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2024-09-20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精选12篇)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篇1

摘要:阐述了项目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及控制,介绍了项目动态管理有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三个层次,并归纳出项目动态管理的方法,对解决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层次,方法

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是在工程建设上实施改革,为适应各种工程建设大量增加形势,针对工程建设特点提出的管理要求。

1 项目动态管理内容与控制

项目动态管理是参建单位(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在现行体制条件下进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推行项目系统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管理核心是以建设项目为中心来理顺管理职能,把全程管理和阶段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动态管理主要采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运筹学的基本原理规划和管理工程,全面采用网络管理技术,用实际进度前锋线预测工程进度,并建立以项目建设为主体的工程管理和检查制度,随时反馈和处理信息,及时调控施工力量,平衡物质条件,调整建设经费,检验工程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确保各单位工程同步进行。

1)项目动态管理基本内容。项目动态管理是从揭示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与施工特点入手来研究施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工程建设与工厂生产不同,工厂化生产力配置呈刚性结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人员都是基本不变的,而工程建设则不能适应这些特点。怎样使刚性的施工组织在项目弹性的管理需求中合理配置,实现优化组合是项目动态管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2)项目动态管理的控制。项目动态管理要高度地重视项目动态管理中整个系统内外状态的不断变化,即要求内部诸要素的变化要适应外部变化的需要。一方面,施工力量的配置要随着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与否而增减;另一方面,对项目的投入要随着项目建设承包合同的要求而变化,并进行研究、分析,加强预测预控,提高应变能力。

2 项目动态管理的层次

项目动态管理有决策层、管理层和实施层三个管理层次。1)决策层。决策层是军队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动态管理上主要抓好宏观控制和动态平衡,安排好各项目对各施工要素需求高峰与低谷的衔接,把握全面的管理与协调。根据上述任务,决策层的具体工作是“五定一跟踪”,即:一定总体计划;二定项目管理层与实施层责任;三定项目管理层机构;四定项目管理层各项费用;五定项目施工力量。一跟踪是信息跟踪,即监督检查项目管理层计划执行情况,发现薄弱环节,立即调整,确保各建设项目按期完成。2)管理层。管理层是各项目组为了实现以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统一的综合效益目标,在项目准备阶段,由决策层根据各建设项目的特点和特殊要求提出项目总体构想,组建项目管理组。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组根据项目和总目标要求,审查施工组织方案和项目网络计划,明确各个施工阶段,将工程项目切块管理,采用预算加系数等方式进行分工,在工程后期,按要求组织整理交工资料,组织验收和备案。3)实施层。实施层是施工单位和参建单位。实施层在项目动态管理中主要做到三点:a.做好内部管理,按期完成任务,并寻求项目之间任务的衔接和力量的平衡;b.完成各项指标,确保合同约定内容的实现;c.提高素质,要明确施工执行技术标准,并进行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项目动态管理的方法

3.1各层分工与职责

动态管理的管理体制,决策层集中抓宏观管理。管理层专心抓具体管理,致力于质量、工期、造价的优化。实施层努力搞好过程控制。三个层次责任分明,构成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这样,在工程施工上,项目管理层、实施层为了各自的职责,通过目标导向和效益导向,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保证项目动态管理的顺利进行。

3.2项目动态管理的组织模式

在工程管理上,根据项目的需要和特点,按矩阵结构建立项目管理机构。在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机构中既有职能系统的竖向联系,又有以项目为中心的横向结合。在纵向上,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所有项目负有组织调配、业务指导和管理考察的责任;在横向上,总负责人对参加建设的各种专业人才均负有领导责任,并按项目实施的要求有效地组织协调,为实现项目目标共同配合工作。

3.3质量、工期、造价、安全是动态管理的四大体系

1)质量目标。实现质量目标要抓住全面质量管理这个中心环节,建立健全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加强项目系统管理的基础工作,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计量、检测手段,建立系统责任,强化监督职能。2)工期目标。保证工期目标的主要措施是把工期目标作为一个大系统,加强项目计划控制,从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期与资源、时间与效益等方面优化网络,求得总体的最佳组合。在项目网络计划的执行中,认真分析薄弱环节,及时反馈信息。3)造价目标。在造价目标的控制上,把算账式的滞后管理,变成预测预控的超前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挖潜降耗;对周转材料的管理要充分利用各在建项目施工的高峰低谷,合理使用周转材料,在各项目间加快周转,提高使用效率。综合采用上述措施,可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4)安全目标。保证安全除正常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以及完备的安全技术措施外,针对项目动态管理人员调动频繁的特点,采取区域或单位工程安全负责制,关键安全岗位责任制和安全工作否决权制等。同时,把安全工作与经济责任紧密挂钩,切实把安全放到第一的位置,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检身.建设项目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张月娴.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3]卫明.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吴松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讲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区钰珍.论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22):210-211.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篇2

《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是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委托中国石油管道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刊物。办刊宗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专业的视角关注石油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实践活动和最新动态。读者对象是石油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管理专业人士和爱好者。

本刊主要栏目:

政策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建设部等部委规定、办法、标准规范、国外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介绍 理论研究:以前瞻的视角关注国、内外最新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技术

管理实践: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挖掘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困惑、探究管理艺术

技术与方法:探讨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工具、方法、技术及应用

案例分析:石油工程领域项目HSE、质量、进度、成本、合同、人力资源、采购、设计、施工、绩效、工程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分享

论坛:石油工程建设管理热点问题探讨

人文:聚焦项目管理软实力,包括项目文化、团队、价值观等

行业资讯:追踪近期行业要闻,产业动态,分享各类项目热点资讯

特需栏目:封面故事高端访谈 领导视点等,根据特殊需要可以临时安排

为保证出版质量,请来稿作者撰稿时,按以下要求书写:

1、文稿应包括:文题(中英文)(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中英文摘要(不超过300个字),关键词(3-8个),正文(一般不超过5000字),第一作者简介,参考文献。

2、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职称、职务、详细通信地址及联系电话。

3、参考文献只列出发表在正式刊物上的主要条目,依次标注在正文内容出现处,一般不超过8篇。其书写格式如下:

(1)期刊:作者、题目[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写)

(3)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称、日期(版次)

4、文中图和表格须用白纸、黑线专门绘制,并标明图序、图题。

5、将稿件的电子文本发送至编辑部电子邮箱或者将打印稿寄至刊物编辑部。

本刊在保持原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有权对文稿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文后注明。来稿一律不退,在3 个月内未接到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来稿请寄: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90号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编辑部。邮编:065000

联系电话:0316-2070604投稿邮箱: sygcpm@126.com

QQ: 710705261MSN:lfhhy@126.com

浅谈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电网;工程;管理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比其他管理约束性更强的一种管理活动。在电网建设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准备工作的良好开展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工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工程建设经济利润的保障。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创新。

一、我国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大力实施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快了建设坚强电网的步伐。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工程相继实行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等,应该说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究其原因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二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三是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四是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二、我国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电力建设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运作质量,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程计划,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精细化管理。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创新。

2.1必须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工作,争取出版专业刊物,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2.2必须开展精细化管理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形成整体工程高质量。由管理精细化到施工精细化再到产品精细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必然成为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等建设管理目标的必由之路。

