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记忆

2024-10-15

学习与记忆(通用12篇)

学习与记忆 篇1

多巴胺 (DA) 是脑中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 广泛参与运动、认知、学习与记忆、情感、内分泌、正性强化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药物成瘾、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都与多巴胺递质传递障碍有关[1]。多巴胺发挥生理、病理等方面的作用是由特异受体介导的。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是由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神经元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是指经验 (行为、习惯、感知、思维) 的获得和发展, 记忆是指经验的保存和再现[2]。近年来多巴胺及其受体对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其机制已引起广泛注意。另外, 运动与脑中多巴胺的合成与分解及学习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强度的运动会对脑中多巴胺及学习记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 本文就运动、多巴胺、学习记忆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1 多巴胺与学习记忆

1.1 多巴胺

多巴胺是哺乳动物大脑中主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 占所有脑内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80%。它的化学名称为3, 4-二羟基苯乙胺, 化学式为C8H11NO2, 简称DA[3]。合成多巴胺的脑区及其纤维投射组成四条通路, 包括: (1) 黑质纹状体束; (2) 中脑边缘系统束; (3) 中脑皮质束; (4) 结节漏斗束。黑质纹状体通路的纤维投射起自中脑黑质致密部 (SNC) 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支配背侧纹状体 (尾壳核) [4,5]。黑质纹状体束涉及运动的控制, 其变性可引起以震颤, 强直和运动减少为特征的帕金森病。中脑边缘束起自中脑腹侧被盖区 (VTA区) , 支配腹侧纹状体 (伏隔核) 、嗅结节 (OT) 和部分边缘系统。该通路与动机行为有关。中脑皮质束起自中脑VTA区, 支配前额叶皮层的广大区域。这一通路涉及学习和记忆。结节漏斗束起自下丘脑弓状核, 投射到下丘脑正中隆起, 释放多巴胺到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的毛细血管丛周围, 再被转运到垂体前叶, 作用于催乳素细胞抑制催乳素的释放[6]。

人脑含有多种不同的神经介质。这些神经介质分别负责传递感觉、运动、觉醒、睡眠、记忆、情绪等各种各样的神经信号。多巴胺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 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也与上瘾有关。它控制着运动、认知、情感、正性强化、摄食、内分泌调节等许多功能[7]。多巴胺在大脑基底神经节中的尾状核和豆状核构成的纹状体内含量丰富。在多巴胺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合成, 并储于纹状体的含致密中心囊泡的膨体中。在多巴胺神经元兴奋时可导致其末梢释放, 通过激活独特的DA受体, 而产生其生理效应。它在人体中主要是起兴奋作用, 调节躯体运动, 参与精神情绪活动, 调节垂体分泌功能和心血管活动等[8]。

1.2 多巴胺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卡尔森于1958年首先报道了脑内多巴胺 (DA) 的存在, 并阐明了DA的信号传递功能以及它在人类控制运动中的作用;格林加德发现了多巴胺和其他相似递质刺激神经细胞时的过程;坎德尔在格林加德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海兔的缩鳃反射实验证实, 记忆功能就是由无数构成神经细胞间接触点的突触直接改变引起的, 神经递质DA通过第二信使引起蛋白磷酸化, 后者进入细胞核, 启动新蛋白质合成, 从而使生物产生了短期和长期记忆, 由此可见DA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密切的关系[9]。李凡在对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多巴胺免疫组化研究, 结果表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存在密集的多巴胺能免疫阳性纤维和终末, 分布和边缘区的位置一致, 推测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可能受到多巴胺神经递质的调控[10]。吕和平等人在探讨海马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机制时, 发现LTP、乙酶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脑啡肽等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11]。杨国愉等认为, 中枢胆碱能系统、多巴胺系统和一氧化氮功能的提高对学习记忆产生有利影响[12]。严文文等发现, 学习成绩的提高会伴随着纹状体和运动皮层可塑性的变化;多巴胺依赖性的突触可塑性是纹状体中与奖赏相关学习的潜在的细胞机制[13]。周莹等对多巴胺受体D1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及其是否参与了大鼠的学习记忆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区神经元内存在多巴胺受体D1A, 它们参与了成年SD大鼠的长期学习记忆功能[14]。

2 运动与学习记忆

有研究表明, 不同的运动模式会对大鼠的学习记忆产生不同的影响。长期有规律的适宜运动可促进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而过度的训练对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一定的阻碍[15]。

李宁川研究表明, 8周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可增加大鼠脑组织中原生型NOS (c NOS) 活性, 对改善大脑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而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 影响大脑的功能, 可能导致运动性疲劳和过度训练的发生[16]。高喆报道长期适宜的运动可以使海马c-fos基因值相对升高, 并且达到一个合适的值, 有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长期过度的运动, 虽然可以使海马c-fos基因升高, 但也可能引起其他的病变, 所以有碍于学习、记忆能力[17]。孙国欣等研究表明, 有氧训练可以促进记忆能力, 大强度疲劳训练影响空间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18]。

王泽军报道, 8周的游泳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19]。杨毅飞报道, 适宜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从一个侧面表明了适宜的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20]。黄涛发现, 8周有氧跑台运动训练可以易化大鼠空间学习能力, 并提高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21]。白俊伟等报道, 长期有规律的适宜运动可促进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22]。崔建梅等研究表明, 长期游泳运动可提高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23]。另外, 高丕明报道, 一次极限负荷运动损害大鼠水迷宫训练形成的空间记忆提取再现, 空间认知能力减弱, 这种影响在极限负荷运动后即刻表现的最明显, 在12小时后可以恢复[24]。邵邻相等研究让小鼠无负重游泳2h后, 在第24h和第96h测定学习能力, 以及学习24h后检测记忆能力。发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表明急性游泳对智力无明显影响[25]。

3 运动、多巴胺与学习记忆

3.1 运动对多巴胺的影响

不同的运动强度对脑内的多巴胺释放有不同的影响。李倩茗等观察了大鼠在不同运动强度时尾核及伏隔核的DA及其代谢产物3, 4-二羟苯乙酸 (DOPAC) 和高香草酸 (HVA) 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 步行停止后DA、DOPAC和HVA增高38.30%、27.08%和39.06%, 跑步停止后分别增高94.10%、65.02%和86.14%, 较步行组显著增高。说明, 运动强度越大, DA释放越多[26]。李倩茗研究大鼠尾核多巴胺代谢与运动强度的关系的结果显示, 多巴胺代谢与运动强度有关,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 多巴胺的释放增加, 分解代谢加快[27]。Priscilla等检测到大鼠进行耐力运动后纹状体中DA, 3、4-羟苯乙酸 (DOPAC) 及DA受体水平大幅度上升, 且DA与其受体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28]。有研究显示, 一次性高负荷运动后导致未经负荷训练的大鼠脑脊液中的多巴胺及其产物HVA显著减少, 而经运动训练的大鼠变化不明显[29], 提示运动训练可以导致脑中多巴胺含量的变化, 这可能与运动的强度有一定关联。王斌等人研究表明, 力竭性跑台运动可使经训练和不经训练大鼠的下丘脑多巴胺/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比值显著性下降。耐力训练可能提高纹状体、中脑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平衡能力, 而削弱5-羟色胺系统的抑制作用[30]。宋亚军在对不同负荷运动对中枢多巴胺水平的不同影响进行研究, 认为长时间运动后中枢多巴胺水平的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原因[31]。

3.2 多巴胺介导运动对学习记忆能力的促进作用

近期, 许多研究表明了运动训练能通过增加DA的含量进而促进学习记忆能力。徐波等人对3月龄SD大鼠进行8周游泳训练, 结果发现, 8周的游泳训练能显著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发现游泳训练使大鼠脑内纹状体、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伏隔核中DA的含量显著增加。提示:游泳训练提高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可能与DA等神经递质的正相调控作用有关[32]。陆小香等人研究游泳运动对大鼠纹状体、下丘脑内多巴胺 (DA) 的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一次性力竭运动尤其是游泳耐力训练后使DA的浓度和单胺氧化酶B (MAO-B) 活性增加, 其合成和分解代谢都增加, 提高了DA的转换率, 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有利于改善脑机能, 延缓运动疲劳, 是适应运动的表现[33]。崔建梅等人探讨游泳运动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伏隔核多巴胺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 (n NOS) 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长期游泳运动可提高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可能与长期游泳运动有效调整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合成及增强大脑伏隔核n NOS的表达有关[34]。

4 小结

长期适宜的运动训练能够很好地促进学习记忆功能, 其机制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种机制就是DA变化;DA在学习和记忆的获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关于DA与运动及学习记忆方面的机制目前尚不是十分确定,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另外, 不同运动负荷、运动方式对DA含量和学习记忆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学习与记忆 篇2

鸟类鸣唱的学习与记忆

鸟类鸣唱是一种习得行为,由其脑中一套离散的神经核团网络所控制.在认知科学领域中,鸟类鸣唱往往成为理想的研究模型.国内外一些研究室已对鸟类鸣唱机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对鸣曲习得之后,其信息被存储于脑中何处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谜.

