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能力分析

2024-07-13

执法能力分析(共5篇)

执法能力分析 篇1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能耗、高排放也随着增加,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 环境执法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现阶段, 我国关于环境执法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中, 然而, 实际的环境执法工作还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 如何提升环境执法的能力,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成为环境执法部门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现阶段环境执法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并提出了如何提高环保执法能力的有效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执法,问题,对策

1 环境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法制不够完善

目前, 我国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不易于操作, 也是导致我国环境执法工作面临困境的关键因素。现阶段, 我国环境立法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一些内容还存在法律空白, 环境执法工作没有法律作为基本的保证, 就很难实施;其次, 很多法律法规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配合, 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现象;另外, 一些法律法规太过抽象, 不具备有效的操作规定以及配套的措施方法, 没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从而为环境执法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1.2 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政府领导人不具备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 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及科学发展观, 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GDP的增长以及一些招商引资方面, 对于环保工作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给环境执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不利于其工作的有效展开, 从而使环境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另外, 民众缺乏一定的环境参与意识, 即使大众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但是他们仍然无法将自己的实际行动落实到环保工作中来, 没有一定的参与和监督意识, 对于环境执法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 也不利于环境执法工作的进行。

1.3 环境部门缺乏必要的行政强制权

环境执法过程中没有法律作为强有利的手段作为支撑, 环保行政部门对于环境违法行为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对于一些违法的情况拒绝接受相应处罚的行为, 环保部门只能向法院提出申请强制执行, 给执法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 在向法院提出申请时, 其法律程序比较复杂, 持续的时间久, 不利于执法工作效率的提升, 从而无法保证执法的权威性。对于一些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进行彻底的查处, 从而无法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造成环境执法工作的不彻底性。

2 提升环保执法能力的有效对策

2.1 加大环境法制宣传教育, 构筑行政执法社会基础

对于基层环保部门而言, 作为环保执法的核心, 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 环境执法工作必须和民众的守法互为协调, 积极鼓励并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加入到自觉守法的行列中来, 密切配合相关人员的执法工作, 让群众对执法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 在群众的协助下推动环境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 环境执法部门必须加大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 普及环境保护的法律观念和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好的模范作用, 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大力倡导并鼓励民众加入到环保监督工作中来, 对于执法部门的工作以及企业单位的排污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 进一步完善民众举报制度, 使民众的监督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加强企业和民众对于环保法律的学习, 使他们树立学法、懂法的意识, 为提升环保执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国家应加强环境立法,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 为执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修订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制度的可操作性, 环境法规中的一些义务性条款必须要设置与之对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条款。使个人和企业的双罚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 环保部门具有强有力的执法手段, 使环境监管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落实, 环保部门必须具有一定的执法权, 比如关停、查封、扣押、没收等权利, 从而使环保法律中的一些缺失部分得到相应的补充, , 实现法律的易操作性。加大企业违法费用的征收, 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经济激励措施, 为那些具有良好表率的守法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加大环境稽查的力度, 建立环保警察制度, 打造一支优秀的环保警察队伍。

2.3 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

加大对环保执法部门的资金支持, 将这些资金主要放在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不同装备的更新方面, 加大培训的力度, 让执法人员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其执法能力,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加强其业务能力的培养, 严格把好“人情关”、“金钱关”和“权力关”, 坚决杜绝一些利用职权和金钱而进行的不正当行为, 提升执法队伍的综合能力。对于环保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执法行为以及企业的违法行为要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建立事前监督机制、公众监督机制和媒体监督机制, 使监督工作做到全方位、有效化, 推动环境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和重视,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 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全方位环境执法工作, 不断更新环境执法的方式方法, 完善环保的法规政策, 并使其得到有效的落实, 加强环保执法能力的提升, 全面推动环境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曦, 杨兴.试论环保执法的现实障碍及其法律对策[J].环境资源法论丛, 2004:39-41.

[2]陈银宏, 许实基.浅析我国环保执法的现实障碍及其法律对策[J].环境, 2006 (S2) :58-59.

