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2024-07-27

建设工程项目特点(共8篇)

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篇1

工程项目技术特点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增强,建筑工程的发展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在其发展的领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建筑工程项目技术发展特点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逐渐快速发展,建筑质量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也是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程项目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是比较复杂的,多风险性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特征。企业为了获取利益,会更加关注工程项目的技术改进,在充分把握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改进技术,提高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

1、工程项目技术特点的分析

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来看,建筑工程的建造技术越来越复杂,工程也越来越完善,使用的材料也是越来越多,建筑物的坚固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也同时也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也不断完善,其工程的建造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其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可以分为:①覆盖面广,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会应用到不同项目工程的建设,包括土建、消防、采暖等方面,但是这些建筑工程又有着一些区别,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首选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快的掌握相关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了解不同工程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每一项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都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技术应用,所以应该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这样才能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②工程项目技术的专业性比较强,项目工程的技术性工作都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做,这些技术人员都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都是需要长期的实践,建筑工程技术涉及的领域也是比较广泛的,对于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从基础开始做起,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也会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③工程项目技术是一项知识型的技术,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掌握基本的技术,要有学习各种相关技术的能力,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一些前沿技术,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要借鉴和掌握各项先进的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时刻跟随社会的发展趋势。④项目工程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发展中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信息技术,其技术要充分参考各国的先进技术手段,加快对技术的不断改革,使得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完善,也使建筑行业不断发展。

2、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分析

对于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相关院校也会加强专业的教学,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建筑行业市场上缺乏技术人才,高校开展教学工作,应该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使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向复合型的人才方向发展,不断加强对人才技能的培养,使人才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提高人才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②相关建筑材料的精细化发展,在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阶段,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应该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部门,做好技术监控(如图1)。安装技术等相关技术都得到发展,例如,鸟巢这种大型建筑中应用到新型质量监控技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技术的精细化发展,也提高了建筑的质量。③当前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建筑工程项目技术领域也应用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监控建筑工程安装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资源,可以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也促进了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④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的应用逐渐向国际化的水平靠近,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也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工程,例如,鸟巢、水立方等,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已经具有领先的位置。同时建筑工程的集成化发展,充分将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安装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建造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也符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会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展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完善,项目施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领域内不断发展壮大,也会逐步向国家化的水平迈进。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的发展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中将会逐步展示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建筑项目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对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完善,不断加强实践,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瑞雪.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协同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杨连山.基于信息平台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

[3]马婕.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模型构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

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篇2

近年,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开采, 其储存量越来越少, 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目前, 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尤其对于太阳能来说, 作为储量最大、利用最清洁的自然能源, 在工程项目中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中国光伏产业由于起步较晚, 正处于发展阶段, 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一旦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会给业主和承包商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加强对于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的控制, 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光伏工程项目概述

1.1 建筑工程中光伏发电系统的简述

目前, 在建筑工程当中,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和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后再将其转化成电能[1]。

a) 对于第一种形式来说, 主要是以光电效应为基础, 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在这个过程中, 太阳光照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的二极管上, 二极管会自动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并产生一定流量的电流。一般来说, 将太阳能电池串、并联, 从而形成电池方阵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b) 对于光能、热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过程来说, 太阳能照射到太阳能集热器上, 通过将其转换成热能, 再利用汽轮机的运动来变为电能, 换句话说, 这种转化形式与普通火力发电形式类似, 因此一般不使用在建筑中。根据太阳能转化原理不同, 将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两种形式。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蓄电池、光伏元件和控制器构成, 适合于没有电的偏远地区, 但由于这个系统极易受周围环境和气象影响, 在应用中存在不稳定性等问题, 因此在系统供电过程中应当添加储能装置和管理装置。并网光伏发电主要由光伏阵列和光伏并网逆变电源组成, 其中光伏阵列由太阳能串联或并联而形成, 用来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而光伏并网逆变电源则负责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转化成与电网同频的交流电, 并将其并入供电电网中。

1.2 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 光伏建筑一体化成为光伏应用的重要形式, 通过将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工程相结合, 实现光伏发电技术由小规模研发产品发展为大型发电技术应用, 不断扩大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市场。当前, 在建筑工程当中, 光伏发电技术应用有两种形式:

a) BIPV建筑一体化。这是新提出的概念, 主要是在建筑物维护结构中铺设光伏列阵, 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从而建成绿色环保建筑, 这是当前非常具有前景的一种技术;

b) 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形式, 包括建筑物与光伏系统结合和建筑与光伏器件结合: (a) 在光伏系统应用建筑的过程中, 主要是将组装好的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物屋顶上, 建筑物起支撑作用, 从而使光伏列阵能够与蓄电池、控制器等装置相连接, 这种方式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普遍; (b) 与光伏系统相比, 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形式比较高级, 对光伏组件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不仅要满足光伏功能, 还应作为建筑的基本构件, 符合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2]。总之, 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有效利用了建筑屋顶的面积, 减少了多余的土地占地, 不仅降低建筑能耗, 还缓解了电网高峰时期用电。此外, 由于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绿色环保功能, 无需消耗不可再生燃料, 也不会产生噪声和污染物, 因此在建筑物中得到广泛应用。要非常注意的是, 要保证光伏发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需要定期对其检查和维修, 如设备组件破损、电池电压稳定性等, 一旦发现问题, 就要及时检查维修。一般来说, 在光伏工程项目中, 需要对其三个月一小检、每半年一中检、一年一大检, 不断提高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效率, 使其时刻保持在最佳发电状态[3]。

