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论证报告(通用9篇)
小学教育专业论证报告 篇1
增设普通本科小学教育专业
专家论证意见
一、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在我国深化小学教育改革,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 建设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 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培养具有更高专业化水准的小学教师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应用型转型改革的重要目标。
2015年,四川省在职小学教师的学历如下:本科以上毕业103443人,专科毕业178618人。小学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占27%。2016年,州现有小学255所,在职小学教师6057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比重不足20%。随着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未来5年,州内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需求将逐渐增加至每年200人左右。从社会发展对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来看,小学教师本科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作为处于该区域的高等师范学院,完善设臵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为该地区培养更多熟悉和适应本土文化的更高层次的小学教育本科教师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如果能够成功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将进一步优化省本科院校的师范专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水平。
二、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可行性
(一)学院已有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建筑面积12.61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9.6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46.93万元;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有8个学科门类40个本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50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67人,其中正高职称57人,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371人。学校图书馆藏书90.86万余册,生均119.6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同时教育学院还自建资料室,藏书近2000余册。该校具备申报本科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各项条件。
(二)教育学院具备设臵该专业方向的实力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从2000年开始开办,现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双语方向)、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专业等三个办学方向,有在校生1000余人,至今已有17届毕业生,近3000人,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小学教育专业为首批校级精品专业,该专业2000年在省教育厅的专业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为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9人,双师型教师16人,教师结构趋于合理。成功组建了1个校级教学团队和1个科研团队”。
教育学院有5个微格教室,1个心理实验室,1个书法教室,2个手工制作教室,3个音乐教室,2个专用电子钢琴琴房(电子钢琴139台),2个钢琴房、2个练功房,3个画室,1个心理咨询室。拥有近27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有16个不同种类的实训室,在成都建有16个教育实验区,与实验区建有24个普通师范类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综上所述,教育学院具备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实力。
(三)课程设臵符合本专业方向的发展
学院教务处和基础教育学院一起依照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课程设臵的要求,并根据自身特色和条件设臵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的重点是培养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全科师资,突出了小学教育教师专业化训练方面的课程,强化了“能力培养”和“实践主导”,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了60.0%以上。该培养方案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强化了小学教师技能和岗位技能的训练,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确保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
三、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教学团队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议今后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层次教师的力度,进一步强化团队建设。
2、教师教学科研和应用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紧密结合地方小学教育发展开展应用性研究的工作,加大校地、校校合作力度提高整体科研、教研水平和能力。
3、教学设备、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实践要求,建议学校加大投入,尽快改善教学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一致认为,教育学院具有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条件,也有能力、有实力办好此专业,因此,同意教育学院增设普通本科小学教育专业。
专家签名:
2017
年4月2日
小学教育专业论证报告 篇2
关键词: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
2011年4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 武威卫生学校并入武威职业学院。为确保学校办学专业系列化和办学规模化的形成, 充分利用两校现有办学资源, 提升办学层次, 促进甘肃乃至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 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武威职业学院决定申报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现就设立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并探讨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1 必要性
1.1 新设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顺应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卫生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卫生改革需要不断深化。卫生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成本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服务需要。卫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 已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懂卫生、有技术、会管理”的专门人才, 而我省尚没有一家院校能够培养卫生信息管理的专门人才。
1.2 新设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卫生信息化的需求
