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薄皮瓣

2024-09-03

腹部超薄皮瓣(共6篇)

腹部超薄皮瓣 篇1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常会发生许多意外造成手部受伤, 并且发生皮肤和皮下组织缺损, 如果不进行皮瓣移植治疗, 会为日后手部的功能活动带来影响, 但选用哪种皮瓣比较适合, 一直是临床探讨的问题。我院采用腹部超薄皮瓣与腹部袋装皮瓣进行对比治疗, 发现腹部超薄皮瓣更适合, 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7月, 在我院治疗的手外伤患者50例, 包括男性31例, 女性19例;年龄最大的63岁, 最小的11岁, 平均年龄在29.4岁;其中左手损伤23例, 右手损伤27例;手背部位损伤11例, 手掌部位损伤10例, 手指部位损伤29例;受伤原因为机械碾压撕扯伤5例, 烫伤23例, 电击伤18例, 刀具等损伤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各25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位置、受伤程度、受伤原因等无明显区别,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采用基础麻醉联合臂丛麻醉的方式, 进行清创, 步骤是, 患者取仰卧体位, 患肢外展, 用过氧化氢和0.9%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口[1], 直到血痂、渗血和分泌的组织液冲洗干净, 并清除创口位置坏死的和被污染的组织, 皮肤, 修复被损坏的皮下组织, 准备皮瓣移植手术。

观察组在腹部季肋部位或下腹部, 做皮肤消毒, 切开表皮层, 在皮下深筋膜处, 根据受损位置面积、形态选择适合的皮瓣[2], 原则是取皮瓣位置功能不受影响, 移植后肢体舒适自然, 并注意皮瓣面积比需要贴合的部位略大, 一般大约15%左右为宜, 并注意修至超薄层, 仅保持附有的皮下血管网, 切勿损伤, 并仔细将表层的脂肪细胞核脂肪颗粒剔除至残留蒂部1.5~2.0 mm即可[3], 使脂肪层呈坡形, 然后覆盖切口缝合;将皮瓣在手部损伤部位覆盖, 尽量保持血管网的吻合, 修复创面, 缝合。对照组在腹部采袋状皮瓣进行移植。

术后常规用抗生素类药物避免感染, 注意保持干爽, 清洁, 并禁烟禁酒以免影响创面愈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 以及并发症, 有异常情况, 即时处理。术后7 d手部可做简单幅度小的关节运动, 10~15 d可以拆除缝线, 21~28 d可断蒂[4], 注意血运情况及渗血、感染等, 并可根据移植区的位置和功能等进行相应的整形手术。

1.3 疗效标准

优:皮瓣移植成活, 手部功能恢复良好, 血运正常, 手部外形美观;中:皮瓣部分坏死, 手部功能受限, 血运未完全恢复, 手部外形略显臃肿[5];差:皮瓣未成活;总有效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疗效、并发症比较输入χ2 14.0, 将时间数据输入SPSS14.0, 当P<0.05时, 说明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3 患者满意度、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见表3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手部外伤进行皮瓣移植治疗中, 皮瓣形态的选择很重要, 不仅关乎成活率, 也对日后功能恢复, 外形美观有着决定性作用。本实验用腹部超薄皮瓣做治疗, 因为皮肤的厚度与手部相似, 而且薄而柔软, 弹性更好, 适合手部复杂度动作。因为移植前对皮瓣进行了修理, 保留了皮下真皮层的毛细血管网, 所以与受区的血液循环恢复快, 血供恢复较好, 而且皮下脂肪处理比较合理, 所以吻合率高, 而且液化概率少, 感染少, 术后手部外形美观不臃肿, 患者满意度高。所以, 在手外伤需要皮肤移植的患者中, 应用腹部超薄皮瓣进行治疗, 恢复快, 效果好, 是适合临床的方法,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应用腹部超薄皮瓣在手外伤, 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7月, 在我院治疗的手外伤患者50例, 随机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25例应用腹部超薄皮瓣进行治疗, 对照组25例选用腹部袋装皮瓣治疗, 3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并对比两组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少, 并发症更少, 患者满意度更高,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外伤需要皮肤移植的患者中, 应用腹部超薄皮瓣进行治疗, 恢复快, 效果好, 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部超薄皮瓣,手外伤,腹部袋装皮瓣

参考文献

[1]王淑娟, 李晓莉, 张宏山, 等.腹部超薄皮瓣对手背创面急诊修复[J].河北医药, 2012, 34 (10) :1549.

