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眼外伤

2024-05-29

开放性眼外伤(精选8篇)

开放性眼外伤 篇1

在基层医院的眼科, 眼外伤属于一种常见病, 而且还会出现开放性眼外伤这种危重型眼外伤, 其致盲率很高[1]。眼外伤能否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和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105只开放性眼外伤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05只眼, 男89只眼 (84.76%) , 女16只眼 (15.24%) , 年龄2~74岁, 平均32.56岁。其中0~10岁35只眼 (33.33%) , 11~20岁24只眼 (22.86%) , 21~30岁7只眼 (6.67%) , 31~40岁20只眼 (19.05%) , >40岁19只眼 (18.09%) 。职业分布:工人14只眼 (13.33%) , 农民38只眼 (36.19%) , 学生及儿童43只眼 (40.95%) , 其他10只眼 (9.52) 。其中, 眼球破裂伤16只眼, 眼内异物5只眼, 合并晶状体损伤60只眼, 视网膜脱离3只眼, 虹膜脱出嵌顿61只眼, 脉络膜脱出8只眼, 前房积血35只眼, 玻璃体积血19只眼。致病原因:飞溅物 (各种金属和石块) 27只眼 (25.71%) , 外物击伤 (棍棒、拳击、撞伤) 20只眼 (19.05%) , 爆炸伤14只眼 (13.33%) , 锐器刺伤、车祸伤36只眼 (34.29%) , 其他8只眼 (7.62%) 。

处理方法: (1) 入院处理:首先在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 检查眼伤状况, 检查患者的视力, 视具体的病情实施X线和CT检查。评估病情并及时告知患者, 肌注TAT, 需手术治疗者在实施手术前先给予镇静剂和止血剂, 针对儿童患者需做好全麻准备。 (2) 手术处理:伤口<3 mm者, 若伤口闭合好, 眼内容物无脱出, 可以不进行缝合处理, 只需要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 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伤口>3 mm者, 采用10-0尼龙线进行显微镜下间断缝合, 有虹膜及巩膜膜脱出者, 首先应该清除表面的血凝块、纤维渗出膜及异物, 使用妥布霉素稀释液进行冲洗, 剪除污染严重的部分。当发生前房积血时, 应向前房内有计划地注入黏弹剂, 以利用黏弹剂隔离角膜内皮与血液, 平创口处将脱出的玻璃体剪除, 进行伤口缝合时要准确对位, 进行角巩膜连续伤口缝合时第1针要对齐角膜缘进行缝合, 然后依次缝合角膜和巩膜, 如果患者发生明显的晶状体混浊甚至破裂皮质溢出, 应该先进行创口缝合, 然后进行晶状体Ⅰ期抽吸或摘除, 其切口选择在上方角巩膜缘。合并前房和晶状体异物时, 应该在显微镜下进行异物去除, 如果发生玻璃体和晶状体同时脱入前房, 需要切除前段玻璃体, 并根据患者的眼伤情况决定是否植入人工晶体。 (3) 术后处理: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及局部运用抗生素、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散瞳治疗。视网膜修补术后可使用B超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等情况, 发现异常给予及时的处理和治疗。

结果

本组105只眼单纯加压包扎6只眼 (5.71%) ;单纯角巩膜创口修补联合前房成形术43只眼 (40.95%) ;创口修补联合白内障摘除50只眼 (47.62%) ;交感性眼炎2只眼 (1.91%) ;眼球摘除4只眼 (3.81%) 。在创口修补联合白内障摘除50只眼中, 晶状体异物取出3只眼, 前房异物取出2只眼, 植入人工晶体50只眼, 见表1。

105例开放性眼外伤, 治疗后视力≥0.05者42例, 视力<0.05者58例, 5例不合作视力未检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2], 视力<0.05者为盲, 本组病例单眼致盲率55.24%, 患者就诊时间越短, 感染率越低, 术后脱盲率越高, 患者伤后就诊时间越延长, 感染发生率增高, 视力好转率下降。

讨论

开放性眼外伤属于一类复杂的眼科疾病, 其致盲率较高, 因此在目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重视。基层医院作为开放性眼伤的首诊场所, 如果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 可以有效地降低伤眼的感染率和致盲率。

