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合同研究(精选12篇)
工程项目合同研究 篇1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 一切行为准则都是依法律为依据, 法律规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进程中, 合同显然引起了大家更多的重视。它能很好地规范劳务双方的行为, 如果双方出现纠纷, 依照合同内容就能够很好化解。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 在工程合同中尤其是采购合同管理上还存有很多的问题, 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通过多种方式加以改进, 使合同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 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治经济, 就是建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 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法律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合同法的实施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合同法确立了合同的法律地位, 既保障经济主体双方的权利又规范双方的义务。在工程领域由于涉及的项目多, 需用的材料种类复杂, 采购原材料时极易产生纠纷, 因此采购合同就体现出重要的价值。管理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内部管理, 而合同管理是其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工程项目中的采购合同对企业今后的经济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因此, 采购合同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正常发展和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元素, 管理好采购合同, 可以使企业避免经济纠纷, 提高经济效益, 是创造稳定发展环境的重要保证。
2 采购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虽然现在人们的法制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某些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工程项目中, 由于其特殊性, 如工期紧, 周期短, 施工条件的限制, 采购人员的紧缺, 仓库的储备条件不足等, 常常造成相应的工程项目采购合同也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2. 1 对合同及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工程项目中, 很多人认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工程项目, 把握好质量关。工程项目的质量当然重要, 因为它关系到千万人的生命安全问题, 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甚至影响到国家大局的稳定, 不容忽视,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除了工程质量外, 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好、解决好, 一旦产生问题也会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比如, 采购合同的质量也同样是一个安全问题, 它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设备、材料的安全, 装置的安全, 最终关系到项目的安全。所以说, 采购合同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 很多人非常重视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因为那是直接的看得到的经济利益, 而大多数人都对采购合同不够重视, 因为很多人认为那就是简单的几张纸而已。因此, 供货方与采购方之间很少签订正式的文本合同, 更多的只是口头的约定, 等到工程结束进行结算时, 双方往往会出现很多的矛盾, 材料的数额、材料质量的达标程度, 材料供应的提前或者延后的惩罚措施等, 都会出现分歧, 从而产生纠纷, 这就会给双方造成很多的麻烦, 供货与采购的双方经常为这些本不应该产生的麻烦耗费大量的精力, 严重影响了后面的工程进度。也有一些工程项目虽然草签了一些采购的合同, 但疏于对合同的管理, 经常到最后合同等同于虚设。
2. 2 采购合同内容不健全, 合同文本存在缺陷
有些工程企业虽然也签订了一些合同, 但合同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合同文本的不健全表现在多方面, 比如, 施工材料供货时间不明确, 材料的堆放不做要求, 对于违约方的惩罚措施太笼统, 对于供货商的责任规定得较多, 而对采购方的责任却常常忽略, 造成合同双方的不平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在工程中就会使很多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 3 采购合同变更程序不规范
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或者采购方的临时起意, 一般工程在采购材料中经常出现材料内容的变化, 增加或者减少一些施工材料, 或者变更一些施工材料的型号标准等, 很多时候采购与供货两方都是采用口头协商的方式解决, 虽然口头约定原则上有效, 但没把这些变更的内容及时补充或者干脆就未补充到合同中, 这就容易为以后的事情处理留下隐患, 实践证明, 由于未把变更的内容形成合同的做法, 常常成为争议的焦点。从最初采购签订的采购合同, 到最后的解除合同, 由于期间的内容变化太大, 而合同中并没有及时补充更新, 这样, 最初签订的合同几乎成了摆设。
2. 4 采购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中国经历的是国有采购, 即国有单位采购居多, 而工程合同管理也像采购合同管理一样在其从原来的较低水平向现代先进水平的过渡中, 难免出现合同管理人员参差不齐、良莠混杂的局面, 故引进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是弥补这种差异的不二选择。由于工程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集中在施工的一线, 都是施工方面的人才, 在合同管理方面很少有专业人员来负责。很多人以为合同管理就是简单地看管好合同就行, 这大大误解了合同管理的含义。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它要求合同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有关于合同的法律法规知识, 也要了解税务、工商、财会、政府政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同时还要有书写、计算以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的运用能力等, 但这些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很多从业人员都是不具备的。
3 采购合同管理的改进建议
3. 1 签订合同的双方提高合同法律意识
合同管理人员在管理采购合同的过程中, 要熟悉合同文件、明确防控重点, 加强风险控制, 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合同进展、详细记录合同执行情况。合同管理流程包括合同订立前的准备、合同模板评审、合同文本编制、合同文本审核、合同审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等。 合同管理人员应该清楚合同管理流程, 有效管理合同。在采购合同中, 采购方与承供货方必须要有合同的意识。合同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法律, 它既保障对方的权益, 同时也在保护着自身的利益。若能签订正规的采购合同, 可以避免很多的纠纷, 可以为自己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使自己更有精力去生产经营。合同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一旦签订, 双方都要严格按照工程的合同办事, 而不可把合同当儿戏, 要有用合同保障自己权利的意识。一旦出现纠纷, 也要按照合同办事, 切不可置既定合同于不顾, 任由自己想法解决纠纷。
3. 2 规范合同文本及其内容
合同模板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一种方式, 应当规范合同模板, 避免一人一个合同模板, 同时又要根据合同模板, 实施具体的条款拟定以更贴近实际的需要。较高的标准文本使用率与较低的合同纠纷数量是相对应的, 进一步完善标准文本库、深化标准文本应用水平、提高标准文本使用率, 对于降低合同纠纷数量十分必要。合同的签订不是说只要签了就行, 而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的文本内容进行详细的签订。签订时一定要采用正规的合同文本, 把双方考虑到的内容都写到合同中。一些虽然出现概率很小, 但一旦出现就影响很大的事项也要写到里面去, 同时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表意明确, 不产生歧义,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产生合同纠纷。
3. 3 使用科学技术, 规范变更程序
合同的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一般的工程项目合同都比较多, 既有企业之间的合同, 也有企业内部与员工的合同, 这样在管理合同时就容易出现混乱, 可以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进行合同的保存、分类等, 这就大大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效率, 同时也能提高合同管理的准确性。在工程项目中, 由于设计方案变更, 引起的材质、规格型号、技术要求、数量、质量等变更, 均应签订变更合同。对于合同的变更, 哪怕很小的问题, 都应在变更合同中详细加以描述。不要图省事而只是口头约定一下, 千万不要为以后留祸患。
3. 4 引进专业管理人员, 提升整体素质
只有专业的采购队伍, 才能打造专业的采购市场。由于目前采购的现状和种种原因导致的采购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差异, 除了应在制度规定上对其加以规范外, 还可以引进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 有了专业的管理人才, 采购合同的管理才能与现今的采购市场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采购合同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加上采购合同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 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舍得花钱, 引进专门的人才进行合同管理。有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后, 还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训, 只有有了较高的职业道德, 才能真正从心里做好合同管理的事情。其次, 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对现有人员进行技术和知识的培训, 使其更好更快地规范合同管理。
4 结 论
总之, 采购合同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目前的问题, 改正现有的合同管理中的缺点, 通过提高合同的法律意识, 规范合同文本, 规范合同变更程序, 引进专业合同管理人员, 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等途径, 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工作, 从而充分发挥合同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幼琴.建设采购合同管理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1 (6) .
[2]王福元.目前建设采购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 .
[3]陈慧超.建设采购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J].施工技术, 2010 (1) .
[4]吴芸.浅谈如何加强采购合同管理[J].科技与企业, 2013 (1) .
[5]周楠.分析如何加强工程的合同管理[J].建筑界, 2013 (12) .
[6]姜静.刍议新形势下的企业物资采购合同管理[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6) .
