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伤:脏器损伤(精选9篇)
腹部外伤:脏器损伤 篇1
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是较为严重的外伤疾病, 造成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的原因多为交通事故、施工事故、暴力殴打等。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多病情复杂, 表现为腹腔内器官损伤以及大血管破裂或者腹腔内器官损伤导致的腹腔感染, 患者多出血量非常大, 如不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 因此早期的急救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有效而且准确的急救处理能够降低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的病死率[1]。但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又多变, 对医护人员的要求非常高, 要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来准确判断病情并作出恰当的抢救, 能够减少并发症, 为手术争取时间, 进一步降低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4例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78例, 女性患者46例, 年龄最小的患者9岁, 年龄最大的患者62岁。所有患者中, 交通事故致伤的有52例, 施工事故致伤的有19例, 高空坠落致伤的有21例, 打架斗殴致伤的有18例, 其他原因致伤的有14例。124例患者中, 有92例患者出现休克现象, 发生率为74.2%, 其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93例, 其他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所有患者中, 死亡9例, 115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为92.7%。
1.2 急救与护理
①了解患者伤势:首先, 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全面检测患者的埋没、呼吸以及血压等基本方面, 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配合医师的工作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腹腔穿刺、血化验以及开放静脉通道等诊断并随时做好记录, 以便进一步治疗。②进行抢救并输液:清理患者呼吸道内血块以及呕吐物等, 保证患者呼吸畅通, 降低休克的发生率。另外, 由于患者出血量非常大, 应对患者进行输液, 补充血容量。建立2~3条静脉通道, 以上肢静脉为优, 一路可注射药物, 另外一路则进行扩容输血输液。③做好术前准备:124例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93例, 对这93例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皮试、备皮、血交配、导尿、胃肠减压等。④心理护理:对未休克的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可选择性的向患者介绍患者的病情, 向患者介绍参与急救的医师, 让患者对医师产生信心并转移对自己伤势的注意力, 医护人员应给患者一定的鼓励,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以及担忧, 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⑤对患者家属进行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患者的治疗离不开患者家属的配合, 因此对患者家属也应做好必要的护理工作, 使患者家属对患者的伤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患者的饮食营养、心理安慰等方面对患者做出最好的照顾, 使得患者能够保证饮食的营养以及心情平静, 另外对于经济能力较低的家庭积极帮助患者家属办理医疗保险等各项手续, 解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⑥患者肢体色泽以及温度的观察:观察患者肢体的色泽以及温度能够对患者病情有一定的了解, 若患者手指脚趾温度较低, 皮肤泛起红点, 则表示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若患者四肢皮肤苍白, 按压后能够恢复红润则表示患者病情有好转的趋势。⑦其他护理: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脉压、尿量进行监测, 一旦出现异常状态, 应及时进行二次抢救。
2 结果
本组124例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 经有效急救护理后, 死亡9例, 115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为92.7%。
3 讨论
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是常见的普外科疾病, 造成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的原因多为交通事故、施工事故、暴力殴打等。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多病情复杂, 表现为腹腔内器官损伤以及大血管破裂或者腹腔内器官损伤导致的腹腔感染, 患者多出血量非常大, 如不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2]。
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的患者一般情况下, 伤势较为严重, 病情复杂多变, 需要及时救治, 因此对医护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医护人员能否第一时间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来准确判断病情并作出恰当的抢救, 是能否减少并发症, 为手术争取时间, 进一步降低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病死率的关键之所在[3]。医护人员应首先了解患者伤势以及致伤的原因, 并进一步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为手术做好准备。急救的关键是多方面了解患者的信息并节约救治时间。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来准确判断病情并作出恰当的抢救, 这样能够减少并发症, 为手术争取时间, 进一步降低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黄青春, 单长春.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的急救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5 (8) :967-968.
[2]王茂红.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29) :2736-2736.
[3]李玉云.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16) :51-52.
