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实验教学

2024-09-30

开放性实验教学(共12篇)

开放性实验教学 篇1

摘要:文章介绍了在高职院校推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意义、作用与特点, 可行的管理方式和实施办法以及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有益经验。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增强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职业教学,职业技能

一、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意义、作用

开放性实验教学活动是指在原教学计划安排实验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活动, 可以是双休日活动, 可以是假期职业技能培训, 也可以是职业技能竞赛训练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 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素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示范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开放性实验实践教学, 形成了新的亮点。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开放性实验过程可使学生经历“三个全面”的过程, 即经历一次全面的分析职业导向的过程, 实验技能得到全面锻炼的过程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

开放性实验教学可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可为学生提供发挥兴趣、特长、爱好的舞台,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可为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体验, 使精神得以放松。开放性实验教学是一种较好的课外教育方式, 按照教育系统论的观点, 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共同组成教育的整体, 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应充分认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推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优点

开放性实验教学运用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双主”方式, 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与原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教学相比, 其特有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和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方面, 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原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级学员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这些实验内容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2008年度的开放性实验课题是桑塔纳2000轿车的发动机大修, 此开放性实验教学完全仿真企业的职业现场。在教学中学生需做出配件计划, 维修进度计划, 解决大修过程中碰到各种困难。通过修车这样的开放性实验教学, 使学生熟悉了整车的结构, 加深理解了发动机结构原理, 规范了工具的操作和使用, 熟悉了维修的工艺流程, 掌握了修车本领。通过开放性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职业自信心, 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验教学有汽车构造实验、汽车电器实验、汽车发动机电控实验、汽车底盘电控实验等, 这些实验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 即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能力, 掌握基本实验方法的能力,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这些实验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固定的项目。目的主要是为辅助理论教学, 培养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它们是开设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基础。通过这些实验教学使绝大部分同学具有应有的职业能力, 但这些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教师为主, 统一活动, 按部就班, 职业素养不足。这些特点不利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在高年级同学中挑选优秀同学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 这些实验具有以下特点:学生为主, 灵活机动, 提纲挈领, 职业技能强。学生在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开放性实验活动中, 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计划的修订、技术的解决等方面需要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 有困难却饶有兴趣,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形式自由、时间自由, 学生积极主动,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一博, 但始终不失引导。通过这样的开放性实验教学, 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以快速适应职业环境。

三、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管理方式

对开放性实验教学需采用多种管理方式, 各种方式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见图1

1. 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指导活动相结合

开放性实验教学尽管是以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为主, 但仍需要教师的参与与指导, 从而保证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教师着力注意引导和指导。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来组织教学活动, 引导教学活动服从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的, 遵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防止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而导致活动失效、失败或失控的情况。

2009年度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以雷克萨斯A760E自动变速器的解剖为大课题。A760E是比较高档的自动变速器, 由学生自主设立实验计划, 自主寻找技术资料,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彻底拆装自动变速器, 弄清楚A760自动变速器的各档动力传递路线, 掌握自动变速器的检修规范。

2. 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师指导与校外能工巧匠指导相结合

开放性实验教学一部分由学校教师直接组织实施, 另一部分可由企业的能工巧匠指导, 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配合。

2010年度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课题是博世电动汽车制作。它极大地引起学生的职业兴趣, 制作的电动汽车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电动汽车挑战赛, 获得全国优胜奖。实践使学生较全面地理解汽车构造, 了解和掌握了各种机械加工方式, 提升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通过本次开放性实验教学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职业自信心, 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电动汽车的制造是汽车专业与机械专业的结合, 需要校内外各专业教师的指导。在这个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中,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老师指导学生电动汽车的结构设计, 包括车身、传动、制动、转向等, 机电实训中心的老师指导学生具体的机械加工, 博世 (中国) 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工程师指导学生如何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

3. 教学部门与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相结合

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 学校的教学部门与学生工作管理部门 (如组织教学的教务处及各系部的学生处、团委以及相关处室) , 都要担负起组织、管理的责任, 上下一致, 齐心协力, 以保证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学部门应着力做好考核工作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工作。开放性实验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 由教研室主任审定, 上报后由学生处或教务处进行考核, 保证教学质量。每个双休日由学生处检查开放性实验教学出勤情况, 检查教学效果。

建立考评机制, 可通过上交作品、设计论文或对学生进行技能测试的方式考评, 给予一定的成绩, 列入学生档案。

四、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选题经验

选题要体现内容新颖、难度适中和可操作性强。

在开放性实验教学选题中指导教师必须明确所选课题在整个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它对学生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价值, 引导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 让学生体验职业过程, 使学生的职业兴趣、就业竞争力得到发展, 技能培养活动要有实用价值。我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选择三个开放性实验教学大课题 (桑塔纳2000发动机的大修, 雷克萨斯A760自动变速器的解剖和博世电动汽车制作) , 都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选题要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 控制在使学生努力之后可以完成的程度, 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 并得到相应的锻炼。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课题一般较难, 应安排在相应的专业课程完成之后, 一般是在大二或大三的学生中进行。

选题要具有可操作性,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专业方向与实验条件, 要求实验课题与教师的专业方向、学生就业方向相一致。

五、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成果与结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拓展知识和技能为要求, 以强化职业技能为目标, 以提供职业兴趣的方式, 有组织地进行指导和管理开放性实验教学,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汽车电子专业为例,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8年度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有六位学生分配在杭州金丰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工作, 他们在校期间参与的开放性实验性课题是桑塔纳2000轿车发动机大修。这几位同学在单位的转正时间比其他院校的同学整整提前了三个月, 这几位同学认为自己得益于在校期间开放性实验教学, 提升了职业技能, 使他们能够快速地适应了职业环境。

2009年度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四位同学应聘在杭州园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工作, 该公司反映这几位学生理论扎实, 肯专研, 分析能力强, 特别是修自动变速器上手很快。该批同学得益于在校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课题——雷克萨斯A760E自动变速器的解剖。

2010年度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以博世电动汽车的制作为大课题。博世 (中国) 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明确表态参与博世电动汽车的制作的同学可优先得到录用。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学院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性实验教学能强化学生职业训练, 增加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金发, 戚康标, 何炎明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及实践效果[J].高等理科教育, 2003, (6) .

