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2024-06-04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通用6篇)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篇1

一、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二、火山的分布

三、泥石流

小资料

近几十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8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1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7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7.2级。

1967年8月30日12时22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6.8级。

1969年7月18日13时24分渤海地震,震级7.4级。

1970年1月5日1时42分云南省通海地震,震级7.7级。

1972年1月25日10时06分台湾省东边海中地震,震级8.0级。

1973年2月6日18时37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7.9级。

1974年5月11日3时25分云南省昭通地震,震级7.1级。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省海城地震,震级7.3级。

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5级。

1976年5月29日22时00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6级。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地震,震级7.8级。

1976年7月28日18时45分河北省滦县地震,震级7.1级。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76年8月23日11时30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81年1月24日05时13分四川省道穹地震,震级6.9级。

1985年8月23日12时41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地震,震级7.4级。

1988年11月6日21时03分云南省耿马、澜沧地震,震级7.6级。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篇2

——板块构造与地震、火山

一、单项选择题

(2013年青浦区一模)(二)下图中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

4.图中P岛位于()A.位于中纬度

B.位于北寒带 C.地跨东西半球

D.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P

5.P岛多火山是由于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P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6.组成P岛的岩石主要是()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2013年松江区一模)(六)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14.图中代表亚欧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是()A.②③

B.③⑤

C.②⑤

D.⑤⑥

1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②、③板块交界处出现的地貌是()A.褶皱山脉

B.狭长裂谷

C.海沟

D.洋脊

(2013年徐汇区一模)(七)冰岛火山活动频繁。

18.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19.冰岛所在的板块交界处常有()A.洋脊

B.海沟

C.岛弧

D.海岸山脉

20.冰岛分布最广的岩石可能是()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2013年浦东新区一模)(七)读大西洋海底地形图,回答问题。20.图中呈“S”型的是()A.海沟

B.海岭

C.岛弧

D.褶皱山脉

21.该海底地形反映了板块的哪种运动()A.碰撞

B.张裂

C.俯冲

D.挤压

22.该图西北部所示海区大陆沿岸的洋流是()A.寒流

B.密度流

C.涌升流

D.季风性洋流

(2013年嘉定区一模)(三)图4是西太平洋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 米),图5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图,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图5

7.该岛屿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在()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8.丙处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A.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B.大洋板块内部张裂

C.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D.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9.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11月

(2013年闵行区一模)(八)约旦河是西亚地区的一条河流,发源于黎巴嫩、叙利亚,流经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注入死海,全长251公里。近年来,由于沿岸各国无节制地取水用于灌溉和饮用,该河已经到了濒临消失的边缘。

17.约旦河谷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的最北段,河谷两侧所对应的板块正确的一组是()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18.“圣城”耶路撒冷在历史上屡遭战火,现今也是巴以冲突的焦点所在,该地的冲突是哪两大文化圈冲突的缩影()①西欧文化圈 ②东欧文化圈 ③东亚文化圈 ④伊斯兰文化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限制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石油资源缺乏

B.水资源紧缺

C.交通运输不便

D.劳动力不足

二、综合题

(2013年杨浦区一模)(十三)地中海是指介于亚、非、欧三洲之间的广阔水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读“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和“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

板块运动示意图

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

31.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分布有什么规律?简述地中海地区冬雨率较高的原因。(4分)

32.根据板块运动示意图并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推测地中海地区海陆在若干亿年后将发生怎样变化?(6分)

33.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属不同的地域文化圈,请说明地中海沿岸不同的地域文化区在建筑、饮食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6分)

(2013年松江区一模)(十五)阅读“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出现透水事故。

44.将图中C、D、E各字母所代表的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1分)

45.考古学家在G岩层中找到恐龙化石,他们是否可能在A、E两处中找到鸟类化石?说明理由。(6分)

46.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H处岛弧的形成原因。(3分)

47.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的各种表现。(2分)

48.说明②处地貌的名称,并分析成因。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处的森林正逐渐减少,分析这一现象对②处地貌的影响。(6分)

49.图中D、G两处为地下采煤区,分析哪个地区更易发生透水事故,并说明原因。(2分)

