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2024-09-25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共12篇)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篇1

只有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科学的研究, 才能不断探索符合自身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模式, 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 才能取得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概念。

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的过程中, 在生产过程中的上一道工序的生产结果被接下来的下一工序所掩盖, 产生隐蔽工程, 让工程项目竣工后的最终检验验收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 满足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规范标准所采取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就是以确立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 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它是一个有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全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活动。其具有以下特征。

1、影响因素多。

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受到地理、地区资源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项目决策、机械、材料、操作方法、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主观因素的直接以及间接影响。

2、质量变异大。

工程项目的生产强调协调性、连续性以及总体性,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均会使整个工程项目系统受到影响, 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受到损害, 甚至出现质量事故。

3、质量波动大。

工程项目一般在露天环境下生产, 无稳定的生产环境, 无法根据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 所以容易产生大的质量波动。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重要性。

为了能够扩大单位影响, 提高工程质量, 把技术等级升级, 争创精品、名牌工程, 在一些方面其实无形的增大了投入。

为了严抓质量关, 对奖罚力度加大, 奖罚额度之大超出了单项工程本身的价值, 并且还使其它工程的质量状况并没有得到保障。虽在某些方面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却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持久开展并不会有利。全面质量管理这个概念, 强调的是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 虽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许多施工企业连这都无法做到。质量管理在施工工程中成了点缀。往往是做做样子, 走一下过场, 并没有对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留下有用的东西。

三、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

调查施工前, 施工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因素对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 如温度、气候、地质等进行调查;对现场周围及当地的经济进行调查;对现场交通状况、原材料及机械器具的质量、供应地、供应距离进行调查;通过以上的各项因素调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避免工程质量受到环境因素而产生影响。

根据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 经审核后, 及时组织材料进场。原材料与半成品材料的采购计划, 由项目部材料部门依据预算提出各阶段各部位的材料计划, 严格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的使用要求、材料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 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

依据工程特点、质量目标、进度计划等因素, 拟划设备、机具选用配置。设计由项目部提出设备机具的选用计划, 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依据进度适时将设备机具进场。

建筑物工艺设计及审查工艺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工艺水平, 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情况, 用户意见及本企业在采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进行必要的先行试验, 预先掌握新工艺的关键, 为提高工艺水平创造条件。工艺设计主要是根据工程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施工工艺设计, 以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建筑物建造出来。

2、施工阶段。

经常开展各式各样形式的质量意识的增强教育, 加强岗前岗位培训, 有计划的组织岗位培训, 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技能, 并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进行资格认证, 严格规范起来。

明确质量责任首先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对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责任和权限。其次要明确制造现场和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与权限;确定相关质量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明确各个部门之间和各类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保证设备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提供设备保障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要求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来进行操作, 实行文明操作和定期维护保养。要求设备操作和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工作, 并适时对设备进行改善性的配件更换和维修。

做好相关质检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工作要做到: (1) 要把好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件、半成品这些材料方面的质量关。在施工过程的工艺质量上也要把好关。对制造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成品, 要达到成为满足用户期望的产品。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不予使用到施工项目中去, 不验收不合格的构件, 不转序不合格的工序, 不交付使用不合格的建筑产品。根据产品的类型和特点, 企业应在施工过程中, 检验方式和方法采用多种类型来进行操作。

对质量信息管理进行加强, 统计与分析质量状态是掌握质量动态的有效方法;要建立现场质量信息网络和流程, 要按规定认真做好原始记录, 对相关情况及时汇总分析和反馈处理。对于过程中发生异常时有科学的处理办法;要运用必要的控制图表做好质量信息的处理工作, 以此来加强工序质量控制。

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的关键部位、质量特性、薄弱环节和主导因素就是工序质量控制点。做好工序质量控制, 可以以质量特性值、工序因素等为对象来进行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质量控制点所用的机具进行事先鉴定, 并做好点检、维护保养和评估工作。质量控制点的相关技术员工必须要进行专业性的培训, 然后通过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持证上岗。规定对质量控制点进行连续监控的方法和要求。按规定实施监控, 并做好各类监控记录。

在整个工程项目完成后或者说是一个单位工程完工后, 承包施工项目的单位应先进行竣工的自我检测, 在自验合格以后, 才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工程竣工报验单》, 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竣工初验, 对拟验收项目初验合格后, 管理监理的工程师对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验单》予以签认, 并上报建设单位, 然后再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正式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后的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指在对施工过程形成产品进行的质量控制,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在工程竣工以后, 应当由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组织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项目技术、质量、施工等现场检验评定。评定结果送交质量监督部门核定质量等级。

施工质量存在的缺陷和失误应进行反复自检, 来验证其工程质量的合格度, 证实其符合性。在施工作业全部完成后, 按合同要求, 应做好工程移交的准备, 项目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竣工文件进行编辑。工程完成交工后, 应对工程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结语。

为了可以对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实现控制, 现在, 明确各个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重点, 把施工项目的质量划分为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和施工后控制, 这个施工的三个阶段。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 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 环境的微小波动, 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 都会产生质量变异, 造成质量事故。建筑施工是形成建筑实体的过程, 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 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董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行业季度报告, 2005 (2) .

[2]唐静.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大家, 2004 (3) .

[3]夏志坚.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报, 2002 (7) .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篇2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对策

0 引言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有质才有量,绝不存在没有质量的数量,也不存在没有数量的质量。质量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是前提;而数量则是反映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等的标志。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品种、效益,就没有工期、成本、信誉。所以,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形成,受众多环节的制约,在众多的环节中,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活动是关键环节。施工过程活动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途径,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使产品得以实现的全过程,也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实施过程。因此,只有把握好质量控制这个关键环节,强化其施工过程质量,才能控制住产品质量,否则再好的设计,再合理的投资决策、进度计划,也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工序质量控制不严,过程管理不规范,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工程质量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质量通病屡禁不止,路陷、桥垮、房倒、堤崩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本文从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分析入手,提出了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对策。质量控制的特点分析

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决定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因此把握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应考虑与适应工程项目的工程及生产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管理,以下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作四点分析:

1.1 影响因素较多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如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以及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影响因素较大。所以,把握这些因素的影响,就能够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

