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组织移植术

2024-05-09

游离组织移植术(精选9篇)

游离组织移植术 篇1

人体游离组织皮瓣移植术具体实施较为困难, 且失败后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一定程度上阻碍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该手术的临床应用获得新的发展。笔者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接受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接受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其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龄12~78 (44.3±2.1) 岁;原发病灶一期切除修复者45例, 二期修复23例;外伤性缺损4例, 肿瘤样病变或良性肿瘤11例,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3例, 其中良性肿瘤中, 普通囊肿2例, 角化囊肿3例, 成釉细胞瘤6例;恶性肿瘤病症中, 恶性多形性腺瘤2例, 腺癌2例, 腺泡细胞癌4例, 肉瘤5例, 粘液表皮样癌6例, 腺样囊性癌8例, 鳞癌26例。术前接受放疗者9例, 糖尿病患者12例。

1.2 治疗方法

口底缺损者, 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口咽部缺损患者, 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或者前臂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 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或者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 采用腓骨肌皮瓣修复或腓骨肌修复;软腭缺损、颊部缺损、舌部缺损患者, 采用前臂皮瓣修复治疗。

1.3 术后处理

对术后修复组织瓣的肿胀程度、皮纹、质地以及颜色等进行认真观察, 在术后2d内, 医护人员应注意每小时对皮瓣观察1次, 术后3~5d内, 可每2h观察1次。如出现皮瓣皮纹、质地以及颜色等出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通过针刺皮瓣观察出血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血管危象,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治疗措施。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 采用抗凝药物, 注意对受区的引流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修复治疗过程中, 所采用的三种组织瓣动脉分别为腓动脉、肩胛背动脉、桡动脉以及其两伴行经脉。受区血管:采用对侧的颈外静脉以及甲状腺上动脉1例, 其余均接受同侧血管。受区动脉:颈外动脉2例, 舌动脉5例, 颌外动脉24例, 甲状腺上动脉37例。受区静脉:采用双伴行静脉回流26例, 其中甲状腺上静脉+颈外静脉15例, 甲状腺上静脉+面总静脉4例, 颈外静脉+面总静脉7例;采用单静脉回流42例, 其中甲状腺上静脉10例, 面总静脉11例, 颈外静脉21例。受区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者11例。

2.2 临床疗效

68例接受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的患者中, 成活62例, 失败6例。其中腓骨肌皮瓣17例, 失败2例, 背阔肌皮瓣20例, 失败1例;前臂皮瓣31例, 失败3例。治疗总成功率为91.2%。

3 讨论

口腔颌面主要实施外科治疗, 对患者的口腔器官、涎腺、颞下颌关节、颌面诸骨、面部软组织、牙槽骨等相关病症进行治疗[1]。我国从2001年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主要以腓骨肌皮瓣、背阔肌皮瓣以及前臂桡侧皮瓣3种游离组织瓣作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手段, 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以上三种组织瓣的特点是口径较大、血管恒定, 同颈外动脉与各个分支相适应, 较易吻合。其中桡侧皮瓣多用于修复上下颌骨以及相应皮肤粘膜缺损;背阔肌皮瓣体积厚大, 适用于修复口底、背阔肌皮瓣等组织缺损;前臂皮瓣适用于软腭、颊、舌等较薄的组织缺损[2]。且腓骨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外前臂皮瓣可与头颈部手术同时进行, 大大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加之口腔颌面部患者不断提高对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外形功能要求, 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对口腔颌面部面部实施修复, 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推广。研究结果显示68例患者治疗总成功率为91.2%, 由此说明3种组织瓣移植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可有效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其中手术失败患者共6例, 5例因血管危象未成功抢救而导致手术失败, 1例术后出现感染病症并发组织瓣坏死。因此, 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 良好的血管蒂、组织瓣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适当应用发展, 术后对其进行密切观察, 以及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进行处理改善, 可促进手术的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栾修文, 艾伟健, 刘曙光.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围术期并发症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 47 (3) :548-549.

[2]陆金星, 朱海艳.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危象的早期监测及干预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38 (23) :458-459.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 篇2

认识脂肪

脂肪,一种我们耳熟能详却又不甚了解的物质。不知从何时开始,它的“社会形象”开始变得负面起来,一听到“脂肪”这个词,人们马上联想到臃肿的身材、不健康的饮食、某些慢性疾病的幕后黑手。那么,脂肪究竟是什么物质?人体中的脂肪又来自哪里呢?

脂肪存在于人及动物的皮下组织中,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储能物质。脂肪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储存能量、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提供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等。

人体中的脂肪一般有两种来源:第一,食物中的脂类在小肠内各种消化酶作用下分解为甘油、脂肪酸等,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及淋巴;第二,人体自身也可以合成部分脂肪酸。

肥胖与减肥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吃的东西太多,或者吃的东西多而运动太少,就会使没有被利用的能量储存在人体内,进而形成肥胖。肥胖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形体美观和诱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等。

另外,脂肪细胞本身会分泌少量的雌激素,如果人体内的脂肪太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可能会影响她的月经,进而可能会影响受孕;发生在男性身上,雌激素太多有可能导致乳房增大、男性乳房发育、影响性功能等。

肥胖的分类

生理性肥胖 生理性肥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肥胖,另一种是获得性肥胖。先天性肥胖是指体内物质代谢较慢,物质合成的速度大于分解的速度,表现为脂肪细胞大而多,遍布全身。获得性肥胖是由饮食过量引起的,饮食中甜食、油腻食物多。表现为脂肪细胞多分布于躯干。

病理性肥胖 病理性肥胖是指因各种疾病而导致肥胖,较为常见的诱发疾病有:胰岛素分泌异常、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等。