加强环境执法人员能力建设的思考 篇2

关键词: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5-05-02

环境执法是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进新时期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载体。环境执法队伍作为履行环境监管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其能力建设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下环境执法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

1 环境执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环境保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环保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大,环保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重,环保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执法任务更具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这对于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地区环境执法人员不足,执法手段落后,少数地区执法经费难以保障,都给环境执法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加上装备水平和执法过程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直接影响了环境执法效能。环境执法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手段落后,信息公开渠道还不够畅通,有的地方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过轻,追究刑事责任的力度不大,起不到震慑作用。

1.2 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一是部分环境执法人员只注重完成具体工作,缺乏全局性思考和长远眼光;二是个别地方环境执法机构人浮于事,执法不严、执法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对环境违法问题视而不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导致一些企业超标排放甚至偷排偷放,一些信访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少数地方“土小”企业有蔓延之势;三是部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未能及时提高查处复杂违法问题的能力,面对违法排污企业往往束手无措,上级环保部门能查出来的问题,下级环保部门却查不出来。

1.3 环境执法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大气污染加剧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多发、频发,巩固提高水污染防治成果任务十分艰巨。例如,局部呈现严重污染、地下排污引发网络舆情普遍关注,重金属污染、危险废物处置等环境风险管控任务愈加艰巨,加上环境敏感问题高发、频发与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升级共存叠加,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正集中显现;企业超排偷排甚至弄虚作假现象还时有发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环保部门之间上下联动不够、横向配合不足,没有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尤其是跨界污染问题的合力。

2 加强环境执法人员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加大政策资金投入,提高职业化水平 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是一项形势紧迫、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应从战略全局和多维角度来部署,研究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设立环境执法能力建设专项,逐步将全国各级环境监察系统的能力建设引向深入。在资金扶持方面,从中央财政或排污费资金中安排专门款项用于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以进一步提升各级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效能。加快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实现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尽快形成战斗力。按照“一企一册”的要求,分阶段、按计划对重点污染源建立现场检查操作技术规范,实行精细化监管。严格执行污染源监察工作规范,提高环境监察执法的计划性、全面性、规范性,推行“痕迹化”执法,确保执法活动全过程留痕备查。充分借助司法、公安的力量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做好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2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 环境执法监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环境执法人员必须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环境执法队伍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在执法实践领域提高能力。从日常环境执法的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反思,找出成功做法和不益之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处理类似案件的能力;二是在培训学习领域提高能力。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网络自学、集中学习等各种途径,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储备,充分运用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部制定的《环境执法监督办法》、《限期治理管理办法》等规范文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探索实施环境执法队伍管理工作年度考核制度,调整和细化考核办法,以考核促建设,筑牢环境执法基础体系;四是主动把移动执法系统建设作为提升執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的着力点,作为推进精细化执法、痕迹化监管的催化剂,加快推广步伐;五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加强环境执法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能力培训,努力提高环保队伍综合素质;六是建立长效机制,弘扬忠于职守、善于学习、勇于担当、廉洁奉公的职业精神和解放思想、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环境执法队伍的战斗力。

2.3 创新机制,探索推行独立调查模式 开展独立调查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法效能的重要举措,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环境执法要坚持开展独立调查,在突出环境问题检查、重点信访舆情案件查处和开发区、重点污染源巡查等工作中全面推行独立调查。深入推进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做好夏、秋2季秸秆禁烧督查和畜禽规模养殖检查等工作,认真查处环境信访、舆情案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提高案件办理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参考文献

[1]陆新元.环境监察[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刘士清.新形势下环境执法科学体系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1):94-95.

执法能力分析 篇3

这两年来, 浙江省海监总队积极探索创新海洋执法, 改变过去单独派骨干办大案、办要案的通常做法, 通过连续开展海洋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来解决当前制约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瓶颈, 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海洋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把海洋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作为队伍建设重要阵地, 把提高海监人员的能力素质纳入到了整个行动的全过程, 把各级海监机构中素质基础不同的执法人员作为培养锻炼的对象, 使他们在重大行动中得到了实践厉练, 为海监队伍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联合执法之所以重要, 不仅在于能够大规模实施有效检查和解决疑难问题, 关键还在于全面提升了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联合执法检查的实践过程, 对于海监人员能力的提升以及海监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从“办案能手”到“整体提高”