1.2 质量波动较大 因工程建设项目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件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造成工程质量易产生的波动较大。再者,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多,无论哪种因素出现变动,均能导致工程质量发生波动,诸如材料品种、规格和质量的错误使用、施工方法的不当、操作的失误、机械的故障等。

1.3 质量隐蔽性较强 在施工中,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及隐蔽工程多,使质量存在较强的隐蔽性。所以在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善于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以避免从表面检查难以再发现的内在质量问题。

1.4 终检局限较大。工程的建设项目建成后,不能像一般工业产品依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及控制产品的质量,也不可能按工业产品那样,拆卸或解体检查其内在质量或更换不符

合标准的零部件。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终检)就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此,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就应防患于未然,以对施工质量控制预防为主。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以时间、地点、客观条件、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发展而变化。必须自始至终地、动态地搞好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对策

2.1 严格控制影响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材料、机械、方法及环境”等五个方面,严格控制这五方面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

2.1.1 人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人是质量管理中的首要和第一因素。在质量控制管理中起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应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实施质量控制。人的控制对象包括:施工项目管理者、操作者。作为控制的对象,人应力争避免出现失误;作为控制动力,亦应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达此目的,应实行以项目经理的管理目标、管理职责为中心,合理组建管理机构.重视配备高素质管理者,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确保分其整体素质;坚持施工人员的持证上岗,尤其是重要岗位和技术、特殊工种及危险作业等;抓好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着力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和建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活动行为;完善保证施工质量的各种奖罚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项目所有人员的工作潜能,严格控制施工过程质量。

2.1.2 材料控制 这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质量控制。材料质量乃工程整体质量之基础,是全面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施工中必须严格对材料检查验收与合理使用,建立台账,做好储、运、收、发等诸环节的技术性管理,避免把一些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中。对工程建设材料质量的控制,主要控制其相应的力学、化学及物理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规定,因此这一控制应实现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并能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凡是需要复试检测的材料,必须达到复试合格方可使用;并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的合理选用,严禁混用和少用,避免造成质量失控。

2.1.3 机械设备的控制 这一控制主要是工程项目设备及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组成工程实体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它们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的质量。后者主要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它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施工机械设备合理选择与使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对设备的购置、检验、安装质量和试车运转,以保证其项目质量目标。

2.1.4 施工方法的控制 该控制包括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一定的技术工艺水平对施工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严格按照工法和作业指导理论施工,才能对组成质量因素的产品精度、平整度、清洁度等方面起到良性的推进作用。如近年来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全国建筑行业中10项新技术,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就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消除质量通病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与效果。

保证工程质量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方法的控制,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方案随工程的进展不断细化与深化;二是选择施工方案要对主要的施工项目提前拟订出几个可行方案,找出重点矛盾,明确诸方案的优缺点,经反复论证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另外对主要项目、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实施重点控制,例如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跨度及高大结构部位等,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

2.1.5 环境因素的控制 它主要包括现场自然环境条件、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和作业环境控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及不确定性之特点,要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以往经验进行预测,并针对诸种不利因素及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措施,预做准备。项目管理培训

2.2 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质量责任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关键一环。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质量责任意识, 使全体职工通过教育意识到工程优质的重要性,激发其质量责任感,树立质量经营思想,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市场,以市场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无论是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质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3 建筑企业迫切需要确立质量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根本的、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要面向市场,因为市场是整个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质量好坏最终要用市场来检验,建筑企业的质量成果必须符合市场的要求,最终达到用户的满意。这就要求企业在工作中注意几个结合:①数量与质量的结合,做到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产品数量,实际上这是处理好工期、质量和效益的关系。②生产要素与科技含量的结合。提高施工质量的根本途径是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正确的决策能给企业带来高质量的工程。③质量效益良性循环与质量投入的结合。良性循环是指重视质量,加强质量投入,从而带来好信誉,占领更多市场,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效益好了,才能有更多的质量投入。四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用户至上”的宗旨相结合。质量必须以用户需要、用户满意为中心。用户在提高施工质量中有监督作用。五是建立文明的施工现场,“规范场容、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共利益”,建立文明施工现场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向用户和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以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赢得广阔的市场。

2.4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检验把关 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始终坚持道道工序把关,下道工序验收制度,强化对工序质量的审核和控制:一是严把材料流通过程中的采购、入库、保管、运输和使用五个环节的验证关,不合格的材料决不用到工程上;二是必须按企业内部标准进行施工(内部标准高于国家标准);三是对施工中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建立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四是狠抓均衡有序地施工,避免前松后紧给工程质量带来影响;五是严格考核制度,实行质量否决权,对完工项目不经专检签证不得报工程量和结算;六是抓好分包队伍的质量监督和检查;七是抓好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定期分折,強化监理旁站跟班监督制度,严格把好施工过程质量关,实施质量预控。结束语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不断改进和提高,是工程建设项目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永远

浅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篇3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具有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实力的国际承包商将大量进入中国,国内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成了建筑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是提高工程质量、增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没有质量,工程进度和效益也就无从谈起。但是,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后,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不能实现全面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所以,在当前形式下,研究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项目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1.1 强化质量意识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以企业报、黑板报、广播、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经常不断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质量方针、政策,宣传搞好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千部和全体职工不断强化工程质量意识。二是开展贯标工作, 逐步把搞好工程质量的要求变成全体职工的共同意志。通过贯标,使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为提高工程质量,搞好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前提。三是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把工程质量的好坏,同责任者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实施,促使该局(企业)所属各施工企业的行政一把手和各项目经理以及与施工质量有关的各级人员,增强确保工程质量的责任感,自觉加强质量管理,切实把好质量关。

1.2 把好施工过程质量关

首先,在施工前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要推行实样交底制,对结构复杂的关键分部分项工程,帮助质量监督员、技术员、施工员理解图纸,便于向施工班组交底。其次,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把不合格原材料消灭在施工前。材料采购人员要掌握材料的信息、供货商的情况,对供货商的信誉进行调查,对厂家生产的产品进行实际检验、评价,对进场的主要材料,要仔细核对其品种、型号、规格、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是否符合制造标准及是否符合工程特点, 对不合格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到工程中去。严格作到事前把关,经试验室做出试验报告后,材料方能使用。第三,在施工中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根据“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原则,交接时进行签字,如果不符合要求可以拒签,并向项目经理或质量监督员反映,在做出仲裁后方可施工。质量监督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质量检测评定标准对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进行检验。班组要实行自检、互检制,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地方及时返修。对一些关键工序、复杂工序要把好质量检验关。最后,坚持样板引路。使规范和标准实物化,纠正随意、粗放的作业习惯,保证产品能够一次达到合格。每个工序施工前先做样板,经质量员验收后方可大面积施工。要以每道工序的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有利于找出差距,提高整体工程的质量标准。