《甘肃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医疗卫生及人口信息化工程。武威市各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保健机构先后编制了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武威市各家医院均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全市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系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 社区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三级医院建立“杏林神指体检系统”。事实上, 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走在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前面。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也是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对本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3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可解决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信息管理技术滞后的矛盾
我省绝大多数乡镇医院都使用医院管理系统, 建立了局域网, 因而局域网管理、因特网应用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已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形成了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需求和滞后的管理技术之间的矛盾。开设本专业可解决此矛盾, 为基层乡镇医院培养出更多的卫生信息管理人才。
2 可行性
2.1 新设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适应医学卫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需求
计算机信息技术正影响和改变着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及发展。高效、有力的卫生信息协调活动对任何医疗卫生事业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强烈的、持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对医疗机构和教育部门产生了新的要求。人们对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期望越来越高, 这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近十多年来,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向医疗卫生技术领域全面渗透, 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社会的需求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2 医疗机构需要大量的卫生信息管理人才,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据调查,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岗位的最适合的专业[1]。在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工作中, 需要既懂医学知识, 了解医疗机构的运作方式, 又有一定信息管理基础, 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在乡镇医院所对应的岗位 (群) 有:病案管理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员、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维护员、图书档案管理员、医院普通行政人员等[2]。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医院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增多, 就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2.3 学校具备开设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条件和实力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我校现有从事本专业教学的专业课教师9人,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人, 专职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传授专业知识, 培养专业技能, 具备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师资条件。
我校创建于1969年, 有42年的建校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及教学经验, 同时学校又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具有多年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与考试的经验, 具备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软件要求。
在硬件建设方面, 学校信息化建设装备先进、设备齐全, 建有多网合一的校园网, 有电子教室4间, 电子语音室2间, 多媒体教室3间, 阶梯教室4间, 共有计算机350台, 设备总值450万元。校内36个实验室均能满足学生卫生类实验操作。武威市医院、凉州医院、陆军十院等22家医院为我校的教学医院, 这就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实训基地。因此, 我校具备了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校内设施、设备和校外实训的基本条件。
3 人才培养方案
3.1 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职”生。学制:3年 (全日制) 。
3.2 培养目标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培养掌握医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技能, 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毕业后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机构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岗位任职, 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相关技术工作。
3.3 人才培养方向
(1) 具有本专业的基础文化知识。
(2) 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知识。
(3) 有计算机应用能力, 取得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初级或中级证书, 能从事日常办公工作。
(4) 具有较好的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等软件的使用, 为各级医药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5) 具有一定的网络基础, 能管理单位小型局域网和排除常见故障。具有一定管理学知识, 能从事各种卫生事业和信息的管理工作。
3.4 学业考核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实行学期成绩考核制, 以每学期每门课程考试 (或考查) 成绩作为标准, 取得相应课程规定最低成绩 (60分) 者为合格;选修课实行课程学分制 (原则上规定16~18学时为1学分) , 上完一门课程并取得该课程规定最低学分者为合格;实验、实习以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及出科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 原则上以60分为合格。
3.5 主干课程设置
3.5.1 专业主干理论课程
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信息技术概论、VB语言程序设计、Photoshop、数据库原理、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卫生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学、医院信息系统、流行病学、病案管理。
3.5.2 专业主干实践课程
基础医学概论、VB语言程序设计、Photoshop、数据库原理、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卫生统计学、卫生信息管理学、医院信息系统、流行病学、病案管理等课程均安排有实践。同时在第五、六学期安排有40周的临床实践,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钱海, 沈清.卫生信息管理岗位能力及未来培训需求调查[J].卫生经济研究, 2008 (9) :33.
