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能力分析

2024-09-04

比赛能力分析(精选12篇)

比赛能力分析 篇1

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是亚洲最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之一, 对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在防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特点, 可以指导各球队在防守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从而以提高球队成绩。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 对球队的技术统计能反映出比赛双方防守技术的运用情况[1]。因此, 各队的防守能力可通过临场技术统计体现出来。本文试图运用秩和比 (Runk Sum Ration或RSR) 综合评价法对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指标进行量化评价, 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亚洲男子篮球运动在防守方面的发展, 并为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在防守方面制定训练与竞赛计划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亚运会官方网站获取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相关资料, 收集整理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所有比赛的数据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SPSS11.0软件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运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进行统计分析。秩和比评价法是行 (或列) 秩次的平均值, 具有0-1连续变量的特征。它能反映不同计量单位多个指标综合水平, 即是一个通用的综合指数;同时又是一个高度概括的专用综合指数。RSR值的计算公式为RSR=ΣR (m×n) , 其中, ΣR表示某计分对象评估指标的秩和值, m为评估指标的数目, n为评估对象的数目。秩和比 (RSR) 评价法在综合评价过程中先计算RSR值, RSR值越大, 其综合水平越高[2]。有研究表明RSR评价法适用于篮球比赛能力的综合评价[3]。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分析

从表1得出, 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各项防守能力指标及其秩次, 秩次 (RSR) 值越大, 其能力水平越高。防守篮板球秩次最高的是韩国队场均为26.75个, 秩次最低是朝鲜队场均为21.11个;抢断秩次最高是中国队场均为11.75次, 秩次最低是约旦队场均为6.75次;盖帽秩次最高是卡塔尔队场均为3.56个, 秩次最低是朝鲜队场均为0.22个;犯规 (犯规数越少越好) 秩次最高是卡塔尔队场均为16.62次, 秩次最低是朝鲜队场均为24.88次;失分 (失分越少越好) 秩次最高是中国队为57.5分, 秩次最低是朝鲜队84.33分;失误失分 (失误失分越少越好) 秩次最高是日本队为9.25分, 秩次最低是朝鲜队为14.22分。

中国队作为本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的冠军在防守方面抢断和失分两项指标统计上秩次排名最高, 但是在防守篮板球和失误失分两项指标上秩次排名不理想。说明中国队球员个人防守能力较强, 抢断次数较多, 整体防守质量较高, 队员之间的补防、协防能力较强, 控制对手得分能力强。但是在比赛过程当中, 中国队的防守也存在一定问题, 队员保护后场篮板球的能力、意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中国队在比赛中出现的失误失分多, 主要包括传球失误、运球失误和技术运用等失误, 给对手以直接得分的机会, 失误失分能够影响到球队的整体士气, 在以后的训练当中, 要提高球员合理利用技术的能力、处理关键球的能力等。

韩国队在本次亚运会上取得了亚军的成绩, 这与该队的防守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韩国队除抢断指标的秩次排名为4, 其他指标排名都非常理想。在比赛过程中, 韩国队作风顽强, 从不放弃, 利用积极的防守争取比赛的主动, 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朝鲜队第一次参加亚运会的篮球比赛, 由于很少有机会接触亚洲高水平的篮球比赛, 所以该队的成绩不太理想, 代表防守方面的指标秩次排名都不高, 只有抢断指标秩次为5, 其他指标秩次都为1。这为该队以后在防守方面的训练提供参考。

由此, 各队教练员可以根据本届亚运会的防守指标统计及秩次有针对性的调整训练计划, 发现球队在防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也可以发现其他球队的优点, 为本球队的战术设计和技术训练提供指导。

2.2 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综合评价

将表1中后场篮板、抢断、盖帽、犯规、失分和失误失分评价全队防守能力指标的秩次代入RSR公式, 得到防守RSR值 (见表2) 。8支球队中韩国队和伊朗队的防守能力秩次分别为1和2, RSR值分别为0.6875和0.6667, 约旦队和朝鲜队的防守能力秩次分别为7和8, RSR值分别为0.4584和0.3542, 说明韩国队和伊朗队整体防守实力强, 约旦队和朝鲜队的防守实力较弱, 根据表2可以发现球队综合防守能力的排名情况, 以及与强队之间的差距, 为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2.3 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RSR值与比赛名次分析

结合RSR综合评价等级 (表2) 。对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RSR值与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名次进行相关性分析, 由Spearman's等级相关系数[3]矩阵表3可以看出:防守RSR秩次与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名次相关系数为0.782, P<0.01 (双尾检验) , 结果呈高度显著相关;即:RSR值越大, 代表名次的数值越小, 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名次越好。结合表2可以看到:防守综合RSR值越大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名次越靠前。这说明全队的防守能力决定一个球队整体的防守实力, 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队的比赛名次。从而说明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与比赛名次具有高度相关性, 为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3 结论

3.1 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RSR值, 韩国队最高, 朝鲜队最低。秩次排名韩国为1, 朝鲜为8。

3.2 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的防守能力说明了一个队的整体实力。防守RSR值与亚运会名次具有高度显著关系, 即:RSR值越大, 则代表名次的数值越小, 亚运会名次越好, 为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3.3 中国队是本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的冠军中国队球员个人防守能力较强, 抢断次数较多, 整体防守质量较高, 队员之间的补防、协防能力较强, 控制对手得分能力强。但是在比赛过程当中, 队员保护后场篮板球的能力、意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中国队在比赛中出现的失误失分多, 主要包括传球失误、运球失误和技术运用等失误, 给对手以直接得分的机会在以后的训练当中, 教练员应该要提高球员合理利用技术的能力、处理关键球的能力等, 以减少队员的失误。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和相关分析法, 对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得出: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球队防守能力韩国队最高, 朝鲜队最低;防守RSR值与2010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名次具有高度显著关系, RSR值越大, 2010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名次越好;各队教练员可以根据本届亚运会的防守指标统计及秩次有针对性的调整训练计划, 发现球队在防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也可以发现其他球队的优点, 为本球队的战术设计和技术训练提供指导。

关键词:第16届,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防守能力

参考文献

[1]邓飞, 张镇民, 李崇生.中国男子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在实施新赛制后的变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6 (1) :109-111.

[2]丛湖平.体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89-90.

[3]祁国鹰, 赵书祥.体育中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三)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 21 (3) :95-96.

[4]郭涤, 胡琼莉.优秀篮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J].体育科学, 2000, 20 (6) :25-28.

[5]第16届亚运会官方网站:http://www.gz2010.cn/

比赛能力分析 篇2

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快速准确地算出结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10月19日,我校举行了低、中、高年级的计算能力测试,测试在学校的周密安排,全体数学老师的积极参与,参赛同学的认真准备,全体老师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分工出卷、监考测试、批卷统计成绩等几个环节,圆满的完成了这项工作。本次计算能力测试,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了不同的测试内容,分为口算、笔算、估算、简算、方程等多种计算形式,这些测试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计算习惯,学生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努力消灭计算错误的意识,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此次计算比赛获得满分同学名单:

二年级 王雅彤 赵思宇 张玉鑫 三年级 张梦蕊

五年级 潘晨怡 王铭浩

六年级 王丽涵 王静怡 何一凡

以技能比赛促能力提升 篇3

关键词:基层电大;学习能力;技能比赛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技能。作为远程开放的电大教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更显重要,因为事实的师生间的隔离状态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少之又少,学生大量的学习任务需要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现状是,电大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能力偏弱,自主学习能力更弱,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校方的原因。

一、电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

(一)现状

1.学习意识淡薄

近年来,电大学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他们缺少主动求学的动力,60%以上的求学为了文凭、工作需要;20%以上的学生进校是因为父母的要求,主动求学的意识非常淡薄;同时,进校后,学习过程也非常被动,很多学习要求的完成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多次催促甚至父母的介入。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认知、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方面均是被动的参与者。对于一个成人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不仅导致了整个学习过程的磕磕绊绊,也使得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过程中几乎没有提升。

2.学习能力薄弱

如今的电大学生大多来自中职院校、高考落榜生,这些学生,从整个基础教育生源看,本身就属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差、学习技能差的一列,进入电大后,由于没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始终停留在中职水平,在电大这样需要大量自主学习的状态下,其学习能力更显薄弱。

3.自主学习能力更弱

电大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重点辅导、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应包括字面意义的主动要求学习的能力,也应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大学生工学矛盾严重,如何克服工学矛盾使自己的学习状态更加适应所处的学习环境、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加有效发挥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达到最优化,这就是电大学生需要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则更进一步,在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即为创新。而事实是,电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偏弱、自主学习能力更弱,经常出现学期结束教材全新、教学平台从未登录使用等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可见一斑。学校进行过学生网上学习能力比赛,参赛的40位学生均是班主任从各个班级中优选出来的,但是面对一些常规的教学平台,很多学生还是不知该如何使用。

(二)原因

1.学生层面

调研得知,60%以上的学生来电大读书是为了拿文凭;20%以上的学生是为了家长而读,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意志不坚定;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中很多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完成各种学习环节比较被动,有些甚至老师、家长全权代劳。同时,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技术不熟练。这些学生,本身学习能力较差,到了电大,以自主学习为主,其能力的弊端或弱势就更加显现了出来,他们无法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融入成人学生学习的氛围,只能被动地跟着班主任、学校的要求逐个打折扣地完成任务。

