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项目

2024-10-15

研究项目(共12篇)

研究项目 篇1

0 引言

基础研究是指探索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并进行原理性验证的研究。为了赶超国际前沿基础技术的先进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基础研究按照探索、预研、研制的发展原则,要做好每一阶段的成果转移。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掌握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技术、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科学的项目管理、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研发人才的体制、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产生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基石,其管理的关键是核心技术的管理。

1 基础研究项目的核心技术内涵

1.1 定义

基础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指在基础领域关键技术中最具决定性和发展潜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探索类项目、国防基础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等项目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大批将在未来装备研制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技术。量子技术、纳米材料、宽禁带器件、数字化样机、超材料等关键技术,对新一代装备的研制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并在军民融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2 特性

核心技术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投入大、技术先进、体系化等特点。与一般领域的核心技术相比,基础研究领域项目核心技术的特点是:更具探索性、前瞻性、前沿性;研究周期更长、投入更大;要有一流的科研体系、一流的科研队伍。

1.3 系统级与基础级核心技术

以预警探测电子信息系统为例,基础核心技术与系统核心技术的关系如图1所示。

对于预警探测系统整机研究机构,系统核心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如预警系统技术、火控系统技术、测控系统技术等。基础核心技术是系统核心技术发展的支撑,系统核心技术是基础核心技术的集成。没有各分系统的基础核心技术,系统核心技术将是空中楼阁。反之,系统核心技术牵引基础核心的发展,提出需求,指导发展,提供验证。

2 基础研究项目核心技术现状

2.1 形成体系,成果丰硕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创新,经费投入增多,专业设置更符合学科发展需求,形成了专业覆盖面广、瞄准前沿性学科的基础研究体系,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基础技术,为现代化武器装备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提升了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

2.2 基础领域发展迅速

通过基础专业技术学科体系建设,加强技术领军人物、创新团队的培养和使用,引领各专业基础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加强基础领域课题的投入,提高了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如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获得重大突破,承担了电子制造领域重点项目“复杂电子设备机电耦合问题基础研究应用验证”“复杂电子设备热设计机理基础研究”以及“先进的三维互联微电子组装技术”等,这些项目代表了电子结构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在装备研制中获得了一定的应用。

2.3 存在的不足

尽管近几年在基础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已经取得了具有领先水平的成果,有力地支持了装备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缺乏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战略发展规划,以及系统技术的顶层指导和牵引;二是基础研究领域的大部分项目,投入少,支持周期短,不聚焦,特别是集成项目和前沿项目较少,导致获得的有影响的成果并不多;三是缺乏技术领军人才领导,不能形成一支强大的创新团队,许多项目都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承担,没有投入足够的研发力量;四是对基础性、前沿性项目成果的申报奖励关注不够,与系统级成果放在一起评奖,在个别评奖指标上与系统级成果无法相比,造成基础类成果获奖比例少,从而影响到基础研究项目团队人员的创新激情[1]。

3 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管理的策略

对于基础研究项目核心技术管理,要针对其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等基本特点,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同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1 发展战略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是培育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前提。技术发展战略是企业和研究所未来技术的长期发展方向,它是研发组织结构设计和研发资源的基础,技术的战略选择准确与否,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核心技术的发展战略要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相结合,使两者的发展方向满足市场需求。把握市场需求,不仅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还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市场获取信息,并快速响应核心技术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修改。在战略管理上,要建立战略规划研究的长效机制,从战略上规划和指导基础技术的研究。

3.2 建立基础技术体系,梳理基础核心技术

建立基础技术创新体系,要使可转化的技术成果显性化,突出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突出系统要素,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多专业、多方向的协同创新。要在基础技术体系中,成体系地对相关基础核心技术进行整理和总结。

要明确核心技术是什么,可以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来定义这些技术。梳理核心技术的目的是总结、提炼和优化,其意义在于为核心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核心技术体系可以指导各研发部门的创新工作,各研究部门要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的发展,相互补充,共同进步。

3.3 加强应用和转化,促进技术进步

核心技术必须在企业研发过程中加强应用和转化。要加强基础研究项目重要计划节点和关键评审点的管理和评估,要在项目研究全过程中加强核心技术的管理,通过过程管理牵引基础核心技术应用最大化,提升经济效益,实现核心技术的价值。

3.4 加强核心技术控制和保护

控制和保护核心技术的目的是防止核心技术的流失,避免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丧失。防止技术流失的方法是实施分类分级控制:一是核心技术和核心业务商业秘密要重点控制,知悉范围越小越好;二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三是明确核心技术体系的技术应自主研发;四是积极采取知识产权战略,保护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五是与核心技术人员签署完整的“保密协议”,明确掌握核心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防止核心技术泄漏。

3.5 积极发展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企业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求是重点。一是实际需求,即从现实和迫切需求出发,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二是未来的需求是长期的,要提前部署先进的前沿性基础研究项目,在吸收新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专有核心技术,同时,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在市场上抓住主动,赢得先机。

3.6 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评估体系

基础研究项目不仅要完成项目目标和取得成果,还要实现科技发展与创新的融合。如何科学、公正、准确地评价和评估基础核心技术及其成效,评价标准、机制和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目前项目评价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核心技术进行评价并形成意见,完成成果鉴定。项目承担单位也要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评价体系,与国内外的水平和现状进行比较,既要作定性,也要作定量的分析,加强基础项目核心技术的评价,需建立和完善核心技术体系。

3.7 建立一流基础研究团队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应在基础创新体系上进行体制与机制的突破,吸引越来越多的一流人才加入基础研究活动。一流人才,是取得一流创新成果的关键。

一是实施强人才强所(企)战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的作用,引进优秀科技人员投入创新研发活动中。

二是建设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广泛与国内研发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共享成果,实现共赢[2]。

三是加强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已成为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和全球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式,特别是那些需要大规模的投资、依靠大型设备的基础研究。

四是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通过引进和交流,提高基础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提升研究起点,提高创新平台研发水平。

五是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造创新团队,打造一流的学术带头人,通过核心技术的研发,达到出成果、出人才的目的,促进团队整体水平提升[3]。

4 结语

实施创新战略对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核心技术战略意义尤为重要,必须提前进行部署。基础核心技术管理贯穿于基础研究全过程,只有做好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保证基础研究活动健康开展,才能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出一流的研发团队,提升核心竞争力。

摘要:文章从基础研究项目核心技术的特点、内涵以及现状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如何做好基础研究项目核心技术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研究,项目管理,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柳卸林,何郁冰.基础研究是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源泉[J].中国软科学,2011(4):104-117.

[2]彭博.Z所预研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

[3]钟清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应从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入手[J].中国集体经济,2012(16):51-52.

研究项目 篇2

2012-2013吉林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指南

一、重点课题

1.在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研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融入高校党的建设研究

3.高校党建如何坚持和贯彻正确的指导原则

4.高校坚持和发挥党的独特优势的理论实践研究

5.吉林省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研究

6.高校党建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7.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文化建设的融合机制研究

8.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研究

9.吉林省高校党建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研究

10.吉林省民办高校党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及其作用发挥研究二、一般课题

1.高校创先争优长效化保障机制研究

2.吉林省健全高校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研究

3.吉林省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创新研究

5.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研究

6.高校坚持“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研究

7.吉林省高校干部培训形式和途径的创新研究

8.吉林省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创新吉林省高校基层党支部设置研究

10.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生机活力和工作有效性研究

1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12.吉林省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其作用发挥情况研究

13.吉林省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4.吉林省高校青年教师入党意愿及其培育途径、方式研究

15.吉林省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16.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研究

17.吉林省高校增强党员党性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

18.加强和改进吉林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问题)研究

19.关于提高吉林省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项目 篇3

遴选这些机构作为分析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这些机构都强调将政策分析、决策咨询、政策评估、信息服务等作为自身的使命,履行智库的职能,而非传统的学术机构;二是这些机构的研究内容覆盖了终身学习广泛的主题,而非局部领域;三是这些研究机构具有一定的国内或国际影响力。

关于各研究机构的名称,有的直接使用“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的表述,有的则使用“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本专题选择的研究机构在名称上也不尽一致。之所以将他们纳入终身教育智库的范畴,是因为其在机构使命、研究领域和项目、政策议题等方面与终身学习的核心问题有较高吻合度。在这方面,我们取其“实”,而不拘于其“名”。

文章只关注那些专门从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研究的机构。受到语言的限制,本期特约作者只选取了这些机构提供的英文素材,因此,可能忽略了那些用其本国语言表述的更有价值的研究项目、数据和信息。基于同样的原因,其他一些非英语国家的终身教育政策研究机构也被忽略了。文章中的参考文献,除了特别注明的,其他均来自相应智库的网站。

一、机构宗旨

设立于德国汉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UIL)成立于1951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性政策研究、培训、信息服务、档案服务和出版中心。作为联合国6个教育研究组织之一①,UIL聚焦终身学习(特别是成人学习和教育)的政策和实践,重视并承认各种形式的学习,特别是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过往学习经验和实践学习,为边缘化和弱势群体提供扫盲、非正式教育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通过政策驱动下的基础研究、能力建设、网络建设、出版物和技术服务,UIL帮助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及非政府的独立组织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和平与民主、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生物多样性、抗击艾滋病、保护环境。当前,UIL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政策倡导、网络建设和合作研究,在欧洲开展扫盲活动。

UIL由一个12个成员组成的董事会领导,董事会成员来自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杰出专家。董事会每年举办一次会议,评议机构的工作进展,制定未来计划。另外,UIL与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区机构及其他姊妹机构都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项目领域

(一)终身学习的政策和策略

进入21世纪,将终身学习标准纳入教育及更为广泛的社会发展政策变得比以往更为紧迫。终身学习包括各个年龄段的正式、非正式的学习,系统地实施终身学习标准有助于推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近几十年,UIL已经开展了大量政策倡导、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和合作的活动。

(二)扫盲行动和基础技能培养

扫盲是教育的天职。然而,时至今日,全球仍有7.96亿青年和成年人缺乏基本的读写技能。UIL通过5项行动策略以实现深入扫盲行动的目标,并以此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础:一是协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扫盲行动(Literacy Initiative for Empowerment);二是针对扫盲进行政策倡导;三是对扫盲政策和实践开展研究;四是在各成员国开展能力建设以实现全民教育;五是实施有效的监管和评估。

