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的学习方法,初二地理的记忆方法(共16篇)
初二地理的学习方法,初二地理的记忆方法 篇1
1.明确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作为学生,首先要明白这个考试的重要性。既要重视,又要藐视它。在复习之前,根据老师总的计划,可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有的放矢,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地理复习中大体分四个阶段跟进: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教材的全面复习,重双基,关注重点、考点、关键点、易错点、热点等;第二阶段是精选习题,做好专题训练,提升为主,重视地理学科思想,强化训练,总结归律,寻找问题本质,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第三阶段是进行模拟测试,以考代练,考试限定时间,训练作题速度,通过考试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能力,同时强化心理素质;最后阶段,回归课本,反思回味,扫清盲点,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2. 落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的第一阶段,一定要特别重视,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强化自己复习计划的使用,可以和同学进行组内监督,或者让家长监督。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才有熟练运用的可能。
3.活用地图,利用地图引领复习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地图去记忆,复习,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识、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识读地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要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过程。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
所以在复习中要结合地图记忆,这样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做到“脑中有图”,图中有知识,才是最好的效果。
初二地理的学习方法,初二地理的记忆方法 篇2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要正确认识、理解“有效课堂教学”
现在有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 但大多没能明白到底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 有的老师会认为若多上几节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强, 课后多给学生补上课堂没掌握的内容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不然, 我校整体生源质量很好,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若想他们掌握知识很容易, 但能使他们运用所学方法去分析其他问题就得靠老师去讲解、分析, 在学生思考基础上归纳、总结。而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一节课内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从而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并且实现了指定的教学三维目标, 而不是加班加点, 纯粹掌握知识就行。
二、要穿新鞋、走新路, 绝不能吃老本
新课改实施以来, 每年的课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作为地理老师, 若想轻松很容易, 一个教案用三天, 一本教案用几届, 没人听课时书本看一遍就能讲得头头是道, 但你不能做到问心无愧。穿老鞋、走老路只会误人子弟。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我们应该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给自己一个挑战, 也给自己积累经验的机会。
初二年级学的是中国地理, 身边的地理知识随时都能用得上, 每一个孩子又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这个暑假有很多学生出去旅游, 学生长见识了, 作为地理老师的我们更要不断地充电,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前的方法去授课, 陈旧的知识是不能跟上他们的生活积累, 引发不了共鸣的, 那学生就会感到中国地理是如此的枯燥无味。相反, 若你每节课都上出新意来, 所举的事例源于生活、亲近学生的实际, 就会使学生对此更加感兴趣。
三、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我们在平时使用时一定要经常变化, 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中来, 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能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接受知识。
1. 充分利用挂图教学, 让学生在好奇中学习知识。
我校的地理课基本都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看惯了课件中的地图, 偶尔用一幅教学挂图, 他们会感到很新鲜、也很好奇。
这学期由于我校校区和老师的调整, 我原来有3个班被调换, 第一节课我就改变原有的用课件上改为使用大的教学挂图——《中国政区图》, 刚展开所有学生一起发出“哇”的声音, 整堂课我都是围绕这张挂图来上课, 学生连书都没机会翻开, 下课铃响了, 大家又是一个集体的反应“都下课啦!”, 我心里真的非常开心, 从学生的反应中不难看出, 学生很喜欢经常变换方式的课。
2. 充分运用聊天法, 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所学内容。
我在上《34个省级行政区》时, 在课前将7个班的作业收缴情况作了详细的统计, 上课时先和同学们聊开学几次本班作业收缴情况, 为什么有的班收的及时又齐全, 而有的班级收的又慢又不齐, 由此慢慢导入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3. 结合时政, 融入课本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关注热点新闻, 及时和同学们进行分享, 让同学们在地理课堂中与生活接轨, 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如08年奥运会那年, 我借着奥运的东风, 让同学们在中国地图上畅游了奥运火炬传递的主要城市, 大致了解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所要学的主要内容。在讲到省区的简称时, 学生对河南的简称记起来比较困难, 我就专门花上一点时间讲关于河南的知识, 讲到了在全国火炬传递的城市中河南最多, 又将河南的简称“豫”进行象形字的分解——一个人拉着一头象, 而在河南省博物馆门前就有这么一尊雕像, 学生听后很感兴趣, 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它。
四、要营造一个学会提出问题和敢于回答的课堂气氛
地理是一个文理兼备的学科, 有很多东西确实需要记忆, 但更多地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读图思维, 教给学生很好的读图方法, 克服部分学生读图的畏难情绪, 努力营造一个学会提出问题和敢于回答的课堂气氛, 对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 鼓励学生自己敢于提问、敢于回答。我们要不断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而且上课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地表扬和肯定, 让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被老师肯定的喜悦之情。对回答的问题即便不正确, 也要表扬他敢于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一优秀品质, 增强他们再次回答问题的信心。
五、不断贮备知识, 并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作大胆地猜测
备课是上好课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不是说你课备好了就能解决课堂上的所有问题, 因为在实际的课堂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 这就要求教师还要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作大胆地猜测, 提前准备好应对的措施,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问题, 还让学生更加敬佩你, 学生也就会更加喜欢你的课堂, 效果也就自然提高。
记忆高中地理知识的几种方法 篇3
