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快乐教育

2024-10-07

小学数学快乐教育(共12篇)

小学数学快乐教育 篇1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这就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范围、题材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数学的现实和历史, 这就要求数学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是“对话式”的, 而不是“独白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

一、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

我相信, 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由于受“希望学生能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 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 因为期望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 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 练习中总愿意等最后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 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 并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然而, 他却不知道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 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程度, 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 应尽快向前推进课程, 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

二、多互动, 少指令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 更应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学生合作的探究者。数学是一种文化, 要使每个学生都想学、都乐学,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争论、善操作, 课堂就应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 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场所。教师的角色应从台前转移到台下, 多互动, 少指令。

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提问和答问, 我们不难发现, 体验快乐变成了反应灵敏、成绩优异者的专利, 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得到的永远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很多学生就在这种循环往复的提问与答问中磨灭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冲动, 选择了消极坐等, 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年级升得越高, 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愿“再好好想想”, 也不是他们真的“连这个问题都不会”, 而是在问与答的过程中, 他们得不到仔细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因此, 我们可以改正平常所用的“提问———答问”, 采用“提问———答写”策略。它就是让所有的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并快速写下自己的答案。答写为所有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 同时促使所有学生都去认真地思考。当大多数学生写完答案, 老师问“有谁愿意朗读自己所写的答案”时,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各自的“产品”, 举手自然也就踊跃了。不过,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不能将答写的重点由激活学生思维偏向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 避免给反应迟钝的学生过大的压力, 造成关注老师脸色比思考问题多的局面。

三、增加鲜活内容, 减少机械作业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得越明显, 他们就会越喜爱数学, 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和有用的。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 使其学习数学越来越充满自信, 越来越想搞清楚数学与自己、与生活以及与社会的联系。例如, 在教《步测和目测》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测量出一段30米的距离, 让学生用平常走路的速度走两三次, 并计算出自己平均每一步的长度, 然后提问:知道了自己平均一步的长度, 要步测出教室到学校食堂的距离必须怎么办? (必须步测出教室到食堂有多少步。) 因此我顺势利导地布置了课后作业:步测出教室到食堂的距离 (或教室到宿舍的距离、宿舍到校门口的距离等) , 让学生任意选做一项作业, 然后互相交流结果。这样一来, 虽然他们课后还是要做功课, 但主要是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从事一项小研究, 或一份小报告, 那时, 我们会经常看到学生们聚在一起认真商讨交流的场面, 从他们的脸上, 看到越来越多的阳光和自信。数学文化的诠释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虽然应用于课堂, 但我们应该建立在平时。所以,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 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爱其生, 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就应该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 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 就像演员从幕后走向舞台一样, 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绝对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 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 这节课注定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 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 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 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恰当的风趣幽默, 能活跃课堂气氛, 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让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 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

小学数学快乐教育 篇2

一、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起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如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取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画一画的活动情境:先出示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图(露出一个三角形,其余部分被阴影遮住),要求学生画出这个整体。学生们兴致非常高,画出的图形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思维。然而令学生意想不到的是教师出示的却是4个断开的三角形,并问学生如果把这样的四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是不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当然可以了,学生们恍然大悟。这里从“连”到“断”的设计,准确定位了认知起点,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知扩展起到了连接与促进作用,学生感悟了数学的奇妙,感悟了数学的创造力……接下来,还需要教师做过多的赘述吗?学生自然而然非常快乐地融入到今天学的内容中去了。

二、在新奇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快乐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会学”,并使学生从“会学”中获取知识源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而新奇的教学方法,动态的教学过程,参与性的教学环节对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对数学知识有着探究意向的积极倾向。

1.在悬念中产生快乐

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总是紧密联系的。我运用独特的语言魅力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牢牢扣住学生心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例如,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特别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只要说出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马上就可以告诉你这个三角形中第三个角的度数。”听到同学可以考老师,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纷纷画出三角形,报出自己所画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我马上回答第三个角的度数,并让学生量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来验证,都准确无误。在快乐的气氛中,每个同学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都急着要知道老师究竟有什么窍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2.在猜想中得到快乐

波利亚曾对“猜想”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不难看出来,猜想可以让学生快乐,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出示了一个被遮盖的并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问学生:“你觉得这里画了一个什么三角形?”学生顿时兴致勃勃,各抒己见。此时一学生按捺不住地喊出来:“不一定。”我顺势一接:“你的意思是?”学生说:“我认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可能。”“为什么这么想呢?”我问。学生说:“这里露出了一个锐角,而这几种三角形都是有锐角的,所以是不能确定。“此时其他学生都心悦诚服,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学的非常快乐。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快乐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单凭教师的语言阐述,效果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用土豆做学具,让学生在切土豆的过程中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操作完成了,关于长方体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样的教学,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快乐之中,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三、在生活数学中快乐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若能将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数学才是活动的、富有生命的,才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萌发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如创设贴近生活的“找朋友--长方形”活动中,学生发现黑板、门、桌面、数学书等都是长方形。这时他们体会到原来“长方形”这个朋友就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边,只要平时能做有心人,注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数学朋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四、在体验成功中快乐起来

数学课堂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成功的快乐。比如,小学五、六年级,每上完一单元进行单元检测时,我们一般不用现成的单元检测题,而是告诉学生题的分量与难度等要求后,花两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出题。每次评出优秀试卷实行加分鼓励,最优秀的一份打印出来考试。人人参与出题、答题,学生们自然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捡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在快乐中享受到了成功的体验。