(三)成人学习和教育

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Education)于2009年12月在巴西北部港口城市贝伦(Belém)召开。会议就通过必要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帮助成人适应、塑造和发展日益全球化且相互联系的世界的问题达成了高度一致。1997年的汉堡第五届成人教育大会发表了《汉堡成人学习宣言和议题》,第六届大会通过了关于成人扫盲和终身学习更加明确的章程——《贝伦行动框架》(Belém Framework for Action)。该行动框架要求将成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扫盲是基础。

UIL的战略目标是确保各国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待和发展成人教育,将其融入教育部门的整体战略和发展规划中。《贝伦行动框架》指出:“是时候行动了,因为不行动的代价太大了”。UIL的所有成人教育行动都以此为宗旨。

(四)非洲计划

UIL的目标是将终身学习渗透到国家教育部门;加强非洲地区的非正式教育和成人教育。UIL致力于促进非洲语言在建设扫盲环境和终身学习中的运用,同时加强成人扫盲和非正式教育项目的基础性工作。UIL与非洲各国政府、社会、学术组织、私营部门合作,不断改善成人基础教育的服务工作。

三、机构功能

(一)政策倡导

围绕扫盲、非正式教育和成人终身学习的政策倡导,是UIL的主要行动之一。为此,UIL重视和发展基础研究,组织地区、国家和国际范围的政策对话、论坛和会议,不断更新知识和信息系统(包括出版物)。UIL为那些从终身学习角度将扫盲和成人教育融入国家发展和教育计划的国家提出政策建议。此外,UIL还推动使用方言和母语的双语教育。

(二)基础研究

UIL的基础研究受行动和政策驱动,这些研究支持政策倡导和能力建设的相关行动。UIL与世界各地的专业研究组织开展合作研究,监督、分析并传播有效的扫盲实践案例;分析正式与非正式教育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认可、认证和评价,探索代际学习的多样化方法。UIL的基础研究还致力于学习结果的精确测量,借助于一系列重要指标,监测扫盲和成人教育的进展情况。

(三)能力建设

UIL为各成员国在规划扫盲、非正式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将终身学习纳入教育改革政策和战略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在能力建设方面,UIL致力于加强各国在发展和实施适当的政策、项目以及扩大有效的创新实践方面的能力;同时,UIL努力开发用于提高成人学习质量和交流的框架体系、指导原则、手段和网络工具,包括用于改善课程的测量手段、学习资料、员工培训、内部建设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非洲的能力建设是UIL的优先发展事项。

(四)网络建议

UIL致力于建设并加强政策制定者、专家、实践者及其机构、组织、学习中心的合作与网络,尤其是通过“北-南-南”(North-South-South)合作、在线论坛及其他形式的合作来促进全民终身教育的发展。

四、信息服务

(一)数据库

经验分享和知识传播是促进扫盲的重要手段。为了使所有重要的实践者分享经验,从扫盲领域改革的创新方法中获取灵感,UIL建立了“有效扫盲实践数据库 ”(Effective Literacy and Numeracy Practice Database),提供来自世界各地区有效的成人扫盲项目方面的数据。建立该数据库的目的在于:一是帮助所有扫盲的参与者(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实践者)获得有关成人扫盲项目的有用信息和建议;二是通过分享经验和教训,鼓励协同合作;三是分析当前发展趋势、挑战和信息缺失情况,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扫盲概况;四是通过促进成人扫盲和教育加强终身学习。

(二)档案中心和图书馆

自1952年成立至今,UIL的档案中心和图书馆已有超过6.3万册的藏书量,是世界终身学习领域藏书最全面的机构之一。其中,60%的藏书为英语资料;此外,还有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种的图书资料。

(三)出版物

UIL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和扫盲行动的研究报告与信息资料,网站的资料下载中心汇总了与终身学习相关的期刊的简要介绍,内容非常丰富。出版物主要涉及6个类型。

1.专著

例如,《终身学习理念演进及政策发展》(Conceptual Evolution and Policy Developments in Lifelong Learning)是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2010年5月)的成果集合,展示了国际社会在实践终身学习理念方面做出的努力;《公民、民主和终身学习》(Citizenship, Democ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是2002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UIE)和汉堡大学教育学院共同承办的国际会议的成果,此次会议主题为“通过终身学习加强民主与公民权利”;《非洲成人学习视点》(African Perspectives on Adult Learning)是一套由非洲学者撰写,服务于非洲成人教育项目规划者、组织者、教师、研究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系列培训教材。

2.政策简报

UIL不定期发布政策简报。例如,关于性别平等的政策简报,关注通过扫盲项目加强女性的自主权,为地方和国家的政府部门、扫盲项目负责人以及专家提供关于成人扫盲如何缩小性别差异的研究分析和行动建议。

3.研究报告

UIL根据研究成果发布研究报告。例如,关于“女性扫盲与权利”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描述了应该如何向占世界大多数成人文盲的女性提供扫盲和学习机会。

4.会议报告

例如,UIL负责出版了第六届成人教育大会(CONFINTEA VI)的相关文献。

5.期刊

UIL出版多种期刊,包括历史最长的(创刊于1955年)关于正式与非正式教育的比较研究和实践的国际期刊——《国际教育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这本期刊的论文经同行评议,用英语、法语和德语三种语言出版。

6.年度报告

UIL每年在其资料下载中心发布年度报告,介绍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

五、与中国的合作

2010年5月,UIL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共同承办了“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来自多个国际组织、35个国家以及中国各地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平台,本次论坛围绕“让学习伴随终生——终身学习的进展、发展趋势和制度建设”的主题,从政府、社会、学习者个人,以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培训、立法等多个角度,回顾了终身学习国家战略所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各国代表分享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经验与最佳实践成果,同时积极推进双边、多边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加强终身学习政策的对话与沟通,共同推动各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近年来,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通过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是UIL的合作,翻译出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的中文版。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还积极组织、参与国际间继续教育合作项目研究,举办国际成人教育学术会议,不断扩大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的国际交流规模和水平,拓宽协会的学术研究空间。

2013年10月21-23日,由中国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首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Cities)在北京召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0多个成员国的教育部门官员、城市领导人、企业、民间团体、专家学者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共5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围绕“全面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主题,安排了4个重点议程: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义、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要素、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战略、学习型城市发展的关键指标。大会通过了由UIL起草的《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两项成果文件,它们被看作“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政策与实践发展的重要风向标”[1],为未来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工作提供了借鉴。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要6家教育研究机构分别为国际教育局(IBE)、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IIEP)、终身学习研究所(UIL)、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IITE)、非洲国际能力培养研究所(IICBA)、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所(IESALC)。虽然UIL每年的预算在6家研究机构中并不高,但我们注意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整体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活动与终身学习重叠。例如,该组织《2010-2011年计划与预算》教育部分的4项工作重点中,有2点涉及终身学习:一是全民教育的关键问题:扫盲、教师和就业技能;二是建立从幼儿保育和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有效教育体系和促进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健.世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风向标——首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热点追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4(6):23-29.

研究项目 篇4

拟成果购买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为依据而投入科研资金的科研资金投入体制。在这种体制下, 按照成果的经济属性, 可以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公共产品类研究项目和非公共产品类研究项目。公共产品类研究项目又分为可拟成果购买类和不可拟成果购买类。拟成果购买制适用于公共产品类科研中的可拟成果购买类研究。对于可拟成果购买类研究项目, 依据其是否先行公告, 又可以分为:先行公告的研究项目和后申报成果的研究项目。本文依据此分类, 对研究项目的确定进行研究。

1 先行公告的研究项目的确定

先行公告的研究项目主要是指先行公告项目的名称、内容、范围、目标、价格和完成时限的研究项目。先行公告的研究项目的确定采取公开类招标的形式进行。招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货物、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 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 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类招标是指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向社会公布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的项目指南, 邀请全社会的科技工作者、科技工作团体依据项目指南或者学科前进方向提供研究项目, 并按照规定程序确定研究项目的行为。公开类投标是一种带有博弈特性的竞争性业务活动。通过这种准市场的择优竞争的方式, 可以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 有助于刺激科研水平的提高, 促进科研开发达到优质、低耗、价廉、快速的目标。

1.1 研究项目的覆盖面、征题要求及来源

先行公告的研究项目的确定工作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下的项目处具体负责, 牵头组织、聘请专家, 在指导委员会和五个独立咨询机构的协助下完成。主要是根据科学发展的前沿预测和各类来源的申报, 确定项目内容、范围、目标、名称、价格、完成时限等。

(1) 覆盖面

考虑到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 涉及保密问题, 所以拟成果购买制下的先行公告的研究项目的覆盖面是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领域之外的, 所有的科学研究均是研究项目确定对象。根据常规科研领域划分方法, 将先行公告的研究项目划分为八大领域。八大领域的评选工作由对应的8个专题工作组负责进行。

(2) 征题要求

拟成果购买制基金项目的征题要求一般是在当年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发布的基金申请通告、项目指南 (一般在前一年年底发布) , 同时关注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根据科学发展趋势和国家长远发展需求制定的优先资助领域 (一般每五年发布一次) ;其次, 还要了解基金项目管理规定和各类项目相关的管理办法等;最后, 有些项目具有特殊要求和规定, 要随时访问自然科学基金局的网站, 查阅相关的通告及管理办法。

具体要求如下:

①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②有助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 有助于预见和解决一些关键的、正在出现的国内和国际问题;

③学术思想新颖, 立题依据充足;

④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先进、科学、可行;

⑤潜在的或目前正在兴起的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热点科学问题;

⑥具有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

⑦研究内容为国内外先进水平, 目标明确;

⑧在过去科技发展过程中被忽视, 但对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问题;

⑨在 3—5年内能取得预期结果;

⑩经费预算适当。

(3) 研究项目的来源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先行公告的研究项目的征集活动, 研究项目征集活动具体组织、运作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负责实施。为了更好的集思广益, 研究项目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

①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科技目标等制定项目指南;

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研究项目;

③备有专门的信息收集人员和信息检索查新人员, 各专业各有若干名信息收集人员和信息检索查新人员。信息收集人员专门负责收集各界信息, 信息检索查新人员要核对信息的新颖性;

④向国外科技界征集研究项目, 或者是聘请国外顾问。要与国外科技界保持密切联系, 随时注意国际科技发展;

