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植皮术(精选8篇)
烧伤植皮术 篇1
颈部由于部位相对暴露, 深度烧伤后处理不当, 极易发生瘢痕挛缩, 影响日常生活, 增加患者心理负担。我科2000年—2010年10年间共行颈部深度烧伤植皮术347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 颈部无明显瘢痕增生, 无功能障碍。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0年—2010年收治颈部烧伤患者580例, 按照烧伤诊断标准[1], 浅Ⅱ度162例, 深Ⅱ度271例, Ⅲ度147例, 男464例, 女116例。行颈部植皮术347例, 中厚皮246例,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63例, 全厚皮38例;植皮面积最大35 cm×20 cm, 最小6 cm×5 cm。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准备
由于颈部植皮术后要求颈部制动, 所以除常规手术备皮外, 一般要给患者留置胃十二指肠管, 避免术后进食吞咽致皮片移搓或皮片下出血, 影响皮片成活。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平卧, 头适当后仰, 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防止呼吸道梗阻
颈部手术由于术区打包堆加压包扎, 对颈前气管有压迫感;同时由于患者疼痛, 口腔内分泌物不易排出, 术后极易发生误吸或者窒息。要求植皮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清醒后6 h可用少量水湿润口腔, 术后当天一般不进食, 防止呕吐物污染敷料或误吸而发生呼吸道梗阻, 甚至窒息。随时清除口、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使患者安静, 少说话、喊叫,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随时检查敷料的松紧度, 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血运, 过松敷料易脱落、固定不牢。
2.2.3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
由于颈部血管丰富, 患者过度活动、咳嗽或凝血机制异常时, 都可造成颈部出血。应加强巡视病房次数, 查看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如渗出多, 通知医生并及时更换敷料;如患者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憋气等现象, 在排除呼吸道梗阻的情况下, 立即通知医生, 及时查明原因;有引流管者,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2.2.4 预防感染
患者不能刷牙和漱口, 口腔护理每日2次, 避免咀嚼动作。加强营养, 手术后前几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 如:能全力、百普利、牛奶等, 每日6~8次, 有胃管者从胃管内注入。5 d~7 d后, 待皮片贴附良好, 可给予半流质饮食, 逐渐过渡到普食。
2.3 康复护理
2.3.1 心理护理
惧怕疼痛以及对术后结果的未知性, 导致患者不敢动, 有很大的思想压力。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恢复的程度以及进行功能锻炼的益处, 使之配合锻炼, 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2.3.2 用药护理
术后10 d开启包扎检查皮片成活情况, 如果皮片成活良好, 即开始预防瘢痕增生治疗。保持植皮区清洁, 每日早晚用温水洗净植皮区, 涂以积雪甙类、硅酮凝胶类、瘢痕软膏等防止瘢痕增生的药物, 如扶原、金芭克、舒疤宁等, 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有无皮肤过敏现象发生。
2.3.3 体疗按摩
为防止植皮区瘢痕增生及皮片挛缩, 我科自2002年起开始用瘢痕霜、海普林等药物给患者按摩植皮区及其边缘, 每日2次, 顺皮肤纹理按摩, 用推、搬、提、捏等手法, 不断变换按摩位置, 按摩力垂直于瘢痕挛缩方向, 力度循序渐进。有条件者可在中草药离子喷雾仪下进行按摩, 中草药可改善皮肤的微循环, 活血化瘀, 对改变皮肤颜色有较好的作用。
2.3.4 预防创伤
为防止与衣领摩擦起水疱, 可以用棉织物裹住颈部, 减少摩擦。植皮区痛痒时不可用手抓挠。
2.3.5 加压疗法
植皮术后早期戴弹力套压迫颈部, 内置衬垫, 保持压力在15~18 mm Hg, 持续加压半年~1年, 24 h持续压迫, 遵循“一早二紧三持久原则”[2]。
2.3.6 功能锻炼
皮片愈合后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练习时头尽量后仰, 仰卧时肩背下垫小枕头, 使颈过伸牵拉或俯卧时抬头使颈前过伸, 左右旋转。也可带矫形器具颈托防止皮片挛缩。
3 讨论
颈部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 皮片在半年内易挛缩, 全厚皮片挛缩率约10%~30%[3]。因此植皮术后护理极为重要, 尤其是术后的康复护理。 (1) 患者自受伤之日起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难以接受现实, 焦虑、担忧、烦躁, 各种心态交织在一起, 躯体忍受着换药与手术的痛苦, 所以要对患者适时做好心理康复, 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 (2) 积雪甙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抑制其脱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 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硅酮凝胶中的硅酮具有改善瘢痕表皮结构及功能, 减轻毛细血管充血和胶原纤维增生, 从而防止增生性瘢痕的生成,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瘢痕组织代谢和营养供给, 达到止痒、消除不适作用;瘢痕软膏有活血化瘀作用, 可促进瘢痕软化。但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用了防瘢痕药后有过敏现象发生。 (3) 功能锻炼应贯穿于烧伤治疗的整个过程, 植皮术后要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主动活动是康复之本, 教会患者主动活动的方法, 哪里最紧, 就主动活动哪里, 活动度由小到大。被动活动最主要措施是按摩疗法, 按摩可改善皮片的柔软度, 增加血液循环, 按摩时涂以瘢痕膏、舒疤宁等, 减少摩擦系数, 力度适中, 防止起水疱。 (4) 加压疗法:用弹性织物对烧伤愈合部位持续压迫, 达到预防和减轻瘢痕增生的目的。颈部手术植皮皮片成活良好后立即用弹力套加压, 坚持“一早二紧三持久原则”, 早:即在瘢痕未隆起之前开始加压;紧:在不影响血运的前提下, 愈紧愈好, 压力一般是15~18 mm Hg, 以不影响呼吸、患者能耐受为主;持久:24 h持续加压, 除洗澡外不要解开, 压迫半年~1年或者更久。加压疗法可使局部血流量减少, 长期加压治疗一方面使血管数量减少, 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减少了瘢痕组织的血液供应;另一方面血管内皮细胞退变, 更使组织缺血, 缺血后 (1) 可限制瘢痕增生; (2) 导致瘢痕变薄软化; (3) 破坏胶原纤维, 达到抑制瘢痕增生的目的; (4) 组织受压后合成黏多糖所需的酶减少了, 同时加压后水肿减轻, 减少了黏多糖的沉积与合成, 达到减少胶原纤维、减轻瘢痕的目的[3]。
