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皮瓣修复术(精选8篇)
腹部皮瓣修复术 篇1
手指脱套伤, 即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 患者往往深部组织损伤不太严重, 反而手指肌腱、神经血管损伤较严重, 所以游离植皮疗效不佳[1]。利用下腹部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是近年来常用的方法, 其供瓣区血运良好, 皮瓣成活率高, 但腹部皮瓣修复术根据皮瓣的厚度和形状也分为不同术式[2]。我院采用腹部超薄管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脱套伤患者40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手指脱套伤患者, 均为第2~4指单指损伤, 其中男51例, 女29例;年龄14~54岁, 平均 (32.5±6.7) 岁;绳索绞伤37例 (46.3%) , 机器绞伤25例 (31.3%) , 挤压伤18例 (22.5%) ;食指41例 (51.3%) , 中指29例 (36.3%) , 环指10例 (12.5%) ;合并掌指骨折61例 (76.3%) , 单纯皮肤脱套伤19例 (23.8%)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腹部袋状皮瓣修复术, 臂丛神经、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在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交点处作皮瓣切取点, 根据手部缺损面积设计皮瓣大小, 以甲紫在供区画“L”形设计线, 沿线依次切开皮肤表层、浅筋膜, 在真皮下保留3~5mm脂肪层, 掀起皮瓣。术中注意电刀凝血, 将皮瓣修剪成“阶梯”或“斜坡”式, 直至真皮下血管网层次。将清创后的手指埋入皮瓣内, 缝合近端基底及两侧创缘, 形成可容纳患手的“口袋”, 袋状皮瓣下放置引流条, 包扎、固定。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密切观察皮瓣及患肢血流运动情况, 5~6周断蒂, 之后视创面情况进行二期植皮手术。观察组采用腹部超薄管状皮瓣修复术, 麻醉方式和供区位置同对照组, 设计线为等腰梯形, 梯形下底边长等于手指近端创面周长, 上边长等于手指远端创面周长, 高度等于手指脱套部分长度。切开等腰梯形皮瓣的下底和两侧腰部, 真皮下保留2mm脂肪层, 用剪刀修剪脂肪, 直至蒂部, 使其均匀、平整, 厚度以透过剩余层隐约见真皮下血管网为宜。掀起皮瓣, 将手指套入卷成管状后缝合, 术后宽胶布固定。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密切观察皮瓣及患肢血流运动情况, 3~4周断蒂。两组应用断蒂术前均需行血运阻断试验, 锻炼3~5天后方可断蒂。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1天及术后1、6个月手部整体功能、掌指关节及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其中采用上肢功能测试 (UEFT) 评估手部整体功能, 分为6个等级, 级别越高, 手部功能恢复越好;正常情况下, 掌指关节屈曲度至少90°, 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至少100°。比较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
1.4 疗效评价标准
优:外观较好, 功能恢复, 皮瓣完全存活;良:外观尚可, 功能部分恢复, 皮瓣存活面积大于9 0%;差:外观及功能均较差, 皮瓣存活面积小于9 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达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 7, P<0.05) , 见表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0% (38/4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31/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 7, P<0.0 5)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与前一时间点相比, #P<0.05
2.2两组术后手部整体功能、掌指关节及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比较
两组的手部整体功能评级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均显著提高, 掌指关节活动度与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随着时间延长均显著增大, 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 (10.0%) , 其中血循环障碍3例, 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 (27.5%) , 其中血循环障碍7例, 感染3例, 瘢痕挛缩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 P<0.0 5) 。
3 讨论
皮瓣指的是带有血管和一定皮下脂肪附着的皮肤, 移植时蒂部和供区相连, 可以维持血液供应, 建立新的血运后方可断蒂。下腹部作为皮瓣供区有修复后患指外形良好、供区瘢痕隐蔽、肤质良好、供瓣区可拉拢及缝合等优点, 在远端皮瓣移植中占有重要地位[3]。
皮瓣按形态分为扁平皮瓣和管状皮瓣, 袋状皮瓣是扁平皮瓣的一种, 其蒂部较长, 血供好, 术后易固定, 但对于指部损伤, L形皮瓣断蒂后不能完全包裹手指四周, 术后部分创面可能需要游离植皮, 而管状皮瓣蒂窄、皮瓣宽、外观好, 单指损伤修复术后一般无须游离植皮[4]。对于皮瓣厚度, 传统的皮瓣移植要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深面的脂肪厚度, 术后血供负荷大, 手指末端皮瓣不易成活。而超薄皮瓣脂肪层厚度减少到真皮下约2mm, 减轻了血供负荷, 加速血管化时间, 而且较薄的皮瓣外形美观, 不仅保留了手指长度, 还克服了传统皮瓣修复术的臃肿[5], 患者更乐于接受。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达优率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1天及术后1、6个月的手部整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掌指关节活动度与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管状超薄皮瓣完全按照手指形状设计, 能更好地与受区贴合, 皮瓣较易成活。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与腹部超薄管状皮瓣修复能直接拉拢缝合, 术后不易感染, 且毛细血管充盈度好, 血循环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低[6]有关。
总之, 腹部超薄管状皮瓣修复术有利于手指脱套伤患者术后手部整体功能、掌指关节及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且并发症少, 优于传统袋状皮瓣, 应注意治疗期间的密切护理和断蒂后手部功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广亮, 巨积辉, 李祥军, 等.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治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 34 (4) :249.