我们对每例患者都进行详细病史询问, 视力及伤眼情况检查 (需要时X线、CT及B超检查) , 详细评估病情, 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组中角膜闭合整齐者共6只眼, 入院时患眼的前房形成, 并且无虹膜嵌顿, 对于这部分患者仅实施了加压包扎和抗炎处理, 有3只伤眼的眼球后段检查到异物, 3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玻璃体, 出现了严重的积血, 对于这6只伤眼进行伤口修补, 然后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其余的伤眼均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 均是在显微镜下实施手术的操作, 用缝线开睑, 能够有效改善对眼球造成的压力, 并且方便结膜下巩膜创口的探查和修补。手术中创口的修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3]。在进行角巩膜创口的修补过程中, 应该尽可能的做到还纳眼内组织, 在创口边缘剪除玻璃体。可注入黏弹剂修复结膜及角巩膜创口。角膜伤口的缝合要沿着裂口周边缝向中央, 要保证周边每针跨度大而针距密, 中央每针跨度小而针距稀, 缝合厚度达角膜厚度的75%~90%, 缝线松紧应适当, 以减少术后散光。边探查边缝合巩膜伤口, 减少眼内组织脱出。发生球结膜下出血隆起、球结膜明显肿胀、眼球运动受限、眼压极低者, 应环形切开球结膜检查伤眼有无隐形巩膜创口。经上述方法治疗后, 本组43只眼视力改善情况均良好。

对于眼球破裂严重, 大量眼内容物流失, 看似失去了修复成功的可能, 但是也要尽可能的进行修复, 因为这不仅能够保住患者的眼球, 方便下一步的治疗, 同时也是对患者自我心理和社会心理安慰。在本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了眼球破裂伤, 其中4只眼因眼球破裂严重污染采取了眼球摘除书, 另外的2只眼进行修补缝合。

如果发生晶状体的破裂皮质明显混浊时, 均进行Ⅰ期晶状体抽吸或摘除, 虽然目前大部分学者建议进行Ⅱ期植入人工晶体[4], 但是我们认为在眼球后段未损伤, 眼内无感染并且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采用人工晶体Ⅰ期植入, 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早期视功能。本组50只眼植入了人工晶体, 其中Ⅰ期人工晶体植入30只眼, 效果均良好。

为了防止发生眼内炎, 应及时清除眼内异物, 本组中有3例存在晶状体异物和2例前房异物, 在修复伤口和摘除白内障时将异物取出。开放性眼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往往较为复杂, 因此, 为了不耽误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我们将这部分患者进行及时转诊。给予所有患者全身或局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治疗, 可有效防止眼内炎及交感性眼炎。儿童、学生、农民是开放性眼伤的高危人群, 因此, 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安全及防护教育, 以提高防范意识, 降低开放性眼伤的发生。及时有效的处理, 是降低开放性眼伤感染率和致盲率的关键, 应加强基层眼科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熟练掌握开放性眼外伤的处理原则, 有效挽救患者的视力。

注:视力为治疗后视力 (包括矫正视力) 。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放性眼外伤的易感人群、原因、就诊时间、处理方法及意义。方法:2009年7月-2013年8月收治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5例 (105只眼) ,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只眼非手术治疗, 99只眼手术治疗, 其中6只眼修复伤口及时转院, 4只眼行眼球摘除, 交感性眼炎2例, 治疗后视力≥0.05者42只眼。结论:基层医院是开放性眼外伤的主要首诊治疗场所, 首次处理是否得当对伤眼的预后有直接关系, 受伤者多为儿童、学生和农民, 加强安全防护和教育, 可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伤后及时就诊和正确处理, 可减少开放性眼外伤的致盲率。

关键词:基层医院,开放性眼外伤,致盲率

参考文献

[4]黄蔚茹, 马琳.10年住院眼外伤1511例分析[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 2005, 27 (8) :22-24.

[2]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4-225.

[3]蔡晓华, 梁丹, 汪振芳.基层医院角膜穿通伤修补手术后存在问题及手术探讨[J].广东医学, 2004, 25 (5) :549-550.

[4]于宾, 黄晓光.复杂人工晶体植入类型及时机[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 2003, 25 (3) :230-231.

开放性眼外伤 篇2

【关键词】常见带蒂皮瓣;手外伤;开放性;修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90-02

各种外伤会造成手部损伤和软组织受损,还会影响皮肤对保护肌肉、神经、骨骼、血管的作用,随着医学上的进步,修复缺损组织、从而最大限的保留手部组织、再造其功能是治疗手外上的首要目标,也是临床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很多县、村等基层的医务人员在治疗手外技术上还不够专业,尚不能使这类患者得到更好、更有效的治疗。导致我国因开放性外伤和致残率极高。由于农村的医疗技术欠缺,导致很多患者需要转院治疗,从而造成了患者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损失,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皮瓣是一种较好的修复前臂和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方法,成活率很高[1]。在采用常见带蒂皮瓣修复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优势具有三大特性: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不仅保留了患者指长度,还降低了伤残等级。从而受到手外伤患者的好评,这种临床治疗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将广泛的使用在手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例手外伤患者采用常见带蒂皮瓣修复开放性手外伤进行临床治疗,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14到56岁,平均年龄在33.5岁,清创后局部转移皮瓣修复9例、推进皮瓣修复的3例,鱼际皮瓣的2例,邻指皮瓣的5例,交臂皮瓣5例,髂腹股沟皮皮瓣4例,骨外露和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手掌。腕骨8例。受伤原因:机器压上14例、车祸12例、切割机1例、重物砸伤9例。均有髂腹外露,神经损害和皮肤缺损等。皮瓣的面积:5cm×3cm—15cm×8cm。皮瓣类型主要是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和远位皮瓣。