(2013年金山区一模)(八)读“2011年部分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及震级图”及文字资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地震还引发了海啸和核事故。

材料二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2012年12月29日下午16时19分许(北京时间15时19分),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5级地震。

56.图中地震发生地③、④、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3分)57.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两次地震相比,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____________倍。(1分)58.③处附近海域存在着深海沟,解释其成因。(2分)

59.分析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给日本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3分)(2013年普陀区一模)(十五)阅读非洲肯尼亚相关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肯尼亚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大裂谷谷底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并屹立着许多火山。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右图中沿AB线地形剖面图

31.简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7分)

32.说出肯尼亚境内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2分)

33.结合沿AB线地形剖面图,推断肯尼亚境内降雨高值区分布的大致位置并说明其成因。(3分)

3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东非大裂谷谷底多湖泊、火山的成因。(2分)

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篇3

[提问] 同学们还记得世界上著名的两大地震带吗?(学生议论、发言。教师在地球仪上向学生提示,共同说出答案。)

[讲述] 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教师可用地球仪指示)

[板书] 一、多地震的国家

[讲述]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本世纪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并阅读“注解”,明确什么叫“震级”。

[讲述] 我国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大概有连续十几年是活跃时期,接着十几年是比较平静的时期,再又是活跃时期。

[板书] 1.活跃时期和平静时期交替出现

[讲述] 在世界各国中,我国是有文字记载地震最早的国家,《竹书纪年》一书所记载的夏朝发生的地震,距今已有3800多年。

[展示图片] 出示“地动仪”图片。

[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中国历史课本上曾学过,这个仪器名称是什么?是哪个朝代、哪位科学家发明的?(学生回答,教师提示、纠正)

[板书] 2.最早记载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国家

[挂图] 挂出“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

[讲述] 我国地震活动比较多而且强烈的地区,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分,像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接触处,以及板块断裂破碎的地带(教师边讲边用地球仪指示)。例如,我国的台湾、福建沿海正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正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还有一些地区地壳也不够稳定。请同学们参考课本图3·23,对照课文认识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指图] 教师在“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上指出四个地震带的位置,请同学们一一说出它们的名称。

[板书] 二、主要地震带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指图讲述] 我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大地震,大多集中分布在上述四个地区。根据已有的资料记载,我国最大地震为8.5级,山东、西藏、宁夏各发生过一次。1556年陕西华县(秦岭东段北坡下)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危害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为7.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使唐山这座华北重镇猛烈震动中成为一片废墟。请同学们看课文“读一读”中一位外出急诊的医生讲述的唐山大地震的情形。

唐山地震后,唐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已在一片废墟上重建成一座欣欣向荣、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工业城市。(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地震后的唐山”和“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对比强烈的插图,并请他们谈谈感想,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承转] 根据上面所述,我国的地震灾害严重。现在同学们一定很关心下面要讲述的问题:地震是否能够预报?

[板书] 三、地震监测和预报

[讲述]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是指地壳的.天然震动。较大的地震,震前一般会有预兆,同学们可以看课本图3·26。图中所表示的是,地震前动物异常的情况。其实,除动物异常外,在气象、地下水等方面都有表现,地震仪器上也有显示,所以我们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例如,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的7.3级地震,我国地震台站在震前准确地作出预报,及时疏散居民,免遭重大损失。但是,目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预报地震还不能像预报天气那样准确可靠。现在,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地震监测网络,对地震预报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报会有更多的成果出现,也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知识,将来为地震预报做出贡献。

[阅读回答] 阅读课文“读一读”,回答:

1.地震前,井水和动物会有哪些异常现象?

2.发现井水和动物异常现象怎么办?(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再向学生说明:①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并不一定是地震前兆,因此不能发现自然异常就自行预报地震,以免引起恐慌和混乱;②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每个人都应树立防震意识,观察到有关地震前兆的异常现象,应主动、就近向地震台站和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练习] 在填充图上填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名称。

[板书] 四、火山的分布

[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图3·27和图3·28,想一想:为什么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山顶会出现湖泊呢?为什么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湖泊相连成串呢?(学生议论、发言)

[讲述] 原来,它们都和火山活动有关。白头山是一座火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山顶湖泊;五大连池所在的地方也有火山活动,“五大连池”就是五个相连成串的湖泊,它们是由火山喷出的熔岩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群。

