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记忆的生化机制(精选4篇)
学习和记忆的生化机制 篇1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 目前认为学习记忆机制是突触传递效能的长时程增强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 被认为是学习与记忆的一个细胞模型[1]。LTP 的形成与突触前递质的释放、突触后相关受体通道以及各种蛋白激酶、逆行信使、即早基因等密切相关。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主要在谷氨酸受体的介导下实现其在脑内的众多功能。谷氨酸受体被激活后除参与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外, 还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的可塑性、LTP和长时程抑制 (long-term depression, LTD) 以及学习和记忆等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2] 。本文就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参与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概念及其组成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iGluR) 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它们与离子通道耦联形成受体通道复合物, 介导快信号突触传递。根据特异选择性激动剂的不同,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主要分为3 种亚型:①N-甲基-D-门冬氨酸 (N-Methy1-D-aspartic acid, NMDA) 受体;②α-氨基羟甲基恶丙酸 (α-amino-3-hydroxy-5-methy1-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 AMPA) 受体;③海人藻酸 (kainic acid, KA) 受体。NMDA受体由NR1、NR2、NR3 3个亚单位, NR2 亚单位又可以进一步分为NR2A-D4 个亚型;AMPA 受体由GluR1、GluR2、GluR3、GluR4 4 个亚型构成;GluR5、GluR6、GluR7 和KA1、KA2构成了KA受体。
2 学习记忆的生理基础
2.1 LTP的发现及概念
1973年, Bliss等[3]发现家兔海马神经元在短暂高频刺激后,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增大, 海马突触传递可在数秒内增强, 其增强效果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他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目前普遍接受LTP是单突触受到重复刺激或两组突触共同活化后产生的谷氨酸盐兴奋性突触后反应的增强, 这种突触后反应的增强可引起突触传递效能的持续变化。根据LTP的持续时间将其分为早时相LTP (early phase LTP, E-LTP) 和晚时相LTP (late phase LTP, L-LTP) , 前者持续1 h~3 h, 不需要合成蛋白[4];后者可持续24 h以上, 需要合成新的蛋白[5]。
2.2 LTP的特征
LTP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协同性:诱导LTP需要很多纤维同时被激活;②联合性:有关纤维和突触后神经元需要以联合的形式一起活动;③特异性:所诱导的LTP对被激活的通路是特异的, 在其他通路上不产生LTP。
2.3 LTP产生机制
LTP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模式, NMDA受体与递质结合后, 导致细胞内级联反应, 触发神经元内一系列生化反应, 最终改变突触后膜的性质, 建立LTP。LTP的形成一般分为诱导与表达两个阶段[6], LTP的诱导以突触后膜成分变化为主, 主要包括: (1) 突触后膜去极化; (2) NMDA受体的激活; (3) 钙离子内流。其表达则是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共同参与的过程, 主要包括: (1) 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增加; (2) 突触后膜受体与递质作用效应增强; (3) 突触形态学变化使突触的整合效应增强; (4) 逆行信使向突触前释放。
3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与学习记忆
3.1 NMDA受体
3.1.1 NMDA受体对于学习记忆形成的机制 NMDA受体对于学习记忆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肯定, 但是其作用的机制还都主要集中在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CaMKⅡ) 途径上。Miyamoto[7]报道, NMDA受体是一种电压、配体双重门控通道, 既受电压门控, 也受递质门控, 主要对Ca2+高度通透, 对Na+和K+有一定的通透性。在静息电位下, 突触前释放的兴奋型氨基酸可同时作用于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 此时Na+和K+可通过非NMDA受体通道, 但不能通过NMDA受体通道, 因为静息水平的膜电位不能使Mg2+移开, NMDA受体因与Mg2+结合而受到阻滞, NMDA受体通道也就不能打开。而当外界刺激信号刺激机体使得突触后膜去极化后, 堵塞通道的Mg2+就可以移开, 此时兴奋型氨酸与NMDA 受体结合使通道打开。当递质与受体结合导致通道开放后, Ca2+大量进入胞内与钙调蛋白 (CaM) 结合, Ca2+/CaM复合物结合于自动抑制序列的临近序列, 去除后者与CaMKⅡ的催化结构域的结合, CaMKⅡThr286发生自身磷酸化而活化, 活化后的CaMKⅡ变为不依赖于Ca2+ /CaM的形式, 并且移位于突触后致密结构 (postsynaptic density, PSD) 内形成复合物参与NMDA受体磷酸化的调节,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激活等过程, 从而启动下游一系列生化反应包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 的转录因子磷酸化、CREB与DNA分子上的特定区域也称为cAMP反应元件 (CRB) 结合、基因的表达的启动等形成LTP产生学习记忆, 此为学习记忆形成的经典途径。同时Hawkins等[8]报道, 学习记忆形成时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产生, 短时记忆的产生涉及3 条途径, 即突触前膜cAMP-PKA、Ca2+/CaMKⅡ途径以及瞬时性的Ca2+内流、K+外流;长时记忆的产生涉及突触前膜PKA-MAPK-CREB、PKC 以及突触后膜Ca2+ /CaMKⅡ 3条途径。但是NMDA受体对于学习记忆的调节是否还有其他途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1.2 NMDA受体亚单位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NR1是NMDA受体的功能亚单位, 是NMDA受体的必需组分, 在脑内各区广泛表达, 通过调节Ca2+内流而保持神经元正常的生理功能。选择性敲除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NR1亚单位后, 其NMDA受体诱导的LTP被破坏, 在小鼠表现为空间记忆障碍[9]。最近的研究发现, NMDA受体介导的信息参与皮层内突触结构和功能的调节[10]。在皮层NR1亚单位对树突棘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成像技术, 发现皮层2/3层的锥体细胞树突棘头部体积增大, 同时突触前的轴突终扣体积和PSD区域明显增大, PSD厚度是反映突触功能的活性指标, 在突触的可塑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皮层NR1亚单位基因敲除的小鼠, 减少了NMDA受体的反应, PSD厚度变小, 突触功能活性降低, 突触传递效率减退, 引起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同时有报道显示, 癫痫患者学习记忆发生障碍的原因之一既是NR1 mRNA 表达减少所致, 铅暴露以后损伤学习记忆也和海马区NR1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减少有关[11], 因此, 认为NR1亚单位与学习记忆关系非常密切, 是学习记忆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NMDA受体亚基。