五、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快乐起来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我们的学生,纯洁像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教师满意与否,教师都应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心境好、情绪就高、听课的积极性就高,感觉就灵敏,反应能力就强,思维就活跃,情感就丰富,理解知识就会深入。学生学得快乐,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施快乐教育 篇3

关键词:课堂氛围;快乐教育;形象直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09-01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因此,快乐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调控好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学习

课堂教学应有张有驰,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新旧知识以及难易程度的改变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起伏的现象。学习成功时,情绪高昂,而一旦遇到挫折,情绪就会低落。学生情绪激昂时,教师要冷静对待,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难点和细节,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要注意及进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教师授课时的眼神要亲切,态度应热情。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教学节奏要快慢得当。要注意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记得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有一道应用题是这样的:一辆公共汽车里有10人,到了一个车站后下车8人,上车7人,这时候车上有几人?这时学生已经有些疲劳了,课堂气氛沉闷紧张。于是我就创设表演情景,降低思维起点,让学生通过表演形成表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逐步解决了这道应用题,有的学生下课后游戏中也溶入了这道应用题的情景。

二、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自信学习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大,更好的成功,他们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都会从心底下升起一股兴奋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保 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学习内容较抽象,运用性强,所以我在课堂中采用师生对出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或学生出一个乘法算式,对方也出一个算式,两个算式要符合乘法分配律。一位学生出:13×47,教师出:加上13×53,接着教师出:54×760,学生出:加上54×240……,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时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个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教材的重点,难点反复多次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巧设问题,拨动学生思考数学的心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小学数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语言交流手段。我们要让思考数学问题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享受,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依据教材特点,构思出有情趣的问题,克服学生因单调枯燥的问题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在四年级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首先讲一个故事:“中秋节小明爸爸买来一个大月饼,分给三个人吃,小明说我吃得最小,只吃这个月饼的1/3,妈妈吃这个月饼的2/6,爷爷吃得最多,吃这个月饼的3/9,可妈妈却说,三个人吃得一样多。小明不相信,动手一切一分,果然和妈妈说得一样。然后我问:“同学们,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大小却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感到困惑,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师很容易地进入了新课的教学。

四、形象直观,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让学生发展最实际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实物、绘画、电教、多媒体等手段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形象型教学,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时,可采用自然课中的实验法,分小组让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黄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从中得两者间体积的关系。还有学习“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预先称了自己的体重,然后在课堂中说出来,让学生互相抱一抱,感受有多重,从而理解“千克”。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新知识,严肃中不乏轻松愉悦,紧张之下充满热情。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丰 伟.小学数学的新型教学方法探究[J]. 家教世界.2013(06).

小学数学快乐教育 篇4

1.设置疑问, 激发兴趣

调查研究表明,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的设置疑问,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教师因势利导, 利用启发点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技巧的设置疑问, 启发学生的思维,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很多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导入都要设计启发点, 启发点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 必须具有渐进性和分化性, 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 将新知识分化为旧知识, 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性的问题, 就像医生在看病的时候要找到主要病症一样, 攻克主要困难。犹如学习倍数知识时, 解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数为标准, 然后在根据题目找到其他数和标准数的倍数关系, 这样就很容易得出标准数了。例如:张强用270 元买了一件外衣, 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 元, 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 元, 张强买这双鞋花多少钱?解:我们先把外衣和鞋看成一件东西, 它与帽子的价格和是270 元, 差是210元。外衣和鞋价之和= (270+210) ÷2=240 (元) 。外衣价与鞋价之差是140, 因此鞋价= (240-140) ÷2=50 (元) 。答:买这双鞋花50元。

2.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

2.1 鼓励学生多感受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 又必将回归到生活中, 鼓励学生感受生活, 其实也是数学学习的必经阶段,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数学, 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这要比仅仅从课本上学习效果要好的多, 积极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生活中家长带领孩子去商场购物时, 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打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几种不同商品加起来多少钱, 把原本抽象的数学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学习使人印象深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生活, 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这不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 更是对新知识的预习和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效率, 使学生真正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2 结合教学中插入实际问题

课改以前的课堂教学太过于僵硬和模式化, 因此同学们在听课时难免觉得枯燥难懂, 打击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扼杀了同学和老师的思维, 使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化”, 降低了课堂效率。老师讲课时应当创设生活情境, 让同学们感觉生活和数学是息息相关的, 赋予数学生命力, 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亲和力, 促使同学们乐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题, 例如在讲百分数的问题时, 可以举例:“妈妈买一件毛衣原价50 元, 现在打8 折进行促销, 问现在这件毛衣多少钱?”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很快的算出结果。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 不但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而且增长了社会经验, 取得双赢的效果。

3.全面思考, 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方法不止一个, 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 寻找时间最短、计算最少、方法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思考的平台,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多组织探究、交流活动, 最终达到让学生爱学、乐学、能学、会学的目的。例如:有若干只鸡与兔, 共有14 头, 48 足。求鸡与兔各多少? (1) 假设法:假设全是鸡:2×14=28 (只) 鸡脚比总脚数少:48-28=20 (只) 兔:20÷ (4-2) =10 (只) 鸡:14-10=4 (只) (2) 一元一次方程:解:设兔有x只, 则鸡有 (48-x) 只。4x+2 (14-x) =48 4x+28-2x=48 2x=48-28 2x=20 x=10 则有鸡:14-10=4 (只) 。