1.短语记忆法。教师可以把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总结成短语,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会非常方便、快捷,且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低”是指一组等值线由数值低处凸向数值高处,则该地区的数值比相邻地区更低,如果等值线为等高线,则该地为山谷;“凸低为高”是指一组等值线由数值高处凸向数值低处,则该地区的数值比相邻地区更高,如果等值线为等高线,则该地为山脊。
(2)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求出时差、东加西减。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计算方法如下: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若未知时间的地点在已知时间地点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的地点在已知时间地点的西面,则相减。
2.形象记忆法。教师可利用字母或数字的形状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原理和规律。
(1)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字、上逆下顺。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教师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来讲解洋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以赤道为界,“8”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8”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2)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夏p冬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该海区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用字母的线段部分表示季风的风向,字母的弧线部分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记忆。
3.谐音记忆法。每一个汉字往往都有与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教师可以把地理知识中的文字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文字来替代,以达到方便记忆的目的。
(1)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于是我教导学生这样来记忆:珠穆朗玛峰很高、很危险,8个人去爬啊爬(88),3死(444)1伤(3)。
(2)京杭大运河的长度为1794千米,我们可以记为“大运河一气就死”。
(3)北美五大湖可记为“按一休秘书”,即按(安大略湖)、一(伊利湖)、休(休伦湖)、秘(密歇根湖)、书(苏必利尔湖)。这样,不但名称记住了,而且从东到西的顺序也记住了。
4.首字组合法。教师可把要记忆的地理概念、因素、规律的第一个汉字有机地组合起来,以帮助记忆。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政府政策、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技等。这些因素可记为“光热水土地,政交市劳技”。
(2)世界七大洲名称可记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故事学习法。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讲故事或典故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在讲解有关“时区和日界线”的知识前,我先讲了个故事:某年1月1日,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在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后,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了一岁,因为妹妹出生的日期是去年的12月31日。这种罕见的情况,也只有在日界线两侧才会发生。
6.地理谚语法。我国民间有丰富的地理谚语,其中很多都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反映的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
(2)“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
(3)“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反映的是过去福建省交通的困难。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反映的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
(5)“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反映的是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
初二学习方法:单词记忆方法总结 篇4
单词记忆方法总结
①及时记忆法
记单词,要“四到”:耳嘴眼手齐开炮,听说读写不能少,印象深刻记得牢。
②重复记忆法
已学单词莫靠边,几天之后再看看,似忘非忘再温习,反反复复记心间。
③分组记忆法
单词多了别心烦,分片分组来攻占,五个一组先吃掉,几组连成一大片。
④背诵理解记忆法
结合词组句子记,有情有景有意义,重点段落须背诵,理解深刻有乐趣。
⑤读音规则记忆法
要想单词不写错,语音一关还得过,读音规则掌握好,拼写自然差错少。
⑥归类记忆法
分类归纳便于记,同类词汇放一起,bike,plane和jeep,归到交通工具里。
⑦对比记忆法
同义近义反义词,辨析对比来记忆,比较对照才清晰,单词学习你乐意。
⑧卡片记忆法
单词长了容易忘,卡片纸条来帮忙,Chinese一词记不住,纸条贴在《语文》上。
⑨构词法记忆法
构词法,要学习,前缀后缀有规律,转换常把词类变,合成本是二合一。
⑩阅读记忆法
初二地理的暑期作业答案 篇5
(1)20oS120oW(2分)
(2)C(1分)
(3)从南纬20o向南北两侧递减(1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1分)14小时(1分)
(5)东北(1分)
(6)东南(1分)
(7)如图(2分)
27.(1)晨(1分)与太阳光线垂直
(2)南回归线最大为90°,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乙(1分)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28.(1)见下表: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29.(1)低压高压CD
(2)AB
(3)小等压线较稀硫
初二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篇6
一.内容与分析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材知识结构由“三级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省级行政中心”四部分组成。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必备知识、基础知识。掌握这节内容,可以为以后各章教学创造较好条件。是掌握中国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从地理教学过程来说,要学习中国地理,必需首先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形成我国行政区划的空间概念,特别是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因为空间位置制约着一个地区的自然和资源环境,并影响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本专题内容,学生并不会太生疏。因为在小学学习过,很多名称在日常生活、读书读报、看电视也都接触过,因此可以说除了三级行政区划知识学生是一知半解以外,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大部分应该是学生已知的。但如果离开地图,学生就难以全部默出,而且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分布和简称了解不确切,对我国行政区分布未形成准确的空间观念,往往张冠李戴,搞错位置,还有对我国各省区轮廓特征注意不够,分辨不出,对简称中一些名称易写错、读错。不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会感兴趣的,如能用活动、游戏、竞赛、评比方式教学,学生积极性会很高。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知道我国行政区的设置和划分的原则,初步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位置,以及行政中心的名称和分布。
能正确阅读中国政区地图,正确读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位置。初步学会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教会学生正确记忆地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还是生疏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熟悉掌握。同时应该避免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地名与地图上的位置不能紧密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怎样写户口所在地?你知道我国行政区的设置吗?怎么划分?
