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

2024-05-12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精选12篇)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 篇1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

一、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

教学最基础的阶段即为小学教育,它是教学的启蒙阶段,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对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学生起到一个奠基作用.这也对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小学教师拥有广阔的文科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数学理论素养,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教育专业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课程的设置上以主修教育学理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的基本理论,还辅以有语言课程、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等选修的文化类学科.数学是基础文化的课程,也是数学教育整个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一直以来我们沿用的教材都以传统教育模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材的不断改革,旧有传统的教育模式、信息系统和封闭的教育空间不仅不利用与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更是束缚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我们要摆脱传统的“以智取向”的教育背景,目前,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实际效果与发展目标存在差距,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够.因此,创新与发展数学教育任务艰巨.

二、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的必要性

(一)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

高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人才为目的.旧有的传统教育模式,以理论和经验教学为主,缺乏以实践和创设情境课堂为主的数学教育实践活动,这样的堂课摆脱不了刻板、单一.本身小学数学教育面对的是年龄段在6~12岁之间的少年儿童,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若以传统的教育手段,不加以创新变革,则将导致国家在小学数学教育上与国外,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数学实践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式,从高校培养具有数学实践能力的教师尤为重要,也是创新课堂的手段之一.

(二)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方法

小学的数学教育现实情况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高校小学教育的大学生,对教育理论很娴熟地认知,各项技能考试也能够顺利通过.然而针对实践能力,一直是高校培养小学教育老师的一个薄弱环节.高校教师要抓好关键点,充分利用院校资源,积极提高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数学实践,譬如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学建模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三、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的现状

(一)数学实践教学形同虚设,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由于受到部分院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的影响,许多开设的小学教育专业都缺乏教学实践课程,存在部分院校为完成教学学分,随意添加理论课程和辅助课程.在缺乏科学依据和参考的情况下,设置了更多的理论文化课程,忽略了数学实践课程.

(二)数学实践教学存在形式主义,教学质量明显偏低

从一个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关注下,部分院校不是没有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恰恰是在表层工作上做得非常到位,而实际付诸的工作收效甚微.这就导致了由于部分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真正深入开展.形式主义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的大阻力,破除阻力才能在根本上形成.

四、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实践策略

(一)对教学观念加以创新,体现教学的价值

现如今,虽然教学改革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小学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变为了一种符号教育形式,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据调查,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实际操作中,都规定了教学的课程和课时要求,但在现实情况下,许多高校根本就没有按照课时安排去保障实践教学的量,甚至根本就没有实施实践教学.从另一方面说,存在高校的老师不负责任,不精细设计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再者有些学生对于实践教学不感兴趣,认识模糊,不支持和关注实践教学,影响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效果.一些教育工作者还把实践教学当作补充教学的策略,没有意识到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活动不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水平具有很大的限制.当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实践教学必须以教学资源的完善和资金的充足为基础,然而一些学校资金较为欠缺,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有限,甚至还会刻意地删减实践教学的数量,用理论课代替实践课.其二,实践教学的开展要以教师的科学化教学为基础,一些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专业水平欠缺,使得他们只关注一些理论和公式的授课,没有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变化,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三,小学生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太过单一,完全的理论化课程,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导致课堂教育过于死板,完全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出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差异,不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制约着他们思维的扩散,更阻碍了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提高,与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不相一致.

实践教学被誉为是对学生进行锻炼的教学方式,也是培育学生实践能力,调动他们思维的主要办法.实践性知识是在一定教育场域下,个体的一种教育性感受和体悟.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性知识仅仅存在于实践中,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它的生成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教育经验与体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它最终指向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促进教师成长.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智慧的关键.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感知教学场景,发现问题,企图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专业发展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让教学实践智慧回归教育,让教学实践智慧唤醒沉睡的课堂,让教学实践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使命.教学实践智慧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教育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却不能预测特殊的教育情境,教师难以直接用教育理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实践智慧需要在实践中生成和创造.

(二)培养学生理智的实践创新精神

现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较为落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足的培养,阻碍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对他们创新能力的调动起到了制约作用.据调查,我国很多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教学中都发现了数学教育的问题,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教学工作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不适应,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大问题,一方面与师范教育不重视实践教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方式有关.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就必须改变原来的示范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让师范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变化,改变原来的空洞教学模式.在实习阶段就去开展专业化训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安排富有乐趣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还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们认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四年的培养过程中,从进入校门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小学生必须建立与教师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情感上找到依托.数学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将解决一道题目当作乐趣和挑战,树立他们终身学习数学的新思想.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引入实践内容,丰富教学的手段,运用科学设备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从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锻炼他们的能力.

