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共12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准确把握、巧妙利用二者的融会点,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 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中还便于演示, 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增加教学密度,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 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可以给学生插上了兴趣的翅膀。
例如,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 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 再出示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的情境, 并加上美妙的音乐,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教师要上的数学内容充满了兴趣,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程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能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 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
如, 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在完成教学目标后, 设计了一个“了解人民币历史”的环节, 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 知道中国货币历史久远。夏商时代以海贝为币, 金属币始于商代晚期的青铜贝, 距今已有3000 余年。春秋战国时代, 货币文化有很大发展, 金属铸币后先后有布币、刀币、有文铜币、金版及有孔圆钱等等, 形成文字、形制各具特色多元格局的货币文化, 以及发展到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再现, 真实地演绎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 让低年级学生对人民币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展现文字、图形和动画, 还能播放录音、视频等, 扩大了学生理解知识的接触面, 促使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合作和探索的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实施有效的教学, 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去思考和探索数学世界,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 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学过的图形, 并在展示的过程中讲解如何将两个图形进行转化, 引起学生对“转化”两个字的注意, 进而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并请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教师仔细听学生提出的想法, 接着让学生看大屏幕进行演示。教师利用虚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并调成闪烁形式, 慢慢将虚线一端的三角形平移到另一端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保持线条形式不变,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形成抽象思维的转化。最后教师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请学生思考并说出该公式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相同点。教师利用这样的演示方法, 有效帮助学生从具体实物转变成抽象思维进行思考, 进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总之, 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 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 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2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现代化技术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适时参与交互,交互及时,可不受人数、时间、距离的限制,更便于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篇论文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利用网络优势可以实现分层施教;利用网络虚拟现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有趣、有层次的练习活动等方面阐述了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的收益。
: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网络、优势、学生。
当今教育技术现代化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多媒体现代化技术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其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可以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以说,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舞台,使数学教学取得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明显效应。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1.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拉扎勒斯等人的实验研
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现在面对学生的减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事对他们来说不感到负担。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通过图象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蜻蜓和蝴蝶对话的生活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蜻蜓、蝴蝶和花朵为什么是一家?这个情境不仅含有丰富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提供很有层次,蜻蜓、蝴蝶是一家,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想到它们都会飞,因为它们都有翅膀,它们都是昆虫,但是花朵的加入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让学生感到新奇而又莫名其妙,从而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他们初步感知了对称的含义。
再如,教学相遇应用题,在传统教学中用线段图和一些教具来教学,学生的感知程度底,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将相相向而行直至最后相遇的情形用动态突显出来。在课件中小丽和小强分别用缩小的人来表示,学校用美丽的图案来表示,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两人开始出发,相对而行,经过4分钟后在学校相遇时,又发出悦耳的响声,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两人走过的路程。学生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而且印象深刻,学习兴趣高涨,发言积极,气氛活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和主动,为思维发展创造了一个愉悦的良好环境。
1.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这给小学生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教学手段,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莫过于一些课本知识远离学生生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牵强附会地讲解这些知识点,结果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而把现代化教学引入课堂,利于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让教学过程在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多中,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对长方形概念的认识,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突出概念的要点;显示长方形,建立总体印象;分步显示长方形的形成,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连续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自行推测归纳概念;按多媒体课件显示过程使学生再认概念,且强化概念中四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等要点的理解。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复杂的概念分解为直观形象的简单信息,利于学生自行探索、展示思维、归纳概念、理解概念。