本组结果表明, 植皮术后通过用药护理、加压疗法、体疗按摩、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护理后, 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之杨, 吴中立, 高学书, 等.烧伤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589.
[2]郭振荣, 盛志勇, 王德文, 等.加压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观察及机理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 1984, 64 (7) :440-442.
[3]蔡景龙, 张宗学.现代瘢痕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61.
烧伤植皮术 篇2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烧伤;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56-01
大面积烧伤患者极易在治疗后期引发许多并发症,如:残余创面感染,从而形成难愈创面。据临床医学研究显示[1],对于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的疗效不甚理想,可见,寻找出治疗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患者的最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患者共16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意在探讨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在治疗烧伤患者后期感染难愈创面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患者共16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长在60~130d之间,其患者初始烧伤总面积在54%~91%之间不等,后期难愈创面面积在9%~23%之间不等。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共有9例,其中男性患者有4例,女性患者有5例,年龄在10~61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36.18±10.72)岁,该组患者采用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7例,其中男性患者有4例,女性患者有3例,年龄在11~63岁之间,平均年龄(34.27±9.71)岁,该组患者采取单用扩创植皮法进行临床治疗。入选的16例烧伤患者的后期感染难愈创面均分布在身体的四肢和躯干部位,且排除了患有心、肝、肾等器官发生严重病变者。对比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数据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
1.2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单用扩创植皮法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医生对患者的创面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并保留创面真皮深层组织,对其进行止血、消毒处理,以备植皮[2]。医生采用鼓式取皮机对患者进行皮肤取皮,并对供皮区域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并用多层纱布覆盖创面和对其创面进行加压包扎[3]。医生再将移植皮与创面进行固定缝合,在缝合过程中尽量避免不裸露任何创面。治疗组:该组患者采用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即在对照组的方式基础之上,再另加负压封闭引流的治疗方式,具体治疗措施:医生将高分子泡沫材料按照患者创面的大小、形状进行剪截,并用该材料对患者创面完全覆盖,在创面口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用透气性粘贴膜将其全部固定[4]。将多孔导管与型号为ZN100的负压治疗仪器相连接,并将仪器负压值设定在120~455mmHg之间[5],仪器模式选用标准模式,并连续治疗2个星期。
1.3评价标准在2组经过2个星期的治疗之后,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在2个星期后,其创面已完全愈合,并且移植皮肤与基底黏贴牢固;有效:患者在2个星期后,其创面有明显改善迹象,并且移植皮肤与基底黏贴程度较好,不易脱落;无效:患者在2个星期后,其创面未有改善迹象,并且移植皮肤与基底黏贴不牢固,易脱落。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难愈性创面又被称为难治性创面,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患者创面感染。造成患者创面不愈的主要因素有:(1)患者的机体代谢功能失调和营养失衡,如:患者每日摄入的营养不足,而每日的能量消耗又较多,导致产生贫血症状。据临床医学研究显示,患者的体重在减轻大于创面15%时,创面愈合能力会下降,愈合时长会延迟。(2)感染,患者创面在感染上耐药菌后,会对创面愈合起巨大的阻碍作用。(3)神经损伤及其严重,当患者损伤创面广泛,坏死的真皮深层组织较多时,也难以愈合创面。
根据本文研究可以得出:治疗组(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8.89%,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却仅为57.15%,因此,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是明显胜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这也由此证明了,应用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治疗方法针对治疗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患者,是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的。
综上所述,对于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患者而言,应用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治疗方式对其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植皮成活率,促进患者创面快速愈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文浩,周莉萍,张志华等.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烧伤患者后期感染难愈创面[J].中华烧伤杂志,2014,30(4):365-367.