肥胖的分型

苹果型肥胖 脂肪集中在腹壁、腹腔内肠系膜、大网膜和腰部皮下,形成两头窄中间宽的体型。男性肥胖者多属此型。

梨型肥胖 脂肪组织聚集在臀部和大腿的皮下组织,这类肥胖型的绝大部分为女士。

向心性肥胖 肥胖者脸如满月、胖得滚圆,四肢并不肥胖。

体表性肥胖 这类肥胖多是婴儿时期就开始肥胖,一直保持到成年。这类肥胖脂肪细胞数目多并且肥大,分布全身,全身均匀肥胖。

内脏性肥胖 通常是指脂肪沉积在心脏、肝脏、肾脏、胆囊等内脏器官上。

减肥

减肥属于以减少人体过度的脂肪、体重为目的的行为方式。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所有减肥方法均是直接或间接围绕减少热量为中心。

减肥的原则是“减少摄入,增加消耗”。在此原则基础上,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减肥目的。减肥方法可分为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主要有控制饮食、有氧运动、药物治疗、中医针灸等;手术方法有胃减容术等。

体型塑造

吸脂术是目前体型塑造最为常用和受欢迎的手术方法。吸脂手术全称“负压脂肪抽吸术”,即采用负压抽吸的原理,使人体脂肪细胞离开人体,以达到塑形的效果。

吸脂手术的适应症

局部肥胖 吸脂手术的最佳适应症是局部肥胖的患者,而并非整体肥胖的患者。

整体肥胖 对于明显整体肥胖的患者,通常建议先以科学方法进行减肥,待整体肥胖变为局部肥胖时再进行吸脂手术。

吸脂手术的禁忌症

严重基础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影响麻醉及手术的疾病。

术区既往经历手术、创伤等 既往的手术、创伤可能造成局部软组织结构改变,如瘢痕、粘连等,可能增加手术困难,影响术后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如阿司匹林、激素等药物,患者需治疗原发病或停药一段时间后方可考虑吸脂手术。

病理性肥胖 这类患者应治疗或控制原发病后方能评估是否可以行吸脂手术。

吸脂手术的部位

吸脂的常见部位有:面部、双下巴、颈部、肩背、上臀、腹部、侧腰、臀部、大腿、小腿等。

吸脂手术量

吸脂手术并不能达到明显减轻体重的效果,人体脂肪密度约为0.85克/毫升,吸脂手术单人次脂肪抽吸量通常不超过2000毫升,因此单次吸脂手术体重减轻不会超过1.5千克,但是对于外形来说却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口服抗生素,按期换药。

坚持穿塑身衣加压塑形,一般需要5~15天。

避免烟酒,控制饮食,适当活动,防止体重增加。

手术风险

所有手术均存在出血、感染、损伤等基础风险,但与其它常规切口手术相比,吸脂手术切口很小,且吸脂前注射含有缩血管药物的肿胀液,因此发生概率很低。正规医疗机构的医师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吸脂手术是很安全的,所以提醒求美者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是指将人体脂肪较丰厚部位的脂肪,经过负压脂肪抽吸后,经过特殊处理,将脂肪颗粒注射植入需要改变的有缺陷的受区内,以改变完善受区的形态的一种手术方法。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的优点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中的移植物为自体组织,其物理学特性远远优于任何人工的组织代用品、异体或异种材料。脂肪颗粒移植取材容易,组织来源丰富、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易于成活,且吸脂手术与充填手术可同期完成。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的缺点

脂肪细胞的移植存活率约为40%~50%,即注射的脂肪一般约有一半左右可以存活下来,因此术后早期填充效果明显,随着时间的进展可能效果会减弱。另外,单次手术注射脂肪不宜过多,通常采取多次注射的方法。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的适应症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适合多种充填手术,如隆乳、丰唇、面部年轻化去皱纹、充填皮下凹陷性缺损或畸形等。

自体脂肪游离移植隆乳术

游离组织移植术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1~59岁。平均25.1岁。病程:0.5 h~3个月。挤压伤6例,热压伤5例,机器绞轧脱套伤2例,电伤击伤1例,爆炸伤1例,蛇咬伤1例。损伤部位左上肢7例,右上肢9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6 cm×13 cm~15 cm×32 cm;均合并骨,肌腱外露,4例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7例合并骨折,6例合并关节开放感染,5例伴屈、伸肘功能障碍。切取背阔肌皮瓣7cm×14 cm~16 cm×35 cm。

1.2 手术方法

(1)受区创面的处理: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合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将创面坏死组织切除,把多余肉芽组织刮除,双氧水,生理盐水顺序反复冲洗,创面严密止血,将外露干燥坏死骨组织部分咬除凿平后取髂骨植入。合并骨折予以适当外固定或内固定。疤痕挛缩者彻底切除疤痕组织。(2)受区血管神经的解剖标记;上肢于创面的上缘解剖标记尺动静脉或桡动静脉或肱动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仔细分离和标记尺神经或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待与皮瓣血管神经吻合(3)皮瓣的设计与切取;从腋动脉搏动处至背阔肌前缘作一连线,标记为皮瓣血管蒂的体表投影.以胸背血管体表投影作为皮瓣的纵轴.按受区缺损范围形状设计皮瓣,适当放大1~2cm。先从腋动脉搏动处在背阔肌前缘2~3cm的深面分离出胸背血管神经,将皮瓣与肌瓣固定数针防止皮瓣与肌瓣分离。保护2~3支皮肤穿支。离断胸背血管神经蒂并将背阔肌皮瓣游离完整切取。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4)移植;须重建屈、伸肘关节功能将背阔肌皮瓣游离端及部分腰背筋膜与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肌腱残留部分、肱骨、尺、桡骨及周围腱性组织缝合固定。皮瓣血管神经与受区待吻合血管神经在显微镜下剥离吻合口的血管外膜,采用“9~11”零无损伤线作端端或端侧吻合。受区神经肌支或邻近神经肌支与肌皮瓣的胸背神经用8零无损伤缝线吻合.观察皮瓣的血运,用罂粟碱冲洗痉挛段血管。置引流条,敷料包扎石膏外固定。术后按皮瓣移植常规护理,并常规“三抗”对症治疗。

