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开放性外伤

2024-05-29

腹部开放性外伤(通用10篇)

腹部开放性外伤 篇1

开放性腹部外伤是常见的外科急症, 病情危重多变, 常因不能准确判断病情而延误治疗, 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 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救治的重要措施。我们对比研究了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 总结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6例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 男32例, 女14例, 年龄17~48岁, 平均年龄 (29.1±2.4) 岁。其中交通事故伤22例, 锐器扎伤12例, 爆炸伤12例等。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 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受伤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 (1) 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以及生命体征变化, 做好抢救准备等。 (2) 建立静脉通路, 配血, 行必要的抽血检查, 如血常规、生化全项等。 (3) 术后密切注意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统计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遵医嘱处理。

预见性护理是指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的意外而实施的护理措施, 如出血、感染、胆瘘等。 (1) 与担任院前急救任务的“120”紧密联系, 出现危急重症患者, 首先电话通知急诊科, 做好院内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抢救。 (2) 如若血压降低, 则重点观察患者的神志, 瞳孔, 引流液的变化等; (3) 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5%, 应预防性保持呼吸道通畅, 雾化吸入, 协助患者排痰等。 (4)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病情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相应的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有效和无效 (死亡) 人数, 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治愈 (症状体征消失, 伤口愈合, 无并发症等) , 好转 (一般情况好转, 伤口感染等) 以及未愈 (术后合并有血肿继发感染、胆瘘、出血等) 需二期手术处理者均统计为治疗后有效。利用科室内患者满意度评价机制和设备获得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数据。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两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死亡2例, 对照组死亡1例, 均死于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死亡患者其中1例合并严重的肺部损伤。观察组的救治有效率为92.0%, 低于对照组的95.2%,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27, P>0.05) ;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满意率为88.0%, 高于对照组的76.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557, P>0.05) 。见表1。

3 讨论

开放性腹部外伤是常见的急症, 一般都是多器官联合损伤, 病情复杂危重变化多样[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 并遵医嘱处理, 是协助医生诊治的关键, 可以为救治过程提供依据[2]。

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病情紧急多变, 全程的积极救治护理至关重要, 应对这样患者的救治, 首先要与担任院前急救任务的“120”紧密联系, 运送途中出现任何危急病情变化, 要及时电话通知急诊科做好院内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抢救。急诊科接诊后, 实行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救治程序。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敏锐地观察判断能力, 预见性地做好一切救治准备, 为救治赢得时间。另外, 实施术后预见性护理对于配合医生治疗有重要意义。术后若血压降低, 则重点观察患者的神志, 瞳孔, 引流液变化等[3];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若低于95%, 应预防性保持呼吸道通畅, 雾化吸入, 吸痰或者协助患者排痰等。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的发生。预防性分散患者注意力, 减轻焦虑恐惧情绪[4]。及时向恢复期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 打消顾虑, 促进早日康复。目前, 随着社会的进步, 护士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单纯的照顾患者过渡到多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5]。这就要求护士做好心理疏导[5], 排除患者的焦虑烦躁情绪, 使他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并且要做好健康宣教, 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临床护理工作中, 常规, 预见, 综合, 动态的实施护理, 不但可以救治患者的健康问题, 同时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满意,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值得临床全面实施。

综上所述, 开放性腹部外伤情况紧急, 在救治过程中, 护理工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 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 全程实施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 有助于配合医生救治, 有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孟超, 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27-1330.

[2]夏晴.多发性腹部外伤伴休克并发腹内高压的早期监测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3 (8) :123-124.

[3]舒蓉.48例腹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J].医学信息, 2010, 1 (2) :112-113.

[4]赵希转.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2) :106-107.

[5]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5) :117-118.

腹部外伤合并休克的急诊救治 篇2

1994年4月~2006年4月救治腹部外伤合并休克病人62例,男52例,女10例,年龄17~72岁,平均36.5岁。车祸致伤37例,斗殴致伤19例,坠落伤4例,机械致伤2例。闭合性腹部损伤55例,开放性腹部损伤7例。

临床表现:62例均有腹部或腰背部或全身多处外伤史,57例诉腹部或腰背部疼痛,51例有腹膜刺激征,53例肠鸣音减弱,4例肉眼血尿。54例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液体,腹穿阳性率87.1%。昏迷3例,脉不能触知5例,脉细速,超过100次/分者50例,四肢厥冷55例,47例收缩压<80mmHg,10例脉压<20mmHg,5例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均符合1982年全国急性“三衰”会议提出的休克试行诊断标准。

救治方法:首诊医师(多为急诊科医师)一经判断为腹部外伤合并休克,立即采取平卧制动﹑给氧﹑输液等抗休克措施,并通知外科、辅助检查科、手术室,启动多科室协作的一体化救治预案。边救治边检查诊断,如有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治疗。本组55例采取手术治疗,肝修补3例,脾切除27例,肾切除3例,小肠修补15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7例,结肠修补5例,结肠部分切除Ⅰ期吻合2例,膈肌修补3例,肠系膜修补9例,后腹膜血肿腹腔引流6例(其中探查2例,1例下腔静脉修补,1例纱布块压迫止血)。

结 果

本组治愈58例,占93.6%。转院1例,为钢筋洞穿腹部并刺入脊柱,经给氧、输液、止痛、精神安慰等治疗后休克好转,腹穿阴性,估计腹内无大量出血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4.8%。3例入院时已呈昏迷状态。其中1例为腹部刀刺伤,短时间内腹内大量积血,可能伤及腹部大血管;1 例为腹部、腰背部、四肢严重刀砍伤,短时间内大量出血;1 例合并重度颅脑损伤。3例均未来得及手术,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