[2]赵继宏,方昕.负压封闭引流及皮片移植修复胫腓骨骨折的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0):3246-3251.
[3]徐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与传统换药治疗压疮创面的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4.
[4]黄楚华,陈光胜,宋杰等.负压封闭引流冲洗及Ⅰ期植皮修复下肢难愈性创面的临床體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8):51-52.
烧伤植皮术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一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40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14一63岁,平均年龄为(36.7±10.2)岁,其中11例合并开放性骨折,12例合并溃疡创面,30例合并肢体瘢痕挛缩。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手术的过程中,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对腔隙及创面的异物、脓液以及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洗,清创完成后,将创面的形态和大小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型号合适的VSD敷料,运用VSD敷料对创面进行填充或者覆盖,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创面完全覆盖,不能留下任何死腔,运用4号丝线对创缘皮肤与敷料之间进行间断性缝合。固定后,运用“Y”形连接头连接引流管,然后与中心负压吸引连接,对负压进行调节,使其控制在125—450mmHg左右,形成持续负压吸引。
1.2.2 护理方法
1.2.2. 1 常规护理
运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抬高引流部分约10°—20°左右,使引流管出口保持低位,运用棉垫垫高容易压迫的部位如股骨隆处、骶尾部等,避免折叠或者压迫引流管,使引流管保持通畅。
1.2.2. 2 引流管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对引流管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引流管脱落、折叠或者断裂,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及量等进行密切观察,并认真记录。同时,应该尽量选择透明度较高的引流瓶,并且合理摆放引流瓶的位置,使引流瓶尽量低于创面,在引流量较多的情况下,应该及时更换引流瓶。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引流瓶进行更换时,为了避免引流管内液体出现回流,应该先运用钳子将引流管夹住,将负压源关闭,确保安全引流。
1.2.2. 3 创面护理
通常情况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持续引流时间在5—7d左右,不需要每天定时更换药物和敷料,使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减轻。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对创面进行密切观察,查看创面有无出血、溃疡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并且对创面敷料进行更换,使其保持干燥喝清洁,避免发生感染。1.2.2.4心理护理
由于术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再加上一些患者担心自身形象受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增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疗效。所以,护理人员在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和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疑虑,帮助患者解答疑问,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2.2. 5 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多注意休息,合理安排日常饮食,避免搔抓植皮后创面,并且尽量选择棉质衣物,使皮肤摩擦减少。同时,还应该叮嘱患者注意清洁创面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和干燥,促进创面恢复。
2 结果
61例患者中,58例皮片一次性全部成活,其余3例皮片95%成活,且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瘢痕。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在游离植皮术中,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使创面血流量增加,对肉芽组织生长进行刺激,并且还能充分发挥压迫止血作用,降低术后出现感染的风险[2]。同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对软组织和皮肤缺损的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机体对坏死组织及其毒性产物的重吸收减少,使创面死亡率降低,对创面愈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植皮区存活质量提高,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促进患者康复[3]。同时,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并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还能降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从而确保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运用在烧伤游离植皮术中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避免发生感染,提高皮片成活率,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兰.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在烧伤游离植皮术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06:20-21.
[2]邓高丽,郭洪娟,李建云,谭秀屏.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溃疡的护理1例报告[J].现代医院,2009,10:69-70.
[3]王玲,任文清,古兰,苗文,王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植皮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10:354.