2.3必须发展观念创新

观念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和素质。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由于人的观念不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同,商业行为也就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先進的观念总会带来先进的行为方式。观念支配行为,思维决定出路。只有当我们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种常建常新的管理科学,而不是看成依行政手段推行的权宜之计,那么就会主动地去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扩大视野,树立市场化的理念。要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国际接轨的要求,建立健全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工程项目,用市场的手段来经营管理工程项目。不管在项目的资源配置上或是在项目经理的选聘上或在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上都要按照市场化运作。要通过多领域、多行业、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实现企业之间资源互补、风险共担,把单纯的“对抗性竞争”变为互利共赢的“合作性竞争”,这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共同特点。

2.4必须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些学者认为项目管理在积极开展网络化经营,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具体讲,它包括虚拟经营、合作竞争、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竞争等。虚拟经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潮流,在虚拟经营建设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和能力,不能受控于人,其目的是运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和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合作竞争的目的则是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取在更多的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双赢的结果。跨文化竞争必须识别文化差异,在保持本国文化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其他文化的长处,提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2.5 工程的质量管理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主要有审查承包商的资质,控制材料和施工的质量、做好中间验收和峻工验收、实行监理制度、签订工程质量保证金合同条款、对工程管理各个环节采用

问责制度等。为了解决县供电公司电网工程施工现场点多面广,山区地势复杂多变,工程管理难度大与目前普遍存在的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少、工期紧之间的矛盾,各县供电公司专门成

立了电网工程管理办公室,抽调专业人员,集中培训学习,结合国网公司ERP系统上线建立项目库,修订完善工程管理办法和实施标准,通过对工程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把好工程质量关。

三、把好工程安全关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是搞好电网建设工程管理中的第三个关键点。

3.1 建立建全安全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制定详细的工作标准和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直接管理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的一系列工作,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适宜的施工环境。

3.2 强化现场安全监督

公司安监部门要对进入电力工程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持证上岗。安监部门要加大现场安全监察力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并落实责任。施工半日位要针对电力工程特点,分析工程的危险点、危险源,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制度,定期组织安全学习活动,在现场做好防护措施,在作业面做出明显标志,做好安全警示。

3.3 把好工程造价关

工程造价是搞好电网建设工程管理的第四个关键点,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电网建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终体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造价的控制主要措施有合同的控制、工程变更的控制、工程量的签证、工程结算审核与审计等。

总之,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运作质量,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程计划,合理拟定现场工程项目总计划,再反馈各方实施,并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及时调整。目前在工程项目管

理方面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适时地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为扩大内需,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此,作为工程管理的研究者、从业者要抓住锲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高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增强我国电网建设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全成浩.电网建设工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2,(3).

[2]董利萍.解决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办法[J].技术与市场,2012,(5).

[3]李颖源.如何做好电网建设工程前期管理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2).

[4]徐琳.关于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篇4

1 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概述

在实践过程中, 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理念与其它行业的管理理念基本相同, 但是, 由于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大规模建设、大量资金投入、高危险性、高质量要求和高技术要求等, 对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保证大型石化企业的管理质量、安全质量、成本质量和投资质量等, 对于促进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根据各大型石化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来看, “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管理方面的漏洞得到有效解除, 从而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从客观方面来说, “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系统, 使项目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从而改善大型石化工程项目的管理环境, 使管理流程变得更加规范、清晰。在进行项目施工前, 会对监理承包商和EPC承包商等进行工作协调和管理, 并在企业制定的IPMT负责制的监督和控制下, 使企业的正常运行得到可靠保障。“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的管理人员是由IPMT的管理部门人员构成, 对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理单位实行管理和协调, 从而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成本投入和HSE等进行有效监管。“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中的执行层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和完成建设目标。

在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 “PMT+EPC+PMC”管理模式是将整个建设项目分成不同阶段进行管理, 其中, PMT是指投资方的项目管理, 由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组成, 行使业主方面的管理权力;PMC是指业主聘请的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管理公司, 因此, PMT与PMC、PTM与EPC都是以合同的形式相联系, PMC可以对EPC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 通过双方签订的合同来做出最后的判定。而PMC对EPC行使的权力大小是有PMT来决定, 如果PMT能力较强, 则PMC只需提供基本支持又可以了, 反之, PMC则需要承担很多工作。在整个项目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前期主要由PMT负责, 中期主要由PMC负责, PMT只需及时监督, 后期是由EPC负责实施, PMT通过PMC对整个建设项目实行监督和管理。

在实践过程中, EPC管理模式在我国炼油、乙烯等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一般由CPP负责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设计和采购, 由EPC负责总承包, 由监理公司负责整个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 将整个建设项目分为投标阶段的管理、实施阶段的管理和工作后期的管理三个主要阶段。因此, EPC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业主为管理的核心, 以施工设计为主要方向, 通过EPC和工程监理来提高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现代化, 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 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分析

下面以“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的实例, 对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进行分析, 某公司的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项目, 工程总投资为三百八十亿左右, 占地总面积为四百六十公顷左右, 主要包括化工、炼油和公用工程三个部分。其中, 化工建设项目是每年乙烯产量为一百万吨、全密度聚乙烯为每年六十万吨、高密度聚乙烯为每年三十万吨等, 整个项目运行良好。

采用“IPMT+EPC+工程监理”管理模式, 首先由是一家设计单位负责项目的施工设计, 根据IPMT组织业主的相关要求和设计标准, 制定出最合适的额设计, 以确保施工设计质量, 提高施工图纸的可行性。然后有IPMT团队和EPC等, 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核, 严禁施工变更情况出现, 以保证招标管理正常进行。最后, 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考察和审核, 以保证整个石化建设工程项目得到有效监控。

4 结语

综上所述, 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模式, 才能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 降低成本投入, 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对于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葛祉浩.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0.

[2]郭育荣.大型石化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建设监理, 2010, 02:19-23.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篇5

摘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是尊重自然、靠近自然,建设工程项目大多是以破坏自然、改变环境为代价,与自然规律相违背: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在于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技术也逐渐被同行人接纳和认可。如何真正推行绿色施工、如何真正保持建筑?I持续发展、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节约资源,是建筑行业面临的课题,也是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进行研究,旨在为更好地推行绿色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绿色施工;项目管理;技术措施

前言

《绿色施工导则》一书中将绿色施工定义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使得工程质量、项目安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生产技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约材料、节约用水、节约能源以及环境保护。

北京市颁布的《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一书中将绿色施工解释为: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执行工程规划、设计提法,以完善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为主导,辅以合理的技术措施;全面地、彻底地落实国家关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政策,减少施工作业对原有环境的影响,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安全教育,以保障管理人员、工人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随着国家、行业、社会对低碳生产的呼声越来越响,绿色施工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自住建部于2007年下发《绿色施工导则》已有近10年,该导则对绿色施工作出了规定,但这些年以来,真正将绿色施工落到实处的建设项目却少之又少,作业现场的资源浪费、环境损坏、建筑垃圾等让人倍感担心,绿色施工的进程缓慢,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够、政策力度不足、政府监管不严等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1绿色施工管理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虽然国家提出绿色施工概念已有10年,但从事实层面是绿色施工目前在国内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许多企业仅注重“表面功夫”,主要从降低生产作业噪音、降低周边影响入手,对绿色施工仅是片面的理解,不情愿从根本进行改变,敷衍应付国家相关政策,实际上还是以老套的作业方式进行生产,没有采用更持续、更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没有将绿色施工应用于作业全过程,更不用说企业把绿色施工作为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出发点,制约绿色施工及其管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绿色施工意识不够。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全覆盖的教育、系统性的培训也不够,加之建筑施工人员以民工为主,整体教育水平处于底层,导致在生产作业过程对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合理节约能源等缺乏认识或者这方面意识空白,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也往往对绿色施工理解不深刻,习惯于常规不良做法。