1.3 结果

16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发生血管危象,就算无感染发生。术后获随访2~31个月,其中5例皮瓣外形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术;重建感觉的5例患者3例恢复保护性感觉,3例以背阔肌作动力I期重建屈、伸肘功能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继发溃疡发生,2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其中1例经换药后治愈,l例二期植皮修复,余供区植皮均成活。

2 典型病例

某,男,23岁,因右前臂被机器热压伤出血疼痛6天入院,入院时右前臂手部软组织肿胀、背侧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达28 cm×13 cm。并骨,腕关节面,肌腱均外露伴部分缺损。有绿色分泌物。予清创换药抗感染治疗后,择期行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中切取皮瓣面积达31 cm×14cm,皮瓣游离后胸背动脉与尺动脉作端侧吻合,静脉与尺动脉的伴行静脉作端端吻合,右前臂桡神经肌支胸背神经吻合.术后皮瓣成活,随访16个月皮瓣外观功能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见图片

3 讨论

3.1

上肢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多合并骨肌腱血管神经的外露,或合并感染或伴关节屈、伸功能障碍,致残率高,很多患者最终截肢带来终身的心灵创伤不是常人能理解的。李德禄等研究发现截肢患者都存在焦虑、抑郁症状,35.5%有自杀倾向,故截肢后伴发的心理问题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1]。因此,目前对于此类复杂损伤的治疗,应该综合患者的内在愿望、估计愈合情况和医生技术水平三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保肢。通常只能选用游离组织瓣移植方能修复。供区皮瓣应能满足以下条件:(1)皮瓣面积大,切取灵活,能修复大块软组织缺损;(2)易操作,易成活,便于临床应用;(3)对供区影响较少,切除后无明显功能障碍;(3)能满足受区功能重建的要求。(4)骨,关节外露感染创面的修复要求抗感染能力强。我们认为背阔肌皮瓣能满足以上要求,据报道,此皮瓣面积最大可达43 cm×22 cm~45 cm×20 cm。满足修复上肢的软组织大块缺损的要求。移植背阔肌皮瓣同时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2],血管口径粗,手术操作较简便,皮瓣质地好,供区隐蔽等优点,血运非常丰富,肌瓣可填充死腔,抗感染能力强,特别适合于骨外露感染创面的修复[3]。肌瓣受胸背神经支配,缝合胸背神经可重建动力肌功能,因而适合于合并动力肌缺损的创面修复。吻合胸背神经可恢复保护性感觉。

3.2 手术注意事项

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需注意:(1)皮瓣设计的大小应根据创面部位、深浅、患者胖瘦及肌肉发达程度综合考虑。修复合并肌肉缺损的骨外露创面或患者体瘦、肌肉不发达时,皮瓣放大1~2 cm即能满足要求,但修复表浅创面或对体胖肌肉特别发达者,皮瓣可放大3~5 cm。(2)尽可能多吻合静脉。背阔肌皮瓣移植时,只要吻合技术过关,不易发生动脉危象,而胸背动脉伴行静脉多为1支,皮瓣切取面积大时,部分患者皮瓣静脉回流压力大,术后肿胀严重,易继发静脉危象,因此在皮瓣解剖时,要注意多保留几支皮下静脉。移植皮瓣面积越大,吻合回流静脉的数量相应增多,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本组切取的皮瓣最大面积为35 cm×16 cm,吻合3支回流静脉,术后皮瓣无明显肿胀,全部成活。(3)术中密切监护,保证充足血容量。大型创面扩创及皮瓣切取时失血量大,术中必须及时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而且血容量的补充不能简单参考血压、心率,还要注意尿量变化。有条件最好测定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指导输液。(4)重视皮瓣供区创面的处理。本组供区均植皮修复,部分创面位于肩胛区,肩关节的活动会影响植皮成活。

3.2 修复时机选择

创伤早期组织解剖关系较清楚,便于及时修复神经、肌腱、骨骼等;吻合血管的组织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能使裸露的神经、肌腱、韧带及骨骼及早获得良好的血运而保存下来;便于早期对深层组织如骨骼、神经等组织进行一、二期修复。早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能及时覆盖创面、修复缺损,可防止感染的发生[4];但是对于严重创伤,尤其是严重挫伤并伴有肌腱神经损伤的病例,或伴有全身情况不稳定者,急诊修复时创面难以辨别神经肌腱的损伤程度,我们认为分期清创,待感染控制并坏死组织清除后再行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为宜。

3.4 功能重建

背阔肌皮瓣不但能覆盖较大的创面,而且可以修复重建上肢的部分功能。本组3例以背阔肌作动力I期重建屈、伸肘功能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术后经过15月的随访,肌力从0级恢复到1~3级不等,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3.5 防治感染

背阔肌皮瓣肌肉血运丰富,可以充填死腔。血供丰富的肌皮瓣能为低氧、血运差、多瘢痕的污染或感染创面提供机体防御机制的各种成分,如具有吞噬杀菌功能的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和氧,利于清除创面细菌,加速创面愈合[5]。故是骨或关节外露感染创面的修复较为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德禄,刘步莹,唐振坤,等.截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159160.

[2]Angrigiani C.Grilli D,Siebert J.Latissimus dorsi musculocutaneous flap without tlluscle.plast Reconstr Surg,1995,96:1608-1614.

[3]王斌,李康华,廖前德,等.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4):394-395.

[4]Hertel R,Lambert SM,Muller S,et a1.On the timing of softtissue reconstruction for open fractures of the lower leg.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99,119:7-9.