2 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特点

光伏工程项目作为新兴工程项目, 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具体特点如下。

2.1 光伏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复杂

在光伏工程项目中, 由于工程造价比较高, 相关利益人多, 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 因此在建设中存在非常复杂的风险因素。

a) 在光伏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由于光伏发电设备位于建筑物屋顶, 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当中, 但太阳能电池的抗击能力非常低, 因此自然灾害风险贯穿于项目建设和运行始终。一旦发生自然灾害, 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其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b) 由于中国光伏工程项目起步较晚, 光伏发电技术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因此技术风险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并且影响非常广泛。一般来说, 光伏工程项目建设看似非常简单, 但其中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 需要综合衡量建筑物、运行环境和运行效果等多种因素, 要满足其在露天环境中的使用年限;

c) 由于光伏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设备成本比较高, 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前期资金投入很大, 回收周期非常长, 使各个阶段都面临成本风险。鉴于此, 在建设光伏工程项目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各种风险, 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现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市场中的广泛应用。

2.2 承包商的影响程度大

近年来,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逐渐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换, 国内外承包商不断进入建筑市场当中, 也使光伏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受到承包商的影响非常大。

a) 承包商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主要包括材料不合理利用、以次充好, 施工技术不规范, 因此建设单位在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时, 需要明确指定材料质量, 严格把好材料关, 并通过制定相关施工制度, 约束承包商的不良施工行为;

b) 承包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责任承担意识, 建设单位应当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约束施工队伍质量, 防止不良施工队伍进入。此外, 要与承包商建立共同理念, 承担相应责任义务;

c) 承包商工期拖延问题, 为防止产生这种问题, 建设单位制定严格的现场监督检查制度, 并实行激励、惩罚措施, 使承包商在规定日期内完工, 一旦发生工期拖延问题, 建设单位要与承包单位及时沟通交流, 通过相应协调沟通, 从而最大程度减小因工期拖延而带来的损失。

3 结语

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 世界能源逐渐呈现紧缺现象, 因此加强光伏工程项目建设势在必行。当前, 在光伏工程项目中, 承包管理形式十分普遍, 因此, 为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建设单位应当注重承包管理, 并根据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特点出发, 解决承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光伏工程项目稳定进行。

摘要:当前世界能源紧缺, 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十分重要。太阳能作为最丰富、最清洁的能源, 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但由于光伏工程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 在其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的形式。从光伏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两方面概述光伏工程项目, 分析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特点。

关键词: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特点,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荟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风险的研究[J].科技视野, 2014, 9 (6) :48-50.

[2]杨深敏, 邱佳娜.浅论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特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2 (13) :121-123.

政府工程项目管理概念和特点分析 篇3

【关健词】政府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概念以及特点

尽管政府现在已经做了很多的类似于阳光工程一样提升政府公信度的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但是政府滥用职权的现象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所以关于政府监督力度不到位这一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利用政府预算之内的资金或者土地的相关开发资金,对其他的相关财政项目进行投资与建设,并且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或者是专业性强的机构进行组织实施,就是具有政府性的群组工程。比较典型的政府性质的群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在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项目管理存在的特点

(1)管理方面非常的严格。必须要有国家、省、市级政府的相关文件批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建设,在具有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建设。必须要严格的执行国家的各项程序规范,认真的执行各项建设的标准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这种工程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政府监督以及管理部门也比普通工程的多,需要向上进行报批的事项也非常的多。

(2)会受到社会上各方面的关注。因为政府出资进行建设的工程大部分能涉及到社会公众文化发展的工程或者与群众的生活之间有的密切关系的工程,所以肯定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样也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3)项目的組织协调工作量比较大。因为具有政府性的群组工程项目非常的多,并且分布的面积也非常的广泛,所以对其进行组织协调的时候工作量也就相应的比较大。其与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就非常繁琐,例如,计委协调的相关立项计划以及调整的工作,和财政拨款方面的相关事宜需要进行商讨,与规划局方面需进行交流,另外,还需要对具体工作进行协调与安排。

(4)进行投资的资金数额非常的大,并且多为公益性质的项目。如果工程能够按照计划完满的完成,那么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公众的生活条件,为人民群众带来福利;但是,如果建设中出现问题,或者建设的不理想,一方面会浪费大量的资金,造成经济损失,另一个方面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因为政府群组项目工程本身就已经被受关注,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引起很多群众的不满,影响到政府形象。

二、政府性群组工程的目标控制

(1)建立起相关项目的计划系统。

项目计划就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对相关项目进行的设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下,群组性的工程会有两个层次上的重要目标,一各层次是项目的整体计划目标;另一个层次是各个分项目的计划目标。只有将第二个层次的目标达成之后,才能更好的实现第一个总的目标。

(2)对群组工程的进度以及投资等进行控制的特点

可通过对资源的总体分析对项目的资源进行具有平衡性的调整,然后将资源进行调配,实现资源的共享或者是资源的互补。第二个特点是抓住工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跟踪并分析,逐渐的解决问题。并且可以运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的工具对其工程信息进行分析,帮助工程进行建设,促使其达到更好的建设效果。

三、政府性的群组工程中值得关注的工作

(1)配制具有一定实力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

对现在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专业性强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非常的少,这样的现状导致很多大型、专业性强的工程项目不得不交给市面上一些技术水平不高的建筑监理公司或者是房地产公司以及其下属的企业来负责建设,这这样的现象不利于工程的发展,使得工程的质量得不到良好的保证,在很大的程度上为工程的实施以及工程圆满完成带来难度。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加大培植的力度,多鼓励一些具有实力的公司进行下一步的发展,不断的增强自己的实力,并鼓励具有实力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造价企业,采取多种组合的先进方式进行施工,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要求我国的工程建设。

(2)关于代建费的收取

现阶段,我国工程中的代建费是由国家进行统一的收取的,大多数代建费是由双方进行协商之后进行收取的,但是也有部分是按照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收取的,所以我们知道关于代建费的收取现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依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商榷。这就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关注到这个问题,并积极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制定出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

(3)将政府部门与项目的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理顺

在代建制运行的时候,相关项目的管理公司可能就是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因素,很难建立起强有力的激励制度。项目管理公司就会过分的依赖于主管部门,这样的就会使得合同对于双方的约束力减弱。