⑤由各领域专家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沿提供研究项目。

企业、公私营科研机构单位、技术推广机构、政府部门各抒己见。研究项目确定中, 市场需求、科研发展前景和技术机遇并重。

1.2 组织

(1) 指导委员会

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科技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代表组成。跟踪、监督工作进展, 确定最终研究项目清单, 并向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提出建议。

(2) 研究项目确定专家组

头脑风暴法的经验表明, 专家过多, 影响工作效率。因此, 每个专题工作组的成员人数至多为12人。项目确定专家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加人员的多样性。项目确定专家拥有不同背景, 从而确保项目确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观点。

由信息收集人员 + 信息检索查新人员 + 同行专家 + 非同行专家组成的项目制定小组, 来最终确定项目的内容、范围、目标、名称、完成时限等。其中, 信息收集人员和信息检索查新人员为项目处公务员, 信息收集人员至少1名, 要求为该学科领域专业出身;信息检索查新人员至少1名, 要求为该学科领域专业出身。同行专家为该学科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同行专家可以有3—5名;非同行专家有1—2名与该学科领域接近的科学家。若能聘到该学科领域的国际专家为顾问, 也可以增加1—2名国际专家顾问加入项目确定小组。同行专家和非同行专家均是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工作人员负责组织, 根据科技项目所属领域从相应的专家库中抽调。

科技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的一开始就要进行科研立项, 为了了解该研究项目的创新性, 管理部门都要对其进行检索 (查新) , 了解其研究工作开展之前有多少相同的或相类似的研究项目或研究成果。并就此对其科技项目的创新性进行评估。如果通过检索 (查新) 发现其研究项目重复率大, 就说明其该项目创新度小, 反之则创新度大。创新度大就给予资助, 创新度小就不给予资助。

同行评议是科学共同体内部评价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也是国际科技界公认的科学评价的最重要的方法, 已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由于同行评议法也有一定的缺陷, 如主观性强, 评价结果往往会受到专家的学识、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次, 易排外性, 容易扼杀独创的、反权威的“非共识”研究项目成果等。因此, 拟成果购买制下研究项目的确定采用同行 + 非同行专家搭配组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情况下, 拟成果购买制下的研究项目确定, 可以聘请国际专家参加项目确定专家组, 首先主要是考虑到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学科分类越来越细,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往往是“大同行”多而“小同行”少, 这样在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在专家的选择方面必然要进行广泛的国际化运作。其次, 科学的发展存在地区上或国家层面上的不平衡, 对一个国家而言, 往往在某些领域或很多领域发展落后, 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如果局限于国内, 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所要确定的研究项目在国际科学前沿的位置, 出现低水平重复性项目的情况, 不利于提供研究项目的质量和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项目确定走国际化道路, 可以保证研究项目的高起点, 提高效率, 缩短与国外高水平研究的差距, 可以更好地保证项目确定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 专家库的建立

研究项目确定专家库应包括来自研究与发展机构、大学、企业等单位的科学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等, 并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更新。专家的征集采用个人报名、单位推荐或承担拟成果购买制研究项目的科技工作者相结合的方式。各级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 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评价专家库共享机制。专家库中的专家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承担拟成果购买制研究项目的科技工作者, 都可被收入专家库。

②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学术判断能力, 熟悉该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前沿发展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

③近年实际从事研究工作, 具有良好的资信和科学道德, 认真严谨, 秉公办事, 客观公正, 热心科学技术事业, 敢于承担责任。

(4) 专家的遴选

①随机原则

参与项目确定的专家一般应从专家库中依据要求和条件随机遴选, 必要时, 也可增选一定比例的管理专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及用户代表参加。遴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应体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技术、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单位和不同地区的代表性, 并应当有一定比例的在一线从事实际研究与发展工作的专家参加。

②回避原则

与被确定项目有利益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其他关系的评价专家不能参与评价。已遴选出的, 应主动申明并回避。

项目处根据需要可以在项目确定前或项目确定后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评价专家名单, 以增强评价专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接受社会监督。

③更换原则

项目处组建的常设项目确定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应定期换届, 其成员连选连任一般不得超过两届, 并应当保持一定的更换比例。

研究项目确定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要求, 恪守职业道德, 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原则, 并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

(5) 协调与质量小组

在研究项目确定中, 独立于8个专题小组之外, 可以新设第9个工作组。负责对交叉研究项目进行横向研究, 并协调各专题工作组的工作, 保证研究项目的质量。该小组共有10名成员。

1.3 过程

先行公告的研究项目的征集采用“拟采购”的方式进行。所谓“拟采购”, 是指在研究项目确定后并不是象一般的采购行为一样, 给予资金资助, 而是在研究项目完成后才由政府进行拟购买, 给予科研费用。研究项目征集、确定工作从每年的3月开始, 到6月结束, 经过三个阶段。

(1) 研究项目征集三阶段

①第一阶段:启动

由指导委员会对研究项目征集、确定工作做全面部署, 具体负责工作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的工作人员组织;组建专家库, 并从专家库中挑选专家, 成立工作组;准备相关文件。

②第二阶段:研究项目征集过程

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征集项目的办法是, 通常每年一次在《拟成果购买制基金》、《科技日报》和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的网站上开辟的“研究项目征集”专页上登出通知, 并且出版研究项目征集杂志或期刊, 定期举办8个专题、1个综合, 共9个网上论坛, 征询公众。征集拟成果购买制基金研究项目。有意向的科研单位、科研小组或科技工作者看到通知后, 即可与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办公室联系。办公室根据要求提供一套有关材料, 其中包括项目申请书的格式和申报指南。只有在规定期限内呈交并符合规定标准的申请书才会被接纳。除此之外的任何单独或主动报送的申请可以放在下期的研究项目征集中进行评定, 或者由科研工作者直接完成后, 以后申报成果的研究项目直接向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申请审核评定。

③第三阶段:研究项目确定

由项目确定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后, 确定研究项目。

(2) 项目确定的几个步骤

①第一步:初审

由项目处的信息收集与查新工作人员根据研究项目确定的基本要求对申请书进行归类、查新等粗选。这主要是考虑到, 来自社会各界的项目很多, 项目的重复申报、雷同、陈旧等现象不可避免。由项目处工作人员先进行归类、查新等工作, 可以减少时间, 提高效率。

②第二步:专家评议

由专家对申请项目的科技优越性加以评价。按照下述5条标准审查:

第一, 该项目实现的可能性。

第二, 该项目的预期完成年限。

第三, 该项目预期成果的形式。

第四, 该项目潜在利益的广泛性。

第五, 该项目的创新性。

③第三步:确定初步价格

把进入“终审圈”的申报项目拿出来, 由技术专家将研究项目技术化, 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 确定研究项目的标底价格。

④第四步:确定最终价格

通常惯例, 标底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计算后, 按80%—95%定出的 (依据项目难易程度及不同种类定) 。为防止科研单位或科技工作者故意提高或压低标价, 定标时可预定标价的变动范围。一般情况下, 最高标价不高于标底的5%—10%, 最低标价不低于标底的20%。

对于有多家科研单位或科技工作者提供的研究项目, 研究项目价格的确定依据应是标价合理, 科研单位或科技工作者能保证质量和按期完成, 经济效益好, 社会信誉高。全面衡量, 择优选定研究项目价格, 不一定是最低标价的就中标。如所有投标单位的标价都高于或低于标底时, 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应组织技术专家检查标底计算是否有误, 应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标底无误, 则通过评标谈判, 剔除不合理部分, 降低或增高所报标价, 达到合理范围后, 由审计人员进行审核后, 再确定最终研究项目价格。

对于只有一家科研单位或科技工作者提供的研究项目, 将技术专家制定的价格与申报人制定的价格相比较, 由审计人员进行审核后, 确定研究项目的价格。

(3) 拟成果购买制项目的选定

经过前面四个步骤之后, 在以下三个基础上选定拟成果购买制项目:

①保证在项目成本及其利润之间有合适的资金比率。

②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选择申请项目。

③能够进行分配的资金数额。

1.4 项目确定

项目内容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学术思想新颖, 立题依据充足,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先进、科学、可行, 有良好的专业科研工作基础, 具有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 研究内容为国内外先进水平, 目标明确。

项目范围:主要是确定该项目所辖的范围有多大, 或者说在什么范围内的项目属于该项目所研究的范围。

项目目标:项目要完成的程度或要取得的结果。

项目名称:可以大致确定一个项目名称, 但是项目名称可以微调。

项目时限:一般要在 3—5 年内能取得预期结果。

项目价格: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拟购买的资金数额。

项目征集和确定,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可以放手让科技中介组织、各领域专家负责, 以确保产生以国家目标为主体, 非国家目标为辅的研究项目体系。

2 后申报成果的研究项目的确定

2.1 定义及功能

后申报成果的研究项目主要是指国家没有事先公告的、且已经由科技工作者或科研机构先行完成的研究项目。后申报成果的研究项目可以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确定的研究项目, 也可以是根据学科发展规律确定的研究项目, 或者是由科技工作者根据个人爱好等确定的研究项目。这类项目在完成之后, 必须经过研究项目后认定程序的认定, 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拟购买, 才能获得相应的资金。

2.2 项目及成果的认定程序

研究项目的后认定是指, 已取得科研成果的研究项目, 由申请人将其成果向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提交认定申请并被确定价格。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 专门负责接受研究者成果申报、审查, 对符合条件的成果进行立项、公示、评审、拟购买。在研究成本的基础上, 可以给予研究者以奖励回报。这样就将公共产品类研究也完全市场化, 变期货式交易为现货式交易, 变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后申报成果的研究项目的认定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申报

科技工作者在研究项目完成之后, 就可以按照要求填写申请书, 提交申请材料, 向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提出申请。成果的申请可以随时进行, 接受申请也是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的日常工作。申请人提出申请时必须交纳一定费用作认定费, 以避免有些人草率提出申请。

(2) 审核

后申报成果的研究项目的审核, 要经过三级审核:

①形式审核

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接到申请, 先进行形式审核, 主要是审查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所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等。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请项目, 不符合规定的申请材料, 可以要求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补正, 逾期不补正或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 可以视为未提交申请材料。对形式审查合格的申请材料, 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提交给评审专家委员会进行评选。

②专家审核

评审专家委员会的组织工作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负责, 从专家库中调取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实质审核。主要审核申报的项目是否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学术思想新颖, 对现有科技的创新作用等。

为保证项目审核的公正性, 项目审核必须遵守以下回避规定:

