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2024-08-06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精选12篇)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篇1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数学一直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好数学, 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 提升数学能力, 还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在他们眼里, 数学多是一些枯燥、单调的公式和算术, 毫无乐趣可言。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逐渐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注意。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富有乐趣,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愉快地展开学习成为了广大教师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 对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总结了几点策略, 具体如下。

一、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

快乐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中掌握有关文化知识。无论哪一门学科,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快乐, 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爱玩是他们的天性, 各种有趣的小游戏远比枯燥的书本知识更有吸引力。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多利用小游戏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乐于学习。比如, 在温习各种图形的面积或是体积的计算方法时, 教师可组织一场抢答游戏, 将学生分成几组并选出代表, 由代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回答正确的小组可得到相应的奖励。为了获得奖励, 学生个个积极思考, 争着抢答教师的提问。在这种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不仅更好地掌握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更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真正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探究。

二、利用多媒体等教辅工具

现代化教学当中使用最多的便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拥有丰富的界面、各种应用以及强大的放送图片、音频、视频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这些功能将很多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降低理解难度, 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快乐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比如, 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时, 只用传统的黑板很难让学生直观地进行理解和记忆, 而使用多媒体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 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将加减法的原理通过动画或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 既有效节约了教学时间, 又增强了趣味性, 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理解、自我发挥的余地, 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三、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要想深入开展快乐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教师必须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 在刚刚接触几何时, 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理想, 常常感觉压力过大。针对这一现象, 广大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具象化, 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几何知识, 认识几何知识。三角形、正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学生刚刚接触几何时所要认识的基本图形。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图形, 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学工具进行展示, 然后让学生从教室里寻找具备这些几何形状的物体, 加深了解。课后, 教师还要进一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搜寻三角形或正方形的物体, 将抽象的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 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的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 那些抽象的知识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找到, 转变了观念, 学生便会更加快乐地学习数学。

四、丰富作业形式

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常常让学生苦不堪言, 难道作业真的只是一种负担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种课堂的有效补充形式, 作业的作用并不亚于课上的学习。只要形式新颖、数量适中, 作业完全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 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态进行数学学习与巩固训练。

(一) 说一说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识字不多, 加上手指力度不够, 更加不愿意多写字。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 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 尽量让学生说。比如,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的内容, 要求学生回家后逐一向家长汇报, 在家长面前充当小老师。这样, 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高, 质量也高。

(二) 动一动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一动不动地看书、计算,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长此下去, 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认识到这一点, 针对学生爱动的特点为其布置活动类作业, 让学生多进行观察、比较和操作。比如, 学习了基本的几种图形之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剪一剪、拼一拼”的作业, 要求学生用剪刀剪出几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正方形、长方形等, 然后试着将两个一样的等腰三角形组成正方形或者其他图形, 通过动手、动脑,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更加乐于接受。

(三) 写一写

到了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 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这时, 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需要动手写的作业。数学日记便是不错的选择。在数学学习中, 总有一些一纵即逝的灵感, 有些惊奇的东西, 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数学日记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灵感, 久而久之, 学生尝到了甜头, 自然更加乐于写。

总之, 快乐教学要求教师以积极的情绪及情感, 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技能及技巧感染学生,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来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 广大教师要转变思想, 挣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从快乐教学的角度出发, 通过多变、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丰富营养和乐趣, 将苦学变为乐学, 以快乐的心情对数学展开学习与探究。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为数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 为以后学习其他知识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 广大教师必须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该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出发, 对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快乐,概念,模式,评价

参考文献

[1]卢爱芝.巧借东风行好船——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6) .

[2]刘培德.寻找一切可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7 (1) .

[3]和清香.让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实际生活[J].学周刊, 2012 (4) .

[4]杨洪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 .

[5]李文秀.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2) .

