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术

2024-10-15

皮瓣移植术(精选9篇)

皮瓣移植术 篇1

关键词:皮瓣移植术,护理,体会

皮瓣移植术是指将某一部位的一块带有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皮瓣转移到另一部位, 达到消灭创面、整复畸形和缺损的目的。在软组织修复再造中, 由于皮瓣有自身血液供应, 又含皮下脂肪组织等, 故皮瓣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它能恢复受皮区外形和生理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 现在整形外科中应用较为广泛。

1临床资料

我科从开科4年来, 所做的皮瓣移植术有: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前臂内侧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邻指侧方岛状皮瓣、下肢严重毁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双蒂腹部随意皮瓣、胸脐皮瓣颈浅动脉足背游离皮瓣、足趾移植拇指再造、股前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鱼际皮下筋膜瓣、外踝上动脉降支逆行岛状皮瓣等100多例患者。术后发生静脉危象4例, 动脉危象2例, 发生皮瓣下感染延期愈合3例, 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4例, 经及时处理皮瓣全部成活均获满意疗效。另有1例术后当天皮瓣下血肿, 立即送手术室清除血肿、止血、加强引流后顺利恢复。100多例患者, 术后6个月~1年随访, 皮瓣色泽红润, 弹性良好, 远端肢体供血良好, 外形及功能满意, 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功能。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皮瓣移植术虽效果佳, 但手术要求高、风险大, 一旦失败将造成新的皮肤及软组织 (供区) 的畸形和缺损。而且部分皮瓣转移术如远位皮瓣、管状皮瓣移植术, 因手术次数多、疗程长, 需要经成形或延迟、转移、断蒂等阶段, 而术后又常需姿势固定, 给患者造成痛苦和生活不便。因此, 术前心理护理很重要, 做好解释工作, 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案, 认识手术的优点, 说明术后姿势固定引起的不适, 解除患者思想上的顾虑使之配合治疗。

2.1.2 体位训练:

术后应严格体位制动3~4周, 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 术前应指导患者行耐力、持久性姿势及体位等训练, 使其能适应术后的强迫姿势。同时, 训练患者床上解大小便等。

2.1.3 皮肤准备:

供区应禁止各种穿刺注射, 注意勿损伤皮肤;术前1d供、受区备皮, 保持供、受皮区皮肤清洁干燥, 无感染, 除去毛发、修剪指甲。

2.1.4 术前检查:

常规术前血象、凝血酶原、肝肾功、心电图检查, 术前照相;多普勒超声血流听诊器探测血管位置及走向并做好标志。并检查供、受区吻合血管状况, 用多普勒超生检测血管的血流量等。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神志等的改变常是各种病理状态出现的先兆。术后初期, 由于麻醉作用、手术反应、疲劳等因素, 上述体征可有一个短暂的波动期。应每2h测量生命体征1次, 直至平稳。

2.2.2 局部保温:

移植或再植的血液循环仅靠吻合后的血管相通, 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一旦发生痉挛, 势必造成移植或再植的缺血, 严重或较长时间的痉挛是术后血管栓塞和移植组织坏死的主要原因。方法:室温保持在25~28℃之间, 全身用电热毯覆盖, 肢体裸露部位穿着棉袖套保暖, 患处用60W普通电灯照射烘烤, 照射距离约30~40cm。

2.2.3 皮瓣护理:

(1) 皮瓣颜色:主要观察移植组织肤色是否红润、苍白、红紫。因人体各部位肤色不一样, 观察时注意既要与供皮区周围肤色相比, 又要与受皮区肤色相比。皮瓣肤色是反映皮瓣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术后48h内观察并记录1次/h。皮瓣苍白, 为动脉供血不足;发紫或暗红, 则提示静脉回流受阻, 应报告医生, 做相应处理。 (2) 皮瓣温度:注意与邻近正常组织相比较。一般移植皮瓣温度与健侧皮温相差0.5~2℃, 若比正常皮温相差低于2℃, 提示将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术后受区局部用烤灯持续照射7~10d, 灯距30~40cm。照射时经常巡视, 防止烫伤。如皮温突然增高超过正常范围, 且局部有刺痛感觉或疼痛持续加重, 提示有感染可能。移植的皮瓣常用多层纱布覆盖, 以防受外界温度影响。本科2例术后4d开始皮温升高, 疼痛加剧, 最终由于皮瓣下感染延期愈合。 (3) 毛细血管反应:用消毒棉签压迫皮瓣皮肤呈苍白, 然后移去, 皮瓣肤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的间歇, 即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充盈时间为1~2s, 如果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 则可能是血液循环中断, 应立即引起注意。如延长至5s以上, 提示有血管危象发生。笔者认为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应与其他指标综合分析考虑。本科几例因充盈时间延长, 曾考虑动脉血供障碍, 经与主管医生分析, 考虑皮温、肤色正常, 未行特殊处理, 经密切观察36h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逐渐恢复正常。 (4) 皮瓣的肿胀程度:皮瓣移植术后组织均有轻微肿胀, 这是手术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 一般于术后3~7d肿胀逐渐消退。如皮瓣肿胀明显且持续加重, 皮纹消失, 出现水疱, 表明静脉回流受阻, 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皮瓣水肿较轻时, 可严密观察, 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可适当拆除部分缝线, 达到减压的目的。

2.2.4 体位护理:

术后体位的安置是保证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10°~15°左右, 以利静脉回流, 减轻水肿, 维持功能位或根据手术部位适当调整。患肢应固定制动, 必要时, 将肢体的关节保持在功能位。局部移动时, 应避免皮瓣血管的牵拉、扭曲;禁止患侧卧位, 防止皮瓣受压痉挛, 导致皮瓣缺血坏死。尽量采取满足患者的体位, 要经常巡视患者, 特别是熟睡患者, 应随时纠正对血运不利的体位。

2.2.5 伤口护理: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消肿、解除血管痉挛 (我科常用罂粟碱静滴) 、改善微循环等对症处理,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引流通畅, 防止皮瓣空隙处积血, 影响皮瓣成活。

2.2.6 饮食的护理:

禁止主动及被动吸烟, 忌饮用浓茶、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多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2.2.7 疼痛的护理: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我科常用高乌甲素稀释液及氯诺昔康稀释液以微量泵泵入4~6ml/h止痛。

3体会

皮瓣移植术后通过做好围术期的护理, 认真落实术前、术后相关护理, 如心理护理、体位训练、伤口护理, 完善术前检查, 加强皮瓣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反应、肿胀程度等的观察,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促进患者健康。

皮瓣移植术 篇2

【关键词】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舒适护理;移植成活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69-01

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是治疗足部及小腿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溃疡及损伤的常见术式,具有操作简便、移植成功率高等优点。然而,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后,为避免扭转、折叠、牵拉皮瓣蒂部,患者常需采取特殊强迫体位,这不仅可增加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增加患者疲劳及痛苦感受。本研究中,为增进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将舒适护理引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我院100例小腿外伤后实施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入组标准:年满18周岁;认知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者;合并严重心、脑、肝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妊娠、哺乳女性。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8-65(34.67±4.82)岁;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例数分别为41例、9例。观察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8-68(35.04±5.27)岁;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例数分别为42例、8例。组间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年龄等资料比较,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环境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以及药物护理等),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其主要内容如下。(1)体位舒适护理。术后,患者需应用石膏管型固定双腿,石膏干固一般需要2d左右时间,此期应合理应用垫枕,使石膏处于正确位置,以增进患者舒适度、避免石膏变型;此外,可通过电灯烘烤、通风干燥等方式加速石膏干固。石膏固定期间,应加强肢端神经及循环情况的观察,一旦发现肿胀、皮温降低、紫绀,或者患者主诉肢端麻木、疼痛,应立即进行减压处理。此外,应指导患者每隔1-2h进行1次健侧卧位及平卧位的转换。(2)心理舒适护理。手术属强烈心理应激源,可引起恐惧、焦虑等情绪,加之术后患者下肢长期处于强迫体位可进一步加重患者负性情绪。因此,护士应热情、诚恳、和蔼,指导患者通过阅读、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以淡化强迫体位所致的不适感受;此外,护士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介绍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以增强患者康复信念。(3)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压疮的预防性护理:确保床单位平整、干燥、无碎屑,在患者受压部位及骨突处加垫棉垫、水垫或者气圈,每次更换体位后轻轻按揉患者受压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血管危象的预防性护理:血管危象是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术后,护士应将患者下肢抬高15-20°,以促进静脉回流;确保包扎敷料松紧适宜;确保湿度(50-60%)、温度(25-27℃)适宜,以避免室温偏低导致微血管痉挛;术后24h每小时测量皮温一次、指压法观察皮瓣颜色一次;嘱患者术后禁烟酒,以免引起皮瓣小血管收缩。感染的预防性护理:密切监测患者体温(4次/d),确保敷料清洁(如有污染、渗出应立即更换),定期应用酒精(75%)消毒患区及蒂部三角区(4次/d),每2h应用酒精纱布温敷皮瓣1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示范、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床上锻炼,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肢体按摩。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皮瓣移植成活率(转移皮瓣血运良好,温度、颜色正常,毛细血管反应良好,且边缘未见发黑坏死则视为成活[2])。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并发症发生率及皮瓣移植成活率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血管危象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压疮1例、血管危象3例、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χ2=4.000,P=0.046)。