企业盈利性目的趋势。企业存在的使命是盈利,现阶段绿色施工涉及绿色建筑材料(供应商较少,价格垄断)、绿色模板系统(如铝模、钢模等,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好,但一次性投入大,导致施工企业放弃使用),目前国家、行业对绿色施工的利好政策不够,提高成本而不得好的生产方式,施工企业固然不采用,后果便是一呼百应,然而没法落地。

技术相对落后,战略眼光不够。我国对建筑行业定位为传统行业,认为技术已经很成熟,但事实不是这样,与国外相比我们施工管理、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够、对可持续发展缺乏战略眼光,技术上和施工水平上无革新,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存在排斥心理。企业层面而言,我国目前施工企业市场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龙头企业不思改变,缺乏战略眼光,中小企业没能力改变,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不合理、随意管理等均制约绿色施工管理。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绿色施工方面仅出台了导则、规程,并无操作细则;法律法规层面,缺乏绿色施工管理的条文,此来施工企业还是可以按照以往方式进行;相关部门也缺乏施工阶段消耗和排放指标,这些部门更多的只是注重工地安全与文明作业;除此之外监理对施工单位绿色施工缺乏监理细则。

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分析

欲想全面实现绿色施工,管理水平与施工技术必须同步协调提升。首先要形成行业认可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该体系架构是进行全面管控的基础与重点;制定体系后需要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与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定量式”的动态管理;最后执行层面还依赖绿色施工技术的提升与应用,是绿色施工管理的保证。

组织管理是基础。建设工程本身具有复杂性,绿色施工更是如此,在原有基础上加上“绿色”的技术更显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除了常规的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尚涉及政府监管部门,绿色施工评价机构。所以,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是基础,需要把参与建设工程的人员组织、调动起来,监理以做好绿色施工项目为原点的纵向、横向二维管理坐标体系。横坐标为各参与单位,按重要性或参与时间进行排序,纵坐标为各单位的组织架构,最深层次的是落实到人。只有通过高效、系统、简明的组织形式,才能将涉及绿色施工管理的单位、人全纳入,实现全周期、全单位、全人员架构管理模式。

实施管理是关键。管理的目的是使得绿色施工方案能够真正地在施工阶段得以控制和落地,实施管理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建筑工程确保“成本低、品质高”的关键一步。实施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明确控制要点,实施动态管理。清晰掌握工程特点,提前预判施工过程要点,明确绿色施工关键点(可以参考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得对绿色施工理解加深。在项目建造过程中,需要整理各施工段的实时监测数据,并将实时数据与目标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对比偏差分析原因,依次、逐步实现绿色施工。

制定专项措施。专项措施是指各施工时期的目标保证手段。譬如:节约用水措施、节约材料方法、节约能源手段、节约用地技巧以及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措施等;现阶段大型施工企业均有内部标准,但需要专项落实措施。

经济管理是动力。绿色施工技术看似一次性投入大,但实际上相对比常规作业手段,经济性会更加可观。具体应用案例,比如深基坑工程施工时选用逆作法;基础工程阶段时,可以将锤击桩施工方式改为静压桩,一来可以大幅降低噪声的产生,二来如若赶工,夜晚也可以进行作业;采用铝合金模板或者钢模,由于大型施工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项目较多,而只要周转次数多,使用铝合金模板或者钢模在后期均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性,而且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技术管理是保障。技术管理包括软技术与硬技术,其中软技术是指各阶段的控制方法以及技术方案,硬技术可以指机械设备的正确、合理使用,是建设工程项目绿色施工实现的保障。软技术与硬技术的制定、使用必须要遵守国家、行业规范的强制性条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具体项目、作业现场情况以及自身技术能力,采用科学的技术管理,切实保障绿色施工正常进行。

3结语

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措施

一、林业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历程

1、传统造林无系统管理模式 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植树造林工程开展后,缓解了森林过度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造林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林业工程运营管理工作任务量也十分繁重,传统的管理方法中,只是对森林生长情况进行统计,但并不会涉及到未来一段时间里的风险管理控制,在初期这种管理经营理念得到了重视,但随着林业发展逐渐复杂化,管理体系并不能满足林业工程的项目建设需求。从造林到森林资源的开采使用,各项目管理都十分严谨,但各管理体系之间并没有实现紧密配合,造成管理任务落实程度不足的问题。

2、工程造林管理模式 明确传统管理理念中存在的问题后,林业工程在管理体系上进行优化,增进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从造林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由各部门共同配合完成项目管理任务。充分展现了工程管理体系的先进性,这也是林业工程发展进步的见证,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较,在工作任务完成效率上有明显的提升,树木的成活率也有明显提升。林业工程涉及到的任务比较复杂,在管理期间,要不断的探讨市场变化体系,以及工作任务开展阶段是否存在风险隐患因素,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完成工作任务,将树木生长各阶段调查得到的参数记录在其中,方便后续管理体系的完善。树木生长期间的虫害方式也需要在前期规划期间引入到管理体系中。

3、现代项目管理 进入到现代管理阶段,工程任务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基层护林人员测量得到的数据会第一时间录入到管理系统中,借助计算机设备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传递所用时间。林业工程建设理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将公益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即满足了环境净化需求,同时也能够为林区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生态工业林对能够环境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通过前期规划,选择多种树木品种搭配种植,提升森林的虫害防御能力,同时也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目标。

二、林业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林业经营管理期间,资源市场与生长情况之间并没有融合,这种管理方式过于单一,并不具备风险防御能力。林业工程受市场变化影响也比较严重,造林阶段所制定的目标,经营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与市场实际情况产生冲突,造成管理制度失去了约束力,项目开展形式也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弊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首先管理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内容不够完善,林业管理会遇到一些突发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突发问题及时控制解决,会对森立生长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有管理体系多数是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来进行的,前期规避并没有实现。

2、林业管理需要众多部门的参与,领导干部将任务落实划分后,由基层员工来执行。现存问题是管理权利过于集中化,基层护林人员发现问题后需要向上级领导汇报,逐层审批后才处理方案才能够施行,已经造成了时间的延误,影响管理效率。

3、管理任务是带有服务性质的,目前管理控制已经得到了落实,但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造成基层意见不能及时处理,管理体系完善受到阻碍。

4、没有建立有效的林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造成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信息渠道不灵、不畅,掌握项目的信息不及时、不全面,阻碍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5、缺少项目管理的人才和知识的积累。长期以来,我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都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管理人员都是临时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比较少。项目一结束,机构和人员就解散,造成项目管理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起来。

三、林业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1、建立正确的项目目标框架 在结合林区发展特征制定管理计划时,可以先建立整体框架,再根据工作任务开展期间遇到的问题对内容进行逐步完善,确保体系具有可行性。目标框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实现林业生产目标为前提,在工作任务开展阶段,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对管理制度进行修改,探讨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2)建立确保项目成果健康、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体系。(3)形成将项目成果逐步融入林业产业良性循环,带动林区社会发展。三个层次是递进的,全部的项目活动必须而且只能围绕实现项目目标展开。第一层是项目成功的基础,第二层是保障项目成果生命力的要求,第三层是对项目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地方发展的要求。