工程项目合同研究 篇2
合同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业务知识也十分多。合同谈判也需要在满足双方的利益之上,进行合同条款的分析、讨论和谈判确定,都是大型建设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承包商和业主十分重视,还需要国家加大监管力度来进行管理监控,实现我国大型建设项目的健康稳定发展。
1大型建设项目的基本内容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迅速提升,大型的建设项目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在人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建设项目也应用的逐渐广泛起来,大型项目建设也与其他一般规模的项目有所区别。大型项目必须是经过比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来确定总设计能力或者投资总额的大小,必须依据国家颁发的《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对于生产比较单一的项目就要按照设计生产能力进行划分,对于不易进行划分的,需要按照投资总额的多少来进行划分;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的项目建设,但是生产能力和投资总额又不符合大型项目建设的标准,也可以经过国家的批准列为大型项目建设,对其进行管理。大型项目建设项目的划分标准应当依据社会发展的各个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中的需要,划分的标准也有所变化。大型项目具有资金占用多、建设周期和资金回收周期长和项目管理借口多等特征。资金占用多是指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划分标准,大型项目工程的投资总额至少要超过五千万元,有些大型项目工程建设的投资总额至少要达到几十亿美元。建设周期长和资金回收周期长是指一个普通的大型项目建设,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有些甚至会超过七八年时间,在建设期间内,大量的资金全部都被用在建设上,根本就没有收入。项目管理接口多是指大型项目的建设都是由一些中小型的工程项目组建成的,所以就需要多个方面的配合,需要很多承包商的配合,所以在管理起来非常复杂,难度也很大。建设项目是指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建设的各个单项工程的总计,只要属于总设计建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建设,都可以称之为一个项目建设。在一定的投资领域中,就要将任何一个环节的项目建设做好,才能完成最后的大型项目建设。
2大型项目建设对于合同的要求
2.1合同主体的合法性
大型项目建设的合同主体必须是法人,发包人也必须是经过批准进行项目建设的法人,所进行建设的项目也必须经过国家的批准,进一步的落实投资计划,而且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建设协调能力。对于承包人也必须就有一定的法人资格,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方面比较资深的能力。
2.2工程范围的准确性
大型项目建设由于投资总额比较巨大,所以就需要对工程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才不会使最终的建设成本超过预算,不会影响到项目的成本和价格还有市场竞争力。
2.3接口管理的严密性
大型项目建设由于涉及的行业部门和环节众多,技术范围涉及的也比较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种类也比较多,所以接口管理非常复杂。所以在项目建设管理中,接口协调工作已经逐渐成为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项目建设的成本造价,还会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所以在管理中,一定要严格谨慎,避免在接口管理中出现任何漏洞的失误。
2.4投资计划的严格性
由于大型项目建设中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国家也特别重视对于大型项目的建设,规定非常严格。项目建设的合同必须经过国家的批准,要以投资计划为前提,还要后序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任何一项大型项目的建设都是通过各种合同的履行才能够完成,合同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成果。所以合同准备的好坏还要与合同管理技能和能力、商务人员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连。
3工程合同的基本内容
合同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的,用来确定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协议,还可以指民事合同,用来确立、变更、中职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需要具备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合法原则等。合同可以分为买卖合同、建设合同、技术合同、运输合同和借款合同,在大型项目建设中主要就会涉及到这些内容的合同。
4大型项目建设中的合同管理
4.1履约管理
在合同管理的履约管理中需要借助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一旦签订合同之后双方那个就不能履行或者可能不履行义务时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进行补救措施,而且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过程中的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在履约管理中还需要对进行合同控制,要求双方通过整个合同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比、引导和纠正合同中的一些管理问题。对于合同条款的分析和研究不单纯是签订合同之前,应该全面贯穿于整个合同的履行过程。在合同签订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漏洞,所以就需要分阶段的进行管理和执行。在合同履约前找出问题提出,双方经过协议和完善来进行对于合同的弥补。合同和履约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并且记性随时跟踪,预测和分析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预测后期计划中存在的风险。合同的执行需要双方的各个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并且通力合作,由于多个部门在一起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歧视,配合不是非常默契,因此在合同管理中就需要按照每一个部门的工作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和分析,用简单明了的表达形式要求各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权利,对承包商实行严格的监督,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4.2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简单的就是指对于原来合同上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而引起变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像更改工程量、工程进度、质量标准、合同的.当事人等。在大型项目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频繁的变更,由于频繁的变更就会给整个承包商的计划安排和成本支出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打乱整个建设计划,所以在合同管理中经常也会引起一些争议,需要双方共同重视。一般情况下,变更的实施必须由双方当事人进行一致的协商才能够进行更改,常见的更改类型有费用变更、工期变更和合同条款变更。其中费用变更是经常引起双方纠纷的问题,所以在管理中一定要用最恰当的方式处理好,实现公平合理。业主在进行合同变更时就需要对承包商造成间接费用进行补偿,还要对承包商后期的施工计划负责,如果工期延长,影响施工进度,就需要做出大量的资金赔偿。
4.3索赔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风险研究 篇3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EPC;风险来源;预防措施
1 概述
合同能源管理(EPC)是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用户提供资金投入、能耗诊断、技能技术改造的实施及验收等系统服务,企业用技术改造后的节能费用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及利润所得。EPC项目实施基础是未来收益,而项目实施的初期需要的资金额度较大,项目运行周期长,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节能服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了解EPC项目的风险来源,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是促进EPC项目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合同能源管理风险来源与种类
2.1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政治、经济、能源价格的变化或波动,引起的项目外部环境的风险。政治方面,国家政局、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经济风险是指经济运行周期内,能否实现各项银行信贷业务;项目实施过程中,银行利率是否发生变化,这些经济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方式及效果。能源价格的不稳定性,同样会对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效益带来重大影响。
2.2 节能技术风险 节能技术的风险是由节能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引起的。技能技术质量引起的风险,是指节能产品会对节能效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质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对被服务企业的损失进行的经济赔偿,是能源项目的风险来源。
2.3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源于项目的市场潜力和持续力,具体表现为市场的需求风险和竞争风险两个方面。需求方面,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了解不够,多持观望态度;而新研发的节能技术在推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能源管理公司无法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竞争方面,国外节能服务公司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给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4 组织管理风险 组织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决策、人才、财务和信息管理风险。决策者若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可能会造成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影响了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节能事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加入,才能为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2.5 客户风险 客户风险主要来自于客户企业的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和施工风险。若客户企业在节能效益评估中故意隐瞒和虚报,可能会影响能源公司的收益;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健全,客户企业可能会中途更换条件更为优惠的节能企业,客户企业更换领导或管理人员的,也会影响合同的顺利执行;施工过程中,客户企业若不积极配合能源公司,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和完成情况。
3 合同能源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3.1 环境风险的防控措施 环境风险的可控性不高,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首先,能源管理项目的合作双方应对经济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做深入了解,选取科学的融资方式或贷款方式避免环境危险。在制定合作合同时,应将能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计算在内。其次,对我国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节能领域的政策及优惠措施,进行详实的了解。最后,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主要受电力、煤矿等能源价格的影响,可在合同中以确定的价格支付来规避能源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3.2 技能技术风险的防控措施 节能设备不仅关系到投资成本,还关系到项目的节能效果,对项目的成本和利润都有直接影响,因此节能设备的购置费用占项目成本的主要部分,是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可控的风险因素。首先,应该选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尽可能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的能源成本;其次,要对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量进行可靠的预测和估计,并在项目完成后,对节能效果进行客观分析,确认责任方,并将具体的赔偿细则在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
3.3 市场风险的预防措施 为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能源公司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调研数据及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可行的改进项目,降低风险投资。另外,还可通过组合投资、联合投资、阶段性投资的方法,将风险进行分散,以保障企业投资的收益。同一项目采取分阶段投资,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3.4 管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对节能公司的控制和监管力度。促使节能公司利用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对项目的决策、经营、实施等内容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其次,在人才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融为一体时,可有效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促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承担经营风险及相关责任。
3.5 客户风险的预防措施 在项目洽谈阶段,节能公司应对客户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调查客户企业的信誉度,还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状况、销售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充分了解,以减少投资风险。节能公司应按照合同规定内容完成项目的改造,促使客户企业能准时付款,避免由于施工周期延长,增加贷款利益的状况发生。为实现以上目标,应对各设备的交付日期进行明确规定,仔细计划施工步骤,并让客户企业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提高客户企业的配合度。另外,还应在施工进度中留有一定的余地,防止由于突发事件贻误工期的情况发生。
4 总结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带给环境的负担越来越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增大了企业的能源消耗,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号召下,各企业开始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能源管理项目由此得到发展。节能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客户风险等,影响项目的收益,应针对以上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能源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KM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侯鸿雁.基于双重道德风险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3]宁国睿.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管理[D].大连海事大學,2013.
