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精选12篇)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 篇1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 许多教师只是把小学数学教学局限在有限的教室空间之内, 即所有的教学都是在教室内进行, 这就使得数学教学处于非常大的局限性之中。另外, 教师观念的落后, 教学方式的陈旧、不知变更, 也严重限制了数学教学发展。很多教师只是一成不变, 一切按照自己认定的老形式、老套路进行, 没有任何创新, 成了教学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这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新的教育形式的需求。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 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更具有人文化的性质, 体现了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因此为了认真贯彻这一教育理念, 广大数学教师应该认真领会新课标的指导精神, 并在实践中认真地予以践行。
一、教师教学观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教育改革首要的问题是教育者教育观念的更新, 只有更新了教育观念, 才有可能深刻领会教育改革精神, 并付诸实施。从现实意义来看, 要想实施开放性教学,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最为主要的是作为数学教师, 自己对于开放性教学的认识, 观念上要有所转变, 能够及时领会新教育理念的含义, 与时俱进, 才能不被新的教育形式抛在后边。在新的教学理念下, 数学教学不仅要完成传统数学教学传授数学知识的任务, 还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以及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1.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对于问题的思维方法, 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材施教”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作出相应的个性化教育方针策略。作为数学教师,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 给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大胆想象、富于个性化学习的氛围。
例如, 家庭作业的布置、课堂练习的设计等, 要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做出相应的安排, 决不能原来许多教师的错误做法一样, 留作业实行一刀切, 统一要求、统一安排, 没有任何灵活性。实际上这是根本违背我们留作业的最初目的的, 我们留作业的目的就是从作业中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便做出及时的教学改变。课堂设计的安排,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 要关注情感。
这里的情感是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 学生对于教学的反应和需求, 就像是一个指挥棒一样, 随时指挥着我们的教学方向。数学教学也一样, 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决定数学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也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提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的兴趣, 并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就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尽量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带着浓厚的兴趣加入到学习中来。而开放性教学就具备这一特点, 开放的教学地点、开放的教学形式、开放的教学氛围, 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形成。
3. 要注意态度。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或喜欢, 或厌恶, 或不满, 或充满疑虑。因为开放性教学更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所以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的看法和态度对于调节教学环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是教师调整课堂教学进度的重要指示标志, 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 就是满足学生的学习知识的需要。在教学中, 教师始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于学习的所变现出的态度, 如果学生表露出不以为然、无所谓的态度, 就说明我们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如果学生表露出满意的神态, 就说明我们的教育环节设定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方向, 可以继续进行。这样数学教学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有切实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学习到较多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学知识。而我们所提倡的开放性教学, 就需要教师在真正领会新教材教育目标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进而编拟出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开放性教学内容。
1. 情境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 如果单纯地讲解数学问题或数学知识, 教师虽然讲得口干舌燥, 但往往事与愿违, 会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恶, 就更别谈什么带着兴趣学习了。相反, 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对新奇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 而将数学知识融合到一个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情境之中, 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 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 有的教师就采用把知识融合到一个购物情景剧当中,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应用性的教学内容。
开放性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把所学的知识为现实生活服务。为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方面, 充分运用校园中蕴含数学知识的内容,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寻找近在咫尺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 使之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另一方面, 根据学生经历过的事情或根据已有经验能够作出判断、解答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 同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有利于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 开放性教学是我们进行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 是相对于原来旧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 是一种人文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广大数学教师来讲, 是一种值得借鉴和实践的教育方式, 教师只要认真进行探索, 并和自己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 篇2
《开放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
读了《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郑毓信作为一名哲学教授,以其独有的视角直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保持头脑的开放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墨守成规,迷信盲从,而应坚持独立思考,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理论思想与教学方法,积极地去进行新的探索,而这些正是我所缺失的。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素养是决定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文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案例,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可能性》一课中,摸球是常用的一个环节。常规的设计是先摸球再根据摸到的`两种球的数量比较,得出:口袋里那种颜色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越大。而郑教授认为,在摸球之前,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向学生出示两个口袋并告诉他们里面分别装有一定数量的粉球和黄球,其中一个黄球较多,另一个粉球较多,但两者的总数是一样的。而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有关于“情境设置的标准”不应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沟通“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联系。
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是李正太老师的观点,一节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质量,一句话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是提高课堂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数学教学中处处有“哲学”。
