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整形术

2024-10-18

烧伤整形术(共10篇)

烧伤整形术 篇1

摘要:目的:对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部烧伤瘢痕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瘢痕整形术, 并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对研究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加强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整形及相关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76.7%) , 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结论:对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护理

手部烧伤之后出现的瘢痕会导致患者的手部外观较为丑陋, 影响美观, 还会对患者手部的正常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引发患者的心理失衡, 所以, 对患者实施整形手术的期间对患者进行一定的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 [1,2]。本文对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患者的护理进行研究分析, 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部烧伤瘢痕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中男性23例, 女性7例, 患者的年龄为14岁~65岁, 平均年龄为 (44.6±6.2) 岁;患者的烧伤后病程为5.3个月~7.5年, 平均病程为 (2.8±0.4) 年; 按烧伤类型分, 有22例为火烧伤, 有5例为化学烧伤, 有3例为电烧伤;按关节屈曲的畸形类型分, 有20例为两指以上的畸形, 有7例为掌指关节过伸合并存在指蹼挛缩, 有2例为指关节的单指畸形, 有1例为腕关节背屈的畸形。研究组中男性24例, 女性6例, 患者的年龄为16~64岁, 平均年龄为 (44.3±6.0) 岁;患者的烧伤后病程为5.5个月~7.6年, 平均病程为 (2.9±0.3) 年;按烧伤类型分, 有21例为火烧伤, 有7例为化学烧伤, 有2例为电烧伤;按关节屈曲的畸形类型分, 有19例为两指以上的畸形, 有6例为掌指关节过伸合并存在指蹼挛缩, 有3例为指关节的单指畸形, 有2例为腕关节背屈的畸形。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相似,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瘢痕整形术, 然后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加强护理, 具体措施包括, (1) 术前护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对于存在比较严重的紧张及焦虑情况的患者可适宜进行一定量的镇静类药物, 确保患者在进行手术前进行较好的睡眠。在进行手术前进行常规供皮区的准备, 保证瘢痕相关组织的表面的清洁, 术前8h进行禁食。 (2) 术中护理:使患者的身体与床面之间的着力部位垫上海绵垫, 保持患者的着力比较的均衡, 凹陷的部位需垫上软枕, 对患者进行体位的固定时在使术野进行充分暴露的基础上, 避免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造成妨碍,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相关变化, 掌握好对患者术中用药之后的作用及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术中存在比较严重紧张情况的患者进行着重的护理, 避免出现肌肉的紧张症状而使患者的出血情况及手术的困难加重。 (3) 术后护理:术后使患者保持比较适宜的体位, 让患者的患肢处于比较适当的姿势, 避免引起静脉回流的不畅, 或者对患者的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及皮片的成活情况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般在患者保持坐位或者站位时应将患者的患肢悬吊在胸前, 让手部处于心脏位置以上约15 cm, 患者保持卧位时应让肘部处于心脏部位约5~8cm以上, 病房的温度保持在20~25°左右, 避免过于寒冷出现血管的痉挛, 患者在术后1周内需对手部进行制动, 避免由于手的相关活动导致移植皮片和受区之间的相对滑动, 对手术的效果造成影响。术后还需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 患者的功能锻炼需尽早的进行, 防止出现皮片的挛缩情况, 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 功能锻炼多在患者拆线之后的2~3周开始进行, 先对患者进行被动的功能锻炼, 然后逐渐的过渡到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 可以使患者的手浸泡在温水中, 手掌之间用力的握拳, 或者将钢球放在患者的掌中进行一定的揉转运动, 加强患者肌力及关节的活动情况, 对患者进行手指的屈伸和握物的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部功能协调, 提高恢复效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评定标准为, 若患者的手部瘢痕均已消失, 手部的功能已完全恢复至正常, 则评定为痊愈;若患者的手部瘢痕消失, 手部的功能与术前相比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 则评定为有效;若患者的手部瘢痕及手部的功能均未获得好转, 则评定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经手术整形及相关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 <0.05) , 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瘢痕是由于受损的皮肤在进行愈合的过程中胶相关合成代谢的机能失去一定的约束及控制, 从而处于比较亢进的状态, 导致出现胶原纤维的过度增生, 所以又可称为结缔组织的增生症, 临床表现为隆出正常的皮肤, 瘢痕形状不一, 存在红色较硬的良性肿块等[3,4]。一般烧伤瘢痕是属于创伤修复之中的深达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损伤情况, 多需对患者实施瘢痕修复手术来进行修复[5]。

接受瘢痕修复手术的患者的恢复过程需比较系统的进行, 所以应按照不同患者的具体状况, 制定针对性的手术实施方案, 并从进行手术之前至到患者出院之后进行持续的护理措施。由于患者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并存在一定的紧张、焦虑等情绪, 需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健康指导及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 使患者保持较好的状态接受手术;在对患者实施瘢痕修复手术的过程中进行密切的配合并细心的观察, 对患者进行适宜的心理护理剂安慰, 帮助瘢痕患者顺利的完成相关手术之后;术后对患者的血运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 对各种的异常状况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 保证皮质的成活情况, 并按照患者的恢复具体情况实施一定的功能相关锻炼指导, 促使患者进行完成恢复。

本研究中, 研究组手部瘢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 (P<0.05) , 说明对患者在进修复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一定的针对性护理, 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晓菁, 黄美霞, 吴姝莉等.手部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的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3, (4) :39-40.

[2]黄桂芳.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治疗护理[J].医学信息, 2013, (28) :345, 346.

[3]张雅宁.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4, (1) :334-335.

[4]胡检, 黄宇斌, 黄志斌等.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术后康复治疗52例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 2012, 18 (14) :2321-2322.

[5]杨艳丽, 赵凤娟, 王萍等.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 (10) :1260-1261.