讨 论

休克可由于低血容量、血管扩张、心源性(低心排量),或上述因素综合引起。休克的基础损害是低血压所致的生命器官的组织灌注减少,于是氧的传送或攝取不足,不能维持有氧代谢的需要,而转为无氧代谢,致使乳酸的产生和积聚增加。随着休克的持续,脏器功能出现障碍,随之以不可逆的细胞损害和死亡。

临床表现:①精神状态:精神状态能够反应脑组织灌注情况。患者神志淡漠或烦躁、头晕、眼花或从卧位改为坐位时出现晕厥,常表示循环血量不足,休克依然存在。②肢体温度、色泽:肢体温度和色泽能反应体表灌流的情况。四肢温暖、皮肤干躁,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苍白而松压后迅速转为红润,表示外周循环已有改善。四肢皮肤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时颜色变苍白而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表示末梢循环不良,休克依然存在。③脉搏:休克时脉搏细速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休克指数是临床常用的观察休克进程的指标。休克指数是脉率与收缩压之比,休克指数为0.5,一般表示无休克;1.0~1.5,表示存在休克;在2以上,表示休克严重。

早期伤情判断及急救处理:院前及院内急救医师根据病人的受伤部位、受伤性质、受伤程度以及临床表现,迅速对伤情作出初步判断,立即采取边救治边检查诊断的应急措施,一般是给氧、双管或多管输液、紧急控制出血同时进行。对重度休克或伴有其他部位严重创伤出血的患者,应抓紧伤后10分钟的“白金时间”。这一时间应尽快改善病人的循环状况,避免呼吸心跳停止的发生,为后续救治赢得时机。本组2例病人,入院时无脉,血压测不出,经紧急静脉切开输液抗休克治疗,赢得了手术时机,挽救了生命。

输液及输血: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无心衰的病人,有作者认为要有效地恢复中动脉压及脑灌注压,必须给予大容量输液以持续提高灌注压(通常是失血量的2~4倍)。也有作者认为液体复苏的目的是恢复终末器官的血液灌注及氧供,但液体的供给也可能对止血产生不利影响,原始的止血栓可能从伤口脱落,凝血因子被稀释,且大多数液体能引起血管扩张加重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主张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在出血控制前应采取限制液体复苏法。本人认为,早期应快速补液,待收缩压回升至80mmHg以上,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综合指标)适当补液。晶体与胶体的比例以3∶1为宜。输血治疗是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手段,但必须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无过错输血。我们主张血红蛋白<70g/L时输血,以输添加剂红细胞为主。

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外科手术往往是控制出血,救治此类病人的根本措施。传统观点认为,应当充分补液,输血,待休克纠正后再行手术。我们体会,应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及时手术,而不应坐等休克好转。对手术风险很大,而最终疗效可能不佳的病人(如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等),则应作手术风险性与得益率评估,经科室紧急会诊讨论,并征求患者家属意见后,决定是否手术。主要根据病人的受伤部位、腹部体征、穿刺液性质、是否有血尿等临床检查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尽量避免搬动病人做影像学检查。手术以止血救命为原则,力求简单快捷。但探查必须仔细,不可遗漏损伤脏器。后腹膜血肿未破损,可先估计血肿范围和大小,而后全面探查腹内脏器并对损伤做相应处理,再了解血肿是否扩大,如血肿扩展,则应切开探查止血。对中央区的腹膜后血肿,可能有胰、十二指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损伤,应积极探查,对锐器伤所致的后腹膜血肿,必须探查。手术结束时,应常规放置引流,便于术后观察并可预防腹腔脓肿的形成。

腹部开放性外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普外科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共40例, 其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为18~60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40.2岁。对患者的致伤原因进行分析可得, 其中车祸致伤共22例, 高空坠落致伤共10例, 打击伤共6例, 刀刺伤共2例。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手术治疗前, 由专业医护人员制定详细的抢救方案, 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意识以及体温等进行监测与记录, 并准备好手术需要使用的胃管、导尿管, 保证供血与供氧充足。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应注意控制其输液速度, 避免因输液不当导致患者生理痛苦增加, 所有操作均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对于该研究40例患者均采取腹腔穿刺术治疗, 具体为:患者采取侧卧位, 对其进行局部麻醉。以耻骨与脐部连线中点作为穿刺部位, 穿刺时以手指感到落空感为穿刺成功[3]。将穿刺针芯拔出, 并将吸管通过穿刺针插入患者腹腔中。使用吸管对腹腔中液体进行抽吸, 根据吸出液的性质判断患者的受伤器官。根据患者的受伤器官种类对其进行传统手术, 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 [4]。术后对患者的尿量、意识、引流液性状与量、是否出现腹腔内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 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应立即采取救护措施[5]。

1.3 评价标准

该研究4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痊愈:患者伤口愈合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最终康复出院, 其生活与工作未受到影响;有效:患者伤口愈合较好,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最终康复出院, 但生活与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无效: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 治疗失败甚至死亡[2]。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6]。

1.4 统计方法

对该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 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表示, 计数资料的数据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针对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进行手术治疗时, 应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腹腔穿刺术的结果进行判断, 以了解患者器官损伤情况。该研究40例患者发生脾破裂共12例, 发生肠道扭转共8例, 肝破裂共7例, 其余患者均为常规腹部外伤, 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后, 对患者最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可得, 该研究40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 痊愈共30例, 占75.0%, 有效共10例, 占25.0%, 无死亡病例, 总有效率为100.0%。