第一, 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专职和兼聘人员不得申请或参加申请项目;

第二, 参加评审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回避直系亲属及可能影响公正性的申请项目的评审;

第三, 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兼聘人员、同行评议专家和专家评审组成员回避本人所在单位和本人参加的申请项目的评议和评审;

第四, 专家评审组成员和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兼职专家当年是申请项目负责人时, 不得出席与该项目有关的评审会议。

第五, 申请者可提出不超过三位不宜评议其申请项目的同行评议专家 (须注明所属单位) 并说明理由, 供遴选同行评议专家时参考。

③价格审核

科技工作者或科研单位在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进行价格审核主要是由财会审计人员对申报的研究项目的使用经费数额进行审核, 确定拟购买价格。

(3) 公告

将科研成果的内容在拟成果购买制基金网站、《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和《科技日报》上公开通报, 公开期限为30天。这体现三方面的作用:

①法律文件的作用, 公开宣告成果的名誉权的归属;

②接受大家的批评、异议, 保证认定的公开、公正;

③避免重复认定。

(4) 成果拟购买

对于经过严格审查的后申报成果的研究项目, 在其经过时间的考验和社会的质疑后。由拟成果购买制基金局按照确定的价格对其进行拟购买, 给予申请人回报。

2.3 后申报成果认定的指标体系

后申报成果的研究项目认定的主要标准是整体研究成果所体现的研究价值, 其中源头创新是重要的标准之一。注重申请者的创新潜力和人文素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探索, 树立敢为人先的意识。其具体的认定指标主要有:

(1) 研究项目成果的意义

最主要的是其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地位和价值, 对本学科的贡献或储备贡献:表示研究项目成果对本学科的当前或未来贡献。研究项目对推动所属专业领域或者涉及其他领域的前沿研究的重要性。是否是重要的科学命题, 对学科发展的意义如何等。

(2) 创新突破程度

表示研究项目成果对本学科或学科某一领域的创新突破程度, 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在国际和国内所达到的水平高低程度。申请项目在探索创新性和原创性方面深入程度。在概念和方法上是否有创新。

(3) 社会经济贡献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当前或预期影响大小。研究项目在推进教育、培训和学习的同时使人们拥有何种新的发现和认知。在何种程度上增强诸如设备、仪器、网络等科研和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申请项目的成果是否会广泛传播, 以增强公众对科学和技术的认知。可能带来何种社会效应。

(4) 复杂性与难度

表示研究项目本身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

(5) 专利权

考虑到研究项目成果产权保护的问题, 避免科研成果因通过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学术研讨、公开使用或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在国内外公开, 而造成的科研成果产权严重流失的问题。因此, 拟成果购买制的成果评价指标, 要考虑研究项目成果取得的专利情况。

参考文献

[1]奉公.论公共产品类科研资金投入的拟成果购买制[J].科学学研究, 2003 (3) :254-258.

[2]周莹莹.我国科研项目及其价格确定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1) :175-177.

[3]周莹莹.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研究项目的分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06 (2) :75-78.

医疗研究项目中期评价报告 篇5

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

1.项目主要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项目名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临床研究》。项目承担单位: 1.1项目主要开展的技术工作

(1).本报告期内,本项目研究已经基本完成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例筛选工作。

(2).本报告期内,本项目研究已经基本完成病人的分组治疗工作。(3).本报告期内,本项目研究已经基本完成病人的疗效观察工作。1.2项目实施具体内容

(1).多次召开项目组成员协调会议,优化临床试验观察方案,并定期进行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

(2).多成员分工明确,协同开展病例收集,治疗及分析工作,填写JOA评分等各种临床数据量表工作。

(3).临床三个试验组汇总已完成病例的临床数据。

(4).对已完成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查阅文献及临床调查研究发现:髓核突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表现,因此传统的看法认为,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是疼痛的原因,其疼痛程度取决于髓核突出的类型和大小。但是,在临床上可见到,有些病人其神经根受压并不严重,而根性疼痛十分剧烈;另一些病人其神经受压颇重,但根性痛不重。由此可见,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性疼痛还有其他病理机制参与。

临床分析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其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和神经根体征似乎无直接关系,而与神经根炎症有密切关系。神经根呈急性炎症反应的病人中重度疼痛高达80%,但是,神经根炎症肯定与突出物对其反复的机械刺激有关,而无论突出物或大或小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神经根性疼痛。另外,腰椎间盘突出,有人认为,慢性反复机械刺激可导致感觉神经的致敏,表现为延时反复放电。

间盘髓核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是疼痛的原因,其疼痛程度取决于髓核突出的类型和大小。但是,在临床上可见到,有些病人其神经根受压并不严重,而根性疼痛十分剧烈;另一些病人其神经受压颇重,但根性痛不重,由此可见,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性疼痛还有其他病理机制参与。

2.项目考核指标实现情况

本项目的考核指标有治疗方案、疗效评价、资料汇总,论文等。累计到本报告期内,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等指标已经基本完成,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完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未进行大的调整。

二.项目研究成果

直至本报告期内,该项目实施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1.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

(1).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病因、分期分型的总结研究(2).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的总结研究(3).超微创针刀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4).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愈后效果的观察研究。,2.项目成果的应用及已取得的效益

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临床观察,此技术已初步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体现出了本项技术的安全、可靠、有效、廉价的特点,患者认可度日渐提高,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日渐明显。

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本项目的研究,得益于医院及科室的大力支持,累计到本报告期内,项目使用资金0元。因此期间内主要工作为前期讨论及准备工作,及中期的病例筛选,疗效观察及数据统计工作。本报告期内,硬件设施如电脑,打印机,宽带上网等,皆暂由科室及医院提供。为保证资金准确使用避免浪费,前期涉及到的办公用品,耗材等,包括各项评分表格的制作、劳务费用等,皆暂由科室及科研小组成员承担,并保留票据,待病例筛选工作全部结束后,再统一使用资金弥补。因筛选病例患者皆为医保入院患者,多项检查为入院必查项目,固此类费用均由医保及患者承担,降低了项目的研究成本,也保证了之后的研究工作能顺利进行。下阶段工作以病例分析,资料汇总,研究讨论,论文书写发表为主,经费计划主要用于书籍购买,论文发表,材料费,耗材费,劳务费等。科研领导小组负责监管项目进展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杜绝违规事件的发生。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完成。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建议

1.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原计划项目涉及的相关书籍,耗材,资料查阅费,劳务费等均相应上涨,存在经费不足,使用超出原有预算的可能。

2.病例收集工作存在不确定性,比如患者影像学检查不可避免存在误差,或化验结果存在其他因素干扰,或由于经验不足,造成漏诊或误诊,可能会对病例收集筛选工作造成一定影响。3.因患者主观意识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要休息就可患者而延误治疗,以及因超微创针刀镜技术因推广力度不够,使部分患者对此治疗有一定顾虑,影响了病例收集筛选工作的进行。4.因患者未遵医嘱配合治疗,如治疗期间休息不够,饮食不洁,影响治疗效果,或患者刻意隐瞒病情,导致对疗效评估存在误差。5.患者自行终止治疗过程,或未按要求完成治疗项目,导致部分病例剔除,使得病例收集工作难度增加。

6.因自身水平有限,资料总结及论文书写过程中,可能出现分析不全面、逻辑性及科学性欠考究等问题。

研究项目 篇6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11-03

Design of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Activities based on Project//Liu Sujuan, Cai Rang

Abstract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has already become a popular learning style in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issues of the project-based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ity. It establishes the process model of PBRL activity, and takes “the metho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udy” as an example to design the specific teaching case, thereb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conducting.

Key words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project; learning activities; design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研究性学习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1]。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对“项目”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研究,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等高层次思维技能[2]。

众所周知,当前教育信息化重点已经开始转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关注。具体表现为从关注学习资源建设转向关注学习环境的创建,从注重教育传播过程的研究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研究等方面。诸如JISC的E-Learning框架[3]、COLIS project[4]、教育描述语言(EML)、学习设计规范、学习活动管理系统[5]等大量的研究表明,知识获取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的行为起到主要的作用。上述研究从标准、系统和理论进行有益的研究,然而在将学习活动应用到研究性学习方面还没有进行有效开展,缺乏具体的应用模型和案例。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模型设计与研究,探讨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其有效性,对于教学效率、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实施模式;并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特征及需求以及学习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序列,为模式开展奠定基础;最后对此模式进行总结。

1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型设计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根据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及学习设计理论,构建出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式图(图1)。此学习模式以活动为中心,结合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特点展开。

该模型包括如下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问题,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确定项目主题,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平台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学生则通过实验平台参与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因此,此模型的特点有:教师依托学习活动管理系统(learning activities management system,LAMS),以管理员的身份对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学习活动管理系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活动贯穿其中;评价过程中,活动中的各学习主体均参与进来,通过互评、自评及教师评价3种方式体现多元化评价思想。

2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案例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选择“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据此对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06级在校本科生进行教学实例的设计。

2.1 设计思想笔者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指导思想,其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在研究性活动开展方面的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中,项目课题的提出是学习的起点,项目的探究是学生有效率学习的持久动力。

列昂节夫在其学习理论中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活动的结构及其意义,他认为在活动中发生着从客体向它的主观形式即映像的转化,并且在活动中也实现着向它的客观产品的转化。学习设计则是指终身学习背景下,学习者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学习技术,分析确定问题和需求,建立解决学习问题和项目探究的策略方案,确定学习方式,选择学习资源,评价学习绩效的系统过程。而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被确定为“学习活动”,应该围绕学习活动的设计而展开。教学设计理论应该关注学习活动的任务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学习活动的评价和监管规则的设计[6]。

此设计依托LAMS平台创建学习活动序列,使学习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应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完成其科研项目,充分利用LAMS系统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跟踪的优势,结合管理者对学习者的监控功能。

2.2 学情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06级学生,其特点如下。

1)从个性发展角度看,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已经能够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2部分,从而形成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

2)这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另外,大学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人际交往的需要。

3)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高达75%的大学生更喜欢自主学习的方式,希望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并且希望在一个可以合作交流的环境中获得教师的指引和监督。

4)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诸如不熟悉LAMS平台,对新的学习产生陌生感,获取网络资源的条件不够充裕等。

5)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一个小组围绕一个科研课题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从需求分析、框架分析、概念设计、开发制作及实施5个阶段来开展。