[2]陈斌, 王林.建立综合开放实验室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6) .

[3]陈丽春.高校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管理的实践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5) .

[4]杨琏, 赵孟.深入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5, (9) .

[5]郭文安, 王坤庆.现代教育原理[M].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6.

[6]刘银萍, 彭端, 蒋力立.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0, (5) .

开放性实验教学 篇2

对开放性实验室和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

结合实验教学工作实际,对传统集中式实验教学和开放性实验室以及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中涉及实验内容,实验方式,实验环境,实验室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 者:关惠铭 刘海昌 作者单位:平顶山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河南平顶山,467044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N33关键词:集中式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性实验室 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开放性实验教学探微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 开放性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117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基本、常见的形式之一,是生物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生物实验能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问题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实验设计应该多样化。例如,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低成本实验;可以采用生物材料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模拟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应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基于此,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作如下探索。

一、微型实验——生物实验材料的开放性

微型实验就是利用简易的材料或仪器来进行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小实验。例如,利用图书、放大镜等活动材料制作简单显微镜;利用新鲜苹果、腐烂的苹果和外用酒精来模拟皮肤像一道保护的屏障;把40粒种子分别往淡水和盐水中放探究盐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从而推理种子在淡水和盐水环境中是否作出相同的反应。微型实验易操作,其实验材料来源于生活,能够在实验室、教室、校园甚至家庭中进行,很好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实验材料的取代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利用生活化材料的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增加了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的丰富性。

二、模型实验——生物实验创作的开放性

模型实验通过简化、直观的模型构建方式显示呈现复杂的事物或过程。在制作神经元模型时,神经元结构形象且直观,可加深对树突和轴突特点的记忆;在模型不断改进、完善中,也使神经元的结构在不断构建。在小肠绒毛结构的教学中,可选择利用卡纸、毛线、橡皮泥、红豆、水彩笔等材料进行小肠绒毛结构的设计和创作。通过对小肠绒毛模型进行具体化,加深对小肠绒毛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并体验具体化模型的作用。模型虽小简单易做,但做的过程中为学生自主构建神经元的结构和建构小肠绒毛结构的概念提供了载体,实现了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进一步凸显了生物实验创作的开放性。

三、调查类实验——生物组织教学的开放性

调查类实验由研究背景、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和分析与结论四个部分组成。例如,在“三种灵长类动物的颅骨比较”的实验中,先介绍研究背景:比较南方古猿、大猩猩以及现代人类颅骨哪些特征像猿的颅骨,哪些像人。实验准备中提出实验研究问题:灵长类动物的颅骨如何为人类演化证据?利用刻度尺、量角器测量三种灵长类动物颅骨示意图的代表脑、面部的面积及颌前凸的程度。实验结束后,提出三个要求:比较对照三种灵长类动物面部和脑部面积的异同;观察与推断三种颅骨之间的颅腔和颌角大小有何区别;运用解剖学上相似性说明物种变化的证据。此实验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测量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背景、提出的问题、实验步骤和分析与结论各个环节和要求及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有效训练了学生的生物学习技能。

四、网络生物实验——生物实验结果的开放性

网络生物实验是把每位学生的实验数据上传到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共享、综合分析数据的过程。例如,两组番茄种子分别培育,根据观察两组种子所培育出植株的性状,收集量化数据,到网页公布数据。根据实验大数据进行分析:为什么要先把种子培育成植株,才能推断这些种子植物的性状?如果一组种子培育出的植株有绿色也有白色,能确定其基因型吗?然后将实验设计与其他学生的实验比较,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进行数据整理,对探究活动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选取、计算平均值等。更好地凸显数据的特征,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另外,还可以将模拟生男生女的数据、种群的数量、呼吸频率的数据、心率的数据、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等数据上传,分享数据和实验体会,学生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走向定量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这样就利用网络交流共享使得生物实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开放性。

[ 参 考 文 献 ]

[1]邵绍元.“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5,40(8):35—36.

[2]邵绍元.“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3,38(5):32—33.

实施开放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篇4

一教学理念开放,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把微笑带入课堂, 把鼓励送给每个学生, 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而学生也要尊重教师, 成为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谱写和谐进步的新篇章。师生之间要加强交往, 这表现在两方面, 即课堂中的交往和课堂外的交往。课堂上的交往, 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对话, 通过讨论、辩论、提问、回答等来实现, 教师由此可以全面调控教学。而课外的交往主要是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要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理想和追求。生活中的交流可以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从而为课堂教学创造一片和谐的新天地。

二信息交流开放, 提高教学效率

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 往往将信息流动限制在教师到学生的转移上, 但往往是“言者滔滔不绝, 听者甚微”, 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无法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学中的交流应是多项的, 单从人的角度来看, 既有师生之间的, 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这种双向交流中, 通过信息的碰撞、反馈, 老师也获益良多, 有利于形成更多的教学经验, 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情况, 从而更好地对课堂进行调控, 小组讨论问答是学生交流常见的方式, 既可互相沟通、增进友谊, 又有交流观点、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观点态度开放, 提高教学效率