小学教育专业论证报告 篇3
关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论证报告
一、开设中餐烹饪专业的必要性
1、专业背景分析
郑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已初步形成了“公办新建、企事业改造、民办扶持”的工作格局,得到教育部的肯定。今年国家将颁布实施《学前教育法》,学前教育发展将进一步加快。目前,郑州市企事业单位及民办幼儿园所占比重依然较大,广大农村家庭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对具有保育员素质的人才需求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需求,培养具有保育素质的实用人才,对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和缓解就业具有广泛的教育和社会意义。
2、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掌握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理论,键盘、舞蹈、游戏、绘画等基本技能娴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
3、主干课程
应用写作、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学前卫生与保健、幼儿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幼儿英语、儿童文学、声乐、音乐基础训练等、形体、各种民族舞蹈、素描、色彩、手工制作等
二、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
1、基本情况
登封二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个即实用又具有时代性就业特点的专业,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自己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是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指导思想。课堂上除了理论、文化课外,更侧重于实践,通过国内、外案例教会你怎样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开发孩子的智力,通过舞蹈、声乐、键盘、绘画、手工制作、游戏活动开发训练等课程的教习,让你成为一名 “全才型”学前教育工作者。
从课堂到创业园再到实习单位,这是个“良好的能力成长链”,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回到课堂后有学习的动力和明确的目标,同时也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领导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力投入建设实验、实习条件的同时,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及培训学校签订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如:即登封市市直第一幼儿园、登封市爱迪幼儿园、卢店镇中心幼儿园、卢店实验幼儿园、卢店金摇篮幼儿园等。学生在实习单位,如果表现好还可留下在此工作。
3、发展前景
由于登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越来越注重
孩子的早期教育。我校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开设,就是在这种社会急需的情况下设置的。完全为了学生的就业着想,为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着想。学生毕业后可到幼儿园或各种少儿培训学校就业。
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中级职称38人,高级职称12人。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师资队伍建设也在根据专业的发展需要逐步的引进。同时为了保证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有关高等院校参加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进修,保证日常教学和今后开办培训的质量;选派部分教师与合作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系统研发工作,开拓教师的学科视野,保持专业敏感度,提高专业水平,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办好本专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相关技能,学校会每年定期特邀多名全国著名艺术家及专家、学者来我校举办讲座、给学生上课,提升学生自生能力。
2、教学研究与产学研结合
为了保持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我校将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开展交流,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师资培训和定单培训的渠道,进一步加强教学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同时,我校将鼓励学校老师创建精品课程,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专业更加出色。
四、结论
我校将从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该专业的建设,努力提高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基于当前的社会状况及就业形势,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0一二年二月
关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论证报告
会计专业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财会电算化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我校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开设保定高级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甚至呈饱和状态,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共1300万,从年龄结构上看,25岁以下者占16%,45岁以上者占14%;从学历结构上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无学历者占76.4%。目前,除国有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相对学历较高,岗位合理外,其余高级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者极少,就连中专学历者也寥寥无几。显然,从我市、我省乃至全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要逐步减少无学历会计人员的比例,提高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这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我校会计专业共有专职教师4名。初级职称4人,平均年龄34岁,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另有财务处兼职教师4名,课承担部分会计实训课程,总体看来,师资配备十分合理,符合中等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除了拥有精良的教师队伍以外,我校还具备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雄厚物质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了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拟创建财会模拟实训室,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2.为了提高财会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建立了拥有40台先进计算机的专用机房和多个多媒体教室,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专层次人才为己任,要求学生既要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成为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
(一)知识结构及要求
1.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的基本内容;
2.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与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3.具有财会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知识、财政金融、政治经济学、财经应用文、统计原理、企业管理;
4.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市场营销、经济法、税法、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 5.掌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及财经政策法规等有关知识。
(二)职业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较强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有正确的理解、执行有关财经政策及法规的能力;