NR2亚单位主要分布在前脑和海马脑区, 是NMDA受体的调节亚单位, 对NMDA 受体通道功能起一个修饰作用, 完整的有功能的NMDA受体必须至少要有1个NR2亚单位参与组成。Rondi-Reig等[12]发现, 由不同的NR2亚单位参与组成的NMDA受体对学习记忆功能的贡献不一样, 其中NR2A和NR2B在学习记忆形成的过程中都有表达, 并且二者有着一致性的关系, 即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NR2A的表达增加而NR2B的表达减少, NR2C的表达局限在丘脑并且是在学习记忆产生的后期才有表达;与此相反, NR2D是在学习记忆形成的早期表达并且是在丘脑和下丘脑有表达。NR2B转基因动物表现为海马LTP增强、海马NMDA受体通道长久开放, 用NR2B选择性拮抗剂艾芬地尔阻断杏仁核内的NR2B后, 动物表现为剂量依赖的情绪学习能力的损害。同时有报道显示, 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后期记忆功能损害是由NR2B基因表达减少所致, 大鼠重复注射氯胺酮以后会使学习记忆功能受损, 与此同时可以检测到海马内NR2A、NR2B含量减少[13], 由此可以证明NMDA受体的NR2也是参与学习记忆产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亚单位。
NR3亚单位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但是Madry等[14]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 不管是在胚胎还是成人大脑皮质中, NR3的含量都是非常丰富的, 具有和NR1一样的甘氨酸结合位点, 因此有可能替代NR1亚基的作用, 将人类NR3克隆发现其还有一个和胞内SH3序列结合的聚脯氨酸位点, 由此假设NR3结合于SH3序列再构架在特异性增强突触后膜致密物 (postsynaptic density, PSD-95) 中, 从而达到对学习记忆的调节。但是利用不同的蛋白序列将PSD-95和NR3结合在一起, 无论在体外还是体内都无法发挥作用, 因此NR3参与学习记忆的调节的具体机制还是没有得到阐述, NR3可能与NR1和NR2一起形成多聚体, 参与甘氨酸的激活。
3.1.3 NMDA受体对学习记忆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NMDA受体促进学习记忆。当递质与NMDA受体结合后, 通过其信号转导级联反应经典途径, 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LTP生理效应, 促进学习与记忆。另一方面引起学习记忆障碍。目前认为主要机制是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毒作用, 其机制主要有两种:①由NMDA受体过度兴奋介导的神经细胞迟发性损伤, 可推迟数日发生, 主要与Ca2+超载有关, 这种迟发性损伤是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的主要途径, 与海马区细胞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密切相关[15];②谷氨酸超常释放造成海马区内病理性LTP并造成了以后的信息传递障碍形成学习记忆障碍[16]。
3.2 AMPA受体
AMPA受体是由GluR1~GluR4 4种结构极为相似的亚基组成的同聚性或异聚性五聚体, 介导中枢神经系统中快速的突触传递。目前有关AMPA受体功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海马的联接上[17]。海马LTP的形成需要通过两条途径强化AMPA受体的作用:其一, 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第831位丝氨酸在钙离子/CaMKⅡ作用下磷酸化, 使整个受体通道电导增加从而使量子流增大;其二, CaMKⅡ易化储备的AMPA受体从胞质动员, 插入突触后细胞膜, 从而使神经末稍释放的量子化谷氨酸有更多突触后反应位点。
在成年啮齿类动物的海马CA1、CA2、CA3区的锥体细胞和齿状回的颗粒细胞中, 大部分AMPA受体都是GluR1/2异二聚体通道, 一些是GluR2/3异二聚体通道, 极少数为GluR1同二聚体通道。GluR1和GluR3敲除小鼠的学习测试显示, 是GluR1而不是GluR3敲除导致了小鼠空间记忆的损害[18]。成年GluR1敲除小鼠在大部分行为模式中都是正常的[19], 提示含有GluR1的AMPA受体对于规则的快速兴奋性传递并非必需。然而, GluR1丢失可能导致以下损害:损害空间工作记忆;在CA1突触外区缺乏AMPA受体;无法诱发CA3-CA1突触的场LTP (field LTP) [20]。所有三种表型损害都可以通过转基因控制的GluR1在成年GluR1敲除小鼠海马锥体细胞中的再表达而部分恢复, 表明含有GluR1亚单位的AMPA受体对于空间工作记忆极为关键[21]。
GluR2是AMPA受体的一种控制Ca2+渗透的关键亚单位。在AMPA受体的四个亚单位中, GluR2是唯一一种经过RNA编码后在M2区域含有精氨酸残基的亚单位。GluR2亚单位的Q/R位置影响AMPA受体对二价阳离子的通透性。缺乏GluR2的AMPA受体具有极高的Ca2+渗透性, 表现出双曲线性I/V关系, 而含有GluR2的AMPA受体Ca2+不可渗透, 表现出线性I/V关系[22]。GluR2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运动协调性差、探测能力低下[23], 其中枢神经系统最有可能被AMPA受体介导的Ca2+流入所诱发的长时程改变所介导。而这些长时程改变在出生后前脑主要神经元条件性GluR2缺失的基因修饰小鼠中可以被探测到[24]。在前脑特异性GluR2基因敲除小鼠, 尽管突触的兴奋性增加, 但兴奋性突触的CA3-CA1传递反而减少。这些变化没有改变CA3-CA1 LTP, 但海马环路的改变影响到空间学习和记忆[24]。
3 KA受体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及药理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对KA受体的研究进程。迄今为止, 已经克隆出五种KA 受体的亚型 ( GluR5, GluR6, GluR7, KA1, KA2) , 他们广泛的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内, 不仅存在于突触前膜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而且存在于突触后膜在突触传递中发挥作用。由于KA受体在海马区, 尤其在苔状纤维和CA3区锥体细胞分布密集, 功能特性较为典型, 目前围绕此区域有关KA受体的研究较多。