烧伤整形术 篇2

2012年上半年疼痛科工作总结

医疗业务发展:2012年上半年结束,经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工作成绩显著,科室门诊病人数达到1380人次、住院人数为100例、手术台次为67。

医疗质量:为了降低医疗风险,我科加强科室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在过去6个月里,取得以下好的成绩,三日确诊率为100%、无危重病例、治愈好转率为达98%、平均住院天数为8天,、无非计划再手术病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为3日、无住院超过30天病例、护理工作满意度98%、病历质量优良、无院内感染病例、传染病上报1例。

科室经济收入:科室上半年总收入达60多万元,平均月收入在10万元左右,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人才队伍及学科建设:我科定期派医生到北京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独立开展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手术,如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CT引导颈腰椎间盘突出胶原酶+臭氧溶盘术、膝关节腔灌洗术等。科研教学:市级科研项目1项(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科室管理:实行绩效工资,按劳分配,各尽所能,各使其责。硬件设施:设立便民服务站,更新医疗设备,完善基础设施。指令性任务:按计划进行。

精神文明建设:患者为了表达和肯定我们治疗方法的显著效果,送来

多面锦旗,张贴多封感谢信,受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医护人员都积极参与院里组织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存在问题和不足:科室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患者对我院疼痛科知晓率较低,微创介入治疗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患者住院率偏低,还应进一步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烧伤整形术 篇3

【摘要】目的:分析烧伤整形术后感染因素及病原菌种类,为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接收的731例烧伤整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感染因素与病原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78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0.7%;经分析创面情况、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前住院时间与术后感染明显相关;细菌培养结果显示75例为阳性,病原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感染(38.7%)、大肠埃希菌(24.0%)、假单胞铜绿杆菌(22.7%)以及变形杆菌(8.0%)。结论:分析烧伤整形术后感染因素与病原菌情况可为烧伤整形患者术后提供指导。

【关键词】烧伤整形术;感染;影响因素;病原菌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81-02

烧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作为应激源,会对患者的心理、外观以及社交等造成恶劣影响,因而对烧伤部分行整形术治疗成为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不可避免的出现术后感染,其会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造成影响[1]。本文以我院接收的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因素与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731例烧伤整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50例,女性患者381例;年龄为15-65岁,平均年龄为(32.5±5.4)岁;烧伤面积为21-100%总体表面积,且大部分为重度烧伤;烧伤原因:12例为蒸汽烫伤,50例为化学药物烧伤,120例为电击烧伤,236例为火焰烧伤,300例热液体烫伤,4例为其他烧伤。

1.2方法

1.2.1感染诊断方法

参照2001年卫生部办公厅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中关于浅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本组731例患者感染情况进行评判:即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30d内,符合如下中的任意同一条便视为感染,(1)浅表切口见红肿、痛、热或是明显脓性分泌物;(2)临床医生诊断为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经细菌培养后的结果呈阳性。

1.2.2病原菌培养方法

病原菌培养来源为术后感染者的痂下组织、静脉尖端、创面以及血液中,参照微生物培养程序行病原菌培养,具体为:采用无菌棉拭子对创面分泌物进行采样后,而后将其接种于血平皿及麦康凯平皿;痂下组织接种于血平皿及麦康凯平皿(需经匀浆后);静脉尖端置心脑浸液增菌肉汤。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 本组患者中有78例出现感染(女36例,男42例),感染率为10.7%,感染时间为术后3-10d,平均为(4.3±1.0)d。

2.2本组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经分析创面情况、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前住院时间与术后感染明显相关,详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例)

3602.3本组患者病原菌情况分析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75例为阳性,病原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感染(38.7%)、大肠埃希菌(24.0%)、假单胞铜绿杆菌(22.7%)以及变形杆菌(8.0%),详见表2。

表2 本组患者病原菌情况分析(例,%)

病原菌例數占比病原菌例数占比球菌22.6假单胞铜绿杆菌1722.7肺炎克雷伯菌34.0大肠埃希菌1824.0变形杆菌68.0金黄葡萄球菌2938.73讨论

造成其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因素较为多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为创面情况、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前住院时间等;主要病原菌则为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铜绿杆菌以及变形杆菌。

就创面情况而言,当表面有残留、瘢痕褶皱凹陷且伴严重污染物、不易清洁的创面、术区皮肤条件差时,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烧伤者的整形术后的感染几率[3];就术前住院时间而言,时间过长时,患者存在较大的与其他患者之间较差感染的风险,再加上病房空气、与医护人员接触等因素的干扰,使感染风险增加;就手术时间而言,手术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大,因而术前应对手术器械严格消毒,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感染;就创口愈合时间而言,超过1年行整形术治疗者的感染风险明显低于1年内患者,考虑其原因或与患者烧伤早期其残余创面、瘢痕内残存细菌以及瘢痕内积垢不能彻底清除,或者是患者抵抗力较差等因素有关,因而为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患者应于愈合阶段加强营养,做好康复训练,待烧伤部位愈合良好后再行整形术治疗[4-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78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0.7%;经分析创面情况、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前住院时间与术后感染明显相关;细菌培养结果显示75例为阳性,病原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感染(38.7%)、大肠埃希菌(24.0%)、假单胞铜绿杆菌(22.7%)以及变形杆菌(8.0%)。综上所述,分析烧伤整形术后感染因素与病原菌情况可为烧伤整形患者术后提供指导,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或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故而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因抗生素乱用导致感染出现。

参考文献

[1]谌煜,姜珊.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治对策[J].医学综述,2013,23(18):3449-3451.

[2]李娟,邵洪波,李翠坤,等.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15(10):946-948.

[3]陈从柏.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4,22(05):348-350.

[4]刘辰.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治对策[J].中国医疗美容,2014,25(06):44.