设计意图:从具体到抽象,导入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教学。
例题1.我国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个。
变式练习:我国有个省级行政区,北京、香港、澳门属于级行政区。问题二:指图说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名称、位置。指图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记住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例题3:下列每个选项的两个省区,在我国政区图上并不相邻的是
A.广东和广西B.山东和山西C.湖北和湖南D.河南和河北
师生活动:1.指出沿海省区:
2、指出边疆省区
3、指出黄河流经省区
4、指出长江流经省区
问题三:为了使用方便,我们给每一个省级行政单位起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看P8表格,记住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活作,学生活动,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师生活动:
1、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
2、用本省的主要河流或山名。
3、用本省区历史或民族名称。
4、少数省区有两个简称。
问题四:学生互动
设计意图:记住各省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
1、拼图游戏,让学生熟悉政区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拼得最快、最好u
2、“找门”游戏: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组负责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一组负责简称,第三组负责说出该省级行政区划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组负责指图。每次从每组抽出一名同学,选其中的一名同学先说,另外三名同学应该把相应的内容迅速说出来或指出来。说对了加一分,说错了不给分,最终以分数来定哪组获胜。
3、“找邻居”:从班里选出34名同学,分别代表34个省级行政单位,剩下的同学作裁判,教师说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同学举起手来,同时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与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相邻的同学立刻站出来,并描述“自己”在该省的哪个位置。答错的同学会被扣掉一分,看谁扣分扣得最少。
五.目标检测
按特别行政区、直辖市、自治区、省的顺序写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七.配餐作业
地理图像的判断方法 篇7
要想达到对地理图像的应用自如,必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识图、读图、析图、释图和绘图等几个相关环节。
一、识图
识图,就是首先要明确该图属于哪种类型。
识别图像类型最简单的方法;一是看图名,有题干直接告诉你图像类型。二是看图例,看图例代表的事物(事项),领悟其含义。
图上有相应的图例符号:城市、矿产、山脉、河流等,该图很显然是分布图。若是用一条线或多条线段来表示数值的大小,该图就是等值线图。这类图像比较普遍。若是用曲线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的多少随时间的变化、用扇形图或者用三角坐标来表示其组成部分。这样的图形就是统计图。也可以看成是结构图。既有整体也有部分。图四是示意图,用不同的环节表示垃圾的不同管理模式和在不同时间里太阳的视运动位置。图五是过程图,用先后顺序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或者形成原理(图五中的左图)。也可以用不同的图例表示某种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或者先后顺序(图五中的右图)这样的图型虽然给定的条件很充分,但做题时难度较大。还有其他图型等等
二、读图
读图就是能够看懂图型,无论是哪种图型,图上都给定有充分的条件:符号、文字、数值等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和作用,看图时不可漏掉任何一个给定的条件,要看懂有什么?“什么”所代表的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线”,也可以是“面”。如果是“点”读图时首先读懂“点”代表的事物,再看“点”的大小和“点”的多少,最后看“点”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否有规律可循、“点”的空间分布具体地区等。例如:图六,该图上有城市、铁路、矿产符号等。读图时特别要注意城市的多少及分布和矿产地分布。它们与铁路有什么关系?
如果是“线”:必须首先看清“线”的含义:是经纬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等,再看“线”的数值大小、多少和疏密状况、“线”的弯曲方向及延伸方向,最后看“线”是否有相交的、是否有特殊的“线”,等等。这些内容是读等值线图必不可少的步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读一分析”。例如:图七,是等高线图,也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也是高考试题中考察最多的,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图表示的陆地位于大陆的西部,从等值线的大小可以看出西部沿海地区有高山,从疏密状况可以看出其西部地势陡峭,东部平坦、基本是以平原为主且有河流分布,从等值线延伸方向可以判断该山的走向是南北方向。图中给定有两个点:P和B,从位置上可以判断P处在山岭,B处在西部沿海。该图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地形?结合经纬网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如果是“面”:也必须先看懂“面”的含义,再看“面”的大小和“面”的分布地区及“面”的周围是否有相临和是否能够相互影响的事物,推测其变化趋势等等。例如:图八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发展受周围哪些条件的影响,有哪些特殊的区位优势,有什么异同等等。
三、析图
对图像的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分析图型就是让图形“活”起来,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的提取,也是解题的关键。各类图像都有其“破解”之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关键词”“核心词”。对“关键词”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它和谁有关系?周围有哪些可能影响的因素?它本身又有什么用处?它的形成及分布有什么内在联系?一定要结合图中的信息和题干的要求展开联想。除了图中给定的条件外是否还有隐含的条件?哪些是主要条件?哪些是次要条件?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因素、有无干扰因素等等。只要你充分运用给定的条件,围绕中心限定展开联想。图像的内涵和外延也就一目了然。
四、释图
释图就是说图,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解释图像纯属能力要求,也是应用阶段。“识图”“读图”“析图”是提取及解读能力,而解释图像则属于描述和阐释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前面的三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具备了才有应用自如的能力。既要脱离书本,又要用课本语言用回忆、联系、推理、演绎的方法描述地理图像的内涵和外延。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完整、到位。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等理性思维过程把事物的本质特征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来叙述。可以是以文释图、也可以以图释图、也可以以图释文。这是得高分的关键环节。也是你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五、绘图
做笔记: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 篇8
1993年6月,以钟祖荣教授为组长的调查组对北京市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一项学习方法中的“课堂笔记”里反映出:8.67%的人不记或记得很少,58.86%的人只是抄黑板,只有32.37%的人有时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笔记,记得较完整,这种学生在重点学校占42.31%,一般学校占21.38%,差距明显。由此可以说明,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学生自觉地把笔记作为学习中随时可以应用的一根手杖,就能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和质量,更好地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1.做好笔记有助于吸收、巩固知识