游离组织移植术 篇4

【关键词】串联皮瓣;下肢皮肤缺损;创面;下肢功能

近年来,随着城镇工业化和基础建设的加快以及车辆驾驶的增多,由于工伤、交通事故伤导致的下肢复杂性损伤显著增加,常引起下肢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从而使肌肉、肌腱、神经、骨骼和血管等组织外露,由于创面较大,游离单个皮瓣常不能完整覆盖缺损创面,有的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差也不能实施联合皮瓣修复,给治疗增加了很大的难度[1]。笔者采取串联两块不同形态及部位的游离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3.4岁。患者均为下肢损伤,以小腿部皮肤软组织为主,均有下肢主干血管损伤,其中5例伴有大腿、踝、膝部缺损,10例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6例不伴骨折。致伤原因:9例为高速转动机器伤,7例为交通事故伤。急诊一期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应用股前外侧串联背阔肌皮瓣9例,下肢小腿内侧串联背阔肌皮瓣4例,股前外侧串联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3例,修复创面面积最大50cm×22cm,最小35cm×15cm。

1.2 方法

1.2.1 串联皮瓣的制备

先进行彻底清创术,随后更换手术器械并重新铺手术单。桥梁瓣、串联瓣的选取部位以及切取面积参照术前测量皮肤缺损面积。选用健侧肢体切取桥梁瓣,切取时注意避免皮瓣撕脱,保护好血管,待游离完毕结扎并切断远端血管蒂,保持近端血管蒂连接。串联瓣选择背阔肌皮瓣以及腓肠肌內侧头肌皮瓣,切取适当的面积备用。缝合桥梁瓣的远端及串联瓣的近端,同时将皮瓣血管进行吻合,确定血管通畅后,缝合血管周围筋膜组织,对血管吻合口起到保护作用。切断桥梁瓣近端血管,将游离串联皮瓣移至缺损区。

1.2.2 串联皮瓣的移植

首先根据伤部血管条件选择受区血管,动脉一般可选择腓肠内侧动脉、膝降动脉和旋股外动脉降支。静脉可选用受区动脉的伴行静脉和皮下浅表静脉。将串联皮瓣缝合固定至创缘,吻合桥梁瓣近端血管以及受区血管,术后观察皮瓣血运。

2 结果

16例修复手术均顺利完成,串联皮瓣全部存活,13例创面I期愈合,3例换药后愈合。随访12个月,皮瓣外形均满意,下肢行走功能良好。

3 讨论

3.1 游离串联皮瓣移植的适应证

串联皮瓣是利用一块桥梁瓣的远端通过血管吻合与串联瓣联合形成的复合皮瓣,此类皮瓣面积较大、血供丰富、组合灵活,适用于修复不同形态的复杂皮肤软组织缺损,尤其适用于单个皮瓣难以完全覆盖的创面以及由于血管严重损伤或者瘢痕增生等因素导致难以应用联合皮瓣的大面积缺损修复,术后能较好地保留肢体功能,减轻伤者的痛苦。

3.2 供区皮瓣的选择原则

多数研究认为桥梁瓣主干血管需管腔粗大且质量较好,才能保证充分面积的桥梁瓣及串联瓣血供[2]。股前外侧皮瓣的旋股外动脉直径较粗且分支较为恒定,可作为下肢桥梁皮瓣的良好选择。胫后血管与胫前血管、腓血管具有丰富的交通吻合,相互代偿能力良好,但其为小腿主干血管之一,应尽量谨慎选用。

3.3 注意事项

本术式相对复杂,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也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为确保手术成功和术后疗效,必须对一些问题加以注意。首先是要在皮瓣移植前进行彻底的清创,对于坏死的骨块和感染的软组织必须进行彻底的清除,使创面相对清洁而整齐,才能保证创面的一期愈合。清创若不彻底常会引起再度感染,发生吻合血管栓塞,皮瓣难以存活并有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3]。对于瘢痕组织的彻底清除有助于皮瓣与受区组织的愈合,减少并发症,保证良好的外形和肢体功能恢复。对于全身状况良好、耐受能力强的新鲜损伤患者,应急诊清创后即行游离串联皮瓣移植术,可避免二期手术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桥梁瓣血管的张力往往容易过于松弛,影响串联瓣血液供应,因此在术中应密切注意血管的张力。桥梁瓣和串联瓣间血管吻合口若完全暴露在创面内,可因局部炎性渗出物的刺激而导致吻合口栓塞,造成血运障碍,因此要利用血管周围筋膜组织来覆盖保护血管吻合口。

参考文献

[1] Li R G, Yu B, Wang G,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nd free-flap transplan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extensive softtissue defects below the knee in the extremities[J].Injury,2012,43(6): 822-828.

[2]丛海波,王晨霖,隋海明等.一期皮瓣移植加骨运输治疗小腿大范围多元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31:127-128.

