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

2024-09-19

提高小学数学(精选12篇)

提高小学数学 篇1

何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 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上好小学数学课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数学课堂创造成一个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舞台, 让每个学生在这个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本文是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 在此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具体论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能力真正有所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

1.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 学生的学习就有动力。反之, 如果学生情感上就不喜欢、甚至厌烦学习, 那么就算外界再对他进行帮助, 也是收效甚微。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 要营造一个让学生放松的学习环境, 师生之间关系和谐, 同学之间友爱互助,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勇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的情感因素一定能被激发出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肯定高涨,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深入钻研教材, 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而言, 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指新观点、新材料的学习, 他们在学习以前是不知不懂的, 学后就能理解并充分运用的内容。可以说, 学生的知识增长、智慧发展、思想提高以及教学的心理效应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所以,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确保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

3.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 但小学生还很稚嫩, 还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 他们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和能力比较薄弱, 所以, 他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高, 非常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这个时候, 教师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 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学生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需要总结概括知识要点时, 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的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提高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 有效的教学过程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 特别是具有差异性特点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发挥自己的个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跳一跳, 就能摘到桃子”,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我能学好”的自信心,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4. 联系生活实际, 创造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情境、熟知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 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在创造生活情境时要注意:一方面, 生活情境的选取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果情境的设计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就算是特别好的设计, 也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必须要选取学生生活中确实存在的情境, 比如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学生熟悉的素材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情境创造, 让学生产生亲近感,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 教师创造的情境要比较简单、明确, 不要繁复、啰嗦,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是说, 教师创造的情境最好只有简单的铺陈, 然后就切中主题, 进行数学练习, 千万不要一味追求情境的真实, 做一些繁琐的设计, 导致学生的心思都不在学习上, 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运算方法时, 可以创设一个类似“在商店卖东西”的情境, 但是一些教师为求真实, 费尽心力将教室布置成商店, 挪动课桌, 再摆上货物, 等等。这样的教学看似热闹, 但是费时费力, 还!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不利。

5. 注重教学反思,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反思很重要, 教学活动结束后, 教师要总结、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完成了教学任务?哪里出现了意外情况?学生学习状况如何?有哪些反馈意见?教师是否掌控了课堂教学, 哪里不尽如人意?教师要在反思中找出有规律的东西, 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完善。以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二、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造情境, 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要创造的情境一定要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所以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 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用这样的方式教学, 学生乐于接受, 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2.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 还不是很成熟, 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 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 让学生用手摸、自己摆,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实践, 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中分散思维, 大胆思考, 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和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的关系、气氛中, 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教师针对相关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学生或者小声讨论, 或者高声辩论, 争相举手, 大胆发言, 仔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师针对学生们独具个性的发言, 或肯定、赞扬, 或让学生再多多考虑。总之, 教师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多肯定、多鼓励, 上好小学数学课。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所以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 要多肯定、多鼓励, 尤其是学困生, 更要实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来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 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从而上好数学课。

(责编张宇)

提高小学数学 篇2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梨园小学 刘晓芬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十里铺小学 王桂霞 张丽娜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教学效果好起来呢?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创设好的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要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主动地倾力相助,细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异常言行,及时与学生谈心。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敌意与戒备心理,化解同学间的小矛盾。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体的温暖,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等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问。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地点拨、示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并能给予正确评价。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教学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提高小学数学 篇3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目标

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如学习“分数化小数”时,可设计三层目标:第一层: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可化成有限小数;能努力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层:能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第三层:能利用猜想、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数学的归纳思想、分类思想等。

二、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

三、组织有效的交流,提升情感与认识的有效参与

有效交流、有效参与,注重在“有效”上。这种“有效”表现在:1、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欲望;2、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3、在自学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学三位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出现了不同答案,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在交流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当学生错误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变时,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大家正视它,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四、以练习设计为艺术,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用练习设计的艺术吸学生的心,使他们有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习了排列组合,我设计“小鸡吃米”的故事情节,学生在笑聲中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学习了概率.我设计了在多项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的环节,培养了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加强了思维深刻性和敏捷性训练。丰富多彩的练习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学生在“英雄用武”中增强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培养了毅力。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篇4