实践证明,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小学快乐课堂建设要以学生为本,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旦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了, 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定要努力学习, 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国数学家说过:“音乐可以陶冶情操, 绘画可以赏心悦目, 哲学可以明智, 但是数学不但可以拥有上述的一切, 而且可以获得快乐。”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 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浅谈小学快乐数学教学 篇5

包头市东河区东一路小学 罗榕

【摘要】快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快乐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快乐;兴趣;积极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经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怀,哲学使人获得智能,科学可以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给人以快乐。”

“快乐教学”的实质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快乐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让学生自奋其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能够让学生享受快乐,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良好的教学面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教师宽广的知识面、旺盛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尤其是发自内心的积极的教学情感,就犹如让学生服用了强烈的兴奋剂,使他们自始至终兴致盎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地去热爱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学,必须要兴趣地和学生度过每一分每一秒的教学时光。唯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成为充满情感活动富有吸引力的生机盎然的课堂学习生活。所谓快乐教学才能成为可能。

二、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三、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乐中求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通过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善用媒体,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先进的技术功能,它能够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动画、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特定的技术,利用电脑的独有功能,设计出教学课件,把原本死板、无声平面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立体的画面,使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趣味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的.认识时,让学生在限定的一分钟内展开拍球、跳皮筋、记成语、默单词、背诗词等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尽可能地使我们的教学游戏化,不只是乐学的需要,更应该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的一种发展方向。

3.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 对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力,以及多种实践能力。当然竞赛不能太多太滥,要根据需要灵活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

4.组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常见的实物,以及电脑等各种凭借,引导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要好得多。比如,进行关于长方体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土豆进行实际的削切,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操作完成了,关于长方体的知识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样的教学,学生自始至终兴趣十分浓厚。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绍可.教海探航[M].中国文史出版社,

快乐的数学教育 篇6

我们暂时还是先把那些数字卡片、计算公式都统统扔到一边去吧!从现在起,不要再给孩子布置这种作业了!要知道,他们以后会有足够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这些东西。

现在,你的目标是用最大的热情和最小的压力,把数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给孩子。

积极一些

也许你从小的数学成绩就不算太好,但是请不要受你自己在数学方面困扰的影响,仍然还是应该把这个奇妙的世界介绍给孩子。而且,你需要明白: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数学可能完全是一门必修的功课,是一项苛刻的检查。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举个例子,如今数学老师们教学的重点,已经开始把现实世界的活动与数学概念联系起来了,让孩子们明白数学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并且很好玩。

天天都要用数学

让孩子看到数学技能在每天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你又是如何经常地使用它的。

比如,当你在商店付账的时候;当你在丈量房间尺寸的时候;或者当你在厨房做饭用量杯的时候,你都可以请孩子帮个忙,让他们在实际中运用数学。同时,可以对孩子们指出那些他们崇拜的医生啊、建筑师啊、宇航员啊,在他们的工作中,每天都要用数学,数学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扩展数学的领域

请记住,孩子们应该理解的数学概念不仅仅包括数字,它还包括:

识别形状(这幅画中的帆船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辨模式(现在,我们画一个红色的圆圈,然后再画一个蓝色的圆圈,然后又画一个红色的圆圈,然后,应该画什么颜色的圆圈了呢?)

做出对比(这种袜子比那双袜子大还是小呢?)

越早发展出这些能力,将来,你的孩子就越容易理解几何概念,以及一些更加复杂的数字定义。

随时提出问题

当你在超市、家具店、或者在家计算价格的时候,把你的计算过程大声说出来,并在一些简单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孩子来解答。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向你要一些饼干,你可以说:“让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还有4块饼干,如果我给你一块,给你的朋友一块,那还会有几块可以给爸爸妈妈呢?”

鼓励你的孩子算出自己的答案,并鼓励他勇敢地说出来。记住:得出正确的答案并不比孩子“在计算”的这个过程更重要。如果你想让问题变得更有趣一些,你可以把所有的饼干都给孩子,然后让他自己算出爸爸妈妈一个都没有了——不要小看这种答案是“零”的计算游戏,孩子们会非常喜欢玩。

让你的孩子使用计算器

孩子们都喜欢小玩意,喜欢在计算器上做加减,这种操纵数字的方式,会让他们非常兴奋。即使他们还太小,还不能理解计算器究竟是做什么的,但小小计算器能引发的兴趣绝对要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有趣的家庭游戏,能让孩子发展数学技能

把物品按照形状、大小、颜色来排列

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方法,让孩子学习数学的概念。忘记那些数学卡片和数字训练吧,如果你希望孩子爱上数学,那么就应该展示给他们看:数学是如何有趣地出现在每天的生活中,这能让他们在开始上学的时候,非常迫切地想要了解数学。

做一次数字的远行狩猎

当你在城市街道上开车的时候,让孩子注意寻找街上的各种数字显示,比如商店招牌、汽车牌照、街道号码等。当孩子发现一个的时候,让他大声说出来。

打电话

在纸上写下一个朋友或者家人的电话号码,然后让孩子读着去拨这个电话,这让他们有机会练习从左到右读出数字。

数你周围所有的东西

数数排队的有几个人?图书馆的台阶有几级?人行道边的树有几棵?

