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植皮

2024-10-18

游离植皮(精选5篇)

游离植皮 篇1

游离皮片移植是整形外科常用封闭创面的方法之一。皮片固定不牢,皮片下积液易导致皮片成活欠佳;远期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皮片挛缩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临床美学效果,外观满意度差。负压引流技术是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加速愈合的有效手段[2],可以使移植后皮片固定牢固,引流充分,压力均匀,减轻皮片缺血缺氧时间,利于皮片的成活及恢复。我科于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对比观察了游离皮片移植后使用持续负压吸引固定与常规加压固定的皮片远期外观满意度,临床美学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周口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游离皮片移植手术的患者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56岁。创面分布:颈部9例,肘部17例,腕部6例,手背5例,膝关节4例,小腿及足部4例。创面类型:瘢痕切除创面21例,外伤性组织缺损创面16例,体表巨大黑痣切除创面8例。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VSD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取皮鼓切取移植皮片厚度均调定为0.35mm。两组手术方式相同,植皮完毕,负压吸引组采用医用海绵平铺在创面上,透明透气胶粘贴膜封闭,吸引管经负压引流瓶,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维持负压-125~-300mmHg(1mmHg=0.133kPa)之间,保持引流通畅,持续7~8d后揭开医用海绵敷料观察皮片成活情况。常规加压包扎组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碎纱布打包加压包扎,8~10d打开观察皮片成活情况。18个月随访观察成活皮片色素沉着、脱失、挛缩情况,满意度等美学效果。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两组皮片移植修复后色素沉着和脱失、皮片挛缩、边缘瘢痕增生及外观满意效果。结果使用持续负压吸引固定组色素沉着或脱失、皮片挛缩、边缘瘢痕增生率少于常规组;外观效果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各种瘢痕等继发创面的治疗中,虽然功能的改善是第一位的,但更多患者是为了满足其社会心理需要才选择手术改善外形,达到美观效果的。临床上全厚皮片移植、皮肤扩张及皮瓣移植修复创面虽然远期美学效果较好,但常常受供区组织来源,经济条件、治疗恢复时间的限制,在整形外科,继发大面积的缺损仍然以游离植皮修复为主。中厚皮片移植后,由于早期血循环未建立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过程,常导致表皮细胞营养不良,坏死脱落以及色素沉着;远期皮片挛缩,边缘瘢痕增生[3],严重影响修复后的外观满意度。负压封闭引流能扩张创面下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4],VSD敷料下负压和正压同时存在,负压使敷料对皮片产生正向压力作用,随体表改变外形曲度,使得皮片与创面更紧密均匀的粘合在一起,及时充分的从创面获得营养[5],使移植后皮片固定牢固,引流充分,压力均匀,与基底组织密切接触,营养供应良好,减少了皮片缺血缺氧时间,利于皮片的成活及恢复,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加速创面愈合;同时,由于表皮细胞的接触抑制作用,抑制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减少远期挛缩。早期移植皮片色泽既与正常皮肤组织无明显差别,外观效果满意度较高。相对全厚皮片移植,使用断层皮片移植持续负压吸引对供皮区影响较小,恢复快,对有较高美学要求的暴露部位及功能部位的植皮修复可以优先考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植皮后应用负压吸引及常规加压包扎两种固定方式修复创面后的远期效果,并进行临床美学比较。方法 选取45例游离植皮修复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常规加压包扎固定及持续负压吸引固定,随访18个月,比较皮片远期色泽、皮片挛缩、边缘瘢痕增生及外观满意度。结果 应用持续负压吸引固定组与常规加压包扎组在远期外观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持续负压吸引游离植皮修复创面有较好的临床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游离植皮,负压吸引,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

[2]Morykwas MJ,Argenta LC,Shelton Brown El,et a1.Vacuumassisted closure:a new method for wound control and treatment:animal studies and basic foundation[J].Ann Plast Surg,1997,38(6):563-577.

[3]Oezenski W,Waldenberger F,Nchrer G,et a1.Vacuum-assistedclos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and mediaatinal neerotizingfazeiiris[J].J Cardiothorae Vase Anesth,2004,18(3):336-338.

