况采用相应的鼻部整形技术,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鼻部,鼻外伤畸形,修复,整形技术
参考文献
[1]李书伟.浅谈鼻外伤的急诊处理与整形[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2):55-56.
[2]蒋初云.鼻外伤修复治疗中美容整形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36-136,137.
[3]张洪庆,范国康,王华林,等.鼻内镜下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矫治[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4):435-437.
[4]刘剑毅,姚恒,胡晓佳,等.鼻骨和鼻中隔软骨同期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25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2):169-171.
外伤整形 篇7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颌面部修复术
颌面部是极易受到损伤的身体暴露部位,由于颌面骨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复杂的解剖关系,因此术前准确确定骨折部位、骨折线的方向和位移特征,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1]。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显示外伤性病变与损伤程度最佳的方法[2],如何合理利用三维(立体3D)重建技术,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82例,并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16~57岁,平均42.6岁;所有患者均系暴力性创伤或交通意外所致。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从眶上缘至下颌骨下缘;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20mA,准直器宽度为1.25mm,层间距1.25mm容积扫描;扫描完成后,将采集到的轴向图像、层厚为1.25mm的原始数据传送至GEADW4.3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并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其MPR、SSD图像显示为软组织窗,VR图像显示为骨窗。
2 结果
8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中,颌面部多发性骨折56例,其中鼻窦积液,颞下颌关节脱位11例,合并颧骨颧弓骨折15例,额窦、筛窦5例;梨骨3例,下颌骨冠突3例,髁状突3例。单一的颌面骨折26例,其中上、下颌骨骨折各13例。MPR、SSD显示骨折线153条,VR显示142条骨折线;其中MPR重建厚度更薄,发现的骨折数量更多。SSD和VR均未能显示骨折部位,分别为上颌窦后壁骨折、上颌窦下壁骨折合并筛骨骨折6例。SSD和VR显示鼻窦积液效果均不理想。MPR、SSD和VR后处理重建作为一个立体的视觉图像,可以清晰显示暴力创伤所引起的轻微骨折,其骨折断端的不对称性显示更加清晰。
3 讨论
颌面骨结构与骨形态多样,口、鼻和眼睛参与构成面部的基本轮廓[3]。颌面部外伤,尤其是暴力性创伤,往往会导致复杂颌面部多部位、多形式的粉碎性骨折[4],如患者不及时或得不到正确治疗,可导致毁容和功能性改变,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颌面部的形状多样,其连接部分复杂重叠,传统的X射线检查很难准确地显示颌面部的深层结构,如游离小骨片、水平骨折线和骨折移位等病变,尤其是发生在患者上颌硬腭、蝶骨、鼻中隔和鼻窦等部位的骨折[5];传统的二维CT图像不能直接显示骨折全貌,但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日臻完善,扫描层的厚度更薄、空间分辨率更高,并能够多方位、多角度成像,尤其是显示骨骼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更清晰。目前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已可用于临床诊断外伤骨折特别是对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的部分,因为其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旋转实时成像,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感兴趣的影像资料,现已被广大临床医师所认可,成为颌面部骨折的主要诊断方式,特别是为颌面部整形外科手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比较直观的科学依据[6]。
多平面重建(MPR)是从不同角度获得的图像,或沿平面容积资料中选取三维数据,利用平均最大或最小强度投影的计算方法得出数据影像资料。MPR是一个传统的二维横断面图像在任何方向上绘制成一条线,然后沿线截面的三维体积重组,得到的平面二维图像经过重建产生矢状面、冠状和任意各层图像,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三维信息。MPR图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调节软组织窗和骨窗开关窗口的宽度和位置清晰显示骨折线,还很可以清楚显示鼻窦内部的骨折、软组织损伤等病变。多平面重建成像包括轴位图像重建,普通的轴向CT影像资料均可在MPR图像中显示。MPR在显示与横断面平行走形、深层结构断裂的骨折线上有明显优势,大大减少了误诊、漏诊的可能性;缺点为不能充分显示病灶和周围组织的三维解剖关系。
表面阴影显示(SSD)是计算数学模型的表面,将超过阈值默认CT图像的相邻像素连接到表面图像间的亮度差异进行重组[7]。其可以经任何方向旋转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可利用切割技术在三维图像上的任意表面进行切割,因此可以显示所有理想角度和方位;在三维图像中显示颌面部骨折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位移程度,并清楚显示复杂性质的骨折;适当的窗宽和窗位条件,可更容易判断骨折的程度和范围,并展示其在裂缝方位上骨折显示的优越性[8]。但由于丢失了大量的原始信息数据,导致细微结构的显示不够理想,并通过阈值调节带来的影响更大;如阈值调节过高,可能会导致一些误报,阈值调节过低又会造成假阴性,从而掩盖骨折。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骨结构的阈值限制为160~220HU、窗口宽度为2000~3000HU、窗位水平为1000~1300HU比较适当。特殊部位再作适当调整以克服所形成的假孔、不规则裂纹和边缘模糊导致的失真;对成像扫描床和组织周围病变可进行切割去除并消除掩蔽现象[9]。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轴向扫描能清晰显示出小而深的裂缝,但缺乏整体立体感,SSD技术则可显示骨折线与周围组织结构、空间的三维关系,清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行和骨片移位游离情况,特别是在复杂颌面部骨折的评估中,从而弥补了二维图像立体空间感的不足[10]。由于临床医生缺乏整体概念,因此三维图像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成为了整形外科医师们的重要影像参考,从而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11];但其缺点在于数据信息的接入、密度取决于选定的组织单个像素,如阈值较高可导致阈值范围内图像中的像素少而无法显示,特别是深层骨折有时很难显示[12]。
三维图像容积再现(VR)可获得真实的三维立体影像,使用全部量数据的每一个级别和最大的像素加以利用,重建的MIP、SSD会超过阈值的像素大小重建,因此MIP和SSD只能是使用量数据的其中一小部分[13]。VR是处理所有的原始数据资料信息,利用大容量计算机工作站上的功能系统软件调整亮度和灰度而转换成三维图像,从而可较清晰地显示任何高密度的骨片或骨折线,立体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病理状态;并可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任意切割显示感兴趣区域,清晰显示深部构造并暴露骨折位置、重叠骨折等[14]。VR可以通过任意角度再现颌面部三维旋转的全貌进行切割,并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病变的实际大小、形状、位置与周围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比MPR空间定位更优越,但其分辨率小于MPR,对细微的病变、无显著移位骨折或不明显塌陷骨折显示均不理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多技术联合应用,不能单独作为一种诊断工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