1.3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

首先,项目经理必须保证企业质量体系在项目上的有效运行,组织和协调各项质量活动。在明确项目经理是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由项目经理落实项目部各职能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将项目质量体系的各项工作和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目标,都落实到项目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分项都有直接责任人,并层层向上负责,直至项目经理对公司经理负责。项目部的主要职能人员的质量职责是:项目副经理:具体负责项目的施工生产及计划管理、分包管理、材料管理和机械管理;对施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负主要责任,保证分部工程达到预定目标;对其分管的施工员、材料员等具体考评各阶段工作的优劣,提供奖罚依据。项目总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保证企业质量体系在本项目上的有效运行;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

1.4 重视施工工程的反馈与技术服务

施工企业通过对用户进行回访和技术服务,能使企业对工程产品质量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进一步明确今后改进工程质量的方向。首先,建立为用户服务的制度。用户对产品的质量最有发言权和鉴别能力。公司应通过对用户广泛征求意见,获得第一手资料,作为信息反馈到生产中去,对工艺和产品性能提出新的改进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信息,保持竞争力。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回访用户,征询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经过分析研究把它们充实到企业标准中去,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工程质量。其次,传授正确使用建筑产品的知识。对于建筑物由于用户使用或使用不当而产生的质量问题,一方面向用户提供维修服务,另一方面向用户讲解产品保护和使用知识,将工程产品的性能结构以及正确的使用、维修和保管方法告诉用户。通过这些工作,树立企业的形象。

2质量管理的改革方式

鉴于质量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应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要结合长期施工的经验,不断改进工程管理方案,提出切合工程实际的管理策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2.1方案改革

质量管理方案的改革是更新管理模式的一种尝试,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按照具体的标准进行。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制定财务管理的参考标准,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如价格标准、管理标准等。在质量管理环节,管理者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不断加强各类方案的改进和创新。

2.2监督改革

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策略,监督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管理人员能够认真对待需要管理的内容,遵循规章准则进行质量管理。监督计划的安排要顾及到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通过多个工程单位的协同合作,来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

2.3施工改革

施工人员应积极配合上级领导的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施工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管理者应做好内部人员的分配工作,做好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质量管理過程中,遇到问题要能及时处理,确保质量管理达到理想的标准。

3.结语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篇4

建筑工程和其他的建设工程相比, 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因此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控制的顺利进行, 确保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顺利实施,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我们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质量控制原则。

1.1 坚持“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

求生存、促发展是每个施工企业都必须追求的目标, 也是每个企业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必须追求的。而要想实现企业的发展, 不断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更应该坚持“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的基本施工原则, 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更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

1.2 坚持以人为核心

工程建立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应该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工程施工都应该把人放在核心位置, 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确保工程完成之后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所服务, 同时建筑工程的施工还应该不断满足一些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1.3 坚持预防为主, 控制为辅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并不是一下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施工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加强质量控制, 但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坚持以预防为主, 控制为辅, 注重事前控制的重要作用, 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1.4 严格按照质量标准, 一切用事实说话

工程的质量保准和规范是衡量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切的质量检查都应该以工程的真实质量为主, 用事实说话。

2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分析

2.1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当前,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情况还不容乐观, 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是施工管理还相对滞后, 与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相关的管理体制还不匹配, 部分施工企业一味的追求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施工方面的管理, 传统的包工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居建筑市场;二是对于施工质量管理意识还相对薄弱, 有些企业过分地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快进度, 却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另外对于一些经常性的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仍旧管理不到位,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的监理部门也不能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对于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很多的质量管理举措往往不能全部落实到位;三是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人力资源问题主要包括人事管理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 不能适应市场发展, 人力资源部能得到优化配置, 激励机制不全面, 另外还有就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分配不合理, 高素质人才匮乏。

2.2 加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2.2.1 不断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是加强工程施工管理的制度保障和重要支撑, 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使得原有的管理体制更加完整, 并对施工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 从而促进企业现代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完善管理体制, 一方面要建立更加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对于那些不合法的分包现象要进行依法取缔。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和造价管理机制, 使得管理更加透明化、民主化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成本,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

2.2.2 强化施工的质量管理, 落实质量管理举措

高质量、高水准一直是施工企业追求的施工目标, 因此企业只有真正的意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价值所在, 才能更好的将质量管理的相关举措落实到位。强化施工的质量管理, 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 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文化建设, 让员工潜移默化的接受质量管理, 充分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所在。另一方面要要明确监督部门的职责, 加强对于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制定完善的监督计划, 规范施工行为, 对于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管, 保证质量管理的相关举措落实到实处, 从而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2.2.3 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的全过程包括施工的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首先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来说, 要做好一些保证施工质量的准备工作, 并根据实际情况确立正确的管理目标, 对于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的质量、设备的质量要根据相关的规范进行严格的控制, 尽最大的力量将一些安全隐患都在这个阶段进行清楚和管理。对于工程的施工阶段来说, 要加强对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对它们要进行严格的行复查和审核, 并努力使其朝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施工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忽视, 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对于一些质量控制点以及一些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地方要加强管理, 重点掌控。

2.2.4 合理开发人力资源

人是加强施工管理的主体, 管理层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管理活动的效果,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和优化配置, 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严格的干部选拔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 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努力建设一支敢拼、敢管、敢于创新的管理队伍, 通过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 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局面。

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 工程的质量控制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也需要施工人员的尽心尽力, 总之, 它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为此企业应该积极寻找更多切实的措施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靖.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 2004.

[2]周智勇.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2.

