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共8篇)
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篇1
一、葡萄的避雨栽培的优点
1.降低园中土壤水分含量和空气湿度, 为需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喜干燥气候的欧亚群葡萄优良品种拓宽种植区。
2.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湿度降低后, 不利于病菌繁殖, 可有效减轻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3.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避雨栽培可明显减轻葡萄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可大大降低用药成本, 减少农药污染和残留。
4.减轻大气污染 (如酸雨等) 对葡萄造成的伤害, 还可避免倒春寒、冰雹等自然灾害对葡萄的损害。
5.提高坐果率, 增大果粒, 减轻裂果, 增进品质, 提高收入。据河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在荥阳市铺坑村一带的实验证明, 采用避雨栽培后, 每667平方米可比露地栽培至少增收600元。
二、避雨棚的种类与建造
根据葡萄栽植行距的宽窄和选用的架式, 建造避雨棚一般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 窄棚。
窄棚棚宽2.8米、高2.6米、长50~100米, 适用于行距3米的单篱架、双篱架和双十字Y形架的葡萄园。建棚时不另立棚柱, 只需在设计和浇制篱架钢筋水泥桩时, 顶端比露地栽培的桩柱加长60厘米左右, 并在加长处的中心留一个直径为2.5~3厘米的圆孔。然后以桩柱为中心, 从圆孔中穿进一根等径粗、2.87米长的镀锌钢管或钢筋做横梁, 并在四周灌进水泥浆凝固或砸入木楔塞紧固定。横梁两端和水泥桩顶上用钢筋或竹竿、木杆从头至尾连接起来, 作为棚檐和中梁。其上每隔50厘米横搭1跟竹竿或细钢筋, 绑缚牢固, 覆上薄膜压紧即成。如下图:
2. 宽棚。
宽棚棚宽4~6米、高3~3.6米、长50~80米, 适用于行距2米的篱架 (每棚罩2~3行) 、平顶棚架和屋脊式架栽培。建棚时, 在确定的雨棚两边, 每隔6米竖1根直径6厘米、埋入土中60厘米、露出地面2.3~2.8米的钢筋水泥柱。在桩上顺焊直径2.5~3厘米粗的钢管或搭棚连杆成棚檐, 横向两柱上焊接弧形钢管作为棚拱。棚拱中间再焊接钢管或搭木杆连成中梁, 中梁至两边棚檐上每隔50~60厘米用弧形钢管或竹竿搭成棚肋, 在其上覆盖棚膜压紧即成。
不论用窄棚还是宽棚, 棚脚都要修好排水沟, 以便及时排除积水。棚膜两边应装上滚动杆, 以便覆膜和揭膜。
三、棚膜选择和覆膜、揭膜时间
1. 棚膜。
用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和醋乙烯膜均可, 但以长寿、无滴、抗老化和透光性好的醋乙烯膜与聚氯乙烯膜最佳。窄棚的棚膜厚度以0.03毫米为宜, 宽棚棚膜厚度以0.05毫米为好。宜选用白色膜, 以利透光。
2. 覆膜和揭膜时间。
在春雨多、黑痘病和灰霉病多发的地区, 应在葡萄开始萌动时覆膜。在旱、雨季分明的地方, 应在雨季来临前覆膜。一般在果实采收后揭膜, 但在霜霉病重发区, 采果后应继续覆膜一段时间, 但不能过长。覆膜期间, 看准天气不下雨时, 应把棚膜卷起, 使其多接受阳光照射并散去闷热, 以增强光合作用, 增加营养积累, 增进果实着色, 提高品质;但下雨前一定要覆膜还原。
四、其他管理
1. 常规管理。
土壤、肥料、水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 按照规范化露地栽培葡萄园的管理方法和程序进行。
2. 石灰氮涂芽。
多数葡萄品种, 冬季都需要7.2℃以下低温800~1200小时, 有的甚至要1500小时以上才能打破自然休眠。南方多数葡萄种植区都因冬季的低温时数不足而导致发芽抽梢不整齐, 花的质量差, 影响坐果和果实发育。经各地生产运用证明, 在萌芽前20~35天, 用石灰氮 (氢胺基化钙) 50~60倍液涂冬芽, 能显著地促进葡萄解除休眠, 从而避免前述现象。具体做法:按比例把石灰氮倒入50℃~60℃温水桶中, 盖严浸泡两小时, 溶化后搅拌均匀, 用毛笔或粉刷蘸液涂抹在冬芽上即可。
3. 抹芽除梢。
适时进行夏剪, 做好抹芽除梢、摘心绑蔓、除卷须、除副梢等工作, 以减少无效生长, 改善通风透光。
4. 按产留穗。
按照合理结果原则, 进行按产留穗, 适时疏除多余果穗、小穗、副穗, 掐除过长穗实和疏除小果, 以增大果粒和穗重。必要时, 应进行果穗套袋, 以减少裂果、灼果, 增进果实着色和品质。
三七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篇2
关键词:三七;避雨栽培;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
中图分类号:S567.23+6.0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281-03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五加科(Araliceae)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山漆、田七、金不换、南方神草等,主要以根和根茎入药,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应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治吐血、咯血、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1]。作为中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三七主要产于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多种植于海拔400~1800m的森林下或山坡人工阴地。三七总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约为12%,主要由人參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生理活性[2-6],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中。三七性喜温暖阴湿,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和品种的单一性导致其极易孳生多种病害,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病害的种类、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三七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制约三七产业的健康发展[7]。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开展三七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三七避雨栽培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病效果,达到了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通过对三七避雨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其规模化良好农业规范(goodagricalturepractice,GAP)种植提供依据。