单独培养“办案能手”通常是少量的、平稳的, 而集中培养却容易达到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普遍的、快速的提高, 海洋联合执法将带来海监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过去执法办案过程中, 一些海监机构为了快速完成任务, 把整个执法业务压在少数几个“办案能手”上, 造成几个业务骨干忙不过来, 其他人又帮不上忙, “多数人围着少数人转”的被动局面, 背离了队伍建设整体提高的要求。为了尽快解决部分执法人员因办案经历少、实践经验缺、实务培训短等不利因素而造成海监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较慢的问题, 这两年来, 浙江省海监总队抓住队伍建设的关键, 更加注重整体能力素质的培养, 以学习掌握海洋法律法规为基础, 把联合执法当作队伍建设的实践舞台。在连续开展的“东海区联合执法”“浙江海洋联合执法”和“海岛保护巡航执法”等行动中, 省总队以各级海监机构纵向深度联合、横向交叉办案的方式, 为执法人员创造了提升能力素质的“场”, 促使他们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为在海洋联合执法行动中切实提高海监队伍的整体素质, 浙江省总队作出了全面部署。一是严格制订各项行动计划。每年年初, 各级海监机构都自上而下地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做到在行动目标上有前瞻性、在实施方法上有可操作性、在提高能力上有针对性。二是加强检查督导。每次重大行动, 省总队都要派出督导组, 对各海监支队、大队进行督促检查, 对每项行动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跟踪, 及时进行总结提高;对每个大案的最终处罚都要召开重大案件会审会, 开展情况互通, 推动各级海监人员能力素质的提高。三是加大装备的投入。目前, 浙江省各级海监机构已经把装备建设纳入到海监队伍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配备了相对完备的办公设施;按照《中国海监执法监察装备配置方案》的标准, 逐步配置了各种办案设备, 并梳理出了种类比较齐全的海洋监察资料, 为执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四是及时通报表彰。为调动各级海监机构参与联合行动的积极性, 省总队对重大行动或专项执法中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实施表彰奖励, 2010年度对海洋执法成绩突出的7个集体和23名个人进行了集中表彰;从2011年开始, 根据新的《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表彰奖励工作管理办法》, 浙江省还将以海洋主管局的名义对海监执法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综合性表彰, 对重大联合执法检查行动进行专项表彰。

启示之一:联合执法实质上是一种海上与陆上执法相支持相配合的集中统一行动, 其效果与执法人员的整体能力素质成正比。对于懂法律、懂管理的海洋执法人员, 当前影响他们能力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 已不完全是文化程度、工作热情和道德品质, 还包括实践能力, 即能否从实践中取得营养并转化为能力。而在联合执法行动中, 由于各海监机构及海监人员之间的相互激励, 每个执法人员的潜能都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 与其无奈地抱怨“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与新的海洋执法形势不相适应”, 不如扎扎实实营造一个“场”, 形成人人能得到提升的良好氛围。

从“实务培训”到“全面提升”

“实务培训”可以解决当务之急, 也可以弥补执法力量的不足, 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因此, 全面提升海监队伍的能力素质还要着眼于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有些海监机构重视办大案、办要案, 认为这样可以做出亮点, 还可以增加处罚数量, 容易出成绩, 而往往轻视了执法人员普遍素质和队伍整体建设的现状;同时, “实务培训”固然可以弥补执法力量的不足, 但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却很难跟上新的执法环境变化的实际。为此, 浙江省总队加深了对海监队伍建设水平的认识, 走出了停留在当前需要上的“框”, 增加了联合执法工作的前瞻性。在每次联合行动的前期重视开展发动工作, 重点落实对行动区域的初步检查, 着力为海洋集中执法提供详实的日常排查资料;在实施巡查中, 紧紧围绕形势的发展和海洋工作的新要求, 排查出与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相适应、与当代科技发展水平相协调、与海监队伍规范化建设步伐相一致的执法检查内容, 把联合执法检查从海上挖砂、海洋污染等现场处罚转移到监控海洋工程与环境保护全过程上来。2011年5月, 中国海监东海区总队与浙江省总队成功开展了“中国海监2011年度浙江联合执法行动”;根据执法方案, 行动前浙江省海监对舟山海岛海域进行了全面摸底, 分析提供了41个检查项目, 补充完善了相关资料, 促使了联合执法行动的有效实施。同样, 各级海监机构着眼做好对海洋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联合检查验收, 把各项工作做在前, 把难以解决的环节作为联合执法的重点, 使联合执法大检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丰富的内容。

为配合各项联合执法行动, 把握工作的前瞻性, 浙江省总队及时调整对各级海监机构的指导策略。在督查方式上, 从督查办案数量、质量和效率延伸到督查人员编制和执法人员在位率, 促成人人落实岗位, 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在培训方法上, 把实务培训转到案卷普查上, 实现了提高办案能力的升级转换;在健全机制上, 把提高能力素质放在了突出位置, 落实队伍建设具体措施, 逐步形成了争当优秀执法人员、争当办案能手的局面;在达标考核上, 按照中国海监总队的部署要求, 对照海监队伍规范化建设评分标准, 进行量化考核, 目前浙江省已经有12家海监执法机构分别被评为了一级或二级规范化达标单位, 占全省海监机构的三分之一, 通过考核也使省总队对各级机构及领导海监工作的能力有了全面了解, 对海监队伍和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清醒的认识。