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应盲目的去追随潮流,或是满足于在任何时候总能充当学习的样板“;”最大读书心得是什么?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
数学不止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课堂上在相应的活动或情境背后关于数学的东西,才是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才是我们教师需要努力发掘的。只有关注到了,挖掘出来了,数学课堂才有”数学味"。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当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的浅薄,只有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深刻反思,及时改进,才会不断的提高。
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尝试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86-01
所谓开放性教学是一种多向、多角度、多手段的发散型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开放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本文通过阐述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意义及策略,进一步强调在新课改下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探究规律性的教学。
一、开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开放教学目标旨在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预先知道这一堂课要求达到的结果,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可从如下三方面进行制定和达成目标:1、制定目标。目标制定时,不仅仅考虑教材本身的要求,同时考虑学生当前基础知识和思维水平等实际状况。在制定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考虑发展领域的目标,即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而言,发展领域目标应得更多的重视。2、达成目标。各个环节教学时,不仅要达成认知领域的目标,要同样考虑发展性目标是否达成,从有利于学生发展、体验的角度讲,环节不应“因为认知目标已达成而不顾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就嘎然而止”。3、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时,不仅要评价认知目标是否达成,而且要评价学生在其他方面是否有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观念、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否得到了培养。
二、开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需要开放。目前数学远离生活是教材的一大弊端,然而不少教师却非常尊重教材,恨不得将教材“复制”“粘贴”到学生的头脑中。教学内容的封闭,学生学得寡然无味,所以,教学内容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师生都应是教材的创作者,教学过程也应成为教学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好地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三、开放教学过程
开放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探索的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发现和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知识和问题的探求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策略,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去主动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如教学“圆的画法”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谁能用一支粉笔徒手画圆?”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黑板表演。教师请了两位特别自信的学生画圆,结果这两位学生在全班学生的嬉笑中宣告失败。此时,教师说:“我来试试,看行不行。”全班学生睁大了眼睛,等待着老师的失败。当老师两指捏粉笔,小拇指按住黑板固定,一旋转画出一个标准的圆时,学生们十分惊奇。老师装着得意的样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这样有本领呢?学生们一下顿悟了:老师,因为你的小拇指按住黑板没动,捏粉笔的两指和小拇指之间的距离也没变。教师笑着表扬了他们,并启发学生探索出了画圆的两个要素:定点(圆心),定长(半径)。这一活动使学生既轻松愉快,又观察了探索过程,较好地掌握了画圆的知识与技能,并由此联想到了绳子画圆、木条画圆等日常方法。
四、开放课堂训练
开放式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会用数学思想去审视,去解决,于是离不开平时的训练。可从如下几方面去设计练习:1、分层设计作业。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分成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教师分类指导。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升和成就感。2、设计开放性练习。设计时题型要多样化,如填表、选择、补充不同的条件和问题等,同时注意突出条件、问题、思路、结论的开放性。3、练习设计具有应用性、探究性。教师构建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五、开放课堂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我认为开放的评价体系是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发挥。开放学习评价,可采用师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习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当今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往往只通过别人的评价而获取心灵的成功感,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讽刺挖苦。而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给予评价。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行为,更应发挥它的教育功能,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摭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 篇4
一、提倡探索式的教学方式
开放性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探索过程, 只有主动参与, 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所以, 在教学时, 无论是计算法则的得出、概念的形成, 还是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的推导, 我们都应该提供给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 凡是学生能自己得出的, 决不代替。 如, 在教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我先通过复习三角板各角的度数, 算出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 度, 引导学生猜测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度。再出示活动要求引导验证, 通过学生算一算、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度, 再利用开放题进行拓展延伸。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处于积极探索状态中, 使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得到实现。
二、开放课堂学习材料, 创设学生乐学氛围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学生在原有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 又增添了一个虚拟世界, 教学时空发生了重大变革, 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 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材料。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 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 就不难发现这诸多的情况及实例, 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探索数学规律, 感悟数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目标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 这样可以使一些抽象问题形象化、生活化, 学生更容易掌握。
三、开放课堂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是一个促进个性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知识结构和问题的探求过程, 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 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 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 学会与人合作, 学会倾听、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如, 在教授《找质数》时, 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参加, 先将二十张写有1~20 数字的卡片给二十个学生, 让他们在卡片背面写出数字的因数。将因数看作每个同学的朋友, 先要求有两个以上朋友的站起来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给予肯定。再要求有两个朋友的同学将卡片贴在黑板上为另一类。只有一个朋友的同学拿着卡片1, 教师给予鼓励。教学中, 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因为学习过程开放, 学生都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 所以远比靠老师讲解获取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 各种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