1.2治疗方法术前清创,麻醉,根据不同的皮肤损伤部位进行手术涉及的皮瓣窃取,这些主要是根据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的切取,术后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7d,抗生素抗感染7d,然后定期随访和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皮温、皮色;术后21d可以断蒂,断蒂之前对血运情况要进行测试[2]。这样有利于术后的恢复情况。评定标准:评定等级为优、良、差。术后整形治疗推进、鱼际、和邻指皮瓣术后勿需整形。交臂和髂腹骨股沟皮瓣术后,大多数皮瓣过于臃肿、肥硕,在工作和生活中很不方便。所以皮瓣术后患者需要再次或多次术后进行整形治疗[3]。皮瓣术后整形时间可以依照情况而定。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整形中不要贪图时间的快,在还没恢复术后时间时不要盲目的去做整形,因为这样会导致皮瓣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2治疗结果

数据表明,常见带蒂皮瓣修复开放性手术外伤36例。其中34例皮瓣手术后无感染及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治愈率达到99.78%,推进、鱼际、邻指和交臂皮瓣术后全部成活。仅有2例出现皮瓣周边坏死现象,约占0.22%,经过后期换药治疗,自行愈合。随访了一年,36例术后皮瓣患者全部成活。

3讨论

3.1带蒂皮瓣开放性修复手外伤手术的优缺点带蒂皮瓣开放性修复手外伤具有的好处,手术实施简单,方便操作,成功率高,感染率低,因此在进行手术时其他部位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可有效的防止其他部位并发炎症。但是该手术也有他的缺点,以及手术时间病程修复时间长,在进行第二次手术断蒂时需要在一期手术做完后的三周,手术后的手术部位的部分会有皮肤颜色的误差,颜色误差性太大,并且还会出现臃肿。由于机械操作导致肌体损伤,从而导致皮肤的破损及肌肉组织的破坏,这样的情况下是进行游离植皮手术,在这样的手术中导致不利的因素有:不容易让受损部位恢复,还要进一步做带蒂皮瓣恢复手术。特别提醒的是最好尽快去做,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这样的目的是降低受损部位的感染和减少并发炎症的发生。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植皮手术时一定要与皮肤相近的颜色,厚底和质地要对应。不要在植皮中造成外形和功能的损伤。用于移植的部位应该尽量隐藏,对外观影响最小的就是进行截取。

3.2不同缺损部位皮瓣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手指皮肤缺损创立修复时感觉的重建和恢复功能修复是重要的,这要皮瓣具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和丰富的神经感受器。可以选择邻指皮瓣、鱼际皮瓣等。手背皮肤损伤,联系松弛、富有弹力、移动性大。对于这样的修复是为了覆盖创伤部位。由于手术后的臃肿可以选择S型皮瓣和腹股沟皮瓣进行移植效果更好。虎口处皮肤缺损,虎口活动大,因此要求皮肤的选择要注意适应活动关节[4]。

3.3皮瓣手术的要求与护理要求皮瓣的旋转点,以及依附血管的皮瓣蒂、皮瓣的垂直轴线、皮瓣核心血管提供血液循环的范围,对于皮瓣还要有形状的限制,主要长是宽的1.5倍的长方形[5]。自行保护要注重,严格按照医生的遵循去做,注意皮瓣的颜色变化,冬季注意保温,保持血液畅通,夏季保持干燥清洁为主。在这就要注意选择护理的方法,医生还要做的就是要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给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

总之,常见带蒂皮瓣修复开放性手术外伤,感染小、安全性高、节约时间、最重要的是保留了患者患指长度,降低了伤残等级。提高部分乡村县的医疗水平,将这种医学广泛推广到乡村县里,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常见带蒂皮瓣修复开放性手术外伤的临床应用是很有效的,建议在手外伤皮瓣修复的患者中进行合理而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自龙,张秀阳,吴刚.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临床实践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0(10).

[2]李巍,郄冬梅,杨秀英.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1(03).

[3]吕长虹,陈健.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08).

[4]姜辉,董梅,茼莲萍.威海地区急诊手外伤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医正,2008(03).

开放性眼外伤 篇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收治的儿童开放性眼外伤患者34例(34眼),年龄1~14岁,男26例,女8例,就诊时间受伤后1~7d。致伤物:爆炸伤2例、锐器伤32例;合并眼球内金属异物12眼,非金属异物3眼;合并眼内炎18眼。术前视力为LP(+)~0.02.