[3]黎明.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 2008.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篇5

(2)加强管理和审查工程承包施工团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很多技术人员均来自农村,他们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工程建设,他们比较欠缺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所以导致施工过程中呈现出较为落后的技术和操作水平。因此,在施工中,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务,需要严格审查现场的施工人员和团队,同时加强对工程承包施工团队的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水平,与此同时,要根据其综合水平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团队。

(3)建立一套完整的材料管理制度。在对材料进行采购以前,要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参数标准审查施工材料。在施工现场,进入材料以后要认真做好入库记录,在管理和保护设备材料时要确保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防止材料因人为失误而出现损失。同时及时向建设单位报送并进行验收。在对材料进行选购时,要严把采购、检测、运输保险和使用这“四关”。一是挑选一些有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采购,确保其能够担当起采购的责任;二是加强对生产厂家及供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等信息的调查研究,确保送货厂家的货物物美价廉,而且具有极高的社会信誉度;三是全面监控建材、零配件和设备的质量,严格按照要求购买施工项目主材,确保产品具有质保书,杜绝不合格产品在施工项目中的使用。

(4)重点控制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例如在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中最为关键的部位就是梁和柱,混合结构中最为关键的部位就是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所谓的薄弱环节,一个是指新技术、新工艺,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因此不容易控制其施工质量;另一个是指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主要是指轴线位移、钢筋位移等,其中还包括有渗、漏、堵等质量通病问题。

(5)创建完善的综合性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当前一个时期,对工程进行评定通常使用主观定性法,但客观性和准确性在这样的评定方式中有所欠缺,所以施工单位需要科学的划分所评定的单元,随后在划分层次过程中按照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去进行,同时将相应的评定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创建。工程建筑中的每一项工序的质量能够通过评定指标体系进行有效评定。

(6)有效规范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需要在工程建筑过程中进行建设,确保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同时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贯穿这类管理,实时监管建筑施工,从而使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4结语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篇6

摘要:介绍了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阐述了国内外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工程实际,论述了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探讨了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1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及模式

1.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阶段①事前控制: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②事中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实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量控制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③事后控制:完成施工过程后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组织联动试车: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对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验收。

1.2国内外施工质量管理模式比较

1.2.1美国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在美国,建筑管理法规、建筑技术标准对工程质量作出了专门的要求。有强制性标准,也有推荐性标准。有国家标准,也有地方标准,主要以地方标准为执行标准。行业各方,尤其是承包商应切实执行质量标准的具体规定。

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由现场工程师具体负责,并直接向施工经理进行报告。对于大项目派质量检查人员全天候在施工现场监督日常操作,对于小项目则只需检查关键施工阶段。

1.2.2国内施工质量管理情况现状我国现行的施工质量管理大多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施工过程中质量责任制流于形式,现场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施工企业利欲熏心,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在一些隐蔽工程当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1.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如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地质环境和天气等。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并且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进行拆卸维修,更不能实行“包退包换”。因此,加强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就显得极其重要。

2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实际应用

2.1明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计划现以多层框架结构住宅楼为例加以说明。按招标文件要求的质量目标;组织编制该项目的质量计划。该工程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观感得分率90%以上。其中,地基与基础、建筑与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给排水与采暖、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七个分部工程均为一次验收合格。

2.2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①为确保既定质量目标的实现,按项目部、施工队制定质量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②为保证责任制的落实,制定优奖劣汰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增强创优的动力。

2.3建立质量组织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组建素质高、有责任感、有创优经验,组织能力强、技术过硬的项目管理班子。形成由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项目总工和现场经理领导监控、各职能部门执行监督、分包队伍严格实施网络化的项目组织体系。

2.4工程质量预控选择专业劳务分包队伍,对进场的工人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对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实行货比三家的原则,同时明确物资采购程序,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管理,加强对图纸、规范的学习,加强合同的预控等工作。

2.5过程质量控制①把分包管理纳入总包管理之中,接受总包的组织协调,工程施工阶段通过各种施工表格,责令分包定期填写上报,由总包审定。分包必须严格执行总包下达的各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整改通知、指令或指导书等。②建立健全各种质量管理制度。编制工程质量奖惩公开制度,制定详细、切合实际的奖罚制度和细则,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③严格质量控制程序。④从各个分项工程人手制定确保质量目标实现的控制措施。

3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3.1施工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3.1.1实行目标管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该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工程特点,确定质量工作目标,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开展和目标实现、目标控制等环节,要求各个部门都应担负起质量管理的职责,以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以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

3.1.2抓好图纸会审,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图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抓好图纸会审工作。各级技术负责人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施工人员清楚了解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这对于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1.3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结合施工条件、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制定出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技术管理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3.1.4制定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标准。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企业技术标准或将一些地方施工操作规程、协会标准、施工指南、手册等技术转化为本企业的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3.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2.1优选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提高其质量意识和素质。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是建筑产品的直接制造者,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必须优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

3.2.2严格控制建材及设备的质量,做好材料检验工作。建材及设备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一旦质量不符合要求或选择使用不当,均会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事故。对于进场的材料,按有关规定做好检测工作,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3.2.3执行和完善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制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以预控为主的方针,贯彻专职检查和施工人员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活动,大力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

3.3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预防与消除质量隐患,解决工程质量“通病”;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加强工程建设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推行技术操作持证上岗制度。工程施工各方面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于献忠.2003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刘伊生.建筑企业管理[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清立.工程建设监理[M]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质量为核心的非价格竞争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工程质量的好坏, 将直接严重影响着建设企业的发展。因此, 只有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科学的研究, 才能不断探索符合自身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模式, 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 才能取得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概念及其特征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就是确立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 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它是一个组织全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其具有以下特征。

1.1影响因素多。

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受项目决策、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直接以及间接影响, 还受到地理、地区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1.2质量波动大。

工程项目无法根据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 而且一般在露天环境下生产, 无稳定的生产环境, 所以质量波动大。

1.3质量变异大。

工程项目的生产强调协调性、连续性以及总体性,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均会使整个工程项目系统受到影响, 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受到损害, 甚至出现质量事故。

1.4质量隐蔽性。

工程项目生产的协调性同样造成生产过程中上一工序的生产结果为下一工序所掩盖, 产生隐蔽工程, 导致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终检验收带有一定的困难。

2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建筑业的整体水平, 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必要的。大力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也是我国建筑业产业升级的要求。