学生刚接触的课文,即使预习过,对课文的结构、重要的知识点仍没有像老师那样钻研。教师为了把知识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事先都要经过反复阅读才开始备课。备课的过程大致是粗看、细看、精看,遇到疑惑的问题请教参考书、同伴并取得一致意见后,才提炼出有效信息:关键句、重点词,再设计板书提供给学生,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当需要补充课本上没有但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或有联系的知识时,补充到什么程度都要周密思考。遗忘规律指出,在接受新知识后较短的时间内记忆,其效果非常显著,在及时初记时应注意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同时还应注意记忆的准确性,如果第一次记忆就出现错误,以后要克服是十分困难的。由此我们想到,一些学生虽然记了笔记,但考试或作业中出现笔记中的错别字屡见不鲜,这大概是使用课件上课受时间的限制,记的速度快,记下了错误的字;有的因写字速度慢,完整的句子记不下来,下课也没有整理补上,到了考试只好乱翻、将错就错,失去了记笔记的意义。记笔记应成为复习考试时适合自己使用的有用材料。我们知道,人的大脑通过“书写”和笔记实现了沟通,当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就实现了记忆,书写出现错误时就会及时得到更正;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抄错或忘记。
2.做笔记可以实现教学与纪律双赢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长时间听老师讲课,看课文不写字容易疲劳、倦怠;一旦教室里的学生骚动起来,教师就应暗示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动笔记下来,教室会安静下来。有一次考试后,几个学生因回答问题偏差而扣了分,就是因为在书上的重点句子没有做上任何符号,找不到后用自己的话语回答,答的语言表达欠妥而扣分的。从此之后,学生上课就认真多了,笔记也规范了。为了让学生认真做笔记,又遵守课堂纪律,单一的方法肯定无效。教师在板书设计方面要格外讲究艺术性,如“秦岭—淮河南北”一课的内容,既有人文知识,又有自然知识。教师上了课之后普遍认为学生学起来有难度,于是打破课程编排体例,运用列表格进行对比的教学方法。另外,还有我国行政区的简便记忆法“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川黔云藏加重庆;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特别行政区”等。学生认为学习起来省力、方便又感到新鲜、易懂,就会主动在书上空白地方做笔记。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教育不是单纯机械地将知识传授给被动和顺从的学生。”由此可见,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的内驱力。
二、怎样的笔记对地理学习有效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因此做笔记的方法也不一样。作为初中的《地理》、《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大多数地区实行开卷考试,把笔记直接做在课本上是最方便复习和考试的方法。
(1)把课本与笔记合二为一,实现课本与笔记互补。把笔记做在课本上,要有自己辨认的符号系统。它可以把老师讲的要点,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记录下来,所有的精华都留在了课本上。只要复习或考试时打开课本,就一目了然。不管翻到哪一页、哪一章,都有当时记录的痕迹,复习起来很方便。划书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勾画不同的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不同的意思。有的用波浪线、有的用直线,有的关键词、关键句还可以用圈、点、三角形等符号表示知识点的重要。同时,利用课本上空白处,记录听课的补充内容,对照课文一一排列,将上课的重点依次记录下来。
(2)有选择性地做笔记,把自己需要的资源记下来。由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能力存在差异,兴趣、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人是有高级需要的动物,活动是受需要支配和驱使的,没有需要就没有活动。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能使全班学生都感兴趣是不可能的,讲授的知识使全班学生都需要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里的学生有的在记笔记,有的无动于衷。笔者认为,那些说与读的技能失调,词不达意,阅读时吞吞吐吐,写字经常把字词、符号写错的学生,坚持做笔记,对提高读和写的基本技能很有帮助。
(3)教学与学习可能性相适应。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是教学的基本矛盾。要解决好这个矛盾,教师要掌握好度的要求。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的作用力与学生的作用力要适应,而且这个度是动态的。一个班级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同,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听,有的喜欢记。勉强学生记笔记,往往引起师生冲突,有的因记笔记忘记了听,顾此失彼,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才是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的保证。
初二地理的学习方法,初二地理的记忆方法 篇9
一、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领土位于下列温度带中的 ( )
①北寒带②热带③北温带④南温带
A.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地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A.西南,西北,东北 B.西南,东南,西北
C.东南,东北,西北 D.西北,华北,华南
4.北回归线由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我国省区是 ( )
A.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B.台湾、广西、广东、云南
C.福建、广西、广东、四川 D.福建、广东、云南、贵州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 )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朝鲜,蒙古,塔吉克斯坦 D. 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
6.下列省区中全部属于沿海省区的`是 ( )
A.辽宁,河北,江西 B.江苏,广西,云南
C.天津,山东,安微 D.浙江,福建,广东
7.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 ( )
A.海南岛 B.青藏高原 C.帕米尔高原 D. 漠河
8.目前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和民族 ( )
A.23、56 B.36、40 C.34、56 D.28、55
9.我国铁路分布已形成网络,其分布特点是 ( )
A.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B.全国分布均匀
C.南部稠密,北部稀疏 D.东部稀疏,西部稠密
10.我国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 )
A.秦岭一淮河以北 B.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区
C.华北平原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 D.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
11、被称为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铁路线东起我国的 ( )
A.大连 B.青岛 C.连云港 D.上海
12.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它主要分布在 ( )
A.东南沿海B.长江流域C .华北平原D .内蒙古高原东部
13.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是 ( )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14.陇海铁路与京广铁路交汇的铁路枢纽是 ( )
A.徐州 B.郑州 C.西安 D.宝鸡
15.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
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
16.我国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氐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17.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指 ( )
A.把长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地区 B.把长江的水调到汉江水系
C.把汉江水调到至西北解决西北内陆的干旱D.把金沙江的水调到华北地区
18.我国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最好办法是 ( )
A .节约用水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防止水污染
19.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一般可以 (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一熟
20.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极其非富,但90%集中在 ( )
A.宜宾至宜昌 B .源头至宜宾C .宜昌至湖口D .三峡段
2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
B .目前人们大量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 .水资源为可再生资源,因此不需节约
D .淡水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节约用水是区域性问题,而非全球性问题
22.农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同农业部门与所能提供的食物连线,正确的是( )
A.种植业―水稻B.林业―大米 C.渔业―鸡、鸭D.畜牧业―棉花
