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2024-09-25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精选9篇)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篇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服务外包作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大连的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弱势复苏和产业转型调整给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不进则退,伴随着2015年中国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将从21个增加到31个,大连的服务外包业不能再止步不前。

波特钻石模型概述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发表了说明竞争力状况的“钻石模型理论”,该理论是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策略和同行竞争这4个基本要素,以及机会和政府2个辅助要素组成的。其中,生产要素主要由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要素构成;需求条件包括国内外需求以及需求结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主要涉及产业园的建设以及本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企业策略主要讲到是竞争能力。两个辅助要素中,机会则是分析企业遇到的外部因素的变化,而政府是推动和引导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和决定性因素。

(一)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主要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其中,前者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是一个国家起码具备的资源要素;后者则包括现代化通信网络、高级人才、尖端研究机构等,是通过产业长期发展后开发创造出来的。要想提高国家竞争力,丰富的基本要素不能完全决定,还需要对国际的高级要素的积极开发。

(二)需求状况

决定行业或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研究因素是需求条件,当企业决定进入国内外市场时,它的市场目标、市场营销、投资和生产都要从国内外此类行业或产品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决策。国内的需求市场是一类产业的发展动力,企业以本国需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生产模式、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是否有利于进行国际间竞争,是决定企业是不是具有国际间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国内需求是不是有着全球性和预期性的特点,决定了本地企业是不是更容易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是指与行业相关的具有辅助作用的产业,一国优势不仅仅是单独企业的竞争,还包括本国生产体系与营销体系的竞争。在众多产业中,企业的隐藏优势是和它有关的其他产业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相关产业的优势对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会起到相互促进、扩大优势的作用,例如大连高新软件园区、上海浦东软件园、深圳光谷软件园,这些产业集群在带动地区竞争力方面有着巨大作用。

(四)企业策略和同行竞争

企业策略的制定是企业能在行业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各个国家和行业之中,各家的组织方式、目标策略、竞争手段都很不同。只有与特定产业相匹配的企业策略才能将各种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另外,推动力也十分重要,要想打入国际市场,除了市场需求的拉动力,来自同行竞争者的压力也是一大因素。同行业的激烈竞争能给企业带来危机感和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的压力,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五)政府和机遇

在国际竞争中,政府的角色是通过在资本市场、生产补贴、产品标准等方面制定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为行业提供较好的发展环境和充足的后部力量。在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中,政府的规划、引导、推动和合适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税收方面,税收政策适当的减免可以使企业更好的控制生产成本,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随着社会发展,政府部门的职责会更加重要。

大连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

大连市一直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其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点城市之一。大连高新区更是世界一流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截止2014年9月底,大连市已吸引IBM、简柏特、思科等世界五百强企业超过百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超过1200多家。2014年1至8月,全市软件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软件产品出口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

在全国服务外包业良好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连的服务外包业在近几年也呈现出了优异的表现。(见表1)

如表1所示,2013年、2014年大连市在线登记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稳定增长。2015年合同金额、执行金额都出现了下降。另外,全市服务外包的企业也在每年逐渐增加,从业人员数量基本稳定。由于全球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服务外包的行列中来,现在全球服务外包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就数据来看,大连的服务外包产业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例如在2015中国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榜单中,大连本土企业华信公司光荣上榜,这是对大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个肯定。另外,在2015中国服务外包十大在华跨国服务供应商榜单中,安永全球商务服务(大连)有限公司、IBM国际商业机器全球服务(大连)有限公司也占有一席之地。

基于钻石模型的大连市服务外包业分析

(一)生产要素

大连具有丰富的基本要素,如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中心位置和环渤海经济圈,与日、韩毗邻,对日韩外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据大连市统计信息网公报,2014年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31.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85.5%。在高级要素方面,目前大连有很多高校所设有计算机和相关专业,此外还建立了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及多家培训中心,为大连服务外包产业输送高级人才提供了丰富资源。但是,人才流失也正在成为大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新问题。

(二)需求状况

得益于天然地理优势,在对日本、韩国服务外包出口方面,大连占有绝对地位。在享受地理优势的同时,也受着业务市场单一的困扰,欧美业务仍然是一大缺口。由于国家“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大连接包国家已经从日韩扩展到西亚、北非一些国家,需求量也有所增加。以前,大连的服务外包业务主要BPO、ITO方面,其技术含量较低,不涉及核心技术,所以在接包业务方面比较受限制。而现在,因为技术含量的提高,大连的外包企业也开始接一些KPO方面的外包业务来增长业务量,说明大连的服务外包业开始向附加值较高阶段发展。

数据来源:2014、2015、2016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相关产业

于1998年创建的大连软件园,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很多国际大中型IT相关企业的软件发展以及资讯服务基地,2012年成为国内第一个软件和服务外包千亿产业集群,并且入围中国服务外包园区十强。目前,入驻大连软件园的企业已经超过1220多家,例如埃森哲、索尼、惠普、甲骨文等这些国际知名软件企业,他们的入驻为带动大连的服务外包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吸引更多同行进入大连,增加了大连的跨国直接投资经济的增长。这些企业一定会将大连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使大连从“交付中心”升级为“接包中心”和“发包中心”。另外,华信、文思海辉、东软对日的软件出口额继续保持全国前三,使大连在国内服务外包城市中保持竞争力。截至2014年,大连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已经实现营业收入1470多亿元,出口额也累计到46亿美元。

(四)企业策略和同行竞争

经营策略是企业整体管理规划的核心。大连与韩国为邻,与日本隔海相望,并且由于历史原因,大连当地有很多精通日语的人才,所以在吸引日本企业投资和日本发包任务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在企业竞争战略中,提高行业竞争力是主要着手点。大连的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在国内排名前列,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但发展脚步有点停滞不前,所以仍需在提高服务供给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稳定存储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做出改善。只有在同行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才能把世界服务外包市场的目光吸引过来,使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五)政府和机遇

大连软件园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唯一一个“官助民办”的软件园,实际是说“民”为主体,“官”为助力。为了保障大连的服务外包行业顺利发展,大连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例如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在一定程度和规模上给予减免政策;在人才政策方面,对于企业员工及其家属给予落户指标、补贴政策;在创业政策方面,设有专门的创业中心和创业基金,为中小创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除此之外,大连政府开发了旅顺南路作为大连软件园二期,为软件企业提供足够的工作地方。当地政府的引导推动、宏观调控使大连的服务外包产业迅速成长,使大连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成为大连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大连的服务外包业也面临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利好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

大连的服务外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外包低端化发展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动力,如果想让企业、行业走在国际市场前端,就要坚持不懈的进行创新,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以新的技术使企业保持自身市场竞争力,同时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服务外包业务按照业务层级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商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等外包形式。从ITO到BPO再到KPO,表示了服务外包从低端代工到高端创新的过程,也代表着利润从低到高的演变。大连的服务外包业务结构中ITO业务占比接近50%,BPO业务比重不足30%,KPO占比较小份额。这种局限于传统外包业务上,仍在从事着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不高的外包业务的现状必须改善。

(二)复合型人才资源储备不够

人力因素对于软件技术发展和服务外包都是至关重要的。服务外包业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及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大连的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位于产业上层的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以及产业基础的软件蓝领严重短缺,而处于中层的系统工程师阶层却极度膨胀。另外,我国教育体制培养的软件人才缺乏项目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同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

另外,大连虽然有众多高校,但目前开设与服务外包相关课程的高校大学生,一旦工作时,他们的短板就显露无遗。一般大学设置课程只是浅显的教授学生有关服务外包的知识,并没有系统的教导学生怎样在服务外包中实践工作。这样就出现了教学中知识资源的浪费和真正人才缺失。

(三)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在服务外包的协议交易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服务外包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山寨、盗版这类词汇充斥的我国市场的各行各业,已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相当一部分外企出于对保护知识产权力能力的不信任,并不愿意把真正高端的业务交给我国。

促进大连服务外包业竞争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企业方面

如表2所示,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务已经基本摆脱了低水平外包的限制,逐步涉及高科技、核心知识的业务范畴,以研发和知识为主的离岸流程业务比重持续提升。但是低水平的外包业务仍然占到很大比重,并没有完全实现由劳动力成本推动向价值驱动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的目标。