3.具有编写财务报告及其说明书的应用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点钞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薄、编制会计报表的帐务处理能力; 6.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掌握成本计算及管理的方法,具有理财的能力;
9.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能力。
(三)资格证书
1.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 2.国家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 3.毕业证书。
五、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金融与证券专业论证报告 篇5
一、专业申报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提出:
以扩展领域、扩大总量、提升水平为导向,适应产业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服务业。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金融创新,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银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证券、保险机构,加快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企业。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力争各县(市、区)均建立1-2所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创新金融产品,稳步发展证券、期货、信托、金融租赁等业务。
面对金融业大发展的趋势,与金融创新业务、创新产品的发展和金融网点迅速扩张相对比,**市的金融高职教育事业则严重滞后。
首先,从**市金融教育的供给结构来看,教育结构的失衡使金融应用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档。**市的全日制金融教育目前还处于一片空白。日益迅速发展的**金融业,一方面需要为数有限的从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前者应由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后者即培养金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然应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完成。目前,**市专门性的培养金融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还没有,无法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一线人才的需要。
其次,从**市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来看,金融机构越来越迫切地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金融专门人才,尤其需要的是金融创新产品推广方面和熟练地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各类金融业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金融一线人才,而《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培养目标正是为各类新型金融部门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一线人才。随着加快开发进程,外资金融机构将大量涌入**,**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多样化,多元化,不仅国有独资的金融机构,而且股份制及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外资及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都将对金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产生极大的需求。
据我们调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新型业态金融机构的出现,在未来的十年,每年可为《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所以,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院**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开设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文秘、物流管理等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经过多年办学实践,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已具备深厚的基础。其中会计电算化已开办9年,专业教师1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为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及为了充分利用我院**系教师资源,申请开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金融与证券”专业。
二、专业申报的可行性
1、**金融改革创新
**“十二五”期间,将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具体包括:丰富完善金融市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安全、高效、健康的金融体系。壮大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主体金融业,建立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建设创新型金融机构高地,发展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丰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开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林权、地权质押贷款等农村金融创新。
以上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发展,将会明显拉动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按照**市“十二五”规划,金融增加值要达到GDP的*%,这需要许多的金融人才。其中,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占**%以上。这为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开设《金
融与证券》专业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础。
2、政府大力支持金融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将是**市金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金融发展与创新较快的时期。首先,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金融创新将日趋活跃。其次,**金融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增强。第三,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及服务产品的进入势必加剧国内金融竞争,将极大地推动**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第四,**金融人才队伍将进一步壮大和优化,从业人员素质也将稳步提高。这就产生了对高素质技能型金融管理与实务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开设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3.我院具有开办《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条件
我院已开办有**市高职高专院校唯一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该专业教学条件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已有专业课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专业课教师中有研究生6人,形成了合理的老中青结合的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了发挥现在师资和实训条件优势,形成金融投资专业群,很有必要开设《金融与证券》专业。
三、申办条件
1、学院基本情况
**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学生规模6000余人。学院开设高职专业30个,是工、农、文、理兼容的综合性职业院校,现有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14人,博士、硕士74人;馆藏纸质图书**万余册,各类型载体文献**万余册,有同方知网电子期刊资源和先进电子阅览室;学院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28个,设有***研究所、现代制造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电子电气实训中心、商贸物流实训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
2、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院**系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现