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研究 篇4
关键词: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
不断完善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制度,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分析, 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提早防范, 及时、科学地处理各项风险, 降低或消灭风险因素, 已经成为实现装备采购项目目标的重要课题。
一、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的意义
随着装备采购环境的变化、采购范围的扩大以及采购规模的飞速增长, 加之我军装备合同制度建设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 使得装备采购中面临着日益增加的人员风险、管理风险、供应商风险和技术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因此, 加强装备合同风险控制工作, 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风险控制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当前装备合同项目日益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复杂度和多要素等特点, 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装备合同项目的风险系数。因此, 对如此复杂的系统进行管理, 就需要提高风险意识, 考虑风险因素, 加强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手段[1]。通过风险控制, 从而有效控制和处置采购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 保障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2.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由于管理制度疏漏、人员价值追求偏差、技术不成熟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使装备合同项目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正如采购管理专家威廉·P.罗杰森认为, “整个采购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是由技术上的未知数所引发的, 它在设计阶段较强。但是……关于成本和设计的大量不确定性在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 “即使是对于可以利用产品的质量的预测, 也是不确定的。”
要减少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采购风险, 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制度。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可以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 提高对风险因素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 以便“在出现环境变化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为完成项目提供最好的机会”, 降低或消灭不确定性带来的各种风险[2]。
3.保障项目效益实现。装备合同项目资金来源于社会税收和公共服务收费等国家财政收入, 同时采购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还承载着促进自主创新、保护环境、扶持国内中小企业等各种社会政策目标, 也就是说, 装备合同项目具有很强的公众性特点。装备合同项目的公众性必然要求强化对整个采购过程的风险预防和精准控制, 提早辨识、度量风险, 制定和选择风险控制方案, 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风险因素对采购效益和目标实现的影响。
二、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 缺乏风险控制法律制度。当前, 虽然已对部分装备合同项目制定过风险控制方案, 但缺乏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法律制度和长效机制, 缺乏独立、专业的评估机构, 缺乏有效的风险协调和监控制度。
其次, 缺乏风险识别和评价控制工作。当前, 相关单位和人员对采购项目可能遇到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对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更未将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工作纳入到采购决策和管理过程之中。
再次, 缺乏有效的风险处理手段。当前在装备合同项目管理过程中, 还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风险影响的现象, 由此, 造成了对项目风险控制和处置预案的“忽视”, 造成探索风险监督、控制和处置手段积极性的缺乏, 也造成了项目采购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现实风险的被动局面。
最后, 缺乏风险控制的信息环境。当前, 装备合同项目信息交流渠道还不够顺畅, 依然存在着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 而且信息来源不够准确、渠道不够正规, 项目采购工作信息失真率相对较高, 由于信息交流不对称和不充分造成的信息风险难以回避。
三、完善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议
要有效地防范和处理装备合同项目风险,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完善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法律制度
建议制定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单行办法或具体规定, 明确风险控制目标、宗旨、机构、职责、任务、流程、风险控制计划机制、风险防范机制、风险评价机制、风险处理机制和风险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与此同时, 加快相关配套制度, 如合同管理人员岗位任职资格要求、文件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监督检查、集中采购机构考核标准、供应商信誉和资格审查管理等规定的制定, 尽快形成一套完整、实用和操作性强的装备合同项目风险控制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 实现操作流程的优化、办事程序的公开、风险预警和控制、责任的有效追究, 最终实现采购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 健全采购方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首先, 实行采购计划、供应商资格审查、合同签订、合同审核、标的验收、经费支付相分离的制度, 并科学确定各管理机构相应的管理权限, 以此形成术业专攻和权力制衡, 避免由于采购人员能力素质弱和寻租行为, 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疏漏而增加采购的风险。其次, 要督促采购方 (包括采购代理机构)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优化操作流程, 公开办事程序, 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 防范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最后, 实行关键节点和重点流程的审核制度。例如, 加强对决策立项、采购方式确定和合同签订阶段等节点的监管和审查, 保证装备合同项目的科学性、公开性、公正性和可控性。
(三) 建立供应商风险控制机制
来自于供应商方面的风险是装备合同项目面临的一类重要风险类型, 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和信誉等级评定机制来降低和化解此类风险。
1. 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
一方面, 建立项目前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签订装备合同前资格审查, 不仅可以把住装备合同项目“准入关”、发放“通行证”, 而且还可以落实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 加强监督检查, 降低项目风险。《政府采购法》第22条规定, “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 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针对以上条件及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水平等内容进行资格审查, 对于存在风险隐患, 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供应商不予注册或不准进入采购市场。另一方面, 建立项目中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实行采购中资格审查, 也就是落实对采购资格有效期限内的注册供应商、参加装备合同授予活动的供应商和正在履行合同的供应商的资格审查。项目中资格审查内容, 主要针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保持情况、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财务资金状况、配套企业协作关系情况和合同履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展开。对于发生质量保证能力下降、资金状况恶化等情况, 影响到装备合同项目目标实现的, 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或消灭风险, 确保装备合同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2. 建立供应商信誉等级评定机制[3]。
信誉等级评定与资格审查的评价侧重点不同, 两者不可替代。信誉是指供应商遵纪守法、履行责任和兑现合同承诺的程度。世界主要国家基本都建立了供应商信誉等级评定机制, 加强了对供应商诚信的管理。实践证明, 供应商信誉等级评定机制不仅激励供应商遵守履约期限、保证标的质量, 还大大降低了履约风险, 提高了装备合同项目的效益。
建议以履约期限、质量、售后服务和工作协调性等内容为要素进行信誉等级分级评定, 可以分A信誉好、B信誉较好、C信誉一般、D信誉较差和E信誉差五个等级。信誉等级评定不搞终身制, 每三至五年评定一次。同时, 对于信用等级好 (A、B级) 的供应商, 可以在未来的采购项目招投标中适当加分;对于信誉等级差 (D、E级) 的供应商, 可以限制或取消其一定期间内参与采购活动的资格, 提高其失信成本。
为了提高信誉等级分级评定的效应, 培育更多的诚信企业, 降低履约风险, 可以利用采购信息平台公布信誉信息, 并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更新。
(四) 建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全面归纳影响装备合同项目的风险因素, 深入剖析各项风险因素的属性、发生频率、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科学确定风险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和分值。通过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从而科学地制定采购计划和预算, 提高采购决策水平;全面规划和设计项目活动, 有效规避风险;实现风险的提早预防和预警, 减少被动、增加主动;同时还可以积累有关风险的资料和数据, 不断改进未来的装备合同项目管理工作。
(五) 落实风险控制配套措施
第一, 加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加强《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装备采购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培训, 从而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 增强其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其执法和守法水平。加强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质量验收、商品性能、技术操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二, 加强装备合同项目的信息化建设。信息风险是当前一项重要的风险因素, 加强装备合同项目的信息化建设, 积极践行电子化采购, 实行网上公告、网上计划申报、网上投标或竞价、网上协议供货管理和网上信息披露等, 增强采购透明度, 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风险。第三, 加强理论研究, 积极寻求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途径;与此同时, 进行风险控制实践, 积极探索和推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参考文献
[1]焦秋光.军事装备管理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3:264-291.
[2]张玉华.现代武器项目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226-231.