1. 抓住学生特点, 渗透学习内容

(1) 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小学一年级学生还没有摆脱在幼儿园无忧无虑的生活, 进入小学还是像在幼儿园一样, 摸摸这个看看那个, 对什么都怀有兴趣。面对这种现象中, 教师要加强引导, 保持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乐于探究基础上, 不自觉地学习所要教学的内容。如小学一年级苏教版第一节中的“数一数”因为设计的图画很多, 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但学生因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有控制不了自己, 注意力时常转移的习惯。所以此时教师要多加强引导, 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让学生将看到的内容自己说出来, 讲给别人听。结合学习内容, 将知识建立在学生玩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力。

(2) 爱表现——喜欢别人夸奖。小学生最爱听到的就是别人表扬自己。针对这一特点, 我们教师可以间断地利用表扬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如在教“认位置”一节, 在“左手握拳头, 右手握拳头, 左手拍右手, 右手拍左手”的游戏过程中, 当学生分清左手和右手时, 教师可以大力地表扬学生, 让学生回家后学给父母看。学生这样做了, 可见他们对学习内容是喜爱的, 这样学生在数学方面就不至于产生厌学行为。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 结合小学生身体发展实际, 让学生在学校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只有教师积极引导, 学生才能对数学课堂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巧用导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导入是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 尤其是小学教学。如果我们上课铃一响就让学生翻开书本, 准备学习书本知识, 学生就会无意识地感受到学习压力之大。如果教师刚进课堂时, 给学生带来的是小游戏、水果、表演, 学生的心情就会截然相反。所以, 我们数学教师在走进课堂的第一件事不是讲内容, 而是做好导入课堂的环节。如小学一年级的第八节中“加法和减法”, 如果我们直接说“3+2=5读作3加2等于5”, 学生就没有兴趣可言, 相反还会认为数学课堂很乏味, 这就很容易使得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我们间接地让学生做个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五名学生做小鸡, 老鹰先是抓住3只小鸡, 后又抓住2只小鸡, 最后抓住了几只小鸡?学生在游戏中得知3+2=5, 并读作3加2等于5, 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受到那种枯燥无味了。

3. 实物参与课堂, 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 面对这一事实, 我们教师就要举实例、用实物, 给学生更为形象的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一节中的“减法”, 小猴子共有13个桃子, 小白兔买去了9个, 还剩多少个呢?学生口算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但我们将13个桃子放在讲桌上, 让学生自己来演示, 这样, 学生就会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了。最后将桃子奖励给参与表演的学生和回答正确的学生, 在实物演示和实物奖励的条件下, 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又能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向往。

4. 创设氛围, 开拓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思维, 思维活跃的情况下, 知识的疏导就会变得简单化。怎样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呢?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最为便捷有效的办法。在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这一节内容中, 由于学生的年龄偏低, 课前喜欢猜谜语, 于是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给学生出了个谜语:弟弟长, 哥哥短, 两人赛跑大家看, 弟弟跑了十二圈, 哥哥一圈才跑完 (打一物) 。很多学生围在一起讨论起来, 无形中为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为了达到教学效果, 我又拿出了自己做的纸质闹钟, 让学生来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并让学生自己来拨动指针, 确定相应的时间。在活跃的氛围中, 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需要学生参与的过程,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素质再高, 也难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 上述四个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措施绝不仅仅是这些, 还需教师不断学习, 吸取各方面的教育经验, 这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摘要: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学科, 尤其小学数学, 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 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愿意深入数学课堂, 给学生留下主动探究数学世界的乐趣。所以, 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内容疏导上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切实学生实际, 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 篇5

其实,只要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使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就能算得又快又准确。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5个速算技巧。

1. 方法一: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例如:

23-11+7=23+7-11

4×14×5=4×5×14

10÷8×4=10×4÷8

2. 方法二:结合律法

加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

23+19-9=23+(19-9)

33-6-4=33-(6+4)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

2×6÷3=2×(6÷3)

10÷2÷5=10÷(2×5)

去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例如:

17+(13-7)=17+13-7

23-(13-9)=23-13+9

23-(13+5)=23-13-5

(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例如:

1×(6÷2)=1×6÷2

24÷(3×2)=24÷3÷2

24÷(6÷3)=24÷6×3

3. 方法三:乘法分配律法

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如:

8×(5+11)=8×5+8×11

提取公因式法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9×8+9×2=9×(8+2)

4. 方法四:凑整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如:

99+9=(100-1)+(10-1)

5. 方法五:拆分法

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4×8×125×25

=(4×25)×(8×125)

=100×1000

要想让孩子熟练运用速算方法,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提升计算能力,这样,无论平时做作业还是考试才能游刃有余。

★ 快速提高数学思维的技巧

★ 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

★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 如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 高考数学复习及解答能力提高技巧

★ 如何快速学习摄影技巧

★ 如何提高韩语学习能力

★ 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上

★ 高三生物成绩快速提高技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初探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中国分类号】G623.5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教师不懈努力,执着研究的永恒课题。对此,我结合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感悟,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

一、做实课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一个切合班级实际的教学目标;一个完整、明确的教学流程;一个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可能情况的预设。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重要因素,而这一切皆取决于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1、充分了解学生,摸清班级实情

新课标指出:数学自身的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前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教学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2、深入解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

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才能符合新新课标要求,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

3、精心设计教案,尽力预设课症

课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达成目标,将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思考得更为周全。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精细到每一个环节。比如:各环节需要多长时间;板书些什么;什么时候教师使用教具学生使用学具;提几个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回答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又可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几道习题来练习巩固;解题过程中又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师的语言与体态决定上课的成败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当教师带着充满阳光的笑脸,亲切的目光,推门走向讲台时,便可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即刻便可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而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相互评价不经意间就会破坏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评价的语言与体态。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等一些鼓励的语言可以多用于课堂教学。同时遇到有些基础较差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一定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自身的姿体语言。不要无意识中就伤害了学生,破坏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来,让课堂效益大打折扣。

2、教学情境的创设决定课堂效益的高低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进行“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课间活动的场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再如,在进行“空间与图形”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图形的组成;又如,在教学“观察物体镜面对称的特点”时,可以讓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等,这样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以目标为突破点,注重课后拓展发散

一堂课是否高效,其中一项重要的评判之一,就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达到了什么成度,而学生是否有发展潜力,则是看学生是否会用以有知识体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将课堂知识拓展发散到实际运用中去。

1、以目标为中心有序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往往是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着.追求教学有效,首先应该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有效性。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明确对认知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比如:在处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练习这个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看图求面积运用公式,巩固课堂教学目标。接着出示了一组高和底不对应图让学生判断后计算,让学生在进一步掌握公式进行计算的同时,还知道了公式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对应的关系,实际上这是渗透着数学的基本思想。最后出示了一幅图,有两条高和一个底,要求学生去选择条件解答。整个练习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重点知识,并顺利完成了预设教学目标。

2、从习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知教学完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基础向拔高延伸、扩展,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让学生拓宽知识,扩大视野。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三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有80米长的一根丝带,做1朵小礼花需要1.5米,做1朵大礼花需要5米”要求学生自己在补充一个条件,并设计一个问题自己解答。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二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三步应用题与二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三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烈我教小学数学人民出版社2005、6