游离组织移植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游离移植方法进行创面一期清创覆盖治疗, 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儿、手术禁忌证患儿等。按照患儿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 研究组男性患儿例, 女性患儿例, 年龄为, 平均年龄为, 对照组男性患儿例, 女性患儿例, 年龄为, 平均年龄为。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围手术期间行常规护理, 具体包括术前常规护理宣教、术后创面护理、常见并发症防控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手术治疗期间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①术前护理:先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 着重讲解手术实施的必要性及实施原理, 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 改善患者心态接受治疗;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工作, 如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等;术前指导患者掌握床上大小便的方法, 加强深呼吸、有效咳嗽等锻炼[3], 提升患者术后卧床的适用度;术前一天做好皮肤清洁工作, 备皮过程中注意保护皮肤且不可于供皮区域进行静脉穿刺[4], 以免擦伤、动脉损伤及炎症等。②术后护理:术后要保持病房安静、卫生, 湿度与温度适中, 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 每次持续30 min, 皮瓣局部给予保温护理, 并用60 W罩灯作局部照射, 防治烫伤。术后帮助患者调整为平卧体位, 将患肢抬高20 cm左右[5], 用支架保护, 更换体位的过程中要轻柔、协调, 以免四肢因活动过度影响血管吻合扭曲。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特别观察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留意移植皮瓣的颜色, 正常情况下为红润或较健侧稍红[6], 一旦出现青紫提示静脉回流受阻、供血不足;术后用棉签压迫移植皮瓣呈苍白色, 反应持续1~2 s转为正常, 超过5 s为不正常, 应该考虑血液循环障碍;术后定时测量皮肤温度, 稍高于健部皮肤为正常, 皮瓣温度低于健侧皮肤且有光泽变化提示血液循环障碍[7];术后植皮部位会伴有轻度水肿反应, 水肿反应过重将会引起血液回流障碍, 应该做好水肿并发症预防与护理;针对观察局部出血状况, 一般出血量较小, 且2 d内消失;皮肤循环良好会保证皮肤弹性, 测试皮肤弹性评估植皮部位血液循环状况。术后要引导患者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及易消化食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注患者疼痛情况, 术后3 d体温稍有升高, 第4天恢复正常, 感染防控过程中要保证切口干燥, 并定时更换敷料, 以免出现渗血等并发症。术后3 d指导患者多卧床休息, 可以辅以简单的皮肤肌肉及关节活动[8], 术后10 d进入恢复期, 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 加强技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总结护理效果;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 计量资料记作 (均值±标准差) 形式,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形式, 行χ2检验, 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3例重度皮瓣水肿, 2例患儿出现切口渗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0%, 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5.0%,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是治疗小儿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重要方法, 但是游离皮瓣移植术的实施效果直接受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影响[9]。围手术期间针对常见并发症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推进患者康复进程。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实施前护理关键在于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备皮清洁护理等, 该环节是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基础性环节;术后帮助患者选取科学的体位、加强水肿、渗血等并发症监护, 可关系到术后康复效果。本文研究发现小儿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期间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5.0%, 护理效果极佳。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10], 提示小儿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期间有必要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卫红, 李小华, 张平.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4 (5) :697-698.

[2]林紫红.胸脐皮瓣移植修复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 2011, 15 (14) :143-144.

[3]喻秀丽, 杨凯, 张雪梅, 等.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36 (21) :189-190.

[4]邱明玲, 王涤.游离桡侧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19 (20) :1865-1867.

[5]顾新丽.尺动脉腕上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 2013, 15 (12) :82-83.

[6]张庆辉.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31 (24) :71-71.

[7]王增香, 方秀华, 刘巧红.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34 (12) :1470-1471.

[8]唐相君, 张琦.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5 (7) :664-665.

[9]刘俊, 吕红斌, 黄新锋, 等.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老年患者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31 (22) :66-69.

游离组织移植术 篇6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 男28例, 女2例, 年龄25岁~35岁, 平均年龄30岁。其中车祸25例, 机械碾压3例, 肢端毁损、残端修整术后伴软组织缺损2例。损伤部位:足背及足前端缺损10例, 足跟、足底缺损5例, 足踝缺损10例, 小腿下段缺损5例。除5例伴有足背肌腱外露外, 所有病例均伴有骨外露及关节外露, 少部分病例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软组织缺损面积 (8~20) cm× (9~25) cm。行急诊手术治疗1例, 其余均行择期手术, 择期手术修复创面时间5 d~11 d, 平均8 d。

1.2 手术方法

1.2.1 清创

采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彻底清创, 清除所有坏死组织, 但对于表面变黑的肌腱, 不可轻易切除, 尽量保留, 用双氧水、碘伏、盐水冲洗至清洁。伴骨折者行骨折内固定, 修复肌腱。对污染严重、有脓性物, 在清创后经换药再次延期治疗。

1.2.2 皮瓣设计

患者平卧位, 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划一连线 (髂髌线) , 在连线中点, 以中点为圆心, 3 cm为半径的范围内寻找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第一肌皮支, 皮支穿出处以外下象限居多, 定出皮瓣轴心点。依髂髌线为轴心线, 向内切取皮瓣面积1/3, 向外切取皮瓣面积2/3, 轴心点上切取皮瓣1/3, 下切取皮瓣2/3[1], 最远达髌骨上缘5 cm。皮瓣根据受区情况, 设计成椭圆形、半月形、不规则形, 皮瓣最大面积达21 cm×26 cm。

1.2.3 皮瓣移植

首先切开内侧缘,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将阔筋膜与皮瓣皮缘间断缝合, 防止皮肤与阔筋膜分离, 透光法确定皮支走向[2], 找到直接皮支或者间接肌皮支。依照所需要的皮支或肌皮支的中心点确定皮瓣大小、范围, 在阔筋膜或阔筋膜张肌下分离, 由远端往近端逆行游离血管, 至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第一肌皮支穿出点。于股直肌、股外侧肌间隙找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顺逆结合, 结扎肌肉穿支, 保留皮支至降支主干分出处。根据受区情况保留其血管蒂长度, 再根据受区情况选择是否带一部分肌肉提高抗感染力, 尽可能地保留股外侧皮神经, 尤其在覆盖足跟部皮肤缺损时。