作 者:孟玮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南昌,330013刊 名:生物学教学 PKU英文刊名:BIOLOGY TEACHING年,卷(期):33(4)分类号:Q95关键词:鸟类 鸣唱 学习记忆

学习与记忆 篇3

1 认知学习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

1.1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

学习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心理学界一般对它的定义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而教育心理学领域通常将其定义为: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变化[1]。

学习理论是多种学科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教育科学、哲学认识论等。它主要回答3个问题: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纵观学习理论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学习理论都对这三个问题做出阐述。

1.2 认知学习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认知学习理论飞速发展,出现了认知结构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两种研究倾向。认知倾向的心理学家重在研究学习者处理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和机制,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而信息加工理论强调过去经验和现实刺激都是产生知觉所必需的,因此它认为知觉过程包括两种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由于信息流程是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故称此为自下而上加工;与此相反,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于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故称此为自上而下的加工[3]。

1.3 经典信息加工模型及其与学习的整合

围绕信息加工理论,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很早就展开关于记忆的研究。1968年,Atkinson和Shiffrin第一次提出一个系统全面的信息加工模式——Atkinson-Shiffrin模型,即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新信息要经过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3个阶段。进而,他们提出包括感觉记录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内的信息加工模式的记忆理论。1974年,加涅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有关研究,提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核心应当是有效地信息加工,也即如何促进信息的短时记忆存储并如何使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对记忆的研究是信息加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加工学习论更加强调信息的选择与记忆,重视个人的认知过程。

2 记忆与遗忘概述分析

2.1 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的基本功能之一,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2]。而这一过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是同步?异步?并行?串行?还是有其他的方式进行的?现在学者普遍认为,记忆的过程因其记忆内容而不同。它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可以是并行的,也可以是串行的,甚至可以是同时发生的。

2.2 遗忘概述

根据对记忆的信息加工视角定义,可以相对提出遗忘的定义,在这里将从信息加工角度出发,将遗忘定义为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与回忆,也即可以将遗忘看做不能正确提取目的信息。

从遗忘的分类看,通常将其分为自然性遗忘和有意遗忘。自然性遗忘指对输入的信息,不能回忆或难以检索,或者再认和回忆发生错误,在遗忘过程中没有意识的有意参与。有意遗忘指对指定材料进行定向遗忘,是在意识的参与下对要求忘记的材料进行有意识的遗忘[4]。

2.3 对记忆与遗忘思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会强调学会记忆,教学过程中充斥记忆策略的传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记忆就是积极向上的,而遗忘就是消极不好的。

1)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分析,记忆的本质就是将外部信息编码存储的过程,遗忘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编码障碍而使信息未进入长时记忆系统,第二种则是长时记忆系统的信息未能顺利提取。

2)从人文学角度看,记忆是人生存、发展、交往所需要的基本能力。遗忘是人健康发展、和谐共生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有意遗忘对痛苦经历的回避和烦恼忧虑的剔除利于维持身心健康,而自然遗忘对过时信息淘汰有利于存储新的知识信息。

3)从广义教育学视角看,广义中的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往往复杂多变,信息量巨大且无较为统一的道德考量标准,家庭的功利教育、封建思想教育及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熏陶常常对孩子产生负向教育功能,儿童如果不进行选择性的遗忘,往往会产生角色定位迷乱(埃里克森同一性混乱),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因此,广义教育中的遗忘与记忆几乎是同样重要的。

3 记忆与遗忘策略

3.1 记忆策略

本文所讲的记忆策略主要是基于信息加工提出的认知策略,因为认知策略是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基于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因此也可称为记忆策略。通常记忆策略分为程序性知识记忆策略与陈述性知识记忆策略,对程序性知识记忆策略本文不再赘述。下面将对陈述性知识记忆策略中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3种策略展开详细探讨。

1)复述策略是通过重复而把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的过程。它的记忆原理是使信息较长时间在工作记忆中保留以使其更多地转化到长时记忆。但是由于短时记忆工作容量极其有限,因此复述策略的复述容量不可太大。一般复述策略常用的操作模式有:①降低干扰与前后摄抑制,新信息接收前复述加工;②多种感官参与;③整体识记(短信息)与分段识记(长材料);④过度学习;⑤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分散复习、集中复习;⑥复习形式多样化;⑦反复实践。

2)精加工策略常常与组织策略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精加工策略是指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它们的记忆原理为赋予每个工作记忆中独立信息单元更多的逻辑内容以及建立新旧信息间连接,增加信息提取途径。常用的精加工与组织策略的操作模式有:①位置记忆法;②缩减法;③谐音联想法;④视觉想象法;⑤列提纲法;⑥图示法;⑦表格法。

3.2 遗忘策略

借鉴记忆策略的定义,整合遗忘的定义与遗忘的分类,从信息加工角度出发,笔者将遗忘策略分为自然遗忘策略与有意遗忘策略。遗忘策略指干扰信息被感觉登记、工作记忆加工存储于长时记忆或信息从长时记忆有效提取的过程与方法。

对于短时记忆的遗忘策略,从信息加工模型分析出发,应当阻断或干扰初始加工和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复述和编码过程。对于感觉登记过程,降低对特定信息的感官感知是有效的自然遗忘策略,声画刺激要比单一感官刺激更容易被登记加工,高分贝声音相对低分贝声音更容易被注意加工。转移注意是有效地阻止无关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进行初始加工的方法,将注意力分散或集中到其他信息上可以降低对特定信息的注意。

针对短时记忆工作过程,具体的遗忘策略的操作模式为:1)降低信息单元的复述频率;2)加快信息单元更新速率,避免编码与加工;3)避免短时记忆内容与背景知识产生联系;4)增加干扰,使信息产生混淆。

长时记忆的遗忘通常为压抑遗忘,当前对压抑遗忘的研究角度为执行控制机制。从信息加工模型中分析来看,就是阻止干扰信息从长时记忆向短时记忆准确提取。从理论上来讲,这种阻断干扰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建立非优势反映,破坏目标记忆的优势反映;2)使用压抑策略终止提取过程;3)尝试记忆重构。

4 结语

正如前文所讲,很多情况下遗忘与记忆是同等重要的,特别是从人文关怀的视角上看。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的社会学科,心理学不应当仅仅承担科学研究的过程,更应当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批判式地思考。本文仅仅是管中窥豹,提出几点浅显的关于遗忘的观点看法,希望能够带来更多的关注、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玉文.记忆研究与记忆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2-23.

[3]王苏,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宋耀武.有意遗忘过程中认知加工机制及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3.

