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腹部术

2024-09-20

老年腹部术(共10篇)

老年腹部术 篇1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并发症, 特别是老年患者手术。在全麻手术中, 由于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因素, 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凝血机制障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抗感染能力下降、药物代谢速度降低等[1], 从而影响术后恢复及预后。而年龄本身是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老年病人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低体温[2]。维护患者术中体温是预防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保障。为了避免手术中多种因素所致低体温的发生, 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接受择期胸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28例, 全部采取静脉复合全麻, 年龄在61~86岁, 术中发生低体温患者共141例, 35~36℃122例, 34~35℃19例, 比例高达70.5%, 通过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后, 大大减少了低体温的发生, 其发生比率下降40%左右。

1.2 手术种类

胃肠手术56例, 肝胆手术54例, 宫颈癌手术6例, 肺及食道手术18例, 其他手术7例, 共计141例。

1.3体温测量方法

术前30 min采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为基线对照, 手术中采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手术中动态监测, 为及时采取保暖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注意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与低温的关系, 并加以分析和记录。

2 体温降低的原因

2.1 手术室环境温度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 现在的手术室都配备空气净化系统, 手术间的温度一般设置在22~24℃, 对于胸腹部手术患者半裸或全裸接受手术时, 无疑是一个冷环境。近年来发现, 室温低于21℃, 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低体温现象, 这是由于皮肤与环境温度差值过大, 辐射与对流散热均显著增加。

2.2 麻醉对体温调节抑制作用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静脉复合全麻, 麻醉时, 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神经又损害周围神经调节, 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 因而机体不易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 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同时麻醉后挥发性麻醉剂直接扩张外周血管, 使中心热流向末梢血管, 消耗中心温度, 加之麻醉剂本身可降低代谢率, 结果使麻醉后第1小时中心温度急剧下降。

2.3 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年龄大, 术前禁食8 h左右, 自身体质及抵抗力差, 机体消耗较重, 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 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老年人肺功能差, 麻醉后呼吸浅而慢, 使血液氧分压相对低下, 机体产热减少等等, 是导致体温下降的原因之一。对老年患者而言, 无论是否麻醉, 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其体温调节能力明显低于年青人, 原因是老年人皮下脂肪少, 血液循环慢, 新陈代谢率低而使体温偏低, 且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

2.4 手术因素

手术时间长, 体表暴露面积大, 手术切口, 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过长, 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也是重要散热源[3], 同时术中反复用大量室温生理盐水冲洗体腔, 患者身体覆盖单巾部分被浸透, 可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以及机械呼吸时吸入气体温度未适当调整, 使用的时间又过长等都可使患者体温下降。

2.5 大量输入液体或库存血

大量输入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血液, 可导致机体体温下降。研究结果证实, 成人静脉每输入1 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每输入一个单位 (200 ml) 4℃血液, 中心体温约降低0.25℃, 输入液体越多, 体温下降越明显[4]。

3 护理措施

3.1 维持适当的环境温度

本院都是洁净手术间, 采用层流空气净化系统, 术前30 min预先开启空调, 将室温升至24~26℃, 相对湿度在40%~60%, 在麻醉和消毒皮肤铺巾时, 室内温度应升至27~30℃, 待患者消毒和铺巾后再将室温做适当调整, 但不低于24℃。

3.2 体表加温

(1) 寒冷天气, 在运送患者至手术室途中注意保暖, 加盖棉被, 保持正常的体温进入手术室。麻醉实施前或手术时尽量减少非手术部位的暴露, 通过覆盖皮肤也可以减少热量的丢失 (四肢保温极为重要) , 可用棉裤腿套, 用特制的小棉袄盖好双上肢及肩部。 (2) 加温设施使用控温毯或充气被, 本院使用的是循环水毯, 患者入室前即将控温毯铺在手术床上, 术中根据情况随时调节体温 (水毯温度可调节在30~41℃) , 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3) 用恒温水箱 (设定温度为37~38℃) 将皮肤消毒剂预先加热至人体体温, 这样消毒皮肤和冲洗体腔时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冷刺激。根据文献络合碘加热不超过40℃不会影响其消毒效果。 (4) 减少皮肤散热对于手术部位暴露的皮肤采用手术粘贴巾粘贴在切口周围, 减少皮肤散热及无菌单的冷刺激。特别是冲洗比较多的手术, 使用双袋粘贴巾, 使冲洗液不至于浸湿切口周围的无菌单。

3.3 输入加热的液体或库存血

输入液体和库存血、体腔冲洗液预先加温预防低温的有效方法。微电脑输液加温器预先将液体预热至37~38℃, 可避免因输注液体温度过低而引起肢体发凉、发麻、胀痛、寒战, 还可防止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丧失。3.4预防体腔热量散失对于手术时间长、胃肠管等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 术中使用温热盐水纱布覆盖肠管。如需等待快速冷冻切片或摄片透视时, 应用盐水垫或皮肤保护膜覆盖创面, 减少热量和水分的丧失。

3.5 呼吸道加温

插管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吸入热化气体, 使用保温保湿过滤器, 是防止术中低体温的方法之一, 不仅可预防呼吸道散热, 还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对于高龄及麻醉时间较长的手术患者可在麻醉呼吸回路中使用湿热交换器 (人工鼻) , 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的湿度和温度, 因为人工鼻具有适度湿化, 有效地加温和滤过功能。