烧伤整形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该次实验以该院所收治的30例烧伤整形患者为实验对象, 男性18例, 女性12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20~5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4.5±1.4) 岁。其中, 四肢瘢痕4例, 头部巨痣2例, 头皮缺损7例, 左耳完全缺如6例, 口周瘢痕6例, 中颈前瘢痕5例。

1.2 方法

分两期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第1期手术目标为置入扩张器, 依据创面修复的形状和大小, 选择形状和规格适当的扩张器, 在注射壶位、剥离范围及扩张区域做好手术标记。手术切口通常选择在修复区与扩张区的连接部位, 埋置腔隙剥离好后进行止血处理, 留置引流管, 行负压吸引, 逐层将皮下和皮肤缝合, 检查手术部位是否有渗漏问题[3,4]。拆线前后均每隔3~7 d注水一次, 每次注入量为额定注入量的10%~15%左右, 观察患者扩张部位的皮肤血运情况。第2期手术目标为促进创面供皮和修复, 旋转皮瓣以取出扩张器, 如有需要可将扩张器再次埋入实施“接力”式扩张[5]。

2 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 所有30例患者中, 有25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 其余5例患者中, 2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 3例患者发生扩张器外露, 但经过及时的对症治疗后, 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3 讨论

烧伤患者整形过程通常疗程较长, 且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并发症类型包括皮瓣坏死、扩张器不扩张、扩张器外露、血肿、感染等, 因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6]。

(1) 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术前严格消毒扩张器, 仔细备皮, 在日常注水扩张过程中和手术操作时, 注意彻底消毒, 无菌操作。术后及时实施抗感染治疗, 若患者扩张部位发生感染征象, 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持续冲洗, 如有需要可将扩张器取出或将扩张液回抽。 (2) 选择的切口位置[7]。手术切口一般选在待修复区域与扩张器埋置区域相连接处附近, 通常使用垂直或平行的扩张方向。大切口能够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 以保证止血充分, 但易发生扩张器外露和切口开裂问题, 所以, 应尽可能选择小切口手术[8]。 (3) 充分引流和彻底止血。剥离时应尽量使剥离层面保持一致。头部扩张时将帽状腱膜置人, 将浅筋膜层置入颈部及面部, 深筋膜深层埋设在四肢及躯干。用温盐水浸润的纱布填充创面以达到止血目的。若患者有出血点, 则需使用电凝或结扎进行止血, 慎用甚至禁用肾上腺素, 以避免“反弹性”出血问题。将皮下积血使用引流管排出, 可选择1次性的引流管, 行负压引流, 以确保引流顺畅, 手术2~3 d后拔管。 (4) 切口缝合和扩张器放置[9]。放置扩张囊时需注入20 mL左右的生理盐水, 并观察是否存在渗漏显效, 保证扩张囊完全展平、扩张, 避免出现成角或折叠。使用内置注射壶, 且浅层防止, 为注水提供方便, 防止位置需与扩张囊有一定距离, 避免注水时对扩张囊造成损伤, 造成扩张囊不扩张, 最终导致手术无法顺利实施。 (5) 注水扩张。注水量通常控制在20~30 mL之间, 注水扩张操作拆线前后均能够进行, 以额定量的10%~15%为注水量, 3~7 d进行1次注水, 选择含有抗生素的溶液或生理盐水为扩张液。如果患者注水后发生局部皮肤无充血反应、颜色苍白或张力过大, 需及时停止注水。 (6) 皮瓣的合理设计。设计皮瓣时应遵循以皮瓣形成危险、以缺损区处理为后的原则。依据缺损形态和面积进行皮瓣设计, 对皮瓣长宽比例进行适当调整, 经过易位、推进、旋转转移扩张皮瓣至缺损区, 部分剥除或“井”字形切开皮肤扩张器附近的纤维, 充分利用扩张的皮肤软组织, 以修修复创面。如果手术过程中出现皮瓣面积短缺, 可再次在皮瓣下放置扩张器以实现再次扩张。

综上所述,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烧伤整形术中, 具有较为理想的手术修复效果, 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且美观性和安全性较好,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不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实验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30例烧伤整形患者为实验对象, 所有患者均在烧伤整形术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回顾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所有30例患者中, 25例患者手术效果较为满意, 5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讨论 该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烧伤整形术中, 能够有效改善整形的效果,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烧伤整形术,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肇源, 左静.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外科杂志, 2002, 10 (2) :127-128.

[2]范宝莉, 赵永健, 朱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后瘢痕的临床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 (5下半月) :35-36.

[3]徐传臻, 崔光怀, 傅勇, 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7, 30 (2) :67-68.

[4]柳晓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8) :220-221.

[5]张爱君, 金培生, 肖光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1, 21 (1) :67-69.

[6]黎鸿章.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后瘢痕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6) :113-114.

[7]赵丽红.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3) :109-110.

[8]兰久利.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5) :232-233.