一堂观点明确的课未必比一堂观点有争议的效果好, 当学生适应了教师提供标准答案、适应了自己独立思考都被否定时,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就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思维上的怠惰。因此,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讨论, 而且要有争论、争议。如教师说:我班学生参加数学测试, 女生组12人共得1144分, 男生组16人共得1453分, 求全班学生每个人的平均成绩。

学生1:求女生平均成绩1144÷12=95.3。

学生2:求男生平均成绩1453÷16=90.81。

学生3:求全班学生平均成绩 (1144+1453) ÷ (12+16) =92.75。

学生4: (95.3+90.81) ÷2也可以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每个人的成绩。

这时的课堂上有了很多争论, 争议的结果依然是没有定论。虽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但正是这种不限定结果也不以相同结果为目的探讨, 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而如果教师总是以一个标准答案作结, 往往使那些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大失所望, 兴味索然。

四教学模式开放,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开放性的转变,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把学生当成“工程师”, 还是当成完成老师指令的“操作工”, 这决定着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在新课标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 我们一定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从观念到行动都努力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堂教学开放性。如教学三角形分类就可以先课前以游戏来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要请几位同学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 谁愿意来?

有目的地选择几位同学 (根据性别、身高、体重、有无戴眼镜、衣着等分类)

教师:看来在分类之前, 我们要有一个标准。

教师:如果老师把这几位同学分成“穿红衣服的和戴眼镜的”, 你看行不行?

学生:不行, 这样分类标准不统一, 而且还有遗漏、重复。

教师:看来, 大家不但对分类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而且善于观察,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有没有信心?这样的开放性教学, 无疑为后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做了铺垫。

五教学形式开放, 提高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疑问是思维的开始, 疑问是创造的动力, 师生之间课堂上交流的桥梁就是“问题”。一个好的回答是有价值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让他们自己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如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内容, 求经过时间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通过让学生观察作息时间表, 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发现求经过时间的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由于在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 学生们在课堂上都能够独立思考, 自由提问, 大胆质疑。学生通过提问质疑, 不懂的问题能懂了, 疑难的问题解决了, 在教师的鼓励下尝到了质疑问难的甜头, 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厚了。

开放性实验教学 篇5

摘要:开放性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的飞速发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已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医学院教学中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放性实验是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个人或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1]。开放性实验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提示和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较为简单,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而且验证性实验较多,通常以测定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等的实验为主,加之标本来源有限,所以实验的效果很不理想[2]。开放性实验能够弥补传统生物化学实验的不足,增加了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和实验设计,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善于思考和学习。为此,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外,结合我校特点,在小学期(第一学期)开放实验室,在正常实验教学中设置了多个开放性实验项目。近年来,我们针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设置开放性实验,首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近发展的实验技术引入教学,形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例如将基因提取、PCR、酶切、电泳等原本独立的实验结合在一起。我们设计了乙醛脱氢酶突变基因型的.检测、肥胖因子的检测、PCR法对基因突变位点的确认等多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实验标本均采自学生自身口腔上皮细胞,标本来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对测定自身标本的实验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引入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的临床案例,化抽象为生动,将模糊变具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3]。例如针对“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影响”,我们设计了动物实验,通过对两组家兔分别注射肾上腺素和胰岛素,测定家兔注射相应药物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经测定,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加深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认识。结合大理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大理不同产地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葛根黄酮含量测定、刺梨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等一系列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实验。这些实验贴近生活,实验材料简单易取,实验过程学生易掌握,同时实验又具有探索性和比较性,且重复性较好。通过测定含量,比较不同产地的含量变化,得出相应的调查数据,为以后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打下了基础。

2开放实验运行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开放性实验运行模式是由实验室管理处制订开放实验室相关制度及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各个二级学院教师根据所在学科及具备的仪器设备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则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关的实验项目来进行实验,最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学校应加大对开放性实验宣传的力度,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申报,同时加大资助力度,学生管理办公室、班主任、团委等都积极广泛地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开放性实验的教学实践。

3实验项目实施过程的变化

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专业的不同安排相应学时的实验项目,学生按教学进度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教材所写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而开放性实验打破了传统实验对时间的限制,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再按部就班,而是根据项目名称查找相应的实验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得出实验结果。具体到实验室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对所要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申报;其次是上级主管部门评审,评审通过则批准立项;最后则是实验的实施。在实验项目申报方面我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教师申报(即传统的开放性实验)。教师通过提交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表,申请开设相应的项目,做出经费预算和提供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名册,给出参加实验能获得的相应学分数,学生通过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另一种方式(新模式开放性实验)是学生自己组成实验团队,每个团队10人左右。在选定了实验项目后,联系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填写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书,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做出经费预算,上报实验管理部门审批。开放性实验项目获批后,实验室教师安排好实验室和值班教师,学生根据安排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填写开放性实验登记本,按设计好的实验方案配制实验所需试剂及准备相应的实验用品和仪器设备,准备好后即开始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只起指导作用,对于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鼓励学生下去查资料和文献然后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要求所有实验者上交实验报告,作为学生获得学分的依据。

4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新模式的开放性实验虽然弥补了传统生物化学实验的不足和缺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实验室的开放,仪器的损耗较大,故障发生率较高;其次,实验室开放率的提高使得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再次,实验室的支出经费增加。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必须向教师报告。在实验室开放前对学生实施包括仪器使用在内的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4],对于精密和贵重的仪器,则要求指导教师示教,学生旁观学习。对于严重危及仪器设备安全的操作,应该在仪器的醒目位置做出相应的标识,以示警告。学生进入实验室需填写“大理大学开放性实验项目登记本”,使用相关仪器后应填写使用登记本,完善实验室建设相关资料,并作为档案进行保留。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违规操作造成损坏,则按实验室规定进行赔偿。开放性实验增加了实验室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应该在立项项目中或相应的基金中提供经费作为实验室教师的加班补助。

5展望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能够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学会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获取知识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培养了不怕困难和失败的精神。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举办开放性实验设计竞赛,并对优秀的设计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应该加大投入,建立相应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也参与开放性实验项目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丁爱侠.高校开放实验项目实施及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9(2):156-161.