2.学校层面

基层电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注和培养也没有足够重视,很多学校甚至连基本的面授课程都不安排,更别说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安排面授课的学校,仅有的几次课,教师也都是急于把教学重难点传授,而对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引导也基本忽略。

以本校为例,作为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学校在这方面一直有自己的规范:

管理层面:新生开课前一周,开放学院专门组织新生进行学习技能培训,讲解学习过程及学习要求,演示相关操作平台;同时把相关教学平台操作途径制作成微课上传在学院网页和班级QQ群;班主任还进行日常QQ答疑等。

教师层面:学校要求教师第一次面授课用1学时的时间讲解课程整体情况及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培训及引导等。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过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非常薄弱的。学校、教师重视作业是否完成及成绩的高低,对于如何完成、过程如何关注较少,这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我们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示一下这些现状及原因:

二、电大学生学习能力构成

从电大实际、学生实际出发,我们把学习能力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

(一)基础学习能力

也即是完成电大学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参加面授课理解教师授课内容的能力、自主学习通读教材熟记笔记的能力、熟练使用电大各种教学平台的能力。

(二)专业学习能力

电大专业众多,不同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会不同,因此在掌握基本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如把握专业课程重难点的能力,这需要一定的基础积累。

(三)实践学习能力

电大一直以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型人才为己任,专业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即是检验学业是否有成的一个标志。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强的实践能力是电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高层次。如英语专业词汇量的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等。

三、电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途径——技能比赛

校生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现有开放教育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常规的培训和教育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各地电大都在苦思冥想。

(一)理论基础——学习优势理论

学习优势理论在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1967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顿恩教授把此理论用于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之后逐渐推广。我国对此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则始于2004年。

学习优势,是指学习者在吸收、理解、记忆和表达知识的时候,所采取的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通俗地讲即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程度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而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校方,执行学习优势理论的最好做法即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通过搭建支架学生能够达到的高度,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正是基于此理论,从电大学生已有学习能力出发,结合电大实际情况,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项目组尝试以比赛促能力提升的途径。通过举行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各项学习技能比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化被动为主动,以专项技能比赛提升学习技能进而提升普适性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通过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学习环节的比赛,推动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素养的目的。

根据能力结构,比赛设计也分层进行。

(二)比赛项目

1.提升基础学习能力的技能比赛

设计上,基础学习能力的比赛分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层面,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能力,即如何利用教材自学及熟记笔记的能力。为此,项目组开展了“我来读教材,用心记笔记”的比赛项目。学期初,每个班级确定1门课程为比赛科目,全体学生参与,期末前上交教材原本及学习笔记,由专业教师组成专家组选评,教材原本主要看学生对教材的使用度及教材上的学习点滴反映(如划线是否为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内容边上是否有一定的学习体会、感受或疑问等);学习笔记则更加集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整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笔记要求包括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具体内容、学习体会或思考等。通过此种形式的比赛,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把握教材重难点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际操作中,从任务布置到材料收集,项目组、班主任、课程责任教师全程参与,应参与学生316人,实际上交材料126人,参与率39.9%,与预期相当。从比赛的质量来看,学生教材使用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的,知识点边上也有各种记号(这与之前教材全新、甚至不来拿教材的情况相比进步非常大),但个别课程重点把握不准,如经济数学,学习笔记的记录也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其一,很多同学没有学习笔记(上交材料的同学中,2/3只上交教材未上交笔记);其二,笔记的记录内容不完整、重难点不突出,比较随意。

第二层面,较具电大特色的比赛项目,即网上学习能力比赛。电大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因此,拥有较高的网上学习能力是电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网上学习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熟练使用网上教学资源的能力。电大的教学资源大部分展示在各教学平台上,学生在自主研读教材的时候必定以各平台的资源为依据;二是熟练完成各教学平台学习任务的能力。目前,上级电大的教学平台很多,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较多,以本省为例,一般学生需要完成中央电大形考平台、省电大课考平台、省电大远程实验平台、开放大学学习网、本校电大在线等多个平台的学习任务,没有熟练的学习技能是无法适应电大这种远程学习模式的。为此,项目组开展了以“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包括电大各教学平台的知悉度和熟练使用情况;学生利用公众平台了解电大的情况等内容。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平台的演示和操作,培养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推动各教学平台的有效运用,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操作中,我们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择优上报的原则进行。从比赛过程看,同学对电大的相关平台的熟悉度和使用情况基本面还是可以的,特别是对电大在线讨论平台、中央电大形考测评系统等常用的一些平台非常熟悉,但同时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如对上级电大教学平台比较陌生,对本校提供的一些服务类平台使用率不高等。通过此次比赛,促使很多平时不常用平台的学生熟知了上网技能,同时也使部分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既是他自学能力的展示,更是查漏补缺的最好途径。对学校而言,通过比赛了解到了学生自学能力的真实情况,今后的学生服务工作和教学辅导工作将更有的放矢地开展。

2.提升专业学习能力的技能比赛

基础学习能力是电大学习必备技能,在此基础上,专业课程、专业知识的获得和提升则需要进一步的专业能力。为了此能力的提升,项目组开展了一项普及所有专业的,以把握专业重点课程重难点知识为目的的比赛。

比赛以“一页纸”的形式进行,参赛每班级选择一门专业课程。结合学生一学期的自学、辅导、网上学习、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把握课程总体结构、重点和难点,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在类似一纸开卷考试所用的“一页纸”上形成复习消化后的课程要点索引和学习总结。“一页纸”至少包括三部分内容:课程结构分析、课程难点认定、课程重点解析,要求课程结构把握精准、重点分析到位、难点突破有自己想法,较全面地体现对课程的把握程度。

操作中,为了保证参赛人员,我们要求人数30人以上的班级全部参加,每班级选择一门专业课,学院共计17个班级17门课程788位学员覆盖。经过文件下发、班主任动员、学生参与,历经半月,共收到比赛材料459份,学生参与率58.2%,好于预期。 从上交的作品看,整体质量较高,虽然很大一部分作品的结构并未完全按照比赛要求,但是专家组普遍认为学生确实对课程进行了系统复习,一些重点内容的把握比较到位,几乎没有质量过差的作品。同时,比赛进行后,对相关课程的网上资源点击率进行了查阅,发现参赛课程在嘉兴电大在线上的点击率明显提升,这是此项比赛的一个意外收获。比赛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把握能力,还引导了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关注和使用,对网上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促进。

3.提升实践学习能力的技能比赛

提升实践学习能力的比赛也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我们选择了英语这个电大成人学生比较有畏惧心理的专业及科目,比赛以“你我学英语,大家记词汇”为主题,力求通过各种题型的英语词汇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进而推动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英语综合能力。比赛分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两个大组进行(专、本分开),专业组重点结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词汇大纲要求,公共英语组重点结合开放英语1、2、3考试及网考大学英语(B)词汇大纲要求,以多种形式综合考查学生英语词汇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专业英语组全体学生参与,公共英语组学生以一定的比例参与。从比赛过程看,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个别学生卷面很多空白,早早交卷,但是也不乏认真准备、努力参赛的学生。从比赛结果看,专业英语学生分值较接近,公共组学生的成绩分差较大;专业上也有一定的区分度,会计、工商、行政专业学生略优于土木、计算机等工科专业学生。比赛结束后,引发的讨论和学生对英语的关注维持了很长时间。

加强专业和课程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深化电大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实践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为此,在学校工商管理、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学生间开展了案例分析大赛。工商管理专业以工商管理类学科为基本范围,可以涉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公共关系等。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参与,所有参赛作品均应为对嘉兴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要求案例有标题有正文,提问题有评析,可以是描述评价型也可以是分析决策型。学前教育专业则以该专业的基础学科为基本范围,包括学前教育管理思想、学前教育管理实务、学前教育实用技能等,作品要求类似。从上交的作品来看,与组织方的预期要求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相对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参赛学生上交的材料相对丰富、实际,评述能结合自身工作,看法有一定的独到性,后续好好跟进可以为论文写作提供良好素材,在专业素养提升上还是有所作用的。

四、项目反馈

(一)成绩

1.项目特生得以呈现

(1)各项比赛有序进行,体现系统性

教改项目以各种教学比赛的形式进行,虽然各项比赛内容、设计方案等不尽相同,但是比赛的安排具有系统性,比赛内容从基础到专业分学期逐个渐次深入,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2)以技能比赛提升学习能力,体现以点带面

一般的教学竞赛均是以提升学生的某项技能为目的,单个孤立进行,而本项目却是以一系列相关技能竞赛为整体进行设计,提升的不仅是学生的某项专业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学习能力。

2.预期目标基本达成

项目以层次提升、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各级各类比赛形式进行,两年下来,学生对学校的关注度、对学习的关注度明显提升,甚至会主动问及班主任下一轮的比赛何时进行,参与积极性极高。学校网站资源的关注度和点击率也较赛前有所提升。尤其是英语词汇大赛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本科学生,学位英语报考人数明显增加,报名人数增加33.3%,通过率也有所提高。凡此种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得到了锻炼,也实实在在有所提升,项目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二)不足

两年为期的课改项目基本成功,但是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暴露了一些不足。

1.参与人数较多,但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从各项比赛项目的参与学生来看,总体参与意识还不强,积极参与的始终是那些学习成绩好、之前就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很多学生都要在班主任多次引导、催促下才勉强参与。

2.能力有所提升,但综合体现程度不明显

如上所说,就具体某项比赛的参与者来说,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但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上来看,体现并不明显,课程成绩与往年基本持平,及格率维持在90%左右,略高于全省水平;体现综合实践能力水平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无论是写作过程还是作业成品也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良及优以上的学生人数略有上升。

事实上,各基层电大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比较重视。如上所述,作为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本校的教学管理一直比较规范,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辅导也较为明确和全面,然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事实上还是非常薄弱。因此,项目组另辟蹊径,以技能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参与度,化被动为主动进而提升学习能力。如今,项目试点虽已结束,但探索创新的步伐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王大勇.关于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5).