2.3 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导入。教师在课堂上将本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学习内容介绍给学习者,并通过案例介绍创设学习情境。学习者通过课前预习和浏览相关资料自行分组,确定项目主题并提交。

2)项目研究。首先,结合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参考ISO/IEC 19796-1过程模型的研究过程,通过对专家访谈确定出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共性,设计活动序列(图 2、图3),并将其引入到LAMS平台中,向学习者介绍平台使用注意事项。

其次,按照学习活动序列中指定的各个步骤开展项目探究。在各步骤中,各小组成员及小组之间可以交流讨论各自的活动进展。在中期阶段,各小组选择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中期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以促进本小组项目探究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师定时通过平台的监督功能对各小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并对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3)学习效果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展示、平台上各小组之间的互评来进行,评价维度有研究设计方案、研究述评、研究成果、汇报表达清晰性与准确性以及讨论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分优、中、差三级。总结性评价则是教师按照各小组最终提交的研究报告的质量以及期末教育技术学研究能力测试来进行。

4)总结反思。通过整理分析以上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模型实施效果,并对教学过程和模型进行总结反思。

3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模型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基础之上,强调活动的设计与应用;学生通过参加结构化排序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此模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效培养其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从而可以对学生能力进行全面测量。但也发现依托LAMS平台设计教学活动难度稍大,在活动顺序、粒度、耗时方面需着重考虑,系统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此模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如掌握相关平台的使用来支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引导,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升,周志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68-174

[2]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9-20

[3]The e-learning framework(ELF)[EB/OL].http://www.elframework.org

[4]Dalziel J.Reflections on the COLIS demonstrator project and the “Learning Object lifecycle”[M].

Collaborative Online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COLIS) project:2002-2004 Book 2

[5]Dalziel J.Transforming Education through Learning Design and LAMS: Strategic Perspectives[M].Presentation for LAMS Open Source Pre-launch Workshop,2005

欧洲石墨烯研究项目情况分析 篇7

为了推动石墨烯研究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石墨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欧盟以发起“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通过“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简称FP7)支持等方式,促进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化。本文对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FP7 支持的石墨烯项目以及英国主要石墨烯项目的研发课题、研发目标、项目单位及项目单位的技术优势进行了挖掘。

1 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Graphene Flagship Program)

1.1 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

2013 年1 月,欧盟委员会宣布石墨烯研究入选“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并设立专项研发计划。该计划将在未来10 年内获得10 亿欧元的经费,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石墨烯研发计划之一。截至目前,共有来自23 个国家的140 多家机构参与该项目。石墨烯旗舰计划由16 个项目包组成,其中11 个项目包为特定的科研主题,5 个项目包涉及旗舰计划的运营管理。

项目包1:材料。

此项目重点解决制备大面积石墨烯基产品的2个主要挑战:批量制备高质量均匀石墨烯;按需定制石墨烯性能。在实现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前,项目组应先开发出实验室级、具有特定目标性能的石墨烯合成方法,还将研究如何把石墨烯与其他材料结合成异质结构。所有这些工作,对于证实石墨烯可作为真实器件的颠覆性纳米技术平台,起到关键性作用。项目正、负领导:西班牙CSIC国家研究委员会Mar Garcia Hernandez教授;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Jonathan Coleman教授。

项目包2:健康与环境。

该项目负责纳米技术的安全研究。具有独特性能、微小尺寸的石墨烯,有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鉴别并解决任何可能的安全和毒性问题,不仅对于材料应用于信息和通讯、复合材料等应用领域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材料可能的生物医药应用,例如与组织和细胞直接进行互动的纳米器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正、副领导者: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Maurizio Prato教授;法国国家物理研究中心Alberto Bianco教授。

项目包3:基础科学。

本项目具有双重目标:进行石墨烯及其互补性二维材料的基础研究和无须考虑未来用途的理论研究。团队将研究并确定有可能限制石墨烯电子和光电应用潜能的基本机制,并研发新一代石墨烯基纳米结构,以便用于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子器件。对石墨烯以外的其他二维材料的研究,有助于将石墨烯与其他二维晶体单层结构相结合,制成超级结构,用来提升石墨烯性能。这将有助于拓展石墨烯的功能应用范围,并进行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t-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电子器件的研发。项目正、副领导者:英国兰卡斯特大学Vladimir Falko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Alberto Morpurgo博士。

项目包4:高频电子。

此项目的目标是创建能够显著超越现有最先进技术的石墨烯基高频电子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为下一代高性能石墨烯电子器件的研发制定一个清晰、详尽的路线图。项目正、副领导者:德国AMO Gmb H公司Daniel Neumaier博士;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Herbert Zirath教授。

项目包5:光电。

项目目标是通过石墨烯基电子和光电部件相结合,创建一个石墨烯光电新领域,该领域包括激光器、光开关和波导、光学频率转换器、放大器、共振腔、调制器、光电探测器、纳米光子部件、超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石墨烯独特的光学性能将有助于研发其他现有材料无法做到的新功能。项目组希望将创新技术应用带到以下领域:远程光通讯、芯片内和芯片间光学互联、无线通讯、安全和监视应用、环境监测和能量捕获。项目正、副领导者:英国剑桥大学Andrea Ferrari教授;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Frank Koppens教授。

项目包6:自旋电子。

项目目标是:充分挖掘石墨烯用于自旋电子器件的潜能,侧重高效的室温自旋注入和检测的研发,以及石墨烯自旋电子器件中自旋控制研究。团队将利用不同材料,探索石墨烯器件中的自旋输运机理,并通过将相关结构与现实的理论模拟相比较,争取制备新型功能性石墨烯自旋器件的演示品。项目正、副领导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Bart van Wees教授;西班牙ICN加泰罗尼亚纳米技术研究院Stephan Roche教授。

项目包7:传感器。

项目目标是:探索利用不同的互补性方法,为传感器的多种应用进行理论验证。这些应用分别为:压力传感器和麦克风、质量和力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单分子生物传感器。项目的起始阶段,研发重点为悬浮石墨烯薄膜。在这些自由悬浮的薄膜中,电子和机械的自由度紧密结合,为具有独特机械性的石墨烯传感器的应用提供了独特的机会。项目正、副领导者: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Herre van der Zant教授;芬兰阿尔托大学Pertti Hakonen教授。

项目包8:柔性电子。

柔性电子在未来的电子行业中将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新平台。在不远的将来,将有可能实现保形、可靠,甚至是透明的电子应用。由于兼具超薄、超强柔性、强度和导电性,石墨烯将是柔性电子系统最为天然的选择。石墨烯将以与现有硅技术相似或互补的方式,成为多种电子应用的支持平台。研发重点是商业应用的开发。参与该项目的单位研发目标涉及面广泛,涉及从包括基础材料(例如,各类墨水和石墨烯基体)在内的整个供应链到部件研发,最终到整个柔性系统的集成。项目正、副领导者:英国诺基亚研发中心Jani Kivioja博士;意大利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Sebastiano Ravesi博士。

项目包9:能源。

项目组将利用旗舰团队各种可获得的石墨烯优势,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应用进行评估。项目重点关注的应用包括,诸如光伏、储能、燃料电池和储氢。项目团队将把他们在石墨烯方面的技术和专长与能量转换、储存器件设计师和开发商的技术相对接,以便探索新型石墨烯基材料的研发路径,更好地满足未来能源的应用需求。项目正、副领导者:法国新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Etienne Quesnel博士;意大利理工学院IIT石墨烯实验室Vittorio Pellegrini博士。

项目包10:纳米复合材料。

项目组面临的挑战源于一个简单而根本性的理念:石墨烯出色性能通常是指的是单独的、无缺陷片层。石墨烯片层通常采用机械剥离法获得并予以悬浮,以避免来自任何基底的影响。但在许多应用中,不得不使用性能并非完美的石墨烯片层,为了打造能够为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的应用,需将石墨烯薄片的理想性能从原子级转移放大到中观、宏观层面(形成连续薄膜或大宗材料)。项目正、副领导者:意大利CNR国家研究委员会Vincenzo Palermo博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Xinliang Feng博士。

项目包11:生产。

项目组有3 个主要目标:提供石墨烯样品、建立与欧洲国民生产净值计划相关的联系、提供标准化。该研究团队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石墨烯生长技术,在设备和材料层面,实现量产石墨烯和石墨烯薄膜的商业化探索,并对生成可放大性、再现性和生产/拥有成本进行评估。该项目将与受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下的“纳米科学、纳米技术、材料与新制造技术”(NMP)主题研究领域,在其最新工作计划上相对接。项目正、副领导者:爱思强英国公司Ken Teo博士;爱思强英国公司Nalin Rupesinghe博士。

项目包12:创新。

项目组的目标是对相关创新工艺和活动进行管理、协调和支持,其中包括4 个方面的主要活动:

(1)就旗舰计划项目中产生的发明披露、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建档和沟通。

(2)寻求并保持与中小企业的联系。

(3)寻求并保持与风投企业的联系,以促进对石墨烯发明和企业的资金投入。

(4)推进并实施旗舰计划“地平线2020”阶段知识产权管理和创业管理。

项目正、副领导者: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Fredrik Ho··rstedt博士;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Helena Theander博士。

项目包13:信息传播。

该项目组具有以下职责:

(1)在项目成员间,建立起一个沟通平台,确保所有项目包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合作。

(2)传播石墨烯知识和理念,促进相关项目与世界上其他科研—产业群体的合作,以提升旗舰项目的影响力和项目参与团队的适应能力。

(3)向相关国家和欧盟的决策者通报项目进展情况、面临的挑战和获得的机遇。

(4)向大众宣称石墨烯及其项目对欧盟的好处。

(5)举办世界范围的活动,为石墨烯科学和技术提供关注点和平台,例如,举办“石墨烯周活动”。

项目正、副领导者: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Elena Novoselova;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Christophe Eléhn。

项目包14:管理。

项目组的目标是确保石墨烯旗舰计划的有效运行,符合项目拨款协议和相关工作说明。团队负责石墨烯旗舰计划的管理,涉及全面的法务、道德、财务和行政管理,以及对合作协议的维护和对相关发起竞标项目的实施。项目正、副领导: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Jari Kinaret教授;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Mikael Fogelstro··m教授。