如前所述,大连的服务外包企业主要还是承接像单体测试、程序录入等的这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序,而涉及到核心技术的智力密集型工作仍大多掌握在日企或美国、印度等外国企业手中,这样的模式只能使当地企业取得很有限的附加价值。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加速推广应用,大连的服务外包企业应该加强产业技术的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服务更能满足国际高新技术的要求。国际服务外包集中了研发、信息通信、金融相关等大量知识密集型服务,因此,大连必须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提高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政府方面

1.提供规范的法律环境

印度的服务外包业发展领先于中国,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人力成本更低、语言优势更强,还因为印度有可以和国际惯例相提并论的法律制度,印度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严格程度在国际上都是公认的,所以印度可以以巨大吸引力使众多国家将业务外包给他们。与印度相比,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法律体系存在漏洞,执法水平不高,这些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大连市政府应该从这些问题着手,制定与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在保护企业利益、人才稳定方面加大力度,让企业拥有顺利开展工作的有保障的法律环境。还应该尽快针对目前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做出适当的政策调整,查缺补漏,同时也要进行宣传教育,使企业具有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维护知识产权环境。只有政府和企业一起努力,才能使这些法律法规振中要害。

2.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人才

制约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人才问题,2014年,大连引进“海创工程”海外高端人才12名、“千人计划”高端人才5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2名,引进重点产业高端专业人才5000名,组织政府公共培训30余次,培训专业人才近3000人。由此可见,大连政府和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性。在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大连的相关高校应该注重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对接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大连外包服务行业注入新鲜力量。

(三)行业协会方面

行业协会能进行行业监管,规范行业操作,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目前,大连的服务外包业相关的协会有大连服务外包协会、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等,每个协会都会将历年的大连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情况公布报道,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不过,目前这些部门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只是针对一些表面现象进行分析,将政府的一些政策进行公告,从他们网站中并没有看到他们为行业监管做出太大的努力。这些行业协会应该根据国家服务外包相关政策和大连市服务外包业发展的需要,为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提供相关服务,通过为会员及相关企业提供业务咨询、信息服务、组织培训、开展国际国内交流、技术考察和市场开拓,促进大连市服务外包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全球市场趋于饱和以及加工制造业国际竞争的升级,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会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会加入此行列,这会使大连和国内其他外包城市都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问题。大连在发展服务外包业方面要发挥其具有的众多优势,同时还应该开展新思路,解决离岸外包业务单一,人才短缺、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取得可持续增长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峰.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广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91-97.

[2].徐铁英.看大连软件如何从产业洼地成功突围[DB/OL].辽宁日报,2015-07 -20.http://ln.people.com.cn/n/2015/0720/c340418-25644161.html.

[3].王莉.计算机专业引入软件外包服务提高学生技能的探讨——以苏北高职院校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7-49.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篇2

摘要:产业链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探求其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竞争经济学之钻石模型为依据,以最具典型的宁波北仑模具产业为切入点,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撑产业、战略结构等方面对宁波模具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宁波模具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借以为政府决策及企业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宁波模具 竞争力 钻石模型 政府决策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宁波是我国模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十五”期间宁波模具业一直以25%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远远高于全国12%~15%平均发展水平。2008年宁波模具产业在国内原材料上涨,用人成本增大、美国经济不景气及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许多模具企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宁波模具产业具有机制灵活、生产高效的特点,模具产业的发展及调整完全是依靠市场的个体行为。通过企业决策者个体的自组织调节达到整个模具产业的自我优化与结构调整。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中国投资环境的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外模具企业开始向中国转移。宁波作为临海工业城市,位处长三角南翼,成为外商的首选之地。模具企业也面临着空前的内忧与外患。本文以竞争经济学之钻石模型[7]为理论根据,以宁波模具产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进行模具产业链发展研究,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战略结构等方面分析宁波模具产业的竞争力,力图从中找出应对产业调整的机遇及应对策略,从而为企业及政府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1 竞争经济学之钻石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并提出钻石模型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与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术或投入相关的公司。他认为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优势有重要影响:一是集群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集群可以推动创新,为将来的生产率提高作好准备;三是集群促进新企业和新服务的形成。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而这种产业竞争力来源于产业的国内合作而不是国内竞争,它是通过一个高度的本地化过程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钻石模型认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企业战略与结构和同业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前四个因素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构成钻石模型的主体框架。四个因素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产业竞争力的高低。

2 宁波模具产业竞争力分析

以宁波模具产业为研究点,以钻石模型为依据对宁波模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可用钻石模型进行分析。

2.1 宁波模具产业生产要素分析 生产要素主要指天然资源、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初级生产要素和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高级生产要素。区域产业的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决定于高级生产要素的培育。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毗邻东海,有海(北仑港)、陆(杭州弯跨海大桥,位于长三角二小时经济圈内)、空(有十多条航线)交通之便。宁波作为国家计划单列市,政府在通讯、信息、交通等方面投入巨大。同时作为国内较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宁波独有的商帮文化及宁波人勇于求变的实干精神为模具产业的发展与腾飞提供了精神上的基础。至2008年宁波共有高校15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即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宁波万里学院和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得到教育部门和企业的认可。每年有近13万学生毕业,从而为宁波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后盾。为了进一步吸引全国的优秀人才,宁波一年一次的高级人才洽谈会成为筑巢引风的桥梁。同时宁波人才网,宁波招聘网、中华英才网等网上人才市场成为宁波企业重要人才库。宁波市政府对人才培养高度重视,2003年即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宁波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力争用5—8年时间培养数万名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的高素质紧缺人才,为宁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2 宁波模具产业需求分析 注塑机作为宁波装备制造业中的一部分对宁波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2006年,宁波市进出口总额4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出口额达到287.7亿美元。其中注塑机出口交货值完成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6.23%,同比销售产值增幅高出了17.44个百分点。塑料模具作为注塑机的必备装备为宁波地区的模具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宁波还是文具之都,宁波有文具制造企业864家,涵盖了书写工具、纸品本册、五金桌面文具、文件保管用品、化工类文具、教学用具、美术用品、学生用品、办公耗材等多个大类。产品80%以上出口。著名的宁波得力集团及制笔行业的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模具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小家电及厨具、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为宁波模具产业提供了平台。北仑模具企业已经为奔驰、大众、西门子、奥迪、福特、通用、马自达、摩托罗拉、诺基亚、沃尔玛、博世、飞利浦、美能达、三星、LG等世界知名企业提供优质模具产品或零件,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一方面提升了自已的设计制造及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使自已的视野更加开阔。

2.3 相关支撑产业分析 相关支撑产业的存在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机械和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本地供应商。本地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所在,因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目前宁波模具的上游配套企业主要包括模具材料供应、锻件及模架加工、热处理等,数量为15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例如北仑耀明锻造有限公司、北仑机械锻造厂、北仑兴波模具技术有限公司、北仑热处理厂等企业。国际著名材料供应商一胜百公司也于2003年落户北仑,注册资金210万美元,专业提供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服务。

2.4 宁波模具产业集群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集群的战略、结构与竞争主要指集群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企业之间组织产品的方式,企业的管理模式,各个企业的产权结构等。现代模具不仅形状十分复杂,而且技术要求更高,用传统的模具制造方法显然难于制造,必须借助于先进制造技术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宁波模具产业主要处于中低端,高端的模具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按照资金类型分布如表一所示。个体户企业占整个企业数量的65.45%,这一庞大的数量主要集中在规模很小的公司,如只加工一道工序的小工厂。这一类企业以利润为导向,在创新及技术上不会有大的作为,同时也容易形成同行恶性竞争。独资企业占16.91%是宁波模具的主力军,该类企业有很好的技术积累及固定的客户,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有改革及创新的迫切需求。由于经过了个体竞争的洗礼,所以产业结构分工比较明确,与同行之间无恶性竞争。是产业链形成的主要力量。

2.5 政府及机遇 1997年国家针对模具行业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实行对重点企业增值税70%予以返回的办法。2001年,宁波北仑区共有车灯、精鑫、鑫达、辉旺、东雄、东海、燎原等7家公司享受了这一政策。2003年公布的168家扶持企业名单中,宁波38家(占全国22.5%),宁波北仑共12家企业享受这一政策,其中大碶街道有10家。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全国230家模具企业生产销售的模具产品实行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退还50%的办法。宁波有50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6]152号文)。自1998年起,宁波北仑区委、区政府决定对模具企业实行财政补贴,并对模具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予以专项补助。