烧伤整形术 篇5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烧伤整形;适应证Skin and soft tissue expansion in burn orthopedicJian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Cchenshouwan Postal Code: 641400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21-02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指将皮肤组织扩张器经手术置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定期向扩张囊内注入生理盐水使其不断扩张,以提供"额外"皮肤软组织来进行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1] 我科自2003年以来共 15例患者埋置28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3~49岁,其中颈 瘢痕5例,口周瘢痕2例,左耳完全缺如1例,头皮缺损2例,头部巨痣1例,四肢瘢痕3例,腹部供皮1例。共埋置扩张器28个,容量30~250 ml,其中注射壶外置4个,内置24个。

1.2手术方法:皮肤软组织扩张手术分两期进行。第 期手术置入扩张器,根据修复创面的 小和形状选择适当规格和形状的扩张器,设计并标出扩张区域、剥离范围及注射壶位置。切口一般位于扩张区与修复区交界处。剥离好埋置腔隙后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分层缝合皮肤、皮下。术中即刻注水20~30 ml,检查有无渗漏。拆线前后均可注水,每次间隔3~7 d,每次注入额定容量的10%~15%,注意观察扩张区皮肤血运。持续扩张6~8周,达到额定注水量。第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将皮瓣旋转或推进修复创面或供皮,必要时再次埋入扩张器进行"接力"式扩张。

2 结果

本组15例中12例获得良好效果,2例出现扩张器外露,1例出现皮瓣坏死,均予以及时处理,改变手术方式后取得满意效果。

3 讨论

3.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能提供与缺损区组织色泽、质地、厚薄相似的"额外"皮肤,不产生新的供区瘢痕,且方法简单,便于操作。自1976年Radovan首先开展皮肤扩张术后,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主要应用范围有:瘢痕性秃发、部分颅骨外露或头部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面颈部瘢痕;器官再造;躯干及四肢瘢痕或缺损;供皮区扩张与皮瓣预制等[1]。但皮肤扩张术缺点也较 ,如病人住院时间长,费用大,手术需分两期完成,多次穿刺注水病人痛苦大以及部分皮肤回缩等[2,3]。尽管如此,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经成为烧伤整形美容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3.2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疗程较长,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一般为20%~30%[3~5]。主要为:感染、血肿、扩张器外露、扩张器不扩张、皮瓣坏死等,治疗时应注意。

3.2.1严格无菌操作:术前细心备皮,扩张器严格消毒,在手术操作和日常注水扩张工作中注意无菌操作,彻底消毒。有全身感染时要及时抗感染治疗,扩张部位出现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溶液连续冲洗,必要时回抽扩张液减压或取出扩张器。本组1例患者因口周毛囊炎导致皮瓣感染、坏死。

3.2.2切口选择:切口通常位于距离扩张器埋置区域与待修复区域交界处正常皮肤一侧1cm左右的位置,一般选择平行或垂直于扩张方向。选择大切口便于在直视下操作,能充分止血,但易出现切口裂开,扩张器外露。应尽量采用小切口,防止切口张力过大。宋慧锋等[6]报道采用垂直于扩张方向的微小切口扩张器置入术,注水时切口张力小,可早期注水扩张,降低了切口裂开发生率,缩短了注水周期。

3.2.3彻底止血和充分引流:扩张囊埋置腔隙面积大,渗血多,易出现血肿影响皮瓣成活。剥离时剥离层面应一致。头部扩张时置入帽状腱膜深层,面部及颈部置入浅筋膜层,躯干及四肢埋于深筋膜深层。创面用温盐水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对明显出血点应结扎止血或电凝止血,禁用或慎用肾上腺素,防止"反弹性"出血[5]。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皮下积血。引流管可用一次性输液头皮针制成,接负压吸引,保证引流通畅,术后2~3 d拔除。

3.2.4扩张器放置和切口缝合:扩张囊放置时应注入生理盐水20~30 ml,检查有无渗漏,并使扩张囊充分扩张、展平,防止形成折叠或成角。注射壶尽量采用内置,层次应浅,便于注水,同时位置应远离扩张囊,防止穿刺注水时误伤扩张囊而导致扩张囊不扩张手术失败。注射壶外置时应将注射导管露在皮下潜行后再外置。黄惠铭等[7]报道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注射壶和连接导管穿越需第二期手术切除的组织后从另一切口引出,既可避免注水时穿刺皮肤所引起的痛苦,排除了注射壶移位与扩张囊重叠或导管、注射壶造成局部皮肤坏死的可能,又降低了通过注射导管感染和扩张囊外露的发生率。分层缝合皮肤、皮下组织,防止切口裂开、扩张囊外露。本组2例出现扩张囊外露,均为外置注射壶。1例原因为注射壶外置引起感染导致皮肤破溃扩张囊脱出而脱出,另1例为切口瘢痕愈合,玩耍时张力过大导致切口裂开。在扩张囊脱出后应用抗生素盐水纱布填塞,加强无菌换药,早期手术转移皮瓣修复创面。

3.2.5注水扩张:一般术中可注入20~30 ml,拆线前后即可注水扩张,每次注水量为额定量的10%~15%,每隔3~7 d注水1次,扩张液为生理盐水或含有抗生素的等渗溶液。若注液后出现局部皮肤张力过大、颜色苍白、无充血反应且停止注液5 min左右仍不能恢复时,应回抽扩张液减压[4,5]。

3.2.6合理设计皮瓣:遵循先形成皮瓣后处理缺损区的原则。根据缺损面积及形态设计皮瓣,调整皮瓣的长宽比例,通过旋转、推进、易位等方式将扩张皮瓣转移到缺损区,将皮肤扩张器周围纤维环"井"字形切开或部分剥除,使扩张后的皮肤软组织得到充分利用,修复创面[8]。若术中发现皮瓣面积不足,还可在皮瓣下再次置入扩张器继续扩张。

参考文献

[1] 盛志勇.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34-367

[2] 杨高红.57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临床应用体会[J].广州医药,1996,27(4):66-67

[3] 苑正太,陈明福,王标,等.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5,6(3):127-128

[4] 董芸,占卫兵,仇旭兴.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应用中的并发症及其预防[J].现代实用医学,2009,16(7):420

[5] 姜笃银,徐明达,陈璧.完善扩张器操作常规防治手术并发症[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9(2):64-66

[6] 宋慧锋,柴家科,陈敏亮,等.垂直微创切口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0(1):86-87

[7] 黄惠铭,李伯达,林泽旭,等.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射壶和连接导管外置法的改进[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1(3):236-237