腹部外伤:脏器损伤 篇2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8年~2007年经B超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44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将本组病例报告如下,旨在探讨超声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本组44例,男性35例,女性9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2岁,44例均有明确外伤史,车祸挤压伤31例,坠落伤11例,击伤2例,受伤后就诊时间在0.5~72小时之间,4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腰部疼痛,脏器损伤部位均有压痛及扣击痛,移动性浊音9例,各别病例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不稳等休克表现。
使用仪器为SONOACE-3200和GE-LOGIQ5型超声诊断仪,频率3.5-5MHz,常规作腹部扫查,重点扫查受伤区和疼痛部位,实质性脏器、膈下、肝肾、脾肾隐窝、盆腔和腹膜后间隙。
2结果
脾脏损伤18例,肝脏损伤14例,肾脏损伤12例,复合损伤2例。
脾脏损伤18例:脾脏中央型破裂1例,超声显示脾脏增大,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脾脏挫伤3例,超声显示脾脏被膜完整,仅见实质内或被膜下损伤病灶,无腹腔积液。脾脏被膜下血肿5例,均显示脾脏被膜下条带状或小片状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真性脾破裂9例,脾脏形态不完整,部分病例可见损伤处被膜不连续,另有部分病例被膜情况显示不清,实质内回声不均,可见大小不等,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中强回声区,其内可夹杂小的不规则低回声区,均见腹腔积液。
肝脏损伤14例:肝脏实质血肿2例,超声显示为不均质低回声及无回声暗区。肝脏包膜下血肿3例,超声显示肝脏实质与包膜之间的条带状、小片状无回声暗区。肝脏真性破裂9例,均显示肝脏包膜回声不连续,伴有伸向实质内的条带状元回声或低回声区,均见腹腔积液。
肾脏损伤12例:肾实质破裂2例,超声显示肾脏形态失常,肾包膜断裂不连续,内部结构紊乱,模糊不清,呈回声减低区,肾周及腹腔均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肾实质挫伤3例,肾脏体积增大,肾内结构无明显改变或仅显示局部回声减低。肾血肿7例,肾脏不同程度增大,于肾包膜下或肾周出现局限性液性暗区。
其中复合伤2例,均为左肾和脾脏。
3讨论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多由突发事件引起,尤以车祸挤压伤多见,其中脾脏损伤发生率最高,约占41%,肝脏损伤约占34%,肾脏损伤约占27%,复合损伤约占4%。
典型腹部外伤史,依据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超声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能评价损伤部位、程度、种类及范围,特别是发现腹腔积液方面甚为可靠,对有无内出血的早期诊断优于腹穿,即使有少量的出血也能检出,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如腹腔积液量大,破裂范围广则应立即手术治疗,如腹腔积液量少,生命体征稳定,腹膜刺激征轻,临床则采取保守治疗,超声定期观察病情转归,避免不必要手术。
为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作者在实践中有以下体会,检查前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同时超声检查应迅速,多切面扫查,详细询问病史及受伤部位与超声检查同时进行,在检查过程中尽量不要翻动病人,以免加重损伤及出血,尽量使用凸阵探头或与线阵探头、高频探头结合,反复扫查,不能仅满足于发现一部位损伤,应警惕多脏器复合伤,一时难以确诊的损伤部位,应密切结合临床,短期复查争取尽早确诊,超声检查阴性者,应叮嘱伤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发展,必要时复查,以免迟发性内脏破裂的可能。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可重复,操作简便,检查快捷的方法,对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及时明确损伤部位,程度,出血量多少,并可动态观察病情转归,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国,周永昌,急诊超声对钝性腹部创伤内脏破裂出血的诊断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1):29~33
[2]宋文静,刘硕君,殷培良,超声在腹部实质性脏嚣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8):936
[3]王丽英,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超声诊断误漏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21):167
[4]龚文贵,何迪辉,金文静,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12):763-764
腹部外伤:脏器损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行CT检查的腹部创伤性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6.4±4.7)岁。患者的腹部外伤性原因为:车祸(28例),高空坠落(12例),砸伤(11例),挤压伤(9例),包括56例钝性损伤,4例贯通性损伤。患者的腹部外伤性表现为腹痛、腹胀、血压降低、弥漫性腹膜刺激征和休克,并由一些患者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
1.2 检查方法
采用CT诊断仪进行腹部CT平扫,其中诊断仪的电压为120kV,电流为200mA,矩阵为512×512,螺距为1.0,并采用常规的层间距和层厚。
2 结果
2.1 贯通性损伤
贯通性损伤的CT征象主要为气腹、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以及肠壁增厚,诊断较容易。
2.2 钝性损伤
钝性损伤的CT征象主要为:(1)气腹。见图1。气腹对于消化道的破裂诊断异性较强,扫描检查发现气体主要位于患者的肝前面、膈下、肝门内以及肠系膜间。一般常规的软组织窗不能观察到气腹的存在,只有在肺窗或者宽窗的跳江夏才能观察到。但检查时也应注意未观察到气腹并不能证明没有空腔脏器损伤。
(2)腹腔积液。腹腔积液是腹腔空腔脏器破裂的最明显的阳性指征,同时也可作为CT检查唯一的异常征象。但注意在确诊时首先要排除实质性脏器损伤、腹膜炎、肝脏和肾脏性疾病所导致的腹腔积液。(3)肠系膜血肿及肠壁增厚。肠系膜血肿能作为诊断空腔脏器破裂的唯一阳性指征,当然,肠壁增厚也能显示发生脏器破裂。(4)造影剂外溢。从理论上说,造影剂外溢可作为临床诊断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的重要检查征象,然而在发生空腔脏器破裂时,患者通常禁止口服造影剂。
2.3 结果分析
60例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的CT征象为:(1)25例结肠破裂;(2)5例膀胱破裂合并骨盆骨折;(3) 10例空肠上段破裂;(4)3例十二指肠球部破裂;(5)17例回肠上段破裂。其中有27例出现单纯性腹腔积液,9例出现单纯性气腹,8例出现单纯性肠系膜血肿,4例出现气腹合并腹腔积液,5例出现肠系膜血肿合并腹腔积液,3例出现膀胱破裂分层,4例合并实质脏器破裂,只有腹腔积液,但无血肿、气腹形成。
3 讨论