1.2 手术方法

1期手术:所有患者均急诊在显微镜下行清创缝合手术,脱出之眼内组织尽量还纳,扁平部以后的眼球破裂伤同时常规行裂口周围视网膜冷凝处理,对于玻璃体内磁性异物不伴晶体破裂者,先于扁平部行异物吸出,术后抗炎,伤后2周左右行玻璃体切割术,这期间应密切随访眼科B超,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则可不受上述时间的限制。2期手术:所有患者在1期未行玻璃体手术的,在手术后2周左右行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对有晶体混浊影响视野者一并行晶体切除,对于合并球壁或非磁性异物者,应玻璃体切割的同时摘除异物,但球壁异物取出前应在异物周围行预防性光凝;对于合并眼内炎者应尽早手术、眼内注药、填充硅油,同时寻找致病菌及敏感抗生素,术后全身、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有网膜脱离,气液交换后,眼内光凝或巩膜外冷凝封闭裂孔,然后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眼内填充材料(C3F8或硅油)。

1.3 评价标准

效果良好:伤眼获解剖功能修复,最终最好矫正视力≥0.05;效果不良:最终恢复眼球结构,视网膜复位,但未达到良好标准或最终行眼球摘除、眼球萎缩且不能再手术者。

1.4 随访时间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16个月。

1.5 统计方法

将观察项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等级资料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受伤年龄与预

1~6岁患儿中只有37.50%的患者获得良好效果,而在10~14岁患儿中有72.22%的患者获得良好效果,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7.4379,P<0.01

2.2 就诊时间与预后

在伤后3d内的就诊患儿有77.78%的获得良好效果,而在伤后3d后的就诊患儿只有31.25%的获得良好效果,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1423,P<0.05

2.3 眼内炎与预后

不合并眼内炎的患儿有75.00%的获得良好效果,而合并眼内炎的患儿只有38.89%的获得良好效果,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4803,P<0.05

3 讨论

儿童眼外伤是儿童致盲的主要眼病,尤其是开放性眼外伤,不仅会严重损害儿童的视功能,而且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损失。儿童处于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视功能的损伤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重视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的眼外伤是十分重要的。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近年已高达50%[2],研究儿童开放性眼外伤发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必将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3.1 受伤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1~6年龄段学龄前儿童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7~14岁年龄段学龄儿童(62.50%与27.78%),这可能与玻璃体健康粘稠度有关,年龄越小玻璃体越是粘稠,这样的玻璃体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而且这样的玻璃体后脱离及液化极少;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组织细胞代谢快,易早期形成PVR[1];学龄前儿童受伤后自我保护意识差,伤后揉搓伤眼及哭闹,从而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加至家长发现、就诊时间较晚,极易合并眼内炎。以上特点,不但增加了手术难度,也因眼内炎的毒性作用而影响预后。

3.2 就诊时间

就诊时间在3d内者,其预后明显好于3天后就诊者(分别为77.78%和31.25%)。这与李智等[3]关于就诊时间与预后相关的统计结果一致。众所周知,伤后就诊时间早晚直接影响预后,及早正确的处理是保证伤后视力提高的关键。家长对儿童眼外伤的发现较晚,有关有些儿童因害怕家长训斥,受伤后不敢告诉家长,直到家长发现为时已晚。伤后就诊时间较晚,无疑增加了伤口感染的机会,加之组织水肿严重,增加了处理难度,最终影响预后,甚则眼球摘除。家长要多于儿童沟通,建立良好关系,不要让儿童有惧怕家长的心理,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儿童能够积极告诉家长,争取宝贵时间,早期治疗获得良好预后。

3.3 眼内炎严重影响儿童眼外伤的预后

不合并眼内炎的患儿的预后明显好于与合并眼内炎的患儿(75.00%与38.89%)。眼内炎是一种凶险的感染化脓性眼病,眼球穿通伤后眼内炎的发生率为2%~7%[1]。由于儿童眼内组织发育未完全,玻璃体健康粘稠,眼球穿通后,细菌直接进入眼内,极易在玻璃体内繁殖生长,产生毒素,破坏眼内组织,严重损伤视力,甚至被迫摘除眼球,以致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但由于外伤本身引起眼组织损伤,眼内呈现显著炎症反应而疏忽感染因素;伤眼充血水肿、刺激症状重而不能详细检查或儿童检查不合作;患儿害怕家长训斥或不会诉说而掩盖外伤史等原因,造成早期诊断困难,延误诊治。所以我们对初诊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认真检查。前房积脓或晶体后出现黄白色反光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体征。一旦发现外伤性眼内炎的药物治疗3d无效,立即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可清除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和炎性产物,并联合玻璃体内注射药物以减少眼内细菌数量,可取得满意效果[4],同时可以查找致病细菌,寻找敏感抗生素,手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

对于眼外伤再好的治疗也难以恢复伤前的状况,所以对于儿童眼外伤重在预防,并且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治疗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1]Sarrazin L,Averbukh E,Halpert M,et al.Traumatic pediatric retinal detachment:a comparison between open and closed globe injuries[J].Am J Ophthalmol 2004;137:1042-1049.

