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外科

2024-05-24

烧伤外科(精选8篇)

烧伤外科 篇1

烧伤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 烧伤后必须要及早处理, 并且方法要得当, 再加上很好的外科护理即可很快痊愈[1]。但是, 如果烧伤后没有尽早得到妥善处理以及正确护理, 很容易导致感染伤口, 特别是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 如处理不及时, 则很可能引发休克甚至会导致患者器官衰竭。所以, 在临床护理时, 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才能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以下就笔者工作经验做出的简要论述, 愿与同仁共同探讨。

1 外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

目前各大医院都面临一种现象, 那就是缺乏注册护士, 因此, 就不得不录用一些非注册护士入职, 而非注册护士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作经验, 而正是因为其缺乏工作经验, 所以对于一些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烧伤情况不能仔细的观察、分析, 再加上由于患者是大面积烧伤, 面目全非是常有的事情, 患者病房散发出的难闻气味, 也会让护理人员不愿接近。由此一来, 就会出现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不当的情况。

1.2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间缺乏沟通

临床护理中, 患者烧伤是不能下床进行活动的, 但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的把这些知识灌输给患者, 患者在不知晓的情况下, 往往会下床进行一些活动, 因而对本来已经好转的伤口又重新感染, 对治疗工作造成难题。其次, 住院情况是患者及其家属很想了解的, 如患者自身的病情、用药、治疗时间、出院时间等等, 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或家属及时沟通, 尤其是用药量和住院消费, 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其用药量和住院消费是比较高的, 若护理人员解释不到位, 常常会出现患者对医院的误解, 甚至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纠纷[2]。

1.3 护理文书填写不认真

护理文书在平时看似没有多大用处, 一旦涉及医疗纠纷案件时, 其用处极大。护理文书是支持医院、医护人员公正的评价事实非常关键的证据, 如果在平时没有认真填写、记录, 不能仔细描述患者的病情, 或者在记录中多记少记, 甚至是乱记等等, 患者一旦发生任何意外情况, 护理人员没有记录好护理文书, 因此就失去了最有利的证据, 极有可能会引发医患纠纷[3]。

1.4 业务操作不熟练

护理人员值班经常会出现护士值班时, 护理一些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要穿刺, 如果患者入院后反复接收穿刺没有成功, 极易导致治疗时间的拖延, 因而会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强烈不满而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 解决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

为了减少患者护理不当的情况发生, 在招聘护士时, 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录用。合理安排值班人次, 实行分组值班制度, 这样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由于工作过度劳累而诱发护理差错。其次, 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如果临时有事可向护士长请假, 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保证对患者的护理得当。

2.2 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

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 对患者病情及其用药量和患者的医疗费用要给予明确的提醒, 患者办理入院手续以后, 医务人员要让患者准确知道自己当前的治疗费用, 这样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住院, 医务人员也方便为下一步治疗做准备, 一定要杜绝多收、错收等情况的出现, 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费用提出的问题, 护理人员应认真核对后给予解释, 避免因费用不清而引发纠纷。烧伤科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 护士与其沟通时要注意讲究语言的巧妙, 要心平气和, 多一些安慰, 多一份体谅, 切不可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发生口角纠纷。

2.3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烧伤不同于其他病情, 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 一旦护理不得当就会出现感染, 甚至导致患者休克, 所以烧伤专科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一般科室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业务技术, 而且必须在了解本专业特点和重点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的理论以及技术, 避免由于业务不熟练而引发耽误患者病情的事情发生。

3 小结

在护理工作中往往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 作为护理人员, 一定要认清形势, 摆正位置, 明确任务, 加强防范和自身业务水平, 加强工作责任心, 尽最大努力将不安全因素、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培山, 吴江.烧伤科的治疗与护理[J].求医问药杂志, 2009 (11) .

[2]高奎欢, 马丽丽.护患沟通对护理纠纷的分析[J].医学信息杂志, 2008 (02) .

[3]郑德娟, 张伟.分析医院病区护理不安全因素[J].中外妇儿健康杂志, 2010 (09) .