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是外科中比较常见的急性损伤之一,患者通常具有较明确的损伤史,一般的原因为车祸、刀刺伤、砸伤和高空坠落伤,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面色苍白等,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2]。腹部外伤通常合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但症状往往被掩盖,使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有研究报道,十二指肠的术前诊断正确率只有10%,术中的漏诊率高达25%-30%,因此,提高诊断技术水平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3]。
目前常用的诊断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的方法主要有腹腔穿刺、超声、腹腔灌洗和CT,其中大网膜能阻塞腹腔穿刺针,超声易被肠内外气体影响,腹腔灌洗不能诊断腹膜后的液体。CT是一种较好的诊断空腔脏器破裂的手段,具有扫描速度快、诊断特异性高、损伤小、清晰显示合并脏器损伤等优势,能准确判断腹部脏器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程度,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4]。其中空腔脏器破裂的CT诊断征象具体形式为:气腹;腹腔积液;肠系膜水肿和肠壁增厚;气腹合并腹腔积液;气腹合并肠系膜血肿;腹腔积液合并肠系膜水肿;气腹、腹腔积液和肠系膜血肿或肠壁增厚;口服造影剂外溢;膀胱破裂分层。患者可出现上述征象的一种,也可同时合并多种征象,其中以单一征象为主。
结语
综上所述,CT对于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能弥补其他影像学方法的缺陷,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在腹部损伤空腔脏器破裂的诊断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树荣,任建英,魏太生.螺旋CT对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01:45-48.
[2]于江.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的CT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57-58.
[3]潘昌远,许茂盛.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的螺旋CT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24(05):498-501.
腹部外伤:脏器损伤 篇4
【关键词】 超声检查;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41-01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作为临床上的一种较常见急腹症,其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利用床旁超声进行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其声像图具有显著的特征,能够观察患者损伤部位、程度以及种类与范围的变化情况,尤其能够发现腹腔积液,可以看到腹腔见游离液性暗区,依据积液量从而判断患者受伤程度。从总体上来讲,超声检查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简便快捷,二是无创痛,三是具有可重复性。因此,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本文通过对2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床旁超声检查,从而探讨床旁超声在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中的价值,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118例,平均年龄69.4岁,女性有82例,平均年龄63.7岁。2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均行床旁超声,患者检查时间为30分钟到70小时不等,其中包含车祸、坠落伤以及挤压伤,依次为97例、63例、40例。利用超声检查后,经手术证实120例,非手术治疗观察发现,有30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由此可知,超声复查明显能够减轻与恢复患者病情。
1.2 一般方法 利用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3.5MHz、7MHz。在超声检查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行常规检查时,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描,观察斜、纵、横多个切面,诊查患者腹部是否存在积液现象,同时肝脾肾是否出现裂伤以及实质性脏器的包膜与内部回声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2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通过手术以及临床确诊的腹肝脏损伤58例,其中26例轻度挫伤,14例浅表裂伤,10例肝实质裂伤;脾脏损伤112例,其中包含有12例轻度挫伤,21例实质深部血肿,24例包膜下血肿,55例完全性损伤;肾脏损伤30例,其中挫伤10例,包膜下裂伤20例。床旁超声检查敏感性为92.53%,特异性为90.81%,准确性为92.13%。肝脏损伤28例,其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肝实质内出现边缘不清低回声或者无回声区,二是内部的回声分布不均匀,三是极其容易出现血肿,腹部存在少量积液。另30例患者肝脏肿大明显,肝包膜回声不完整,肝内光点回声分布存在不均匀现象,在肝肾间能够探查到少量腹腔积液。脾脏损伤112例,患者腹部及左侧下胸部顿挫易伤及脾脏,导致脾破裂,脾包膜下出现血肿,同时形成腹腔积血与脾破裂出血。肾脏损伤30例,出现血尿与肾区疼痛。
3 结 论
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作为临床中的常见急腹症,容易导致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与出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利用床旁超声进行检查,对于脏器损伤部位、范围以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基于急诊状况下,只能进行常规检查。积极应用床旁超声进行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具有简便、快速、直观以及经济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观察患者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程度,为临床医师进行手术处理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同时也为非手术治疗提供了有效信息。
闭合性腹腔实质脏器损伤的超声检查符合率高,由于肾脏损伤容易导致肾包膜下形成血肿,造成肾包膜破坏,引起肾周围积血以及积尿现象。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中,最为常见的是脾脏,腹部左侧下胸部顿挫伤容易伤及脾脏,脾易破裂,包膜下发生血肿,脾内血肿。当肝脾发生挫裂伤时,床旁超扫描不易发现裂口征象,难以显示肝、脾破裂。同时,对于实质性脏器挫伤而言,局部液性暗区向脏器外延扩展,腹腔易形成积液。因此在实际观察中,要及时进行动态观察,结合受伤机制与临床征象。
综上所述,床旁超声对于脏器具体受伤部位能够做出精确判断,同时这种动态观察病情的手段,费用低、安全性与可重复行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胜利,闫娟,常芬琴,张小斌,李晓红,武坤,郭瑛.超声造影对腹部实质脏器外伤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0(31):5505-5506.