[2]熊绍高.成人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比赛能力分析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6届女排世锦赛中国队5负场比赛,即对土耳其、韩国、俄罗斯、塞尔维亚和波兰。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科学文献并通过国际排联官方网站,收集了相关的参考数据和评论。

1.2.2 录像观察法

对中国女排在第16届女排世锦赛上的5负场比赛进行录像,通过对录像的反复观看,准确进行技术统计。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知识,对记录的数据使用EXCEL2003版本软件(数据工具文件包)进行处理。

1.2.4 比较分析法

将数据列成图表形式,对中国女排与对手的攻防运用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女排与对手非技术指标比较分析

在年龄上,有研究证实,“世界优秀女排运动员的年龄平均值在25岁左右,且年龄相对稳定”[2]。因此,运动员年龄状况是判断一个球队是否处于最佳年龄阶段的主要参数 [3]。表1年龄指标显示,本届世锦赛中国女排的平均年龄为23.50岁,与交手的5支队伍相比,t检验表明,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6支队伍中排名最后,说明中国女排是一支相对年轻的队伍,在临场比赛过程中也反映出中国女排在处理关键球时的稳定性、经验性方面不足的缺陷。

在身体形态上,身体形态指标显示,本届世锦赛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分别为185.75 cm、72.83kg和391.63,与交手的5支队伍相比,t检验表明,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6支队伍中分别排名第3、第1、第1,说明中国女排运动员在身高、身体的充实度、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方面并不输与对手。

在网上高度上,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是反映运动员进攻与防守能力的重要参数指标,也是衡量一支球队整体攻防能力的重要参数[4]。表1网上高度指标显示,本届世锦赛中国女排平均扣球、拦网高度分别为311.00 cm和301.75 cm,与交手的5支队伍相比,均高于对手。其中在扣球高度方面,与韩国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塞尔维亚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拦网高度方面,与韩国队、波兰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塞尔维亚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国女排在与对手的比赛中,在网上高度方面有着绝对优势。

注:数据来自国际排联官网。*表示t检验显著,p≤0.05。**表示t检验非常显著,p≤0.01。***表示t检验极其显著,p≤0.001。

2.2 中国女排与对手攻防能力比较分析

2.2.1 发球情况

表2数据显示:在发球破攻方面,中国女排在5场比赛中只有对波兰一场的发球破攻率高于对手,其余4场则均低于对手,其中特别是对塞尔维亚队的比赛,中国女排的发球破攻次数,比对手少了8次,经x2检验,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发球的失误方面,中国女排只在对波兰、塞尔维亚的比赛中失误率低于对手,其余3场则均高于对手。需要一提的是,中国女排主攻手王一梅的大力跳发球虽说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但失误率较高也是不争的事实,5场比赛中,67个发球,15个出现了失误,失误率达到了22.4%。在发球得分方面,中国女排与对手总体的发球得分率基本相当,均为6.2%,在5场比赛中只有对塞尔维亚一场的得分率低于对手。在发球的一般率方面,中国女排在5场比赛中总体的发球一般率为80.3%,与对手相比,高出4.3%,5场单场比赛中,中国女排有3场的一般球率高于对手,其中对塞尔维亚队的比赛,经x2检验,中国女排一般球个数与对手相比,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

注:*表示x2检验显著,p≤0.05。**表示x2检验非常显著,p≤0.01。***表示x2检验极其显著,p≤0.001,下同。

2.2.2 接发球情况

表3数据显示:在一传的到位方面,中国女排5场比赛的总体到位率低于对手2.2%,在单场比赛中,也只有在对波兰队的比赛接发球的到位率高于对手,其余4场则分别低于对手2.0%、4.8%、5.3%和5.6%。在一传的不到位方面,中国女排5场比赛的总体不到位率为24.5%,与对手不到位率21.2%相比,高出3.2%,在5场单场比赛中,除对波兰队的一场外,其余4场的不到位率也均高于对手,其中特别是对韩国队的比赛,中国女排一传的不到位率比对手整整高了10.7个百分点。在一传失误方面,中国女排有4场的失误率是低于对手的。5场比赛,中国女排在一传的失误上,共送给了对手25分,通过观察录像,发现中国女排有21个球失误在对手找人、找点的发上手飘球和跳飘球上,这说明中国女排对这一发球形式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性。

2.2.3 拦网情况

表4数据显示:在拦死方面,中国女排在5场比赛中只有对土耳其一场的拦死率高于对手,其余4场则均低于对手。中国女排5场的总体拦死率为7.7%,与对手的拦死率10.7%相比,低于对手3%。在拦回方面,中国女排在5场比赛中,与波兰、韩国的比赛,高于对手0.4%和5.9%,与俄罗斯、土耳其、塞尔维亚的比赛则低于对手。在拦起方面,中国女排在总体效果上输给对手0.9%。5场比赛,中国女排总体的有效拦网率(拦死率+拦回率+拦起率)为21.4%,与对手25.5%的有效拦网率相比,差了4.1%,在单场比赛中,中国女排也只有对土耳其的比赛有效拦网率高于对手,其余4场则均低于对手,其中相差最大的是与俄罗斯队的比赛,低于对手11.6%。在失误(打手出界、漏下及各种犯规)方面,中国女排在5场比赛中共计丢了61分,失误率11.4%,与对手的失误43次,失误率8.3%相比,失误次数和失误率均高于对手。在5场单场比赛中,中国女排各场比赛的拦网失误次数与失误率均高于对手。在空网及未及触球方面,中国女排只在对土耳其的比赛中,空网及空跳率低于对手。

2.2.4 防守情况

表5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在5场比赛中,防守起球的能攻效果并不理想,总体防守起球能攻率比对手低了8.2%,且次数与对手相比,经x2检验,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单场比赛中,中国女排各场的防起能攻率也均低于对手。在防守起球不能攻方面,中国女排在5场比赛中只有对韩国队的比赛不能攻率高于对手,且不能攻的次数与对手相比,经x2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防守失误方面,中国女排在5场比赛中各场比赛的失误率均高于对手,其中对俄罗斯、韩国、土耳其、塞尔维亚的比赛,失误率都高于对手8%以上。可以说,中国女排在第16届女排世锦赛上,以0:3输给波兰、俄罗斯、韩国,1:3输给土耳其、塞尔维亚,失利的原因之一,与中国女排的防守质量有一定的关系。

2.2.5 进攻情况

表6数据显示:一攻进攻中,中国女排发挥了快速多变进攻战术的优势,各场比赛的快攻得分率均高于对手,其中相差最大的是与韩国队的比赛,得分率高出对手26.8%,且中国女排5场比赛的总体得分效果与对手相比,经x2检验,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在前排强攻上,中国女排则表现出了得分力低下的弱点,各场比赛的前排强攻得分率均低于对手,且未超过20%,其中相差最小的是与波兰队的比赛,低于对手13.1%,相差最大的是与塞尔维亚的比赛,低于对手21.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土耳其队、塞尔维亚队的比赛,对手前排强攻的得分率均是中国女排的3倍多。可以说明,中国女排在前排强攻上的实力明显不如5个交手队,直接暴露出中国女排强攻不强的弱点。在后排攻上,中国女排从总体得分效果上看,与对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5场比赛总体得分率低于对手2.6%,且在单场比赛中也只有对塞尔维亚队的比赛,得分率高于对手。

防反进攻中,中国女排的主要得分点是前排强攻,5场比赛中国女排的前排强攻得分率均高于快攻和后排攻。但中国女排的前排强攻得分率与对手相比,还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5场单场比赛,得分率没有一场超过对手,中国女排5场比赛的总体得分率与对手相比,经x2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后排攻上,中国女排5场比赛有4场的得分为0,5场比赛各场的得分次数和得分率均低于对手,并且在总体得分效果上与对手相比,还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这一现象再一次说明,中国女排在强攻方面存在进攻乏力的弱点。在最为擅长的快攻进攻上,5场比赛中国女排的总体得分效果优于对手,但在单场比赛中,韩国队、土耳其队的快攻得分率却分别超过中国女排0.9%和5.4%。

3 结论

1.在非技术指标方面:

年龄上,中国女排的平均年龄与对手相比,相对较小,中国女排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身体形态上,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在6支队伍中排名第3,体重、克托莱指数则均排在第1;网上高度上,中国女排的优势十分明显,其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均高于对手。

2.在攻防能力方面:

发球上,中国女排的发球虽然说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在与对手的比赛中会出现攻击性强时失误较多,发球成功率高时攻击性又不强的现象。接发球上,综合5场比赛的情况看,中国女排的接发球时好时差,一传不稳定已成为队伍一攻进攻体系的软肋;拦网上,虽然中国女排的网上高度有较大优势,但在拦网效果上并没有显现出来,其有效拦网率在6支队伍中排名第5;防守上,中国女排起球的能攻效果相对较差,失误率相对较高;进攻上,一攻进攻中,中国女排的快攻效果较理想,但前排强攻和后排攻得分率,与交手的队伍相比,弱于交手队,防反进攻中,前排强攻是中国女排的主要得分手段,但实力与交手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新浪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面向未来只争朝夕[EB/OL].ht-tp://cva.sina.com.cn/2009-05-26.

