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精选12篇)
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自学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数学, 如何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紧扣教材, 选择生活中与教材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素材, 加工问题情境, 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 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既是积累数学知识, 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生活即教育”, 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
同时, 还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知识有了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 运用自如。所以既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 教学“步测和目测”后, 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 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因此, 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 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此外, 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理念, 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 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 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 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 不断探讨数学教学的新方法, 努力使学生积极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 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并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 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 以及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 并取长补短, 进一步提高自学效果。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 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因此,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学以致用;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 才能大力发展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篇2
差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来自家长、老师等方面的压力,自卑感日趋严重,把学习数学这门功课视为苦差事,因此培养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引入”就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生生发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而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学习什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是不管怎样引入,总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上作文章,以能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境”中去为准则。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
分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一套知识的学习肯定会有难度,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的话又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对知识进行探究、总结,既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
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是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成为数学教师的首要问题以及最终目标。课堂作为知识传播的场所,其有效性成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课堂效率在教学质量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是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是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反映。小学数学的教学亦是如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不得不先从课堂入手。只有通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首先就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教育,教师不得不转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单方向地给学生施加教育,让学生机械地去死记硬背。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以教学主体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要求老师做好备课工作,备课就如同指南针,给整个教学过程指明方向。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合理地计划如何更好地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同时,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激情和乐观的态度,能让学生也变得乐观。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精神,还必须具有满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最后,学习环境对优化课堂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愉快、平和的环境能使学生积极学习,相反紧张而又偏激的环境会大大降低及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与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得不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婷.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08(3).
[2]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6).
(作者单位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圭山小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篇4
新课程的不断推进, 不但没有排斥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而给传统的学习习惯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当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创新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时, 我们必须开始更多地关注学会阅读、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反思、学会检查等与学习方式密切相关的学习习惯。
一、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熟悉教材的习惯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学习过程中何等重要。阅读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这一素质的获得不应仅仅依赖于语文学科的教学, 数学学科同样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然而, 有调查显示, 小学生普遍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笔者认为, 要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应当善于把握好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有利时机, 加强阅读指导, 使学生养成阅读数学教材的好习惯。如, 在教学新知前,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探索新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理解新知;在教学结束后, 教师更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特别是概念、性质、定理等需要记忆的重要内容, 再进行相应的练习, 以便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
当然,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 将阅读、思考和练习有机结合。比如, 学生能看懂的内容, 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不易看懂的内容, 可引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做标记的好习惯, 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据说, 美国一个图书馆门口有这么一句话:“听过了, 就忘了;看过了, 记住了;做过了, 掌握了。”我觉得很有道理。
二、学会倾听———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 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取他的意见。有的学生一味地举手, 嘴不时地喊“老师, 我、我……”更有甚者站起来, 或者干脆跑到老师面前;有的自己想自己的事, 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 在交流时, 教师要着力培养好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对于学习个体而言, 倾听是一种素养, 是一种品质, 良好的与人交流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即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是人与人之间能够交流的前提, 同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别人的经过思考后的发言可以启发自己的思维, 或可以让自己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来说, 倾听则是调控、驾驭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在学生互相倾听、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信息反馈, 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使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
三、学会观察———培养学生正确推理的习惯