[2]李文龙, 王斌, 陈峰, 等.手指脱套伤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 24 (9) :39.
[3]刘跃飞, 巨积辉, 侯瑞兴.手指皮肤脱套伤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 32 (3) :176.
[4]刘育杰, 屈志刚, 孙乐天, 等.全手皮肤脱套伤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 (8) :973.
[5]罗伟, 陈顺兴.腹部多管状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脱套伤[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 12 (2) :130.
[6]唐林峰, 侯瑞兴, 巨积辉, 等.173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2, 28 (4) :230.
舌癌根治加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护理 篇2
【关键词】舌癌;游离皮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20—01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好发于男性,多发生于舌侧缘,其次为舌尖、舌背等处。手术是治疗舌癌目前的主要有效方法,大多采用联合根治术进行治疗,即将原发性与相应的颈淋巴结同时清除,还需同期行游离组织瓣修复术。术前、术后护理对手术后患者语言、进食、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其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60~70岁,皆经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均在全麻插管下行半舌切除,颌颈联合根治术,采用带血管蒂的前臂游离皮瓣进行舌缺损修复。术后3~4个月复查,见皮瓣成活良好,舌缺损整复后语言、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舌癌患者在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具体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建立相互依赖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持续的情感支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有关病情、手术方式及成功率、术后功能等,介绍同种疾病手术成功的病例,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心态和情绪稳定,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及术后康复。
2.1.2术前健康指导 主要包括卧床体位、有效的咳痰方法、床上大小便和手指示意训练等。术晨行留置导尿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戒烟。
2.1.3常规准备 根据手术要求进行备皮,用肥皂及热水清洁供皮区,供皮区不可静脉注射,预防破损,保持皮肤清洁。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护理 患者平卧位,头部制动5日,前3日去枕,头部可偏向患侧15°~30°,以避免血管蒂、组织瓣过度牵拉,利于组织瓣的血液循环。供区患肢垫枕抬高15°~30°,制动期后患者应避免侧卧位,禁止患侧卧位,以防止组织瓣因受压或牵拉导致缺血坏死。夜间巡视,注意熟睡患者体位。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舌部运动受限,口腔分泌物多,吞咽不便,加上舌根部肿胀和伤口渗血,应随时吐出口内分泌物和渗出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需持续雾化吸入至拔除气管套管;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据理常规据理,1 周后可试行堵管,无呼吸困难者可拔管。
2.2.3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引流颜色及性质、组织瓣颜色质地、温湿度等变化,记录出入量等。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4负压引流护理 术后伤口渗出液及组织液的量均较多,伤口内应放置引流管,及时引流伤口内积血、积液,消除死腔,预防感染。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正常情况下,引流液颜色同暗红到深红过渡到淡红,且术后12 小时内引流量不应超过250ml。若超过250ml或短时间内引流过快、过多,呈鲜红色,应考虑有无血管活动性出血。若无引流液渗出或流出量甚少而面颈部肿胀明显,可能为引流管阻塞、折叠行原因,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保持吸引球的负压状态。一般于术后3-5天,每24小时引流量少于30ml,即可拔管。
2.2.5组织瓣观察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的血供监测十分重要,对组织瓣颜色及形态的演变进行动态观察,是早期发现血管危象的可靠监测方法。血管危象最易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可以通过移植组织瓣颜色、皮温、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①观察记录:手术当日每30分钟一次,术后72小时内每1小时一次,72小时后每2小时一次,术后6天每天观察2-3次。②组织瓣颜色:正常组织瓣颜色粉红,与供区皮肤颜色相一致。如组织瓣颜色变浅或变白,皮纹增加,肿胀不明显,有动脉供血不足;如组织瓣颜色变暗、发花、有瘀斑,皮纹消失,水肿明显,有静脉回流障碍。③皮纹与组织瓣肿胀监测:移植组织瓣表面应有正常的皮纹皱褶,组织瓣柔软或有水肿,3-4天后吻合,静脉逐渐畅通,肿胀程度即可改善。
2.2.6口腔护理 由于口腔内行较大手术,术后患者由于口腔禁食、吞吐功能暂时受限,不能保持口腔清洁,需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如患者没有误吸症状,常规给予口腔冲洗7-10天,每天2次不能行口腔冲洗的患者,给予擦拭清洁,口唇给予液体石碏或金霉素眼膏涂抹,以防干裂。
3小结