2.2 不良反应与伤口愈合情况

对该研究40例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可得, 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共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0%, 经过积极的处理后, 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最终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腹部开放性外伤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由于多伴随内脏损伤, 因此处理不恰当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7]。在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处理时, 要求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反应速度快、应变能力强, 对于突发性事件能够迅速处理。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 采用腹腔穿刺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根据相关文献报道, 传统的治疗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方法主要为直接开腹手术治疗, 而直接开腹治疗的缺点在于创口较大, 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恢复时间长、切口愈合差等情况, 且美观性较差, 术后瘢痕较大。除此之外, 根据相关文献记录显示, 传统的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不佳, 多数患者无法治愈[8]。通过结合多项相关文献与临床实验研究可以了解, 腹腔穿刺术联合传统手术对于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 通过腹腔穿刺, 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器官受损的情况, 并针对其伤情选择适宜的手术进行处理, 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上更具有发展前景[9]。需注意的是, 在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 应首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并使患者在尽量轻松的心态下接受手术。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其病情,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通过上述方法, 才能真正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使患者治愈率得到提高[10]。

该研究结果显示, 该院普外科对40例患者均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加以腹腔穿刺术进行治疗,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其中痊愈共30例, 有效共10例。由此说明采取腹腔穿刺术对普外科腹腔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患者痊愈率高。而对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可得, 所有患者伤口恢复均良好, 但术后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通过积极的治疗后, 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所有患者均已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 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 加以腹腔穿刺术,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梦炎, 孙刚, 周建平, 等.开放性腹部外伤102例救治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 (3) :616-618.

[2]党伟.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开放性腹部外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2) :189-190.

[3]李时尔.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58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4 (1) :1706-1707.

[4]李琳业, 任海林.513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医学综述, 2012, 2 (1) :77-78.

[5]乔维军.腹部刀刺伤阴性探查31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1, 2 (2) :99-100.

[6]徐晓波, 李金戈.开放性腹部刀刺伤39例诊疗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 2009, 11 (2) :290-292.

[7]张兴泰.腹部刀刺伤53例的诊治体会[J].重庆医学, 2010, 9 (1) :15-16.

[8]Ficher F, Baum S, Obenau er S, et al.Comparative study in patients with microcalcifications: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vs screen-film mammography[J].European Radiology, 2011, 55 (5) :66-68.

[9]Harry M, Delany S, Robert S, et al.Abdominal trauma:surgical and radiological diagnosis[J].Article Russian, 2010, 9 (3) :55-57.

腹部开放性外伤 篇4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患者行CT及B超作为辅助确诊工具,根据确诊时间的长晚分为早期组和延迟组,两组各40例。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性质及脏器损伤程度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分析手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早期组只有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病死率2.5%;延迟组死亡4例,其余36例治愈,病死率10%。

结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务病情复杂,表现很难判断受伤部位,需要借助CT及B超进行进一步确诊。治疗方面早期及时治疗可能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对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尽早的确诊受伤部位,并依据病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关键词:急性闭合性 腹部外伤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74-02

1 概述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特征

1.1 论述闭合性腹部外伤对患者的伤害。腹部闭合性外伤常发生在交通、生产或生活事故中。其外伤治疗预后结果与内脏损伤密切相关,腹部闭合性外伤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如脑外伤、胸外伤和骨折等,易掩盖病人的病史和体征,而扰乱临床上的诊断。腹部的损伤往往是由于直接的或间接的暴力损伤反致,患者可感觉到腹部剧痛,伴有恶心、面色皮肤黏膜苍白,脉搏增快,或伤后不敢翻身走动,动时腹痛加剧,或腹胀逐渐加重,以上症状都是可能发生腹内脏器损伤的表现。闭合性腹部外伤病情复杂而且严重,临床上的诊断比较困难,如果延误了治疗抢救时机,可危及患者生命。

1.2 概述现阶段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检查方法。因为腹部闭合性外伤如发生内脏的损伤绝大多数需要早期手术治疗,所以认真判断是否发生内脏的损伤,以及何种脏器的损伤十分关键。在判断诊断时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借助其它辅助检查。常规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内脏损伤的方法:是否出现休克征象;腹部持續而进行性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有气腹表现;腹部出现移动性的浊音;有便血、呕血或尿血;上述症状的表现是发生内脏损伤的可能。主要辅助诊断方法:腹腔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的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腹腔穿刺抽到的液体后,可根据其性状推断脏器受损的类型。如果抽不到液体并不能排除没有脏器损伤的发生,可进一步进行腹腔灌洗术的方法。其次,CT、B超及X线也是辅助检查的方法。

2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为了保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输液或输血通道,必须迅速建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及双上肢2条通道,及时放置胃管和导尿管等。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迅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为患者输入1~2L的等渗平衡盐,以促使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如果患者发生休克,快速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部分可能发生血压和血流失衡的患者,为了改善心功能,可酌情给予血管扩张药和正性肌力药。在初步稳定患者病情后,及时全身检查,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辅助方法,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及手术方案。

3 疗效分析

早期组只有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病死率2.5%;延迟组死亡4例,其余36例治愈,病死率10%。80例患者均在不同时间进行了腹腔穿刺方法加以确诊,腹腔穿刺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方法,在诊断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方面确诊,尤其是对定性检查是否有脏器的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因为部分患者因为个人个外界因素就诊延迟等原因,确诊延后,耽误确诊的治疗。

从治疗方面,首先不随便搬动伤者,不注射止痛剂,不给饮食,严密观察。其交观察内容包括:①脉率、呼吸和血压;②腹部体征;③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④必要时重复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术。必须第一时间纠正体征的变化,及时补液和补血,注射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可能存在的腹腔感染。疑有空腔器官破裂或有明显腹胀时,应进行胃肠减压。待基本症状稳定后,再进行进一步诊断的实施。