[2]陈艳炯.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17(2):118-119.

[3]苏上贵,凌敏.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7-148.

[4]刘颖,郭竹梅,江慧慧,等.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50(5):464-465.

开放性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体育院校;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开放性实验教学;实验绩效

实验室是以体育学学科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为中心,以科技攻关为发展方向,兼有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平台。人体解剖学作为体育学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人体解剖标本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基础理论和运动实践的联系,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学、科研、训练”三位一体是体育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导思想,随着体育专业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院校不但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文化学习环境,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运动技能的课外场所。因此,体育院校建设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开放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全面开放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多维性,更强调学生的创新性,包括实验教学的内容、教法,学生的行为、思想等〔1〕。通过对我院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实验开放情况的调查、分析,并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充分显示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在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平台中,对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的绩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1建立完全开放的、教学型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

多数体育院校十分重视科研型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而对教学型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馆)的建设却不够重视,不能充分发挥人体解剖标本在教学和课外科普性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据调查,8所全国重点体育院校都建设有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见表1),面向全校学生全部开放,但完全开放的只占25%(见表2)。河南省27所体育院系中仅有8所院系有人体解剖标本展览厅(室)(见表1),25%不开放,62 5%开放,仅有一所院校能够实现完全开放(见表2)。有的高校甚至没有人体解剖标本实验室,人体解剖实验课开出率和开放率较低,不能保证开放性实验教学,更不用说完全开放。

我院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09年12月在教学楼里建立了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可以观察标本。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建立不仅提高了人体解剖标本的利用率,而且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人体解剖知识的文化氛围。

2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实验教学绩效

2 1复习巩固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课外辅导

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是与运动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相互关系的一门体育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学习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先导,也是为学好其他体育课程奠定基础。过去学生只能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见到人体解剖标本,平时没有进行实物观察的机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解剖知识很容易遗忘。有了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复习、巩固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对于人体解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枯燥乏味,由于陈列厅中的标本用不同的体育技术动作形态展示,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原来较为枯燥乏味的解剖课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强实验教学课外辅导,提高实验教学绩效。

2 2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个人运动能力的先天遗传无疑是其成才的首要条件,但是后天科学系统训练也是运动员成才的必备条件。以往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多数情况是进行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现在,我们在新生入学后先带领他们参观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标本,结合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课程内容,让他们牢固树立“运动训练的本质就是在科学系统运动负荷下人体机构和机能的重建”的训练思想,激发他们对运动训练的热爱,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 3加强健康教育的科普作用,提高师生健康素质

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是面向全院师生及社区开放的,体育新闻与英语、体育表演、体育旅游与管理等非运动技能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展出的标本,不但可以了解与自己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如标本标签的中英文对照、铸型和塑化标本的美感等,而且他们还可以从中学到在中、小学没有掌握的人体解剖、健康与疾病、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培养“形态与机能”、“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而树立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社区的良好健康社会环境。

3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实验管理绩效

3 1建设目标要满足实验教学,树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体现体育院校特色教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离不开标本和模型,实验教学内容多,实验课时多,教学方法独特,且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3〕。因此,解剖实验室的建设是体育院校的重点,尤其是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随着我院的发展,对实验室投入逐渐加大,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作为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项目,要适应现代体育院校的教育需要,在设备条件不断完善,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为教学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学校教学文化环境,体现体育学院的特色教育。

3 2保证陈列厅标本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在陈列厅标本的布置上,通过考察、学科讨论、会议汇报等形式,考虑到其本身的系统性,同一系统、功能相关的标本排列在一起,每个系统尽量有整体性标本在前面引导,然后依次显示各器官的位置、结构、相邻关系等。根据体育专业特点和服务对象,适当增加运动姿态的标本,根据人体解剖知识对体育专业的重要性,以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关节三大结构为主。另外,标本尽量安排在安全、方便师生观看的大厅和走廊,服务于整个学校和社区。

3 3提高陈列厅标本的科学性,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陈列厅标本摆放科学合理,主要体现在选择的陈列标本具有代表性,保持标本形态的规范性、结构的完整性、标注和说明的准确性;增加铸型标本、塑化标本的数量,减少福尔马林的刺激味;保持绿化环境和适度的灯光照明,增加标本与人的亲和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了多媒体解剖学教学系统。在以后建设中逐步建立3D人体解剖数字模型,增加陈列厅标本的科技含量,整合教学资源、生动立体展现、节省建设资金,实现现代化建设和管理〔4〕。

总之,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已成为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平台,对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的绩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体育院校的“教学、科研、训练”三位一体的总体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促进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李远伟)

开放性实验教学 篇7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 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意, 偏重验证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 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内容的选择是实验教学的基础, 必须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 大胆摒弃陈旧的内容, 增加一些技能含量高、实验性强的项目, 压缩验证性实验内容, 增加综合性 (设计性) 实验内容。因此, 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对实验教学从深度上进行拓展, 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二、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新课题, 必须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要改变以教员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 而代之以教员与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教员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变为学员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参与者, 从而使教员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为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三级实验教学体系。开设网上预约系统, 全面开放实验室, 创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以促进具备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 建立完整的实验体系, 构建三级实验教学平台。