[2]王声涌.伤害:威胁年轻一代健康的严重卫生问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2):197-198.

[3]李智,来向阳,刘梅霞.影响开放性眼外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28(3):201-202.

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救治护理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6例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 男32例, 女14例, 年龄17~48岁, 平均年龄 (29.1±2.4) 岁。其中交通事故伤22例, 锐器扎伤12例, 爆炸伤12例等。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 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受伤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 (1) 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以及生命体征变化, 做好抢救准备等。 (2) 建立静脉通路, 配血, 行必要的抽血检查, 如血常规、生化全项等。 (3) 术后密切注意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统计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遵医嘱处理。

预见性护理是指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的意外而实施的护理措施, 如出血、感染、胆瘘等。 (1) 与担任院前急救任务的“120”紧密联系, 出现危急重症患者, 首先电话通知急诊科, 做好院内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抢救。 (2) 如若血压降低, 则重点观察患者的神志, 瞳孔, 引流液的变化等; (3) 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5%, 应预防性保持呼吸道通畅, 雾化吸入, 协助患者排痰等。 (4)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病情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相应的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有效和无效 (死亡) 人数, 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治愈 (症状体征消失, 伤口愈合, 无并发症等) , 好转 (一般情况好转, 伤口感染等) 以及未愈 (术后合并有血肿继发感染、胆瘘、出血等) 需二期手术处理者均统计为治疗后有效。利用科室内患者满意度评价机制和设备获得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数据。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两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死亡2例, 对照组死亡1例, 均死于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死亡患者其中1例合并严重的肺部损伤。观察组的救治有效率为92.0%, 低于对照组的95.2%,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27, P>0.05) ;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满意率为88.0%, 高于对照组的76.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557, P>0.05) 。见表1。

3 讨论

开放性腹部外伤是常见的急症, 一般都是多器官联合损伤, 病情复杂危重变化多样[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 并遵医嘱处理, 是协助医生诊治的关键, 可以为救治过程提供依据[2]。

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病情紧急多变, 全程的积极救治护理至关重要, 应对这样患者的救治, 首先要与担任院前急救任务的“120”紧密联系, 运送途中出现任何危急病情变化, 要及时电话通知急诊科做好院内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抢救。急诊科接诊后, 实行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救治程序。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敏锐地观察判断能力, 预见性地做好一切救治准备, 为救治赢得时间。另外, 实施术后预见性护理对于配合医生治疗有重要意义。术后若血压降低, 则重点观察患者的神志, 瞳孔, 引流液变化等[3];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若低于95%, 应预防性保持呼吸道通畅, 雾化吸入, 吸痰或者协助患者排痰等。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的发生。预防性分散患者注意力, 减轻焦虑恐惧情绪[4]。及时向恢复期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 打消顾虑, 促进早日康复。目前, 随着社会的进步, 护士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单纯的照顾患者过渡到多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5]。这就要求护士做好心理疏导[5], 排除患者的焦虑烦躁情绪, 使他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并且要做好健康宣教, 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临床护理工作中, 常规, 预见, 综合, 动态的实施护理, 不但可以救治患者的健康问题, 同时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满意,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值得临床全面实施。

综上所述, 开放性腹部外伤情况紧急, 在救治过程中, 护理工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 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 全程实施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 有助于配合医生救治, 有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孟超, 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27-1330.

[2]夏晴.多发性腹部外伤伴休克并发腹内高压的早期监测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3 (8) :123-124.

[3]舒蓉.48例腹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J].医学信息, 2010, 1 (2) :112-113.

[4]赵希转.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2) :106-107.

开放性眼外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普外科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共40例, 其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为18~60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40.2岁。对患者的致伤原因进行分析可得, 其中车祸致伤共22例, 高空坠落致伤共10例, 打击伤共6例, 刀刺伤共2例。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手术治疗前, 由专业医护人员制定详细的抢救方案, 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意识以及体温等进行监测与记录, 并准备好手术需要使用的胃管、导尿管, 保证供血与供氧充足。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应注意控制其输液速度, 避免因输液不当导致患者生理痛苦增加, 所有操作均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对于该研究40例患者均采取腹腔穿刺术治疗, 具体为:患者采取侧卧位, 对其进行局部麻醉。以耻骨与脐部连线中点作为穿刺部位, 穿刺时以手指感到落空感为穿刺成功[3]。将穿刺针芯拔出, 并将吸管通过穿刺针插入患者腹腔中。使用吸管对腹腔中液体进行抽吸, 根据吸出液的性质判断患者的受伤器官。根据患者的受伤器官种类对其进行传统手术, 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 [4]。术后对患者的尿量、意识、引流液性状与量、是否出现腹腔内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 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应立即采取救护措施[5]。