3 宁波模具产业发展对策

从前述的钻石模型各因素分析中可知,宁波模具产业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在新的形势下,模具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准确的掌握模具市场的需求,共同承担宁波北仑模具行业发展的责任。模具行业内部具体的应对措施有:

3.1 根据模具企业自身条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和推广模具制造新技术,深化CAD/CAE/CAM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提高标准件的覆盖率,提升模具产品的档次,缩短产品的试制和供货周期,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

3.2 抓住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北仑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参加国际展览,与国外采购商合作,建立国外销售渠道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从国际合作中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缩小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北仑模具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国内模具产品市场,向产业链相关行业,如汽车行业、军工行业、医疗器械行业、日用品行业等方面开拓市场。

3.3 模具技术人才紧缺是北仑模具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积极与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发挥不同单元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培养模具产业人才机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切实解决人才问题。考虑可从模具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建立长期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问题。

3.4 政府出台相关经济政策,推动模具产业集聚步伐,以现有模具基地为基础,引导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产品、信息链、技术服务链,提升模具开发、设计和制造能力。促进模具生产往标准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扩大产业规模。

4 结束语

本文以宁波北仑模具产业为研究对象,以竞争经济学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分析、相关支撑产业及政府机遇等方面对宁波北仑模具产业进行系统分析,一方面探究模具产业链形成的原因其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及模具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企业及政府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周永泰.“十一五”振兴模具工业的途径与对策[J].机械工人冷加工. 2005年第7期.

[2]蔡紫金.我国压铸模制造的现状与发展[J].模具制造.2004年7期.(2003年数据).

[3]宋才飞.中国压铸发展概况与模具市场[J].2007发表.(2006年数据).

[4]周永泰.2007年上半年我国模具进出口情况分析.中国机械与金属工业.2007年11月.

[5]周永泰.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塑料模具业.国外塑料[J].2007年25卷第5期.p45~46.

[6]周永泰.中国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电加工与模具[J].2005年增刊.

[7]吴春芳.深圳模具业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2007年.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篇3

关键词:广东健康服务业,钻石模型,竞争力

健康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中国的健康产业由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传统保健品产业、健康服务产业四大基本产业群体构成。其中, 健康服务产业是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 涵盖了以健康体检为核心的个人疾病检查与预测产业、以祖国传统医学为主要手段的健康调理、康复与健康维护产业, 以各类休闲度假、健康运动为核心的健康促进产业, 以健康评估为核心的健康咨询服务产业以及寄生并服务于各产业之间的健康数据信息通讯服务产业。其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发展健康服务业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 还有利于服务业和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健康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在我国仍处在起步阶段, 还没有形成一个以人的“个性化健康需求”为目标, 能够系统、完整、全程、连续、终身解决个人健康问题的服务体系。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 对健康服务的潜在需求较大, 增长空间极为广阔。本文将利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广东健康服务业的竞争力, 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广东健康服务业的竞争力分析

美国哈弗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波特钻石模型, 该模型认为:一个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政府等六种要素的综合表现。我们以此模型作为分析框架, 对广东健康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初级劳动力等, 高级要素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现代化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广东健康服务业在生产要素方面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广东医疗服务设施为开展健康服务提供了必备条件。2007年广东省共有卫生机构16490个, 三甲医院52家, 在全国各省中拥有三甲医院数量最多。广东的医疗保健设备类型齐全, 功能先进, 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

第二, 广东卫生保健人力资源丰富。2007年广东共有卫生人员45.21万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07万名, 占卫生人员总数的79.8%。广东不仅卫生技术人员、执业 (助理) 医师和注册护士人数在东部各省中是最多的。

第三, 广东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 医疗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迅速。健康服务业是现代医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业, 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 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 尤其在医院信息化和卫生统计工作等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 广东丰富的自然疗养保健资源彰显了健康服务供给的特定实力。除了医学上的保障外, 健康服务的开展还需依托于丰富的自然疗养保健资源。广东省地处珠江流域下游地区, 濒临海洋, 阳光充足, 气候湿润, 具有十分优越的气候条件, 拥有众多适于疗养保健的优质温矿泉、滨海沙滩等环境条件。

但是, 在生产要素方面, 广东仍存在一些制约健康服务发展的因素。其一, 缺乏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健康服务涉及面广, 但目前广东乃至全国尚无一家医学院校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 广东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数量有限, 与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其二,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健康服务需要有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需要建立连续、综合的居民健康档案, 以便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追踪疾病的变化路径并可靠地评估护理质量。但是, 目前广东省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化、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显得较为落后。

2、需求条件

服务业的扩张, 必须基于充足的国内需求及强烈而独特的需求偏好。广东经济发达, 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较高。从表1可以看出, 2007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上海、北京、浙江,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均消费性支出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因而, 城镇居民对于健康服务有较强的支付能力。根据对国际、国内健康消费市场的研究, 中等以上发达国家, 健康消费总量约为G D P的5%至1 0%之间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近两年在5%以上) , 其中, 医疗性健康消费支出与非医疗性健康消费支出约各占50%。按2007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31084.40亿元来推算, 广东健康消费总量超过1554亿元, 其中非医疗性消费支出可达777亿元。

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人们生活节奏较快, 工作压力大, 对健康服务有着较大的潜在需求。有以下几点因素:亚健康人口较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高收入人群较多, 且健康状况不佳。此外, 广东企业众多, 员工工作压力普遍较大, 亚健康人群最为密集, 是健康服务巨大的潜在市场。

虽然广东健康服务的需求潜力较大, 但是目前健康服务的消费理念在人群中的接受度还不高, 健康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端人群。人们对健康消费的观念还停留在病后医治的传统阶段。突出的表现是虽然广东人均消费性支出较高, 但医疗保健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却较低。

3、相关及支持产业

健康服务业的相关和支持产业主要有医药业、健康体检业、健康调理、康复与维护产业、健康促进产业、健康咨询服务产业、健康数据信息通讯服务产业、健康保险业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健康服务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首先, 广东医药业发达, 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其次, 广东体检机构数量较多, 发展势头猛、潜力大;第三, 广东康复疗养机构分布广泛;第四, 广东旅游业发展成熟, 为健康促进、健康维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是, 广东健康服务业与医疗机构、旅游业、保险业等相关产业还缺乏互动合作与资源共享。例如, 保险公司和健康管理机构之间还没有建立良性的合作机制。广东目前仅有人保健康、平安保险两家开展专业健康险业务, 市场缺乏竞争, 且业务总体发展水平距离居民的需求还相差甚远。由于与健康管理机构缺乏合作还使健康险公司很难有效地控制、判断客户未来的健康状况, 面临较大的理赔压力。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广东省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 主体涉及医院、企业、疗养院、体检中心等, 性质包括民营、股份制和外商独资。经营模式多数是利用网络平台, 网下与医疗机构合作, 以会员制方式提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安排体检、健康评估、专家咨询等服务。另一种模式是独立于医院、拥有自己的实体机构、主要提供健康体检的大型健康管理机构。第三种模式是网络与实体合作, 以爱康网和国宾体检机构的合并为代表。二者合并将客户服务与医疗实体连为一体, 体现了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完美结合, 这也是未来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不过, 目前广东健康服务业还存在着机构小、散和无序竞争的状况。大多数专业健康服务公司主要以健康体检服务为核心, 或仅提供健康服务某一个环节中的某项服务, 并且服务是一次性和非连续性的, 这样的服务模式已经落后于市场的需求, 特别是当面临国外发展成熟的健康服务机构的竞争时就会显得很无力。目前, 国外资本正加速进入我国健康服务产业, 这一方面将激活市场,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竞争的加剧。

5、政府作用与机遇

自2005年我国把健康管理师列为新职业以来, 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一直被政府关注。但是由于健康服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政府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酝酿成熟, 造成了健康服务行业经营不规范,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 不利于健康服务行业快速走向成熟。另外, 目前我国还缺乏与健康服务业相关的配套措施, 诸如医疗预防投入、资金投入、产业鼓励政策等。虽然已有一些地方政府把健康服务纳入了经济发展规划, 但是还没有把健康服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 缺乏对各相关行业的统筹协调和整合。