1.3 手术要点

(1) 术前根据体表标志大概标定旋股外侧动脉皮支在皮瓣内的皮肤穿出点, 在肌肉与阔筋膜之间寻找皮肤穿支, 为保证皮瓣成活尽量选择较大的1~2支穿支。同时注意高位皮肤穿支, 约在髂髌线中点上方5 cm~6 cm穿出, 常常是皮瓣血供的主干。高位穿支多发自降支主干或旋股外侧动脉横支, 因发出位置较高, 术中如不注意常常导致损伤[3]; (2) 术中操作要轻柔, 防止阔筋膜与皮肤分离; (3) 受区部位必须彻底清创, 如有感染延期手术; (4) 受区近端如有骨折存在, 待骨折稳定、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 (5) 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 尤其是72 h内要仔细观察皮瓣的色泽、温度及毛细血管反应, 一旦出现血管危象要及时探查, 挽救皮瓣; (6) 如术中出现股神经分支与肌皮支交叉, 尽量在进入肌点处切断, 显微镜下缝合; (7) 解剖肌皮穿支时宜适当保留肌袖, 保护穿支免受过多的刺激和损伤;从降支-内侧支-穿支发出的其他肌营养支, 需依次结扎, 结扎点应距离穿支血管足够远。皮瓣穿支血管经肌肉的路径多数是曲线形的, 应仔细解剖、避免损伤[3]; (8) 除非解剖熟悉、技术熟练者, 一般自阔筋膜深面解剖穿支血管, 并在皮瓣完全游离前始终保留阔筋膜[3]。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 29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皮瓣手术后14 h出现静脉危象, 由于在晚上未能及时发现, 发现后虽经探查亦不能挽救皮瓣, 最后导致皮瓣坏死。术后随访5年~8年, 平均6.5年, 皮瓣色泽正常, 质地柔软, 均显臃肿, 足跟部皮瓣在行走时起初有明显滑动感, 随着时间的延长, 滑动感减轻。2例出现足跟部溃疡。30例中吻合股外侧皮神经15例, 其中13例有较满意恢复, 2例恢复不满意;有15例未吻合神经, 有4例皮肤感觉好, 恢复满意, 11例皮瓣感觉恢复不满意。2例足跟部皮肤未吻合出现溃疡。

3 讨论

小腿由于本身解剖结构特点, 创伤后极易出现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髓炎形成;骨病灶周围被血运很差的慢性硬化骨和增厚的骨膜包围, 而反复感染和手术, 造成局部软组织瘢痕化, 局部血液循环差, 导致抗生素难以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都是骨髓炎手术治疗失败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因素。股前外侧皮瓣也有它的优缺点, 优点:在同一种体位下完成皮瓣游离、覆盖、植皮, 不需要改变体位;不损伤供区主要血管, 及供区血运;血管解剖位置恒定, 不影响供区血运, 手术时容易暴露;血管口径较粗, 质量好, 与胫前血管、胫后血管口径相一致, 较易吻合;皮瓣血运好, 可带部分肌袖, 抗感染能力强;可携带股外侧皮神经成为感觉皮瓣, 尤其适用于足跟部缺损。其缺点为术后皮瓣外形臃肿, 常需要二次手术进行修复;术中有时要切断支配股外侧肌神经的一个分支;切取皮瓣时不注意损伤皮瓣高位穿支, 可造成术后部分皮瓣坏死。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 血运丰富, 不损伤主要血管, 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瘢痕挛缩、局部感染的理想皮瓣。对全手脱套伤的治疗亦是一种可以借鉴的选择。

摘要:目的 总结使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踝、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治疗足踝、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0例。结果 优10例, 良15例, 可4例, 差1例。结论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是修复足、踝、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软组织缺损

参考文献

[1]朱盛修, 朱家恺.现代显微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255.

[2]侯春林, 顾玉东.皮瓣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598.

游离组织移植术 篇7

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59岁, 主因右颊部肿物2个月余, 2个月前出现右颊黏膜疼痛、溃疡逐渐加重, 外敷药物后略有好转, 后病变范围逐渐加大伴疼痛, 2009年9月18日在当地医院行活检术后病理结果示:右颊高分化癌。2009年9月25日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颌面部较对侧略显膨隆, 表面皮肤色泽正常, 开口度2.5 cm, 开口型正常, 咬颌关系好, 右颊黏膜上界达腮腺导管口处, 下界达前庭沟处, 前界达左右第3颗牙齿连线处, 后界达翼下颌韧带处可见一大小约2.5 cm2病变损伤, 周缘膨起红硬、中心溃疡伴组织缺损、糜烂, 颌下可及肿大淋巴结最大约1.0 cm3。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于2009年9月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颊癌扩大切除、右颊淋巴清扫术、左前臂皮瓣游离移植血管吻合术、腹部全层皮片游离移植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及护理后, 于2009年10月9日出院, 出院情况好, 口内皮瓣颜色为粉红色, 左前臂及腹部伤口愈合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颊癌病人综合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贯穿接诊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颊癌病人的心理特点集中而明显地表现在对恶性肿瘤的恐惧和颜面部术后毁形、功能丧失带来的沉重心理负担。因此, 护士应对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 讲解手术过程、皮瓣知识, 介绍成功的病例, 鼓励病人面对现实, 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2.1.2 术前准备

①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术前3 d保持口腔清洁。②供瓣区的准备。供区为正常组织, 切取后不应损伤重要功能及出现机能障碍, 皮肤应外观正常, 质地柔软, 无炎症及瘢痕, 无外伤或手术史[1]。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必须正常是重要的原则。术前告知病人保护前臂及腹部皮肤。术前常规备皮。

2.2 术后护理

2.2.1 保持室温

口腔颌面部皮瓣移植后, 组织瓣的血液循环对外界环境的反应非常敏感, 特别是寒冷的刺激可使移植体的血管发生痉挛, 导致栓塞和移植体坏死。故术后监护室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十分重要, 温度维持在25 ℃左右, 湿度60%~70%。

2.2.2 体位安置

与病人讲明术后卧位的重要性, 使其配合。绝对卧床休息并取卧位, 头颈部制动5 d~7 d, 一般取头部正中位, 使皮瓣松紧度适宜, 以利皮瓣血液回流。避免头部后伸和左右转动, 以防皮瓣血管扭曲、牵拉和张力过大, 影响皮瓣的血液循环和成活。病人左前臂适当制动, 并抬高15°~30°, 以利患肢静脉和淋巴回流, 减轻肿胀, 同时观察手部的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 观察腹部取皮区的渗血情况。预防压疮, 使用气垫床, 按摩病人骶尾等受压部位, 温水擦浴, 头枕部勤更换毛巾, 保持局部干燥。

2.2.3 维持有效循环血流量

术后除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外, 血容量的维持和补充十分重要, 即使轻度血容量不足, 也会影响移植体的血液供应, 引起组织缺血性改变。严重血容量不足, 导致血压下降休克, 对移植的皮瓣不利。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右颈部负压引流量, 左前臂及腹部伤口出血及血压变化, 记录24 h出入量, 及时补液以维持正常血容量。