项目包15:科研管理。

该项目包涉及石墨烯旗舰项目的科研管理,项目的协调负责人将对所有项目包的研发进展进行监控、管理;出席相关项目会议和有助于研发工作有效开展的各类国际会议。项目正、副领导: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Katarina Boustedt博士;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Mikael Fogelstro··m博士。

项目包16:衔接。

项目职责是负责石墨烯旗舰计划与其他国家级或欧洲级石墨烯相关材料的科研项目或计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项目目标是对整个科研基金在欧洲的运用进行监控,促进有助于石墨烯旗舰计划实现其目标的其他举措和合作机制,并作为与主要利益攸关方的联络平台,他们包括来自各个国家的资金拨款机构和项目的合作方。项目正、副领导:欧洲科学基金法国Ana Helman博士;欧洲科学基金Ana-Maria Ciubotaru博士。

1.2 i GCAuto项目:用于汽车的石墨烯基聚合物复合材料

i GCAuto项目是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第10 个项目包(WP10)的一部分,致力于石墨烯在纳米复合材料材料和汽车领域的研究,以期生产出更为安全、环保、节能的汽车。该项目也受欧盟第七框架计划支持项目。项目中,研发人员将对一种新型石墨烯基聚合物材料进行相关建模、设计和研究,以便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汽车和乘坐者的安全性。该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1 所示。

2 欧盟第七框架计划支持的石墨烯项目

欧盟自1984 年开始实施“研究、技术开发及示范框架计划”,简称“欧盟框架计划”,是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技计划。欧盟第七框架计划(7th Framework Programme,简称FP7),是欧盟委员会于2007 年1 月1 日启动的计划(实施年度为2007-2013),也是欧盟投资最多的全球性科技开发计划,总预算为505.21 亿欧元。FP7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其研究以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特点。FP7 支持的石墨烯项目有:Poly Graph、Plas Carb、Electro Graph、GRAFOL等。

2.1 Poly Graph ———石墨烯增强型热固性聚合物

热固性聚合物用途相当广泛,可用于航空结构件、涂层、汽车部件、粘合剂和电子部件等。然而,很多上述应用受限于当前树脂材料的性能缺陷。该项目重点是开发2 条工业化量产石墨烯增强型热固性聚合物材料的新路径,2 种新路径均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膨胀石墨作为起始材料。项目将优化生产工艺,以确保在新型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粘合剂和涂层的生产过程中,石墨烯的分散良好,从而使得这类石墨烯增强型材料立即应用于相关行业中。为了证实新技术,项目团队将制备用于目标行业的演示部件,例如航空和汽车行业。

第一条生产路径采用新的机械—化学方法片状剥离膨胀石墨制备石墨烯。项目中,研究人员将致力于相关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以便以均匀、始终如一、可量产的方式,将石墨烯分散到低粘度聚合树脂中。

第二条生产路径将对相关设备和技术进行进一步研发,以便能够实现膨胀石墨的原位剥离,并采用单一工序,将制备而成的石墨烯直接分散到低粘度热固性聚合树脂中。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2 所示。

2.2 Plas Carb项目——— 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项目期限为2013 年12 月-2016 年11 月30 日。研究团队将采用低能量的微波等离子工艺,把食物残渣厌氧消化产生的生物气体(甲烷),分裂成高价值的石墨碳和可再生氢。随后,再采用先进的研究和工业过程,使得获取的石墨碳和可再生氢的质量和经济价值得以优化。项目后期,欧盟环境技术验证机构将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论证,以确保相关技术向市场转移的适宜性。与此同时,还将对市场机遇进行评估和认证。对生产工艺的验证将通过当地中小企业与其相关合作伙伴完成,这些合作伙伴应在废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将使新技术在欧洲传播方面具有专业知识。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3所示。

2.3 Electro Graph项目———用于超级电容器中的石墨烯基电极

超级电容器是储电领域的创新技术之一。项目通过综合性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整体性能,开发电极材料和适宜的电解质。为此,研究团队将采用石墨烯和石墨烯基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并采用室温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以实现研发目标。项目后期,团队将利用这些新材料,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的功能模型。

项目的技术目标:

(1)量产石墨烯,并使石墨烯性能满足新型电极/超级电容器的需要。

(2)在材料性能和设计参数方面建立一个反馈机制。

(3)优化超级电容器整体性能。

(4)制备超级电容器功能模型。

(5)对石墨烯材料接触危害及其生命周期的影响进行评估。

(6)对石墨烯电极的价值恢复进行评估。

项目战略目标:

(1)使欧洲成为石墨烯合成、加工和工业应用方面的世界领军者。

(2)向行业证明石墨烯在性能提高和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

(3)为欧洲建立创新纳米技术行业做出贡献。

(4)促进现有行业对纳米技术的利用,使欧洲在超级电容器/储能市场找到市场定位。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4 所示。

2.4 GRAFOL———卷对卷石墨烯制备及相关器件的应用研究

项目目标:

(1)在柔性基体上,卷—对—卷生产300mm的带状石墨烯。

(2)研究CVD工艺制备条件/方法。

(3)借助原位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方法,确定工艺条件。

(4)晶粒尺寸>50μm。

(5)转移工艺。

多种应用研究:

(1)3D互联技术的构建模块(CEA,Intel,CAM)。

(2)自旋电子(TRT,CNRS)。

(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联线(IMEC,UCAM)。

(4)高频光电器件(AMO,TRT)。

(5)氮化镓发光二极管透明电极(Phil)。

(6)传感器(CCS)。

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5 所示。

3 英国重要的石墨烯研究项目

3.1 Graphated项目———用于热电器件的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项目始于2015 年1 月,项目期限为1 年,旨在为汽车尾气废热回收器件及其他高温能量捕获应用,研发改良型电热材料,以便显著提高能量恢复效率和成本效益。曼彻斯特的研究团队具有多个石墨烯材料专利,这些材料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都具有显著提高的热电性能。该项目把曼彻斯特大学的石墨烯技术应用到热电材料,并最终形成产品。

项目目标:

(1)研制一种具有较高成本效益,性能稳定、可规模化的热电材料,并使材料在50℃~500℃温度范围内,具有更好的ZT平均值。

(2)将新热电材料新能,转化为更好性能热电演示件。

项目参与单位如表6 所示。

3.2 国家航天技术探索计划———NATEP

英国国家航天技术计划(NATEP)是一个总额为4000 万英镑的技术发展计划,旨在协助英国供应链企业100 项新技术的研发。NATEP将提供15 万英镑的资金支持,支持防止雷击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发,项目期限为18 个月。

项目目标为:

(1)研发并评估可显著提升机身、机翼表面抗雷击性能的石墨烯复合材料。

(2)将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粒子集成于环氧树脂,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3)摆脱目前寄生金属网状导体的使用,以减轻机身重量。

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7 所示。

4 结语

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系统 篇8

针对某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的若干特点, 结合国内外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高某省教育厅科研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某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整体效率, 研究并开发某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涵盖申请书填报与提交、已有成果填报与提交、已有成果审查与核实、申请书网上通信评审、申请书评审、项目任务书和合同提交、项目执行过程汇报与监控、项目结项与评估、项目执行成果填报与核实等功能。

系统功能

系统目标

建立多级用户分层管理模型

实现省教育厅自然学科研究项目流程化管理

实现科研项目在线申报、评审、立项、中检、终结等系列流程化管理。

辅助高校的科研负责人或科研秘书管理本单位科研工作

通过本系统, 高校领导可以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的教师的科研情况, 科研秘书可以方便地完成有关的科研管理任务, 如业务上报、业务受理、项目申报组织等工作。

系统流程

首先申报人注册实名信息, 并由其所在高校确认其实名制信息, 同时确认前期成果。省教育厅发布项目指南后, 申请人提交项目申请信息, 并由所在高校根据省教育厅项目科推荐书目要求推荐项目。各省属高校推荐项目汇总到省教育厅候, 将项目按学科分类由专家库的专家在线评审。评审结果返回教育厅, 教育厅根据专家意见, 进行会议评审, 确定立项项目。立项成功后, 进行合同签订, 同时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最后项目结项。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

系统采用WEB应用模式, 即B/S模式;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各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这样可以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汇总, 也方便数据的备份恢复等维护工作;有多个子系统组成, 子系统间相互联系, 并相对独立, 可以方便学校有选择有步骤实施项目。

机构管理子系统——教育厅、高校、院系;

人员管理子系统——科研管理人员、高校教师、专家库等;

权限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员、领导、科研秘书、科研人员等;

项目申报子系统——项目指南发布、项目申报、前期成果管理等;

专家评审子系统——专家在线评审、会议评审等;

项目管理子系统——项目立项、合同管理、流程管理、项目跟踪等;

经费管理子系统——科研经费管理、经费统计等;

成果管理子系统——科研论文、著作、获奖、成果转载、鉴定成果等;

系统维护子系统——针对于系统中角色及学校定义角色进行权限分配;

智慧化——针对不同的子系统, 实现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

系统性能要求

(1) 系统能够可持续运行稳定。系统能够支持大量并发访问, 能够处理海量数据。

(2) 系统设计完全模块化。设计上做到模块清晰、接口开放, 利于进行二次开发和系统扩展。

(3) 力求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人性化。

系统结构

用户组成及需求描述

系统的使用人员包括 (见图2) :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操作、运行、维护、更新;

厅科技处工作人: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高校科技处工作人: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高校院系科研秘书: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高校教师: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网评评审专家: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厅科技处领导: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系统网络

系统网络由三部分组成 (见图3)

1.前端用户使用端

主要是系统业务的用户, 如:

厅科技处工作人;高校科技处工作人;高校院系科研秘书;高校教师;网评评审专家;厅科技处领导。

2.通信网络

公共互联网络。

3.后台服务器管理端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操作、运行、维护、更新。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运行环境为Windows系统下My SQL/SQLServer2008数据库, 采用JAVA、C/C++语言。系统分主要分三层, 如图4所示。

(1) 管理决策层主要面向厅科技处领导, 用于对系统中项目全过程的查看、监管、分析。主要有以下功能模块:领导查询, 集中监管与分析, 报表汇总与分析。

(2) 操作管理层主要面向厅科技处工作人、高校科技处工作人、高校院系科研秘书、高校教师和网评评审专家, 是高校自然科学项目管理的核心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模块:项目指南发布, 项目申报, 专家通信评审, 项目立项, 项目跟踪, 项目结项与评估, 成果管理, 综合查询, 档案资料, 智慧化。