[2] 郑凯尔,王琛.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超声与CT检查的比较(上)[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05):451-455.
[3] 羅雪,李波.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的超声诊断[J].华西医学,2009(07):1664-1666.
腹部外伤:脏器损伤 篇5
关键词:腹部脏器损伤,超声诊断,体会
脏部脏器损伤是腹部损伤中的常见类型,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多因机械性因素作用于腹部所造成腹壁和腹内脏器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占各种损伤中的0.4%~1.8%,因腹内脏器脆弱腹部受伤后可累及内脏,所以伤情复杂而严重,病死率可高达10%[1,2,3]。临床上把腹部损伤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而闭合性损伤又分为单纯腹壁损伤和合并内脏损伤;内脏损伤又分为实质脏器损伤和空腔脏器损伤[4,5]。在现代高速发展社会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腹部脏器损伤的发生率也日益多见,临床绝大多数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此病发病急,病情复杂而严重,临床诊断较困难,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自从超声应用于临床以来,大大提高了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率。为此,本文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经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168例患者的诊断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组168例腹部脏器损伤的患者中,男126例,女42例,年龄5~78岁,平均(35.84±6.2)岁。其中肝破裂伤46例,脾破裂伤64例,胰腺损伤12例,肾挫裂伤18例,肠系膜损伤3例,宫外孕破裂伤14例,空腔脏器损伤8例,其他破裂伤3例。同时伴创伤性休克有36例。上述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其致病原因为:高空坠落伤38例,交通事故伤82例,打架斗殴伤36例,顶撞和挤压伤12例。本组患者多表现为腹部剧痛伴压痛。患者受伤至超声检查时间最短为23 min,最长为20 h。
1.2应用仪器:我科应用超声仪器有:德国西门子、日本阿洛卡、意大利百胜及美国GE公司的V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经腹部超声检查。
1.3检查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操作者以腹部超声探头进行检查,常规扫查肝脏、胆囊、胰腺及双侧肾脏,然后对腹腔、盆腔及空腔脏器进行检查。而重点探查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观察脏器的形态,脏器的大小及包膜,探查腹部回声情况及腹腔、盆腔有无游离暗区。必要时行超声定位穿刺,来确定液体的性质。
2结果
在本组168例患者中,其中,在实质脏器损伤破裂中,手术诊断138例,超声诊断13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7%;在空腔脏器损伤中,手术诊断8例,超声诊断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0%;在宫外孕破裂中,手术诊断14例,超声诊断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7%。本文168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超声诊断符合者为154例,诊断符合率为91.7%。
3讨论
腹部脏器损伤是腹部损伤中的常见类型,也是普外科的急腹症。腹部损伤在临床上分为实质脏器损伤和空腔脏器损伤,实质脏器包括:肝、脾、肾、胰腺和肠系膜;空腔脏器包括胃、肠、膀胱、胆囊和女性子宫[6]。腹腔内这些脏器破裂后都可导致伤情严重而复杂,致使诊断困难,处理棘手。实质脏器损伤主要临床特点是腹腔内出血,出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空腔脏器损伤主要临床特点是腹腔内感染,严重腹膜炎或感染性休克[7,8]。腹部脏器损伤严重者都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早期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处理是降低腹部脏器损伤死亡的关键。自从超声应用于临床以来大大提高了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率。超声诊断腹部脏器损伤的价值在于能显示腹内脏器损伤的直接或间接征象,能准确对脏器损伤程度、类型做出判断。而对不典型临床病例,经超声探查腹腔积液定位穿刺,也能提高诊断性腹穿阳性率。
临床肝脾破裂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中最常见,因损伤的程度,时间长短不同,超声声像图差别较大,特别在脾挫伤时超声早期表现为肝脾实质内出现片状不均质强回声区,在强回声区内夹杂可见不规则低回声,而边界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偶尔可见点状或小片状液性暗区。在空腔脏器损伤中超声不易直接看到图像,但超声间接的征象也助于临床诊断。当超声探查发现膈下及肝脾间隙出现游离气体时,局部肠管回声杂乱,腹腔积液混浊并有漂浮感,再加患者又有外伤史,在超声探查实质脏器无明显损伤时,应高度提示患者有空腔脏器损伤的可能性。当今,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外科治疗原则,临床多数腹部脏器损伤患者可按常规外科手术处理治愈,只有对那些生理潜能临近或达到极限的患者才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处理。总之,超声检查是诊断腹部脏器损伤的可靠检查方法,能根据超声声像图的特点及时判断出腹部脏器损伤的程度和种类,能为下一步救治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1-755.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502.