工程项目合同研究 篇5
一、我国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
第一,我国施工行业发展市场相对不完善,还存在许多不规范和不完整现象,尤其是施工合同管理中,更是问题重重。目前,市场上签订项目所使用的合同,形式简单,很多地方不符合合同标准要求,很多都是口头委托或者以政府命令方式,在施工的过程中,完全不能作为施工依据,施工过程中完全不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利用不规范合同文本回避应尽义务,转嫁工程风险,导致施工合同管理现状混乱。第二,当前市场上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较少,一人多岗现象严重,造成合同内容不规范,经常出现随意更改现象,合同履行情况一团糟。当合同纠纷发生时,不及时采取相应法律手段解决出现的问题,而是采用一些不光彩手段,寻找逃避责任空隙,延误纠纷处理,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施工企业对施工合同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合同不归档、不总结,管理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信息化采用不足,人员管理占据重要部位,合同整体处于分散管理和粗放式的状态,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目前,我国施工合同管理,还处于落后状态,严重制约我国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工程造价控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二、强化施工合同管理,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1.严审工程预结算
审定工程预结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诸如:工程量、定额、费用及不合理技术措施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预结算中减掉增加费用,删除冗余内容,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以便达到控制造价的目标。
2.严把工程材料和设备价格
工程造价中建筑工程材料费用占据比例庞大,因此,严格把控工程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对于控制整个工程造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设单位详细了解市场,掌握最新材料的价格信息,以便控制施工单位的材料价格,要求其做到物美价廉。
3.严控工程变更问题
工程变更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具有决策时间短,决策科学性差,监督薄弱的特点。从以往工程造价控制经验不难得出,压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程变量,控制工程造价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个难点。实际发生工程变更主要由项目设计变更引起,施工进度随着发生改变,从而工程量发生改变,造价得到控制。因此,项目工程师要严格控制处理工程变更及价款。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工程师需要及时处理并确认变更的`合理性,根据施工单价和工期的科学合理性,确定施工条件变化,引发合同变更,最终确定变更价款。
4.严管索赔问题
索赔是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具体指根据合同权利,承包商向业主提出补偿的要求。承包商向业主索赔,业主便积极进行反索赔,会尽量化解施工中的索赔问题,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最终控制工程造价。出现索赔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业主选择合同模式不得当;
(2)合同文件和合同管理质量水平达不到要求;
(3)合同执行的前提不完善,存在很多不确定情况。随着国际项目逐渐扩增,索赔管理已经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一旦索赔管理不良,后期索赔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最终致使工程造价增大。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合同管理势在必行,避免索赔条件成立,如果出现,要及时处理,尽全力协商解决,因为一旦到了仲裁或者诉讼阶段,就会浪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增加工程造价。
三、结束语
工程项目合同研究 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无论是对承包商的管理,还是对项目业主本身的内部管理,合同始终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另外,施工合同是承发包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法律权利的依据,也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证据。
一、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其主要表现在:少数合同有失公正。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合同文本不规范。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为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阴阳合同”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有些业主以各种理由、客观原因,除按招标文件签订“阳合同”,供建设行政主管部分审查备案外,私下与承包商再签订一份在实际施工活动中被双方认可的“阴合同”,在内容上与原合同相违背,形成了一份违法的合同。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程度低,违约现象严重。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于承包商来讲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而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受损害者往往是承包商。违法承包人利用其它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或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不法承包商在自己不具备相应建设项目施工资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承包工程的目的,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参加工程投标。并以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格,签订无效合同。违法签订转包、分包合同情况普遍存在。一些承包商为了获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不惜以低价中标。在中标之后又将工程肢解后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的施工队伍。这些承包商缺乏对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进而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3、专业人才缺乏也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4、不重视合同归档管理,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合同管理手段落后。一些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合同的归档程序、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控制,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合同管理粗放。很多单位合同签订仍然采用手工作业方式进行,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和维护手段落后,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没有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对合同管理流程进行重构和优化,没能实现项目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二、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通过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从总量上控制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解决目前建筑市场上供求失衡与过度竞争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压级压价。同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市场环境,确保建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法,并全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体制。但在招标形式和方法上要兼顾业主和承包商的双方利益,过份追求招标过程的严格、完善,并不一定能达到的招标的最佳效果。
3、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约。为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把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列为整顿规范市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严把审查关的基础上,加大合同履约管理力度,对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手续,不得组织招投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坚决取缔垫资、带资施工现象,努力净化建筑市场,进一步维护承包商的合法利益。
4、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产生。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对其中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订,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都直接导致了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承包商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5、加强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项目建设各方要重视合同管理机构设置、合同归口管理工作。做好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授权、合同公证、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6、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是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承包商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變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合理履行合同,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企业未来生存能力。
7、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为合同顺利履行创造条件。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同属重要法律文件,发生之后应及时建账并妥善保存。重视合同文本而不重视相关资料归档的情况在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由于建设项目周期长,涉及专业多,面临情况复杂。在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建设过程之后,很多具体问题要依靠相应资料予以解决。为此,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决不是简单的文档管理问题,应专人负责,负责到底。另外,要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化步伐,及时应用先进管理手段,改善合同管理条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结语
工程项目合同研究 篇7
1 我国政府承诺的可信性分析
BT模式属于特许经营模式的一种, 从管制者的角度看, 特许经营就是政府与企业形成的以合同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合同约束条件下, 政府和特许经营企业的责任和权利相对比较明确, 企业可以在合同条件下追求自身的利润行为。
但不同的制度禀赋是形成不同类型之合同样本的重要条件, 而在不同的合同模式下, 企业又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动机。我国各地方政府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采用BT模式的改革也基于已有的制度禀赋, 这些制度禀赋对BT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先改革后立法。尽管这种做法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其实施成本很低, 在我国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产生了对立的效果:各省市在BT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式缺乏合法性, 承诺成本很低, 地方政府的各种措施会因约束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合同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 政府可能利用自身的权利或法律空白, 造成承诺缺失。所谓承诺缺失是指由于无法对政府进行长期有效的制度性的监管和约束, 政府的代理人可利用这一缺陷, 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盲目承诺或者不承诺, 所形成的制度性的有效承诺缺位。主要体现在:首先, 滥用承诺和承诺不连续性。由于我国目前的政府官员的考核都是建立在自上而下的系统之中, 尽管当地政府的绩效是考核的重要部分, 但最终裁决权仍然被保留在组织部、人事部等上层部门。当地政府可以不必要对当地消费者的利益、当地的在位企业利益负责而滥用自己的承诺。其次, 法律的缺失。在没有法律依据条件下, 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都可以被推翻或者修正。承诺缺乏法律依据, 以合同为基础的特许经营机制就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 形成了承诺的缺失。
可见, 我国政府承诺的可信性较低, 单凭政府声誉的承诺是很难使交易有效, 因为契约是权利交换的承诺, 也就是产权交换的承诺。交换是凭承诺进行的交换, 但除非有使承诺恪守不渝的适当保证, 否则凭借承诺进行交易就归于无效。对于BT投资建设合同来说, BT发起人是政府相关部门或政府委派单位, 内生的“声誉机制”失效, 只能采用外生的事前约束条件, 即通过订立契约提升BT发起人承诺可信度。在BT投资建设合同中, BT发起人对BT主办人的承诺主要是回购付款支付承诺, 可以通过担保形式实现。
2 BT项目风险的控制责任归属分析
BT项目风险是由合同当事人某一方引起, 因此, 可以通过“归责原则”进行风险的承担责任分析:
(1) 土地获得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发起人, 原因是BT发起人在项目前期必须办好相关土地征用、拆迁的手续。出现问题是BT发起人的责任。
(2) 项目的可行性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发起人, 原因是BT项目决策时, 对项目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进行充分分析, 这是BT发起人的责任。
(3) 设计变更及设计缺陷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发起人, 原因是BT项目在招标前, 相关设计工作已完成, 因设计工作发生变更、出现缺陷引起的风险由BT发起人承担。
(4) 新工艺、新技术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发起人, 原因是一般情况下, BT项目采用的是成熟的技术, 若由于新工艺、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风险由BT发起人承担。
(5) 项目对投资者吸引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发起人, 原因是BT项目的各项条件不能吸引投资者投资, 招标失败, 风险由BT发起人承担。
(6) BT主办人投资能力风险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主办人, 原因是进行BT项目投资建设, 要求BT主办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和投资额35%的自有资金。风险自担。
(7) 融资的可行性、高融资成本、贷款无法获得三项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主办人, 原因是BT主办人的一项重大权利就是投资, 对应的责任是融资, 因此, 因融资引起的风险, 由BT主办人承担。
(8) BT主办人工程管理能力、建造成本超支、建造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主办人, 原因是BT主办人除了拥有投资权, 还拥有项目的建设权。那么对应的责任就是项目施工管理, 因此, 与建设施工有关的风险都由BT主办人承担。但因为BT发起人或其代表原因造成的成本超支、工期延误、质量问题及安全事故由BT发起人承担。
(9) 工程不能移交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主办人或BT发起人, 原因是由BT发起人和第三方原因造成的工程不能移交, 由BT发起人承担, 其他由BT主办人承担。