在长方形特点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更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使学生能生动形象、准确地理解对边相等这一特点,而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特点,就可启发学生自行研讨实践而获得,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在自学中创造。多媒体课件鲜明的动态演示将那些静止的孤立的东西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到事物间的联系,顺利建构。并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去独立探索获取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行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如,教学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射线的理解是关键,但学生对射线的认识往往又很模糊。教学时,可以利用课件,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由这一点慢慢地引出一条线,这条线不断延长,这时屏幕上出现的图形就是射线。这样通过观察,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射线的形成过程,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和无限长的特点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再利用这个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每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就是一个角。这样,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之间过渡搭起了一座桥梁。
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加强直观,提供感知材料,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应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1.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关
键看教学是否突出了过程。引入多媒体课件,使过程比传统教学展现充分。学生在快慢适宜、因人施教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例如,教学连乘应用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借助书上的插图和例题来讲解,但它是静止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采用多媒体的课堂里我将教学内容改编成了春游的故事情境,制成多媒体动画课件:算算有多少个同学参加春游、春游前买饮料用了多少钱、两辆客车够不够用、包船游览一共要用多少钱、饮料瓶回收等问题。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呈现,学生很快利用连乘的方法解决了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新授内容之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自选作业:喜欢画画的你,请你画出具有轴对称美的图画;喜欢裁剪的你,请你剪出具有轴对称美的图案;喜欢表达的你,请你写一写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的收获。这样每位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完成了一个小作品,然后大家在一起交流欣赏。教师为学生提供宽阔的创作空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方式,自主地创作轴对称图形的小作品,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 利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适时参与交互,交互及时,可不受人数、时间、距离的限制,更便于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与现代数学教育接轨的崭新平台,网络技术的先进和时代性,能逼真地营造和创设不同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轻松地缩短与现实社会的差距,感受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在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愉悦体现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乐趣。
2.1 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分层施教。
现代教育强调对个体教育的关注,而网络教学的教育设计和教学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学不能充分适应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现状,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定制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正如服装设计的量体裁衣,更好地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的内容是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的知识,面对每个学生对其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的不同,如何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呢?只能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而网络教学是最佳的实施分层教学的载体。这节课围绕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网络查阅协作商讨探究实质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展开教学,具体做法是:①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自由地浏览,再根据年历卡的内容自主探究年、月、日的关系。②分组汇报浏览的结果。③在各组汇报的基础上,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自己上网浏览、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学生将每年都有12个月,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等知识完整的总结了出来,自主的完成了将生活积累知识化、系统化的过程,低时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网络的刺激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不在满足了,学生们兴奋的提问到:历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把每个月都定为30天,又方便又好记?为什么年份中有365天和366天之分呢?我想知道闰年更多的情况。面对学生们要求不
一、纷繁的提问,教师提示学生:请自己到网上查询,国际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你们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学生各取所需、自由自在地在网上畅游,满足了他们不同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同步教,异步学的效果。
2.2 利用网络虚拟现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是主动参与,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为目的的策略。常规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创设很多的实际生活情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精神,强调数学知识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应用网络教学虚拟丰富的情境,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例如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囫囵吞枣,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各组所规定的商品的价格。再根据学生的报告,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这让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网上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们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也可以是顾客,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最后,根据自己的售货、购物经历,写出自己的体会。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这样的教学与常规教学不同之处是: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密度和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也大大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通过情景体验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自然就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3 利用网络优势发展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提倡数学生活化,多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作为现代教师就应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注重其生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供数学生活化的场景和机会,从而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以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需要。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之前,教师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查找,探索新知小组交流,达成共识成果汇报,展示作品的流程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第一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日常生活在哪儿见过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特点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看书、观察、问家长等方法对新知有所了解。第三步: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第四步:每4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第五步:学生根据相关问题,设计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利用自己的特长制作一个轴对称的作品。第六步:全班交流,学生将制作完成的汇报材料进行演示汇报,把自己的小作品放在班级网页中展览、交流。