2.2 两组皮瓣移植成活率比较

观察组皮瓣移植成活率达100.00%(50/50),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46/50)(χ2=4.167,P=0.041)。

3 讨论

临床上,因碾压、车祸挤压、撕脱等原因导致的足部及小腿皮肤软组织损伤十分常见。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是治疗此类损伤的首选术式。然而,患者的康复情况除了与手术医师的高超技术密切相关外,与系统、优质、科学的护理干预也密不可分[3]。

本研究,观察组在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后接受舒适护理,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皮瓣移植成活率分别为4.00%、10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6.00%、92.00%(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1]。

综上所述,在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术后配合施以舒适护理,可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淑娟.交腿皮瓣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70-71.

[2]梁运海,董明,刘东,等.足背皮瓣移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成活率和成功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9): 4657

-4661.

[3]张丹丹,刘良燚,王瑒.综合护理干预对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皮肤缺损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50

肋间皮瓣移植术前术后护理 篇3

临床上因各种意外致肘后部组织缺损的病例较多。既往采用单纯皮肤移植封创。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自1995年我院采用同侧肋间皮瓣交叉移植修复肘后部创面, 辅以有效的皮瓣术前、术后护理, 使病人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 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1 一般资料

肘后部组织缺损病人共24例, 其中男16例, 女8例;年龄8~65岁。致伤原因:车祸18例 (其中撕脱伤5例) , 创伤感染后6例 (其中糖尿病患者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

2 术前、术后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协助做好各项检查, 肝、肾功能, 心电图, 出凝血时间测定。

2) 术前1天完成常规药物的敏感试验。

3) 手术术野皮肤准备, 术前1天供区皮肤备皮, 创面外用凡士林纱布或雷夫奴尔纱布, 无菌敷料包扎。

4)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劝其戒烟, 防止被动吸烟。

5) 停服小剂量阿斯匹林等药物, 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必要时行胰岛素注射疗法以控制血糖。

6) 心理护理:告知病人手术后被动体位时间久, 大约需3周左右, 难受, 生理绝对不能自理, 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对病人进行安慰和鼓励, 以缓解术前的心理紧张, 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

7) 手术晨按医嘱行术前准备。

2.2 术中护理

接病人进入手术室,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固定体位, 协助医生完成手术, 肘后部创面行简单清创术。尽量保留重要的血管、神经, 保留关节囊的完全。必要时皮瓣下可放置引流冲洗, 测量肘后部创面面积。

1) 皮瓣设计:以上臂下垂, 同侧肘部创面所达位置, 在侧胸部设计蒂部位于外后侧的舌状瓣, 皮瓣远侧位于腹直肌外侧缘, 皮瓣宽度等于肘部创面纵径。

2) 皮瓣切取:按设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在腹外斜肌肌膜下由前内向后外解剖, 直至皮瓣蒂部, 术中不显露血管。

3) 形成皮管:皮瓣切取后供应创面直接缝合, 皮瓣蒂部缝成管状。

4) 皮瓣转移:将形成的肋间皮瓣移植修复肘部创面, 术后患腹固定于胸位。3周后皮瓣断蒂, 完成创面修复[1]。

2.3 术后护理

1) 术后按硬膜外或全麻护理常规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2) 平卧时防止骨隆凸部位受压, 应用棉垫圈.搬动时, 上肢胸部同时抬高, 防止皮管血管蒂撕脱、扭曲、牵拉。

3) 定时记录体温、脉率、呼吸, 观察生命指征变化。

4) 局部持续红外线照射, 每小时观察皮温、肤色、末梢循环充盈、出血特点等情况, 并与健侧对比记录, 及早发现皮瓣血运循环障碍, 及时通知医生。

5) 观察引流液体量、色、味, 更换负压引流袋时, 注意保持负压。及早发现引流管脱落、阻塞、负压消失等情况, 协同医生进行相关情况处置。

6) 保持创面清洁, 敷料干净, 观察外层敷料渗出情况, 若行皮瓣下引流冲洗, 渗出较多时, 则用无菌巾垫在床上。

7) 注意保暖防寒措施。

3 结果

24例采用同侧肋间皮瓣交叉移植修复肘后部创面病人中, 皮瓣成活佳并按时完成皮瓣断蒂手术者19例。皮瓣远端出现静脉回流障碍者3例, 其中2例经对症处置皮瓣成活, 按时断蒂;其中1例经对症处置后, 皮瓣大部成活, 远端坏死约皮瓣全长的1/5, 且为皮肤全层坏死, 皮下组织成活。皮瓣下血肿1例, 排出积血, 冲洗后, 稍微加压包扎, 皮瓣成活。皮瓣成活佳, 但拟行断蒂前晚, 无意中皮瓣远端撕脱约1/5者 1例, 经清创急诊手术后完成修复。

4 讨论

4.1 肋间皮瓣是以第9、10、11肋间及肋下神经、血管外侧皮支为蒂的轴型皮瓣。血管口径较粗大。位置恒定, 具有肋间神经、血管伴行, 可形成神经血管蒂皮瓣[2]。交叉移植可修复肘后部创面, 同时重建感觉功能。较既往单纯皮肤移植有较强的抗压, 耐摩擦, 有较强的存活能力, 不易与肌腱、关节囊等形成粘连。可极大地恢复和重建肘关节的功能, 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 皮瓣切取方便, 固定位置较合适, 修复后外观较佳, 有利于病人心理上的康复。

4.2 吸烟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与血小板, 故来手术前必须戒烟。对吸烟患者术后应采用积极抗凝措施, 如小剂量肝素钠的应用。术后还应防止被动吸烟, 更不容许主动吸烟。

4.3 皮瓣血运循环障碍, 是比较严重常见的并发症, 可导致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其从本质上看就是皮瓣血液供应是否充分, 静脉和淋巴回流是否通畅。其中术后的护理监测至关重要, 它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4.3.1 皮瓣血运循环障碍的常见原因是术后处理不当。

1) 皮瓣远端稍高于蒂部, 以利于皮瓣的静脉回流。若体位不当, 固定不良, 皮瓣蒂部牵拉张力大, 扭转或折叠, 易形成皮瓣血循环障碍[1]。

2) 皮瓣近心端环形过紧, 或绷带缠绕包扎, 可致静脉回流受阻。

3) 皮瓣下常规放置橡胶引流条或负压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若引流管堵塞, 则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更换负压引流袋时要保持负压。

4) 术后前4d, 皮瓣出现反应性肿胀, 应作必要的处置, 否则易导致皮瓣肿胀加重。引起皮瓣血液循环障碍, 甚至坏死。

4.3.2 术后临测:观察移植皮瓣的皮肤颜色, 温度, 毛细血管充盈试验, 血管搏动及出血特点等[3]。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便及早发现移植皮瓣的细微变化, 及早通知医生, 及时处置。