[讲述] 我国的火山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方(指图):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我国已经知道的火山有600多座,可是近几百年来仍在活动的却很少。我国最近年代,也就是1951年5月,喷发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火山喷发也能引起地震,这叫火山地震。

下面,我们学习另一种在我国许多地方经常发生、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的知识。

[板书] 五、泥石流

[讲述] 泥石流是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它多发生在山区,和地形、岩石、植被、气候都有关系。

[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图3·29,对照课文,说说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提问] 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泥石流有哪几方面的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 2.造成的危害

[讲述] 泥石流也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当认识它。预防泥石流也是我们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任务。

[提问]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我国哪些地方是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总结] 地震、火山、泥石流都会危害人们生产、生活,我们应当认识它们,预防它们,尽量减少它们的危害。

[练习] 1.我国火山分布在哪些地方?

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

(布置作业)

本节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1、2。

初二地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特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知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分布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等)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调查家乡土地资源状况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土地资源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教学,增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①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和我国耕地、林地及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②学会阅读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资源统计图等图表的方法,培养利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土地国情和国策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

①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②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准备 ①课前,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活动小组,每组以6~8人为宜。每个学生准备红色和黑色粗笔各一支。

②课前,教师准备与各课时相关的图、表、文等资料,包括挂图、投影片、录像片、动画课件等。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

□提示和建议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更新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作答,教师略作总结并引入新课。教师板书: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哪些用途?如果失去了土地,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会怎样呢? 教师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谈谈土地的用途及重要性。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讨论、谈认识,由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土地的用途很广,有的土地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有的土地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有的土地可以生长牧草,为人类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有的土地还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教师提问:人类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土地的认识也很深刻。课本上有6句话对“什么是土地?”作了精辟概括,请解释这几句话的含义。

学生思考、讨论、谈自己的认识,教师启发、引导,由学生总结(略)。

教师承转: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我们知道,土地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这正说明土地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土地才有着不同的用途。土地的类型如何划分?又具体分为哪些类型呢? 教师板书:1.土地资源的类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投影片(或录像片),本课是全节的基础,要把基本知识砸实;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得出有关结论。

认识土地的用途不是

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认识不

同土地资源的用途,为学习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打下基础。

问题的第二问发散性较强,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保护学生的探究欲。

对这6句话,学生解释得准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解释其涵义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类对土地的感情,使学生对土地的认识得以升华。

□师生活动

那么,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

教师板书:耕地、林地、草地(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教师提问:我们学校附近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槐树镇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看下图说出)。

关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教学要注意两点:第一,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知道耕地、林地、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加以拓展,如滨海地区的学生理应知道用于发展养殖业的滩涂也属于土地利用类型中的一种(还有坑塘、湖泊、河流等);第二,要结合图3.8让学生知道目前的土地不都是可利用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承转:我们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那么,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如数量大小、类型多少、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等。

教师板书:2.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材料。[文字材料] ①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

课本是从全国角度探讨土地利用类型的,未免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为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加强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理解,故设计了这

□提示和建议 斯、加拿大、美国等大国相比,我国山地面积最大,两个问题。教师还可提出我国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10,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印度)的耕地比重都在30%以上;我国森林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课本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师生活动

一些更贴近生活的话题去谈,如你村、你家周围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并可让学生画一画分布草图。

学生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求学生一定要脱离课本,有关结论必须从这些材料中获得,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第二,要教给学生分析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的方

□提示和建议

[统计表] 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法和技巧;第二,教给学生概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现状的方法和知识结构(如总数量、人均数量、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以便做到举 一反三。

[统计图] ①课本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②课本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学生阅读后分组,每组重点分析一部分材料,从中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某些方面。由组内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全班评议,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从圆形统计图3.8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既有耕地、林地、可利用的草地、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可利用的土地,也有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利用的土地;第二,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第三,从文字材料、图3.7和3.8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少(分别只占13.5%、16.6%),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只约为世界人均数的1/3)。

教师板书: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学生完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从图3.8可以看出,有利条件是:

学生活动时需提示:第一,从图3.8中分析得出的应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方面的特点:第二,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首先是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其次是分析特点的成因(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因素),第三是分析这些特点对生产有什么有利和不利之处。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课余,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询问父母,□提示和建议

了解一下你家乡的土地主要有哪些利用类型,构成比例如何,你认为这样的比例构成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我国土地资源既有对生产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知道,除数量、类型和构成等外,地区分布也是说明土地资源现状的重要方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教师板书: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重点阅读课本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概括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大势。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图3.