整个活动注重开放,突破课内外的时空界限,学生兴奋不已地上网,通过查询相关的网站,了解了许多有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他们不禁感叹到:网络资源太丰富了!轴对称图形太美了!轴对称的特征对我们的生活太有用了!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在体验了数学魅力的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加娴熟,如: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的操作、PowerPoint的操作、电脑绘画操作、网页制作水平,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4 利用网络优势,组织学生的练习活动。
网络的信息量大、交互及时的优势是组织练习的最佳手段之一。在教学完新课后,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体现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教师把练习的分层要求称为试试你的本领(A级、B级、C级)、过五关斩六将(第一关第五关)打擂台等每过一个层次的练习,计算机及时作出反应,给予奖励。这样,打破了练习中齐步走的局面,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挥。在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自由地访问他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多机交互,合作探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3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对抽象的数学往往不感兴趣。我们把投影、放像、电视,微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直观形象的、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形象,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教学“9加4”时,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可放10只皮球的盒子,里面有9只皮球,外面有4只皮球,接着跑来一只“喵喵”叫的小花猫,眼睛一眨一眨的,像在动脑筋,9和几凑成10呢?最后猫从盒外的4只皮球中抱起一只放进盒里的空格中,使学生直观感知“凑十”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具有的声、光、色、形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使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学习兴趣高涨,发言积极,气氛活跃,对“凑十法”的印象也深刻了。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容易接受。如:为了让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这三个概念,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软件:屏幕上先显示一蓝色线条并向两边延长,使学生认识到:“直线是无限长的,没有端点。”随着老师操作,直线上出现两个红色的点,两点之间一段变成红色并移下,使学生认识到“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限长的。”电脑再显示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并显示手电筒和太阳发射光线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射线是无限长的,从一点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引出无数条射线。”由于学生亲眼看到了这些动画,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等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对抽象的无限延伸性也就理解得更加清楚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枯燥的计算趣味化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些小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计算往往兴趣不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计算题教学,能使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正确率也得以提高。
如:教学“连加”时,我设计了一张复合式投影片,首先出示投影片一:一棵大树上有2只可爱的小鸟,然后叠加投影片二:表示飞来3只小鸟,让学生说现在有几只小鸟?怎样列式计算?接着又叠加投影片三表示又飞来1只鸟,共有几只鸟呢?怎样列出连加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连加的口算过程并叠加投影片四:2+3+1=6。共有几只鸟的演示过程说明了连加的意义和计算的顺序,这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高涨,思维也活跃了。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情境”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问题的情境,从而为突破教学的这个难点开辟道路。
如:相遇问题中,为什么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就可求出总路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我设计这个教学软件时,把甲、乙两人在作相向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每分钟”所经过的路线留下痕迹,并用不同颜色的线段显示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行的米数,再按时间的先后将其从图中“移出”排成4条线段。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的解题思路,从而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几何图形”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静止的事物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如:讲解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在屏幕上通过电脑演示面、棱、点,使学生看到:一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然后通过观察动画,使学生看到长方体框架中三组相对棱的长度分别相等,三组相对的面分别相等。由于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原来的实物教具中不易展示的部分得以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困难,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知识。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过去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老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负担也很重。如今,由于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得到充分运用,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输效率。让学生在声色俱佳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4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一般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之初, 又称为电化教育, 教学活动中主要使用幻灯、电影等媒体手段, 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初级阶段。发展至今, 电化媒体技术除幻灯、电影等, 还增加了投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多种技术手段。
事实上,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含义的理解, 教育界众说纷纭, 存在多个流派。一种流派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包括现代教育媒体、媒传教学法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是, 认为现代教育技术顾名思义, 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技术而言, 探讨的是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关的课题。亦有学者认为,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对教学过车和教学资源加以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从而达到实现优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上多种观点尽管从不同角度出发, 但在利用新技术实现教育教学优化这一点上是共通的。所谓新技术, 从狭义的角度出发, 一般我们理解为现代信息技术。李克东教授曾在专题讲座中指出, 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该包括:1.模拟影像技术;2.数字音像技术;3.卫星广播电视技术;4.计算机多媒体技术;5.人工智能技术;6.互联网通讯技术;7.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因此,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适合时宜, 贴近教材与教学实际, 绝不可“为赋新词强说愁”, 勉强为之。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 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提供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乃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帮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使教学内容呈现更加丰满、形象, 以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 实效性原则。