[6]王艳玲.浅谈实施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 2011 (20) .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篇2

包头市东河区东一路小学 罗榕

【摘要】快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快乐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快乐;兴趣;积极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经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怀,哲学使人获得智能,科学可以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给人以快乐。”

“快乐教学”的实质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快乐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让学生自奋其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能够让学生享受快乐,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良好的教学面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教师宽广的知识面、旺盛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尤其是发自内心的积极的教学情感,就犹如让学生服用了强烈的兴奋剂,使他们自始至终兴致盎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地去热爱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学,必须要兴趣地和学生度过每一分每一秒的教学时光。唯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成为充满情感活动富有吸引力的生机盎然的课堂学习生活。所谓快乐教学才能成为可能。

二、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三、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乐中求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通过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善用媒体,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先进的技术功能,它能够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动画、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特定的技术,利用电脑的独有功能,设计出教学课件,把原本死板、无声平面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立体的画面,使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趣味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的.认识时,让学生在限定的一分钟内展开拍球、跳皮筋、记成语、默单词、背诗词等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尽可能地使我们的教学游戏化,不只是乐学的需要,更应该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的一种发展方向。

3.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 对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力,以及多种实践能力。当然竞赛不能太多太滥,要根据需要灵活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

4.组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常见的实物,以及电脑等各种凭借,引导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要好得多。比如,进行关于长方体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土豆进行实际的削切,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操作完成了,关于长方体的知识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样的教学,学生自始至终兴趣十分浓厚。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绍可.教海探航[M].中国文史出版社,

谈小学数学中的“快乐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快乐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快乐教学”的意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明了“愉快教学”的意义。现代教学观念认为,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一条是情感主线。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知识主线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情感主线可以营造出愉快的气氛,在这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可以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和疲劳感,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快乐教学”的看法。

一、实施“微笑”教学

微笑教学是老师表达对学生关心、热爱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是教师最好的“教具”。众所周知,教师的情绪最容易感染到学生,因此教师的“微笑”,也会将这种快乐传达给学生,舒缓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愉快融洽的师生氛围,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每节课,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面带微笑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快乐而安详的基调,也便于老师尽快地融入教学角色。教师无论在课外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传染给学生,更不能将坏情绪施加于学生,对学生发脾气、过分指责。若教师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学生在恐惧的心理压力下定会发挥失常,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注定低下。目前微笑教学已经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大力推广,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微笑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设置悬念,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之所以成为“抽象、枯燥”的代名词,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采取的是教师“满堂灌”式,教师将教材中的习题一步一步地仔细讲解,所有的步骤和解题方法都是教师事先备好的,毫无悬念可言;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将教师讲的每一步都认真牢记,毫无探索创新可言。因此,要想在数学课堂中增强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将数学学习视作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在揭示教学内容前,可以恰当地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引起学生的思索,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时,一上来我就眉头紧锁,对同学们说:“我遇到了一件麻烦事,谁愿意帮助老师?”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我亮出一块先前用过的胶合板制的三角板说:“这块三角板断了一个角,需要照原样再做一块,但断掉的那个角已经丢失了,想请大家想想办法将这块三角板复原。”学生们开始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经过思考研究,有几个学生找到了捷径,可以通过这块残缺的三角板画出原来那个三角形。这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知识的自主探究中。这样的课堂从设置悬念开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成就感。

三、通过讲故事增添课堂趣味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法 篇4

一、顺口溜记忆法

小学数学的内容中, 有许多靠背诵记忆的公式、口诀等知识。这些公式口诀尚可有规律可循, 而有些需要识记的知识却毫无规律, 背诵起来非常困难。如果能够进行巧妙地处理, 编成顺口溜既能让学生背诵起来快捷方便, 又感到有趣, 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 对于圆周率的记忆就很难记得多、记得牢。圆周率的小数多又没有规律, 我就利用了一个小故事, 利用谐音来帮助小学生记忆:先设想一个酒徒在山间寺里喝酒, 狂饮而醉死山沟后的情景。“山巅一寺一壶酒” (3.14159) , “尔乐” (26) , “我三壶不够吃” (535897) , “酒杀尔” (932) , “杀不死” (384) , “乐而乐” (626) , “死了算罢了” (43383) , “儿弃沟” (279) 。这个故事滑稽有趣, 虽然逻辑上有不太严谨之处, 但差不多也能够说清楚, 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笑声中很快就能够背诵下来, 能够很准确地记下这三十位数字。通过顺口溜许多同学都能背到小数点以后一百位数字,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里利用了谐音编造顺口溜, 这种方法很实用, 不论老师编顺口溜的技巧如何, 他们都能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这种能够帮助学生学习, 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