(10) 项目贬值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发起人, 原因是项目前期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由BT发起人负责, 最终所有权属于公众, 贬值由BT发起人承担。
(11) 付款风险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发起人, 原因是BT项目回购时不能支付BT主办人的工程款和投资收益, 由公共部门原因造成, BT发起人负责。
(12) 组织和合作风险、双方缺乏BT项目经验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双方共同, 原因是BT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 在项目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可能确定经验, 造成合作风险, 应由双方共担。
(13) 风险分配不合理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发起人, 原因是在BT项目风险分配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T发起人, 因此。造成风险分配不合理的风险应由其承担。
(14) 授权不合理的风险因素:责任归属是BT发起人, 原因是BT项目授权是由BT发起人进行的, 责任由其承担。
本文主要从BT物流交通工程合同中当事人BT发起人和BT主办人角度出发研究BT模式, 实质上BT模式的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很广, 还包括金融机构、承包商 (施工承包商和供应商) 、担保公司、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公司等许多部门, 仅研究BT发起人和BT主办人之间的权利分配和责任分担是不够的, 有待于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 多方位全面研究BT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研究 篇8
1 项目中合同管理的策略
以高速公路项目为例, 只有着重增强和完善自身的合同管理体系, 提升合同履行的规范性, 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合同管理中应着重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当前的高速公路企业已经进入完全竞争的时期, 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增强自身的实力, 就必须引入科学的管理制度, 这也是高速公路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 对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高速公路企业要遵循我国《公司法》中对企业科学管理的有关规定, 通过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球的自身的发展。其次在合同的管理上, 应引入成熟的管理模式, 通过向国内的一些先进企业以及国际惯例的学习和吸收, 提升企业自己合同管理的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企业应意识到工程项目的合同, 是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并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制度, 也是企业在具体的过程中施工、监理的法律依据, 与企业的成本和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可以说科学管理制度的核心便是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制度。
1.2 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
企业应该在两个方面规范自身的市场行为。首先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应该通过签署和遵守项目合同, 使自己具备拥有市场认可的主体资质, 从而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和竞争对手参与项目的开发, 从而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市场的良性发展。其次是企业应将自身作为规范市场价格的主要参与者。企业要通过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充分挖掘自身在市场上的优势, 以合同管理来规范甲方乙方之间的价格关系, 使自身能够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收益。
1.3 保证合同的履行
在一个引入了充分竞争的市场上, 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涉及到比较长的时间周期, 因此合同的履行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严格而细致的条款, 强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通过有效的机制对合同双方进行有效的监督, 在一方违约之后已发追究其责任,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违约, 降低损失。
2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合同段为例, 进行过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分析。该合同段投资3.6亿元人民币。
2.1 合同的签订
合同的起草者为过程项目的A方, 遵循ICE标准, 在合同中, A方的权利与责任包括:由A方排除现场管理人员;B方不得将现场设备挪作其他工程使用;A方为B防提供场地所必须的电源、水源等施工基础环境;如果出现价格的调整, 则必须A方代表签字的书面变更指令之后才能准许等。合同的其他内容略。
B方的权利与责任包括:如果在施工过程里出现工程图纸等发生错误则应告知A方, 但不能擅自更改;施工场地之外的各类费用, 如通行费等, 由B方担负;计价方式为固定费率, 等等。此外还包括合同工期及违约责任等。其他内容略。
2.2 合同的实施
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不可抗力等情况, 包括:
(1) 在工程的雨季, 阴雨天较长, 影响了施工进度;
(2) A方在施工过程中作出了不少工程变更:
(3) B方出现了一些失误, 导致资金和人力均受到影响;
(4) 由于B方施工质量被现场检测出现问题, 一些工程被停工返工。
由于以上一些情况的发生, 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此后A方提出终止合同, 理由是:
(1) B方所完成的施工部分质量不过关, 也没能及时提出有效的不就措施, 是导致工期延误的首要原因;
(2) B方委托了一些分包商资质不合格, 还出现了数次多级分包的情况。
最终B方提出索赔, 但是最终仅得到30万元。
2.3 案例分析
可知B方在此过程中也有巨大的损失, 且对企业形象带来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下面总结B方在履行合同中的失误:
由上表可知, B方主要有4个方面的失误:
(1) 工程管理的失误
据调查, 在施工过程中, B方人员发现辅助建筑的图纸缺失, 还发现基础价部分没能报送。在这部分的责任划定时, B方声明是A方的失误, 而A方却认为B方将图遗失。但合同签订选择是的固定费率协议, 因此该损失最终由B方完全承担。而假如B方在最初即仔细核查图纸, 并及时提出补救, 则此部分损失完全不会发生;
(2) 报价的失误
B方在报价时完全遵循国内定额标准, 但A方在合同中的要求与此并不一致, 导致在一些项目上大大高于B方的预算, 且A方在合同中的安全措施预算也超过B方的估计值, 这些报价计算的失误为B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 合同管理的失误
B方的施工者不具备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合同意识, 仅仅按照以往施工的经验进行施工。且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关键步骤的书面记录。而本工程中途出现很多变更, 记录的缺失为B方索赔带来很多困难。
(4) 承包商管理的失误
B方的承包商资质和施工能力均较差, 由于出现了多级分包, 而分包商之间的关系又千丝万缕, 导致AB双方都难以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控制, 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
A方在履行合同中的失误:
由上表可知, A方主要有2个方面的失误:
(1) 工期拖延失误
该工程项目的合同工期是288日, 然而实际施工则远远滞后于此时限。这导致A方的投资计划没能按照预计实现, 因此工程款的结算期也被无限期拖延。
(2) 质量管理的失误
由于多级分包, 承包商资质参差不齐, 导致许多地方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由于未能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施工, 由此得到的教训包括: (1) 工程的实施应事先制定合理的计划, 不应为了提前竣工而改变工程的客观规律来压缩工期。 (2) 工程项目应事先作出严格的计划, 这样才不会由于过多的现场变更而导致工程整体目标难以顺利实现。 (3) 应注重承包商的合同意识, 如果承包商不熟悉合同所遵循的一些惯例, 则工程有可能受到影响。 (4) 应协助承包商理解合同细则, 也应对承包商进行严格的考察。
3 结束语
我国已经进入法制时代, 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应有法可依。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 工程各方也应严格遵循合同条款, 使之变成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良好工具, 并通过良好的合同管理最终提升项目管理的商品。
摘要: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应有法可依。本文首先阐述了合同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随后分析了具体的过程管理案例, 并总结了合同管理的经验教训及科学体系。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大型仓储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研究 篇9
关键词:风险,可操作性,管控
1 合同风险的概念
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是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签订的、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及责任的一项协议。合同中的条款、技术要求、图纸文件或标准图集, 以上内容订立合同时任何一项未考虑全面都可能会为今后埋下隐患, 可能会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工程变更、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索赔情况, 而这无一例外的将带来经济损失。这些合同签订前未能思考完全、无法预先确定的因素, 被称为合同风险。
2 合同风险的来源
合同风险来源不一样, 范围描述、工期计划、价款明细、责任划分、罚款约定等等常见因素均可衍生合同风险, 以下主要针对两个施工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合同确立基础的风险
总承包合同通常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 承包人需承担报价风险。总承包招标大多是根据初步设计阶段成果文件进行, 初步设计深度自然是达不到施工图阶段的程度, 工程量有多有少是正常现象, 初步设计图纸说明可能不够全面, 但是根据初步设计成果进行投标, 首要目标是要实现初步设计的功能。比如, 工艺系统中某单体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原单体管线路径选择欠妥, 需进行改线设置, 调整路径固然需要出具设计变更单, 经审批后的意见一般是“同意调整, 但不涉及总承包合同价款的调整”, 原因是未改变初步设计功能, 路径的调整也仅是为了弥补施工过程发现的设计不完善的方面。这样一来, 总承包合同价款不进行调整, 此类原因发生的设计变更, 施工分包人自然会找承包人进行设计变更费用的索赔, 而这便是由于合同风险引起的费用损失。
2.2 合同条款操作性差的风险
合同条款的约定直接决定着签订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格式合同往往由招标人提供, 开标结束后便在约定时间内履行签署手续。但是, 合同条款是否直接影响着项目的顺利开展呢?
比如, 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差是现阶段工程项目合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合同中约定双方责任、义务, 同时约定了分包人的工作及质量、安全义务, 条款中往往约定不履行相关条款需进行相应处罚。但是, 施工过程中, 缘何处罚, 处罚多少, 便出现了“师出无名”的现象。再比如, 合同条款往往约定, 实际工程内容需包含满足发包人要求应做的相关工作, 以及合同中虽无具体条款涉及但为了工程的安全、进度有效执行所需的任何有关工作。但实际项目开展过程中, 这种默示条款看似约定比较全面, 实际操作比较困难, 若费用不大, 分包人会根据承包人要求开展工作, 但若费用偏大, 分包人纵使有心也是无力。
最后还要提一个例子, 有些合同在招标前已预见会发生一些现阶段未知的费用, 为便于控制费用, 合同条款约定, 工程内容增加且不超过合同额的XX% (取一定比例) , 本工程合同额不予变更。招标时看似对费用进行了有效控制, 但实际项目开展过程中, 分包人往往会找各种理由为借口来拒绝开展合同外增加内容。致使零星工程开展不顺利, 承包人却没有好的办法应对此类情况。
3 合同风险的防范
3.1 加强投标前合同风险的审核
(1) 工程范围。首先需要对合同文件中的工程范围及界面划分是否明确进行审核, 对合同双方的责任义务界限划分明确。同时, 检查合同中的一些参数、数据等, 若合同中存在条款错误、内容疏漏或不一致现象, 承包人还有修正以上问题的义务。
(2) 合同价款。重点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审核:首先, 合同价款的组成及计价依据。人、材、机的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需紧密关注, 以及政策性调整带来的相关风险的应对分担办法。其次, 合同价款的调整办法及依据。变更不可避免, 如何对变更进行有效的管控是可以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
(3) 支付方式。首先, 是否存在预付款, 若有, 预付款的比例多少, 是开具预付款保函或是缴纳预付款保证金。其次, 进度款的支付比例, 若延期付款有什么措施, 完工验收后的付款比例, 是否进行进度结算, 如何保证农民工工资的按时发放, 这一系列内容均是应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
(4) 合同条款。①审查合同条款的缺陷。发包人为规避风险, 会在合同中要求承包人对合同文件中发包人提供的文件、资料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负责。因此, 投标阶段应要求发包人给予书面澄清。承包人在投标阶段的建议书也将成为构成合同文件的一部分, 因此在承包人建议书中要避免做出过高承诺。②注重违约责任条款的订立。在项目开展过程中, 对未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或质量目标要求应约定相关违约责任条款, 维护项目的利益, 确保项目顺利开展。若责任方未能实现目标, 则另行委托其他单位, 发生的费用均应由责任方承担或双倍承担。
3.2 加强过程中合同风险的管控
(1)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具有项目风险管理理念。项目启动后, 承包人一定要认真研究项目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条款规定, 充分认识项目中可能的合同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加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此外, 承包人还要熟悉项目中的每个施工过程, 应掌握一定程度的项目管理知识, 具备科学的、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同时, 项目聘请第三方法律顾问也是一种借助外力的风险防范办法。
(2) 加强项目人员培训。项目合同管理涉及多个专业, 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工作。加强项目相关人员的培训建设, 在借助外力的同时, 也要提高自身本领, 培养公司自己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才。
(3) 合同及时交底。签订合同后, 在项目部内进行及时的交底是有必要的, 将合同中的关键条款进行宣贯, 合同中应注意的风险明示各责任人, 并结合工程实际需要根据专业、技术划分管理小组进行专项管控, 从而制定有效的便于操作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法, 极大程度的发挥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4) 合理转移风险。针对已预测出的合同风险, 在施工分包招标阶段, 采取利于双方的合理分担方式在使用分包合同中进行有效的约定, 将合同风险适时恰当的转移到分包人, 与此同时也要进行有效的管控和监督, 毕竟分包人有风险, 承包人也是有连带责任的。
针对投标阶段不可预测风险的发生, 在合同履约阶段, 重视过程备忘、加强索赔才是将不可预测风险转移的有效途径, 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索赔是双向工作, 承包人向发包人索赔, 发包人也可向承包人进行反索赔, 但实际操作中, 发包人反索赔往往比较便利。可通过下发联系单在工程款支付时进行扣除, 相反承包人向发包人索赔的最终认定较为困难。因此, 加强法律学习、增强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管理意识、经济效益意识势在必行, 更关键的是掌握科学的索赔方法。熟悉索赔业务, 关注索赔策略, 注意索赔时机, 使有效的索赔成为转移风险的主要手段。
4 结束语
工程项目是工程公司效益的源头。现阶段, 合同管理风险属于我国大多数工程公司需要面对的普遍情况, 认清这方面的缺陷是工程公司的当务之急。因此, 及时组建合同管理部门, 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有效进行工程项目合同分析, 从源头上预防合同法律风险, 降低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逐步建立起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法律风险预警防范体制, 实现工程公司的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傲然.中国境外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经营管理.