[4]许龙顺,陈绍宗.负压对创面血流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8):976-978.

[5]Rozen WM,Shahbaz S,Moils A.An improved alternative to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a 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 inlower limb split skin grafting:A clinical trial[J].J Plast ReconstrAesthet Surg,2008,61(3):334-337.

游离植皮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VSD组:25例患者中, 男16例, 女9例, 年龄7~65岁, 平均39岁, 皮肤缺损2%~13%, 创面为活动度较大或不易固定制动的部位, 关节部位19例, 会阴及腹部6例;其中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 皮肤脱套伤直接缝合后感染、坏死5例, 截肢后残端坏死3例;25例均为污染创面, 2例伴骨外露, 8例伴有肌腱外露。

传统组:18例患者中, 男13例, 女5例, 年龄5~68岁, 平均41岁, 皮肤缺损1%~8%, 关节部位16例, 会阴及腹部2例;其中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 皮肤脱套伤直接缝合后感染、坏死3例, 截肢后残端坏死1例;18例均为污染创面, 无骨外露, 1例伴有肌腱外露。

1.2 治疗方法

VSD组:围植皮手术期:彻底清创, 去除感染及坏死组织, 彻底止血, 术中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及双氧水冲洗创面, VSD敷料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根据创面大小裁剪或串联拼接以完全覆盖创面, 2张以上VSD敷料中间以丝线缝合, 将专用生物半透薄膜覆盖在VSD敷料外, 密闭创面, 连接引流管至负压 (0.02~0.05 Mpa) 吸引器, 持续负压吸引, 根据术前创面污染情况及术后引流量, 7~14 d后拆除VSD, 如创面良好、肉芽组织新鲜行植皮手术;否则继续清创、VSD覆盖, 至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植皮手术期:冲洗创面, 再次清创, 去除坏死失活组织, 修整缺损区的皮肤边缘视情况可缩小部分创面, 取对侧大腿或同侧合适大小的刃厚或中厚皮片, 供皮区凡士林纱布覆盖, 普通敷料包裹。修剪皮片与皮肤缺损区皮缘缝合固定皮片于创面上, 皮片以尖刀均匀打洞以利引流。不规则的边缘可视情况采用拼接的方法保证植皮的覆盖。再次以VSD敷料覆盖。术后注意保持创面密闭, 及适当压力。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 d, 7~10 d后去除VSD敷料, 对创面进行换药等常规处理。

传统组:采用传统换药方式, 待肉芽生长满意后, 行游离植皮并打包加压或加压包扎术。

2 结果

VSD组:术后植皮面积95%成活患者25例, 仅3例皮片边缘少量坏死, 面积小于植皮的5%, 植皮成功率100%;住院时间 (30.4±3.8) d;未见VSD治疗后局部或全身毒副反应。传统组:术后植皮面积95%成活患者12例, 4例皮片感染坏死面积超过植皮5%, 2例植皮全部坏死, 植皮成功率66.7%;住院时间 (52.8±7.2) d。两组植皮成功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9.68, P<0.05) ;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2.01, P<0.05) 。

2.1 典型病例

病例一, 女患, 23岁, 车祸后右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 缺损面积约13%, 因创面污染重, 伴肌腱外露, 一期应用VSD控制感染及培养肉芽, 二期植皮结合VSD覆盖, 植皮成活, 效果满意 (图1) 。

病例二, 男患, 51岁, 车祸后下腹部及会阴部皮肤缺损, 缺损面积约5%, 因伤后软组织碾挫污染严重, 一期应用VSD控制感染及培养肉芽, 二期从截肢腿取皮结合VSD覆盖, 植皮成活, 效果满意 (图2) 。

