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整形修复

2024-11-15

早期整形修复(精选7篇)

早期整形修复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整形修复对手足部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烧伤整形美容科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95例的病历资料,比较伤后10d内接受早期整形修复的患者观察组(55例)和10d后才接受早期整形修复的患者对照组(40例)早期整形修复时机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4.55%,对照组优良率为80%,χ2=4.56,P<0.05,不同修复开始时间的两组患者早期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整形修复开始时间较早的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好于开始时间晚的患者的疗效。

关键词:早期整形修复,手足部,深度烧伤

手足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关系着人的劳动和运动能力。因此,对于手足部位深度烧伤的患者应用整形美容原则和技术及时修创面,同时应用体疗、理疗、皮肤护理等综合康复技术,尽可能恢复和改善手足部位深度烧伤患者的手足功能[1]。为探讨手足部位深度烧伤早期整形修复时机和效果,该研究采取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了该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9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烧伤整形美容科就诊的手足部深度烧伤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7例,年龄18~54岁,平均(36±11.3)岁,根据入院后接受早期整形修复的时间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烧伤原因:化学烧伤35例、热烧伤37例、电弧烧伤12例、电击伤11例;烧伤总面积:1%~45%TBSA不等;烧伤深度:深Ⅱ度至Ⅲ度;烧伤部位:手背32例,手指15例,手掌12例,足背17例,足趾8,足底11;除烧伤部位外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神经、骨、肌腱、关节开放等。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稳定生命体征。早期处理为先清除坏死组织及焦痂,以碘伏溶液、0.9%氯化钠溶液、3%双氧水等反复冲洗创面,深Ⅱ度烧伤早期局部用人工皮肤或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按手足功能位厚敷料包扎封闭创面;深Ⅲ度创面,早期采用暴露疗法,以3%碘酒外涂保痂。出现末梢血运不良或感觉轻度麻木者,早期及时行焦痂减张切开术以恢复末稍血运,并发血管、神经、骨、肌腱、关节组织坏死或炭化者,需截除坏死组织。热烧伤患者早期手术切除坏死组织行全厚或中厚皮或转移皮瓣修复,电烧伤创面采用带蒂皮瓣或带血管蒂皮瓣修复创面(移植皮瓣皮肤缺损处行游离自体皮移植),较大的皮瓣下留置引流1~2 d。对照组:伤后10 d后采取上述方法完成修复。两组均于术后1周内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逐步开始患肢的主动运动,预防关节粘连,自我徒手按摩牵拉瘢痕组织,待皮片成活后,在不影响患肢血运的前提下行手足功能位包扎固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优:无感染,无血肿或单个血肿面积<2 cm2,皮片或皮瓣成活>95%。良:无感染,无血肿或单个血肿面积2~5 cm2,皮片或皮瓣成活>85%。差:单个血肿面积>5 cm2,皮片或皮瓣成活<85%或发生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近期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55%,对照组优良率为80%,χ2=4.56,P<0.05,不同修复开始时间的两组患者早期修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早期整形修复开始时间较早者近期疗效显著好于开始时间晚的疗效。见表1。