学习与记忆 篇4

学习与记忆是人脑的重要功能, 昆虫的脑被称为“微小脑”也具有学习记忆能力[1]利用动物学习记忆模型对记忆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是研究记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许多昆虫作为模式动物用来研究学习记忆机理, 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发现蜜蜂具有良好的视觉学习记忆功能, 并且能够进行颜色分辨, 能步行通过相对简单的迷宫, 并对T型迷宫中的颜色产生依赖反应, 有时又能准确的将环境刺激如颜色和气味和蜂巢联合起来[2,3,4];1990年, Stenven de Belle研究了果蝇的学习记忆能力, 认为果蝇的蕈形体参与嗅觉和视觉记忆忆[5]后来研究表明果蝇利用蕈形体的第一层结构来分辨具有不同角度信息的图形, 而利用蕈形体的第五层结构分辨具有不同重心高度的图形;2000年, Matsumoto Y与Mizunami M对双斑蟋进行操作式训练, 发现经过3次短期训练, 就能够形成记忆并维持2到7天, 对其嗅觉进行研究也发现蟋蟀一次嗅觉联合学习训练, 就能够形成对气味的记忆, 并且能够通过再次学习训练替换之前的记忆, 显示了蟋蟀还具有容易刷新以前联合记忆的能力[6]。

本实验用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采取单次长时联合学习训练方式, 对双斑蟋视觉的自主联合学习记忆能力做进一步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使用实验室内人工饲养繁殖的隶属于昆虫纲 (Insecta) 直翅目 (Orthoptera) 蟋蟀科 (Gryllidae) 蟋蟀属 (Phonarellus) 的双斑蟋 (Gryllus bimachlatus) 的成熟后1~2周后成虫。人工饲养条件为光暗周期12:12, 饲料为人工饲料。实验使用5只对照组, 20只实验组。

1.2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两块瓷砖60cm, 在一块瓷砖上缠有电阻丝, 与变压器构成通路, 通电后变压器能够通过调节电压而达到所需要的高温, 靠近边缘留有常温部分, 电阻丝上铺有苫布, 保证温度均匀, 在两块瓷砖上切出培养皿大小的圆, 使培养皿放入, 并放入冰块保证了常温部分, 用硬纸板支撑圆筒状当做实验场所的墙壁, 白纸铺在瓷砖上。实验装置需要提前40分钟预热后才可使用。实验时纸盒边缘切在温凉区的圆上。

1.3 联合学习训练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有5只蟋蟀, 编号对照1, 2, 3, 4, 5, 先将1号放入实验装置内, 尽量放置中央, 使其自由寻找温凉区, 放下蟋蟀时开始计时, 计时5分钟, 蟋蟀寻找到目标位置, 在那停留30S算一个实验结束, 如果经历5分钟, 还没有找到目标地或虽然找到, 但停留时间在五分钟之内每次都不到30S则用烧杯将蟋蟀放在目标位置即温凉区30S, 后取出放置2分钟, 再重新进行实验, 直到蟋蟀在五分钟之内找到目标位置停留30S为止。记录每次蟋蟀停留和离开的时间。其余的蟋蟀都如此做实验, 空白实验1次, 训练4次, 也就是说每只蟋蟀都要进行五次实验, 五次都是在温凉区停留30秒以上才行。过24小时以后检测蟋蟀训练后的结果一次, 记录找到并停留30秒以上的时间。

1.3.2 实验组

实验组有20只蟋蟀, 编号实验1, 2, 3…至20, 在纸盒壁上在温凉区的上方粘贴明暗相间的条纹, 然后按照对照组的实验方法去做, 后进行数据记录与处理。

1.4 实验结果

对照组中显示的数据在100到200秒找到的时间比较多, 而实验组中显示的数据在0到150秒找到的数据比较多。所以初步认为有视觉学习能力。

1.5 讨论

现初步观察, 有些蟋蟀在放入实验装置时, 首先先在原地停留30秒到一分钟, 后开始寻找温凉区, 而有些蟋蟀直接开始寻找;有些蟋蟀寻找温凉区时一遍遍的转圈, 而有些蟋蟀可以直接找到目标处, 经观察实验组比对照组找到温凉区的时间短, 且找到后有些在周围打转, 然后呆在温凉区不动, 有些直接找到温凉区后, 并不打转, 就驻足在那。过24小时检测时, 有些蟋蟀没有训练时找得好了。我们得初步的实验结论:蟋蟀具有视觉联想学习行为;在蟋蟀被训练24小时后, 蟋蟀的记忆力减退。

由于本次实验的蟋蟀数量少所限制, 在实验中所用的蟋蟀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而且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明, 所以实验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实验中还有一些未考虑的问题, 例如:蟋蟀自身的排泄物是否也是蟋蟀找到常温处的一个讯号, 与环境因素即实验的时间, 当时的温度气候有关, 等等。还需要大量蟋蟀进一步实验, 才能得出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摘要:为了揭示昆虫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研究以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联合的方式通过建立蟋蟀视觉联合学习记忆实验模型, 探究了双斑蟋蟀视觉联合学习记忆能力。实验以自主学习为主, 利用蟀蟋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视觉联合学习训练:训练时黑白相间条会伴随着温凉区出现, 作为奖励;剩下的区域灰色伴随高温 (55度) 出现, 作为惩罚。使蟋蟀在寻找适宜温度的过程中辨别颜色, 形成记忆。训练后24小时测试蟋蟀对颜色识别即视觉识别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表明:虽然数据较少, 但依然可以看出蟋蟀有视觉学习能更多数据的验证。

关键词:蟋蟀,视觉,联合型学习,记忆

参考文献

[1]动物的学习[J].2001, 36 (7) .

[2]果蝇的操作式视觉联想学习和记忆的保持[J].1997, 1.

[3]马奇, 张立明.模拟昆虫视觉-行为抉择的强化学习模型[J].生物物学报, 2008, 24 (3) .

[4]小虫春秋:果蝇的视觉学习记忆与认知[J].自然杂志, 31 (2) .

[5]山口恒夫.小さな昆虫の脳[J].機関の技術的な検討, 1997.

学习与记忆 篇5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可见,记忆的作为重要的心理过程,其对象是个体经验,可以使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是从书本上获得的间接经验;其过程是识记、保持和再现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式,而我们通常只注重识记;其目的是要再现,也就是说当人们解决问题时,记忆能提供相应的经验,记忆是为了用。

(二)、关于记忆的理论

在学习心理学研究中关于记忆的理论主要有:刺激-反应理论、格式塔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下面重点介绍信息加工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大脑看成一台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装置。在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如感觉存贮器、短时存贮器和长时存贮器等。大脑可以把全部信息用模拟表象、命题表象或符号等形式贮存起来。其关于记忆的理论主要有三点:

1、人类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

这一论点也许是用信息加工方式来研究学习过程的最有成效的成果。我们知道一根电缆在某一时刻只能从事有限能量的通讯,同理人的信息加工能量是有限的。

人的能量有限观对我们的学习和记忆有很重要的启示。我们要有一个“过滤器”,过滤干扰信息,只让和学习有关的信息进入大脑,保证学习的效率。在学习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在整个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学习为中心,其他的活动要为学习服务,而不能干扰学习。

2、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编码是一个涉及觉察信息、从信息中抽取一种或多种分类特征,并对此形成相应的`记忆痕迹的过程。记忆信息加工有点类似档案分类系统,即首先要对外来信息的轻重缓急加以分类整理,而且,所使用的分类方法和程序必须始终一致。信息编码的方式对以后提取该信息的能力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们知觉有误,或分类特征不清,或形成的记忆痕迹与客观事物相差很远,那么,我们在提取信息时就会非常困难。

这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的能力,首先要深刻理解记忆材料的实质。比如,记忆“1491625364964”这样一个数目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的规律----这是由1至8的平方数构成的,这样记忆就会很方便。

其次要把该材料与以往学习的材料进行比较、对比和类比,这样可以加深的学习材料的理解。比如说,记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可以结合意识的概念来理解和记忆。

3、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前面探讨的是信息贮存方式,但是,对贮存的信息进行适当编码,仅仅是问题的一半,如果没有适当的提取信息的线索作为补充,一个人是难以回想起某一事件的。例如,我们可能常常有这样的体验:试图想回忆某件事情,但开始时就是想不起来,就把它搁在一边;后来再试,似乎当时也没有什么新信息,但成功地回想起来了。很显然,这方面信息是贮存在记忆中的,最初回忆失败是由于提取的失败,是由于没有找到提取的线索。