(三)从教育方式上变革,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的方式是教师采取的主要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起到的作用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的兴趣无法被激发,甚至还会引起他们的厌烦情绪,死记硬背数学公式,还会阻碍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做题的时候反而无从下手.《纲要》指出: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改变原来的教学办法,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育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实践教学活动方式主要有校内实践教学活动方式和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方式.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模拟训练、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等.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有教育观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担任校外辅导员、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刚进入校园,还没参与过实践教学,难免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引出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怎样的方法提问都是需要考量的内容.对此,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参与的平台,让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范例,通过呈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了解和体验教学行为或教学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了解小学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从而认识到教学的真正意义,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

结语

高校的教学理论研究是高校开展教学的理论参考.我们开展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是为了实现教学的革新与改变的目的.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综合论证可知,实现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的策略是:创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理智的实践创新精神;从教育方式上变革,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三大策略不一定是实现数学实践教学的唯一途径,然而却能成为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方面的一个重要支撑,为促进国家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教育做出应用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基益.本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宋波.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1(22):88.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 篇2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具备全新素质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师范教育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小学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发挥带头作用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二、业务培养要求: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具有现代教师职业的智能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知识与技能: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

3、了解教育科学发展历史、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4、具有宽厚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5、掌握丰富的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有关小学教育基本规律的知识。

6、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

7、具备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某一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

8、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身体健康。

9、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三、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四、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概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五、学制:四年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74-02

在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里,数学是基础课程,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也是学生从事幼师工作的职业需要,所以数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因为个人及社会等原因导致数学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程度都不很理想。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师,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等问题,该怎样解决呢?经过一年的亲身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思想,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一个人个性发展的驱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自己愿意学习,才能做得更好。如何让学生转变思想,把数学当成最好的兴趣呢? 笔者认为,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思想,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改变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过去的教学评价偏重结果,注重表象,评价的形式单一,使部分学生在那些僵死的、缺乏尊重的评价中挫伤了自尊心,失去了自信心,妨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考试成绩好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算是小有所成;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都是取得了进步。所以,引导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是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偏见,努力帮助学生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中职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学生,时时想着学生,事事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信心,哪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所以,只有爱护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是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填鸭式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绎、推理往往就是让学生“程序输入”式地呆板接收,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这样,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会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会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笔者认为,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其次是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同时,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问题。

再次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是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学习是反思的,没有反思的学习不可能深刻。学习中的反思正如生物体消化食物一样,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数学中的很多思想方法、技能技巧,若缺乏学生自己的反思、体验和感悟,就无法变成学生自己的。反之,如果不重视对学生解题后反思能力的培养。结果就会出现学生题目做了不少,解题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数学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会用”

习惯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比如有些学生书写混乱,字迹潦草;错字、漏字、添字,丢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时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验。有些学生做作业时不善于独立思考,喜欢“参考”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去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不以为意。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而学以致用的习惯,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激活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专业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获取新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四、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角色,让学生“会教”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的地盘,每位教师都相信而且奉行一句话“我的地盘,我做主”,甚至有人认为,讲台是展示教师才华的舞台 ,是凸显教师领导地位的平台。殊不知,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台下的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完全一副被逼迫的摸样,这样的数学学习既降低了效果又没有了兴趣。

学前专业的学生,本来就是明日的教师。她们毕业后也是要从事幼儿教学的,她们在数学课上不仅要学会各种数学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把所学知识教授给孩子们,让幼儿园的孩子们有一个初步的数学概念。那么,老师何不早点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滋味呢?首先让学生走上讲台“讲”。 在课堂上换位教学,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课堂让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多开口、多上讲台,让学生尝试着进行课堂教学,“尝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追求。其次让学生走上讲台“演”。 让学生提前备课,探索思考,设计不同的、符合幼师专业的数学游戏。再者,激励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同时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实施换位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了提高和锻炼。

参考文献:

[1]韩金学.幼儿师范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卢明存.幼儿师范学校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J]. 华章,2010 (23).

[3]孙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调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 (13).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 篇4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教材,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考核方法

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心理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具有大学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主修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数学是基础文化课,也是学科专业课,数学教学是整个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前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要求,与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广大师生的期望都存在着较大差距。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课程设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厌学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与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我对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方法谈几点认识。

一、选好、编好教材,注重教材的应用性和适用性

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一般前两年选用中职或高中教材,后三年选用高等数学教材。这样前阶段使用的教材往往会和大专阶段选用的教材知识点重复,而且前阶段学习时间紧,相对学习的知识点较少,学生掌握的内容较为简单。而到大专阶段,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深奥,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造成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从而对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选好、编好一套供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完整的数学教材是迫切需要的。

1. 注重在知识浅层挖掘。

从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教学实际出发,教材必须将最基础部分的知识,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进行变通性强化和对比性强化,从而使基础知识得到充分丰富和发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概念的引入和叙述上,做到简单、直观、通俗易懂,略去有些公式、定理的纯理论证明,突出其应用。