烧伤外科 篇2

我于2015-9至2015-12在XXX医院烧伤外科进修学习3个月,在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精心培育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圆满完成了进修学习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进修学习期间,我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向各位老师虚心请教,学习了各种烧伤、烫伤、电击伤、热压伤常规治疗,创面处理的理论和操作技术。

我的收获和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指导帮助,我将继续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未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和业务水平。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深造,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烧伤外科 篇3

【关键词】皮肤组织扩张术;扩张器;复合皮移植治疗;烧伤整形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02-01

皮肤组织扩张术是利用医用硅胶制作的组织扩张器,行手术埋植于皮下,通过定时定量注入生理盐水,使扩张器的容量增加,以对表面皮肤组织增加压力,通过生长和弹性扩张增加额外皮肤的面积,从而对缺损组织进行修复,再造器官的一种新方法[1]。该手术为患者提供质地、色泽、厚薄以及毛发分布等同周围组织相似的组织,因此最大程度的达到美容修复,进一步避免产生新瘢痕或畸形[2-3]。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应性广的优点。近几年来皮肤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科修复严重烧伤、创伤后疤痕痉挛畸形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报道,我院将皮肤组织扩张术应用于烧伤整形外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102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个组,观察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23~58岁,平均(46.22±6.32) 岁。头部烧伤12例,面部烧伤10例,四肢烧伤27例,损伤面积(3.1㎝×4.2㎝)~(8.5㎝×9.4㎝)。对照组53例,男19例,女34例,年龄28~59岁,平均(47.33±7.12) 岁。头部烧伤14例,面部烧伤10例,四肢烧伤29例,损伤面积(3.5㎝×4.6㎝)~(8.2㎝×9.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部位、损伤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采用皮肤组织扩张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皮肤组织扩张术治疗,该治疗一般分为两期进行[4]。第一期是置入皮肤扩张器,第二期根据皮肤扩张器情况决定取出还是继续置入。第一期手术:按照无菌操作置入扩张器,首先扩张器的选择要根据修复区创面形状、大小等来合理选择,然后在修复区附近设计并标出注射弧的位置和扩张区域,同时在修复区和扩张区交界处切入,将准备好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后彻底止血,常规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及分层缝合[5]。扩张器置入约一周后每隔3~6天注入生理盐水,按额定容量的10~15%量注入,与此同时观察皮肤的色泽和血运情况,持续6~8周后达到额定注水量,开始第二期手术治疗[6]。第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将皮瓣旋转或推进修复创面或供皮,若达不到扩张要求,必要时再次埋入扩张器进行扩张治疗。

1.2.2采用复合皮移植治疗

对照组52例行采用复合皮移植治疗,术前进行消毒,将烧伤部位的瘢痕切除,暴露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并使用抗生素湿敷创面彻底灭菌,将使用的真皮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贴敷于创面,同时将自体的皮贴于脱细胞真皮的基地膜上,固定住植入的皮肤,图上凡士林、抗菌素油纱、无菌敷料,最后将创面覆盖加压包扎并固定[7]。

1.3疗效判定

血运有一定障碍,色泽不均,质地较硬,同时附近皮肤有明显的色泽差,为无效;血运良好、愈合较好,色泽有部分地方不均匀,与附近皮肤有一定的色泽差,但不明显,为有效;局部皮瓣转移后血运畅通,伤口愈合良好、色泽均匀,质地柔软,与附近正常皮肤无明显色差,为显效[8]。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如下,观察组无效0例,有效37例(75.51%),显效12例(24.49%)。对照组无效11例(20.75%),有效27例(50.94%),显效15例(28.30%),总有效率为有效率加显效率。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6<0.05),详见表1。

观察组49例患者只有一例因第一次手术置入时扩张效果不好,行第二次扩张器置入,扩张有效率为97.96%,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为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扩张器外漏1例,皮肤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12%;对照组发生并发症7例,为别为皮片感染坏死3例,复合皮组表皮液化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05。

3讨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由Radovan1976年创立,它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把医用硅胶制成的软组织扩张器置入皮肤组织之下,并向扩张注囊内定期注入生理盐水,使扩张囊的容量发生扩张,对表层皮肤组织产生压力,从而促使皮肤软组织的增殖和修复,为周围缺损组织起到补填和修复作用[9]。其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作用逐渐得到体现,该手术能够较好修复烧伤和创伤的瘢痕。可以为患者重塑美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皮肤软组织扩张术采用放置扩张器,使皮肤产生额外的软组织,让皮肤发生层进行分裂增殖,形成额外的皮肤组织,形成临接皮瓣,进行器官再造和组织修复,它与传统烧伤整形外科修复手段如植皮、远位皮瓣等相比,保留了供区皮肤组织的特征,克服了供区发再缺损的弊端[11]。同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扩张植入的设计非常关键,应根据瘢痕或肿物切除后的缺損面积和部位确定扩张器的大小形状、植入部位和数量;植入扩张器时皮肤的切口应尽量小,并将皮瓣设计在扩张后易于推进和转移处;扩张后的皮瓣的面积须是缺损面积的两倍。一部分用于修复缺损,另一部分用于闭合供瓣区,同时埋植扩张器时应该使缺损区的长轴与扩张皮瓣的长轴方向一致,以便于Ⅱ期修复时皮瓣的推进或减少皮瓣的旋转角度,且保障扩张皮瓣的血供。埋植扩张器时要掌握好剥离腔隙的层次及范围,应在同一组织层次进行剥离,形成大小合适、止血彻底的腔隙。若剥离不充分致使扩张器折叠,扩张过程中易引起局部皮瓣张力过大变薄,从而导致扩张器外漏和血供障碍导致皮瓣坏死等并发症[12]。

综上所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以提高术后整形效果,在全身多处烧伤整形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良好,且安全有效,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因此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过。

參考文献

[1] 祝颜松.烧伤整形外科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128.DOI:10.3969/j.issn.1671-4695.2008.11.095.