研究显示KA受体拮抗剂LY382884可选择性阻断海马CA3区的突触前KA受体, 进而阻碍苔藓纤维LTP的产生, 可能与KA受体易化谷氨酸释放有关[25], 在不影响AMPA和NMDA受体的情况下, 发现KA受体拮抗剂LY382884对NMDA受体依赖性LTP无效, 但可阻断苔藓纤维非NMDA受体依赖性LTP, 说明KA受体作为突触传递LTP的触发点, 对LTP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GluR5基因敲除小鼠的海马脑片突触生理功能并无异常,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 EPSC) 也无改变;GluR6基因敲除小鼠的苔藓纤维LTP显著减弱并且EPSC完全丧失, 证明GluR6亚单位是KA受体的关键亚单位, 其表达增强对学习记忆有促进作用。KA2亚单位是苔藓纤维突触前和突触后KA受体功能的重要决定因子。KA2基因突变小鼠的苔藓纤维突触前和突触后KA受体功能均发生改变。突触前KA受体对外源性激动剂的亲和力下降, 突触后由低浓度KA刺激产生的EPSC幅度未增大, 且EPSC的半衰期缩短[26], 可能与KA受体抑制谷氨酸释放有关, 其对学习记忆的分子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小 结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通过影响LTP的诱导和维持从而发挥对学习记忆功能的调节作用, 但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对于学习记忆调节的具体的机制还存在一些疑惑:①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除了在突触后参与学习记忆的调节外, 在突触前是否有调节作用及其作用的方式怎样尚未明确;②NMDA受体在突触后的作用除了通过Ca2+-Ca2+/CaMKⅡ、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生化反应途径外是否还有其他途径,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学习和记忆的生化机制 篇2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由于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课程, 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对化学课程进行有关的了解, 化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陌生的课程,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起点。学生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引下有计划地对教材进行阅读, 随着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能够使得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进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通过教材对初中学生进行阅读的培养, 能够使得学生较为顺利地对教材进行熟练的阅读, 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教材中内容的意义, 而且还能对一些简单的题目进行有效地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对初中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目的, 而且还要根据阅读内容解决问题, 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首先,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而且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化学单质的学习中, 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单质进行阅读, 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进而提高了阅读的实效。其次, 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单质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思考, 只有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思考才能有效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并且培养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最后, 将阅读与解答相结合, 对单质的定义进行解答, 从而对单质进行举例, 从单质的学习中进行多方面的联想,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除了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培养, 还要对学生理解能力进行培养,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 进而提高了学生初中化学学习的效率。
1.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课程,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显得至关重要。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设置尽可能激发学生内心兴趣的问题, 从而使得学生进行主动有效的学习。设置疑问激发兴趣不仅促进了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氧化物的概念中, 它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这种化合物叫作氧化物, 概念学习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 那含氧的化合物是否就是氧化物。通过提出类似的问题,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加深了学生对氧化物的理解, 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在初中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对化学的概念进行一定的认知, 进而老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已学到的化学概念中产生对新概念的理解, 对新概念与已学的概念进行比较, 找到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进而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 不仅方便了学生的理解, 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例如在碳的几种单质的学习中, 对之前学过的元素进行比较, 认识不同元素中有几种单质, 再提出金刚石与石墨是不是同一元素组成的、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或者相同等问题, 能够有效对初中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 进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 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要根据化学教材内容进行精讲, 能够有效地抓住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并且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让学生对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的理解, 通过学习产生有效的深刻认识,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老师进行完精讲之后, 还要要求学生进行多练, 通过教师对化学概念的指引, 能够让学生对实验或者习题进行一定的练习, 通过加强学生的练习, 进而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例如, 在实验室对氢气的制取中, 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并且根据化学实验的技能, 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 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理解的能力, 进而培养了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能力。