但是应该看到, 在新形势下, 广东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首先, 我国新医改方案有利于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新医改方案已将国民健康的重点放在病前控制, 这将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 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是广东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契机。政府在积极筹备运动盛会的同时, 也在大力开展全民健康运动, 这将使市民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第三, 国民旅游计划有利于健康管理与旅游业的融合。广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该计划不仅是为了拉动内需, 更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为健康服务机构与旅游业的合作和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二、广东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扩展健康服务的对象。政府、健康管理公司、保险机构要对健康服务的基本理念、健康收益等进行积极和富有战略意义的宣传, 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加大资金投入, 出台鼓励性的产业政策, 制定并推行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化标准等, 引导健康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3、大力开发信息通讯技术, 使其与健康服务实现互动与双赢, 引导健康管理朝集约管理、个性服务的方向发展。

4、加快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师的培训工作, 提高培训质量, 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

5、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深入社区开展服务。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需要, 开展健康教育, 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逐步使社区卫生机构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服务为中心。

6、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特色, 提高竞争力。国外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成熟, 机制健全, 因此, 借鉴国外健康服务的运作方式是加快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同时, 还要根据中国的生理指标、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在健康管理核心技术上有所创新。

7、积极推动医疗、保险、旅游和健康服务业的互动合作。目前, 要在健康数据信息通讯技术管理与服务平台上探索一条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发展模式, 推动健康服务业与医疗、保险、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建设一个完整的、互动、互补的健康服务产业链。

参考文献

[1]、陶呈义.健康管理服务业:一座待掘的金矿[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7)

[2]、张瑞利.健康管理产业的供给现状及趋势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04, (4)

[3]、陈云.广东省生物制药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J].产业经济与创业, 2007, (4)

[4]、张林、王海文.广东疗养保健资源要素评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3)

[5]、马丽斌、马爱霞.对发展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探讨[J].上海医药, 2007, (1)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篇4

关键词:新疆;棉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4-0043—04

伴随着世界纺织产业的升级演化,纺织产业工业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向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如我国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等地。同时,国内纺织产业出现由东向西的“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趋势。纺织产业将呈现新的布局。新疆发展棉纺织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丰富的原料资源和煤电气等能源保障优势、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地缘优势、独特的区域民族特色等。新疆应抓住机遇。把有利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的竞争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一、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现状

(一)优势产业地位突出

新疆棉纺业依托棉花资源条件,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量规模从2000年的182.8万枚环锭、4.5万头转环纺,增加到2008年的360万枚环锭、8.7万头转环纺,分别增长96.9%和93.3%。棉纺织业已经成为自治区纺织工业中具有较强潜力的优势产业。

(二)产业布局逐步集中

新疆纺织工业的分布以首府乌鲁木齐为中心,沿南北疆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干线的重点城镇、原料产区、边界口岸延伸。“十一五”期间,已初步形成乌昌地区、库尉地区、阿克苏——阿拉尔地区、石河子——奎屯地区及喀什地区等五大纺织产业聚集区域,这五大区域的棉纺生产规模已占到新疆总能力的91%以上,成为拉动行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经济成分多元化进一步发展

新疆国有纺织企业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同时,一批民营、外资资本的介入,也给纺织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行业整体经济实力。到2006年。自治区纺织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重已从2000年的63%减少到37%,国有经济比重从86%下降到58%: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比重从14%上升到42%,非国有经济实现的销售收入比重已达到56%,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

(四)纺织品出口规模扩大,结构失衡

新疆棉纺织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初加工产品多。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少,缺乏国际品牌支撑,出口商品很难占领高端市场,导致出口产品结构失衡。新疆纺织出口规模逐年扩大。但出口产品品种单一,主要商品为棉花、棉纱、棉布、地毯。出口产品结构以原料和半成品为主,出口产品国际竞争优势难以长期维持。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新疆棉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波特的“钻石模型”是分析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宏观分析工具。它主要由4个要素组成。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下面分别分析各个要素对新疆棉纺织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生产要素因子分析

1,原料资源

棉纺织业的原料资源主要是棉花和化纤。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3,与其它各产棉省区相比,新疆在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纤维品质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从1993年开始,新疆棉花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连续十几年全国第一。棉花纤维品质方面,新疆棉花与国内其它棉区相比:在2.5%跨距方面,优于长江流域的棉花;在长度整齐度上,高于黄河流域的棉花;在伸长率、反射率和黄度上,优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棉花;在马克隆值方面,优于长江流域的棉花。而且新疆棉花在大部分衡量棉花品质的指标上也都超过国内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新疆棉花在国内棉花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和主导地位,丰富的棉纺原料为新疆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

2,能源

新疆是西部地区的能源大省,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48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7%:发电装机容量1120万千瓦。增长24%,增速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少数几个不缺电的地区,平均电价处于全国中低水平。另外,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价格不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一半,若采用自备电厂发电,动力成本则会更低。因此,新疆发展棉纺织业的成本优势,源于区域内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

3,人力资源

(1)劳动力资源。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在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从劳动力成本看。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但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现阶段国内纺织产业出现由东向西的“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原因。从劳动力素质看,我国纺织业职工的敬业精神、技术素质均高于国外,在综合技术、科技创新等方面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相对于亚非拉的大部分低成本国家来说却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于新疆而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无论在劳动力成本还是劳动力素质方面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具有比较优势。

(2)技术人才资源。传统的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当今世界纺织业科技进步十分迅速,由高素质劳动力组成的技术人才资源在当今纺织产业竞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新疆纺织业职工队伍技能结构中,高级工以上技术人员占O.8%,中级工也只有3%,初级工占6.2%,与国内一些企业特别是国外一些先进企业拥有45%以上高级技术技能人员、50%的中级技术技能人员、5%左右的初级工的技能结构形成巨大的反差。企业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考核,技术工人断层和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科技队伍正在逐步进入“结构式老化”,所有这些技术因素已成为制约新疆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4,资本资源

2007年,新疆“纺织项目招商团”先后赴闽、沪、江浙等国内纺织业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引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介绍新疆的资源优势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新疆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还组织疆内企业参加了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2007亚洲商品展览会、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纺织机械暨经贸洽谈会等各类活动,扩大了对新疆投资环境的宣传,吸引了一批区外优势企业来疆投资纺织项目。此外。新疆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还为企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专项资金支持。新疆雅戈尔公司、玛纳斯澳洋科技公司、新疆华孚公司、奎屯锦业公司、昌恒公司等企业先后获得了国家或自治区(兵团)专项资金的扶持,有力地保证了这些企业相关项目的建设进度。2007年。新疆纺织业完成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投

资20亿元;其中,招商引资12亿元以上。

(二)需求条件因子分析

1,国际市场需求分析

从国际市场看,在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限制后,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化结构调整给中国纺织业发挥比较优势带来新机遇,中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更能发挥,中国纺织产品国际化需求呈现上升趋势。此外。新疆与中亚五国毗邻,由于历史的原因,中亚五国的轻工业发展较为薄弱,巨大的国际市场潜力为新疆棉纺织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是世界纺织品消费的第一大国,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每年纺织产品有70%以上供应国内市场,国内消费是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市场,这为新疆纺织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伴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持续增长,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从1995年的4.5kg左右增长到2006年的14kg,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年均增速超过10%。今后人均纤维消费量仍会持续增长。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时,纺织品的消费将进入快速膨胀阶段,尤其是纤维消费。纤维消费水平与人均GDP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纤维消费量越大。

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国家各项支农措施力度加大,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将在农村逐步掀起,成为推动我国纺织品消费增长的又一动力,国内纺织品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三)相关与支持产业因子分析

产业集群在一定区域内集中了产业价值链上相互竞争和互补的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具有竞争力的相关与支持产业是影响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相关与支持产业可能促进产业创新:另一方面,相关产业的国际成功也会带动有关产业成功。目前。在浙江、广东、江苏一带已经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了包括纺织、染整、辅料生产、服装生产销售与纺织机械等各个领域的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已从国内著名的纺织产品集散地变为现代产业集群地。目前。新疆棉纺织企业中95%以上是单纺厂。无一户具备纺、织、染、服装等全功能的企业,产业链严重脱节、断裂。此外。纺织机械业作为纺织服装业的主要相关行业,是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纺织产品的重要基础,但新疆棉纺织机械制造业基本上处于空白,所需纺织机械主要靠从国内外引进。