[2]高松龄.第27、28届奥运会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700-702.

[3]陈颇,诸文兵,殷樱,等.2006-2007赛季NBA运动员年龄、球龄与身体形态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88-93.

自理能力比赛主持稿 篇5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快乐生活”幼儿自理能力竞赛活动,共同分享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欢迎你们!

为了今天的比赛能更好的展示孩子们的风采,我们的老师牺牲了许多的休息时间,精心设计,精心编排,而我们的小朋友们,也不怕苦,不怕累,放弃了许多好玩的机会,坚持训练。瞧!他们个个已经跃跃欲试,等不及要来让爸爸妈妈看一看,我们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我们是自立、自强的小主人。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小朋友们精心排练的团体操:《最炫民族风》首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美丽的领舞老师---------。

我们期待已久的比赛终于要开始了,首先我来宣布规则:

1.我们的比赛项目有穿上衣,穿裤子,穿鞋子,大班要求都穿,中班只穿上衣,穿裤子,小班穿鞋子,小朋友在听到老师宣布开始之后马上动起你们的小手哦!穿好后跑到对面的板凳便整个比赛就完成了,然后到终点裁判老师那里领取名次牌,同时请我们的记录老师记录名次数。

2.请各位在座的家长在比赛途中不要帮助你们的孩子,给他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棒的!

3、本次活动我们每个小组设优胜奖一名,获得优胜奖的小朋友将获得我们精心准备的大奖一份,其他参加比赛的每位小朋友们将获得我们的鼓励大奖一份。

4、现在,先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小选手们加加油,来我们一起大声的打打气,跟着我喊:“加油加油,我最棒!” 下面我宣布比赛开始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小班穿鞋子比赛,请小一班的小选手上场。

接下来举行的是中班穿上衣、穿裤子比赛

最后举行的是大班穿上衣,穿裤子,穿鞋子比赛。

亲爱的老师们小朋友们家长朋友们,我们自理能力竞赛活动达到最高潮啦,我们期待已久的颁奖活动即将开始,首先感谢各位爸爸妈妈的支持,再一次向几位裁判老师,音响师老师说声辛苦啦!小朋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啦,小朋友还要继续努力哦!我们现在就来颁发获得本次活动的每组小组第一名

(读获奖小朋友名单)并颁发奖状和礼物伍新儿负责发奖)

我们其它小朋友也有礼物哦,你们的礼物可在一会活动结束后去班主任老师那领取

4、结束语:

比赛能力分析 篇6

摘 要 普通高校运动员由于自身技术水平较低,教练员训练水平有限,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平时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等因素,导致了他们比赛能力较低,在赛场上表现为情绪浮躁,容易受对手、观众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发挥失常,影响比赛成绩。本文通过参阅大量文献,分析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运动员的培养情况,结合运动训练的规律,提出6个方面的对策,以期为普通高校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运动员 比赛能力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前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均通过统考或单招考试,从各基层高中或基层体校招收的体育专业学生,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是针对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以体育特长考生的名义进入大学,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训练。进入高校后,他们面临的是正常的大学文化课学习和自己专业方向的训练。当学校有比赛任务时,体育教师通过集训等手段对他们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比赛能力,比赛结束后,他们又进入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样生源质量本来就不高,进入高校后也得不到持续、系统的训练,使得普通高校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普遍较低,降低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比赛能力

根据我国著名学者王宝成教授的界定,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多年系统训练的结果,是运动员培养系统综合效应的反映[1]。在比赛中表现为最高专项成绩或战胜对手的能力,它取决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及智能等因

素,他还提出: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还涉及到运动员对比赛的态度责任感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问题。

三、影响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因素

体育比赛的社会性决定了体育比赛系统的相对开放性,容易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石岩称其为“运动员参赛风险”,并将其定义为在运动竞赛中发生的各种干扰运动员比赛发挥或导致比赛成绩降低事件的可能性[2]。刘建和教授认为:运动竞赛具有生物、机械、社会复杂性,并受到三种复杂性的综合效应的影响,竞赛参与者违反那一条规律都有可能导致失败[3]。 经过参考大量文献及实战分析,影响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内部因素

影响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运动员自身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普通高校招收的运动员,目的是培养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智能”型体育人才,以后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培训工作。而就目前普通高校的生源来看,运动员考前只是针对考试项目及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经过几项考试科目达标后,依靠成绩择优录取,进入高校后,他们进入不同的专业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并承担一定为数较少的赛事比赛,他们自身的竞技能力并没有得到挖掘,导致比赛能力明显不足。

(二)外部因素

1.教练员因素

优秀的教练员是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保证。在比赛中,教练员的作用更多的表现在运动员战术,临场心理及情绪的调控,这就需要教练员对专业技战术的研究及对心理学等知识的了解。从目前形式来看,我国普通高校教练员大多是高等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训练多依靠传统理论技术及经验作为指导,并没有高水平训练经历和能力,专业指导能力欠缺,并且大都身兼数职,往往不能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导致比赛能力的下降,影响了比赛成绩。

2.现场环境因素

比赛环境包括:比赛氛围、气候变化、温度高低、赛场噪音以及对手的表现等等。这些外部因素都可能引起运动员心理、情绪的变化,成为影响运动员比赛发挥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心理障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水平发挥[4]。

但是没有观众,体育赛事就会失去它赖以生存的环境,观众促使体育赛事组织者越来越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观众推动了体育赛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赛场上,观众需要跟着运动员的节奏或者按照比赛的节奏进行助威,处理不好往往会适得其反。

四、提高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运动训练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能活动,教练员是该活动的主要指导者,他们自身的训练水平与运动员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普通高校教练员要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寻找自身的不足,定期与省队或国家队的教练进行经验交流及观摩活动,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同时,教练员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采取“请进来”(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专家讲学)“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战略,更新专业知识,汲取新的训练理念,博取天下之长为我所用,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使教练员学有所专,补其所缺,用其所长,更好的服务于运动训练。

(二)加强对普通高校运动员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

运动员培养系统也称之为运动员的体育教育系统,它是训练过程中保障运动员训练水平稳定提高的所有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有序总和[5]。而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教练员长期,系统的训练的结果。

普通高校需要处理好学训关系,就必须有针对性的设计好比赛能力训练计划,合理的贯穿运动员训练的始终,为运动员成功地参加比赛提供保证。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优化组合,正确实施各类训练手段和方法,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善运动员培养系统,保证比赛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比赛成绩。

(三)通过模拟训练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比赛

模拟训练法,又称为适应性训练,是运动员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反复进行实战性练习,并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下安排训练。它可以锻炼运动员在竞赛中的临场适应性,在头脑中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正常发挥技术、战术。由于模拟训练法可以对比赛现场进行反复模拟,具有很明显的针对性、训练快速简捷,对于参加正规比赛的较少的普通高校运动员来说,在运动训练中应该经常采用,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他们在比赛中体力的分配、时间感、空间感等感知能力的提升。

(四)通过各专项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高比赛能力

现代体育运动高速发展,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技能,还要求运动员具有发达的智力。教练员要安排并督促好普通高校运动员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学习运动理念和专业知识,在运动训练中领悟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规律性,理解专项运动的规则。同时,运动员还应该学好生理、心理、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自己所从事的专项运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思想教育,培养运动员的比赛能力

比赛能力的培养不单纯是训练水平的问题 它与运动员的思想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生活制度有极大的关系。进入普通高校的运动员,不再有升学压力,身心得到了很大的放松,这使得广大运动员面对反复、枯燥的体育训练敬而远之,失去了努力训练的斗志和动力。为此教练员必须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正确的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练好个人技术,为学校增光,为培养下一代打好基础。

(六)加强体教结合的力度

拓宽与各专业基地、当地体育机构合作范围。高校保证选才质量,训练基地给予专业技术指导,协调好学训关系,实现“互赢互惠、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体教结合,促进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发展。

五、小结

针对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普遍不高的现象,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一)紧抓源头,从生源上加大力度,切实选出水平较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对其进行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保障其比赛能力水平逐渐提高。

(二)抓好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鼓励广大教练员学习先进训练理论,大胆创新,积极思考,与国内外各高校交流,引进先进训练理念及方法,与时俱进,保证训练质量,切实提高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

(三)学校加强对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加大投资,合理增加运动员的参赛次数,通过多参加比赛,积累临场经验,提高比赛战术能力、心理能力。

(四)加强运动员的专业文化学习,为运动员安排生理,心理学知识,了解专项运动规律,开阔思维,提高临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建立正确的训练、比赛动机,这点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宝成.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

[ 2]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4 .