[2] 徐传臻,崔光怀,傅勇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30(2):143-144.DOI:10.3969/j.issn.1001-9510.2007.02.030.

[3] 张广生,丛艳军,李丽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6):453.

[4] 李文正,张波,董明栋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的应用[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21(7):655-656.DOI:10.3969/j.issn.1006-1959-C.2008.07.034.

[5] 王宝奎,李少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及整形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1):2096-2097.

[6] 黄晓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学,2013,19(4):532-534.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3.04.019.

[7] 赵丽红.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3):103-104.

[8] 莫勇.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用于烧伤整形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3):47-48.DOI:10.3969/j.issn.1674-0742.2011.33.028.

[9] 边建民,谭海涛,陈建军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5):716-717.DOI:10.3969/j.issn.1005-930X.2010.05.023.

[10] 柳晓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8):214-215.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1.08.163.

[11] 陈富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21):4230-4231.DOI:10.3969/j.issn.1004-0412.2013.21.024.

烧伤外科 篇4

关键词:隐性课程,临床教学,烧伤外科

隐性课程是指不公开教育目的, 让受教育者在“非压力环境” 中逐渐感知事理, 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培养高尚职业道德操守的一类课程, 它通常由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构成[1]。烧伤外科临床实践过程是外科总论各部分知识的有机结合, 实习医生有较强的参与性, 相对其他外科三级学科, 适合在更广阔物质、文化和制度环境基础上开展隐性课程教学。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教育家杰克逊于1968年首次提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沿用此教育名词并在国内高校开展相关课程设置已近20年。笔者将单位多年实施专科临床教学隐性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以资借鉴。

1 教学目标的界定

烧伤外科临床实践隐性课程设置的目的, 不仅要实现让实习学生获得正确的工作态度、从业价值、生活品位、行为规范等非理性文化的总体目标, 同时还要在体验烧伤外科特殊工作过程后, 能够在感受烧伤专科特殊文化基础上, 培养学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 为养成高尚的医德情操奠定一定基础。

2 课程设置策略

2.1 学科物质文化环境的设置

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是实施临床教学的重要条件, 是有效开展隐性课程的必需载体。临床教学必要的物质文化环境主要为专科病房、专科手术室、专科教学场所 (如示教室、专科操作室等) 等等。物质文化环境的规划设置, 主要是在于让学员在临床学习时身处规范化设置的医疗环境中, 接触规范的病房病区规划和基础设施设置环境, 从而潜移默化地将临床工作、科室运转流程、人员构成比例及临床工作实施的基本步骤了然于心, 为其将来接触类似工作奠定一定的经验基础[2]。作为烧伤外科特色职能场所——烧伤专科换药室的环境设置是隐性课程物质文化环境设置的重点。换药室在整个病区的设置布局, 换药室内部布局, 换药常用器械、常规消毒剂和外用药的摆放位置和取用方法等等信息要让学员在实习期间形成强化潜意识工作, 目的是让学员掌握外科换药术器械和药品准备的要求和摆放设置;医疗敷料的储备摆放和医疗污物收纳装置的设置, 让学员了解医用敷料的取用和处置流程, 养成良好的医疗垃圾处理习惯;换药间、准备间、储物间和污物处理间的不同设置, 以及不同房间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的合理划分, 让学员在平时工作中就形成良好的无菌观念。总之, 合理、规范、特色的医疗环境设置, 会对第一次接触专科临床工作的学员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 会对其未来的工作习惯、工作观念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 而在烧伤专科临床教学的隐性课程设置中, 将一个规范、合理、先进的烧伤专科病房、专科手术室等特色教学环境展示给学员, 就等于在学员脑中植入了一个正确的外科换药的无菌观念和创面处理规范流程。