在一项著名的实验中,实验者为中学生提供一列单词供记忆。这些单词都是同一类别的成员,并以适当方式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例如:鸟――鸽子、麻雀;家具――沙发、床;颜色――黄、蓝,如此等等。告诉被试,他们只需记住单词,不需记住类别的名称。第一组被试听到48个单词,每个类别2个单词,共24个类别。第二组被试听到的是与第一组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假定,他们贮存数量和种类大致相同的信息。唯一的不同是两组被试回忆的条件有所不同。只要求第一组被试用任何秩序回想这些单词;要求第二组被试也是按任何秩序回忆,但除此之外还给他们类别的名称作为提取线索。

自由回忆组(即第一组)平均回想起18.8个单词,给类别名称作为提取线索的第二组,平均回忆起35.9个单词,几乎是第一组的一倍。由于这两组是在同样情况下贮存信息的,因此,很显然,两组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在提取时的不同条件引起的。提取线索可使人们回想起如果没有帮助就回想不起来的许多单词。可见,提取线索在决定回忆方面是一个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所以在学习中要从整体着眼,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形成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方便回忆。所谓的纲举目张就是这个意思。

二、关于遗忘的理论

(一)遗忘的含义: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可见,遗忘是记忆的反面,克服遗忘就是加强记忆。

(二)关于遗忘的理论

1.消退理论

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这一过程就像拍照后印出来的相片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相片会逐渐变黄而模糊不清。现在也有人把这种遗忘理论称之为“渐退理论”,即认为,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这证明了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2.干扰理论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

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通常认为一天之中的早晨和晚上是记忆效率做好的,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学习时尽量把不同性质的学习材料交叉开来。

3.压抑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这种现象首先是由弗洛伊德(Freud)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他在给精神病人实行催眠术时发现,许多人能回忆起早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平时是回忆不起来的。他认为这些经验之所以不能回忆,是因为回忆它们时,会使人产生痛苦、不愉快和忧愁,于是便拒绝它们进入意识,将其储存在无意识之中,也就是被无意识动机所压抑。只有当情绪联想减弱时,这种被遗忘的材料才能回忆起来。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遗忘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例如,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一些学过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

这告诉我们积极心态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4.线索-依存遗忘理论

线索-依存遗忘理论认为,应根据提取失败,而不是根据记忆中失去信息、干扰或抑制等来解释遗忘。换句话说,一个人回想不出某种信息,仅仅是由于他不能发现从记忆中回想该信息的方式,是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

提取线索在回忆中所起的作用,犹如阅读书籍时的灯光照明所起的作用一样。当灯关掉时,阅读就不可能进行。同样,当缺少适当的提取线索时,回忆某信息也就不可能了。

三、增强记忆克服遗忘的具体策略

1、识记材料性质与数量要适度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因此,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一般不要贪多求快。

2、适度的过度学习

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通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种材料称之为过度学习材料。实验证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与时间上的浪费。

3、组织有效的复习

与遗忘进行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识记后的复习。复习在保持中有很大的作用。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没有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

复习的具体策略

复习要及时。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开始时较快,所以对新学习的材料要及时复习。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复习在时间上的正确分配对识记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连续进行的复习称为集中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称为分散复习。很多实验证明,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好。分散复习时间间隔的长短,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等确定。一般认为开始复习,时间间隔要短,以后可以长一些。

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重现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看到成绩,能增强信心,发现问题和错误,有利及时纠正,抓住材料的重复和难点,使复习更具有目的性。实验也证实,这种复习方法比连续诵读的效果好。在一个实验中,让被试识记无意义音节和传记文,各用9分钟进行识记,其中部分时间用于重现。由于阅读与重现时间的分配比例不同,记忆的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

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避免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影响,类似材料的复习不要排在一起,如文科的语文、历史、政治的复习不要安排在一起,而应和理科交叉安排。在复习时还要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

4、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为了更好地保持记忆的内容,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上课时记笔记,读书时写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有时还可将需要保持的内容存入计算机等。这些方式有助于我们保持所识记的内容。

5、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人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记忆的好坏,据有关资料表明,内核糖核酸指导合成的脑蛋白分子是储备知识的仓库。核糖核酸含量与人的学习和记忆有密切关系。因此,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将使记忆力下降。另外,吸毒、酒精中毒及脑外伤等,都会给记忆带来不良的影响。

学习与记忆 篇6

关键词:直观教学 初中英语 单词教学

对初中学生来说,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记忆。所以平时在教新单词时,最好多利用实物、图片、动作等直观方法教学,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借用实物和图片

许多英语单词可用一些实物和图片来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词义可以简单、明了、快捷地展现出来,学生们可以在听这些单词读音的同时看到这些物体,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强化了单词的学习和记忆。我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物体和一些容易带入教室的实物,并且准备了大量的彩色图片来辅助单词教学。七年级的学生对实物和图片最感兴趣,当他们看见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apples,oranges,bananas,cakes...时,他们个个睁大了眼睛,笑眯眯地,连读单词的声音都增大了好几倍,课后你若问他们这些单词的意思,不用看书,他们一个也不会答错。有时我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片,因为图是自己画的,所以上课时就更注意听,如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图片的赞扬,热情就更高。七年级的学生好奇、爱动,好看的、好玩的东西总是爱自己拿拿摸摸,我就把这些实物、图片发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自己拿着实物或图片进行操练,这样不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增加了他们开口操练的机会,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简笔画

在直观教学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简笔画。教师在上课时用粉笔简单几笔画出来的画,使用起来比较灵活。教师既可以画人,也可以画物,既可以画动作,也可以画表情,既可以画状态,也可以画景色,而且教师动笔时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swim”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个学生在游泳。教师说:“This is a boy,He’s swimming. swim,swim...”让学生跟着读,再问学生:“Can you swim?”学生便会答:“Yes,I can.”或“No,I can’t。”这种方法具有直观的优越性,增添了学习词汇的趣味性。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容量大,简明,学生接受快。如七年级Unit 6 It’s raining!学的是有关天气的知识。我用电脑中的Flash动画配合刮风、下雨等自然界的声音来学习单词,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很快学生就学会了sunny,cloudy,windy等单词。在单词教学过程中,录音机,录像机等既方便又有趣,还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而且他们的语音、语调更应模仿和学习。

四、运用形体语言

有时很难用具体的实物表示一个词的意思,而用动作、表情或手势等形体语言则可以清楚、形象地表现出来。如:点头yes,摇头no,竖起大拇指表good,V的手势表victory,动词sit,open,run,dance,swim等都可以用动作表示,一些形容词happy,angry,hot,busy等则可以用表情表现出来,有些动词和表情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甚至有些滑稽可笑,但在笑声中学生们已理解了单词的意思,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与记忆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动物2015 年选取40 只老龄健康雄性SD大鼠,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 各10只。SD大鼠均为18 个月龄, 体质量450 ~ 500g, 由徐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符合清洁标准 〔合格证号:NO. 074515; 许可证号: SCXK ( 苏) , 2008 - 0020 〕。对照组SD大鼠体质量451 ~ 496g, 平均体质量 ( 476 ± 18 ) g; A组SD大鼠体质量459 ~ 492g, 平均体质量 ( 478 ± 20 ) g; B组SD大鼠体质量452 ~ 493g, 平均体质量 ( 46 ± 19) g; C组SD大鼠体质量454 ~ 498g, 平均体质量 ( 477 ± 19) g。4 组SD大鼠体质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药物及仪器药物: 七氟醚 ( 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0172) 120ml; 异氟醚 ( 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811) 100ml。仪器: 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仪 ( 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 ; infinity kappa麻醉气体监测仪 ( 德国Drager公司) ; SA2 - C型麻醉机 ( 德国Drager公司) ; 力康Heal Force A2 型生物安全柜 ( 上海力新仪器有限公司) 。

1. 2. 2研究方法麻醉前, 对所有SD大鼠进行为期3d的Morris水迷宫适应性训练, 再对其进行麻醉。选用4 个透明玻璃箱, 在玻璃箱的两面玻璃壁底和壁顶向中心5cm处各作1个小孔, 分别连接麻醉机和麻醉气体监测仪, 在箱底铺一层薄薄的钠石灰, 使箱内二氧化碳被吸收。将4 组SD大鼠分别置于不同的麻醉箱中, 再将麻醉箱分别置于生物安全柜中, 启动麻醉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 只给予氧气吸入, 至麻醉箱中氧气浓度为40% ; A组给予七氟醚吸入, 至麻醉箱中七氟醚浓度为1. 5% ; B组给予七氟醚吸入, 至麻醉箱中七氟醚浓度为3% ; C组给予异氟醚吸入, 至麻醉箱中异氟醚浓度为3% 。