(1) 基础性科目实验是培养学员基本能力的关键环节:基础实验重在基础, 背靠理论知识, 面向实际应用。要科学设置基础实验内容, 选取一些典型器件功能验证和基本单元电路安装测试的科目。

(2) 应用型科目实验:应用型科目实验重在结合, 依托基础实验, 强调应用功能。按照“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 选择一些能突出显现单元电路功能的实用电工电子产品电路, 让学员完成电路的分析、制作与调试。在这个层面上着重于巩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 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 培养学员知识的转换应用的意识, 学会装配、调试电路及简单故障的分析排除, 为进入后续的综合型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

(3) 综合性科目实验:综合性实验教学是初步训练学员实践能力的最好形式。让学员独立完成实验课题, 教员只给出实验题目和要求, 学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并在教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员自己, 学员成了实验的主体。学员要从查阅相关资料开始, 设计实验方案, 测试、分析数据, 得出实验结果及结论, 并写出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在整个过程中, 学员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总结。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员高度概括实验的能力。

2. 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则势必前功尽弃, 极易造成放任自流的后果。为此, 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1)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是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 是消除轻视实验教学倾向的一个关键步骤, 也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2) 实行“教考分离, 分等考核, 按等计分”。与前面所说的三个知识层面相对应, 建立各层次实验测评题库, 实行计算机管理。

(3) 课程结业考核不再单纯地考查学员操作能力, 而是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课题的全过程。这种实验课题的答案并非唯一的, 教员可以根据实验方案的优劣和有无创意评定成绩, 提高档次, 鼓励冒尖学员脱颖而出。

三、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措施和建议

1. 实验室建设要有整体性。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 建设标准、合格的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提。实验室建设应由学校按照学科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为原则进行统筹规划、集中管理、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包括适应学校发展规模的实验室建设层次、实验室面积、设备配置、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等。由学校统一规划, 实验室用房要给以后新增专业建设和新的培训任务留有余地, 全校实验室建设应具有整体性。通过实验室的建制改革, 实行实验室的集约型管理体制, 有利于实验室开放教学的实施。

2. 实验室开放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开放性实验教学对教员的要求很高。实验室教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强、实际工作经验, 只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员才能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实验教员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培训, 要求教员熟练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演示手段。建设一支了解新技术、新知识的师资队伍, 探索实验新方法, 提高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率, 使新进教员熟悉相关课程的实验程序。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 或规定相应的课程跟班听课, 达到实验开放教学的基本要求。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进行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优化、改进和设计工作, 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为实验室开放教学服务, 积极创造实验室开放教学的良好环境, 加快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进程。

四、以教学试点改革为契机, 推进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由于实验教学改革受客观条件限制, 实施操作的难度较大, 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往往滞后于理论教学的改革。教学试点改革, 必将促使学校加大对实验教学改革投入的力度,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为创新实验教学, 本文提出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措施和建议。

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开放性实验教学 篇8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要把学生培养成基本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的科技人才, 仅靠课堂教学和单纯的理论学习是难以达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科学方法及手段逐步被引入教学中, 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实验教学这一特定的教育过程。与课堂教学相比, 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等特点,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传统实验教学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已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很不相适应, 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实验内容单一

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被看做理论教学的附属, 验证性实验占80%以上, 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太低。大多数教学实验特别是基础课实验往往局限于理论验证及实验数据的记录, 无法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 教学方法呆板

传统实验教学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 学生“照方抓药”式地进行实验, 在规定的时间及配好的仪器上, 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下,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列出的详细步骤, 机械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在实验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只是按照统一的模式做实验, 不用深入考虑, 不用问为什么, 每个实验学生只能做一次, 并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种单一的实验模式无法因材施教,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呆板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3. 设备陈旧, 管理落后

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实验室面积无法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 实验仪器陈旧落后, 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不规范, 缺乏现代化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支撑, 实验室的功能常常得不到充分发挥。

4. 实验师资队伍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 许多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 挫伤了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响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稳定。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几乎没有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 许多高校对实验教师的要求较低, 客观上造成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消除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 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程类本科院校正在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之一, 也是工程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结合河南工程学院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以下整体优化实验教学的思路。

1. 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 就要摆正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位置, 明确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地位和作用。在保留必需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增加代表本学科前沿领域或从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新实验, 增设应用性强的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力求实验内容能够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内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课程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 或者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研究性实验。在扩充实验项目数量的基础上, 依据难易程度把实验项目分为必做、指定选做和任选等多种层次。必做实验项目为最基本的实验教学内容, 是在保证达到基本培养要求的前提下, 以大多数学生通过正常努力可以完成为标准来确定;指定选做实验为基本要求的补充内容, 要求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掌握;任选项目难度较大, 需要较强的实验技巧, 要求少量优秀学生能够掌握。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摒弃传统的“教师手把手教, 学生按原样做”的教学模式。在开放性实验中, 实验的选题、方案的制定、实施步骤、预期成果的确定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仅仅起引导的作用。开放性实验教学使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灵感完全不受束缚, 主动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验室及实践手段向学生开放, 以引导性、启发性方法为主, 突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固定的开放时间或通过预约进入实验室, 进行构思、设计和调试。实施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是当前工程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3.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开放实验室不仅包括仪器设备和时间上的开放, 而且包括实验项目和研究课题的开放。为了保障实验室的有效开放, 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 在保证资金投入到位的情况下扩大实验室面积, 增加新的仪器设备;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确保实验工作科学合理地运行, 搭建开放实验管理平台, 实现开放实验项目的预约功能, 利用管理软件对开放实验和仪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使开放实验室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实验时间开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不变的计划时间, 主要完成必做实验项目;一种是预约开放, 供学生自由选用, 可以选做必做项目以外的实验, 也可以重做必做项目中来不及完成或吃不透的内容, 还可以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4. 重视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关键。要做好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就要保障实验技术人员应有的地位及相应的待遇, 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使他们在技术上、业务素质上能紧跟时代步伐, 从而更好地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服务。