四、适度引入开放题
开放题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切入口。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练习,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个性、创新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 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后, 教师便出示开放题:一个装着三角形的纸袋, 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 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是直角或钝角时, 学生判断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而当露出的是锐角时, 同学们则无法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并且无法说出判断的理由。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 让学生展开广泛的讨论, 这样一来,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每个学生都能够各抒己见, 展示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的一面。
关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篇5
开放式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上的一个创新,主要目的是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小学的开放式教学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我国小学教师很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导致开放式教学模式很难推行。开放式教学法有四大原则,首选是主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起点,要想提高小学教学水平和效果,就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是过程性,开放式教学模式一方面继承了我国素质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将学习过程做为教学的目标,响应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再次是合作性,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学习,任何知识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合作,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是开放性,小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度,从而让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得到锻炼,教师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现象存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普遍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能答出问题就是掌握了知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很多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却不进行讲解,导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很差,不明白自己记忆背诵这些知识是要干嘛,有什么用处,这就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古以来,我国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小学生丧失了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其次,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紧密相连,然而不少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讲解知识点,根本不对知识进行拓展迁移,导致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因为神学的压力,所以不少学校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让不少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方法单一的同时,还忽视了分层教学的应用,不少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整齐划一的讲课和布置作业,导致优秀生认为太简单不屑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觉得很难,不易学懂,这都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最后,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施加压力过大,只重成绩,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社会竞争的激烈,让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抱有很大期望,教师通过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家长也总是拿自己孩子的成绩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各种课堂灌输和课外辅导班使小学生劳累不堪,数学本来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可教师一味让学生多做题,就忽略了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许多教师课下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找得到的原题,这让学生固定的解题思路非常熟练,可一旦题型变换,学生就不知所以然了,这导致了学生只会做简单的固定思路的题,而不会做稍微变换形式拓展知识点的习题,这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对于数学科目的继续学习。
3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策略
首先,要把“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生本教育”,教师应积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助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教师要把自己放在辅助的教学位置上,及时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并进行及时总结和分析,找准原因,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修正,同时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在课堂中更要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层教育,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他们自主学习。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班级内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中对成绩的过度重视,要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授课时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交流,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给学生综合感官上以冲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整个身心参与进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让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以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在亲切中尽心实践,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从简从优教学,尽量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遵守教案,一直按照预定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同时,在教学中,要从简教学,不给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要让班级内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一定要精简数量,布置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同时,教师还应该多和家长联系,多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同时让家长不要一味给学生报辅导班,在学习理念上让家长和学校保持一致,给学生减轻学习的负担。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一定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把“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生本教育”,在课堂授课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从简从优教学,尽量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赵锐 单位:辽宁省海城市马风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晓凤.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赤子(上中旬),,17:113.