2、易良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科学研究2002、11

3、杨淑萍有效教学的思考小学数学教育2003、11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篇7

一、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媒体能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 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动手实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 我们特别强调“做”,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融会贯通;只有通过实践, 学生才能直观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 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 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 “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然后, 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 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 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 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 从概念到概念, 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 势必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 (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 , 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 (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像等) , 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 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 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 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感官并用, 吸收率高, 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 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 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 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 教师引导、释疑、解惑。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讲15分钟, 其余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 教学效果很好。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 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 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 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 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 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五、评价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相应地给予评价, 通过评价,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 使学生对数学探究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我校在开展“打造‘活而实’的绿色课堂”时, 要求教师将微笑、竞争、评价带进课堂。随着活动的开展, 数学课堂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教师一次鼓励的微笑, 一句及时恰当的评价、一次良性的竞争, 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品尝到丰硕的学习成果, 切实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形成“活而实”的绿色课堂, 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要研究的方面很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有机组合的整体。 只要教师更新观念, 改进教法, 师生共同努力, 就一定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线数学教师, 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业务水平, 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摘要: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 完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注重课前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动手动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 篇8

一、把握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数学学科有独自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专用术语。数学学科的理论严谨性决定了数学语言必须有准确而科学的表述。为了让小学生能生动形象地掌握和理解某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力求浅显易懂,甚至于画草图、打比方等。但这些决不能影响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要做到通俗而不失其真,形象而不失其实。例如:在学习数的概念时,如数字1,凡是数量是1都可以用1表示,凡是数量是1就写数字1。数的概念是抽象的,要用形象通俗易懂的数学语言让学生理解,数字不仅仅表示1本书,而是凡是数量是1的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这样的数学语言表达清楚了,学生也就轻松掌握了数的抽象概念。

二、强化数学语言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首先作为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严格符合逻辑规则,还要有很强的系统性。比方说,教师如果将“整除”与“除”混为一谈,不仅违背了同一律,并且造成了数学语言的混淆。如:0除以任何数(0除外),商都是0。首先这个概念就在0÷5=0这个式子上解释的,0是被除数,除以代表除号,任何数(0除外)指的是除数,所以除数不为0,商都是0。以上这种表述,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反映了一位数学教师语言的基本功。寥寥数语,把这个概念表述得一清二楚,这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符合数学的条件性和逻辑性,还要在表述上谨遵数学的系统性,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

三、提升数学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

数学语言的艺术性取决于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理解深度,同时教师还必须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语言理解的心理特点,以恰当发挥数学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完备,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他们会以课堂上的数学语言作为典范进行模仿。教师的数学语言将成为规范学生语言的依据,所以教师的数学语言首先要具有准确性、示范性,教师说话必须符合语法规范,用词恰当,言简意赅。教师对概念的陈述要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讲求顺序性并具有艺术性。

由于数学语言具有规范、严肃和榜样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熟练运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数学语言成为学生表述概念、叙述算理、推导定律、性质、公式、分析数量关系,阐述解题思路的“样板”。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的示范性将成为帮助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

四、激发数学语言的启发性和教育性

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浅谈 篇9

一、明确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 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 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果目标制定明确, 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 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 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 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 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稳定功能.因此,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 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 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 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 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 教法就不同.目前, 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 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 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 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 具有实效, 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 提高教学效率.

在注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当然要关心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 从概念到概念, 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 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 (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 , 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 (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 , 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 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 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 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 吸收率高, 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结构设置和训练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 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 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 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 (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 , 什么时候加强双基, 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 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 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 由浅入深地安排, 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 数量多少, 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 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 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 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 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 选编多变、多解题, 等等, 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篇10

因此, 有效的课堂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经历数学应用的过程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所以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发挥40分钟的作用, 用最少时间使学生掌握最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用课堂的“满负荷”来减轻师生课外负担,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数学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做”中明确概念、学习方法, 从而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要提高课堂效率, 就必须彻底改变“课上教师机械讲解, 课下学生模仿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 使学生从课上到课下都必须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使教师变为学生的导学、助学和促学的领路者。其具体措施是:

一、积极前进, 循环上升

学习在“前进”与“巩固”的矛盾统一中进行。“前进”是目的, “巩固”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前进”是学习的基点, 只要前进就应巩固, 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快的进度, 省出较多时间。有了时间, 就有了主动, 就更能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往往机械地理解“循序渐进”与“打好基础”的含义。为了“稳妥”, 加大保险系数, 奉行“前不清, 后不接”“不煮夹生饭”“层层夯实”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教学观。在每个知识点上反复讲, 重复练, 使教学在同一处, 同一水平上重复过多, 停留时间较长, 势必效率低下, 并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以为, 只要理解基本事实, 会基本操作, 就可以前进。认识总是按“否定之否定”规律前进的。高效的教学, 只能在积极前进的基础上, 用循环来完善和加深认识, 熟练操作, 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 在引导学生探究完长方体的长、宽、高后, 我没有让学生死记定义和各个棱长, 而是直接引出长方体的棱长之和。学生由棱长之和的学习进而巩固了长方体的12条棱, 长、宽、高三组棱的分法。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对知识系统掌握较好。

二、淡化形式, 注重实质

传统教学是按知识的逻辑顺序, 先概念、性质 (公式) 、操作步骤, 再例子, 最后是学生模仿解题。这是一种“理论+例子+练习”的模式, 着眼点在知识本身, 它与人的认识规律恰好相反。一般是从问题出发,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 力图让学生在“做”中领悟知识, 着眼点是通过知识, 发展学生智能。所谓“淡化形式”主要是指:

1.“淡化概念”。主要是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片面理解科学性原则, 在名词、术语上孜孜以求, 对概念的文字叙述字斟句酌, 正、反例子反复讲, 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等不恰当的“形式主义”而提出的。其实, 概念往往带有人为因素, 并非百分之百不可变动和神圣不可侵犯。概念应与知识相结合、相适应, 不宜单纯在概念上下功夫。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要尽快进入实质问题, 就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

2.摒弃形式理论。追求形式的严密、完整, 在教学中增加了师生不必要的负担。时间没有用在刀刃上, 得不偿失。“注重实质”是指要注意适当说理, 这不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 也是掌握知识的需要。“理”可以把知识组织联系起来, 知识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三、动手实践, 探究合作

数学实践的过程, 就是学生体验从实际情景中发展数学的过程。因此, 数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实际上, 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 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 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具体实施如下:1.让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要不断挖掘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 如用小棒、圆片来理解均分, 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并探索规律;用搭积木, 折叠等方式, 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并且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2.将学生分组并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分组人数一般为4~6人为佳。3.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 教师适时引导, 主要以监控、分析和调节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工作重点。4.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各组之间可以互相提出意见或问题, 教师也参与其中, 从而共同完成数学建构过程。

四、先做后说, 师生共做

一般来说, 在课堂上, 对教学的新知识, 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 配合小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自己通过归纳、综合和概括来反映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数学的一般原理。例如, 教学“口算乘法”, 先引导学生口算并写上每道题的得数 (题目如下) :

例1.100×4=4004×100=400

100×12=1200 12×100=1200

例2.7×200=140012×300=3600

接着教师启发提问:请观察例1、2左右两边的算式, 用整百数乘的口算,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 学生通过观察、综合、归纳和概括, 得出了其规律:用整百数乘的口算, 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 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培养其能力, 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即教学中, 使学生从“做”中去体会, 去巩固, 掌握知识, 尽量减少说教式、结论式教学。“做后说, 师生共做”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它把学生和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 主要功夫用在“导学、助学、促学”上。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篇11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则应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能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机一幕进入了寻常教室。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圆柱体的表面积之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并在圆柱体的侧面用纸贴,观察这张纸与圆柱体侧面的关系。这样在讲授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七、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關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篇12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 游戏活动激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如果教师只是进行理论的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 学起来困难, 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不妨用游戏活动转变教学方式, 来吸引学生。小学生都喜欢游戏, 在玩的过程中在无意注意中学到了知识, 学起来很轻松。例如, 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 让其中一个学生用卡片出一道算术题, 其他几个学生在各自的卡片上写出答案, 进行配对验算, 如果答案正确的就是一组朋友了, 没有对上的就不能做好朋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玩角色扮演游戏, 要求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 如扮演商场中的顾客和售货员, 练习加减运算。