二、游戏教学法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的兴趣, 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小学生年龄小, 在课堂上易于疲劳, 注意力容易分散。了解了小学生这些特点, 我们就可以用游戏这种形式, 调节他们的精神状态, 使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师所引导的地方去。

在认识“0”这节课上, 我让学生们拿出两根粉笔, 放到桌子上。然后让一名学生把自己的两根粉笔放在同桌的桌子上,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有几根粉笔, 同桌有几根粉笔, 自己的桌子上没有了就是2-2=0。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对“0”的概念有了认识。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节时, 也可以采用游戏法。比如让学生扮售货员和顾客, 用纸币买东西, 让学生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实际运用所学的课堂知识, 实际体会到“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然后, 又用别的实物做类似的游戏。这样将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激励教学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有些快乐是浅层次的快乐, 或者说是直接的快乐, 比如上面提到的顺口溜或者游戏等, 这些都可以直接刺激人的快乐神经, 让人体会到快乐的情绪。但还有些快乐是深层次的快乐, 或者是间接的快乐, 比如那些经历过奋斗之后的成功, 那就是深层次的快乐, 是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属于更高境界的快乐。所以, 快乐教学法的含义并不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简单的浅层次的快乐, 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深层次的快乐, 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鉴于此, 教师可以经常运用激励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竞赛。我经常利用竞赛的形式, 比如单人的, 出十道计算题, 班里最快最准的五位学生将获得小红花。尽管是这样的小比赛, 孩子们也都非常用心, 得到小红花的学生非常高兴, 感到非常骄傲。或者是分成小组, 各个小组间展开比赛, 在经过激烈紧张的比赛后, 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奋斗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除此之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使用激励性话语, 发现学生的优点, 不要吝啬, 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只有在这种积极的心态下学习, 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好。比如, 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 我让学生课下自制钟表模型, 第二天上课, 学生们交上来各种各样做工精致、外表漂亮的模型。我很高兴, 但只有小刚慢悠悠交上来一个歪歪斜斜, 时针、分针和秒针几乎让人分别不清的模型。我问他:“你自己做的吗?”他说:“妈妈病了, 爸爸不在家, 我一个人做了很晚才做好的。”于是, 我对他能够独立地按时完成作业不撒谎的诚恳态度大加表扬。小刚很受感动,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地发挥了出来, 考试也取得了让人非常满意的成绩。对于小刚来说, 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表扬, 同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快乐, 并不是一个狭义的单一的词汇。

所以, 快乐教学法的目的不只是一味地追求快乐, 更不能以快乐为快乐, 而是须通过快乐的气氛使学生持续地学习, 学有所获, 因此, 这种活动本身大多情况下是有计划、有安排的, 不能够放任自流。

摘要:快乐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 在爱的感召下为学生设计轻松快乐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当然, 我们并不是在浅层次地使用快乐的含义, 笔者认为快乐的定义应该具有深刻的含义, 那种经历奋斗之后的成功体验才是更深刻的快乐。本文介绍了几种快乐教学法, 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学到知识。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篇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发挥,潜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怎样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呢?

一、创设的情境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就要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单一的针对一些枯燥的计算进行讲解,不会引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兴趣乃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中,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快乐的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境要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在进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物分发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分发,并在分发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询问,这样在分发的物品不断减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减法运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同时又让学生比较出5-1与5-1-1这样两个算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了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

三、创设的情境要有开放性、探索性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快乐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教育中开拓学生思维必不可少的学科,而要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这一点尤为重要。但小学生思维模式多缺乏抽象思维,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使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产生阻碍。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在教学中善于将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改变形式、改变方式,将其游戏化、童趣化,让其变得有趣、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对“快乐数学”进行深入探索。

