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五市

2024-05-27

苏北五市(精选4篇)

苏北五市 篇1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 与徐州、南通、连云港、宿迁共同组成苏北五市。苏北五市在江苏省属于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 处于苏南经济辐射边缘地带, 为促进苏北地区的发展, 江苏省提出了“不断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 并在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贴推动苏北地区的发展, 这给苏北五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面临未来制造业与高新技术深层次结合的发展机会, 只有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地区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国家经济的产业化、信息化能力往往取决于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国际上通常由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 (简称“科技竞争力”) 来表示, 世界经济论坛 (WEF) 和瑞士洛桑国际治理开发学院 (IMD) 认为, 一国的科技竞争力是指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等科技活动, 反映出的该国的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 同时, 他反映该国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推动能力, 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协调作用。

IMD把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分解为国内经济、国际化程度、政府治理、金融政策、基础设施、企业治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八个构成要素, 每个构成要素中分别包含25~46个指标, 总共290个指标。研究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时, 笔者虽然借用了科技竞争力的概念和主导思想, 但是显然不能照搬国际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客观性、多角度、有效性、可行性的原则[3], 根据江苏省2008年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选择了科技创新基础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投入产出3个一级指标, 在这3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出6个二级指标及17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科技总量与科技实力, 同时, 也能反映该地区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推动能力。由于各个指标对评价结果的意义和作用不同, 每项指标的权重也应该不尽相同, 在确定权重的过程中综合使用了强制评分法和专家调查法, 最终确定了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 (见表1) 。

二、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分析的主要分析工具是竞争态势矩阵 (CPM矩阵) , 竞争态势矩阵用于确认企业主要竞争者的相对竞争地位, 并可以定量地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在分析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的过程中, 可以把五市视为互为竞争对手, 通过竞争态势矩阵的分析确认苏北五市科技创新的相对竞争地位, 并可进一步分析苏北五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弱点。由于是相对科技竞争力的分析, 为了简便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以江苏省2008年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为基础, 按指标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分别赋予1、2、3、4、5分, 并做CPM分析矩阵 (见表2) 。通过CPM矩阵分析可知, 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由强到弱分别是南通市、连云港市、徐州市、淮安市和宿迁市, 淮安市科技竞争力在苏北五市中处于较弱的地位。

通过对CPM矩阵各指标的数据分析可知, 南通市科技竞争力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基础环境、科技创新人才、研发经费投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不足之处在于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较低, 这将成为未来制约南通市经济发展的潜在制约因素。连云港市科技竞争力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整体实力较强, 科技人才、研发经费、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属于苏北五市中上等水平, 其不足之处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基础比较薄弱。徐州市科技竞争力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基础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 不足之处在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淮安市与宿迁市科技竞争力指标排名较为落后, 说明两市的综合能力较弱, 其中淮安市科技竞争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来, 淮安市逐年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 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7年, 淮安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0.68%, 比2006年提高0.14个百分点, 增幅达25.9%, 增幅居苏北第一;淮安市大中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4.78亿元, 同比增长52.2%, 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8个百分点, 居全省第一。但是由于淮安市是由农业市发展起来的, 研发基础比较薄弱, 科研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滞后于淮安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阻碍淮安市提高科技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二, 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淮安市人力资源基础在苏北五市中较好, 每万人口中中专及以上在校生数排苏北五市第二位,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排苏北五市第三位, 但是淮安市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排名最后, 这说明淮安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第三, 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淮安市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位列苏北五市第二名, 每十万人口专利授权数位列苏北五市第三位, 说明淮安市在苏北五市中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利税率位于苏北五市的最后一位, 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位于苏北五市倒数第二位, 这说明淮安市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率较低, 降低了淮安市在苏北五市中的科技竞争力。