2.2.4 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 防止血管危象

术后认真观察, 及时发现并排除血管危象, 是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常用的检查手段靠观察皮瓣的颜色和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来判断血管危象。如皮瓣颜色由红润转为发绀, 肿胀明显, 即表示静脉回流受阻;如颜色苍白, 肿胀不明显, 表示动脉供血不足;用玻璃棒轻压皮瓣, 放开后可见变白的区域再度泛红, 泛红的过程越快说明微循环的状况好。若出现血管危象, 应立即处理。本例病人术后1周内应注意观察皮瓣色泽、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反应, 并详细记录。手术回房时病人意识清楚, 右颊部皮瓣颜色为黄白色, 皮纹存在轻度肿胀, 术后24 h内30 min观察皮瓣1次, 以后1 h~2 h观察1次, 术后第2天病人右颊部皮瓣颜色逐渐转为粉白色, 皮瓣仍有轻度肿胀皮纹存在, 压之变白, 压力去除后变粉白色。术后第3天病人皮瓣颜色转为粉红色, 无肿胀皮纹存在。

2.2.5 口腔护理

本例病人术后进食、语言、运动障碍, 自洁作用差, 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加之术后抵抗力下降, 易发生感染, 因此术后用含有抗生素的漱口液棉球擦洗口腔, 动作应轻柔, 避免牵拉, 以免缝线脱落, 影响皮瓣愈合。口唇及口角分别用液状石蜡防止干裂[2]。口腔护理一般从术后第1天开始到拆线, 皮瓣生长正常一般可10 d左右拆线。

2.2.6 负压引流的观察

病人右颈清扫术后, 伤口敷料包扎好、无渗血, 放置负压引流管, 以利吸出术腔积血、积液, 促进切口愈合。由于颈部血管丰富、手术创面大, 加之皮瓣移植后不能用止血药, 反而用扩血管药, 故术后伤口渗出液多, 如不及时吸出, 将会引起术腔感染、皮瓣坏死, 引流管要保持通畅, 防止扭曲, 严密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本例病人术后24 h引流为150 mL深红色血性渗出液, 生命体征平稳, 以后渗出液的颜色逐渐由深红色变浅红色, 24 h~48 h负压引流液为80 mL, 术后第4天24 h负压引流量为15 mL, 拔出负压引流管。

2.2.7 鼻饲护理

右颊部切除皮瓣修复术后, 伤口未愈合前严禁由口进食, 过早进食易发生感染, 导致伤口裂开、皮瓣坏死。另外, 术后局部肿胀以及舌的运动、咀嚼功能障碍, 影响进食。本例病人术后第1天通过鼻饲管提供由营养师配置的营养餐, 鼻饲液匀浆膳的温度40 ℃左右, 每次200 mL, 术后第2天开始每次250 mL~300 mL, 每天5次或6次加1 g的食用盐, 灌注后温开水100 mL~150 mL, 以维持足够的水分及防止胃管阻塞。鼻饲后注意观察病人进食后的反应, 如有腹痛、腹泻等不适要及时调整饮食。

2.2.8 气管切开护理

颊癌切除术后, 常规根据病情, 为防止窒息, 术末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常规护理包括:及时吸出口腔、气管内分泌物, 雾化吸入, 保持病房内温度, 气管套管口放一无菌纱布, 勤更换套管周围的纱布, 持续气道湿化每分钟3滴~5滴, 每日更换喉垫3次, 注意观察气管套管系带的松紧, 防止套管脱出。本例病人术后呼吸道通畅、血氧饱和度正常, 未进行气管切开, 术后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每日行雾化吸入2次。

2.2.9 术后功能训练

咀嚼功能的锻炼:颊部手术拆线后, 指导病人进行张口训练, 以防瘢痕挛缩影响开口度, 逐渐进行咀嚼功能锻炼, 使口腔进行正常的运动功能。

3 小结

通过对本例病人的护理, 认为皮瓣移植的成功不仅有赖于吻合者的技术水平和病人自身情况, 护理对皮瓣的成活也很重要, 术后加强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是保证移植皮瓣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颊癌,扩大切除,皮瓣游离移植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志愿, 唐友盛.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8 (8) :26-29.

游离组织移植术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35~71岁,平均56岁。10 例为乳癌术后放疗所致,9例为鼻咽癌放疗所致。病程最长为5 年,最短为半年。溃疡面积最大为12 cm ×8 cm,最小为4 cm ×2 cm。溃疡表面污秽结痂, 基底部缺少肉芽组织, 与深层组织粘连紧密, 溃疡周围有大量瘫痕组织,质地较硬。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切除溃疡及周围纤维化组织,切口边缘要求达到周围正常皮肤,并溃疡深部清除坏死组织,颈部溃疡应注意保护深部神经、血管。根据创面的部位、形状选择游离背阔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本组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8 例,股前外侧皮瓣11 例,皮瓣面积最大15 cm ×10 cm。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颈部外形稍微臃肿,但患者感觉满意, 颜色质地良好,随访6 个月~3 年,无溃疡复发,移植肌皮瓣存活良好。

3 讨论

慢性放射性溃疡不同于一般的组织溃疡,是由电离辐射引起的。由于射线的穿透性较强,不但损伤表层皮肤,常侵及深部的组织细胞,导致过度的细胞凋亡,局部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闭塞,局部组织的广泛纤维瘢痕化[2]。由于照射局部及周围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差,常形成慢性溃疡,溃疡可深达肌肉和骨骼, 严重者可引起广泛的骨和软组织坏死等,保守治疗难于使溃疡自愈。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溃疡及周围病变组织,应用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是目前治疗慢性放射性溃疡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溃疡及周围组织的血运较差,且累及深部的肌肉、骨骼,皮片移植成活率较低,应选用血运丰富的皮瓣或肌皮瓣,其中肌皮瓣血运好,组织丰厚,抗感染能力强,既可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利于创面愈合,又可充填修复清创后的面积组织缺损。