A:术前清创后;B:术后9 d拆除VSD

A:游离植皮后VSD覆盖;B:术后10 d拆除VSD

3 讨论

VSD具有高效引流、消灭死腔、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3,4], 近年来其在外科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5,6]。VSD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无细胞毒性, 无皮肤刺激性、致敏性, 且材料不降解, 无纤维脱落, 不进入血液循环, 结合生物半透膜使用, 能够将创面与空气隔离, 在创面局部产生持续的负压, 使敷料与创面紧密贴合, 可有效消灭死腔, 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 敷料孔隙呈网筛状相互连通, 可对创面进行全方位引流, 减少感染发生[7]。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及复杂创面的修复, 传统治疗方式是通过定期换药及多次清创术培养肉芽, 待肉芽良好生长后, 行植皮结合打包加压包扎治疗, 患者换药的时间长、痛苦大、花费高, 植皮效果有时并不理想。对于外伤、感染创面等无法一期植皮的病例, 清创后, 先期行VSD覆盖, 避免了反复换药清创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及肉体伤害, 并可促进肉芽生长, 提高植皮成活率。VSD可使创面微循环流速增加, 促进毛细血管床开放及毛细血管生成, 增加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表达, 有利于各种修复细胞增殖和发挥其功能, 促进创面愈合[8,9]。VSD组25例患者中, 因存在创面污染、感染或肌腱外露, 无法一期植皮, 而行VSD覆盖, 7~14 d后拆除VSD敷料, 8例肌腱外露患者, 肌腱表面已全部长满新鲜肉芽, 可以植皮;2例骨外露患者, 在骨表面亦存在少量肉芽, 行局部转移皮瓣覆盖骨表面后, 其他部位植皮。

游离植皮前保证创面无坏死组织, 无积血, 肉芽组织新鲜, 植皮后均匀加压包扎, 不留死腔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传统的打包植皮或加压包扎植皮多采用凡士林纱布包裹碎纱布缝合固定于植皮创面上, 手术操作繁琐, 对于面积较大的复杂创面如关节部位创面、截肢的残端套筒状创面及地图型创面等, 因压力不均匀、组织液引流不畅等原因, 容易使移植的皮片漂浮而无法紧贴创面, 出现植皮坏死或创面感染。术后对创面的观察和换药处理也比较麻烦, 在拆除加压包扎时程序繁琐、费时, 患者痛苦, 并且有皮片撕脱的可能性。植皮后以VSD覆盖的优势如下: (1) VSD敷料以生物半透膜封闭, 隔绝空气污染, 减少了交叉感染机会。 (2) 持续均匀负压, 使游离皮片与创面充分、均匀接触, 刺激毛细血管增生, 促进植皮皮片成活。WILD等[10]研究表明, VSD技术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生长率提高54%, 皮片更易成活。 (3) 高效引流, 避免植皮皮片下积血或积液, 减少感染几率。 (4) 术后不需换药, 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及患者痛苦。 (5) 创面可视、便于术后观察, 通过VSD敷料的湿润程度、渗出情况和颜色变化可以间接判断有无感染、游离皮片的生长和成活情况。因本研究选取的病例为皮肤缺损面积超过1%, 且污染重、位于关节活动部位等复杂创面, 故传统组的植皮成功率较低。