1形态特征
三七为多年生草本。小叶片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两面脉上均有细毛;托叶卵形或披针形。伞形花序多花;花梗被微柔毛;花小,基部具鳞片状苞片;花萼5齿裂;花瓣5片,黄绿色,长圆状卵形,先端尖。核果状浆果,近肾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8]。
2生态习性
三七喜温凉、忌酷热,所需光照通常为自然光的8%~20%,喜潮湿、怕积水;多栽培在20~25°N、95~115°E、海拔400~1800m的山区;适宜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6~12℃,最热月均温17~23℃,≥10℃年积温4200~5900℃,年降水量900~1300mm,无霜期280d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80%,土壤含水量25%~30%;对土壤要求不严,但过黏、过沙以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不宜种植,在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湿润、富含腐殖质、pH值5.5~7.0、具有一定坡度、至少6年内未种过三七的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型黄红壤中生长良好[9]。
3选种及种子处理
在3~4年生且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三七园中,挑选高大、茎秆粗壮、叶片宽厚的健康植株为母株,加强管理[10]。至11月前后,选择第1、第2批饱满、无病的成熟果实(红籽)留种。将红籽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新高脂膜,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min进行消毒处理(可与种衣剂混用),隔离病毒感染,驱避地下病虫,既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又可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三七种子干燥后极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以层积处理保存(贮藏时间一般仅为45~60d)[11]。
4避雨栽培技术
4.1选地整地
选择坡度为5°~15°、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中偏酸性的黄红壤或沙壤土。地块选好后休闲半至一年,进行3犁3耙,首次犁耙在11月初,此后每15d进行1次,犁耕深度为30cm,充分破碎和翻耙地块,以将各土层中的病菌及虫卵翻出土面,经阳光充分暴晒死亡,减少次年病原及虫卵的数量,减轻病虫的发生。条件允许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施石灰750~1050kg/hm2或6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50~225g/hm2,消毒土壤。最后一次犁耙时施入基肥,育苗地块施三七种苗专用肥300kg/hm2,腐熟有机肥(农家肥)30000kg/hm2;移栽地块施三七专用肥300kg/hm2,腐熟有机肥(农家肥)37500kg/hm2,混合均匀,耙细整平。向南作畦,宽1.2~1.5m,长依地形而定,平地、缓坡地畦高20~15cm,坡地床高15~20cm,畦面作成龟背形,下松上实,提高土壤通透性。为保证三七的品质,须考虑土壤中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其限量标准如下:六六六≤0.2mg/kg,DDT≤0.2mg/kg,Pb≤50mg/kg,Cu≤80mg/kg,Cd≤2mg/kg,Hg≤lmg/kg,As≤20mg/kg。
播种前搭好阴棚。用杉木、杂木或毛竹作支柱,柱长2.3m、茎粗5~10cm,横竖成行,按行间距3.0m×1.8m,入土深50cm,地面留高1.8m;以12号铁线拉直固定于支柱上,边柱用铁线斜拉加固;先铺上1层白色透明的避雨薄膜,后覆以三七专用塑料遮阳网,再增加1层透光率较大(50%左右)的遮阳网(1、2、3年生三七要求的透光率分别为8%~12%、12%~15%、15%~20%),最后用8号铁线按“人”字形拉紧固定于左右2个支柱间,使阴棚呈“M”形,以利防风排水。
4.2播种
在12月至翌年1月进行播种,将种子消毒杀菌后,按株行距5cm×6cm进行点播,撒施少量混合肥(以腐熟农家肥或与其他肥料混合)覆盖,并覆以薄层稻草、山草(稻草及山草须切成小段)或松针叶(覆盖物提前用石硫合剂消毒),以畦土或基肥不外露为度,达到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用种105万~150万粒/hm2,折合果实150~180kg/hm2,播种浇水后覆以白地膜,保水节肥,增加产量。
nlc202309032132
4.3揭膜放苗
在出苗率达50%、苗高1~2cm时直接揭膜放苗,时间以11:00前或16:00后为宜,苗孔处及时培土护根。
4.4苗期管理及移栽
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涝,保持25%~30%的土壤持水量,定期除草(禁用化学除草剂),保证畦面及沟边无杂草。苗期追肥以磷肥为主,一般追施3次,分别在3月苗齐期、6月展叶期和10月移栽前期进行,追肥时间应在晴天上午叶片露水干后进行,施肥结束后用细竹竿等将叶面上的肥料抖落。
育苗1年后移栽,在12月至翌年1月进行。移栽时,做到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苗时防止伤根损芽,选苗时剔除病苗、伤苗、弱苗,并对种苗(子条)进行分级。种植前用代森锌或多抗霉素等浸泡杀菌,捞出稍晾干,按株行距(10cm×12.5cm)~(10cm×15cm)、密度为39万~48万株/hm2进行栽植。定植时芽头朝坡上方,子条根部自然舒展,随坡度由低向高摆苗。栽后盖上细土并覆以稻草、山草或松针叶,浇足定根水并覆以白地膜。
4.5田间管理
4.5.1放苗补苗
当三七呈倒钩状顶土出苗时,破膜放苗并培根,同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若发现死亡缺株,应及时拔除并补苗。
4.5.2除草培土
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地块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根。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并对露出地面的根茎及根部进行培土。
4.5.3水分管理
遇旱要注意浇水,保持畦面湿润,宜在早上或傍晚进行;雨后及时排涝,避免积水而引发根腐病及其他病害。忌持久干旱或长期积水,保持土壤持水量25%左右。
4.5.4追肥