1. 2. 3 Morris水迷宫实验麻醉后1、7d, 分别对4 组SD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选择一个直径约为120cm、高约50cm的圆形水池, 注入清水至30cm深, 水温保持在21 ~25℃ 。在水面铺设一层大小一致的泡沫颗粒, 水池壁上设置东西南北4 个入水点, 并将水池划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 个象限, 在西北象限放置一个没于水下2cm的透明玻璃平台。保持安静状态下, 分别于4 个入水点放置SD大鼠, 记录好SD大鼠爬上玻璃平台花费的时间 ( 逃避潜伏期) , 连续进行4 次取平均值; 并记录SD大鼠总游泳距离。将玻璃平台撤离, 于东南象限的中点处将4 组SD大鼠放置水中, 对2min内SD大鼠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 ( TP) 进行记录, 总游泳时间 ( T) 为120s, 计算TP和T的比值 ( TP/T) 。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 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 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4 组SD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总游泳距离比较麻醉后1d, B组、C组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麻醉后7d, C组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而对照组、A组、B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B组、C组麻醉后7d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短于麻醉后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与A组比较, △P < 0. 05; 与麻醉后1d比较, ▲P < 0. 05

2. 2 4 组SD大鼠TP、TP / T比较麻醉后1d, A组、B组、C组SD大鼠TP、TP / T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麻醉后7d, A组、B组SD大鼠TP、TP / T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麻醉后7d, C组TP、TP / T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麻醉后7d, A组、B组、C组SD大鼠的TP、TP/T高于麻醉后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与麻醉后1d比较, △P < 0. 05

3 讨论

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为减轻患者痛苦和应激反应而采取的措施, 主要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机体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 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尤其是老年患者, 在使用麻醉药物后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较高[2,3]。有关临床报道指出, 吸入性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但其机制尚未明确[4]。七氟醚是一种常用的强效吸入性麻醉药物, 注入人体后可快速发挥药效, 在人体中的蓄积量较少, 术后患者苏醒快, 而临床上关于七氟醚是否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造成影响尚存在争议[5,6]。为此, 本研究选取了4 组老龄SD大鼠进行实验。

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比4 组老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来判断七氟醚是否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造成负面影响, 分为对不给予药物、给予1. 5% 七氟醚、3% 七氟醚、3% 异氟醚的4 组SD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是动物实验中判断动物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金标准, 主要包括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 定位航行实验主要指标包括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 可用来判断老龄SD大鼠的记忆能力; 空间探索实验主要指标包括TP、TP / T, 可用来判断老龄SD大鼠的空间探索能力[7,8,9]。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定位航行能力方面, 麻醉后1d B组、C组SD大鼠与麻醉后7d C组的SD大鼠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对照组、A组、B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比较无显著差异, B组、C组麻醉后7d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短于麻醉后1d, 提示七氟醚、异氟醚均会对老龄SD大鼠的记忆能力造成影响, 且其浓度越高, 影响越严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影响力逐渐减弱。空间探索能力方面, 麻醉后1d A组、B组、C组SD大鼠TP、TP/T低于对照组, 麻醉后7d A组、B组SD大鼠TP、TP/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C组TP、TP/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A组、B组、C组SD大鼠的TP、TP/T高于麻醉后1d, 提示七氟醚、异氟醚均会对老龄SD大鼠的TP、TP/T造成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综上所述, 七氟醚会对老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影响, 且浓度越高, 影响越严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对老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会逐渐减弱, 为临床提供了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老龄S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选取40只清洁级老龄健康雄性SD大鼠,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 各10只。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 A组给予浓度为1.5%的七氟醚, B组给予浓度为3%的七氟醚, C组给予浓度为3%的异氟醚。麻醉前对所有SD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适应性训练;麻醉后1、7d分别对4组SD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对4组SD大鼠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平台象限停留时间 (TP) 、TP/总游泳时间 (T) 进行比较。结果 麻醉后1d, B组、C组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7d, C组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照组、A组、B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C组麻醉后7d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短于麻醉后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1d, A组、B组、C组SD大鼠TP、TP/T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7d, A组、B组SD大鼠TP、TP/T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7d, C组TP、TP/T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7d, A组、B组、C组SD大鼠TP、TP/T高于麻醉后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七氟醚会随着浓度与时间改变对老龄SD大鼠早期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对老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影响逐渐减弱。

关键词:大鼠,空间行为,七氟醚,记忆,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韦晓勇, 李军, 王毅, 等.七氟醚对老龄S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 18 (4) :379-382.

[2]于丽丽, 赵艾华, 霍树平, 等.七氟醚预处理对老龄SD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3, 33 (11) :1310-1314.

[3]杨美华, 王苗苗, 胡南, 等.七氟醚麻醉对老龄SD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4, 34 (2) :147-150.

[4]韦晓勇, 王毅, 闵红星, 等.七氟醚对老龄SD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结构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 18 (10) :1143-1146.

[5]Seo JH, Park HP, Jeon YT, et al.Combined treatment with celecoxib and sevoflurane after global cerebral ischaemia has no additiv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in rats.[J].British journal ofanaesthesia, 2013, 110 (6) :988-995.

[6]常玉林, 于丽丽, 杨强, 等.七氟醚预处理对老龄SD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海马区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在其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9) :1-3.

[7]Kato R, Tachibana K, Nishimoto N, et al.Neonatal exposure to sevoflurane causes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of hippocampal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postgrowth rats[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nesthesia Research Society, 2013, 117 (6) :1429-1435.

[8]Zhang F, Feng X, Zeng Q, et al.Sevoflurane induced amnesia inhibits hippocampal Arc expression partially through 5-hydroxytryptamine-7 receptors in the bilateral basolateral amygdala in rats[J].Neuroscience Letters, 2014, 562:13-18.

学习与记忆 篇8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回忆是一种重建活动, 记忆并不是简单地把信息储存起来, 尔后又回忆起, 而是储存一定的关键事件或事件的一些特点。认识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对一段文字作不同组别的认知研究发现, 阅读文字后记住的内容为10%, 听过后30%能记住, 经过视频图阅读能记往50%, 又听又看能记往70%。认识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S-O-R, 实际上是一个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从语言处理的角度上看, 图式理论作了很好的阐述。图式是已经贮存在大脑中的, 包含许多空档 (SLO TS) 的知识构架。当这些空档被所输入的具体信息填充时, 图式便被激活 (A CTIV A TED) , 语言因此得以理解、接受, 已知的背景知识在大脑中以抽象的构架形成各种图式和子图式 (SU BSCH EM A TA) 相互联系、嵌套, 使我们对具体语篇的理解得以顺利完成。[1]建构主义是关于人“如何理解”, “如何知道”的哲学观和认识论。瑞士著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 N PIA G ET) 是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 他的“发生认识论”较好阐述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 表明了学习如何发生, 意义如何建构, 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他提出S——— (A T) ———R认知公式:即一定的刺激 (STIM U LU S) 被个体同化 (A SSIM ILA TE) 于认知结构 (TEX TU R E) 之中, 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R ESPO N SE) 。[2]这一理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革新传统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3P教学模式

根据以上理论,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把教学材料内化为学习者感知内容, 可以使用3P教学模式, 即Presentation (呈现) , Practice (练) 和Production (表达) [3]。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Presentation (呈现) Practice (练) Production (表达)

传统的教学过程, 对图中各个环节在课堂中的处理手段, 从技术角度上说是单调的, 其缺点为:以文字为主的呈现, 单调乏味, 认知效果不显著;交互性不够, 尤其是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 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 得以操练的机会与次数较少;对当堂教学效果的检查不便, 教师对所教课效果的反馈信息了解不足;相关信息 (如民俗、文化、人文等) 含量较低。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充分的硬件条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 I提供了丰富的软件, 网络教学课件 (M CA I) 应用于课堂教学能促进课堂教学的革新。