4 总结

对于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必须应争分夺秒,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法,以其迅速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诊治方案,以挽救患者生命。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将更加及时、有效。急性闭合性腹部外务病情复杂,表现很难判断受伤部位,需要借助CT及B超进行进一步确诊。治疗方面早期及时治疗可能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对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尽早的确诊受伤部位,并依据病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赵中江,谢谦,赵佳.外伤性肝脾破裂术后发热探讨(附60例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年Z1期

[2] 徐可福.交通车祸所致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458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8年03期

[3] 解光艾,刘永庆.腹部穿刺和B超对脾损伤诊断的互补性[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4] 史连胜,向凯,陈天军,金芙萍.脑—腹联合伤死亡原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腹部外伤患者护理体会 篇5

1临床资料

本组56例患者中, 男42例, 女14例。年龄10~68岁, 平均30.4岁。创伤原因:车祸伤15例, 高处坠落伤11例, 挤压伤7例, 顿器伤5例, 刀刺伤18例。主要伤有肝破裂、脾破裂、胃破裂、膈肌破裂、腹膜后血肿、有些伴有肋骨骨折、骨盆骨折, 住院时间最短11 d, 最长35 d。

2术前护理

2.1 统一指挥, 明确分工。

笔者制定了规范化多发创伤的抢救方案, 避免了抢救工作中的忙乱局面, 赢得了抢救时间。患者到病房后, 护士立即进入规范化状态、根据班次不同实施2人或3人分工制度, 分别负责抢救、实施、呼吸道管理及对外联系、记录等。

2.2 配合军医尽快实施“一问”、“二看”、“三测”、“四摸”、“五穿刺”的检诊程序及早明确诊断, 早期治疗。

一问:问外伤史、外力的方向及伤后的初步处理, 如患者不能自述, 应询问护送人员;二看:看受伤部位、面色、呼吸、结膜、瞳孔;三测:测血压, 以使初步诊断是否有休克现象;四摸:摸脉搏、皮肤温湿度, 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四肢活动是否自如;五穿刺:协助军医做腹穿, 以帮助诊断。

2.3 快速实施一给氧、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试等术前准备。

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

本组病例多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早期给氧可提高组织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有分泌物者及时清理, 对呼吸道有阻塞者应用舌钳子将舌拉出, 及时吸痰,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 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2.3.2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扩容:

患者入科后, 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选用上肢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大血管为佳, 以利于加压、输血补液, 以改善严重的休克症状。

2.3.3 配血:

建立静脉通道后, 立即备血, 根据失血情况补充全血。

2.3.4 置管:

术前置胃管、尿管, 观察其胃液及尿液中是否有血性液体, 如有应及时报告军医, 有助诊断。

2.3.5 皮试:

遵医嘱做好奴夫卡因皮试及TAT试敏;抗生素一般在术前1 h内使用为宜, 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2.4 监测生命体征

本组患者入院后, 立即进行床旁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心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合度, 并根据不同伤情、设定重点观察项目, 如出血过多监测血压, 有胸腹联合伤者测呼吸, 有颅脑伤者重点观察瞳孔、意识等。

3术后护理

3.1 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 预防并发症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复杂、管道多, 卧床时间长, 因此, 做好术后护理, 应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重点, 由护士制订出详细的护理措施, 挂于床头, 各班对所有的治疗、观察、基础护理项目的安排按时执行, 并做好打勾标记, 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 本组56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

3.2 把开展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

术后指导患者做每项活动, 并讲明其目的及意义, 使其合作。如病情允许, 要特别注意宣传下床活动是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避免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与此同时, 要重视心理护理, 因外伤为突发事件, 伤者无心理准备, 往往表现为愤怒、忧伤、压抑等, 护士应耐心、仔细地做好安慰工作, 以高质量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 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

3.3 提高全体人员素质, 确保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普通外科, 急诊多, 伤情复杂, 病情变化快, 并发症多, 护理工作量大。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进行, 我们不断的通过多种途径对在岗护士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如急救监护, 各项技术操作, 更主要的是, 培养每个人的应急能力, 具有快速熟练的配合抢救技术, 及敏锐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同时, 更要注重爱岗敬业, 主动工作的思想境界, 多关心安慰患者, 移情于患者, 及时果断的处理好每一位患者, 保证护理质量的有效落实[2]。

参考文献

[1]华利德.腹部内脏伤468例的救治.中华创伤杂志, 1992, 8 (5) :278.

腹部外伤156例诊治分析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所收治的腹部外伤共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开放性48例, 闭合性108例;开放性腹部外伤中男37例, 女11例, 年龄17~65岁, 平均年龄为 (29.8±6.5) 岁, 致伤原因:刀刺伤35例, 爆炸伤4例, 枪伤2例, 车祸伤7例。伤及脏器及组织有肝, 脾, 胃, 十二指肠, 小肠, 结肠, 直肠, 下腔静脉, 门静脉, 肠系膜, 大、小网膜;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男87例, 女21例, 年龄16~80岁, 平均年龄为 (34.2±7.6) 岁, 致伤原因:车祸54例, 坠落12例, 塌方13例, 撞击17例, 斗殴12例, 腹腔脏器损伤情况:脾破裂45例, 肝脏破裂37例, 胃肠道损伤13例, 肾破裂3例, 腹腔多脏器损伤13例, 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患者21例, 其中颅脑10例, 胸腔11例。