[2]陈武.腹部超薄皮瓣在手部撕脱伤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6) :32-33.

[3]樊东升, 郝增涛, 景尚斐, 等.不同皮瓣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2, 18 (1) :87-89.

[4]邢大勇, 张洪艳.腹部超薄皮瓣在复杂手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2) :615-616.

[5]张志宇, 夏连科, 李清洋, 等.腹部超薄皮瓣在手外伤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 25 (4) :293-294.

腹部超薄皮瓣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多处高压电烧伤合并手指多指深度烧伤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20~50岁,2例伤后0.5 h入院;2例伤后4 h入院;1例伤后1 d入院。伤处均位于相邻两指,或合并指蹼深度烧伤,Ⅲ~Ⅳ度,均有不同程度神经、肌腱、指骨损伤,但其连续性存在。

1.2 手术方法

5例手部高压电烧伤均于伤后3 d内手术。常规冲洗消毒,手部扩创,切除坏死焦痂。将坏死肌肉切除彻底,保留间生态组织,尽可能保留肌腱,避免破坏肌腱的连续性。保留未开放的关节囊。骨组织全部保留。清创后依创面大小、部位、形状,于同侧下腹部设计共用一个蒂的两个随意皮瓣,此型皮瓣外观像一对“蝴蝶”翅膀,每个皮瓣的长宽可以略大于所需覆盖手指创面长宽为宜。从一侧切开皮肤至深筋膜浅层后掀起,修剪皮瓣远端皮下脂肪使其呈斜坡状,皮瓣远端边缘以隐约可见真皮下血管网为宜。该皮瓣的对侧同样方法掀起薄皮瓣,这样就掀起了像“蝴蝶翅膀”样的两个皮瓣,其共用的蒂与腹部深筋膜层相连的组织宽度2~3 cm,也就是两个相邻手指尽量分开的宽度。掀起的一对“蝴蝶翅膀”样薄皮瓣直接移位分别覆盖相邻的两个手指创面。有指蹼及其以近深度创面者,只需在设计“蝴蝶翅膀”时于相应侧适当延长即可。间断缝合固定各皮瓣远端与手创面外侧缘,各供瓣区创面松解缝合或局部旋转推进皮瓣封闭,近手创面处与手创面内侧缘封闭缝合。

于术后3周即可行二期皮瓣断蒂术。术中逐一断蒂后再对每个皮瓣近端修薄,皮瓣断端与手创面边间断缝合封闭各创面。腹部供瓣的创面分别缝合即可。

2 结果

5例患者8对“蝴蝶”皮瓣完全成活,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

3 讨论

手是人类的劳动器官,更是重要的美容部位。手部深度烧伤后,选择修复方法时不仅要满足创面覆盖,更重要的是如何较好恢复患者的功能与外形;手部高压电烧伤多伴有深部组织的损伤坏死,而深部组织的溶解又造成继发的、渐进性坏死。若处理不当,常招致手的功能障碍。因此,伤后应尽早扩创皮瓣修复。一般认为在伤后3 d内实施手术,神经、肌腱功能恢复较好[1]。也有主张急诊手术治疗者,认为能明显降低截肢率[2]。术前24~48 h创面应用亚甲蓝染色,有利于术中判断坏死组织。扩创术中应完全切除坏死组织,尽量保留间生态组织。坏死的骨骼、肌腱、神经等,只要没有明显的碳化、液化,应尽量保留,在有良好血运的皮瓣覆盖下,可望得到有效地“复活”或爬行替代。

临床上经常遇到多个手指同时深度烧伤,或合并指蹼深度烧伤。既往曾报道各种皮瓣修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单蒂单瓣覆盖单个手指,容易使皮瓣与蒂冲突,后瓣会破坏前瓣的蒂部血运从而影响其成活,且供瓣区难以缝合封闭[3];腹部双蒂皮瓣难以处理指璞创面,并且需要多次断蒂或分指[4];在腹部知名血管为蒂设计“双叶”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手摆放位置受限,且外观臃肿需要后期去脂整形[5]。包含肌腱的游离皮瓣移植可以一期完成创面封闭和功能恢复,但其风险高,技术难度大,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6]。