(4)关于项目建设中资金的监理方式

政府性的工程资金都是属于财政性质的资金,所以各个地方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管理非常严格,都具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资金的利用来讲是非常好的,能够有效的对资金进行利用,避免了资金浪费的情况,并且减少了贪污腐败的可能性。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也要适当的进行,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对于资金进行管理的时候并没有合理、科学的进行管理,而是管理的过于死板,管理太多,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相关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建设的积极性,进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项目工程的进度。例如,在地方上实行的是财务的总监制,这种制度就要求每次拨款给项目的管理公司的时候,都需要得到相关财务部门的允许,但是这样的现象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并且违背了代建制度的基本做法。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体制的逐渐完善,应该逐渐的提升政府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虽然现阶段中我国政府工程的项目建设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现在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已经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解决了,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的实现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发展。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只有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的快速,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发展并及时的进行解决,才能逐渐的实现进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朱宏建.浅谈政府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J].中国信息建材报,2011(04).

[2]林淑喜.浅析政府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建设信息,2012(11).

[3]王红艳.探讨房地产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J].华章,2013(07).

[4]张嗣文.浅谈政府工程建设为人民群众带来的利益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02).

[5]李旭军.关于政府项目工程管理浅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篇4

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对机构科研活动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以英国为例,英国对于基础研究的评价采用的就是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时,对进行基础研究的大学、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分类评价,三者虽然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但从根本上说,都是将科技系统的投人产出指标化。如英国的大学拨款委员会评估大学的指标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出版物数、培养的研究生人数、获资助的金额,以及其他一些定性指标,如领导者的素质、组织能力等。专家根据指标进行打分,最后给出科研机构的总评分,并据以排出名次。

2.2计量经济学方法

西方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提出了多种经济增长模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5]。其中,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是索洛的增长速度方程,根据这一方程,可以计算出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测算的通知》(计科技[1992]2525号文件)中推荐使用这种方法测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由此,这种方法在我国区域经济中得到广泛地使用。

2.3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DEA方法)

DEA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查恩斯、库伯等人提出的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估计多投入、多产出情况下生产前沿面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的魏权龄教授曾参与DEA有关模型的研究。科研活动也是多投入、多产出的系统,如投入资金、人力、信息、时间,产出论文、著作、专利、经济效益,因此,总体上说,可以应用DEA模型评价科技投入、产出状况。但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DEA方法是基于多个机构(或称决策单元、DMU)相互比较的思想而建立的。比如可以用DEA方法评价中国石油下属多个油田的科技活动,分析各油田哪些是DEA有效的,哪些不是DEA有效的,但只有一个机构时,无法评价该机构的投入产出状况是好是坏;其次,被评为DEA有效的机构间无法排出名次;第三,实际计算表明,当参与评价的机构数量较少或投入产出指标较多时,通常大多数机构都是DEA有效的。

2.4增量投入产出(效益)法

投入产出(效益)法是财务核算中最经常使用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是计算期内总收入(益)减去投入、成本、费用和税等支出项后的剩余。增量投入产出法是借鉴投入产出(效益)法原理,只计算分析由于科技成果应用产出的增量效益和相关成本费用的差额分析计算法。即科技成果应用前后(或本年度与上一年度)所需要的新增投资、新增生产成本与新增收益的对比,而不考虑(剔除)科技成果应用前已经取得的收益,具有科学合理性。

2.5灰色数学法

灰色预测法是对既含有己知信息又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也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的预测,并找出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法是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

3结语

石油企业的工程类科技项目投入产出评价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都很强,研究难度很大的工作。研究要从石油工程类科技项目本身投入和产出特点着手剖析,然后再采取针对性评价方法。此次探讨的评价方法主要从经济性和综合性两方面展开。涉及到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评价法、计量经济学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方法)、模糊数学法、灰色数学法等,但每一种评价方法都要立足于石油工程类科技项目的实际特点,依据相应原则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方朝亮,刘亚旭,龚小军.石油科技投入和产出评价[M].石油工业出版社,.9.

[2]连燕华.国家科学技术投人与产出评价[J].中国软科学,.1.

[3]刘亚旭,龚小军,高蓉,余伟军,梁明华.科技投入产出评价方法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4):36~41.

项目特点及总难点分析 篇5

10.6.1.1主要特点及工程难点

根据本次工程招标文件所明确的工程情况,本工程为大型的商业用途建筑,采用的是桩基础工程,计划有三层地下室,建筑规模办公楼为地上18层、写字楼为22楼、酒店为38楼的超高层建筑,依照上述工程情况,综合考虑本项目特点及总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筑面积大,开发建设的范围广,涉及大规模的施工现场管理,作好总平面的协调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监理工作的重点;

2本项目计划采用桩基础工程,三层地下室施工,具有基础桩密、桩深的工程特点,作好本项目的桩基础部分的质量控制也是本项目工程控制的重点;

3由于本项目酒店、写字楼、办公楼均有3层地下室,必然涉及深基坑施工管理,具有深基坑施工的特点,作好基坑施工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本项目的难点;