有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专任教师13人,另外聘10名作兼职教师。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专业课教师队伍中金融学及经济学方面的有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2人。
3、完备的教学设施
为满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于2012年,学院及政府投资50万元购置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和软件,初步建成了开放性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学校**类专业实训基地用房1,200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00余万元,分布在电算会计实训室、证券投资教学软件室,基本能满足金融与投资专业的教学需要;在实验实训的管理方面,各种仪器、设备、设施和场地的购进、使用、维护的各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了实验实训室财务账簿和日常使用等级制度等管理规章制度。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依托行业企业,以产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为培养金融于投资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4、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优势突出
我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市场的指导作用和协调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校企智力资源等形式,拓展办学道路。
(1)校企共建专业与课程体系
学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学院领导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16个,新增、调整专业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广泛听取企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使学院开设的专业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体现了为地方经济和支柱产业服务的特征。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时间、考核方式等,力求体现产学结合的内容。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学院依托企业,构建“教学、培训、岗位实习”三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校企双方共同服务。学院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形成了产学研三结合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硬件条件,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找到了出路,达到“双赢”目的。
(3)校企共享智力资源
学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优势,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提供技术改造服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能人上讲台,从而形成了校企师资互动共享的平台。通过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创立和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小学教育专业论证报告 篇6
近期, 我区分批分期组织了区级立项课题现场开题论证活动。其间, 我越发感到, 现今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更多地聚焦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之中, 要增强围绕问题的课题研究整体设计意识。因为, 处于教育科研初级阶段的教师, 虽然能够按照开题论证报告各部分的要求撰写报告, 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内容, 不能很好地突出科研课题的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价值属性。致使“报告”就是为了“报告”, 而不能周密地思考自己的研究设计, 很好地指导自己的研究过程。因此, 我认为, 目前的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应继续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应再关注课题论证报告的整体思路
校本研究理念的兴起, 使各级研究机构争相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但无论是各级课题规划管理部门, 还是各级教育学会、各专业研究会等, 各自组织申报课题所下发的课题申请书、开题论证格式要求等均不相同。致使很多刚刚走上科研道路的一线教师虽然有了好的选题, 但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时就像回答问题一样, 按要求逐项回答各部分内容项目, 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填写这些内容, 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不明。实质上, 不论哪一级课题申报只是所要求的创新层级不同而已, 其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与可操作性的评审原则是确定不变的。因此, 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 首先应在确定好研究意向的基础上, 明确课题论证无非就是要回答下表中的基本问题。各级组织部门所要求的论证报告各部分内容不是孤立的, 是围绕研究课题的基本问题所应回答的具有逻辑关系的研究要素 (见下表) , 因不同部门组织者所选研究构成要素的不同, 致使课题论证内容的格式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 对于初次接触课题研究的教师, 面对开题论证报告中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不要畏惧、不要慌乱, 要围绕研究的基本问题认真梳理好研究思路, 然后对照不同组织部门开题论证的格式要求适当调整表述语言即可。一般而言, 课题设计往往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即: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条件如何?有何成果?需要体现这样的研究设计思路: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 (背景清) →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尚未完善的领域, 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 (主题新) →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 (任务明) →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 (道可行) 。因此, 初次接触课题研究的教师, 要善于将论证报告的诸多格式要求简化为对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关注它们的逻辑关系、论证报告的整体思路。
二应再关注课题名称表述
课题论证设计要从课题的名称做起, 因为课题名称中往往预示着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范围等;课题名称的表述要准确、精练、具体;要关注课题名称中出现的关键词内涵与外延等。上述关注课题名称的一些基本常识很多一线老师已经知晓。但在实际论证指导活动中, 我们感到,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注重对课题名称中各关键词之间联系的思考, 多问“为什么”, 以利于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创新点。
例如, “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小学语文评价策略的研究”。教师设计的研究目标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多元化的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体系, 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感到, 教师对研究课题名称缺乏思考, 研究目标较为笼统,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课题研究背景介绍、课题研究内容涉及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只是知道研究“评价”、“多元智能”, 而且是在小学语文学科范围内研究。为此, 我首先指导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是“评价策略” (而非评价体系) , 是“小学语文评价策略”。进而启发思考:为什么你单单研究“小学语文”中的评价策略 (因为他是一位教学干部) ?而且还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 它与“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指导下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上述课题名称中对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可以使课题研究背景的论述以及研究目标的表述更加有针对性。以便整体上更加突出课题研究的价值, 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
