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分析

2024-08-11

服务业发展分析(共8篇)

服务业发展分析 篇1

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

摘 要:在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进程中,现代服务业逐渐作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现代服务业内涵界定出发,分析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基于现代服务业对重庆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有贡献性分析,对现代服务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用二次指数平滑进行预测,得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巨大,且发现现代服务业在今后几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有利于了解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预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01-0152-03 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1月在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特别在十六大报告中更进一步强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3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但至今没有公认的对现代服务业明确的定义。 徐国祥、常宁(),王良杰、石丽丽()指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永胜()、汪琼良()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包括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也包含一些新型的满足个人更高精神需求的现代消费性服务行业,即生活服务业。潘海岚()、钟云燕()指出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把服务业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型的服务业,具有新兴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现代化的特征。根据中国行业分类标准界定的现代服务业类别,同时考虑到相关数据的可收集性,认为所研究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含以下九个门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二、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发展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此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及保持社会的稳定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实际出发,重庆市统计年鉴从开始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析》(GB/T4754-),考虑到现代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对2005―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重庆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分析 在分析重庆市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时,应该要同时了解重庆的经济实力基础及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由上页表1可知,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并一直保持向上的良好增长趋势。20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才620.75亿元,到20增加到了1 938.61亿元,增长了近2.1倍。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逐年升高,由2005年的46%上升到年的53.5%,增加了7.5%;而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增速不是特别明显,由2005年的17.9%增加到2011年的19.4%,只增加了1.5%。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雄厚、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势头也很凶猛,在产业结构变革中,随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第三产业已经逐渐取代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而现代服务业凭借自身的新兴化、信息化、知识化、现代化等特点成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支柱,进而全面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2.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5―2011年间,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均为向上增长的趋势。其中,金融业不论从增长值,还是增长幅度都是最大的,共增长了611.68亿元,增幅约为657.9%;而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以增长值和增幅分别为252.4亿元、175.4%,123.65亿元、377.9%,87.61亿元、102.2%,处于领先地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增长值和增幅都处于中等地位;而教育业可能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增长幅度偏低,只有57.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不论从增长值还是增长幅度都是最低的,增长值仅为10.85亿元,增幅约为40.4%;以上说明,近几年来,重庆市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势强劲,政府更加重视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稳固了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现代服务业对重庆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1.理论模型 经济增长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生产函数模型,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表现形式为: 其中,Y―产量;A―技术水平;K―投入的资本量;L―投入的劳动量;α,β―K 和 L 的.产出弹性。它表示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映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资本要素的投入增加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引起的[7]。基于此理论,为了进一步分析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列出如下模型: 假定:Y表示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X1表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X2表示服务业中其他服务业部门增加值;A为常数,表示其他政策及技术类带来的影响;α,β分别是现代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部门的增长弹性,反映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上述模型(1)两边同时取对数,变换结果如下: C为常数,加入随机误差项ε,同时假定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的特性,则方程(2)变换为所需回归方程: 2.模型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取重庆2005―2011年相关数据,利用统计软件EVIEWS对方程(3)进行LS回归,结果如下: 由上式可知,可绝系数R2高达99.99%以上,表明方程拟合很好,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的99.99%以上;F值足够大,其伴随概率P为0.000000 3.结论分析 从回归结果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存在较强的正的促进作用,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弹性约为0.49,即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每增加1%,重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增加49%。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约为51%,稍稍大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表明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处在成长阶段不够成熟,应该要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 四、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具有所需资料少、计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等优点,因此,本研究采取较为精确的二次指数平滑法对重庆市接下来几年的现代服务业的产值进行预测。二次指数平滑就在一次平滑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指数平滑,不能直接进行二次指数平滑;由于指数平滑存在着滞后现象,因此,平滑值不宜直接作为预测值,而是通过它修匀时间序列,以获得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从而建立预测模型。 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选取2005―2011年重庆现代服务业的产值对重庆现代服务业未来四年的发展进行预测,经过筛选,在平滑系数α为0.9的情况下,标准误差最小,因此,选取α=0.9,计算结果显示,2012―的现代服务业产值的预测值分别为2 581.95亿元、4 168.58亿元、5 755.22亿元、7 341.86亿元。从预测结果可知,到“十二五”末20重庆现代服务业产值将高达7 341.86亿元,高出2005年产值近11倍。 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且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推动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符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即“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五、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成为一国或一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衡量标准[8]。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蒸蒸日上,并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以更高、更快的效率发展,在总量上有新的突破。但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部门发展不均衡等。为了让现代服务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及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 重庆统计年鉴(―2012)[K].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2] 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4,(12):10-12. [3] 尚永胜.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5-28. [4] 潘海岚.现代服务业部门统计分类的概述与构想[J].统计与决策,2008,(3):44-46. [5] 钟云燕.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6):168-169. [6] 王良杰,石丽丽.现代服务业概念界定[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7] 汪琼良.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分析[J].区域经济,2012,(6):28-37. [8] 陈晓磊,郑建明.基于C-D模型的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情报科学,2009,(9). [9]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2008,(1):182-185.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服务业发展分析 篇2

从我国社会产品供给情况来看, 在大多数物质商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下, 我国服务产品却处于明显供给不足的局面。服务业不仅总量供给不足, 而且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业起点低、基础差, 具体表现为传统服务业比重高、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低、与其他产业联系弱等。运输、仓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基本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方式上, 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在传统服务业中的运用还有待加强。金融、研发、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发展程度上都满足不了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需要。

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 服务业产业结构层次低, 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领域狭小, 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性企业分散、规模小, 服务性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 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业如不加快发展, 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瓶颈。因此, 加快服务业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服务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 工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 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 还远未完成工业现代化。工业发展状况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 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 产品的供、产、销、宣传、售后服务等过程越来越细化, 也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服务, 所以, 工业化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往往能够促进服务业迅速发展。目前, 中国还处于典型的二元经济阶段, 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和加速发展的工业并存。而工业中的制造业主要还是加工制造业, 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工厂、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 围绕生产企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还停留在简单的为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企业产业链两端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物流、咨询、品牌服务等虽然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距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这也制约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 消费需求不足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居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会逐渐增加, 但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居民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消费环境制约等因素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收入水平是影响服务需求的一项重要因素,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限制了居民整体消费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 这表明, 总体上我国现在正处于贫富差距较大的阶段。这种差距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二是居民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表现为 (1) 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商贸等产值比重偏高, 而新兴服务业如旅游业、信息咨询业、文化娱乐等的比重偏低; (2) 高档服务供给过多, 需求却不足, 而低档服务供给过少, 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要; (3) 服务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沿海地区快于内地, 城市快于农村。三是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近些年基本维持在3%左右, 教育投入的不足, 导致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未能接受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是公益性很强的社会公共事业, 需要以国家较大的投入作为支撑, 而国家财政性医疗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足1%, 这个比例连续多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虽然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 但仍在11%上下徘徊。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基本投入主要用在体制内, 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方面。四是消费环境的制约。消费环境的便利性、服务质量、消费政策等诸多因素造成消费者缺乏消费意愿或有消费意愿却难以实现, 影响了居民服务性消费需求的增加。

