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皮瓣修复

2024-09-17

游离皮瓣修复(精选10篇)

游离皮瓣修复 篇1

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而肿瘤患者若长期或大剂量接受放射性照射,可导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细胞损伤,在局部形成严重的放射性溃疡,由于溃疡及周缘的小血管病变,血运差,溃疡难于自愈[1],临床治疗相当棘手。自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放射性溃疡19例,均取得成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35~71岁,平均56岁。10 例为乳癌术后放疗所致,9例为鼻咽癌放疗所致。病程最长为5 年,最短为半年。溃疡面积最大为12 cm ×8 cm,最小为4 cm ×2 cm。溃疡表面污秽结痂, 基底部缺少肉芽组织, 与深层组织粘连紧密, 溃疡周围有大量瘫痕组织,质地较硬。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切除溃疡及周围纤维化组织,切口边缘要求达到周围正常皮肤,并溃疡深部清除坏死组织,颈部溃疡应注意保护深部神经、血管。根据创面的部位、形状选择游离背阔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本组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8 例,股前外侧皮瓣11 例,皮瓣面积最大15 cm ×10 cm。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颈部外形稍微臃肿,但患者感觉满意, 颜色质地良好,随访6 个月~3 年,无溃疡复发,移植肌皮瓣存活良好。

3 讨论

慢性放射性溃疡不同于一般的组织溃疡,是由电离辐射引起的。由于射线的穿透性较强,不但损伤表层皮肤,常侵及深部的组织细胞,导致过度的细胞凋亡,局部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闭塞,局部组织的广泛纤维瘢痕化[2]。由于照射局部及周围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差,常形成慢性溃疡,溃疡可深达肌肉和骨骼, 严重者可引起广泛的骨和软组织坏死等,保守治疗难于使溃疡自愈。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溃疡及周围病变组织,应用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是目前治疗慢性放射性溃疡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溃疡及周围组织的血运较差,且累及深部的肌肉、骨骼,皮片移植成活率较低,应选用血运丰富的皮瓣或肌皮瓣,其中肌皮瓣血运好,组织丰厚,抗感染能力强,既可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利于创面愈合,又可充填修复清创后的面积组织缺损。

由于有恶性肿瘤的基础,加上长期慢性溃疡的影响,患者身体抵抗力和组织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术前应加强抗感染及支持疗法。术中彻底清创,将慢性溃疡及周围病变组织全部切除,切除深度要达到溃疡基底的正常组织。对于颈部溃疡,由于其深部有重要的器官、大血管和神经,难于彻底切除,为防止伤及深部血管神经,周围的病变组织可做姑息切除。我们认为,由于溃疡局部组织血运差,应尽可能选择带有知名动脉的皮瓣, 切取皮瓣面积要足够大, 保证良好血运。本组19例患者,12例应用了背阔肌皮瓣,7例应用了股前外侧壁皮瓣,术后皮瓣均成活,成功修复溃疡创面。背阔肌皮瓣的主干血管是胸背血管,血管恒定,血供丰富,血管口径大,切取范围大,供区相对隐蔽,适用于大范围组织缺损或较深的创面充填修复[3]。股前外侧皮瓣的主干血管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自上而下呈节段性发出多个穿支血管分布于股前外侧皮肤,可切取成多个血管蒂的皮瓣。这一解剖特征,决定了该皮瓣可以设计的足够长,可切取的面积大,足以满足大面积溃疡切除后的创面修复。国内2004年张铁慧报道30cm长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4],国外有报道最大切取面积达到35cm×l5 cm[5]。股前外侧皮肤弹性好,有足够的延展性,皮瓣移植到受区后可提供良好的功能,供区易于缝合,不但能修复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且皮瓣血供丰富,还能改善局部营养,促进愈合[6]。另据报道,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和胸肩峰皮瓣等均能较好地修复创面[7],术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颈胸部放射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彻底清除溃疡周围坏死组织,应用游离皮瓣移植颈部及胸部放射性溃疡19例,包括背阔肌皮瓣12例,股前外侧皮瓣7例,修复颈部溃疡9例,胸部溃疡10例。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溃疡愈合,术后随访3年,未见溃疡复发,皮瓣存活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可以有效治疗颈胸部放射性溃疡。

关键词:游离皮瓣,放射性,溃疡,修复

参考文献

[1]张云,杨志祥,朱茂祥.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5,29(2):188-189.

[2]谷庆阳,曹卫红,王德文,等.辐射诱导难愈性皮肤溃疡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J].现代康复,2001,5(6):50-51.

[3]王露萍,董家生.背阔肌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8,4(2):119-120.

[4]张铁慧,童致虹,杨卫东,等.30cm长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1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1):29.

[5]SHIEH SJ,CHIU HY,YU JC,et a1.Free anteriolateral thigh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defects following cancer abla-tion[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00,105(7):2349-2357.

[6]罗锦辉,罗力生,陈林峰,等.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6,19:113-114.

[7]邢新,李军辉,郭恩覃.放射性溃疡的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11-12.

游离皮瓣修复 篇2

【关键词】超薄游离皮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31-02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背、手掌及腕部皮肤缺损伴骨骼肌腱外露创面[1],供区隐蔽,病程相对较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相对较小,术后外观不臃肿,美学效果好等优点[2-3]。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病人,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岁~62岁,其中切割伤2例,搅伤2例,爆炸伤4例。8例均伴有肌腱损伤,6例伴骨折。其中2例急诊修复,6例创面污染严重,皮肤坏死界限不明确,急诊扩创VSD吸引,创面清洁后二期修复,皮瓣面积6cm×8 cm~12 cm×21 cm。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手术不仅是一种创伤,在心理上也是一种压力,多数病人因对手术恐惧、担心手术成功率,以及预后是否会影响工作及生活,而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因此,護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职业、年龄、文化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手术成功案例等以解除不必要的恐惧、焦虑,同时鼓励安慰患者,使其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 术前皮肤准备及宣教 术前1天将皮瓣受区与供皮区的毛发剃去,手术晨用 75%乙醇消毒供皮区后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前健康宣教也很重要,如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劝其戒烟,以免烟中尼古丁使血管痉挛与栓塞,影响皮瓣成活。

3 术后护理

3.1 病室环境要求 病室环境整洁舒适,保持室温在22℃~25℃,湿度在50%~60%,减少探陪人员,每日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病房1次,地面、床头柜用84消毒液擦拭2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2 体位要求 患者一般采取仰卧位,抬高患肢10~20cm,略高于心脏水平,患肢可垫一海绵三角垫,以有效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应避免皮瓣牵拉和受压,保证患处妥善固定制动,不可大幅度变换体位,绝对卧床休息2周,3 d后可取半坐卧位,2周拆线后可下床适当活动。

3.3 烤灯照射护理 术后局部用40W烤灯持续照射保暖,灯距40cm~50cm,注意患肢与灯距离不能太近,否则皮瓣容易烫伤,相反灯距太远,温度过低会因寒冷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危象。我科烤灯均用自制灯罩,防止灯泡照射对眼睛的影响以及夜间利于睡眠。