手术治疗舌癌,在一定程度上為肿瘤的彻底切除提供了保证,但却造成患者颌面部组织缺损,继发畸形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希望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能保持良好的外形和功能。从心理到生理上的精心、严格护理尤为重要,不仅改善、恢复口腔颌面部的生理功能,患者也能积极主动配合康复,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潘朝斌,赵小朋,李劲松,等. 带血管蒂游离组织瓣同期修复舌癌术后缺损及临床评价[J]. 广东牙病防治. 2006,04:268-269.
[2] 薛秀红. 舌癌根治同期足背游离皮瓣修复的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7,09:25.
腹部皮瓣修复术 篇3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腰硬麻,手外伤腹部皮瓣修复术中,应用价值
手外伤腹部皮瓣修复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具有风险小、成功率高的特点[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67例我院行手外伤腹部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麻醉方法,分析其临床情况,探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腰硬麻在手外伤腹部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行手外伤腹部皮瓣修复术的67例患者作为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7),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0-5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2.6±3.5岁之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3±3.4岁之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气管插管麻醉,麻醉诱导使用1.2μg.kg-1.min-1瑞芬太尼、1.5mg.kg-1的丙泊酚缓慢静注,成功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用6mg.kg-1.h-1和0.3μg.kg-1.min-1,手术结束后常规拮抗。观察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先进行臂丛阻滞麻醉,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用0.3%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臂丛阻滞麻醉完成后观察5-10min后行腰硬联合麻醉,先消毒、硬模外穿刺,成功后缓慢注入0.5%的2ml的布比卡因,完毕后退出腰穿针。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均用多功能监护仪检测患者麻醉前、麻醉时、麻醉后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血流学动力、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腰硬麻在手外伤腹部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流学动力情况
经过观察,结果显示,与麻醉前相比,对照组患者麻醉时、麻醉后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时、麻醉后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腰痛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外伤腹部皮瓣修复术是在皮下的结缔组织与深筋膜层之间进行的一种修复术[2]。有关文献报道显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如果局部麻醉的药物的剂量过大常容易引起毒性反应[3]。而气管麻醉因对患者有刺激,容易引起心率不齐、高血压等心血管反应,剂量过大下不仅加重患者的脏器负担,还延迟患者的苏醒时间[4]。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小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麻醉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还能减少毒性反应[5]。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对照组患者麻醉时、麻醉后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变化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时、麻醉后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变化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上述观点,可见在手外伤腹部皮瓣修复术中应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腰硬麻,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芳.探析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肩锁关节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23):87-88.
[2]陈星,吴又武,蔡雪峰.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腰硬麻在手外伤腹部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09,22(06):462-463.
[3]白鲜玲,单慧明,祁素珍.手外伤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术中麻醉12例体会[J].包头医学,2013,27(3):14-15.
[4]武斌,薛宏斌,张雷,等.简单皮瓣修复术在手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5(01):43-46.