注:*χ2=4.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足部深度烧伤是常见外伤,是手足部位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热辐射而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2]。深度烧伤是指Ⅱ度和Ⅲ度烧伤,表现为损伤较深,Ⅱ度触痛敏感,皮肤发白、有水疱,局部皮肤呈鲜红色,感觉减退;Ⅲ度烧伤创面有焦痂,因皮肤神经末梢坏死而无痛觉,但周围组织有痛觉[3]。手足部深度烧伤往往容易影响到周围的关节、肌腱及骨骼,两者有着共同的特点,即烧伤后早期渗出的纤维蛋白和血浆等会沉积到周围组织上,导致腱膜间隙以及肌腱、肌肉和关节周围组织出现粘连,在长时间制动的情况下,导致手掌或足部肌肉萎缩,肌腱缩短造成指(趾)掌屈曲,指(趾)掌粘连呈蜷缩状,掌(足)弓消失,、关节囊增厚,后期纤维组织及愈后瘢痕增生,挛缩产生畸形等,局部表现为指间关节过度屈曲,愈合后多伴有手足部功能障碍和挛缩畸形[4]。传统的治疗方法四根据不同的烧伤原因和烧伤程度对症处理,如化学性烧伤则采取中和方法冲洗,预防性局部或全身性给予抗生素。手足作为人体重要器官,治疗效果直接关系着烧伤部位的功能的恢复,影响着手足的外观,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运动和生活质量,很多手足深度烧伤患者治疗后会出现爪形手、瘢痕挛缩,手足功能深受影响,且外观丑陋[5]。因此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实施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早期治疗更显其重要性[6]。中国烧伤外科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历了从单纯的救治到系统治疗和康复两个阶段的飞跃,治疗的重点在挽救生命的同时越来愈多的关注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当前烧伤的创面封闭和早期修复中引入了整形外科外科原则和方法,以期实现尽早恢复功能和外观,避免再次手术[7]。该研究对该院烧伤整形美容科95例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了早期整形修复的分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不同修复开始时间的两组患者早期修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修复开始早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好于开始时间晚的疗效。刘立新[8]对手足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修复时机与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分组探讨了80例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在烧伤后1周内及1周后采用保守方法完成整形修复对在创面愈合时间及远期肢体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35.2±3.22)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63.25±6.11)d,P<0.05。证实了手足部深度烧伤早期清创皮瓣转移整形修复治疗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及时处理深度烧伤创面和尽快修复创面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患者身体机能和恢复外观,他的研究结果与本组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于冶,贾立平,肖贵喜,等.手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方法及愈合[J].西南军医,2009(3):20-22.

[2]蒋建辉.手深度烧伤早期功能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8):45-46.

[3]张建芬,卢军玲.手部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后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6):121.

[4]韩焱福,贾晓明.烧伤创面修复重建的发展和再认识[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6):202-204.

[5]陆亚东.手部深度烧伤48例(72手)早期整形修复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12):70-72.

[6]兰久利.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1(6):115.

[7]尹周清.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进展探讨[J].医学信息,2011(4上旬刊):444-445.

[8]刘立新.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2(25):74-75.

早期整形修复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足部深度烧伤治疗的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4.6±6.3)岁;烧伤原因:热烧伤20例,化学烧伤18例,电击伤7例,电弧烧伤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抢救,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整形修复治疗。

1.2.1 观察组

患者在入院后立即采用积极的救治措施,对坏死的组织和焦痂进行清除,并用0.9%的氯化钠溶液、碘伏溶液以及3%的双氧水等对患者的创面进行反复的冲洗,早期运用人工皮肤或者是凡士林纱布对创面进行局部的覆盖,按照手足功能位厚敷料对创面进行包扎和封闭,有感觉轻度麻木或末梢血运不良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焦痂减张切开术以恢复末梢的血运,有神经、骨、血管、关节组织以及肌腱坏死或碳化情况的患者需要切除坏死组织,对患者进行带蒂皮瓣、带血管蒂皮瓣或者是中厚皮转移修复。

1.2.2 对照组患者运用延期整形修复手术治疗,在患者入院3~4 d后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措施均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以及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等均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别的记录,为实验统计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和保证。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屈伸幅度可以恢复正常状态的80%~100%则认定为治疗效果优秀;患者治疗后后肢体功能、屈伸幅度可以恢复正常状态的50%~80%则认定为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屈伸幅度恢复到正常状态的50%以下则认定为治疗效果差。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7.56±7.34)d,少于对照组的(40.45±10.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部深度烧伤属于常见外伤类型,指的是患者手足部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者是强烈辐射而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其损伤的程度较深,其周围的骨骼、肌腱和关节均有一定的累及,需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3]。

整形修复手术为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但是有实验研究表明患者手术的时间与治疗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患者整形修复时间越早患者手足部功能恢复就越好,且术后伤口愈合的时间也就越短,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对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早期整形修复为首选的治疗手段[4]。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以及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运用早期整形修复对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的优良率,缩短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有助于取得更加满意和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文成.早期整形修复对手足部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3,32(10):5-6.

[2]张伟峰.手足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修复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113.

[3]李民仕,黄道强,谢加水,等.早期整形修复在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治疗效果.河北医学,2012,18(6):726-729.