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辅以复合肥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和人粪尿。分别于4—6月和8—10月各追肥1次,每次施用量为37500kg/hm2。三七对氮、磷、钾的需求情况随土壤肥力状况及各生育期而定,一般为2∶1∶3(全年)。提倡使用三七专用肥,也可将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
4.5.5摘蕾
在不以红籽为收获对象时,于7月中下旬三七花蕾长至3~5cm时,选择晴天进行人工摘除。摘除花蕾可减少地上部养分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对提高三七块根产量及总皂苷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4.5.6病虫害防治
三七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黑斑病和原斑病。根腐病用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灌根,结合喷施高新脂膜增强防治效果,或以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细土(1kg∶1kg∶150kg)作毒土处理效果较好;黑斑病可用4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4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后以600倍液喷洒;原斑病可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三七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和介壳虫。蚜虫可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叶面;红蜘蛛可在3月下旬后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7d喷1次,连续2~3次,在6~7月发病盛期,喷施5%噻螨酮乳油2000~4000倍液;介壳虫可在幼龄期用25%噻嗪酮悬浮剂或40%速扑杀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5采收加工
5.1采收时间
春三七(不留种)块根在9—12月采挖,冬三七(留种)块根在11—12月(红籽采摘后20~30d)采挖。红籽、茎叶、花的采摘时间分别是10—11月、9—12月、7月中下旬。
5.2采收方法
块根:用自制竹条或木棍削尖后从畦面一边向另一边顺序采挖,如土壤过于干燥板结,可淋水后隔3d再挖,挖时应防伤根,保证块根完好无损,机械损伤或带病块根须单独存放。红籽:当果实由绿色转为红色并具光泽时即成熟,可分批采摘、贮藏,也可待全红后统一采摘。茎叶:选择健康的茎叶,距地面2~4cm处剪断。花:当花蕾长至直径3~5cm时,于花蕾基部将其摘下。
5.3初加工
块根:按“鲜三七分选→清洗→修剪→干燥→抛光→分级”工艺流程进行。首先,清除病根、叶片及杂质;用饮用水快速淘洗,除去泥沙;然后,摘除直径小于5mm的毛根;晾晒或于50~60℃下烘烤干燥至含水量40%~50%;将高于主根表面4~6mm处的支根、芦头剪下,以干燥后修剪口与主根表面平齐为宜;把主根、芦头、支根、毛根分别晾晒或置于40~50℃下烘烤干燥至含水量13%以下;将干燥的主根与抛光物共置抛光器(粗糠、稻谷、荞麦、干松针段等)中抛光至主根外表呈棕黑色光亮,即为成品;最后,按有关要求分级。
红籽:同种子处理。
茎叶:在0.1%稀盐酸或2%生石灰中浸泡2~3h后,用流动的饮用水冲洗干净,最后在30~60℃的条件下烘烤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
花:用流动的纯化水冲洗后,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
6包装储藏
初加工后的成品须用干燥、洁净、无异味、无污染且不影响品质的容器(如竹制品、纸箱、编织袋、麻袋等)包装,同时贴上标签,注明产品名称、等级、净质量、毛质量、产地、生产日期及执行标准等。
产品应单独储藏在清洁、干燥、通风、无异味且无污染的专用仓库中。含水量超过13%的产品不得入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HeNW,ZhaoY,GuoL,etal.Antioxidant,antiproliferative,andpro-apoptoticactivitiesofasaponinextractderivedfromtherootsof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J].JournalofMedicinalFood,2012,15(4):350-359.
[3]ChenJC,ChenLD,TsauerW,etal.EffectsofginsenosideRb2andRconinferiorhumanspermmotilityinvitro[J].Th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2001,29(1):155-160.
[4]LiW,FitzloffJF.Avalidatedmethodfor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ofsaponinsinnotoginseng(Panaxnotoginseng)us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withevaporativelight-scatteringdetection[J].TheJournalofPharmacyandPharmacology,2001,53(12):1637-1643.
[5]NgTB.Pharmacologicalactivityofsanchiginseng(Panaxnotoginseng)[J].JournalofPharmacyandPharmacology,2006,58(8):1007-1019.
[6]王薇.PNS對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剂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J].中草药,2011,4(5):963-965.
[7]蒋妮,覃柳燕,叶云峰.三七病害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9):1070-1074.
[8]广西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花谱:3[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50.
[9]崔秀明,王朝梁,陈中坚,等.三七大田栽培标准操作规程(草案)[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增刊):42-44.
[10]姚建,杨克洪,彭尔瑞.三七栽培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4):22-24.
[11]勤农.三七的种植栽培与病虫害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10(12):41-42.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要领 篇3
1避雨栽培的品种选择