三、开放性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从2008年开始, 河南工程学院物理实验中心首先选择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等10多个实验项目为首批开放试点实验项目, 在课余时间为全院本科生开放, 引进物理博士5名, 另选派2名硕士攻读博士学位, 为学院下一步全面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做准备。到目前为止, 物理实验中心已累计完成近500人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项目均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精心预习, 写出预习报告, 制定翔实的实验方案, 明确预期实验成果。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仅仅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引导, 这样就改被动操作为主动实施,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改统一模式为多元化实验,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能够从现实中抽象物理模型, 观察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不少学生越来越多地把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到其他学科, 应用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前, 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 尤其对于新升本科院校, 改革实验教学、全面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 必将为教学改革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赵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 2005, (4) .

[2]冯端.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摇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10) .

[3]秦晓静.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7) .

开放性实验教学 篇9

一、创设音乐情境, 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 教师所授予的音乐知识应该与时俱进, 适当地将一些陈旧乏味的内容摒弃, 增添音乐新内容, 以将音乐激情点燃。从心理学角度而言, 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由此可见, 音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 以情境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为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石。以学习初中音乐《海滨音诗》这一单元的音乐学习为例, 教师以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同学们, 大家是不是都看过足球赛呢?那大家知道比赛现场的人浪是怎么造出来的吗?想不想体验一下?此时, 学生在音乐教师的示范指导下, 开始制造人浪。紧接着, 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功能, 播放大海的浪声, 让学生感受变化无穷的海浪声, 以更好过渡到新课学习。师:从古到今, 很多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作品表现对大海的感情。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海滨音诗, 体验作品中的大海吧。在授课时, 音乐教师还引进《听潮》, 让学生以读带感, 创新音乐教学形式。在以上案例中, 音乐教师利用情境激趣, 并引进《听潮》, 先读, 体验歌词中的感情, 融入多种方式, 真正调动了学生的音乐兴趣, 奠定开放教学基础。

二、丰富音乐教法, 培养学生音乐个性

开放式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音乐教法, 让学生在教师教法的引导下, 音乐个性得到培养与发展。无论采用何种教法, 需要立足学生、立足教材和课堂需要, 以真正利用多种教法, 促进开放式教学的发展, 真正为课堂服务。

(一) 师生互动法, 营造音乐课堂氛围

新课改下, 师生是平等关系。因此, 为了更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法, 营造音乐课堂氛围。一般而言, 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下, 会重新认识音乐作品, 并在重新解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促进音乐个性的形成。以学习初中音乐《希望与你同行》这一课为例。音乐教师首先利用《同桌的你》《我的未来不是梦》等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串烧, 并在播放的过程进行哼唱 (此方法有利于带动学生跟着一起哼唱, 融入音乐学习) ;其次, 教师提问:在如歌如梦的初中时代, 你们的希望是什么呢?同时, 利用多媒体屏幕, 展示《希望与你同行》这首歌曲的歌词,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个环节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利用面部语言、肢体语言等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 营造学习氛围) ;最后, 教师播放歌曲, 并让学生小声跟唱, 并思考歌曲中以怎样的旋律和情感抒发内心的希望?在以上教学中, 教师以音乐为桥梁, 让自己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共同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二) 移动教学法, 彰显学生音乐个性

移动教学法很适合开放式课堂。该种教学法主要向教师透露着:教学场所并不局限于教室, 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和歌曲需要, 带学生走出教室。室外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音乐, 以彰显出学生不一样的音乐个性。以学习初中音乐《校园多美好》这一课为例。我把教学场所变为室外, 让学生在逛校园中体验这一首歌曲, 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歌曲的高潮部分是哪里?学生通过逛校园, 对校园歌曲有了不一般的了解, 因为每个学生对校园的感情有所不同。最后, 教师引出:不同时期的校园流行歌曲也有所不同, 并让学生说出歌曲的名字, 同时对比不同时期的校园歌曲, 总结出共性。

(三) 体验式教学, 增强学生音乐理解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 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体验过程中, 学生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 不断感受作品中的美, 以促进自身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开放音乐评价, 提升开放教学实效

开放式教学需要开放性的评价, 以提升开放教学实效。例如以《希望与你同行》这一课的评价为例。音乐教师可以从学生是否主动融入互动、是否有感情朗读、在演唱时是否融入真情实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而不是是以学生唱的技巧如何进行评价。同时, 音乐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利用某一句或者一段歌曲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通过以上方式, 评价不再枯燥, 而是充满乐趣, 大大促进了开放教学实效的提高。

总之, 通过音乐教育, 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音乐个性得到发展, 想象力得到丰富。因此, 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利用音乐, 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利用开放式进行教学时, 需要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 全面锻炼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实施开放教学已经成为必然。开放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本, 突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作用。同时, 由于音乐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艺术性、审美性等特点, 需要利用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 以培养学生独特的音乐个性。那么, 针对初中生特点和教材特点, 如何有效实施开放教学, 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既学习音乐知识, 又能发展音乐个性呢?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深入解读开放教学, 从多个角度入手, 构建开放课堂。

关键词:初中音乐,开放式教学,音乐个性,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志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新课程 (下) 2011 (01)