(三)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够使城镇人口持续快速扩张, 人口集聚能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 尤其是服务需求。同时, 城市化的推进会带动投资需求进一步增长, 尤其是对基础设施需求的增加, 包括“经济性基础设施”, 即公路、铁路、机场、通信、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 以及“社会性基础设施”, 即教育, 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所以城市化为服务业创造了重要的需求基础。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6.6%, 低于与我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国家的平均水平, 也滞后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 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 但相对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的城市化仍然滞后。2005年, 日、韩等国同等工业化率对应的城市化率也都在60%以上, 而当时中国的城市化率则刚刚超过40%。相对于工业化进程,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滞后的。我国城市化与非农化的进程并不“协调”, 与非农就业水平相比,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滞后的, 也就是说, 大量人口已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 却未真正转化为城市人口, 反映在现实中的情形, 便是大量的“农民工”依旧迁徙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一方面, 进城的农村人口还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各种就业、福利等政策;另一方面, 市场交易活动效率低下使企业无法有效地实现中间服务业的外部化。

(四) 行业垄断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这些行业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 其发展远远适应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需求。很多领域实行垄断性经营, 一些行业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运作, 主要由公共机构直接生产和经营。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等领域, 由于垄断经营, 服务业企业一般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拥有独家垄断经营权, 没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 因而也没有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的动力, 企业内部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 服务效率低。由于行业准入限制多, 垄断现象突出, 这些部门垄断难以被打破, 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主要由政府制订和管理, 而政府的管制又不够有效, 于是在这些企业往往是政策性亏损掩盖了经营性亏损, 管理薄弱和经营不善的问题也被掩盖了, 从而导致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效率低下。

垄断性服务业领域实行比较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制度, 如铁路、航空运输等服务业领域。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还没有拓宽。民间资本要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还面临诸多限制, 这些领域还没有引进竞争、推进投资多元化, 社会投资的正面效应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与此同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与完善, 一些垄断经营的行业开始引入竞争, 一些行业开始破除壁垒, 尝试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市场体系。但是, 由于市场体系很不健全, 政府对其缺少有效控制, 一些竞争主体受利益驱使, 盲目竞争, 以致我国服务业在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体系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五) 税费收取亟须改进及融资问题

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业的税收过重, 还没有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服务业用电、用水的价格比工业用电、用水价格高, 还没有形成科学与合理的定价机制。另外, 在用地、工商管理等方面还有过多的限制。

服务业缺乏一个专门为它服务的金融体系。在融资制度安排方面, 我国银行的融资制度是以固定资产为抵押的贷款制, 而服务业更多是以服务、无形资产等非实物为主要特征的。在融资方式上, 我国的融资以银行融资为主, 而服务业尤其是研发型服务业以其高风险性、高收益性等特点, 更适合以股权或风险投资的方式实现融资。在金融机构方面, 还没有专门为服务业提供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服务业中主要是大量的小企业和个体户, 它们需要的流动资金规模非常小, 在中国目前的银行体系里, 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对象都是大企业、大项目, 服务业中的小企业和个体户得不到流动资金的贷款支持。缺乏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六) 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人们对发展服务业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改革开放前, 由于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国经济走的是一条“重重轻轻”的发展道路, 即过分重视发展重工业, 轻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结果是大量社会产品在重工业内部循环, 而人民生活中急需的消费品却严重匮乏, 人民生活水平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提高。改革开放之后, “重重轻轻”的状况虽然有所缓解, 但是对制造业生产部门依然非常重视, 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重视不够, 甚至认为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会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所以, 长期以来, 对服务业的发展大多采取的是歧视性的政策。

近些年来, 虽然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但是,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 发展的重点更多地集中在部分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传统的居民消费性服务业, 比如商贸、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业, 而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关注和投入则严重不足, 这造成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这同时也抑制了制造业向更高阶段迈进, 没能充分发挥这些产业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服务业企业尤其是公用事业企业不同于其他性质的企业主体, 比如教育科研、文化体育等服务领域, 本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 却被当做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 这些公用事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市场利益的需求被忽视了, 无形中加大了企业负担, 弱化了企业的竞争力, 影响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还没有有效地结合起来, 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业性机构分开还没有得到切实的实行。

三、服务业在我国发展的重点领域

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流动, 在转变发展方式、服务民生、解决就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改进提升传统服务业, 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步伐, 积极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 提高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在整体推进的同时, 也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要加快金融、信息、咨询、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也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社区服务等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消费性服务业.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壮大服务业的综合实力。

当前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新兴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完善金融体系, 为各级市场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 一方面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另一方面, 也要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生长,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共同发展。制造业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是服务业服务的主要对象。只有依托制造业这个产业链的基础环节, 金融、研发、物流、咨询、会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才能存在。制造业的升级, 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度高, 附加值大,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小等特性, 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口。随着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工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日益增多的个性化要求。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有利于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加快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有助于有效解决资源紧缺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以需求为导向, 巩固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 复杂性日益提高, 这引发了对中间服务的大量需求。要从适应全球产业分工和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角度,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此带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反过来,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升级具有支撑作用。要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等落户中国。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软件、研发服务、移动增值服务、工业设计、咨询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形成制造与服务功能融合的产业链, 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 但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以及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推进制造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 引导工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以外的业务剥离出去, 由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企业去完成, 使工业企业将主要力量集中在竞争力的提升上。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产业链集聚。鼓励规模大、信誉好、服务质量好的企业, 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规模化。这就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服务业与推进工业化在更高程度上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能够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从长期来看, 现代工业的发展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的变大。

(二) 金融服务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的调整, 涉及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自主创新、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各个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有高效率的金融体系作支撑。为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这对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 应发挥金融的杠杆优势,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有效扩大内需, 加快调整结构, 提升整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金融服务业对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引领、支撑与促进作用。一方面, 金融服务业在支持其他行业的发展进程中, 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金融服务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起着支撑和促进作用。金融服务业既消耗其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也向其他行业提供金融服务。要实现金融服务业支持其他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形成金融服务业与其他行业互相促进, 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努力形成有利于金融服务业推动其他行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我国金融业已取得长足发展:金融调控机制不断完善, 汇率形成机制日渐成熟,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无到有;银行业改革成果卓著, 整体实力明显提升, 并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不良贷款继续“双降”;资本市场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 迎来了飞速发展, 并成功推出创业板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从国际比较和对国内服务两个角度来看,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一是金融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实体经济明显滞后。金融产业的规模总体上仍然较小, 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 国际竞争力不强。二是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明显滞后。三是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股票市场明显滞后。四是银行结构中中小银行的发展与大银行相比明显滞后。五是保险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明显滞后。六是在融资体制、运营体制、监管体制等体制机制方面还要大力完善。由于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 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不协调, 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 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也降低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针对金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发展各类金融市场, 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提高银行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 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 通过加快改革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 通过创新金融运营模式,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迅速发展壮大金融产业, 增强金融领域抗御国际风险的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金融支持。