避雨栽培品种选择要根据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市场销路和栽培管理水平综合考虑。据专家介绍, 欧亚种必须采取避雨栽培控制病害, 欧美杂交种采用避雨栽培, 也能有效降低发病率。醉金香家庭农场首选醉金香、巨玫瑰、金手指、夏黑等开展避雨栽培。
2避雨大棚的搭建
醉金香家庭农场根据当初2×1.5m的行株距、平棚架式葡萄架, 选用钢架大棚作避雨设施, 搭建成跨度 (棚宽) 6m, 棚高3.5m, 棚长据园地实际长度而定的大棚。建棚时, 雨棚两边每隔6m立一根直径6cm、长2m的钢筋水泥柱, 埋入土中深60cm、露出地面高1.4m;横向两柱上焊接弧形钢管作棚拱, 两棚拱顶部和同侧立柱间在弧形钢管下方再焊接钢管连成中梁和侧梁, 沿中梁和两边侧梁上方每隔60cm用毛竹片搭成棚肋。
3覆膜、揭膜时间
覆膜一定要在葡萄萌芽前进行, 让芽叶能避开降雨, 减轻雨水造成的病害;覆膜不需盖起整个大棚, 两侧1.2m以下无需覆膜, 保持棚内空气畅通;覆膜期不下雨时, 可将棚膜卷起, 使葡萄多接受阳光照射和散去闷热, 但下雨前一定要将覆膜还原。采收结束要及时揭膜, 防止枝叶徒长, 促进花芽分化。霜霉病重的地块可继续覆盖一段时间, 但不能过长, 否则易造成枝叶徒长, 影响花芽分化。
4田间管理
4.1蔓花果管理
4.1.1抑制蔓叶徒长。避雨栽培棚膜下光照强度比露地栽培要减少1/4~1/3, 会导致蔓叶徒长、节间增长、叶片增大、叶色趋淡等现象。故生产中要控制蔓叶徒长, 加强枝蔓叶管理, 将枝蔓叶量控制在比露地栽培少5%~10%。对过密枝蔓要及时适量疏去,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分次摘心和剪去过多副梢、摘除基部老叶。同时, 还要控制肥料使用, 抑制蔓叶徒长。
4.1.2促进花芽分化。避雨栽培对花芽分化也有一定影响, 尤其对花芽分化较差和中等的欧亚品种影响更大, 花果管理更为严格。避雨栽培光照相对减少, 影响光合作用, 枝蔓营养积累偏少, 所以, 要使用破眠剂石灰氮涂冬芽, 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萌芽率和果穗整齐度。
4.1.3控制果穗数量。避雨栽培虽提高了坐果率, 但由于叶片受光量和光合产物相对减少, 对果穗生长、品质存在着影响。因此, 要确定合理的产量指标, 不能一味追求高产。根据1 000~1500kg/667m2的产量指标, 依照结果新梢粗度及叶片和果穗大小疏除多余花序, 每一结果新梢留l~2个果穗 (3~4穗/m2) , 每株保持20:l的叶穗比 (不同品种间可适当调整叶穗比) 。同时, 对所留花穗掐去全长的1/4~1/5, 每穗以0.5kg左右为宜, 控制果穗增大, 浆果变小。除去过大副穗, 使果穗紧凑, 果粒整齐一致。
4.2土肥水管理
4.2.1土壤管理。葡萄对土壤要求不严, 最适宜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层深厚的砾质和沙质壤土;良好的透气性是葡萄根系旺盛呼吸的基础, 因此, 除结合基肥施用深翻土壤外, 园地要经常中耕松土, 保持疏松状态。
4.2.2肥料管理。葡萄是需肥量较大的果树, 大约每生产1 000kg葡萄, 年需氮6~l0kg、磷3~4kg、钾7~12kg。避雨栽培肥料淋失少, 利用率高;同时, 覆膜期土壤溶液浓度提高, 如肥料施用不当, 易导致肥害。因此, 避雨栽培要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用量比露地栽培适当减少;肥料施用要肥水结合, 及时供水, 以利根系吸收。基肥掌握采后早施、集中、深施的原则, 切断表层根系, 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 提高抗旱力。追肥掌握施好开花肥、座果肥、长果肥, 长果肥以磷钾肥为主, 提高浆果品质。重视叶面肥使用, 花前喷施0.2%~0.3%硼砂溶液, 促进正常授粉、受精和着果;浆果着色至成熟前喷2~3次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 提高浆果含糖量。
4.2.3水分管理。葡萄需水量较大, 因此, 避雨栽培要根据园地墒情和生长情况及时补水, 尤其果实膨大期。补水多结合追肥进行, 萌芽前灌催芽水, 浆果期补长果水, 基肥后灌养树水。该园铺设了滴水管道, 采用地滴灌的方法补水, 既节约了用水, 有控制了补水量。
5病虫防治
避雨栽培大大避免了靠雨水传播的病害发生, 但病源基数较高时, 病害只能减轻, 不能完全控制。因此, 避雨栽培同样要警惕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坚持病害预防、虫害达标防治的原则。果实采收后要彻底清园, 清除病枝、叶、穗和杂草, 剪除虫害枝并集中烧毁。增施磷、钾肥,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生长期及时摘心和抹除副梢,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针对霜霉、炭疽、白腐、白粉等病, 芽膨大期喷10%硫酸铵溶液, 封杀越冬病菌。花前、花后各喷一次20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保护花、果穗。生长期间坚持每天巡园一次, 并隔15~20天用50%退菌特600倍液预防2~3次;发现病斑间隔7~10天, 用40%乙磷铝300倍液或25%甲霜灵500倍液连喷2~3次。针对二星叶蝉、透翅蛾、蚧壳虫及红蜘蛛等害虫, 可用50%敌敌畏、杀螟松、亚胺硫磷乳剂1 000倍液进行达标防治, 并注意安全间隔期。
参考文献
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篇4
为消除传统管理栽培模式带来的弊端, 可以采取“避雨栽培”技术, 葡萄植株上方搭架覆盖透明塑料薄膜, 抑制靠雨水传播、侵染繁殖的各种病菌扩散与流行, 减轻葡萄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 降低因病害而造成的产量损失和连续喷施农药的繁琐劳动, 既有利于生产安全果品, 又可节约农药、人工, 降低生产成本, 果品质量、果品档次得到极大的提高, 满足了高端市场需求。另外该技术还有防雹、防鸟害的作用。
1 搭建雨棚
1.1 架立柱
可以采用水泥结构立柱, 在双十字V形架基础上搭建避雨棚, 一行葡萄搭一个小避雨棚。棚架柱与葡萄架柱结合, 柱高2.9m, 埋入地中0.6m, 立柱时柱间要对称, 柱顶高度要一致。
1.2 搭横梁
离柱顶40 cm处架1.8 m长横粱作避雨棚横梁, 高低要一致。柱顶不宜用竹架, 否则易造成薄膜破损。同时, 每隔两根立柱用长毛竹横向将全园各行葡萄架连在一起, 以增强抗风能力。
2 覆膜时间
对进入结果期的树, 在萌芽后覆膜, 一般在3月中旬~4月上旬完成。
3 膜的选择
选用宽度2.8~3m、厚度0.4~0.6mm的长寿、耐高温、透光性好的葡萄专用醋乙烯膜与聚氯乙烯膜。
4 覆膜方法
放膜时选择上风头顺风向顺行向放膜, 将避雨膜用放膜架沿棚架沟顺行向拉膜, 至棚架另一端, 两头各超过棚架长度30cm左右剪断, 然后用压膜带或布条按拱片距离斜向将薄膜紧压。注意不能将膜拉得过松或过紧, 过松易积雨, 过紧易损坏避雨膜, 直到拉至最后一根拱形管, 再用卡簧或拱形竹片将膜固定在棚架的拱形管上。
5 花果管理
5.1 花序修整
根据品种特点与生长势, 花序整形应在开花前7天左右进行。蓟县库区栽植品种多为美人指、红地球等品种, 可留10~13个小穗轴, 去掉副穗及花穗尖端。按1800kg/667m2的产量, 结合穗重来确定留穗量, 一般留2500个左右花穗。
5.2 果穗整形
落花后1周左右疏果, 一般大粒品种按照每穗穗重900g左右;无核品种留110~120粒, 每穗穗重500g左右;控产在1600kg/667m2。
6 套袋
6.1 套袋前的准备
为防止果穗带菌入袋套, 袋前必须对果实喷洒杀菌剂。根据留果量与果穗大小确定果袋数并选择适宜的纸袋。套袋材料宜用未经农药处理的葡萄专用白色木浆纸袋。