3.6 术中及时彻底止血

失血是热能丢失的重要途径, 术中督促医生及时、准确、有效地止血, 使手术时间尽量缩短。

3.7

手术结束及时撤去潮湿的敷料, 擦净血迹, 及时覆盖加温后的棉被, 继续采用保暖措施, 以保持患者体温的恒定。

3.8

患者术前的营养支持, 对能够进食的患者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对于不能进食或胃肠功能欠佳的患者, 给予静脉营养。

4 小结

体温是人体主要生命体征之一。人类体温需保持于37℃基本稳定不变, 才能保证代谢和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保证术中正常体温是手术后患者恢复的重要保障。术中低体温在老年全麻手术患者中普遍存在, 由于术中体温影响因素众多, 通过主动采取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大大减少了低体温的发生率,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摘要:总结了141例老年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导致老年患者术中体温降低的原因主要有室温、麻醉、手术因素、大量输入液体或库存血等多种原因。主要护理措施有维持适当的环境温度、体表加温、输入加热的液体、血液加温或冲洗液加温、呼吸道加温等护理措施。认为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老年人胸腹部手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并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胸腹部手术,低温,护理

参考文献

[1]SajidMS, ShakirAJ, KhatriK, et al.The role of perioperative warming in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J].Sao paulo Med J, 2009, 127 (4) :231~237.

[2]Radauceau DS, DragneaD, CraigJ.NICE guidelines for inadvertent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J].Anaesthesia, 2009, 64 (12) :1381~1382.

[3]曾宪英, 陈佳英.外科患者术后低体温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 6 (11) :68.

[4]马绪伟.腹部手术60例术中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6) :86.

腰腹部吸脂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篇2

【关键词】腰腹部;吸脂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21-01

腰腹部皮下吸脂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减肥方式,其主要是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对患者的腰腹部脂肪进行吸取,使得患者的腰腹部脂肪量大幅减少,从而达到纤腰美体的效果,提高患者的自信感。但在进行手术的围手术期间,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即是对吸脂术围术期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的分析,其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腰腹部吸脂手术的患者中选出的52例,其均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从19岁至4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0.37±4.87)岁,患者在接受手术前的体重从61 至81 不等,平均体重为(72.28±8.71)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腰围从91 至117 不等,平均腰围为(103.14±10.28) 。患者经腰腹部吸脂术吸出的脂肪体积从1400 值3500 不等,平均脂肪吸出量为(2700±20) 。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分析中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26例患者,对其中一个小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个小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1对比组护理方法

为对比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其主要是在手术前询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患者的身高、体重、体型等外貌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并且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帮助患者做好清洁工作,配合手术医生进行相关工作。而在手术结束后要为患者腰腹部创口进行清洗,避免患者出现感染,定期对患者进行查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教导患者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1]。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

本次分析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在手术开始前,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既往药物过敏史、月经周期等情况,并了解患者需要达到的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脏和肾脏功能、尿常规以及子宫等的情况,了解患者在手术前是否具有腹腔类疾病。其次,根据患者的需求标记吸脂的区域,对于重点区域要进行着重标记,并征求患者的同意。还要在手术前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告知患者手术的方法、原理以及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对手术治疗提高信息,避免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2]。第三,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吸脂区域帮助患者调节不同的体位,这样可以提高吸脂的效率,同时避免对腹腔内器官造成伤害。在吸脂过程前要对手术室进行严格消毒,保证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第四,在吸脂时先为患者吸脂的区域注射一定剂量的肿胀液,其剂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观察注射区域的变化,直到该区域出现肿胀并变硬时停止注射。第五,在吸脂开始后,时刻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注意脂肪的析出量,避免吸出过多的脂肪,给患者造成伤害。在手术结束后让患者观察吸出的脂肪量,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3]。第六,在手术结束后,要对患者的切口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并定期更换敷料。对于预留引流管中引流物较多的患者,应适当延长引流时间,避免患者出现腹腔积液情况。在早期恢复阶段,患者会感觉创口疼痛、麻木等,应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第七,在手术后21 ,为患者穿弹力衣,保证患者皮肤能够较好的回缩,每天至少穿弹力衣4 ,保证患者手术后皮肤不出现褶皱[4]。

2、结果

對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其汇总制成如下表格:

3、讨论

腰腹部吸脂术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美容手术,其安全性比较高,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少,可以提高患者的减肥效果。但在其围手术期间,具有个性化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提升医疗机构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陈程,王红霞.吸脂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美容,2014(05):170-171.

[2]王聪敏,刘畅,陈飞跃,等.肿胀麻醉吸脂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03(04):231-232.

[3]陈晓洁.超声乳化吸脂术的配合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0):2026-2027.