[3]刘建和.运动竞赛复杂性:复杂科学视野[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

[4]莫运德.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2010.31(3):47-49.

浅析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 篇7

1 运动员比赛能力综述

田径比赛本质上是对这一阶段训练内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检验与反馈。田径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重复的动作技术训练,为的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创造优异的成绩,使自己收获刻苦训练的果实。但是,在田径比赛中,不是每一个参赛的运动员都可以获得胜利,这不仅是因为每一个运动员的实力存在差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运动员个人的比赛能力发挥。如果在比赛中,运动员能将平时训练中所掌握的技术完全释放出来,那么获得的成绩就会比在比赛中无法完全表现平时训练成果的运动员要好。

由上可知,在比赛中运动员个人的比赛能力直接关系着自己的比赛成绩。那么我们从事田径运动训练时,如何具体去培养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呢?大量田径运动科学实践证明,运动员只有通过比赛才能真正提升比赛能力。因为运动员的刻苦训练所提升的运动水平,是无法获得客观认同的,只有在比赛中完成对自我的检验,才能将个人的训练水平展现在世人面前,让自己清楚地了解训练的价值,检验出训练的不足。

2 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2 . 1 科学提高训练水平

想要科学、稳定地提升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是关键。因为运动员个人的训练水平不仅关系到运动员比赛的应变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以及技术的发挥。所以,运动员要在教练员的具体要求下,刻苦、冷静地提高训练水平。

2 . 2 合理制定长期训练计划

国家体委统一制定的《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对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在实际训练中,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品又不完全一样,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须根据大纲的主要要求,自主地调整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因为只有适合自己训练的计划才能保证个人竞技状态的控制和形成,才能在训练中将个人的比赛能力时刻紧密联系起来。

因此,根据运动员成长的轨迹,我们在制定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的训练计划时,一是要根据年龄段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训练方法目标;二是要面对运动员每一个技术环节会面临不同教练而带来的不统一进行大体上的把控,制定出相应的总体训练方案。

所以,我们通常说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训练目标,指的就是在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同时,要特别注重运动员训练过程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不论什么时候,运动员的训练都要与训练水平和训练的阶段任务相吻合,教练员和运动员都不能做出脱离训练水平的行为。

针对为运动员制定长期有计划的训练与培养运动员比赛能力的阶段性联系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世界著名的女子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找到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方法:

在马俊仁教练所制定的长期科学训练计划下,绝大多数运动员经过她的教导,所表现出来的训练水平和比赛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这都是在多年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下严格科学训练的结果。而这一成果又来源于严格按照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逐步实现的。

在高强度和大运动量的训练要求下,马教练要求运动员按照“少吃多餐”的方法来进行消化训练。即运动员单次进行训练的运动量少、时间短,但是这一过程重复的次数多,之后根据自身情况和原定的训练目标逐步增大运动量并相应的减少训练次数,这一训练过程我们又称之为“多吃少餐”。

从马教练创造的这种“少吃多餐”和“多吃少餐”的训练方法转变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运动员的训练处于初级阶段时,为了实现训练负荷数量的高目标,采用了“少吃多餐”的方法,从而保证了训练负荷强度的高起点;当运动员的训练处于高级阶段时,要采用“多吃少餐”的方法,这样做就充分保证了自然界的规律——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达到改善人体运动机能和提高的生理功能的规律。

2 . 3 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比赛能力培养

不同的天气情况和比赛场地、周围环境等外在条件影响下,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发挥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环境中进行训练,培养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就是要求运动员在不利的条件下加强自己的比赛意志和适应能力。

第一,适应自然环境。田径运动基本上是室外运动,因此田径运动的比赛环境包括比赛时的气温、气候、地形和场地周围的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发挥,关系着运动员最后的比赛成绩。所以,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让运动员适应各种不同的气候、气温和地理环境,才能在比赛时快速地进入比赛状态。例如,可以在下雨、下雪或者起风的天气进行训练,也可以在喧嚣的场所进行训练,这些都是适应比赛环境的有效训练方法。

第二,训练时的难度要比比赛高。田径运动是一项高体力、高爆发的运动,运动员在场上拼的就是平时训练的成果和意志品质。田径运动的难度总体不高,但对于身体素质要求却极其严苛。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许多著名的运动员获得较好成绩都会感谢自己的教练员在平时残酷和高水平的训练要求。所以我们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想要提升个人能力,必须将训练难度调高于比赛的要求之上,确保比赛时能轻而易举地发挥训练的水平。当然,在训练中不能一蹴而就,教练员和运动员也要考虑运动员个人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训练难度。

2 . 4 培养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田径运动的比赛过程变化性太强,运动场地和运动员随时都会受到外界或自己的状态而影响此时正在进行的比赛。针对这一客观实际,运动员就要具备很好的应对突发状况而保持比赛状态不变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平时的训练中就是:

(1)在中长跑或者竞走等长远程田径比赛进行中,选手们为了争夺较好的比赛位置进而采取干扰、阻挡、包围其他选手的战术,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技术水平的发挥,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就要发挥平时训练时的抗干扰能力,在充分的心理准备下独立、冷静地完成比赛。

(2)在田径运动的短跑比赛中,由于全程短,选手们在起跑阶段就会拼尽全力争夺开局的领先,往往会出现选手抢跑的情况,有时也有选手故意使用抢跑的战术来干扰场上对手的比赛心态和计划。遇到这种情况,运动员也要拿出平时训练的成果,不急不躁地等待比赛的进行。

3 运动员准备活动对比赛能力的影响

任何体育运动比赛开始之前,运动员都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为的是活动身体,适应比赛的激烈对抗,这种准备活动是影响比赛能力的主要因素。田径运动比赛前运动员的准备活动跟训练没有直接关系,但它对于运动员进行时展现出的比赛水平和比赛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做了充足且有效的准备活动,在比赛时取得的成绩比准备活动没有做充分的运动员要理想得多。

实践证明,田径运动比赛的赛前准备活动,不宜大强度、长时间进行。应该适度地分部分组成,在比赛开始前的一两个小时里,运动员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快慢、难易的动作组合练习,一段准备活动过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

比赛能力分析 篇8

1.BIM的发展情况

作为施工管理“新生代”的标志, BIM以AUTOCAD为基础共开发12款软件, 分别是: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节能设计、设备设计、暖通负荷、日照分析、三维算量、安装算量、清单计价、项目管理、平面布图、标书编制。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BIM牵涉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等多个参与方。 其应用范围包括铁路建设、房屋建设、桥梁设施等多方面。 此外, BIM采用先进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房地产业的各参与方能进行高效、无缝的信息交流, 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由中国建筑协会主办的全国BIM软件建模大赛共经历5个春秋, 参赛学校数量已从最开始的几十个发展到230多个, 参赛人数达1400余人。 此外, 使用此建模信息软件的人数逐年增长, 在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中, 在建筑行业的用人单位几乎人人会使用BIM软件, 其在社会的和学校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由此可见, BIM在施工管理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BIM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2.1 熟悉比赛评分规则

每组参赛队员每答完一道题, 大屏幕便显示各队的实时排名, 这就需要每位队员保持微紧张状态, 同时需要足够强大的抗压能力, 以免因为实时结果影响后面答题的思路和速度。在全能比拼环节中, 比分是进行加权取平均数的, 权重系数的把握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时需要大家仔细考虑, 充分作答权重比较大的项目。 此外, 每道题有2次修改机会, 这帮助大家更加认真审视题目, 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如果两队队伍在题目全部答完后比分相同, 则需计算各队所用时间, 用时短的队伍排名靠前, 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多练习放掉小分抓大分这种模式, 以免在比赛中吃亏。

2.2充分搜索学习资料

BIM比赛每年的考题都保存在官网里, 下载里面的真题并多加练习会有助于大家建立在BIM方面的一种学习模式, 同时提高对软件的熟练程度, 以免比赛现场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此外, 如果能进入到BIM公司实习并充分学习, 相信收获到的东西就不仅仅是用于比赛, 更是对自己技能的升华, 对以后工作能力的一种提升。 当然, 向老师不断询问和团队成员摸索后的彼此交流能充分弥补自身的不足。 最后, 要定期去图书馆搜索相关资料, 充分提高自身能力。

2.3模块化的学习

比赛共八个项目, 比赛前的准备时间也有限, 要事先分工明确, 每个成员负责其中的几个项目, 这样大家才能在各自模块中充分发挥水平, 更加深入地了解BIM施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运转。 例如:负责清单计价的同学要充分掌握其精确的计价模式, 其是按照定额计算还是按照定量计算, 而负责标书编制的同学就要充分了解其施工程序的先后和横道图中的自由时差所产生的施工周期的伸缩范围, 只有充分掌握各项内容的细节, 才能创造出10个10%之和大于1的情况, 否则, 团队成绩不会很理想。