三应再关注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是课题研究的灵魂, 只有核心概念界定清楚, 课题研究的方向才能明确, 课题研究的内容边界才能更加清晰。为此核心概念的界定, 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明确。目前, 很多开题论证报告中都会明确要求要有核心概念的界定这一项内容。因此, 教师往往能够通过各种资料, 查找到核心概念的定义。但实际课题论证中, 我发现教师只是明确核心概念“是什么?包括什么?”等, 但这还很不够。反映在教师撰写的论证报告中研究内容的设计、甚至研究重点都并非在核心概念所划定的边界内, 研究背景撰写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表现、研究目标的设定均未与核心概念紧密联系, 相反, 偷换概念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体现出教师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很不到位。报告中要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有此项内容是基本要求, 但概念的运用是否恰当, 是否能够体现在报告的整体思想中才是根本。
因此, 我认为, 教师的课题设计论证过程, 有些没有要求写出来的部分, 如相关概念的辨析也是很重要的。课题论证中, 我指导教师在界定核心概念时还要运用比较法, 辨析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 如“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超前评价”之间的异同;“群体”与“团队”、“集体”之间的异同;“策略”、“方式”、“方法”、“模式”、“对策”等, 这样可以有效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内容, 突出研究重点。
四应再关注文献综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很多教师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的匮乏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 教师课题论证中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寥寥几笔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但是, 课题论证中, 应如何选取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综述确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发现, 文献综述只是对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做一简单介绍, 或只对该领域研究的文章或论著进行罗列者有之。文献研究没有紧密围绕关键词或忽视关键词进行论述者更是普遍。例如, “科学游戏中促进幼儿主动探究策略的实践研究”一题, “科学游戏”的文献研究要关注, 不能仅限于科学教育的文献综述上;针对“主动探究策略”的关键词, 他人对“策略的研究如何”也要重点论述, 因为, 已有“主动探究策略”的再研究、实践中丰富完善策略的研究等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再如, “外地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如果只对国内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文献的研究, 而没有关于“学习”方面的研究文献论述, 显然文献研究的针对性极为欠缺。
因此, 教师文献研究的目的要更加明确:一是为了找到他人研究的不足或空白点, 以明确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借鉴前人对该问题的界定, 即要明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以界定研究的边界, 确定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如果文献研究不到位, 就不能起到应有的“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研究的目的。
此外, 研究参考的文献还要注意其权威性。
总之, 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 (1) 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 (2) 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 (3) 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或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 (4) 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 内容精练而不干瘪, 选择精要而不偏颇。 (5) 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 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 指出存在的问题。
五应再关注教师对论证专家指导的心态
规划课题一旦立项, 请专家论证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很多一线教师对专家的质疑或意见不知如何处理, 甚至有些教师只喜欢听表扬、肯定, 唯恐专家提出问题与意见。课题论证时的专家质疑很多课题承担者难以接受。其实, 有专家认为, 课题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命题作文的过程。专家的质疑, 是在帮助课题研究者能够自圆其说, 不是对课题全盘否定。
如面对某市级立项课题, 专家论证时质疑道:“你的课题中的某种提法科学吗?”实质上是在指出你的理论文献论述不够充分, “怎么样表述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呢?”我们应这样思考与改进。那么, 如何正确对待专家的质疑?质疑是课题论证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有些专家擅长质疑, 其目的是帮助你思考, 不一定要求教师都一一作答, 因为该课题的研究主体是教师本人, 而非指导专家。其实, 课题立项, 从某种角度已经肯定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即研究方向、研究基础等, 但开题论证是请有经验的研究者帮助课题承担人进行课题研究周密设计、修改完善。因此, 教师对待事情的思维角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是”与“非”、“对”与“错”的两维水平, 要多维立体思考。
专家的质疑是指引课题研究创新的方向, 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问题。开题论证专家不是检查者、评价者, 而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课题论证时要放松心态。
总之, 开题论证报告的质量, 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 对于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的一线教师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尤其要注重开题论证报告, 以保证研究过程顺利, 研究成果丰硕。
摘要:开题论证报告的质量, 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对于尚处于研究初期阶段的一线教师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尤其要注重开题论证报告, 以保证研究过程顺利, 研究成果丰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指导基层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 联系当今教师课题论证中的一些问题, 在分析众多有关撰写开题论证报告理论文章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还要再关注教师课题论证报告中的论证整体思路、课题名称、核心概念、文献综述、对专家指导的心态等现实问题。
关键词:开题论证报告,教师课题研究,再关注
参考文献
[1]耿申、周春红主编.课题研究方案设计[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篇7
一、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作为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而发展的产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每年均有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任务,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处中国的最西部,是向西开放的门户。截止2009年底,总人口达到2158.63万人,近年来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地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座谈会的胜利召开,会议将工作提升到了关系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为确保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及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加快为各民族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的建筑行业也必将迎来快速的大发展时期。