老年腹部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 所有患者均患有高血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5例, 其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 (67.4±4.3) 岁, 高血压病程 (6.8±2.5) 年;观察组患者37例, 其中男22例, 女15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 (68.6±4.7) 岁, 高血压病程 (7.0±2.1)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全身麻醉。首先, 在麻醉前, 使用0.08 mg/kg的咪唑安定、0.5 mg/kg的异丙酚、3μg/kg的芬太尼以及0.1 mg/kg的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 控制患者的呼吸功能。其次, 向患者注入麻醉药物进行麻醉维持。麻醉维持使用微量泵输注药物, 在麻醉维持药物中, 异丙酚每小时的剂量为4 mg/kg, 阿曲库铵每小时的剂量为4 mg, 吸入七氟醚的剂量为1 MAC左右。最后, 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严密监测, 防止患者在术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联合的麻醉方法。其麻醉流程与对照组较为相似, 但存在着两点显著不同:①在麻醉诱导阶段, 除了使用诱导药物之外, 还会进行患者硬膜外穿刺, 并将导管留置于患者体内, 让患者采用平卧位, 由导管输注3 m L左右2%的利多卡因。②观察组患者在麻醉维持阶段所使用的药物与剂量有所不同。在通过导管每小时注入6 m L 0.35%的布比卡因的基础上, 异丙酚每小时的剂量为1.5 mg/kg, 顺阿曲库铵每小时的剂量为2.5 mg, 吸入七氟醚的剂量为0.5 MAC左右。

两组患者在手术麻醉前均接受降压治疗, 并在手术过程中其生理指标受到严密监控, 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 采取适当的血管活性维持措施, 并适当补充患者丢失的体液。

1.3 生理指标观察

在手术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测, 从量化的角度观察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检测的生理指标包括了肾上腺素、内皮素、皮质醇这三项激素含量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 文中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其比较通过t检验;文中计数资料的比较通过χ2检验, 使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生理指标比较发现,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内皮素以及皮质醇这三项激素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 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当患者在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时候, 其身体组织会受到较大的负担, 容易出现身体组织上的应激反应。大多数患者在此过程中能够承受手术的负担, 当手术结束之后其生理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进行上腹部手术的对象为老年高血压患者, 那么患者在手术的负担下很难恢复身体功能的正常[2]。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病变的影响下, 其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功能退化, 当受到手术带来的负担之后, 很容易出现新陈代谢功能的紊乱, 并直接危及生命[3]。

而在临床手术过程中, 为了保证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保持生理指标的稳定, 安全地度过手术期, 会进行相应的麻醉处理。一般对这类患者会进行全身麻醉, 在得到充分供养支持的基础上, 让患者的生理指标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而经过临床调查发现, 虽然说全身麻醉能够让患者的呼吸保持通畅, 但却无法让动脉压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4]。在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 患者极容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肌缺血、动脉压升高等应激反应,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 这种应激反应则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 大幅度增加了手术的风险[5]。而将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 则可以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苏醒, 恢复生理指标的正常。

从本文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 接受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 其手术后的肾上腺素含量、内皮素含量以及皮质醇的含量均较为接近正常水平, 与单纯地接受全身麻醉相比, 其三项激素指标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另外, 接受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 在手术后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相比于单纯的全身麻醉更低, 更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心率加快得到控制了之后, 患者的安全隐患将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

综上所述, 采用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联合的麻醉方式, 可以让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上腹部手术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持生理指标的正常,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激素指标、心率以及动脉压均能够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患者并不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应激反应。随着麻醉技术的逐步发展,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手术时, 其生命安全以及手术之后的生活质量将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浩南, 李恒林, 车伟, 等.深麻醉拔除气管导管-喉罩替代通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 2010, 48 (23) :1811-1814.

[2]赵原.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高血压病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5) :3570-3571.

[3]刘淑杰.胸段硬膜外联合全麻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1) :45-46.

[4]赵建英, 林财珠.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相关因素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 44 (3) :219-222.

老年腹部术 篇4

【关键词】老年患者;腹部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18-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同时由于麻醉技术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和监测设备的完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年龄逐渐增大。如何使老年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2007年1月~2011年12月, 我院腹部外科为260例60岁以上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方面的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本组收集2007年6月~2009年6月住院手术患者中60岁以上260例,其中最大82岁,平均(66. 50±6. 50)岁。其中贲门癌胃底68例,胃癌55例,结直肠癌54例,肝癌22例, 乳腺癌19例,结石性胆囊炎23例,化脓性胆管炎6例,腹部外伤5例,其它8例。主要合并症为心血管疾病102例(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占39.23%,糖尿病64例,占24.62%,脑梗死6例,占2.31%,慢性气管炎6例,占2. 31%。

1.2 结果 260例受术者均顺利完成预期手术。术后死亡2例,均因呼吸道感染,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率0.77%。痊愈25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5例,占9.62%,其中肺部感染15例,切口感染5例,切开裂开4例,泌尿系感染4例,二次开腹止血1例。

2.讨论

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病例明显增多,因此,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就顯得尤为重要。本组结果显示高龄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老年患者是可以安

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2.1 术前护理

2.1.1 营养支持 腹部外科病人手术前多数存在营养不良,本组患者全部予以营养支持,能经口进食者给予要素膳,不能进食者给与静脉营养(TPN),必要时输注白蛋白、血浆,营养状况改善后可以减少手术后感染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1]。

2.1.2 高血压的护理 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管弹性明显下降,各种不良刺激极易诱发血压剧烈波动,从而对心、脑、肾功能已经退变的老年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另外,高血压可以增加手术野出血量,以及手术中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并且高血压的程度与围手术期产生并发症的危险性相关。所以对高血压病人手术前应常规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适合手术的范围,必要时请心内科协助。本组合并症以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其分布特点与文献报道一致[2]。术前禁食不禁药,控制血压在(150~160) /(85~95) mmHg水平,可明显降低术中及术后脑血管意外发生。