9、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和以下4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在图3.9上,用红色和黑色粗笔分别标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位置、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②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一定设法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得,不能参照课本的现成讲述,否则,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目标便不能实现。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学生播放反映三大林区、四大牧区等景观的录像片。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课本和地图

册的插图即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③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④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还是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东部近海地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学生分4组读图、讨论,各组由代表重点总结其中一个问题,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平原或低缓丘陵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种植业和渔业;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

□师生活动

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山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林业;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属于高山、高原和盆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牧业。)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读图,比较完整地分析、概括了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大势。请同学们再用4个字,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总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参考课本内容思考。

标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能为学生读取土地资源分布大势、分析成因,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指图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读图意识,牢固建立土地分布的空间概念。

□提示和建议

本节正文内容较少,活动内容较多。活动分两大学生总结:分布不均。教师板书1.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低缓丘陵

2.林地-东部季风区的山地

3.草地-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总特点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在读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大势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完成活动1:用简练的文字填写比较表,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解释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学生填表比较(填表略),分析原因,教师启发、补充。由教师总结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是由我国地形、气候分布的东西差异所造成的。首先,因为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而且我国东部属季风区,降水比较丰富,所以这使得东部平原区特别适宜用作耕地。第二,因为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所以,它们成为我国三大宜林地区。第三,因为我国的高原、高山和大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里处于内陆,气候干燥,不适宜森林的发育和耕作业的发展,而是分布着面积广大的草地;另外,由于我国西部地势高峻、气候干燥、自然环境恶劣,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目前条件下还未利用的土地。

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不仅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且南北方也有很大不同。请同学们结合图3.

9、我国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题、三个内容,一是土地

分布的东西差异;二是耕地的南北差异;三是水土匹配的南北差异。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提高,由比较差异,到分析原因,再到评价。活动能使学生对正

文的认识深化,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分析能力。

表中的“未利用土地”,应相当于“难利用土地”,要给学生说明。

分析原因是难点。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我国地形类型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为分析土地东西差异的成因做好铺垫。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学生播放反映北方旱田、南方水田景观和农民劳作场面的录像片。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

课本插图即可。读图3.10和3.11,认识我国耕地南北差异中的第一个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北方旱田、南方水田、我国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下面三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在图3.9上,标注出旱田与水田分界处标志性的山脉与河流的位置和名称;标注出与分界处位置比较接近的年降水量线的位置及数值。

标注旱田与水田的分界及比较接近这一分界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数②从图中获取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信息,值,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进行比较(可列表)。

③联系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状况(或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析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不同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由学生总结,教师提示、补充。

学生总结:首先,在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旱田,以南为水田;其分界处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边标注边讲述)。第二,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可归纳在下表中:

第三,因为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水源缺乏,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旱田;而我国南方降水充沛,水源丰富,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水田。由于环境不同,使两种耕地的作物种类、播种方式等产生了差异。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读图3.12,认识我国耕地南北差异中的第二个内容,即比较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并评价这种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对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图3.19制作的动画,演示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教师指导、补充。学生总结:(首先,我国北方的土地资源比南方更丰富一些,相差大约1/4;而南方的水资源比北方丰富的多,相差大约1/2。第二,这种水土资源的匹配,对农业生产是不合理的。因为北方虽然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缺乏,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而

能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

识,应认真完成这一环节。

比较旱田与水田的不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不局限在课堂上提供的信

息,也可根据自己平时通

过其他途径(如网络、电

视、广播、旅游、文章等)获得的信息去比较和描

述,把学习课本知识与平

时的 生活积累结合起来,丰富课本内容。

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课本插图即

可。在认识我国水土南北差异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差异普遍存在的思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既然我国南北方水土分布不均,不利于农业生产,那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这样一环节个问题:我国的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这种不均的突出表现是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养发在东部又有南北方的不同。可见,我国土地资源的差异无处不在。这种差异既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也使我们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