“蝴蝶”样皮瓣使用两个随意超薄皮瓣共用一个蒂,克服了以上皮瓣设计、实施时的不足。应用薄皮瓣修复可以同时兼顾生理及外形美观的需要;同时,薄皮瓣更利于创面周周围血运建立及神经长入,利于皮瓣感觉功能恢复[3]。因薄皮瓣去除了过多脂肪造成的营养消耗,更有利于成活,因此,“蝴蝶”样随意皮瓣虽然两瓣共用一蒂,但未出现明显血运障碍。

“蝴蝶”样腹部超薄随意皮瓣移植覆盖手指创面后手指伸直展开摆放,患者上肢舒适地固定于腹部,体位易于耐受;供瓣区可以直接缝合封闭。但应注意,由于手指分开时指间的距离有限,因此,两瓣所共用的蒂部宽度可能较小,设计皮瓣蒂时尽量勿紧靠指间最窄的指根部。覆盖指蹼处皮瓣设计时要注意长宽比,防止皮瓣远端坏死。该皮瓣不适合用于包括手背、腕部等创面的修复。伴肌腱缺损或关节损伤者仍需后期修复。

5例多指手指高压电烧伤患者8对“蝴蝶”样腹部随意皮瓣完全成活, 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本组病例表明, 腹部超薄“蝴蝶”皮瓣修复手指背高压电烧伤方法简单, 设计新颖、合理, 手术成功率高。本组应用例数尚少, 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黄晓元.高压电烧伤创面的处理[J].创伤外科杂志, 2007, 9 (4) :382-384.

[2]张志安, 刘美春, 毛远桂, 等.急诊手术治疗肢体严重电烧伤[J].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 46 (4) :80-81.

[3]方声教, 庞淑光, 叶胜捷, 等.腹部多个单蒂薄皮瓣修复多指深度烧伤[J].中华烧伤杂志, 2009, 25 (1) :9-10.

[4]赵茂荣.改良腹部双蒂皮瓣修复手指背重度热压伤十例[J].中华烧伤杂志, 2007, 23 (3) :207.

[5]吴抽浪, 章伏生, 郑金满, 等.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八例[J].中华烧伤杂志, 2008, 24 (4) :297-298.

腹部超薄皮瓣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4例手部撕脱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腹部超薄皮瓣组)22例和B组(腹部袋状皮瓣组)22例。A组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2~51岁,平均(28.9±3.6)岁;手掌损伤9例,手背损伤7例,手指损伤6例。B组22例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3~52岁,平均(27.8±3.9)岁;手掌损伤8例,手背损伤8例,手指损伤6例。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彻底清创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般为腹部“S”形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进行修复。B组采用腹部袋状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彻底清创后,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部活动度、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优:患者的手部外观较好,功能也得到较好的恢复,皮瓣完全存活;良:患者的手部外观可,功能也得到一定改善,皮瓣大部存活,存活面积大于90%;差:患者的手部外观及功能均较差,皮瓣坏死面积较大,一般大于10%。总有效=优+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部活动度、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体见表1。

由表1可见,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手指活动度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化越来越成熟,而手及上肢皮肤撕脱伤作为工伤和交通事故等外伤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皮肤撕脱的解剖层次,指背、手背多从疏松的深筋膜层以上,手掌则常从掌腱膜的浅面撕脱。治疗宜以及早细致彻底清创,然后进行修复为主[3,4]。本文中笔者就腹部超薄皮瓣在手部撕脱伤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腹部“S”形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修复中的皮瓣是以腹壁上动脉等为血液供应,充分保证血液等供应的同时,增加了皮瓣的成活率,且其脂肪厚度降低、液化发生率大为降低、更易于血液供应的同时,血液供应面积也较大,也增加了与神经的感觉的建立。故对于后期感觉的恢复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其去除了多余的脂肪,皮瓣厚度降低的同时手部修复后也不显得臃肿,而腹部袋状皮瓣修复治疗则不具备这些优点。因其在修整皮瓣时注意事项较多,应注意皮瓣厚度的保留,不应为追求“超薄”而损伤皮下血管网,同时应根据受伤部位的具体事项选择腹部皮肤,做到皮肤与受伤部位的最佳贴合效果,兼顾治疗有效率与美观等多方面,最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5,6]。