烧伤植皮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度大面积烧伤患儿,烧伤面积15%~60%,深Ⅱ~Ⅲ度烧伤。随机分为Meek植皮组和对照组,各30例。Meek植皮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0±3.2)岁,烧伤面积(68.8±5.8)%,伤后入院时间(3.0±1.0)d。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5.3±3.0)岁,烧伤面积(66.4±5.5)%,伤后入院时间(3.2±1.1)d。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手术前及纳入研究前均由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组成、年龄、烧伤面积及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补液治疗,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保持呼吸顺畅,对有典型吸入性损伤者给予气管切开治疗,必要时辅助以呼吸机给氧,实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对有休克症状患儿进行抗休克治疗,对患者心、脑、肾脏重要器官受累情况进行排查,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烧伤创面保持清洁,用硫胺嘧啶银糊剂包扎,Ⅲ度烧伤创面在包扎前可根据情况给予焦痂切开减张术治疗给予减张处理。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植皮手术。Meek植皮组采用Meek植皮术修复烧伤创面,根据患儿皮肤缺损面积的1/9~1/6计算所需正常皮肤。植皮机为荷兰生产的MEEK Microgragting。选择患儿正常皮肤,用电动取皮刀取厚度为0.1~0.3 mm的自体刃厚皮或薄中厚皮。于软木盘平铺获得的皮片,真皮面向下。将乘有皮片的软木盘放在Meek制皮机中进行纵横两次等距离切割,专用胶水喷洒皮片的表皮层,静置10 min,将皮片粘附于特制的聚酰胺纱布上,表皮层面与纱布接触,将纱布纵横展开6~9倍,获得3 mm2微型皮片,以真皮面向创面,将含有皮片纱布粘附于创面上。术后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部分制动治疗,定期换药并观察伤口。对照组采用邮票植皮术,用选择患儿正常皮肤,用电动取皮刀取厚度为0.25 mm的自体刃厚皮或薄中厚皮,将表皮层面贴于凡士林纱布上,将获取的表皮剪成0.5 cm×0.5 cm大小皮片,分别贴于创面。术后处理同Meek植皮组。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皮片存活率、皮片融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3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eek植皮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皮片融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Meek植皮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荷兰科学家首先推出的一种微型皮片移植技术,该技术利用半自动机械,将自体皮片以1∶6或1∶9的比例充分扩大[3]。儿童皮肤娇嫩,且除头皮外皮肤不能反复取皮,叶胜捷等[4]研究发现Meek植皮术供皮面积是邮票植皮术的1/3,大大缓解了自体皮源短缺的窘况。机械操作是的Meek皮片等速扩张,皮片之间距离相等,创面同步愈合,各方向张力均等,使得愈合后的创面平坦,有效降低了瘢痕挛缩和破溃[5]。儿童好动,配合性差,Meek皮片为韧厚片,皮片较薄,容易生长,固定较为牢固,避免了儿童活动时皮片的重叠移位[6],从而保证了皮片与创面的融合、肉芽组织的生成。本研究中Meek植皮组皮片存活率(92.4±3.5)%高于邮票植皮的对照组(87.1±4.8)%,皮片融合时间(11.3±2.1)d短于对照组(14.2±3.3)d,其差异与上述机制有关。另外,机械化、标准化的操作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手术工作量,缩短了手术时间。本研究Meek植皮组手术时间(116.8±46.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69.5±59.8)min,支持上述观点。Meek植皮法仍不能保证皮瓣存活率达100.0%。皮片的存活率是修复成败的关键,李亚南等[7]认为多次清创处理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菌数目,皮片的厚度以0.2 mm最佳,术后2~3周后再将纱布拆除,可提高皮片的存活率。
综上所述,与邮票植皮术比较,Meek植皮术手术时间短,皮片存活率高,皮片融合时间短,更适合用于儿童大面积烧伤的创面修复。
摘要:目的 观察Meek植皮术在儿童大面积烧伤中的修复效果。方法 60例重度大面积烧伤患儿,随机分为Meek植皮组和对照组,各30例。Meek植皮组采用Meek植皮术修复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邮票植皮术修复创面。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皮片存活率、皮片融合时间。结果 Meek植皮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皮片融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981、4.8866、4.0608,P<0.05)。结论 与邮票植皮术比较,Meek植皮术手术时间短,皮片存活率高,皮片融合时间短,更适合用于儿童大面积烧伤的创面修复。
关键词:Meek植皮术,大面积烧伤,儿童,修复
参考文献
[1]丁路,石兵兵.应用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效果评价.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9):119-123.
[2]卞徽宁,孙传伟,马亮华,等.肩胛瘢痕瓣联合复合皮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后严重腋窝瘢痕挛缩八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3):297-299.
[3]陈骥扬,孙东原,孟晖,等.Meek植皮术及微粒皮移植术在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效果比较.当代医学,2014,20(9):27-28.
[4]叶胜捷,张文振,陈如俊,等.Meek植皮术修复儿童严重烧伤创面的效果.中华烧伤杂志,2015,31(4):264-266.
[5]王春华,余又新,胡德林,等.不同植皮方式在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中疗效的对比研究.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8):1136-1138.
[6]刘子祥.Meek植皮术在小儿躯干部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安徽医学,2013,34(4):508-509.