三、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课程学习的内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学习, 进而提高了初中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实验能力, 能够进一步的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化学的物质进行深入的了解。首先要保证化学实验的可操作性,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进行总结。其次, 让学生进行分组动手实验, 能够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积极性, 进一步熟练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进而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 最后还要求学生进行书写实验报告, 这也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书写化学实验报告, 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化学实验的步骤进行一定的观察, 同时还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例如在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指引学生把铁元素、钠元素放入到硫酸铜中, 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让学生自主对化学实验进行操作, 根据化学实验出现的现象:把铁元素放入到硫酸铜中, 会出现红色物质, 溶液会变成浅绿色;把钠元素放入到硫酸铜中, 也会有红色物质出现, 溶液出现蓝色的沉淀, 之后对化学实验报告进行书写。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实验能力, 进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 提高了初中化学学习的效率。
四、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印象, 进而加深了对学过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效率, 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与技能。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比较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也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比较不仅能够对化学元素的特点进行一定的了解, 而且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并且能够把化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在比较学习中, 要根据相似的物质找出相同或者不同的特征, 例如在分子、原子学习中, 通过对分子、原子和元素列表进行观察比较, 能够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归纳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知识记忆;又如在学习溶液后,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过滤和结晶的概念, 从而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概念的理解, 进而对学生的记忆力进行培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和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对教师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 进而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 从而能够有效地针对初中化学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由于在初中化学学科中, 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积极性,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海滨.初中学习化学学习能力培养浅谈[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13 (05)
[2]赵立梅.初中化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管见[J].学周刊B版.2010 (09)
学习和记忆的生化机制 篇3
1 调查内容
1.1 调查主题
关于增强高职学生对生化制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调查。
1.2 调查对象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制药B3(10)-1、2,B3(11)-1、2,医药营销B3(10)-1,B3(11)-1的部分学生。
1.3 调研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来了解现今高职学生学习以“生化制药技术”课程为代表的理论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及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中挖掘信息,发现问题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科学性的总结。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17道问题,涉及了有关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多个问题。此次调查分别以2010级和2011级两届生物制药技术和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每界分别选择25位学生。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为主,问卷共发放50份。还对部分学生进行抽查询问,以保证最后得到更科学的数据[4,5,6,7,8]。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学生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了解不深,对专业的兴趣并不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他们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时,自然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对其产生厌恶情绪。在“生化制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喜欢的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法和讨论法,比较喜欢的教学形式是多媒体教学和专题讨论;在多媒体教学中喜欢在课件中看到图片、影音和flash动画等形式。学习生化制药技术的兴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对今后的生活、升学有用;二是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