1.3 评价标准

该研究4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痊愈:患者伤口愈合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最终康复出院, 其生活与工作未受到影响;有效:患者伤口愈合较好,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最终康复出院, 但生活与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无效: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 治疗失败甚至死亡[2]。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6]。

1.4 统计方法

对该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 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表示, 计数资料的数据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针对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进行手术治疗时, 应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腹腔穿刺术的结果进行判断, 以了解患者器官损伤情况。该研究40例患者发生脾破裂共12例, 发生肠道扭转共8例, 肝破裂共7例, 其余患者均为常规腹部外伤, 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后, 对患者最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可得, 该研究40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 痊愈共30例, 占75.0%, 有效共10例, 占25.0%, 无死亡病例, 总有效率为100.0%。

2.2 不良反应与伤口愈合情况

对该研究40例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可得, 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共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0%, 经过积极的处理后, 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最终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腹部开放性外伤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由于多伴随内脏损伤, 因此处理不恰当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7]。在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处理时, 要求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反应速度快、应变能力强, 对于突发性事件能够迅速处理。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 采用腹腔穿刺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根据相关文献报道, 传统的治疗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方法主要为直接开腹手术治疗, 而直接开腹治疗的缺点在于创口较大, 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恢复时间长、切口愈合差等情况, 且美观性较差, 术后瘢痕较大。除此之外, 根据相关文献记录显示, 传统的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不佳, 多数患者无法治愈[8]。通过结合多项相关文献与临床实验研究可以了解, 腹腔穿刺术联合传统手术对于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 通过腹腔穿刺, 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器官受损的情况, 并针对其伤情选择适宜的手术进行处理, 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上更具有发展前景[9]。需注意的是, 在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 应首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并使患者在尽量轻松的心态下接受手术。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其病情,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通过上述方法, 才能真正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使患者治愈率得到提高[10]。

该研究结果显示, 该院普外科对40例患者均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加以腹腔穿刺术进行治疗,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其中痊愈共30例, 有效共10例。由此说明采取腹腔穿刺术对普外科腹腔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患者痊愈率高。而对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可得, 所有患者伤口恢复均良好, 但术后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通过积极的治疗后, 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所有患者均已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 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 加以腹腔穿刺术,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梦炎, 孙刚, 周建平, 等.开放性腹部外伤102例救治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 (3) :616-618.

[2]党伟.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开放性腹部外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2) :189-190.

[3]李时尔.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58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4 (1) :1706-1707.

[4]李琳业, 任海林.513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医学综述, 2012, 2 (1) :77-78.

[5]乔维军.腹部刀刺伤阴性探查31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1, 2 (2) :99-100.

[6]徐晓波, 李金戈.开放性腹部刀刺伤39例诊疗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 2009, 11 (2) :290-292.

[7]张兴泰.腹部刀刺伤53例的诊治体会[J].重庆医学, 2010, 9 (1) :15-16.

[8]Ficher F, Baum S, Obenau er S, et al.Comparative study in patients with microcalcifications: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vs screen-film mammography[J].European Radiology, 2011, 55 (5) :66-68.

[9]Harry M, Delany S, Robert S, et al.Abdominal trauma:surgical and radiological diagnosis[J].Article Russian, 2010, 9 (3) :55-57.

1例开放性喉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篇6

喉外伤是耳鼻喉科急诊病之一, 多由直接暴力造成, 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分为挫伤、脱臼及软骨骨折, 开放性损伤分为火器伤或锐器伤, 如因手术、气管内插管及支气管镜检查所致喉外伤为医源性喉外伤。喉为呼吸和发音器官, 上接咽喉, 下接气管, 当其遭受外伤时护理不当, 易致各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2005年10月25日我科收治1例割颈自杀致开放性喉部外伤病人, 经急救与护理, 病人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32岁, 主因用刀自刎颈部致喉部出血2 h而入院就诊。入院时意识清楚, 颈部出血, 伤口漏气, 不能言语, 检查可见颈部有3个水平切口, 气管部位也有不规则切口, 伤口出血不止, 但未伤及大血管、会厌, 甲状软骨未骨折, 气管软骨环交界有伤口。病人家属叙述病人用钝刀自残。伤口不规则, 就诊及时, 立即给予低位气管切开术及喉部伤口清创缝合术;同时给予止血、给氧、补液、抗休克治疗,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24 h后病情稳定, 给予留置胃管, 鼻饲饮食, 7 d后喉部伤口拆线, 愈合良好。气管切开术后20 d, 试堵套管, 病人呼吸通畅, 无呼吸困难, 吞咽正常, 进食无呛咳, 发声良好。30 d后拔管, 痊愈出院。

2 急救与护理

2.1 急救处理

开放性喉外伤应首先处理出血、呼吸困难及休克等情况[1]。①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持续氧气吸入, 及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②配合医生探明出血部位, 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并进行喉部伤口清创缝合术、低位气管切开术, 及时吸出气管内的血液及分泌物。③做好抗休克治疗及护理。尽早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以快速补充血容量, 同时利于急救药物的及时输入, 并做好意识、生命体征、尿量等的动态观察。