4.3.3 皮瓣发生血循环障碍会出现皮瓣苍白或发绀, 应及早发现,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 术中出现则停止手术, 将皮瓣缝回原处。当作皮瓣延迟手术。

2) 术后出现则分析出现原因, 加以解决。先分别分析动脉痉挛和静脉回流障碍时采取的措施:动脉痉挛时皮瓣苍白, 可通过镇静止痛, 局部保温, 补充血容量, 应用扩容抗凝等措施来改善微循环。局部温度应在28~38℃左右。

静脉回流障碍时血凝淤滞, 皮瓣发绀。可采用适当压力敷料包扎, 抬高皮瓣远端, 采取体位引流方法等, 必要时可:

a) 将皮瓣边缘部分缝线拆除或剪开已结扎的创周缘小静脉, 经常擦试, 使淤滞的静脉血不断流出, 至3~5d, 逐渐消肿。

b) 局部降温, 减轻局部的新陈代谢。

c) 用手指轻轻由皮瓣远端向蒂部按摩以利于静脉回流。

4.4 皮瓣下血肿常见的原因为患者凝血机制异常, 术中止血不彻底等。术前应查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凝血功能等以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手术中彻底止血, 必要时放置橡胶引流条或负压引流管, 皮瓣受区缝合时边缘不要缝合过紧, 包扎时应用适当压力敷料等可以预防皮瓣下血肿的发生。若发生皮瓣下血肿应立即拆除部分缝线, 清除血肿, 必要时查找出血点止血, 冲洗, 放置引流等尽最大可能使皮瓣存活。

4.5 在皮瓣转移过程中应妥善固定与良好的制动以防止皮瓣或皮管撕脱。我院1例患者因制动不佳于拟行断蒂术前晚无意中造成皮管撕脱。防止患者睡梦中不由自主惊叫, 肢体猛烈活动造成皮瓣撕脱。必要时应用石膏外固定以制动, 护理时给予石膏固定常规护理, 防止受压和褥疮的发生.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不要单独扯拉受区的上肢, 应搬动躯干, 防止皮瓣蒂部牵拉张力大, 扭转或折叠, 而造成皮瓣血循环障碍。

4.6 换药过程中无菌消毒观念不强, 易引起局部感染。应及时观察, 发现感染征象时及时拆除缝线, 敞开引流, 必要时局部外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扩散。若为了保存重要的血管、神经等时不能行彻底清创时, 可于皮瓣下放置引流管, 行利多卡因复合液引流冲洗。从而使间生态组织存活, 皮瓣存活, 完成修复。

4.7 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 (分子量2~4万) , 复方丹参, 罂粟碱, 小剂量阿斯匹林, 肝素, 尿激酶等。术中及术后的适当应用可以改善皮瓣的血运循环, 利于皮瓣血管的重建, 按时行断蒂手术。

综上所述, 我们采用同侧肋间皮瓣交叉移植修复肘后部创面, 在术前、术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及早对症处置, 对皮瓣成活, 手术成功极为重要,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保障了皮瓣的存活, 顺利完成修复手术, 使肘部的形态和功能得到恢复, 并可以有感觉神经的重建, 使病人的身心健康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张雪松, 陈雪莲, 崔万福.带肋间神经的胸腹皮瓣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 32 (6) :72

皮瓣移植术 篇4

【关键词】乳房再造术;穿支皮瓣移植;护理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和乳腺癌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患者对治疗要求的提高,要求再造乳房的患者日渐增多。乳房缺失不但破坏了女性的形体特征和曲线美,而且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形体缺陷感,同时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和对癌症的恐惧感。乳房再造术可恢复女性完整的形体美,同时亦缓解因丧失乳房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障碍,有助于患者恢复其自信及社会参与意识。自1994年Allen首次将DIEP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已有20年,因其不带腹直肌及其前鞘,只含有皮肤、皮下脂肪和血管蒂,具有横腹直肌肌皮瓣的所有优点,又避免了腹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中年妇女和肥胖者可起到腹部整形的作用,所以正逐渐取代横腹直肌肌皮瓣成为自体组织乳房再造的首选方法。但是由于该手术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其术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常规护理

1.1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的变化,并认真记录,防止血容量不足,导致移植皮瓣灌注不足[ 1 ]。

1.2 负压引流的护理。术后常规在腹部和再造乳房处分别放置多个负压引流管,可直接观察术区渗液、出血情况。护理中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当引流器球体充盈(负压减小)时,应及时倒出引流液,倾倒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如发生引流管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2]。

1.3 体位及功能锻炼。采用低半坐卧位,屈膝屈髋,上身抬高60°,下肢抬高45°,膝关节下垫软枕,以减轻腹部张力,有利于伤口愈合。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为防止静脉血栓和静脉炎的发生,术中便开始穿弹力袜,手术24h后可指导患者每日做手部的伸、握拳运动,足部的勾、伸运动,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可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和血管危象的发生,还可防止压疮的发生[ 1 ]。

1.4 呼吸道的护理。严重的咳嗽和胸壁制动不良会影响再造乳房的愈合。患者因全麻插管刺激和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之胸腹部术区疼痛等原因,不能有效咳出呼吸道分泌物,易继发呼吸道感染。术后应做雾化吸入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吸痰[2]。

1.5 留置导尿及引流。保持导尿管通畅,并妥善固定,观察尿液的色和量。每周更换集尿袋,做好会阴护理,嘱患者多饮水。

1.6 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软食。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多饮水,防止便秘。为避免腹部张力增大,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6]。

1.7 再造乳房的护理拆线后,以乳头为中心,用指腹围绕从近端向远端轻轻按摩移植乳房,促进血液循环。因皮瓣末梢循环差,擦洗时注意水温,防止烫伤或冻伤。

2 专项护理

2.1 移植皮瓣观察。术后1~2d,1次/h;3~5d,1次/2~4h;5~7d,1次/4~6h,并做好记录。

①皮瓣颜色。分为苍白、淡红、红润、暗红、紫红、紫6个等级,颜色偏紫为静脉回流不畅,偏白为动脉供血不足。②皮瓣张力。分为低(皮瓣瘪陷、皮肤皱纹加深),略低,正常,略高,高(皮纹变浅或消失)。皮瓣张力低为动脉供血不足,皮瓣张力高为静脉回流不畅。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以手指或玻璃棒轻压移植物皮肤,使之苍白,然后迅速移开手指或玻璃棒,正常者皮肤颜色1~2s转为红润:如果充盈时间缩短提示静脉回流不畅;如果反应迟缓,时间超过5s,提示动脉栓塞的可能。④皮瓣温度。用半导体体温计测量移植物皮膚温度,并与移植物近旁的健康皮肤温度相对照。转移皮瓣24~48h温度略高于正常1.0~1.5℃,48h后皮温正常或略低,如皮温低于正常皮肤2~3℃,则提示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皮瓣存活率低。如发现动脉供血不足征兆应转移皮瓣部位置于与心脏平行位,如静脉回流不畅应将受区高于心脏30~40cm位置,并通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可以术后用烤灯对移植物皮瓣区照射,距离30cm~40cm处持续照射,以提高局部温度。⑤血管搏动情况。采用触诊方法检查动脉搏动状况,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动脉血流情况,正常情况下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可听到动脉搏动有力,声音清晰且规则[3]。

2.2 术后用药。手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抗凝治疗3~5d,术后5d内定时通过观察皮瓣的色泽和指压反应等措施监测皮瓣血运。

2.3 供皮区、受区的护理。术后应保持腹部敷料整洁,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以减轻腹壁的张力,防止腹部切口裂开。术后2周要保持屈膝屈髋位,尽量避免能引起腹压突然增高的因素。患者咳痰时护理人员或家属可用双手轻拢患者腹部。术后腹带加压包扎3个月,其间避免剧烈运动。下床活动早期,可将上身前倾,逐步恢复直立行走和日常活动[3]。

参考文献

[1]张嫒媛,余嫒,盛敏.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20):72-73.