(3) 基础应用层主要包括:主要统一基础资料, 统一权限管理, 统一业务规范3个模块。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为某省教育厅科技处开发的基于web的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受理、评审、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地支持。通过该系统, 高校教师、同行专家、高校科技处管理人员以及教育厅科技处的管理人员不仅减少了重复劳动,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每年项目管理工作消耗的成本, 而且扩大了系统使用的时空范围, 如项目申报、同行评议等工作可以在省内各市, 且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随时进行。

研究项目 篇9

项目负责人钱秋兰介绍了项目的研究成果,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芝娟介绍了项目的科技查新以及推广应用情况。与会专家仔细审阅了鉴定材料, 经质询和讨论, 一致认为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药剂、脱水工艺及控制系统具有显著创新性, 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目研发历时近五年, 针对不同区域污泥特点, 开发出了经济高效的污泥脱水复合调质药剂, 经第三方权威部门测试, 脱水泥饼含水率低于55%。开发出“预膜”脱水工艺, 在相同药剂加入量的前提下, 进一步降低脱水泥饼的含水率5%~8%, 缩短脱水周期三分之一。开发出系列化的污泥深度脱水工艺系统及工艺自动化控制程序, 确保脱水工艺对不同泥质有很好的适应性。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桐乡申和水务100t/d污泥深度脱水减量化工程项目, 脱水泥饼含水率50%, 污泥减容明显, 药剂成本低, 经济效益显著。脱水泥饼在上海万安集团有限公司水泥厂进行焚烧, 该脱水药剂的添加对水泥熟料生产工艺无影响, 并有效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量。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建设研究 篇10

关键词:项目,项目管理,项目文化

一、项目管理中加强项目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项目文化是项目的生命源泉, 是项目管理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它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把团队保持在一起, 能够有利地凝聚人心、维持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氛围以达到项目目标。

1. 项目文化建设是改变项目员工工作态度的需要

项目员工的态度和项目团队的活力决定着项目的命运, 只有让员工改变工作态度, 整个项目团队才会有活力。其实对任何一个项目中的人来说, 每天都在做一项重复的工作, 总有一天会变得对这份工作十分厌烦。因此, 作为项目团队的领导,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让员工对他所做的工作充满热情, 让他喜欢上这份工作, 这比任何激励方式都更为有效。

2. 项目文化建设是实现项目目标的需要

项目目标是形成项目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 要实现项目目标, 必须增强项目团队的整合力和个体的驱动力。

第一, 从思想上整合,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一个项目的成员各有不同的背景, 健康的项目文化犹如润滑剂, 给有各种期望抱负和技能的项目成员以互相了解的时间和条件, 创造良好的沟通、团结氛围, 凝聚人心, 形成整体一起作战。

第二, 从行动上整合, 优化项目的管理力。适宜的文化可以导致高效的工作, 建立一种有利于实现项目目标的无形机制, 引导项目成员对项目目标的认同, 增强项目成员的责任意识。项目文化管理是对项目管理规划和道德规范的双重构筑, 是刚性约束和柔性约束的相互结合, 由它所建立起来的项目的管理控制系统, 更多体现了沟通与互动式的交流, 使得项目管理的信息渠道十分畅通, 对生产要素的管理, 项目风险的控制, 项目中冲突的解决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减少无效管理和无效措施的出台, 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切近实际, 更加具有操作性。

第三, 从价值实现上整合, 激发项目活力。健康的项目文化能够提高项目成员对项目的参与度、适应性, 唤起项目成员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主动改善项目环境的意识。一种健康的项目文化通过项目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整合, 会使项目成员的潜能获得解放而为项目目标的实现积极工作, 人的自我价值也可以在较高的境界上得以实现, 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3. 项目文化建设是培养项目成员自豪感的需要

为了创建一支高绩效的项目团队, 项目领导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包括倡导成员多为集体考虑问题, 留下足够多的时间供大家交流, 以及对成员取得成绩的能力表示信心, 这些支持性的做法帮助组织向团队合作迈出了必要的一步。项目成员都希望拥有一支光荣的团队, 而一支光荣的团队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如果缺少这种标志, 或者这种标志遭到损坏, 员工作为项目成员的自豪感就会荡然无存。项目成员的自豪感, 正是成员们愿意为项目团队奉献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项目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项目文化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对我国项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主要是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项目物质文化建设

项目物质文化由项目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备等构成, 是以物质形态显示出来的表层项目文化。

第一, 项目活动环境建设。项目活动的厂房、工地、办公室等现场的布局、背景布置、卫生、秩序等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人员的效率和情绪, 需要结合企业和项目特色加强规划和管理。

第二, 项目技术设备文化建设。技术、设备是项目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项目物质文化的重要保证, 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生产进程和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都直接关系到项目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精神文化的发展, 要适时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

第三, 项目产品文化建设。项目产品是项目的重要成果, 客户购买项目产品并不只是产品本身, 还有通过这些产品透视出来的科技水品、管理水平以及它所反应出来的文化和精神。产品的造型、特色和人性化设计以及包装会给人一种美的文化享受, 项目产品优良的质量水平和售后服务更会让用户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同时也是一个无需粉饰的广告。项目产品必须进行文化设计, 用以指导然人们的生活方式, 体现人们生活和文化的底蕴。为此, 项目产品文化建设要加强项目产品的文化设计, 尤其是项目产品的文化情调、文化功能、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四个部分的设计。

2. 加强项目制度文化建设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项目制度文化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 是项目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而言, 项目制度文化建设从组织结构上要尽量建立扁平式的组织结构, 加强项目成员间的沟通, 加强团队成员间的融合, 发挥文化的合心力;在项目领导体制建设上要侧重于领导方式、领导结构和项目实际的结合, 真正发挥项目组织资源的能力, 顺利实现项目目标;在管理制度方面要着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沟通等制度方面的建设, 推进项目人本管理的实施。

3. 加强项目精神文化建设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活动, 项目经理、团队等都是临时性的, 是为了完成特定的项目目标而临时组织起来的, 项目完成后即将解散。在这样不固定的因素下要达到项目目标, 需要进行项目的精神文化建设。

第一, 项目组织应当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以及项目组织、人员、设施等状况确认项目的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是项目在生产开发、经营管理过程中处理各种问题, 使之达到项目目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项目活动中处理人与人, 人与物的知道性工具。

第二, 倡导并培养适合于项目的价值观, 让价值观整合项目组织内的各种冲突和人际关系, 决定项目活动的生产经营特色和管理风格, 规范项目成员的行动, 让价值观视作全部项目成员的精神支柱。同时使项目活动适合于社会的利益、人类的利益。

第三, 由于项目是在有限的时间、费用以及规定的参数等情况下进行的, 所以项目成员面对各种压力应该有一种精神, 行动要有道德标准。项目精神、道德文化建设必须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项目组织应该通过宣传、教育、项目制度等形式灌输并强化员工的奋斗、团结、齐心协力的精神和敬业、临危不惧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在项目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下所必需的。

4. 加强项目行为文化建设

项目行为文化是项目建设者在经营管理、施工劳动和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是项目员工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 包括项目日常生产活动, 人际关系活动, 教育宣传以及文娱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和项目组织整体风貌, 他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

第一, 项目经理行为文化建设。项目经理作为公司的代理人, 项目经理负责组建项目团队, 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以完成项目为己任。项目经理是项目的主要责任人, 是项目管理的基石和项目团队的灵魂。项目经理拥有掌控项目全局的地位和能力, 他的知识结构、经验水平、管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艺术甚至个性和情绪都对项目管理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项目经理处在项目管理的中心位置, 最清楚完成项目最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他通过选用团队成员, 制订各种规则、程序、工作模式来倡导和培育这种项目文化以作为项目完成的支持因素, 因此, 项目经理是项目文化的倡导者、培育者。在项目经理行为文化建设上, 项目经理不但要有实践经验, 更重要的加强其领导能力、凝集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二, 项目模范人物行为文化建设。这些模范在为项目做出特殊贡献、体现出项目特殊风貌和文化的同时, 也成为普通人员模仿和学些的对象。并且一旦模范人物形成群体, 则会体现出项目模范的群体行为, 无形中成为项目所有成员的行为规范。

第三, 项目普通人员行为文化建设。项目的普通人员是项目活动的主体, 因此普通人员的行为体现着整个项目的精神风貌和项目的外在形象。对项目的普通人员来说, 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从事项目的工作, 以勤劳、敬业的精神来规范知道自己的行为。对项目组织来说, 塑造项目人员群体文化行为文化是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 组织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正式群体, 让群体中的人员从事由组织目标所规定的行动, 并使自己的行动指向于组织目标。同时, 允许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并积极引导, 使其为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生产效率服务。组织应在群体中提倡并强化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风气和行为, 使成员感受到群体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从众行为, 对成员个体产生社会助长作用, 促进项目行为文化的建立和改善。

参考文献

[1]赵振宇.试论项目文化及其建设.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4) .