2、建立正确的项目生命期概念 林业项目也是具有周期性的,管理流程可以结合具体的周期时间来进行规划,引入森林生长期间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这样在管理周期内工作任务可以连续进行,不会出现中断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林业项目的管理周期会设定在25年左右,此时森林资源可以使用,能够为种植区域带来经济效益,但生长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环境因素问题,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经营管理周期也会适当的调整,以具体情况为参照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大型林业工程项目是前瞻性、战略性项目,从创意到启动都要经过漫长、反复的工作过程,需要大量的林业工作者的知识、经验、创意和无私的奉献。

四、对林业基层单位加强项目管理的建议

1、林业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储备量,在工作岗位中积极探讨创新,制定更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方案。森林生长不同时期可能会出现的虫害问题也要在前期预防,否则一旦发生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技术人员也应参加学习培训,并将项目管理知识运用于现行的项目中,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应用。

2、建立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基层单位如有了基本的项目管理知识,就可尝试建立组织内部的项目管理体系,使企业内部所有项目均遵照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流程与规范来实施。

3、项目管理的改进与提高。项目管理来源于实践,但要高于实践,在形成基本的项目管理体系后,要注重经验知识的积累,循序渐进地优化项目管理流程与规范。

结语:我国的林业工程项目是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特殊建设任务。项目中凝聚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项目的成败对增加我国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是紧跟时代步伐,使林业工程项目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峰.层次分析法在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5(02).

[2]姜宇泉.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13(11).

项目管理中建设工程索赔研究 篇7

建设工程索赔通常是指在工程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者未能履行合同或者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损失, 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费用或工期补偿的行为。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 是一种双向的行为, 合同的任何一方都有权利向对方提出索赔。它是合同当事人之间一项正常的而且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业务, 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合情合理的行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工程承包市场, 承包单位为了承接工程, 常常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 为了保证项目的利润, 承包单位往往采用索赔的方式来保证自身的利益, 因此, 建设工程索赔变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工程索赔产生的原因

1. 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

由于现代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技术性强、投资额大、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差异性大、综合性强、风险性大等特征, 导致工程项目实施起来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是诱发索赔的重要因素。

2. 工程项目环境的错综复杂

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都比较复杂, 这其中涉及技术、经济、社会、法律环境的变化。还有不可抗力因素以及在施工中出现的不明障碍物, 常常导致工程变更, 引起施工索赔。

3. 工程合同的自身缺陷

合同是在开工前签订的, 并不能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的问题都做出合理的预判。同时, 业主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增加许多的新决策, 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 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合同变更频繁, 从而容易导致索赔的产生。

4. 工程产品的生产过程复杂

建设工程的参与单位众多, 各方面的技术、经济关系错综复杂, 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 一方的工作失误很容易造成自己及另几方的损失, 从而导致索赔事件的发生。

三、建设工程索赔的分类

1. 工期索赔

对于非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工期损失, 拖延工期的工作在施工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上的, 应进行工期索赔;若拖延工期的工作不在施工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上, 但延误时间超过了该工作的总时差, 造成总工期延误的, 也应进行工期索赔。

2. 人工费索赔

人工费索赔是指完成合同之外的工作所花费的费用、非承包商责任导致的工效降低以及人员窝工等, 按人工折算。

3. 材料费索赔

材料费索赔包括材料用量超过计划用量而增加的材料费、由于非自身责任工程延期导致材料价格上涨的费用, 按照索赔事件中应赔付的用量乘以合同价格计算。

4. 机械费索赔

机械费索赔包括:完成额外工作增加的机械使用费、由于对方的原因导致停工的窝工费。前者按索赔事件中应赔付的施工机械台班数量乘以台班单价计算;停工期间的机械费按折旧费计算。

5. 管理费索赔

管理费索赔是除加速施工外, 所有索赔都应计取的费用。

6. 利润索赔

利润索赔是工程变更、合同终止、工程师指令使承包人增加的返工、修复等工作引起的施工费用增加, 可获利润补偿。

四、建设工程的索赔策略和技巧

1. 正确把握提出索赔的时机

索赔提出过早, 很容易遭到对方反驳, 也可能在其他方面施加反索赔;过迟提出, 若是超过索赔的时效性, 则容易留给对方借口, 索赔要求很可能会遭到拒绝。因此, 索赔方必须在索赔时效范围内适时提出。如果害怕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 有意将索赔要求拖到工程结束时才正式提出, 可能会适得其反。

2. 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

索赔发生后, 必须依据合同的准则及时地对索赔进行处理, 做到边施工边取证边索赔。如果承包人的合理索赔要求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单项工程的索赔积累下来, 有时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此外, 拖到后期综合索赔, 往往还牵涉到利息、利润补偿、工程结算以及责任的划分、质量的处理等, 索赔的困难会增加不少。因此, 尽量将索赔在执行过程中加以解决。这样做, 既对承包人有益, 也体现了处理问题的水平;既维护了业主的利益, 又照顾了承包人的实际情况。

3. 加强索赔的预测

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多变、现场条件及气候环境的变化、标书及施工说明中的错误等因素难以避免, 索赔是不可避免的。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工程师要将预料到的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告诉承包人, 避免由于工程返工所造成的工程成本上升。这样也可以减轻承包人的压力, 减少其想方设法通过索赔途径弥补工程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利润损失。另外, 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对可能引起的索赔有所预测,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4. 注意索赔程序和索赔文件的要求

承包人应该以正式的书面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工程师提出索赔意向通知书和索赔文件。索赔文件要求证据充分、条理清楚、数据准确、实事求是。

5. 应事先做好谈判准备, 知己知彼

做任何事情都要下足工夫, 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认真做好谈判准备工作是促成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开展索赔谈判前, 要全面收集和索赔有关的证据和法规, 认真思考发生索赔事件的责任方, 索赔证据是否充分、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是否是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有无采取减损措施、索赔计算方式是否合理等问题。并且事先研究策略,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方能游刃有余、沉着应战。

6. 作适当的让步

谈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变的灵活策略, 以争取主动。要控制主动权, 不斤斤计较, 并留有余地。由于双方利益和期望的不一致, 在索赔解决中常常出现较大的争执, 而让步是解决这种争执的必要手段, 适当的让步是必不可少的。让步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 达到索赔目标。在索赔谈判和处理时应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 有所失才有所得。可以放弃金额小的小项索赔, 坚持大项索赔。这样使对方容易做出让步, 达到索赔的最终目的。

7. 注意谈判艺术和技巧

在谈判中采取刚柔结合的立场容易奏效, 不仅要坚持原则性, 还要有灵活性, 才能应付谈判的复杂局面。在谈判中要随时研究对方的心理, 了解对方的意图, 要以理服人, 求得对方的理解, 善于利用机遇, 因势利导, 用长远合作的利益来启发和打动对方。根据具体情况, 随机应变, 灵活运用合理的步骤和手段, 争取扭转和改善被动局面。