2.2 学科制度文化环境的设置

学科制度文化环境带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是隐性课程设置与显性课程交叉度最高的部分。学员在制度文化环境中的教学往往是通过制度宣教和强制落实后的次级效果来实现隐性课程教学目的。比如通过病患知情同意制度的落实, 来认知医疗行为过程中实行知情同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而进一步了解实施医疗行为的技术要求和风险, 促进学员主动学习的意识。设置的学科制度文化环境包括科室主干医疗制度环境和专科特殊制度环境。主干医疗制度包括日常科室值班、交班、查房、病历书写等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制度环境。这些制度在许多科室的轮转实习中已经有了较多的实践和体会, 而作为烧伤外科, 营造烧伤专科特殊制度环境重点是消毒隔离制度。我们从“空间、物流、人员”三个层次, “准备、操作、善后”三个环节, 从“清洁、污染、感染”三种类型, 分“常态、应急、特殊”三种模式制定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通过入科前宣教、强制性落实、持续性督导营造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环境, 让学员在学习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基础上, 养成良好的无菌观念和正规的操作习惯, 通过体会该制度落实的实际效果, 从根本上理解外科无菌观念的必要性, 使其无论将来从事什么专科, 都能通过该过程学习, 对无菌观念养成形象的牢固的理解性记忆。

2.3 学科精神文化环境的设置

烧伤外科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环境与其他专科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其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和成批烧伤伤员救治中所体现出的持续性、协作性和共勉性。

持续性:一般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救治时间一般要40-60天或更长时间, 较长的病程要求救治行为相关的人员、物资、工作强度、救治决心、救治主体方案要有极强的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 即便病人度过休克期、感染期, 仍然可能出现重大病情变化, 这些病情变化特点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整个救治过程中, 不仅要保证人员的稳定性, 还要有良好的体力、信心, 要有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决心。所以在营造学科精神文化环境的教学氛围中, 我们倡导教员自身示范的重要性, 同时指出在工作中不断观察学员心理变化的必要性, 将提前说教和现场说教相结合, 尤其是在伤员出现病情变化中引导学员主动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员在主动参与过程中维持学习的热情, 通过跑完这场医疗“马拉松”, 使其养成持之以恒、不畏困苦、勇于胜利的工作态度。

协作性:大面积烧伤和成批烧伤救治不能像某些病症的治疗一样, 依赖某些领衔专家的精湛技能, 它需要一个完整团队亲密无间的协助和不辞辛苦的共同努力。救治团队协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效率, 关系到伤员救治的成功率, 因此, 良好的团队协作将潜移默化的使学员更加深刻意识到医疗工作中协作的重要性, 使其更加重视和尊重自己的同事, 为其未来更好地融入临床工作, 融洽工作关系进行良好铺垫。

共勉性:大面积烧伤的救治很少走四平八稳的“康庄大道”, 往往都要经历曲折坎坷的“羊肠山路”, 病人病情变化的不可估计性对治疗团队整体的信心、决心、毅力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葛绳德教授曾评述:大面积烧伤治疗是一场“集体的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在这场斗争中, 任何环节任何人决心的动摇、信心的丧失、意志的崩溃都可能造成对整体治疗的严重影响, 调整、预防甚至补救不单单要靠平时积累的经验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还需要大家不断的互相鼓励, 共勉共进, 才能完成这项救治任务。在这个救治过程中, 救治团队的共勉性对学员培养高尚的医德, 夯实其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也具有潜移默化的良性作用。

3 隐性课程培训要点及措施

3.1 学员“硬实力”的培养

专科基本技能:烧伤外科专科基本技能的培训主要是烧伤专科手术和换药术的教学, 以往我们都认为这些技能的培养均是以显性课程的正规授课及示教指导形式来完成学习过程。对学员基本技能培养的隐性课程设置应强调示范性和自主性相结合的模式。首先说明“示范性”, 这不是指单一教员的授课性示范, 而是科室整体工作过程中的集体示范, 也就是说全科所有非学员进行的换药操作均应符合授课示范要求的标准, 使学员随处可见规范的操作, 让其耳濡目染, 形成规范操作的潜意识影像;在学员有进行操作实践的主动要求后, 教员选择合适病例满足其实践要求, 并认真观察其操作, 引导其对操作要点进行总结, 并让其主动与其他学员进行操作比对, 做必要改进。这种变“主动教学”为“被动示教”,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实践”的做法大大增强了学员学习的好奇心和信心, 使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科基本技能。

无菌观念:显性课程对无菌观念教学主要是通过说教、指导、纠正的方式实施。学生学习接受比较被动, 一些时候学员还会对教员的生硬态度和强制措施产生逆反或抵触情绪, 影响教学效果。烧伤外科隐性课程设置和实施最显效的就是对学员实习中无菌观念的培养。通过对物质文化环境和制度文化环境的设置, 让学员在实践中体会规范的烧伤换药操作和治疗流程, 模仿教员正规的操作处置, 领悟无菌观念的实践过程和临床价值, 从而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无菌观念。所以, 在隐性课程设置时, 无菌观念的培养要贯穿于物质、制度文化环境设置的始终。