腹部皮瓣修复术 篇4
1 腹部皮瓣修复手外伤的手术方法以及对患者的意义
由于手外伤患者很有可能出现皮肤软组织的缺损,同时患者的骨骼、肌腱、血管以及神经等重要组织也会出现外露或出现缺损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患者的手部缺损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及处理。目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腹部皮瓣修复的方法对患者的手外伤进行修复。所谓皮瓣移植就是将患者身体某一部位的带有血液供应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转移到患者的另一个部位,从而到达消灭创面,并且将畸形部位进行修整的效果。由于手部是最常外露的部位,因此美观以及功能的恢复对于手外伤患者而言尤其重要。通过皮瓣移植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帮助患者恢复手部的功能,并且帮助患者的手部尽可能美观。对于患者而言,腹部的皮瓣是一种随意皮瓣,皮下组织较为丰富,同时皮肤的质地也较好,面积也较大,血供可靠,抗感染能力极强,因此在目前对于手外伤患者进行皮瓣修复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使用腹部带蒂皮瓣为手外伤患者进行修复。
2 如何对手外伤患者使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后进行护理
(一)对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进行相应的观察
手外伤患者进行了腹部带蒂皮瓣的修复后,血液循环的观察是术后护理最为重要的一点内容,在患者术后的1—3天之内,最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因此对于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进行相应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检查患者的皮瓣蒂部是否出现了牵拉、受压或打转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需要及时的调整患者的体位,为患者局部注射罂粟碱,防止患者的血管出现痉挛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了水泡、瘀斑瘀点,可以为患者进行切口放血的相关处理。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皮瓣颜色、体温、肿胀程度以及毛细血管的充盈时间,通过观查这些指标就能够较好地对喊着的皮瓣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分析。
(2)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以及指导的的方法
由于腹部带蒂皮瓣手术对于体位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一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次患者在术后必须要进行10—14天的卧床,并且需要注意进行较好的皮肤护理。在患者进行卧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用平卧位,在这其中以仰卧位为最佳,患者的髋关节需要注意弯曲,减少腹部的张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帮助患者的皮瓣能够和心脏在同一水平,对于患者的静脉回流、减轻淤血以及肿胀有着较大的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卧床的过程中较容易会出现皮瓣修复的位置和腹部的供区吻合口可能会出现断裂,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需要及时地为患者进行清创并且需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同时需要注意对患者的前臂进行较好的固定,同时制动住患者的患肢,对患者的皮瓣进行观察,保证皮瓣能够顺利的成活以及断蒂[2]。同时为了防止患者在术后出现皮瓣撕脱的情况,需要对患者的饿前臂进行相应的固定,保证患者不会因为无意识的动作而造成皮瓣出现移位以及牵拉。
(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
通过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手外伤患者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手外伤。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会焦虑、恐惧以及烦躁,同时大多数患者也会担心手术后手部的恢复情况,担心日后的手部工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着重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了焦虑以及恐惧等情绪,可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并且需要及时的为患者进行止痛,减少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刺激,让患者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并且医护人员也需要和患者建立其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3 结语
手外伤的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已经成为了目前手外伤患者最为常见的手术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互利无法较好的进行。本文讨论了如何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
摘要:手外伤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目前在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治疗的方式目前已经较为成熟。在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在治疗后的美观等原因,为患者进行腹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文章讨论了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