三、提高淮安市科技竞争力的对策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区位优势等方面的差别, 苏北五市经济发展存在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淮安市想要抓住江苏省“不断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机会, 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 全面提升淮安市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目前淮安市采取财政拨款为支撑, 企业投入为主, 银行贷款及税收优惠政策为辅的科技投入政策, 由于淮安市经济发展有限, 提供的科技资金不能满足淮安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淮安市应该拓宽科技投入渠道, 建立以政府项目支持引导为基础, 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为扶持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第二, 采用多层次的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科技人才不仅要走“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道路, 还应该“盘活”本地人才, 提升淮安市的科技竞争力。所谓“请进来”是在淮安市“科技创新创业双百人才工程”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千人计划”积极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送出去”是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 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企企合作”的方式加强淮安市与科技发达地区的联系, 积极培养本地科技人才, 增强我市人才的创新能力。“盘活”本地人才, 一方面应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应该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和专业优化建设, 提升现有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三,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和调控功能, 一方面可通过加强重点实验室、重点领域公共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科技园区的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通过落实配套政策, 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在转化科技成果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则,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最终形成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林.外国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 :85-87.

[2]曾繁华, 杨明东.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6) :1-5.

[3]姚建文.省际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系统工程, 2003, (5) :118-121.

[4]范柏乃, 徐伟红.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 (6) :56-67

[5]马敏娜.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J].税务与经济, 2006, (2) :68-71.

苏北五市 篇2

在当前经济下行期,要拉动经济增长,当务之急是提高居民消费力。相比较于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缓慢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乐观。苏北是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苏北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远远落后与苏南、苏中区域。所以,以苏北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于推动江苏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二、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课题小组采用查阅文献及开展问卷调查的方式,明确苏北农村消费结构现状。课题小组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对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以及盐城等五大苏北区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55份,收回问卷285份,回收率为80%,剔除无效问卷45份,有效问卷为240份,能满足研究需要。

(一)人口统计特征

表1 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有效样本中,(1)性别分布。男性102位,占样本总体的42.5%,女性138位,占样本总体的57.5%,女性比例略高于男生,这符合农村地区男性外出打工而女性居家的现状。(2)年龄分布。18~30岁的样本占40.8%,31~40岁的样本占32.9%,41~50岁及50岁以上的样本占了26.3%。这与本研究调研对象的选择有关,主要是考虑便于问卷的填写。(3)学历分布。小学或以下比例为3.4%,初、高中比例为46.6%,专科或本科比例为41.7%,硕士研究生为8.3%,这与之前的年龄分布选择基本吻合,也表明现在农村居民对于子女教育水平的重视。(4)职业分布。公务员或国家企业员工比例为26.6%,私企或个体经营户比例为49.6%,教师比例为10.5%,务农、学生能其他职业为13.3%。私企或个体经营户比例为所调查人群的一半,与农村的职业现状基本吻合。(5)家庭月收入情况。从群体收入比例来看,1 000~3 000元占比为25.4%、3 000~5 000元占比为43.7%、5 000~8 000元占比为16.7%、8 000元以上为14.2%。从收入来看,目前农村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 000~5 000元,但是两级分化趋势明显,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6)家庭成员数量分布。3人或3人以下比例为35.8%,4人为40%,4人以上为24.2%。由于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40岁之前,因此家庭人口也较为符合。综上所述,研究样本涉及到各类人口统计特征群体的消费者,反映了样本群体的多元化。同时,在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变量的不同水平上又有所侧重,这与选择的被调研对象有关,需要有一定知识又了解家庭消费收支的群体。

(二)消费情况分析

1. 消费结构支出比例。

通过查阅江苏省统计年鉴(见表2),苏北农村居民2014年的消费支出比率分别为:食品消费占比为32.56%位居第一,其他依次分别为居住18.04%、文教娱乐15.21%、交通通信11.48%、衣着7.96%、医疗保健6.73%、家庭设备6.28%及其他1.74%。与2010年对比发现,而食品比重大幅度下降,交通通讯的比例逐渐提升,居住波动上升,交通通信、文教娱乐所占比重表明苏北消费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表2 苏北农村居民2014年各类消费支出比率

(单位:%)

2. 消费支出增长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消费结构,就消费增长较快的项目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尽管城市之间有所差异,目前增长较快的是教育支出和住房新建改建支出。增收后的农民首先想到钱用于建房、装修住房,而教育支出的快速增长表明农村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总体来看,住房教育支出过大,消费结构仍有待调整(见下页图1)。

3. 储蓄现状分析。

在收入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储蓄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的减少。调查显示,农村居民保持着良好的储蓄习惯,储蓄比例以30%~60%居多。之所以保持如此高的储蓄,从下页图2分析来看,购买新房、子女教育、子女婚姻是当前加强储蓄的主要原因,这与前面消费增长较快的支出项目也是吻合的。