然而,据统计,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数达百万,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约达万人,许多技术岗位是由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仅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的人员占据着,这一现象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是造成建筑质量低劣、建筑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源。建筑业的产品多数是公共产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工程低劣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影响极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生产一线对建设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将使建设行业的科技水平、生产技术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知识产业化、学习终身化的时代,建设行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巨大变化迫使我们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建设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本身看,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所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因起步较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
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目
前,疆内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毕业生很少,即使有一些也不太安心生产一线的工作,加之是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智力流失相当严重,建筑企业生产一线基本留不住本科生;同时,由于本科是一种更加注重理论教学的普通高等教育,其过多的理论在施工现场派不上用场,而动手实践能力的薄弱又让施工企业觉得本科生眼高手低使用起来极不方便。而高职层次的毕业生理论知识够用,比中专生强;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又较本科生优秀,上岗即能顶岗,加之心态正常能安心在一线工作,完全适应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内容要求,对企业而言,也不影响企业资质评定,是层次和类别最理想的学生。
对用人市场的调查统计(多项选择)分析显示,对各种学历层次的需求状况是:研究生10%、本科生42%、大专生34%、高职生39%、中专技校生3%,除本科生以外,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排在了第二位。但培养建筑施工企业中层管理、技术人才的学校本来就不多,有能力培养适应一线工作的高职层毕业生的学校更少。每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不足1500人。由于毕业生偏少,许多建筑企业不得不使用本科生或降格使用中专毕业生担任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中专毕业生在建设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面前,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具面前已明显感到吃力,并且觉得自学困难,发展后劲不足,不得不返校进修成人大专课程。
因而本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
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从战略的眼光看
地处中国的最西部,地理位置很重要,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维护我国国土完整与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未来相当成一段时间的建筑行业将继续持续发展,建筑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老百姓的贴身利益。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适时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顺应全国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大浪潮中,为地区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从现实的角度看
1、顺应建筑市场的需求。目前,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5所左右,其中3所示职业院校,这远远不能满足建筑实际的需要,在专业前期的调研中,发现在的施工企业往往要到内地去招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2、加快学院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必须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为了学院的长远发展,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前后开设了《工程造价》、《安全技术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为学院专业的调整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了满足今后建筑市场的需求和拓宽学院的专业面,学院在考虑专业开设的基础上,决定申报《建筑工程技术》,以加快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学院的专业结构。
所以,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可行的。
四、培养目标的调研
通过对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新弘宇建筑劳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调研分析,我们确立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建筑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要要求有:
1、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
2、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较强的专业知识、技术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具有较扎实的制图与识图、测量、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预算、合同管理等知识;
4、掌握工程材料及制品的技术性能与检验方法,具有常用工程材料检验、使用和保管的能力;
5、能够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
关于汽车维修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篇8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支柱行业,随着我国的加入WTO而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汽车产销持续两旺后,汽车售后的市场近几年开始全面启动,在卖车就是卖服务的年代里,后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特别是随着我国汽车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势必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科技含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
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现状
行业发展现状
据业内人士透露,随着汽车产量的不断增长,新车销售的利润不断下降,每年下降的比率约为25%。这种新车销售利润迅速下降的现象,是不是意味着汽车工业正在走向衰退呢?其实,从汽车工业的整个产业链来看,在发达国家,新车下线后的检修、配件、金融、保险、二手车销售等服务利润占到整个汽车产业链全部利润的80%。根据著名人才网站智联网一项统计显示,汽车行业招聘数量送今年年初就呈现出上升趋势。
2、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现代汽车维修服务千家万户,面对的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调研,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专业能力
1、根据技术的可实施性对维修任务进行评价分析
2、根据工期和核算要求对工作进程进行计划、控制和检查
3、具备使用和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能力
4、为确保维修质量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维修标准
5、根据质量要求进行汽车维修功罪并监控工作过程
6、编制、改编和优化维修工艺
7、应用测试和测量方法,整理和评价工作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8、识别影响安全和环保的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
9、为获取信息、完成任务、整理和演示工作结果而是用信息和通信系统
10、阅读汽车维修资料
11、以团队工作并使自己的工作与前后工序相协调。