23.下列四地区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是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4.下列各工业基地,靠近山西能源基地的是 ( )
A.沪宁杭 B.珠江三角洲C.京津唐 D.辽中南
25.陇海一兰新线的起止点是 ( )
A.兰州-上海 B.连云港-兰州
C.连云港-乌鲁木齐 D.兰州-乌鲁木齐
26.二百吨钢铁从太原到无锡,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
A.水运 B.铁路 C.航空 D.公路
27.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是 (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28.下列属于轻工业产品的是 ( )
初二地理期末试卷 篇10
2012.1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1年3月22日 “世界水日”的主题()
A.“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B.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C.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D.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
A、960平方千米B、960万平方千米
C、9600平方千米D、1200万平方千米
3.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
A.23B.34C.31D.3
54.下列省级行政区与简称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上海—海B.重庆--渝C.辽宁省—辽D.香港—港
5.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点的()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1年4月28日公布全国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
A第四.B第五.C第六.D.第七
6.我国关于人口的基本国策是()
A.改革开放B.计划生育C.科教兴国D.可持续发展
7、我国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土家族B、壮族C、汉族D、藏族
8、泼水节是我国的一种少数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该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蒙古族D.傣族
9.如图所示的地势变化示意图中,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10.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中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得益于()、A 季风气候多样,海洋性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雨热不同期D季风气候多样,灾害性天气少见
11.春节期间,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而南国广州却是温暖如春,是花的海洋,造成这两地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季风影响
1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B.由南向西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3.“‘黄金水道’多河港”体现了长江的A.水能丰富B.灌溉价值C.航运价值D.养殖效益
14.黄河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形成“地上河”
A.上游B. 中游 C.下游D.源头
1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自然资源总量贫乏
C.人均资源丰富D.总量打,种类少
16.下列各项,属于对土地合理利用的是()
A.在耕地上兴建开发区B.在草地上过度放牧
C.在南方开垦水田D.在山地林地中大量兴建滑雪场
17.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防治水污染D.人工降水
18.下列作物中,生长在南方地区的是()
A.甜菜B.花生C.小麦D.水稻
19.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商业
20.上海市位于下列哪一个工业区()
A.沪宁杭工业区B.珠江三角洲工业区C.京津唐工业区D.辽中南工业区
二、连线题(每线2分,共16分)
21.将下列对省级行政区的描述与相应特点连线(8分)
①面积最大的省区A云南省
②人口最多的省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③跨经度最广的省区C广东省
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D内蒙古自治区
22..根据下列情况选择最合理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8分)
①从香港运往哈尔滨一箱急救药品A 汽车
②红星水库鲤鱼运往阿城中心市场B 飞机
③10万吨海盐从天津长芦盐场运往上海。C 火车
④30万吨大米从哈尔滨运往北京。D 轮船
三、综合分析题(共44分)
23.读图回答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2)从与大洲、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洲东部,()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位于()纬度,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没有()。
24读“中国地形图”,回答:
(1)填出主要地形区:E 是()平原,以“黑土地”著称;B是()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A是()高原,G是()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2)图中C和H之间的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一月份()℃等温线和()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阶梯。受地势影响,自()向()流,最终注入()洋。
25.下图是漠河、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
(1)A,B,C,D
(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雨季最长的是,最短的是。我国的降水南方与北方的主要不同是。
(4)图中纬度最高的是,位于(温度带),北京位于(干湿地区),上海位于(干湿地区)。
26.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
材料三: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
(1)根据材料一中可以得知我国被联合国列为13个()国家之一。中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但是人均().(2)材料二中我们得知我国水资源存在空间分布(),出现了南()北()的现象。而且存在()现象。
(3)材料三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4)请为家庭节水提出合理建议(至少两条)
初二地理期末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40分)
1-A2.B3.B4.A5.C6.B7.C8.D9.B10.B11.A12.D13.C
14.C15A
16.C17.A18.D19.B20.A
二、连线(每线2分,共计16分)
21.①—B②—C③—D④--A
22.①—B②—A③—D④—C
三、综合(共计44分)
23.⑴东,北⑵亚,太平⑶中,北温带,热带,寒带(每空1分)
24.⑴东北,青藏,内蒙古,长江中下游(每空1分)
⑵秦岭,0,800(每空1分)
⑶一,西,东,太平(每空1分)
25.(1)漠河广州上海
(2)漠河(每空1分)(每空1分)
(3)广州漠河广州漠河
(每空1分)
(4)漠河寒温带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每空1
分)
26.⑴贫水丰富不足⑵不均匀丰缺(或多少)污染(每空1分)
浅谈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篇11
一、找准位置——在哪里
(1)地理位置。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虽然有半球(南北、东西)位置、大洲位置、海陆位置及经纬度位置等,但没必要面面俱到地去掌握,只需重点从两个方面把握即可:一是经过该区域的重要经纬线;二是它的大致范围(重要边界线——多为高大山脉、河流等)。例如,青藏高原:经过青藏高原的重要经线有80°E经线和90°E经线,其中90°E经线穿过青藏高原的中部;纬线重点掌握30°N纬线,因其横贯青藏高原东西全境。青藏高原的大致范围是喜马拉雅山脉和云贵高原以北,昆仑山—祁连山脉以南、四川盆地以西。
(2)学习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动眼看、动嘴读、动手画、动脑记,重点是让学生动手画。可采取如下流程进行: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该区域—查看该区域的重要经纬线和重要边界线—在草稿纸上照着地图边看边画—不看地图,依靠记忆重画—与地图对照,检验所画地图是否正确—修正错误。如此反复令学生记忆深刻。
二、掌握特征——有什么
(1)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有人说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时,可把区域当作一个大箩筐,然后分成两格,一格装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装人文地理特征。这个比喻很形象,对学习区域地理很有帮助。