3. 注重例题、习题的选配。

增加对例题的讲解,增加对习题的练习,从而达到多听、多想、多做。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4. 注重知识点的衔接。

在内容的编排上,注意知识点的承上启下作用,力求做到详略合理,增删有据。不贪多求全,不贪高求深,只讲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二、结合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知识特点,采取“给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这一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它和教学任务、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五年制数学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应试教育,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地听。这样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初等数学是在常数范围内展开的,形式思维是初等数学的主要思维方法,高等数学主要研究变量,使辨证思维成为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法。例如:极限理论、导数、微积分等概念都渗透着哲学的质变与量变,对立统一等辩证观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针对两个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可以尝试渗入下列方法。

1. 课前创设法。

教师要求学生上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首先,通过仔细阅读,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点;其次,创设上课的情境,设想老师会将知识点用怎样的方式和顺序呈现;最后,分析每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应用性,并且写出预习报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目的性,就会与自己设想的对比,听课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同时自学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2. 课堂朗读法。

教师在教学中介绍某些概念、定理时,可以先推理证明,再要求学生一起朗读。用朗读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纠正学生一些数学术语和符号的错误读法,使学生注意力再次集中,活跃课堂气氛。

3. 角色转换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讲解例题、讲解练习,发现问题及时帮其指出改正。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4. 课后总结法。

教师要求学生养成复习、整理知识的习惯。特别是通过做作业,发现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需要及时地复习巩固。睡觉前一定要回顾今天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只有好的课堂环境,才能顺利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和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没有好的课堂环境和秩序,即使教师精心设计教案,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好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也难达到较好的效果。我对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表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课堂秩序主要靠教师来维持。教师面对的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具有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异很大的特点,要使全班学生始终投入学习,参与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怎样才能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精心备课;(2)注意教学的紧凑性、流畅性和过渡性;(3)让学生明白教学目标、任务,明白如何参与每一个具体的活动;(4)提高课堂提问艺术;(5)制定课堂规则(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四、改进考核方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五年制大专的数学考试不同于中考数学考试,也不同于高考数学考试,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要有所改进,要关怀“人”的发展,要注重思维训练,要重视个性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将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比例加大,可以设置为1∶1。只有侧重平时的表现,摆脱以往完全依靠限时笔试的形式,才能更合理地评定出学生成绩,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数学教育专业论文 篇5

激发数学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学习中,兴趣虽属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它却能促使智力因素产生最佳效应。在“数学过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注重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直接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途径从而使问题得以解答,同时还注重把结论放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检验和应用,这些活动既具体又生动。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巧设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其间,学生既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又是问题解决途径的探求者,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和成功地探求,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坚强的信心。加之,中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精神,而 “数学过程”教学恰能促使他们开展智力水平上的较量和思维方法上的竞争,能满足他们施展才华的欲望,就能调节他们心理的`平衡,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在乐而忘返的氛围中,真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真正获得数学体验。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实践教学;理论

21世纪的社会是新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是被社会所需的,自己所拥有的才能被社会所认可,而要想使自己的能力和才能符合社会要求,最为有效和简单的途径就是接受教育活动。教育可以使一个人受到文化的熏陶、接受大量知识以及提升自己的素质,由此可见,教育活动对人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教育活动可以说是贯穿人的三分之一生活,其中最先接受的教育活动就是小学教育,因此,进行良好的小学教育活动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打基础作用。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推行实践教学可以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潜能。下面笔者就来剖析一下如何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教育中推行实践教学,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此,只有将这些不足之处予以明确化,才能更好地开展有效的对策。

(一)实践教学所需的资源与场地不完善

小学教育开展实践教学,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场地才可以得到实现的,就比如说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最好是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多包涵知识点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的操作,再配合上教师的讲解,才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实践基地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阻碍了小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教师对开展实践教学的理念不够理解

由于受我国长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体制的影响,作为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将理论化知识的讲解作为课堂讲解的核心,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也就意味着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开展实践教学,教师无法真正把握实践教学的精髓,往往都是跟擦边球一样无法正中红心,也就使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好实践教学的策略

为促进小学教育的开展,使得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好实践教学,本文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希望可以改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一)投入资金,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资源与场地基础

实践教学的开展,最为直接的意思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而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需要场地与资源,而且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之前,也是需要场地与资源起到保障作用的。首先,学校要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建立好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实验室,并且配齐所需要用到教学活动中的资源,为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提供基础性作用。其次,学校可以对外建立合作关系,以互动合作的形式来开展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环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小学的实践教学顺利的开展,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提高自身能力,掌握实践教学正确观念