4本项目为商业楼并负责精装修施工监理,具有多专业施工的特点,为作好本项目的监理工作,各专业配合、穿插施工管理是本项目工作难点。

10.6.1.2工程难点分析及针对性措施

1.总平面布置图的监理

大规模施工总平面管理作好本项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工作,根据建筑物的分布特点,结合项目周边的施工环境,审查施工组织总平面分布是否合理;总平面管理是针对整个施工现场而进行的管理,其最终要求是:严格按照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规划和管理,具体表现在:施工平面图规划应具有科学性、方便性。施工现场按文明施工有关规定,在明显的地方设置工程概况、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现场管理制度、防火安全保卫制度等标牌,有条件时在施工现场布置全场监控仪器动态地直接地管理现场。供电、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严格遵循平面图的布置。所有的材料堆场、小型机械的布设均按平面图要求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必须经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批同意后方能实施。若施工单位需修改调整,应将书面的平面修改通知(图)报监理审批,经批准后方能实施。监理工程师应经常检查施工总平面管理执行情况,督促施工单位组织合理的施工顺序,不打乱仗,力求均衡生产。监理工程师应要求并参加每月由施工单位组织的各部门、各条线负责人对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场容场貌、生活卫生进行检查打分活动,并进行核定,以有力促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化管理。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的对作业区、生活区和材料加工区及库房进行合理的布置。安排好施工道路,施工出入口。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布置施工平面:安排好生活、办公场所,材料堆场,成品、半成品仓库等用地。使施工现场井然有序,生产和生活等各种通道便捷顺畅;积极与业主、监理单位就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接洽。为了减少各种材料的运距,避免无效劳动,有效地组织现场的平面交叉作业,更好地利用场地,确保做到文明施工。施工平面管理工作设有专业人负责分片分项包干管理,未经工地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任意改变;施工现场的水准点及座标点应有明显标志;并加以妥善保护,任何人不得损坏;对整个现场的布置和保持,管理人员要经常督促并落实到实处。

2.人工挖孔桩施工地下水问题及其对策

地下水是深基础施工过程中常遇的问题,基本上是每桩施工时都存在,它给人工挖孔桩施工带来许多困难。含水层中的水在开挖时由于人为破坏了其平衡状态,这样桩体周围的静态水就会充入桩孔内,从而影响了人工挖孔桩的正常施工,如果遇到在动态水压土层,不仅开挖困难,而且桩壁混凝土施工也很困难,护壁混凝土易被压力水冲刷穿透,发生桩身质量问题。如遇到了细砂、粉砂土层,在压力水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流砂和井漏现象,也极易造成护壁上下段脱节,给下段桩体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采取的对策是:

(1)地下水量不大时。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潜水泵抽水,边抽水边开挖,保持柱孔内基本不积水,桩孔成形且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必须及时浇筑相应桩段的混凝土护壁,然后进行下一段桩基的施工。

(2)地下水量较大时。如果在使用潜水泵抽水不能使桩孔内积水抽完,不便进行开挖和混凝土

护壁施工时,就应从施工方案上去考虑,合理安排各桩孔的施工顺序,采取对周围桩孔同时抽水,使施工地段地下水位暂时下降,以减少开挖孔内的涌水量,并采取交替循环施工的方法,合理组织、安排,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当人工挖孔桩深度不深时,一般可在场地四周合理布置统一的轻型管井降水分流,当基础平面占地较大时,也可增加降水管井的排数,一般即可解决。另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也是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频率比较高的情况,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是工程施工地点周围环境、基础设施等不允许施工时无限制抽出地下水;二是施工地段周围有溪流、池塘、水潭等,不可能无限制地达到抽水降水目的。处理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断水源,封闭水路。桩孔较浅时,可用钢板桩封闭的方法;桩孔较深时,用钻孔压力灌浆形成帷幕挡水,保证在正常抽水时,能够达到正常施工的目的淤泥质土层问题及其对策

施工过程中遇到淤泥质土层地质情况时,由于天然桩壁不能自稳,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不断往下塌落,给下部桩体淤泥层开挖带来极大的不便,情况严重时无法进行下部分桩体的施工。采取的对策是:

1).遇到淤泥质土层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采用木方、木模板等支档,同时减小该段桩体的开挖深度,及时浇注混凝土护壁,支挡的木方和模板沿着桩孔周边插入底部不少于0.3m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浇好的混凝土护壁背面0.15m深左右,木方和木模板不一定要垂直布置,可以斜向布置,只要让施工人员操作方便就行,情况严重时,可进行双排布置,两排支挡之间反向交叉,能收到很好的支挡效果。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顺序,对降低施工难度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故对施工方案要认真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可能的条件下,先施工较浅的桩孔,后施工深一些的桩孔。因为一般桩孔愈深,难度相对愈大,较浅的桩孔施工后,对上部土层可以起到稳定和加固的作用,可以减少深孔施工时的压力。在含水层或有动水压力的土层中施工,应该先施工外围(或迎水部位)的桩孔,这部分桩孔混凝土护壁完成后,保留少量桩孔暂时不浇筑桩身混凝土,利用它们作为集水井,使进入其它桩孔的地下水尽量减少,方便其它桩孔的施工,保证桩孔的施工速度和成孔质量。流砂问题及其对策人工挖孔桩在开挖施工时,如遇细砂、粉砂地层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会发生井漏,造成质量事故。采取的对策是流砂情况较轻时。遇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这一循环的开挖深度,将正常的1m左右一段,缩短为0.5m左右,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同时要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当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可用袋装土逐渐堆堵,形成桩孔的外壁,并控制保证内壁满足设计厚度和强度要求。

2)流砂情况较严重时。常用的办法是埋设钢套筒,钢套筒与浇筑混凝土护壁用的钢模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至3 5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钢筋肋条,利用螺栓或钢筋环扣相连接,在开挖0.5m深左右,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桩孔底不小于0.3m,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0.5m,钢套筒安装完成后立即安装混凝土护壁内模,随即浇注护壁混凝土。若放入钢套筒后流砂仍上涌,可采用突击挖除流砂后立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固后,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凿除以形成桩孔。也可用该方法,应用到已完成的混凝土护壁,将混凝土最下段的部分断面钻大,使桩孔倾斜至下层护壁以外,插入浆管,压力灌注水泥浆,使下部土壤固结硬化,提高周围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如何保证桩体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井内渗水能够得到控制时。桩体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主要是指在浇筑桩体混凝土时应保证其符合设计强度,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因此要防止孔内积水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密实性。一般情况下,桩体混凝土浇筑前要尽量抽除桩孔内积水,抽水用的潜水泵必须装设逆流阀,以保证提出水泵时,不致使抽水管中的残留水流入桩孔内。如果孔内少量的积水抽不干,提出水泵后,可采用将少量干混凝土料或干水泥铺入孔底,然后再浇注混凝土,此时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快速进行。井内渗水量太大,使用一般的方法无法抽干时。如果孔底确实无法采取抽水的方法解决,这时就要改变施工方法,桩体混凝土的施工就应当采取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确保桩体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孔壁渗水。对于孔壁渗水,不容忽视,因桩身混凝土浇筑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如果渗水过多,将会影响混凝土质量,降低桩身混凝土强度,所以在施工前,应该提早采用防水材料封闭渗漏部位。对于出水量较大的地方,可采用先打入木楔