本研究结果发现,腹部超薄皮瓣在手部撕脱伤治疗中的治疗总有效率、手部活动度、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传统皮瓣修复效果好,肯定了其在手部撕脱伤治疗中的可取性。因此,笔者认为腹部超薄皮瓣在手部撕脱伤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伟,冯建书,岳民生,等.“S”型双蒂腹部皮管修复手指脱套伤[J].河北医药,2007,29(8):839.

[2]Casey WJ,Tran NV,Petty PM,et al.A comparison of 99 consecutivevaginal reconstructions:an outcome study[J].Ann Plast Surg,2004,52(1):27-30.

[3]钟家勇.大面积皮肤撕脱伤Ⅰ期修复失败的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4):1333-1334.

[4]李德绘.肢体皮肤撕脱伤22例的治疗体会[J].广西医学,2009,31(2):288-289.

[5]匡斌,陈彦震,连继洪,等.腹部带蒂超薄瓦合皮瓣在手部撕脱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0,74(9):156-157.

腹部超薄皮瓣 篇4

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指脱套伤,腹部超薄皮瓣,护理效果

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手外伤病人不断增加, 其中手指脱套伤的发生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指脱套伤主要以腹部超薄皮瓣修复为主, 修复效果较好。该手术风险较大, 手术后的临床护理观察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后期康复尤为重要, 影响较大。本研究就循证护理模式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手指脱套伤病人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组) 32例 (34指) 和观察组 (循证护理组) 32例 (33指) 。对照组的32例病人中, 男26例, 女6例;年龄18岁~51岁 (28.9岁±3.6岁) ;损伤手指:右手25例 (27指) , 包括拇指6指, 食指13指, 中指8指;左手7例 (7指) , 包括食指3指, 中指4指;致伤原因:传送带致伤13例, 齿轮致伤11例, 车祸伤5例, 其他原因3例。观察组的32例病人中, 男25例, 女7例;年龄19岁~52岁 (29.1岁±3.3岁) ;损伤手指:右手24例 (25指) , 包括拇指5指, 食指14指, 中指6指;左手8例 (8指) , 包括食指4指, 中指4指;致伤原因:传送带致伤12例, 齿轮致伤12例, 车祸伤6例, 其他原因2例。两组病人各项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在临床治疗手术及用药方面无差异, 均采用腹部超薄皮瓣进行修复。在护理方式上分别采用了常规护理模式和循证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给予病人包括饮食、治疗配合、体位及功能锻炼等多方面的护理, 密切关注病人的各项细节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要耐心细致, 减轻病人的痛苦, 经常更换敷料,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通风, 防止继发性感染。在术中, 根据手术需要, 选择舒适的手术体位。

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各项护理规划。在每个阶段, 根据不同情况, 给予伤者不同的护理方法的讲解以及预期结果的宣教。①术前:由于病人是外伤急诊入院, 普遍缺乏心理准备而出现情绪紧张、惊恐不安、或出现急性创伤后的“情绪休克”状态[2], 护士接到急诊病人以后, 要迅速、熟练、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在做术前准备的同时, 要对病人及家属做好说服、解释、安慰工作, 使病人和家属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手术作为一种刺激, 可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 而心理活动也可以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 除了术前的心理护理外, 在麻醉前, 要让病人了解手术与麻醉的方式, 以及术中的注意事项, 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主动与医生配合。②术中:注意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 缝合皮瓣时,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适当提高患肢肘部, 以缝合时皮瓣无张力为度。③术后: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血液循环的观察以及护理教育, 要根据术中情况, 进行新的护理方案。综合评估每位病人的病情, 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 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 查阅成功护理资料病案等, 从中总结经验, 对于潜在的护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早预防, 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寻找最佳、最有效的护理方案, 对于高发的护理问题如疼痛、感染等要密切监测, 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问题等, 给予疏导, 使其尽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医生、护士、患者密切合作的诊治联盟, 从而为病人提供最新、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案实施治疗。同时, 循证护理要求把病人的主观意愿、感受作为重要的直接证据, 护士更加关注病人的主观感觉, 关心和体贴病人。在护理中, 护理人员对于伤者的情况要进行全面收集并进行相关的研究, 再逐个进行严格评价、筛选, 进行定量分析、合成和统计学处理, 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帮助医生制定遵循证据的决策。对于后期的功能锻炼, 通过查询取证的方式为每位病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锻炼方案, 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所有病人均随访2个月至1年, 并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治疗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1.3.1 治疗效果