3.4 皮瓣观察 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血栓形成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对移植皮瓣的影响极大,如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皮瓣将会全部坏死。因此,必须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血液循环危象,主要是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情况,详细记录在血循环观察单上。①若皮瓣颜色青紫,皮温下降,肿胀剧烈,甚至皮瓣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说明静脉回流不畅或静脉血栓形成,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探查处理。②若皮瓣是暗灰色,质地松软,无弹性,无张力,皮温低,则表明有动脉缺血或动脉血栓形成。③静脉血栓多发生在术后24~72 h内,主要表现为皮瓣肿胀剧烈,颜色变紫和温度下降,但由于皮瓣平铺在创面上,有时不易识别肿胀程度,因此颜色变化是识别静脉血栓的主要依据。

3.5 用药护理 皮瓣移植术后给予“抗痉挛、抗凝和抗感染”药物治疗,如肌肉注射盐酸罂粟碱,注射时宜缓慢,以免发生心律失常,窒息等危险;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或聚明胶肽、肝素钠,使用时注意药物剂量并严格控制滴速,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1次/d检查凝血机制,防止出血;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6 饮食护理 患者卧床期间,应给予进食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香蕉、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至少2 000 ml/d,以促进机体代谢,使血液黏稠度相对稀释,防止吻合口血栓形成。禁止饮用含有咖啡因的液体,如咖啡、浓茶、可乐等,禁止饮酒、吸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止血管痉挛。

4 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面积较大,皮瓣远端水疱形成,及时发现,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患肢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果满意。

5 结论

应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其美学效果好,是一项高难度、复杂的显微外科手术[4],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术后皮瓣是否成活,除与医生手术的技术及患者自身条件外,护理人员对术后皮瓣的护理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5],因此,要求护理上应密切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患肢烤灯保温,密切观察抗凝剂的药后反应,预防一切可能导致发生血管痉挛的因素,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罗力生.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分离的体会[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0, 1(3): 162-163.

[2] 顾玉东,王树寰. 手外科学 [M]. 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2, 284.

[3] 吕青,王爱兰,丁自海. 现代显微外科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205.

[4] 李小娥,韦永鲜.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护理 [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8(2): 88-89.

[5] 于杰,张安梅,孙学勤.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护理19例 [J]. 实用护理杂志,2003, 19(20): 21.

作者简介:

游离皮瓣修复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研究中2 4例面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于2 0 1 4年6月-2 0 1 5年6月在我院就诊, 患者均为烧伤所致面部瘢痕挛缩畸形;认知功能、精神功能良好;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男性1 3例, 女性1 1例;年龄1 2~5 0岁, 平均 (3 4.6±9.2) 岁;患者均采取背阔肌肌皮瓣一期修复, 皮瓣面积1 0 c m×5 c m~3 2 c m×1 5 c m。

1.2 方法

2 4例患者均接受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一期修复, 患者取仰卧位, 行插管全麻, 先松解面颈部瘢痕挛缩, 有效切除面颈部瘢痕组织, 彻底松解使颈部能够过度后伸后, 对创面缺损面积进行测量, 根据缺损面积设计皮瓣的形状与大小, 制作皮瓣模型, 患者侧卧在手术台上, 按照皮瓣模型, 顺背阔肌的走向向腋窝下进行皮瓣设计, 在皮瓣前缘做一纵向的手术切口, 于背阔肌的深面对背阔肌肌皮瓣进行剥离, 找到胸背的静脉、动脉血管, 取胸背神经血管束为方向, 逆行向上对旋肩胛动脉进行结扎, 之后将之切断。确定从肩胛下方动脉至腋下起始端, 完全翻起前锯肌、后锯肌表面, 切除相应的背阔肌肌皮瓣, 结扎相应分支, 彻底游离背阔肌肌皮瓣, 分离动静脉, 与胸背动静脉吻合。

2 结果

2 4例患者经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后, 随访6个月, 患者肌皮瓣游离后移植, 均已成活, 1例患者肌皮瓣远端出现局部坏死, 切除坏死组织之后缝合伤口, 肌皮瓣均恢复良好。患者面颈部功能恢复正常, 颈部活动自如, 外形明显改善, 患者满意度为9 5.8% (2 3/2 4) 。

3 讨论

面部瘢痕挛缩畸形是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的主要原因, 明显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 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近年来, 临床治疗面部瘢痕挛缩畸形时, 随着显微外科的作用日渐显著, 其效果明显提高。而背阔肌游离皮瓣修复已发展为面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背阔肌肌皮瓣主干血管较为恒定, 供区隐蔽, 修复技术成熟, 逐渐成为治疗面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修复技术[2]。

临床对面部瘢痕挛缩畸形具有多种的修复技术, 扩张局部皮瓣或颈肩部、胸部或背部皮瓣移植术, 局部皮肤较薄, 颜色、质地与面颈部相类似, 但颈胸部切口可形成许多瘢痕, 影响美观, 故而很多患者不愿采取这一方法进行治疗。远位带蒂皮瓣转移最多的为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 但蒂部则会限制面颈部转移距离和修复范围[3], 修复期间会破坏正常皮瓣, 形成猫耳朵, 多数患者需要接受蒂部修整。对皮瓣进行游离后移植, 对于面颈部瘢痕挛缩相对较小的患者可发挥十分理想的效果, 而颈部正常皮肤需足够扩张, 然而对面颈部瘢痕范围较大者或病情较为严重者, 所提供皮瓣大小不足, 难以治疗。Z形术与局部皮瓣转移对于较小瘢痕挛缩十分适用。瘢痕切除植皮包括全厚、中厚皮片的移植, 手术操作比较简单, 然而因为面颈部具有丰富的血供, 极易造成皮下血肿, 且再加上患者颈部活动与咀嚼吞咽, 在植皮之后固定的难度较大, 容易出现创面上皮片滑动现象, 对皮瓣的完全成活有直接影响。即使移植的皮瓣可以成活, 但术后患者需长时间佩戴颈托, 且日夜均需保持头部后仰颈过伸位, 患者多难以坚持, 特别是患儿的依从性较差, 坚持时十分困难。因为移植的皮瓣生长速度较为缓慢, 这与儿童患者生长发育的相应需求不符, 故儿童需展开二次或三次的植皮手术。

背阔肌肌皮瓣第一次是在1 8 9 6年提出, 且显微外科的发展, 使背阔肌游离皮瓣修复得到广泛应用。从背阔肌肌皮瓣中可窃取的组织量较大, 且解剖部位是恒定的, 分离或者对胸背部的动静脉进行解剖都相对容易, 且血管口径相对较粗, 可对皮瓣进行旋转, 同时还可对胸壁、颈背部进行修复, 应用范围广泛, 效果显著。在此次研究中, 2 4例患者接受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一期修复治疗, 随访6个月, 患者皮瓣游离后移植, 均已成活, 1例患者肌皮瓣远端出现局部坏死, 切除坏死组织之后缝合伤口, 肌皮瓣得到良好恢复, 最终成活。患者面部与颈部的功能已恢复正常, 颈部活动自如, 外形明显改善, 患者满意度为9 5.8%。由结果看出, 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面部瘢痕挛缩畸形, 修复效果显著, 能够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恢复, 促使患者外形恢复正常, 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且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 具有较高的存活率, 促使患者能够更好恢复。