学会观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我们要认识事物就必须学会观察, 同时也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 才能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发明家贝尔说:“任何真正的教育的首要因素便是观察, 观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例如, 在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时, 让学生观察下面4个算式: (1) 0.004米=4毫米; (2) 0.04米=40毫米; (3) 0.4米=400毫米; (4) 4米=4000毫米。首先从上往下观察, 把第二、第三、第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 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时, 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 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时, 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然后从下往上观察, 把第一、第二、第三个式子同第四个式子比较, 又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 (1)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时, 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时, 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3)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时, 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这样,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性质就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过程中也就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 数学观察能力是学生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必备的且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门户, 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四、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勤于反思的习惯
程思远在回顾李宗仁的一生时写道, 假如一个人, 不是从1岁向80岁去生活, 假如时间的顺序可以颠倒, 每个人都从80岁向1岁生活, 那么, 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二分之一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学习过程也是如此, 我们常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也就是所谓的反思。
在现实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 学生的反思意识很淡薄, 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热衷于大量做题, 不善于 (有的是不愿意) 对自己的思路、方法进行检验, 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 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作为老师, 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反思。如果每道题做完后, 我们去反思:此题为什么这样做, 有何收获、有何启迪?它还有其他解法吗?在每天晚上睡觉前, 将一天的学习情况像放电影一样放一遍, 来一次反思, 这样学习效果肯定好。实践证明, 经常这样反思, 肯定出效益, 出巧解, 长见识, 长能力。有反思才能为知识插上灵活的翅膀, 为解题披上艺术的灵光。
养成反思的习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协同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既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也要在课堂之外。另外, 还要抓住时机, 让学生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学会有效地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果教师能够不断总结并付诸实践, 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五、学会检查———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这不仅能保证数学解题无误,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从理论上说, 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有效的控制, 而任何系统只有获得反馈信息, 并据以进行适当的调节, 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学习中的自觉检验正是一种自我反馈, 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 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 由于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一般比较长且枯燥乏味, 再加上一道式题内加、减、乘、除计算方法不同, 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干扰而出现差错。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自己在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在计算教学中, 要重视以下习惯的培养: (1) 认真校对的习惯。比如, 抄题后要及时校对, 有无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 特别是“双胞胎”数字;将草稿纸上的答案誊写后, 也要校对一遍。 (2) 仔细审题的习惯。对于混合运算, 要重点观察运算符号, 明确运算顺序。另外, 还要看看参与运算的数有什么特点, 数与数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能否联想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 估算、验算的习惯。要形成估算和验算的意识,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验算, 并解释估算、验算的过程。
小学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篇5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一套知识的学习肯定会有难度,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的话又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对知识进行探究、总结,既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要分享自己是如何进行计算的,所有成员发言完毕大家再进行总结,筛选出好的教学方法、摒弃错误的计算思路,这样一节课下来,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能有所收获。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每个小组内都要确保有一位能够带领大家进行学习、总结的领头羊,同时也要参考学生的意愿,看看学生更愿意在哪个组进行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然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处于一个培养的阶段,如果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习的话肯定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内容
在数学课堂上,小学生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自身,对于知识的吸纳和理解,也主要依托于自身的主动学习行为,因为教师的讲授如果到学生那里变成被动接受,那么学生的思维便不会被调动起来,也就无从建构起高效课堂。如在学生对“圆”面积计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引导可依托之前讲授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梯形、三角形、长(正)方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皮尺、4米长绳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分析“相同周长的图形,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数学学习情境,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深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弱化目前小数课堂教学中片面重视学生学习分数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结合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努力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杜绝机械地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要注意自己的“引”和“导”的作用,在有目的地引导下,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鉴于数学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变化无穷的魅力。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清楚,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维和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思路变宽,思維更加灵活,从原先的接受知识的机器转变为数学知识的加工和创造者。
另外,教师在改变数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因为数学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法则,学生通常会采取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公式的真正含义。比如,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小学生初次接触,通常情况下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或者即使记住了乘法分配律的公式,一旦做题时换成了具体数字或需应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时,学生便又弄不清楚了。针对这种现象,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率,我让学生做了一个为几个学生分数量相等苹果的游戏,最终学生在把相等数量的苹果一起分给学生和分别把相等数量的苹果分给学生的分配过程中,充分理解了分配的含义,更好地理解了乘法分配率。
二、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更有助于教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实践证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要比在紧张、压力重重的学习气氛中反应更敏捷,接受知识更迅速,并且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状态,这样一来,学生便会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去质疑,在第一时间表现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便于教师及时对症下药。
为了真正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和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回答错误,鼓励学生做其他学生的纠客,学生有不同意见时一定要敢于进行争辩。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真正创设勇于思考、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多一份体验,多一份自信。