关键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张苏,印砚.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2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54-55.
腹部皮瓣修复术 篇5
关键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护理效果
手外伤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治疗常用的方法是进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这种术式可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后期手部功能的重建。多数患者术前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反应,当反应过大时,将会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术后康复[1] 。本文选取在2013年4月~ 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为手外伤患者进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3年4月~ 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为手外伤患者进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为研究对象。男59例,女21例;患者年龄8 ~ 43岁,平均年龄(21.37±2.89)岁。其中毁损伤32例,套脱伤16例,机器绞伤14例,爆炸伤6例,其它12例。80例手外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并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2 方 法
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 , 如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入院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2术前护理,包括患者创面和皮肤护理;3术后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皮瓣血运情况、舒适护理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锻炼。
1.3 评价标准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判定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结果采用百分制划分等级:1非常满意:> 90分;2满意:80~90分;3不满意:< 80。总满意率 = 非常满意率 + 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100%(40/40)和87.5%(35/4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如表1所示。
3 护 理
3.1入院护理
在手外伤患者入院前,护理人员要详细地向患者介绍住院的环境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的伤情做详细地了解和评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感和信心,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做好基本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1]。
3.2 术前护理
首先患者在术前要进行常规的检查,患者要进食高蛋白的食物,提高其组织修复的能力,但在术前10 ~ 12h要禁食。其次是创面和皮肤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创伤面进行清洁,防止患者的创伤面感染。在手术前准备备用皮肤,供皮区的皮肤进行清洁并保持完整。再次是心理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前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详细地介绍整个手术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以及对手术的信心[2]。最后要对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的锻炼,原因在于进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要卧床1周。因此,在患者术前就应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大小便,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术后出现便秘的状况。在患者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遮挡患者的私处,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3.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包括对患者皮瓣的血运情况进行观察、病房护理、舒适护理、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功能的锻炼。由于患者在术后皮瓣的血运情况是手术成功与否的直接反映,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要从皮瓣的颜色、温度等进行血运情况的判断。良好的血运情况皮瓣的颜色应该是稍红,温度可能会稍微比正常温度要高,也不会出现大程度的肿胀,且毛细血管充盈的时间在1 ~ 2s。其次是对病房的环境进行护理,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和清洁,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可以用鹅颈灯进行照射,促进患者血液的循环,提高皮瓣修复手术的成活率。再次对患者的切口、肩肘关节和卧床姿势进行护理[3]。在患者切口剧烈疼痛时,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对患者的肩肘关节进行按摩,缓解患者的酸痛感。保持患者舒适的卧位和干净的床单及贴身衣物,并适当地进行翻身,防止患者长时间的卧位出现压疮。最后是患者肢体的功能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的手外伤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保障术后皮瓣血供的良好运行。从手外伤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表1)可得出,采用人性化的综合护理措施,患者非常总满意率为100%。说明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皮瓣修复成活率。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成功的标准是看术后皮瓣供血是否良好 , 断蒂后功能恢复是否达到满意[4]。因此 ,术后护理的着重点是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 , 观察表面颜色是否存在积血,务必保证皮瓣颜色正常、温度正常、毛细血管充盈等正常 , 还要积极预防处理血管痉挛、血栓,防止动、静脉发生危象。同时禁用血管收缩药物[5]。术后绝对卧床休息7 ~ 14天 , 避免体位改变引起血流方向的改变。患肢应高于心脏水平 , 这样有利于静脉回流从而减轻水肿。注意患肢保暖 , 预防再次受到损伤 , 每天加强功能锻炼 , 定期随访 , 以便于顺利康复。