清点家庭用品

把所有的刀、叉、勺从抽屉里拿出来,打乱放在一起,然后让孩子把这些东西分类归组,然后数一数每组里面有几只。同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整理袜子抽屉(按颜色或者大小),整理玩具(比如把所有的熊玩具放在一起等。)

小饼干游戏

假如孩子今天吃的是小金鱼形状的饼干,那么你可以在白纸上画一张金鱼缸的图,然后把金鱼饼干放进去,让你的孩子数数鱼缸里有几只小鱼々然后可以把金鱼饼干再拿出来一些。让孩子再数还剩几只?(如果是狗 熊饼干的话,可以画一片森林之类的。)

在房间里找形状

让孩子在房间里找正方形的东西、圆形的东西、三角形的东西、星星形的……任何一种形状。孩子会非常乐意在每个角落里寻找。并且画出来。

制作一本计算手册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可以翻阅一些旧的目录和杂志,你们可以一起计算每一页上的照片、图片,也可以把书中出现的数字都剪下来,按照大小排列,并粘在白纸上。

模板游戏

举个例子,可以给你的孩子一些绿色和紫色的葡萄,让他把它们列队成不同的模式:紫——绿——紫——绿,或者是绿——绿——紫——绿——绿等等。另外,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在自然中的模式,比如毛毛虫身上的花纹,蜗牛或者乌龟背上的纹路,蝴蝶翅膀上的假眼,或者就是那些成对儿生长的东西,比如眼睛、耳朵、果实的核等。这类游戏可以发展孩子抽象思维的能力。

听有节奏的歌曲

“3只小猴子,跳上了小床;一只摔倒了,头上起大包;2只小猴子,跳上了小床,一只睡着了,肚子吃饱饱;3只小猴子……”任何这样有数字变化的歌谣都能把基本的数字概念介绍给孩子。

美味的数字

小学数学快乐教育 篇7

如何实现陶行知的这些教育思想,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下面举一个数学单元的教学情况谈谈我的一些粗浅尝试。

四年级“升的认识”是国标本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和“毫升的认识”被单列一个单元。教材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升”和“毫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以外, 关注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操作感知的过程, 积累丰富的表象, 从而真正感悟1升和1毫升有多少, 初步建立1升和毫升的容量观念。如何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1升的表象, 我选用了学生生活中常见或常用到的瓶瓶罐罐, 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习的场所不局限于课堂, 走进生活, 走向社会, 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充实, 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走进课堂, 教室成了快乐的海洋。锅碗瓢盆是孩子们家里的餐具及日常生活用品, 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 有着特殊的感情。课上, 孩子们非常想了解平时用的汤勺大约多少毫升, 一只饭碗大约多少容量。他们每一个都饶有兴致地做实验, 仔细观察和认真记录好一杯水、一壶水、一个酱油瓶、一瓶色拉油……大约多少毫升。听到的容易忘, 看到的记得牢, 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毫升、升的认识由理性到感性时, 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课堂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使孩子们过了一把调琴师的瘾。一排排普通的杯子、碗、瓶子都成了孩子们手中的乐器。随着水量的不断调整, 听到了一个个较为清晰的音符, 接着一曲曲熟悉的歌曲在孩子们小棒的敲击下诞生了, 虽然没有专门的乐器演奏那么动听, 但孩子们欢呼雀跃, 因为这是孩子们的杰作。学生只有手脑并用, 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 才能培养出独特的创新思维来, 并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走进生活, 家成了孩子们实验的乐园。孩子们把在课堂上自己亲自制作的1升的量器带到家里, 家里凡是能盛液体的容器都成了实验的对象。他们很想知道一个水池到底能容纳多少升水, 放满一浴缸水大约多少升等等。水池、浴缸都成了他们探究的对象, 他们先估测, 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一升升地认真测量, 做好记录, 而测量过程又比较轻松愉快, 似乎在做亲子游戏。孩子们从实验中感知到物体的容量大小, 同时随着一升一升的水的流失, 也促使学生产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走向社会, 商场成了学习的第二课堂。孩子们认识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后, 等到家里的器皿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探究的欲望, 他们就会利用空闲时间, 和父母亲一起到商店购物的时候进行更多的了解, 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做单位的, 各是多少毫升, 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各是多少升。孩子们在商场里穿梭寻找、记录, 不时有惊喜的发现, 这样的学习真是不亦乐乎。孩子们在其中感受、体悟、探寻, 亲身经历, 获得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

走向社区, 人人做了快乐宣传员。学习了升和毫升后, 课本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献血的知识。孩子们了解到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的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平时大约有3200~4000毫升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 大约有800~1000毫升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器官内。义务鲜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献血后, 器官内储存的血液马上就会补充上来, 而且人体还会制造出新的血液。献血不影响健康的知识。孩子们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宣传, 向亲戚朋友宣传, 让大家对献血有了正确认识, 懂得了责任和义务, 学会去关爱他人。

畅谈初中数学的“快乐教育” 篇8

一、两大误区

“快乐教育”的理念已深入许多中小学校, 也被许多老师所接受.怎样实施“快乐教育”, 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用快乐的心情来接受知识, 将“快乐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建立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许多教师正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遗憾的是, 很多教师虽想尽了各种办法,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仍然感觉力不从心, 障碍重重.究其原因, 是许多老师对“快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 存在误区.