启示之二:海洋联合执法行动之所以能够获得多重效果, 最重要的是做到了执法工作的前瞻性, 也就是既依托联合执法行动又跳出联合执法行动, 把海洋执法检查工作做在前, 着眼于当前的新任务、存在的新问题, 而不是搞低层次循环。能力素质之所以在联合执法中得到全面提升, 是因为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执法管理方法方式, 促使我们的工作必须着眼于长远和变化;能力素质的增长离不开成功经验的积累, 但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经验上, 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形势, 切不可靠经验管理21世纪的海洋。提升执法者的能力素质就是要把目光瞄向海洋经济发展的未来, 驾驭海洋管理的最新发展, 实现能力素质的与时俱进。

从“严格执法”到“创新执法”

创新执法必须建立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 但严格执法并不代表能够创新执法。只有在实践中培养执法人员的创新能力, 才能实现向创新执法的跨跃, 从而促使海监队伍能力素质的根本转变。

浙江省海监总队领导班子把思路转变到以联合执法来提升海洋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 进一步探索创新执法方法方式和内容, 注重赋予联合执法行动目标的新内涵和新定位, 以激发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来提高执法人员的创新能力, 积极引导海洋执法人员从“联合执法就是集中检查、严格办案、从重处罚”的误区中走出来, 不断解开迈向创新执法的“结”。

一是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全省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分析排查案源、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 省总队组织执法人员有意识、有选择地分析一些案例, 引导大家在重温亲身经历的案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在分析案例过程中, 更加注重对海洋相关法律法规运用能力的培养, 进而引导创新意识, 促使海监人员学会在执法实践中做有心人, 善于积累联合行动中各个环节的素材和感性认识, 为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二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确保联合执法行动的成效, 浙江省总队经常聘请法律顾问或邀请上级业务部门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给执法人员讲课和指导, 授课内容涉及海洋法规、海洋形势、海洋资源、海洋地理等有关前沿知识;通过在联合执法中各级海监机构执法工作方法技巧相互学习, 引导执法人员集思广益、举一反三, 发掘成功之法;通过运用一些成功的海洋处罚案例, 启发大家从不同的视角, 从涉海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海洋经济的全局来理性思考, 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 海监人员经常写出确有真实感受的体会文章进行交流, 变一人收获为大家所得。

三是帮助升华对海洋执法的理性认识。为集中研究新形势下海洋执法管理的新措施、积极开展对新事物的探索研究, 浙江省总队在探索执法过程中, 从严格对照法律法规转向允许表达个人不同看法, 对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倡总结思考, 鼓励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经常梳理出有代表性的意见, 进行把关定向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着力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系统化、条理化。为此,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督察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为使大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海洋法律与规章, 各海监支队、大队还组织海监人员开展专题讨论、案例剖析、现场督察, 悟出成功之理, 掌握做好海上执法的“金钥匙”, 促使创新能力的提高。

执法能力分析 篇4

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是农业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及配套实施措施的执行者,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办案质量。因此,要从组建队伍入手,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实际能力锻炼,着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1.1严格选聘人才 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选用上,要严格按农业部发布的《农业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条件选聘人才,從人员的道德品质到工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要求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要求有责任心、爱岗敬业,同时又公平、公正、廉洁,满足这些条件,考试合格后并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后,获得农业行政执法证件,才可以成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中的一员。

1.2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素质 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加强队伍建设的硬道理。结合国家的各种活动,抓住时机对农业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例如:适逢国家“四五”普法阶段,作为有着农业行政执法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学习普及农业法律法规也是本部门“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一是每周都应尽量安排一个工作日进行农业法律知识的学习,为了激励学习,可开展一些知识测试等活动;二是定期参加县统一组织的普法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咨询法律条文,不仅向全社会,广大农村、农民宣传了有关农业法律知识,同时选派执法人员参与也锻炼了他们的素质。在自学、宣传的基础上,所有执法人员至少参加一次县法制办和上级业务管理部门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学习和考试,对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程序合法,保证质量是办理农业行政执法案件的根本要求

办理农业行政执法案件实质上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系统的公共事务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神圣的职责和义务,既要将辖区发生的案件办理得合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利益不受侵犯,又要维护社会稳定,依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2.1 认真依法办案是办好一切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的核心 依法办案就是要依据《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办理各种农业处罚案件,就种植业而言,涉及种子、农药、肥料、植保、农机等多方面内容,无论哪一方面案件都要遵循这一原则,要及时完成立案工作,并对案件情况进行全面、公正地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开展鉴定,调查结束后将事实基本清楚、主要证据充分的案件制作《案件处理意见书》报处罚机关负责人审查,经审核后制作《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处罚机关负责人根据案件调查材料所取得的依据和情节轻重,作出相关处罚决定并制作处罚文书7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对生效的决定,视当事人履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直至执行完毕。处罚案件终结后,将所有案件材料立卷归档。从立案之日至结束一个月完成办理,无越限行为发生,这些是办案必经遵循的法定程序。