“十一五”期间,新疆纺织产业只是形成了为数不多的纺织聚集区域。产业集群还处于孕育阶段,必将面临国内众多纺织业集群的竞争压力。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因子分析

据统计,到2006年,自治区纺织业国有经济比重占58%,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比重达到42%。非国有经济实现的销售收入比重已达到56%,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新疆棉纺织企业组织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纺织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精,规模效益差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市场竞争战略上,当国外竞争者日益重视诸如战略联盟、并购、资源全球化配置等策略管理时,当国内先进地区正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产业集聚、提高纺织业整体竞争力时,新疆棉纺织企业由于现有的大部分纺织设备水平相似,生产的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也无明显的差距,出现总量结构性过剩的矛盾,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取胜。

(五)政府行为与机遇因子分析

自治区政府在《新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优势资源条件,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突出原料优势,坚定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大幅提高棉花、亚麻、羊毛、石化下游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纺织原料和中间优质产品基地,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重要的纺织产品向西出口的贸易基地和通道。对于发展棉纺织产业,提出:抓住当前“纺织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进一步理顺棉花流通管理体制。与棉纺织业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提供优惠的土地及能源供应和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实施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措施积极推进纺织服装特色城镇规划与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步伐,进一步调整产业区域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在集约化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新的突破。

三、提高新疆棉纺织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技术创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篇5

关键词:钻石模型,服务外包,要素,竞争力

服务外包是一种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 是指企业将服务生产活动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由于服务外包可以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目前, 各国都在创造条件, 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

近年来, 我国服务外包业有了很大发展, 2006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收入总额达118亿美元, 其中IT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为75.6亿美元, 业务流程外包产业规模达42.7亿美元。尽管如此, 我国服务外包业相比国际发达水平, 还有较大差距,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20世纪90年代, 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 可以较好地解释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

一、竞争力分析的有效工具——“钻石”模型

波特认为一国的某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由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决定。四个基本因素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柱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及竞争;两个辅助因素为:机会变数和政府。由这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组成一个菱形结构, 类似于钻石形状, 习惯上称之为“钻石”模型 (如图1) 。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服务外包产业要素分析

1、生产要素。

包括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 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通常是人力创造出来的, 包括高等教育人才、科学技术以及知识资源等。

服务外包具有进入门槛高、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特点, 这使得一国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知识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 基础设施。服务外包产业发达的国家需要有完善超前的基础设施, 尤其是要有发达便捷的道路交通。另外, 服务外包产业对电力系统也有较高的要求, 服务外包产业园通常需要拥有双备份电源, 以便在电力供应中断时, 不至于对产业园的工作造成重大损失。

(2)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求成本的降低, 因而需要服务外包业发达国家具有长期提供大量价格低廉的劳动力的能力。服务外包企业主要是从事技术和知识密集的头脑型企业, 因而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 接包国较高的语言交流能力可以使接包方工作人员能够很通畅地与发包方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与协作, 所以, 服务外包对语言交流能力的要求比一般技术部门要高很多。

(3) 知识产权保护和科学技术水平。服务外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职能和部分商业机密, 甚至是发包方的核心技术, 因此接包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构成一个国家外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另外, 目前服务外包发达国家的外包贸易主要向高科技产业集聚, 因而需要接包国科学技术产业比较发达。

2、需求条件。

需求是一国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对发包国来说, 需求条件好能够迅速促进其业务的外包,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对接包国来说, 强劲的需求可以加快该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速度, 直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3、相关及支柱产业。

任何优势产业都一定有其支柱产业, 并且是和相关产业一同崛起的。目前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 制造业、物流等行业, 一国的服务外包业要想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 必须要有相关产业的支持。在信息技术领域, 该国要有健全的网络体系设施和发达的电讯产业;在制造业领域, 要有发达的制造业;在物流领域, 要有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通讯行业。另外, 服务外包主要指服务生产活动以商品化形式的外包, 因而外包发达国家还要有雄厚的服务业基础作支撑。

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及竞争。

(1) 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服务外包讲究规模效应, 而且目前大规模项目外包越来越多, 这要求服务外包发达国家的企业要有龙头企业, 形成品牌效应, 同时要有一定的规模, 具有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的能力。

(2) 竞争。服务外包业作为一个新型产业, 对创新能力要求很高。不管是对发包方还是接包方, 激烈而有效的竞争都可以为该国服务外包行业内企业间相互模仿和人员互相交流创造条件, 使得整个国家产业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增加, 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

5、机会变数。

它是影响一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可变因素。在服务外包中, 不管是发包国还是接包国, 在选择合作对象时都是先选择国家, 再选择企业, 因而一国的国际影响力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一国必须抓住一切发展的机遇, 促进本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引起别国更多的关注, 从而扩大对本国服务外包的需求, 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6、政府。

在国际竞争中, 政府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它的基本职责是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服务外包业是一个涉及到宽领域、多部门的产业, 需要有完善的措施和一整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商、扩大需求、进行产业支持。如果政府和企业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局面, 这无疑会促进本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1、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空间及优势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 评估及预测, 我国ITO市场2008年将达到27亿美元, 2009年34亿美元。BPO市场2008年将达到11.91亿美元, 2009年16.18亿美元。据科尼尔公司的分析, 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产业环境竞争力方面, 中国仅次于印度, 位列第二, 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具有大规模、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日益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 据统计, 2003年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为7.30万公里, 公路里程为180.98万公里, 民航航线里程为174.95万公里;到2006年, 就分别达到7.71万公里、345.70万公里、211.35万公里。此外, 我国还拥有了世界级的电力基础设施, 能够为主要软件基地提供稳定、不间断的双电源供电。

(2) 我国具有大量高科技人才和成本优势。我国人口众多, 教育水平较高, 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到2006年, 我国博、硕士毕业人数已达到255902, 本科毕业人数2381684, 专科毕业人数3093304。在成本方面, 中国的人力成本相对其他服务外包产业发达的国家低廉。我国国内从事软件外包人员的平均工资仅相当于印度同类人员的40%。

(3) 大规模的制造业基础与需求市场。中国向来有“全球制造中心”之称, 在发达地区, 形成了产品配套程度很高的产业集群, 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打下了基础。另外, 目前中国凭借经济高速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稳步推进的优惠政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等因素对外国及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不断增加, 促使大量跨国企业正在将其亚太研发、销售、采购、物流等中心转移到中国。

(4) 政府的支持。我国正大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将服务外包企业列入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 享受相关产业优惠政策。目前, 中国政府推行了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 即“十一五”期间, 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 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 创造有利条件, 全方位承接国际 (离岸) 服务外包业务, 并不断提升价值, 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软肋或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但是根据服务外包业的商业环境进行评估, 中国的商业环境与服务外包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1) 客户互动能力较差。我国高技术人才的英语交流能力普遍不高, 根据Gartner公司于2004年做出的主要外包供应国交流效度比较, 印度为0.49, 爱尔兰为0.8, 中国仅为0.36 (总分为1.0, 分数越低则表明能力越低) 。这会降低客户的信任度, 从而很难获得海外客户的外包订单。即便获得了订单, 交流技能的缺乏也会增加管理难度, 延长项目时间, 进而产生较高的费用。

(2) 我国服务业基础较差。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而服务业发达的国家, 服务贸易主要向高科技产业集聚, 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比重比较大。高技术关联产业涉及到上游所需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供应商和下游运输、营销、服务等众多领域, 也涉及到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 我国的高科技园区的普遍呈现出产业结构趋同严重, 园区内的企业集聚存在明显的脆弱性, 产业集聚机制不够完善等一系列制约高科技园区发展的问题。这些导致了我国服务业贸易不具备竞争优势, 进而不能为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足够强的支撑。