2.1.3 糖尿病的护理 术后感染是糖尿病手术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因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而且麻醉、手术的刺激对糖代谢均有影响,从而增加了手术危险性。本组手术后几乎所有的病人均出现高血糖是有力的佐证。对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术前应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处理,并与内科医生协助,合理使用胰岛素,使术前血糖控制在8. 0 mmol/L以下,术中、术后也要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3]。

2.2 术后护理 继续术前的相关护理措施,包括:营养支持、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注重术后患者病理生理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2.1 术后即时处置 普外科病人,凡手术时间超过4 h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后转ICU病房观察复苏, 4~12h病情稳定后转回普通病房。继续使用监护仪监测无创血压(一般情况下无创血压比有创血压高10~20mmHg)、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2.2.2 气管插管的护理 手术后部分病人会出现躁动,气管插管要妥善固定,严格交接。定时检查导管在门齿牙处的刻度,如固定的胶布松动或浸湿,应及时更换。导管气囊的充盈度相当于充盈的静脉血管的弹性程度,压力小于25mmHg,注入的气体量以既能封密气道又不明显压迫气道粘膜影响血液循环为准,提倡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压力过高、充气过多、时间太长,会引起气管黏膜坏死缺血,形成溃疡,造成出血,甚至局部组织坏死脱落。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关键,为了有效吸痰必须做好湿化气道和胸部的物理治疗,我们采用翻身、叩背、湿化、膨肺、吸痰等护理措施。翻身目的是预防或消除肺内分泌物的堆积,促使受压部位的肺的扩张。叩背是通过胸壁的震动,使小气道的分泌物松动进入较大的气道,是防治坠积性肺炎不可或缺的治疗护理措施。气管插管后,气体经过鼻腔正常湿化和温化的作用丧失而直接进入呼吸道,故必须加温湿化。

2.2.4 注意各引流管的护理 腹部外科术后会有各种引流管,如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T型引流管、十二指肠营养管、空肠造瘘管、尿管等不同目的的引流管。术后要妥善固定,避免意外拔脱。同时要保持引流管通畅。

2.2.5 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对老年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肺部感染、预防肠粘连、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因下肢静脉淤血而引起的血栓形成。是减少肺部、腹部乃至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所以手术后应尽早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通常情况下,手术病人清醒后,可以先在床上做些轻微的屈臂或屈腿等活动,同时还可以配合深呼吸,或者慢慢试着进行翻身。从术后24小时起,就应该从床上坐起。术后48小时后,就应该努力下床活动。可以先由陪侍者扶着坐在床沿上,然后慢慢站起身来,在别人的搀扶下或自己扶着床沿、墙壁等缓慢走动。开始时可以每天下床行走1~2次,每次0.5~1小时。待身体逐渐恢复后,活动量可适当加大。

2.2.6 加强心理护理 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激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里反应,严重的消极心理心里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士应及时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消极心理反应程度,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取得最佳手术效果。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致使器官结构发生改变功能减退 心理功能逐渐衰退,加之社交减少,子女分居外出,失去亲人的关怀体贴,造成孤独 抑制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烦躁、较固执、不易合作。加之老年人年老体衰,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里上较失落。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与热情周到的护理,应以虚心亲切的语言,像对待亲人一样,使其感到温暖。尊重老人,是老人意识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制定出有关护理计划,积极采取可行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感到医院安全,对围手术期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具有同等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护理技术,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掌握丰富的医学心理学知识,才能对手术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要求,保证手术顺利的完成,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贵.欣腹部肿瘤合并高血压65例围手术期[J].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14): 16-17.

[2] 张晓霞,费军伟,徐红梅,等.老年女性妇科住院病人3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17): 2349-2351.

[3] 廖燕飞. 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妇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 5(3): 291-292.

心理护理在腹部皮瓣术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腹部皮瓣术,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腹部皮瓣术是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目前, 该技术己成为整形外科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我院自开展腹部皮瓣术修复创伤病例以来, 共收治手及前臂创伤病患51例, 经过细致的心理护理与临床观察, 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皮瓣成活率, 并缩短了康复时间, 效果满意, 现将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51例患者的康复指导经验给予总结, 并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患者, 其中, 男38例, 女13例。年龄4~38岁。病因:机器伤12例, 热压伤26例, 瘢痕整形13例。缺损部位:前臂1/3段30例, 手部21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大创面11.0 cm×14.0 cm, 小创面3.4 cm×5.2 cm。皮瓣最大者12.0 cm×14.1 cm, 最小者为4.3 cm×6.0 cm。其中, 急诊手术21例, 其余病例入院择期手术共30例。

1.2 心理护理

1.2.1 术前心理护理

1.2.1. 1 术前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 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康复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 使人们具有自我保健能力。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是一种极强的心理刺激, 所以术前患者心理状态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焦虑及恐惧[1]。术前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情况。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必要的解释, 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 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及家属直观和全面认识该技术, 从而树立治疗信心, 消除顾虑及担忧。

1.2.1. 2 术前手术教育

术前应向患者或患者的家长介绍手术的方法、手术的原理及术后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及住院时间的长短和注水时的疼痛等问题, 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消除对腹部皮瓣术的不理解及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心理焦虑、恐惧。大部分腹部皮瓣术的患者往往肢体组织损伤比较严重, 多伴有组织缺损, 患者对愈后担忧, 担心肢体能否恢复正常功能, 以致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针对此种情况, 术前对患者及其家长充分做好思想工作, 以取得在整个病程中的密切配合。