[2]赵永红,张捷.下腹部横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的护理[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5,2(4):255-256

32例皮瓣移植术病人的临床护理 篇5

皮瓣是带有皮下脂肪的一块皮, 用以修复皮肤缺损。移植时, 必须保留部分皮肤与供皮区相连, 相连的部分称为蒂, 在皮瓣移植后, 由蒂供应皮瓣血液与营养, 经过一定的时间与受皮区建立新的血循环后, 再将蒂断开, 完成皮瓣的移植。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3月, 共收治手指皮肤缺损合并指骨骨折病人32例, 经过显微镜下皮瓣移植修复+指骨克氏针内固定术, 32例病人的外伤手指全部存活, 无坏死截指发生, 平均住院23 d。现将皮瓣移植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病人, 其中男19例, 女13例;年龄15岁~5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 机器伤21例, 砸伤4例, 刀砍伤4例;合并开放性骨折16例, 单指皮损24例, 多指皮损8例;选择腹部皮瓣手术25例, 选择臂部皮瓣手术7例。

2 术前准备

2.1 病室准备

室温要求保持在22 ℃~25 ℃, 病室内应有保暖设施。病房内湿度在50%~60%, 预防寒冷和热燥致小血管痉挛。实验室证明,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引起血管的痉挛, 无烟环境对显微外科手术病人尤为重要, 不准病人吸烟, 也不准病人进入吸烟区与吸烟人共聚, 这就是“环境戒烟”。选择病床柔软舒适, 根据专科要求。配一锲形或矩形的治疗垫, 以有效抬高患肢。

2.2 心理准备

主要让病人了解手术的方法和目的以及手术后的体位, 使病人有思想准备, 以克服手术后的困难与不适。对手术充满信心, 自愿接受手术, 在术中、术后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3 生理准备

提供皮瓣移植部位的皮肤, 需外观正常无炎症、损伤、皮癣、瘢痕、血管瘤等, 常规清洁消毒皮肤。不用高锰酸钾洗液, 以免影响皮肤颜色, 不便术后观察。非急诊手术病人, 术前3 d做静脉充盈训练, 每天3次或4次, 使静脉柔软扩张, 为手术创造条件。完善必要的实验室辅助检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降低术后感染率。

3 术后护理

3.1 复温与保暖

①温度的改变对血管影响较大, 温度过低, 会引起血管痉挛, 持续痉挛会造成血管栓塞, 因此, 术后要及时恢复体温。我们在病人术后回病室前, 即将室温提高到28 ℃左右, 使病人入病房后, 肢体躺在一温暖的环境里, 并在短时间内体温恢复正常, 然后维持室温25 ℃~30 ℃, 室温过高会加速皮瓣耗氧代谢。根据情况选用暖气、空调、暖气机等设施。②我们用60 W的烤灯做局部持续照射, 距离一般为30 cm~40 cm, 随室温的高低, 可调整照射的高度, 既提高了温度, 又可以进行局部的观察。但遇上停电时, 观察部位要用棉被盖上, 周围放置热水袋以保温。③注意液体保温。在输液管的周围用热水袋适度加温, 使输入液体的温度提高, 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3.2 妥善的固定

①取同侧腹壁皮瓣移植术者, 多用石膏带, 将手腕、臂固定于腰际。再用两个多头带、胶布, 分别包扎前臂、手与腹部, 这样便于检查皮瓣而不干扰整个固定。皮瓣固定的好坏, 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如果固定不牢, 体位移动, 可使蒂部扭转, 妨碍血循环而推迟愈合的时间, 甚至会使皮瓣失败。也可由于慢性牵拉将皮瓣撕脱。②取对侧臂部皮瓣移植术者, 我们用胶布、纱布绷带将两上臂经胸前作“8”字形交臂包扎, 防止两臂分离开。③凡腋下、手指之间皮肤接触面之间, 要用棉垫或纱布隔开, 防止皮肤的接触面因出汗潮湿, 发生皮肤溃烂。

3.3 病人的体位

①腹部皮瓣和臂部皮瓣的病人, 术后保持平卧, 最好仰卧, 患肢下面垫薄枕, 以防止病人下坠变位而引起疼痛牵拉, 臂部皮瓣的病人, 双肘下都需要棉枕支垫。②术后一般要求卧床7 d~10 d。经过1周的卧床后, 已渡过血管危象的危险期, 可让病人在床上坐起活动。

3.4 皮瓣血运观察

为防止发生不可逆的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组织移植失败, 一般术后6 h~8 h即应查看伤口, 查看皮瓣血运。查看时, 要看皮瓣远端缝合部位, 检查蒂部有无受压扭曲情况。按“皮瓣血运观察表”, 术后每小时监测并记录, 连续3 d。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注:“渗血情况”, 不作为每小时常规检查的项目。必要时检查。3.4.1 皮肤颜色 皮瓣的色泽是判断血运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1], 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指标。再植 (移植) 组织的肤色应红润, 或与健侧肢体颜色一样, 或略红于健侧, 呈樱桃红。皮色灰白是动脉痉挛的最早表现, 逐渐变为苍白, 说明动脉出现栓塞。皮色变暗是静脉栓塞的表现。当动静脉同时发生栓塞时, 组织的皮肤呈灰暗色, 继而变为紫红、紫黑色。皮瓣“观察窗”禁用碘酒消毒[2], 观察时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夜间避免强光和手电光, 以免出现偏差而误诊, 在用旁照灯加温时, 观察时应移开烤灯。日光灯照射下皮肤显苍白, 应注意区别。不同民族有差异。由于皮瓣较小、位置较隐蔽, 观察时应充分暴露皮瓣, 特别是皮瓣边缘不可遗漏[3]。3.4.2 皮肤温度 使用电子皮肤温度计定时定位测定皮瓣温度, 并与健侧对照。术后7 d内, 每小时测量1次。第8 d~第12 d, 每4 h测量1次, 温度正常后停测。皮肤温度的变化是反应皮瓣内微循环的重要指标[1], 皮肤温度的价值在于与健侧组织的温度差, 如皮肤温度低于健侧3 ℃以上, 并有色泽改变, 提示静脉性血循环障碍;皮肤温度过低, 则常提示动脉性血循环障碍;如皮肤温度突然增高超过正常范围, 且局部有刺痛感觉或疼痛持续加重, 提示有感染可能。移植的皮瓣常用多层纱布覆盖, 以防受外界温度影响[4]。3.4.3 组织张力 再植 (移植) 组织均有轻微肿胀, 弹性好, 不宜受外界干扰, 是比较可靠的血循环观察指标[5]。血管痉挛时组织张力略低;静脉回流受阻时, 组织张力增高, 甚至有张力性水疱出现。3.4.4 毛细血管充盈速度 正常组织肤色红润, 轻压时呈苍白色, 一旦移开压迫后, 受压区在1 s内由苍白变为红润, 这称为毛细血管回充盈正常。动脉痉挛时毛细血管回充盈缓慢;栓塞时没有血供, 组织无血色, 压迫无退色现象。静脉不完全栓塞的早期, 毛细血管回充盈变快。3.4.5 渗血情况 针刺或小切口放血试验, 观察切口出血情况, 是鉴别动脉、静脉循环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血运好则涌出鲜红的血液, 动脉供血不足时不出血或挤出少许血, 静脉回流障碍时则流出暗紫色血液。上述五项观察指标, 每项都要进行动态观察, 综合判断, 不可根据一项指标异常就盲目进行处理。3.5 皮瓣危象的处理 动脉、静脉危象是造成再植 (移植) 组织坏死的重要因素, 及时准确的观察, 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可提高组织移植的存活率。①由血管痉挛引起的皮瓣动脉危象, 如处理措施及时正确, 症状可在短时间内缓解, 所以, 皮瓣一旦出现动脉供血不足现象, 我们常规措施是马上静脉推注罂粟碱30 mg~60 mg, 并酌情给予止痛剂和保暖措施, 30 min后皮瓣血运仍未改善, 则说明动脉吻合口已有血栓形成, 应立即报告医生, 行血管探查。②皮瓣静脉危象多由吻合口栓塞、血肿压迫、皮肤缝合张力过大等因素引起, 应马上解除包扎, 排除外在压迫因素。若皮瓣下有血肿, 则应放出积血以减压。应用上述措施无效, 则说明静脉吻合口有栓塞, 应及时探查。本组共出现2例静脉危象, 于危象发生后3 h及时探查后皮瓣成活。3.6 防止血管痉挛 血管痉挛是皮瓣移植常见的血管危象。一是神经性的痉挛, 由于寒冷、疼痛等刺激,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所致;二是肌肉性痉挛, 由于术中剥离牵拉和挤压, 血管暴露干燥、炎性化学物质刺激以及骨折端刺激平滑肌所致。根据引起的原因, 术后常规采用以下措施:①局部及全身保暖, 禁烟;②保持舒适体位, 患肢石膏固定制动;③补充血容量, 维持正常血压;④酌情使用止痛剂或镇痛泵;⑤避免使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 如红霉素等;⑥选用解痉药, 如罂粟碱、妥拉唑啉。小儿容易哭闹, 酌情使用冬眠疗法。3.7 预防血栓形成 由于手术和外伤等原因, 引起血管壁和组织的损伤, 凝血因子被激活,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临床常用抗栓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输注,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口服, 复方丹参注射液肌肉注射。肝素副反应较多, 临床护理应注意观察病人伤口、牙龈, 有无出血倾向。