早期整形修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1岁~60岁, 平均年龄32.5岁;烧伤原因:电烧伤11例、热压伤13例、碱烧伤6例;指关节囊受损14例, 烧伤深达骨质和肌腱16例;创伤面积2.4 cm×1.2 cm~7.2 cm×6.2 cm, 患者受伤3 d内给予治疗。对照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2岁~59岁, 平均年龄31.5岁;烧伤原因:电烧伤13例, 热压伤16例, 碱烧伤1例;指关节囊受损10例, 烧伤深达骨质和肌腱20例;创伤面积2.5 cm×2.2 cm~7.2 cm×5.8 cm, 患者受伤3 d后给予治疗。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和烧伤面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60例患者术前常规检查, 分组给予整形修复治疗, 治疗方法如下:术前30 min分别肌肉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和0.5 mg阿托品, 患者取仰卧位, 展开患肢, 给予臂丛麻醉, 待麻醉完成后, 在患肢上捆扎止血带, 并进行消毒和铺巾。根据患者焦痂切除后植皮范围取患者大腿内侧供皮区全厚皮或中厚皮备用。利用手术刀行切痂, 至露出湿润、光亮和鲜黄的脂肪为宜, 切痂之后安放止血带, 并使用庆大霉素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将皮瓣边缘修饰整齐使其和创面相吻合, 之后做间断缝合, 采用等渗盐水冲洗皮下瘀血和渗出液, 并进行常规引流。使用盐水纱布将植皮区覆盖, 之后予加压包扎。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要求患者患肢抬高, 避免压迫创面, 术后5 d观察是否出现皮下瘀血或渗出等, 根据皮片的厚薄情况在术后3 d~7 d换药, 并在术后第10天进行再次换药, 患者术后15 d可以出院。

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整形修复手术, 区别在于试验组在入院3 d内行手术, 而对照组在3 d后行整形修复术。给予2组患者4个月~38个月的随访, 随访内容主要包括并发症发生、治疗及指导性功能锻炼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1]

优:无肌腱神经和骨关节损伤, 进行截指手术的患者术后手指功能无明显异常, 可正常握拳;良:无骨关节坏死, 进行截指手术的患者术后手指功能受到影响, 有握拳能力;差:肌腱神经损伤, 骨关节坏死, 进行截指手术的患者术后手指功能受到限制, 有一定的握拳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

2.2 2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给予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切痂、削痂及植皮处理, 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手部功能。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整形修复时机和患者治疗效果有极为重要的联系。王智[2]指出, 烧伤24 h内给予患者切痂或削痂可有效改善患者烧伤创面的炎症反应, 从而防止创面加深。张永生则指出, 手部深度烧伤患者48 h内易发生创面加深, 因此宜在烧伤3 d内给予整形修复手术。本文对收治的6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分别处理, 试验组在3 d内给予手术治疗, 对照组在3 d后给予手术治疗, 治疗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手部整形修复效果明显较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我们认为早期整形修复可明显促进临床恢复, 同时, 还能有效降低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感染、麻木、植皮坏死和臃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陆亚东[3]研究指出, 早期指导性功能锻炼和早期整形修复手术同样重要, 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本研究对患者进行为期4个月~38个月的随访, 随访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进行指导性功能恢复锻炼后, 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及早给予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整形修复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对于改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和预后有明显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整形修复在手部深度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患者在入院后3 d内尽早实施修复手术, 对照组30例患者在入院3 d后实施修复手术, 对比2组患者的整形修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手部整形修复效果明显较好;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及早进行整形修复对手部深度烧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且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部深度烧伤,整形修复,早期,预后

参考文献

[1]张晓启.桡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烧伤创面[J].中华烧伤杂志, 2011, 27 (2) :162-163.

[2]王智.手背深Ⅱ度烧伤削痂后延期植皮术的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09, 38 (10) :1291-1292.