3.2 学员“软实力”的培养

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源于工作人员对工作对象、工作性质和执业意义的正确认识, 是医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坚持利于患者疾患康复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始终如一正确的从业意识准则的具体体现[3]。以往针对医学生未来从业工作态度的课程教育内容、形式以及在实践中的示教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局限性, 正确的工作态度更多地是要在具体医疗实践中逐步养成, 而这个养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的两个外因因素就是环境氛围的感染和制度的约束。烧伤外科面对疾患对象的特殊性、其急诊科室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人员的积极工作热情, 为实习学员在具体实践中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培养氛围, 同时, 关于大面积烧伤和成批烧伤急诊救治的应急工作模式及相关制度体制的约束力, 也让学员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到制度约束力对医疗工作效率和救治成功率的影响作用, 使其能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更好地接受医疗制度体制的约束, 从而为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奠定基础。

责任意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普遍存在重医术、轻医德的思想, 其本质还是责任意识的淡化和相关教育的弱化, 而且, 以往的医德医风教育形式单调、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导致效果不佳[4]。在烧伤科临床隐性课程设置上, 我们要求教员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带教, 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烧伤科的工作在别人眼中是又“脏”又“累”, 遇到重点病人时甚至需要主管医生连续多日吃住在病区内, 带教老师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让他们充分体会到, 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当他们接受患者康复后的感激之时, 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以往的辛苦都抛之脑后, 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随后的工作中, 把医生工作职责意识落实到医疗实践需要上。

隐性课程通过教育者、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所携带的无形的教育信息, 能够借助各种活动和作为载体渗透隐性的教育功能对医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5]。经过对本学科进行隐性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我们认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表现出一种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的复杂关系, 它在强化显性课程传递给学员知识、技能、技巧等理性文化的同时, 通过其特殊的影响方式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 使其理性学习的实体和感性接受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 在未来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实践前景。

参考文献

[1]Kumas-Tan Z, Beagan B, Loppie C, et al.Measures of cultur-al competence:examining hidden assumptions[J].Acad Med, 2007, 82 (6) :548-57.

[2]张良, 张琪, 赵先柱, 等.开发和优化隐性课程对医学素质教育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2) :95-97.

[3]王维, 邢学武, 张林明, 等.对841名在校医学生未来工作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软科学, 2007, 21 (3) :220-221.

[4]鄢良平.临床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 3 (6) :97.

烧伤外科 篇5

关键词:烧伤外科,再手术,伤口愈合,术后并发症

烧伤外科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而分次手术适用于大面积烧伤创面,有计划分次行断蒂、分指等适用于深度创面皮瓣修复术,有计划分次行整形手术适用于全身多处烧伤后的畸形。因此,计划性再手术在烧伤外科较为常见。手术效果不佳及存在的各种并发症等则需要非计划的再手术治疗[2]。因此,统计分析非计划的再手术的原因及可采用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提高烧伤治疗的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在住院期间行2次及2次以上手术者的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烧伤外科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的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30例,女性70例,年龄10~8岁,平均年龄为(36±3.21)岁,共291次手术。

1.2 分析方法:

将所有的病例根据入院时的状态分5组:分别为创伤感染创面组、烧伤后畸形整形组、非烧伤难愈性创面组、烧伤后难愈性创面组及烧伤组。依据所需手术的病因分为计划性的再手术及非计划性的再手术。统计分析各组再手术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再手术的原因、手术的种类及愈后等。根据是否为需要烧伤整形手术来分类,烧伤整形的患者为烧伤难愈性创面组、烧伤组及烧伤后畸形整形组,非烧伤整形手术患者为剩余的2组。依据是否为难愈性创面手术,难愈性创面手术患者为烧伤难愈性创面组和非烧伤难愈性创面组,非难愈性创面手术患者为剩余的3组[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

2 结果

本组60例再手术患者,再手术91次,43例再手术1次者,9例再手术2次者,4例再手术3次者,2例再手术4次者,2例再手术5次者,均病愈出院。再手术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术后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共23次,占25.27%。(2)手术的疗效未达到预期,共15次,占16.48%。(3)计划性的再手术者,共53例,占58.24%。非计划性的再手术包括术后出现并发症和手术未达到预期疗效。

3 讨论

3.1 烧伤外科手术中计划性再手术的比例较高:

因病情特殊,烧伤外科患者常需要计划性的再手术治疗。大面积的深度烧伤由于病情较重、患者的耐受能力差、创面较大、自体的皮源较少,需采用分次、分部位行焦痂切除。削痂后的创面,若存在清除坏死组织的不理想、不允许行长时间的手术、存在无法一次性修复等原因,在清创后可行延期的皮瓣或皮片的修复。在清创术后,延期修复时可多次行创面观察,对坏死组织范围进行判断,在多次清创后,为皮瓣修复、皮片移植打下基础。皮瓣供区面积较大的为腹部,血运丰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有较高的成活率,取材方式简便,多应用于手腕部创面的修复[6]。对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者,断蒂及创面修复时需要3周后。虽可采用一次性的游离皮瓣手术来修复创面,但需要高技术的手术,存在风险偏大。因此,在烧伤外科中计划性的再手术比率较高。