4 注意药物的副反应

抗感染、抗血栓、抗痉挛药物简称“三抗”, 是皮瓣移植术后的常规治疗, 应准确用药, 并注意观察药物副反应。低分子右旋糖酐用量过大, 会引起稀释性贫血, 本组病人未予使用。应用罂粟碱目的为解除动脉平滑肌的痉挛, 使移植血管扩张, 防止动脉栓塞, 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心率, 因罂粟碱有增快心率的作用。应用肝素目的是消除血小板凝集作用, 延长血凝时间, 防止血栓的形成, 用药过程应观察有无鼻出血等出血现象。还要随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输液结束拔针时, 用2根棉签, 压迫穿刺点前血管3 min, 观察针眼有无活动性出血或皮下血肿、青紫, 注意观察鼻黏膜、口腔黏膜、齿龈的出血、静脉穿刺点自发性出血以及血尿、血便等。定期采血监测凝血功能, 为准确给药和确保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5 其他护理要点

5.1 疼痛护理

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等疼痛介质, 有强烈收缩血管的作用, 导致血管腔闭塞或血栓形成, 尤其夜间迷走神经兴奋, 使小血管痉挛。疼痛也导致病人情绪紧张、烦躁, 刺激血管痉挛, 导致皮瓣血液循环障碍, 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 而不是待疼痛无法忍受时再给药。为了有效镇痛, 术后即刻给予镇痛泵, 具有起效快、镇痛可靠、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也可给予缓释型止痛药 (如吲哚美辛栓等) 进行持续镇痛。

5.2 引流管护理

为防止皮瓣下血肿形成, 术中常放置皮片引流或负压引流管, 术后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观察有无渗出, 2 d~3 d后可拔管。本组1例病人皮瓣术后当天出现皮瓣下血肿, 立即给予手术清除血肿、止血,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 顺利康复。

5.3 防止伤口感染

皮瓣移植手术的时间较长, 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一旦感染, 伤口延迟愈合, 炎症刺激血管, 引起血管痉挛甚至闭塞, 严重者发生败血症危及生命。术后每天打开敷料, 观察伤口, 清洁伤口, 更换敷料, 了解伤口的生长情况, 有无红肿、出血及血循环状况, 有无体温升高现象。3 d后可隔日更换敷料, 保持伤口引流通畅, 有渗出、污染的敷料应及时更换。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如有感染, 应加大用量, 并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5.4 戒除不良嗜好

术后禁烟禁酒, 烟酒可引起血管收缩, 并对血管内皮造成明显损害, 致使血管痉挛、循环障碍, 从而影响局部血供。

5.5 试验断蒂

病人术后3周左右进行断蒂, 断蒂前一段时间必须进行皮瓣血运训练。断蒂方法:用不损伤皮肤组织的肠钳套上橡皮套, 然后将活蒂夹住, 通过阻断活蒂对皮瓣血液供应, 观察皮瓣颜色有无改变。第1天可夹住5 min~10 min, 以后逐天延长阻断时间, 直至夹住1 h肤色无变化和水肿时, 表明皮瓣与受区间血液循环已经很好建立, 断蒂不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便可断蒂。断蒂后新建立的血循环还比较脆弱, 应继续抬高患肢, 促进血运, 避免皮瓣受压, 引起血运障碍。

5.6 活动指导

①腹部皮瓣愈合后, 术后14 d左右拆线, 同时可适当放松制动, 使患肢在适当的范围内练习活动, 如活动肩关节和指关节等。在比较炎热的季节, 应每天打开腹带及上面的敷料, 使局部暴露通风。交臂皮瓣两周拆线后, 应指导病人练习肩关节旋转、抬高等活动, 以及肘关节屈伸, 前臂旋前、旋后活动。②下床行走的病人, 可先在室内活动, 以防突然晕倒, 待体力基本恢复后, 可到室外活动。下地活动及睡觉时, 还要包扎好腹带, 防止皮瓣受牵拉, 注意保暖[5,6]。

5.7 做好基础护理

定时翻身, 调整体位, 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多饮水, 合理饮食, 增强营养, 保持大便通畅。

6 体会

在肢体创伤中, 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临床上比较常见, 良好的皮肤覆盖是修复其他组织缺损的必备条件, 应用皮瓣移植组织缺损解决了许多难题, 但是移植手术时间较长, 皮瓣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 术后护理不当, 极易导致手术失败。在护理上应着重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 注意患肢烤灯保温, 密切观察抗凝剂的药后反应, 预防一切可能导致发生血管痉挛的因素, 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使病人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 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杨跃勤.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观察护理[J].重庆医学, 2005, 34 (7) :1113-1114.

[2]吴声跃.皮瓣移植术的观察与护理[J].重庆医学, 2008, 37 (16) :1871-1872.

[3]房玉霞, 李振香, 李丽.180例手指再造术病人足部供区修复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8) :708-709.

[4]邢丽娜.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22) :4444-4445.

[5]李蕾.52例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 1 (7) :603-604.

皮瓣移植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术并于术中一期行转移皮瓣创面修复, 术后均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消肿治疗, 部分患者给予活血、抗凝、扩血管、保温治疗, 术后38例皮瓣一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 经换药痊愈。另有3例术后第3天皮瓣下血肿, 经手术清除血肿、止血、加强引流后顺利恢复。1例术后第3天皮瓣瘀血、肿胀, 回流受阻, 立即与医生沟通并及时处理, 顺利恢复。1例足背动脉皮瓣术后由于皮瓣远端张力高, 皮瓣苍白、皮温低, 护理人员及时发现, 调整体位, 顺利成活。1例患者术后血运早期良好, 第3天出现皮瓣肿胀、增厚、发紫、瘀斑、皮下张力性水疱, 血液回流差, 责任护士及时发现, 医生给予血管蒂部减张处理后, 皮瓣90%成活, 边缘部分组织坏死, 修剪后2次缝合愈合良好。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受阻, 考虑静脉血栓形成, 皮瓣第3天肿胀、变紫、增厚, 第5天变黑坏死, 基底部分组织存活, 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成活。2例皮瓣术后动静脉血栓形成, 皮瓣坏死, 换药后二次转瓣修复愈合。50例患者术后皮瓣一期愈合率84.4%, 成活率93.3%。皮瓣愈合时间12~25天, 平均17天。皮瓣的成活一方面要求手术医生具有精湛的手术技能, 另一方面与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者密切观察, 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地处理密切相关。

2 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肿瘤巨大或者肿瘤破溃, 或已经历了多次手术后肿瘤复发, 对于手术缺乏信心以及担心手术不成功、预后不好, 许多患者有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皮瓣移植术虽然效果佳, 但是其手术要求高、风险大, 一旦失败将造成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深层血管、神经、骨组织外露, 而且部分皮瓣转移术如远位皮瓣、预置皮瓣移植术, 由于手术次数较多, 疗程长, 需要经过皮瓣切取→原位缝合→延迟→转移等阶段, 而术后又常需固定体位,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通过术前心理护理, 生活指导, 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案, 了解手术方式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说明术后固定体位所引起的不适, 并指导患者术后取合适的体位, 以适应术后床上生活;通过床旁护理查房、健康宣教, 缩短护患、医患的距离,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树立信心, 为手术成功创造最佳的心理条件,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正确对待疾病。