一、营造童趣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试图探索未知世界、渴望获得更多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推动人们用于探险、勇于发现、刻苦专研的强效催化剂。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最好的引领者。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尤为重要。其能开发学生对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教学在学生热情高涨中进行。例如,在教“混合运算”这节内容时,为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先提问学生:同学们看过动画片《熊出没》吗?学生注意力被动画片吸引,然后教师再兴趣盎然的讲:今天啊,同学们喜欢的熊大和熊二都出去购物了,同学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买东西的吗?学生回答:想。接着教师挂出准备好的两只小熊购物的情境图,学生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情境图上,教师顺势提问:熊大手里有20元钱,它想买5个苹果,但是每个苹果要5元钱,熊大可以买到5个苹果吗?此时学生们表现出疑惑的表情,开始跃跃欲试,教师再趁机提问:一个苹果要5元钱,那两个苹果要多少钱呢?学生们回答:10元钱。教师再提问:那熊大要买的5个苹果要多少钱呢?学生们开始掰手指头数,教师列出乘法算式:1×5=5,2×5=10,那么5×5=多少呢?学生们踊跃回答:25。教师接着问:那么熊大可以买到5个苹果吗?学生们回答:不可以。教师表示疑惑:为什么呢?那么熊大还要多少元钱才能买到5个苹果?学生们纷纷举手示意知道答案,教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因为买5个苹果要25元钱,而熊大只有20元钱,25-20=5,所以熊大还要5元钱才能买到5个苹果。教师表扬这位学生,最后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在有乘除加减的运算里(5×5-20=?),首先要算乘除,再算加减。通过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片情境,能使学生们在童趣的情境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乐在其中。

二、游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均处在好玩、好动的年龄,而沉闷、传统古板的教学课堂只会将学生对数学探索的求知欲抹杀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研究发现,游戏能满足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可使其注意力持久,且提高其紧张程度。由此得知,游戏是学生们快乐的源泉。故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出对数学的潜能。例如,在复习乘法口诀表时,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教学开始时做个“快速抢答”游戏,将学生们按位置分为三组,哪组学生抢答回答的多且正确就可以得到作为奖励的奖品。游戏开始,教师快速提问:3×7=?学生们积极抢答,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后在黑板上给这组画上朵大红花表示这组同学得到了一份奖品,学生们看见后更踊跃抢答。如此进行15分钟,在紧张快乐的氛围中可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热情和潜能。

三、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而用之

数学知识其实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数学家们在实际生活中探索和发现的经验和成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例如,在教“图形”这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们更易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自己认为是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的东西。上课时,教师让学生们展示带来的东西,并提问为什么认为是这个图形。然后请学生回答,这位学生带来的是“肥皂盒”,且回答是立体图形,因为它有6个面,所以是一个6面体立体图形。教师表扬学生回答正确并奖励一份小奖品,借此告知其他同学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总之,数学是一门沉闷严谨的学科,容易让小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打破常规,做出改变,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乐趣横生,引起学生的兴起,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实现“快乐数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常伟.如何创造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学术研究,2014(07):103.

[2]王恒杰.抓住思维生成,成就快乐数学[J].时代教育,2015(04):257.

[3]李凤荣.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04):12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 篇7

一、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快乐地进行学习。

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模拟交易。为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生活中逛超市的情境,将学生手里的铅笔、文具盒、作业本等作为销售的产品,并选出销售人员,让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识别元角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又如学习“测量”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课本、书桌的长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创设游戏情境,感受乐趣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喜欢玩、喜欢动,不喜欢受太多的约束。 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做游戏,喜欢动手操作,这样将感觉不到课堂的枯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理论趣味化,让学生快乐的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节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将这些图形任意组合成不同的简笔画,使学生在绘画中认识这几种图形,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三、在教师多元化,积极的评价过程中感受快乐

俗话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而且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且这个过程,还会使学生感到尊重,感到教师的重视,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让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获得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当然,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教授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既让学生“玩”,又让学生学到知识,努力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让学生健康快乐地进行学习,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篇8

怎样把小学数学快乐式教学法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 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从四个与有效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因素入手。

一、教师本身因素

在教师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激趣;扎实的基本功是教师业务成功的基础, 而其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则是教育艺术化的标志, 它是保证快乐教学实施的重要基础因素。这主要包括:

(1) 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 讲求“准”“精”“趣”

“准”, 是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语言逻辑严密, 准确无误、击中要害。

“精”, 由于小学生上课有意注意时间短, 所以其数学课堂语言精炼, 简明扼要, 讲解点拨尽量精辟简炼, 争取“一言而解惑”, 抓住要点, 开辟思维新空间。

“趣”, 是要求教师数学课堂语言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富于表现力和幽默感, 以营造快乐气氛。