五、建设工程索赔的意义

1. 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设工程索赔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双方利益, 索赔和处理索赔的过程实质上是双方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建设单位为了使工程顺利进行、如期完成、早日投产取得收益, 就必须加强自身管理, 做好和工程相关的各方面工作, 保证工程中各项问题及时解决;施工单位要实现合同目标, 取得索赔, 争取自身应得的利益, 就必须加强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 更细致地做好质量、进度、费用的控制, 从而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加强与提高。

2. 有利于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索赔和合同管理有直接的联系, 合同是索赔的依据。整个索赔处理的过程就是执行合同的过程, 从项目开工之时, 合同人员就必须将每日的实施合同的情况与原合同进行对比分析, 若出现索赔事件, 就应当研究是否提出索赔。索赔的依据在于日常合同管理的证据, 必须加强合同管理。

3. 有利于实现合同双方的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 索赔是一种风险费用的转移和再分配。如果施工单位利用索赔的方法使自己的损失尽可能得到补偿, 就会降低工程报价中的风险费用, 从而使建设单位得到相对较低的报价。当工程施工中发生这种费用时可以按实际支出给予补偿, 也使工程造价更趋于合理。施工单位要取得索赔, 保证自己应得的利益, 就必须做到自己不违约, 全力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实现合同目标。同样, 建设单位可以通过索赔的处理和解决, 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实现合同目标, 使建设项目按期完工, 早日投产取得经济效益。

4. 有利于国内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

索赔是国际工程建设中非常普遍的做法, 尽快学习、掌握运用国际上工程建设管理的通行做法, 不仅有利于我国企业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 而且对我国企业顺利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国外工程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设工程索赔是国内外建筑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一项技术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首先, 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人员要努力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 按照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适时合理解决各类工程纠纷, 防止各类风险。其次, 要求各参与人员必须有很强的专业素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敢于拿起工程索赔的武器,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 如何做好工程索赔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 搞好工程索赔管理, 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工程正常施工的因素, 控制好索赔事项, 都是一项非常重要并且艰巨的任务。对业主来说, 节约了工程造价成本;对承包商来说, 既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又能为公司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

摘要:从索赔的概念、产生索赔的原因、索赔的策略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项目管理中工程索赔对于企业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维护切身利益的重要作用, 说明了索赔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设工程,索赔,策略,利益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篇8

基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Q/SY 2.1-2001)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Q/SY 2.2-2001) 和《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Q/SY 2.3-2001) 三个行业标准建立建立起来的QHSE项目管理标准, 是一个基于综合目标管理理念的新型项目管理模式, 近年来, 该模式在冶金工程建设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 管理目标

最初QHSE分解是根据其最基本的四个方向组成的:质量 (Quality) 、健康 (Health) 、安全 (Safety) 和环境 (Environment) 。其在冶金工程建设行业的适应性重点体现在其在设立和维护质量和安全目标的同时, 充分兼顾了健康指标和环境指标。虽然QHSE目前执行的标准来源是石油行业的企业标准, 但因为其广泛的适用性以及企业间的资本资源及管理渠道的融通, QHSE已经在整个资源行业甚至其他行业广泛推行开来。

实际执行QHSE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会将以上四个基本目标针对班组、职工、项目、设备系统等管理节点进行分解。QHSE虽然是一个体系化管理模式, 但是, 针对每一个目标, QHSE都有着完全独立的监控管理模式。其PDCA循环可以概括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方面。

计划是对单一目标的QHSE目标给出总体的评价指标和实现方式。其中, QHSE并不是简单的下达目标和考核目标的管理模式, 而是就整个目标实现过程作出分解和提出指导意见, 同时对分解目标进行合理的论证, 防止项目中不可完成节点的存在。

实施过程也是根据既定的计划目标和分解目标, 逐步实现的过程, 因为QHSE提供了逐步考核的管理模式, 特别是QHSE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使得执行团队的执行考核更加客观。

检查过程是指对于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的每一个分解目标进行逐一的监控, 对于已经出现的管理事故和实施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及其他问题进行汇总和研究, 以便及时发现整个项目目标的问题, 以便在出现更加严重问题前给出适当调整, 防止企业因为管理问题蒙受损失。

改进是紧随检查过程之后的重要过程, 也是QHSE管理模式的管理原动力所在, 通过对检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 使整个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

2 管理实例分析

某冶金工程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85亩, 为一年消耗赤铁矿石180万吨的大型高炉式炼铁厂, 该炼铁厂拥有550立方米高炉4座, 设计年产量150万吨, 建设阶段, 需要安装高炉4座, 粉磨机8台, 常温空压机12台, 高温空压机8台, 风选机4台, 布袋除尘机8台, 给煤分离器4台, 排烟风机4台。各类皮带机、链板机及风槽设备若干。此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转载点较多, 控制系统较为复杂, 设备联合运转难度较大, 牵扯的施工单位也较多, 所以, 文章项目管理过程中的QHSE分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梳理如下。

2.1 业务量化和细化程度不够

QHSE的最大难点在于常见业务的分解上, 如果能够将常见业务制定完全量化的评价目标和完全细化的目标分解, 就可以保证QHSE管理落到实处。但是, 冶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业项目。目前大多数冶金建设单位的董秘办公室或者行政办公室的文书中, 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整个作业流程的足够的细节。而工程技术人员多数对于管理业务和管理实务并不熟悉。这就造成了整个项目中缺少可以编制企业整体QHSE目标和计划的责任人。实际执行过程中, 企业的QHSE管理分解工作是直接下发给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技术负责人分别制定的。这个过程相当于整个项目的QHSE都是由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员编制, 使得其管理效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甚至很多基层单位的QHSE目标分解不具备可执行性。使用这种业余人员制定的QHSE目标管理整个项目, 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所以, 建议在项目管理中QHSE管理采用合同责任制。因为承包单位对于项目管理的细节较为熟悉, 在施工开始前, 由承包单位在竞标书中提出QHSE分解方案, 直接将该目标写入分包合同中, 会更加有效的实现QHSE的目标贯彻。

2.2 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水平不足

因为QHSE管理系统的业务操作十分复杂, 目前的项目管理技术公司已经将整个流程封装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 即便是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 也有很多企业难以找到足够的管理技术人员对该系统进行完整的部署。不少承包单位更是不能充分意识到该系统的重要性, 对于“额外增加”的管理内容抱有负面情绪。这些现象较为严重的影响到了QHSE管理模式在冶金企业的推广。

2.3 项目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不少项目目前已经开始通过较为严厉的行政介入手段推行本QHSE的管理模式, 但是, 因为冶金建设项目内部绝大多数管理部门的人员都存在类似的执行困难, 所以, 基于法不责众的原理, 项目几乎不可能因为QHSE管理模式推进的不作为撤换所有的承包单位。所以这种矛盾状态使得单纯的行政施压的方式无法有效的促进生产单位完成QHSE的执行。

因为项目承包单位对于QHSE的推进难度主要来自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问题, 所以建议项目在推行QHSE的过程中, 执行QHSE准入制, 使得进入项目的所有执行和承包企业在参与项目之前就紧密围绕QHSE的四个要素的要求进行。

2.4 顽固问题被搁置

以往的QHSE推进工作中, 存在了很多因为QHSE的超前性, 特别是QHSE对于环境和健康等难量化问题的量化难度带来的实际工作问题被大量搁置, 因为关键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使得QHSE的推进工作没有办法得到切实落实。建议企业在QHSE的推进工作中, 首先将此推进工作作为一个重点管理项目来进行研究, 积极的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使得QHSE推进的阻力被最大程度的解除。