早期整形修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手部烧伤患者, 按手术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4例 (共86只手) , 男31例, 女23例, 年龄11~58岁, 平均 (32.15±6.47) 岁, 烧伤面积8~31 cm2, 平均 (13.28±1.42) cm2;对照组54例 (共80只手) , 男30例, 女24例, 年龄10~56岁, 平均 (32.13±6.49) 岁, 烧伤面积7~32 cm2, 平均 (13.30±1.38) cm2。烧伤原因有火烧伤、化学烧伤、开水烫伤、热挤压伤、电烧伤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P>0.05, 临床可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抗炎、对症处理。观察组于3 d内采取早期整形修复, 对照组3 d后进行延期修复。整形修复手术方法为:行全麻, 成人采取臂丛麻醉, 儿童则予基础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联合。患者取仰卧位, 抬高患肢, 用止血带。对烧伤部分进行切痂、削痂, 对主要为皮肤损伤的患者, 在供皮区取中厚皮片, 拼接缝合;对合并骨、神经、肌肉组织及肌腱损伤的患者, 则选取游离、邻近、带蒂皮瓣等, 进行皮瓣修复操作, 缝合、固定边缘, 以盐水纱布覆盖患者植皮区, 加压包扎。术后予常规抗感染及护理等, 5 d后进行复查, 3~7 d换药, 拆线后患肢进行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定:近期疗效:皮片/皮瓣成活率≥95%, 伤口愈合快速、平整, 皮肤弹性好, 创面无感染, 无血肿或单个面积<2 cm2为优;皮片/皮瓣成活率≥85%, 伤口愈合较快, 皮肤弹性较好, 创面无感染, 单个血肿面积<5 cm2为良;皮片/皮瓣成活率<85%, 伤口愈合慢且不整齐, 皮肤弹性差, 创面并发感染, 单个血肿面积>5 cm2为差。术后随访8个月, 观察两组并发症和二次手术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 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两组近期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 (93.02%) 明显高于对照组 (78.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7, P<0.01) 。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4%, 较对照组的18.75%明显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 P <0.05) 。见表2。

2.3 二次手术发生率比较:8个月内, 观察组无二次手术患者, 对照组有7例行二次手术, 发生率为8.7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4, P<0.05) 。见表3。

3 讨论

手部烧伤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保留手部功能, 防止出现瘫痕挛缩畸形。而创面是烧伤病理改变的基础, 也是引发并发症的源头, 重建创面, 恢复皮肤屏障功能是烧伤最基本的治疗要求。早期整形外科手术对创面进行覆盖、修复, 利于避免瘢痕过度增生与感染的发生[2], 能改善治疗后患者手部生理功能与外形情况, 为整形修复在烧伤治疗中的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 临床修复治疗手部烧伤创面的方法有很多, 实践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 把握干预时机, 以期加速创面愈合与功能、外观恢复。现阶段, 相关研究指出, 烧伤患者临床疗效较大程度受整形修复手术开展时机的影响[3], 张晓启等的研究表明, 手部烧伤创面加深多发生于烧伤后48 h内[4]。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于3 d内进行手术, 结果显示, 观察组早期行整形修复手术后, 近期优良率为93.02%, 较对照组的78.85%有显著提升 (P<0.01) ;随访8个月, 观察组感染、臃肿、麻木、植皮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1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 (P<0.05) , 且远期疗效比较中, 对照组有7例 (8.75%) 行二次手术, 观察组无再次手术病例 (P<0.05) 。

综上所述, 对手部烧伤患者行早期整形修复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加速创面愈合, 促进功能恢复, 近、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整形修复对手部烧伤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手部烧伤患者, 按手术时间不同分为两组, 每组54例。观察组共86只手, 对照组共80只手。观察组于3 d内采取早期整形修复, 对照组3 d后进行延期修复。术后随访8个月, 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近期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 (93.02%) 明显高于对照组 (78.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7, P<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4%, 较对照组的18.75%明显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 P<0.05) 。8个月内, 观察组无二次手术患者, 对照组二次手术发生率为8.75%,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χ2=5.84, P<0.05) 。结论 对手部烧伤患者行早期整形修复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加速创面愈合, 促进功能恢复, 近、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整形修复,手部烧伤,近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谢加兵, 丁国正, 杨民, 等.皖南地区急诊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J].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 (8) :979-980.

[2]全艺.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4, 25 (16) :2471-2472.

[3]范智凌, 谢玉国, 陈伟鹏.早期整形手术对老年烧伤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13) :28-30.