3.参赛感悟

3.1注意事项

比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系统页面进不去的情况, 这时要及时向周围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 还要牢记学校代码, 否则出现问题时系统不能确定其分数为哪一所学校。 比赛时的参赛证件要准备齐全, 并做到提前15分钟入场, 切勿有抄袭行为, 否则一经发现, 此成绩按作废处理。

考虑到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课业负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BIM技能培训, 我们每周组织一次对于BIM工程项目管理的培训, 每次3到4小时。 这样不至于使同学过于疲惫, 也不会使同学对BIM的学习过于生分。

3.2具体经历

第一次教学, 培训教师给每对成员进行软件的网络讲解, 并不断演示其操作程序和各个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 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对于新鲜的事物及其模型的三维呈现接连赞叹并认真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家的疲倦感不断上升, 而且由于讲解内容的理解难度加大, 同学开始出现躁动, 老师选择开始下发简单的工程项目, 让同学自己操作, 同学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 大家纷纷完成任务, 并总结此次培训中的不足, 以便下次培训时更好地发挥。

第二次教学, 教师回顾第一节的BIM工程项目, 并让大家再进行一次熟练工作。 结束了第一个工程项目后, 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和信任能力都有所提高, 由于第一个项目相对容易, 大家便开始出现得意洋洋的状态, 而此时老师改变任务, 开始了对三维算量的学习, 这个学习瞬间改变了大家的自满状态, 由于三维算量的钢筋识别及转换、各种图形的隐藏与显示, 以及工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连接, 让大家不得不陷入思考, 但此时也给大家带来隐藏的积极性, 同学之间都觉得自己最先能够学会, 并能进行优化分析, 此阶段在经历一段时间, 大家均有本质上的提升。

最后一次培训, 老师让大家进行各个项目的真题模拟演练, 当然, 难度有所加大, 这时, 大家不仅学习软件施工项目管理, 而且包括理论更加深入, 因为其中的理论考题大部分来自于一级建造师的考试内容, 理解得更加费劲, 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贯通, 而在一次箍筋的量的计算时, 很多同学忘记了箍筋的定义, 在此问题上的用量算错, 大家纷纷拿出书研读, 并加深理解, 使思路更加清晰, 学习方式更加明确。 在最后的比赛中, 我和我的团队获得了两项全国二等奖及全能三等奖。

4.通过参赛加深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4.1理论指导实践

在整个BIM的培训过程中, 同学会经常翻书上网对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深究, 以便于对BIM软件中各种图形构造和相应构件名称的准确认识, 从而充分提高对BIM软件的操作能力。 如:《房屋建筑学》提高了对建筑设计尺寸的把控能力, 以及如何使楼梯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尺寸, 大家突然想起楼梯的高宽比之和要小于450mm且宽不应小于260mm, 如果同学忘记这部分的知识, 那么做出来的楼梯就与实际工程不符, 失去了其应用的意义。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能提高大家对地基的设计能力, 记得当时的题目中地基要设计成扩展式基础, 虽然我们知道怎样布置, 却忘记了什么是扩展式基础, 便开始重读教材, 这才知道其包括柱下独立式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 这帮助我们很快地解决了地基设计的问题。 所以, 只有补充理论知识, 才能在BIM比赛中有所收获。

4.2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整个BIM软件建模设计中, 同学们所了解到的各种配筋图和电算面积的计算法则, 有助于提高大家对《建筑结构》构造要求的熟记能力和手算法则的精准能力, 标书编制与投标工具箱充分提高了后期对招投标课程的学习, 同学们学会了招标书的整个编制及其程序的先后处理问题。 此外, 对《混凝土材料》 中的各项配比的把握能力和各种材料的属性熟记能力也有显著帮助, 记得当时的题目是配置高强混凝土, 也就是题目给的C60以上的混凝土, 我们在提前了解并学会后在后来的理论配比时, 明显提高了配置速度, 使材料用量达到最优, 可见BIM实践环节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5.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5.1学习能力

通过对比赛软件的学习, 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软件运行的整个流程和工程施工管理的原理, 对于学生学习同行业的其他软件时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如有的同学在后期又学习了广联达的各个软件, 此时因为有了BIM软件的基础, 确实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广联达的软件操作。 同时, 源自一级建造师的理论部分考题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 便于他们工作后的深造, 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时也会更容易, 再加上同学工作后实践能力与其理论知识的融合, 很容易理解其建造师考题的动向和问题。

5.2工程实践能力

当时一同参与比赛的同学现在在BIM公司做起了BIM工程项目, 正是由于之前的培训和比赛所学习的东西, 使其在与BIM公司同期培训的员工更加熟练应用, 并不断挑战自己, 开始尝试更难的项目, 随着能力的提高, 其积极性越来越高, 在最后同期员工中, 其被老板看中, 并继续此类工程项目。 可见, 实践的能力提高相当大, 希望此引例能帮助大家提高在BIM培训及比赛中的能力。

5.3团队协作能力

在整个准备比赛过程中, 容易出现团队内部的矛盾, 因此耽误的时间数不胜数, 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 大家越发紧张和躁动, 此时便出现了“社会懈怠”的现象, 我开始主动调节氛围, 切忌和别人讲道理, 主动做出一些东西并不断激励大家, 当然不是虚伪的激励, 而是发自内心的鼓励, 此时的冷静是最重要的, 因为彼此抱怨的时候会很容易造成整个团队垮台, 平静后大家便开始重振旗鼓, 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6.结语

BIM大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工程模型, 也会给每位学生带来不小的挑战, BIM真正需要做的是让大家从简单模型入手, 并逐步深入,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虽然真正的施工管理现场会更复杂, 但是BIM的仿真系统和完全依据现场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图把学生带到了一个较高的平台, 从而使学生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同学们的经济意识、数据意识, 是仅靠文字叙述的理论知识所得不到的。

通过BIM培训和比赛, 让学生能更早地熟悉专业知识, 在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其最大意义就在于为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差异进行了一定补充, 搭建起了这座脱节的桥梁。 相信随着网络时代的继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规范越来越严格, BIM的发展必将突飞猛进, 各高校和建筑行业会越来越重视BIM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维东, 王劲羽.浅议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沙盘拟大赛训练的效果[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12) .

[2]柯美胜.ERP沙盘模拟大赛与学生战略能力培养[J].科教纵横.2012.

浅谈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 篇9

1、提升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迫切性

1.1、作为竞技运动比赛项目竞争的日益激烈

作为世界顶级运动赛事,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一直以来就是世界各国展示本国运动实力乃至经济、科技等综合国力的最佳展示场地。而作为一项相对普及的传统运动,射箭在许多国家也是民间极受欢迎的大众运动项目,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射箭在储备人才方面的“资源”十分雄厚,这就为其专业选手快速提高竞技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随着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的训练与评价方法使射箭运动无论是技巧还是器械等诸多方面始终处于不断的更新甚至飞跃的境况中,由此也导致了这一项目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从客观层面对提升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除了对竞技体育比赛成绩的争夺,作为历史文化传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射箭也是各国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不同地域文明中各具特色的传统射箭运动不仅开始受到保护,也通过当地政府或民间组织的宣传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的关注。不少地方不仅在包括体育馆、健身房等专业运动场所设立了射箭专区,甚至一些俱乐部、会所等休闲娱乐场所中也开辟了供人消遣的射箭项目。随着爱好者群体数量的增加,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的比赛也相应增加。而出于对更好成绩的追求,各级各类比赛参与者也有了提升射箭运动比赛能力的迫切要求。

2、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涉及方面

2.1、体能

任何需要参与比赛的运动项目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运动员体能提出对应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比赛还是业余比赛,体能决定着运动员在竞争对抗和竞争中坚持时间和维持良好状态的时间。比如百米短跑要求运动员具有超常的爆发力;而一万米则强调运动员长时间的耐力。多数球类运动则既需要运动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具有全场奔跑的持久力,又需要在临门一脚(球)时拥有足够的冲击力。至于在射箭运动比赛场上,运动员首先需要有足够的体能站满整场比赛并且保持每一箭都维持相对均匀的力量与速度,不至于到了后半程出现手抖腿颤的问题。其次,每一箭脱弦而出前的一刻,运动员必须维持能够拉满弓弦至瞄准后放箭前饱满的爆发力。由此可见,射箭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全面且较为苛刻,需要在日常训练时保持一定的高强度和持续时间,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维持在一种相对活跃的新陈代谢状态,从而避免在比赛时出现体力不支、精疲力竭而最终落败的局面。

2.2、技术

从古到今,射箭就是一门集力量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在我国古代哲学著作《庄子》中就曾经提到过一个小故事———箭术高手列御寇有一次为智者伯昏无人表演射箭。只见列御寇先在屈起的手肘上放了一杯水,随即搭弓放箭。第一箭刚刚射中靶心,第二箭已经呼啸而至,再看第三支箭已经搭在了弦上。而那一杯水纹丝不动地架在列御寇肘端,甚至没有起一丝涟漪。虽然这是庄子虚构的故事,而且这种射箭手法也实在超出常理,但这个故事已经说明古人对射箭技术的讲究与追求。作为现代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的射箭运动在准确性方面的要求与古代射箭并无二致,均要求运动员尽量将箭射入靶心,或至少尽量接近靶心。与准确性有同样要求的还有稳定性,即运动成绩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而非大起大落。而要实现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前提则在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连贯和一致。此外,现代射箭运动的比赛场地常见于户外,这就导致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较其他项目更加明显,因此,射箭运动员的技术还包括能够在遭遇外界干扰时最大限度化解或减弱负面能量以达到平时的训练结果。