腹部皮瓣修复术 篇6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筋膜蒂皮瓣,腹部带蒂皮瓣
手是人类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最容易受伤的器官,各种创伤容易造成手指皮肤的软组织缺损,有时还会出现骨关节、血管、肌腱等组织外露,严重影响手指的正常功能。在软组织缺损修复时,单单闭合创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关注其功能恢复、美观程度和手指的感觉等[1]。临床上修复手法较多,传统的游离皮瓣修复修复手术时间长,皮瓣极易出现坏死。邻指皮瓣修复操作简单,但是需要进行二期手术断蒂,还容易造成邻指损伤。筋膜蒂皮瓣修复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是目前常用的修复方式,其修复效果较好,患指功能恢复较为理想。为探讨筋膜蒂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两种皮瓣修复手术进行修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实验组男17例,女6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34.8±10.6)岁;其中热烧伤7例,机器损伤16例。对照组男16例,女7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3.9±10.2)岁;其中热烧伤6例,机器损伤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平卧位,采用指根部或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清洗伤口并消毒、止血。清理异物和严重挫伤组织。皮瓣设计面积要大于软组织缺损面积的10%左右。实验组患者采用筋膜蒂皮瓣进行修复,末节手指缺损时,皮瓣设计选择在中节、近节指背部位,以手指优势侧指的动脉指横纹末端的连线为轴,旋转点不宜超过中节的中段,中节旋转点不宜超过远侧指间的关节部位。按照设计切开四周皮肤,除蒂部的皮肤切至真皮层外,其他切至腱膜浅面,切开时要避免重复切割和损伤腱膜。之后掀起皮瓣到蒂部,留取0.6 cm左右的筋膜作为皮瓣蒂,切开蒂部远端的皮肤,向两侧分离0.5 cm,以免挤压蒂部。游离皮瓣筋膜蒂至远端,在腱膜下进行剥离[2]。带止血完成后旋转皮瓣180°,覆盖在软组织缺损部位后缝合,放置引流条。供瓣区创面采用取中厚皮片移植。术后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及时换药,采用抗生素改善微循环,2周后拆线。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在下腹部设计皮瓣,皮瓣蒂尽量保留血管近端,切开皮肤到深筋膜浅层,根据伤处软组织的厚度修剪皮瓣,但是需要保留一定厚度的皮下组织,以免造成蒂部损伤。采用连续外翻缝合近蒂部的创缘,再覆盖软组织缺损部位,缝合、包扎。采用宽绷带将前臂和腹部固定。2周后拆线。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指的屈伸功能、溃疡、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及患指恢复情况。优:患者手指功能正常,无溃疡情况发生,两点辨别觉距离<10 mm;良:患者手指功能基本正常,无溃疡情况,两点辨别觉距离<10 mm;差:患者手指功能存在障碍,有溃疡,两点辨别觉距离>10m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屈伸功能受限2例,不受限21例;出现溃疡2例,无溃疡21例;两点辨别觉距离(7.32±0.46)mm;对照组患者屈伸功能受限8例,不受限15例;出现溃疡15例,无溃疡8例;两点辨别觉距离(12.53±0.42)mm;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恢复优13例,良9例,差1例;对照组恢复优0例,良9例,差14例;实验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筋膜蒂皮瓣在四肢较为多见,供血以微细血管网为主,其是随意型筋膜皮瓣。筋膜蒂皮瓣切取简单,无需吻合血管,切取的成功率较高,不会破坏主要血管,并且不易创伤供区,修复后患指比较美观,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患指不易溃疡,安全可靠[3]。筋膜蒂皮瓣修复要对患处彻底清创,尽量保护蒂部,皮瓣分离要在腱膜上,蒂部剥离要在腱膜下并附带浅静脉。在覆盖创面时皮肤隧道要尽量宽松,以免卡压蒂部。皮瓣属于非生理性皮瓣,其内部没有知名血管供血,因此不宜烤灯。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的效果明显优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兆毅,刘有玉,李子华,等.指侧方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大家健康,2013,7(10):1054.
[2]李海雷,赵亮,刘井达,等.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09-110.
腹部皮瓣修复术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例手损伤病人中, 男16例, 女3例;年龄12岁~16岁;住院时间3个月至2年;手术次数3次~9次。
1.2 手术方法
给予全身麻醉, 常规消毒, 彻底清除创面及周围的坏死组织, 再根据缺损面积大小及形状在腹部设计蒂位于脐部的胸脐皮瓣[2], 蒂宽3 cm~4 cm, 皮瓣从远端深筋膜堆起, 近蒂部时注意穿透血管不要损伤, 皮瓣形成后观察皮瓣血液供应良好, 将皮瓣与受区无张力缝合, 蒂部可缝成管状或植皮, 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 然后将上肢固定于胸腹合适位。
1.3 结果