研究项目 篇11

近年来,中小学校逐渐认识到教育科研的价值,给与了课题研究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在很多学校,教育科研还只是“做秀”的道具,课题从热热闹闹地开始到轰轰烈烈地结束,只有极少数教师参与,最后成果不能变为常态,无法进入学校文化之中。更突出的是,不少教师的课题和论文的题目偏大、内容偏空,普遍存在着不注重指导教学实践的现象。这些都使得教科研工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教科研如何走出现实困境,真正亲近每位教师?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到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进行艰巨的理论建构;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正规的课题研究,一般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研究周期长,所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多,不适宜教师“单兵作战”。因此,降低教育科研的重心,在一线教师中间实施校本研究项目不啻为上佳之选。它以“短、平、快”的研究形态使教师更快地进入教科研的“殿堂”,让教科研烙上自我的印记,从而实现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领。

一、校本研究项目的性质与特点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的优势在于他们是教育过程的当事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占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第一手资料并需要总结和升华,他们面临着大量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且责无旁贷地要加以解决:这就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是“来自实践、通过实践、为了实践”,决定了中小学教师科研的起点应是“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

校本研究项目所追求的正是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它的研究有别于高校的理论研究和假设性验证,不同于学术专家的大型课题研究,而是侧重于应用研究、实践研究和微观层次的小型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它具有如下特点:从研究内容看,项,目由教师个人自己选择,研究内容切合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切人口小,研究的内容比较单一;从研究方法看,教师项目主要采取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从研究成果看,研究成果往往是微观、具体和适用的。

二、实施校本研究项目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曾经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因此,进行教育科研是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校本研究项目是为自己而研究,为行动而研究,教师就少了“评审”的压力和“功利”的劳累,多了主动的探索与真情的表白,最终收获的是职业生命的幸福成长。

2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是体现诀别“教书匠”角色的新时代教师的品位和境界。谁参与教育科研,谁就可以掌握教学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并产生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开展校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意义和基本功用不是去建构新的理论,更不是去刻意包装几个“成果”当花瓶用,而是遵循“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建构学校的研究型文化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LStenhouse)曾明确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有着质的区别。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并非要求他们都成为博学大师、书斋学者,而是强调能够养成一种研究习惯。校本研究项目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战为目的的,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有利于教师激发出反思性的智慧和情境的机智,在实践中以正确的、良好的、恰当的方式从事教育活动。

三、校本研究项目的实施要点

1加强组织引导,注重过程管理

项目研究必须经过个人申请、开题答辩、中期评估、结题考评这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教师思维将处于激活和开放状态,对教育问题表现出深刻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对教育理论表现出强烈的理解力和认同感,并主动吸纳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当代教育发展动态,追踪现代教育发展前沿,使自己不断充实、提升和发展。学校应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项目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进行全面审核,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充分发挥咨询和动力作用。项目选题不限,但研究内容要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或管理相联系,与学校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促进教改、提高教育质量有一定的价值,注重过程和实效;项目研究周期不宜过长,一般以学年为单位;每个项目自实施之日起,每半学期项目负责人须写出该项目的阶段研究情况报告和下阶段研究的工作计划,报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备查;若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故需调整方案、增减项目组成员或要终止项目研究的,须南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南,报经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2提倡团队合作,营造研究氛围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进行思维碰撞,实现信息共享,能促进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观点,努力理解他人的看法。老师之间进行合作,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有利于课程整合和教师的自我成长。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本项目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倡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领衔人的项目组。项目组需要接受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的全程管理,包括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等。项目组把有相同志趣的老师凝聚起来,在共同的话语空间进行团队协作,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整体功能。项目组的规模不宜过大,原则上由2至5人组成,可以跨学科、跨年级,各项目组之间人员一般不交叉;项目组负责人最好带1至2名青年教师作助手。这样,通过学校研究型文化的建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广大教师共同学习、探讨、交流,形成良好的研究效应,催生一批研究成果,使得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3完善考评制度,彰显激励功能

为调动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改的积极性,保证项目的扎实开展,需要建立教师参与研究项目的考核制度,奖励成果并注意成果推广。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教师校本研究项目成果评奖活动;学校对项目实施中取得成绩的教师应在评优、职评、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所有项目应在研究工作完成后接受鉴定和验收。由项目负责人向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并备齐研究报告、论文、图表、软件等资料,由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项目研究的成果形式不限,可以是论文、教案、案例、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学习笔记、教育教学技术软件等。评审组本着科学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项目申请书中有关预期达到的目标,对研究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通过考评和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在研究中感受到自身专业价值的提升。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成才之路。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是实施校本研究项目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真正承担好教师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不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还要通过教学实践的真实感受,不断追问实践、质疑解难,完成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对教育教学实践理解的建构和再建构。教师多开展“贴身式”的校本项目研究,不仅可以快速提升自己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使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好地收到实效。

研究项目 篇12

一、欧洲部分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合作项目

1. NEDLIB项目。

NEDLIB项目启动于1998年,到2001年1月结项。该项目的合作成员包括欧洲的1个国家档案馆、8个国家图书馆和3个出版商以及2个ICT组织。NEDLIB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标准框架和基础工具,从而建立电子出版物存储系统(DSEP)。该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数字资源保存的功能说明和DSEP的全面设计,确定所有保存责任主体共有的功能需求,从而使DSEP的设计达到较高层次,可以作为单个责任主体保存资源时的基础架构而存在。NEDLIB对数字资源存取的技术标准以及实施方法和长期保护系统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存储系统的小型工具包、元数据搜索程序与一套元数据体系。

2. ER PAENT项目。

ER PAENT是欧洲共同体为保存数字文化遗产和科技信息而启动的跨国研究项目,开始于2001年11月,2004年10月完成。ER PAENT项目的合作者主要包括:荷兰国家档案馆(Nationaal Archief van Nederland)、意大利国家和瑞士联邦档案馆(Swiss Federal Archive, SFA)、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艺术与人文资料服务中心(The Arts and Humanities Data Service, AHDS)。ER PAENT项目建立了一个可扩展的联盟,把档案馆、图书馆等信息资源储存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研究单位等联合起来。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了一个可以扩展并能自我维持的欧洲启动项目,成为关于数字保存的知识交换中心和知识仓库,使机构与个人能够实现知识转移。ERPAENT项目对OAIS、数字保存政策、WEB存档、元数据、科学数据的评估、文件数字保存格式等做了大量探索性的研究。

3. PR ESTO项目。

PR ESTO项目开始于2000年9月,2002年10月完成,由欧盟IST (Information Society Technology)发起,欧洲三家最大的广播资料档案馆,即英国的BBC (British BroadcastingCorporation)、意大利的R AI (R adiotelevision Italiana)和法国的INA (Institut National de l’Audiovisuel)共同实施。该项目主要是为欧洲广播档案馆收藏的音视频资料找到经济的长期保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2004年2月,又启动了一个相关项目PrestoSpace。PrestoSpace把保存方法扩展到了除广播资料之外的其他音频、视频和缩微胶卷资料,关注于解决视听资料迁移成本方面的问题。

4. SEPIA项目。

SEPIA项目最初由ECPA (European Commission on Preservation and Access)启动,得到欧盟委员会资助。该项目主要关注照片资料的长期保存,成员主要是来自西班牙、芬兰、荷兰、英国、德国、瑞典等11个国家的摄影/图片国家档案馆、国家博物馆。由于欧盟的2000文化计划资助了该项目,于是合作者将项目延长了3年,至2003年10月31日。

5. EVA项目。

EVA项目致力于把欧洲许多档案馆收藏的历史照片数字化后供公众在线浏览。该项目作为欧盟发起的“INFO 2000计划”的项目之一,于1998年12月开始,2001年2月完成。EVA项目的合作成员包括:伦敦城市档案馆、比利时Antwerp档案馆、伦敦大学计算机中心、荷兰的Pictura公司等。EVA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对伦敦城市档案馆和比利时安特卫普档案馆的资源的广泛存取;让历史照片收藏者熟悉数字化和照片发布的方法。为了保证EVA的持续发展,还实施了EVAMP项目,该项目得到欧共体e TEN的资助。

二、启示与借鉴

1. 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

合作的基础是各方必须从合作中得到既得的利益。为此,要在合作中建立平等、互利、信任的关系,使每个责任主体都能行使权利、承担义务、恪守承诺、履行职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同享,优则奖,劣受罚。欧洲跨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凡合作者不论是属于那个国家、那个组织,也不论在合作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处于何种地位,都能从合作中收益。比如:在欧洲保护与存取委员会(ECPA)网站上的“长期保存资源和信息网关”模块,就向欧洲范围内的合作者提供经过选择与注释的有关长期存取研究的参考文献、研究站点、组织、项目、讨论组、最新研究发展动态等信息。又比如:英国数字资源保护联盟(DPC)就在合作章程中明确规定,合作者应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2. 职能分工与密切配合。

数字信息长期保存涉及资金、技术、标准、人才、设备、法律、评价、信息资源等多面的复杂的问题,因此合作者的选择不能随意而为,而必须从合作者原有的特色出发,以科学的标准为指导来进行挑选,真正做到职能互补。比如:欧洲DELO S项目的成员来自13个国家,分别发挥着不同的职能作用:BBC主要负责胶片的保存,同时负责项目的总体协调工作,包括元数据管理等;RAI承担了欧洲最大的音像档案资料的数字化项目,主要负责音频资料数字转化和保存;INA主要致力于录像带的数字保存;NTEC创建数字化胶片数据库,等等。

3. 注重宣传和加强交流。

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绝不仅仅是档案馆、图书馆等信息收藏储存部门或少数政府部门的工作,而是一项造福于全社会,惠及后代的事业,需要公众、基金会、研究机构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这就必须通过宣传活动来普及相关知识、扩大影响,提高各界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比如:DPC成立之初,为了让“数字保存”深入人心,特别雇佣了一个公共关系顾问(PR Consulant),在公共媒体上大力宣传数字保存理念,一年中就有25篇有关长期数字保存的文章发表在国家公共媒体上,对提高公众的数字保存意识、同时为争取足够的研究经费起了很大的作用。合作体内成员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英国UKWAC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工作人员是带着先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获取的经验加入这个计划的。UKWAC还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英国政府网站与美国的网络资源保存项目的合作交流中获得了不少经验。

4. 创新和利用已有的成果。

对现有的成果进行改进利用,可以缩短项目的开发时间、节省经费、少走弯路,还可以提高技术的研发水平。比如:英国的UKWAC项目就是利用了澳大利亚开发的现成的PANDAS系统。但是,PANDAS系统在适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是基于标准开发的,没有采用描述/编目标准或权威的主题控制;基本代码很难修改和维修,使得扩展原有功能或集成新功能都难于实现;分布式结构限制了成员对关键系统日志文件和源代码的访问,于是对系统的诊断以及其他系统应用问题难于解决等。所以,UKWAC没有完全照搬PANDAS系统原来的设计,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开发了新的系统。

5. 重视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欧洲数字信息长期保存项目普遍重视对版权等法律问题的解决。第一,通过欧洲地区的《数据库法律保护指令》、《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指令》、《信息社会的版权和邻接权法指令》等法律的制定,协调不同国家的版权政策。第二,各国加强对自己版权制度和数字资源呈缴制度的完善,尤其是针对数字信息长期保存与利用问题建立专门的法律制度,比如健全版权补偿机制、完善版权交易模式等。第三,鼓励在实践中,由档案馆、图书馆等资源收藏利用机构与作者、出版商协商解决版权问题。

摘要:文章概括介绍了部分欧洲跨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 就取得的相关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关键词:数字信息长期保存,欧洲,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http://delos-noe.iei.pi.cnr.it/.

[2]http://presto.joanneum.ac.at/index.asp.

上一篇:能效提高下一篇:皮瓣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