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效果分析 篇5

重睑术是现阶段常见的整形美容手术之一,其可以增强消费者自信和提升其幸福感,尤其是女性就医者[1]。重睑术主要对睑部皮肤和组织进行修缮,保证左右眼睑相适[2]。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9例患者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39例住院以及门诊患者,男性7例,女性32例。年龄组成为15~40岁,平均年龄为(31.8±1.5)岁。其中包括29例左右眼皮不对称患者;3例单眼肿眼泡患者。

行小切口手术,去除眼轮匝肌,清除患者眶隔多余脂肪,并部分埋线重睑成形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1.2治疗方法

让患者配合轻闭眼裂,使用牙签按压眼睑皮肤,患者再配合睁开眼睛,观察眼部形态,判断需要修缮的部位以及进行修缮的策略,标记好修缮部位。消毒后进行皮下麻醉,依据标记使用小尖刀片进行手术,细心的去除眼轮匝肌,一边缓慢切除一边观察左右对称情况,直到左右合适为止。眶隔含有的脂肪垫也进行同样的处理策略,直到修缮完美。注意出血时使用电凝进行止血,然后进行缝合。

2结果

39例住院以及门诊患者进行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后效果明显,左右2侧的眼皮美观对称,患者较满意。

3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迎来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关于美的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重睑成形术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对于理想眼部形态的追求,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女性朋友的广泛关注,而且女性朋友也越来越敢于尝试各种美丽方法,敢于积极使用美丽手段,重睑成形术给女性朋友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以及自信心[2]。

重睑成形术包括埋线以及切开方法,切开比较适合在单睑中使用,其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比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有时候还会在眼处留下疤痕[3]。埋线方法具伤害小、恢复快, 适合薄单睑进行使用,但自行消失率较高。笔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术中缓慢细致去脂有效去除患者眶隔中影响其美观的多余脂肪,结合部分埋线的策略保证了顺应性和重睑逼真性,很好达到患者的预期目的,满足了患者的审美需求,手术可操作性强,且同样适用于肿眼泡病例[4]。该种方法可以准确定位,容易寻找脂肪部位,切口不需要缝接,保证了和谐美观,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小切口去除眼轮匝肌和框内多余脂肪结合部分埋线法治疗不对称眼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9例患者行小切口手术,去除眼轮匝肌,清除患者眶隔多余脂肪及部分埋线重睑成形术,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39例住院以及门诊患者进行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手术后效果明显,患者较满意。结论:对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手术中进行小切口手术,手术中进行缓慢细致去脂以及部分埋线的策略可以很好达到患者的预期目的,值得研究推广。

早期整形修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32例鼻外伤患者, 其中男14例, 女18例, 年龄17~38岁, 平均 (29±2.5) 岁;损伤原因:车祸伤3例、切割伤、18例、钝器伤13例、咬伤6例, 其他伤2例;损伤程度:经检查25例患者鼻部为单纯裂伤或有少量缺损, 软硬骨头尚无损伤;14例患者有鼻部有较大组织缺损, 直接拉拢缝合困难;有7例患者鼻翼软骨与鼻中隔软骨受损;有3例患者鼻骨骨折。

1.2 整形方法

我院对32例鼻外伤患者不同伤势进行针对性鼻外伤修复治疗。

1.2.1 单纯鼻部皮肤组织裂伤

对患者先进行局部麻醉, 然后用3%过氧化氢、0.9%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创口进行清污处理, 去除坏死组织。止血完成后, 对患者采用间断缝合6-0-7-0美容线, 减少伤口张力, 确保伤口愈合速度。若患者伤口损伤严重, 可进行皮瓣移植或皮瓣修复术。

1.2.2 鼻挫伤合并鼻骨或鼻软骨骨折

术前进行局部麻醉处理, 观察患者鼻骨是否移位, 如有移位, 需用手法进行复位处理。复位后再进行精准缝合处理, 术后用塑形固定, 并用膨体材料置于患者鼻腔内进行支持定型。