2.2 呼吸道管理

①雾化吸入治疗, 每4 h进行1次, 雾化时喷雾管对着气管套管, 使药液充分有效地达到气管黏膜处, 湿化气管、支气管、双肺。②气管内滴入稀释液, 避免堵塞套管。③及时吸痰, 以防呼吸道堵塞。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防止发生继发感染。

2.3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①气管切开术后用系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 以能放进一指为宜, 严防套管滑脱, 内套管每日清洗并消毒2次, 外套管每2周更换1次。②切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 及时更换纱垫。③拔管后气道护理:每天雾化2次或3次, 鼓励病人咳嗽、排痰, 教会其有效的咳嗽方法。

2.4 口腔护理

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每天3次, 氯霉素眼药水滴鼻腔, 防止干燥结痂。

2.5 心理护理

病人因气管切开术喉痛、失音, 不能表达其心理愿望, 不能与家属及医护人员直接沟通。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观察病人表情, 用手势或书面交流方式与病人沟通, 解除病人心理顾虑, 消除悲观情绪, 使病人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以配合治疗, 促进早日康复。

2.6 饮食护理

咽喉创伤通常在伤后10 d内给予留置鼻饲管, 以保证营养供给并减少吞咽动作, 减轻咽痛及呛咳, 使创伤的喉部得到静止休息, 利用创口愈合[2], 留置胃管期间, 保持固定通畅, 定时灌入留置饮食, 做好胃管的护理。2周后进行饮水训练, 通过1周~2周的鼻饲和饮水训练, 克服了吞咽困难和误吸, 从而利于喉部伤口的愈合以及套管、胃管的拔除。

2.7 出院指导

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避免再次挤压、损伤原受伤部位, 如有不适, 速来医院复诊。

参考文献

[1]吴学愚.喉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35-142.

开放性眼外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12月出院开放性手外伤住院患者802例,其中男704例,女98例,年龄3~66(平均32)岁;其中挤压砸伤521例,切割轧伤240例、绞或撕脱伤38例,其他3例。患者伤前均无慢性基础疾病,入科后全部急诊手术,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将2012 年1~12月开放性手外伤住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年龄、伤后就诊时间、伤口情况、手术时间、感染病菌分布等资料,按其术后是否发生伤口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1.3 诊断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而明确感染诊断,诊断依据来自病例的医疗、护理记录、实验室及细菌学检查等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量采用(校正)χ2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感染率

2012年1~12月出院的802例开放性手外科患者,手术后伤口感染28例,感染发生率3.49%;感染30例次,感染例次率3.74%。

2.2 病原菌布

30例次感染共检出37株致病菌,其中2种细菌混合感染6例次;检出革兰氏阴性菌共28株,占75.68%,革兰氏阳性菌9株,占23.34%。见表1。

2.3 相关因素分析

感染患者平均年龄41.2±10.5岁,伤后就诊时间为3.32±2.42h,手术时间为6.05±3.7h 均高于

未感染组的32.2 ± 11.4岁,2.42±2.91h,2.62±2.3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4.64,2.09,4.91),P<0.05。患者年龄、伤后暴露时间、手术时间、伤口异物残留、术后留置引流管为开放性手外伤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注:*:两组间比较,**:下组与上两组比较

3 讨论

本组调查802例开放性手外伤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为3.49%,伤口感染例次率3.74%,年龄>60岁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60岁),伤后超过8h就诊,手术持续时间超过8h者感染率显著增高。提示年龄大,损伤后暴露时间越长,手术及麻醉时间越长,其开放性创面术后感染率越高,与尚磊等的报道一致[1]。因此清创一般应争取在发生损伤后在8h内就诊,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本组数据显示受伤后伤口大量污物残留及术后留置引流管也是感染的危险因素。手外伤术后感染与组织挫伤严重、清创不彻底、创缘皮肤张力大造成局部血运差有关[2]。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彻底切除被污染和遭受严重破坏失去活力的组织,使污染的创口变成清洁伤口,闭合伤口是预防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3]。对少数创口污染严重,组织损伤广泛,在Ⅰ期缝合后放置引流条缝合时应不留死腔,应避免张力过大,以免造成组织缺血或坏死。若伤后时间超过8~12h或污染严重,只宜行明显坏死组织和异物的简单清除,留待Ⅱ期处理[4]。

本组感染患者,单一病原菌感染22例,混合感染6例,占感染例数21.43%;伤口分泌物分离菌株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5.68,阳性菌占24.38%;这与近年来开放性外伤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呈不断上升趋势的报道一致[5,6] 。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阳性菌的44.44%;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首的非发酵菌检出率高,占阴性菌的64.29%,总检出菌的48.65%,非发酵菌是引起的手外伤伤口感染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伤口分泌物的送检,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感染,避免长期或滥用抗生素而使细菌多重耐药,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