[2]夏冬艳.浅谈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风险与防范策略.财务管理.
对工程合同中造价条款的研究 篇10
关键词:施工合同,造价条款,发包,承包
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是承包方和发包方签订的关于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主要内容是承包方如何进行施工、发包人如何支付钱款, 以及双方的违约责任等等。所以建筑施工合同的最核心的条款是工程造价条款, 也是双方共同都关注的焦点。目前, 随着施工合同的正规化和施工单位的经验累积, 施工合同的研究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之中。然而, 很多施工合同的签约双方对详细的工程造价条款还不够重视, 也在现实中造成了很多的工程造价纠纷问题。因此, 对于造价条款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中发展的课题。
1 发包方需注意的工程合同造价条款事项
对于合同发包方来说, 如何正确确定施工合同中的工程造价条款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其节约资金、获取法律援助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具体的合同条款规定上, 无论是约定的固定价格、还是商定的可调价格及其他价格方面的规定, 都应该进一步写清楚施工合同的价款调整内容和具体情况。鉴于一般合同都采用固定价格合同, 所以本文就固定价格合同的一些问题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商定后的固定价格合同, 其条款形式上要注意明确固定价的种类, 如固定总价、固定单价还是固定部分总价, 以免履约过程中发生争议给后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 还需要明确承包方的承包范围, 并在详细的计算分析后将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风险相关条款、相关费用的计算方式和具体资费的调整方法等具体事项约定并表述清楚, 以保证合同的严密性和严肃性, 在预防的角度固定住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旦发生计划外的情况, 而合同里面并没有规定相关的处理方法和规定, 那么承包方和发包方之间肯定会产生矛盾, 在施工的正常履行方面就有可能做不到。而且没有规定条款的话, 现实的实践中一般是承包方承担相关的费用, 但是承包方势必会在材料的使用、责任心的多少方面有变化, 给工程质量带来相当大的隐患, 而且也给以后的招投标工作带来难度, 使得投标方 (承包方) 故意提高价格, 以来弥补将来可能发生的成本价格上涨带来的金钱损失。
2 承包方需注意的工程合同造价条款事项
权利和义务都是互为平等的, 上面谈到发包方要注意合同造价条款的事项, 那么承包方也应该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合理权益, 在与发包方签订合同时, 不能粗略、想当然地商定相关条款, 而应该尽量和发包方一样尽可能把所有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写进去, 并明确在每种情况下双方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可享受的权利。这样才能使得造价条款尽可能地完善、明确没有歧义, 使得施工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加强双方的合作。在实践施工中, 以下三点式承包方需要特别注意和研究的。
2.1 注意反索赔的有关事项
承包方应该在合同签订前仔细审阅合同, 重点是责任权利里面的“免除责任条款”, 千万不能为了顺利接到工程就盲目签订合同而不顾施工的实际情况, 否则发包方可能利用这一点在免责条款上偏向自己利益, 为以后的反索赔工作先行设置陷阱。所以在合同的研究中, 要重点关注每种可能性, 在风险责任条款中, 承包方一定要本着互惠互利、公平平等的原则, 给予其详细而又明确的规定。
2.2 明晰风险承担条款
承包方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加入风险控制方面的条款,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互惠互利的方针进行条款约定, 既能够以合适的价格签订合同, 又能够避免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详细来说, 就是和发包方详细约定风险承担的范围和承担程度, 在其他意外情况出现时的成本和风险负担机制, 以及施工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时合同的履行情况, 比如重新签订合同、改变合同条款等内容。
2.3 补全发包方约定付款的相关条款
在合同签订的工作中, 一般都是发包方掌握主动权, 基本决定了付款的时间和方式, 承包方往往没有太多主动权, 所以需要进一步约定付款的时间和方式等问题。在此要注意的是要约定一些防止发包方拖延付款的条款以避免资金使用不顺畅的情况发生, 保证自己能够在合同约定的条件下得到发包方按时足额支付工程款。
3 施工合同中详细约定工程造价条款的建议
发承包双方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立场, 真诚合作的精神, 诚信相待的原则, 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尽可能详细地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工程造价条款, 将风险范围、超出风险范围之外工程价款的调整办法、价款支付方式、竣工结算程序、供应材料和设备的结算方法、变更签认的程序和生效条件等约定清楚。
3.1 明确约定风险范围、风险范围之外工程价款的调整办法
对风险的定义不能简单且不加以明确说明, 风险范围不宜简单描述为“有经验的承包商可预见的范围”等, 而应作出详细、明确地约定, 最好参照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指导文件。例如江苏省建设厅发布的《关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价款确定与调整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固定单价合同材料价格涨跌的调整方法为:在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时, 若工程所在地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材料指导价上涨超过开标时材料指导价的10%, 10%以内部分由承包人承担, 10%以外部分由发包人承担;若工程所在地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材料指导价下跌超过开标时材料指导价的5%, 5%以内部分由承包人受益, 5%以外部分由发包人受益。
3.2 详细约定工程预付款、进度款的拨付和竣工结算程序
应明确发包人向承包人拨款的额度、具体时间和相对时间, 约定扣回工程款的时间和比例, 如何申请拨款、需报哪些文件, 如何审查确认拨款数额等等。为利于实物操作, 应细化竣工结算程序的约定。
3.3 详细约定供应材料和设备的具体内容和结算方法
合同双方应当详细约定材料设备供应的品种、数量、单价、提供的时间和地点等, 确定材料设备的结算时间等。发包人如欲供应主要材料, 为了加强建筑材料价格风险控制, 发包人应与承包人在施工合同中约定主要建筑材料包含的材料范围, 例如是否为主要材料可按单位工程投标文件中材料费占单位工程费的百分比来划分。
3.4 详细约定违约责任
为避免纠纷, 违约责任的约定一定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并且要越具体、明确才越具有可操作性, 如违约金和赔偿金要约定具体数额和具体计算方法, 不能模棱两可。
4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 施工合同中如能详细规定双方的权责、工程造价条款的相关事项对合同双方都是有利的。其实在实际的工作中, 双方都大致了解这个原则和具体规定, 只是在详细性方面做不到面面俱到, 所以才有了很多的工程纠纷和诉讼。所以发承包双方不仅应注重防范措施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还应该在实践中多积累, 才能详细、明确地约定工程造价条款, 从而有效控制造价、减少造价纠纷。
参考文献
[1]朱卫英, 金卫忠.浅议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J].中国科技财富, 2009 (2) :87.