[3]曹翔,魏峰.胸部锐器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诊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56-157.
[4]邹玲,刘学彬,何兴华,等.经阴彩超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J].西部医学,2003,1(3):253-254.
[5]李梓林.有外伤史的急腹症剖腹探查时的选择[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60.
[6]刘凤芹,韩彬,李春媛,等.B超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体会[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4):308.
[7]王荣华,张勇刚,陈军,等.外伤性脾破裂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22(1):55-57.
腹部外伤:脏器损伤 篇6
1 腹部脏器损伤诊断要点
1.1 有无内脏损伤:
①单纯腹壁损伤:闭合伤者,常表现受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压痛,有时伴有皮下瘀斑,重者伴有腹壁血肿;开放伤者,虽可见腹壁有伤口,但无内脏受损[1,2]。②腹内脏器损伤:常见受损内脏在闭合性损伤中依次是脾、肾、小肠、肝、肠系膜等。开放性损伤时,可根据腹壁伤口、伤口流出液的性质或脱出伤的脏器,容易做出正确的诊断。常见受损内脏在开放性损伤中依次是肝、小肠、胃、结肠、大血管等。
凡腹部损伤有以下表现之一时,均应考虑有腹内脏器损伤的可能:①较早出现休克征象者,尤其是出血性休克;②有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④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者;⑤有气腹征者;⑥直接指检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上粘有血迹者;⑦有便血、呕血或尿血者[3,4,5]。
1.2 何种脏器损伤:
临床腹内脏器损伤包括实质脏器损伤、空腔脏器损伤和血管损伤。在诊断时首先要确定是哪一类脏器受损,然后再考虑具体脏器和损伤程度。①实质脏器损伤:以内出血为主,病情进展快,可出现失血性休克。②空腔脏器损伤:以腹膜炎和腹膜后间隙感染为主,多有腹膜刺激征,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③血管损伤:可继发血性腹膜炎、腹膜后血肿或休克,大血管破裂后可致命。
1.3 是否有多发性损伤:
严重的腹部损伤常伴有多脏器受损,多发性腹内脏器损伤或腹外器官联合伤。多发性损伤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一个脏器多处破裂;②腹腔内一个以上脏器同时或相继受损;③腹内脏器损伤合并有腹腔以外的脏器或组织受损;④腹部以外损伤累及腹内脏器。多发性损伤往往病情都复杂,特别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全面检查,综合判定,以免顾此失彼,发生漏诊或误诊。
2 腹部脏器损伤治疗方法
2.1 救治原则:
对已发生休克者要迅速建立通畅静脉通路,及时补液,必要时输血,尽快恢复循环血量,控制休克;对腹部开放性损伤,应妥善处理伤口,及时止血,做好包扎固定。对腹部脏器或组织自腹壁伤口脱出者,切勿强行将外露脏器回纳腹腔,以免加重污染,可用清洁敷料覆盖或用大碗或小盆加以覆盖后包扎。回纳时应在手术室经麻醉后进行。
2.2 剖腹探查:
临床早期剖腹探查是治疗腹部脏器损伤关键性的措施。剖腹探查多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术野区常规消毒、铺无菌中,在上腹正中作约10 cm长切口,按解剖层次进入腹腔。然后探查实质脏器,如肝、脾、肾、胰腺及肠系膜,同时探查空腔脏器,如胃、肠、胆囊、膀胱及女性子宫。根据脏器病变来进行处理,在关腹前可用清洁敷料将腹腔内液体或血液擦净,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决定腹腔引流。
2.3 术后处理:
①禁食、肛门排气后开始进流质饮食;②持续胃肠减压;③积极抗休克并维持水电质及酸碱平衡,给予营养支持;④防治感染,要选用广谱抗生素;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术后出血等情况,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腹部脏器损伤是外科急腹症,临床多由伤情严重而复杂,致使诊断困难,处理棘手。腹部脏器损伤的患者多因病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我们做法是:①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对症抗休克;②尽快取得各专科配合检查处理;③尽快采取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④尽快进行剖腹探查,寻找病变及处理病变。
总之,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随医学技术的进展,B超、CT等检查手段的普及,为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创造了快捷而准确的条件,而腹腔穿刺简便易行,在腹部脏器损伤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在是否剖腹探查的问题上,让外科医师颇费踌躇。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以积极态度决策及时剖腹探查,尽力挽救患者生命是外科医师应具备的义务和职责。
参考文献
[1]龙明,王立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92-299.