皮瓣Ⅰ期愈合14例, 5例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 除1例经过远处皮管形成转移修复外, 余4例经换药后愈合, 皮瓣成活, 未发生异常。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术前、术后给予病人适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意外受伤, 病情治疗复杂, 加上受伤处软组织缺损严重, 肉眼就可见暴露的深部组织, 病人非常恐惧、紧张, 甚至于语言和行为过激, 针对这一情况, 应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了解病人的感受及愤怒的原因, 给病人以理解, 让病人感受到护士在为他排忧解难, 使病人身心恢复平衡。在术前谈话中部分病人将手术方式理解为“将手埋在肚子里”而拒绝接受手术, 大部分病人均不同程度地担心手术是否成功, 担心多次手术疼痛、制动不适、生活不能自理等。为此, 向病人耐心解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损伤的优点及安全性;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请康复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解手术麻醉知识, 增加信心, 并告诉病人不良的情绪有可能导致皮瓣的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手术失败, 争取病人的积极配合, 为手术治疗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2.2 术前护理
术前常规进行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 保证手术安全。保持创面包扎外敷料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消毒垫及床单位被服。供瓣区 (胸腹部) 彻底清洁, 保证皮肤完整、无破溃。告知病人术前1周禁烟, 讲解戒烟的重要性, 指导病人训练术后制动体位, 训练翻身, 健侧卧位, 避免伤侧受压, 保持正确的体位, 训练床上大小便。
2.3 术后护理
2.3.1 病室准备
病室的环境与温度合适是预防血管痉挛的重要措施, 尤其在寒冷季节尤为重要。应保持环境清洁、安静、舒适, 温度保持在24 ℃~28 ℃, 以免环境温度变化而致血管收缩影响皮瓣血液循环。病室内禁止吸烟, 防止因吸烟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定时通风, 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 每次30 min。
2.3.2 体位
术后卧床休息, 相对制动, 采取平卧位和健侧卧位相交替, 避免俯卧位及患侧卧位, 指导协助病人更换体位, 避免因体位不适而随意变换体位。及时告诉病人皮瓣的成活情况, 稳定情绪, 并解释被动体位、制动对皮瓣成活的重要性。
2.3.3 疼痛护理
术后剧烈疼痛可使病人烦躁不安, 同时又使机体释放疼痛介质, 导致血管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 而影响皮瓣的成活。术后48 h内用镇痛泵止痛, 48 h后给口服止痛药, 并与病人多交流, 让病人听轻松的音乐, 以转移其注意力, 同时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 保证病人的睡眠和休息。
2.3.4 皮瓣护理
2.3.4.1 病情观察
术后常规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术后24 h内每隔30 min观察1次, 术后48 h内每隔1 h~2 h观察1次, 术后72 h内每隔6 h观察1次。同时局部用烤灯照射, 灯烤时注意防止烫伤或温度过高致皮瓣坏死, 故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温度。采用25 W灯泡, 距离照射部位20 cm ~30 cm, 照射1 h~2 h, 每天照射2 次。术后皮瓣观察主要是看是否有动脉供血不足和静脉回流障碍。如发现皮瓣颜色变化、肿胀严重, 积极寻找原因, 看蒂部是否有扭曲、压迫或牵拉, 皮瓣下是否有血肿, 局部药物应用是否正确, 发现血肿及时处理清除。观察皮瓣下引流的颜色、性质及量, 如每小时引流量在50 mL以上, 提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本组病人出现血肿3例, 活动性出血1例, 经积极处理, 效果满意。
2.3.4.2 并发症的预防
如皮瓣发绀、皮肤温度下降、肿胀加重、起水疱, 警惕皮瓣术后血液循环危象的发生。可采用多普勒仪对皮瓣颜色、皮肤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等指标进行监测, 以便尽早发现血管危象征兆。本组19例病人均未发生血管危象。
2.3.5 皮瓣训练
早期合理的血管阻断训练, 有利于促进皮瓣血液供应早日形成, 术后3周~4周开始用肠钳 (外套橡皮) 夹住蒂部, 每次3 min~5 min, 每次1次或2次, 当血液供应正常逐渐增加次数并延长阻断时间, 当阻断2 h而皮瓣颜色、温度无改变, 则表明可以断蒂;若血液供应差, 应延时断蒂。本组有2例病人延时断蒂。
2.3.6 断蒂后的康复指导
因皮瓣较厚且感觉不敏感, 防止烫伤或冻伤, 不要抓挠, 避免瘢痕增生。让病人从日常生活训练开始, 鼓励病人自己洗脸、穿衣、系鞋带、解扣、用筷子进食、练习写字等。注意日常生活训练应循序渐进。
3 讨论
手部复合伤为严重的损伤, 处理比较棘手, 腹部带蒂皮瓣覆盖手部创面, 将供瓣区与肢体创面对合, 手贴于腹部供皮区内, 以暂时封闭创面[3], 可待受瓣区血液供应建立后将皮瓣蒂延长。这是在游离皮瓣或其他皮瓣无法修复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但需要多次分指, 时间长, 费用高, 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制动不适, 这些都给护理增加了难度。本组病人一般都经过多次手术, 最多达9次, 出院时间长, 对预后缺乏合理的预期,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烦躁心理, 这种不良心理直接影响手术成功及创面愈合。病人术后长时间手固定于腹部, 长时间侧卧不便翻身, 体位不适, 也易形成压疮, 甚至造成皮瓣蒂部压迫、移位、扭曲、撕脱。故应系统而全面地做好病人围术期的护理, 保证病人术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术后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预防并发症发生, 争取皮瓣成活, 手术成功。
关键词:手损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486 488.
[2]袁相斌, 林子豪.胸部皮瓣在修复重建外科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1, 24 (2) :144.