3 学习兴趣倦怠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部分学生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谈话,通过网络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查询,分析观察得出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1)高职学生中很多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就不好,学习缺乏兴趣、求知欲望不强;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高考的失利导致入学后丧失人生理想。(2)部分学生经受不住外界诱惑,沉迷于网络、恋爱,常出现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的行为。(3)制药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较强,多学科的交叉性较多,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突然面对繁重的专业课程确实有心无力。(4)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越来越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生喜欢更有趣味性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的出现。(5)许多大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的课程与以后从事职业的相关性,导致在学习中掌握不了重点,同时也意识不到专业课的重要性。
4 解决对策与建议
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过程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只有对一门课感兴趣,产生喜好,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和源泉。而学习动力又和学风、教风、校风及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其有无和强弱,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学习质量高低、综合素质良莠、国家建设快慢。据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状况,尤其是读书和实践、实习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特提出激发当代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对策:(1)目标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树立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活的重要性并建立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同时要将学习活动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2)对专业课的学习信念和理想是学习倦怠最好的解毒剂,要想消除学生对学习的倦怠,必须让学生对现在所学的专业有很大的兴趣,感兴趣才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通过角色扮演法和专题讨论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广泛推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且坚定了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信念,培养专业学生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形成积极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动机,对消除学习倦怠是至关重要的。(3)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较高中生有了明显提高,教师更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有助于增强其学习自我效能。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这些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4)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曲折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生源千差万别,学生学习动力状况令人忧虑。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让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企业用人标准,既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又要给他们以警示,使他们懂得只要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并在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
摘要:“生化制药技术”是高职制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但因为其概念抽象,逻辑性强,一些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对学习缺乏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了学生学习兴趣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化制药技术,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张红英.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J].中华少年,2012,10(19):193.
[2]果晶晶,祝希坤,赵建国,等.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9):229-231.
[3]严丽霞.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120-124.
[4]黄卫平,李潜.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54-55.
[5]郭英,周文静.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10):17-20.
[6]王桂荣.激发专业课课堂学习兴趣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51.
[7]李德春.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9):105-106.