2.2 重证据、重质量 法律条文是准绳,案件中的证据则是案件处罚决定的依据。在办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时,要特别注重案件中证据的搜集,对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现场笔录等证据,以及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材料认真整理,仔细推断,然后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经此办理过的几起种子案件无一起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既保证案件审理质量,也树立了良好执法形象。

2.3 转变观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近几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建设服务型部门。在实施农业行政管理职能时,主动为农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服务,介绍政策,推荐产品,传递信息,置这些内容于农业行政管理之中,提高了机关管理农业事务效率,也降低了农业案件发生率。

3. 认真接受监督,提高执法水平

执法能力分析 篇5

关键词:公务员;科学素养;行政执法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制定,我国目前全民科学素质相对较低与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扩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强烈。在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四大重点人群”之一,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化和科学管理的水平,将积极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对我国行政执法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厅局级人员中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为8.2%,县处级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为12.2%,有47.6%的县处级公务员不相信迷信现象,比2005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不相信迷信现象的人数比例(41.5%)仅高出6.1%”[1]。2008年,中国科协发布的《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25%,比2003年的1.98%提高了0.27%”[2]。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的科学素质高于公众的平均水平,但是仍有相当比例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距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新形式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一部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认识不到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也没有认识到掌握科学技能的迫切性;第二,公务员相关职业技能不达标,如,对新知识掌握不及时,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等;第三,存在经验主义思想,如,办事依赖经验,跟着感觉走,认为经验比科学知识更适用、更保险等;第四,存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惯性,如,一些公务员宁愿忍受目前管理体制弊端的制约,也不敢去发扬科学探索精神等;第五,盲目服从上级领导,如,一些公务员不顾客观规律服从上级意图。

二、提升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对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的行政执法意识

公务员的行政执法意识渗透于行政法制工作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并且决定其对依法行政的态度,影响行政法治的进程。公务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决定了法律被执行的情况,影响法律作用的发挥。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具备的科学素养应该包括充分的相关法律知识、丰富的执法经验、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处理新问题的能力等。随着公务员科学素养的提升,公务员能够提高的行政执法意识包括:“第一,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第二,职权法定、权力有限的观念;第三,平等保护的观念;第四,官民平等的观念;第五,遵循程序、行政公开的观念;第六,接受监督的观念;第七,服务意识;第八,责任意识”[3]。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公务员的科学素养与依法办事能力的水平普遍不高。还存在一部分执法人员对执行的法律一知半解,不敢执法、乱执法等问题。因此,提升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的任务刻不容缓。通过提升公务员科学素养水平,公务员能够懂得并理解与其相关执法的各种法律知识,并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运用法律规范。这样公务员才能够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作出行政行为,并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三)有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对自我行政执法能力的培训

要提高公务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就要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但是培训工作不可能经常进行,所以可以通过提升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达到自我行政执法能力的培训。因为公务员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后,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进行自我认识,对自我行政执法能力进行评估,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通过自我学习达到提高自我行政执法能力的效果。如加强对法律基础知识和行政法的自我学习等。

(四)有利于规范我国行政执法行为

通过公务员科学素养的提升,提高了公务员的行政执法意识,使其明确在执法过程中的职权与职责,进一步完善执法环节。有利于规范我国行政执法行为,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从而明确行政执法机关所负的主管责任、相关责任等,使法律、法规、规章都有了责任实施的责任归属,使每一个执法者明确了自己在法律实施中的具体责任范围。

(五)有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灵活性

行政自由裁量权在现实社会中是广泛存在的,如果合理地加以运用,不仅可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且能够增加相应行为的合理性。通过公务员科学素养的提升,那么公务员就可以更好的运用其才智,在合法范围内去选择处理问题和争议的最佳方案,这样不但有利于有效地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也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但是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当,也会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从行政自由裁量权上看,任何一项权力都具有滥用的倾向性,而自由裁量权的灵活性又决定了它更易被滥用。因此,自由裁量权运用的灵活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即公务员的科学素养水平高低。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务员素养水平的提升,不但能够提高我国行政执法能力,而且能够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加快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型,加快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程萍.我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现状及国内比较[J].科普研究,2007,(2).

[2]玄凤女,徐莉.关于提高我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思考[J].行政与法,2009,(9).

上一篇:网络安全存储下一篇:进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