三、M C A I网络教学课件的主要优点

应用实践证明, M CA I课件具有如下主要优点:

1. 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M CA I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形成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网络教学系统, 它以视、听、触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克服了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同一模式教学的弊端, 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取得的效果。

2. 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M CA I课件汇集多种教学媒体之所长, 既能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的教学信息, 又能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方式, 得到了传统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 调动了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达到了激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3. 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多种能力。

在M CA I实施过程中,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听、看、感觉, 还要积极思维, 快速反应, 这对学习者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以及心理机能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有利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M CA I课件是精心设计和制作出来的, 优秀的课件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 因此, 它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导向性,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 强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四、M C A I网络教学课件设计初探

在教学的各种环节, 利用M CA I课件网络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当堂学习效率。并且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讲解, 而是从视、听等方而对学生进行刺激, 使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互式的交流成为可能。

1. 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构筑材料, 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居中心地位。词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用语、使用、语义、语法和文化内涵等。词汇教学尤指关键词或词组教学。在呈现阶段, 首先我们可以把新单词的根词、前缀、后缀、单独列出呈现, 复习旧词汇, 并在课件中作一些提示型的设计, 帮助大家回忆;第二步, 即引入新学词汇, 可以不必先学该词的意义, 而是用网络的手段举例呈现。可以是一段对话 (音频媒体) , 亦可是一个典型例句 (文字媒体) , 或有相关视频图像信息 (视频媒体) , 或是一个综合型的呈现。在未学这个词前就是使得学习者已通过各种媒体对该词形成了深刻的印象;第三步, 教师作一些必要的词汇释意后即可和学生共同进行朗读拼读训练。第二阶段, 在课文教学中学习到该词汇在本课中的具体用法, 课件中应首先呈现相关例句演示并要求学生仿照示范进行语言操练。以reaction为例, 首先解释词根act含义, 加上名词后缀action解释举例。前缀re-解释举例。到此为止, 对reaction一词的学习只是对旧知识的复习, 课件中可以作如下处理:

2. 语篇教学在课文篇章教学中, 也可以使用网络教学手段。

语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心,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的优势, 采用话题分析模式结合视点和言语行为分析语篇意义及功能并对其进行整体把握。同时, 由于教学中引入了网络的手段、方法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语篇讲解、分析变得生动、有吸引力, 加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整个语篇内容进行有效地理解记忆。与只有单调的语言和文字解说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 网络教学手段可以使得语篇教学模块化、多样化、形象化, 教学中学生的记忆效率会有很大提高, 心理学记忆理论和实践结果都对此有了充分地证实。以下面一段语篇为例, 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网络手段作一些技术处理以提高教学效果:Earlier scientists thought that during a m an's lifetim e the power of his brain decreased.Butitis now thoughtthatthis is notso.A s long as the brain is given plenty of exercise it keeps its power.Ithas been found thatan old person who has always been m entally active has a quicker m ind than a young person who has done only physical work.It is now thought the m ore work we give our brains, the m ore work they are able to do.分析:语句1, Earlier scientists为讲述视点, 言说内容为“认为人脑的能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这种观点, 后续句则以brain为叙述视点, 言说内容为“只要给大脑以大量地锻炼, 大脑就会保持活力 (keep its power) ”后文中接着举一实例以加强前述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语段视点转换标志是转折连词but和条件状语从句连词A s long as。言语行为上, 前板块呈现“argum ent-supporting”型式 (pattern) , 后板块呈现argum ent-supporting-concluding型式。本语篇的观念视点聚焦在“the power ofhis brain”因此“keeps its power, quicker m ind”都与此相关联。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科普读物, 在这一语篇文中使用被动语态句式“Itis now thought, the brain is given, Ithas been found that…”, 这一点也要在教学中突出地予以介绍。引入CA I技术手段, 将此语篇模块化, 可分为Earlier scientists'view&A nother V iew两大模块。M odule1:Earlier scientists'view:the power of his brain decreased;M odule2:A nother V iew:keeps its power;A n exam ple:quicker m ind;Conclusion:the m ore———the m ore。在M odule2中, 重点列出几个被动语态的句式。通过这样呈现、分析、演练, 在CA I的应用过程中, 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语篇, 通过关联词的提示, 句式的重复多操练, 使有效课堂学习得以产生, 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记忆同时得到加强。

3. 语言———文化意识的教学与培养。

以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篇文章为例。“G oing H om e”原本是一部文学作品,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流行。随着小说的不胫而走, 引出一首当时流行非常广的歌曲“Tie A Y ellow R ibbon R ound the old O ak Tree”, 还有以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应运而生。我们可以把这些背景知识、歌曲、歌词、影视片段等做成一个专题课件应用于教学中, 让学生参与学习、讨论。从以上网络课件示例来看, 我们将目标语言———无论是词汇, 语篇或听力材料等, 用多媒作的手段从旧知复习开始向学习者进行模块化地呈现, 即激活学习者图式, 让学习者在已知的背景中学习知识, 在大脑中形成各种图式和子图式相互联系, 嵌套, 使具体目标语言的习得、记忆顺利完成。这种刺激是基于学习者个体一定的认知结构基础上的, 在这种以全方位的视听感觉的网络信息刺激下学习者接受和认同, 所以在这样刺激下产生的反应是积极的有效的, 因此目标语言对学习者而言, 其记忆效率也是很高的。在制作网络课件时教师应摸索一些方法, 在教材———学生、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以达到学生当堂对所学词汇、句型、语篇、人文背景等记忆与掌握。

五、M C A I网络教学课件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选择教学课题, 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 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 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相反的, 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概括而言, 选题应根据M CA 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进行。选题的同时, 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 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特别注意要发挥网络的特长,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精心设计、制作网络素材, 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 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习效率。

2. 研究教材内容, 创作设计脚本。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也是M CA I课件设计的蓝本。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 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 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因此, 在选择好课题后, 应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 理解重点、难点问题, 确定M CA I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脚本设计是制作M CA I课件重要环节, 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形式、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从网络课件的制作看, 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 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 应根据主题的需要, 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 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 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 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 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形象化, 而是要吃透了文字稿本。编辑稿本是制作M CA I课件的直接基础。

3. 搜集媒体素材, 制作合成课件。

“网络素材”是网络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 也就是网络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 它包括图、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 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素材光盘或从Internet相关网站上取得。网络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 将各种网络素材编辑起来, 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M CA I课件。这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好在现在的网络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越来越简单易学, 为教师亲自动手制作课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无论是从认知理论上, 还是在教学应用实践中, 都表明由于网络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及网络教学课件会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尤其是会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的记忆效率, 因此, 应积极提倡英语教学中多使用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5 (143) :74-81.

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记忆记忆的概念 篇9

鉴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记忆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首先, 我们教师 (也包括物理教师) 对于各门学科的特点有一些习惯性的看法:认为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学的。之所以最难是因为物理对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学好物理, 一定要“理解”而不能“死记硬背”。在物理学法介绍中, 是忌讳谈“记忆”的, 好象记忆是不应该和物理学习联系到一块的, 物理这么难学怎么能用“记忆”这么“简单”的方法来学习呢?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强调最多的是思路、方法、技巧等, 闭口不谈记忆。但实际上又大演“题海战术”, 对于每个概念、规律、题型等总是不厌其烦地多次反复。说到底,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机械的“记忆”。

再看看我们的学生, 解答问题时总要用到各种概念、公式, 遇到不同的题型。但学生总存在概念记忆不清、公式应用混乱、题型张冠李戴等现象。甚至许多老师讲过、自己练过的习题也一错再错, 有时对错误的结论反而记忆得特别牢固。

那么, 学习物理需不需要记忆, 若需要的话, 又该如何利用记忆呢?