1.2.1. 3 扩张器置入的心理护理

置入扩张器后要进行注水, 注水时可能有一定的胀痛, 但能忍受, 嘱患者不要紧张害怕;当皮肤扩展达到一定的需要后, 停止注水, 进行二期手术, 修复邻近组织病变。在此阶段中, 告知患者做好自我保护, 只有医患的积极配合, 才能取得手术的成功。

1.2.1. 4 患者心理评估

经常与患者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问题和要求, 根据局麻方法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正确配合方法和术前注意事项。患者既往对手术成败的顾虑较多, 护理人员对其种种顾虑给予恰如其分的解释, 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对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及治疗。

1.2.1. 5 照料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照料者任务繁重, 久之易产生心理疲劳、不满、埋怨等负面情绪, 护士应针对性地对陪护人员行心理治疗, 尽量让较年少的患者减少依赖性, 指导照料者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方式, 使照料者亦身心健康。对自己的健康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赖自己。

1.2.2 术后护理

1.2.2. 1 一般护理

术后保温尤为重要, 温度过低或突然下降会引起血管痉挛, 一般室温要求在25~30℃, 湿度60%。术后手术区常规灯照保暖, 以促进皮瓣血供恢复。

1.2.2. 2 饮食护理

正确指导患者饮食: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饮食,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1.2.2. 3 术后体位

术后体位的安置是保证皮瓣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应固定制动, 保持功能位, 防止皮瓣受压, 扭转牵拉。护理中应随时纠正对血运不利的体位, 将患肢置于一个软枕上, 患肢一般应放置在高于心脏的位置, 维持功能位术后的体位。

1.2.2. 4 术后患肢的固定与观察

术后患肢的固定要求可靠, 防止皮瓣的撕脱, 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2]。尤其是肢体固定的适应阶段, 患者常常难以适应, 在此期间, 更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还应加强生活护理健康指导。

1.2.2. 5 术后皮瓣血运的观察

术后皮瓣早期血液循环的观察工作主要是护士来完成。血管危象的观察是皮瓣成活的关键。观察皮瓣情况皮瓣颜色是关系到转移皮瓣能否成功的指标之一, 因此在术后48 h, 我们每小时观察1次, 手术2 d以后每2小时观察1次, 并记录之。

1.2.2. 6 断蒂前的心理护理

首先对患者讲明断蒂的目的、夹管前有不适的感觉, 一定要坚持, 每次从15 min开始, 观察患者的承受能力, 逐渐延长夹管时间, 以取得配合[3]。

2 结果

本组共51例患者经以上健康教育和指导配合, 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断蒂时间为l5~33 d, 平均住院时间26 d。

3 讨论

通过对51例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们体会到, 手术的成功与心理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4], 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能正确对待手术, 积极配合治疗, 可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可减少不良反应, 对提高腹部皮瓣术的成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可调整患者的心理环境, 减轻心理负担, 使其思想放松。应用镇痛药物, 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 提高麻醉效果, 消除患者不良心理, 使其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 提高痛阈,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度过手术全过程, 达到康复目的,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将尊重患者、关爱患者、贯穿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 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俐, 管鹏.现代护理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1.

[2]郑雪梅, 于文萍, 刘小谊.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多指皮缺损1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2) :176.

[3]张秋红.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J].现代护理, 2005, 11 (2) :94.

老年腹部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便秘患者78例均为大便秘结不通, 排便时间延长至3 d~5 d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并排除器质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 每组39例。2组年龄、性别经检验, P>0.05, 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观察组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腹部按摩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平卧, 术者站在其右侧, 以右手平放在患者腹部, 绕脐周做环形按摩, 手掌按压的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由轻到重, 稳定而持续。每次15 min, 早晚各1次。实秘采用泻法: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虚秘采用平补平泻法:先做10 min顺时针按摩, 再做5 min逆时针按摩。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中医辨证治疗。

1.3 效果评定标准

按摩后3 h内排便为显效;按摩后3 h~12 h内排便为有效;按摩后12 h以上排便或未排便为无效。

2 结果

为患者做腹部按摩护理后, 嘱患者排便后告诉护士, 做好记录, 观察组在12 h内排便35例, 有效率89.74%, 而对照组12 h内排便19例, 有效率为48.72%。

3 讨论

便秘的原因很多, 大致包括精神因素、生活、饮食和排便习惯、健康状况和疾病影响等等。中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分为虚秘和实秘两种, 病变在大肠。实秘有燥热内结, 气机郁滞型;虚秘有气虚、血虚和阳虚。按中医“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和中医外治理论分别采用“补”和“泻”的手法按摩腹部, 不仅能调理气机通腑降浊, 而且能健脾益气, 达到泻虚补实的目的[1]。通过2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比较, 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按摩排便后为防止再次发生便秘, 需进一步辨证施食, 以保持大便通畅。燥热内结者忌辛辣厚味、酒类, 多食清热生津的凉性食物, 如香蕉、西瓜、梨等。气机郁滞者忌阻滞气机的食物, 如糯米、油腻之品, 多食豆制品、洋葱、萝卜以行气宽中。虚秘者忌生冷瓜果, 需热水浸泡后食用;饮食应富有营养且多渣为宜。