感染是开放性手外伤中常见的问题,是影响创面愈合的关键因素[7]。积极针对开放性手外伤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时、有效处理,能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同时应在日常护理及换药等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手卫生,以切实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摘要:目的 了解开放性手外伤术后伤口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相关因素,为感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开放性手外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802例开放性手外伤住院患者,术后伤口感染28例,感染发生率3.49%;共检出37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占75.68%,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占18.92%,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0.81%。感染率与患者年龄、伤后暴露时间、手术清创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本组手外伤术后伤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大、伤后暴露时间长、手术时间长、伤口异物及创面引流是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

关键词:开放性,手外伤,感染

参考文献

[1]尚磊,严金燕.开放性创伤清创术后创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6,12(9):542-543.

[2]刘铭然,钟书强,孔瑞枫.开放手外伤术后感染8例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5):84.

[3]吐尔洪.吐尔逊.手外伤急救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3):29-30.

[4]祁庆彬,王克荣.手显外科开放性损伤处理原则[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4-50.

[5]刘兴辉.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6):30.

[6]黄少娟,李淑芳,柯颖华,等.1566例急诊手外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15):23-25.

开放性眼外伤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7年5月—2008年4月在我科急诊开放性外伤住院治疗的300名患者,其中男211人,女89人;年龄16~62岁,平均31.2岁。

1.2方法

患者住院后次日晨用真空采血针采集血标本各4ml放入2个真空采血管(黄帽管)送检,编号A管、B管。

1.3检验方法

(1)将A采血管中的血液用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的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2)将B采血管中的血液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丙肝抗体(抗-HCV-IgG)。

2结果

300例骨科开放性外伤患者中检测到HBV和HCV感染的有29例,占调查总人数的9.66%,见表1。

3讨论

3.1处理骨科开放性外伤患者存在HBV、HCV高感染性特点

骨科开放性外伤患者病情急,多由急诊方式就诊,伤口暴露且伤口周围充满血迹和粘有泥土,需医护人员马上进行清洗、消毒、包扎、止血及缝合处理,医患接触机会多,而急诊入院病人又不能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再做处理,在不明确化验结果的情况下,如医护人员不高度重视消毒隔离,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引起严重的交叉感染。

3.2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骨科开放性外伤病人就诊时,多伴有活动性出血,有的还伴有开放性骨折,患者病情急且疼痛难忍,医护人员在紧急救治患者的时候往往在防护不严格的情况下就去查看病人,易造成医护人员自身感染。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血管破裂出血,血渍易溅在医护人员眼睛,皮肤及衣服上,如自身防护措施不严,将引起严重的交叉感染。

3.3医护人员洗手不严格

有调查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操作前选择洗手的比率只有53.13%,提示医护人员对于手成为病人间交叉感染的媒介不甚重视。能正确掌握洗手类型(指端指间手心手背型)者只有37.50%,说明医护人员对正确的洗手方法概念不清,洗手知识的不足直接导致医护人员洗手行为不符合要求[2]。我科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也存在此种问题,有的护理人员操作前不洗手,操作后认为操作时戴手套不必洗手,有的洗手方法没有严格按洗手七步法落实。有的清洗完带血渍的器械后不脱手套接电话,用手拧门把手,戴着手套擦拭治疗车等。

3.4防护对策

3.4.1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每月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预防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使医护人员认识到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而且也造成国家、社会和个人资源的严重浪费,特别是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对医院的社会信誉产生坏的影响。

3.4.2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

对骨科开放性外伤患者,由于急诊入院方式的特点,无法确定每个就诊患者是否为HBV、HCV携带者,因此,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时同时戴好口罩、帽子、一次性灭菌手套,完成操作后不要带着污染的手套接电话,开门,擦拭治疗车等,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4.3严格落实洗手制度

预防医院感染众多措施中,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可视为重要且简便易行的措施之一。多项研究表明,正确执行洗手规定,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不规范的行为制定严格的洗手制度,我们在洗手池上方悬挂七步洗手法图谱,将这一简单、有效的、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落到实处。另外,使用高效、安全、价廉、护手的消毒凝胶如“洁肤柔”护肤型消毒用品[4]也是保证医护人员能坚持进行手清洁与消毒的重要措施。

3.4.4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认真执行各项消毒、灭菌、隔离措施,严格执行灭菌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尽可能戴手套一次性完成患者的所有操作。操作完毕后用我院生产的氧化还原电位水擦拭桌面、地面和操作台。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30~60min,减少空气污染。

参考文献

[1]李扬,李永辉.护理操作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5):1-2.

[2]杜丽,陶红,厉瑛,等.对急诊科医护人员洗手现状的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6.

[3]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医院感染与洗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78-80.

上一篇:大型起重机械下一篇:教育工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