二、记忆的概述

1.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其间的联系, 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是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经验, 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2. 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 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 (以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 (以概念、公式、规律等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 (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和运动记忆 (以过去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这四种记忆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在记住某个材料时, 往往需要两种或多种记忆类型参与。

根据记忆的有无预定目的, 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无意记忆是指事前没有记忆的目的, 也不用任何记忆方法的记忆。无意记忆有很大的选择性, 一般对于有迫切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 能激起情绪体验的情景, 容易被人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是事先有预定目的, 并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的记忆, 它是伴随着意志努力而进行的智力活动。通常有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3. 记忆的阶段

根据记忆信息储存持续时间的长短, 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这三种记忆的关系如下图。

4. 记忆与智力的关系

如果说智力是一座工厂, 那么, 记忆力就是一个原料仓库, 它专门为这座工厂储存原材料。只有记忆这个仓库中储存的知识和信息丰富充足, 智力这座工厂才能很好地进行加工。另外, 在人的智力结构的诸因素中, 都离不开记忆力。没有记忆力, 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都无法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 记忆并不等同于“死记硬背”, 学习过程不能离开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综合利用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去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意识地利用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利用科学的方法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最终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三、物理学习中的记忆

1. 记忆的内容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 对于物理事实、实验现象、概念、公式、典型的问题、一般的分析方法、解题技巧等我们都需要记忆。这就要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与记忆内容, 要学生树立培养记忆力的信心。

2. 记忆的规律

2.1当记忆的材料处于有趣的情景中, 记忆的效果好

例如在讲波的传播时, 可设置一个虚拟的情景:小王和小张在桥上玩耍, 小张不小心将手帕掉到河里。小王连忙跑到河边用手拍打水面, 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列水波, 但手帕只是在水面上上下振动并不随波向对岸运动……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听着故事的同时, 也就记住了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的质点不随波迁移的特点。

2.2当多种感官参与时, 记忆效果好

在讲超重与失重时, 可以让学生站在磅秤上, 迅速地蹲下去, 同时观察磅秤的读数变化。发现磅秤读数先变小后变大, 即开始人向下加速, 磅秤受到的压力小于人的体重, 为失重;然后人向下减速, 磅秤受到的压力大于人的体重, 为超重。有了身体的实践与感官体验, 就能很好地理解与记忆超、失重的概念。

2.3当相似的内容进行对比时, 记忆效果好

在定义物理量时, 有一种比值定义的方法, 比如密度ρ=m/V;电阻R=U/I;加速度a=Δv/t;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磁感应强度B=F/IL等。这些被定义的物理量由另外的量来衡量, 但本身又与这些量无关。将这一类量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可加深对这些量的理解。

2.4当材料经系统化处理后, 记忆效果好

力的观点、动量观点、能量观点是处理物理问题的三把“钥匙”。就方法上有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 就对象的选择上有隔离分析和整体分析, 就过程的选择有分阶段分析和全过程分析。这就意味着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学会选择, 而选择的依据则是根据问题的特征与方法的特点, 可参考下面的关系图:

这儿有两点说明, 一是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都能运用于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某一系统;二是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所针对的过程没有任何限制, 可以对运动的全过程来运用。就这两方面, 选取对象或过程, 都可以用“取大优先”的说法来概括。限于篇幅, 就不举例来展开说明了。

2.5适当地改变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的比例, 记忆效果好

假如我们把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设为X, 那么学生就应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3X。同时, 在需要有意记忆的材料和只需思考而不必专门识记的材料之间应有很强的相关性。

例如在讲波的干涉时, 当两列相干波相遇时, 会出现稳定的振动加强区与振动减弱区。若就波而讲波, 很抽象, 学生很难接受。不妨设想两列波为两位以相同速率运动的同学甲、乙, 自A、B两点同时向同一位置P处运动, 且在P处有一弹簧振子。每一位同学到达P处即给振子一个大小、方向相同的作用力。设甲同学先到, 使振子振动起来, 当乙同学到达P处时, 振子刚好振动了整数倍的周期, 乙同学的作用力就会使振子的振动加强, 即两位同学到P点的时间差为振子振动周期的整数倍时, 使振子振动加强。对应的两波源到P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 (因为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一个波长) , P点为振动加强区。同理, 当两位同学到达Q点的时间差为振子振动的半个周期的奇数倍时, 两同学的作用力会使振子的振动减弱。对应的两列波到Q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 Q点为振动减弱区。对于虚拟的情景学生是处于一种无意记忆的状态, 但一经比较, 就会对波的干涉的原因有了感性的认识, 对干涉现象的理解的有意记忆也就不再困难。对于干涉中振动加强与减弱的条件也就不再是一种机械记忆, 而是一种意义记忆。

除了以上列取的记忆规律外,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规律的应用, 比如当材料符合学生的急切需要时;当对学习内容深刻理解时;应用联想、重复手段等都能提高记忆效果。

四、再认识记忆

学习与记忆 篇10

外语学习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一个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而记忆力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是一个通过神经系统进行活动的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认为, 常规的翻开书本就学、拿起单词就背的学习方式缺乏科学性, 它忽视了人在学习中的心理状态, 忽视了记忆程序中某些科学的联系环节, 因此不能充分挖掘人类大脑的潜力。本文认为, 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 应采取有效的记忆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所以本文以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 试图探讨记忆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是使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记忆理论和英语学习的自身特点和规律结合起来, 根据记忆原理有效设计英语学习的材料,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并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记忆学习, 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利用多种记忆手段强化词汇记忆

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大多数学生畏惧英语很大程度上是畏惧背单词。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利用多种记忆术来学习背诵单词, 学生的畏惧情绪就会减轻许多, 对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会有很大帮助。这里就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死记硬背法。

即机械记忆, 这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但这也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即机械记忆, 这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但也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学习语言是以长期记忆为目的, 而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 首先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加工。其中短时记忆有一定的容量, 米勒 (Miller, 1956) 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 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根据这一理论, 把需要记忆的单词按7±2组块分组, 五分钟背一组, 以半小时为记忆期限背单词并及时复述单词。据实验表明:复述次数越多, 再认率越高。再根据遗忘规律复习单词。死记硬背法虽是最笨的一个方法但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2、联想法。

联想法是最有趣, 最丰富多彩的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联想法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媒介法、地点法和视觉心象法。自然语言媒介法, 是指把要记的材料同长时记忆中已有自然语言的某些成分 (如词义、字形、音韵等) 相联系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如change可以想成chang (常→嫦) +e (娥) , 嫦娥奔月, 从此历史改变:嫦娥才是登陆月球第一人。地点法, 是指把要记的材料想象为放在自己熟悉地方的不同位置上, 回忆时在头脑里对每一个位置逐个进行检索。例如, 为记住一系列毫无相关的词, 可以在心里想着将他们按顺序放在卧室的各个位置:门口, 左墙边, 书桌……。回忆时想象着走进卧室的各处找出与之相联系的词。视觉心象法, 是指把要记的材料同视觉心象联系起来记忆。视觉心象越清晰, 记忆效率越好。例如记忆运动词汇时, 可以想象自己是解说员, 正在对运动会进行解说。

3、词根词缀法。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杂乱堆放的, 而是以网络的形式来储存的。长时记忆就像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索引系统。规则、心象、类别、相似性都是长时记忆中信息储存的一些线索。英语中大多数单词是有构词规律的, 这个规律就是词根词缀。英语中约有60%的单词是由词根词缀构成的, 所以词根词缀记忆法是最有效率和效果的记忆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举一反三, 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记住大量的词汇。并且拼写上很少会发生错误。你只要掌握3000左右的单音节词和1000个左右词根词缀, 就可以解决你一生的词汇问题。例如:词根pose意为“摆”:expose->暴露 (ex->向外) dispose->处理 (dis->向四面八方) propose->建议 (pro->提前) impose->强加 (im->to) depose->废黜 (de->否和非) interpose->干涉 (inter->

IN教TEL育LIG战ENC线E························

中间) justpose->并排 (just->正)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 还有许多其他行之有效的单词记忆技巧, 如归类法、辨析法、位置法、谐音法、关键词法等。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记忆效果

上文提过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学习重点。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他们找出重点单词、重点句型、重点段落, 并有意地反复学习, 加强记忆。除此之外, 还有其它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记忆效果。