对于大面积复杂创面的皮肤缺损, 特别是伴有感染的病例, 一期使用VSD技术, 可有利于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 总结经验如下: (1) 创面彻底清创, 对于污染重、组织损伤严重的创面, 可在VSD覆盖同时予以持续冲洗, 冲洗液为庆大16万单位加生理盐水3 000 m L, 有利于控制感染, 发挥VSD高效引流的优势。 (2) 对于植皮前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丰富, 无血管、肌腱、神经、骨质的外露创面的感染应该得到有效控制。创面肉芽不理想时, 不能冒险植皮, 可更换VSD一次, 继续培养肉芽。每次使用VSD的时间不能超过15 d。 (3) VSD如需裁剪需保证引流管合理分布保证负压压力均匀有效。 (4) VSD的覆盖一定要选用专用半透膜, 普通贴膜无透气性容易致厌氧菌感染。粘贴生物半透膜时, 应该使膜保持一定的张力, 以免形成太多的褶皱, 并且包裹一定长度的引流管, 使创面真正密闭。 (5) 手术时VSD一定要略大于创面, 缝合固定要牢固。 (6) 术后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负压引流衡定, 引流管的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疏通, 否则VSD下积液无法排除, 更容易感染。 (7) 注意检查是否漏气, 漏气时出现VSD敷料膨隆及异常声响, 应及时检查并封闭漏点, 否则影响高效引流。 (8) 负压应控制在0.02~0.05 Mpa之间, 过小创面不能形成有效压力, 过大容易影响血运及营养供应。引流管处应以纱布等材料垫起, 并避免置于受压部位, 否则易引起皮肤受压坏死。 (9) 根据手术部位的皮肤功能以及创面的肉芽生长组织情况选择合适厚度的皮片进行移植。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创面, 对皮肤功能要求较高部位的创面, 尽量使用全厚皮片植皮, 术后皮片耐磨、柔软、弹性好。如果创面较大, 软组织创面覆盖不完全, 为了保证植皮存活, 可选用中厚或薄层皮片植皮。 (10) 对于创面内骨外露部位, 作者建议尽量应用皮瓣或筋膜结合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 以避免术后疼痛、局部溃疡、骨外露及感染等并发症;如局部软组织条件不佳, 无法应用上述方式修复创面, 可在清创后, 以电钻在骨面处钻孔数个至骨髓腔, 再以VSD覆盖骨面培养肉芽, 一般在更换1~2次VSD后, 肉芽可覆盖骨外露创面, 即可施行游离植皮术。

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及复杂创面的修复, 植皮术围术期采用VSD治疗, 可促进创面的愈合, 提高植皮成功率, 缩短治疗时间, 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便于术后观察及护理, 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TANG J, GUO WC, YU L, 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artificial skin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n treating large-area skin defects[J].Chin J Traumatol, 2010, 13 (5) :289-292.

[2]RHIEM K, NEMAT AT, SCHMUTZLER RK, et al.Vacuum-Sealing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severe anthracycline extravasation in a breast cancer patient[J].Breast Care (Basel) , 2008, 3 (5) :347-348.

[3]SENCHENKOV A, PETTY PM, KNOETGEN J 3RD, et al.Outcomes of skin graft reconstructions with the use of 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 (R) ]dressing for irradiated extremity sarcoma defects[J].World J Surg Oncol, 2007, 29 (5) :138-145.

[4]HERSCOVICI DJ, SANDER RW, SCADUTO JM, et al.Vacuum-assisted wound closure (VAC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igh-energy soft tissue injuries[J].J Orthop Trauma, 2003, 17 (10) :683-688.

[5]ATTAR KH, IMRAN D, IYER S.Vacuum-as sisted closure (VAC)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digital pulp defects[J].Acta Chir Plast, 2007, 49 (3) :75-76.

[6]胡国东, 赵福龙, 张学东, 等.应用VSD治疗12例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 (27) :3404-3409.[6]HU GD, ZHAO FL, ZHANG XD, et al.Clinic experience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VSD treatment in 12 cases with large area of skin exfoliation injury[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11, 21 (27) :3404-3409.Chinese.

[7]STAWICKI SP, SCHWARZ NS, SCHRAG SP, et al.Application of vacuum-assisted 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ascitic fluid leaks:an integral part of multimodality wound management in cirrhotic patients[J].J Burns Wounds, 2007, 6 (4) :e7.

[8]ANTONY S, TERRAZAS S.A retrospective study:clinical experience using vacuum-assisted clo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wounds[J].J Natl Med Assoc, 2004, 96 (8) :1073-1077.

[9]裘华德, 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14.[9]QIU HD, SONG JH.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echnique[M].2nd edition.Beijing:People Hygiene Press, 2008, 6-14.