在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时, 对较大面积皮瓣, 应采取完全肌皮瓣修复, 使患者面部功能得以恢复。但背阔肌肌皮瓣厚度较大, 当其转至颈部之后, 皮瓣看上去会比较臃肿[4], 成形难度较大, 修复后需采取反复多次的祛脂修薄, 以此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期间, 注意防寒保暖, 为患者创建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术中注意使用抗凝药物和扩血管药物,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组织断蒂前, 注意患者体征变化, 合理使用电凝器, 以免烫伤患者。术前积极访视, 注意患者心理情绪变化, 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血液循环, 致患者血液循环不良。为此护理人员需加强病房巡视, 对患者积极探视, 了解患者病情, 告知患者术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 改善面部畸形, 使面颈部功能和外形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 对面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采取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治疗, 可促使患者面部功能和外形改善, 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面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面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4例, 在彻底松解患者面部瘢痕后, 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治疗, 观察患者面部瘢痕痉挛畸形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 患者肌皮瓣游离后移植, 均已成活, 1例患者肌皮瓣远端出现局部坏死, 切除坏死组织之后缝合伤口, 肌皮瓣得到良好恢复, 最终成活。患者面部与颈部的功能已恢复正常, 颈部自如活动, 外形明显改善, 患者恢复满意度为95.8%。结论对面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采取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治疗, 可促使患者面部功能和外形改善, 效果显著。

关键词: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面部,瘢痕挛缩畸形

参考文献

[1]张耀钧, 张勇, 田代雄, 等.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4, 23 (17) :1428-1430.

[2]田宝祥, 蔺海龙, 昝涛, 等.扩张背阔肌节段肌皮瓣治疗前胸部广泛瘢痕挛缩[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 9 (4) :210-212.

[3]赵晓峰.手部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84) :56-58.

游离皮瓣修复 篇4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肩胛游离皮瓣;面颈部瘢痕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Free flap shoulder blade; Face and neck scar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53-01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面颈部瘢痕在临床上很常见,大多由于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引起,严重者常导致面颈部组织牵拉移位,均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对于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中,由于肩胛皮瓣相对较薄、供区隐蔽、面积较大的优点,逐渐成为修复面颈部瘢痕及创面的重要选择皮瓣。但术后肩胛游离皮瓣是否成活是手术的关键,我们积极探索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中,把循证护理应用到肩胛游离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减少了肩胛游离皮瓣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的成功提高了可行的护理依据。

1 临床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7例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年龄12-34岁,平均21岁。受伤原因,6例火烧伤,2例水烫伤。受伤至入院时间2年-11年,平均7年。其中5例患者烧伤后曾行手术治疗,2例行植皮术,3例行皮瓣转移修复术)。5例患者颈部瘢痕挛缩程度为II-III度,瘢痕面积达到6×10cm-9×15cm。3例患者面部瘢痕伴有口鼻局部牵拉及面部凹陷畸形,瘢痕面积6×8cm-8×12cm。

2循证护理

2.1 了解肩胛游离皮瓣知识,确定EBN问题,目前对于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中,由于肩胛皮瓣相对较薄、供区隐蔽、面积较大的优点,逐渐成为修复面颈部瘢痕及创面的重要选择皮瓣,但由于烧伤患者面颈部血管受一定损伤,给血管进行吻合带来一定的困难,术后皮瓣的成活条件要求比一般皮瓣要求高,血管危象是其常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护理难度大。通过综合分析肩胛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的病因、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因素,肩胛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的护理问题包括:心理问题;病人皮肤血管的准备;病房的准备;防止动静脉血管危象;压疮的防治。

2.2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找EBN支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检索肩胛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的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相观期刊杂志,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对患者制定最佳的护理计划。

2.3 利用肩胛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的循证支持,积极实施

EBN。

2.3.1 重视心理评估,面颈部大面积瘢痕使患者心理上遭受严重打击,对治疗期望值较大,抱有重生的心理期望,针对这种心理期望值,心理护理在手术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血管危象期心理因素往往直接导致手术失败。

2.3.2 配合医生做好术前血管的评估:术前采用256 层CT(Phillips 公司,荷兰)对患者面颈部及胸背部行螺旋CT扫描,应用AVA 软件对面动、静脉、旋肩胛动、静脉及分等相关血管进行数据分析,测量血管管径及血管长度,模拟测量需要修复皮瓣面积及形状,

2.3.3 术前专科护理常规

2.3.3.1 重要脏器检查和功能评估和血生化检查。

2.3.3.2 指导病人及家属绝对戒烟,因吸烟能使血管收缩或血液内含氧量低,使供期皮肤血供减少。

2.3.3.3 皮肤准备:术前检查供区皮肤是否正常,并保护供期皮肤的完好性。

2.3.3.4术前练习在床上大小便的习惯,术前晚可适当给予镇静药,以保证充分的睡眠。

2.3.4 术后专科护理措施

2.3.4.1 病房病床的准备评估:术前当天准备一床气垫或压疮垫垫于病床上,冬天备一烤灯值于床旁。

2.3.4.2 全麻术后的观察:全麻术后术后常规护理,平卧,头偏向键侧,但要防止皮瓣血运减少,并以防呕吐引起窒息。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1次/30min至平稳为止。

2.3.4.3 体位护理:全麻6小时后,病人取健侧卧位,血管吻合处不发生扭曲和张力。不影响血液循环并将皮瓣及其蒂部开窗。

2.3.4.4 动脉危象的观察:在术后24~72h最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因此术后第一个24h应每30min严密观察皮瓣一次,主要观察颜色、温度、毛细血管的充盈反应以及肿胀情况,多普勒监测动脉搏动情况。正常皮瓣为淡红色[1],如颜色苍白、肿胀不明显,皮温低于健侧,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慢,表明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栓塞。应局部保暖,烤灯治疗,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等药物解痉抗凝。

2.3.4.5静脉危象的观察:皮瓣颜色由暗红变紫或紫灰色,皮温变低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快,触压质硬,表明有静脉瘀血,或皮瓣下有出血、渗血;肿胀明显并有水泡形成,均表明静脉回流障碍。应保暖,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生。

2.3.4.6 皮瓣的夜间护理和观察:夜间和凌晨是血管危象的高发阶段。因此夜间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手术后3天内夜间应每30分钟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血运和温度。并应检查烤灯的距离、体位、保暖情况,防止烫伤。

2.3.4.7 皮肤评估:移植术后2周制动,使病人有压疮发生的危险。术后病人睡气垫床或垫压疮垫,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受压皮肤贴减压贴,随时观察和评估皮肤受压情况。

3体会

EBN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手段, 以护理研究为依据,和临床实践创定指南,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 护理人员参与循证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3个方面;(1)鼓励护土参与医疗干预;(2)发现护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3)发展并使用标准语言来描述問题、干预和结果。通过将护理问题与循证护理有机的结合,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

采用CT血管造影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目前CTA三维重建后可以显示细小血管,相比动态红外线成像具有一定优势[2]。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应积极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并保证皮瓣的成活。那么术前术后的专科护理与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游离皮瓣移植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冬梅,朱赤云,田晓玲.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缺损的术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450.