三、课堂教学中,多安排一些合作式学习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对新知识掌握快,忘的也快。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教师不妨多安排一些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知识后,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让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内容是用剪刀剪出这些图形,再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在学生的动手合作下,他们通过具体可感的图形,清晰、熟练地掌握了抽象的数学知识,并对生活中这些图形的运用进行了交流和总结,最终获得了学习的成功。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尽量多地参与一些必要的教学研讨,要走出去,学进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地汲取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这桶水,不仅要新,更要有营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勇于探索,参与继续学习,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用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科研的实施和进行,用科研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知识,注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这样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便指日可待。例如,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计算机时代,数学知识又和计算机知识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最后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凭借积极的心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争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有所得。这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冯世元.提高后进生数学成绩的几点体会[J].小学教学研究,1990(8).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篇7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小学生主观能力性的唤醒, 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当中,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学习的人不如想学习的人, 想学习的人不如乐于学习的人。所以说兴趣才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
(一)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设计课堂教学是优化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和重要环节。教师就好比是“一个木桶”, 学生好比就是“一个杯子”, 木桶里边的水就代表着教师所具有的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内涵。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 要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资源, 逐步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拓展学生们所掌握的信息量。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学数学领域当中所谈及的抽象、描述性的内容, 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进行授课的话, 肯定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直观理解和掌握。因此, 教师要利用课余的时间, 用多媒体当中的幻灯片、影音、图像等, 资源丰富的手段,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设计一些关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小游戏, 组织全体学生一起参与,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和提高。
(二) 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
利用多媒体来制作教学课件, 辅助数学课堂教学, 突出数学知识当中的重点, 解开数学难点。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 有些知识重点不易突破, 重要的因素还是小学生写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丰富, 观察事物不全面、不具体。所以, 教师想要达到知识传授的目标, 就必须要采取学生比较乐于愿意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正是学生所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 因为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具有声情并茂、动画兼备的优点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更直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 在教授“三角形全等”这一节课时, 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三角形, 并使之两个三角形重合, 并用电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这样才令更加容易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 在电脑演示之后, 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创设出来的情景模式, 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就会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概念化成具体的形象, 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概念。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制作课件, 不仅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参与的强烈意识, 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也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和优化。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增强学生主动性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众所周知, 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达到最佳结果,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相反, 单调无味的课堂学习氛围, 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状态, 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 关键一点在于师生之间的关系, 很多教师都不会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达不到情感的交流。数学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不占用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教学领域中翱翔。
在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学中, 要让学生独立发现寻找问题, 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最后从自身的经历中吸取经验与教育, 可以锻炼小学生们的独立能力, 可以促进其思维智力以及意志的发展。小学生一般心理好奇心比较强烈, 求知欲望比较旺盛, 当他们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时, 他们心中会升起一种成功的喜悦和兴奋, 这样会更加激发学生心中的积极主动性, 会更加愿意去学习, 去解决问题。因此, 教师要满足小学生们心中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给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机会, 这样可以增强小学生们心中的成就感, 满足小学生的自信心, 这样才能够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性和明确学生学习的动机。数学教师要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大自然, 接触数学知识内容中存在于生活实际中的事例, 能够亲自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 让学生发现问题, 掌握观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 来获得生活上的体验, 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课堂的气氛融洽, 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刍议 篇8
一、要注意教学目标确定和目标达成
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中, 我们都应该确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 以便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最终实现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够有所收获。
如教学《循环小数》这节内容, 可以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2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3通过对循环小数的探究,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目标1作为教学重点, 目标3作为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成功的。上课开始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 (1) 师:一个三角形, 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 一个圆形。 (2) 生画一个三角形, 一个圆形, 一个三角形, 一个圆形。 (3) 师:能画完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重复出现。师:这样重复出现的, 我们叫做循环。然后, 让学生填空:春、夏、秋、冬、春、夏、 ( ) 、冬、春、 ( ) 、 ( ) 、 ( ) 、 ( ) ……上午、下午、晚上、上午、下午、 ( ) 、上午、 ( ) 、晚上、 ( ) 、 ( ) ……并举例说明。最后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现象中, 经常有循环现象, 那么我们的数学生活中同样也有循环。
在新授时可以出示:列竖式计算4÷3、23÷18、14.2÷2。提出要求: (1) 先独立计算, 然后讨论交流。 (2) 谈谈自己在计算中遇到的情况 (商出现的规律) 。 (3) 在除法中, 当除得的余数不断地重复出现相同的数, 就会在商中出现不断重复的数字。横式上的商应该怎样表示? (4) 用一句话概括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指出:像这样的小数, 就叫循环小数。这时, 老师介绍循环节以及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和读法。如:5.333……还可以写作5.3觶, 读作:五点三, 三的循环。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可以出些练习, 如: (1) 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是循环小数的请指出循环节。0.71818……, 1.529529……, 6.66666……, 0.3333……, 3.5423423……, 1.676767……; (2) 计算下面各题, 商如果是循环小数, 请用简便写法。7.9÷3.3= O.5÷0.12= 38.2÷2.7= (3) 判断下面各题,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10.16666是循环小数。2 0.142857142857……的循环 节是“142857”。3100÷3的商是循环小数。43.11……>3.111。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发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除了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外, 还要注意情感的发挥。
首先, 要掌握学生情感发展的年龄特征。学生情感的发展有其年龄特点。在教学中, 要发挥好情感的作用, 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进行工作。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 独立性较差, 依赖性较强, 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许。一位“淘气包”听到同学们议论老师不喜欢自己时, 尽管嘴上说:“谁希罕老师喜欢……”眼泪却禁不住在眼眶里滚动。初中学生则不然。他们的独立性开始发展, 对教师喜欢不喜欢, 反应就不是那么强烈了。高中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独立能力。