腹部按摩治疗便秘, 方法简单易行, 无毒副作用, 易被患者接受, 收效快, 能尽早减轻患者的痛苦, 可作为健康教育措施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老年腹部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剖宫产产妇发生腹部切口感染29例 (研究组) ;年龄19~41岁, 平均年龄 (24.0±5.5) 岁, 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剖宫产但切口无感染者34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 (23.5±5.0) 岁。两组孕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临床表现

研究组所有病例均出现术后发热, 体温38~39.5℃, 且超过72h, 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腹部切口3~4d出现红肿, 血管钳扩创有混浊分泌物流出, 本院均采用腹部横切口, 切口采用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 29例拆除缝线后切口全部裂开, 8例达到筋膜层。对切口分泌物进行培养, 大肠艾希菌7例, 肺炎克雷伯菌2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

1.3 处理

当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一经诊断成立, 即立即拆除伤口缝合或者扩创引流。 并且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根据药敏实验用药, 局部用呋喃西林液冲洗伤口并放置引流条, 每天换药。待1~2d伤口渗出减少或无异常分泌物后拔出引流条, 本文所有病例均于术后7d左右愈合, 最长10d愈合, 全部愈合良好。

1.4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破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4次、肥胖 (体重指数, BMI) ≥25kg/m2、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30g/L) 、合并阴道炎、术前白细胞升高≥15.0×109/L、胎膜早破、腹部疤痕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本文29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 与同期随机选取的34例非感染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两组情况见表1、表2) , 表1结果显示, 研究组在产程时间、破膜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结果显示, 研究组在检查次数、肥胖、低蛋白血症、合并阴道炎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腹部疤痕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4 讨论

由表1、表2中可以看出, 导致孕妇出现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非单一因素作用, 下面就分别对可能导致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4.1 产程时间以及阴道检查/肛门检查的次数

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 研究组在产程时间以及阴道检查/肛查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程时间长, 阴道检查/肛查次数增多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其破坏了产道的自然防御机制, 从而增加了阴道以及宫颈等处的细菌进入宫腔的几率, 并且使得生殖道的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 进入切口造成感染。产程延长, 可使得先露部长时间压迫子宫下段, 使其变长变薄, 易出现组织水肿, 同时阴道协助上推胎头, 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4.2 胎膜早破

当破膜后, 可使得阴道以及宫颈处细菌进入宫腔, 随着胎儿娩出从而污染手术切口, 且部分胎膜早破本身就是由感染引起的, 使切口更易受感染。另外, 在手术中分娩胎儿时, 术者将手伸入宫腔下段, 即最易存在细菌污染或感染的宫颈内口处, 使手套污染[1]。

4.3 孕妇的健康状况

孕妇营养状况不良, 低蛋白血症可削弱其机体的防御功能, 从而降低孕妇抵抗感染的能力, 使腹部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而且孕妇有阴道炎且未治愈, 以及自身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存在潜在感染, 使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上升。研究组合并阴道炎的比例24.1%, 且术前白细胞升高的比例为17.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4.4 肥胖

研究组肥胖患者比例为27.6%, 由于肥胖者皮下脂肪较厚, 影响手术视野的暴露以及操作, 进而使手术时间相对延长, 以及缝合时难以彻底消灭脂肪层的死腔, 肥厚的脂肪组织本身血供就少, 且脂肪组织被手术以及缝线刺激更容易引起液化而发生感染[2]。

4.5 医源性因素

其中主要因手术者操作不够熟练, 引起缝合止血不当;断裂血管未及时缝扎, 导致术中出血过多, 形成局部血肿;当缝针过紧过密, 导致组织缺血、坏死以及缝线的异物反应等, 引起切口感染;手术时间的延长, 手术视野及各种医疗器械遭受空气污染的概率也相应增加, 手术时间延长1h, 感染率可增加1倍[3]。

针对引起感染因素的预防措施为: (1) 加强孕期宣教, 指导均衡饮食, 合理控制体质量, 孕期同时积极治疗阴道炎及基础疾病; (2) 术前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 使手术过程中血液以及组织中有足够抗生素浓度, 杀灭可能污染的细菌。对产程长、胎膜早破、术前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可适当延长抗生素用药时间; (3) 产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阴道、肛门检查以及长时间的试产, 对于阴道分娩困难的孕妇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避免产程延长; (4) 对于胎膜早破者, 保持外阴清洁, 用0.05%碘伏擦洗外阴, 2次/d, 对破膜时间>12h者, 及时给予抗生素; (5) 提高手术技巧, 缝合切口时注意对和好, 避免过紧过密, 避免形成死腔, 且保护好组织, 尽量减少损伤,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有效防治感染。另外对于肥胖者, 皮下脂肪层切口应该要上下垂直, 将已脱落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 对可能污染的切口予甲硝唑冲洗; (6) 术后发热超过72h者, 及时查找原因, 发现切口感染, 尽早拆开缝线、扩创引流, 切口分泌物培养, 体温>39℃或WBC>20×109/L行血培养及药敏实验, 及时更换选用合适抗生素抗感染, 可选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杀菌作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

综上所述, 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非单一因素, 由此可见, 在预防对策上面要整体、综合的有效的预防。

参考文献

[1]王俐萍, 黄云英.剖宫产切口感染预防措施探讨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 5 (2) :167-168.

[2]舒德喜.分析剖宫产切口感染原因做好感染防控措施 (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4) :550-551.