2.3、心理

虽然体能和技术是几乎所有运动员与竞争对手相抗衡的“利器”,日常训练的内容也基本都会围绕这两大项目展开。但是,很多时候的射箭比赛常常爆出“冷门”的情况又会让人感觉诧异,似乎体能和技术之外还存在一种“超自然”力量在左右着运动员的成绩。如果说确实存在这第三种因素,那么它并非来自外界,而是运动员本身,这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问题。曾经有过一个学禅的故事就提到了运动与心理的联系———一个名叫“大波”的摔跤手十分厉害,不仅体格强健,而且精于摔跤之道。私下较量时,他常常能够将师傅打败,可一旦正式比赛,他却往往败在自己徒弟手上。“大波”不得不到山中造访禅师寻求指点。禅师告诉他,其名既曰“大波”,则应将自己想象成海上的狂涛巨浪。于是“大波”开始在寺中学习打坐,最初打坐时杂念纷飞,但不久后他开始对波浪有所感悟。随着打坐时间持续,他心中的浪涛开始越掀越高,仿佛能够席卷禅堂、大殿乃至将整个佛寺卷起……此后的“大波”每逢比赛便将自己想象成浪涛,从此再无对手能够战胜他。虽然这个故事意在学禅,却旁证了心理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很多时候,进入了最终决赛的运动员之间在技术、体能方面的差异已经几乎可以忽略,这些顶尖高手之间拼的已经不再是基本功,而是在稳定自己实力的同时等待对手出错。此时此刻,心理状态成为了致胜的关键,谁能稳得住,谁就能笑到最后。

3、提高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举措

3.1、夯实基本功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比赛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从低向高、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成功是1%的天分加99%的努力,没有扎实基本功的运动员想取得好成绩就是在沙滩上盖房子———倒塌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射箭运动员的前提仍然是夯实基本功。体能和技术是形成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一体两面。

从体能方面说,持久力和爆发力的训练犹如金字塔的基座,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让宏伟的建筑摇摇欲坠。射箭运动员既需要通过长跑、负重等训练强化心肺功能与下肢的支撑能力,从而满足比赛场上从头站到尾的体能要求。同时,上肢力量的练习也至关重要,毕竟射箭是手、腕、臂、肩、上身的综合协调发力的运动项目,中间任何一环出现薄弱点都会造成比赛的功亏一篑。

从技术方面说,瞄准、发力、放箭看似一气呵成,其实每个细节都需要推敲、琢磨。比如由于地心引力问题会使箭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受到向下的牵引力,因此射向靶子的箭在空中的飞行轨迹实际上是一条弧线形,故瞄准时必须计算好箭在空中划过的那条隐形的线路以及落到靶子上的角度。在室外比赛遭遇刮风下雨的问题,还必须同时考虑到风的速度、雨的打击力。日常训练时,利用风扇、洒水装置模拟风雨环境是让运动员熟悉非正常环境下比赛需要掌握的技术的较好方式,接触异常情况数量越多,运动员技术就越全面。

3.2、培养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抗压、抗挫折是培养强大心理承受力的最终目标。虽然理论上参赛运动员无一不希望自己能够达到“如入无人之境”的理想境界,但事实却是几乎不可能。人是受环境深刻影响的动物,环境的变化会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情绪、情感,而内在受到影响时,直接的反映是外在生物状态或肢体动作的变化,即使是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变化,但它仍然发生了。比如,人在遭遇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时,无论这种压力是正面的———兴奋,还是负面的———紧张,也无论人是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肌体的保护机制使人的肾上腺开始加速分泌肾上腺素,这种化学物质使人心率加快引发呼吸急促,血液从皮肤和内脏流向心脏和大脑导致手脚变凉,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颤抖甚至抽搐等现象。这一系列的变化是不受人自主意识控制的潜在生理反映,其根源则是心理产生波动。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就是在培养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原理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通过更多地接触这种压力环境,让人从易感状态逐步过度到适应状态。通俗地讲就是从少见多怪过渡到见惯不怪。比如在平时训练时增加环境噪音的干扰。包括奥运会在内的重大国际比赛中,大量观众产生的噪音是一种无法回避又会对运动员造成相当影响的因素。比如当支持某个选手的观众群体突然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其他好不容易将心态调整到平和安宁状态的选手难免受此影响,或是被吓一跳,或是压力备增。针对这种问题,平日训练时就不妨让运动员经常处在被噪音包围的状态下———观众的欢呼声、议论声、咳嗽声、笑声、汽车喇叭声、口哨声、警笛声等等。被噪音包围的感觉不会好,但至少能够让运动员逐渐变得麻木,至少让他们明白比赛时可能遭遇到的噪音问题,使其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不至于临场骇然。

突然中断训练一段时间后再恢复也是增强射箭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承受力的办法之一。这是在模拟室外比赛时遭遇较大风雨不得不临时中止一段时间再继续开始。一些运动员比赛时养成了相对固定的节奏感,若突然遭遇打断会极度不适应,其心理影响较为强烈。中断是为了帮助运动员学习快速调适心理,也就是人为地在“顺境”中安插“逆境”,让运动员有所感受,不至于在真正比赛时乱了阵脚。

4、结束语

射箭运动从远古时就已经在世界各国出现,作为历史文化而在全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被列入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射箭运动更为世界多数国家重视,对射箭成绩的追求让竞争日益白热化。决定射箭比赛成绩的关键无疑是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这其中既有相对基础的体能和技术,也有更高层次的心理因素。因此,加强运动员比赛能力不仅是提高射箭运动员个人的成绩,也是促使这一运动项目进入更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摘要:研究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在于了解其中的影响因素并找到提高这些能力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提升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迫切性,分析了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涉及方面,提出提高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举措:夯实基本功;培养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关键词: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郭讲用,邓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电视传播[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2.

[2]张建坡.体育与道德风尚———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美的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

比赛能力分析 篇10

现今的学校体育开展广泛, 篮球运动深入到学校体育的发展当中, 职业学校也不例外, 许多学生对篮球的相关知识了如指掌, 比如篮球联赛、篮球明星、篮球品牌等等, 很多同学的篮球知识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教师的掌握水平, 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 除了篮球的教学, 比赛受到了学生的更多关注, 职业学校篮球比赛会定期开展, 利于篮球运动在学校体育的宣传, 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 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那么, 为了能够在比赛中获得佳绩, 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如何有效提升学校篮球队的比赛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单进行探讨。

2、中职学校篮球队的现状

中职学校篮球比赛的举办,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职学校对篮球运动的重视, 既提升了学校学生的荣誉感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学校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但是, 中职学校篮球队的建设存在各种问题。

2.1、训练体系不完善

篮球队伍的长期建设不稳定, 有比赛才开始组建、训练, 在其它时间里并没有保持对篮球队伍的梯队建设, 在比赛中不难发现有些学校的队伍比赛组织较差、队伍比赛能力参齐不齐的情况出现。

2.2、教练员水平受限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执教水平不高, 一支好的队伍不仅体现在良好的篮球技术能力, 更应该突显出一个队伍的精神力量, 没有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 没有把队伍带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和表现水平。

2.3、其他方面

学校对篮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 生源的基础一般, 没有好的政策来吸引学生进入到职校就读, 体育锻炼的氛围不浓, 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飘浮, 意志品质相对薄弱, 集体荣誉感相对较低。

3、对提高中职学校篮球队比赛能力的探讨

篮球比赛具有自己的特点, 有自己的竞赛规则, 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主动, 教练和队员要熟悉规则、利用规则, 才能有效的控制比赛, 在比赛中获得比赛的主动权。它要求教练有着丰富的执教经验, 要求队员基本功扎实、技战术熟练配合, 在比赛中具备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努力取得比赛胜利的坚定信念。

3.1、制定完善的训练计划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情况和特点来制定科学训练计划, 从时间跨度方面来说, 如学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也是一名教练员, 应该有一个宏观的思想意识准备, 这样能够保证队伍保持长期的训练, 对队伍内部的梯队建设有很大帮助, 避免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 教练员也能够对队伍有清楚的认识;从训练内容方面来说, 如力量训练、弹跳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注重训练的细节, 把握学生的身心年龄阶段特点, 对个别学生可以为其制定配套的训练内容, 发挥各自特长。那么, 训练计划是队伍训练的保证, 必须合理控制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避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提高队员的训练效果

训练课上经常出现“出勤不出力”的偷懒情形, 或者有些学生受到训练后各方面得到了很大进步, 开始骄傲自满, 教师应该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 及时给予纠正, 保持端正的训练态度, 可以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训练内容应该建立在训练计划的基础之上, 篮球的技战术涵盖内容广泛, 个人技战术和整体技战术两者相辅相成, 个人技战术建立在整体技战术基础上, 整体技战术有赖于个人技战术的发挥, 有效平衡两者, 训练课上的效果很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教学和演示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先建立意识形态, 通过训练巩固技战术执行, 使学生能够贯彻技战术。

3.3、加强队员的比赛经验

教练会在赛前的一段时间里进行调整, 通过邀约友谊赛来检验队员的训练成果, 但是这样近似亡羊补牢,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小, 很多学生没有比赛经验, 因此在球场上表现得十分生涩, 平时的训练效果未能在比赛场上得到施展, 那么, 教练可以采用“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 平时可以与校内的教师多进行交流学习, 通过这种比赛来发现症结, 队伍内部也应该适当举行队内对抗赛, 保持学生的状态, 待队伍有一定的构架后, 可以带他们到校外进行拉练, 提高他们的胆量和见识, 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比赛能力, 在参加比赛时会有良好的竞技表现。

当然, 学校篮球队也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给予坚实的后盾保障, 通过上述的做法, 相信能够对学校篮球队有很大的改善, 从而提高篮球队的比赛能力和竞技水平。

4、小结

篮球是一项注重团队协作的运动, 如果能够在学校得到很好开展, 将能够提高学生今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 通过本篇论文, 希望能够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8) .