其次, 要注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 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喜欢某学科, 常常因为喜欢某门课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活动本身。如对数学操作、运算、做作业等感兴趣。因此教学中, 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多利用直观材料, 经常鼓励学生的学习活动, 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对高年级中学生来说, 具体的教学活动可能不如教学内容本身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情趣。对教学内容, 小学生与中学生要求也不一样。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 中学生则比较喜欢逻辑性强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多下功夫。
从情感的稳定性来看, 小学生情感容易激发, 也易瞬息消逝, 极不稳定, 教师几句鼓励的话就可使他们顿时精神振奋, 热情高涨, 但不能持久。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
再次,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需要开展或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比如, 节日联欢, 学生情绪饱满, 心情愉快, 借此机会开展数学游戏性的知识小考、智力竞赛, 效果很好。有些学生喜欢看足球赛, 趁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激烈决战, 课堂上, 以“球赛”为例, 分析数学中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讨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这样, 不仅稳住了学生“飞”了的心, 而且取得了意外的满意效果。对于小学生中不健康的情感和消极情绪则需要积极诱导。如考试考失败了, 学生情绪普遍低落, 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检查学习态度, 总结学习方法, 从而鼓舞斗志, 转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策略初探 篇9
一、注重课堂导入模式
谈及课堂导入模式, 首先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在这个年龄段的学习需求。笔者认为, 凡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模式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境化、问题式的导入模式就是这种学习需求的最实用的具体体现。比如, 笔者在讲《校园的绿化面积》 (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时就采用了情境化的方式。笔者把用摄像机拍摄成的校园绿化面积图制成了课件, 配以刚健有力、朝气蓬勃的校歌在课堂导入时播放出来, 学生看到的是学校的景色, 听到的是熟悉的校歌, 学习情绪顿时振奋起来, 当画面渐渐切换到学校的草坪、花圃中的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时, 笔者要求学生计算校园的绿化面积。可以想象, 学生在这样情境中的学习, 其效果自然是比较理想的了。课件导入不仅能创设较为逼真的学习情境, 而且由于课件中的多功能, 能够对教材内容中重难点加以回放、闪烁, 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 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格外牢固。问题式的导入模式也是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疑惑, 思维也就能够全方位地打开。学习《找规律》 (同上) 时, 笔者采用的就是问题式导入法。根据例1, 笔者在学生回答了“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以后, 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怎样考虑到这个问题答案的?请前后桌的学生交流看法。问题的提出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交流解题角度, 而这正是找规律的核心。课堂导入模式还有许多, 如情境导入中还有故事情境、激励情境、活动情境等。注重课堂导入模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让他们能够更为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
二、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的实施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学”是主要方面, “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 在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 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执行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剂良方妙药。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 教师也改变了自己的角色, 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比如, 笔者在讲《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上) 时, 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 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讲解这道题时, 笔者没有按照传统的讲法, 而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 看看能有几种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 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 最后全班探究, 得出了4种不同围法的结论。对比传统教法和新课标理念下新的学习方式, 从表面看起来同样达到了教学目的, 但改变了传统学习方法中的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学生在这一过程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 学得愉快、学得扎实。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三、实行多元评价结合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提倡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并且特别指出,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实行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方面, 即将评价主体从原来的教师独家评价扩大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这样的评价有力地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在多种评价, 笔者将课内评价、课内外作业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结合起来, 避免了单方面评价对学生的不公正。课内评价要重视即时评价, 因为在评价中主要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即时评价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次讲正、反比例的量时, 笔者发现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不仅能用数学关系式正确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而且能对有关正、反比例的判断结果做出了有说服力的说明, 反映了这个学生的思考很有条理性。笔者当即给予了表扬。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课外作业的评价。笔者认为, 学生课外作业一般是在家里完成的, 完成的质量好坏同时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笔者喜欢采用聊天式评语, 觉得聊天式评语没有一副板着面孔训人的架势, 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亲和力。在学生的作业本上, 笔者常这样写:“非常开心地看到你全对的作业, 这说明只要你认真, 百分之百的正确率对你来说并不困难, 恭喜你!”、“这次作业只错了一题, 我知道你是作了努力的, 希望你继续加油哟!”、“不要灰心, 错得多一点, 正好暴露了问题。有问题可以打电话问我, 或者发信息给我, 我会帮你的。”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篇10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教师创设生活情境, 将授课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 接触数学, 从中引出数学问题, 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欲望。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 为学生展示奥运会跳水比赛的成绩, 出示了1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7、9.86、9.90、9.96、9.93、9.85、9.78。让学生认真观察1号选手的比赛结果。笔者提出根据比赛规定的评分要求, 选手的比赛成绩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9.96和一个最低分9.78。此时,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 很容易判断出比赛结果。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体验, 使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拉进了, 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新鲜有趣, 从而有效地刺激学生思考问题, 利用数学知识探究问题,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适当多做题,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学好数学, 需要多做题目, 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从基础题入手, 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 反复练习打好基础, 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 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 可备有错题集, 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 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 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 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创设游戏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置游戏,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 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觉器官有机结合, 处在积极活动状态中。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特别是小学生, 在课堂45分钟内要让学生安分守己地坐在那儿几乎不可能, 也不科学。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在游戏中学生学到课堂知识, 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熏陶的数学思想,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果教师强制约束学生的“动”, 那么45分钟下来, 很多学生会感到又苦又累, 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试想一下,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被长期强制去做这件事, 其后果可想而知。日积月累, 必将延误学生的学习。因此, 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开展一些游戏活动, 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静结合。我经常在教学中引入游戏,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教“10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时, 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 分成两组, 每组派出一个同学, 拿出各自的卡片, 比大小, 由其余同学当裁判, 数字较大的一方可以“吃掉”数字较小的一方。先被消灭掉的那一组为输。这样的游戏, 不但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数的比较大小, 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判断力、组织能力的发展, 激发了学生数学的兴趣。