老年腹部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腹部手术患者78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 女19例;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 (44.32±13.73) 岁;手术时间在1.5~5.5h, 平均手术时间 (2.47±1.11) h。对照组:男21例, 女18例;年龄23~71岁, 平均年龄 (43.87±12.82) 岁;手术时间在1.2~5.6h, 平均手术时间 (2.47±1.11) 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向患者宣讲本研究的目的方法等,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采取加温液体的方法, 将所有术中的静脉补液及冲洗液加温至37℃。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入室后手术前采用棉被保暖, 术中液体为常温下输注, 未经加温。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入室时、手术开始时、术中1h、手术结束时的体温, 观察术中不良发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差异性显著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对比

入室时和手术开始时, 观察组与对照组体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术中1h和手术结束时比较, 观察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中1h和手术结束时, 对照组体温明显低于入室时和手术开始时体温 (P<0.05) , 观察组无明显变化 (P>0.05) , 说明观察组术中体温变化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小, 对照组术中体温明显降低, 观察组体温基本维持稳定。见表1。

*表示与入室时和手术开始时比较, P<0.05

2.2 两组术中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术中加温液体安全可靠。

3 讨论

体温的恒定可以保证机体的生理功能得到有效运行。在临床上我们将体温<36℃称之为低体温状态。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 由于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条件、器官暴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都会导致手术患者处于低体温状态。对于小儿患者、老年患者及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来说出现低体温状态的概率更大。现代研究表明, 导致术中低体温状态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1) 手术室环境影响:相关要求规定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控制在21~23℃。吉琦等学者对手术室温度与感染及人体舒适度关系进行了研究, 认为室温设置在22℃为最佳状态[1]。为了保证消毒效果, 通常要增强手术室的空气对流, 李锦卉对手术室通风与空气消毒质量关系进行探讨认为通风的强度与消毒质量呈正比[2]。接受手术的患者在这种环境下, 很容易出现低体温现象。钱赟在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进展中认为手术室温度和通风情况是导致低体温现象的重要原因[3]。 (2) 麻醉作用的影响:麻醉药物能够明显的抑制患者体温调节中枢, 干扰其体温调节的作用, 降低人体代谢率, 减少产热, 从而影响人体的温度。范鹏飞等学者对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进行研究, 认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均可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但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对体温的影响更大, 体温下降速度更快, 幅度更大[4]。 (3) 输注液体“冷稀释”作用的影响:大量输注低于体温的液体, 会使患者体温下降。低温液体进入体内后会消耗机体的热量, 引起体温下降。因此, 大量输入未加温的液体或血液是导致患者体温降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林瑞瑶在两种温度液体输注对腹部手术中心体温的影响一文中指出, 输注手术室室温的液体会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输注接近体温的液体能有效稳定患者的中心体温, 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5]。 (4) 手术因素的影响:手术时间长, 腹腔内容物暴露的面积过大, 暴露时间过长, 使用低温液体反复冲洗等, 都会将人体的部分热量带走, 导致低体温状态的出现。苏秀霞等在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一文中指出手术时间和暴露程度是导致低体温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6]。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低体温状态会增加机体氧气的消耗量, 使凝血机制发生紊乱, 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使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概率增加。因此,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成功进行, 保持患者术中体温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加温补液是手术过程中维持患者体温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鄢水旺统计了255例术中输注不同温度液体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 认为加温输注液体可有效的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7]。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可导致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状态的因素很多, 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对保持体温非常重要, 加温液体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 为成功完成手术提供了有力支持。

摘要: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 总结保持术中体温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腹部手术患者7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 观察组将手术过程中输注液体和冲洗液体加温至37℃;对照组液体不采用加温措施。观察指标包括:术中体温变化幅度、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体温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在术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采取加温术中液体的方式可保持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平稳, 安全可靠, 为成功完成手术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中体温变化,护理观察

参考文献

[1]吉琦, 掌孝荣, 刘春霞.手术室温度与感染及人体舒适度关系的研究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6) :3679-3680.

[2]李锦卉.手术室通风与空气消毒质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 :257-257.

[3]钱赟.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 (中旬刊) , 2010, 11 (8) :2-4.

[4]范鹏飞, 秦枭, 杨保仲, 等.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 (4) :40-41.

[5]林瑞瑶, 徐红霞, 郑玩华, 等.两种温度液体输注对腹部手术中心体温的影响[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 25 (2) :98-98, 105.

[6]苏秀霞, 李芳芳, 赵兵, 等.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5) :149-149.

老年腹部术 篇9

【关键词】 老年人;超声检查;疾病谱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96-01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了解本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好地做好老人健康档案的登记、更新工作,我中心2013年9月对本社区内158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在本次体检中,所有受检者都接受了腹部超声检查,现将肝胆胰脾双肾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有1580人进行体检,全部参与腹部超声检查。其中男性696人,女性884人,年龄60~92岁之间,平均年龄71.5岁,各年龄组人数60~69岁508人(男性248人,女性260人),70~79岁653人,(男性291人,女性362 人),80~89岁415 人,(男性181人,女性334人),90岁以上4人(男性1人,女性3人)。