2.1.2 协助完成必要术前检查, 以排除潜在疾病及手术禁忌证

除外科常规术前检查外, 根据皮瓣移植术的特点, 还必须行: (1) 术前协助患者进行体位适应性训练, 练习床上进餐、漱口、左右侧卧变换体位、入睡及大小便等。术晨禁食水, 做好胃肠道准备。 (2) 皮肤准备, 包括供皮区及受皮区, 术前1日清洁皮肤, 剃除毛发, 温水洗净擦干。 (3) 与手术医生共同讨论手术意向, 皮瓣切取的部位, 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需要的注意事项等。

2.1.3病房环境准备

为避免感染, 为皮瓣成活创造条件, 病室严禁吸烟。对病房紫外线消毒, 每日2次;用1:1 000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每日1次, 保持床位整洁, 更换清洁的床单被套。室温应保持在25~28℃, 温度过高, 患者不适, 温度过低, 局部血管痉挛, 影响血运[1]。

2.1.4 患者准备

对吸烟者, 入院后即劝其戒烟, 并使患者知道卷烟中的尼古丁等物质既容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又是血小板吸附剂, 易造成吻合血管栓塞与痉挛而导致手术失败[2]。另外, 要及早训练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保温护理

移植皮瓣的血等, 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非常敏感, 特别是寒冷刺激可使移植血管发生痉挛, 导致栓塞和移植皮瓣坏死。保温不但是预防血管痉挛的重要措施, 也是治疗血管痉挛的有效手段。术后初期最容易发生血管危象, 在此期间的保温措施显得更为重要[3]。室温保持在25~28℃之间, 皮瓣局部给予60 W烤灯持续照射7~10天, 照射距离30~40 cm。转移的皮瓣感觉差, 反应迟钝, 要注意烤灯距皮瓣不可太近以免烫伤, 夏季间隙照射。

2.2.2 术后体位

术后体位的安置是保证皮瓣血供、静脉回流和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治疗及护理动作应轻柔, 患肢给予有效固定, 必要时给予石膏托外固定。不同的皮瓣移植手术, 术后体位安置方式也不同, 但总的原则应是:保证移植再植物的血供, 防止受压;防止移植再植物血管蒂部发生扭曲和产生张力, 有利于局部引流;遵守各种麻醉后体位。一般取平卧位, 患肢用石膏固定于功能位, 可用支架保护肢体, 避免活动时损伤, 抬高患肢10~20 cm, 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防止敷料包扎过紧, 包扎时应暴露出皮瓣中央部分以便于观察。如发现患处逐渐发绀、水肿, 则表示静脉回流不畅, 应适当抬高患肢;如患处苍白, 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迟钝, 常表示动脉供血不足, 可将体位放平[4]。部分患者需肢体制动屈曲, 如足跟转移皮瓣等, 应减少皮瓣的张力, 防止皮瓣受压或牵拉, 避免皮瓣血管痉挛导致皮瓣缺血坏死。要经常巡视患者, 特别是熟睡的患者, 注意保持体位, 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体位固定的重要性, 使其密切配合治疗, 及时纠正不正确姿势。

2.2.3 疼痛护理

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 (5-HT) , 5-HT有强烈缩血管作用, 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管腔闭塞或血栓形成, 要注意术后镇痛, 尽量避免一切能引起疼痛的诱因, 如伤口包扎过紧, 患肢牵拉、扭曲和活动, 体位不适等;术后所有治疗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 如注射、输液、换药、拔引流管等, 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

2.2.4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血容量不足可引起心搏量降低、周围血管收缩, 从而影响皮瓣血供, 威胁再植组织存活, 故术后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 补充血容量。因此应注意观察脉率、血压、尿量以及末梢血液循环变化, 皮瓣较大者应观察创面边缘的渗血情况, 随时估计出血量;及时补血、补液,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也是保证皮瓣成活的重要条件;予以抗痉挛、抗血栓形成等治疗,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2.2.5 预防伤口感染

早期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包扎敷料松紧适宜, 以免压迫皮瓣致血运障碍。保持皮片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并做好记录, 防止皮瓣皮下积血、积液, 影响皮瓣成活。给予饮食指导, 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增强抵抗力以利于组织修复。同时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压疮, 病房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定时开窗通风。限制陪护人员数量, 防止交叉感染。

2.3 术后皮瓣观察项目

严密观察皮瓣血运, 可通过皮肤温度、色泽、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指标, 耐心细致地全面观察, 综合判断, 及早发现问题, 以求早期处理。

2.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

予以多功能监护, 每小时测量BP、P、R、SpO2, 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收缩压应保持在100 mmHg (13.33kPa) 以上, 如有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 补充血容量, 加快补液速度, 切忌使用升压药。观察末梢循环, 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苍白、发绀, 必要时补充新鲜血。观察并记录液体出入量, 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3.2 皮肤颜色

主要观察移植组织肤色是否红润、苍白、青紫。因人体各部位肤色不一样, 观察皮瓣时注意既要与供皮区周围肤色相比, 又要与受皮区肤色相比[5]。皮瓣的颜色应红润, 色泽与健侧相同或稍红于健侧。观察皮瓣颜色时应避免光线、供皮区皮肤、消毒剂的影响, 以防出现偏差, 导致误诊。如果皮瓣颜色变淡或苍白, 且经处理无改善, 应怀疑动脉发生痉挛或栓塞。如果移植皮瓣颜色青紫暗红, 颜色大片或整片变深应考虑静脉血回流不畅或出现血栓。本组3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患者, 因当时使用局部烤灯照射而影响皮肤颜色观察, 未引起护士注意, 最终导致皮瓣边缘坏死。

2.3.3 皮肤温度

术后前3天测患侧皮温1次/小时, 并与健侧作比较, 测量皮温的部位要固定, 压力要恒定, 一般移植皮瓣温度与健侧皮温相差0.5~2℃, 若比正常皮温低且差值大于2℃, 提示将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一般情况下皮瓣温度在31℃以上属于正常, 如皮温降低至27~31℃或低于健侧皮温3℃以上, 并伴有色泽的改变, 提示发生血液循环危象, 需立即处理。如皮温低至27℃以下, 则提示发生动脉性血液循环障碍。

2.3.4 肿胀程度

术后皮瓣有轻微肿胀属于正常反应, 3~4天后静脉逐渐沟通, 皮瓣静脉回流即可迅速改善而消肿[6]。根据肿胀程度可出现皮纹存在、皮纹消失、水疱等情况, 动脉血供不足则皮瓣塌陷、皮纹增多;静脉回流受阻则皮纹消失, 张力增大, 表面光亮, 有水疱或皮纹出血;动静脉同时栓塞时, 肿胀程度不发生变化。如极度肿胀, 并出现张力性水疱, 表示静脉回流受阻, 应立即检查皮瓣是否受到牵拉、扭曲等。如皮瓣出现苍白、大理石斑纹或干瘪, 则可能出现了动脉血栓, 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以挽救皮瓣。术后早期水肿是外伤和手术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 如局部水肿伴有其他征象者应立即对症处理, 必要时拆除部分缝线或手术探查。

2.3.5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用棉签压迫皮瓣, 使皮肤颜色变白后移去棉签, 皮肤颜色即转为红色, 这段时间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正常为1~2 s。正常供血的皮瓣色泽红润, 轻压时呈苍白色, 一旦移开压迫后, 受压区域在1~2 s内由苍白变成红润, 即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当动脉供血不足时皮肤血色差, 毛细血管充盈缓慢, 栓塞时没有血供, 组织无血色, 皮肤压迫后无褪色现象, 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消失;静脉栓塞时, 此时间早期增快, 后期消失。本组50例中有3例因充盈时间延长, 曾考虑动脉血供障碍, 经与主管医生分析, 考虑到皮温、肤色均正常, 未行特殊处理, 经密切观察36 h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逐渐恢复正常。