1.2诊断方法

闭合性腹部外伤:询问患者及陪同人员受伤的原因、部位、时间、地点, 所受暴力的性质、程度、方向, 患者受伤时的姿势及所采取的急救处理;仔细、全面、快速地查看患者的全身状况, 包括呼吸、血压、脉率、心率, 注意有无休克征象;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范围及程度, 有无肝浊音界的变化, 有无移动性浊音的变化及有无移动性浊音, 注意肠蠕动的情况, 可行肛诊检查, 还应注意有没有其他部位的外伤;急诊抽血查看血象的变化, 尤其是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 血淀粉酶有无升高;留尿观察是否有泌尿系损伤;反复多次诊断性腹腔穿刺, 分析穿刺液体的性状, 如血性多为实性脏器损伤, 浑浊液体多为胃肠道损伤;腹部B超及腹部CT, 根据脏器的大小及形状可以提示有无损伤。开放性腹部外伤诊断方法同闭合性腹外伤, 但更应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 防止休克时间过长而延误治疗时机。

1.3治疗方法

1.3.1抗休克治疗

闭合性腹部外伤及开放性腹部外伤由于创伤、实质脏器破裂出血, 以及感染、空腔脏器破裂而引发的各种腹膜炎, 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 早期抗休克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的延续。高流量的吸氧,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以保证组织细胞的代谢所需, 建立多静脉或者大静脉通路, 进行有效的扩容, 纠正酸中毒。对于抗休克效果差的患者, 应边抗休克边剖腹探查[2]。

1.3.2剖腹探查术

所有患者均采取剖腹探查术, 进入腹腔后按照先止血后修补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探查, 避免出现遗漏。对于出现多部位损伤的患者, 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对于具体的损伤部位, 应根据损伤的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需要修补的进行修补, 需要切除的进行切除, 能保留的尽量保留。

1.3.3其他治疗

患者因巨大的创伤及感染, 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3], 应积极营养支持治疗,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能量度过危机, 应用炎性介质拮抗剂, 预防或者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2结果

除5例患者因严重的肝破裂, 失血性休克医治无效死亡外, 其余患者均在积极抗休克、剖腹探查、抗生素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其中1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 经过换药治疗后延期愈合。治愈率为96.79%。

3讨论

闭合性部腹外伤及开放性腹外伤是普外科的急腹症, 其发病迅速, 如不能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 死亡率非常高。其中对疾病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 而治疗又是验证诊断正确性的工具, 两者相互依存。闭合性腹部外伤及开放性腹部外伤最根本的危险因素是腹腔脏器的损伤, 因此确定是否合并有脏器的损伤至关重要。询问患者致伤的原因、部位等可以大致知晓可能损伤脏器的部位;而询问受伤的时间可以判断患者下一步可能出现的症状;生命体征的监测能够判断出患者是否合并有休克的发生, 及休克的程度, 这都为治疗提供了依据;全面的体格检查则能确定脏器损伤的程度及位置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失血的发生及失血的程度, 血淀粉酶的测定可以判断有无胰脏的受损;诊断性腹腔穿刺、腹腔B超、腹腔CT、腹腔X线是确定有无脏器损伤的直观依据, 尤其是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及腹腔B超更是在基层医院具有实用价值[4]。

在明确诊断闭合性腹部外伤或者开放性腹部外伤后, 则应采取有效的治疗, 首先应当抗休克治疗, 机体因为失血及腹膜炎有或多或少的休克症状, 体内组织细胞因为血容量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 失去了氧气及能量的供应, 各种生理功能减退甚至暂停, 所以应当积极扩容, 必要时边剖腹探查边抗休克, 这是治疗的最基本措施[5]。而剖腹探查术是治疗过程中的重点, 及时把握剖腹探查的时机, 是救治闭合性或开放性腹外伤的决定性手段, 因此广大医务工作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伤后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B超发现实质性脏器损伤;腹部X线、CT发现有游离气体或者大量液体影[6];腹部进行性膨隆排除其他部位的出血;伤后出现呕血及便血的患者。术后的治疗同样重要, 因为患者受到巨大的创伤, 并且需要禁饮食, 患者的能量消耗巨大, 容易并发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甚至出现MODS[7], 所以应当积极抗感染、拮抗体内的炎性因子及营养对症支持治疗。

综上所述, 腹部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必须快速全面, 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苏鸿熙, 郝世恒.现代多发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270-288.

[2]华祝德.沈炎明, 申功思, 等.腹部内脏伤468例的救治[J].中华剖伤杂志, 1992, 8 (5) :278.

[3]高劲谋.腹内脏器伤705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 1995, 15 (11) :657.

[4]盂翔凌.132例创伤性胃肠道破裂诊治体会[J].创伤杂志, 1989, 5 (1) :46.

[5]王战朝, 张作君.现代创伤与急救[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91-210.

[6]富维军, 藤青山.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15 (12) :739-741.