1、要求学生理解课文, 加强理解记忆

在有意记忆中, 按照记忆方法又可把它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两种。有些材料, 它们本身是有意义的, 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我们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 了解它们的本质和特点, 通过理解去记忆它们, 这种记忆方法叫理解记忆。实践证明, 在学习中运用理解记忆的原理去识记材料可以记得快、准确和牢固。而运用机械记忆的原理去记忆材料, 既费劲而且不巩固。这是因为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理解记忆能明确目的, 增加记忆的兴趣, 强化记忆的意志。因此, 在课文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理解课文的内容, 找出课文的层次结构,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有意记忆。这样, 被记忆的材料就更牢固、不易遗忘。

2、情景教学, 让课文从“死”变“活”

实验证明, 大脑皮层接受触觉、嗅觉、动觉等各类细胞都具有“记忆作用”, 从而形成图像记忆、音响记忆等。如果在记忆某种材料时, 能同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为记忆服务, 就会大大增强记忆效果。这是因为用这种方式记忆材料时, 可以把眼、耳、口、手等多种感觉通道利用起来, 接受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 在大脑皮层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 使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听觉区、动觉区等建立多通道的暂时神经联系, 然后, 经过大脑把各种感觉到的材料进行加工, 使它们在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痕迹。无疑, 用这种方法记忆, 要比单纯的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读或用手写的记忆效果好。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多器官感知学习, 如导入短片、实物、场景模拟等, 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学手法。总之, 大脑接受外界的信息越多、越广泛, 它的效能就越高, 学习效果就越好。

3、BE原则

当我们背诵一篇文章时都可以体会到最先记住的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部分, 记不住的往往是中间部分。这就是著名的BE原则, 也可以称之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同理,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课堂开始和结尾部分的知识记得比较牢固, 因此教师在课堂前半部分就应讲解重点知识, 下课前总结回顾重要知识点。这样, 学生就能牢牢把握重点内容, 不易遗忘。或者为了让学生记住更多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制造多个开头、结尾, 以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

4、课前指导学生明确记忆内容, 加强有意记忆

根据记忆是否被意识到, 可以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是自觉的, 有目的的、采取一定行动的记忆, 必要时还需要一些意志努力的一种记忆。学习英语、记忆单词, 主要运用有意记忆。因此对记忆的材料有无明确的目的, 对记忆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目的越明确具体, 记忆的效果就越好。这是因为明确的目的, 能提高大脑皮层有关区域的兴奋性, 改变兴奋的神经组织蛋白质结构, 使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巩固, 加深大脑皮层的“痕迹”。根据这一原理, 教师在进入课堂前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学习重点, 明确记忆内容。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准确把握重点学习内容。

三、激活已有知识, 与遗忘作抗争

有记忆就有遗忘。记住材料, 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留下痕迹。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之后, 由于内抑制发展的结果, 它便会逐渐地被抑制起来或消失掉, 这就是遗忘。学习知识不能只保持几秒钟, 也不仅仅是几分钟, 更不是遗忘它, 而是要长时间地记住它, 以便随时运用, 更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达到最终能自由地、灵活地运用知识的境界。

1、了解遗忘规律, 与遗忘作抗争

要与遗忘作斗争, 就要了解遗忘的规律, 并科学地分配复习时间, 这对于牢固地记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遗忘的规律是: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 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 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 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 最后接近水平。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看, 遗忘最快的时候是在记住该材料的第一、两天之内。根据遗忘的这一规律,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或上完英语课之后, 就需及时地复习, 即在头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 然后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 间隔时间先密后疏。这样, 学过的知识就不易遗忘了。有时, 记忆的材料容易遗忘, 不是因为大脑里留下的痕迹已经消失, 而是由于前摄抑制或后摄抑制的干扰所致, 使我们回忆不起来有关知识。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要想方设法避免或减少这种前后抑制的干扰, 提高复习效果。根据这一记忆原理,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复习时做到: (1) 尽可能不把内容繁难或相近的科目在相邻的时间内进行复习或记忆; (2) 在记忆复习各种材料之间, 要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一方面, 可以避免前后复习的材料之间相互干扰, 另一方面, 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 (3) 每天睡觉前, 过电影般地回忆一遍当天复习过的材料。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了解遗忘规律, 科学地复习,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活已有知识, 提高运用能力

英语学习光是记住了是没有用的, 时间久了还会再遗忘, 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 长时间不用就会逐渐生疏、淡忘。因此会用、会说才能真正地使记忆永久保留。教师在学生学完一些知识点后, 应注意激活他们现有的知识, 不断巩固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之能永久保留这些知识。有许多方法、手段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如角色扮演, 听力大赛, 辩论赛, 模仿王, 情景再现等一系列有趣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强化知识记忆效果,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之事。

总之, 英语学习记忆并不是十分困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运用记忆理论指导学生英语学习, 就能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George A.Miller. (1956) Memory and Brain.New York,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年。

[4]吕武平:《全脑速度记忆》, 中国民航出版社主编, 1995年。

学习与记忆 篇11

一、 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 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恐,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三、 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K、Na等元素常显+1价的原因,一定要从其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去理解,一定要理解到,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中都是失去这一个电子,而显+1价,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四、 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五、 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暂时的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7个步骤,为了便于记忆,我把“查、装、定、点、收、离、熄”让学生联想成“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就会记得非常牢靠;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六、 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学习化学反应类型时,我使用了同仁们用的常规方法,浓缩提要点: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站位置;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伙伴。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将这一概念浓缩成“一变、二不变”几个要点的字来记忆。溶解度定义的四要素浓缩成“温度、百克剂、饱和、单位克”这样就很好记忆了。

七、 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于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取用药品的操作要点:“粉固需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量筒的操作要点:“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胶头滴管的使用要点:“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君莫忘”。化合价这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记忆,难理解,难应用。我作了两个具有韵律的歌谣降低了难度。一是:化合价分正负,金正非负单质零,氢正一、氧负二要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二是: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在同学记忆的基础上稍加解释,再去应用,学生掌握得非常快。

八、 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課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九、 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中地理理解记忆学习策略 篇12

1. 地理是中学课程体系中一门文理兼具的学科, 知识内容复杂, 综合性强, 与其他学科间横向联系密切。

[1]在我国,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还有经济地理都是属于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 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

2. 地理特别的高中必修1地理, 与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联系密切, 要想学好地理, 需要一定的几何和物理等理科基础。

学习方法应以理科思路为主, 重视原理、规律的理解。

3. 地理学习的系统性、层次性很强, 高中地理分别以地球地壳和上部大气为学习对象, 体系完整有条理。

4. 初中地理注重对地理现象的学习, 高中地理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掌握一定的地理原理。

二、理解性记忆学习方法

1. 理解的方法阅读和学习教材。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 (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 , 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 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 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 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 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 强调理解重于记忆, 以会用为目的, 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 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 重视解题思路, 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1) 记“概念”, 抓关键词, 先记住每条概念的主干, 把概念的主谓宾语, 先记住。再根据对概念中地理规律的把握, 加入修饰成分。把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 对比其差异、消化、理解、吸收。

(2) “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 扎扎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过原理关。比如说, “地球的运动”“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 与其他学科的外部联系紧密, 原理性的知识基础要求比较多, 直接以示意图的方式来解释这些现象形成的规律很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空间思维模型。以周围空间构建情境模式或者以身边典型案例来反映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 让每个学生自己在脑中先构建出自己能够理解的空间思维模型, 建立起能够学好地理空间规律的信心。

2. 使用地图。

地图是文字的载体, 单独注重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 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枯燥的, 往往过几天就将它忘记。[2]“图文结合”“图不离手”, 看书与看图相结合, 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多看地图, 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依托, 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相关地图上所处的位置。

3. 从生活实际中收集信息, 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 实践性强, 是一个开放的、发散的系统。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时事、经济热点等,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 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经常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 其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理知识和敏感的地理问题, 我们要善于收集处理, 不断补充和丰富地理知识, 学习就更加鲜活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3]

在地理学习中汲取地域文化, 课堂教学中经常联系当地文化事物现象, 进行到校外“采风活动”做地域文化调查研究。

摘要:在此将从理解记忆学习地理的角度出发, 阐述学习地理重理解的重要性, 并对如何进行理解记忆学习提出若干策略。

关键词:理解,记忆,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6.

[2]郑银虎.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教育战线, 2010 (7) .

上一篇:皮瓣移植术下一篇:心血管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