第三课时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共同探讨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两个问题,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现状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是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它属于可更新资源,如果利用恰当,就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相反,如果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的退化,使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请同学们看两个不珍惜土地资源的事例,阅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两段文字的投影片。①古巴比伦的兴废——位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王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由于不珍惜土地,致使土

□提示和建议

根据课本和学生实际,教师也可在其他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激发探究欲,培散思维能力。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课教学的立足

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遵守法规、珍惜土地、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需要强调,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是本节

课的重点所在,应贯穿教

学的始终。列举人类不珍惜土地资源的事例,目的是让学

生的思维做一次反向扩散,强化“合理利用土地”地遭到侵蚀,水土大量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居住在那里的苏美尔人不得不纷纷逃离家园,很多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完全停止了小麦生产。原来一个土地肥沃、兴旺发达的巴比伦古国变成了不毛之地。的认识。类似事例很多,教师可以选取更典型的事例提供给学生。

②中亚土地的荒漠化——中亚地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使草场退化、荒漠化十分严重,成为世界四大沙尘暴活跃区之一。

学生谈感想,并达成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共识。

教师导入

从世界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我们深深认识到: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师板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师生活动

阅读后,要引导学生充分谈自己的感想,达成共识,为探讨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好铺垫。

□提示和建议 教师承转:我国的情况怎样?目前,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形势非常严峻。那么,我国土地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教师板书:1.存在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材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然后用几个字分别概括它们各属于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哪一类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反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的景观和下面一段文字材料的投影片,利用课本图旁的3段文字配上解说。

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到1985年,我国森林实际消耗量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采伐一遍。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有原始森林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可采的地步。学生分析、概括,教师引导、补充,使对每个问题的表述更加准确。

学生总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乱砍滥伐森林,乱占耕地等。)

教师板书: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

化草原退化 滥伐森林乱

占耕地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课本第71页问题。

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耐心启发,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由学生代表归纳、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途径了解到许多前面提到的土地利用中存在学生播放反映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录像片,以增强直观性和生动性。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课本插图即可。

因为森林是三大土地资源之一,而课本没有有

关我国森林被破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所以补充了

“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

重”这段材料。

图片“土地荒漠化”中

也包含“草原退化”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中

读取这一内容。课本第71页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力图拓展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并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可能有些学生还不

的问题,但问题不仅仅是这些。综合同学们所讲的内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农药和污水对土地的污染,农村建房抢占良田,有些耕地闲置、浪费等等。)

教师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了解到我国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是立国之本,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土地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教师板书:2.解决措施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一自然段、图3.14和阅读材料;接着分4组做简短交流并回答这些问题。

□师生活动

善于发现问题,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去回忆和联想,认识并讲出发生在自己身边不珍惜土地的一些事例。发生在身边的土地利用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更能增强危机感和紧迫

感,激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感和兴趣。

□提示和建议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4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了哪些法律保护土地资源? ②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单独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其内容之一? ③我国把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全国土地日”?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全国土地日?规定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什么? ④我国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人士提出了哪些不同的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请你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各组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师生共同评议,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们的看法是:首先,针对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针对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应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针对过度砍伐森林,应做到砍伐与植树相结合;针对乱占耕地,应做到耕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如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农村建房屋要建在非农业用地上,将平房逐步改为楼房等。第二,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宣传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进行社会调查,为合理利用土地出谋划策等。)(其他问题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归纳大家的看法,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依靠法律管理和保护土地;二是科学规划用地;三是因地制宜用地;四是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五是开展宣传活动等。

教师板书:依靠法律

科学规划用地

因地制宜用地

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

开展宣传活动等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共同完成活动内容1,说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上互联网查一查2002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当年我国举办了哪些宣传活动等。

在学生分析的问题中,“为什么单独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其内容之一?”“规定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什么?”“请你也谈谈自己的看法。”等三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提示。其中,让学生谈自

己的看法,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解决的措施;二是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些什么。(其他问题略)