游离皮瓣修复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患者中男4例, 女2例, 年龄18~38岁;皮肤缺损面积最大15cm×9cm, 最小7cm×5cm;急诊4例, 感染创面2例;致伤原因:梳毛机伤1例, 撕脱伤3例, 热压伤2例。6例肌腱皮瓣全部成活, 手背外形美观, 术后随访6个月~3年, 肌力恢复Ⅳ级, 皮瓣感觉良好。

2 手术方法

2.1 切取肌腱皮瓣

根据受区皮肤缺损情况, 设计以足背动脉为中心, 需切取皮瓣的范围。在趾蹼近侧,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在趾节指骨处切断所需肌腱数 (第2~4趾长伸肌腱) , 肌腱近端与皮缘暂时缝合。趾短伸肌腱膜上, 将趾长伸肌腱与皮瓣向上分离, 将趾短伸肌腱从皮瓣内抽出并缝回原处, 皮瓣内保留大隐静脉及腓浅神经。

2.2 受区准备

创面彻底清创后, 解剖出桡动脉、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 合并掌骨骨折者, 同时行克氏针内固定。切取皮瓣覆盖创面后, 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大隐静脉与头静脉、腓浅神经与桡神经浅支分别端端吻合。吻合血管要稳、准、轻、巧。

3 典型病例

男性, 35岁, 工人。梳毛机伤及左腕及手背部, 2h急诊入院, 彻底清创后, 皮肤损伤10cm×7cm, 食中环指伸指肌腱损伤, 损伤长度为4~6cm。切取足背肌腱皮瓣, 皮瓣大小为11cm×7.5cm。皮瓣移植后, 缝合肌腱, 吻合血管、神经。术毕, 石膏托外固定, 术后2周拆线, 皮瓣全部成活, 外形美观。

4 讨论

4.1 清创要彻底, 操作要细心

急诊外伤及感染创面行显微外科手术, 一旦感染将会导致手术失败, 所以彻底清创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手术要严格无创操作, 精细准确。分离血管时要距其周围0.5~1.0cm处的筋膜锐性切割, 禁用钳、剪钝性分离, 以免牵拉损伤血管内膜。

4.2 皮瓣的设计

首先在彻底清创后根据软组织缺损大小决定切取皮瓣的范围, 切取的范围要比缺损区大0.5~1.0cm, 使皮瓣移植后能无张力的覆盖创面。根据需要切取肌腱数及肌腱长度。

4.3 本手术的优缺点

(1) 足背皮肤及位于其下的肌腱血液供应全都来自足背动脉。沿肌腱深面解剖切取肌腱皮瓣, 不仅手术方便, 而且易于保护皮瓣的血液循环, 并使肌腱与皮瓣连在一起, 也保护了肌腱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肌腱的存活。另外, 将皮瓣移植和肌腱移植两次手术一次完成,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2) 切取较大较长的肌皮瓣, 血管蒂恒定, 血管口径粗, 易于切取和吻合。供区和受区皮肤相近, 修复后效果相对较好。 (3) 由于深部组织得到恢复, 缩短了疗程, 可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 避免了肌肉的萎缩、关节的僵硬, 手术效果相对较好。 (4) 供区隐蔽, 植皮容易成活, 患者容易接受。 (5) 供区可能出现痛而疤痕肥大, 有时皮瓣范围较小。若无胫后动脉就不能用此皮瓣, 有时可能无足背动脉。术前必须用超声多普勒探查血管情况。

关键词:足背肌腱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肌腱

参考文献

[1]陆裕朴, 等, 主编.实用骨科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461.

游离皮瓣修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19~69岁。本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病理特征

本组患者, 12例为下颌骨恶性肿瘤, 10例为腮腺区肿瘤, 8例为舌癌, 5例为口底腺样囊性癌, 2例为口内黏膜鳞状细胞, 1例为颜面右侧瘢痕畸形, 1例为颞部皮肤癌, 1例为下唇癌。

1.3 研究方法

以我院的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40例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患者手术的密切观察与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理以及治疗机制, 并且对共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1.4 治疗与护理

(1) 术前护理:由于疾病的影响、病灶以及缺损部位, 对患者面部外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患者极易手术后对外貌、饮食方式、语言交流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改变而使得自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加上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偏低, 极易对肿瘤产生恐惧心理, 并且伴随着焦虑、烦躁、消极等负面情绪, 同时, 对于家庭困难患者, 还要担心医疗费用的负担, 因此, 这些负面情绪和负面因素在影响患者的同时, 还使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大大降低, 最终影响到患者的治疗[1]。因此, 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认真向患者讲解有关于病理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并向患者简单讲解治疗计划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确保治疗计划和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 同时, 与患者的家属做好全面的沟通, 确保家属、患者、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稳定的关系, 为患者做好术前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树立起治愈的自信心, 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2]。 (2) 供区皮肤准备:做好样前供区皮肤准备工作也是一个关键性环节。对于准备行前臂游离皮瓣或者是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的患者, 需要采用红色丝带作好标记, 系于脚踝或者是前臂部位, 以提醒临床医师、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家属要做好肢体皮肤的保护, 确保其完整性, 不可以做任何的治疗以及穿刺行为, 避免血管破损, 而影响到皮瓣的成活性, 与此同时, 还要向患者说明其重要性, 叮嘱患者绝对不可以将其随意取下。另外, 术前3 d, 需要将供区剃毛, 并且每天都要用肥皂水进行清洗, 并用灭菌水冲洗后再拭干, 接着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处理, 最后采用无菌敷料包扎, 一定要确保供区皮肤无皮炎、无感染、无湿疹, 术前最后1 d修剪指甲[3]。 (3) 口腔准备:术前的3 d嘱咐患者用餐后及要用漱口液含漱, 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口腔内所积存的细菌, 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术中处理:术中要严格规范操作过程, 护理人员要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操作, 并且为患者进行术中护理,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5) 术后准备:术后要做好术后沟通交流的准备工作, 因此, 部分患者经过移植后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 为此, 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帮助和引导患者采用非语言形式来表达, 并且教会患者, 比如皱眉表示不同意, 眨两下眼表示同意, 竖起大拇指表示要解大便, 竖起小拇指表示要解小便, 同时, 还可以准备好纸笔以及写字板等, 以方便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既能够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又可以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4]。 (6) 术后护理:手术后, 护理人员要持续监测患者48~72 h, 仔细观察患者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体温变化, 同时做好相应记录, 一旦发现血容量不足等现象, 要及时上报医师给予处理, 确保移植体的血供。 (7) 室内环境:要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温度适宜, 因为组织瓣血液循环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 尤其是在寒冷刺激下, 移植体内血管极易发生痉挛, 从而导致移植体坏死或者是栓塞现象, 因此, 术后室内温度要维持在25~28℃, 局部采用棉垫覆盖, 或者是采用理疗灯照射, 照射距离一般以30~40 cm为宜, 并且, 要进一步加强病房管理, 定时进行病房内消毒。 (8) 体位安置:取平卧, 头部制动, 避免血管不受压力和张力, 预防扭曲、牵拉等症状, 患者清醒后第2天, 根据患者的情况改为半卧位, 促进患者伤口引流, 改善移植皮瓣的静脉回流。患者供皮肢体抬高30°, 缓解肿胀, 严密患者局部包扎情况, 术后腿部抬高15°, 5~7 d后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 并且逐渐练习[5]。 (9) 移植皮瓣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皮瓣血运情况, 以便于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如游离组织瓣出现供血不足, 并且超过3 h, 即皮瓣的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 若是发现静脉回流受阻, 并且长达6 h以上, 皮瓣组织75%以上可能坏死。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是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来表示, 方法为t检验, 差异有统计意义, 即P<0.05。