1.2.3 鼻梁歪斜

手术采用鼻翼内侧缘-鼻小柱蝶形切口, 多数采用鼻-鼻中隔整形术, 骨性歪斜者在双侧鼻骨侧方锯开与上颌骨额突的连接, 分开鼻骨, 使其上端发生骨折, 恢复鼻梁正中位。软骨歪斜者采用鼻中隔软骨弧形弯曲部“田”字形切开软骨, 分离一侧黏骨膜, 不分离对侧, 鼻中隔固定于犁骨沟, 切除肥厚鼻甲的手术方法。所有患者48 h取出填塞物, 1周内每日清理鼻腔并冲洗。出院后1个月每周复查1次, 第2个月每2周复查1次, 第3个月后每个月复查1次, 复查半年。

1.3 疗效评估标准

优:鼻梁平直, 双侧鼻背鼻翼对称, 鼻腔通畅;良:鼻梁基本平直, 双侧鼻背鼻翼基本对称, 鼻腔通畅明显改善;差:鼻梁仍歪斜, 两侧鼻背鼻翼不对称, 仍鼻塞。

2 结果

经过半年复查后, 患者整形美容治疗优良率为100%。其中单纯鼻梁较短而低平12例患者中, 评价为优10例、良2例;鼻梁短而低平合并鼻尖高度不足10例患者中, 评价为优9例、良1例。鼻尖圆钝8例患者中, 评价为优6例、良2例;鼻翼宽大2例患者中, 评价为优2例、良0例。所有鼻部畸形均获得满意矫正, 鼻外形恢复良好, 鼻腔通畅, 切口对位愈合好, 无明显瘢痕。

3 讨论

当前人们对自身的形象越来越在乎, 一旦鼻部受损, 都迫不及待的要进行鼻部整形修复处理。由于当前人们的审美越来越高, 这就给鼻外科整形工作中带来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尤其是当前鼻局部美容整形分支研究, 鼻部修复整形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这使得当前鼻部整形技术越来越专业化、细致化和安全化[3,4]。

目前国内鼻外伤美容整形临床工作主要包括鼻部分或全鼻缺损的手术恢复。 (本文) 根据鼻外伤的不同, 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 经过半年复查后, 患者整形美容治疗优良率为100%。 (1) 反复阅读患者的鼻窦CT, 了解解剖结构, 注意解剖变异及范围; (2) 完善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合理选择麻醉方式; (3) 鼻外侧软骨与鼻骨交接处区域手术勿粗暴分离, 防止软骨塌陷; (4) 手术紧贴软骨膜表面分离, 过浅易造成血运障碍; (5) 鼻甲肥大切除, 应保留中鼻甲的完整性, 因为中鼻甲对鼻腔的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是鼻窦手术的解剖标志; (6) 由于是多项手术同时进行, 手术既复杂时间又长, 所以术后的炎性反应较重。为保证手术效果及术后尽快恢复, 手术后的固定十分重要, 鼻内的支撑和鼻外的压迫都应确切[5]。鼻尖成形术, 术后佩戴特制的鼻夹对抑制鼻尖组织增生有重要的作用; (7) 切口选择应兼顾各项手术, 如术中需做多个切口, 应避免各切口连接成直线, 以免术后的瘢痕收缩较明显, 影响手术效果; (8) 定期术腔的清理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既能减少黏连, 又可以清除术中因出血看不到的病变; (9) 手术勿求绝对理想化, 应在手术风险与美观间取一折中点, 综合考虑血运、张力等因素[6,7]。

总之, 在鼻外伤整形美容术中, 我们应遵循鼻的亚单位美学原则, 从整体综合考虑修复效果, 制定手术方案, 以建立起适合中国特色的整形美容外科方法。

参考文献

[1]柳人烈, 艾玉峰.美容外科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244-249.

[2]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7-57.

[3]滕利, 吴国平, 杨锴, 等.开放式手术矫正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 16 (3) :144-146.

[4]陈德禄.各种鼻形的隆鼻技巧[J].中国美容医学, 2003, 12 (4) :412-414.

[5]段红英.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及预防[J].河北医药, 2004 (26) :474-475.

[6]李东, 陈东明, 李生, 等.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置人大鼠皮下后的相关组织学变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5 (l1) :351-354.