(2) 别致精美的板书设计, 讲求“精”“美”“实”“新”四字

板书是加强学生记忆, 激发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应是内容的高度精练与形式的形象美观的和谐统一。快乐教学板书应讲究“精”“美”“实”“新”四宇。“精”, 是指内容精炼, 图形线条简单;“美”是指结构匀称, 布局合理, 形象生动, 给人以美感, 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新”, 形式新颖独到, 给人新鲜感, 奇特感, 激发学生丰富联想;“实”是指准确你的表现教学内容。

例如, 教学三年级“除法初步认识”一节, 将制作的桃子平面模型恰到好处地贴在黑板上进行教学, 这种富于色彩美和对称美的板书,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并对学生美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快乐教学, 要把简洁、生动、新颖、别致的板书呈现在学生面前, 充分发挥板书这种课堂“有形语言”的激趣作用。

以教师洒脱优美、自然大方的教态维持学生兴奋, 也是快乐教学的要求所在。

二、教学方法因素

成功的快乐教学是在吃透教材内涵的基础上, 若干教学手段合理利用、优化组合的结果。快乐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善于充分挖掘教材的快乐因素, 利用多种手段激趣。如在课堂适时地推出挂堂讲解, 或潇洒地几笔画出他们喜爱的动植物, 或教读一首根据教学内容编成的儿歌, 或摆弄那制作精美的学具, 等等。那些小家伙一定会陶醉于无限乐趣之中,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园里, 他们兴奋的眼神和那欢天喜地的神色, 正是教学成功的明显迹象。

三、师生双边活动因素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 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坚持启发式教学, 每节课怎样让学生发现、探索、创造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教师如果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科书,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教学就更有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 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教材用活。例如, 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 把学生分成6组, 我置身于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民主地交流讨论问题。在制作长方体框架过程中, 大胆地提出“我们一起来, 看谁做得快, 做得好”, 制作过程中, 我不时瞄着同学们, 故意慢下来, 故意把长方体做的差一点, 让大部分学生比自己做得快, 做得好, 让学生享受赢了老师的喜悦。再通过学生的观察, 我的演示, 学生的思考, 了解到了长方体的面、棱、长、宽、高等, 加深了对长方体的认识, 通过实践活动内化了知识, 分外化了重难点, 突破快, 学生学得轻松, 寓教于乐, 收获彼丰。

明代教育家王仁讲:大抵童子之情, 性喜游而惮拘检。通过游戏内化知识, 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样, 重难点知识在游戏中会同加了糖的牛奶一样, 使他们感到香醇可口。例如, 我为完成课堂练习设计的“找朋友”和“小花狗找房子”游戏, 学生参与热情高, 习题完成又快又准确, 课堂效果较好。此外, 还有“夺红旗”“放气球”“开保险箱”“看谁能通过”等游戏, 都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最佳情境, 增强课堂情趣的好方法。

为给学生创造广泛自我表现空间,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试图以“角色互换法”激趣。如在学完“找规律”一节归纳方法时, 试让学生自己归纳并上台讲给大家听。经过动员, 学生都能踊跃参加, 通过课后检验, 记忆牢固, 效果很好。

四、师生双边评价因素

快乐教学是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以乐求知。因此, 低年级数学课堂对学生应多表扬, 多鼓励, 多评价, 强化内在动力.使学生在快乐心境下探索新知。教学中, 对学生表现出的每一点甚至很微小的成功, 对于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业书写和课堂回答问题等各方面的进步, 教师都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并去适度地予以表扬评价, 使之感到成功之乐。成功感带来的愉悦和积极和谐的气氛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不可缺少的外在条件。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法浅谈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教学,兴趣

一、活动承载———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 将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活动, 如情境、故事、动手操作、角色扮演等, 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 使直接活动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从而也降低思维难度, 它既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的掌握知识, 又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自制力、组织能力。例如, 在一年级《数数》一课中, 可以设计一个“比一比谁数得快”的竞赛式数学活动, 给各小组分一包数目相同的糖果或花生, 然后开始计时, 比赛数, 看哪一组先数完, 然后全班确定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牢牢把握住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 又活跃了气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锻炼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动手操作能力。