2 结果

40例口腔颌面患者, 经过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其组织缺损恢复, 经术后密切观察, 皮瓣均已愈合, 并且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原发于颞下窝、上颌窦后部、口咽部及颞下颌关节、腮腺深叶的肿瘤及有些肿瘤常因位置深, 并且涉及颅内及重要血管、神经, 传统治疗通常采用紧贴颅底切除肿瘤的保守方法, 手术困难, 肿瘤难以完整切除, 治疗不彻底, 且预后较差。而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却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其操作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必须要做好严密的观察护理, 注意局部保温, 室内环境管理, 温度控制,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 避免患者发生血管危象, 并且要通过严密的皮瓣观察, 结合精心护理, 从而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 最大限度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美观性[6]。

摘要: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40例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对患者手术的密切观察与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理以及治疗机制, 并且对共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0例口腔颌面患者, 经过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其组织缺损恢复, 经术后密切观察, 皮瓣均已愈合, 并且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采用多种游离皮瓣、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 患者皮瓣均愈合良好, 且无并发症, 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参考文献

[1]蒋青玉, 张金桃, 黄晓燕, 等.胸大肌皮瓣修复术18例术后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 :5-6.

[2]LI Chen, LIU Xi-guang, CAO Xiao-hui, et al.Angiosarcoma on the face and scalp:a case report[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Eastern Asia Dermatology Congress (EADC2012) , 2011:247-249.

[3]Shin N, Kiyoshi O, Yasunori S, et al.Whole-body imaging using FDG-PET/CT for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malignancy[C].Abstracts and Program of the 9th Asian Congres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adiology, 2012:124-128.

[4]孙长伏, 徐中飞.下肢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C].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 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11.

[5]何三虎, 李刚, 白岫峰.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1 (3) :12-14.

游离皮瓣修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6~56岁。均为机器所致手部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其中17例是急诊创面,9例是由于手部严重挤压伤后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致骨折肌腱外露;其中拇指9例,示指7例,中指5例,环指5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2.71±7.46)岁;病程:1.5 h~5 d;致伤原因:切割伤5例,电锯伤5例,车床摩擦伤3例,挤压伤12例,电烧伤1例;指腹缺损13例,指端缺损11例,指背缺损2例;皮肤缺损面积为0.5 cm×1.5 cm~2.5 cm×2.0 cm。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臂丛阻滞麻醉,上臂上气压止血带。

1.2.1 彻底清除

对创面所有坏死组织及明显挫伤的肌腱行清除,如骨质污染严重可反复用刀片刮除污物,并对创缘进行修整,创面近端做辅助切口,显露优势指固有动脉、指固有神经,分别用11/0无损伤缝线作标记,静脉尽量选用掌侧静脉,如掌侧静脉细小或缺如,可选择指背静脉。指端缺损病例的指动脉紧贴末节指骨掌侧,且较细小,一般为3~5支,选取较粗大的用12/0标记,如与皮瓣动脉口径相差较大可直接使用动脉弓吻合,静脉的解决可以将切口一直延伸至远指间关节掌侧,一般此处静脉较丰富。游离大鱼际皮瓣以桡动脉掌浅支及其穿支构成的血管网为皮瓣供血源,桡动脉掌浅支起始处的口径1.2~1.4 mm,长度1.5~2.5 cm[4],同时因皮瓣供区的神经分布有大鱼际掌侧面的正中神经掌皮支,桡神经浅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的终末支,所以游离皮瓣时较易找到皮下神经,方便重建皮瓣感觉。在未上止血带时,在舟骨结节处如能扪及动脉搏动,基本都可以游离出该动脉,有条件的也可术前行多普勒探查。皮瓣的切取方法:于舟骨结节的近端做切口,向远端延伸至舟骨结节外侧缘,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找到桡动脉掌浅支主干及伴行静脉后,注意其越过桡侧屈腕肌腱后在舟骨结节处发出进入大鱼际区皮瓣的动脉穿支,穿支大部分是穿过大鱼际肌的,分离时可带部分鱼际肌纤维以避免损伤穿支,此时基本可确定穿支有进入大鱼际的区域,根据受区缺损的大小,在穿支进入大鱼际附近用马克笔画出所要切取皮瓣大小,大小放大约15%,从皮瓣的桡侧或是尺侧开始切取,切取时进一步确定有穿支进入皮瓣后,将皮瓣另一侧切断分离,松止血带皮瓣血运好后,保留足够的血管蒂的长度后切断动脉,近端结扎。分离皮瓣近端时,找到皮神经并标记,表浅静脉分离1~2支备用。供区游离植皮即可解决皮肤覆盖问题。

1.2.2 吻合

将游离皮瓣移至患指覆盖创面,皮瓣远端直接丝线缝合1~2针简单固定,显微镜下充分显露指动脉近端及游离皮瓣的桡动脉浅支,调整血管张力后,修剪吻合血管断端,用11/0缝合线间断吻合,静脉的吻合同动脉,静脉吻合尽量≥2支,以保证静脉的充分回流。如掌侧静脉缺如或是过于细小,可在皮下做隧道,将游离皮瓣的静脉穿过隧道,与背侧的静脉吻合,皮神经和指固有神经用9/0缝线吻合。缝合患指伤口时,特别是皮瓣的近端,应注意皮肤张力,必要时可患指皮下软组织充分剥离,以减少术后血管压迫的可能。

2 结果

所有患者游离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患者因受伤时患指皮肤缺损区近端亦被机器所伤,导致术后近端肿胀压迫皮瓣动脉致皮瓣血管危象,经二次手术探查再并切开近端减压后皮瓣成活良好;另1例患者缺损区在指端,手术后皮瓣的远端有少许向背侧弯曲,至远端血运欠佳,远端少许浅表坏死,加强换药后坏死皮肤脱落。术后随访3~12个月,患指移植皮瓣外观良好,质地软,皮下组织未见明显萎缩,弹性佳,其两点辨别觉为4~5 mm,患指活动良好,患侧拇指活动未见异常。术中见图1,术后见图2。