(3) 企业规模、市场份额、关键客户资源等方面与服务外包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软件产业为例, 在印度, 员工超过万人的软件外包企业超过20家, 而我国最大的软件企业才2000人。此外, 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印度相比也差之甚远。以IT服务业为例, 中国排名前十的IT服务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20%, 而印度的十大IT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45%。另外, 中国企业的关键客户资源并非来自国际市场, 尤其是利润率更高的欧美新兴市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多数从日本市场起家, 还没有真正进入欧美市场, 并且缺乏直接从欧美发包商手中接单的能力, 只能承接第二、第三包业务。

(4)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我国的盗版现象比外包发达国家严重得多。跨国公司对其知识产权的担忧, 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根据KPMG会计事务所调查显示, 大多数亚洲公司已经将一部分的业务外包到印度 (占55%) , 中国 (占36%) 。而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第三受欢迎的服务外包承接地, 达到20%的份额, 香港以16%的份额名列第四位。分析人士指出, 印度和新加坡的成本虽然不是最低廉的, 却拥有很好的知识产权保障, 员工的教育程度高, 这为它带来了较高的附加值。

总之,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还不够高, 根据全球机构的统计显示, 目前中国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到10%, 而印度约占60%-70%。但是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麦肯锡与商务部发布白皮书预测, 以年均30%的增长计算, 到2010年, 中国可实现外包产业收入180亿美元, 到2015年实现收入560亿美元, 有望迅速成为“全球服务外包行业的巨人”。我国服务外包起步较晚,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发展服务外包的重大意义, 抓住机遇, 发挥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同时要以服务外包业为突破口, 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 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建锋, 崔荣燕.服务外包兴起与中国的对策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 2007, 23 (6) :127-132.

[2]应志强.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及其对策[J].时代经贸, 2007, 5 (67) :56-57.

[3]徐兴锋.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7.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篇6

关键词:服务贸易,钻石模型,成都

一、引言

我国服务贸易开展较晚, 虽然增速仍然不及货物贸易, 但是自2003年以后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尤其自2000年以来,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持续增长, 服务贸易实现顺差 (见表1) 。

成都作为我国重点发展服务贸易的14个示范基地之一, 2007年上半年, 服务贸易进出口5.56亿美元, 同比增长110.8%;其中, 出口2.61亿美元, 同比增长166.8%, 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核心, 以其提出的钻石模型为分析依据, 结合服务贸易的特性以及成都地区具体的情况, 通过修正后的模型来探讨影响成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升成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及“钻石”模型的修正

在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的问题上,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认为:某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状况、支持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政府作用等六大因素, 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然而, 波特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和产业, 并没有专门涉及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而郑吉昌、夏晴 (2004) 则以波特的观点为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 结合服务贸易的特征探讨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这说明波特钻石模型完全可以用来分析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情况, 本文对钻石模型做出了修正。新模型保留了波特“钻石”模型的基本内核, 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服务业及关联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仍然作为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不同的是, 根据成都地区发展服务业的基础条件和处在发展初期的现实情况, 以及从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经验可以得知, 政府在服务贸易发展初期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新模型突出了政府的作用, 并将其放在中心位置。此外, 新模型的外面表示成都本地环境的影响以及国内环境的影响, 作为辅助因素进行分析, 包括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和商业环境等。由于机遇的不可控性, 本文将机遇也作为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修正后的模型如图1所示:

三、影响成都服务贸易的因素分析

接下来本文将以修正过的钻石模型对影响成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重点分析其要素条件与政府的作用。

(一) 要素条件

服务贸易的生产必须依托一定的生产要素, 如旅游服务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 金融、保险、银行离不开雄厚的资本等等, 生产要素是服务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成都地处中国的西南部, 在地理位置上来说,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处于劣势, 这势必会造成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降低成都的竞争力;在高新技术上, 以成都的软件出口为例, 2006年, 成都市软件出口1.4亿美元, 而同年上海软件出口9.9亿美元, 深圳市软件出口额2006年为29亿美元, 在全国几个软件出口的城市中仅比西安市出口额0.56亿美元多。因此, 在科技密集型行业上,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但是发展增速很快。自2002年以来, 成都市软件产业平均每年35.98%的增长幅度, 2006年, 成都市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6.2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30%。在人力资本上, 成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教育、科研中心, 人力资源储备丰富, 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3万人。与上海相比较劣势并不明显。在要素条件上, 我们可以看出成都与东部城市相比处于劣势, 所以对于成都地区仍要加大各个方面的投入,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上。

(二) 需求条件

一个国家需求的特性, 将会直接影响该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而对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来说, 需求条件则是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成都市经济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势头, 2006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50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增长15.98%, 人均GDP24923元人民币, 比上年增长13.74%。2001--2006年成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3%。随着成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GDP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 居民的消费水平将持续上升, 对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三) 服务业及关联产业

一国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始终是其对外贸易的基础, 没有国内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就没有对外服务贸易的高度发展。服务业比重的高低往往是一个国家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所以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乃至国际贸易地位, 必须突破国内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一个地区的发展也是同样如此。当前成都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之上海等东部城市落后, 以其龙头产业--软件业来说, 仍落后于东部上海等城市。加上本身的产业基础不劳, 制造业不发达, 使得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脱节, 连锁效应微弱, 同时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联动效应也不明显。

(四)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

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包括企业的形成与组织管理方式、竞争激烈程度、创新与企业家才能等, 是决定一国的企业如何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长期以来, 中国大量服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起来, 产权界定不明, 存在着封闭、保守、垄断的色彩, 这些情况对于成都的企业而言也不例外, 这些无疑会降低成都的竞争力。

(五) 政府的作用

在现代全球经济中, 政府不可能通过其政策扶持创建出竞争性产业, 但政府可以创造一个公司能够获取竞争优势的环境。同时, 结合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可以得知, 政府在服务贸易发展的初期对于保障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成都市政府为支持服务贸易的发展, 先后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成都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试行) 、《成都市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配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意见》, 制订了一系列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财政、税收、投融资、政府采购、人才培养、产业集聚发展、扶优扶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六) 成都本地环境和国内环境

任何一个企业、产业的成长与发展都会受到该国国内环境的影响, 国内环境包括文化价值环境和政策环境等。近年来, 成都市的服务业正逐步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达7.1∶45.2∶47.7。但对照国内外发达城市, 差距仍然明显, 服务业总量仍然偏小, 增速不快, 核心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加之汶川大地震对成都服务业带来的较大影响, 在此关键时期理清成都服务业的发展思路至关重要。

四、对策建议

(一) 实施服务业与工业并举战略。

制定包含财税、金融、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成龙配套的政策体系, 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使服务业的发展处于与工业同等的地位, 形成服务业和工业并驾齐驱、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

(二) 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成都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在生产成本、人力资源供给和承接科技信息外包的行业成熟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面临各城市抢抓服务外包发展先机的激烈竞争, 成都要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医药研发、工程设计等服务外包, 积极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阎星, 李霞, 汪欢欢.加快发展成都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思考.成都日报, 2008年9月8日

[2]、郑吉昌、夏晴. 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模型. 《价值工程》, 2004年第4期。

[3]、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世界经济》, 2006年第8期。

[4]、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状况 (2005年度) , 成都市软件产业推进办公室, 2006年5月

[5]、黎德光.惠普推动中国软件服务外包战略.第五届中国软件洽会, 2007年4月19日。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篇7

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包括外国游客的入境旅游和本国游客的出境旅游。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讲,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前者。[1]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起步于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壮大。[2]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有力推动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逐年增长,1980-2006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92%,为我国的创汇增收做出很大贡献。1998-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61%。旅游服务贸易总量持续增长,旅游外汇收入占我国服务贸的比重达到51.3%,在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中一直排在首位。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以及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单位:百万美元)

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巨大的进步,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仍存在很多不足,和世界主要旅游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从比较优势指数(CAI)、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主要指标来看,我国均落后于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说明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目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客源市场比较局限,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4]

由表2可知,我国的入境游客主要来自亚洲,占到入境游客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港澳台及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为主,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相对很少,这说明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不强,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如日本是我国最大的客源国,但1995年美国接待的日本游客的数量却是我国的5倍。

(单位:万人次)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中具有时代性和突破性的理论。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90年代初先后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三部著作,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论述了“竞争力”的问题。[5]波特认为,一国(地区)某一行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情况、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两个辅助要素则是机遇和政府。这六个要素共同构成了该行业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运用“钻石模型”,可以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各要素进行分析。