3.2 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是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

本组临床资料表明,非计划的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伤口感染、皮片坏死为常见的并发症。可采用的预防措施为:(1)彻底清除坏死的创面组织,应用双氧水、碘伏等反复冲洗创面。(2)彻底止血。若存在渗血时,用应用压迫止血;若存在活跃出血点时,采用电凝止血。(3)皮瓣设计时应避免扭转。(4)在皮瓣下放置引流管。(5)移植皮片后可适当的采用加压包扎、固定。(6)及时清除皮片下的血肿,并采用加压包扎。(7)及时处理皮瓣下血肿。(8)观察皮瓣的周围血循环。(9)预防创面的感染。

因伤口感染,深部组织坏死、感染等,可导致创口的不愈合。本组中,因创面周围皮肤的存在继发性的坏死而引起再手术,共次。与皮肤的周围血运有关,也因皮肤张力过大,造成的周围循环阻碍有关。

3.3 烧伤外科医师应高度重视创伤和难愈性创面的处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存在的各种创伤及难治性疾病的多发,常伴有创面的处置问题。本试验证明,烧伤整形的患者,非计划的再手术率比非烧伤性的整形手术低。难愈性创面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病程长,临床治疗棘手,并发症多等特点,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烧伤、创伤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多次周转。再手术时,创面已从烧伤转变为烧伤难愈性[7]。

3.4 提高术者诊疗水平,减少手术失误是预防再手术的重要方法:

未达到预期疗效的患者,需要再手术治疗。一方面,病情复杂,自身状况差,常伴有全身的并发症,使手术的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水平对疗效影响大。因此,不断加强专科医师的培训。掌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加强修复创面技术的培训。建立严格的手术分级制,确保各级医师的手术级别。

注:5组间比较,计划再手术率、非计划再手术率均为P<0.05

参考文献

[1]徐荣祥,萧摩.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3,15(4):253-271.

[2]崔强.老年烧伤患者继发感染的特征及炎性因子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50-3251.

[3]程华,李孝建,曹雯娟,等.教育程度与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心理障碍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2):195-200.

[4]杨惠忠,王文奎,原莉莉,等.外用富林蜜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2):177-180.

[5]鞠晓红,宿丽娟,马爱新,等.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细菌特点及耐药性的对比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9):695-699.

[6]王天心,吴小芬.烧伤治愈患者持续烧伤相关性疼痛的特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3):18-20.

烧伤外科 篇6

1 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基于目前教学对象均为实习阶段的医学生, 其课业及毕业找工作的压力都较大, 时间较为紧张, 若上课时间太为冗长, 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我科将其教学时间尽量缩短, 基本上每次教学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 力争将本专业的重点等讲解得比较透彻, 同时每周安排两次实习课, 安排高年资的住院医师, 手把手的教授清创, 换药以及简单的美容整形手术。并定期地发放学生反馈表, 就学生最关心, 最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

2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很讲究实践性的科学, 对于烧伤整形学科来说有其如此, 在理论课讲授完以后, 我们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给医学生回去思考, 在下次实习课的时候, 我们会针对性地给他们以机会运用, 如烧伤面积的计算, 烧伤程度, 重睑术的定位等等。在换药的同时也让医学生能适当地参与, 对一些常见的整形美容手术, 可让医学生分批地观摩。同时我们与动物实验中心积极地联系, 争取让医学生能进行动物实验。

3 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医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较多, 传统的纸质媒介已不能完全地集中注意力, 为此我们借助多媒体, 录像, 幻灯等多种方式, 能让医学生更加直观, 全面地认识疾病。同时提供一些疑难病例, 在课堂上给医学生思考, 讨论, 进一步地增强认识, 使其能更有兴趣地进行探索。

4 培养医学生学风端正, 良好的医德

作为一名教师, 需要有良好的医德和规范的行为, 同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更需要有全心全意的良好医德。在烧伤整形病区工作, 特别是在烧伤病区工作时, 换药, 清创等都是又苦又累的工作, 因此具有良好的责任心, 是完成医疗工作的必备条件。因此, 我们在日常的医学带教工作时, 应言传身教, 作事应严谨, 注意"无菌观念", 培养救死扶伤的观念。很多的医学生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 家里包办了很多, 自己独力动手的能力不强, 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就需要我们带教老师的引导了。