3 讨论

指腹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常见病例,多数病例因骨质或肌腱外露不宜行植皮手术,只有通过皮瓣修复才可解决骨质或肌腱覆盖问题[5]。传统的带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腹部带蒂皮瓣、邻指皮瓣和推进皮瓣等皮瓣修复方法,能有效解决创面覆盖的问题,保留了患者的手指长度,但术后易出现皮瓣无感觉、臃肿、瘢痕增加和关节僵硬等,影响临床疗效[6]。对于手部的软组织缺损特别是指腹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除了达到良好的软组织覆盖之外,应尽可能恢复其外观及感觉。大鱼际皮瓣色泽和质地佳,与指腹软组织质地接近,且术后感觉恢复好,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减少瘢痕,关节僵硬发生率低[4]。与大鱼际筋膜蒂逆行岛壮皮瓣、游离足趾(足背)皮瓣比较:(1)桡动脉浅支走行恒定并皮神经可选择性高(解剖恒定)。(2)大鱼际质地好,无毛发,厚薄适中,术后皮瓣弹性良好。(3)操作简单(上肢一侧臂丛麻下便可操作)优于足背足趾皮瓣游离,减少患者痛苦。(4)供区可直接缝合或较大面积时可植皮修复供区。(5)游离大鱼际皮瓣在各指缺损均可用。本组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血运、质地和弹性良好,1例患者因术后近端肿胀压迫皮瓣动脉致皮瓣血管危象,经二次手术探查再并切开近端减压后皮瓣成活良好;另1例患者缺损区在指端,手术后皮瓣的远端有少许向背侧弯曲,远端少许浅表坏死,加强换药后坏死皮肤脱落。术后随访3~12个月,26例患者患侧拇指活动良好,未见明显异常,患指受区皮瓣感觉两点辨别觉为4~5 mm,外观满意,质地软,弹性佳,指间关节活动良好,术后无论活动功能及感觉恢复均优于传统带筋膜蒂皮瓣或带蒂皮瓣。

摘要:目的 介绍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血管蒂的游离大鱼际皮瓣修复指腹、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应用游离大鱼际皮瓣修复收治的26例指腹(指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为0.5 cm×1.5 cm2.5 cm×2.0 cm。皮瓣的动静脉及神经与指固有动脉,掌侧或背侧静脉及指固有神经吻合。结果 术后26例患者游离大鱼际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受区移植皮瓣外观良好,质地软,皮下组织未见明显萎缩,弹性佳,其两点辨别觉为45 mm,患指活动良好,患侧拇指活动未见异常。结论 大鱼际游离皮瓣的动脉较恒定且表浅,并具有伴行静脉或皮下静脉回流,皮下神经丰富,易解剖分离,静脉及神经较易获取,皮瓣质地耐磨良好、与指掌侧皮肤质地相仿,皮下脂肪可起到恢复其弹性的作用,是修复指腹中小面积缺损供区的较好选择。

关键词:游离大鱼际皮瓣,显微皮瓣,软组织缺损

参考文献

[1]胡长青,张哲敏,冯亚高,等.大鱼际桡背侧逆行皮瓣修复拇指缺损.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2):149-150.

[2]Kamei K,Ide Y,Kimura T.A new free thenar flap.Plast Reconstr Surg,1993,92(7):1380-1384.

[3]赵民,田德虎,邵新中,等.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至横行微型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7):864-868.

[4]李锦荣,李浪,许亚军,等.大鱼际皮瓣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4):444-445.

[5]庞有明,丰波,张霄雁,等.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解剖及临床应用.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4):377-379.

游离皮瓣修复 篇8

关键词:手足创面,游离超薄穿支皮瓣,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机械创伤事故发生率的增加,临床手足巨大创面损伤或缺损患者不断增多。皮瓣移植修复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手足创面损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包括带蒂皮瓣移植、传统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等,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皮瓣移植存活率低、形象差,移植后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等缺陷[1]。随着微创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深入,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术在临床的治疗中成为可能。因此,本研究观察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手足创面损伤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年龄(31.5±12.3)岁。损伤类型为手部创伤16例,包括手掌缺损8例,手指缺损3例,腕部缺损5例;足部创伤14例,包括足趾缺损8例,足背缺损6例。缺损面积为(3.1 cm×4.6 cm~11.3cm×23.8cm)。损伤原因为机械撕脱伤11例,压砸伤12例,热压伤7例。其中17例创面轻度污染,清创后予急诊修复,17例患者创面因污染较重或坏死界限不清予急诊清创后延期修复。

(1)纳入标准:①结合患者受伤病史、临床表现和查体,经相关检查确诊手足创面损伤;②患者基础条件良好,符合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内侧超薄穿支皮瓣及游离腓浅动脉穿支超薄皮瓣移植治疗适应证;③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潜在风险,要求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2)排除标准:患者如存在下述任一项即可排除:①患者既往即存在末梢循环障碍、创伤、骨折等手足功能障碍性疾病;②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异常或神经精神心理异常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分别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内侧超薄穿支皮瓣及游离腓浅动脉穿支超薄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远端软组织缺损,具体方法如下:

1.2.1 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

以髂前上棘和髌骨外缘连线中点为皮瓣血管穿支点,设计切开皮瓣外侧,于浅筋膜层寻找血管穿支、切开深筋膜后向深层游离至所需血管长度。

1.2.2 游离股前内侧超薄穿支皮瓣:

于髂前上棘和髌骨内沿、腹股沟中点和股骨内髁连线交叉为皮瓣血管穿支点,设计切开皮瓣内侧,于浅筋膜层寻找血管穿支,切开深筋膜后向深层游离至所需血管长度。

1.2.3 游离腓浅动脉穿支超薄皮瓣:

以胫骨外侧髁和外踝顶点连线中点为皮瓣血管穿支点,设计皮瓣蒂部前侧切开,沿浅筋膜层寻找入皮穿支,并向深层分离,在小腿前外侧肌间隔结扎腓浅动脉肌支,游离至腓浅动脉及伴行静脉。

皮瓣游离完毕后完全掀起皮瓣,检查皮瓣是否渗血并结扎,直接缝合或移植,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抗凝、抗痉挛、补液等治疗,根据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

1.3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包括治疗后有效率,患者手足创面运动功能DASH评分和感觉功能单丝法(Semme-Weinstein)评分。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和缓解,显效:患者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后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正常;缓解:患者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成活,创面愈合较好,运动和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后不成活或成活后创面愈合较差,运动和感觉功能持续异常[2]。

DASH评分根据患者治疗1周后的写字、开瓶盖、钥匙开门、准备饭菜、推门、扫地、拖地、穿毛衣、打羽毛球等日常生活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0分为手足运动功能完全正常,100分为手足运动功能极度受限[2]。单思法:以不同粗细尼龙丝检测患者感觉功能,遮蔽患者双眼,将游离端的尼龙丝放于患者手足面,本研究尼龙丝自1.65~6.65mm,置于皮肤上1.0~1.5s,提起1.0~1.5s为1次,当丝弯曲而患者仍无感觉,换较大一号尼龙丝再试,直到连续2次丝刚弯曲患者即有感觉为止,记下尼龙丝的号码[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选择X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部创伤和足部创伤患者经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治疗后全部存活,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3.33%。手部创伤和足部创伤患者治疗后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3 讨论