2.1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要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组织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显然, 施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的好坏。只有不断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质量, 不断提高工程施工管理的水, 才能不断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

2.2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只有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质量管理, 并积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才能建造优质的工程。通过提高质量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技术开发, 强化工序控制, 有效保证工程质员。

2.3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素质的要求;通过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培养一支既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又有精湛业务技术水平的员工队伍, 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

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3.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

3.1.1项目所在地施工环境因素调查

施工前, 对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温度、风力、水文、地质等进行调查;对现场交通状况、原材料及机具的质量、供应地、供应距离进行调查;对现场周围及当地的人文、经济进行调查;通过以上因素调查确保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环境对过程质量产生影响。

3.1.2建筑物工艺设计及审查

工艺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工艺水平, 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情况, 用户意见及本企业在采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进行必要的先行试验, 预先掌握新工艺的关键, 为提高工艺水平创造条件。工艺设计主要是根据工程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施工工艺设计, 以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建筑物建造出来。

3.1.3原材料及半成品采购计划

项目部材料部门依据预算提出各阶段各部位的材料计划, 根据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 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的使用要求、材料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 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经审核后, 及时组织材料进场。

3.1.4设备、机具选用配置设计

依据工程特点、质量目标、进度计划等因素由项目部提出设备机具的选用计划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依据进度适时将设备机具进场。

3.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3.2.1明确质量责任

首先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对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责任和权限。其次要明确制造现场和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与权限;明确部门之间和各类人员之间的相互亲系;确定相关质量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

3.2.2加强岗前岗位培训

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意识教育, 有计划的组织岗位培训, 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技能。并对重要岗位进行资格认证。

3.2.3提供设备保障

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保证设备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 实行文明操作和维护保养。要求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工作, 并适时对设备进行改善性维修。

3.2.4做好质检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工作要做到: (1) 要把好“三关”。材料关, 即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件、半成品的质量关。工艺关, 即施工过程的工艺质量。成品关, 即制造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满足用户期望的产品。 (2) 要做到“四不”。不合格的材料不使用, 不合格的工序不转序, 不合格的构件不验收, 不合格的建筑产品不交付使用。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类型和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 采用多种类型的检验方式和方法, 如采用专职QC人员检验、生产工人自检、互检相结合的“三检制”等完善检验手段。

3.2.5加强质量信息管理

对质量状况的实时统计与分析是掌握质量动态的有效方法;要建立现场质量信息网络和流程, 要求操作者、检验员按规定认真做好原始记录, 及时汇总分析和反馈处理;要规定过程发生异常时的处理办法;要运用必要的控制图表 (如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等) 做好质量信息的处理工作, 以此来加强工序质量控制。

3.2.6做好工序质量控制点

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和主导因素。可以以质量特性值、工序因素等为对象来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质量控制点所用的机具进行事先评估、鉴定, 并做好点检、维护保养工作。质量控制点的员工必须经过培训, 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规定对质量控制点进行连续监控的方法和要求。按规定实施监控, 并做好各类监控记录。

3.3竣工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验收阶段质量管理是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 单位工程竣工后,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技术、质量、施工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现场检验评定。评定结果送交质量监督部门核定质量等级。 (2) 施工质量缺陷应予以纠正, 并在纠正后再次验证以证实其符合性。 (3) 项目部专业技术人员按合同要求, 编制工程竣工文件, 并应做好工程移交准备。 (4) 工程交工后, 应对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创建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的外部环境

4.1监管部门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拥有最终确认工程质量等级的权力, 决定了它其实就是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公开执法的最后保障环节。正因为如此, 就更需要发挥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带头作用, 更需要它坚持公正执法, 依法监督, 工作到位, 并能接受社会的监督, 而不断调整、完善制度。

4.2业主单位

严格设计文件的审查评价;加强发包单位的资格管理;规范招标发包的范围和方式;依法禁止肢解工程发包;推行建设法人责任制。逐步引入保险机制, 建立付款保险制度。即建设单位的担保银行向承包方提交的保证建设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支付工程款的一种保险方式。严把工程验收移交关。

4.3监理

实施独立性、专业化质量管理。加强监理人员素质培养, 认真做好质量目标控制。社会化监理有利于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4施工单位

加强对建筑承包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 包括:加强工程总分包管理, 即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 (尤其是非法挂靠) 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 加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 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严格把好企业自检程序, 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等等。

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措施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 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期望本文能为建筑业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落脚点, 本文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作了介绍,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策略,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篇8

1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对质量管理有着明确的要求, 要做好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 就要掌握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具体特点, 并进行有针对性质量管理和控制。根据笔者多年总结的经验,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 利益主体的复杂性

市政工程涉及数量众多、性质不同的单位, 这些单位在整个项目施工中谋求的利益是不同的, 不同的单位为了本方的利益明争暗斗, 这就很容易出现利益相关单位的冲突, 造成不必要的矛盾。要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 就需要各相关单位通力协作、认真配合, 但是这些单位的构成是不一样的, 有的是政府或者事业性质的单位, 有的是市场化运作的私营企业。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 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尽量降低各单位之间存在的冲突, 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各相关单位的协调, 才能在实现工程质量的基础上, 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

1.2 影响因素的多元性

在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中, 对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的是技术方面的原因, 有的是材料质量方面的原因, 有的是施工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 有的是设备方面的原因, 有的受到施工组织的影响, 有的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施工过程中, 存在着多个工序的交接以及一些隐蔽的工程,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1.3 检查审核的局限性

有很多市政工程是在验收完成, 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的质量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测具有局限性, 从质量检验的过程可以看出, 市政工程的质量检验, 只能是按照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进度、每一个位置进行检验, 当工程完工后, 检验工作也就完成了。而在检验工程中, 一旦某个环节或位置的质量检验不准确, 就会造成一些工程原有的或隐蔽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2 当前市政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没有实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很多城市的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都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这些单位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没有按照市场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公开的竞投标, 也没有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等, 有的单位甚至都没有签订施工合同就进行工程的施工。而市政工程往往工期要求的都比较紧, 这很容易使施工存在质量问题。