烧伤整形科显微技术训练体会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可选用多种训练材料, 但依笔者经验, 应用鸡腿或鸡翅血管进行训练, 效果最为满意。选市售速冻鸡翅60只, 放冰箱中冷冻, 使用前用自来水冲洗解冻或自然解冻;红墨水;10 m L注射器及4号半针头各1个;9-0、10-0、11-0针线若干。

1.2 方法

鸡翅尖腹侧向上置于操作台上, 肉眼或4倍显微镜下解剖处中央动脉直径约0.6 mm~1.0 mm, 供血管缝合练习。吻合血管, 在8倍或16倍显微镜下将血管两端结扎, 血管剪断, 用针线行动脉端端吻合, 每个吻合口缝合6~8针, 每根血管可练习10~15个吻合口, 应用两定点及三定点吻合法吻合[1]。缝合完毕后, 用4号半小针头插入血管腔内, 注入红墨水检查吻合的通畅及质量。

2 结果

经过600余次动脉间的端端吻合, 镜下操作逐渐熟练, 血管吻合质量明显提高, 通畅率由初始的30%提高到96%以上。

3 讨论

对于外科医师来说, 掌握并提高显微外科技术, 最好的方法是经常参加显微外科手术。然而, 在缺乏足够手术病例的情况下, 想保持或提高技术, 在实验室里通过显微训练来提高显微技术就成为惟一的途径。

虽有多种训练材料可供选择, 如橡胶管、橡胶手套、大白鼠股动静脉及鼠尾动脉、猪手骨头、鸡腿或鸡翅血管等, 甚至有人还采用可搏动性的新鲜尸体来模拟真实的手术过程[2]。既往典型的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法多由缝合非生物材料 (如橡胶手套, 细硅胶管) 开始, 逐步到活体动物的颈、股动静脉或腹主动脉的吻合等[2]。但橡胶管或橡胶手套手感与真实血管相差甚远, 且无法进行外膜剥脱训练;活的实验动物既不容易获取, 又难饲养和麻醉[2,3,4];鼠尾动脉过细, 不适合初学者。依笔者体会, 直接应用鸡腿或鸡翅血管进行训练, 效果最为满意, 不仅可做即时血管通畅性的检测 (Milk试验) [5], 而且其血管容易解剖和辨别。训练时宜将端端吻合作为重点, 因游离皮瓣术中其最为常用。

总之, 只要方法得当, 拥有恒心、耐心和细心, 经过2个月~3 个月的练习, 显微技术足以达到临床要求。

参考文献

[1]韦加宁.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88.

[2]Aboud E, Al-Mefty O, Yasargil MG.New laboratory model for neurosurgical that simulates live surgery[J].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02, 97 (6) :1367-1372.

[3]Katzen JT, Ruiz-RazuraA, LeviaJL.Teachingmicrosurgeryin developing countries[J].Bull Am Coll Surg, 1997, 82 (7) :9.

[4]Lannon DA, Atkins JA, Butler PE.Non-vital, prosthetic, and virtual reality models of microsurgical training[J].Microsurgery, 2001, 21 (8) :389-393.

烧伤整形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19-78岁、平均(46.71±1.29)岁,烧伤后至本次就诊间隔时间3个月-7年、平均(2.42±0.67)年,烧伤原因:电击8例、强碱6例、强酸9例、火焰31例、热液34例。

1.2 方法

8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均接受外科整形手术治疗,指定高年资专业临床医师完成相关操作。术前给予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提供上臂气囊止血带,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挛缩瘢痕切开(或切除)后对软组织给予有效松解,待受累关节接近或达到正常活动范围为宜。需注意在操作中若瘢痕切除后不可立即暴力搬动,以免撕裂关节囊及外露肌腱,待远端、近端正常组织获得充分松解后再实施被动活动矫形(轻柔)。若患者发生关节囊挛缩则需给予骨膜下剥离松解处理;手指屈曲畸形者需对指固有动脉神经束给予有效游离松解,以免神经、动脉在被动伸直处理时断裂。待上述矫形处理完成后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固定维持,利用克氏针于指背皮下穿入法对手指屈曲畸形给予伸直位固定;克氏针于600-900位固定掌指关节过伸。利用石膏对腕关节矫形后固定,其中过伸畸形矫形固定于屈曲位,屈曲畸形矫形固定于背伸位。根据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创面修复:(1)若无深部组织外露或仅小面积深部组织外露(外露处可被周围软组织缝合覆盖),则可给予皮片移植处理,应注意需彻底止血创面并待缝合后实施荷包加压包扎;(2)手指部裸露骨骼、肌腱者需实施小皮瓣转移修复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的Excel表中,经SPSS.19(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9.0)统计学软件给予分析,本文中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表示方法n(%)、检验方法χ2],检验结果P<0.05则提示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整形手术治疗,对其实施3年有效随访(随访成功率100.00%)可知,所有患者手部关节均得到显著矫正(88例、100.00%),关节活动度79例(89.77%)正常或基本正常、9例(10.23%)达到功能要求,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与无效率(0.00%)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8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治疗后仅3例发生相应不良反应,其中1例溃疡、2例皮肤坏死,不良反应发生率(3.41%)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96.59%(81例)]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部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若其功能受损则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手部在日常生活中处于长期暴露状态,是各类外伤高发部位,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有效预防,一旦发生瘢痕挛缩畸形则患者将表现为关节过伸或屈曲畸形,正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2,3]。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生活质量、习惯、环境、压力等)不断改变,手部烧伤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何对此类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整形治疗已成为相关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表明,目前临床首选外科整形手术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此法可显著纠正瘢痕挛缩畸形状态,对恢复手部功能具有积极意义[4]。本文研究可知,8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接受外科整形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41%,提示此法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相关注意事项:(1)病程越长则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难度越大、效果越差,提示需尽快对此类患者实施手术整形治疗;(2)儿童处于机体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其烧伤后3个月内即实施手术整形治疗为宜,但应确保患者接受整形治疗时局部无任何感染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3)治疗时手掌需实施皮瓣移植者首选足部皮瓣,其原因为足部皮瓣移植后具有良好的神经恢复效果且肤质与手部接近;(4)若患者并发神经缺损、肌腱缺损等异常情况,需根据实际选择自体肌腱、神经移植修复后经皮瓣覆盖创面,也可选择待皮瓣修复愈合后实施肌腱、神经移植处理;(5)利用前臂上段内侧皮片移植小面积缺损者,若缺损面积较大需以腹部全厚皮片作为供区;(6)仅手指处出现骨骼、肌腱裸露者首选手部小皮瓣移植,其原因为此区域在不改变操作部位的情况下即可完成手术,且具有操作简单、肤质与受区相近等特点。