腹部外伤合并休克的急诊救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救治腹部外伤合并休克的57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在(48.9±3.4)岁,致伤原因包括19例交通事故,13例机械性损伤,18例高空坠落,7例其他。根据腹膜是否与外界相同,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各有30例、27例,57例患者中包括13例肝脏损伤,15例脾脏损伤,20例胃肠黏膜损伤以及18例胆囊损伤,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昏迷、四肢冰冷等症状。

1.2 急诊救治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平卧制动,同时予以相应的心电监护、吸氧、抗休克等常规的治疗,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建立静脉通道,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予以患者B超、CT等辅助检查,结合多科室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急诊救治方案,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及时行手术治疗。

1.3 评价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①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好转趋势。②死亡:经过抢救后,治疗无效死亡[2]。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57例患者治愈的有54例,占95%,死亡的有3例,其中有2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继发感染死亡,占5%。

3 讨论

腹部外伤在临床外科中较为常见,包括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其发生多与交通事故、机械损伤等有关[3]。其中闭合性损伤主要与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有关,开放性损伤多与刺伤有关,与开放性损伤比较,闭合性损伤较为隐蔽。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严重的外伤患者,及时的抢救可以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当患者出现腹伤合并休克时,需要救治人员有条不乱的开展救治工作。作为急诊的医生,需要快速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并根据患者的伤势情况予以精准的判断,从而制订相应的急诊抢救方案。为了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通常采取一面检查一面抢救的方式进行治疗,为以后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抗休克治疗是抢救的关键,对于休克患者要及时予以吸氧、补液等治疗,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同时抗休克治疗还能改善患者的血流灌注,维护患者的正常代谢功能[4]。

腹部是人体重要的部位,内部包含肝、胆、胃等多种器官,一旦腹部受到损伤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予以患者急诊治疗其目的是观察患者是否有腹部创伤,如果有创伤但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未造成威胁,可以用诊断工具进行伤势确诊,一旦危及患者的生命则要迅速的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治疗。腹部损伤在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的方式,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要严格把握患者是否有手术适应证,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行手术治疗,具体如下:①经过B超或者CT检查,腹部有脏器破裂或者腹腔积液的患者。②持续休克且快速补液后效果不明显的患者。③针对性腹腔穿刺有气体或者有胃肠内容物者。④伴有持续性腹痛、血尿、血便以及听诊肠鸣音消失的患者[5]。对于手术的患者,为了防止感染,常予以患者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控制感染治疗,防止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的现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7例患者治愈的有54例占95%,死亡的有3例占5%,其中有2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继发感染死亡。综上所述,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予以早期的急诊救治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外伤合并休克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救治腹部外伤合并休克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综合性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7例患者治愈的有54例,占总比例的95%,死亡的有3例,其中有2例因急诊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继发感染死亡,占总比例的5%。结论: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予以早期的急诊救治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腹部外伤,休克,急诊,救治方法

参考文献

[1]孟奇.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8(5):21-22.

[2]曹天晓.腹部外伤合并休克的急诊救治[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21(3):252-253.

[3]游琳.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33):‘7274-7275.

[4]陈红卫.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J].中国卫生产业,2011,22(29):74-75.

腹部外伤的CT诊断临床探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搜集我院40例腹部闭合性外伤病例, 其中19例经手术证实, 21例经保守治疗后复查证实。

男性29例, 女性11例, 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0.5岁。均有明显的腹部外伤史。交通意外17例, 高处坠落10例, 钝器击伤8例, 其他5例。40例中均有腹部疼痛, 20例有休克症状和体征, 12例可见肉眼血尿。所有患者均行腹腔穿刺, 阳性22例阴性18例。

1.2 扫描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四排螺旋CT机, 120 kV, 100~150mAs, 螺旋扫描, 重建层厚5 mm。增强扫描采用60%泛影葡胺80~100m, l快速注射。

2 结果

2.1 肝损伤11例其中肝实质损伤2例, CT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密度不均匀, 呈线状、裂隙状或不规则带状低密度影。实质及包膜下血肿6例, 实质血肿显示为肝实质内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CT值为60~70Hu。包膜下血肿表现为弧形、带状低密度或高密度影。肝破裂2例, 为右叶前段破裂。CT平扫除显示裂口处肝包膜不完整, 高密度出血或裂隙状低密度影外, 还显示腹腔、肝、肾间隙或盆腔积血。本组增强扫描1例, 显示肝实质强化, 而肝脏裂口和血肿不强化, 较平扫更清晰显示破裂口形态、范围及血肿范围。本组4例复合伤, 分别为肾挫伤及脾包膜下出血.

2.2 脾挫伤13例, 5例手术证实, 8例保守治疗。其中5例挫伤征像延迟出现, 1~7dCT复查确诊。CT表现为脾体积增大, 密度不均, 包膜下血肿, 腹腔少量、中量或大量积液征像.

2.3 肾挫伤14例, 其中肾挫伤并肾周积血9例, CT表现为肾体积增大, 密度不均, 其内可有高密度出血灶, 肾包膜下血肿7例, 均手术证实。3例保守治疗痊愈。

2.4 肠穿孔3例, 2例为刀刺伤, 1例车祸伤, CT表现为腹腔游离气体, 3例均手术证实。

2.5 膀胱破裂1例, CT表现为腹腔积液, 险些误诊为腹腔实质器官挫伤, 后经膀胱造影CT检查证实, 与手术相符。

2.6 包膜下血肿本组14例, 其中, 脾包膜下血肿7例, 肾包膜下血肿3例, 肝包膜下血肿2例。CT表现为包膜下沿实质脏器外缘呈半月形高密度或低密度阴影, CT值为50~70Hu。

2.7 腹腔积血13例脾损伤中腹腔内积血5例, 7例肾损伤中腹腔内积血4例, 9例复合损伤中腹腔积血5例, 10例肝损伤腹腔积血4例。腹腔积血的CT值36.4~55Hu, 平均44.8Hu。