(一)基本要素

1. 生产要素

迈克尔·波特根据产生机制和所起的作用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基本要素与高级要素。前者指先天拥有的或不需花费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熟练劳动力等;后者指需要通过长期投资或培育才能够创造出来的,如高科技、熟练劳动力等。对于竞争优势而言,高级要素更为重要,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并可影响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本要素的不足。

在旅游业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科学技术等。在基本要素方面,我国具有一定的优势。服务贸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满足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需求。我国山川秀丽、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至2003年底,我国主要旅游景区(点)共3 409个,其中A级景区1 358家。[6]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也各有不同,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除自然风光外,我国深远而丰富的文化更成为吸引国外旅游者的因素,如日本来华游客的兴趣构成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它仅占4.5%。但同时,由于过度开采和保护监管不力,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出现程度不同的恶化,如水土污染、植被覆盖量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不断缩小等,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引起旅游业相关人员的注意。[7]

相比于基本要素的优势,我国的高级要素较为薄弱。虽然具有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但我国的人力资源却相对匮乏。不同于普通的劳动力,人力资源指经过教育、培训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虽然我国的劳动力数量众多,但劳动力的质量却远远不及发达国家,如外语导游数量不足,制约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另外,我国的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目前只有航空售票和酒店业务广泛采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其他领域则涉及较少。

2. 需求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发展中的大国,希望能更加直接和深入地了解它,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如近年来兴起的“孔子学院”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波特尤为强调国内需求的重要性,认为相比于国外需求,国内需求对产品提供者的刺激更为直接,更有利于促进竞争,增强竞争力。对国家竞争优势有重要影响的国内市场特征有:分隔的需求结构、老练、挑剔的买主以及前瞻性的买方需求。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产品类型较为单调,以观光型旅游为主,达不到国际旅游产品细分、多样、专项、灵活的特点,无法适应境外游客多方位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使我国居民的旅游意愿和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农村旅游市场有待于大力开发,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3. 相关和支撑产业

在“钻石模型”中,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还要受到其相关和支撑产业的影响和制约。所谓相关产业,是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互补性的产业;支撑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它主要向其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如果一个产业拥有发达、完善的相关和支撑产业,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该产业建立起竞争优势。旅游业是一项典型的综合性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其相关和支撑产业包括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商品购买及娱乐业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经营体系已初具规模,相关旅游设施也在日益完善。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3926家,具备了较好的接待能力。航空和铁路运输系统得到显著改善。然而,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连接,体现不出价格优势,影响了产业竞争力。旅游产品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工程度较低,价格低廉,创汇能力有限。旅游娱乐场所也多为KTV、酒吧、保龄球等,趋同性强,体现不出地方特色。有些城市和景区的交通不够便利,阻碍了游客的游览意愿,影响了游览效果。

4. 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是指资助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境。波特指出,强大的本地、本国竞争对手是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并得以长久保持的最有力的刺激。截至2010年底,全国旅行社的总数为22784家,同比增长了5.24%;全国入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289.58亿元,同比增长30.35%,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2.29%。虽然我国的旅游社数量众多,但大部分是小规模经营,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不够彻底,管理模式较为粗放,无法形成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营销意识和服务意识较为淡薄,跨国经营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较弱,缺乏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小。

(二)辅助要素

除四个基本要素外,还有两个辅助要素也会对竞争优势产生作用,即政府和机遇。

波特认为,要充分发挥四个基本要素的作用,离不开政府。在政府的推动下,可以培育高级要素和挑剔的、有前瞻需求的消费者,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加强对行业的管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可享受《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相关待遇,为我国旅游业的全球化和自由化提供了条件。同时,我国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和措施,积极支持和引导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如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对我国开展旅游服务贸易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把旅游业列为优先发展的第三产业。但我国对旅游服务贸易的政策研究还比较薄弱,有些问题尚未涉及到。[8]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还不到位。旅游政策和法规缺失,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的旅游法规,在立法、执法和司法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9]

机遇是在人们意料之外的事件,它可能会改变事情原本的进程,从而改变产业原有的发展轨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旅游业面临着更大的国际市场,贸易自由化将促使我国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民众对旅游的需求持续扩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2011年深圳大学生运动会等一系列国际重大赛事和展览会相继召开,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

三、增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出台系统、全面的旅游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并提升执法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其次,要加强监管,保证旅游资源开发及经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尽量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整合旅游资源,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深层次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有效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长期发展。

(二)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要加快旅游企业的体制改革和制定创新,明晰产权,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快企业上市的步伐,使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其次,建立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和网络化经营,有利于集中企业的人才、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实现规模效应。再次,企业要创新营销方式。营销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针对主要客源国的不同偏好,进行多样化的和有针对性的营销。

(三)发展旅游相关产业

完善交通、娱乐、餐饮、住宿等相关设施,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给旅游业的发展以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提高国际旅游服务的技术含量,将DIS(目的地信息系统)、PMS(饭店管理系统)、BRS(银行结算系统)等广泛运用于旅游业,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旅游业水平的高低,因此,我国应加快构建旅游人才的培养体系,以大中专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为主体,培养各级、各类旅游专业人才,以满足研究、管理、服务等各个层面的需求。同时,要加强院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和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校企联合,按照企业需求来培养人才,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企业实践当中。应进一步完善导游考录制度,提高导游的准入门槛,创建一支高水平的导游队伍,尤其要培养更多的外语导游,提高对外团的接待能力,并保证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彦,管珊珊.浅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J].经济视角,2009(12):78-80.

[2]颜廷爱.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中国市场,2010(32):38-40.

[3]陈洁.浅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基于进出口数据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北方经贸,2008(1):129-131.

[4]赵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与对策[J].学术论丛,2009(44):14-15.

[5]陈宪,张鸿.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案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6]贾春蓉,张军.市场开放中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96-399.

[7]邹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2(1):97-101.

[8]章家清,谭鹏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探析[J].生态经济,2008,18(20):155-157.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篇8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以有形产品为基础的竞争逐步向以无形服务为基础的竞争转变, 服务贸易己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贸易竞争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服务贸易发展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之处, 而贵州又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 因此贵州服务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激烈地竞争和挑战。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贵州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培育问题。

2 理论基础

当前被人们广为接受和使用、用来解释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理论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又称为“钻石模型”, 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有关分析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分析研究了一国某一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以及如何能使该产业保持这样的相对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决定一国某一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有四个因素, 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撑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及竞争状态, 这四个因素之间都具有双向作用;此外, 在这四个决定因素之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 即政府作用和机会。以上六个因素互相作用、渗透和支持, 构成了竞争优势理论最核心的钻石体系。

3 贵州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本文根据贵州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特殊性, 综合考虑各要素的适用性和重要性, 对原模型进行了适当修正, 建立起新的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中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本文所建立的新模型是对波特的模型的延伸和发展, 这四个要素在新模型中仍然处于关键地位。“政府”这一要素, 在原模型中只是居于辅助地位, 但在新模型中, 我们把“政府”这一辅助要素的地位充分提升, 把它作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新模型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 还增加了另外两个辅助要素, 分别是国内环境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 是因为包括“政府”在内的五个要素, 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 因此增加国内国际环境这两个辅助要素十分必要的。这五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是互相影响、协调统一的, 只有相互协调好, 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新模型如图1所示。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的选取

本文在选取了6个指标来分析影响贵州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具体计算标准为:

(1) 服务贸易开放度, 以贵州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贵州GDP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2) 服务业发展水平, 以贵州服务业产出来表示;

(3) 外商直接投资, 以外商投资的实际流入额来表示;

(4) 人力资本, 以贵州省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来表示;

(5) 城市化水平, 以贵州城镇人口数占贵州总人口数的比例来表示;

(6)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以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服务性消费支出来表示。

4.2 对数据的综合分析

根据整理出的数据, 通过相关系数分析, 上述6个指标与贵州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

这6个变量与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相关程度按照大小顺序依次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服务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在相关系数保证的基础上, 我们将对各个变量与贵州服务贸易出口额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t检验值来看, 给定一个显著性水平α=0.05, 自由度为3 (n-2=3) , 通过查t分布表得到t0.025 (3) =3.18, 表4-3中所有变量的截距项的t值均大于3.18, 即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 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 拒绝截距项为零的假设。