3 结束语

QHSE如果得到有效推进, 可以提升整个冶金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水平, 但QHSE的推进过程有着很多实际困难。冶金工程建设的传统管理模式存在重生产轻思想的痼疾, 藉本次QHSE管理模式的推进工作, 冶金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对以往的行政管理中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梳理, 使得整体行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进一步解决QHSE推进工作中的管理问题。通过合理的管理推进, QHSE是可以在冶金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深入贯彻应用的。

参考文献

[1]罗建国.将纪检工作导入QHSE管理体系的认识和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1) :88-89.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基地建设研究 篇9

电力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 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管理, 才能保障电力项目建设的健康、平稳运行。在合理的基础之上, 又要对电力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 当下, 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1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基地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管理涉及到工程进度的各个环节, 但是制度却不能一应概括, 难免存在漏洞和不足, 使得在进行管理的时候, 没有合适的规定作为参考, 这样就不能保证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创新的, 电力工程建设也是如此, 但是当下对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却过于传统, 缺乏创新的意识;对于电力工程建设中的问题缺乏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法, 不利于电力工程建设的开展。最后, 电力工程建设的把关环节还存在不严、包庇甚至手下留情的现象, 不利于建设出完美的电力工程项目, 也影响到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甚至是对以后的使用造成更大的隐患。面对当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缺点和不足,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就需要不断的创新。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在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效率的同时, 充分尊重员工的想法, 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和壮大。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建设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基地的需求便应运而生[1]。

2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基地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基地的建设要提前做好规划。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基地的建设也必须在前期有所规划, 按照一定的原则, 然后进行考察、决定, 最后采用合理、科学与有效的实施计划。对基地教员进行技能的考核以及评定, 提高其理论素养, 促使其掌握完备的原理及方法, 务必帮助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训练基地人员培训合格, 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构建一定规模、长期而稳定的工程实践平台, 提供电力工程实践训练的有力支撑, 为基地开展各项合作的企业提供实践教育资源, 改善电力工程实践环境, 增强实力, 形成平台建设支撑企业群发展、企业发展提升电力工程管理实践水平的良性互动局面。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基地的建设主要遵守四大原则[2]:

1) 基地的建设必须能够满足基地进行实践的要求, 以此提高参加人员的培训能力, 从而达到的良好实现;2) 保障基地能够满足参加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包括住宿、伙食、安全等基本生活需求在内的其他需求;3) 基地的花销需要秉承节俭节约、就地就近的原则, 以此创造出规模大、管理水平高和设备技术先进的实习基地;4) 采取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原则, 与基地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长期合作, 互利互惠, 共同发展。

3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基地的建设有利于锻炼参加人员的实践能力, 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也至关重要,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基地建设有如下意见[3]:

1) 基地建设要健全管理制度, 明确工作的职责, 构建健全的管理机构。“水火无情, 电更无情”, 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基地建设应该更加注意安全性。为了便于学员的统一管理, 必须要建立明确的基地建设规则制度, 完善管理机构, 然后各司其职, 确保学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践的操作。2) 基地建设要规范的进行管理, 创新手段, 以提高实践水平的质量。电力工程基地要完善各类场景, 能够模拟更多的电力工程建设的各个场景, 让参加的学员能够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管理知识进行实践, 并对各种问题直接进行处理, 以此培养出操作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3) 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投入更多的经费, 促进基地的发展。基地建设是提升能力的有力辅助, 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不断地加大物质和资金的投入力度, 促进其不断完善, 能够把基地建设的设备配备的预算加入年度计划中, 进行专款专用, 切实提高基地的设备更新换代。同时, 基地建设也应不断地扩展其服务的能力, 促进规定训练的按时完成, 提升学员的价值, 促进学员自身的创新发展。

4 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保障质量、避免失误, 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国家才能建设出质量放心的电力工程。而电力工程管理本身存在的不足, 因此需要创建实践基地, 培养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素养, 提高管理水平。基地的创建作用巨大, 既可以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摘要:首先探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基地的必要性, 然后分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基地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最后提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基地,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牛婷, 王丽.价值管理在基地建设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 (3) :309-312.

[2]张蕾, 魏龙, 冯飞, 等.论高职能源技术开放共享型基地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9) :125-126.

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与创新研究 篇10

(1) “量”“价”变引起的价格调整。因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商引起的变更, 其综合单价可依照合同已有的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 但其采用的材料、工艺方法等也必须相同或类似, 若合同中没有适用和类似的综合单价, 可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 技改建设项目负责人核实, 再经跟踪审计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 (对材料、设备业主方也可认质认价后确定) 。

因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商引起的变更, 导致措施项目变化, 原措施项目已有的, 按照原措施费的方法调整, 若合同中无该措施项目, 可由承包商提出, 技改建设项目负责人核实, 再经跟踪审计审核确认后调整。非承包商引起的工程量增减, 在合同约定范围以内的, 应执行原有合同单价。在合同约定范围以外的, 依照合同约定调整, 若无约定, 参照《计价规范》执行, 具体工程量由现场监理、技改建设项目负责人、施工方以实际产生量为准, 跟踪审计确认后生效。在技改建设项目中, 量的变化较为常见, 主要原因是建设雏形具备后的细化和完善、设备设施的添加等导致的。

市场风险、不可抗拒力风险、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均有可能引起工程价格的变化。若施工期内市场价格波动超出合同约定幅度, 则应调整工程价款, 未约定的参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调整。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力导致的费用, 双方各自的损失各自负责。若招标工程以投标截止日前28 天, 非招标工程以合同签署前28 天为基准日, 其后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影响造价的参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调整[1]。关于“价”的变化, 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有着不容置疑的执行力, 在职工食堂建设项目中就遇到过;市场价格波动, 需要我们建设项目团队关注、监控市场工程造价信息, 收集相关资料, 做到心中有数, 如确实超出合同中约定幅度调差, 可依照约定调差, 否则, 对承包商提出的调差要求可不予调整;特别强调, 工程造价信息 (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 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日趋升温, 它以综合实用性、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点很受业内人士关注。

(2) 技改建设方应当面对和承担的价格调整。特征描述、 (施工图与工程量清单描述不一致) 、漏项变更、措施费等引起的调整, 以及量变引起的单价调整、不可抗力导致的调整, 技改建设项目团队应及时进行调整, 以免拖延工期, 引起更大损失。

2 工程变更控制“四大”务实工具之二

工程变更的本质是合同变更, 体现为量与价的变化, 也就是当合同状态改变时, 对原合同文件的修改和补充的措施。工程变更的范围种类较多, 形形色色, 如:技改建设项目对工程质量标准的变化、约定工程量的增减等等, 大都由主观因素引起, 也是诸多项目控制的重点和难点[2]。

3 现场签证控制“四大”务实工具之三

3.1 现场签证定义及对造价控制的意义

2008《计价规范》中对现场签证定义为:“指在工程建设施工中, 发、承包双方的现场代表要求承包人完成施工合同内容外的额外工作及其产生的费用作出书面签字确认的凭证。”由现场签证的定义可以看出, 签证是图纸外、清单外、定额外、合同外及突发的签认手续, 它的临时性、琐碎性、无规律性造就它是施工阶段需要控制的重点。