6.2 套袋时期
疏果定穗后, 一般果实在花生米大小时进行果穗套袋。套袋宜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 南北行向的上午套西边下午套东边, 中午高温及雨后2个晴天内严禁套袋。
6.3 套袋方法
将袋口和整个纸袋充分伸展, 使两个通气孔完全张开, 然后将果袋从果穗下端轻轻向上套, 使果穗居于果袋中央, 将果袋口两侧向中心位置收拢, 再用果袋一边的金属丝将果袋固定在穗轴上。
6.4 套袋后的管理
果实套袋后, 为防止酸腐病发生, 每2~3天要对套袋果实进行检查, 对浸湿过斑块的套袋须剪除并带出园区销毁。在采收前1周除袋, 这样可增加果实颜色。
通过采取葡萄综合避雨技术的果园, 当年即可见效, 农药残留明显下降, 每年用药次数由20次下降到3~4次, 每667m2节省农药、人工费投入1600元, 果品农药残留减少90%以上, 一级优质果率达到95%以上, 果品为绿色生态食品, 预计每667m2平均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节支增收6600多元, 投入产出比为1:2以上, 是蓟县库区鲜食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增长亮点。
摘要:通过采取葡萄综合避雨技术, 让葡萄枝叶能很好地避开自然降雨, 可大大减轻因雨水飞溅多种病害的侵染, 提高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 确保鲜食果实安全,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避雨技术,覆膜,综合管理,减少病害,提高品质
参考文献
[1] 孙其宝, 王伦, 俞飞飞, 孙俊, 陆丽娟.葡萄避雨设施栽培及配套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8)
重庆市江津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篇5
江津区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尾端、重庆西南部,与川、黔交界,水陆交通便利,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2015年气候正常,年平均气温17.4~18.8℃,夏季(6—8月)平均气温27.0℃,年平均降雨量1172.6 mm,夏季降水630.6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062.4 h,夏季日照时数454.9 h。由于南方地区夏季雨水多,高温多湿,导致栽培欧亚种葡萄易发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且加重危害,因此,在江津区推广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葡萄园的经济效益,提高葡萄品质,促进果农增收。
截至2015年,江津区葡萄种植面积272 hm2,产量5010 t。重庆帝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我街道仙池村葡萄基地率先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种植夏黑、金手指、藤稔等品种共约53360 m2,2013年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共投资约100万元,2014年总产量约120000 kg,总产值约130万元;2015年总产量约125000 kg,总产值约160万元,采用避雨栽培技术较未采用避雨栽培技术产量提高28%,产值提高43%。葡萄采用避雨栽培后第2年就能基本收回全部投资。实践表明,葡萄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产量有保障、品质更优异,受恶劣气候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帝朗公司在我们的技术指导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措施。近年来,江津区葡萄避避雨栽培技术在帝朗公司的带动下,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
1 建园
江津区一般适宜发展抗病能力强的欧美杂交葡萄,葡萄园建园尽量选择交通便利、便于旅游采摘的地方。
建园应选择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或平地,土壤以沙壤土最佳,粘土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或掺沙改良。园区土壤p H值要求在6.5~7.5,过酸、过碱及含盐量超过0.15%的土壤不宜建园。果园附近应有充足的水源保障,并远离工矿企业,生态环境未受污染。果园要光照良好、风速较小[2]。
葡萄定植前进行壕沟式改土,定植前挖宽、深分别为60 cm和80 cm的定植沟[3]。沟挖好后先回填40cm,然后将有机肥、复合肥掺土混合后回填沟内,每667 m2施入有机肥4000~6000 kg、钙镁磷肥110 kg、石灰50~100 kg。将土回填完成后,起垄浇透水准备定植,垄宽250 cm,垄间沟深30~50 cm、宽100 cm。定植行距3 m、株距1 m,定植前每穴施入腐熟的菜籽油饼0.5 kg、三元复合肥0.05~0.10 kg。定植后浇足定根水,覆盖黑色地膜保湿和控制杂草生长。
2 搭建避雨棚
目前江津区葡萄避雨棚多采用连栋拱形钢管大棚,单棚跨度6.5 m、肩高2.4 m,最宜南北走向。钢管采用热镀锌管,棚内采用3 m长的φ42 mm钢管入土固定,按等间距作立支柱,在其顶部焊接一根同型钢管作横梁,用φ25 mm镀锌钢管卷拱并焊接在横梁上,卷拱间距1 m。
3 田间管理
3.1 肥水管理
葡萄是需肥量较大的果树,大约每生产1000 kg葡萄,年需氮6~10 kg、磷3~4 kg、钾7~12 kg。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最佳使用时间为9月底至10月底,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混合过磷酸钙,每667 m2幼树施用有机肥500~1000 kg,成龄树施用有机肥1000~2000 kg,过磷酸钙100~150 kg,采用条沟、放射沟、环状沟施入。追肥施用主要在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每667 m2常施用复合肥50 kg、硫酸钾40 kg,采用沟施。在着色初期,结合防病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间隔10d左右再喷施1次。
3.2 整形修剪
江津区避雨栽培葡萄目前普遍采用的是“V”型整形,由1个主干、2个主蔓组成,新梢均匀绑缚在架柱的拉丝上,互不影响光照。棚内拉丝离地70~80cm。冬剪时在主蔓直径0.8~1 cm左右的成熟节位处短截,夏季修剪一般采用抹芽、定枝、新梢更新、处理副梢等措施控制树体。抹芽从萌芽开始,抹去多头芽、过弱芽、徒长枝。当新梢长至30~40 cm长时,开始绑蔓,并摘去已发生的卷须。新梢摘心在开花前4~5 d进行,即在果穗以上留6~8片叶摘去顶部,摘心后副梢继续萌发,除顶副梢留4叶摘心外其余副梢留1叶摘心;第2次副梢萌发后仍留1叶摘心[2,4,5]。
3.3 花果管理