优化教学不止是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有效性也是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很多教师存在认识误区, 流于形式, 一节课下来盲目叠加使用多种技术手段, 课堂教学眼花缭乱, 反而使学生陷入认识上的混乱, 不知道教学重点所在, 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 不但无助于优化教学过程, 反而费时费力, 事倍功半。因此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 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 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手段, 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3. 最优化原。
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多种多样, 如上文所述, 李克东教授指出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有七种之多, 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师就要做到对诸多技术手段特性的全面了解, 包括构成特点、表现形式、呈现特点、教学优势等等, 以便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对各种技术手段加以对比, 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辅助方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枯燥、缺乏趣味性、需要反复训练的特点, 极易导致很多学生形成畏学心理。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更加形象的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 更具趣味性的呈现教学内容,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形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
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例如,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圆柱、圆锥的展开过程, 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又如, 在复习面积的计算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梯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动态课件的演示, 学生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 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由直线缩短为一个点时, 梯形也就转变成了三角形, 由此, 可以把三角形视为上底为0的梯形, 这时, 学生就会意识到,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 (a+b) ×h÷2= (a+0) ×h÷2=a×h÷2, 教师还可以据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内在联系。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使教学过程简化明了, 充满吸引力, 更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热情。
2. 提高课堂教学容量,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5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适合时宜,贴近教材与教学实际,绝不可“为赋新词强说愁”,勉强为之。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提供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乃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帮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内容呈现更加丰满、形象,以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实效性原则
优化教学不止是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也是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认识误区,流于形式,一节课下来盲目叠加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课堂教学眼花缭乱,反而使学生陷入认识上的混乱,不知道教学重点所在,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不但无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反而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因此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3.最优化原
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多种多样,如上文所述,教授指出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有七种之多,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就要做到对诸多技术手段特性的全面了解,包括构成特点、表现形式、呈现特点、教学优势等等,以便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对各种技术手段加以对比,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辅助方式。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枯燥、缺乏趣味性、需要反复训练的特点,极易导致很多学生形成畏学心理。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形象的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更具趣味性的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形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
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圆柱、圆锥的展开过程,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又如,在复习面积的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梯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动态课件的演示,学生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由直线缩短为一个点时,梯形也就转变成了三角形,由此,可以把三角形视为上底为0的梯形,这时,学生就会意识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a+0)×h÷2=a×h÷2,教师还可以据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内在联系。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使教学过程简化明了,充满吸引力,更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热情。
2.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语言命题的因果关系方面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可以先让全体学生用小塑料棒动手摆,有的摆成1个和7个,有的摆成2个和6个,有的摆成3个和5个……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出示4种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渡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含义,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制作这样的课件:两个拟人化的小方块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出现在屏幕上,并在原地跳跃、翻滚,接着音乐停止,传来“嗨哟,嗨哟”的声音,小猴子推来一个小方块,然后这个小方块跟小猴子说了声“再见”,与原来的两个小方块手拉手一起跳跃、翻滚,同时从小方块的动态分布上逐步出示算式2+1=()。使用这个课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动画和算式结合起来,说说数量关系。由于色彩鲜艳,小方块模拟人体动作跳跃、翻滚,并配上了音乐,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互动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用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多媒体课件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图像,丰富多彩、生动多变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其达到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用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教师可以用教材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得真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学为活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电教媒体。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教师要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增长能力。