(二)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三)方法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论证报告 篇9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实用的高速加工技术跟随引进的先进数控自动生产线、刀具(工具)、数控机床(设备),在机械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数控装备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制造技术和装备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范围覆盖领域包括:(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最基本的装备,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二、数控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展望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工业的发达与否,是衡量一国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机床工业是机械工业的基础,它向机械工业提供“工作母机”。现代机床工业中,主流产品是数控机床,它汇集了精密机械、计算机、通讯、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特点,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发展数控机床,是国家工业化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装备的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应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必须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不能拥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机床行业在“十五”期间连续5年保持高速发展,产值、产量都提高了两倍半左右,产值由“十五”初期世界排名第七位,到“十五”末期跃升为世界第三位。2005年,国务院发布《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明确要加快发展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国家重点支持的装备发展,如说大型发电输变电设备、大型石化和煤化工装置、大型矿山采掘设备、成套轧钢设备、大型海洋船舶、高速列车、大端面岩石掘进机构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飞机以及发动机等,都需要机械装备行业来提供一大批重型、精密、多坐标、专用数控机床,这为我们机械装备行业整个“十一五”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使得加速发展数控行业成为必然。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多次组织的用户调查表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要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电站设备、造船、冶金石化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需要高精度、重型为特征的数控机床,IT、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要求纳米级、亚微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都需要大量的数控机械设备。
数控产业同时是一个产业的集群,辐射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强。它对于提升地方工业发展水平,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崛起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数控专业培养模式
数控专业培养模式为知识与技能并举,突出技能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国家对数控产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控设备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及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初步掌
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及阅读能力,能较快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能从数控设备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适应我国机械装备行业工作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种大、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或机械加工岗位,从事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操作及相关业务管理工作。
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学习数控专业的有关公共及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毕业后能从事数控专业的操作、管理和经营等岗位工作。
三、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方面基础知识;
2.了解电工、电子、自控方面专业知识;
3.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知识,;
4.了解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数控技术、CAD/CAM的基本知识;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6.具有手工绘图和读图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7.具有工装夹具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工具手册和参考资料的能力;
8.具有阅读相关科技英语资料的能力;
9.了解数控加工工艺基础,能基本熟练地使用一种CAD/CAM软件进行数控加工编程,具有操作数控机床的基本能力;
10.具备典型数控机床的调试能力,能完成典型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和检修
11.了解本专业发展状况,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工作能力;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为:
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加工、机械基础、、机械加工工艺、电工学与电子学、数控机床电气控制、PLC控制、数控机床加工。实训环节包括:制图练习、电工训练、机械加工训练、数控加工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实训等。
四、数控专业办学条件
1.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可预见的就业市场
2.良好的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3.数控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数控专业建设的促进十分明显,数控专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极大的发展潜力,行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以适应教学与生产需要,从而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培养出与时代及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数控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数控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为此,我校数控专业的具体发展规划为:
1.在现有校园网的基础上,新建多媒体计算机实训机房和专业教室,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
2.拟投资30万元,新建实训中心,对原有实验楼各实验室设备进行调整,充实《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新建《数控机床实训室》和《数控仿真实训室》。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小学教育专业论证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专家论证报告08-26
家庭教育课题论证材料07-02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09-28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07-03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05-19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10-03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05-12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08-30
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总结11-19
学前教育专业开题报告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