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不理解的话,那必然会导致实践教学的失败。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功课,掌握好实践教学的精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要立足于教学目标,将所要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而且也可以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进行更好的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三)开展实践教学中,教师把握好其中的度

实践教学在小学教育活动中的开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在开展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所开展的动手实践内容是非常关键的,由于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以理论的讲解为主,很多时候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都是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要运用实践教学的话,则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考验,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其中的一个度,立足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发挥出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

小学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开展好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亚琼.论情境学习理论对顶岗实习的指导意义[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7.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效能,动力学

《专业入门教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在江苏省内堪称首创。此举价值意义何在?实践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做怎样调整?值得反思优化, 以利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

课程目的

《专业入门教育》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旨在介绍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但后来发现, 单凭专业思想教育的一次讲座, 并不能够解决学生思想上专业认知的多种疑惑;且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后来不断滚动修订, 学生被动学习, 并不理解个中缘由, 难达教育目标。鉴于此, 专家建议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涵, 明确专业学习主要目标, 介绍专业办学发展经历, 摸清授课对象需求愿景, 解答学生多种疑虑, 提炼信息反馈课程建设, 提供生动案例励志成才。以此加强《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内容组成

根据上述课程目的, 结合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入门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形成《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架。以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为例, 主要由以下八个方面的模块组成: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三是专业课程学期安排;四是专业建设发展历程;五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六是历届校友成才典型;七是专业创新思维方法;八是重大专业项目工程。每个模块又可分成若干主题项目。全部内容围绕专业思想、专业技术、专业进展、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有序展开。

途径方法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专业人士专题讲座、实训基地组织参观、重大项目工程介绍、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校友访谈现身说法、师生家长联席会议等。《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单刀直入, 不必循规蹈矩。有时还可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 调整上下内容, 让专业学生尽早接触学习专业技术核心内容, 增添好奇心、吸引力和自觉性。根据经验,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 以“兴趣激励法”、“模糊学习法”、“障碍跨越法”、“模拟操作法”、“循证检索法”等较为理想。专业核心技术的介绍可浅尝辄止, 不必深究, 但奥妙奇特之处应该指出。

实施成效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在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施以来初见成效。新生能够尽快转变角色, 进入良好的专业学习心理状态;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知晓专业学习目标任务, 明确专业学习能力达标要求, 较近距离地体验实训场景, 掌握专业思维方法, 甚至萌发未来择业意向。许多新生认真制定自己的五年学习计划, 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 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融入专业学习团队群体。有的还能向家长和社会宣传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前景。专业新生的许多困惑和疑团, 能在《专业入学教育》课程实施阶段得以尽早解决;教师和班主任对专业建设方面的困惑也能得到解消。《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施的最大成效在于:在学生意识中留下可不断充实的理想和知识框架。

存在问题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初期实践教学探索过程已告一段落。据师生反映, 具有一定成效。总体较入学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要好, 但作为一门课程, 仍有一些现实问题, 因此, 反思如下。

缺乏成熟讲义由于首次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 每次以讲座形式授课, 内容虽然自成体系, 但没有汇编, 学生无法人手一册。教师手中有许多内容资料, 不能及时地传达到学生手中, 至多只能将教师的讲义或课件印制或上网转发给学生。尽管江苏省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的不少, 但具备专业成熟教材的却不多。

课程教学不易《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各部分内容难以由一人专任。不同教师又来自不同工作岗位。虽然教学内容丰富精彩, 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咨询缺乏空间和时间。作为课程教学, 有杂陈之感;加上部分师生简单地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视作专业简介, 更使《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开讲容易, 讲好不易。

效果评价困难《专业入门教育》的课后作业大多为思考题、调查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使得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困难。一是作业范围广泛, 内容深浅不同, 学生疑惑不一, 能力水平有差异;二是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授课质量效果, 只能以学生实际收获为据;三是《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标准”尚在开发完善之中。最好能在《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结束时, 让学生撰写一篇综述, 总结出自己的真正收获。根据学生收获, 评判教学效果。

入门并非入道《专业入门教育》课程中的“入门”两字, 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习能进入门径, 找到求知的入口。二是指专业走进门, 入其道, 掌握了专业的基本门道。根据调查数据, 当下的《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施效果只能属第一种含义和层次, 尚未能达到第二层次, 即“入道”层次。所谓“进门容易入门难”, 即指“入道难”。有的“入门”教材并非浅显, 如英国作者R.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入门》, 是在汇聚和提炼了近三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研究生使用教材, 具有严密的理论构架、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前沿课题, 非到一定层次的学生不能“入门”。进入某专业学习的学生, “进门不入道”的情况比较常见, 这与学生入学时的知识能力和在校学习的努力程度有关, 也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有关。新生专业入门一般有四道门槛:方向、路径、疑惑、抉择。《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跨过这些门槛。在引导学生跨越专业门槛之前、之中或之后, 均要有合理的方式方法, 才能将学生“引进门”, 让教师“传其道”。