初中数学教学中开放性教学探究 篇10

一、开放性教学探究的特征

转变过去的以教为主的授课模式, 实现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实际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创新型思维, 积极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能力。开放性教学探究通常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 自主性是开放性教学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自主性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开放性教学的必要前提, 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教材,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学科的知识点和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普遍要求。

2. 探究性是开放性教学的途径。

知识的习得需要探索, 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探究不同于一般的学习与讨论, 是带着问题, 从问题出发,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 通过细心的观察与思考, 经过不断的演算与推断, 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性的实践, 培养求异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3. 开放性与灵活性是开放性教学的原则。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是逻辑性与层次性都比较强的基础学科, 不仅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具有多样性, 而且在实施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设疑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点的本身, 也是贯串数学知识的始终, 开放性与灵活性为数学学习提供了养成科学探究思想的凭借, 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提供了资源和素材。

二、开展合作教学, 从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

过去的教学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授基础之上的, 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 以致于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能力结构单一的缺陷。新课改提出了创新课堂, 还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而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引入, 为教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根据学生的实际, 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 好学生与学困生的充分融合与帮带结构的分组形式, 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个人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分组学习能够依靠自身的学习实际, 与其他学生结成共同学习的小组, 充分发挥各自学生的智力优势, 相互讨论, 深入交流, 通过思维的互动来快速领悟数学的知识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对学生的分组中, 将学生的特长与智力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 比如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可以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差的学生分在一起, 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 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通过多次的练习, 优势互补, 缩小能力之间的差距。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对问题的设疑, 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基础强的学生思维能力的打开, 能够很好地启发基础差的学生, 最终实现全体学生普遍的、综合性的能力的提升。

分组合作学习的构建, 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充分的展示, 让小组成员之间阐述对问题的分析与实验, 从解题策略或对结论的辩论中发现产生分歧的问题和关键点, 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探讨, 各小组在相互交流、相互倾听中,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最终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向合作探究的过程转换, 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升课堂的开发性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构建学科的交叉学习平台, 开放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的教学, 往往需要对知识进行模型转换来实现生动的教学需要, 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既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又能够为课堂教学营造丰富的文化氛围。我们知道, 学生的认知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比如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学进行融合, 通过测试一定的物理问题来揭开数学知识的要点和重点。通过对学生的积极诱导, 增强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自控”作用。

对学科间的融合, 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掌握数学知识, 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 多渠道、多方面地补充自己的知识面, 将各种学科知识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和教学策略引入到数学教学实践中去, 因势利导, 多向调整, 向课堂外要知识, 向生活实践要知识, 利用网络、图书等媒介和途径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迁移。

高中语文开放性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校教育;开放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91-01

开放性教学是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化的人文教育理念,适应开放性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落实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由课堂转向课外教学的开放性,以及重视对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营造良好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注重学生开放性学习方法的培养两方面介绍了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一、营造良好的开放性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开放性教学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接受为辅的教学方法不同,它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放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发现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一个良好的开放性的教学环境,需要有教高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的教师,能有效领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积极的融入到开放性教学氛围中,以下主要介绍了开放性教学环境中的两种教学环境,即: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注重课堂转向课外环境的开放性。

1、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性。高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是课堂环境,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探索教学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使课堂生动活泼,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除了让学生掌握搜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外,还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对思维方式的训练外,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开放性的教学环应本着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宗旨,注重延伸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使师生间处于平等、民主的地位。

2、注重课堂转向课外环境的开放性。高中语文教学虽然要以课堂为主,但是还应着眼课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注重课堂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除了注重听说读写外,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承受生活的能力,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吸取知识,训练思维,开阔视野,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实际生活给了培养语文能力的空间,只有广泛涉猎的学生,才会才思敏捷,灵活的运用知识,较强的语文迁移能力。

二、注重学生开放性学习方法的培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并规定高中语文课程要把共同基础和多样性选择结合起来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顾及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大胆探究,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以下从重视对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两方面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1、重视对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尊敬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都是高中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特征,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方法是开放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发现学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相关知识,并总结规律,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个探索事物规律的过程,这就会使得学生由之前被动式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使学习得到的知识成为解决日常问题的手段。发现学习法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面对学习的知识,用主动地、一步步获得结论的过程代替被动的接受结论,是发现学习法的主要目的,抓住知识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发现学习法的意义。

2、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家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且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终身学习,这就要求高中语文课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把自学作为重要环节。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自思、自总结,主动体验学习过程,累积知识,有较强的比较、欣赏、迁移能力,能自己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些是传统教学中不具有的,因为传统教育中千篇一律的讲解、总结结论等,早已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性、积极性,阻碍了自学能力的发展。一个人即使读过大学,有过其它的正规的教育,但如果他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能自己刻苦专研,那么也只能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中停留,知识领域得不到扩大,科研上也不会有所结果。一个人要想有所建树,绝对离不开自学能力,事实也证明,自学使很多人获得了成功。高中是学生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是即将毕业学生的一个新起点,只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远。

开放性实验教学 篇12

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的“3+2”培养模式 (“3”指三个平台, 即:通识教育课平台、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2”指两个模块, 即:专业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 , 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各类实验教学重新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开放实验, 构建反映时代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多模式、立体化的食品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 以适应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高等教育也随之进一步发展。自1999年开始, 我国高校普遍大范围招生, 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2]。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 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 尤其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仅包括扎实的文化基础, 更看重各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对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 尽管各高校在软硬件方面相应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全国食品专业实验教学均购置了大量的实验设备, 但仍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导致了原有的固定时间、固定人员的实验安排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为此, 转变教学模式成为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由原来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为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教育部2005年教高1号文件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2006年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对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规定要有开放型实验室, 这一要求对开放实验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7年, 教育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提出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该“计划”要求本科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组建实验设备、开展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在本科学习阶段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 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开放实验体系是“质量工程”体系的一个分支, 开放实验模式的研究符合目前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