子,周围再用防水材料封闭的方法,也可以在集中漏水部分埋入排水管,安装阀门,在施工桩孔时打开阀门让水流出,浇筑桩体混凝土时,关闭阀门,这样也可解决其影响桩体混凝土质量的问题。此外,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桩孔一般都是二三十米深,混凝土料如何在保证密实性和均匀性的前提下进入桩内,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深度大于10m的桩体混凝土,可依靠混凝土的落差形成的冲击力及混凝土自身重量的压力使其密实,该部分混凝土可不进行振捣,经验和试验结果证明,桩体混凝土的质量能够满足均匀性和密实性的要求。在浇筑桩体上部分混凝土时,为保证桩体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一般采用了悬挂溜筒进料及降低混凝土水灰比的方法,所用溜筒下口口径不超过30cm,混凝土进入仓面后再分层进行振捣,直到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3深基坑施工安全监理控制要点

1)基坑开挖过程的控制要点:

(1)基坑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每段开挖完成后尽快支撑。

(2)车站端头井的开挖,应首先撑好标准段内的2根对撑,再挖斜撑范围内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内的其余土方。对长度大于20m的斜撑,应先挖中间再挖两端。

(3)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分层开挖的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得低于该层支撑的底面或设计基坑底标高。

(4)基坑纵向放坡不得大于安全坡度,并进行必要的人工修坡。应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坡面保护措施,严防纵向滑坡。

(5)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封堵或疏导墙体上的渗漏点。

(6)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7)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

(8)坑底应设集水坑,以及时排除坑底积水。

(9)在开挖到底后,必须在设计规定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垫层。

(10)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2)支撑安装和制作要点

(1)在开挖每一层的每小段的过程中,当开挖出一道支撑的位置时,即在支撑两端墙面上测定出该道支撑两端与或围檩的接触点,以保证支撑与墙面垂直且位置准确。在地面上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和及时提供开挖面上所需要的支撑及其配件,支撑在使用前应进行试装配。

(2)支撑就位后应及时准确施加预应力。所施加的支撑预应力的大小应按设计图纸确定,每根支撑施加的预应力值要记录备查。

(3)为防止支撑施加预应力后和围檩不能均匀接触而导致偏心受压,首次施加预应力后立即在空隙处以速凝的细石混凝土填实。

(4)预应力复加。

a.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12小时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桩顶水平位移,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b.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c.桩顶水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

3)测量监控要点

(1)开挖前审查施工单位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控报警值、监测频率、报告制度等要满足设计基坑变形控制的要求。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并复测施工单位建立的监测网,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监测,确保安全。监测项目一般应有:桩顶位移、基坑周边房层和管线、坑外地表沉降、坑底隆起、支撑轴力等。

(3)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

(4)变形速率围扩结构一般一级控制在<2mm/天,二级<3毫米/天,管线根据管线要求定,当变形速率超过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监测报告随增加频率,及时汇总上报。雨天加强观测频率。

(5)对关键部位和变化较大的测点要绘制变化曲线表。

(6)每天都有日报表及时指导施工,每周监理单位要作与工况相应的分析报告,并与业主测量队或第三方监测数据汇总。当出现报警值(速率或累计值)要组织分析,提出对策意见。

(7)测量监理工程师及时收集、分析监测信息,当数据出现异常,总监要组织专题分析会,动态的优化施工参数,甚至施工方案,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8)注意基坑开挖后盾构端头加固旋喷桩对基坑变形影响,如有变化加大监测频率。

4)降水控制要点

4.1钻孔作业

(1)检查钻机是否按井点位置就位,位置偏差不大于10cm。

(2)检查承包商钻孔施工记录和成孔质量,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成孔深度应比设计深度深0.5m以上。确认后方可同意承包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2井管制作与安装

(1)检查井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尺寸,检查无砂管质量。

(2)应用吊车将井管垂直放进井内,井管应位于井孔中央,包扎滤网要严密,管顶应高出地面0.5m左右。

(3)检查滤料的填充:井管下入井后,应及时向井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砾石滤料,滤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填充滤料要连续均匀,不得冲击井管。

(4)井的封口检查:滤料从孔底填至距井口1m时,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分层填充并夯实。

4.3水泵安装及抽水试验

(1)检查洗井工作:沉渣是否全部清除,是否抽出清水,要求井洗至达到抽出清水为止。

(2)抽水设备可根据井深和排水量选择,检查抽水设备是否满足出水量要求,是否有足够的扬程。

(3)下放水泵前,应对水泵各控制系统作全面系统检查,电缆线不得有破损现象。

(4)水泵安装必须备双电源,同时必须自备功率匹配的发电机,防止抽水过程中停电或发生其他故障影响抽水。

(5)抽水设备安装好后,应进行抽水试验,并做好抽水压力、水位、抽水量记录。

(6)检查承包商单井试抽水泵工作压力、抽水量、水位记录,核查抽水量及水位下降值是否与设计相符,巡查是否含沙量过高,如出砂量过高,应停泵检查,防止抽空引起地面沉降。

4.4降水井检验

(1)抽水试验稳定标准

a.出水量、水位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b.抽水井动水位波动值不超过水位降深1%,空压机抽水水位波动值不超过10~20cm。c.出水量波动值不超过正常出水量的5%。