[2]梁力建.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7-293.
[3]王荣华,张勇刚,陈军,等.外伤性脾破裂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22(1):55-57.
[4]李梓林.有外伤史的急腹症剖腹探查时的选择[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60.
腹部外伤:脏器损伤 篇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60岁;车祸伤19例,建筑伤5例。骨盆环全部变形,均为粉碎性骨折,患肢大面积脱套伤伴膀胱破裂1例,单纯膀胱破裂2例,单纯脾破裂4例,肝破裂3例,肠系膜广泛挫伤4例,肠破裂穿孔5例,肠管多处挫伤伴腹膜后巨大血肿5例。
1.2治疗方法
24例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行剖腹探查术,对出血脏器进行修补或摘除。
2结果
24例患者,18例恢复良好。因髂骨错位畸形愈合,术后跛行4例。死亡2例,1例并膀胱破裂、会阴部大面积撕裂,伴右腿毁损伤,因出血过多,创伤严重而死亡;1例伤后并肠破裂延迟诊断,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3讨论
3.1开放性骨盆骨折处理的同时要密切注视腹部症状,开放性骨盆骨折是高能损伤,其死亡原因是早期难以控制的出血及后期盆腔内化脓性感染所致的败血症,下腹部穿刺常由于较大的腹膜后血肿存在而抽出明显的鲜血[1]。因此要提高腹腔穿刺的准确性,腹腔穿刺时为避免穿入腹膜后血肿内,当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后即将针管抽成负压,然后缓慢逐层刺穿腹膜诸层,一旦有血或液体,说明来自腹腔。要正确识别腹腔内抽出液,判定受损的脏器[2]。
3.2骨盆骨折休克纠正后,腹部症状可再次出现,要时刻鉴别有无腹腔出血。因骨盆骨髓腔由海绵骨构成,小血管破裂出血成喷射状,不易形成凝血块。当患者出现严重休克,血球压积<25%,又无胸腹腔内出血情况,考虑腹膜后血肿。腹膜后血肿文献报道出血可达2000~4000mL。对休克的患者不能只想到腹膜后血肿,要密切注视腹腔内出血,凡经积极治疗,休克不能纠正,且无脑、胸等处开放性损伤时,应想到腹腔内出血的可能[3]。而对于骨盆骨折出现腹痛,腹肌紧张,腹胀持续不减时,应想到腹腔脏器损伤。
3.3对疑有腹腔脏器损伤者,腹腔穿刺又为阴性,且休克缓解后症状再现,可反复查血红蛋白,如逐渐下降说明腹腔内仍在出血,特别是肝脾实质性脏器的破裂,B超检查常可得到阳性结果。
摘要:目的通过对24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患者的救治,掌握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并发症。方法对24例患者进行积极救治,病程观察及随访评价。结果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在诊治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借助腹穿、B超等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能延误诊断、漏诊,对骨盆骨折患者要严密现察,休克纠正后出现腹部症状,要时刻鉴别有无腹腔内出血。
关键词:骨盆骨析,腹腔脏器损伤,观察,救治
参考文献
[1]杨顺元,伍怀今.38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与外科处理[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12(5):286.
[2]韦辉荃,喻异华,马文学.骨盆骨折后并肛管直肠损伤的救治[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11(6):344.