课本原则性地讲述了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只要求学生

□师生活动

灭绝。“小草的哀求”——由于超载过牧,导致草地退化甚至荒漠化,草地产草量下降,草质下降。“飞来的山峰”——由于人口增加,其住房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使耕地大量减少。

活动2和活动3中的第一部分可以合在一起完成。

活动3中的第二部分需要安排课下专门时间进行。可分组去村、乡、县等土地管理部门调查,以获取材料。可以写调查报告,也可采用其他体裁。调查报告可以借鉴课本上这篇报告的内容结构,但应增加“建议”“展望”等内容,在激发学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各类土地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势在必行。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我们的努力会换来一片片肥田沃土。

□提示和建议

活动2和活动3中的第一部分都属于发散性活问题教师应多加启发,提供话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初二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篇5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 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我国主要丘陵的分布

3、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我国主要 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中国的地势

读图2-

1、2-9,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点:西 东,呈 分布

2、我国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 海拔(m)主要地形 位置

第一阶梯

山脉— 山脉— 山脉

第二阶梯

岭— 山脉— 山脉— 山脉

第三阶梯

3、我国地势特点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形成降水

②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

③阶梯 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二、中国的山脉

读图2-2,将山脉名称填写到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西走向山脉

① ② ③

2、南北走向山脉

① ②

3、东北——西南走向山脉

台湾山脉主峰 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4、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① ②

5、弧形山脉:

该山脉的主峰 是世界 第一高峰,海拔

三、中国的地形单元

读图2-9,将地形单元名称填写到上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地形概况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高原占,盆地占,丘 陵占,平原仅占,人们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系统成为山 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陆地面积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高原、盆地、丘陵、平原镶嵌其中

2、四大高原

名称 位置 特点

青藏高原 峰峦,山势,终年,广布,起伏,远看是,近看是,是我国面积最,世界海拔最 的高原,被称为“ ”

内蒙古高原 地势,我国第 大高原

黄土高原 深厚,纵横,支离破碎,严重,是世界 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 崎岖,众多,广布(地貌)

注:塔里木盆地北 部边缘的 盆地中的 是我国陆地最低处,该盆地也 是我国最高气温记录所在地,有著名的3、三大丘陵

北方:、,南方:

4、四大盆地

名称 位置 外围山脉 特 点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 的内陆盆地,盆地中的沙漠是我国最 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 广布,西北部受 影响,降水略多,发达,和

有相当规模

柴达木盆地 我国地势最 的内陆盆地,内部

资源丰富,有“ ”之称

四川盆地 有“ ”之称,西部平原,有“ ”之称

5、三大平原

名称 位置 特点

东北平原 地势,广布,多,是我国面积最 的平原

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地势,坡度,由 冲击形成,主力是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众多,稠密,连片,有“ ”之称,由 及其支流冲击形成【巩固练习】

1、我国的山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A 1/2 B1/3 C 2/3 D 3/

42、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A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B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 C 西高东低、呈直线倾斜 D 东高西低、呈直线倾斜

3、位于第一阶梯上的高原 是:()

A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4、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6、我国第一阶梯上的典型内陆高原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7、世界最高峰位于:()

A 中尼边界 B 中印边界 C 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 D 中缅边界

8、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米以下,临黄海和东海的地形区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江南丘陵

9、综合题

(1)、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 _高_ _低,呈_____ __状分布。

(2)将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山脉:E,K,G,M

高原:C,H

盆地:A,B,D。

(3)岭、山、山和 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4)我国最大的高原是 高原,最大的盆地是 盆地,最大的平原是平原,盆地有“紫色盆地” 之称。

10、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位同学一张)

课时

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 主要山脉 [板书]

一、山脉的概念[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见图2)

图2 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 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 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 [板书]

[读图] 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 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 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板书]

[读图] 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 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 [板书]

台湾山脉 [板书]

[填图练习]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板书]

贺兰山脉 [板书]

横断山脉 [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板书]

阿尔泰山 [板书]

祁脉 [板书]

[填图练习]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 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没有山脉名称的空白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如条件允许,可放映幻灯或录相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 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三、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板书]

[练习] 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复习巩固

上一篇:尚店镇中心幼儿园关于乡镇中心幼儿园认定评估的整改措施下一篇:新学期老师进群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