四引入课堂游戏, 激发求知欲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特别是小学生, 游戏教学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置一些游戏,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 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觉器官有机结合, 处在积极活动状态中。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课堂知识, 训练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熏陶的数学思想,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例如, 我在教授“乘法口诀”时, 班级的学生分成四组, 由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抢答记分数, 以积分多为胜。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 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游戏, 让学生玩中学。
引导复习小学数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 能力
1 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制定复习计划前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所在。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总复习的四个领域我们打算这样初步安排课时进行复习:数与代数(10课时)、空间与图形(11课时)、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综合应用(4课时),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 通过“整理与反思”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以数的认识为例,我们要让学生整理与反思以下知识点:(1)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基本性质;(3)小数的性质;(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5)数位顺序表;(6)数字信息表示;(7)多位数的读、写;(8)数的改写省略;(9)数的大小比较;(IO)倍数和因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II)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12)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体会有限与无限辨证统一;(13)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 利用“练习与实践”环节巧导精练,全面提高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我们要利用这一环节组织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复习的重要一环。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拓展和延伸,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并在导和练上体现因材施教,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3.1 培优辅差促中间。首先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差异,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学习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以小组合作结合教师的讲解,差生以教师的辅导结合优生的帮助,设计练习时可以让三部分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对后进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优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开放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2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在复习时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疑点来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互评等方法,加深理解,填缺补差,完善知识体系。
3.3 练习题的选择要体现精选性原则。复习中的练习题必须精心选择,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让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与方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如,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可以引申推广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研究,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和新的提高。
3.4 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综合性原则。综合,就是将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只有综合的知识才能具有强大的活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知识综合的程度反映一个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高低。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又是创新性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是在学完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所以,毕业数学复习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将各部分知識纳入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之中,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灵活地解决各种数学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新教材专门为此设立了“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我们除了要很好的利用教材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练习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篇12
一、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就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未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设计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也没有突出重点、难点,只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而轻视情感领域的目标,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
2. 授课方式过于单一
现今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是教师讲授,即教师先根据课标要求,把主要内容书写在黑板上,再根据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讲解。这种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以致于课堂气氛凝滞,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 教学设计模式化
教学设计是关系教师授课质量的关键环节,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于模式化,课前准备内容过多,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机械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 明确教学目的,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路明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实际情况着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数学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对小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 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有效因素之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往往枯燥乏味,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最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3. 融会课本内容,优化教学方式
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应该熟练掌握课本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抓住重难点,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创新数学教学。
4. 课堂练习,巩固记忆
课堂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要想使课堂练习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首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就要有一定的方向性,要根据所讲内容设置难度适当的练习内容,从而起到引导、启发、加深记忆、加深理解的作用;其次,在课堂练习之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练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5. 落实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正确运用评价,落实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还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发挥评价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效益的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教师就必须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春红.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09)
[2].袁辉.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1(72).
[3].曾天凤,钟玉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8).
【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推荐阅读: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06-03
巧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10-19
提高小学数学09-19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09-10
小学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措施05-30
中心小学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措施06-18
如何提高小学孩子的学习质量08-08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质量09-12
防小学化倾向 提高保教质量06-26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