现蕾后到开花前,分批疏穗。每667 m2留穗量根据计划产量除以平均单穗重确定。为保证果实品质,3年生以上葡萄园每667 m2产量控制在1500 kg。对于结实力强、花序偏多、着果率高的品种,花期应去除部分花序。当花序分散后,疏去细弱花穗,每条结果蔓留1穗花,个别强壮的可留2穗花,弱蔓一般不留穗花。在落花落果稳定后进行疏粒,疏除带病、过密、过小果粒,使果粒间保持互不挤压[2,6,7]。
在避雨条件下,使用套袋技术,能有效提高葡萄品质[5]。在疏果结束后,选择晴天进行套袋,套袋应使用专用果袋。套袋前全园应喷施一遍杀菌剂,防止炭疽病、白腐病等为害,药液干后立即套袋。套袋后每隔15 d左右抽样检查果实生长情况及病害情况。在果实成熟前7~10 d,选择晴天去袋,有利于果实着色和增糖,尤其是深色葡萄品种[2]。
3.4 病虫害综合防治
与露地栽培葡萄相比,避雨栽培能减少风雨传播的危害,减少喷药次数,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产生和蔓延[7]。
在葡萄避雨栽培时炭疽病、霜霉病、黑痘病基本停止发生,白粉病、灰霉病等却有加重的趋势;螨类、蚜虫等易于局部形成危害[8,9]。江津区的高温多雨气候非常利于葡萄病害的传播,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1)通过整形修剪、彻底进行冬季清园等栽培措施保证果园透光性好。(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体抗病力。(3)密切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防治。
4 小结
葡萄避雨栽培是我国设施栽培优质葡萄的主要形式。葡萄避雨栽培具有设施简单、投资小、见效快的优点,在葡萄生长结果季节雨水较多的地区可有效降低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提高果实品质,增加果农收入[5]。
目前江津区葡萄避雨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避雨栽培造成光照减弱、棚内温湿度偏高等问题,从而造成枝蔓徒长、营养积累减少,影响果实着色等。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解决办法,使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唐玉琴.重庆地区不同季节避雨栽培对朋娜脐橙生长结果与光合作用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陈爱军.广西桂林葡萄避雨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7(5):44-45.
[3]郝贝贝,瞿振芳,刘振西.豫西地区钢架结构葡萄园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6(16):43.
[4]吕中伟,王鹏,吴文莹,等.葡萄简易避雨生产技术规程[J].果农之友,2016(2):32-33.
[5]李小乐,杨灿芳,尹克林.南方优质葡萄避雨生产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2):13-16.
[6]高淑荣,张跃.葡萄避雨栽培技术[J].绿化与生活,2012(4):35-37.
[7]魏玲玲.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2,2(8):42-46.
[8]李世诚.南方避雨栽培葡萄的病虫害防治[J].果农之友,2006(3):37-39.
葡萄避雨栽培的方式、优点和成效 篇6
1.1 水平棚架采用波形连栋拱棚避雨覆盖
要求拱架谷部离开葡萄架面20cm, 顶部离开架面90cm。膜上用压膜线紧扣或用尼龙绳压膜固定。
1.2 屋顶式棚架采用单栋拱棚避雨覆盖
选用钢管拱架和水泥大弯2种材质。
1.3 双十字V形篱架避雨拱棚
在立柱顶部向下40cm处架1根横梁, 在横梁两端和柱顶架上拱形竹片。覆膜用2.2m宽, 0.03~0.05mm厚 (3~5丝) 的棚膜平铺盖在避雨棚的拱片上。
1.4 单壁篱架避雨拱棚
采用一行一个小避雨棚, 利用原有的架柱。
2 葡萄避雨栽培的优点
2.1 避雨栽培有效解决了保花保果问题
采用了避雨栽培的葡萄园, 葡萄自然座果情况良好, 节药成本, 有利于葡萄的无公害生产。
2.2 避雨栽培配合果实套袋, 可大大减轻病害, 提高果品质量
避雨栽培的葡萄果实黑痘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都发病较轻, 有的品种和植株几乎不发病。试验表明:葡萄果实损失率仅1.6%, 比露地栽培降低10.3%;叶片损失率仅2.5%, 比露地栽培降低20.5%。但叶蝉发生较严重。
2.3 避雨栽培减少了用药次数, 节省了生产成本
露地栽培葡萄每年需喷20~30次农药, 而采用避雨栽培和果实套袋后, 用药次数减少到6~8次, 节省了农药和用工开支。实践表明, 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每年减少用药开支365元/667m2, 果实损失率减少了10.3%, 增加纯利润1343.5元/667m2。
2.4 避雨栽培延长了成热期和采收期
由于避雨栽培葡萄覆膜和果实套袋以后, 光照相对露地栽培有所减弱, 成熟期将延迟10天左右, 避开了葡萄成熟期过于集中, 销售压力大, 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避雨栽培加果实套袋的葡萄, 在成熟后不受降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果实继续在树上悬挂而不损失, 以便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2.5 避雨栽培可生产无公害果品, 市场前景广阔
采用避雨加套袋栽培生产出的葡萄果实, 由于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的提高, 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销量和价格均大幅度提高。
3 葡萄避雨栽培实施基地示范推广的成效
如表1所示, 自2004年开始实施以来, 在丰县宋楼镇和大沙河果园, 截止到2009年7月底, 共新推广发展了避雨葡萄33hm2, 其中单壁篱架避雨拱棚12hm2, V形篱架避雨拱棚5.3hm2, 屋顶棚架单栋拱棚3.3hm2, 水平棚架连栋拱棚5.3hm2。6年累计生产优质高档避雨套袋葡萄1712.5t, 累计净利润580万元。
4 葡萄避雨栽培的技术创新
4.1 采取综合栽培措施, 确保坐果稳定
提高避雨葡萄座果率的根本措施是:首先是调整好树势, 保持中庸健壮。在花前1~2周适当控氮和控水, 防止枝梢徒长, 适时抹芽、摘心和处理副梢, 结果枝留10~12叶摘心, 花前3~5天除去副穗并掐去穗尖1/4, 以减少营养竞争。其次是防止土壤中缺硼而引起落花落果。除在施肥中加用硼肥外, 在花前和花后对全株各喷布1次0.2%~0.3%硼砂溶液。三是控制好避雨棚内的温、湿度。花期宜保持25~30℃的较高昼温和18~20℃的夜温, 维持50%左右的相对湿度为宜, 使葡萄授粉受精良好。
4.2 果实采用无核化及膨大处理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在避雨栽培多个试验点, 对多个葡萄品种进行了无核化处理和膨大果粒处理, 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安芸皇后的无核率达到98%, 翠峰的无核率99%;无核早红的单粒重由原来的5g增加到15g, 单粒重增加了3倍。
4.3 推广疏穗疏粒和套袋技术, 合理负载提高优质果率