心理护理在腹部皮瓣术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腹部皮瓣术,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腹部皮瓣术是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目前, 该技术己成为整形外科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我院自开展腹部皮瓣术修复创伤病例以来, 共收治手及前臂创伤病患51例, 经过细致的心理护理与临床观察, 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皮瓣成活率, 并缩短了康复时间, 效果满意, 现将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51例患者的康复指导经验给予总结, 并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患者, 其中, 男38例, 女13例。年龄4~38岁。病因:机器伤12例, 热压伤26例, 瘢痕整形13例。缺损部位:前臂1/3段30例, 手部21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大创面11.0 cm×14.0 cm, 小创面3.4 cm×5.2 cm。皮瓣最大者12.0 cm×14.1 cm, 最小者为4.3 cm×6.0 cm。其中, 急诊手术21例, 其余病例入院择期手术共30例。
1.2 心理护理
1.2.1 术前心理护理
1.2.1. 1 术前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 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康复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 使人们具有自我保健能力。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是一种极强的心理刺激, 所以术前患者心理状态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焦虑及恐惧[1]。术前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情况。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必要的解释, 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 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及家属直观和全面认识该技术, 从而树立治疗信心, 消除顾虑及担忧。
1.2.1. 2 术前手术教育
术前应向患者或患者的家长介绍手术的方法、手术的原理及术后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及住院时间的长短和注水时的疼痛等问题, 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消除对腹部皮瓣术的不理解及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心理焦虑、恐惧。大部分腹部皮瓣术的患者往往肢体组织损伤比较严重, 多伴有组织缺损, 患者对愈后担忧, 担心肢体能否恢复正常功能, 以致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针对此种情况, 术前对患者及其家长充分做好思想工作, 以取得在整个病程中的密切配合。
1.2.1. 3 扩张器置入的心理护理
置入扩张器后要进行注水, 注水时可能有一定的胀痛, 但能忍受, 嘱患者不要紧张害怕;当皮肤扩展达到一定的需要后, 停止注水, 进行二期手术, 修复邻近组织病变。在此阶段中, 告知患者做好自我保护, 只有医患的积极配合, 才能取得手术的成功。
1.2.1. 4 患者心理评估
经常与患者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问题和要求, 根据局麻方法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正确配合方法和术前注意事项。患者既往对手术成败的顾虑较多, 护理人员对其种种顾虑给予恰如其分的解释, 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对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及治疗。
1.2.1. 5 照料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照料者任务繁重, 久之易产生心理疲劳、不满、埋怨等负面情绪, 护士应针对性地对陪护人员行心理治疗, 尽量让较年少的患者减少依赖性, 指导照料者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方式, 使照料者亦身心健康。对自己的健康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赖自己。
1.2.2 术后护理
1.2.2. 1 一般护理
术后保温尤为重要, 温度过低或突然下降会引起血管痉挛, 一般室温要求在25~30℃, 湿度60%。术后手术区常规灯照保暖, 以促进皮瓣血供恢复。
1.2.2. 2 饮食护理
正确指导患者饮食: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饮食,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1.2.2. 3 术后体位
术后体位的安置是保证皮瓣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应固定制动, 保持功能位, 防止皮瓣受压, 扭转牵拉。护理中应随时纠正对血运不利的体位, 将患肢置于一个软枕上, 患肢一般应放置在高于心脏的位置, 维持功能位术后的体位。
1.2.2. 4 术后患肢的固定与观察
术后患肢的固定要求可靠, 防止皮瓣的撕脱, 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2]。尤其是肢体固定的适应阶段, 患者常常难以适应, 在此期间, 更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还应加强生活护理健康指导。
1.2.2. 5 术后皮瓣血运的观察
术后皮瓣早期血液循环的观察工作主要是护士来完成。血管危象的观察是皮瓣成活的关键。观察皮瓣情况皮瓣颜色是关系到转移皮瓣能否成功的指标之一, 因此在术后48 h, 我们每小时观察1次, 手术2 d以后每2小时观察1次, 并记录之。
1.2.2. 6 断蒂前的心理护理
首先对患者讲明断蒂的目的、夹管前有不适的感觉, 一定要坚持, 每次从15 min开始, 观察患者的承受能力, 逐渐延长夹管时间, 以取得配合[3]。
2 结果
本组共51例患者经以上健康教育和指导配合, 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断蒂时间为l5~33 d, 平均住院时间26 d。
3 讨论
通过对51例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们体会到, 手术的成功与心理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4], 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能正确对待手术, 积极配合治疗, 可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可减少不良反应, 对提高腹部皮瓣术的成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可调整患者的心理环境, 减轻心理负担, 使其思想放松。应用镇痛药物, 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 提高麻醉效果, 消除患者不良心理, 使其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 提高痛阈,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度过手术全过程, 达到康复目的,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将尊重患者、关爱患者、贯穿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 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俐, 管鹏.现代护理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1.
[2]郑雪梅, 于文萍, 刘小谊.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多指皮缺损1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2) :176.
[3]张秋红.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J].现代护理, 2005, 11 (2) :94.
【腹部皮瓣修复术】推荐阅读:
腹部皮瓣修复06-06
腹部超薄皮瓣09-03
带蒂腹部皮瓣移植术06-20
游离皮瓣修复术07-27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论文08-03
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术08-04
推进皮瓣修复08-28
皮瓣移植修复09-16
游离皮瓣修复09-17
肌皮瓣修复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