3.2 现场签证的主要内容

现场签证的主要内容分为现场经济签证和工期签证。现场经济签证包括:零星用工、零星工程、零时增补项目、合同遗漏项目、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机械及人员经济损失、议定材料价格认定及其他需要签证的费用项目等等。工期签证包括:设计变更造成的工期变更签证、停水停电签证、其他非承包人主观故意原因造成的工期签证。

3.3 现场签证的处理方法及技巧

(1) “量”、“价”——现场签证的核心。施工过程的不可预见因素导致现场签证的产生, 但“量”“价”是现场签证的核心, 技改建设现场代表必须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合同、明确原有的施工范围。在“量”的控制方面要明确采用计日工程量、清单工程量还是定额工程量中的那一种, 在“价”的控制方面要明确采用综合单价还是预算单价, 以免产生纠纷, 损害双方合法权益。

技改建设项目在施工签证的办理过程中依照流程办事, 工程的“量”、“价”需由双方项目负责人、现场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现场确认, 报跟踪审计审核, 必要时项目团队组织进行认质认价, 技改建设项目组认可后方可实施。

(2) 现场签证的内容要明确, 项目要齐全。其内容要件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时间、地点、工程部位、简图及定位尺寸结算方式等。现场签证必须由技改建设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三方共同签字才能生效。特别注意, 在定额中已经涵盖的施工内容, 不应重复签证。

4施工索赔控制“四大”务实工具之四

4.1索赔的含义、性质及原因

规范是这样定义索赔的,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对于非己方的过错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 向对方提出补偿的要求。可见, 索赔属于经济补偿范畴, 而非惩罚性质。索赔的原因较多, 诸如:工期延误、工程范围的改变、暂停施工、设计图纸拖交、拖延付款、物价上涨、业主违约、合同约定歧义、不可抗力、相关法律法规变更、设计错误、工程变更、其他原因等都可能引起索赔的发生[3]。

4.2 建设方索赔的常见类型及承包商的应对策略

常见建设方 (业主) 索赔有工程质量缺陷索赔、拖延工期索赔及其他原因索赔等。技改建设项目团队应对承包商的索赔可采取一下策略:签订合同时明确承包商提出索赔的具体时间及程序, 并适当增加承包商提出索赔的程序;在合同中增加一些免责条款, 在不排除对方主要权力条款无效的前提下, 以降低自己风险;要审查承包商索赔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并确认是技改建设项目团队失误导致的损失, 方可给予索赔;技改建设应及时处理索赔, 以免增加己方损失扩大;技改建设团队应积极主动的对承包商所导致的己方损失要求索赔, 以维护自身权利。

5 结束语

如何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一直是业内有识之士的永恒话题。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应对方案, 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摘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简述了项目管理“四大”务实工具控制使用方法。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具,方法

参考文献

[1]邓宇坚.工程各阶段业主方项目管理的侧重点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刘卫华, 张庆武.浅谈应急工程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J].湖南水利水电, 2013, (4) .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

一、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不是广义的项目管理,而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建设工程项目从筹备到建成投产使用的全过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内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多方面的。除了业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实行必要的项目管理外,承包商、项目经理等根据合同对项目进行不同的管理。同时在项目生命周期进程中,还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的明确性。建设工程项目各主体所追求的目标,即在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时间、进度和人员素质达到最优化。

第三,建设工程项目按时间顺序一般可分为投资决策、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终结四个阶段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招投标、采购施工安装、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和项目后评价等八个过程,这些工作构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运动周期各阶段过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第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动态性。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千变万化,甚至其功能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管理过程中势必会发生需要及时处理的各种问题,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

本文将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概念界定为: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通过协调和冲突处理技术,对建设工程项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对项目的影响做出判断、决策和处置,生产出符合最终目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产品的宏观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基本特征如下:

第一,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

第二,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

第三,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强调协调技术的应用。

第四,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强调冲突处理技术的应用。

三、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

项目协调是指项目管理者为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协调可以促使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个人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促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以及各种系统的交界面之间相互协作与配合,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效率。

项目协调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协作体系。从文化、行为、管理和技术的角来看,项目管理的协调机理,主要反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主体

工程建设项目协调的主体包括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管理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是协调的中心和沟通的桥梁。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权威、具体化、规则和目标都包含在协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横向联系、任务组、矩阵结构等。同时,计划、时间表、专门化、等级关系和授权等都是复杂的工程项目组织普遍存在的特征,工程项目负责人要通过全面、扎实、有效的工作才能满足建设工程项目的协调要求。

(二)协调目的与原则

工程项目协调的目的在于形成合作、和谐的项目工作氛围,使协调体系产生“协同作用”,使工程项目管理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建设工程项目协调的原则主要包括等级原则、指令单一原则、控制范围原则和特例原则。等级原则即强调等级观念,所有的参与者都被置于控制关系的金字塔结构内;指令单一原则即每个参与者只从自己的直接领导那里接受指令;控制范围原则强调每个领导不能拥有多于其有效领导范围内的下属;特例原则指所有规范化事务均由下属来完成,领导可以留出时间处理既有规章不适用的一些特殊情况。

(三)协调对象与内容

建设项目协调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目标方面;管理方面;行为方面;文化方面。

(四)协调网络

成功的协调需要精心设计一个以沟通为中心的和谐的协调网络。这种网络是一组相互关系,它以横向、纵向和斜向的方式伸向建设工程项目内外的所有相关人员。协调网络的力量依赖于各参与方建立和维护与所有项目参与者的同盟关系的能力。这种与所有干系人的关系网络是解决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尚方宝剑。

(五)协调技术

协调的手段在于综合应用各种协调技术。现代项目协调的对象包括了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的组合。协调工作包括目标、管理、行为、文化四个层次,协调的对象包括项目各组织负责人和项目参与者。对于通报、沟通,协商、谈判四项协调技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多项同时使用。对于复杂的问题,特别是三大目标方面的问题,可以先通报、沟通,再协商、谈判,进行处理,若仍然不能处理,最后可以进行仲裁或诉讼。

(六)协调实施

项目协调系统的直接目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协作体系。这种体系要构造起存在于有意识、有意图、有目的的参与者之间的一种协作网络。所谓协调,就是组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良好的协调能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协同效应。如果协调不力,则会使项目组织和团队丧失凝聚力。协调作用的全面发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协调;(2)团队协作;(3)管理组织和谐相处;(4)参与者行为协调;(5)工作进程协调;(6)业务流程协调。

四、结束语

我国项目管理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日益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学术界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协调是预防冲突的最有效手段。建设工程项目的协调技术应从目标、管理、行为和文化四个维度来考虑。良好的协调是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成功实现的关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日新月异,实现真正的动态管理,必然带来建设工程项目发展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篇12

一、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对BOT项目实施融资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OT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可以缓解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而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BOT融资风险的管理,可以保障BOT融资的顺利实施,引导外商和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对BOT项目实施融资风险管理,有利于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

由于BOT融资模式参与方众多、运作程序复杂、涉及面广,再加上每个BOT项目都有其特殊性,使得BOT融资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来自于项目公司以及项目所在国政府、资金贷款方、工程承包商、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商、项目运营商和最终用户等方面的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个BOT项目的失败。因此,对工程建设BOT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加以防范是保证整个项目得以顺利运作的关键。