(三) 公共服务

发展社会事业、增进群众福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 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共服务业, 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途径。发展公共事业、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又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要把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切实解决好群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基本民生问题。社会公共事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水平较低。个人消费品领域基本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但是, 在公共服务领域, 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 整体上是供给不足。长期以来, 这些领域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社会资金进不去, 以致在公共服务事业上的投资总体上比较少, 公共服务满足不了居民需求。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中, 应把扩大公共服务消费作为一个重点。要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 需要扩大公共服务消费, 重点扩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消费。

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公共服务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收入差距短期内很难大幅度缩小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增加公共财政支出, 特别是实现公共财政支出的均等化, 使全体人民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享受到大体平等的服务。

要完善服务基础设施, 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消费环境。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口进入城市, 需要相应的市政公用设施与其相配套。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改善居民出行条件。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 家用汽车已走进居民家庭, 城市地铁网络也在大城市中逐步形成规模, 城市间轨道交通设施也初步形成规模, 居民的出行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今后需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加快地铁建设和城际轨道建设步伐, 提高家庭消费中的交通支出比重。

拓宽网络信息服务范围。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个人电脑的广泛使用、手机普及率的提高, 现代化的通信服务已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 不断开发新服务项目, 逐步普及宽带网络, 开设网上远程教育、网上各种信息服务等项目, 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同时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不断提高居民的通信服务消费能力。

(四) 杜区服务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 为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 以基层街道、社区为依托, 由各类社会主体提供的, 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性、经营性的多元化服务。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参与为基础, 以自助与互助为主的社会公益活动, 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民政部的统计, 目前中国已有城市社区83413个。社区服务不仅对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而且可以使社区成员获得更多的公共服务,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希望减少家务劳动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让人们从沉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 享受更多社会福利和闲暇时间, 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以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家务劳动社会化成为必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变为城镇杜区居民。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退休职工将被移交给社区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变化, 城镇社区需要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和服务项目将越来越多, 社区在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

目前, 社区服务业虽然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 从总体上来看, 其产业化、社会化程度都较低, 社区服务网络体系也很不健全。社区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服务收费标准、人们获取服务的便捷性还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社区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 社区服务的提供主要还局限在一些传统的居民日常生活领域, 如便利店、修理服务等, 而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教育、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服务需求还远没有发掘出来。社区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休闲、娱乐等提升生活质量的活动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增设文体娱乐场所及设施, 为居民健康的日常文体活动提供新的休闲、娱乐场所, 以满足居民体闲娱乐的消费需求。为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 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行业指导, 提高其服务水平, 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同时相关行业要形成规范的管理市场, 根据居民的承受能力、服务水平及管理成本, 形成合理的服务价格体系, 为居民家庭增加服务性消费拓展更大的空间。

(五) 文化产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使全体人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发展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具有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特点, 它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要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需要完善扶持政策, 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结合文化产业内容广泛的特点, 当前要做好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八项重点工作。

在中国,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 发展潜力巨大。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国家扩大内需和文化领域改革的有利契机, 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 要加快振兴文化产业, 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繁荣文化产业、创作优秀文化产品、扩大文化消费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文化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现阶段, 文化产业企业还没有成为市场主体, 产业发展的政策依赖性大, 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要在竞争中激发企业的活力, 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扩大、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相对较晚, 产业链短小, 以传统的单向化经营模式为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统一的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 将资源条件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实现文化产业的跨领域融合, 增加产业关联度。推动文化产业与创意、旅游、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的融合, 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价值,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除了培养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外, 还要探索和建立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 降低准入门槛, 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

(编辑:王露)

参考文献

[1]崔荣会.把服务纳入产品价值链[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 (5) .

[2]夏杰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J], 经济研究参考, 2008, (45) .

[3]郑新立.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 经济日报, 2010-06-28.

[4]郑新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J], 宏观经济管理, 2010, (8) .

[5]郑新立主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10.

卫星服务业发展走向分析 篇3

卫星服务的发展走向决定着卫星服务的未来。如何深入地研究分析,从而形成趋势性的结论,这是研究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总结的问题。一般说来,人们总能从个案中发现共性,或者是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人们对技术爆炸的接受力,以及不断涌现的混合宽带模式,事实上也没有人能确实地预见广播的未来。然而,勿庸置疑的是时间将带来变化。因为HD、宽带媒体和新型无线移动应用的分化繁荣,海啸一般的内容和持续提高的带宽需求都在不断地增长。从地面的应用技术到高空的高精尖技术,广播和卫星产业都在不断地追加投资,以期取得突破。国外媒体所报导的 MobiTV近期选择卫星提供商GlobeCast来做综合集成,以及确保其频道摄取、信号编码和流经远程终端和全球光缆环设施的内容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产业的领导者应该首先美化其充满诗意的承诺,然后再为此先付出成本。作为全球的媒体领袖之一,鲁伯特·默多克认为,我们已进入了一个通信的黄金时期。并看到了产业以新技术的形式所提供的新一轮的发展动力。这似乎就是那个充满诗意的承诺。而NAB的首席执行官戴维·瑞哈也认为,“内容依然是王,但分配是关键。”他还补充说,“广播商必须行动起来,迅速为我们的内容平台提高分配频道的数量。”而后者就是产业要先付出的成本。而统观当前业界提出的承诺和投入成本的动态,我们可以发现卫星服务业存在以下发展趋势:

提供移动多媒体服务

目前,SES Global已与前竞争对手Eutelsat以联营公司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了,旨在建立一个新型经由卫星的移动视频广播业务提供公司。据SES Global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曼·巴赫说,这一动作将培育“研发新的创新型卫星交付的广播业务。”他相信卫星在“提供独特的和高效的覆盖”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联合投资将为用户、内容提供商和业务提供商提高了选择性和方便性。”

巴赫看到了移动作为关键产业发展焦点的重要性,并将从以前竞争对手Eutelsat的效费比高的资源存贮中获利。Carmel集团公司的分析员吉米·施夫勒说:“任何具有更多带宽而不具有更大价值的方案都是不可想象的,”他把这一情况比作加利福尼亚的房产业(即人们不能拥有很多)。“对我来说,也很难想像卫星不继续发挥作用,” 施夫勒接着还说。“审视一下美国的EchoStar和DirecTV以及欧洲的SES Astra的情况,卫星广播容量(点对多)尤其在发展。”

在这个由带宽和容量驱动的新世界中,卫星坚持发挥至关重要的管道的作用。这对于地面和光缆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只要是长距离回传应用、或者建设VSAT系统,以及在因特网链接的效费比不高的那些地区建设较小区域性网络,卫星混合网络及增值服务就将填补其它网络部署的空白。当然,也要承认,人们注意到了卫星网络的不利一面。在位于圣露易斯的艾德华斯的提供金融服务的艾德华·琼斯公司的这个案例中,卫星网络被证明并非是一种物超所值的投资。艾德华·琼斯公司的首席信息官维尼·法拉利宣布了今年与AT&T的一单54000万美元的合同,将其混合网络集中为统一的IP网络。然而,事前还是考虑了当前的所有发展因素。尽管价值130亿美元的Sirius和XM卫星广播公司的合并一案仍悬而未决,但因其用户、影响和技术模式的强大,使得这一新闻一年来一直位于新闻的头条。经过数个季度上十亿美元的投资和孵化,XM卫星无线广播公司因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近期宣布已将Windows Vista组合进其系统中。