二、巧用媒体———多维拓展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它成功弥补了传统教学在诸多方面的不足, 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材料, 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 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 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学习。有些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抽象, 小学生难以理解, 这时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 刺激小学生的各个感官, 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去感知, 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课时, 学生难以具体操作和理解, 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次地把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拼成所学过的长方体, 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 近似长方体的一个棱由曲线变成直线, 动态呈现使难点得到了化解, 达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在学习新课后的巩固练习阶段, 教师还可以自己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子白板设置多种题型, 加大课堂练习容量,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元评价———提高自信

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划分, 评价又可以分为: 多项评价, 比较评价, 补充评价, 建议性评价, 争议性评价, 赞赏性评价, 创造性评价。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 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评价形式。在小学生探究汇报中时时询问, 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谁能说得更详细一些? 让学生来评价, 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解决实际问题后又引导学生说理由, 交流, 你最喜欢谁的方法, 为什么? 当学生解答不合理时就问: 谁能给他提点建议? 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 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状态, 从而引起学习需求, 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同时还可在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 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 如你真行, 对刚才的问题, 不满足于找到结果, 而是观察思考, 真棒! 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感染学生, 可以使学生可以从老师鼓励的话语中找到自尊和自信, 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四、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大班额教学更需要小组学习, 合作探讨, 它既拓展了课堂教学, 面向全体教学, 又强化了教学的个别化; 小组的精诚合作, 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 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可以尝试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同学同组编排, 以便随时讨论, 包括“学困生”“敏捷型”“踏实型”,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 让不同程度、不同习性、不同基础的学生, 不同层次地得到提高。同时, 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 有责任心,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 每位组员均承担一定的职务, 老师则适时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 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 积极探索, 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 特别关注学困生, 鼓励克服自卑, 认真研究, 大胆发言,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产生对立的不能统一的观点时,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学生在交流辩论的过程中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 到充分的发展。

五、自主探索———体验成功

自主学习, 是指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自主”, 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导演亦或配角。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 便会激起追求成功的无限力量, 教师除了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空间, 还可以把眼光深入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五年级下册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后, 让学生各自统计自己家里一年电费、水费、话费等情况, 然后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表。通过个人活动, 把搜集的资料和绘制的统计图表再带回班上展示、比较、交流、讨论, 学生根据调查, 给父母提出了好多合理化建议。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以诚恳的评价, 学生感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潮流。

六、宽松氛围———快乐生成

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 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 幽默的语言, 丰富的表情, 优美的体态, 足以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人在轻松的时候, 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促成兴奋中心, 思维才表现得很活跃, 才能激发课堂动态生成。上课时常出现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 这都得益于教师教学中的风趣、幽默与机智。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篇10

一、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

我相信, 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由于受“希望学生能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 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 因为期望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 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 练习中总愿意等最后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 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 并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然而, 他却不知道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 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程度, 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 应尽快向前推进课程, 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

二、多互动, 少指令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 更应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学生合作的探究者。数学是一种文化, 要使每个学生都想学、都乐学,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争论、善操作, 课堂就应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 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场所。教师的角色应从台前转移到台下, 多互动, 少指令。

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提问和答问, 我们不难发现, 体验快乐变成了反应灵敏、成绩优异者的专利, 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得到的永远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很多学生就在这种循环往复的提问与答问中磨灭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冲动, 选择了消极坐等, 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年级升得越高, 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愿“再好好想想”, 也不是他们真的“连这个问题都不会”, 而是在问与答的过程中, 他们得不到仔细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因此, 我们可以改正平常所用的“提问———答问”, 采用“提问———答写”策略。它就是让所有的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并快速写下自己的答案。答写为所有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 同时促使所有学生都去认真地思考。当大多数学生写完答案, 老师问“有谁愿意朗读自己所写的答案”时,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各自的“产品”, 举手自然也就踊跃了。不过,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不能将答写的重点由激活学生思维偏向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 避免给反应迟钝的学生过大的压力, 造成关注老师脸色比思考问题多的局面。