1.2 仪器及方法 采用Aloka a6型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对全体受检者进行空腹肝胆胰脾双肾的常规检查,受检者取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等,对受检部位进行多切面扫描。依据患者性别和年龄段的不同,对各类疾病进行检查。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部超声体检异常情况 在本次老年人健康体检中,1580例老人共检出异常表现1231例,异常检出率78.9%。1580例老年人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如下:脂肪肝503例;肾囊肿318例;肝囊肿256例;胆囊结石185例;胆囊息肉145例;胆囊切除105例;脾大45例;肝血管瘤42例;肾结石38例;肝内钙化灶18例;肾错构瘤8例;肝硬化5例;胆囊萎缩5例;肾萎缩4例;多囊肾3例;多囊肝2例;腹水1例;肾上腺包块1例;肾上腺包块1例;肝内占位1例;胰腺占位1例。

2.2 各种异常情况与性别的关系 肾囊肿、胆囊息肉、脾肿大、肝血管瘤、肾结石的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脂肪肝、肝囊肿、胆囊结石、肝内钙化灶、肝硬化的检出率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对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疾病谱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腹部超声这项检查中,女性的发病率大于男性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1],并且疾病种类随之增加。在本组资料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脂肪肝检出率为31.8%,女性与男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肾囊肿检出率为16.2%,男性高于女性,排在第三位的胆囊结石,检出率11.7%,患者也是女性居多。脂肪类、胆囊类疾病以女性为多,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代谢功能下降,脂肪肝发病增加[2],慢性肝病以男性为多,可能与长期疲劳、酗酒、吸烟有关[3]。因此,社区老年人肝胆疾病的比例较高,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肝胆疾病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还要坚持对老年人的定期健康体检,以便早期检出疾病,给予必要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顾明珠,张文喜.1620名社区老年人肝胆B超检查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9):492-493.

[2]王蕾,李江,李翠英.我校1434例教职工B超体检结果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2):163-165.

老年腹部术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180例, 女100例。年龄5~75岁, 中位年龄41.6岁。其中化脓性阑尾炎59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2例,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75例, 肝包虫病45例, 外伤性肠破裂25例, 胃癌15例, 结肠癌4例, 外伤性肝破裂5例。体温:36.1~37℃者141例, 37.1~38℃者42例, 38.1~39℃者64例, 39.1℃以上者33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109/L以下119例, (11.0~15.0) ×109/L 46例, (16.0~20.0) ×109/L 56例, (21.0~25.0) ×109/L 44例, (26.0~30.0) ×109/L 15例。中性粒细胞正常者104例, 其中70%~90% 176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术前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输血及抗生素治疗, 进腹后给予吸净脓液、血液, 切除病灶或修补缝合。关腹前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至液体澄清后, 再将术尔泰溶液250~500ml注入腹腔内留置。若怀疑腹腔内有渗血或感染严重, 可放置烟卷引流、关腹。

2结果

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腹胀。术后4~8h可闻及肠鸣音102例, 术后8~12h可闻及肠鸣音178例。术后30h内肛门排气237例, 术后48h后肛门排气43例。术后3d体温稳定在37.2℃以内275例, 术后第4天后体温正常。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3例, 随访率为86.79%, 随访时间3~5年, 均无明显腹痛及肠梗阻症状。行胃肠钡餐透视187例均未见肠粘连X线征象。

3讨论

当腹膜受到感染、创伤、出血、肿瘤及异物刺激后, 产生炎性渗出, 在光性因子作用下纤维蛋白原激活, 大量的纤维蛋白沉积, 成纤维细胞不断侵入和增殖, 形成永久的纤维结缔组织性粘连。当胃肠浆膜纤溶机能减少50%以上时就产生术后的肠管与肠管、肠管与浆膜、大网膜粘连融合, 导致肠粘连或粘连性肠梗阻。术尔泰溶液具有修复上皮组织、抗炎、抗渗出、抗感染作用。本资料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术尔泰溶液后无明显腹痛、腹胀, 腹部柔软, 无压痛及肠粘连或梗阻症状发生。187例行胃肠钡餐透视结果均未见肠粘连X线征象。本资料中有22例为包虫病复发及12例妇科疾病施行再次手术时, 术中检查原手术后肠管光滑、胆囊床有轻度粘连, 腹膜平整, 未见有肠粘连、肠管与腹膜粘连征象。因此, 笔者认为该药物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 能够有效地抑制腹部在创伤、炎症或异物刺激后发生的炎性渗出。 (2) 术尔泰溶液通过对膜功能的稳定作用达到抑制成纤维母细胞DNA合成, 防止蛋白性粘连发展成为纤维性粘连, 形成粘连索。 (3) 术尔泰溶液能促进腹膜上皮组织迅速修复, 使腹膜的完整性得以恢复, 受损的脏层或壁层腹膜粗糙面变光滑, 保护腹膜中纤溶酶原及其激活酶的纤溶功能, 防止肠粘连发生。 (4) 有效地减轻肠管水肿, 改善创面的微循环, 使肠管功能迅速恢复, 促进肠蠕动。

本组资料显示, 术尔泰溶液具有明显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脲基海因, 脲基海因进入人体内第一步是水解为尿素与偏桃酸, 尿素从尿液中排出, 偏桃酸转化为乙酰乙酸, 参与有氧代谢, 在平滑肌收缩时提供能量, 这对于术后预防肠粘连是十分有利的。

由于术尔泰溶液具有抗炎作用, 因此, 患者术后发热反应均较轻, 术后补液量减少, 营养物质消耗较低。且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切口均Ⅰ期愈合, 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 术尔泰溶液是良好的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常规药物, 无论是对手术质量的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 还是防止肠粘连及腹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都是良好的治疗方法。

上一篇:美国国家仪器下一篇:古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