对避雨栽培的葡萄, 在开花前严格进行疏穗。除个别旺梢留双穗外, 所有结果新梢都只保留一个健壮的果穗, 其余全部疏除。在座果后15天内进行疏果粒和整果穗, 每穗留50~70粒, 每穗重0.5~0.75kg, 产量控制在2000~2500kg/667m2。整穗疏果后, 喷布1次杀虫、杀菌剂, 药液晒干后进行套袋, 套袋后优质果率达96%以上。
摘要:根据笔者多年葡萄避雨栽培的生产实践, 通过和露地栽培的对比, 从栽培方式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阐述了葡萄避雨栽培的方式、优点和成效, 以期为广大的葡萄种植户提供参考。
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三年生红提。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即简易棚下避雨栽培、露地栽培。2013年在西昌市西宁镇对红提进行避雨栽培, 双十字V型架, 棚高232 cm, 十字宽81 cm, 株距90 cm, 行距180 cm, 架高100 cm。3次重复, 每个重复10株。4、5月修剪整形去卷须, 6、7月疏花疏果。
1.3 调查指标
在葡萄盛果期, 选择晴天9:00—11:00, 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叶室面积3cm×2 cm, 开放式气路, 自然光源, 对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 、叶室内部光强 (Par In) 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在每个处理选择均匀一致的5株, 每个单株上选择健康完整的2个中部叶片, 每个叶片测定2次。
1.4 数据分析
采用SAS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露地条件下为13.087μmol CO2/m2·s, 避雨条件下为11.247μmol CO2/m2·s, 葡萄避雨栽培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呈降低趋势, 降幅为14.06%。统计分析表明, 避雨和露地条件下的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葡萄叶片胞间CO2浓度露地条件下为361.400μmol CO2/mol, 避雨条件下为334.440μmol CO2/mol, 葡萄避雨栽培的叶片胞间CO2浓度呈降低趋势, 降幅为7.46%。统计分析表明, 避雨和露地条件下的葡萄叶片胞间CO2浓度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葡萄叶室内部光强露地条件下为1 329.850μmol/m2·s, 避雨条件下为775.000μmol/m2·s, 葡萄避雨栽培叶室内部光强呈降低趋势, 降幅为41.72%。统计分析表明, 避雨和露地条件下叶室内部光强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葡萄叶片的蒸腾速率露地条件下为11.274 mmol H2O/m2·s, 避雨条件下为11.330mmol H2O/m2·s, 葡萄避雨栽培的叶片的蒸腾速率呈上升趋势, 升幅为0.50%。统计分析表明, 避雨和露地条件下的葡萄叶片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葡萄叶面温度露地条件下为33.013℃, 避雨条件下为32.778℃, 葡萄避雨栽培下的叶面温度呈下降趋势, 降幅为0.71%。统计分析表明, 避雨和露地条件下的葡萄叶面温度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避雨栽培降低了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叶室内部光强, 与露地栽培相比, 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其降幅分别为14.06%、7.46%和41.72%。避雨栽培提高了葡萄叶片的蒸腾速率, 升幅为0.50%;降低了葡萄叶面温度, 降幅为0.71%, 这两者与露地栽培条件下相比差异不显著。这是因为葡萄是喜光植物, 用简易棚实现避雨栽培后, 棚对葡萄具有遮光作用, 导致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但是不同单株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幅度不同, 这与周围环境条件和其内部遗传因素有关。
注: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前人对其他作物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结论, 戴强等[10]为了探讨避雨栽培对苹果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十一年生“富士”苹果和十一年生“金冠”苹果为试材, 采用避雨栽培的方法, 研究避雨栽培对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金冠”苹果叶片比露地栽培厚, 避雨设施降低光照强度,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避雨栽培高于露地栽培。葡萄避雨栽培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如高湿和弱光, 这与吴月燕等[11]通过对葡萄叶片某些光合特性的影响的研究分析结果一致。
虽然, 葡萄避雨栽培降低了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但避雨栽培可以有效地减轻部分病害, 周吉兆等[12]从2005年开始在吉安市天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美国红提示范基地, 推广避雨栽培技术, 并与露地栽培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表明, 避雨栽培可以有效地减轻各种病害, 大幅度提高产量, 增进品质。因此, 选择合适的葡萄品种和栽培条件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以红提为试验材料,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露地和简易棚2种栽培条件下, 测定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参数。结果表明:避雨栽培降低了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叶室内部光强, 降幅分别为14.06%、7.46%和41.72%, 与露地栽培相比, 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避雨栽培提高了葡萄叶片的蒸腾速率, 升幅为0.50%;降低了葡萄叶面温度, 降幅为0.71%, 与露地栽培相比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葡萄,避雨栽培,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
参考文献
[1]裴保华.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74-75.