2.2 市政施工项目往往重工期轻质量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 承担建设的单位往往为了在要求的工期内完成施工, 对一些强制性标准不严格遵守, 一味的强调施工进度, 对工程的质量没有去重点关注, 这就造成工程存在很多潜在的质量问题。

2.3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施工企业的管理质量对于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城市的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都不强, 在质量管理中也存在着很多薄弱的环节。有些施工企业在取得市政工程的施工资格后, 就把项目分包给其他单位, 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力度, 造成质量管理工作的缺失;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擅自更改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 导致施工质量下降。

3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组织建设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在工程施工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个机构组建得好,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项目部在组建该机构时, 需要系统考虑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五大因素:人员、材料、设备、方法、环境, 要把特定水平和素质的人员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做到既不浪费资源, 又要充分发挥人员的聪明才智, 实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在分工合理的前提下, 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就会很好地发挥出来, 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 施工质量管理就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3.2 健全质量管理执行体系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施国家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有力措施, 对保证市政基础设施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是要建立和完善市政工程资格审核制度, 对不符合施工条件的施工单位或者施工能力较低的单位, 其资格应坚决予以取缔;其次, 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流程, 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施工现场必须配置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再次, 建立质量奖惩制度, 对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施工的单位给予奖励, 对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单位给予惩罚, 对屡教不改的单位给予取缔。

3.3 选择最佳的监理单位

首先, 业主选择监理单位应重点考虑监理单位的业绩、信誉和以往的监理工作质量考核情况;其次, 完善对监理单位的考评制度。要对监理单位现场监督的效果、监理人员技术能力、实施质量控制程序、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评价, 并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再次, 要赋予监理单位在现场更多的控制管理权。只有给予监理单位更大的施工现场控制管理权, 才可以使监理单位在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中放开手脚, 减少外界因素对现场监理的干扰, 使监理单位可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确保工程质量。

3.4 落实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质量问题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 而不是靠检测出来的, 因此, 在落实有关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的时候, 就要注意加强其全方位的管理。建立各种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并进行落实, 对涉及质量和安全的抽查检验必须认真执行。在落实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的过程中, 要做到层层落实、自检互检结合、检查和监督并举的方式。对于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责任, 要分工落实到有关个人。

4 结语

综上所述, 市政施工项目一般较为复杂, 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内容, 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针对这一问题, 必须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尽可能地消除一些可控制因素所带来的质量问题, 从整体上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 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摘要:在工程建设中, 市政工程因其具有的特点, 对工程的质量的关注度更高。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关系到城市的稳定、繁荣以及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出行安全, 因此必须要对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在本文中, 笔者针对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状况, 分析了现阶段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使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乐.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J].华章, 2013 (25) .

[2]杨滨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22) .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管理创新

1 前言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 施工阶段主要的管理工作就是围绕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课题对于现阶段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追求的变化, 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规模逐渐的扩大, 随之而来的是工程施工难度系数的提高, 再加上人们对建筑物主要功能需求的转变, 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施工工艺无法满足现阶段行业发展的需求。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需要做到的就是适应生产发展和人们需求转变的要求。科技发展迅猛的当今社会,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宗旨就是不断的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顺应建筑市场发展潮流和需求,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 而这也正是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管理创新才能拯救企业的生命, 让企业在发展迅速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2.1 创新要顺应生产力发展

社会生产力以及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对于建筑行业管理模式的要求非常高, 生产力的组成要素如图1。

顺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有机结合, 三者的结合才能让潜在的生产力得到有效地发挥, 现阶段市场经济日益繁荣, 劳动对象的获得离不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果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导致无法获得劳动对象, 生产力要素就不能有效的结合, 生产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所以这是一个循环关联的过程。劳动者是整个生产力组成要素的核心环节, 所以图1显示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组成要素, 同时这三个要素也有一定的顺序, 只有得到了劳动者, 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才能够发挥作用。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首先需要考虑这三个要素的协调配合, 充分的发挥生产力的作用。

2.2 创新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市场环境的存在才是市场组成部分需要考虑的重要部分,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适应市场发展才能够利用市场环境为发展, 为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这里所说的效益不仅仅是指工程项目施工给施工企业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包括了给社会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的好坏将会直接的关系到企业开拓市场, 而社会效益的好坏取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是否能够给社会创造必要的价值。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含义

经济学领域对于这个问题的定义用到了产业经济系统, 这属于系统经济学的范畴, 具体的表现方式如下所示:

式中:G指的就是产业经济系统;A指的是不同产业组成的集合;f是定义在A上的各种关系组合。

根据系统经济学范畴中的观点来说, 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主要是由A和f组成的, 其中A统称为“硬部”, f统称为“软部”, A和f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 通过这样的组合, 工程项目现场工程管理系统又才得到定义。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复杂性、具有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创新指的就是创造和革新, 需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 适当的运用新观念、新思想, 创新的过程没有尽头, 而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培养自身创造力的过程, 也就是建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系统经济学公式定义组成部分来看, A和f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的见图2。

4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计划管理和信息集成化建设

现阶段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就要跟随时代的步伐, 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进行,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渗透使得传统的生产方式越来越不适合管理创新的需求, 生产方式的转变现阶段需要的就是信息化, 对于建筑工程行业来说, 施工管理创新的表现就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这里的信息化劳动者是主体, 需要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 搭建属于企业项目施工管理的专业网络, 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行以及管理, 目的就是方便企业进行市场信息数据的收集、传输、储存以及分析, 逐步的实现市场数据的电子化发展以及程序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我们这里提到的创新信息系统指的就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整个系统包含了各种信息系统模式, 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等, 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建设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构建, 需要逐步的规划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具体流程, 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工作质量的提高来完成项目目标管理。下面从不同的系统出发, 对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进行分别介绍:

4.1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简称PMIS, 主要是运用计算机技术, 信息系统是主要的系统工具, 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处理、储存和分发, 这个系统需要人和计算机的协调配合。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这个系统的开发和运用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具体见表1。

4.2 工程管理组成

工程管理包含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 具体的指工程项目的管理、全过程管理以及参与团体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主要就是施工项目的管理。PMIS系统主要就是通过对这些环节数据的收集、储存和分析, 来得到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服务于项目负责人, 对工程项目进行有目的的有效控制, 具体是对工程进度、项目成本、工程质量以及合同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所以从上面得出PMIS系统对于项目管理创新的要求主要有四个系统方面:项目进度控制系统、工程成本控制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合同管理系统。