(2)降水井系统检查

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 篇6

正平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目前,在复杂的 PPP 项目实践中,单纯地应用基于项目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项目管理理论已经难以满足项目绩效提升的需求,为解决 PPP 项目中涉及政府部门和合伙企业有关权责利等的保障和安排问题,从项目的制度层面入手,通过理论分析界定合同管理的内涵,基于合同管理理论,从政企双方的二元管理结构出发,探究 PPP 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的衡量维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PPP项目;合同管理;管理特点

前言

Pub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是指由私营部门获得公共部门的授权,为公共(含准公共)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运营项目,通过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各自优势,以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率、实现资金的最佳价值,特别适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项目。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PPP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1.PPP项目

PPP 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被认为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官方文件描述了这一合作过程,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可见,在 PPP 项目中,双方以平等主体的身份缔结合同,以此达成合作,也应当存在双方诚实守信、恪守契约精神的要求。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垄断提供者,但 PPP 模式下政府由“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与项目的“监管者”。?m然政府不再直接提供服务,但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同时仍须接受政府监管。这就表明前述提及合同不单具有私法性质,其兼具公法和私法性质。结合对 PPP 项目中合同性质的探究,笔者认为,政府就该合同承担的信息披露义务,应不同于普通民事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政府信息披露义务应具有更为显著的强制性特征,违反该项义务,并不适用民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2.PPP项目合同体系管理特点

(1)合同风险大。由于PPP模式尚不成熟,相应的财政政策、政府程序流程不够清,纯公益性项目没有成熟的操作思路,保障缺失,发生违约情况难以索赔。(2)合同数量较多。PPP合同边界条件模糊不清,难以直接落地实施,需要在项目不断推进、设计逐步深化的情况下,分阶段签订具备实施条件的单项工程补充协议,作为PPP项目合同的补充和完善。(3)合同金额不确定。传统竞争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就确定了明确的合同金额,但由于PPP项目在招投标阶段仅为框架实施状态,有些项目甚至初步设计都未完成,因此没有明确的合同金额,PPP合同只能为框架合同。(4)合同参与方多且杂。合同参与方涉及政府、股东、贷款以及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设备供应、以及运营服务等诸多单位,各方之间通过合同建立往来关系。

3.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措施

3.1 增强对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知

PPP项目的各个参与者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一定要增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真正地认识到合同是保证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遵守合同条款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也要科学高效的利用合同,避免因合同中的漏洞而给自身带来经济损失,从而提升竞争力,保持自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优势,促进自身的健康平稳发展。

3.2 确立合同管理原则,增强合同管理手段

合同管理方式落后是制约合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因为没有遵守合同管理原则,导致合同管理存在漏洞的现象有很多,因此应该积极提出合同管理手段,改善合同管理现状。可以利用档案管理方式,整理合同文件,通过归档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掌控,促进合同的顺利履行。合同档案管理并不是单一的整理和记录,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利用计算机设备,及时将工程项目中涉及合同管理的内容进行录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3.3风险分担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基础设施PPP立法指南》给出 PPP项目中风险的定义:可能给当事人对项目期待的收益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形。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项目风险有很多分类方法,其中比较通用的分类是:政治和法律风险、财经风险、建造风险、运营风险、市场和收益风险。风险分担是指决定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风险事件??生的结果,该方采取预防措施使其不受或少受风险事件结果的损害。PPP 项目风险的分担影响合同各方的直接利益,与项目的效率和总成本有密切关系,事关 PPP项目的成败,合理的风险分担区间应力求使项目的效率最高和总成本最低,开使政企双方都能接受。

在风险分担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 3 个基本原则:一是对企业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的保护;二是要由对风险控制力更强的一方承担对应风险;三是风险承担的多少要与获得的回报匹配。以上述原则为基础,以合同为中心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是 PPP项目实现成功的重要保证。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可以划分为合同签订或变更前的准备阶段、合同建立过程中的风险分担阶段、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再分担阶段。第一个阶段,政府部门对风险?行识别?猿醪椒治觯?根据双方对风险的控制力大小初步决定由更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风险;第二个阶段,企业对上一阶段决定由自己分担的风险?行评估,如果风险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则对政府部门提出补偿要求,如果政府部门接受,就由企业承担相应风险,否则需要双方谈判重新商议相应风险的分担;第三个阶段,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生意外变化的风险需要?行再谈判重新确定风险分担的安排,而出现的新风险则需要经历分析、判定以及安排的整个过程,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起合同的变更。

3.4 完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

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在依法治国政策下,建筑行业必须依托法律制度的完善来提升行业质量,进一步健全合同管理体系,促进合同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我国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从国内建筑市场实际出发,满足合同各方的实际需求,这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从全面考虑,不可忽视任意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内建筑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PPP项目的推进实施是中国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PPP项目的实施总结是社会资本方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从各个管理层面深入分析、细心研究、认真总结,才能逐步提升社会资本方应对PPP项目错综复杂合同关系的管理能力,提高社会资本方的搞风险能力,更好地推进PPP项目在中国的实营施,最终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双?A目标。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篇7

现代化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网的建设。然而在实际生活中, 由于土地资源的逐渐短缺, 导致在电网建设初期中征地和拆迁困难, 严重影响了电网的规划建设。目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 电网建设都要一方面符合城市或者乡村发展的具体规划, 另一方面要满足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与此同时, 也要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建设的发展模式发展。因此为了确保电力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以及稳定的传送和供应, 提高各个阶段工作的质量, 尽可能的缩短建设周期, 为后期项目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成为切实要解决的问题。以下从多方面来论述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 现阶段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任务比较繁重, 因此在各个阶段建设工作中应该按照归属地管理的准则让市级和县级的供电公司进行承担。由于最近一段时期, 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 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全国的电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峰, 导致各地区的电网建设出现了建设数量较多, 需求迫切以及工期紧凑的特点。

其次, 由于政府机构对电网项目的建设从最开始到项目的最终审核都有着比较严格的审批步骤和进度, 再加上建设一个电网基地的施工时间比较长, 因此在进行电网建设的初期, 需要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对整个电力市场做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从而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好科学的规划和计划。