4. 影响消费的因素。

了解农村居民在购物时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刺激消费的政策制定。调查显示,五大区域基本是质量第一、价格第二、实用第三和品牌第四。以上分析表明,农村居民在购物方面,不再一味地追求廉价,而是更关心产品质量。尽管品牌并不是农民居民的消费首要考虑要素,但是随着收入的逐渐提高,对品牌的需求会日益加强。

图1 苏北农村居民增长较快的支出项目

图2 苏北农村居民储蓄原因

图3 影响消费的因素

5. 农村居民消费观念。

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消费支出,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调查显示,苏北农村居民依旧坚持“量入而出”“省吃俭用”的消费观念,超额消费的倾向不显著。但是有些地方的农村居民在消费过程中还表现出一定的攀比心理,缺乏计划性和合理性,在添置大量耐用消费品时并非根据家庭的实际需要,而是一种从众消费,满足了虚荣心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见下页图4)。

6. 其他方面。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由于交通的便利,现在农村居民不局限在乡镇购物,去城里购物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购物在农村市场中也较为流行,且比例越来越大。随着网络购买的兴起,网络支付方式也越来越流行,虽然现金仍然是支付的主要方式,但是银行卡和网络支付使用势头上升迅速。

图4

三、优化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消费品质量

过去由于收入有限,农民多数入不敷出,购物先看价格,再看商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逐渐提升,因此食品、衣着、家用设备等供给方面,应加大产品品种数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应注重产品品质,提供优质廉价的产品;同时加大品牌产品的销售力度,满足农村居民对家用产品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的多元需求。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高储蓄必然会抑制消费的增长,而降低储蓄的唯一办法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因此,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及养老担忧;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补贴制度,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负担。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三)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

通过对苏北农村居民新的消费需求的满足,提高其消费水平,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如针对日益增长的交通及通讯消费热点,鼓励本省的车辆行业、手机等通讯设备的发展,做到农村交通设备多样化,手机通讯便利化。

(四)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

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村家庭消费依然应该遵循“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应避免超前消费和从众消费。超前消费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而从众消费更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添置。在产品的消费方面,应鼓励农村居民多增加一些文化、娱乐消费,不能一味沉溺于丰衣足食的物质生活。

(五)增加农村商业网点

针对农村居民日益旺盛的需求,增加农村商业网点,为居民提供更多购物的渠道,方便居民购买,才能进一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消费需要。针对结算方式的转变,在农村商业网点也应该增加银行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满足农民快捷支付方式的需求。

摘要:通过对苏北五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了解到苏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支出增长较快的项目、储蓄现状、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理念等,并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农村消费品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增加农村商业网点等方面,提出优化苏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苏北农村,消费结构,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可远,欧向军.苏北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与对策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2014,(3).

[2]张荣.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12).

[3]刘姝媛.农民生活消费问题的社会学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6.

[4]孟凡美.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5]李玉玲.值得探讨的家庭消费观念与结构[J].市场研究,2009,(9).

苏北五市 篇3

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是我国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资金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因此, 推行农村金融改革, 必须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 按照有利于增加对农户的资金供给、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原则。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党中央明确提出:“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 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 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提法为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 这里实际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 即农户愿意参与金融合作。现在的问题是:直接受到农村金融改革影响的农户究竟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农户究竟有没有金融合作的意愿?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成为了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无法回避和必须回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多次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 忽视对农民金融合作意愿深入细致的研究, 不重视农户的合作意愿和合作偏好, 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农户的金融合作意愿, 否则, 农村金融改革就无法取得成功。

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位于江苏北部, 相比于江苏南部, 这五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经济、金融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 而在农村地区这一情况更加明显。如今, 在苏北五市的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类似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机构, 那么,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金融改革的全面深化, 内生的合作金融机构会在多大程度受到外生金融改革的影响?农户的金融合作意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本文在对苏北五市农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 据此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2 影响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实证分析