较佳:病人的皮瓣完全存活, 外观较佳, 并且功能也恢复得较好;良好:病人的皮瓣大部分存活 (>90%) , 外观尚可, 并且功能得到较大的恢复;较差:皮瓣坏死面积较大且外观、功能未见大幅度改善或无改变[3]。

1.3.2 治疗及功能锻炼依从性

由多名资深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定, 根据其对治疗的积极性、遵循医嘱的情况及治疗和锻炼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将评估结果综合分析, 分为好、一般及差三个层次。

1.3.3 病人满意度

病人满意度采用无记名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注:P<0.05。

3 讨论

手指脱套伤多采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术进行修复, 临床治疗效果肯定。其综合治疗效果不仅与手术的处理有关, 而后期的功能锻炼及护理对于改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功能锻炼依从性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这与病人的治疗效果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因此, 找到一种最佳的护理模式对于改善病人的综合治疗护理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循证护理 (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 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 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 对个体病人的护理做出决策[4]。同循证医学一样, 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 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病人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而且更讲究科学的理性的证据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可以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对病人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及制定解决方案[5,6,7], 从而以最佳的护理方案对病人进行护理, 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形成良性的护理循环。

本研究就循证护理模式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并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病人进行对比, 发现循证护理优势明显, 体现在治疗效果、治疗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率等多方面, 肯定了其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中的综合护理效果。因此, 我们认为循证护理模式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中的护理效果较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巨积辉, 刘跃飞, 侯瑞兴, 等.手指脱套性再植[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6, 22:358-359.

[2]徐德志.洞察病人心理[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8-200.

[3]程超, 于英楠.显微外科皮瓣移植围术期的观察及护理43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6) :222.

[4]罗晓华, 徐娟.腹部带蒂皮瓣术2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 :120.

[5]Casey WJ, 3rd, Tran NV, Petty PM, et al.A comparison of 99 con-secutive vaginal reconstructions:An outcome study[J].Ann PlastSurg, 2004, 52 (1) :27-30.

[6]李天民, 杨瑞贞, 索海英.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10, 24 (8B) :2109-2110.

腹部超薄皮瓣 篇5

关键词:腋臭,根治手术,小切口,超薄皮瓣法

腋臭俗称狐臭, 是腋窝大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致的一种特殊气味, 传统大块切除手术、非手术疗法以及所谓微创手术均有一定缺陷。我院采用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224例腋臭, 根治效果良好, 又避免了传统手术之缺点。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腋臭患者224例, 其中男96例, 女128例;年龄最小15岁, 年龄最大48岁;首次治疗103例, 余均为经过其他方法治疗后复发者, 其中经历多种方法或一种方法多次治疗复发者36例。

1.2 方法

(1) 浸润麻醉麻醉:用2%利多卡因20 m L+生理盐水40 m L+1∶20副肾素6滴行皮下注射。 (2) 取仰卧位, 双上肢外展, 双手枕于后头部, 充分暴露腋窝, 用标记笔标出腋窝多毛区外1 cm范围, 选取腋皱襞做2个平行的小切口, 各长约2 cm~3 cm。切开皮肤后, 用刀片紧贴皮肤, 在标记线内锐性潜行游离皮瓣, 鼠齿钳夹持皮瓣边缘, 术者左手拇指夹提鼠齿钳、左手示中指指腹从皮瓣外抵住外翻之, 直视下彻底剪除分离后附着于真皮层的脂肪颗粒, 以及基底汗腺组织, 修剪后的皮瓣接近全厚皮片, 再剪除游离创面表面约5 mm的脂肪组织以防大汗腺残留。创面彻底止血, 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标记区外对称预缝打包线6-8根, 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切口, 切口下最后端放置长皮片1根。制作大小适中的柔软棉花包, 打包线打包加压创面和皮瓣, 外敷纱布固定, 双上肢8字绷带包扎。术后处理:抗生素使用3 d~4 d。术后72 h拔除引流皮片, 10 d拆包, 同时拆线。