烧伤植皮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5月于我院烧伤科接受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60例, 纳入标准: (1) 深度烧伤 (深Ⅱ度、深Ⅲ度) ; (2) 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创面如未经系统治疗无法自行愈合; (3) 深部结构外漏; (4) 既往无心、肝、肾、血液等方面的重大疾病病史; (5) 火焰、热水等热力烧伤。排除标准: (1) 年龄小于18岁, 大于60岁; (2) 电击伤、化学烧伤; (3) 精神疾病患者; (4) 意识障碍, 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者; (5) 拒绝参加本次研究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18~60 (42.35±7.10) 岁;深Ⅱ度烧伤16例, 深Ⅲ度烧伤14例;创面在上肢13例, 下肢10例, 躯干7例;蒸汽伤4例, 热水烫伤9例, 火焰伤11例, 热压伤6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18~60 (42.95±7.24) 岁;深Ⅱ度烧伤15例, 深Ⅲ度烧伤15例;创面在上肢12例, 下肢12例, 躯干6例;蒸汽伤5例, 热水烫伤10例, 火焰伤10例, 热压伤5例。两组年龄、性别、烧伤部位、烧伤程度、烧伤原因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方法全面、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 并进行冲洗处理, 将烧伤创面充分暴露。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 切削痂或扩创创面采用凡士林纱或抗菌素纱湿敷包扎, 2d更换一次创面敷料。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和植皮术联合修复, 运用复合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覆盖进行扩创创面, 利于生物透性薄膜封闭引流区, 使创面与外界环境隔离, 将压力为40~60Kpa的负压源连接引流管, 持续引流1周左右,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创面敷料情况合理更换创面敷料。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术式进行全厚皮片移植术封闭创面。
1.3 观察指标
(1) 创面愈合优良率[4]:1) 优:经治疗后, 烧伤创面全部愈合, 植皮部位生长良好;2) 良:经治疗后, 大部分烧伤创面已愈合, 植皮部位大部分生长良好;3) 可:经治疗后, 部分烧伤创面已愈合, 植皮部位部分生长良好;4) 差:经治疗后, 烧伤创面未愈合, 植皮部位部分生长差。 (2) 疼痛评分[5]:共10分, 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标记疼痛程度, 小于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 为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由于烧伤的创面较难愈合, 因此烧伤的治疗也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 往往以清创换药为基础治疗手段。虽然清创换药能保持烧伤创面的清洁, 但无法将烧伤创面淤积的坏死组织完全清除, 从而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不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6]。烧伤病程一般较长, 换药的次数也相对较多, 且每次换药患者的疼痛程度较重, 往往使患者难以接受, 且频繁换药增加了患者肌腱外露、骨组织损伤的机会, 不利于疾病的恢复[7]。因此, 如何有效地使烧伤创面愈合已成为临床的关注重点。
在本研究中,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联合植皮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进行修复, 并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效果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优20例 (66.67%) , 良8例 (26.67%) , 优良率为93.33%, 对照组优12例 (40%) , 良10例 (33.33%) , 优良率为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联合植皮术加快了烧伤创面的修复速度, 利于患者的恢复, 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8]。由于深度烧伤创面较大, 在清创过程中往往给患者造成了剧烈的疼痛, 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 降低烧伤患者的疼痛程度也是治疗的重要内容。在本研究中, 对两组疼痛程度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观察组轻度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剧烈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观察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进一步说明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具有诸多优势: (1) 缩小创面, 避免无效腔形成:可较好地封闭创面, 使创面与外界环境隔离, 明显缩小了创面; (2) 减轻创面水肿:该技术可通过避免渗液淤积达到减轻水肿的目的, 主要是对创面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进行引流, 从而避免感染的发生; (3) 促进新生组织生长, 利于创面愈合:通过改善局部缺血和水肿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明显改善创面的微循环, 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使创面内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 并有效清除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 对创面的快速修复十分有利。而对照组应用传统换药治疗方法无法达到上述效果[9]。因此, 对于深度烧伤患者可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和植皮术联合修复治疗, 可提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汉涛.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 2016, 7 (5) :38-40.
[2]马任远, 王小林, 张哲,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 2014, 11 (2) :162-165.
[3]刘涛, 王鹏, 王勇岭.负压引流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海南医学, 2015, 26 (11) :1141-1143.
[4]白永强, 邵洪波, 孟令敏, 等.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换药治疗烧伤创面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 2016, 27 (10) :1672-1674.
[5]刘辉霞, 申美平.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修复老年深度烧伤患者创面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9) :1522-1523.
[6]首家保, 毛庆龙, 杨小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烧伤残余创面患者TNF-α、IL-6、IL-8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2, 23 (3) :40-41.
[7]张雷, 高栋梁.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治疗深度烧伤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 2013, 41 (10) :49-51.
[8]任高宏, 黎健伟, 黎润光, 等.桥式皮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修复下肢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J].中华外科杂志, 2012, 50 (1) :39-44.