提供IPTV服务

根据当前的一份卫星监测报告,欧洲的数字家庭达到了4900万,其中的60%依靠卫星作为其数字信号的来源,并使得三分之一的当前的欧洲家庭实现数字化。卫星在话音、视频和数据业务提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agle Broadband和ANEW Broadband宽带加速了IPTV上百套频道的交付,包括标清和高清机顶盒的混合方式。另一支持数据是,BBC刚刚宣布了在营销中撤出其停止“Freesat”业务的决定,该业务让顾客们不用申订便可通过卫星观看DTH电视。根据BBC的执行主席Chitra Bharucha称,当公众在为平台作出决择时,免费申订的卫星业务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MultiChoice在其南非Randburg的总部宣布,该公司将开始对Intelsat的IS-902上行10至12个“为移动度身订制的”体育、娱乐、新闻、音乐等试验频道。

提供蜂窝电话回传服务

卫星的特殊的利基应用(niche)在针对全球移动电话承载商的服务中越来越普遍(作为产业中一种流行的话是:“如果你不能战胜它们,那就回传它们”)。这是卫星作为移动方式而非话音业务进入市场的另一个例子。全球越来越多的移动电话用户(全世界有25亿用户)正在组建着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根据北方天空研究所的报告,至2010年,约90%的地球人口将被这一移动网络所覆盖。

“蜂窝电话运营商正在考虑快速拓展计划,利用地面电缆、光缆、微波和卫星链路来加载(或回传)话音和数据,”卫星通信分析专家克劳德·罗素说。“像Intelsat、SES全球公司、Shin卫星公司和Eutelsat已经出现在这一市场,然而,抓住市场份额必须坚持成本竞争,” 罗素说。“与地面链路相比较,相对较大的POEX是租借线路或作为天生回传达选择的微波。对于移动电话回传业务来说,NSR相信目前端到端卫星回传方案为卫星提供了更多的效费比高的服务。通过提高带兆赫的兆比特的数值,经由卫星的蜂窝电话回传在未来将在潜在利基地理性市场保持增长,例如中东和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3G、3.5G和4G服务,WiFi和WIMAX网络也在推广。“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急需带宽的应用,例如至终端用户和进出各类网络的回传服务将更加迫切。”据罗素预测,“卫星将作为下列回传媒介应用的关键的支持设施:数字视频广播、移动电视、测量定位和导航,以及视频点播。”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成因分析 篇4

2005-12-23 14:55文章来源:河北商务编辑部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服务业比重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经济和提高竞争力将更加倚重于服务业。河北省是经济大省,但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全面振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滞后表现

近年来,河北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整体经济,增加值从1978年的38.48亿元扩大到2004年的2763.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6年间增长了21.5倍,年均增长12.7%。同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83.1亿元增加到8836.9亿元,增长了12.3倍,年均增长10.5%。200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3%,比1978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1978年,全省服务业就业人员仅有194.95万人,2004年底达到911.12万人,就业比重由9.2%提高到25.9%,26年上升了16.7个百分点,比第二次产业快2.4个百分点。

但横向比较看,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度不高

1978—2004年的26年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虽快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但先快后慢的发展态势使其领先优势逐步丧失,对整体经济增长由“上拉式”转为“平拉式”。“七五”时期服务业年均增速比生产总值高4.6个百分点,“八五”时期高2.9个百分点,“九五”以来基本持平。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反而低于全省生产总值0.2个百分点。

服务业对税收增长贡献不大,服务业税收在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不足30%,而且服务业税收的80%多来自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等传统行业,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证券业、其他金融业、计算机软件及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为负增长。由于服务业提供的是地方税收,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基本上稳定在30-35%的低水平区间,这有悖于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一般规律和客观要求。“九五”以来,服务业增长速度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十五”前四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比第二产业增加值低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33.5%下降到2004年的31.3%,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由50.3%提高到53.2%。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低2.5个百分点。

(三)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3%,不仅与60.7%的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甚远,也明显落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37%的平均水平,比31.9%的全国平均水平落后0.6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区中仅高于河南与黑龙江两省,居第29位,与最高的北京市相差28.7个百分点。与周边其他省份相比,比天津市低12个百分点,比辽宁低9.8个百分点,比山东、山西、内蒙古分别低0.9个百分点;比东部沿海省份平均水平低6.7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比重为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6%,仅高于河南、云南两省,居全国第29位,与最高的北京相差40.8个百分点。

(四)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当今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越来越体现新经济的特征,即知识创新的动力作用得到强化,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步提高。而河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偏高,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不足。2004年,河北省服务业增加值居全国第7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

两大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6.2%和24.9%,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13位;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分别占8.4%和5.6%,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科技、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在内的其他行业仅占34.9%,分别居全国第19位、25位和19位。

此外,区域发展不够协调。总体上看,南厢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偏低,2004年为31.3%,比一线地区低3.7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为4.1、人均消费支出比为3.2,农村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与发展环境方面,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差距更为明显。落后地区和薄弱环节拖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脚步。

二、制约因素

导致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问题,也有客观上的问题;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河北省自身发展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需要长期关注,逐步解决。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的制约

从产业结构看,河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由消费结构升级(以住房、汽车为主要标志)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有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即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工工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三大高增长产业群。河北省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48种,一次能源生产量高达5998万吨标煤;受资源禀赋的影响,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建筑建材等“十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带有明显的重化工特征,客观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导致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增长的依赖性较强,结构调整侧重于第二产业内部优化升级,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二)消费需求不足的制约

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服务业规模扩张。从生产角度看,由于缺乏好的投资项目,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近年来河北金融机构存贷差迅速扩大,2004年达3098亿元,比2000年增加2250亿元。从生活消费需求看,河北省最终消费率只有42.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2000—2004年,居民消费水平仅提高了48.4%。目前河北省居民主流消费还处于升级前的准备阶段,特别是面临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和居高不下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项目支出,消费意愿更加谨慎,食品、衣着、居住和一些强制性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上升,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比重下降。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19.18元,其中前者比重为59.8%,后者为40.2%,分别比“九五”末上升、下降了3个百分点。农民消费水平低,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1.5%。

(三)投入不足的制约

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投资的强力支撑,通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服务业的科学技术含量,才能促进服务业的稳定、快速发展。而河北省服务业长期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向现实需求的转化进程,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是:

第一,服务业投资比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中下游水平。河北省是固定资产投资大省,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全国居第5位,其中服务业投资额1627.5亿元,居第9位,但服务业投资比重仅为50.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5个百分点,居全国24位。

第二,服务业投资增速低于全社会投资,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末增长67.1%,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低8.9个百分点。“十五”前四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5194.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2%,2001—2004年比重分别为58.0%、55.5%、51.9%和50.1%。