自然地理这一格主要装地形、气候、生物(植被、动物)、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海洋)、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这一格主要装人口、民族、宗教、城市、历史文化、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例如,青藏高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地势特征——高原地形,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连绵,横亘着一系列高大山脉,如边界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高原内部的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高原上有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从河流流向可判断),西北部地形较平坦,东南部地形崎岖(横断山区山高谷深)。②气候特征——高寒气候,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山地垂直气候显著,特别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脉的气候垂直差异产生了丰富的垂直自然带,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气候和自然带差异显著。③生物(动植物)特征——主要是高寒草原和高山草甸,代表动物有体健耐寒的牦牛和西北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④水文特征——一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大渡河、雅砻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冰雪融水补给;在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高原上有众多的湖泊,多为咸水湖,是我国湖泊数量最多的地区。⑤自然资源特征——独特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着一些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水能资源和独特的湖光山色形成的旅游资源。
主要人文地理特征:①城市、人口、民族、宗教特征。城市小,是全国惟一没有100万人口特大城市的省级行政区,最大城市是西藏的首府——拉萨。人口稀少,主要民族为藏族和汉族,藏族多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②农业特征。高原和山地主要发展畜牧业;河谷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代表农作物为青稞,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③工业。主要利用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矿建设了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利用冷湖石油资源发展了石油工业。④交通。公路有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和新藏公路;铁路有青藏铁路;航空运输。⑤旅游。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是青藏高原近年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⑥可持续发展。高寒气候,环境脆弱,保护环境非常重要。
(2)学习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不能只看书、背书,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作用,一是指导学生从自然、人文两方面进行分类掌握;二是让学生在草稿纸或填充图上画(地形区、河流、湖泊、重要地理界线、重要农业区、城市、交通线等)、写、记这些特征。反复多次直至掌握记牢。
三、弄清原理——为什么
(1)成因分析。分析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地理能力。 “地理”除了有“地”(地理位置——在哪里),还有其“理”(形成的原理——为什么)。任何一种地理现象必有其产生的原因。在自然地理特征形成过程中,地理位置是最基本因素,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它们对一个地区的气温(热量)和降水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气候和地形影响着一个区域地理特征的基本面貌。如对区域动植物类型与分布规律、地貌特征、水文特征、土壤类型及其它自然资源环境的形成等,而这些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该区域居民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生产生活习惯等众多人类活动。
例如,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形成了高原独特的高寒气候。高寒气候影响着高原独特的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分布,影响着高原上的水文特征和农牧业生产,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影响高原居民的生活。
(2)学习方法。一是指导学生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二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分析法,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主要原因,人为原因只是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施加了积极正面或消极负面的影响。
四、作出评价——怎么样
(1)作出评价。一是针对某区域在开发利用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价,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作出评价——有利条件或优势资源有哪些?不利条件或限制性条件有哪些?二是针对开发利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哪些是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产生的积极结果,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哪些是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产生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等。
例如,青藏高原合理利用——因地制宜:高原上草原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是本区域重要的生产方式;高原上的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加上高原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以及河谷两岸平坦的地形、深厚肥沃的冲积土,临近河流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等优势条件,发展种植业的条件优越——湟水谷地、黄河谷地、拉萨河谷等都是高原上重要的河谷农业区,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高原地形、高寒气候、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着藏民独特的服饰和生活习惯,影响着交通出行等。
不合理利用——出现的问题:一些地方过度放牧引起草原严重退化,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草场退化引起严重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破坏后很难恢复;陡坡发展种植业引起水土流失;旅游资源无序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2)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分析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找出问题和原因)—学生个体充分探究(书面准备)—相互交流合作完成—展示学生学习结果—教师点评并作出积极评价—师生共同完善答案。
五、提出建议——怎么办
(1)提出措施。一个区域的开发利用既要考虑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该地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环境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即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例如,青藏高原针对草场退化问题,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保护草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针对种植业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有效管理,合理开垦和保护耕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针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好合理规划,把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建设的系统工程进行统筹考虑;针对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使高原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及持续发展。
初二地理复习计划 篇12