烧伤外科 篇7

关键词:TBL教学,烧伤外科,临床护理,本科教学

TBL教学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 主张学生自主学习的崭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在国外临床医学教学中已得到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1]。TBL是指在临床前期课程中, 采用适当的分组方法, 将实习护生分为若干个团队, 然后以团队为基础共同学习和完成病案分析的讨论式教学方法[1]。TBL教学法已在欧美等国家的医学院校中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病理学、解剖学、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已得到普遍认可[2,3,4,5], 但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护理教学领域则涉及更少[6]。我院烧伤外科将T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本科生教学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烧伤科实习的护生共24人。对其开展烧伤病人的护理课程, 共计4学时。

1.2 方法

通过在烧伤外科教学中应用TBL的理念和模式, 观察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情况, 分析护生反映的情况及护生的学习效果, 探讨TBL教学法。

1.2.1 分组

将烧伤科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12人, 包含不同成绩的护生, 并推选一名组织和协调能力强的护生为组长。

1.2.2 课前准备

进科第一天发放授课资料, 要求对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预习。以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为例, 要求护生对烧伤病人休克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原则及护理进行预习, 可以通过教材、参考书、实习指导、网络等进行学习。

1.2.3 简单讲解

授课教师简要讲解课程内容, 并且要突出重点、难点, 使护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1.2.4 考核

(1) 个人测验。上课前10分钟让护生进行自我测验, 测验内容主要是检测护生对烧伤病人一般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测验。设置5个备选项, 一次刮中为满分5分, 其他依次为4、3、2、0分。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极讨论, 小组成员共同确定答案。若选择的答案正确, 刮开刮涂卡涂层可见符号提示, 若答案错误刮开刮涂卡涂层无符号提示, 按照刮开的次数计算得分, 并在刮涂卡上填写成绩总分。

(3) 应用能力考查。在烧伤课程中, 教师将与病情相关的社会、医患关系等实际问题提出来供护生讨论。如:病人病情危重, 但经济能力有限, 该如何处理?各组员讨论确定答案后由一名代表进行回答, 答案只有最佳而不是简单的对错。教师判定得分, 记录成绩。

2 结果

在个人测验中, 得分为90分以上的护生有21人 (87.5%) , 小组测验优秀 (得4分者达100%) 。结果表明, 护生能够积极热烈地讨论, 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且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 并且能回答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在应用能力考查部分, 护生也能认真思考, 提出自我见解。

3 讨论

3.1 TBL教学法的应用

TBL教学法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 提倡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讨论, 以促进护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把传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3.2 TBL教学法具有灵活性和时代发展需要性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护生常常按照教师的演示, 一个步骤、一句语言不变地生搬硬套, 致使护生缺乏灵活性, 适应不了时代和学科的发展。在临床护理中, 护理技能呈现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人性化以及临床化等特点。TBL教学法以真实的病例或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将一些情境内涵丰富、值得思考、富有教育意义并具启发性的案例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使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尽快适应。

3.3 增强护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质就是团队的协作, 在TBL教学法中, 小组内每名护生都有自己的任务, 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 还会关心组员之间任务完成的情况。护生在团队中学习, 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促进主动学习, 为更好地完成任务, 护生间必须互相信任、相互合作。因此, TBL教学法能增强护生参与团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护生的沟通及团队合作的技巧[7,8,9,10,11,12]。

4 结语

长期以来, 实习护生的教学固守着“以教师指导为导向, 以验证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教师拟订方案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护生虽具有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 但思维不够活跃, 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 实习中难以适应护理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为改进护理教学模式, 解决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 让护生所学的知识能与临床同步, 将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TBL教学法是适合临床护理教学的有效模式。采用TBL教学法既可以加强护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又能极大地激发护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 T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临床护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均有提高, 对全面提高临床护生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Michaelsen LK, Sweet M, Parmelee DX.Team-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big step[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2009.

[2]Nieder GL, Parmelee DX, Stolfi A, et al.Team-based learning in a medical gross anatomy and embryology course[J].Clin Anat, 2005, 18 (1) :56-63.

[3]McInerney MJ, Fink LD.Team-based learning enhances long-term reten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an undergraduate microbial physiology course[J].Microb Educ, 2003, 4 (1) :3-12.

[4]冯英, 曾园山.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应用TBL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1, 20 (4) :377-379.

[5]姜冠潮, 周庆环, 陈红.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 (TBL) 在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2) :8-9.

[6]景玉宏, 尹洁, 刘向文, 等.TBL (Tea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在局解教学中的设计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9) :96-98.

[7]Offenbeek M V.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team learning[J].European Joum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01, 10 (3) :303-317.

[8]刘敏, 熊观霞, 张伟红, 等.耳鼻咽喉科TBL教学法中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2) :308-310.

[9]孙亚男, 朱丹, 任敬远.TBL模式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 :109, 130.