烧伤植皮术 篇6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烧伤整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1.5±7.3)岁),38例瘢痕挛缩,32例腘窝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为3% -47%。所有患者均没有出血性疾病、皮疹、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肿瘤疾病等。
1.2 方 法
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瘢痕切除和创面清创后做止血处理,然后采用厚度为0.4-0.6mm的断层皮移值对患者皮肤创面或者瘢痕进行修复,患者创面的植皮面积在10cm×8cm-18cm×15cm范围之内。然后在患者身体某部位取皮,一般情况下取皮的位置选择在腹部或者双大腿,也有采用胸部或者背部取皮。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压打包缝合固定法进行处理,首先将取得的皮片全部覆盖在患者皮肤创面上,进而利用医用丝线进行缝合处理,缝合处理完毕后用盐水纱布进行加压打包缝合固定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分区打包包扎法进行包墩固定,先将取得的皮片进行分区处理,一般情况下是横向或者纵向分区,各区宽度设定为4-5cm比较好。然后在患者皮片各区交界处做皮片缝合处理,缝合时针与针之间的距离1.0-1.5cm,缝合完毕后对患者进行皮片缝合固定,固定方法采用分区包墩固定。术后3d进行换药处理,7d后去除包扎敷料,观察两组患者皮片成活及术后各情况比较。
1.3 观察指标
术后7d对患者的皮片成活情况、皮下血肿、术后皮下感染情况、术后皮肤是否出现坏死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移植皮肤弹性、皮片挛缩情况。
2 结 果
术后7d,对两组患者的植皮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有皮下血肿3例(3处)、创缘感染1例、移植部位皮肤弹性差2例、植皮肤片状坏死0例、皮肤明显挛缩2例,对照组患者皮下血肿16例(31处)、创缘感染2例、移植部位皮肤弹性差8例、植皮肤片状坏死9例、皮肤明显挛缩10例;可见观察组患者皮下血肿、移植部位皮肤弹性差、植皮肤片状坏死以及皮肤明显挛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创缘感染例数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 > 0.05),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腘窝处瘢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挛缩畸形皮肤疾病,这类患者一般伴有膝关节障碍[2],主要原因是腘窝位置比较特殊,一旦发生烧伤和瘢痕容易发生牵拉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几年,随着修复手术技术的提高,临床上一般采用有礼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术治疗腘窝创伤和瘢痕,这种方法利用独特的压迫和固定方法对皮肤创面进行修复,具有很好的固定性,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3]。
据有关研究显示,成年人腘窝处皮片移植容易发生皮下血肿,导致皮片坏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成年人的血压比较高,而且麻醉恢复后,因疼痛等原因导致患者血压上升,致使患者血管发生破裂,引发皮下出血;另外,皮下血肿是皮片移植失败的常见原因,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术后包扎固定不当。张健等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在患者的腘窝处皮片下放置负压引流装置,不进行打包加压处理,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皮片成活率[4]。
目前,临床常用的皮片固定方法有打包包扎法、直接加压包扎法以及使用石膏托、可塑性夹板托、负压吸引装置辅助固定[5,6,7]。等进行皮肤固定法处理。但是这些固定方法均有一定的劣势,比如直接加压包扎法虽然便于包扎固定的部位,但是对于腘窝处瘢痕的固定效果比较差。打包包扎法一般比较常用与不易包扎的部位,比如腘窝处,但是这种方法常常因为包墩过大导致移值皮肤受压不均、打包困难等引发感染。分区打包固定法是一种改良后的的打包固定法,比传统的固定方法具有很多优势:便于打包、压力分布均匀、固定牢固;分区打包不需要特殊材料,负压费用比较低,而且利于术后护理。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皮下血肿、移植部位皮肤弹性差、植皮肤片状坏死以及皮肤明显挛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创缘感染例数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 > 0.05),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分区打包包扎法应用于腘窝烧伤整形患者植皮术中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区打包包扎法应用于腘窝烧伤整形患者植皮术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皮肤成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分区打包包扎法在腘窝烧伤整形患者植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70例烧伤整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皮片边缘缝合完毕后,采用打包加压固定方法进行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分区打包包扎法(纵向或横向分区)进行包墩固定,术后7天观察两组患者皮片成活情况。结果 手术结束后7d,观察组患者皮下血肿、移植部位皮肤弹性差、植皮肤片状坏死以及皮肤明显挛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创缘感染例数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区打包包扎法应用于腘窝烧伤整形患者植皮术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移置皮肤成活率比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烧伤植皮术 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59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0.48±15.28)岁,致伤原因:电烧伤7例,热液15例,火焰烧伤7例;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9.51±14.31)岁,致伤原因:电烧伤6例,热液16例,火焰烧伤8例。采用软件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烧伤程度均为Ⅱ、Ⅲ度;均于烧伤后2d入院治疗;年龄均为18~70岁;存在不同程度感染。(2)排除标准:病情急剧恶化导致死亡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代谢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无法完成本研究者。
1.3方法