2 结果

本组224例患者切口全部Ⅰ期愈合, 均未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1年~4年腋臭根治效果均满意, 且无复发, 腋窝无瘢痕、皮肤柔软、切口呈线状、腋毛脱失或明显减少。

3 讨论

3.1 以往腋臭各种治疗方法均有缺陷

(1) 治疗腋臭传统手术方法是手术切除腋毛区整块皮肤连同附属汗腺层, 有可能达到彻底根治之目的。但由于皮肤切除范围大, 直接缝合张力巨大, 愈合困难且容易裂开, 即便愈合瘢痕也非常明显, 影响外观美容, 甚至影响上肢活动。这种手术方法缺陷显而易见, 已逐渐被临床淘汰。 (2) 药物外治法, 目前还没有能够根治腋臭的药物, 仅可起到减轻或掩盖气味之作用。 (3) 皮下药物注射法, 所用药物有无水酒精或消痔灵等, 目的是通过药物破坏汗腺, 作用是有限的, 因此达不到根治效果, 而且会导致局部较长时间的硬结或硬块。 (4) 电凝或电灼法或激光烧灼法, 腋部汗腺稠密, 电凝或电灼不可能彻底烧死所有汗腺组织, 且易于形成瘢痕。 (5) 拔毛法, 汗腺与毛囊关系紧密, 但拔毛不足以破坏汗腺, 难以达到根治。 (6) 小切口微创抽吸或刮吸法有一定优势, 但是, 汗腺与皮肤关系紧密, 我们手术时用剪刀在直视下要剪除干净都有一定难度, 抽吸或刮吸法只是吸出脂肪组织而已, 对大汗腺破坏有限, 不可能达到根治之目的。

3.2 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根治腋臭的机制和优点

腹部超薄皮瓣 篇6

关键词:手足创面,游离超薄穿支皮瓣,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机械创伤事故发生率的增加,临床手足巨大创面损伤或缺损患者不断增多。皮瓣移植修复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手足创面损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包括带蒂皮瓣移植、传统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等,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皮瓣移植存活率低、形象差,移植后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等缺陷[1]。随着微创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深入,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术在临床的治疗中成为可能。因此,本研究观察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手足创面损伤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年龄(31.5±12.3)岁。损伤类型为手部创伤16例,包括手掌缺损8例,手指缺损3例,腕部缺损5例;足部创伤14例,包括足趾缺损8例,足背缺损6例。缺损面积为(3.1 cm×4.6 cm~11.3cm×23.8cm)。损伤原因为机械撕脱伤11例,压砸伤12例,热压伤7例。其中17例创面轻度污染,清创后予急诊修复,17例患者创面因污染较重或坏死界限不清予急诊清创后延期修复。

(1)纳入标准:①结合患者受伤病史、临床表现和查体,经相关检查确诊手足创面损伤;②患者基础条件良好,符合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内侧超薄穿支皮瓣及游离腓浅动脉穿支超薄皮瓣移植治疗适应证;③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潜在风险,要求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2)排除标准:患者如存在下述任一项即可排除:①患者既往即存在末梢循环障碍、创伤、骨折等手足功能障碍性疾病;②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异常或神经精神心理异常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分别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内侧超薄穿支皮瓣及游离腓浅动脉穿支超薄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远端软组织缺损,具体方法如下:

1.2.1 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

以髂前上棘和髌骨外缘连线中点为皮瓣血管穿支点,设计切开皮瓣外侧,于浅筋膜层寻找血管穿支、切开深筋膜后向深层游离至所需血管长度。

1.2.2 游离股前内侧超薄穿支皮瓣:

于髂前上棘和髌骨内沿、腹股沟中点和股骨内髁连线交叉为皮瓣血管穿支点,设计切开皮瓣内侧,于浅筋膜层寻找血管穿支,切开深筋膜后向深层游离至所需血管长度。

1.2.3 游离腓浅动脉穿支超薄皮瓣:

以胫骨外侧髁和外踝顶点连线中点为皮瓣血管穿支点,设计皮瓣蒂部前侧切开,沿浅筋膜层寻找入皮穿支,并向深层分离,在小腿前外侧肌间隔结扎腓浅动脉肌支,游离至腓浅动脉及伴行静脉。

皮瓣游离完毕后完全掀起皮瓣,检查皮瓣是否渗血并结扎,直接缝合或移植,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抗凝、抗痉挛、补液等治疗,根据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

1.3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包括治疗后有效率,患者手足创面运动功能DASH评分和感觉功能单丝法(Semme-Weinstein)评分。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和缓解,显效:患者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后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正常;缓解:患者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成活,创面愈合较好,运动和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后不成活或成活后创面愈合较差,运动和感觉功能持续异常[2]。

DASH评分根据患者治疗1周后的写字、开瓶盖、钥匙开门、准备饭菜、推门、扫地、拖地、穿毛衣、打羽毛球等日常生活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0分为手足运动功能完全正常,100分为手足运动功能极度受限[2]。单思法:以不同粗细尼龙丝检测患者感觉功能,遮蔽患者双眼,将游离端的尼龙丝放于患者手足面,本研究尼龙丝自1.65~6.65mm,置于皮肤上1.0~1.5s,提起1.0~1.5s为1次,当丝弯曲而患者仍无感觉,换较大一号尼龙丝再试,直到连续2次丝刚弯曲患者即有感觉为止,记下尼龙丝的号码[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选择X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部创伤和足部创伤患者经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治疗后全部存活,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3.33%。手部创伤和足部创伤患者治疗后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3 讨论

手足创面是临床最常见且严重的肢体创伤性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手掌缺损、手指缺损、腕部缺损等手部创伤和足趾缺损、足背缺损等足部创伤。皮瓣移植术可修复创面,促进创口愈合,预防创伤后感染。皮瓣包括各种穿支皮瓣,传统穿支皮瓣需携带深筋膜及浅筋膜全层结构可成活移植,修复过程中极易导致相应部位的外形臃肿,形成巨大、畸形疤痕,影响美观,多需二期整形治疗,而且阻碍修复部位功能恢复,导致供区损伤加重[4]。

选择超薄穿支皮瓣进行精细移植为皮瓣移植发展的趋势。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技术获得实现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5]。本研究选择游离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内侧超薄穿支皮瓣及游离腓浅动脉穿支超薄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远端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较高的移植成功率和治疗效果,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较于传统穿支皮瓣移植术,超薄穿支皮瓣以真皮下血管网为主要血供,皮瓣所带脂肪组织较少甚至无脂肪层,有利于皮瓣和受区快速建立新的血供系统。同时,因为皮瓣很薄,患者耗氧需求少,有利于皮瓣远端供血较少组织的存活,提高更大面积皮瓣的存活率[6]。同时由于皮瓣超薄不含深筋膜、大部分脂肪层,也有助于皮瓣和受区组织的紧密结合,避免手掌、足底等特殊部位出现皮瓣松弛,滑移度增大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超薄穿支皮瓣切取时对供区损伤较小、皮瓣无需切取深筋膜层,切取时供区可直接缝合,有助于预防供区术后感染、出血、肌疝等并发症[6]。

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在手足创面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超薄穿支皮瓣的显微外科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存在一定治疗风险,临床推广较为困难,临床普及率不高,大规模的临床推广和应用需要进一步简化操作步骤,降低难度,提高治疗安全性[7]。

参考文献

[1]Kimata Y,Uchiyama K,Ebihara S,et al.Anatomic variations and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 report of 74 cases[J].Plast Reconstr Surg,2013,102:1517-1523.

[2]Fathi M,Reza Fathi H,Hatamipour E Anatomical study of 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ial system for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J].Minerva Chir,2012,63(4):283-288.

[3]刘杨武,杨晓东,楼旭鹏,等.三种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创面[J].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4]胡稷杰,金丹,王钢,等.三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及前足组织缺损[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36(2):122-127.

[5]吕宏达,王根林,刘跃飞,等.三种手部创面移植皮瓣修复效果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4):3929-3935.

[6]吴凌峰,蔡晓斌,蓝益男,等.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体会[J].浙江创伤

上一篇:合作经济制度下一篇:查勘定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