课程分析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开设的初衷是将学生“引进门, 入其行;识其道, 得其法”。引经据典讲道理, 旁征博引辨是非;纲举目张理思路, 提纲挈领看方向。作为新设课程, 有如下内容需要优化。

课程分类《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既不属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科课程, 也不属于杜威的活动主义课程。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要求按照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学生认知过程及技能智力发展的年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而杜威的活动主义课程提倡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在经验中取得知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既不是文化基础课, 也不是专业基础课;既有专业知识技能, 又有社科人文素养指导;既有专业学科进展, 又有励志成才典型;既有骨干课程介绍, 又有选修课程参考;既有人才规格标准, 又有职业技能鉴定;既承上启下, 又自成一体;既独立成课, 又分指各门课程。《专业入门教育》属于综合类课程, 其综合性体现在:在认识方面, 既可以提供整体观念, 又有利于联系专业知识的不同领域;在心理方面, 按照入学新生心理需要、兴趣、好奇心和活动来编制课程内容, 有助于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和个性发展;在社会方面, 有利于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归纳而言, 《专业入门教育》是专业启蒙科普课程、思维方法课程、素质教育课程, 而不是分支学科课程、技能实训课程或应试教育课程。

课程标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标准需要加快制定。尽管各专业内涵不同, 但作为入门教育课程, 其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和教学指导性意见等基本元素必须具备。如《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可设置为30~36学时 (2学分) , 授课时间可定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可详细阐述, 并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前提, 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可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统一组织《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标准开发研究, 指导教材建设和课程实施, 包括课程质量监控与课程评价。

课程效能课程效能指课程实施后的预期绩效。设计科学、运行合理的课程能够实现理想的课程绩效。课程效能是课程生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课程效能由课程结构、课程动能、课程质量和课程效率等因素组成;同时, 又受到课程投入 (人力、财力、物力) 、课程背景 (产业、专业、职业) 、课程对象、课程师资等因素影响 (不妨将上述因素总括为“课程动力学”) 。作为新开设的课程, 不能不研究课程教学效能, 包括课程渗透力、课程生产力和课程生命力, 从“课程动力学”角度入手, 研究课程实施的质量效能、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法, 从而不断优化改进《专业入门教育》课程。例如,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是否一定植入课程体系的第一学期, 或是分植于第一至第七各个学期?是否内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 后接《毕业实习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哪种教学方式更能体现《专业入门教育》理想的课程效能?等等, 值得进一步探索。

课程更新《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因涉及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 这些课程本身的科技知识和实际应用与日俱增, 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与相关课程内容的更新保持步调一致, 才能显示其“入门引导”的指南价值。保持《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专业性、引导性、先进性和动态性, 要求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此类更新由专任教师一人定难完成, 唯有通过集体备课和专业教师团队分工授课方能解决。课程更新的要求应在《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标准中有所规定与安排。《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是由非专业到专业的“过渡”课程, 要始终保持其“过渡性”, 则必须不断吐故纳新。

参考文献

[1]鞠红霞.高职新生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1) :1-3.

[2]李军雄, 王凌燕.离散数学入门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2) :125-126.

[3]万天丰.关于“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指导思想[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15 (2) :47-52.

[4]刘玉梅.认知语法研究的新概括——《认知语法入门》述介[J].外国语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10, 26 (4) :142-144.

[5]黄志平.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从《电子商务概论》到《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 (2) :18-20.

[6]杨祖龙.关于建筑专业开设入门教育的思考[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10, (11) :91-92.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 篇8

作为云南这个祖国边陲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有一定的传统和优势.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及教育管理等工作, 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教学合格的师资和管理人员”.因此, 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技能必须通过实践、训练习得.但长期以来我校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培训, 导致学生走上教学岗位时教学技能的缺失.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而我校在无法满足全面实施微格教学的前提下, 培养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成了数理系一致的追求目标.

数理系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从根本上要落实到课程体系上.从结构主义和最优化教学理论的角度对课程设置进行系统化分析, 在螺旋式课程群的支撑下对教学论进行元理论的分析并合理校本化、本土化.按建构主义的原则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本土化教学论系统知识下的教学技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加强实践性活动, 强调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在教学技能训练中强调“分解、变量控制、系统反馈”.

加强通识课程统整, 突出教师专业化素养.精简数学学科专业课, 强化教师教育课程.在设置课程学分时, 通识课程占21.13%, 专业课程占30.99%, 教师教育类课程占47.2%.

在增加教育类课程门数和学时数的同时, 重点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达57.63%.

二、培养方法

根据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开发系列教师教育类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 、数理系综合素质训练活动、学生学业成绩评定“4-1-5”方案等实习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教学技能.