2.3.6判断皮瓣成活情况

可用钉头刺入皮瓣内, 拔出后轻轻挤压周围组织, 若有鲜红血液溢出, 说明正常。若反复针刺后仍不见血液溢出, 说明可能存在动脉危象;若有暗红色血液溢出, 说明静脉血流受阻。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以防止皮瓣坏死。本组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静脉回流受阻, 考虑静脉血栓形成, 皮瓣第3天肿胀、变紫、增厚, 第5天变黑坏死, 基底部分组织存活, 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成活。另一例患者术后血运早期良好, 第3天出现皮瓣肿胀、增厚、发紫、瘀斑、皮下张力性水疱, 血液回流差, 责任护士及时发现, 医生给予血管蒂部减张处理后, 皮瓣90%成活, 边缘部分组织坏死, 修剪后2次缝合。因此, 术后早期发现, 及时处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3 讨论

皮瓣移植在修复重建外科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技术是皮瓣成活的保证, 由于手术技术要求高, 风险大, 一旦手术失败将造成皮瓣坏死, 血管、神经、骨外露, 感染, 再次手术风险更大, 且手术将更为困难, 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防止术后皮瓣坏死至关重要。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防止皮瓣术后坏死的必要条件, 包括术前加强心理护理, 根据手术特点,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术前与手术医生沟通, 了解手术方式, 皮瓣设计, 供、受皮区准备, 病室准备等。术后注意保暖, 针对患者体位、疼痛、给药等一系列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对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 可大大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皮瓣移植术后, 对移植组织血液循环的观察可通过对皮温、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情况耐心、细致、全面地观察实现, 综合判断, 及时发现问题, 早期处理,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韩玉珍, 刘淑莲.带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护理[J].泰山卫生, 2004, 28 (2) :34~35.

[2]汪春舫, 高文山.皮瓣及肌皮瓣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 18 (1) :45~46.

[3]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4]任蔚虹, 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

[5]石美鑫.实用外科杂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皮瓣移植术 篇7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2012 年-2013 年来我院需住院治疗的患者120 例患者,且两组患者是烧伤后皮瓣移植术的患者。男性患9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在4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42±2.32),病程2-5 周。收集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2 结果

细菌培养发现,绿脓杆菌39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2 例,破伤风杆菌18 例,克雷伯菌6 例,大肠埃希菌12 例,粪肠球菌6 例,阴性葡萄球3 菌,不动杆菌2 例,变形杆菌2 例。

2 讨论

烧伤主要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粘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皮肤热力烧伤较为多见。威胁生命的严重烧伤需要立即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检查是否有其他威胁生命的创伤,并补充液体和预防感染。如有呼吸道和肺部灼伤,可行气管插管。深度烧伤很容易引起严重感染,应静脉输入抗生素。根据患者以前免疫接种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大面积烧伤可引起威胁生命的体液丢失,必须静脉补充液体。如果下层真皮受损面积较大,常需要植皮。植皮手术需要是身体上的健康的皮片,可以自取自烧伤的病人的自身没有烧伤的部位( 属于的自体植皮),还可以取自别的活人或者尸体( 属于异体植皮) 或者其他的不同种类的动物( 属于异种植皮),常用的为猪皮,因为它和人皮各方面都比较相似。植皮过程中经常选择皮肤的质地还有颜色比较近似的部位为供皮瓣区;以局部、还有邻近的皮瓣,安全简便的可以方便取用的方案为首选;要尽可能的避免没必要必要的“延迟”及间接转移。大多数烧伤中心都通过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和其他人员给这类病人提供心理支持。手术后预防感染非常重要,保证移植的部位不被感染是手术成功的条件,及皮瓣成活额关键,保持患者上伤口敷药的清洁,干燥,如果有渗出或者污物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更换,要时刻注意渗出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及时有效地使用抗生素。要加强营养的补充,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丰富的营养品或食物,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富含影响和纤维素的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自己身体的免疫力,预防便秘。要注意保护肢体,最好不要活动,避免活动的时候损伤到皮瓣[2]。注意包扎的时候不易过紧,以免使其受到压迫,包扎皮瓣的时候要露出皮瓣的中央部分,方面进行皮瓣的观察,手术之后的治疗都要缓慢轻柔,以免损伤到皮瓣。医护人要要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通过皮温,肤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等指标,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做到尽早发现情况尽早处理。一般来说皮瓣在转移过程中很少发生严重感染,轻度感染多发生在皮瓣断蒂术后,尤其是蒂部下方有创面时,断蒂手术后局部血供条件较差,有张力时更易发生感染且不易愈合。严重外伤的时候,一方面可能会因为污染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早期清创时难免对失活的组织的辨别不准却而造成坏死组织残留而让其液化而造成感染,导致手术失败[3]。

皮瓣是感染的常见的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绿脓杆菌以及弗氏枸橼酸杆菌还有硝酸盐阴性杆菌以及其他肠道阴性杆菌,严重的烧伤情况出现时还可能出现毒菌,感染厌氧菌和病毒感染[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是会有淡黄色衍生物的黏稠的分泌物样物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出现浅咖啡色的稀薄或淡的分泌物;绿脓杆菌感染时是会有绿色或蓝绿色有甜腥气味的黏稠分泌物;厌氧菌感染时会有粪臭味。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痂下可发生脓肿。若痂下为绿色有甜腥气味的脓液时,多为绿脓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感染均可以使肉芽组织坏死,而绿色杆菌感染肉芽创面上可以再现坏死斑。破伤风杆菌感染的烧伤患者创面污染较严重,常有深层组织坏死,容易并发破伤风[5]。通过对120 例患者的调查治疗中体会到,烧伤病人烧伤后皮瓣移植术最常见的感染是绿脓杆菌感染,而且耐药性很强,须要使用较好抗生素。采取适当方法治疗对于烧伤后皮瓣移植术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医护人员通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烧伤后皮瓣移植术后感染细菌分类与耐药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治疗的烧伤后皮瓣移植术患者120例,调查感染细菌的种类耐药性分布情况。结果 绿脓杆菌3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2例,破伤风杆菌18例,克雷伯菌6例,大肠埃希菌12例,粪肠球菌6例,阴性葡萄球3菌,不动杆菌2例,变形杆菌2例。结论 烧伤病人烧伤后皮瓣移植术最常见的感染是绿脓杆菌感染,而且耐药性很强,须要使用较好抗生素。采取适当方法治疗对于烧伤后皮瓣移植术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

皮瓣移植术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压疮病人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33岁~94岁, 平均56.67岁;外伤致瘫3例, 脑血管意外4例, 急性脊髓炎致双下肢截瘫3例, 糖尿病溃疡2例;2例压疮发生在双坐骨结节部, 10例压疮发生在骶尾部;压疮创面大小为4 cm×5 cm~11 cm×17 cm, 皮肤溃烂发黑, 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渗出, 有恶臭味, 有的深达骨骼;入院后行抗感染、支持疗法、压疮创面清创加局部皮瓣移植术, 皮瓣完全成活10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压疮创面处理

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 充分引流, 严格无菌操作, 配合医生做好创面换药, 每天换药1次, 必要时每天换药2次, 协助医生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根据监测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2.1.2 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 增强机体抵抗力

压疮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病人,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 通过计算每日正常需要热量及消耗量, 告诉病人及家属营养摄入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少食多餐, 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 预防便秘发生。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按医嘱静脉输入全静脉营养液、白蛋白、氨基酸等, 使机体尽可能维持在较好的营养状态,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促进组织修复。

2.1.3 心理护理

压疮多发生于久病而虚弱、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 疾病的折磨使他们对治疗、护理失去了信心, 对此, 护士应关心和体贴病人, 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压疮发生、发展、转归的一般知识, 指导家属正确使用电动冲气式气浪床垫。向家属介绍手术方法、目前医院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成功病例, 增加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解除其思想顾虑, 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1.4 术前准备