第三,服务业投资结构不合理。2004年,“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占服务业投资额的36.3%和16.7%,其他10个行业仅占47.1%,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4个行业投资额下降,批发零售贸易业等6个行业投资比重下降。

(四)城市化水平的制约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意味着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加速,产业和人口主要向大中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04年,河北省人均GDP为1568美元,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但目前河北省城市化仅为35.8%,比全国平均水平(41.8%)落后6个百分点,城市带动辐射能力不强,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支撑和需求基础。

(五)开放水平的制约

河北省服务业对外开放时间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服务业累计直接利用外资不足20亿美元,在东部沿海省份中位居下游。2004年,全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额2亿美元,比上年仅增长0.7%,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低18.2和55.5个百分点,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仅为12.4%。年末实有服务业三资企业492个,其中投产企业168个,分别占全省的13.1%

和9.2%。已有外商投资中,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房地产和商贸餐饮业领域。

(六)体制机制的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型服务业发展相对充分,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而非市场型的服务业(包括垄断性服务行业、事业性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改革滞后,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的状态,服务业成为三次产业中垄断性经营和限制性经营最多的领域,政府垄断资源与市场门槛过高等问题大量存在,很多领域民营资本仍然无法进入,导致产业化程度较低。同时,市场化程度偏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面临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管理体制等问题制约较多,限制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服务业发展中一些歧视性和限制性政策措施仍未完全消除,突出表现在服务业企业在用电、用水、用地、用气价格明显偏高,与中央提出的“把服务业放在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不相符。

(七)人才科技的制约

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河北省人才缺乏,科技活动投入明显不足。2004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11.5万人,仅占全国的3.3%,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2.5亿元,占全国的2.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0.48%,比全国低0.96个百分点。

(八)收入水平的制约

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居全国第17位和第10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6%,与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协调。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200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九五”末增长了73.6%(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5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仅分别增长40.5%和27.9%,其中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居民储蓄倾向较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攀升,2004年底达到6207.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了56.9%。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统计因素。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经常性的服务业统计制度,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统计口径不统一,致使现有数据难以反映服务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如从业人员统计,现有统计口径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单位的正式职工,大量的临时就业、弹性就业、自由职业和民营单位就业漏统严重。

三、对策建议

根据库兹涅茨产业结构理论,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将是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济快速增长,需求稳步提升,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河北省的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积极落实《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扫清发展障碍,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全面振兴服务业,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全省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结构、效益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转变思想,加快改革,提高“三化”水平

要正确认识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坚持二、三产业发展并举,加快解决服务业发展“短腿”现象。要强化政府的规划与调控职能,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垄

断和行政干预,建立健全服务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鼓励竞争,改变部分行业凭借垄断地位攫取超额利润的不合理现象,提高服务产品的供给效率;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确立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规范行业管理,充分开发省内省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业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外对外开放水平。

(二)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引导,加速潜在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要发挥好资源优势。利用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区位条件,发挥劳动力优势和京津市场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的供给与输出,缓解就业压力;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业,带动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发挥好基础设施优势,河北省交通通讯优势突出,货物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上网人数、本地电话年末用户等主要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茂,要充分利用大中城市交通枢纽的作用和沿海城市港口的便利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一批大型物流项目。

(三)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促进协调发展

要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加快结构优化调整,改变河北省服务业发展不完善、不规范、不协调的现状,以满足社会对服务产品多样化的需要。

——存量要调强*。从区域经济比较看,应继续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优势,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整合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化组织结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产业聚集水平,推动现代物流、商贸批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会展、住宿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向规模化经营迈进,提升区域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实力,依托曹妃甸开放开发,把河北建成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型物流枢纽。

——增量要调优。要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扩大项目规模,加强薄弱环节,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落实科教兴冀战略,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力度,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活力。要增强基础性服务业保障能力,用新技术改造通信、信息咨询、金融等传统服务领域,为中介咨询、网络传媒、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以满足居民家庭需求为目标,拓展和完善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

(四)加快城镇建设,增强聚力,拓宽发展空间

人口聚集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口的聚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而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服务业的需求较小,因此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城市、县镇和乡村梯度分布的特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决定》的总体部署,加快河北省城镇体系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开发新的服务领域,提高城镇聚集能力,提高城市和特色县域经济实力,带动城镇服务业快速发展,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增加收入,缩小差距,增强消费能力

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服务业是直接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只有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不断增加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提高主流消费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服务需求逐步增长,供给有效扩大的良性发展。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只要统筹规划,协调实施,服务业必将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蚌埠市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篇5

——2012年上半年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年初“三个不低于”的发展目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扩大服务业总体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135.8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上半年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总量增长稳中有进。1-6月份,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5.8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跃居全省第1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5个位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4.6%,拉动GDP增长3.67个百分点,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带动投资、扩大消费、体现城市活力的中坚力量。

(二)项目带动日趋显著。上半年,全市共有160个服务业项目列入 “3461”项目库,涉及商贸物流、科技信息、文化创意、旅游等多个业态。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32个,总投资达1256亿元,分别占“3461”项目库项目个数和总投资的22.7%、30.1%。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蚌埠万达广场、大学科技园、大明文化产业园、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1个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2.3亿元;新港二期、蚌埠国际汽车城、锥子山佛教文化园等4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45.4亿元。其中,总投资40亿元的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同类单体动漫产业园。

(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分行业来看,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7亿元,增长16.3%,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速居全省第7位。金融业快速发展,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6.68亿元,同比增长14.05%;各项贷款余额564.67亿元,增长27.24%,连续6个月增长率在25%以上。对外贸易增速迅猛,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5.9亿美元,增长94.9%,其中,出口4.8亿美元,增长107.9%;进口1.1亿美元,增长54.4%。旅游业继续升温,上半年,全市完成旅游总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37.4%;旅游实现外汇收入7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1.9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02万人次,同比增长21%。

(四)城市品牌逐步建立。壮大培育花鼓灯艺术、玉石玉器文化,着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依托第四届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安徽省第九届花鼓灯会、安徽省第六届花卉博览会、第二届中国玉文化节暨安徽(蚌埠)第七届玉器奇石古玩盆

景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积极推进会展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4月初,第四届固镇梨花节圆满开幕;5月底,花鼓灯嘉年华建成营运;总投资10.8亿元的蚌埠玉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规划方案已经通过市规委会评审,将建成集原石交易、玉器加工和成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玉器产业园,与城南的光彩玉器城遥相呼应。

(五)黄金水道构建步伐加快。今年,我市将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预计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港口吞吐量450万吨,着力将淮河流域打造成为皖北的“黄金水道”。同时,依托蚌埠、淮安双核发展的淮河文化生态经济走廊战略,重点培育港口水运物流发展,谋划构建蚌埠长淮卫低碳经济临港产业园,产业园将以长淮卫大型综合港口为载体,重点实施“港产城一体”发展战略,实现“港口码头、现代物流、临港产业、新港城”四位一体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力争打造成为我市发展环境优、增长速度快、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港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低碳绿色临港新城。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全国、全省宏观经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虽然我市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上半年服务业发展速度跃居全省首位,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个百分点。因此,服务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缺乏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目前,我市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的特点,服务业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处于分散、低效的状态,企业凝聚力不够、竞争实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缺点曝露无疑,尚未形成综合、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网络和规模化的服务业产业集群。