由于有恶性肿瘤的基础,加上长期慢性溃疡的影响,患者身体抵抗力和组织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术前应加强抗感染及支持疗法。术中彻底清创,将慢性溃疡及周围病变组织全部切除,切除深度要达到溃疡基底的正常组织。对于颈部溃疡,由于其深部有重要的器官、大血管和神经,难于彻底切除,为防止伤及深部血管神经,周围的病变组织可做姑息切除。我们认为,由于溃疡局部组织血运差,应尽可能选择带有知名动脉的皮瓣, 切取皮瓣面积要足够大, 保证良好血运。本组19例患者,12例应用了背阔肌皮瓣,7例应用了股前外侧壁皮瓣,术后皮瓣均成活,成功修复溃疡创面。背阔肌皮瓣的主干血管是胸背血管,血管恒定,血供丰富,血管口径大,切取范围大,供区相对隐蔽,适用于大范围组织缺损或较深的创面充填修复[3]。股前外侧皮瓣的主干血管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自上而下呈节段性发出多个穿支血管分布于股前外侧皮肤,可切取成多个血管蒂的皮瓣。这一解剖特征,决定了该皮瓣可以设计的足够长,可切取的面积大,足以满足大面积溃疡切除后的创面修复。国内2004年张铁慧报道30cm长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4],国外有报道最大切取面积达到35cm×l5 cm[5]。股前外侧皮肤弹性好,有足够的延展性,皮瓣移植到受区后可提供良好的功能,供区易于缝合,不但能修复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且皮瓣血供丰富,还能改善局部营养,促进愈合[6]。另据报道,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和胸肩峰皮瓣等均能较好地修复创面[7],术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颈胸部放射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彻底清除溃疡周围坏死组织,应用游离皮瓣移植颈部及胸部放射性溃疡19例,包括背阔肌皮瓣12例,股前外侧皮瓣7例,修复颈部溃疡9例,胸部溃疡10例。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溃疡愈合,术后随访3年,未见溃疡复发,皮瓣存活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可以有效治疗颈胸部放射性溃疡。

关键词:游离皮瓣,放射性,溃疡,修复

参考文献

[1]张云,杨志祥,朱茂祥.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5,29(2):188-189.

[2]谷庆阳,曹卫红,王德文,等.辐射诱导难愈性皮肤溃疡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J].现代康复,2001,5(6):50-51.

[3]王露萍,董家生.背阔肌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8,4(2):119-120.

[4]张铁慧,童致虹,杨卫东,等.30cm长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1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1):29.

[5]SHIEH SJ,CHIU HY,YU JC,et a1.Free anteriolateral thigh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defects following cancer abla-tion[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00,105(7):2349-2357.

[6]罗锦辉,罗力生,陈林峰,等.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6,19:113-114.

游离组织移植术 篇9

1 资料与手术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6年月6例手毁损伤的病人采用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 男5例, 女1例;年龄26岁~44岁, 平均29岁。

1.2 手术方法

病人进手术室后, 平卧在手术床上, 在臂丛加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开始手术, 右上肢、左下肢常规消毒铺巾。自左足第二趾根做楔形切口, 并沿足背动脉走行于足背做S形切口, 分离下方组织游离出第二足趾动脉至足背动脉, 静脉至大隐静脉离断屈趾、伸趾肌腱, 自趾跖关节处离断第二足趾, 并保持动静脉供血。自右拇指掌指关节处切开皮肤, 去除坏死的拇指。于手“鼻咽壶”处切开皮肤, 游离出桡动脉腕背支及头静脉远端离断并结扎, 分离出桡神经腕背支并离断。将第二足趾动静脉离断, 足趾转移至拇指位置固定, 缝合关节, 吻合屈、伸指肌腱。显微镜下将第二足趾携带的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合, 足背的动脉与桡动脉腕背支吻合, 神经与桡神经腕背节吻合。检查移植的足趾血供是否良好。缝合各伤口, 包扎创面。通过采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 同时经积极有效的护理, 手术获得成功, 病人移植的拇指外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满意。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 器械准备

准备显微器械、手外科器械、电钻及显微镜。

2.1.2 术前护理

巡回护士术前详细了解病人的手术方案, 包括麻醉方法及对每一环节采取相应的护理准备。在术前除做好各项护理常规外, 还需特别注意保护供区组织及足趾, 避免意外损伤, 同时应预防感染。病人入室后, 做好查对工作, 与病人交谈, 耐心细致解释手术可以改变手的外形, 改善手的功能, 对以后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帮助。让病人产生要求再造的要求, 增加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消除紧张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2.2 术中配合

巡回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质, 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熟悉手术器械名称、性能, 了解手术步骤和手术医生习惯, 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根据手术进程, 随时调节灯光, 及时补充术中所需物品。根据出血情况随时调节输液速度,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手术要争分夺秒, 由业务熟悉的护士配合, 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和器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输液通畅, 及时使用抗生素, 在吻合血管前30 min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改善微循环, 防止微血栓形成, 及时配好肝素盐水, 每100 mL加125 000 U肝素。保持房间温度20 ℃~25 ℃, 湿度50%~60%。限制参观人员, 保证无菌。手术结束后, 观察病人患指血运好, 生命体征平稳, 意识清楚, 送回病房, 并向值班护士交接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及患指血运情况。告知病人及家属保持无烟病房的重要性, 因为烟中尼古丁易使血管痉挛, 致手指血运障碍。

3 体会

术前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病人顾虑,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治疗。熟悉手术步骤和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步骤和所需手术器械名称, 掌握其使用方法, 并对手术医生的手术习惯有所了解, 这样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遇到意外时也能按要求密切配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确保输液通畅,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根据病情按医嘱给药, 随时了解手术进展情况, 及时调节灯光, 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上一篇:频率合成下一篇:无线路灯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