浅谈开放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篇6
一、课堂中让学生在合作、发现中体会探究数学的乐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接受学习为主,教学的内容大多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单调的记忆过程。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室即是课堂,课堂即是教室的传统观念,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空间,在这样的课堂空间里,师生之间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动口、动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来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十几减8”这部分中的“13减8”时,没有把自认为较好的方法直接交给学生,而是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经历“自己探究算法——在交流中比较、体会不同的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这样一个过程,并把精力较多地放到学生探究算法上。在教学中,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喜羊羊卖桃子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告诉学生“喜羊羊不会算,你能帮他想出一种好办法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我及时抓住了这个时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讨论积极、热烈,很快就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总是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寻找探究的乐趣。
二、课堂中开放学习内容,加强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本身是开放的、多样的,小学数学学习更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只强调书本知识,只重视现有模式题的演练,忽视生活中的数学,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解决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问题。如果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实际脱节,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目标就难以达到。为了达到“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开放学习。一方面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的有关背景材料必须开放,及时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信息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事例纳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学习了“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实地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到农村丈量田地面积。另一方面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原始的问题是:要买一个价值50元的商品,如果你存了15元,还需要再存多少元才能买下这个商品?改过后的问题是: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只有15元,想给他的奶奶送一份生日礼物,利用超市的广告宣传单的价格制定一个购买计划。
三、课堂中开放教学形式,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来说: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等环节是一堂课所必需的。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指标加以考虑。实践表明,过分地追求某一堂课的完整,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体验,教师为了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内容,而硬生生地打断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习过于零碎,起不到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有时预设几种算法,可学生说出了更多种,计划20分钟完成的新课用了一节课,后面的巩固练习就来不及上了。但在这一过程中,我并不因时间因素而限制学生进行探索,我深深感受到知识在学生的互动中碰撞出了火花。我想,某一堂课的不完整,或许拖课了,老师有所失,但学生会有所得。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利用课堂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新课程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讨论完成,其实质就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来。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总之,开放数学学习,创设了融洽的师生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塑造和谐生动的学生发展空间。教师要充当合适角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建立和谐、民主、安全、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篇7
一、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 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相结合。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 师生共同合作, 创设一种富有探究性的活动情境,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记得我在以前教学“元、角、分”的时候, 由于学生对人民币有过一定的接触, 而人民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再次认识和应用人民币,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此, 我设计了“钱有什么用?”的专题课前调查, 在新课前一周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 目的是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合作, 收集相关信息,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调查身边和钱有关的事, 并把它记录了下来。上课的时候, 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合作调查情况,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当中开始新问题的发现和探索。在这样有效的生活情境中, 学生不仅体验了数学的研究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初步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 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数学知识。
1. 创造有效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 我尽量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新知识。学生能自学的知识, 尽量少讲, 甚至不讲, 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分析后学到的知识, 印象更深刻, 掌握得更扎实。例如, 教学“年月日”一课时, 我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个年历卡, 课上自己仔细观察、学习, 获得有关年历的知识。再如, 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后, 关于我们最多能看见几个面的问题, 学生一开始有争议, 于是我就让每个学生自己观察, 然后得出结论。
2. 创造有效的表达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表述还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在教学中, 我注重加强学生说的训练, 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 不论说得正确与否, 都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学困生, 我往往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 则让优等生解决。因为班级人数比较多, 我经常在课后闲暇之时问孩子们。同时课堂上尽量腾出时间提问学困生。这样就会避免在课堂上冷落一些表现不积极的学生。
三、开放教学媒体, 注重手段的择优性
现代教育技术深入课堂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要求, 对小学数学教学将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 很多方面已敌不过多媒体教学。数学学习中使用多功能计算器将成为学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和能力,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验证笔算结果和处理一些大数目的计算, 而且可以代替部分实物学具, 演示一些活动性的学习内容等。小学数学大部分内容注重直观材料铺垫, 讲究问题的实际引入,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如创设虚拟现象可以缩短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空间距离, 替代部分实物教具和学具的动画演示, 更具体形象。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教学手段还是不能丢。小学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 经验的获得大都是靠亲自实践操作来实现的。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 感知就不丰富, 表象也难很好地建立。《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的物体的重量, 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又如《圆的周长》的教学, 没有学生亲手对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和计算, 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问题, 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媒体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增加他们的实际体验,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能越俎代庖, 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和必要的动手操作训练。
四、创设课堂练习的开放,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开放性的课堂练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学会创新。
1. 条件的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10以内加法时, 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0= () + () , 9= () + () , 8= () + () , 通过这样的练习, 既使学生掌握了10、9、8的组成和10、9、8的加法算式, 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问题的开放性
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必须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题。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 更应该成为学生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允许以不同方式理解、思考和解答问题。在二年级学生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 一位教师设计了一组开放性问题:果园里有桃树20棵, 李树30棵, 杏树25棵, 请同学们从以上内容中选出几条信息, 编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兴趣浓厚, 编出了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如一名学生这样编:桃树与李树的和是杏树棵数的几倍?