[2]吕延林.施工合同经济案例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6) .
[3]李建华.优质工程预算造价的确定与控制[J].福建建筑, 2007 (9) .
[4]唐元锋.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 2004 (1) .
[5]董文菊.浅谈项目施工成本管理[J].低温建筑技术, 2005 (4) .
浅谈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 篇11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84-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迎来了它的繁荣期。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建筑工程建设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合同管理已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这是由工程建设的特点所决定。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这也决定了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发包方与承建方之间很容易出现纠纷,而合同管理是解决工程纠纷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合同的本质就是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对工程建设当事人就工程建设中的义务、成本、工期等一系列问题的协议。由于建设工程周期长、施工种类多、施工技术复杂、涉及面广等特点,这也决定了建设工程的合同与其他行业的合同大不相同,建设工程的合同内容条款更为繁杂、涉及面更为广泛。如果签订的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全面、合理,这将是保护企业双方利益的重要举措,既保障了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保障了工程质量,维护了发包方的合法权益。但是,如果建设合同的内容无法涉及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会给合同双方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对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在法律的约束下,有效规范了工程建设行为,在保障双方权益的前提下,保证工程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顺利竣工。
2 建设工程合同的特点
2.1 合同签订内容容易存在歧义
建设工程的合同必须保持一定的严密性,因为涉及法律效应,应用严肃的态度看待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工程的合同对发包方与承建方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对双方的违约赔偿问题进行明文标示,但建设工程是一个动态的实行过程,其中涉及很多变量,建设合同是在工程建设前签订的,所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责任归属问题上很容易出现歧义。
2.2 合同管理涉及面广
工程项目合同涉及单位部门较多,包含业主、承包商、施工单位、监管单位、材料供应单位、运输单位等,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只有在确保各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并相互协调配合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3 建设工程合同有效期长
建设工程合同有效期长是由建筑工程的建筑特点所决定的。建筑工程由于建设过程比较烦琐、复杂,其内容包含招标、签订合同、制定方案、工程施工、竣工等,通常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部完工。这也就决定了合同管理时间较长,与工程建设保持同步,并且合同管理的内容也要涉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设过程,发挥合同管理应有的效能。
2.4 合同易变更
建筑工程由于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比较容易发生突发情况,建筑施工的预想可能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合同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必须采取动态的管理理念,依据实际情况对合同内容进行协商,确保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3 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
真正的合同是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法律效应为保障的协议。但是,一些建筑企业违背国家要求,合同内容缺乏公正性、合理性,并且“阴阳合同”签订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不具备法律效应,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秩序。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对建筑合同的认知不充分,没有正视法律的严肃性、强制性,无视合同的管理内容,严重损害发包方的利益,法律意识淡薄。
3.2 合同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
由于建设工程合同的特殊性,要求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在具备合同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一定的建筑知识,这样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现有的合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低,且管理人员不足,无法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而且建筑企业对合同管理人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合同管理的有效性无法实现。
3.3 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实际实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合同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在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使合同管理工作缺乏规范,而且在合同管理实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督、考核体系,合同管理的执行力也大打折扣。
4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有效措施
4.1 加强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建设工程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受法律保护,也受法律约束。建筑合同在签订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查其中的条款,对工期的成本、时间以及赔偿问题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下,签订双方对其内容进行充分的协商。承包商和发包方都要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学习,对合同的内容从法律的角度加以审查,并养成靠法律解决纠纷的行为意识,切身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2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提高合同管理的执行力,关键在于建立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以合同管理制度为依据,规范合同管理行为,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完善合同管理流程。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流程,并完善合同管理监督体系、考核体系,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合同管理的执行力;其次,完善合同管理执行机构,对合同管理各项流程中都设置专门的人才,保证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要做好合同管理的监管工作,要保证合同管理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对合同变更做到及时的应对。
4.3 加强专业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
专业合同管理人员在建设合同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合同管理科学性、合理性的根本保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专门的培训体系,利用先进的管理水平保证工作质量。还要注重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使其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同时还要保证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有基本的认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合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项目管理的内容也逐渐增多,而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建筑市场的管理,使建筑管理更加的有序化、法律化、制度化。但是在建设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力度,必须加强建筑企业的法律意识,增加专业人员的培训,保证合同管理的法制性、科学性以及完整性。现代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及流程,认真总结合同管理经验和教训,规避各种风险,确保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 杨聪敏,朱丽娟,张译尹,等.浅谈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J].消费导刊,2015(4):132.
[2] 杨运林.浅谈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J].大科技,2015(23):21.
[3] 王娟.浅谈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几点认识[J].价值工程,2014,33(33):97-99.
[4] 马抒垠.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0):162-162.
[5] 马惠青.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J].房地产导刊,2015(9):398-398.
国际EPC项目合同管理的研究 篇12
关键词:EPC项目,合同,管理,铁路
0 引言
EPC项目主要是国际建筑市场为普遍被公认的项目建设总承包模式, 集合了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内容, 也被叫做EPC项目总承包。EPC项目时建设工程的高端产品, 一般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 讲究严密的国际分工协作, 对总承包商的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这种承包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工作各方的任务量, 减少不必要的建设周期, 实现对工程投资的有效控制, 从而实现承包商利益获得的最大化。EPC项目的合同管理得到了各国的重视, 逐渐将其应用到了石油工程、铁路工程等一些工程建设汇总,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该项目合同管理实施上看, 实施现状不理想, 存在实施进展慢、延期交工和一些项目风险问题。文章以中亚铁路EPC项目合同管理为例, 通过对其项目合同管理方案实施、风险评估的分析以及实施效果评价, 指出应用EPC项目合同管理的可行。
1 国际工作EPC项目合同管理特点
中亚某国某铁路隧道的建设项目, 采用EPC工程承包模式, 承包商按照工程总承包合同的约定, 对隧道主体的设计、施工、采购、机电安装、试运行和人员培训进行全过程承包。项目主体工程为单线电气化铁路主隧道, 全长19.2km, 该工程合同总价固定, 合同采用FIDIC交钥匙模式。雇主为了减少投资额, 推动政府以颁布“总统令”的形式, 对工程项目免征税款。该隧道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 出于政治目的, 雇主对工期要求极为严格, 以至于承包商全工期均处于赶工状态, 雇主也在总包合同中, 明确了合同工期的紧迫性, 同时也对工程采用规范进行了明确要求。现阶段中亚某国某铁路隧道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合同管理中周期长
相对国内管理经验成熟的建筑市场, 国际EPC合同管理周期更长。和国内合同管理周期一样, 国际EPC合同管理周期一般包括从雇主发布招标文件开始, 进行工程项目招投标, 签订施工合同, 完成工程建设工期和质量缺陷责任期后, 合同管理周期结束。但国际EPC项目进行合同谈判的时间更长, 承包商往往需要对国外建筑市场进行更为详尽的调查, 对合同价格进行更长时间的博弈, 才能签订合同, 该项目的合同谈判期约是同类项目合同谈判期的2 倍时间。
1.2 合同管理的全员性
承包商的合同管理需要涉及大量的国内总部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配合, 对该合同管理中涉及的文件工程量表、图纸、技术规范、中标函等条款文件, 这些合同文件作为项目工作的核心, 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管理, 合同管理是一个全员性的工作。
1.3 合同管理实施过程过于复杂