地理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的了解,加深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通过一定的解题训练,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灵活、熟练分析地理事象、生活实际现象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义务教育地理科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三、考核方式:花都区统一测试(60%闭卷、40%开卷)四、复习课时:五课时
五、具体要求和安排:
第一阶段:利用《学地理》对单元章节进行知识系统的梳理,分析知识
的结构体系,通过理解,把握知识要点,突出知识的重点。
第二阶段:进行全面基础的测试、练习,以各种形式题型加强知识的灵
活运用、分析。
第三阶段:全面模拟测试,对测试进行针对性训练,及时补漏。六、知识重点和要求:
第一课时
(一)、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
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频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
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
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3、相关的知识结构《学地理》第1、第3、第6页4、完成第7页的综合训练。
第二课时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2、自然资源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那些主要类型。(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
展的影响。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3、相关的知识结构:《学地理》第16、第18、第20、第28、第32页。
4、完成第23、第34的综合训练。
第三课时
(三)经济和文化1、经济发展: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
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
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
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
文化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3、知识归纳:《学地理》42、46、50页4、完成53页综合训练。
第四课时、第五课时
初二地理期中反思总结 篇13
穆店中学 孙娟
本次考试虽然难度较低,但是整体还是考得不好,从考试成绩可以发现,班级的及格率不高,优秀率低,班级平均成绩也不太理想啊,跟期望中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存在问题:
每一块试题中,一些平时上课认真的学生差不多都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如选择题20道,还有第24,25题能拿满分也有许多,比较可惜的是在一些小题没有仔细看题。
一、基础不扎实,掌握知道不牢固,主意集中体现在选择题方面如:1、5、6、10、16、17还有综合题21四张图,22我国地势第三阶梯的地形错误情况也较明显。
二、考试态度问题不严谨,许多同学没有认真对待考试,从其做题试卷表面就能体现出来,字迹了草随便,做题答非所问,乱七八糟。思想品行差。
三、做题不仔细认真,粗枝大叶如:
6、10选出错误的答案;23题让你写出序号;24题我国水资源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分布等
四、应变能力差,思维扩展力不足。如选择题1-4题,关于我的位置;8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不会跟其10联想起来,这说明学生的思想应变能力不足,没有用心去做题,看题审题。教育教学反思
1.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更新、调整、删减和补充,对教材知识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自律学习,学会自觉学习,学会创意学习,要从课堂上课外生活上引导他们爱上地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一丝关怀,少一分责难”“多一些探讨,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3.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解图的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地理图形知识在地理新教材中所点的比例更加大,这就要求在进行地理图形知识教学当中要加大对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平日强化训练。4.落实好基础知识,培养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应首先从双基入手,抓住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涵,试题落点一般都能在教材上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一致是考查的重点。教师应关注教材中的实际问题、科普知识,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重在理解、重在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严防死记硬背。
5.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因尽量创设情景,寓基础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
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因人施教,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地理新授课导入的方法 篇14
关键词:地理 导入 质疑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故事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 声。“有個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 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 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这是什么病呢? 仅1963-1977年就死了不少人。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 个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工厂的废水流进河流,用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 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 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故事起到了 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二、质疑法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 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 的一天(引起兴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明明写着 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产生悬念)大家能不能 帮忙把这天找回来呢?”讲到这儿,同学们的兴奋中心自然被吸引到这节难点内容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 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
运用质疑法,也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讲“地球的运动”(导入“时区和日界线”),教师:“同学 们,我们现在看几段录像,请大家注意观察,看一看地球旋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先放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之后的天气预报(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着),再放映江苏电视台“江苏新闻”之后的天气预报(图像中在三 元牌电视机的屏幕上地球自东向西旋转着),最后放映常州电视台“常武新闻”开播时的图像(地球自西向东 旋转着)。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教师又说:“如果地球旋转是跟江苏台放映的那样,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吗 ?”学生们大笑,兴趣大增。这一导入不仅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在对比中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了思 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能力。
三、图像图表法
图像图表法是利用讲解课本上的图像图表导入新课。图像、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 如在讲《北部内陆两区一省》的“辽阔的牧区”一节时,上课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这三种畜种 都是全国有名的畜种。它们为什么会全国闻名呢?请你们用红笔把三河马涂红。”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种 出乎寻常的作法,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此时老师侃侃而谈:“三河马身材高大,体形美观,全身披 着枣红色的鬃毛。(学生议论千里马,“日行一千,夜走八百”)三河马跑得很快,一千米的距离它只用一分 二十秒的时间就能跑完,是国内名马的冠军。”学生们发出惊叹声,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注意,这样好的畜 种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板书:“辽阔的牧区”,顺利地转入了新课。