误区一:“快乐教育”只是学生的快乐

有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快乐, 就能达到快乐教育的效果.但身心疲惫、神情忧郁的教师永远不会带给学生真正的快乐.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 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 他便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 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 他便学会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 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那么,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呢?我想, 他一定是快乐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行为是营造快乐环境的根本与载体, 是学生快乐的源泉.只有快乐的教师才会给学生真正的快乐.所以, 作为教师, 先问问自己:“我快乐吗?”首先, 教师应把教书当做一种快乐的事业, 用真爱浇灌学生的心灵.每天, 当走进校园、走进教室时, 教师心里应充满快乐和期待, 而并非出于无奈.其次, 教师不应该对工作环境过多抱怨, 不应该抱怨自己的学生不够优秀, 也不要抱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再次, 妥善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教师的工作带有极强的群体性, 所以应与同事在教学中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 对同事的工作乐于提供帮助和支持.当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处处都能得到有效的配合, 那他怎么会不是快乐的教师呢?最后, 教师应在生活中享受职业以外的快乐.虽身为教师, 但业余生活可以丰富多彩.在教书之余, 可以静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从事自己喜爱的户外活动, 并将自己的心得用适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快乐.

“快乐教育”不只是学生的快乐, 只有当快乐的教师感受着、传播着真正快乐的时候, 他与他的学生才会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最终形成“快乐教育”的共振.

误区二:片面地把“快乐教育”理解为课堂上让学生“愉快”、让学生“放松”地学习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游戏、活动, 在作业方面没有负担, 就是“快乐教育”了.于是, 学习中, 老师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繁多花样, 课堂上变得热热闹闹, 学生们似乎也非常快乐.我们常看到一些公开课上, 不分课的类型、教学内容, 不论学习内容掌握如何, 把快乐教学演化成课堂的妙趣横生的学生表演、精彩纷呈的师生对话、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 教师诸多的赞扬声, 学生快乐的呼叫声.这种形式表面上看固然很好, 但遗憾的是花哨太多.家庭作业呢, 布置得少, 受到学生的拥护.这难道是“快乐教育”?例如, 我曾经听过一节关于“圆的轴对称性”教学的公开课, 课堂上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关于“圆的轴对称性”的图片, 也让学生自主回答图形中的特点, 整堂课气氛活跃, 学生非常开心, 但老师始终没有重视这节内容中的“垂径定理”原理的讲解, 只是一味地调动课堂气氛, 让学生快乐.课后学生的反馈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很好地利用那宝贵的45分钟.快乐教育的课堂, 改变的应该是老师陈旧的教学方式, 而不是对学生学习要求、目标的降低.老师应该运用新颖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应改变过去那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内容, 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既巩固所学知识, 又提高综合能力的作业, 而不是简单地取消或减少作业, 或是只追求作业形式的“花”而没有实际作用的作业.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两方面入手, 开展真正的“快乐教育”

教学是一门艺术, 体现在引发兴趣的导入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融洽畅达的沟通美;回味无穷的结尾美.“快乐教育”要想让学生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充满美的感受, 获得快乐, 就必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创设生动活泼的乐学气氛, 倡导积极主动的乐学态度, 引导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 使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 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素,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 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 从而思维活跃, 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 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 好动、爱玩的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有大的改变.而在数学的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开始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 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 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 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 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

(1) 针对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 不妨使教学过程动态化

初中数学教材中只有静止的文字、图片、符号, 缺乏立体感和动感.因此, 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 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 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 借助模型、电脑软件等把这些静止的知识立体地、动态地呈现, 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 针对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 不妨设计一些参与性的教学环节

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的实践和交流活动将使数学问题更具有挑战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交流也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得更深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几何图形的剪拼问题, 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 自主参与, 积极交流, 真正做到“玩中学”.

(3) 针对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不妨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已确定, 教学内容已明确的条件下, 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特别重要, 并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每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都有一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成功的教学方法.方法虽然成熟, 如果没有变化, 天长日久学生也容易厌倦, 所以教学中要不断地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以新颖、奇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感受到数学知识奥妙的乐趣.如在讲解无理数一节时, 可以从《无理数与谋杀案》的故事讲起, 相信一定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

2. 以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为根本,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快乐因素, 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教学大纲是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而钻研教科书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数学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 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 不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具有明显的快乐教学因素.虽说现代初中数学教材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已有体现, 浙教版教材中的“节前语”、“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人教版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及图形的变换、实习作业等都为快乐教育提供了素材.但还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入手, 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挖掘, 发现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1) 生动处理枯燥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过于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 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一大障碍, 而对枯燥的数学问题的生动处理将有效地消除这一障碍.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尝试, 发现数学课上学生喜爱听其他学科的知识, 而在其他课上学生对数学知识很感兴趣, 由此可见学生对知识综合性问题并不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我在讲纯数学问题时, 总是加入一点其他学科的元素, 还时不时地与学生一同探讨甚至向同学们请教相关的知识.例如讲解反比例函数时, 加入科学学科中有关压强的元素, 学生很感兴趣, 特别是许多学生想在数学老师这个“外行”面前露一手, 因此非常积极.不过, 处理这类问题时必须紧扣教学内容, 始终坚持这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能改变教学的目标.

(2) 具体处理抽象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过于抽象使得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深不可测, 由此知难而退.因此, 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 恰当地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思维的具体问题, 学生不仅感到好学, 而且对这一转化过程很感兴趣.如在教学圆的相关概念时, 学生对圆和圆面的区别难以理解, 这直接造成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的混乱.当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先演示一个点 (圆心) , 再画出许多个到这个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 学生就会很清楚地看到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而非一个面.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处理, 使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对教师的演示过程产生乐趣的潜在因素将会成为学生爱学数学、喜欢数学的内在动力.