1. 教师教育类系列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之下完成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数学课件制作、教学设计与说课、班级管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中小学数学模型与实验、数学教育研究前沿、教师专业发展、数学教育哲学、中小学疑难问题研究、数学游戏与教育、多元智力理论与教育、数学教学案例赏析等.

在课程实施中, 严格按“理论∶实训=1∶1”实施, 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反思体验、合作交流.把“案例学习”“案例分析”“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师教育模式引入课堂,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整合, 促进学生数学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彻底改变单一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局面.

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提高师德修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让学生在专业教学中得到教学方法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熏陶.在教学模式上,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逐步探索出一套“以问题情境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数学教学新模式:问题情境———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反思实践.在教学方式上, 关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与运用, 让学生的感知功能都得以全面发生作用.

3. 综合素质训练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表明: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 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数理系长期坚持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特别是职业素质的“数理系学生综合素质训练活动” (简称“三个一活动”———每周一字, 每周一歌, 每周一诗) , 由数理系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负责组织、开展、参与、指导本活动的实施.

4.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施“4-1-5”方案

在进行了系列实验后我们提出了“4-1-5”方案 (即课程成绩=单元测试×40%+学生自我反思×10%+期末考试×50%) .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 “4-1-5”方案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5. 见习实习

按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要求, 采取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 分别于第五、第六学期进行为期1周的教育见习和18周的教育实习.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 篇9

( 1)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它将复杂的教学技能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设定每一技能的具体训练目标,在短时间内反复训练,使受训者可以集中学习和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它是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 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 2) 微格教学的特点。1教学目标明确。微格教学培训幼教师资目标很明确,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特点的需要展开相关单项技能培训再到综合运用,充分利用微格这一受控制的实践系统,使学生朝着明确的目标发展。2实践训练落实。微格教学一般分为5 ~ 8人一组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一次训练一单项, 时间约5 ~ 10分钟。这样的小规模授课能确保学生反复训练、深入讨论与评价,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相关教学技能。3反馈及时全面。微格教学借助现代视听设备真实记录各种细节,使受训者能及时获得自己教育行为的直接反馈,有利于反复观摩、讨论、 自我分析和二次实践。4评价科学合理。微格教学的评价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指导教师的点评,使评价更科学合理,避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主观与片面。5便于交流分享。微格教学训练模式准确而真实地记录下学生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回放观摩、讨论、分析、分享,真正实现合作学习与研究。

二、微格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 1)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结构。微格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合作研究方式,是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其始终围绕着学前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而展开,改变了长期以来教法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结构方式。

( 2) 使职前专 业研究成 为可能。 微格教学中的学生小组互动是出于自愿和协商的专业学习活动,凡参与者都能受益,从而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习文化。

( 3) 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微格教学面向未来、追求内在价值,在整个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教学的专业问题,促使学生借助先进手段相互观摩,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 1) 微格示范技能。为了增强训练的有效性,向学生提供生动、形象、 规范的教学示范,包括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和历届学生的微格教学视频等。通过直观感知,使学生形成感性的认识。 同时,在观摩基础上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组讨论, 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 2) 微格课堂实践。首先,充分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和微格教学相关设备。其次,学习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过程有关的技术操作。然后,进入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过程的中心环节 “角色扮演”。

( 3) 讨论和分享。教学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录像, 看完录像后先由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是否达到训练目标,是否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议,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

( 4) 评价与改进。在自评、互评基础上重新进行修正后的角色扮演,完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和微格教学教案,再次进行微格课堂实践。

总之,微格教学以客观、具体为特征的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对复杂教学活动变量和训练过程的系统控制,使基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达到了可操作的水平,对职前幼儿教师掌握教学基本功, 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摘要:微格教学是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教学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反复训练,不断修正,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其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 篇10

1数学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需求,国家对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教师教育类专业 学生就业 也提出了 新的标准.作为一名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在毕业上岗之前掌握专业的数学学科知识,具备一定水平的数学教学技能,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数学教育专业应制定一套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有效的培养机制.在教学技能训练中,数学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如图1所示的4个方面的技能.

1.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技能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1].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合理建构,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建立“表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去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能够被充分激发起来,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看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并能从中受到启发,及时发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这种合作学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3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技能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现代科技发展方向出发,指导学生选取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探究课题,适时将课题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作为学生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同时不能忽视探究性学习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交流合作和动手实践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

1.4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

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帮助,让学生在已完成任务的水平、能力和实际效果的前提下,为自己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 选择适当 的学习方 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放到自己意识的监控之下.