第三, 由于近些年我国土地面积不断缩小, 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绝大多数农村土地都被规划成为耕地, 不得进行侵占和利用, 因此造成了变电站站址选择的难度不断加大, 无法合理的规划线路路径。电网建设时, 除了变电站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之外, 进出线的路径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农村用地。随着用电量的井喷似的增多, 全国各地均有超高压的电网建设工程启动, 导致跨区域电网占用的土地逐渐增多, 因为不是有利于本地的电网建设, 因此大大的阻碍了线路经过地区乡镇和行政村建设电网的积极性, 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建设。

最后, 由于国家和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与电网建设息息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例如物权法、水土保持法、城乡规划法等, 严重影响了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工作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导致了电网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工作时间与之前相比更加紧张, 对占用农村土地和房屋拆迁的赔偿难度加大, 对建设电网时要经过的地方需要由该地的相关规划部门进行评审批准之后再向社会进行公告,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地理灾害问题、洪水灾害和文物的破坏、林业牧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的审核和评估。综合上述问题, 由此得出国家和政府对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2 对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工作施行创新管理的表现和要遵守的原则

首先, 由于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工作的范围较广, 政策性较强, 因此必须在遵从政府作为主导因素的基础上, 积极的调动地方政府进行电网建设的参与性, 从被动的支持变为主动的引导和支持。由政府领导和协调下进行的电网建设项目能够最大限度的克服困难, 取得阶段性的成就, 因此获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对电网的建设至关重要。其次,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节约资源。我国的资源虽然蕴藏量丰富, 但是毕竟是有限的, 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和要求。是贯彻和执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因此在电网项目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节约资源,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计划, 合理优化电网的网架, 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供电区域。并且通过采取先进技术和工艺来尽可能的降低变电站与线路路径上对土地的占用率, 从而极大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此同时, 这种发展原则也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欣赏和支持, 有利于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 电网项目的建设是全民共同参与的项目, 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各个阶段项目建设过程中, 应该充分的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尽可能的减少和降低对城市的污染, 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下,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电网项目的建设。最后, 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从事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和方针。因此要求我们在变电站的站址选择过程中、在路径的规划时, 应该切实的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 主动的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加强与监管部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与沟通, 切实的提高风险和服务意识, 降低电网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和乡村带来的电磁和噪音污染, 避免阻碍城市和乡村地区发展速度和进程,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规避和降低风险。

3 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方法

3.1 完善配电网网架, 缩小停电范围

高质量的供电设备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物质保证, 配电设备的检修周期受到装备水平的直接影响。目前, 我国的配电网大致分为三种, 即35KV、10KV、0.4KV电压供电为主、以直馈方式、以架空方式为主的方式。这样陈旧落后的供电模式导致了供电可靠性和技术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 蛛网式的供电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密集的居住空间, 安全与环境问题日益增多。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从配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采用多种供电方式优化陈旧的供电模式, 逐步进行电网结构的改善。

3.2 提高配电设备质量以降低线路故障率减少停电次数

优质配电设备水平的高低对设备的检测和确保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方面, 是因为隔离开关与柱上开关之间的距离较近, 导致当隔离开关被打开以后工作人员依然要按照带电作业的要求去对柱上的开关进行检修, 把隔离开关安装到柱上开关的一侧或两侧;另一方面, 因为10k V柱上开关早期产品的操作机构和传动系统都是袒露于空气中, 其开关的一侧或两侧为了安全起见都安装有隔离开关。同时, 如果供电事故发生造成大规模的停电时, 就要选择全封闭、全绝缘的设备, 因为环网柜的工作环境相对电站的工作环境来说比较差。

3.3 加强配电网供电日常管理与维护

想要提高供电网络的可靠性, 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自身因素导致的配电网络异常, 强化相应的管理工作, 在确定管理和维护目标之后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度。为了保证责任的明确, 要使各部门进行相互配合, 信息共享, 沟通协调, 在共同维护配电网络的基础上, 加强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同时, 要定期的对配电网络进行检查, 防止一些小问题积小成大, 影响到配电网络的安全和稳定。在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中, 对配电网络日常的检修与维护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要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配电网中的问题, 消除隐患。

4 结束语

电网建设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重重的工作, 需要我们加强企业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合作。在应对电网建设项目各阶段的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时, 应该坚持上联下动, 各部门积极紧密的配合, 建立长期的良好的沟通渠道, 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为电网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最大的能动性, 最终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早日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对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电网建设,管理工作,问题,创新,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贺彪, 朱维政, 邹宏亮.基于熵权的台州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阶段风险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2 (6) :45-46.

[2]亓晓燕, 李波.关于电网工程各个阶段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 (12) :45.

[3]邱国福.一场特殊的战斗—宁波政企合力推进电网建设各个阶段工作[J].国家电网, 2010, 15 (3) :5-8.

[4]余丹虹.浅谈电网建设各个阶段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2 (5) :12-16.

[5]符青.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1, 5 (11) :12-15.

[6]戴帆, 谢波.基于当代电力配电网可靠性供电的分析[J].科技天地, 2011, 6 (12) :35-36.