3 讨论

3.1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建筑业、交通行业等迅猛发展, 急性腹部外伤患者比例日渐增多。事故损伤已成为当代社会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腹部外伤的死亡率占创伤的10%, 腹部创伤是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诊, 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过去,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体征、腹部穿刺, 随着CT的临床普及应用, 它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肝脏是腹腔内实质器官之一, 血运丰富, 在腹部外伤中肝损伤仅次于脾脏, 居第2位。死亡率高, 可达18.6~56%[1]。肝损伤分肝挫伤、肝撕裂伤和肝内血肿。肝挫伤CT表现为肝实质内低或稍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 若胆汁外溢则形成胆汁瘤[2]。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易受损的器官, 其发生率占整个腹部损伤的50%左右。脾破裂分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和真性破裂。在脾损伤中, 44%有左下肋骨折, 10%合并左肾损伤[3]。脾损伤的CT诊断准确率可达96%。

3.2 腹部外伤中复合性损伤占一定比例, CT检查为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检查中应特别重视对成像进行多窗观察[4], 软组织窗观察实质器官损伤情况, 肺窗观察有无气腹, 骨窗观察有无脊柱、骨盆损伤。

3.3 CT检查阳性率与伤后距检查时间长短有关, 本组患者有13例首次检查阴性, 其中9例1~7d后CT复查确诊4例脾裂伤, 3例肝挫伤其余6例表现仍正常。CT检查为阴性者, 在临床中要密切观察体征变化, 及时复查CT。

3.4 CT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较高, 易于早期发现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对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可作出较准确地判断, 内失血的多少能作出粗略估计, 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决择提供重要信息。我院CT投入使用以来, 腹部实质性脏器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极大提高, 合理的检查, 是获得准确诊断和良好预后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立人, 杨晶.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处理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 1985, 5 (4) :22.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441~445.

[3]胡春洪.脾影像学[J].国外医学 (临床放射学分册) , 1996, 2 (1) :94.

腹部开放性外伤 篇9

例1:患者,男,24岁。由8m高处坠于木堆上后剧烈腹痛。伤后8小时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大量积血,脾破裂,施行脾切除。腹膜后有血肿,因血压不稳定,未切开探查。术后肠鸣音恢复不理想,5天后开始发热持续不退、腰痛、腹胀,有明显腹膜刺激症,呕吐少量咖啡样物。保留脾窝、盆腔引流,TPN 支持,病情无明显改善。术后33天因左胸积液做闭式引流,引流液中含黏稠、黑褐色液体并有脂肪组织,测胰腺淀粉酶1024U,后腹部引流口流出大便及胃内容物,40天后死亡。尸检:胰腺出血、坏死。胰瘘穿破左侧膈肌,并发结肠脾曲瘘及胃后壁瘘。

例2:患者,男,23岁。拖拉机从背部轧过。12小时后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积血1000ml,肝多处破裂,主要一处位于脏面胆囊左侧,向后斜过肝圆韧带,长4.0~4.5cm,深约5cm,出血已不重。清除裂口中凝血块,肠线做U字缝合。手术结束清洗腹腔时,发现纱布轻度黄染,故做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后引流管引流量少。9天后右下腹剧烈疼痛,行阑尾切除术,腹腔内有积血。术后15天呕吐咖啡样物,排柏油样便,体温驰张热,后出现黄疸,超声检查提示肝脓肿。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术后第4周行肝脓肿引流,病情无好转而死亡。尸检:肝内多处小脓肿形成,合并出血。

例3:患者,男,27岁。拖拉机从右肋弓轧过,2小时后剖腹探查,肝右叶多处裂伤,出血约2500ml,止血困难,肝动脉结扎止血不理想,行肝右后叶切除,右前叶出血予以缝合,周围大网膜覆盖,胶管引流。术后1个月高热不退,腹透膈肌抬高,穿刺抽出脓汁。行右膈下脓肿引流,引出脓液约400ml,继续常规治疗治愈。

例4:患者,男30岁。子弹从左侧腹股沟下方向右上穿入,自右骶尾部穿出。开腹探查见直肠、乙状结肠两处贯通伤。腹股沟韧带断裂,清理肠内容物后做损伤肠管修补。术后3天体温上升,继发腹膜炎体征,再次探查见直肠修补处瘘,腹腔内有大量脓性积液。近端乙状结肠造口,直肠肛管引流。术后刀口感染,Ⅱ期缝合治愈。

例5:患者,女,36岁。土墙砸伤腹部。观察2小时出现腹膜炎体征,术中见中段小肠2处破裂,均做修补,小肠系膜多处片状瘀血,未切开处理,降结肠腹膜后有小血肿,术中观察10分钟无改变,未做处理。术后第2天剧烈腹痛,压痛、反跳痛明显,脉搏快,脉压差变小,腹穿抽出血性液体,再次探查,见小肠中段有15cm肠管因缺血坏死。切除坏死段,术后肠鸣音恢复。8天后发热、腹胀、腹痛。第3次探查,结肠脾曲腹膜后隆起,切开后腹膜见有粪便,结肠后壁有0.5cm的裂口。放置引流,横结肠造口,6周后痊愈。

讨 论

隐匿部位的损伤容易遗漏:①胃后壁,尤其是靠近贲门处;②结肠、十二指肠的腹膜后部分;③小肠和结肠与系膜连接处;④肠系膜两层间的损伤;⑤小网膜囊和胰腺的损伤;⑥直肠的腹内部分;⑦腹膜后和输尿管等。这些部位即使损伤小,如遗漏后果也极为严重,因此在其周围的器官有损伤时应特别引起注意。例1胰尾损伤的漏查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例5结肠脾曲腹膜后部分的漏查,也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般说来,腹膜后血肿,除了确定是肾脏、脊柱、髓骨折损伤,且出血不多可不探查外,原则上要切开探查。肠系膜两层间的血肿、小网膜囊内出血、结肠固定段的血肿,都应切开在直视下处理,如有渗液、粪染、胆染等就更不能放过。