手足创面是临床最常见且严重的肢体创伤性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手掌缺损、手指缺损、腕部缺损等手部创伤和足趾缺损、足背缺损等足部创伤。皮瓣移植术可修复创面,促进创口愈合,预防创伤后感染。皮瓣包括各种穿支皮瓣,传统穿支皮瓣需携带深筋膜及浅筋膜全层结构可成活移植,修复过程中极易导致相应部位的外形臃肿,形成巨大、畸形疤痕,影响美观,多需二期整形治疗,而且阻碍修复部位功能恢复,导致供区损伤加重[4]。

选择超薄穿支皮瓣进行精细移植为皮瓣移植发展的趋势。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技术获得实现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5]。本研究选择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内侧超薄穿支皮瓣及游离腓浅动脉穿支超薄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远端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较高的移植成功率和治疗效果,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较于传统穿支皮瓣移植术,超薄穿支皮瓣以真皮下血管网为主要血供,皮瓣所带脂肪组织较少甚至无脂肪层,有利于皮瓣和受区快速建立新的血供系统。同时,因为皮瓣很薄,患者耗氧需求少,有利于皮瓣远端供血较少组织的存活,提高更大面积皮瓣的存活率[6]。同时由于皮瓣超薄不含深筋膜、大部分脂肪层,也有助于皮瓣和受区组织的紧密结合,避免手掌、足底等特殊部位出现皮瓣松弛,滑移度增大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超薄穿支皮瓣切取时对供区损伤较小、皮瓣无需切取深筋膜层,切取时供区可直接缝合,有助于预防供区术后感染、出血、肌疝等并发症[6]。

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在手足创面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超薄穿支皮瓣的显微外科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存在一定治疗风险,临床推广较为困难,临床普及率不高,大规模的临床推广和应用需要进一步简化操作步骤,降低难度,提高治疗安全性[7]。

参考文献

[1]Kimata Y,Uchiyama K,Ebihara S,et al.Anatomic variations and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 report of 74 cases[J].Plast Reconstr Surg,2013,102:1517-1523.

[2]Fathi M,Reza Fathi H,Hatamipour E Anatomical study of 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ial system for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J].Minerva Chir,2012,63(4):283-288.

[3]刘杨武,杨晓东,楼旭鹏,等.三种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创面[J].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4]胡稷杰,金丹,王钢,等.三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及前足组织缺损[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36(2):122-127.

[5]吕宏达,王根林,刘跃飞,等.三种手部创面移植皮瓣修复效果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4):3929-3935.

[6]吴凌峰,蔡晓斌,蓝益男,等.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体会[J].浙江创伤

干预在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的应用 篇9

【关键词】游离皮瓣移植术;疼痛评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57-02

近年来,随显微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FSFT因其可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及外形,被广泛应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1]。诚然,显微外科技术水平是决定FSFT成败的关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专科护理水平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对比分析系统化护理、常规护理对FSFT术后患者的影响,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80例实施FSF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纳入标准:接受FSFT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4-68岁,平均(38.16±4.94)岁;受伤原因:8例机器绞伤、13例碾压伤、19例压砸伤;损伤部位:17例手部、4例腕部、13例小腿、其他6例。实验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5-67岁,平均(38.04±4.26)岁;受伤原因:7例机器绞伤、14例碾压伤、19例压砸伤;损伤部位:16例手部、5例腕部、12例小腿、其他7例。两组损伤部位、受伤原因、年龄以及性别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FSFT,在此不一一赘述。实验组施以系统化护理,具体如下。(1)病房护理。术后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确保室温在25℃左右、湿度在50-60%,局部照射烤灯(距患处30-45cm,功率为40-60W),严防寒冷、烟草刺激,以防血管痉挛。(2)体位护理。根据手术部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抬高患肢10-20cm(使之与患者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皮瓣肿胀;注意保护皮瓣区域,避免牵拉、砸压;此外,护士还应向患者讲解经常更换体位的重要性(如预防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等),并指导、协助患者如何正确进行体位转换。(3)疼痛护理。皮瓣受区及供区疼痛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痉挛、血压升高等)及心理变化(如恐惧、焦虑等),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应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自控镇痛泵,并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按摩等方法进行物理镇痛。(4)并发症的护理。尿潴留: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术后,通过按揉膀胱区、听流水声、交替冷热敷促进患者早期排尿。便秘:术后,鼓励患者通过增加水分及纤维素的摄入量、顺时针按揉腹部等方法预防便秘。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下肢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下肢按摩及热敷。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术后24h疼痛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参照相关文献[2],制定护理满意度测评表,共包括28个条目,得分范围28-112分,满意:80-112分;较满意:56-79分;不满意:28-55分。满意度=较满意率+满意率。疼痛评分[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评患者疼痛程度,得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以均值±标准差及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分别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24h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麻醉复苏后,对照组、实验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81±0.87)分、(5.90±0.92)分,t=0.450,P=0.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实验组疼痛评分为(3.08±0.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2±0.77)分(t=6.653,P=0.000)。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便秘1例;对照组血管危象2例、尿潴留1例、便秘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χ2=3.914,P=0.048)。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不满意1例,较满意18例,满意2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不满意7例,较满意20例,满意13例)(χ2=5.000,P=0.025)。

3 讨论

FSFT解决了许多皮肤缺损修复难题,然而,该手术操作时间较长,移植皮瓣长期处于相对缺氧、缺血状态,术后护理不当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皮瓣成活率。

本研究中,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系统化护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其护理满意度达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病房护理有效减少了寒冷、烟草等不良刺激,可预防血管痉挛;体位护理可促进静脉回流、增进舒适度;疼痛护理可减低患者疼痛程度及应激水平;并发症的前瞻性护理可有效减低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在FSFT术后施以系统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沈英飞,陈晓霞,汤样华.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游离皮瓣移植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60-1162.

[2]常立阳,冯志仙,邵荣雅,等.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54-456.