(三)对BOT项目实施融资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护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在实施BOT项目融资的过程中,政府、项目公司、承包商等各个参与方都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如果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不当,则势必损害东道国政府的利益或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不仅造成项目经营者的损失,也使政府前期的工作功亏一篑。因此,对BOT项目融资进行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减轻政府的直接财政负担,还可以提高项目运作效率,使得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尽快的获得收益。

二、我国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采用BOT融资模式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最具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但我国对该融资模式的风险管理工作却相对落后,从而制约了BOT融资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当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BOT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环境不健全

BOT项目是一个集融资、建设、经营与转让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运作方式独特,而且特许期长、参与方众多、涉及面广、合同关系以及经济法律关系非常复杂,所以要想成功运行项目就需要系统的法律体系作保证。但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和调整BOT融资实施的法律框架。当前,指导我国BOT融资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国家有关部门在工程建设项目BOT试点期间颁布的一些专项性的规定。这些规定由于属于国务院下属的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行政规章,法律阶位较低,而且条文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不足以指导与规范BOT项目。而且由于出自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致使我国现行的各项法规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导致风险管理的法律依据混乱。另外,以上这些规定都是针对外资BOT融资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的,对于国内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政策和法规几乎还是空白。

(二)外汇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为了稳定国内金融市场,防止资本变相外流,对外汇的管理持以谨慎的态度。外汇管理制度规定项目公司以BOT融资方式筹措的外汇资金,应及时汇入境内,未经外管局批准,不得存放在境外。融资协议签订后,项目公司应向外汇管理局办理外债登记,于每年3月底前向外汇管理局报告上年度资金使用、收入状况和债务偿还情况。另外,我国的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明确禁止国内两个企业之间进行外汇资金划拨,如果企业之间需要进行外汇资金的划拨,则项目公司必须将外汇结汇后支付人民币给业务相关企业,而业务相关企业在将来提供服务时,再用人民币购进所需外汇。这种操作程序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而且增加了项目公司的汇率风险。虽然这些制度有利于我国的外债管理及对外汇平衡的控制,但对外国投资者而言,在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外汇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手段较少的情况下,无疑会加大项目的利率和汇率风险。

(三)信用风险控制力度不足

BOT项目是依靠有效的信用保证结构支撑起来的,组成项目信用结构的各个参与方是否有能力履行其职责,是否能够按照法律文件的规定履行其责任,构成了BOT项目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贯穿于BOT项目的各个阶段,如在规定的日期之前工程承包商无法完成项目的建设,项目投资者不按照协议投入资金,项目公司无力偿还债务或拒绝偿还债务,项目公司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而推迟投产计划的执行等等,这些行为在目前的BOT项目当中依然屡屡发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王守清先生主持的一份调查,充分证明了我国缺乏对信用风险的控制。这份针对全球介入过我国BOT项目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列出了外资BOT项目在中国的123项风险,排在首位的是中方信用风险。

(四)缺少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

由于BOT项目涉及国家基础设施领域,且其自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对BOT项目的宏观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对BOT项目实行统一管理。同时,BOT项目对政府管理的效率以及决策的速度要求非常高,而我国目前的审批程序比较混乱,涉及诸多部门,不同部门之间执行政策的不统一使得项目进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阻碍了BOT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另外,BOT项目从谈判签约到后期的运营管理,涉及的专业面广,而且它有一套独特的运行规则和办法,因此,要保证BOT项目得以顺利执行,还需要具备能够有效运作BOT项目的专业人员。我国以前主要是采用外资BOT融资方式,项目的参与人员很多为外方,虽然我们的人员也有参与,也从其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而言,我国有关BOT项目的专业人员仍然比较缺乏。

三、完善我国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为推动BOT项目融资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就要针对我国工程建设项目BOT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些措施,以完善BOT融资模式的风险管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使BOT融资方式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更广泛、更有效。

(一)完善关于BOT融资方式的法规

应采用专项统一立法模式对BOT融资进行立法。在立法主体的选择上,应当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发布该法律。BOT融资方式既包括吸收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方式,又包括国内BOT融资方式即吸收本国投资者投资的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在对BOT项目立法时就国内外投资者遇到的共性问题做出统一规定,以减少国内外投资者的差别待遇,避免不必要的立法重复,增强立法的前瞻性。此外,在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有许多条文对BOT融资方式在我国的顺利实施造成了障碍,而其中有一些是全国人大制定和发布的基本法律,如《公司法》等。如果仅为BOT融资方式立即大量修改法律法规是不可行的,但又必须尽快消除这些法律障碍,因此,我们应当赋予BOT项目专项立法与《公司法》等相同的法律阶位,以适用“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来解决法律冲突,降低BOT项目由于法律不健全而产生的风险。

(二)积极发展内资BOT项目,扩大融资范围

内资BOT项目与外资BOT项目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在内资BOT项目中,政府无须为特许商的外汇平衡问题做出任何安排,不存在汇率风险问题;国内的投资者比外商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对中国政治稳定的信心更强,不存在或可以淡化处理政治风险问题;与国外的投资者相比,国内的投资者更容易与政府打交道,更容易达成协议,不会要求政府多承担风险,更容易安排其他各种风险的分担问题;基础设施的投资量大、工期长,资金回收期更长,单个民营企业一般难以胜任,但通过内资BOT融资方式,就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促使民营企业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利用内资BOT融资方式,还有助于培养BOT融资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我国承包公司走向国际BOT项目,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占有更多份额。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

首先,政府应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建立完善公开的关于项目公司、承包商等项目参与方的信用数据库。在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以及“平等信用机会法”等法律构成了完善有效的信用法律体系,财务部、房屋贷款等部门也对外提供信用数据,征信公司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被调查企业的数据。我国政府应借鉴美国信用制度的发展经验,大力推行公开的施工企业信用制度,建立透明的信用数据库。其次,培养高水平的信用评级公司。因为高水平的信用评级公司是国家信用制度的必要保障,是信用制度发展水平的评级标准。另外,我国还应设立专门的负责施工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部门,对施工企业的整体违约可能性以及违约损失情况进行合理量化和估计,得出企业对应的信用等级,并以违约率为基础对评级的结果以及评级体系进行不断检验和修正,进而使得评级始终保持客观、科学及公正的特征,为BOT项目避免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四)设立专门负责机构并加紧培养我国BOT融资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国应尽快成立专门的机构全面负责和协调BOT项目在中国的建设事宜,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在行政管理服务方面应实行“一个窗口制度”,这是克服项目延误最有效的方法。在该制度下,指定的政府部门通常拥有确保迅速办理项目公司申请的决定权,项目公司要取得其建设和运营BOT项目所必须的核准、许可和同意,只需与一个政府部门打交道即可。此外,我们还要重视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展对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人员的考核和资质认定工作,有系统地选派专业人员考察国外主要的BOT建设项目,深入了解从项目立项、招投标到建设、经营及转交的全过程,了解国外政府BOT融资方式风险管理的办法和经验,并广泛开展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建立风险管理的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李嵘.我国BOT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7(1).

[2]毛青松.BOT微观风险及其防范的探究[J].中国市场,2007(4).

上一篇:物流园区的选址与布局下一篇:嵌入式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