2. 表扬鼓励学生。

我们总听到有人说有的孩子是“人来疯”, 家里人越多, 孩子越活泼, 尤其是被大家表扬了, 更是活泼, 这就说明孩子希望被表扬、称赞的心理需求。小学生这种心理就很重, 当学生被教师夸了一句后, 会在课下引以为荣, 会去告诉家长, 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学习兴趣高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对每个学生都要表扬到, 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哪怕是很小的方面, 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心理效益, 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响应, 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即便差生也没有自卑感。例如, 我对回答问题声音小的同学说:“你说的完全正确, 如果下次回答声音再大点就更棒了。”“你说得太好了!”“你们是最听话的学生。”除了口头表扬外, 还有其他多种表扬形式。例如, 教师在作业批改时, 在作业本上写上表扬的话语:“你的作业非常整洁。”“你写的字很工整。”还可以画上表扬的图示, 一个小笑脸、用英文写OK等, 让学生感到很新奇。同时, 教师也不能忽视体态激励的作用, 当学生有进步时, 教师竖起一个大拇指, 朝学生点点头, 给学生一个微笑, 拍拍学生的肩膀等, 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

3. 动手操作引趣。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属于形象思维, 他们对于直观的认知感兴趣。让学生通过眼看、口说、动手、动脑来获取知识, 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迁移,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 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 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细胞, 促使思维活跃, 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 教师让学生把纸剪成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 学生在剪的过程中, 对图形加深了认识。

二、增强教学的育人教育功能

现在的教育过多地注重文化教育, 忽略了道德教育, 致使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思想品质, 这样的教育是在走极端, 急功近利, 最终会阻碍他们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 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

例如, 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 要互助合作, 学会尊重别人, 善于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 取长补短, 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之间交往要有礼貌, 互相帮助, 使用文明用语等。

2. 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 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小学数学教材, 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 它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 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 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 以及我国数学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 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 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 长6300千米。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 引用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 养活了占世界上21%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 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人口教育。还可以通过介绍祖冲之在1500年前计算出圆周率的精确度, 比欧洲早1000年,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

品德评价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品德规范的认识, 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定的辨别、校正、调节作用。由于品德评价法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正确与错误的评价, 具有导向作用, 因而它能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价值观等观念。二是有利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由于道德评价的对象除了道德认识这一层面外, 更重要的和更多的是评价的外在行为, 因此, 它可以促使学生把道德认识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把知和行统一起来。

三、摆正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 师生关系一直是令教师感到头疼的事情, 尤其是面对小学生, 他们活泼好动, 调皮捣蛋。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听话, 就摆出严厉的教态, 用批评、斥责和体罚来加深学生的正确学习意识, 认为“不打不骂不成才”。这样做会有一些效果, 但是它属于强制性的教育, 学生的听话只是因为惧怕教师, 为了应付教师, 学习上仍然不能真正投入进去。就像有的学生上课是听话了, 但是坐在那儿, 心思没在课堂上, 不愿意用心学习。有的学生说, 不喜欢教师, 所以不想学习。这就是教育的方式没有被学生认可, 自然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一定要摆正师生关系, 不要认为自己是权威, 学生就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听话, 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俯视学生, 用严厉的眼神去威慑学生, 用冷冰冰的面孔去面对学生, 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学生。这些都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也会让学生的身心受到影响, 有悖师道。

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把小学生看成一个有思想的个体, 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在和学生相处时, 要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思维、认知, 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和学生处在同一个位置, 大家在教学中没有上下之分, 都是学习的伙伴, 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 要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对待学生。

综上所述, 影响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掌控,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让教学过程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和培养方向。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 转变教学观念, 完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上一篇:循环泵经济运行调整下一篇: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