(3) 多元化处理单一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可, 既科学又合理, 但教材中的习题受其本身的局限, 形式比较单一.因此, 要让学生快乐而主动地接受练习就必须对习题进行适当处理, 完成作业的形式适当改变.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 总之这些习题的处理方法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材特点恰当运用.除此之外, 在习题设置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增加题型, 如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歌谣题等.多元化地处理让学生感到一成不变的问题, 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4) 动态处理静态的数学问题

静态的数学问题中往往蕴涵着变幻无穷的数学知识和神奇的数学规律, 而学生却往往只能看见表面现象, 这是因为学生对静止的问题缺乏兴趣, 难以集中注意力, 当然也就不愿去主动思考.如果对静态的数学问题进行动态化处理, 则更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便于突破教学难点, 而且学生对动态的转化过程感到新奇、有趣.因此, 这一转化过程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优化.例如, 在圆锥的侧面积面积公式的教学中, 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意义难以理清, 对公式的推理过程不能接受, 进而对这节内容的学习毫无乐趣, 最后只求背下公式了事, 这完全违背了本节教材设计的初衷.所以这节课教师应尽量详尽地用手动或多媒体辅助展示立体侧面变化至平面图形的过程, 并让学生自主观察半径、母线等元素的变化情况.这一动态过程显然抓住了教学重点, 突破了教学难点, 而学生在直观的动态演示过程中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快乐教育 篇9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 创设情景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 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 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说:“我家里有50000元钱暂时不用, 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 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 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 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 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 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 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 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二、机动灵活,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去多思多想,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拓展, 学到更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 教师要质疑, 要探究, 从细处着眼, 从点点滴滴的积累中, 提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 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例如, “角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 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制成活动角, 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 学生很快发现图1比直角小, 叫锐角。图2比直角大比平角小, 叫钝角。图3是直角, 图4是平角, 学生很形象的比较出他们的大小, 使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他们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学习, 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掌握学生实际, 力求深浅适宜

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 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 学生张口就答, 不加思索;过深了, 使学生懒于思考, 知难而退。

例如, 四年级上册学习完乘法分配律这课以后, 在练习课上, 我出了这样几道开放性的题。

1.86×101 2.124×24-24×24

3.125×88 4.73×99+73

这几道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有的同学在冥思苦想, 有的同学若有所思, 似乎想到了什么。这时我适时提示, “我们学习简便算法就是为了计算简便, 但为了简便有时可以把题变一下。”经过我的提示, 有一个同学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高兴地举起了小手说:“老师我知道了, 可以吧86×101变成86× (100+1) , 这样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了, 而且计算也简便。听了这个同学的话, 其他同学也高兴的说:“对呀, 对呀, 可以这么做。”这位孩子的发言似乎也为其孩子指明了思考的方向。我问:那么其他的题会做吗?这时有好多只小手举起来, 生2说道:“虽然例题里的乘法分配律中是加法, 其实减法也是一样的, 所以:

124×24-24×24

= (124-24) ×24

=100×24

=2400

生3迫不及待地说道:“老师3题我知道。”

125×88

=125× (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生4也举起了小手说:“老师我来说4题。”

73×99+73

=73×99+73×1

=73× (99+1)

=73×100

=7300

此时的我插不上一点嘴, 孩子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地驰骋着, 不断撞击出新的火花。

四、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 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生创造、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

如我班一位女生, 虽然很聪明, 但学习不认真。上课不认真听课, 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我从课堂开始入手, 只要她注意力能集中一会儿, 就表扬她, 同时上课多提问, 如果回答正确, 就给奖励小红花或五角星。作业中也是一样, 只要她能按时完成作业, 就表扬鼓励她, 如果写的认真还能做的正确, 就在作业本上画朵花或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慢慢地, 她也喜欢上了数学, 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 作业也积极的完成, 成绩也慢慢的提高了。

总之,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应从生活经验入手, 通过多种形式, 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 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快乐教学中, 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而且能获得学生之间, 学生与老师之间立体情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摘要:随着教学的深入改革, 我们的数学课堂开始变得更加自由、灵活, 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 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小学数学快乐教育 篇10

怎样把小学数学快乐式教学法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 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从四个与有效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因素入手。

一、教师本身因素

在教师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激趣;扎实的基本功是教师业务成功的基础, 而其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则是教育艺术化的标志, 它是保证快乐教学实施的重要基础因素。这主要包括:

(1) 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 讲求“准”“精”“趣”

“准”, 是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语言逻辑严密, 准确无误、击中要害。

“精”, 由于小学生上课有意注意时间短, 所以其数学课堂语言精炼, 简明扼要, 讲解点拨尽量精辟简炼, 争取“一言而解惑”, 抓住要点, 开辟思维新空间。

“趣”, 是要求教师数学课堂语言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富于表现力和幽默感, 以营造快乐气氛。

(2) 别致精美的板书设计, 讲求“精”“美”“实”“新”四字

板书是加强学生记忆, 激发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应是内容的高度精练与形式的形象美观的和谐统一。快乐教学板书应讲究“精”“美”“实”“新”四宇。“精”, 是指内容精炼, 图形线条简单;“美”是指结构匀称, 布局合理, 形象生动, 给人以美感, 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新”, 形式新颖独到, 给人新鲜感, 奇特感, 激发学生丰富联想;“实”是指准确你的表现教学内容。

例如, 教学三年级“除法初步认识”一节, 将制作的桃子平面模型恰到好处地贴在黑板上进行教学, 这种富于色彩美和对称美的板书,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并对学生美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快乐教学, 要把简洁、生动、新颖、别致的板书呈现在学生面前, 充分发挥板书这种课堂“有形语言”的激趣作用。