学习和记忆的生化机制 篇4
1、许多学生学习兴趣开始下降, 产生厌倦情绪;2、对化学未学先怯, 从开始就产生退缩心理;3、有些学生听信了父母或同学之间的暗示:化学很难学。心理上有阴影, 存在畏惧心理;4、一部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或能力持怀疑态度, 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教师做事不公正, 课堂教学枯燥, 沉闷, 教学质量一般等等;5、一些同学主观上愿意学习化学, 但无论个人怎样努力, 成绩总是不理想, 内心失落, 逐渐失去信心, 出现焦虑心理;6、极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 课堂不认真听讲, 化学作业不交, 学习任务完不成, 任课教师放松对其管理。其他一些不自觉的同学, 看在眼里, 记在心中, 于是效仿这些学生, 出现不良的效仿心理。
针对上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习惯。非常有必要加强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心理进行调适, 慢慢改变异常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习惯。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对学生严格要求, 一视同仁, 同时也要做到宽严相济, 杜绝从不做作业的“另类”学生存在
在课堂教学中, 常会有一些学生出现违反纪律或开小差, 乱说话等行为。教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能会网开一面, 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厉言训斥, 这种行为往往令许多学生反感, 认为教师处事不公, 存在歧视差生的嫌疑。此种情况下, 教师要做到处理公允, 同样的课堂违纪行为, 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 都应指出其违纪行为, 批评并责令改正错误。处理问题公正, 会令全班同学觉得该任课教师是一个客观公正的人。在对待学生化学作业及默写上也要做到相对的一视同仁,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布置课后作业或默写, 总有几个偷懒的学生以各种借口拖着不完成, 开始几个人, 后来可能发展到十几个人, 这样的局面一旦形成, 会很难控制。所以开始时就要把这种偷懒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让每个学生清楚地知道, 作业不做或化学默写不订正是行不通的。
二、课堂教学要精彩, 有趣,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沉闷呆板的课堂教学会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 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 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要采取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利用直观教学, 引起学生兴趣, 化学教学内容里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以及各种各样的模型等, 新奇生动, 变化多端, 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穿插些简单有趣的趣味实验则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联系生产特别是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像通过讲述所学具体物质及其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教师还要善于改进教学方法,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让学生感到上化学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课堂教学中, 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 并加以正确引导。切忌用偏激的语言或冷漠的态度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传授学习方法, 提高考试成绩, 令他们对化学学习有成就感,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化学有自已的学习规律, 虽然属于理科, 但与文科差别并不大。我们要及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化学考试成绩, 比如化学课堂怎样听讲, 怎样做课堂笔记, 课后要及时复习课堂笔记, 并对重难点知识理解记忆, 课后作业自主完成, 不会做的留个标记, 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或课后请教其他同学, 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去问老师等等;同时我们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才更有效, 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学中激励为主, 帮助克服化学学习心理障碍, 同时加强个别学生辅导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措施有:一是期望激励, 老师一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个学生, 表达自己对每一个学生的期望。在于个别学生谈话时, 教师以“我希望你……”, “我相信你一定能……”, “你能够……”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 使学生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 在教学中多表扬, 少批评, 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且自卑感很强的学生, 教师要尽力发觉其身上的闪光点, 多表扬鼓励, 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三是成功激励, 创设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 特别是成绩不佳的学生, 获得成功的机会,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信心。对于特别差的学生在课后可以个别辅导, 跟他们谈心, 使他们消除思想顾虑, 树立必胜信心。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消除对化学的畏惧心理, 增强学习动力。
五、取得得班主任和家长的支持, 对学生正面引导, 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重视
为了让学生重视化学学习, 仅仅由化学教师强调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支持, 促使同学们认可并愿意努力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每年开学时, 我都会请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谈一谈化学的重要性, 同时也为为化学老师及化学学科美言几句, 让同学们感兴趣。毕竟在学生的眼中, 班主任的话还是非常权威的, 学生是非常认可的。另外在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 恳请家长朋友多关心孩子的化学学习, 家长重视, 孩子自然也会重视;不要以自己的化学学习失败的经历在孩子面前诉说化学的诸多不是, 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并支持孩子努力学好化学。通过班主任和家长的协助, 对学生积极学习化学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和记忆的生化机制】推荐阅读:
声乐学习的记忆方法05-28
学习中的记忆力10-14
物理学习的记忆法08-23
提高记忆力的学习方法10-23
学习与记忆10-15
学习记忆改善11-12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08-16
初二地理的学习方法,初二地理的记忆方法08-28
高中英语学习记忆法09-17
高中化学记忆学习方法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