(二)中小服务业企业融资困难。伴随着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下调,货币政策持续缩紧,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小服务业企业融资极为困难,一些主要从事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的中小服务业企业,并无大型固定资产,而银行贷款通常需要抵押不动产,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小服务业企业融资困难。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传统服务业一直以来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从1-6月份来看,我市以批发零售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2.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3.7%,金融、科技、信息、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对服务业发展贡献不足。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在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1‟109号)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印发出台《蚌埠市人民

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明确服务业支持重点和主攻方向,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同时,研究建立服务业发展监督机制,狠抓国家、省、市各项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兑现。

二是突出资金引导。积极发挥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带动作用,重点支持服务业综改区、集聚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同时,积极向国家、省争取引导资金,科学把握资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新兴行业。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继续谋划储备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加强对在建和在手项目的调度力度,及时发现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工建设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明珠广场城市综合体、凌家坝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广场、百乐门、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蚌埠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成运营国家特种玻璃检验中心、大润发超市、合百大禹会商业中心、豪生国际大酒店、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皖北钢材大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东方国际时装城、国购广场、大明文化产业园、湖上升明月等项目。

四是推进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积极推进淮上区商贸物流园、经开区大学科技园、怀远白莲坡食品科技园、龙亢农场等申报省级服

服务业发展分析 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朝合作逐步的加深,两国加强扶持外贸易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力度,两国在服务业上发展迅速,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问题,需要我们针对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做出有效的调整。

关键字:服务业 贸易 合作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其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乃至收入水平和我国基本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从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2002年为33.7%),低于10年前的水平(1992年为34.3%),与世界平均水平(60%以上)和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十分悬殊。

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的,是为有效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服务的。但是,目前我国服务支撑系统还不完善,效率不高,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业部门的发展。我国产前、产后的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竞争。我国的服务业数量总体上较少,而且内部结构也很不合理。行业和产品不合理:当前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电信、房地产、研发、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却发育不足,导致我国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

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的现代服务业中内部结构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较大。中国服务业一直未能得到较好发展,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的高新技术应用不足,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程度不足,缺乏现代科技平台的有效支撑,网络化相对不完善,从而成为限制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劳动力要素在服务产业中重视度不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该比重在1999年已经达到40%以上,而中国目前还不到30%。现阶段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服务业的需求较小,中国服务业总量规模不大,这也是由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城市化水平低的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二、朝鲜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在入境旅游方面,中国赴朝边境旅游人数严重萎缩:朝鲜观光总局于1988年开通中国游客赴朝鲜旅游项目。

入境游客的构成相对单一:目前主要有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欧洲的英国和荷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游客。目前入境外国人当中观光游客占90%,其中,中国游客就占了80%。欧洲游客每年4000多人,主要是英国、荷兰等国旅游者,日本游客每年1500多人。朝鲜只有在举行阿里郎艺术表演的情况下才会接待韩国游客来平壤观看,通常情况下则不批准韩国人来朝鲜旅游。在朝鲜的阿里郎艺术节期间,美国人、日本人都可以去朝鲜旅游。

国内旅游方面,在业余文化生活中,朝鲜强调文艺必须为朝鲜革命现实服务,突出文化艺术的政治功能,特别是音乐、歌曲的特殊作用。因此,国内旅游主要以单位组织参观红色景点、文艺演出为主,没有个人旅游、旅行社组织

和自行组织等旅游形式。例如访问团在锦绣山纪念宫、国际友谊展览馆参观期间,就遇到一些朝鲜军校、地方单位组织的群体参观活动。

同时,朝鲜的动漫产业发展也很迅速。朝鲜为欧美、日本作了超过十年的动漫外包生产,有很牢固的基础和充足的人力资源,目前已成为全球动漫产业的加工厂。

三、中朝经济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

中朝贸易由于两国特殊的政治关系、地缘关系和历史原因,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同时由于朝鲜自身的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条件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中朝贸易又存在特殊的问题。因此,充分地利用好两国之间的优势,克服中朝贸易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目前发展两国贸易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中朝贸易的政治因素。

一是中朝两国贸易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因受所处的特殊国际环境和国内的政治因素影响,使朝鲜对外政策始终无法摆脱“先军政治”的影响,也使其对外贸易始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中朝贸易的起伏变化较大。二是朝核问题阻碍了中朝经贸高层次合作的进程。目前朝鲜核问题表面看虽已基本解决,但是朝美、朝韩、朝日关系还存在极其不稳定的因素,随时可能导致新危机的爆发。

(二)市场贸易秩序欠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一是国内参与对朝贸易的边境贸易公司数量众多且鱼龙混杂,由于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缺乏行业组织的妥善协调,在片面最求部门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狭隘思想的驱动下,企业间争抢客户;抢货源,多头对外,低价竞销;以次充好,高价进口等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市场的经营秩序混乱。二是对贸易形式尤其是对探亲访友,旅游等贸易形式缺乏必要的监管,致使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混入朝鲜市场,严重损害了中国商品在朝鲜的信誉,以致出现了朝方抵制我方商品的现象。三是中朝边境的去的走私犯罪活动十分猖獗,影响恶劣,严重危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

(三)操作不规范,贸易风险较高。

朝鲜长期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从未同国际经济接轨,因而尚未形成符合国际操作规范的对外贸易体制。

1.交易程序不规范。不注重商业信誉和有关承诺的兑现:“一女多嫁”;“多头签约”;“上午签约下午毁约”现象时有发生。

2.结算方式不规范。在贸易结算中,对朝边境贸易不适用国际通用的信用证,银行结算只能采用现汇交易,现钞交易、汇款等相对比较陈旧的结算方式,还有许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关系,使中国企业承担了很大的汇率差价损失。

3.处理纠纷不规范。在出现贸易纠纷时,缺乏双方认可的权威性仲裁机构给予调解和仲裁。

(四)贸易总体水平不高,互动力度不强。

由于朝鲜特殊国情限制,中朝贸易总体水平较低,深层次的经贸合作和交往不够:贸易规模尚小;低级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商品贸易占有的份额始终过高等。

(五)朝鲜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型企业投资风险巨大。

1.朝鲜交通设施落后,公路路况较差,铁路受制于电力供应,港口装载和运力不足,经常影响产品的输入输出。

2.朝鲜电力极度匮乏,企业生产电力紧张,电力供应不定时,企业生产进度无法准确把握。

3.朝鲜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落后,未开通移动通讯业务和互联网,致使联系不便,导致企业与外部沟通不畅。

(六)贸易口岸规模小,软硬环境建设欠缺。

目前,中朝边境开放的主要贸易口岸有12个,其中8个分布在吉林省,4个分布在丹东,作为中朝经贸合作重要基础的口岸建设,目前在软硬环境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要。