诸如此类,课本上的彩图和各种图表都可以利用。
四、引述法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 篇15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体系及编排体系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区域差异之后逐章讲述的。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介绍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部门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这四个主要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构成,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第二、三、四、五章介绍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第六章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既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又站在全球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难点: 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是难点。
解决策略: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初二地理竞赛试题 篇16
一、选择题:用你的火眼金睛选出其中最中意的一个,选出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下面
10.中东石油分布在( )地区。 A.里海及其沿岸 B.波斯湾及其沿岸 C.红海及其沿岸 D.地中海及其沿岸
11.我国领土的最南边位于( ) 1.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龙江省 B.南沙群岛 C.新疆帕米尔高原 D.东海地区
A 经线共有180条 B 都是圆形 C 指示东西方向 D 长度都相等 12.成语“乐不思蜀”中蕴含着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其是指( ) 2.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在.03.23 - 2015.03.29于上海举行,这是我国A.黑龙江省 B.辽宁省 C.广东省 D.四川省 在申办冬奥会之前,我国所举办的唯一冰上运动。这期间与下列哪个时间点比较相近( ) 13.下列关于巴西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风日 D.冬至日 A.巴西的首都是里约热内卢 B.巴西的篮球特别出名
3.一个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中面积第七,我身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我的人C.亚马孙河没有流经巴西 D巴西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 口是最少的,在我的土地上生活照袋鼠等珍稀动物。”这个大洲是( ) 14.下列地形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南极洲 D 大洋洲 A.华北平原——草地 B.内蒙古高原——草地 4小明打算明天去旅行,当他打开天气预报之后,感到很失望,请问他看到了下列哪C.青藏高原——耕地 D.大兴安岭——耕地 种符号( ) 15下列属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分布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新疆地区
16.山西人喜欢吃醋,,这主要是因为( )
A.这里制造醋的产业发达 B.醋吃起来香
A B C D C.醋的营养价值高 D.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决定的 5.在一年中气温分布,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大雨,这种气候多分布在欧洲。这17下列关于香港说法正确的( ) 种气候是( ) A.香港原来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B.我国在1999年12月20日收回香港主权
A. 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C.香港经济繁荣,人均GDP很高 D.博.彩业是香港的主要产业 6.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洲和人口最少的洲分别是( ) 18下列河流不属于东北的是( ) A.亚洲和大洋洲 B.洲和非洲 C.欧洲和北美洲 D.南美洲和北美洲 A.松花江 B.嫩江 C.海河 D.辽河 7日本位于亚洲分区中的( ) 19.下列关于秦岭淮河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 B.东南亚 C.西亚 D.南亚 A.是我国2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 B.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8.下列关于印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C.这条线大约和北纬40°纬线重合 D.这条线位于青藏高原地区 A.印度的软件行业发达 B.在地里分区中印度属于东南亚 20.下列关于黑龙江说法错误的是( ) C.印度的铁矿石有一部分出口于我国 D.印度是第二人口大国。 A.是东北三省中面积最大的省 B.松花江流经本省 9.图中是石油输出咽喉。( ) C.大庆是黑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D.长白山位于黑龙江境内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 台湾海峡 D. 麦哲伦海峡 21.“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如图20元(长江三峡)和50元
(布达拉宫)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在( )
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D.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初二地理 第 1 页 共 2 页
三、综合题(30分)
1.读俄罗斯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2.下列称号与所在地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B. “鱼米之乡”——黄土高原 C.“塞外江南”--河西走廊 D.“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 23.有一个人说:“我骄傲,我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这个 人的国籍是( ) A印度尼西亚 B日本 C马来西亚 D菲律宾
24.俄罗斯的首都是( ) (1)周围的海洋 A、北京 B、东京 C、列宁格勒 D、莫斯科 北A2 洋、东A3 洋、西A1 海。 25.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 ) (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A.英国的伦敦 B.美国的`纽约 C.瑞士的日内瓦 D.法国的巴黎 B1平原 B2平原 B3 高原 B4 山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主要分界线 1.(1)图中A点的纬度 ,在该点一年当中有 次太阳直射。 C6 山,是 洲和 洲分界线。
(2)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C2、 河 C3 河 C1 河,是 洲第一长河。
2.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
图,回答问题。(16分每
空2分)
(1)图中序号代表的河
流名称是:①
② ③
(2)河流①发源
于 高原,注
入 海,长度居世界
2. 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 洋和 洋 。 第 位。
3.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 海 海 海 海。 (3)河流②下游成为
4.我国位于 洲东部, 洋的西部。 “地上河”的原因是
5.我国是个大国,我国的面积居世界第 位,人口居第 位。
6.在世界上各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是 语。 7.企鹅的家园是_____ 洲,北极熊的家园是______洋。 (4)河流③是我国最大的 河.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8.在亚洲国家中印度的人口居世界第二,但是印度的 产业特别发达,以此而称
之为世界办公室。
9.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初二地理的学习方法,初二地理的记忆方法】推荐阅读:
初二地理教案:走向世界的中国07-14
初二地理老师的秋季工作计划11-09
初二地理课件11-11
初二地理民族教案10-19
初二地理第一章05-14
初二地理试题教案详解06-07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提纲07-31
初二地理备课组总结09-26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06-04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