[10]林菁艳, 庞勇, 万勇.TBL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0) :127-128.

[11]戴玉杰, 刘欣, 邓艳秋, 等.采用TBL模式开展病例讨论课[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 25 (11) :2262.

烧伤外科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病例100例, 其中男60例, 女40例;年龄最大43岁, 最小14岁。其中, 头部瘢痕性突发患者有15例, 头部烧伤致颅骨外露患者有12例, 烧伤造成瘢痕患者有73例。皮肤破损面积最小4cm×5cm, 最大9cm×10cm, 每例患者需要置入扩张器1~3个, 扩张容量达到60~800ml, 扩张时间需要30~60d。

1.2 方法

首先进行一期手术, 在破损区域与健康皮肤的交界处进行切口的设计, 根据所需要置入的扩张器的大小, 来确定切口的大小, 根据扩张器的大小和钝性, 确定需要分离和扩张的腔隙, 使扩张的腔隙超过扩张器边缘的0.5~1cm, 才能够在置入扩张器后, 使扩张器充分的平展, 然后在切口的另一侧分离出一条小隧道, 置入注射壶, 进行彻底的止血。当对扩张器中分检查, 确定其无渗漏之后, 将扩张器植入切口, 并且防止负压引流管, 然后进行切口的缝合, 即时对扩张器诸如10%~20%生理盐水, 加压包扎。在一期手术的术后7~10d开始注液扩张, 采用412针通过注射壶注入生理盐水, 每次注入的量为扩张量的15%, 每隔3~5天进行一次注入。

其次, 进行二期手术。当注射液的容量达到扩张器的额定容量时, 进行病损部位的切除, 皮瓣转移修复坏损区域。

在进行手术的同时, 应当给予抗生素, 预防手术感染, 同时保证引流通畅, 密切关注患者的皮瓣运动, 确定血运动没有异常后, 翻个卡进行断蒂术。

2 结果

本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修复的100例患者中, 有8例患者的皮瓣尖端部分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在进行处理后, 恢复正常;其余9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 且无不良反应, 外形美观, 患者对疗效十分满意。

3 讨论

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到烧伤整形外科手术中, 在医学界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2]。烧伤患者的瘢痕在形成过程中, 会造成局部皮肤挛缩[3], 瘢痕周围的组织由于缺乏新生的正常皮肤, 尤其是头颈部以及四肢瘢痕修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皮肤软组织, 然而皮肤自身却无法满足该需要, 因此,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的应用, 就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而且十分适用于头颈部以及四肢稍大面积的皮肤烧伤破损, 以及大片的斑痣造成的瘢痕, 周围没有足够可供皮肤扩张的软组织患者[4]。

在应用软组织扩张技术时, 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本研究采用的是内置注射壶的方法, 在瘢痕的下方进行皮肤扩张, 在下方设置注射壶的方法有利于引流。在注入生理盐水时, 应当对其注入量和注水的速度进行控制, 若注入过多, 则会导致局部皮肤气泡甚至坏死;若注水的速度过快, 会引起皮肤扩张处的血管增多, 影响皮瓣的成活率。当皮肤发现血肿时应当尽早引流, 防止局部血液障碍的出现, 影响皮肤扩张效果[5]。

另一方面应当注意的是, 当扩张完成后的维持期内, 应当加强对皮瓣转移后的回缩进行密切的观察, 这个时期很容易发生皮肤干性坏死。当皮瓣转移后发生回缩时, 会使扩张后的皮肤变薄, 而没有变薄的皮肤很容易发生栓塞, 进而造成皮肤干性坏死, 影响皮肤扩张的疗效, 因此, 需要加强对维持期的护理。

摘要:目的 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本院接诊的100例头面部、颈部以及四肢等处烧伤的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将扩张器植入其受伤皮肤, 同时在与损伤处周围的正常皮肤进行扩张, 使受损皮肤得到修复, 扩张器的大小根据患者损伤皮肤的大小面积进行确定, 按照每1cm×1cm破损需要5ml扩张器计算, 对扩张后的皮肤进行推进皮瓣、旋转皮瓣等设计方法。结果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修复的100例患者中, 8例患者的皮瓣尖端部分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其余9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 且无不良反应, 外形美观, 患者对疗效十分满意。讨论在临床对烧伤患者进行外科整形时,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安全有效, 能够有效修复破损面,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扩张器,烧伤整形,外科,修复

参考文献

[1]陈荣亮, 姜会庆, 袁斯明, 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统计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09, (7) :714.

[2]张旭东, 赵启明, 甘精兵.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面颈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09, (7) :753.

[3]张菁华, 霍兴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265.

[4]赵丽红.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3) :351.

上一篇:心理素质的分层培养下一篇:精细化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