游离植皮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一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40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14一63岁,平均年龄为(36.7±10.2)岁,其中11例合并开放性骨折,12例合并溃疡创面,30例合并肢体瘢痕挛缩。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手术的过程中,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对腔隙及创面的异物、脓液以及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洗,清创完成后,将创面的形态和大小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型号合适的VSD敷料,运用VSD敷料对创面进行填充或者覆盖,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创面完全覆盖,不能留下任何死腔,运用4号丝线对创缘皮肤与敷料之间进行间断性缝合。固定后,运用“Y”形连接头连接引流管,然后与中心负压吸引连接,对负压进行调节,使其控制在125—450mmHg左右,形成持续负压吸引。

1.2.2 护理方法

1.2.2. 1 常规护理

运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抬高引流部分约10°—20°左右,使引流管出口保持低位,运用棉垫垫高容易压迫的部位如股骨隆处、骶尾部等,避免折叠或者压迫引流管,使引流管保持通畅。

1.2.2. 2 引流管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对引流管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引流管脱落、折叠或者断裂,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及量等进行密切观察,并认真记录。同时,应该尽量选择透明度较高的引流瓶,并且合理摆放引流瓶的位置,使引流瓶尽量低于创面,在引流量较多的情况下,应该及时更换引流瓶。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引流瓶进行更换时,为了避免引流管内液体出现回流,应该先运用钳子将引流管夹住,将负压源关闭,确保安全引流。

1.2.2. 3 创面护理

通常情况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持续引流时间在5—7d左右,不需要每天定时更换药物和敷料,使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减轻。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对创面进行密切观察,查看创面有无出血、溃疡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并且对创面敷料进行更换,使其保持干燥喝清洁,避免发生感染。1.2.2.4心理护理

由于术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再加上一些患者担心自身形象受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增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疗效。所以,护理人员在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和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疑虑,帮助患者解答疑问,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2.2. 5 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多注意休息,合理安排日常饮食,避免搔抓植皮后创面,并且尽量选择棉质衣物,使皮肤摩擦减少。同时,还应该叮嘱患者注意清洁创面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和干燥,促进创面恢复。

2 结果

61例患者中,58例皮片一次性全部成活,其余3例皮片95%成活,且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瘢痕。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在游离植皮术中,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使创面血流量增加,对肉芽组织生长进行刺激,并且还能充分发挥压迫止血作用,降低术后出现感染的风险[2]。同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对软组织和皮肤缺损的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机体对坏死组织及其毒性产物的重吸收减少,使创面死亡率降低,对创面愈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植皮区存活质量提高,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促进患者康复[3]。同时,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并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还能降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从而确保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运用在烧伤游离植皮术中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避免发生感染,提高皮片成活率,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兰.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在烧伤游离植皮术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06:20-21.

[2]邓高丽,郭洪娟,李建云,谭秀屏.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溃疡的护理1例报告[J].现代医院,2009,10:69-70.

[3]王玲,任文清,古兰,苗文,王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植皮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10:354.

游离植皮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96例, 均明确诊断为患有Ⅱ型糖尿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每组各48例, 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29:19, 年龄55~74岁, 平均年龄 (64.5±3.6) 岁, 患足溃疡病程1.5~12个月, 平均病程 (6.7±3.2) 年;研究组男女比例30:18, 年龄56~75岁, 平均年龄 (63.6±4.5) 岁, 患足溃疡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 (6.2±3.7) 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控制血糖血脂、抗感染、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等的基础治疗, 同时对患足溃疡创面的坏死组织物行常规清除和换药处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方法:待创面的肉芽组织变新鲜后, 手术以邮票植皮式 (刃厚、薄中厚) 修复, 然后以负压封闭引流术覆盖, 持续性负压吸引, 于7 d后揭开敷料, 观察皮片的存活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溃疡面积变化与临床疗效比较情况, 疗效评价依据相关的糖尿病足诊治指南进行判定, 分为痊愈、改善及无效3个等级[1]。

1.4 统 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完成检验, 计数资料用 (%) 表示, 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 组 溃疡面积 变化 比 较

治疗后比较组溃疡面积 (2.31±1.52) cm2小于对照组 (18.64±1.91) c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 组临床疗效比 较