早期整形修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360例于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烧伤后瘢痕挛缩整形修复的患者,在这36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7例,女性患者163例,其中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有80例,成年人有280例。

1.2 方法

采用滚轴式的取皮刀来对患者进行取皮,或者是徒手定型取皮等,在患者的供皮区切取刃厚皮片,然后用外用的油纱或者是绷带等来对患者进行加压包扎。

1.2.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瘢痕挛缩整形修复的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这是因为很多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对需要配合的地方没有充分的加以了解,对手术的效果期望的过高[1,2]。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向患者说明手术之后的效果,对那些对手术信心不大的患者介绍一些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他们对于手术的信心,鼓励他们多同其他的患者进行交流。还要向患者进行麻醉方法的讲解,帮助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此外,为了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要做好手术之前的皮肤准备工作,让患者在手术进行的前三天用温水对手术区以及供皮区的皮肤进行仔细的清洗[3]。对于那些伤处畸形的患者,在接受手术的一周之前要对口腔进行消毒,在饭前以及饭后要指导患者用盐水进行漱口,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手术后感染的几率。

1.2.2 术后护理

在患者接受了整形修复的手术之后,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相关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对于那些全麻的患者应该让他们的头尽量的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现象的出现。还要为这些患者准备好氧气,确保他们呼吸的畅通。在患者接受了颈部的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对敷料进行仔细的查看,看是否存在着包扎过紧的现象,以及渗血的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的通知医生来进行处理。在开展术后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让患者卧床休息,如果患者过早的下地进行活动,那么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延长供皮区愈合的时间[4]。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指导,对于那些全麻的患者在术后的四至六小时要禁食,等到患者的意识完全清醒后如果没有出现呕吐的反应才可以进食。对于那些颈部瘢痕的患者,手术后的当天应该禁食,三天之内应该进一些流质的饮食,在三天之后才能够进半流食,防止因为患者的过早咀嚼而影响到皮瓣的存活。

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体位选择方面,如果患者接受的是颈部的手术,那么在手术结束之后应该让患者采取头后仰位,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出现皮片痉挛的现象。如果患者接受的是腋窝处的瘢痕挛缩整形修复手术,那么在手术结束后应该让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并且让患者的肩关节尽量的向外展。如果患者接受的是四肢的整形修复手术,那么应该在术后注意将患者的术肢适当的加以抬高,这样就可以促进患者的回流,减轻患者出现的肿胀等现象。如果患者出现了血运障碍,那么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通知医生来进行处置。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手术区的皮瓣血运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的切口有引流管,那么就需要对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做好观察和记录的工作。

2 结果

在这360例患者当中,有201例患者的植皮全部成活,有147例患者的皮瓣移植成功,有349例患者的功能得以恢复。

3 讨论

为了防止患者术后的感染,要注意保持敷料的洁净,如果出现了渗出的现象就要及时的予以更换。如果患者在手术之后的体温过高,并且手术区伴有疼痛等,就意味着可能造成了感染,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配合医生来找出感染的原因。

在患者手术成功之后,护理人员还要给予一定的康复指导和护理,让患者用温水来浸浴,这样可以将皮肤上存在的大量细菌加以清除,确保患者皮肤的清洁,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鼓励患者多多按摩,从而达到活血舒筋,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手术的效果,帮助患者外观的改善。这是因为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只能为患者功能的恢复创造一个条件,但是要想达到预期的恢复效果,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功能方面的训练。

综上所述,要想取得瘢痕挛缩整形修复手术的成功,手术的过程固然十分的重要,但是手术之后的护理工作质量也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更好的恢复。只有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责任心,耐心的为患者解答他们存在的疑虑和问题,才能够促进我国烧伤后瘢痕挛缩整形修复护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摘要:目的 分析烧伤后对患者进行瘢痕挛缩整形修复的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烧伤后瘢痕挛缩整形修复的患者360例。对他们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对烧伤后瘢痕挛缩整形修复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为患者进行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 提升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极大的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烧伤,瘢痕挛缩,护理心得

参考文献

[1]凌少梅,潘宝环,卢妙英,等.围手术期内患者烧伤整形术后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22):128-130.

[2]易南,胡大海,朱雄翔,等.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挛缩的康复处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49-951.

[3]彭晓菁,黄美霞,吴姝莉,等.手部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4):39-40.

上一篇:初中英语阅读的教与学下一篇:农民收入增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