游离皮瓣修复 篇10

1临床资料

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3例舌癌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6.7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术前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经专科检查确诊为舌癌。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告知病人及家属手术方案、相关手术风险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排除手术禁忌,在全身麻醉下行舌颈联合根治术+游离皮瓣修复术,术后第4天~第6天病人间断出现精神兴奋、躁动不安、谵妄甚至出现幻视、幻听等精神分裂症状。

2原因分析

精神异常是指由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1]。精神异常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抑郁、躁狂等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等。术后精神异常即指术前无相关疾病史,术后表现的一过性应激性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2.1术前评估及健康教育不健全恶性肿瘤病人入院宣教及各项评估很重要,很多家属选择隐瞒病人病情,术后病人意识到疾病严重程度后反而会更加恐惧退缩,心理难以接受,拒绝继续接受治疗等出现一系列躁动抗拒行为。

2.2外貌改变,病人自尊受损颌面部手术多数改变了病人的颜面部外貌,增加了病人心理负担,使其自尊心受损,对不同程度的舌体切除病人存在交流障碍,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所需及所想,进一步加重了病人心理恐惧及对外界的抵制,从而出现少言寡语、精神淡漠。

2.3个体差异,性格内向或易激惹此次3例病人均为老年男性病人,其自身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身体素质有偏差,对疼痛的耐受阈值及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疾病的理解和预后都有偏差。另外,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面对外界压力时性格内向的人精神和意志高度集中,变得沉默寡言,很少向人倾诉,也不求助于人,不会发泄负面情绪,从而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老年病人多半易激惹,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即使极为轻微,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等短暂情绪障碍。

2.4家庭经济负担重,医疗费用高大部分肿瘤病人不愿给家庭带去经济负担,当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他们企图通过不配合治疗等反抗情绪达到出院不继续治疗的目的。本组病人均来自农村,没有医保及社会支持,生活条件一般或者本身已有经济负担。

2.5术创面积大,病情危重此类病人术后常规带回2根或3根负压引流管,1根导尿管及1根胃管。本组3例病人其中1例给予气管切开,2例给予经鼻气管插管,管道过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游离皮瓣的供区与受区术创面积过大,增加病人的疼痛感。此外,该类病人术后头部常规制动1周,束缚其活动度。

2.6水电解质紊乱此类手术病人因术中失血过多均有不用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电解质失衡,尤其血钾、血钙的异常均会影响病人情绪。高钾血症可加重脑水肿、昏迷,低钙血症可增加神经、肌肉的应激兴奋性。特别是低钙血症引起的反应性甲状腺旁腺素升高,已有研究表明与精神、神经症状密切相关[2]。

2.7环境适应不良,睡眠障碍病区环境的不适应以及病友及家属的干扰等各种外界因素导致病人入睡困难,睡眠严重缺乏,生理作息紊乱,身体及精神得不到有效放松,情绪容易暴躁不安,易出现谵妄。

3护理

3.1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1对病人的宣教:术后做好口腔颌面外科肿瘤常规宣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对病人的心理进行评估。对焦虑、抑郁严重的病人,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找到导致其精神异常的直接原因,消除病人的疑虑。病人清醒后对各管道有排斥心理,应加强指导,教会其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身体不适及所需,医护人员加强与病人沟通,及时讲解疾病的进展及相关预后。2对家属的宣教:重新组织留院照顾病人的家属,了解病人相关情况,包括身体、家庭、心理等。本组3例病人家属均采取术前隐瞒病人病情,并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回避相关问题,虽然避免了病人术前不配合的反抗情绪,但却把这种情绪推迟到术后,反而增加了后期治疗护理的难度。教育家属正确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病人有知情同意权,将病情告知病人,并耐心讲解安抚病人情绪。

3.2指导病人正确系统的语音功能训练病人术后第2周开始进行舌部运动,包括伸舌、缩舌、顶舌、弹舌等,第3周开始练习口腔其他组织运动,包括口、唇、颊、颌骨、面部肌肉运动,第4周开始进行语音练习,包括舌尖前、中、后音练习及舌根音练习,以上练习每天早、中、晚各练习1次,每次约40min。在舌部运动结束后练习让病人观察家人正常发音时的口型、唇、齿、舌运动的位置,照镜子以纠正舌体位置和口形。期间间断运用王国民等[4]设计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进行效果评估。

3.3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病人出现精神异常行为后除了主观心理因素,还积极寻找排除病人异常的阳性检查指标,经分析发现,本组3例病人均有电解质的失衡,由于术中失血,加之术后进食受限,病人血钾、血钙、血钠等有不同程度的偏低,遵医嘱及时补充电解质,口服氯化钾每天3次,每次1支。另外静脉输注钠钾镁钙等微量元素,病人情绪有所缓解。

3.4因材施教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通过教育和心理治疗的途径影响病人对疾病行为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心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松弛训练、认知行为疗法、音乐治疗、集体心理治疗、综合心理行为干预等[5]。本组3例病人经了解分析发现,除了客观因素外,心理因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第1例病人因入院之前家庭发生变故,负面情绪没有完全消化,加之其不善言谈,术后得知真实病情,情绪突然崩溃。第2例病人因不重视自身健康状况,本身高血压、糖尿病都不予理会,不愿配合治疗,预防保健意识太薄弱,自觉已经康复。第3例病人家里人丁单薄,术后不愿再增加儿子负担,负面情绪堆积不愿沟通。针对本组3例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间断给予音乐疗法等措施帮助病人放松心情。另外,利用电视、收音机等设备分散病人注意力,教会病人肢体语言表达情绪,促进舒适,安抚情绪。

3.5加强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控制病房噪声干扰,保持环境清洁,提供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将病房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噪声控制在35dB~40dB,尤其夜间,尽量减少走动,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

3.6加强营养支持营养状态是影响术创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恰当的营养评估和饮食是整体治疗的一部分。本组病人术后给予禁食及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持续15d~20d,其后拔除胃管病人恢复为经口进食,给予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根据营养评估结果结合病人个体情况做动态调整,使伤口真正由内到外的愈合。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口服对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代谢和保护皮肤细胞及弹性均有疗效,遵医嘱给予此病人口服维生素C。

3.7疼痛护理病室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50%~60%。手术当天遵医嘱严禁翻身,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病人尽量侧卧位或者适度抬高床头,减少伤口受压压迫组织,每隔2h翻身1次,给予擦拭和按摩,严密观察病人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术后第7天遵医嘱解除头部制动,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坐位,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镇静止痛药,告知家属给予按摩和擦身,促进病人舒适。

4讨论

4.1加强入院护理评估本组病人入院进行护理评估时,虽常规评估疾病史等健康状况,但针对肿瘤病人应该加强心理评估,准确应用SAS和SDS评估量表,责任护士认真仔细、耐心地和家属沟通,加强责任意识,及时发现病人术前心理状态,达成有效护理病人心理健康的共识,必要时建议告知真实病情,既保护了自身的权益,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4.2及早进行舌体康复功能锻炼按照王国民等[4]设计的系统的语音功能训练,定时指导督促病人及家属对其有效练习,争取尽快恢复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增加辅助工具或者肢体语言帮助病人正确表达。

4.3全程运用SAS、SDS自评量表除了入院时对此类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在术后第1天、第3天、术后1周及出院前均应认真评估,时刻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4预防性运用钠钾防止电解质紊乱遵医嘱术后及时纠正病人水电解质紊乱,预防静脉输注微量元素和口服氯化钾等,避免客观因素造成的精神异常。

参考文献

[1]胥丹.三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出现精神异常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1,22(19):145-146.

[2]宋星慧.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精神异常的临床分析[J].临床探讨,2009,47(32):140-141.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

[4]王国民,朱川,袁文化,等.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1995,4(3):125-127.

上一篇:转基因技术与农业发展下一篇:小说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