①对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雇主虽然明确要求承包商遵守该国的标准和规范, 但经过了解, 由于该国缺少必要的相对的工程规范, 很多地方 (如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消防设计) 存在空白, 承包商提出部分可采用中国设计规范的理念。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 雇主所在国设计审批部门往往参照该国现行的公路规范的要求承包商修改设计, 双方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 在沟通谈判过程中只能通过签订备忘录和补充协议的形式进行解决。
②雇主对承包商在工程所在国的支持。在合同执行过程中, 雇主虽然推动政府颁布了免征关税的“总统令”, 但过程中要求承包商根据设计审批“物资、设备进口免税清单”, 免税清单的办理流程非常长, 在过程中需要经历该国较多政府层面的审批, 报批过程中存在较多与原总包合同的情景不同的情况, 这都需要最终签订补充协议明确。
③不可预见的地质风险。根据本项目的具体实践可知, 国际EPC项目承包商往往在语言、文化、宗教等价值观的差异, 存在非常多的分歧, 因此, 在复杂的合同管理过程中, 从小部分到整个工程的完成, 从合同的签订和合同的执行, 都需要双方进行不断的沟通、解释和签署书面文件的过程, 在过程中双方签订的书面文件均构成合同的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个微小的合同管理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任意一个小的差错就有可能对总体造成严重的损失。由此可见, 国际EPC项目合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是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中重要的特点。
1.4 合同管理索赔及变更工作量大
国际EPC项目是一个规模大、工期长、结构复杂的项目, 在具体的施工中受天气、环境以及地质的影响, 加上一些人员、工期和造价管理的影响, 经常会出现和实际规定不符合的事项, 为国际EPC项目的合同管理带来了复杂的索赔工作任务, 存在较大的工作变更任务。
2 国际工程EPC合同管理基础
2.1 构建有效合同管理组织
合同管理的签订是国际EPC项目管理的重点, 一般由一定的专业组织结构人员完成。 随着国际EPC项目被人们的广泛认可, 需要不断提升其专业化和专门化的发展水平, 在具体的项目中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负责人来协助合同管理, 且需要根据国际铁路项目的实际发展来制定适合的发展合同计划。首先, 要为合同管理的签订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 比如利用中国政府领导人访问该国并签订商贸协议的契机, 消除双方之间对合同分歧的理解差异, 提升彼此对风险的反应和应对能力。其次, 要提升合同管理各层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各层人员作为国际EPC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 需要在各部门的配合下来加强对工程各方面的合同管理, 尤其是招投标管理。比图在项目的中标确定之后, 合同经理要组织和业主进行合同谈判和合同签署, 要在协调两国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来进行合同管理。
2.2 拟定严格合同管理流程
国际EPC项目合同管理具有全员参与的特点, 因此会和其他部门产生联系, 合同管理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就需要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 因此需要拟定一个严格的合同管理流程, 将其作为合同管理各层人员必须遵行的一个准则, 从而保证合同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合同管理的严格化、规范化发展实现了整个工程的有序发展, 根据国家“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 提升铁路建设的工作效率。
3 EPC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
3.1 投标阶段
合同管理在招标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该国建筑市场相关信息进行搜集, 进行谨慎的招标合同检查和评估管理。这一阶段的合同管理主要体现为对合同条款的检查和评估上面, 其中主要内容为对业主对工程规格和工期的具有要求、合同的最大责任方、合同可能带来的损失问题、延期责任问题、过失责任问题、环境保护、专利保护和侵权问题、变更索赔、法律效力等方面。
3.2 合同谈判、签署
合同谈判和签署期, 是在承包商对全面风险进行了充分评估后作出的, 双方在谈判期间对项目的规范和标准、工程的基础参数、人员培训、合同预付款及资金来源、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施工设施、工期、执照和许可、签证和注册、税务、材料供应等条款基本达成一致并签订总包合同, 总包合同经过该国对外经贸部的最终批复, 承包商提供履约保函, 雇主向承包商支付动员预付款后正式生效。 在这一阶段, 属于合同管理定调子的阶段, 合同一旦签订生效, 就形成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3.3 执行期
合同的执行期是合同管理程序制定的关键, 要求在项目组建之后, 严格组织两国有关人员进行合同的交底工作, 让合同管理的有关人员充分了解合同中涉及的承包商的权利、责任等, 加强人员对合同管理各部门岗位责任的理解, 实现对合同管理流程的熟悉。EPC项目合同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全员性的特点, 因此项目的经历要加强有关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学习, 保证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合同管理手册, 从而不断实现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和严谨化发展。
3.4 合同的变更、索赔
第一, 加强两国之间项目合同管理团队的合作。合同索赔是整个EPC项目管理团队的责任, 需要所有部门之间的合作。第二, 增强索赔的时效性。要求两国的一切索赔工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对于已经发生的索赔内容要及时解决, 不能拖延。第三, 加强对和索赔有关的合同监督。要加强监督审核制度的建立, 形成以合同管理部门的监督为主, 以其他部门的监督为辅的审核体系, 并在各国内部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 对项目合同进行严格的审计。
4 以中亚某铁路建设为例分析EPC项目合同管理
4.1 方案实施
①EPC项目合同管理目标。第一, 质量目标。按照合同规定的工作范围和技术标准、勘测技术程序要求来完成总工程的设计, 并要在有关部门的批准后进行项目实施。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要求来完成各项程序文件的记录和报告, 并要在项目合同管理中获得关于施工方法、材料检验、地质记录等方面的批准信息。第二, 安全目标, 遵守和执行项目合同管理中规定的安全条款, 包括政府部门颁布的安全条例和法规条文等。严禁在铁路施工中出现严重的损失和盗窃问题, 按照铁路施工标准, 严格执行劳动保护计划, 并在铁路施工合同管理中增设安全保护装置的配置。第三, 环境目标。在项目合同中要求中亚两国遵守和执行合同规定中的项目环境条款, 充分保护当地的各种资源, 特别是对水资源的保护。在施工现场要充分考虑交通、排水系统和卫生设施等, 保持铁路施工周围环境的整洁。
②施工组织。施工准备阶段的合同管理中, 首先要规定对文件、图纸资料交接工作的安排, 并要求铁路建设工程师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来进行铁路建设。其次, 注重对材料运输的合同管理。对于钢轨的运输要采用专门的钢轨拖车和25t的吊车;对于混凝土枕的运输在铺轨之前, 要利用轨道车将其运输到现场。
4.2 EPC项目合同管理的项目风险评价
①建立网络层次结构模型。根据EPC项目合同管理的风险指标评价体系以及项目的特点, 在调查分析中得到各个元素与其组内元素的关系, 并在SD软件中建立起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具体如图1 所示。
②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九分法, 经专家对指标评分比较后, 在SD软件中输入一级和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并进行一致性的检验, 之后输出极限矩阵。得到的一级和二级指标权重如表1 所示。
③EPC项目合同项目管理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分析。根据表二合同项目管理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分析发现, 该项目的五个合同风险等级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为第二级最大, 其次是第三级、第一级、第四级和第五级。最终得到中亚铁路合同管理的项目风险评价为二级标准, 是最低的风险。
4.3 EPC项目合同管理的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及效果评价
①项目风险防范策略。第一, 使用国际工程管理中的EPC项目承包管理模式, 实现两国之间的权责对等, 减少管理接口, 避免两国对责任的推卸。第二, 合同报价阶段要对合同风险进行全面的考虑, 比如在工程延期的时候, 哪国承担的人工费用较高, 并要对人工费用进行估算, 将费用估算纳入到合同管理中。第三, 要对两国工作的区域范围进行界定, 权责明确, 减少工作交叉的问题。第四, 在合同的具体执行中, 要特别注意对项目风险的防范。首先, 中亚双方制定的工序要有文字记录。其次, 要建立索赔和反索赔档案体系。最后, 要对施工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利用。
②风险防范的效果评价。经过几年的建设及对合同管理中的项目风险防范, 中亚铁路项目部门克服了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 在工程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实施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的效果进行评价:第一, 技术效果评价。中亚铁路施工工程在利用EPC合同管理之后, 设计与施工的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根据隧道内实际揭露的地质, 配合超前地质预报与地质素描技术, 将原来预测的IV级、V级围岩的长度分别优化成III级,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 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 也节约了投资达到272 万美元。实践证明, 在经过EPC合同管理后的隧道掘进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变得可行, 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保障了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完成了项目的施工生产任务。第二, 经济效果评价。在EPC合同管理的规划下, 中亚铁路的隧道施工工程在临时工程建设、特殊工种配置以及机械设备配置上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和其他的合同管理施工方案相比, 其多获得了12000 万人民币的资金投入。实践证明了在EPC合同管理下的中亚铁路钢轨焊接施工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同时, 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资金的投入, 实现了项目利益最大化的发展。
通过上述数据说明可以发现, EPC合同管理的价值工程对优化中亚铁路施工管理和组织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同管理, 将中亚隧道施工方案的水平达到了国内外领先的水平, 并为未来各国的铁路施工建设发展以及工程改造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经验。
5 结束语
目前, 该铁路项目已经得到了业主和政府层面的高度认可, 也给承包商带来良好的企业效益, 这都和国际EPC项目合同管理存在密切的联系, 中亚铁路建设和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 体现了EPC合同管理价值工程对优化施工方案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合同的谈判、签订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 需要有关人员认识到EPC项目的管理目标, 熟悉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特点, 进而构建有效的合同管理构架。利用这样的合同管理手段, 能够将工程的各个阶段的管理效率提升上来, 确保工程向着更加高效、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晋.国际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 2011, 32:232-233.
[2]舒畅, 柏汇丰, 唐晓艳.国际EPC项目设计工作有关问题讨论[J].人民长江, 2011, S2:197-200.
[3]谢坤, 唐文哲, 漆大山, 贾紫微, 杜蕾.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国际工程EPC项目采购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 2013, 08:17-23.
【工程项目合同研究】推荐阅读:
工程项目廉政合同12-06
工程项目木工承包合同08-09
国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09-02
工程项目合同审批流程09-13
项目工程全员合同管理论文08-07
简单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合同10-24
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08-2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合同10-01
建设项目工程承包合同11-12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研究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