对于现场工程的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化要以系统和工程为基础, 将施工现场有关的主要业务处理系统、项目决策系统、综合办公系统三者进行一体化的管理。

4.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运用

系统的开发需要以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强大的数据库为基础, 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要以企业局域网为基础, 系统的开发要利用现阶段相对成熟的商品化软件。实际的项目管理中, 不需要考虑中标工程的特点, 不论是什么工程,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工程合同和相关项目参数、资料文件的标识来确定具体的项目规划, 也就是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具体的内容就按照图2给出的分组环节进行, 收集以上所有环节的相关信息, 这个环节和过程就是集成化管理过程。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大, 建筑企业所承受的风险自然也就越大, 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集成化管理需要的就是收集施工全过程的信息数据, 实现施工项目全面管理, 让企业能够实时的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和现状, 实现有效地目标控制。

5 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关系到施工的全过程,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 在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的因素势必会很对, 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需求必然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项目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洪生.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张海旭.改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浅谈[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 2012.

[3]刘金福.浅析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技术创新[J].项目管理技术, 2012.

[4]李胡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探讨[J].天中学刊, 2013.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研究 篇10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依靠科技手段, 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由于土建类行业是以工程项目部为基本单位进行, 管理重点其实就是项目工地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这对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树立良好的施工企业形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前沿阵地, 一个项目制定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均要通过施工现场这个平台来完成。

2、施工现场是企业的对外窗口, 而现场管理则是一面镜子, 它能照射出施工企业的面貌, 对外起到向社会宣传的作用。

3、施工现场管理是处理各方关系的焦点:施工现场管理涉及社会各方面的职能部门, 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安全消防、交通运输、文物保护及周边居民等。

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加人WTO与国际接轨后, 国外大建筑承包商已经大量涉人到我国国内建筑市场, 特别是一些高尖端、技术实力雄厚的外企进入, 致使我国建筑企业经济结构布局发生了质的改变。那就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土木建筑管理制度, 更重要的是要把目光定在向管理要效益的发展模式上。使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跟上新的市场步伐, 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使企业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同时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以保证该项工程的顺利开展, 使施工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施工安全得不到保证; (3) 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力; (4) 施工组织设计得不到良好的执行; (5)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差。

施工现场管理的混乱是当前建筑企业普通存在的问题。有些施工企业管理不严格, 规章制度不执行, 施工无计划, 操作无标准;工人纪律松弛, 生产效率低, 材料、工具设备乱丢乱放, 浪费惊人;现场环境“脏、乱差”。

三、施工现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施工现场管理要以经济效益、科学合理、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内容:

(1) 以市场为导向, 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 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2) 优化人力资源, 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 (3) 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 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 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4) 优化现场协调作业, 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 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 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5) 加强定额管理, 降低物耗及能耗, 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 不断降低成本;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1) 建立安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加强施工现场综合考评工作。 (2) 加强培训, 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紊质, 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打下墓础。 (3) 结合施工现场, 探索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规律和工作方式, 并予以落实。

四、施工现场管理创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技术在创新, 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管理者的需要, 管理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土建施工企业管理更有挑战, 它要求管理者要有超强的现代意识, 敢于创新, 树立战略管理理念, 统揽全局, 协调好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努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施工现场的管理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注重管理理念创新,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注重长远利益, 加强战略管理;重视劳动保护, 树立服务形象;加大创新力度, 坚持可持续发展。

2、推进经营方式创新, 发挥品牌优势

结成战略联盟, 扩大经营空间;多元化经营,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实行品牌战略, 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项目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管理机制创新, 突出资金管理, 深化成本管理, 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 落实项目管理, 实行质量安全目标管理。

3、加强人才培养, 注重安全教育

在施工现场的管理创新中还要注意优化人才结构, 发扬企业文化, 要以人为本, 注重安全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 创新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管理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新的平衡点的过程。

五、总结

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 应引起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及施工企业的效益与发展, 所以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 要想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 确保工程质量, 缩短工期, 降低施工成本, 就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组织施工,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为企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泽辉:《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工程科学》, 2009, 73-89。

[2]陈志永、刘标林:《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广西城镇建设》, 2007年第9期。

[3]张雷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要求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17。

[4]宁玉辉:《关于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若干思考》, 《广西城镇建设》, 2010年第10期。

[5]王钊洪:《浅析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6期。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一、工程质量管控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执行图纸会审管理

(1)在对施工图初审后,还须会与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监理单位对施工图进行多方会审;(2)相关单位在对施工图会审后,结合项目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单位特色来不断完善本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且优化施工方案工作应贯穿于施工整个过程;(3)若发生工程变更手续必须完善;(4)切实、严格执行制订的各项施工、管理及检验措施。

(二)做好技术交底相关工作

(1)项目施工前确保完成施工图纸交底、施工过程的组织设计(或方案)交底、变更设计相关交底、重点或某些分项工程相关交底;(2)工程管理的各项措施需要全员参与执行,各岗位都有其相应的责任,且还要落实到每个人;(3)项目相关人员不仅要求持证上岗,还需组织技术培训,执行技术考核要达标。

(三)技术及产品质量的检验

(1)前期须对施工材料及相关构配件进行必要的检验,对混凝土工程、防水材料重点方面需进行规范的试配及试验;(2)施工技术须严格遵照相关规范,检查和验收工作严格执行,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重点、难点部位须有全面或重点的复核;(3)开发技术管理工作,通过技改、技革、试验研究及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挖潜改造,提高施工技术含量;(4)运用现代化技术及设备,提高工程质量,采用信息化施工,以便获取更精准科学的数据来指导施工。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应用

(一)工程施工前准备时期的质量控制

1.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包括了特殊岗位操作人员、技术操作人员、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等等。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等,并且同时对劳动条件加以改善,给员工更安心的工作环境,从而更好的进行施工。人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大建筑工程产品的质量。

2.施工环境包含了工程操作环境、自然环境、管理环境和技术环境等等。其中,管理环境尤为重要,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督促各个部门对质量管理方面的监督检验,才能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系统环境,从而更好的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自然环境有时难以避免,在大风天气,应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预防高空坠物等。