综上所述,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给予外科整形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永魁,郑亚军.手术结合康复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7:2696-2698.

[2]眭怀清,梁拥军,郭新.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5,36:5097-5098.

[3]杨建民,齐顺贞,孙志刚,刘建春,王鹏,安亮恩,王配合,张轶.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防治经验[J].临床军医杂志,2004,06:52-54.

[4]陈垂玉,陈继川,王辉振,何德康.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的整形治疗[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05:488-489.

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手术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7例患者共102只手, 男性52例 (63只手) , 女性35例 (39只手) ;年龄9~64岁, 平均 (33.9±4.2) 岁;单手烧伤72例, 双手烧伤15例;全部为深度烧伤, 深Ⅱ度61例73手, Ⅲ度26例29手。致伤原因, 烫伤18例, 火焰烧伤17例, 火药爆炸烧伤31例, 化学烧伤9例, 黄磷烧伤7例, 热挤压伤5例。烧伤部位, 全手烧伤71只, 手背区14只, 手掌区11只, 手指6只。有84只手以皮肤损伤为主, 18只手合并有肌腱、神经、肌肉组织、骨损伤。71例伴有其他部位烧伤, 其中轻度烧伤11例, 中度烧伤32例, 重度烧伤28例。伤后24h内手术18例21手, 5d内手术57例63手, 3周内手术12例18手。

1.2 治疗方法

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抬高患肢, 上止血带。依据手部烧伤创面范围, 进行削痂。于供皮区切取皮片植皮, 本组84手以皮肤损伤为主者, 取薄中厚皮片, 皮片间相互拼接缝合, 切取范围12cm×5cm~39cm×23cm。18只手合并有肌腱、神经、肌肉组织、骨损伤者, 采用皮瓣修复, 切取范围4cm×3cm~18cm×7cm。皮片边缘与创缘缝合固定, 皮片上覆盖油纱, 外层纱布、棉垫, 加压包扎。患者拆线后, 立即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5~13个月, 平均10个月。参照王澍寰 (2002) 手功能评价标准, 手功能康复, 优82手, 占80.4%, 其中植皮移植38手, 邻近移位皮瓣12手, 交腹皮瓣20手, 前臂逆行皮瓣12手;良10手, 占9.8%, 其中植皮移植3手, 邻近移位皮瓣4手, 交腹皮瓣3手;中7手, 占6.9%, 植皮移植4手, 交腹皮瓣2手, 邻近移位皮瓣1手;差3手, 占2.9%, 植皮移植1手, 交腹皮瓣2手。

3 讨论

本组18例21手, 因烧伤面积小, 未合并其他部位烧伤, 在伤后24h内行削痂植皮术。

切削痂后, 如真皮层或皮下血供良好, 可行大张中厚皮片。如伤及深部组织, 则采用血供丰富的皮瓣移位或移植修复, 以避免肌腱、骨质等进一步暴露坏死, 争取手部功能的最大恢复[2]。本组病例8例10手, 伤及深部组织, 入院后立即给予切削痂手术加邻近移位皮瓣治疗, 效果较好。57例63手因入院时情况较差, 先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于5d内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 术后创面愈合较好, 对植皮厚度, 深Ⅱ度削痂创面植薄中厚皮片, Ⅲ度削痂创面植厚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早期行手术治疗, 皮肤层次清楚、愈合快、感染轻, 植皮成活率高。本组12例18手, 入院时间较晚, 伤情严重, 于伤后3周内行扩创, 削除已坏死的组织, 达创面活力正常、出血活跃的层次, 然后中厚、全厚皮片植皮或皮瓣移位修复[3]。对于合并有手指严重烧伤者, 仅作手掌掌例或背例及手指近节切、削痂植皮, 手指中、末节, 3周后行脱痂治疗。

治疗合并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手烧伤, 早期应将手置于功能位, 掌握好手指减张术的指征, 维持良好的循环, 防止感染, 并尽早进行切痂植皮, 一方面可切除坏死组织, 防止感染而加深创面, 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促进创面愈合;另一方面封闭了创面, 恢复了手的功能, 防止瘢痕形成导致的手部功能障碍[4]。随访发现, 用大张皮片者, 不产生挛缩, 功能恢复也好。但缺点是成活率低, 供区不愈合, 因此, 切痂时要注意止血, 植皮时要考虑指膜功能的恢复。

用小皮片者, 由于皮片间网状瘢痕的影响, 功能轻度受限, 术后有12手未恢复功能, 行后期整复治疗后得以恢复。术后尽早进行活动。早期活动是最大限度地保存手部功能的根本措施, 否则, 创面长期裸露, 坏死组织不能及时清除, 就会加重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手部烧伤的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牡丹江市回民医院2005年5月至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行手术的治疗的8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优82手, 占80.4%, 良10手, 占9.8%, 中7手, 占6.9%, 差3手, 占2.9%。结论 对深度烧伤的手烧伤, 应尽早进行切痂植皮, 一方面可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促进创面愈合;另一方面恢复了手的功能, 防止瘢痕形成导致的手部功能障碍。

关键词:手部烧伤,早期,整形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宏亮, 尹清.烧伤的综合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 2003, 7 (2) :254-255.