五、学习方式的开放
开放性教学要改变过去学生端坐课桌, 耳听笔记, 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代之以一种积极参与, 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的学习方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篇8
一、联系生活实际, 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引发学习兴趣, 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 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 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 为找寻答案, 他们动手做了实验, 找到了答案, 很快掌握了圆的特性.我还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再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 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 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 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 而大小不同, 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 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 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加强自身体验, 突破教学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奥秘, 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独特体验.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 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 要理解教学内容, 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 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 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 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 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这些概念, 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 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 教学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 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 另一只杯里放入一个螺丝钉, 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 铁锁占据空间大, 水面就上升得高, 螺丝钉占据空间小, 水面就上升得少, 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此外, 我还根据教学内容, 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 等等.总之, 凡有适宜的内容, 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
三、进行多元评价, 树立学生自信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 而是夸出来的.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 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 发现了圆柱的高, 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发现的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 我称赞他思维灵活, 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 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 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 出现了错误, 脸羞得通红, 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 但你敢于发言, 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四、坚持语言表达, 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 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在体验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 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 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 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 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 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 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 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 因势利导, 给予点拨, 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 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 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商不变”这一规律, 这时可出示8÷4= (8×0) ÷ (4×0) =2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8×0=0, 而除数不能为0, 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 应补充条件“0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 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 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灵活运用教材,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精神, 要让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在教学中, 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 而且“会学”数学, “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 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性思维,培养策略
“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所设定的一个基本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此,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如下策略:
一、结合数学学科特点,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为背景, 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突出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后可以得出, 即使是十分初等的数学内容也体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数学思维形式及其特征性质;即使在最为初等的数学内容中, 我们也可地清楚地看到数学的抽象特点。以这么一道题为例:3个男孩平分一个比萨, 7个女孩平分两个比萨, 每个男孩与每个女孩分到的比萨饼一样多吗?请解释你是怎样找到答案的。这道题其实主要考查学生解题的思路。大多的学生会采用常规策略解决, 所谓常规策略即男生每人1/3块, 女生每人2/7块, 比较分数的大小便可以得出结论。实际上, 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绝对不仅仅只有计算, 这道题还有很多方法解决。开放式课堂上, 激发学生们的思维, 学生们可以想出更多的办法。一位老师的课堂上, 学生们一共想出了八种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为:三个女孩分一个, 剩下的四个女孩子分一个。这样一来, 那么剩下的四个女孩每人分到的就要比每个男孩分到的少。因此, 答案是男孩分到的比萨饼更多。很明显, 这道题的答案并不唯一, 也不看重结果, 而更注重让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允许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 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特征。这样的推理更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在推理中, 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事实也是,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 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二、对解题思路进行开拓, 进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客观事物要求人们在认识、解决问题时要采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这种观点表现在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上就是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善于发现新的因素是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具备了灵活的思维能力就能在思维受阻时及时改变原定策略, 并且对思考路线作出及时修正, 进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具有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的解题特点, 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要鼓励联想, 提倡一题多解。同时, 在小学数学开放性思维训练中,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要多设计开放性练习, 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一道“比和比例”的题为例:甲、乙两车合运77吨货物, 甲车比乙车多运了1/3, 那么请问:甲、乙两车各运了多少吨货物?在解这道题之前, 提醒学生先不忙着解答, 而是老师先要求学生分析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然后, 再去选择适当的方法。经过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把它归入了分数应用题。这时, 老师提醒学生能否从其他思路进行思考。学生再经过一番思考和分析, 发现并概括出这是一道“把一个总量分成两个部分量”的题目。对于这一种题型, 就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进行解答。确定了题型, 接着要求学生说出按比例分配题目的特点。按比例分配的特点是“已知总量和两个部分量的比, 求两个部分量”。根据这个特点, 让学生分析题干中的已知条件, 即“甲车比乙车多运了1/3”可以得出结论:“甲车与乙车所运货物的比是 (1+3) ∶3”, 这样, 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对此题进行了解答。