2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说课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小学招聘教师面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它也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这种训练方式针对性很强,也突出了师范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虽然说课训练对培养学生教学技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1)不够重视对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技术;(2)培养方式单一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不够全面;(3)说课过于形式化,在说课过程中表达技巧不太成熟,往往忽视了说课的演讲性;(4)课堂上注重理论讲授,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评价;(5)教育实习时间短,使得学生上讲台的机会太少,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3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几点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数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为了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3.1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教学技能训练的质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当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阻力,而青年教师接受新观念很快,但教学经验比较缺乏,这直接影响了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所以应重点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为了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应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为了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应定期派青年教师去参加一些新课程改革培训,交流学习教育教学观念.

3.2优化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教育基本理论的缺乏是制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说课,都要在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如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要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学情的分析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前提,对教法的设计要以现代 教学论和 学科教学 法为指导[2].

因此,在课程构建中,应加大新颖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观点课程的开设力度,使教育理论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等基础课程,还应将儿童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等融入到教育理论中,发挥理论对教学技能培训的科学指导作用.

3.3将微格教学作为训练数学教学技能的途径

微格教学自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明,并用于培训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之后,被各国广泛应用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3].未来更优秀的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教学技能,较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较强的专业化水平,良好的技能素质和研究教学技能及规律的积极性,微格教学可以培养出具备这些优点的数学教师.所以,应该把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列人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之中,让其成为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本领.在微格教学的准备、备课、演练、评议和重练5个阶段的训练中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3.4加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的指导下,运用与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4].

课堂教学技能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加强训练,如图2所示.

在教学语言训练方面,对课程教学采用的普通话要求严格,小学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甲水平.在教态变化技能训练方面,要求在训练中,应注重其教态:站立挺拔;走动时轻盈优美,快慢得当;手势运用大方、恰当.在板书技能训练方面,要求板书设计具有直观性、启发性、条理性和 艺术性.在板书技 能训练中,建议学生多欣赏与分析各种优秀的板书设计,掌握板书设计的方法;展示板书时,能

够讲解设计意图.在教学设计技能训练方面,要求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较为全面的三维教学目标.对教材分析透彻,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方法恰当.

3.5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教学技能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熟练,目前,我国师范生实践的主要途径是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在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从实践中体验真正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升教学技能.作为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不仅把课堂小型化以便于师范生培训,而且在训练中强调反馈、分析,具体指导师范生改进教学技能.

4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发声方法 朗诵歌词 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通过反复不断地摸索探究,找到适合学生群体现状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前教育专业现状是,班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多男生少,这给演唱时声音的统一性、和谐性带来很大困难。结合五年声乐教学及班级学生构成现状,现就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探讨。

一、注重讲授科学的发声方法

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曾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来源。”演唱前,首先要保持全身心自然放松、积极向上的状态。双肩与胳膊自然松垂,呼吸不能抬肩,面部肌肉不紧张,表情兴奋且舒展。开口演唱时,口型要自然,不能撅;下巴不要往前伸,松弛的向后下回收一点。

1.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掌握、领悟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者最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在歌唱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发“嗨”字,让他们体会吸息,也就是让快速小腹鼓起来。其次做“吹灰”练习,从桌子的左边均匀地向右边吹,体会“气息逐渐膨胀”的感觉,也就是歌唱发声最关键的气息保持与支持。再者做“狗喘气”练习,寻找快速换气的感觉。

2.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是歌唱基本训练的关键。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常常在歌唱时发出白声、尖声,高音上不去,低音憋着唱不出。打开喉咙、喉结不稳定是最显著的特征。在歌唱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教学生做“打哈欠”练习,目的是“打开喉咙”。首先让学生张开大嘴,不发声地缓慢吸气,在吸气时体会喉结随深呼吸下沉、下降的活动感觉。在演唱过程中,随着旋律音高的上行,学生想象喉结随着吸气一起往下沉。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下沉喉结的动作没有下沉喉结的外在力量,喉结的下沉是在松弛的状态中完成的。

3.适当地运用共鸣,使其音色纯净、声音悦耳、和谐。沈湘教授曾说:“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共鸣训练是比较难掌握的技巧。共鸣训练与基音训练是分不开的,训练方法可以用“落、贴、张”三歌字概括。基音共鸣的基础在胸腔,最简明找到胸腔共鸣的方法是“让声音落下来”,落在喉底的胸口上,也就是第二个纽扣处。“贴着咽壁吸着唱”,初学者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想象在这里好像有一张“嘴”,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扩张鼻咽腔,共鸣音色向鼻咽腔里集中”,只要一张嘴,就在鼻咽腔里找扩张吸气的感觉。初学者可以想象,鼻咽腔像一个“倒悬的小圆瓶”,口朝下,这个圆的空腔把声音“拢住”。