2.中朝双方口岸管理标准不对等,信息不对称,近而造成贸易上的不平等,严重挤压了中国出口企业和蚂蚁机构的利润空间,影响和制约了对朝边境贸易的发展。

(七)朝核问题阻碍了中朝经贸高层次合作的进程。

目前朝鲜核问题表面看虽已基本解决,但朝美、朝韩、朝日关系一日不正常化,就随时可能再度爆发,赴朝投资巨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赴朝投资的最大障碍。

四、加强中朝经贸合作的对策。

(一)正确定位中朝经贸合作。近年来朝鲜半岛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朝鲜的经济问题紧密相联的,而一个稳定的、经济不断开放的朝鲜对于中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在今后的经贸合作中,我们必须本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继续本着经济合作的方针,扩大双边贸易合作规模,提高合作水平,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多种措施并举提升中朝贸易层次。

1.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发展双边互贸,只有双方人员互动,货物互流,政策对应,才能使互市贸易有大的发展。双方政府应就加快互市贸易发展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

2.成立民间的或半官方的协会。商会及中介组织,以统一配置资源、信息共享、协调步伐、进出口货物的品种等安排都可进行统一的组织协调。

3.促进优势互补,以多种形式扩大边境贸易。东北三省与朝鲜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互利性,针对目前朝鲜经济发展滞后、物资和外汇短缺等状况,扩大在朝投资领域,采取补偿贸易的形式参与朝方对资源的开发。

4.建设边境地区的自由贸易区,除了继续发展已有的自由贸易区外,还应加强新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如建立“中朝友谊经济特区”以及设立“中朝联合保税区”,争取与朝鲜设立合作机制,保障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贸易区内自由流动,以谋求经济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5.优化商品出口结构,以质取胜。我方必须依据朝鲜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档次,以适应和满足对方市场的消费需求。同时,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并做好售后服务。

五、中朝贸易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1.在利润分配政策上向外贸企业倾斜。为鼓励增加外贸出口货源,一是对外贸企业直属的38个加工企业实行了利润留成办法。经财政部批复同意,对外贸系统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和外运总公司所属的38个企业单位进行了利润留成试点,基数利润留成比例为17%,增长利润留成30%。二是对地县外贸企业实行了全额利润留成制度;三是对统一经营茶叶、畜产品的内销、调拨利润实行同地方财政分成的办法。为控制外贸企业亏损,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对外贸企业实行了减亏分成办法。

2.在留利分配中支持外贸企业改善经营条件。国家财政对外贸企业实行多个单项留利政策及单项留利的工资奖励政策,如联合营投资收益分成、代销国外商品利润留成、加工装配收入留成、民贸地区利润留成等,此外对外贸企业来源外国船方的速遣费收入在照章缴纳营业税和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后,可直接转入企业专用基金,50%用于业务发展、50%用于改善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和增加职工奖励基金来源。为支持外贸企业抵御国际市场经营风险,同意外贸企业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外贸出口风险基金的制度等等。

3.在财务管理中支持外贸扩大出口,对外贸出口实行形式多样的出口奖励制度。

实行外贸企业的工效挂钩制度。财会制度改革后,对外贸企业出口收汇奖励金及有关出口供货奖励相应取消。新财会制度将赋予外贸企业更大理财自主权。由于汇率并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外贸企业自负盈亏能力增强。为继续鼓励外贸企业扩大出口创汇,国家对全国外经贸企业试行了出口收汇美元含量工资分配办法,对非主营出口业务的外经贸企业试行了工资总额与实现利税挂钩分配的办法,这一办法虽有利于调动外贸企业扩大出口收汇的积极性,但美元含量工资无异于销售收入工资,不利于外贸企业讲求经济效益。工效挂钩办法的实施对调动外贸企业积极扩大出口、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在外贸财务管理体制上支持配合外贸体制改革。

在外贸财务管理体制上,财政积极支持和配合外贸体制改革,在积极推进外贸管理体制简政放权、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丽芳;;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钻石模型”视角的思考[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王云玺;;服务业FDI:机遇和挑战并存[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篇7

一、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分析

为了对全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我们借助于SPSS13.0软件, 分别计算各主因子的得分, 由于任何一个单个公因子都不足以对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可将3个公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 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降序排列, 得出各因子的排名及总得分的排名, 按其值大小来评价服务业发展的水平, 其中权重分别取3个公因子各自特征值的贡献率, 各省份的因子总得分及各因子得分排名见表1。 (表1) 可以看出, 河北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状况总体来说属于中等水平。但服务业发展的公共环境比较落后, 受其影响河北省服务业的最后综合得分排名在全国为第11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的产出规模因子相对来说较强。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产出规模与其他省份比较, 排名位于中上游水平。主要原因就是服务业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较强, 河北省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一直都比较高;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上, 赖以发展的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政府比较注重轻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当地人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第三产业, 投资倾向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 从公因子F1所代表的指标上, 我们可以看出其代表的信息含量比较高, 在这个因子上得分最高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广东、河南、四川、北京;得分最低的省份依次为:新疆、天津、海南、宁夏、青海, 在这个因子上面, 河北省的得分是0.47744, 为正, 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排名也处于靠前的位置, 在全国的排名为第10名。

第二, 河北省在公共环境方面比较薄弱。因子F2主要是在技术服务业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人均教育经费、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等方面有比较高的载荷, 而这些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各地的基础条件基本上就是各地经济实力的一个反映, 继而影响其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 河北省在公共环境方面的投资还有待提高, 表明服务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具有竞争力。必须对其加大资金投入, 以便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在该指标上得分较高的省份为:广东、江苏、上海、天津、浙江, 而得分排名在后五名的省份为:四川、新疆、湖北、河北、河南, 此因子上河北省的得分为-1.0001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排名为第30名。

第三,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投资相对居中。因子F3主要是反映政府在服务业中的投入和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 专利数间接的反映了该地区的科技实力及人员的素质, 而科研经费的支出又是科技发展的前提, 表明了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河北省在科研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数这两个指标上排名比较靠前, 位于全国排名的第11名, 得分为0.15751, 由此可知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其他排名靠前的省份是:江苏、上海、北京、山东、新疆;相反, 排名在后的省份为:海南、重庆、山西、贵州、广东。

从综合得分来看, 排名为前五名的省份为:江苏、广东、山东、北京、浙江, 全国排名后五名的省份为: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海南。河北省的综合排名是11, 得分为0.13786, 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主要原因之一是服务业赖以发展的经济与科技基础相对薄弱, 河北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一直都比较低。河北长期未能重视服务业的发展, 利用外资的模式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生产性服务业大都发生在境外, 外资的投向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 这就出现了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应发展, 反而产生了抑制第三产业结构变迁的效应。

二、河北省服务业发展对策

第一,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在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建设上, 一是要严厉禁止审批、监管和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乱作为的不法行为, 为全省的服务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二是要加速改革开放步伐。河北服务业发展现状落后于大多数省、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化和开放程度低所致, 如在金融、保险、教育、卫生、科技和通信等服务行业, 公有制仍处于垄断位。为了加快河北的服务业发展, 必须大刀阔斧的推进改革开放, 要允许和鼓励非国 (公) 有经济进入服务行业投资兴业, 从而加快全省服务业的发展;三是要加速市场化进程, 包括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的形成, 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 生产者、消费者和资源所有者市场观念的强化, 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等。