2 开放性实验教学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起, 国外出现了对开放性实验的研究, 涌现了一批开放实验教学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3]。但开放性实验研究的理论还不是很成熟, 同时由于国情不同, 各个国家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认识到开放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国内由于高校间的实验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术水平、学生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加上对开放性实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使得目前我国开放性实验教学存在多种模式[4]。

2.1 课余开放模式

实验教学的实施主要沿用传统的实验模式, 必修实验以固定实验班为单位, 按安排好的时间和实验项目, 由指导教师做实验前集中讲解和全程实验指导, 在实验室空闲时间对学生开放, 学生可以在开放时间完成在实验课上没有完成的实验内容或较高要求的内容, 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做自选项目的实验。

2.2 时间开放模式

把教学大纲要求的每个必修或选修的实验项目分几个不同时间段开出, 每个时间段开出确定的实验项目, 学生通过预约, 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 灵活掌握实验进程, 打破了过去以固定实验班为单位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

2.3 全方位开放模式

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实验设备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联系相应的实验室, 自行选择实验题目并设计实验方案、查阅资料、选择设备、摸索实验步骤从而完成自己的实验项目, 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

在这三种开放实验模式里, 前两种是处于过渡状态的、最初级的开放实验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开放实验的实行, 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开放性实验, 与开放性实验所要求的时间开放、内容开放、设备开放、管理手段开放还相差甚远。只有全方位开放模式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开放性实验, 能极大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符合目前人才培养的要求。

但是所有的实验项目都采用全方位开放模式的可能性极小, 因为确实存在一些不适于全方位开放性操作的实验项目, 如演示性实验绝无全方位开放性操作的必要, 假若按全方位开放性模式操作, 会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因此, 各高校应根据目前的实验教学条件、专业要求和实验项目性质等实际情况, 制定形式多样、操作性强的开放实验模式。

3 食品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3.1 食品专业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

食品专业的应用性很强, 因而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生物类、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目前食品专业的实验教学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模式一般为两种。

3.1.1 验证性实验——不开放

在所有的实验中, 目前验证性实验项目几乎占到80%, 实验教学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 即课前预习、教师讲解、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进行, 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固定。由于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而所有的实验项目全部是计划内的必修内容, 因此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急需改革。

3.1.2 综合性实验——时间开放

目前每门课程计划内都有1~2项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由指导教师给出实验题目,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经过指导教师批准后实施, 实验时间由学生选择, 实验完毕后上交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由于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时间自主选择,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能灵活安排实验时间, 具有开放实验的特点, 但仍需进一步改革,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3.1.3 研究型开放式实验——全方位开放

本部分为计划外实验项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2008年进行了11个实验项目试点, 2009年进行了12个实验项目试点, 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科学综合实验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经费资助, 依托于两个中心 (食品科学综合实验中心和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本部分实验由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参加。首先由学生提出研究性题目, 指导教师根据研究项目的新颖性、可行性等最终确定研究型实验项目;学生调研、安排实验方案,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方案;实施实验, 时间由学生选择;实验结果汇报、讨论, 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总结。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型开放式实验试点工作, 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指导教师也从中学到了新的实验教学理念, 同时也为实验室全面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而, 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模式应进一步稳定下来, 积极推广应用。

3.2 食品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 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 构建多模式、立体化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

3.2.1 计划内实验

①验证性实验——时间开放, 内容集中

验证性实验以对食品理化指标测定、食品加工工艺等验证性内容为主, 主要作用是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 该阶段作为食品专业实验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严谨科学作风的重要阶段。每个实验项目根据学生总数每周或隔周开设一次,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进度参加实验, 学生通过网上预约实验, 额满为止, 由于验证性实验内容和方法变化不大, 该环节在实验操作前由教师对实验中的关键环节、难点、重点做讲解, 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率, 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为以后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环节打好基础。

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全方位开放

教学计划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按照三选一的比例拟定实验项目, 学生在完成验证性实验之后, 通过网上预约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时间, 同一实验项目有人数限制。学生自行制订实验方案, 自主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指导教师只做方案评审、方法指导以及实验成绩评定, 不对实验进行具体讲解。

3.2.2 计划外实验

①研究型开放式实验——全方位开放

经过近两年的试点, 逐步建立稳定的研究性开放式实验模式, 确定可行的实验内容、实验成绩评价方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 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与学生毕业论文有相似之处,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毕业论文是一人一题, 而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是一组 (2~5人) 一题,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集小组众人之长, 使方案更可行。因而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是毕业论文的过渡, 学生在此阶段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的做好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订单式”实验——人员开放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实验室拥有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的技术体系, 近年来, 利用这些优势, 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形式, 承接部分产品加工的实验任务, 以满足师生的需要。如2009年校三十四届运动会召开之前, 实验室承接了为经管学院运动员提供早餐 (蛋糕和酸奶) 的任务, 由专业实验教师带队, 学生自愿参加, 组成产品加工实验小组, 通过开放性实验的方式, 实验产品提供给“订货方”。“订单式”开放性实验服务了师生,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多模式、立体化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充分利用了实验教学资源,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新世纪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摘要:实验教学是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各类实验教学重新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开放实验, 构建反映时代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多模式、立体化的食品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 以适应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实验教学体系,食品专业

参考文献

[1]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2) :148-151.

[2]付章杰.开放实验体系建设及其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沙:湖南大学, 2008:1.

[3]陈绪诚.构建实验创新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60 (4) :130-133.

上一篇:芦荟多糖下一篇:颈椎颈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