三、增加鲜活内容, 减少机械作业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得越明显, 他们就会越喜爱数学, 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和有用的。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 使其学习数学越来越充满自信, 越来越想搞清楚数学与自己、与生活以及与社会的联系。例如, 在教《步测和目测》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测量出一段30米的距离, 让学生用平常走路的速度走两三次, 并计算出自己平均每一步的长度, 然后提问:知道了自己平均一步的长度, 要步测出教室到学校食堂的距离必须怎么办? (必须步测出教室到食堂有多少步。) 因此我顺势利导地布置了课后作业:步测出教室到食堂的距离 (或教室到宿舍的距离、宿舍到校门口的距离等) , 让学生任意选做一项作业, 然后互相交流结果。这样一来, 虽然他们课后还是要做功课, 但主要是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从事一项小研究, 或一份小报告, 那时, 我们会经常看到学生们聚在一起认真商讨交流的场面, 从他们的脸上, 看到越来越多的阳光和自信。数学文化的诠释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虽然应用于课堂, 但我们应该建立在平时。所以,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 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爱其生, 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就应该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 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 就像演员从幕后走向舞台一样, 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绝对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 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 这节课注定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 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 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 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小学“快乐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数学 课堂 快乐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01-02

小学教育处于基础教育基石的地位,但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它使学生厌学,心理负担过重,甚至出现“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等令人感到可悲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很多,但课堂上的不和谐问题存在则是关键的原因之一。课堂上的不和谐问题会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就会把课堂教学的任务拖延到课后。不和谐的课堂甚至会导致学生本该在课堂上弄懂的问题不能得到完整的解决,学生一知半解,只能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去弄懂那些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发现快乐教学下的课堂,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善于讲授,学生精神饱满,听课专心。因此,我努力探索着一条“快乐数学”的教学模式:

一、以营造富有童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地走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并维系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在他们一开始学习数学就产生快乐的情感,久而久之一想起“数学”都能快乐。例如:教学“分一分”(1)时,我课前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了一张硕大的桃树图和几个小猴子,桃树上面粘贴了许多的桃子,并引入了一个可爱的小猴子“花花”的形象贯穿始终,创设了“帮小猴花花解决难题”、“小猴们一起分桃子”和“闯三关”等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献智,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在思维的交流中,点燃了创新的火花,开启了潜在的智慧,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一)自选策略,张扬个性

自选策略,张扬个性要求彻底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建构知识。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指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慧,其差异之一仅仅是某人这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某人那方面占优势。通过每个学生个性体验的努力,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孩子们是喜欢这样的课堂的。

(二)关注学“动”的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通过拼、摆、折、画、量等探索活动建立形象,以动促思,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体验“做”数学的快乐。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叫学生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自己去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自主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

三、在交流中分享快乐数学

新课程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开发。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有人用画“#”等图形作记录;有人用写数字记录;有人用打—”的方法记录;有人用画“、、”等各种符号记录。于是我就把不同的方法张贴在黑板上,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有人先说画图形好,是什么图形就画什么图形,很清楚;马上就有人质疑:“如果统计的不是图形而是别的物体,也画图不是太麻烦了吗?”于是有人提议:“写数字好,什么都能统计。”又有人补充到:“而且最后不用数看看最后的数字是几,就知道一共是几个?很简单!”马上又有人反对:“可是写数字各个数字都不一样,要反复想下一个该写几了?容易出错!”也许受前面的启发,有人说打“√”好!代表正确好看!而且写起来简单方便等等,就在学生之问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指正,相互学习,真理往往就在这看似毫无秩序的交流中得出的。而且学生们因为有人聆听自己的见解,有人和自己争论,有人认可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增加了相互了解,互相介绍自己的发现,共同分享着自信的快乐。

四、适时且有针对性的评价延伸快乐的情感

通过评价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在评价中,学生是被评价者,但是,被评价者不能被动的接受评价,而应主动的参与评价。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自评学习,是一种方法。数学日记可记录今天数学课的课题以及涉及的数学知识;记录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与还不明白的地方;记录所学内容能不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简单举例;记录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以及自己是否满意等。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允许他们对教师或同学做出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合理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学习活动之余继续体验积极的情感。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篇12

一、童趣还给学生, 激励唤醒, 开启探索的旅程

教学是学问, 更是艺术, 在于激励与唤醒。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稳定性不高, 无法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这就需要教师将童趣还给学生, 优化教学设计。