在这个解题的过程中, 通过对题目题型的确定, 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就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三、提倡探究求新,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在获取和发现新知识的活动中, 创新思维是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所谓创新思维, 即寻求变异、不循常规、勇于创新。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 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开放题的教学,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 更是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探究求新, 提倡标新立异, 鼓励并激发学生能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 对题目加以调整、改组和充实。通过创造思维的活动, 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 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 形成良性循环。如可以一题多问。所谓一题多问就是在相同条件下启发学生通过联想, 提出不同问题。例如, 同样一个问题, 可采用不同的问法, 题目为:三年级有女生45人, 比男生少1/10。可以问:男生有多少人;也可以问: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还可以问:男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一题多问的方法以及练习, 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对题目作多方面的思考, 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 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进而更好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尤霞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思维模式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09期。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 篇10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来源
开放式的经济科学带动开放式的人才需求, 而开放式的人才需求又带动开放式的教育。众所周知, 课堂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只有打破原有传统的封闭教学壁垒, 积极向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革新, 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全方位地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 各个学校创新教育的实施还不到位, 对数学课堂的实践性操作还略显表面化, 而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育理念还未得到实质上的改革;在教学方式上,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还停留在过度单一的形式上, 在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引导方式上还有些欠缺。基于此, 本文就从小学数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出发, 对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阐述。
二、开放式教学法的内容及特点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现代教学法下的素质教育, 它主要从剔除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出发, 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轻松的教学气氛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的教学模式, 同时它还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体制。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氛围以及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还要求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开放性。1
开放式的教学体制具备几个基本特点。第一, 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与支撑者, 在学习过程中, 特别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只有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让学生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去主动性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第二,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要将数学课堂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让数学的学习内容能够在学生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延伸;第三, 要积累多样化课题材料, 让动手实践作为课堂开放式教学的主要形式;第四,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兴趣带动学生去学习;第五,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封闭的课堂纪律的限制, 因此, 课堂的纪律规则要重新制订。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1.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原则
学习的主要能动者是学生, 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特性, 要让学生知道, 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自己有权利来规定自己的学习方式, 只有当学生作为知识的主要探究者、构建者, 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探究、去学习,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 开放式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 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原则
合作性原则是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施的第二大原则。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将开放式教学顺利地践行。开放式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对知识以及思维的开放性, 讲究的是整体中的集思广益, 而合作刚好可以满足开放式教学的这一特性, 通过合作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想法的充分交流, 从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2
3. 以实际生活为基点的生活性原则
小学数学是数学课程的初始学习阶段, 它与我们实际生活关联非常紧密,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特点, 通过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实例来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学会数学再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带有数学性质的素材巧妙地运用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 引导学生以自身所熟知的生活经验来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四、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1. 要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开放式的教学观念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来革新, 只有教师能够积极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才能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打造可行性基础, 才能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 对课堂气氛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同时, 这也是践行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以平等、宽容的教学态度去指导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 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积极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并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倾听学生、了解学生, 让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观点等等。只有这种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得到真正的、有内涵的实施。3
2. 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开放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增值的过程。只有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才能真正将开放式的教学体制落实到位。首先, 要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激发学生创新式思考问题的思维, 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其次, 在开放式教学法下, 除了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与合作交流外, 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提问意识, 让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 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下,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树立起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严格按照小学数学课改大纲规避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 努力构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体系, 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探讨的教学氛围, 努力打造促进学生开放式思维、开放式学习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庆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叶埠中心小学, 湖北, 武汉, 430402.2007 (8) .