第二, 着力推进城市化建设, 促进服务业全面提高。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条件。有统计资料显示, 大城市与中小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在42%~52%与35%~39%之间, 所以说, 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 与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结构密不可分。目前, 河北的城市化水平较低。要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必须扩大城市居民社会化的服务性消费, 促进社区商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细化, 带动金融、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 促进房地产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 从而创造出以城市化强力带动整个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局面。

第三, 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 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 国有资本、外来资本和民营资本是中国也是河北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启动力量。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外来资本与民营资本对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不高, 对现代服务业的参与度更低。要想使河北服务业快速发展,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投入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所以, 各级财政要安排足够的资金投入, 设立服务业发展导向资金, 作为对吸引社会各界资金投入的激励。同时, 金融机构也要在信贷方面给予切实支持。在全省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 社会投入为主体, 金融信贷为支撑的投入机制, 为河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财源支持。

第四, 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 增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在放开投资领域, 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 积极引进跨国集团和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 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经营理念和优秀人才, 促进和培育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形成。要积极拓展区域合作, 充分发挥河北省的区位优势, 大力实施区域联合发展战略, 把服务范围向周边地区和全国延伸, 全方位地参与京津冀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 逐步把河北省建成我国重要的国际性物流中心。

摘要:本文采用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年度数据及2007年模型分析, 运用因子分析法, 对河北省服务业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比较, 分析影响河北省服务业的因素, 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旨在为今后河北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北,服务业,发展现状,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晓慧.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2.

苏州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篇8

关键词:服务业;第三产业;制造业;FDI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35-02

1 引言

“十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实践表明,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国家制定的发展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一点说明,我国服务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后,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现,服务业政策在促进改革、解决体制障碍和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策限制问题方面力量单薄。因此如何发展服务业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影响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向型经济城市发展其服务业所面临的问题。

2 近年国内对服务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学术界关于服务业方面的研究探讨,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进行总结,主要有这对服务业对经济影响,如魏作磊(2004)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服务业对我国就业的带动作用,认为服务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服务业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研究,代表有李江帆(2004)通过对第三产业比重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阐述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赵仁康(2004)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我国服务业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服务市场竞争的新形势。3、产业结构升级角度研究,代表有江小涓(2005)阐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意义和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任务。

上述研究主要针对全国范围的服务业水平进行分析,即便对区域和城市服务业有所深入,也局限在笼统总体上的分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服务业研究和实证没有涉猎。

苏州不只是一个具体的城市,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城市的典型代表(张一力,2006),制造业发展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形势,因此研究苏州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对于借鉴和学习同类经济发展模式的其他城市有着积极的意义参考价值。

3 本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使用《苏州统计年鉴》采集1980年-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模型分析并根据江小涓(2004)对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主要影响因素的设定和苏州市特有的经济特点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服务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因素。

变量和数据说明。为了保证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将数据进行人均处理。

(1)被解释变量:服务业人均产值(RJDSC)。历年第三产业总值除历年全市总人口得来。衡量苏州市服务业发展状况。

(2)解释变量:

人均收入:全市职工平均工资(AGZ)。衡量苏州市居民收入水平,因没有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问题,选擇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代替,直接来源于《苏州统计年鉴》。收入水平反映服务市场的需求。

第三产业就业占总人口的比重(BZ)。反映苏州市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人均FDI(RJFDI)。反映服务业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用历年实际利用外资额比全市总人口得到。苏州市是典型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城市,这里考量FDI对服务业发展的所起到的作用。

人力资本:毕业生生数(EDU)。通过计算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之和得到。此变量用来反映人力资本对苏州市服务业的影响。

人均制造业总值(RJZHAIZAO)。反映苏州市制造业发展对服务业带动的效果。数据用历年制造业总值比全市总人口计算得来。

城市化水平:人均货物周转量(RJCITY2)。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数据通过历年苏州市货物周转量比全市历年总人口得到。

为使模型稳定,对所有变量取对数。

模型回归结果。运用EVIEWS3.10,对多元线性模型的回归。以OLS估计下的残差平方和倒数(W2)作为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

模型使用的变量全部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为避免伪回归的结果对回归方程进行协整检验,检验在残差(et)滞后期为零的情况下进行,结果如下(见表1):

ADF检验统计值ADF=-4.830085,其值小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7343,因此模型变量数据是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虽然变量数据不平稳但残差序列平稳,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回归结果有效。本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但在所有参数估计量显著或t值皆大于2时,对多重共线性可不做处理。严忠(2003)因此不影响模型的效果。

4 回归结果分析

所有变量都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优度为0.99,模型拟合很好。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服务业人均产值成负相关关系。表明苏州市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足。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服务业特别是私人和社会服务业大部分停留在小规模企业或个体经营发展水平上。另一方面是因为苏州市社会专业化服务业发展落后,制造业和房地产企业选择内部进行生产型服务,从业人员依然被统计成第二产业就业人口,降低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数字。

全市平均工资对服务业产值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会逐步把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服务品。人均工资对服务业产值的弹性为1.698214,表明苏州市人均收入的提高促进了对服务业的需求。

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具有贡献,但并不显著,说明苏州市服务业更多的依赖传统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人力资本型服务业(计算机软件,教育和科学研究)对服务业产值贡献率不高。

人均FDI与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呈负相关关系。一方面说明FDI没有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而且还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制约服务业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说明苏州市服务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FDI 和制造业的发展速度。苏州经济发展特点是以FDI的快速增长带动经济的发展,而FDI也多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见表3),使得苏州市主导产业目前以高端纺织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大量转移了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和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而且外资企业的“两头在外”经营模式使得制造业和FDI 并没有对服务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苏州的经济发展没有自动遵循克拉克1940年发现产业递变规律,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中心将按照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发生变化,即著名的“配第一克拉克”经济法则。

通过人均货运量与人均服务业产值的正相关关系可知苏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对了服务业产值有强的显著正影响。一般来说,教育、文化、科学研究、餐饮、广播电视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部门主要集中于城市。因此苏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增加了人们对生活服务业的需求,带动了上述服务业产值的增加。

5 结论和建议

上文实证分析表明,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及人力资本的积累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还没有成为提高服务业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制造业发展和FDI的引入却制约了服务业的增长,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被制造业取代。

本文的启示性在于:(1)城市化水平对苏州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大,应主要通过城市化推动服务业的增长;(2)依赖FDI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苏州市由于引资的结构不均衡导致服务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被挤占。所以FDI的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3)人力资本的积累决定着服务业的增长质量,所以加大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应与经济增长同时进行。

参考文献

[1]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财贸经济,2005,(4).

[2]魏作磊.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3).

[3]李江帆.对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J].财贸经济,2004,(1).

[4]张一力.“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人力资本结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06,(6).

[5]李勇坚.中国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财贸经济,2004,(7).

[6]赵仁康.我国服务市场竞争的新态势及对策[J].财贸经济,2004,(11).

上一篇:关于愁滋味作文初中下一篇:职场明星连升三级真经:不怕与上司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