从一元回归的结果来看,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与贵州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 模型拟合度良好, 可决系数分别为0.8917、0.8813和0.8652。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贸易进口额之间的模型拟合度稍差, 可决系数分别为0.6970、0.5323和0.4932, 这一点和之前相关系数分析中, 这三个变量与服务贸易出口额间的相关系数较低相吻合。

5 贵州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培育对策

5.1 大力发展本地服务业

在保持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优势的基础上, 还要积极推进新兴服务部门的发展。对于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的传统服务业, 政府应当鼓励这些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行业走出去,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从而使传统服务行业的优势得以提升。对于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服务行业, 也可以适当发挥比较优势, 通过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等方式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5.2 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平台,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贵州若要发展服务业, 必定要加快自身的城市化进程, 着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有交通、通信设施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会影响服务部门发展的质量、方式和速度。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做后盾, 服务贸易才能独立的发展。

5.3 培育精通国际服务贸易的高级专业人才

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贵州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就必须大力培育精通国际服务贸易的专业人才, 尤其是需要培育既懂得专业服务知识的, 又懂得规则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依托贵州现有的专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 建立人才实训基地, 加快紧缺人才的培育步伐。

5.4 积极开展服务贸易的国际合作

贵州可以利用我国与别的国家或地区所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 开展服务贸易的交流合作。2007年1月4日, 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 贵州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 可以以此为契机来开展服务贸易的国际合作, 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贵州处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积极培育贵州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是保持贵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影响贵州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修正, 分析了影响贵州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从而提出了培育贵州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

参考文献

[1]M.E.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中译本) [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2]丁平, 徐松.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8) .

[3]张蕴如.中国服务业开放度与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 2002, (4) .

[4]陈双莲.浅析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J].北方经济, 2008, (4) .

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 篇9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钻石模型,竞争优势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十五大报告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业结构转换特征, 认为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 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十五大报告通过引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将农业和服务业各自一分为二, 进一步描述了工业化时期就业人口结构的演变特征。此后, 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又不同程度地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 (主要包括增加值和就业人口)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理论界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范围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

一、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对于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朱晓青、林萍认为现代服业是传统服务业的对称, 与传统服务相比。它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新性三大基本属性。庞毅、宋冬英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高技术, 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既包括新兴服务业, 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刘志彪认为现代服务业是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的部门, 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服务、教育培训与卫生保健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 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等。顾乃华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当前那些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出较强外溢效应, 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在世界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拓深的背景下, 现代服务业最本质功能不是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 而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 提高整个地区经济的竞争力。由以上定义可以归纳出:现代服务业的现代性, 即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发达阶段的产物, 和传统服务业相对, 是新兴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高新技术性, 尽管现代服务业是属于服务业的范畴, 但它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活动是依靠现代高新技术, 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而进行的;现代服务业的知识密集性, 和传统服务业不同,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提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提供专业性的服务, 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 是知识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动态性,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产业发展演进中提出的概念, 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 作为服务业, 既包括为企业等提供的中间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 也包括为居民提供的最终服务, 但是专业性的生产性服务业无疑在现代服务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波特“钻石”模型及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一) 钻石模型

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最直接相关的战略模型乃是波特的“钻石”模型。波特将产业竞争力置于企业、产业和国家这3个主体的互动过程中进行分析, 认为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如下4个因素:生产要素条件———要素条件涉及国家或地区在该行业发展中所投入的各种要素, 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需求条件———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为企业的投资和创新提供初始的动力, 而且促使企业对投资和创新进行动态调整, 包括需求结构、消费者的行为特点等;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该产业的企业, 而且同其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有密切关系;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经营的得失常常可追溯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在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中, 竞争对手最为重要, 竞争为产业的高级化和创新提供了推动力。竞争对手在地域上的集中又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适宜的组织环境。由上述4项关键要素形成的“钻石”模型, 关系到一个区域的产业能否成功。而且“钻石”模型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拥有“钻石”模型的每一项因素并等于不必然拥有竞争优势, 只有将这些因素形成自我强化、自我发展的系统, 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

(二) 我国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四大影响因素发展状况

波特模型中的要素条件不仅包括传统的资源因素, 还包括人才、资本、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等依赖于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的高级要素。其竞争优势表现在将自然资源、教育、基础设施等基本条件转换成特殊优势的能力。当今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反, 对知识、人才、通讯手段等高级要素的依赖性却越来越大。在人才、知识技术方面, 我国服务业人力资源等初级要素较充裕, 但整体来看, 我国各服务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资本、管理、技术等高级资源要素。发展现代服务业, 必须具备相对成熟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机制, 构建起现代化的人才高地。目前, 我国多数地区, 无论从人才总量上还是结构上与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先进国家比都有着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缺乏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物。在基础设施方面, 要想发展现代服务业, 就需要有先进、发达的金融和物流业作基础, 这样才能形成现代服务业必不可少的集群联动发展态势。就我国的运输、物流业的发展来看, 其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费用仍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在很好满足整个国家发展的需要方面存在欠缺。

波特模型强调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获取所起的推动作用。对于服务业来说, 需求不足就会抑制企业竞争, 从而影响其规模经济的实现。目前, 我国现代服务业绝大部分仍处于幼稚期, 其面临的国内市场是不成熟的, 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由于生产成本较高, 服务提供价格也较高, 影响了这些服务行业竞争优势的获取, 大大提高了其他行业获得信息的成本。同时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和流动中枢,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也使得需求不足。

服务业是一个大的关联行业群。服务业对其他行业以及各服务业间具有极强的相关作用, 某一行业的发展或滞后会促进或制约其他行业的发展。各服务业之间也具有较强的相关作用。波特理论认为,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相关产业间合作的紧密程度、相关产业企业密集度、产业集群环境和产业服务环境。目前, 我国服务业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 要协调好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关系。一方面, 制造业的发展会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要注意到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的国际趋势, 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 附加价值提高, 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比重下降。因此, 我国在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组织和生产经营方式, 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同时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 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波特认为, 决定每个行业的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就是如何组织、创立和管理公司以及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整体而言, 我国服务业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效益不高, 服务企业在组织规模尤其是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 与国际化的公司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市场竞争程度来看, 众多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 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且市场规范化程度低, 竞争秩序混乱, 企业信用度差。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企业信用的缺失抑制了相当一部分消费需求, 也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加之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些行业中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 这种垄断性质的市场结构导致了服务供给质量差、价格高、抑制了需求, 同时严格的进入限制使得不少现代服务业的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 竞争能力差, 经营效益不佳。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

波特认为, 在钻石体系中, 每个因素最终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因素的表现, 任何一个方面出问题, 都会限制整个产业进步与升级的潜力。从波特的“钻石”模型来看, 想要发展现代服务业, 就要做好如下两点:一是在详尽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特点的基础上, 识别出最具有发展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二是创造条件弥补上述四方面因素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使四因素能协调地发挥功能。

要想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应以政府为引导、需求为导向、产业为主体, 通过模式创新带动服务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的升级;深入展开现代服务业理论体系与工程实验研究, 支持自主的技术和产业创新, 构建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技术标准和规范;坚持自主创新, 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现代服务业帮助第一、二产业的提升和持续发展, 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业人口的重大转移和社会物质能源的显著节约做出重大贡献。通过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技术与服务龙头企业, 促进国家创新服务体系的形成, 推动现代服务业商务链的建立和传统服务业的提升。

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改造将为我国农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机遇。我国应切实利用世界经济全面服务业化的趋势与机遇, 促进现代服务业对传统要素的改造与更新, 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与政策措施, 利用我国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丰富, 历史文化悠久, 以及在新经济中的“后发优势”等有利条件, 加快形成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研究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 利用服务经济改造传统经济, 促进我国早日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形成并保持我国在21世纪的“国家竞争优势”,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青, 林萍.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与发展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 (4) .

[2]、庞毅, 宋冬英.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10) .

[3]、刘志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 2005 (6) .

[4]、顾乃华.对现代服务业基本内涵与发展政策的几点思考[J].学习与探索, 2007 (3) .

上一篇: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下一篇:家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