以教师洒脱优美、自然大方的教态维持学生兴奋, 也是快乐教学的要求所在。

二、教学方法因素

成功的快乐教学是在吃透教材内涵的基础上, 若干教学手段合理利用、优化组合的结果。快乐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善于充分挖掘教材的快乐因素, 利用多种手段激趣。如在课堂适时地推出挂堂讲解, 或潇洒地几笔画出他们喜爱的动植物, 或教读一首根据教学内容编成的儿歌, 或摆弄那制作精美的学具, 等等。那些小家伙一定会陶醉于无限乐趣之中,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园里, 他们兴奋的眼神和那欢天喜地的神色, 正是教学成功的明显迹象。

三、师生双边活动因素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 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坚持启发式教学, 每节课怎样让学生发现、探索、创造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教师如果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科书,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教学就更有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 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教材用活。例如, 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 把学生分成6组, 我置身于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民主地交流讨论问题。在制作长方体框架过程中, 大胆地提出“我们一起来, 看谁做得快, 做得好”, 制作过程中, 我不时瞄着同学们, 故意慢下来, 故意把长方体做的差一点, 让大部分学生比自己做得快, 做得好, 让学生享受赢了老师的喜悦。再通过学生的观察, 我的演示, 学生的思考, 了解到了长方体的面、棱、长、宽、高等, 加深了对长方体的认识, 通过实践活动内化了知识, 分外化了重难点, 突破快, 学生学得轻松, 寓教于乐, 收获彼丰。

明代教育家王仁讲:大抵童子之情, 性喜游而惮拘检。通过游戏内化知识, 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样, 重难点知识在游戏中会同加了糖的牛奶一样, 使他们感到香醇可口。例如, 我为完成课堂练习设计的“找朋友”和“小花狗找房子”游戏, 学生参与热情高, 习题完成又快又准确, 课堂效果较好。此外, 还有“夺红旗”“放气球”“开保险箱”“看谁能通过”等游戏, 都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最佳情境, 增强课堂情趣的好方法。

为给学生创造广泛自我表现空间,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试图以“角色互换法”激趣。如在学完“找规律”一节归纳方法时, 试让学生自己归纳并上台讲给大家听。经过动员, 学生都能踊跃参加, 通过课后检验, 记忆牢固, 效果很好。

四、师生双边评价因素

快乐教学是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以乐求知。因此, 低年级数学课堂对学生应多表扬, 多鼓励, 多评价, 强化内在动力.使学生在快乐心境下探索新知。教学中, 对学生表现出的每一点甚至很微小的成功, 对于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业书写和课堂回答问题等各方面的进步, 教师都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并去适度地予以表扬评价, 使之感到成功之乐。成功感带来的愉悦和积极和谐的气氛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不可缺少的外在条件。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快乐教学;生活实际;数学游戏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当学生处于快乐的心境中时,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度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获取知识,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有益心得,现阐述如下。

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快乐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小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由此产生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索的强烈动机。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混合运算”后,可以与小学生组织一个互动的“猜年龄”活动:“老师有一个神奇的能力,不仅能猜出别人的年龄,还能准确地说出别人是几月份出生的,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教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了过来,然后教师让一位学生站起来,要求该位学生按照教师的一步步提示进行计算,并让该位学生的同桌进行同步“审计”:“现在,老师怎么说,你就怎么计算,计算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答案不要告诉老师,但可以让你的同桌知道,并保证准确无误,如果算错了,老师的法力可就要失灵了啊……第一步,用你的年龄乘以5,再加上6;第二步,将得出的数字乘以20,再加上你的出生月份;第三步,将得出的数字减去365;最后一步,将上述得出的数字加上245。现在告诉老师,得出的数字是多少?(学生说出的答案是1109)”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数字,脱口而出:“哦,你的年龄是11岁,你是9月份出生的,老师说的没错吧。有没有别的同学想让老师说出你的年龄?……同学们也可以互相试一试。”教师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进行计算并热烈讨论的时候,话峰一转,引导学生揭示其中的“奥秘”,在黑板上列出一个“数学题”,让一位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计算”,从而一步一步为同学们揭开“谜底”。

(年龄*5+6)*20+出生的月份-365+245

=年龄*5*20+6*20+出生的月份-365+245

=年龄*100+120+出生的月份-120

=年龄*100+出生的月份

由此可见,用“(年龄*5+6)*20+出生的月份-365+245”这个“公式”计算得出的数字减去出生月份,再除以100,即可得出年龄;通过最后两位数字即可得知出生月份。这道“数学题”,将小学生所学过的“加、减、乘、除”的运算皆囊入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混合运算的训练,优化了课堂教学。而“谜底”的揭开,让学生在“恍然大悟”之时,亲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由此产生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切实达到了快乐教学的目的。

二、 举行数学小竞赛开展快乐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低龄化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特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开展数学小竞赛,促进小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圆周率之后,为了让学生牢固地记忆圆周率3.14及其倍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数学小竞赛,要求学生计算3.14*1,3.14*2,3.14*3,3.14*4,3.14*5(依此类推)……“竞赛规则”是:在限定的10分钟之内,比一比谁算得最快最多最好。竞赛形式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约数和倍数”后,可以针对该单元中概念比较多的情形,利用多媒体呈现多个填空题,要求学生进行抢答。然后统计各个小组成功抢答(即抢答的答案准确无误)的人数,以数量多者为胜。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2、9、36、97这几个数字,然后,学生开始抢答。