[2].马玉晓.《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烟台市莱山区三十里堡小学, 山东烟台, 264003.2011 (36) .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 开放性教学 学习环境 学习材料
小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学习不能很好地专注,教师的启蒙教育最初是在维持课堂秩序。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听讲,教师能够顺利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要求孩子们腰杆挺直、双手背后,标准统一的军人姿势,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看似能够专心听讲,但是走入教室,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来源,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开放课堂的构建。
一、开放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形势下,开放课堂的实施,教师首要的是转变课堂模式,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讨交流中,充当“小老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只有将尊严还给学生,将童趣还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推理》时,我就让学生六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特别是课本中的这样一道题:“小玲有6种玩具:熊猫、松鼠、小狗、洋娃娃、小喇叭、手鼓,放在右边的玩具柜里,熊猫放在洋娃娃的左面,小狗的上面;松鼠既没有放在小狗的旁边,也没有放在洋娃娃的上面;小喇叭不在小狗的旁边。”我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们自己找条件,自己纠正错误,说明理由。教学中,我讓学生敢想、敢做、敢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始终会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开放课堂学习材料
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机遇。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尊重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是感兴趣的,教师要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为我们的教学也提供了机会。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录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放课堂学习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就好比我在执教《搭配中的学问》时,我就创设了一个笑笑过生日的情景,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材料来进行教学。第一环节:笑笑过生日选新衣(搭配衣服);第二环节:出发去肯德基(搭配路线);第三环节:小朋友们见面握手(算出握手次数);第四环节:进肯德基选择食物(搭配食物);第五环节:结束后留下电话号码(搭配数字);第六环节:欣赏成语故事《田忌赛马》(懂得搭配自古就有)。在这一系列的材料中,我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让学生展开讨论,由于每一环节都选用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材料,所以学生兴趣高昂,讨论激烈,发言争先恐后。这些材料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引入课堂,增加学生数学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验到深奥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三、开放课堂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育的目的似乎是在培养考试的机器,教学过程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是听众,学生没有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要不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知识结构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开放课堂教学形式,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师上课的评价是课堂结构是否完整。因此,教学中,教师多追求教学结构的完整,包括复习、新授、练习、总结。但是事实证明,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教学结构的完整,势必会忽略学生的参与,会压缩学生探讨、交流的时间,这样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打断了学生的交流和探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放弃一味追求完整,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开放课堂评价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都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开放式课堂中,教师要将权力下放给学生,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要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严士健.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谈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 篇12
一、开放式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材观的影响,许多教师常常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不顾教材内容与学校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课程的实施流于形式化的运作,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课程的本意。
开放教学内容,就是根据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来调整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教材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距离,充分地把教材内容生活化,让数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师可开发校本课程,补充开放性习题,不断融入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新信息,使学生在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中学会选择与整合,学会思考与创新。有的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开发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课程,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开放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主动“说”的缺失,师说生听、师问生答似乎成了一种“规定”。即使是在学生讨论中,其内容、方式也大都由教师框定,说的机会几乎被优等生占有,课堂的高度集权使学生无法获得主体地位。因此,开展开放式教学方法,首要解决的就是“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它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力求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和谐“对话”的过程,使“对话学习”成为启迪心灵的钥匙,让生命的个体在“心灵对话”中焕发灵性。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首先要做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的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沟通,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教师应该成为出色的主持、忠实的听众、友好的伙伴。只有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和谐相处,教学才能得以升华。其次,要组织学生与同伴平等对话,师生平等对话,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但是,仅凭教师一人与学生对话,还远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组织学生与同伴进行平等对话,即可弥补这一不足。同伴对话是一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研究表明,学生是有差异的,注重学生之间对话的平等,是十分必要的。最后,还要励学生自我对话,对话教学需要激励学生自我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反思。反思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运用原有的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反思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三、开放式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奉的理念,依据的理论和运用的技术不仅关乎整个设计能否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而且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心态,实行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毫无意义的作业,压的学生透不过气,也扼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全面实现数学作业功能,必须进行开放式的作业设计。首先,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完成作业成为一种积极的体验。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及富含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数学作业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作业积的积极性,学生才会爱做,乐做。其次,作业设计时要挖掘数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增加数学作业中的情感因素。数学知识本身揭示的是抽象的数和形的规律性,追求的是事物的“真”,生活中的许多的“善”和“美”依托其中。如果我们能将数学的“真”与生活的“善”、“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我们就可以较好地实现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最后,要创新作业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出题,不仅让学生的个体出题,还要让学生的群体出题,让学生合作出题;可以开展作业超市,即提供多种作业“产品”’止学生自主挑选,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在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品味到作为学习主人的尊严,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题,开放题是小学数学作业的开放设计主要体现,它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特别是创造力的价值。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也不是一招一式就能解决的,需要从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角度和各个层面深入开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展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然而一旦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教学质量无疑将会有质的飞跃。
摘要: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的。实施开放式教学, 不仅是教育思想的更新, 更是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有效地开展开放式教学, 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开放式教学内容, 开放式教学方法, 以及开放式作业设计三个角度阐述了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方式和重要性, 希望能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开放式教学,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1]王爱宏.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再思考[J].吉林教育, 2010 (34) .
[2]肖翠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 2011 (31) .
[3]马玉晓.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6) .
[4]林雅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