腹部外伤:脏器损伤 篇8
关键词:B超,临床确诊,抢救病患
当代医学越来越发达,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们的疾病也逐渐高发, 这时B超的引进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B超技术可以用于临床医学, 及时发现病理及时进行救治。延长病人生命。
B超原理
在人耳听觉的范围内, 也就是16-20000赫兹的声音, 20000以上赫兹是无法听到声音的, 也就是所谓的超声。和普通声音并无区别, 但是超声具有方向传播的特质, 并且能穿透物体, 如若碰到阻挡物就会产生回声, 医生可以通过仪器让回声呈现在主屏幕上, 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利用此原理。超声波用于诊断和治疗人类的疾病, 在临床医学当中利用B超检查疾病也普遍存在, 如A型、B型、M型、扇形等。B型是最为广泛和便捷的一种方式, 称之为B超。通过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比较清晰。B超比较适用于肝、胆肾、膀胱、子宫、卵巢等多种脏器疾病的诊断。B超检查的价格也比较便宜, 又无不良反应, 可反复检查。
临床应用
在临床医学上B超可以看出各个器官内脏的断面像, 形成的图片真实客观, 具有实体感, 接近于病理的真相。B超是及早发现病情的一种常见手段, 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内脏也能清晰的形成图像, 亦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的检出已达到1厘米水平。还可清楚地显示胆囊总胆管、肝管、肝外胆管、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等等。B超检查能检出有否占位性病变, 尤其对积液与囊肿的物理定性和数量、体积等相当准确。高于普通传统检测方法。
注意事项
a.不要进食特别是带有气体性食物。
b.依照医嘱检查前进行憋尿
c.穿着容易检查的衣服。
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见于各种生产、交通和生活事故中。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有腹腔脏器损伤时发生时多数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有事却和病情不想符合, 容易照成误诊错过最佳救治时期, B超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医疗应用技术用无创伤的诊断方式判断病人的病理特征。通过B超检查临床医生可以迅速了解腹腔有无积血、内脏有无破裂, 及破裂的位置、类型等信息, 是诊断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的一种重要辅助检查方法。我院将近年经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120例, 现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者, 其中男性95例, 女性25例, 年龄15~66岁, 平均35.9岁。其中, 车祸伤79例、坠落伤20例、跌伤6例、打击伤15例。经我院首诊后, 除16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外, 其余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有12例转至上级医院手术, 并对转院病例进行追踪调查。
1.2仪器与方法应用迈瑞公司生产的B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嘱患者采取最佳的体位以配合超声探头的探查。超声检查时应对腹部进行纵、横、斜多个切面仔细检查, 动态观察腹腔有无积液、肝脾前方有无游离气体、脏器有无损伤、陷窝有无异常及积液等声像。
2结果
本组104例手术治疗, 手术后结果与B超诊断对照, 符合93例;另16例在我院采取保守治疗后经超声连续跟踪观察直至损伤病情恢复。本组诊断符合率90.8%, 误诊6例 (5%) , 漏诊5例 (4.2%) 。
3讨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有脏器损伤时, 病情多危重, 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理, 则极易出现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应用B超检查进行腹部探查能迅速找到损伤部位、范围及类型, 查出危及生命的根源。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 由于设备和技术力量的限制, 临床医师在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时, 大多数需首先依赖于B超检查, 来了解是否合并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从而确定治疗方案。目前有学者认为B超检查在基层医疗机构是诊断闭合性损伤最快速、准确的唯一方法。B超在对怀疑存在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检查时应注意观察:实质脏器损伤其共同点是脏器包膜或周围有无回声区, 脏器结构受压, 内部回声紊乱, 体积增大。如肾脏损伤可发生包膜下血肿和肾实质血肿, 包膜破裂可引起肾周积血、积尿, 肾筋膜破裂时血液和尿液向外渗入筋膜后间隙形成血肿。对于肝、脾挫裂伤, 如伤口位于膈顶部时B超不易扫查到裂口的直接征像, 而仅见腹腔积液的征像很难提示肝、脾破裂, 但只要认真扫查、动态观察、仔细分辨, 再结合受伤机制及临床体征, 考虑其诊断也并不难。胰腺损伤, 轻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体征, 多为合并伤, 易延误病情, 其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严重, 需要超声操作人员仔细、认真去扫查观察。胰腺局部或整个腺体肿胀, 呈"紧箍"感, 形态不规则, 内部回声减弱, 胰周、小网膜囊内、双肾旁前间隙及腹腔有积液, 同时有临床症状及体征, 并可结合患者急诊的血、尿淀粉酶等指标经行综合判断。胃肠道损伤, 很难显示破裂口, 在肝脾前缘有游离气体, 腹腔内有无回声区, 症状体征较明显, 如胃破裂伤小网膜囊内有无回声区;而十二指肠破裂伤, 肝肾间隙、升结肠旁沟及盆腔内或右侧腹后壁间隙有无回声区。空回肠较固定, 体征发展慢更难直接显示破裂口, 多数在破裂口周围积气明显。膀胱损伤, 其形态异常, 壁的连续性中断, 膀胱内呈低回声, 超声下注入生理盐水时, 液体从破裂口处溢出, 到膀胱前方或腹腔内, 病人有尿意但排不出尿, 下腹剧痛, 腹膜炎症状明显, 常出现休克。结肠左右曲较固定挤压伤时易发生血肿, 横结肠系膜较活动发生血肿的机率很小, 也容易被其它征像所掩盖。出现多脏器合并损伤时, 由于腹腔内情况复杂, 多会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因此当患者病情较重, 而B超一时无法明确损伤部位时, 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以免延误病情。
结束语
对于基层的医疗部门来说, B超是最经济、快捷的诊断方式不仅可以高效的查处患者的腹部闭合性损伤, B超可以迅速探明腹腔有无积血、内脏有无破裂, 及破裂的位置、类型等信息, 排查孕妇及胎儿的成长情况保障其安全生产并能协助临床医生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并且最大能力上协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或者转院, 在治疗病人抢求病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可靠性也得到临床医学大多数认可, 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检查仪器之一, 更是最受百姓接受的检测仪器。在医学的发展史起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是促进医学发展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是记录着医学进步的重要见证。
参考文献
[1]程炳辉, 李丽俐, 王明芳.超声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6) :016.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802-803.