二、朗诵歌词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歌唱理论中主要以口语朗诵为基础,如明代魏良辅的《曲律》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这表明古代歌唱家对字、声的重视。同样,在西方声乐理论中,意大利的歌唱家卡鲁索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提出:“歌唱者读字比起歌唱者的声音更为重要,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音的重要基础。”

朗诵歌词要随着歌曲的旋律有线条的起伏。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都要有强弱对比、快慢变化,这样才能清晰、有顿挫地发音,更好地演绎歌曲,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例如,歌曲《小杜鹃》,如下图:

歌词中有模仿小杜鹃声音的拟声词语,学生首先模仿小杜鹃的发音,发出“咕咕”声,然后根据表情记号演唱,第一个“咕”为顿音,在演唱时时值较短,快速换气,也就是发声与换气同时进行。第二个“咕”,有加重号,唱得饱满有力。最后一句的拟声词,学生先完整地朗读出来,然后根据歌曲的速度要求,带着活泼、可爱的表情朗诵歌词。这样训练之后,在演唱中就很容易地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速度,能够完美地演绎歌词。

三、运用多样性的方法进行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音乐课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所以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法、练习法、示范法、听唱法和视唱法。

1.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记忆力和注意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我们运用欣赏形式让他们接触大量优美的音乐。

2.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练习法就是为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而进行一系列技术和知识的传授和简单训练。所以练习法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的方法。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它的歌词作者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我的祖国和我”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在演唱过程中,前者是情因,抒发的是母亲与孩子眷眷与拳拳之情,后者是情据,感受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

3.学生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在唱歌和律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示范法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范唱时可灵活采用图画、教具和手势提示辅导孩子。如《望月》,这一首思念亲人的歌曲,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在演唱中,我采用图画法教学生深情地演唱,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 篇12

一、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

在小学教育专业中, 引入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从学习主体来看,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的现象, 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的引入则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进而集合集体力量, 将教学中的个别问题放到集体中解决, 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二是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数码钢琴集体课对小学教育专业类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设备”等层面实现了现代化, 集“实践、理论、技巧”为一体, 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可以有效完成儿童歌曲弹唱教学[1]。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弹奏和表演教学可以同步开展, 教师通过融入音乐基础知识、视唱练耳、乐理等内容, 加强对儿童歌曲的弹唱能力。四是巩固学生的钢琴弹奏技巧。儿童歌曲钢琴伴奏教学中, 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促使教师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随机演奏相结合, 帮助学生及时练习, 深化记忆。

二、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策略探究

(一) 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目标是:注重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能力, 提升他们对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能力, 深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用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握“活学活用、自弹自唱”等钢琴能力。

(二) 以理论教学为先导。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 数码钢琴集体课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以理论为先导是为了更好的实践, 尤其是对于钢琴理论基础几乎为零的学生。就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而言, 教师实行的是开放式集体课教学, 将学生集中到一起, 集中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整合不同的学科, 从而有效实现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 让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要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把握。

(三) 以协作训练为平台。就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而言, 协作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相关的教学知识,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深化学生的伴奏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拥有稳定的节奏感, 强化多声部听觉能力, 用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来引导自己实现更好的发展, 并提高自己在公开场合的集体适应能力。实质上, 钢琴个别课的演奏形式也可以出现在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 同时, 教师为了增强集体演奏的群体效应, 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也可以以教学的内容、目的、进度为依据, 综合运用“独奏、重奏、合奏、接力、分组竞赛”等形式[2]。例如在四手联弹或双钢琴合奏中, 教师可以安排两个或多个学生进行, 实现融洽性的合作, 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四) 以综合应用为手段。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 教师以综合应用为手段, 要把握两个个要点:一是伴奏与创作。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是人手一台琴, 这就为教师监听学生的弹奏提供了便利, 因为教师可以直接通过主控台来达到目的。如此一来, 学生就可以同步进行两项任务:学习伴奏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 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体会知识要领, 并提升他们对歌曲的即兴伴奏能力。此外, 以提升学生的伴奏水平和弹唱能力为目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实践活动, 如艺术节弹唱比赛。二是视奏与移调[3]。在基本钢琴弹奏能力之外, 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即兴弹奏、即兴伴奏等能力。在当堂练习及回课环节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奏与移调练习, 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让他们熟悉钢琴键盘以及相关的键位与指法, 从而有利于教师的下一步教学。

三、结语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应用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具体到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策略, 则可以着眼于“理论教学、协作训练、综合应用”等层面, 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活跃的学习课堂, 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摘要:“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有效突破了传统的小学钢琴教学模式的局限, 对小学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视角, 简单探讨了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 接着, 从多方面分析了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纪忆.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方法探究[J].黄河之声, 2014 (20) :40.

[2]陈慧.浅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J].音乐时空, 2015 (21) :150.

上一篇:成分优化下一篇:中国-亚欧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