[2]王成刚, 牟滨, 赵雁南, 等.应用整形原则早期修复手深度烧伤[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5, 19 (8) :606.

[3]钱云良, 张余光, 章一新, 等.下肢单蒂多组织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烧伤手畸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4, 18 (3) :184-186.

烧伤后瘢痕整形手术的护理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2例, 其中男141例, 女101例。年龄2~57岁, 平均34.2岁。本组患者烧伤部位中面颈部71例, 手、肘部76例, 腿部62例, 躯干25例, 踝、脚部8例。所有患者均在烧伤治疗后行瘢痕整形手术。

1.2 围手术期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配合医师完成患者的各项检查, 如血、尿常规, 胸透, 肝功能检查等。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由于烧伤患者均系意外伤, 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 突如其来的外伤对他们的打击很大[1], 因此遇有情绪不稳定者, 应积极诱导患者乐观心理, 使其能够坦然接受手术, 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术前做好手术皮肤的清洁准备工作, 由于患者长期瘢痕增生或萎缩使其与正常皮肤间凹凸不平易积存污垢, 因此术前每日用温水浸泡1~2次, 清洁皮肤, 将污垢逐步清除, 并起到软化瘢痕的作用[2]。对于有创面未愈合或有溃疡创面需要继续给予换药处理, 直到手术清除结束为止。 (3) 对于眼睑外翻的患者, 术前应按时用0.25%的氯霉素滴眼液滴眼, 每日3~4次, 睡前用金霉素眼膏涂眼, 以保护眼结膜和角膜, 预防结膜炎、角膜炎的发生, 注意检查患者的视力变化, 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 对于颌面部烧伤的患者, 由于瘢痕挛缩, 患者术前可由于口腔闭合不全而发生饮食困难, 常常表现为流涎或进食后口腔内残留食物, 因此应嘱咐患者进食后刷牙或做口腔护理, 每日2次, 以预防口腔内的感染[3]。 (5) 会阴部、肛门周围瘢痕挛缩的患者, 需每日用温水坐浴, 以达到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及软化瘢痕的作用。为了预防肠道感染, 需在术前3d开始口服肠道抗菌药物并吃少渣饮食, 手术前1d进无渣半流质饮食, 术前1d晚用1%~2%的肥皂水及手术当日晨用生理盐水做清洁灌肠各1次, 做好术前肠道准备。

1.2.2 术后护理

(1) 根据麻醉形式的不同, 做好麻醉后护理,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全麻患者应取去枕仰卧位, 头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误吸, 备好氧气及吸痰器,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烧伤较为严重的患者, 给予心电监护直到麻醉清醒,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2) 对于面颊、颈下部创面有敷料者, 严密观察其有无渗血、渗液及呼吸变化情况, 发现呼吸困难时, 应采取积极抢救措施。 (3) 对于四肢整形的患者, 按要求抬高患肢, 适当采取制动措施或上夹板固定, 摆好功能位置, 观察患者的肢端血运, 如温度、颜色变化, 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等。 (4) 保持患者取皮区和植皮区敷料干燥清洁, 如有渗出时应积极换药处理, 一般早期可只换外层敷料, 再加压包扎处理;若发现有感染倾向, 如敷料有渗血或渗液, 并嗅到恶臭味, 同时体温升高, 患者自述切口疼, 则多有创面感染的可能, 此时要及时彻底实施换药处理。

1.2.3 对症护理

(1) 腋窝部瘢痕挛缩松解植皮术后, 应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出, 手术后早期需采用上臂外展超过90°的体位, 待切口愈合后, 白天可积极采取功能锻炼, 夜间休息时仍需采取被动支架固定或适当约束, 以防止再次瘢痕挛缩。 (2) 手足瘢痕挛缩整形术后, 需抬高患肢30°~60°[4], 超过心脏水平, 严密观察患者手足指 (趾) 端的血运变化, 如温度、颜色、有无水肿等情况及神经感觉有无异常, 如麻木等神经功能障碍。若发现应及时给予处理, 注意检查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松脱, 并及时处理。为患者测量血压时, 应避开手术侧患肢, 以免影响患肢血运, 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 对于肘部瘢痕挛缩、月国窝瘢痕挛缩整形术后, 需将肢体伸直、平行抬高30°~45°以保证功能位, 须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出血、渗液,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给予处理。月国窝部手术后皮片成活以后, 早期不宜下床活动, 以免活动时创面的表皮被磨破, 一般需拆线后再卧床休息1周才可步行锻炼。 (4) 肛门及会阴部瘢痕挛缩整形术后, 切口易被大、小便污染, 因此术后给患者吃流食或无渣饮食1周, 术后留置导尿管3~4d, 服用缓泻剂, 拆线前尽量减少排便, 便后需及时清洁处理以免污染切口。由于会阴部血运丰富, 植入皮片如不产生皮下血肿或术后污染是极易成活的, 因此术后嘱患者不要随意走动, 以保证皮片的成活。术后10d左右拆线, 拆线后2周开始下床活动, 夜间嘱患者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 双下肢外展, 以对抗瘢痕挛缩的形成[5]。

2 结果

本组242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13.2d。共发生并发症8例, 占3.3%, 其中肺部感染5例, 供皮区感染2例, 压疮1例。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3 讨论