均行削痂植皮术治疗:于麻醉下对创面焦痂进行切除,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保留皮下脂肪等正常组织,配合热盐水纱布实施电凝止血,以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面,取头皮刃厚皮片制成邮票状或网状移植于创面。观察组于以上基础上加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以酒精清洗创面及邻近皮肤,创面采用修剪好的多侧孔引流管聚乙烯醇海绵材料覆盖,并保障与创面无缝隙贴合,缝合创面与敷料边缘,采用具有分子阀门功能的半透膜对创面及其周围正常皮肤予以封闭,引流管及负压吸引机维持200~400mm Hg负压,吸引4~6d,对敷料予以更换(操作同上),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对照组创面采用油纱布贴附,无菌纱布敷料加压包扎处理,定期对敷料予以更换,直至创面愈合。均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肉芽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3](VAS)统计对比两组疼痛评分。统计对比两组创面积液积血、创面感染及皮片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肉芽生长时间、VAS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均较低,创面愈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深度烧伤患者皮肤正常防御功能被损,抵御外邪能力丧失,且组织烧伤较为严重,极易引发烧伤创面发生生理病理性改变。此外创面上的大量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为细菌繁殖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导致创面发生细菌感染,迁延不愈;同时患者患处血循环不畅通,影响血供,加重瘀滞,促使创面牵连周围组织,增加治疗难度[4]。挽救患者生命、恢复正常组织功能、减少预后畸形、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之关键;而深度烧伤具有病情重、创面感染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故为创面修复提供一个抗感染力强、利于组织修复的环境对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临床多采用换药方式治疗,每天需对患者创面进行清理,增加患者疼痛度,甚至部分患者因疼痛难忍出现晕厥现象,不利于创面愈合,且易导致创面滋生细菌,出现肉芽组织水肿、皮片成活率低等现象[5]。刘本立[6]等学者对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皮片移植修复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皮片成活率高达96.7%,且术后感染发生率仅为6.67%。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新兴皮肤创面覆盖修复法,应用于深度烧伤具有以下优势:(1)对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进行彻底清除后,采用抗张力性强、质地柔软的泡沫敷料覆盖,隔绝外界与创面的接触,洁净创面,减少细菌繁殖,将细菌感染率降至最低,减少或避免代谢产物及毒素对组织细胞造成的二次损伤,且负压可形成微酸性低氧环境,促进组织细胞生长、繁殖;同时该方法有效减少了换药次数,避免或减少因多次换药牵拉皮肤而造成的机械损伤。(2)具有改善患处血循环,消除水肿的作用,且可有效降低间质性压力,开放毛细血管病促使毛细血管流向创面组织,为创面提供营养支持,使创面细胞活力得以保障,促进细胞繁殖、生长,促进创面恢复,同时可及时有效引流出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进一步促进创面愈合;(3)可紧密粘合移植皮片与创面,促进蛋白产物合成,促进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繁殖生长,并及时引流毒素、皮下血肿、渗出物及坏死组织,扩张细小动脉、增加有丝分裂,为创面处提供丰富营养,促进创面恢复;同时负压吸引环境,促使创面血流加快,进一步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利于创面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肉芽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深度烧伤患者给予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有效缩短创面肉芽生长时间及愈合时间,降低疼痛度,且术后创面愈合率高,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较高。此外一定的护理干预是保障科学、有效引流的前提,在引流过程中应加强负压装置护理(观察负压材料薄膜有无破裂或掀开,是否密封;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并定期检查接口,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或折叠,叮嘱患者不要压迫、牵拉引流管;引流瓶低于创面放并每天予以更换,更换时应先关闭负压源,夹闭引流管,避免液体回流)及创面观察(观察创面敷置料情况及患肢血液循环,并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及肢体感觉,采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疼痛,必要时可给予镇痛药物或降低负压缓解患者疼痛),保障引流畅通,使负压得以有效维持。
综上所述,削痂植皮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应用于深度烧伤患者,可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肉芽生长时间及愈合时间,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59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削痂植皮术联合常规敷料加压包扎封闭创面治疗,观察组予以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肉芽生长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肉芽生长时间、VAS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3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深度烧伤,可有效缩短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削痂植皮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深度烧伤
参考文献
[1]王琼,秦峰,胡宗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治疗烧伤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5,19(2):396-398.
[2]谌煜,姜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皮治疗深度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17):3260-3262.
[3]王宇,李季,唐家训,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中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4):815-816.
[4]李智,闫新明,楚俊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急诊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2):1782-1784.
[5]伍国胜,陈郑礼,朱世辉,等.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2):102-104.