腹部外伤:脏器损伤 篇9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0例, 男36例, 女24例;年龄19~76岁, 中位年龄 (38.6±2.1) 岁;损伤原因:交通伤21例, 跌打伤10例, 坠落伤14例, 化学毒物损失6例, 其他伤9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腹部疼痛及压痛。
方法:将二维超声诊断仪作为检查仪器, 探头频率3.5 MHz[2]。患者行正确卧位, 如侧卧位、半卧位及仰卧位等, 以此使患者腹部脏器各个部位均能够得到有效检查。在给予B超诊断过程中, 需对患者重要腹部脏器进行严密观察, 如肝、肾、脾的形态大小及实质回声特征等;并且对于有无腹腔积液及水肿等状况需进行严密观察。进一步将B超诊断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使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 (%) 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诊断结果表明, 发生程度不一腹腔积液60例, 其中肝破裂32例, 脾破裂18例, 肾损伤10例;B超诊断结果表明, 发生程度不一腹腔积液60例, 其中肝破裂33例, 脾破裂17例, 肾损伤10例;B超诊断误诊2例, 符合率96.67%;B超诊断符合率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在临床中, 大部分腹部损伤均伴有较为严重的内脏损伤[3]。如果空腔脏器发生损伤破裂状况时, 通常会引发较为严重的腹腔感染, 进一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 对于腹部脏器损伤患者, 及时采取诊疗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与此同时, 腹部脏器损伤致病因素较多, 比如跌打伤、撞击伤、坠落伤及化学药品腐蚀伤等。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休克及感染。其中, 腹痛主要表现为反跳痛及压痛。在引发感染的情况下, 患者通常会有高热及寒战等症状。另外, 该病症在晚期容易感染成为中毒性休克。由于致病因素较多,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陈桂环等经研究表明[4], 对于腹部脏器损伤病灶, 采取B超诊断效果显著, 其主要优势为操作简单、创伤小及费用低廉等。在临床诊断过程中, B超诊断影像涵盖: (1) 腹腔脏器实质内的异常回声区; (2) 腹腔脏器包膜的无回声区; (3) 腹腔内游离无回声区[5]。除此之外, 还需以患者具体临床状况为参考标准, 进一步对其诊断结果加以明确。方赖英等抽取51例腹部脏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 结果表明, 利用B超诊断确诊49例, 诊断符合率高达96.08%, 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本组抽取60例腹部脏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诊断, 并将B超诊断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临床诊断结果表明, 发生程度不一腹腔积液60例, 其中肝破裂32例, 脾破裂18例, 肾损伤10例;B超诊断结果表明, 发生程度不一腹腔积液60例, 其中肝破裂33例, 脾破裂17例, 肾损伤10例。B超诊断误诊2例, 符合率96.67%, B超诊断符合率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利用B超诊断误诊的1例肝破裂患者, 显示为腹腔当中留有腹腔积液, 肝右叶表明有条带状低回声, 另外脾实质内的回声存在均匀性。而临床诊断却显示:肝右叶回声不具均匀性, 留有腹腔积液, 并在急诊手术过程中确诊为脾破裂。导致脾破裂1例漏诊。针对这些情况, 便需要明确腹部脏器损伤是临床中一类较为严重的病灶,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 在诊断过程中需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避免B超影像模糊情况的发生, 使漏诊及误诊等情况能有效避免, 从而使B超诊断的符合率得到大大提升。
总之, 对于腹部脏器损伤患者, 给予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 结果并无明显差异, B超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可以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和依据, 因此,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除此之外, 为了提高B超诊断的符合率, 在诊断过程中, 还需要对患者的B超影像及外伤史进行仔细分析, 并做好患者的连续监测工作, 进一步提高腹部脏器损伤诊断的符合率。
摘要:目的:对腹部脏器损伤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收治腹部脏器损伤患者60例, 均进行B超诊断, 将B超诊断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临床诊断结果表明, 发生程度不一腹腔积液60例, 其中肝破裂32例, 脾破裂18例, 肾损伤10例。B超诊断结果表明, 发生程度不一腹腔积液60例, 其中肝破裂33例, 脾破裂17例, 肾损伤10例。B超诊断误诊2例, 确诊符合率96.67%。结论:对于腹部脏器损伤患者, 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并无明显差异。B超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可以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腹部脏器损伤,B超诊断,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王玲.腹部脏器损伤的彩超诊断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2 (29) :105-106.
[2]贾绍卿, 房克华.基层医院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1 (13) :93-94.
[3]旷连勤, 张伟国, 郭广阔, 等.全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J].创伤外科杂志, 2012, 6 (9) :511-513.
[4]陈桂环, 福林.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6 (31) :493-494.
[5]蒲祖春, 许显梅.西藏某县级医院50例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J].西藏医药, 2014, 7 (4)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