1.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数是()

2.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也是最小的质数的数是()

3. 唯一的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4. 既是偶数又是合数也是平方数的数是()

5. 10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

6. 这几个数中约数最多的数是()

7.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

……

教师通过抢答竞赛的形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复习和巩固“约数与倍数”中的有关概念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数学竞赛活动,使得原本显得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富有情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 举行数学小游戏开展快乐教学活动

游戏这种形式,无论是对于成年人还是小学生,都是其喜闻乐见的。当教师将游戏引入教学活动时,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找规律》(四年级内容)这一章节时,可以让三个学生走上讲台一字排开。让其他同学们举手回答,说一说这三位同学一共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教师的提问,可能得到几种不同的答案,教师对于答案可以先不确认也不否认,只是记录在黑板上,然后,让台下的同学“操纵”台上的学生进行排列,结果,有6种排列方法。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形象而直观地得以体现,使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起到激趣的效果,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快乐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内在的学习能力,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法 篇12

一、顺口溜记忆法

小学数学的内容中, 有许多靠背诵记忆的公式、口诀等知识。这些公式口诀尚可有规律可循, 而有些需要识记的知识却毫无规律, 背诵起来非常困难。如果能够进行巧妙地处理, 编成顺口溜既能让学生背诵起来快捷方便, 又感到有趣, 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 对于圆周率的记忆就很难记得多、记得牢。圆周率的小数多又没有规律, 我就利用了一个小故事, 利用谐音来帮助小学生记忆:先设想一个酒徒在山间寺里喝酒, 狂饮而醉死山沟后的情景。“山巅一寺一壶酒” (3.14159) , “尔乐” (26) , “我三壶不够吃” (535897) , “酒杀尔” (932) , “杀不死” (384) , “乐而乐” (626) , “死了算罢了” (43383) , “儿弃沟” (279) 。这个故事滑稽有趣, 虽然逻辑上有不太严谨之处, 但差不多也能够说清楚, 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笑声中很快就能够背诵下来, 能够很准确地记下这三十位数字。通过顺口溜许多同学都能背到小数点以后一百位数字,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里利用了谐音编造顺口溜, 这种方法很实用, 不论老师编顺口溜的技巧如何, 他们都能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这种能够帮助学生学习, 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

二、游戏教学法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的兴趣, 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小学生年龄小, 在课堂上易于疲劳, 注意力容易分散。了解了小学生这些特点, 我们就可以用游戏这种形式, 调节他们的精神状态, 使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师所引导的地方去。

在认识“0”这节课上, 我让学生们拿出两根粉笔, 放到桌子上。然后让一名学生把自己的两根粉笔放在同桌的桌子上,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有几根粉笔, 同桌有几根粉笔, 自己的桌子上没有了就是2-2=0。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对“0”的概念有了认识。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节时, 也可以采用游戏法。比如让学生扮售货员和顾客, 用纸币买东西, 让学生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实际运用所学的课堂知识, 实际体会到“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然后, 又用别的实物做类似的游戏。这样将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激励教学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有些快乐是浅层次的快乐, 或者说是直接的快乐, 比如上面提到的顺口溜或者游戏等, 这些都可以直接刺激人的快乐神经, 让人体会到快乐的情绪。但还有些快乐是深层次的快乐, 或者是间接的快乐, 比如那些经历过奋斗之后的成功, 那就是深层次的快乐, 是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属于更高境界的快乐。所以, 快乐教学法的含义并不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简单的浅层次的快乐, 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深层次的快乐, 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鉴于此, 教师可以经常运用激励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竞赛。我经常利用竞赛的形式, 比如单人的, 出十道计算题, 班里最快最准的五位学生将获得小红花。尽管是这样的小比赛, 孩子们也都非常用心, 得到小红花的学生非常高兴, 感到非常骄傲。或者是分成小组, 各个小组间展开比赛, 在经过激烈紧张的比赛后, 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奋斗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除此之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使用激励性话语, 发现学生的优点, 不要吝啬, 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只有在这种积极的心态下学习, 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好。比如, 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 我让学生课下自制钟表模型, 第二天上课, 学生们交上来各种各样做工精致、外表漂亮的模型。我很高兴, 但只有小刚慢悠悠交上来一个歪歪斜斜, 时针、分针和秒针几乎让人分别不清的模型。我问他:“你自己做的吗?”他说:“妈妈病了, 爸爸不在家, 我一个人做了很晚才做好的。”于是, 我对他能够独立地按时完成作业不撒谎的诚恳态度大加表扬。小刚很受感动,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地发挥了出来, 考试也取得了让人非常满意的成绩。对于小刚来说, 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表扬, 同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快乐, 并不是一个狭义的单一的词汇。

所以, 快乐教学法的目的不只是一味地追求快乐, 更不能以快乐为快乐, 而是须通过快乐的气氛使学生持续地学习, 学有所获, 因此, 这种活动本身大多情况下是有计划、有安排的, 不能够放任自流。

摘要:快乐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 在爱的感召下为学生设计轻松快乐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当然, 我们并不是在浅层次地使用快乐的含义, 笔者认为快乐的定义应该具有深刻的含义, 那种经历奋斗之后的成功体验才是更深刻的快乐。本文介绍了几种快乐教学法, 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学到知识。

上一篇:刑事司法下一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