比赛能力分析 篇11

关键词:技能比赛 中职护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04-01

执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化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的初衷是“帮助学员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取得成功”。在中职护士职业化教育中执业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技能比赛对中职护士执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技能比赛对中职护士执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技能比賽可促进日常教学

技能比赛的指挥棒将引领课改由理论向实践转换。不同层次的护理职业技能比赛的制度化及常态化的推进,使技能比赛的由理论向实践发生转变。中职护理的教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技能比赛,实现以比赛促练习和教学改革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日常教学工作。

1.2 技能比赛的制度化改变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

技能比赛重点是考核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比赛呼唤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理论知识过硬,但是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是不能适应比赛要求的。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随着比赛制度化的健全,中职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

1.3 技能比赛体现了以培养人才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其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技能比赛目前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器,因为技能比赛的评分标准是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

1.4 比赛以人人成功,多元成才为目标

温家宝总理强调:“只有职业教育才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可见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校级比赛抓起,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改变技能比赛的模式,将少数师生参与转变为全体师生参与,履盖所有专业,从而形成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技能比赛的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全体中职护士的执业能力,为将来就业服务。

2 技能比赛对中职护士执业能力培养的方法

2.1 建立常态化的校级技能比赛制度

我校连续多年定期举办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赛,全体学生参加赛前集中实训和校内技能比赛活动,由此来促进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通过实训,提高其执业能力。通过校内比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省级护理技能比赛。

2.2 开展高质量规范化教学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课堂上由教师规范化精讲专业理论,安排专门的实训课,同时课余时间开放护理操作实验室,从而使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融合,鼓励护理学生要勤学苦练护理操作技能,争当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3 制定与技能比赛评分标准相衔接的训练方法

(1)为使中职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良好的操作效果,护理专业操作指导教师深入了解临床一线实地走访调研,分析医院临床日常操作采用的考评方法,调查临床护士和患者沟通和人性化服务的要点及要求。从护士操作前的言谈礼貌到操作的熟悉程度,再到操作后的嘱咐和安慰,都要认真指导、细化在护生每个操作训练的环节中,体现出临床严谨科学的标准,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2)采用动作分解、整合技能、层次提升训练模式。在沟通方面,指导教师要编写沟通脚本,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反复训练,使选手做到轻松、沟通自然、不死记硬背;但对于专业术语则严谨性、科学性和道德性,特别是关键语句更是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在操作方面,实训指导教师按照比赛的操作程序进行分解,真正把握每一个动作的内涵,将每个动作编组排列,更有利于学生记住操作的前后顺序。动作要流畅、优美、准确,沟通亲切、自然、到位,将沟通技能与操作技能整合。护理学生做到每一个环节和动作环环相扣,实现沟通、技能和礼仪三者的完美结合。

(3)设置不同的训练场景,培养中职护生心理的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在实训时尽量为护生模拟各种不同的训练场景,此时重点应强调动作要准确、稳定、连续,学生操作慢慢熟练之后,保证其动作准确、连贯的前提下,考虑提速训练,定时训练。这样反复训练,可以使护生适应和应对各种场景,从而培养中职护生心理的稳定性和应变能力。

(4)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目前的医学模式从原来的以疾病为主,转为现在的以病人为主的人性化模式。护生要想做好“健康的天使”、“生命守护神”,除自身必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该利用入学教育的时机,从走进学校的第一天就被灌输将来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分了解自己应当具备哪方面的素质。在此基础上为自己的将来的职业生涯早做打算,并树立理想,创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来唤起护理学生的爱。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模式,提高护理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角色置换扮演法,使护生充分体会到护患沟通的价值。在护理实训过程中,教师以挺拔自然的站姿、优雅端庄的坐姿、轻盈敏捷的行姿和彬彬有礼的举止进行细心地细心指导,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通过“5·l2”护士节的护理礼仪比赛、宣誓仪式、授帽仪式或操作技能比赛活动,从而培养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情感。

总之,充分发挥技能比赛的积极作用,通过积极而精心地组织,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对培养中职学生的执业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中职护生成为合格护理人才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洪清.浅谈基础护理教学中中职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1(22).

比赛能力分析 篇12

经过紧张的校园学习生活, 同学们即将接受社会的挑选, 走向各自理想的工作岗位。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求职市场中, 强手如林, 大家要想从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质、能力, 还需要积极的求职心态和充满自信的微笑。为了提高同学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实力, 专门为大家举办模拟面试, 搭建高校实训平台, 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次展示自我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舞台。通过这次模拟面试,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发现不足、有所收益, 进而更有信心面对真正的职场考验。

一、举办模拟招聘的目的和必要性

经过5年的学医生涯, 在大学校园里的生活已经与社会脱离很远。毕业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茫然不知所措, 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准备工作不足, 以至于与自己中意的岗位擦肩而过。如何在面试中吸引考官的注意, 回答问题时能说到点上, 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实力, 最终赢得那个岗位是我们举办模拟面试的初衷。

我们进行模拟面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招聘全过程。让学生了解面试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如何应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 怎样在规定的很短时间内获得考官的青睐, 拿到高分, 赢得心目中的职位。

二、举办模拟面试的过程和内容

1. 我们从医学专业的各个层面 (研究生、本科生、高职) 选取10名学生作为参与者。

第一, 每位同学需要准备一份电子简历;第二, 从学校和医院邀请5位具有丰富临床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面试官;第三, 告诉同学们面试的流程。第四, 让一位资深评委针对模拟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点评指正。

2. 模拟面试的评分办法。

本次面试采用10分制, 其中表达能力占4分, 思维逻辑占2分, 板书占2分, 仪表占2分。评分办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算出的平均分为选手的最后得分。以分值高低评出最后名次。

三、举办模拟面试的结果

从最终打分结果显示女生在仪表上比男生普遍表现要好, 穿正装, 打扮比较得体, 而男生穿着比较随意, 不太注意形象;但是男生在回答问题上要比女生好一些, 表达和思维比较活跃;在板书上男生明显比女生差一些。这与学生所学的专业为医学类有关, 女生在学科上比男生动手能力要强一些。在大部分同学未参加过面试的应聘中, 大部分同学在仪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问题上都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问题的关键是缺乏该类型的锻炼, 没有实战经验, 以至于被一些不注意的不利因素影响面试成绩。

四、医学类学生就业去向相对集中, 自主创业比较难

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与国家医改政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问题息息相关, 自主创业相对困难。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职业选择相对集中, 就业方向比较单一, 就业单位绝大部分以各级各类医院为主要选择。

医学类毕业生自主创业较难。医学类毕业生很少有刚毕业就创业的, 其主要原因是医师职业准入制度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学类本科毕业生需工作至少一年, 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014年2月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正式启动。规定凡是准备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必须要接受国家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只有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才能具备临床医学专业中级技术岗位聘用的条件, 这使一名合格医生的培养周期变得更加漫长, 这也对医学生的就业创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举办模拟面试提升就业能力

模拟面试是医学生走向社会前我们给举办的最生动的一堂课而且非常实用。因此, 除采取课堂讲授外, 应结合专业特点、行业就业特点和医学生实际需要, 积极探索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师生互动的形式, 如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模拟面试、课外素质拓展等,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对临床医学类学生来说, “体验式”就业指导就是将医学生第一次接触临床、第一次直面病人、第一次深入医院作为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养成以及心理、价值的认同的重要环节[2]。可采取组织早期接触临床学习, 进行早期医生角色体验, 安排学生到就业见习基地参观, 与医疗卫生单位人事部门座谈, 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生源地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活动, 以及结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到各医疗机构进行见习等, 通过实践体验, 使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职业环境、职业核心任务、职业风险有重新认识[3]。只有更好的武装好自己, 把握每一个能够获取工作的招聘机会, 充分的做好面试准备是准大学毕业生应聘时最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爱云, 杜安强.医学生就业竞争力透析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J].医学与社会, 2010, 23 (6) :94-96.

[2]朱春艳, 吕珏.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之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31) :163-164.

上一篇:调频天馈下一篇:工程项目合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