[2]卢义次.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M].薛德榕,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3]许大全.光合作用效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67.
[4]贺普超.葡萄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300-330.
[5]刘宁, 赵文东.葡萄设施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6]王正文, 杨黎, 杨华, 等.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 2005, 33 (3) :71-72.
[7]李维泉, 王阜城, 杨焕金, 等.葡萄避雨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 2013, 79 (1) :79-80.
[8]孙其宝, 徐义流, 俞飞飞, 等.葡萄优质高效避雨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1) :477-479.
[9]张才喜, 史益敏, 李向东.南方葡萄设施栽培的现状与趋势[J].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8, 16 (1) :54-58.
[10]戴强, 章镇, 罗昌国, 等.避雨栽培对苹果叶片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22) :158-172.
[11]吴月燕.高湿与弱光对葡萄叶片某些光和特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 2003, 30 (4) :443-445.
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篇8
江苏沿海地区位于海洋与内陆的过渡地带,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又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特点表现为风大雨多,是全国葡萄气候生态的次适宜区。江苏省沿海地区欲实现高效葡萄设施栽培并形成特色产业,首先需要研究该地区避雨栽培中葡萄的品质。了解避雨栽培技术对果实物理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更有利于科学地推广果树的避雨栽培技术。该文以维多利亚、白罗莎里奥、魏可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果粒纵横径、单果重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与材料
1.1.1 试验仪器。
手持式折光仪,阿贝折射仪,烧杯,滴管,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游标卡尺,研钵,漏斗,酸式滴定管,离心机,沸水浴,恒温水浴等。
1.1.2 试验材料。
魏可(Wink)、白罗莎里奥(Rosario Bianco)、维多利亚(Victoria)3个品种的葡萄。
1.2 试验方法
选择3个品种的葡萄,每株留相同数量果实,分别进行避雨栽培、露地栽培,提供相同的水和肥料,其他管理也相同。待果实成熟后,随即取样(每株随机采3穗,每穗取葡萄30粒)。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果实的穗重、单果重测量。
用精度0.01 g的电子天平测定,取其平均值。
1.3.2 果实横纵径测量。
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测定,取其平均值。
1.3.3 含糖量测定。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6]。
1.3.4 维生素含量测定。
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1.3.5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取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避雨栽培对葡萄物理指标的影响
从图1、2可以看出,避雨栽培白罗莎里奥品种的横纵径要高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维多利亚品种的横纵径略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魏可品种的横纵径高于露地栽培,以纵径最为明显;但是从图3、4可以看出,避雨栽培条件下果实的穗重和单果重均显著优于露地栽培,以维多利亚的单果重表现最为明显。周吉兆等[7,8,9,10,11]试验表明:避雨栽培的美国红提果实果穗重(0.82 kg/穗),穗形呈圆锥形,果粒结合紧密,果粒大(14.3 g/粒),且无大小粒;露地对照区的果穗较轻(0.75 kg/穗),结合不太紧密,果粒较小(12.5 g/粒)。这与该试验的结论一致,表明避雨栽培可以提高果实的产量。
2.2 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2.2.1 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含糖量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避雨栽培条件下,果实的含糖量要显著低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生长的葡萄,但是白罗莎里奥品种表现不明显。影响糖分累积的关键气象因子主要是光温和气温,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温差大,糖分积累快,含糖量高[6,12,13]。避雨栽培条件下,由于环境的气温日较差比较小,不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葡萄的含糖量没有露地栽培的含糖量高。
2.2.2 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避雨栽培条件下,果实的维生素含量显著较高。
2.2.3 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从图7可以看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高低决定葡萄的口感和质构。避雨栽培条件下,白罗莎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维多利亚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魏可品种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露地栽培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避雨栽培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与葡萄的品种有关。
3 结论与讨论
影响糖分累积的关键气象因子主要是光温积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温差大,糖分积累快,含糖量高[13]。避雨栽培条件下气温日较差较小,影响酶的代谢和果实糖分积累。因此,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含糖量低于露地栽培。
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包括溶于水的糖、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在果实着色成熟期,温度控制在白天28~30℃,夜间16~18℃,或更低些,这样有利于浆果着色和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仅维多利亚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棚栽培可提高葡萄的果实品质。
摘要:以维多利亚、白罗莎里奥、魏可为研究对象,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葡萄的粒重、横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维生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粒重、横纵径显著优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条件下3个葡萄品种的含糖量略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避雨棚栽培可提高葡萄的品质。
【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推荐阅读: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要领07-13
避雨栽培08-01
大棚避雨栽培01-19
避雨技术10-07
葡萄栽培技术10-19
葡萄栽培管理技术06-09
葡萄的栽培管理技术07-21
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06-13
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07-09
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