肝破裂清创不彻底:出血和感染是肝外伤死亡的两大主要因素,不彻底清创则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不能彻底清创是由于:①对不彻底清创的严重性认识不足;②惧怕清创会引起大出血;③肝顶部和后部损伤难以暴露。

手术中只满足于止血而忽视彻底清创是危险的。根据肝组织的特点,清创的原则是清除已坏死、脱落、液化的肝组织碎块,切除缺乏血液供应的肝组织。要充分估计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一般比外表裂口严重,贯通伤可用导管经入口或出口吸引或冲洗,若伤道内空洞较大则要切开伤道,用手指仔细探查,直视下处理。

引流不充分:轻度的腹外伤腹腔内一般不需要引流,但有些部位的损伤不仅需要而且要充分合理。如肝脏和胆道伤,胰腺损伤,结肠损伤,都需要放置引流。一些没有腹膜覆盖的裸区,如胰和十二指肠裸区,膈结肠根部裸区,横结肠系膜根部裸区,小肠系膜根部裸区,升降结肠裸区,乙状结肠系膜根部裸区,直肠裸区等,没有腹膜保护,一旦感染后果严重,都需要可靠的引流。对于肝组织外伤,肝管和血管结扎后,伤道和腔洞的引流也很重要。例3肝膈面伤未引流,例2伤道内未放引流都是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忽视结肠造口的重要性:结肠损伤比小肠损伤严重。这是因为:①结肠壁薄,愈合能力差;②结肠内容物有多数致病菌,污染重,感染机会多;③血液供应复杂,在外伤时肠壁容易受影响。因此在处理结肠损伤时常使用外置或造口。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遇到由于忽视造口作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例4。在下述情况下,应首先想到外置或造口的可能:①结肠损伤超过直径的一半应外置,如超过2/3系膜部断裂,则切断肠管,两个断段外置;②多处损伤可将近端一处外置或近端造口;③受伤时间长,污染严重;④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⑤结肠壁严重挫伤,因肠壁供血差,术后可因积气、积粪扩张、坏死,造成继发性穿孔。

腹部开放性外伤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腹部外伤术后患者, 纳入研究患者均为腹部外伤且在本院进行了开腹手术治疗, 均同意参与研究。患者腹部外伤致伤原因为高空坠落伤、交通伤、撞击伤及其他等。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9~42岁, 平均 (27.8±2.6) 岁;研究组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0~42岁, 平均 (26.9±2.8)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 研究组实施综合治疗。常规治疗: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分别注射双侧足三里穴位, 1次/d, 并配合艾灸, 每2 d一次, 15~20 min/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胃复安注射液10 mg, 1次/d。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肠蠕动恢复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制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48 h之内腹部听诊显示肠鸣音恢复正常, 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有效:48 h内有肠鸣音但肛门排气功能未恢复;无效:48 h内既没有肠鸣音, 肛门排气功能也未恢复正常[2]。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和表2。

例 (%)

3 讨论

腹部外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 诸如手术中的麻醉、胃肠的显露、术中操作质量以及腹腔感染等, 都会对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正常康复带来消极影响。临床治疗中,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正常恢复主要以三大指标为主要评判标准, 分别是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肠蠕动恢复时间, 对于患者来说, 术后如果伴有肠胃功能抑制情况, 则主要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消失、肛门停止排气为表现, 面对这种情况, 需要抓紧时机进行针对性治疗, 否则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干扰进食, 引发严重腹胀现象, 甚至还会影响肠道血循环, 对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情况带来消极影响[3]。对于腹部外伤经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 肠胃蠕动功能较差的情况下肠胃自身分泌的消化液会加重患者身体不适, 致使疼痛加剧而不自觉的吞咽大量空气, 使肠腔内压力升高, 最终甚至由生理性肠胃麻痹发展为病理性肠胃麻痹, 加重病情, 还会引发诸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并发症,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无法尽早恢复会致使手术切口愈合变缓, 出现伤口破裂、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 因此, 做好术后治疗护理确保患者肠胃功能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认为, 经络是连接人体器官与组织的重要通道, 能够通过气血的交换使各脏器与组织器官保持平衡、协调。足三里穴位是人体中能够调节脾胃的重要穴位, 对其施加刺激能够起到疏风化湿、通络气血、扶正培元的作用, 配合维生素B1、B12与艾灸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5]。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在应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胃复安, 以其受体激动效应促进胃肠道的运动, 协调胃窦、胃体和小肠功能, 治疗效果更胜一筹。从结果来看, 加用胃复安的综合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反应胃肠功能的三大指标恢复时间也远远短于对照组, 说明治疗效果好, 且患者无不良反应, 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 患者痛苦少, 可以说是临床中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首选。

综上所述, 腹部外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需要积极的临床综合治疗, 治疗安全性高、痛苦少, 是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首选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外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腹部外伤术后100例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 研究组实施综合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部外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需要积极的临床综合治疗, 治疗安全性高、痛苦少, 是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首选治疗方式。

关键词:胃肠功能,综合治疗,肠鸣音,胃肠蠕动

参考文献

[1]赵丽萍, 罗涛, 何自力.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8 (18) :2698-2699.

[2]高巍, 黄裕新, 陈洪, 等.电针足三里对火鼠瘫体和外周血中脑肠肽含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11, 22 (22) :2023-2025.

[3]梅治明, 刘杏仙.按摩足三里促进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 24 (5) :294.

[4]张亚范, 崔桂香.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术后腹胀的体会[J].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3 (12) :1551-1552.

上一篇:新闻公告板下一篇:生活方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