第一, 优化开端, 振奋情绪, 产生期待、渴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果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效率自然提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由童趣入手, 积极营造良好开端, 将孩子们的思维由“沉睡”中醒过来, 带领学生开启数学探索之旅, 走进数学王国, 探究数学奥秘。如教学“确定位置”时, 结合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 巧设情境:在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喜羊羊最聪明, 但现在喜羊羊遇到难题了。原来, 早上村长告诉喜羊羊, 说羊村周围藏着装有宝藏的4个宝箱, 灰太狼也获知了这一消息, 为赶在灰太狼前找到宝箱, 喜羊羊要根据藏宝图由羊村出发去寻宝。打开藏宝图后, 喜羊羊一看, 全是数学知识, 便犯难了。同学们, 你们能帮助喜羊羊吗?该如何确定宝箱的位置呢?这样, 让学生自然的进入学习情境, 借助情境, 复习旧知, 并在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始终保持热情, 理解方向, 学会描述位置。

第二, 趣味活动, 调动学习激情, 唤醒学习潜能, 开启智慧大门, 享受探索旅程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学生特点与课程特征, 组织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 如数学实验、数学小游戏等, 让学生玩中学习, 趣中探知, 丰富课堂生活, 发展学生智力, 让数学学习变为探索乐事。

二、问题留给学生, 自主发现, 感受成功的“窃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太小, 认知不够, 偏重“灌输”式教育, 将每节知识点讲的非常透彻明白。实际上,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他们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希望自己是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事无巨细, 并非好事, 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适当留出“漏洞”,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怀疑质疑, 不断思索, 用理证实结论。此时, 学生会感受到成功的“窃喜”, 因为老师未注意到的细节或问题却被自己发现了。当学生提出质疑, 说出那些“漏洞”时, 教师予以肯定赞扬, 让学生增强信心与动力, 保持质疑精神, 不断探寻“漏洞”, 形成自主发现、质疑精神。

最初时, 儿童的质疑提问从模仿开始。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巧妙引导, 鼓励学生猜想质疑, 引发学习内在动力, 启动活跃思维, 大胆提出一些模糊认识, 创造性探究问题, 验证猜想, 体现发现的乐趣。如教学“平行与相交”时, 展示一张纸, 引导学生想象猜测:在无限大的平面上, 有两条直线, 它们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是否能画出不同的情况?要求学生拿出白纸, 动手画出猜想情况, 小组汇总, 并选出一组展示所画的图。其他学生看看与自己所画的是否相同, 若不同, 可上台补充。这样, 为学生们创造了大胆猜想的空间, 并通过自主思索、想象猜想、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 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还给生活, 实践运用, 体会运用的乐趣

数学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探寻到最初的原型, 利用数学原理与知识可以分析并解决一些日常问题。比如购物时, 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看电影时, 需要根据位置关系来找到正确的座位等。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生活, 让孩子们快乐地探索, 快乐地生活, 智慧成长。如设置生活化情境, 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 学习变得更有趣;例题训练时, 可选取或编写生活化数学问题, 让习题学习充满数学味, 更充满生活气息, 学会活用知识, 增加学习热情与动力。

如正方体与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 其表面积公式也被广泛应用。比如墙上刷漆, 家中铺木地板、地砖等, 均需要运用到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但在实际生活中, 运用正方体、长方体知识时, 不能生搬硬套, 还需要考虑生活常识。如给教室刷漆时, 根据生活常识, 只需要刷前后面、左右面、上面这五个面, 如果直接套用公式, 连地面都给刷了。而后习题巩固, 迁移运用:某健身中心新建了一个2.5米深、20米宽、50米长的游泳池, 假设让你来贴瓷砖, 请问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该题需要求面积, 并要结合实际分析。 (1) 游泳池, 需要求出底面积, 即长×宽。由于上面是水, 不需贴瓷砖。 (2) 四周要贴瓷砖, 借助公式算出地砖数量。另外, 注意单位是否一致。这样, 学生会因为解决生活问题而更兴奋、愉悦, 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而不是生搬硬套。

上一篇:施工合同与合同管理下一篇:新媒体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