2.1 调查对象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扬州大学“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在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苏北五市的调查。调查根据研究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 抽取了徐州市沛县的朱寨镇和铜山县的三堡镇、宿迁市宿豫区的曹集乡和宿城区的屠园乡、连云港市东海县的房山镇和赣榆县的青日镇、淮安市涟水县的大东镇和金湖县金北镇、盐城市滨海县的蔡桥镇和东台市的海丰镇, 再随机从每个乡镇选1个村, 共10个村作为调查点。调查对象则是分布在这10个村中的农户。

2.2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问卷抽样为主, 辅之以访谈作为对抽样结果的原因分析依据。由于调查对象均是农户, 受教育程度不高, 为了保证调查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以及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故我们采取重点调查的方法, 调查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当地的村干部介绍而进行的。整个调查过程首先由村干部组织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农户, 然后由调研员将问卷中的各项内容一一对农户进行解释说明, 最后由农户填写问卷。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选取了十几位农户进行了深度访谈。我们一共发放了近600份问卷, 收回556份, 回收率为92.67%, 其中有效问卷496份, 有效率为89.21%。问卷内容涉及基本信息、贷款信息、对资金互助组织的满意度以及合作信息, 共32小题, 基本涵盖影响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因素。

2.3 样本基本特征

2.3.1 样本农户的基本信息。

在收回的496份问卷中, 样本农户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布也比较均匀分散, 约有83.33%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包括初中) , 男性比例为56.25%, 具体见表1。这说明农村劳动力大部分接受了较高的基础教育, 具有掌握农业基本技能的素质。

被调查农户中以五口之家及以上为主, 其中五口之家占了33%, 五口之家以上占了29%, 四口之家占了25%, 四口之家以下占了10%左右。考虑到家庭的政治成分、劳动力等可能会影响到农户的金融合作行为, 我们也对样本农户的相关家庭结构进行一个简单的统计分析:其中无党员的农户家庭占了56.3%, 有一名党员的农户家庭占了37.5%, 有两名党员的农户家庭占了6.25%;无干部的农户家庭占了81.3%, 有一名干部的农户家庭占了18.7%。从以上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干部家庭和党员家庭只占了小部分, 大部分家庭还是普通家庭。此外, 我们还发现在样本农户中有480户劳动力人口有2人以上 (包括2人) , 占到了总体的96.8%。

在接受调查的样本农户中绝大部分认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其中有70%选择家庭富裕程度一般, 大概只有3.5%的人选择了非常富裕。我们从相对客观的一个变量收入水平入手, 来分析其他相对主观的变量。首先来看样本农户的家庭年收入。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年收入水平在2万元到3万元的农户数最多, 占到了总比重的27.08%, 5万元以上的户数也占到了20%左右, 可见, 苏北地区农户整体收入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农户的富裕程度。不同的农户对富裕程度有不同的感知, 另一方面, 家庭富裕程度的选择相对比较主观, 受农户的心理、地域、物价水平、周围农户的富裕水平等因素影响。如前面所述, 整体上来说大部分农户都认为自己的富裕程度一般, 只有3.5%的农户认为自己非常富裕, 可见农户对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都不是非常满意。

2.3.2 农户的借贷信息。

在接受调查的496户农户中, 有31%左右的农户从来没有获得过贷款, 有近23%的农户只有1次在资金互助组织或农村商业银行借款的经历, 从调查结果来看, 农信社或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户贷款覆盖率还是较低的。

2.3.3 农户对资金互助组织的满意度。

调查表明, 只有10%的农户对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表示满意, 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仅占0.7%。问及“贷款过程中最不满意的地方”, 约有四成多的农户回答“服务态度差”, 约有三成农户回答“利息过高”。因此, 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满意度有待提高。在接受调查的样本农户中有198人认为当地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是属于农民自己的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 占到样本总体的40%。调查显示, 农户是否从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将影响农户对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的认同感。在取得过贷款的农户中, 65%的农户认为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是属于农民自己的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 而在未曾取得贷款的样本农户中该比例为30%。农户在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 加深了其对农信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相关政策的了解, 同时也加大了其对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的认同感。

2.4 模型设定

本文所分析的因变量是农户金融合作意愿, 是指农户是否有金融合作的意愿, 其最终结果只可能有两个, 即“愿意”或“不愿意”, 是一个二分类变量, 因此, 对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分析属于离散选择问题, 采用概率模型比较理想。而二元Logit模型是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有效模型。Logit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根据式 (1) , 得到:

式 (2) 中, Pj表示个体采取是否愿意的概率, x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 βj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 α为截距项, μ为误差项。

2.5 模型变量选择及说明

模型以农户金融合作意愿为因变量 (y) , 该因变量的指标变量为入股资金合作组织的意愿, 取值为0、1 (1表示愿意, 0表示不愿意) 。影响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指标变量分别为: (1) 农户个人特征; (2) 家庭社会地位或特征; (3) 在资金互助组织的贷款体验; (4) 对资金互助组织的评价或满意度。在这四大类变量中选取若干变量, 共计13个解释变量 (x1, x2, x3……) 具体的变量特征说明及预计对因变量的可能影响方向详见表2。

利用上述的若干因素作为自变量, 构建关于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计量经济模型表达式如下:

(3) 式 (1) 中, Y表示农户金融合作意愿, 其取值为0和1 (1表示愿意, 0表示不愿意) 。

2.6 模型的估计

模型估计采用Eviews6.0软件, 从主菜单中选择Object/New Object命令, 并从该菜单中选择Equation选项。在出现的Equation Specification对话框中, 选择Binary估计方法。估计的输出结果见表3。二元选择Logit模型中估计的系数不能被解释成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 只能从符号上判断。如果为正, 表明解释变量越大, 因变量取1的概率越大;反之, 如果系数为负, 表明相应的概率将越小。

3 结论

通过对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 有58.33%的农户愿意进行金融合作, 这说明在当前农村农户还是有一定的金融合作意愿的。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 我们发现, 在影响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13个解释变量中, 文化程度、农户家庭的干部人数、获得贷款次数以及对资金互助组织的认同度对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影响最大。因此, 应从改善农户家庭社会地位、增加农户参与资金互助组织体验的价值和提升对资金互助组织的满意度三个方面着手来提升农户金融合作意愿。另一方面, 在4个对农户金融合作意愿影响最大的解释变量中, 文化程度的影响方向与假设相反, 因此, 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 我们认为可以在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户中开展金融合作, 这也许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阎庆民, 向恒.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金融研究, 2001 (7) .

[2]李爱喜.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12 (11) .

[3]景晓菊, 陈希敏.久发达地区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实证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 (15) .

苏北五市 篇4

在江苏省苏北地区淮安市、盐城市、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 各随机抽取的4所学校 (含高中、初中 (或完中) 、小学) 共713名体育教师, 其中男教师502名, 女教师211名。

二、结果与分析

1. 师资基本状况

在被调查教师中, 有专职体育教师665名, 兼职体育教师48名, 分别占抽样总数的93.27%和6.73%。值的注意的是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占11.49%, 大大高于平均数, 说明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不足, 农村和乡镇小学更为明显。在生师比方面, 各学校差异较大, 最多的是900:1, 最少的是128:1, 按照6个班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 (300~4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 标准, 有不少学校缺编严重。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除普通小学外, 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在抽样调查学校中, 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基本合理, 分别是:小学74.71%与25.29%, 初中63.07%与36.93%, 高中74.29%与25.71%, 完中72.73%与27.27%。

2.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学历结构情况

年龄结构反映师资队伍总体力量与发展潜力。在抽样调查的体育教师中, 青年教师 (40岁以下) 占79.11%, 中年教师 (40~49岁) 占19.49%, 而50岁以上的只占1.40%。青年教师比例较大, 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发展;但教学经验少、思想不稳定, 则凸显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

在课题组调查结果中, 小学体育教师本科学历占22.99%, 大专学历占71.26%, 中专学历占5.75%;中学体育教师中, 研究生占1.12%, 本科学历占64.70%, 大专学历占29.23%, 中专学历占2.40%, 中专以下学历占2.55%。在全部调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中, 研究生占0.98%, 本科学历占59.61%, 大专学历

筅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傅遐龄

占34.36%, 中专学历占2.81%, 中专以下学历占2.24%, 说明仍有少数体育教师的学历不符合要求。

3.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和科研情况

职称结构反映师资队伍具有的综合水平和能力, 而科研能力则是业务水平的综合反映。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中, 初级职称占41.23%, 中级职称占39.41%, 高级职称只占19.36%, 比例偏少, 特别是中学高级职称只占15.34%。