3.建筑工程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其成本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产生影响,对工程的外观和工程的盈亏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施工材料必须符合标准,有完整的合格证和质检报告及技术说明书。在采购时,多进行比较挑选,择优使用。对于在使用中将要使用到的机械设备必须进行严格审查,比如性能参数、规格型号是否适用本工程。

4.制定好施工方案,对施工单位的设计进行审查,尤其查验是否具有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除此之外,对施工的方法和工艺也要做好控制,审查施工的技术措施对工程有无针对性,施工现场的整体布置,是否适用于本工程。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工程施工阶段是项目最重要的阶段,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必须全程监督并且及时排除所有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全面控制施工质量。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巡查,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和可能出现的事故苗头。对建筑的尺寸随时测量,以便及时发现偏差,纠正整改。在建筑施工中如若发现部分工程已经完结,而尚有一些还在继续施工,则应该监督催促建筑施工单位对那些完成的部分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以防受到破坏,避免影响整体的工程质量。

2.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控制都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产生影响,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财产和利益,关系到企业是否繁荣可持续发展。在施工的过程中全面检视,对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质量意识的培训,对工艺规程严格执行,对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和物资做好供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设备性能、施工环境、施工工艺及结构模式,以及施工技术等因素,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高效发挥其功效。

3.建筑工程验收的质量控制

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最后的检查和审验,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从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的人身安全不会造成损失。

4.推行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如果要确保工程质量,那么施工的全过程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建立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流程。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中要充分考虑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对施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起关键作用。建设初期应当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应负的责任。根据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队伍自身的情况,确定工程的质量目标以攻关内容。将二者结合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是目标的实施的中心环节。要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对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各专业、各工序都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全方位的进行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规模庞大、施工技术困难,从质量策划到质量控制,从设备检测到竣工验收,都需要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大力配合,他们不仅要保障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也是需要他们高度重视的。另外,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隐患也需要建设者的严加控制,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对我国经济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每一位施工建设者也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其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6(1):239-239.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篇12

铁路作为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其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运行安全问题。经过漫长的发展, 我国铁路建设已经比较成熟, 尤其是近几年高铁建设飞速发展, 将我国铁路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峰。铁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直接影响着铁路轨道的平顺程度, 质量不合格将会严重威胁列车的行车安全, 因此做好对铁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二、铁路桥梁项目施工的特点

铁路桥梁项目施工工序复杂、环节众多, 且项目建设工期长, 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同时施工涉及范围广, 其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要远远高于普通工程。通常情况下, 一般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即寿命、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铁路桥梁施工项目管理工作, 除上述五个方面之外, 还与自身独特的特点, 针对高速铁路而言, 运行速度快, 且对线路轨道平顺性和基础的牢固性都有更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还包括桥面构造布置、施工方法选择、工艺标准制定等内容。

三、铁路桥梁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原则

铁路桥梁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专业化原则, 要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专业性, 既包括管理手段的专业, 也包括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 提高整个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目标责任制原则, 强化目标责任制是实现工程质量管理、完成施工合同指标的根本保证, 严格按照各级质量目标进行管理, 将每部分工作落到实处;监督责任制原则, 必要的监督管理对于保证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将监督管理制度深入到整个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四、当前我国铁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铁路桥梁施工工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事管理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观念薄弱, 思想上对监管工作不重视。

在铁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有些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对安全生产的深刻认识, 在思想上对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安全生产的观念十分薄弱, 在实际中往往怀着能不管尽量不管的心态, 只是单纯考虑按期完工, 并没有对监督管理工作充分负责任;或者认为监督管理工作不是自身工作范畴内, 从而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还存在没有将管理工作充分落到实处的现象, 只是单纯地在表面口头上强调安全施工管理, 理论与实践并没有有效结合起来。

2.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整体素质偏低, 相关培训工作实施不足。

当前从事铁路桥梁施工的工作人员多数是农民工, 不仅专业水平较低, 而且安全生产施工的意识也比较差, 在实际施工中, 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埋下了极大地安全隐患, 而且由于自身整体素质偏低, 基础较差, 即使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 也未必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当前相关培训工作也并没有完全做到位, 培训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并没有足够的针对性和实质性。

3. 项目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得不到完全贯彻落实。

有些施工单位并没有针对相关问题制定管理制度, 或者制定了管理制度并没有严格按照执行, 导致了整个施工过程秩序杂乱, 有些是对材料的选择缺乏足够监督, 以次充好, 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 或者缺乏对施工材料必要的养护, 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 还有些是对施工过程监管不合格, 即使出现问题也并不及时指出纠正, 整个监督过程大多数走走形式。

五、铁路桥梁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对策研究

1. 相关领导负责人要积极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

加大对施工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施工教育培训力度, 使他们深入的了解掌握现阶段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条例、发展方针, 只有增强了施工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的观念, 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施工队伍进行安全生产, 同时要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于出现的错误要及时采取措施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

2. 强化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力度, 深化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理念。

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的培训教育力度, 来提高施工团队的安全生产理念和整体综合素质, 使其能够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杜绝违规操作的情况出现, 同时要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定期考核, 对于整体素质较低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不断完善和提高。

3. 建立完善的项目安全生产机制, 贯切落实项目责任制

施工企业应当从基础管理出发, 建立配置合理的管理部门, 将管理人才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修改并完善企业内部有关安全生产的制度, 确保整个生产机制能够正常地运作。还应当建立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的相关制度, 清晰地表明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来对项目主要负责人的行为进行监督, 对其所选用的解决策略、违规行为、作风整顿等工作内容进行评论, 从而从本质上贯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4. 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监督队伍。

施工企业单位要建立起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监督队伍, 不仅具备深刻的思想认识, 还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 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不仅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进行监督, 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养护问题和偷工减料问题进行监控, 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地指出纠正, 充分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保证整个施工过程能够有效按照要求来进行。

六、结束语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铁路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铁路桥梁施工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实际施工中对其加强质量监督管理能够有效保证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 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龙云波;;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解决措施[J];交通世界 (运输.车辆) ;2015年05期

[2]王继东;李兆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年12期

上一篇:有效阅读快乐成长下一篇: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