烧伤植皮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93例Ⅱ度烧伤患者中, 观察组有48例患者, 对比组有45例患者, 其中有51例为男性, 有42例为女性, 患者的年龄最小为18岁, 最高为60岁, 平均年龄为 (35.7±5.4) 岁。患者的烧伤原因包括火焰伤、热液伤及热蒸汽与放射线等。患者的烧伤部位中有25例为头面颈, 有28例为躯干, 与31例为四肢, 其他部位者9例。93例患者均无基础疾病, 且患者深Ⅱ度面积为20~49%, 烧伤的总面积为80%及以上。排除伴有并发症、合并症及临床资料不全 (包括烧伤面积、烧伤部位与烧伤深度等资料) 的患者。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切削痂植皮法治疗, 对患者的创面进行积极手术治疗, 包括早期切痂或者削痂, 其中早期切痂时应注意深度烧伤组织应切除至深筋膜平面, 削痂则应注意将坏死组织削除至患者健康平面, 在处理好创面之后及时予以皮肤移植。予以患者常规补液、抗菌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以预防休克和感染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烧伤湿润暴露法治疗, 在患者早期和全程均使用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 其中全程包括患者的液化期、修复期与康复期, 在处理创面的操作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无创原则执行, 确保患者创面之上形成的脂蛋白透明膜完好。在更换创面药物时, 应做到及时给药, 并对液化物、坏死组织等进行及时的清理, 以确保患者的创面无液化物积留, 并且无多余的药物与坏死组织积留。予以患者常规补液、抗菌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以预防休克和感染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住院时间、感染发生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评定、焦虑评定 (SAS) 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 评定等情况。
1.4 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将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和差, 其中优的判定标准为患者的SAS评分为50~59分, 患者VSS评分为0~5分, 患者ADL评分为75分及以上。良的判定标准为患者的SAS评分为60~69分, 患者VSS评分为6~10分, 患者ADL评分为74分及以下。差的判定标准为患者的SAS评分为69分及以上, 患者VSS评分为11~15分, 患者ADL评分为74分及以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优+良) ×100%。
1.5 统计方法
该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做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并经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经t检验。
2 结果
经治疗, 两组患者均获得一定疗效, 其中观察组和对比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9%和86.7%,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从各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各项评分情况上看, 观察组与对比组相较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SAS、VSS和ADL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比组, 组间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从各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情况上看, 对比组有1例 (1/45) 患者发生感染, 感染率为2.2%, 对比组有2例 (2/48) 患者出现感染, 感染率为4.2%,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相较 (χ2=0.281)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烧伤为重要的致死因素, 对于深度烧伤患者而言, 需及时补液并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3]。在传统切削痂植皮术治疗中, 由于患者在伤后产生烧伤毒素, 微血管功能出现变化, 白细胞黏附、血管内红细胞淤滞及血栓形成等因素影响, 均可导致患者创面坏死组织炎性细胞聚集,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全身炎性反应, 使患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造成切削痂植皮术成活率低及残余创面大、愈合时间长等问题。烧伤湿润暴露则为创新的烧伤局部疗法, 其以中医论治思想为根据, 并与现代烧伤局部微循环研究理论相结合, 报道显示[4],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具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 且可有效减轻患者损伤, 具有促进愈合及通常引流等优势。
该组研究中, 对观察组48例Ⅱ度烧伤患者采用了烧伤湿润暴露法治疗,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有32例患者临床疗效评定为优, 其总有效率则达到97.9%;而对比组45例Ⅱ度烧伤患者则采用了切削痂植皮治疗, 经治疗对比组仅20例患者疗效评定为优, 其总有效率也仅为86.7%,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 采用烧伤湿润暴露法治疗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 其治疗效果优于切削痂植皮治疗的效果, 与陈明华报道结果一致[5]。分析认为其与切削痂植皮手术中加重与扩大了患者的创面具有相关性, 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应用大量的抗生素, 以积极抗感染, 同时需进行医疗敷料或者异体皮, 其均提高了患者感染率, 并影响了治疗效果。而烧伤湿润暴露法则利用中药湿润烧伤膏的优势, 其可有效确保患者创面在暴露且湿润不浸渍的环境之内进行修复, 进而使患者的创面坏死组织层可经药物无损伤性液化的方式进行自动排除, 使患者的创面活组织可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烧伤湿润暴露法为利用中药湿润烧伤膏湿润创面的治疗方法, 其可有效液化并排除患者创面坏死层, 使患者的创面可于药物之下进行直接的修复, 充分暴露烧伤创面[6]。该组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感染发生率与对比组相较虽有所减少,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可能与本组病例人数较少相关, 仍需进一步研究。从观察组和对比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上看, 观察组经烧伤湿润暴露治疗后其ADL量表评分与对比组相较明显提高, 且观察组患者的SAS量表评分与VS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 组间各项量表评分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采用烧伤湿润暴露治疗可有效改善Ⅱ度烧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情绪及瘢痕情况。刘大平[7,8]等报道相符。分析认为其与烧伤湿润暴露疗法的设计思想与可能作用机理具有相关性, 其主要包括了保持创面湿润、液化排除坏死层、保持引流通畅、持续供药及隔离创面等方面, 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灶。
综上所述, Ⅱ度烧伤患者采用烧伤湿润暴露治疗的效果优于切削痂植皮的疗效, 烧伤湿润暴露治疗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情绪及瘢痕等方面的效果更佳, 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具有一定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冯大江, 袁建军, 路遥, 等.碘伏京万红混和剂包扎治疗小面积II度烧伤97例[J].中外医疗, 2012, 31 (9) :104.
[2]刘铭然, 孔瑞枫, 朴宏鹰, 等.对手部深度烧伤整形修复的探讨[J].中外医疗, 2013, 32 (4) :188-189.
[3]朱慧颖.关节部位三度烧伤削痂植皮与切痂植皮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 :554.
[4]陶白江, 孙可, 曾丁, 等.中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策略及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1, 6 (4) :608-610.
[5]陈明华, 林源, 齐映亮, 等.削痂保留部分变性真皮联合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成人深Ⅱ度烧伤创面[J].中华烧伤杂志, 2014, 30 (2) :143-145.
[6]蔡浩, 李文婷, 朱家源, 等.早期削痂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4) :581, 583.
[7]刘大平, 魏洪林, 孙原洪, 等.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面颈部Ⅱ度烧烫伤的临床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2 (6) :45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