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近两年发表1~2篇论文分别为27.21%和34.50%, 3~4篇为5.47%和3.37%, 29.45%的体育教师近两年没有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级别在县市、校以及内部交流的占到85.83%, 省级和国家级分别只有13.75%和0.42%。

从总体上看, 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偏低、科研能力偏弱。部分体育教师虽然有科研热情, 但因为自身科研能力不足、教学任务重、研究条件缺乏等原因, 科研成果层次和论文质量偏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不断优化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 增强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对提高体育师资队伍质量, 稳定体育教师队伍有着重要影响。

4.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工资收入、待遇的满意度

中小学体育教师收入与待遇, 是影响他们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工资收入满意的只占4.63%, 比较满意的占30.43%, 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54.84%和10.10%。对服装费等待遇落实情况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21.18%和24.41%, 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46.00%和6.45%, 还有1.96%的体育教师认为没有此待遇。在横向比较中, 有43.34%体育教师认为待遇不如其他教师。这些都不利于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也容易使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三、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

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 每周担任体育课10~12课时占53.29%, 其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13~18课时占57.47%, 每周担任体育课最多的出现在高中, 有6.58%体育教师要担任16~20课时。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承担着大量课外体育工作, 其中有80.78%的体育教师要承担课外体育活动工作量, 有70.69%的体育教师带运动队训练。

虽然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且非常辛苦, 但有部分学校在计算工作量时, 体育课时还要乘以系数打折, 至于其他工作, 有的给予补贴和奖励, 有的视结果而定, 甚至还有把其纳入工作职责不计工作量,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四、讨论与思考

1. 关于师资基本状况的讨论与思考

统计数据表明, 苏北地区中小学拥有一支热爱自己职业, 工作态度积极的体育教师队伍, 男女比例基本合理, 年龄结构年轻化, 数量基本达到要求, 大部分教师学历符合教师法的要求, 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同时, 我们也看到, 苏北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分布偏低, 体育教师仍存在着兼职和非体育专业毕业的现象, 有些学校师生比不符合要求, 影响到体育教学工作。

苏北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中小学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认清中小学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 正确认识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和体育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提升体育教师职业地位, 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解决体育教师职称、待遇等实际问题入手, 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 配齐配足体育教师, 形成合理的体育教师梯队。

科研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日常教学之外的一项重要任务。调查显示, 苏北地区中小学大部分体育教师科研热情和兴趣都比较高, 且近两年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论文;但发表的论文很大一部分是县市、校以及内部交流, 层次不高。因此, 要加大力度培养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 让体育教师不断吸取先进理论观点, 及时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的新知识, 为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 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教学和科研相长的观念, 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勇于探索,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和科研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 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的落实情况满意度不高, 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地位、待遇偏低, 还有少部分教师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这些都会对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中小学体育工作产生消极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经济待遇是一个社会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苏北地区中小学在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作用认识的基础上, 营造重视体育工作、尊重体育教师的氛围, 完善福利待遇和课外工作量计算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体育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相同地位与待遇, 打造一支积极向上、稳定的体育师资队伍。

2. 关于体育教师工作状况的讨论与思考

在调查的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中, 每周担任10课时以上的高达84.43%, 有的甚至达到20课时。大部分体育教师还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带运动队训练, 承担两操、学生体质测试、各类体育比赛的组织和裁判等任务, 有的兼任班主任、体育指导员, 工作量大而繁杂, 辛苦而劳累, 如果再不能得到认可而被轻视、边缘化, 必将挫伤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苏北地区中小学在教学改革中, 要把体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 合理分配和安排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采取多种措施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热情, 鼓励他们为中小学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工作以及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对体育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苏北地区中小学在体育教学与管理上要重点解决体育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为体育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构建规范的工作氛围, 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 是促进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3. 关于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讨论与思考

体育教师的主观责任心和自身素质、修养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苏北地区中小学要重视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体育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情感的培养。体育教师自身要时刻关注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勇敢面对和接受新的挑战;要加强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的培养, 不断提高适应社会、适应改革的能力。

上一篇:学习和记忆的生化机制下一篇:传统公共行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