治疗后研究组痊愈率38 (79.17%) 例, 多于对照组28 (58.33%) 例,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主要临床症状为足部溃疡与坏疽, 据研究显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糖尿病发病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 而糖尿病足发病率亦随之大幅上升, 是下肢截肢的关键危险因素, 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已选定的9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治疗后比较组溃疡面积 (2.31±1.52) cm2小于对照组 (18.64±1.91) cm2, 这说明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更有效促进糖尿病足肉芽组织与新生上皮的生长, 缩小溃疡面积, 提高溃疡痊愈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行游离植皮术后, 皮片易生长, 抵抗力较强, 且在条件较差或肉芽创面有轻微感染时亦可存活生长, 同时其供皮区恢复快, 无明显疤痕遗留。而在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能使游离皮片和创面全方位地均匀贴合, 增加皮片黏附率和皮片的成活率, 此外延长更换敷料的间隔时间, 从而减少敷料更换对新鲜肉芽组织的损伤和患者拆除包扎的痛苦[2]。

同时进一步对本研究中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治疗后研究组痊愈率79.17%高于对照组58.33%, 这表明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显著疗效。分析原因可能与游离植皮术后皮片易存活, 供皮区恢复快, 且不留显著疤痕的优点有关, 再加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为创面建设相对清洁、湿润的负压环境, 促进创面的毛细血管舒张与增生, 并有效修复细胞增殖, 加速消退组织水肿和肉芽组织生长, 从而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3]。此外 , 负压封闭引流术能为创面提供一种低氧或相对缺氧下的微酸环境, 从而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控制感染。关于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深入价值, 需以后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应用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缩小溃疡面积,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应用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患者96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48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观察两组溃疡面积与临床疗效比较情况。结果 治疗后比较组溃疡面积 (2.31±1.52) cm2小于对照组 (18.64±1.91) cm2 (P<0.05) ;且研究组痊愈率79.17%高于对照组58.33% (P<0.05) 。结论 应用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 获得显著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疗效

参考文献

[1]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9) :705-708.

[2]黄崇友, 臧晓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难愈创面32例[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2) :33.

游离植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患者30例, 年龄1~40岁;男20例, 女10例;单指5例, 均为食、中、环、小指, 无拇指伤者。

1.2 治疗方法

掌侧瘢痕行“Z”或“W”形切开松解, 切除增生瘢痕至皮下脂肪或屈肌腱鞘, 手指食、中指尺侧, 环指两侧均可, 小指桡侧指侧方皮瓣, 如还有缺损则再行中厚游离皮片植皮, 打包加压。术指行细克氏针骨膜下近值直位固定。12~14d拆包、拆线, 3~4周去除克氏针行功能锻炼。随访3~6月。

2 结果

全部伤口无皮缘坏死, 植皮全部成活, 屈曲畸形矫正率均达90%以上, 手指屈曲、伸直功能正常。未再出现继发屈曲畸形, 植皮感觉有所出现, 无针道感染。

3 讨论

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 极轻度者行“Z”字成形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否则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皮肤缺损, “Z”或“W”字成形无法解决。带蒂皮瓣一般也无感觉, 且增加新创面, 新创面又需中厚皮片植皮, 且皮瓣有发生坏死的风险, 增加了手术创伤和时间。笔者采用皮肤缺损区直接中厚皮片植皮取得了同样效果, 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术中有时不可避免出现屈肌腱鞘外露, 手术中必须保留腱鞘的完整性, 对植皮提供良好的受区保证植皮成活。术中松解瘢痕皮肤及瘢痕要保留足够厚度。一般直接在脂肪以浅全层松解, 缝合前若皮缘太厚, 在保证血供的情况下可适当修整, 术后植皮打包要可靠, 克氏针固定可靠, 患手适当抬高, 采用活血化淤治疗。克氏针取出后及时行功能锻炼, 必要时局部热敷;小儿睡时可予小夹板伸直位固定, 以防止瘢痕挛缩再形成。

摘要:目的探讨手指侧方皮瓣及中厚游离皮片植皮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疗效。方法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30例, 手术“Z”字形彻底松解瘢痕, 矫正畸形, 克氏针骨膜下固定, 中厚皮片打包加压。结果随访3~6个月, 植皮全部成活, 切口及皮瓣皮缘无坏死, 屈曲畸形矫正率均达90%以上, 无继发屈曲挛缩, 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皮片感觉有部分恢复。结论手指侧方皮瓣及中厚游离皮片植皮是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一种较好方法。

上一篇:生活方式重塑下一篇:期刊特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