烧伤后瘢痕整形手术是烧伤后患者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烧伤整形的内容一般包括面部瘢痕挛缩 (如口唇、眼睑外翻、小口畸形、耳廓缺损) , 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 腋窝部烧伤后腋痕挛缩, 肘部瘢痕挛缩, 手、足、踝部及会阴部的瘢痕挛缩等。在临床手术治疗中, 不但要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护理工作与手术治疗密切配合, 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日后生活能力高低与自信心的树立, 因此, 护理工作者应站在患者的角度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于正值青壮年自尊心甚强的烧伤患者更是如此[6]。烧伤后的整形修复是一项复杂而持续的工程, 并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所以, 护理工作者应在治疗期间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 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乐观心理状态,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在患者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半年至1年, 患者创面可能会出现瘢痕增生, 特别是瘢痕体质的人, 因此, 在患者康复出院后可建议患者创面愈合后早期采用预防瘢痕增生的药物治疗, 或局部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以减轻瘢痕增生所带来的痛苦。对于关节活动部位, 须每天进行锻炼, 以对抗瘢痕挛缩, 并嘱其定期复诊检查。

参考文献

[1]康淑贞, 张令美.严重烧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8) :574-575.

[2]张琴.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期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8 (1) :94-95.

[3]温惠龙.整体护理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 :127-128.

[4]迟金玲.重度烧伤创面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09, 30 (24) :3236.

[5]蒋婉英.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J].护理与康复, 2010, 9 (5) :523-524.

烧伤整形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360例于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烧伤后瘢痕挛缩整形修复的患者,在这36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7例,女性患者163例,其中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有80例,成年人有280例。

1.2 方法

采用滚轴式的取皮刀来对患者进行取皮,或者是徒手定型取皮等,在患者的供皮区切取刃厚皮片,然后用外用的油纱或者是绷带等来对患者进行加压包扎。

1.2.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瘢痕挛缩整形修复的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这是因为很多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对需要配合的地方没有充分的加以了解,对手术的效果期望的过高[1,2]。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向患者说明手术之后的效果,对那些对手术信心不大的患者介绍一些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他们对于手术的信心,鼓励他们多同其他的患者进行交流。还要向患者进行麻醉方法的讲解,帮助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此外,为了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要做好手术之前的皮肤准备工作,让患者在手术进行的前三天用温水对手术区以及供皮区的皮肤进行仔细的清洗[3]。对于那些伤处畸形的患者,在接受手术的一周之前要对口腔进行消毒,在饭前以及饭后要指导患者用盐水进行漱口,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手术后感染的几率。

1.2.2 术后护理

在患者接受了整形修复的手术之后,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相关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对于那些全麻的患者应该让他们的头尽量的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现象的出现。还要为这些患者准备好氧气,确保他们呼吸的畅通。在患者接受了颈部的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对敷料进行仔细的查看,看是否存在着包扎过紧的现象,以及渗血的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的通知医生来进行处理。在开展术后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让患者卧床休息,如果患者过早的下地进行活动,那么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延长供皮区愈合的时间[4]。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指导,对于那些全麻的患者在术后的四至六小时要禁食,等到患者的意识完全清醒后如果没有出现呕吐的反应才可以进食。对于那些颈部瘢痕的患者,手术后的当天应该禁食,三天之内应该进一些流质的饮食,在三天之后才能够进半流食,防止因为患者的过早咀嚼而影响到皮瓣的存活。

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体位选择方面,如果患者接受的是颈部的手术,那么在手术结束之后应该让患者采取头后仰位,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出现皮片痉挛的现象。如果患者接受的是腋窝处的瘢痕挛缩整形修复手术,那么在手术结束后应该让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并且让患者的肩关节尽量的向外展。如果患者接受的是四肢的整形修复手术,那么应该在术后注意将患者的术肢适当的加以抬高,这样就可以促进患者的回流,减轻患者出现的肿胀等现象。如果患者出现了血运障碍,那么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通知医生来进行处置。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手术区的皮瓣血运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的切口有引流管,那么就需要对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做好观察和记录的工作。

2 结果

在这360例患者当中,有201例患者的植皮全部成活,有147例患者的皮瓣移植成功,有349例患者的功能得以恢复。

3 讨论

为了防止患者术后的感染,要注意保持敷料的洁净,如果出现了渗出的现象就要及时的予以更换。如果患者在手术之后的体温过高,并且手术区伴有疼痛等,就意味着可能造成了感染,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配合医生来找出感染的原因。

在患者手术成功之后,护理人员还要给予一定的康复指导和护理,让患者用温水来浸浴,这样可以将皮肤上存在的大量细菌加以清除,确保患者皮肤的清洁,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鼓励患者多多按摩,从而达到活血舒筋,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手术的效果,帮助患者外观的改善。这是因为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只能为患者功能的恢复创造一个条件,但是要想达到预期的恢复效果,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功能方面的训练。

综上所述,要想取得瘢痕挛缩整形修复手术的成功,手术的过程固然十分的重要,但是手术之后的护理工作质量也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更好的恢复。只有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责任心,耐心的为患者解答他们存在的疑虑和问题,才能够促进我国烧伤后瘢痕挛缩整形修复护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摘要:目的 分析烧伤后对患者进行瘢痕挛缩整形修复的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烧伤后瘢痕挛缩整形修复的患者360例。对他们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对烧伤后瘢痕挛缩整形修复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为患者进行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 提升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极大的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烧伤,瘢痕挛缩,护理心得

参考文献

[1]凌少梅,潘宝环,卢妙英,等.围手术期内患者烧伤整形术后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22):128-130.

[2]易南,胡大海,朱雄翔,等.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挛缩的康复处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49-951.

[3]彭晓菁,黄美霞,吴姝莉,等.手部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4):39-40.

上一篇:并购中目标公司的决策下一篇:网络安全系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