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篇8

【关键词】 计划控制 制度建设 项目评价

1. 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及规定的变革回顾

1.1国家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变革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因素是不言而喻的,各个地方政府纷纷抓住政策机遇,上马大型建设项目,在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诸多问题。中央政府早就看到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中的这种弊病,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势头增长,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银行总行早在1984年就作出了《关于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的暂行规定》,把由国家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归还本利的资金来源必须从企业新增的利润中支付。财政部后来又陆续出台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财基字[1998]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等文件。2006年,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安监局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规定,这些管理制度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重复项目建设投入。更重要的结果是,使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不少进步,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控制意识得到了逐步增强。

1.2兖矿集团公司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的发展

2003年左右,正是兖矿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对外扩张的重要时期,在财政部出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之后,兖矿集团顺势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战略的《兖矿集团公司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办法》和《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兖矿集团众多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兖矿集团核算办法在财政部规定的原则下,内容更加细致,操作性更加强,对基层建设单位财务核算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引导性。经过几年的实践验证和内容补充,在2007年组织编写了《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办法讲座》,为集团公司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进一步描画了一套标准的“路线图”。2009年再次对《讲座》进行了修订,除了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内容进行重点优化外,还对近几年国家法规进行了重新梳理,部分章节进行了重新编写,形成了新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应用指南》,成为兖矿集团公司当前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最新的工作规范。该指南既是工作规范也是一部财务操作手册,实用性很强,涵盖了所有建设管理流程和比较全面会计核算具体规定,表文并茂,实例突出,对广大基建财务人员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作用,特别是对与初次涉及基本建设核算的财务人员帮助更大,可以较快的熟悉基建相关管理规定与核算方法。指南下发后,兖矿集团所属各个建设单位的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基本建设财务决算考核中,各建设单位绩效考核分值普遍提高,23家建设单位中,综合得分80分以上的建设单位22家,占全部单位的96%,比2008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2. 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特点

以兖矿集团为例,兖矿集团在多年的建设管理中,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兖矿特色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特点。首先从业务归口管理上进行了细化,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进行了区分,并在管理组织结构上,把兖矿集团财务部的管理职能细化为为生产财务部与基建财务部两个并行部门,分别管理集团下属生产和基建单位,确保了在业务管理上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其次,更加提高了对可行性研究、初步概算、投资计划及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明确了集团公司计划部门、基建管理部门、机电管理部门、物资管理等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监管职责和具体工作流程,所有建设项目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由建设单位、专业化公司、集团公司三级多部门审批,网上划转,通过资金管控实现了对投资过程的控制。第三是更加注重了项目后评价制度的建设,突出了集团审计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及成果的审查与评价作用,实现了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迅速反馈和及时纠正。除了上述具有兖矿集团公司特色化管理特点外,本人认为建设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还要突出以下几个重要作用或特点:

2.1“关口”前移,控制好项目论证关

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工作,对项目成败及投入的收益将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可行性论证必须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反对假、大、空和哗众取宠。每个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建成投入使用,国家和建设单位要投入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然而很多项目建成后的使用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了一堆垃圾、变成企业的包袱。究其原因,多是项目可行性论证误导了项目决策。因此,负责任的项目论证,必须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做详尽、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技术与工程方案进行充分的比较论证,应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视角对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充分预测和评价,把财务控制关口前移,让财务部门积极参与论证过程,共同把好项目的论证关。否则,依据一个错误的论证结果做出的必定是一个错误的项目决策,即使再加强建设过程控制也是无效的。

2.2超前预控,“计划性”色彩很浓厚

基本建设年度投资计划是基本建设管理实施阶段的重要工作。它是根据初步设计概算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编制的,是基本建设活动实施计划控制和财务管理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因此有“计划上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计划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说法。经批准的计划,是签订合同、设备订货和建设项目管理的依据。计划指标以最末级单位工程为单位,设立类似会计科目的编码,形成年度计划大表,建设单位应当配备独立的计划人员,按月统计实际完成情况,对比分析计划进度与控制情况,按月形成计划统计报表,上报归口管理部门。财务会计核算则要综合考虑计划规定与相关会计政策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科目,准确反应各类投资的列报情况,动态对比实际列报与计划指标的差异,发现计划外、超计划的工程立即予以制止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从 而做到超前预控,维护计劃的严肃性。一个准确的计划编制,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项目最终投资的完成数,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计划的执行过程,因此,整个项目管理与核算过程,“计划性”色彩十分浓厚。

2.3建章立制,制度建设贯穿始终

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由多种专业机构组成的管理系统,各种专业管理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前后贯穿,浑然一体,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结束,始终是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和共同控制的一个管理过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管理环节,必须遵循项目建设程序为基本原则。因此,基本建设程序必须进行固化和优化,要形成规章制度,制度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本着实用、管用、好用、可用原则,贴近实际,优化流程,把制度建设和优化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制定制度是对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的固化,清晰的工作流程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总抓手,按制度办,按流程走,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利于解决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会计核算反应的就是流程的结果,反过来,会计核算结果与计划的对比就是对流程环节考核的依据。因此,制度建设是杜绝“三超”现象,“三边”工程,实现建设项目财务核算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保障。

2.4项目评价,不只停留在事后上

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结束后,项目主管部门还要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列出的有关指标,结合工程竣工后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作出评价,指出项目在论证、规划设计、概算、工期、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评价,即项目后评价。实际管理中,这种评价一般已经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各个建设项目在每年进行财务决算之际,建设主管部门都要对基本建设财务核算年度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审计,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就是对当年度项目建设管理的一个综合性评价。因此,项目评价工作的时点,实际上已不只是在项目结束以后了,建设主管部门还可以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建立审查问题整改落实跟踪机制,实现“全程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评价目标,以强化提升建设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维护建设项目高效、健康、有序推进。

结束语

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多年以来,无数学者对此也有看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论述,不同建设单位采用的核算方法、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差异较大。国家有关部委虽然出台了多部规章制定,但规范的都是“大方向”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细节上还是比较粗放。各个建设单位财务核算特点的不统一,有可能会造成国家统计口径数据的不准确,甚至出现税费缴纳标准上的不一致。因此,行业内渐渐出现了希望国家统一基本建设核算的呼声。兖矿集团在多年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已经汇结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逐步的完善,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建设项目财务规范》,预计工作规范落成后,将是我国企业界首个针对建设项目管理,形成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创新型探索文件。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兖矿集团公司《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应用指南》.

[2] 汤冬秀《浅析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几个关键环节》2005.

[3] 赵丽黎《浅谈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与预算控制》2000.

[4] 阳凯文 《浅谈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 2008.

上一篇:优秀志愿者2015主要事迹下一篇:电子商务基础考试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