按外科常规准备, 协助病人完成心电图、胸片、三大常规、血糖和生化、肝肾功能检查。指导病人进行体位适应性训练, 对吸烟病人劝其戒烟, 避免香烟中的有害成分刺激引起血管痉挛, 术前1 d做好术野皮肤准备, 备皮时应仔细检查术区皮肤完整性, 同时避免损伤皮肤, 以防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病人术后全身情况是否平衡, 病人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敷料有无脱落, 引流管是否通畅等,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2.2.2 注意保暖

室温保持在25 ℃~28 ℃, 局部用远红外线照射保暖治疗, 每天3次或4次, 每次30 min~40 min, 照射距离为30 cm~40 cm, 可有效地防止血管痉挛, 减轻组织水肿, 改善皮瓣血液循环。

2.2.3 观察皮瓣的血运

皮瓣移植修复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动脉多发生于术后24 h内, 静脉多发生于72 h内。术后应密切观察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毛细管充盈反应情况, 术后1 d~3 d应每小时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记录, 以后每天观察4次并记录。另外, 密切观察皮瓣皮肤的色泽也非常重要, 如色泽青紫, 说明静脉回流受阻, 苍白则表示动脉供血不足, 观察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超过5 s或反应不明显, 应考虑血流障碍, 一旦发现问题, 立即报告医生, 及早采取措施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2.2.4 术后体位

将病人安置在电动充气式气浪床垫的床上, 气垫内流动气体可降低皮肤与床垫的剪切力, 并起到全身按摩的作用, 72 h内禁止平卧位, 2 h~3 h翻身1次, 并予俯卧或侧卧位, 避免局部受压而影响皮瓣血运。

2.2.5 药物应用

术后按医嘱使用解痉、抗凝镇痛药以预防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 如给罂粟碱30 mg肌肉注射, 每隔6 h 1次, 双密达莫25 mg口服, 每天3次, 5%葡萄糖250 mL 加疏血通针4 mL静脉输注, 每天1次,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静脉输注, 每天1次, 遵医嘱继续全身使用抗生素, 防止感染。

2.3 出院指导

嘱病人和家属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对卧床病人, 应注意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注意翻身,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加强床上活动, 增加营养, 提高生活质量。申校燕等[1]认为用茶叶、荞麦、稻皮做成的褥垫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菌、吸湿等作用, 且价格低廉, 可广泛应用于家庭, 预防再次发生压疮。

参考文献

皮瓣移植术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皮瓣移植手术患者,平均年龄42.6岁(19岁~65岁),麻醉方式:全身麻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胸脐皮瓣移植9例,背阔肌皮瓣移植4例,足背皮瓣移植13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1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移植12例,腹部带蒂皮瓣2例,其他5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舒适护理需求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应用循证方法提出影响皮瓣移植术后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后被动体位、伤口疼痛、不适症状、环境影响四个方面,通过查询中国期刊网(CNKIKW)、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寻求解决问题的实证。

(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监测、皮瓣观察,及时有效用药、心理支持等。实验组则首先对患者疾病本身、手术、并发症、心理及家庭环境等资料进行全面评估和系统分析,从护理观察中收集各种护理问题,寻找科学而又适用于患者的最佳证据,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应用于患者,除应用经验护理模式实施的常规护理措施外,注重采取证据及时提供最佳舒适护理措施。

(3)调查工具两组分别于术后24h采用Likert评分法 �[3]评估患者的舒适程度:0分表示没有不适,1分表示轻度不适,2分表示中度不适,3分表示重度不适,分值越高表示舒适护理需求越强烈。调查内容包括:伤口疼痛、腰背酸痛、 管道不适、胃肠不适、温度不适、口咽部不适、担心手术效果、环境吵杂、有孤独感、担心医疗费用等十个方面。

2结果

(1)60例皮瓣移植术患者术后24小时舒适度调查表(表1)

注:*p<0.05,** p<0.01

(2)60例患者皮瓣均存活,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为1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患者,术后第2d发生静脉危象,及时给予局部皮瓣按摩,调整用药,加强营养支持,皮瓣存活。术后对照组住院时间13~18d(15±1.9)d,实验组住院时间9~16d(12±1.5) d;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1.6%,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8.8%。

3循证护理

3.1体位的舒适护理

术后保持舒适卧位,不仅可保证皮瓣血供,缓解疼痛, 还可促进呼吸循环功能。

(1)术后患者被动体位引起腰肌酸痛是干扰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原因,皮瓣移植患者经历手术时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可能造成身体受压面、受压支点、部分伸展肌束的疲劳和血供障碍�[4],所以术后早期半卧位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措施。待患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后,一般采取30~40度的半卧位,膝关节稍屈曲,为防止体位下滑,随时调整床头床尾的高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同时抬高患肢10°~15°, 维持关节功能位置或根据手术部位适当调整,骨突处加以软垫保护,妥善安置各种支撑物的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缩短患者处于强迫体位的时间,以保证动脉供血又利于静脉回流。

(2)经常巡视病人,特别是熟睡病人,注意保持体位,翻身动作轻、缓、稳,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尽量少干扰患者。同时向病人解释体位固定的重要性以及其身体哪些部位可以活动,让患者尽量放松,使其密切配合治疗,及时纠正不正确姿势。禁止患侧卧位,防止皮瓣受压或牵拉,避免皮瓣痉挛导致皮瓣缺血坏死。

3.2症状的舒适护理

3.2.1伤口疼痛术后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为疼痛递质),有强烈缩血管作用,进而导致血管腔闭塞或血栓形成[5]。依据0-10数字评分量表,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及时报告医生并使用有效的止痛药物[6]。术后采用预防性定时用药,如使用罂粟碱30~60mg Q6h肌肉注射,以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7],避免疼痛刺激传入中枢和刺激下丘脑垂体系统, 抑制了因应激反应而引起的血液凝固性升高,有效降低了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

3.2.2口咽部不适患者常因禁食、术中出血、丢失体液、气管插管等原因造成口渴及咽部不适症状,定期以湿棉签或石蜡油擦拭口唇,同时以湿纱布覆盖口唇,口腔护理每日2次,鼓励患者以吸水管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病情许可时可指导患者每2h饮温水1次,每次20~30ml,或给予雾化吸入,也可口含草珊瑚含片,这样明显减轻了咽部的不适感。

3.2.3胃肠道不适术后呕吐是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温凉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甜、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将备好的洗净新鲜柠檬果与生姜切片,约0. 5~1cm厚,患者术后回室即将柠檬片置于患者两侧鼻翼, 剩余的用保鲜膜或袋包好,每20~30min更换1次,现切现用,或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要求更换,通过临床使用观察,效果良好。

3.2.4温度不适寒冷刺激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增加术后渗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机体恢复[8]。对于皮瓣移植患者,冷的刺激还会影响血管的稳定性,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危象。对术后患者使用加温湿化器,使患者吸入氧气温度在30~35℃范围内,避免干燥冷气体对鼻黏膜的不良刺激,改善患者在氧疗中的不适感觉[9]。调节室温至28~30℃左右,使用烤灯局部照射并保持灯距30~50cm,根据患者需要佩戴眼罩,通过有效举措,缓解了患者术后低体温带来的不适, 促进了移植皮瓣的血运。

3.3环境及心理舒适护理

3.3.1营造安全、舒适、和谐的护理环境术后避免伤口污染,换药及各项操作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调整病室环境以缓解疼痛,夜间尽量关灯,需要照明时用手电,不可直接照射患者的脸部;减少刺激性声响,医护人员对话或操作时动作轻柔;限制探视时间,保持安静整洁的室内环境。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前,给予清楚、准确地解释,将护理活动安排在镇痛药物显效时限内。

3.3.2恰当的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大多数患者缺乏相关知识,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而精神紧张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末梢血管收缩,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造成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而影响皮瓣的存活[10]。所以要建立信赖关系,尊重患者,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分散其注意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另外护理人员良好的仪表及精神面貌是患者心理舒适的基本条件[11],重视护士的仪表风范,增加患者的感觉舒适度,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讨论

(1)通过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温度、 管道等方面的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 <0.05),体位、环境、胃肠道及口咽部方面的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患者术后生理不适及环境不适的舒适护理需求强烈,需要护理人员在这些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根据患者需要,及时提供切实可行的舒适护理措施。

上一篇:研究项目下一篇:学习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