3.用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当学生思维有偏差时,教师可以给予指点,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为易,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思维。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三维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4.用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就是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怎样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学什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5.用于辅导,满足各层学生的需要。传统教学的模式决定了教学必需照顾整体,教学要有个别化,要因材施教,数学教学除了集中还需要有分散,需要有针对个体或小组的学习环境。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将超文本结构引入到课件中来,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使学生更容易得到想要学习的信息。学生可以用这类数学教学软件重复自学和复习。在课后教学软件还可充当教师的助手及时辅导。个别辅导是以及时反馈为前提的,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设计各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而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多种信息反馈的方式。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总之,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詹姆斯·格林姆.数学·科学技术·经济竞争力[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7
1.1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优势
教育性是教育游戏区别于其他游戏的本质特征。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中的教育性优势主要表现在教育游戏的某些操作正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育游戏能够为学生的知识运用创设情景以及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常规的养成。
(1) 教育游戏的操作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
教育游戏都具有实践操作的特征, 其某些操作本身就是基础性特征较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着的《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三课 小小鼠标作用大”一节的教学为例,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鼠标左键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火眼金睛》、《救救小兔子》和《打扮芭比娃娃》3个教育游戏, 不仅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更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内化知识, 锻炼技能。
(2) 教育游戏创设学生运用知识的情境
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和创新, 特别是对应用性特征明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游戏不仅以其华丽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 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的内容能够为学生的知识运用创设逼真、生动的情景。以《信息技术课》一年级上册“第七课 移动和复制图块”的教学为例, 在实现知识技能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运用“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编辑图像以及区分其与“选定”工具异同的过程中, 与传统的教师讲授演示方法相比, 让学生在画图软件中自己运用“任意裁剪”工具完成“青蛙垃圾桶”的拼图游戏就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学习向教育游戏内容的巧妙转化, 教育游戏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生动的知识运用情景, 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理念。
(3) 教育游戏促进学生良好常规的养成
低年级学生入校后, 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进行阅读、倾听、作业等常规的养成。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 虽然能通过表扬优点、批评缺点的方式达到常规养成的目的, 但容易让学生产生精神疲倦, 甚至是厌烦和抵触情绪。充分发挥学生喜爱的教育游戏的教育性, 以游戏为载体训练学生认真阅读, 仔细倾听等常规, 然后将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拓展, 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常规的养成。例如, 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常规时, 在学生开始《装配机器人》教育游戏之前, 不是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而是将游戏规则用简单的语言写入游戏帮助中, 并告诉学生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和认真阅读的需要, 否则在游戏任务的完成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甚至会导致游戏任务的失败。出于完成游戏任务的强烈意愿, 学生就会自觉地认真阅读。那些因不认真阅读游戏规则而无法进行游戏的学生, 则更能体会到认真阅读的重要性。
1.2教育游戏的娱乐性优势
娱乐性是教育游戏外在形式的价值体现, 也是教育游戏与其他教学媒体最显着的区别。教育游戏的娱乐性优势主要表现在交互性强、健康娱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
与其他教学媒体相比, 交互性强是教育游戏的突出特性之一, 也是教育游戏最能体现学生参与主动性的优势之一。正是由于教育游戏对学生操作进行及时信息反馈所凸显的强大交互性, 深深吸引着学生,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 教育游戏具有的健康性、科学性和教育针对性是使它具有游戏特性的同时获得教育性本质的砝码。学生在教育游戏中不会看到暴力和血腥, 不会遇到杀戮和色情, 但同样能够获得教育游戏带来的娱乐, 这就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从教育游戏中获得了更多的健康。
教育游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需要说明的是,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原本就带有浓厚的兴趣, 但这种兴趣更多的是出自于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强大功能和丰富资源的好奇心, 而非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熟识计算机之后, 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会逐渐变淡, 而这正需要运用具有卡通形象、具有丰富色彩和强大交互能力的教育游戏来调动和提高。只有将知识融入到教育游戏的内容中或将游戏操作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接时, 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游戏的价值, 才能真正实现“学得快乐, 导得轻松”。
2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建议
2.1提升驾驭力, 实现教育游戏应用最优化
首先, 教师要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教育游戏以其活泼的形式和趣味性吸引学生, 而学生出于自身的年龄特点, 其认知、自律和自学的能力还不足, 容易被游戏本身吸引而忽略对游戏承载和传递的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应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时, 更应当积极引导, 不时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
其次, 教师要对教育游戏的选择要慎重。教师在选择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游戏时, 首先要明确教育游戏也是一种教学媒体, 它的引入只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其次教师要根据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分析选择教育游戏, 并亲自进行试运行;最后要严格检查教育游戏知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最后, 教师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实现教育游戏最优化。只有具备了将教育游戏看作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意识后,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紧扣各个教学环节, 做好应对教育游戏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准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不会因教育游戏而耽误教学进度和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 不会出现对教育游戏进度的无法控制, 才能做到教育游戏应用的收放自如, 学生心力学习的收放适当。
2.2寻求团队合作, 保证游戏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目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教育游戏多是教师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的免费资源。由于经验、资金和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原因, 小学教师团队尚无能力开发出连续性的、整体性的教育游戏资源供教学使用。但互联网上的游戏资源除了免费的优点外, 其教育的针对性、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的连续性等参差不齐, 不能够很好的发挥教育游戏本身的优势。因此, 积极寻求与研究教育游戏的公益组织、高校机构及其他团体开展团队合作, 才能较好的保证教育游戏价值的充分发挥。
2.3家校沟通, 转变教育观念
受游戏沉溺负面宣传的影响, 家长对学生接触游戏和对教师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多是有所担心的。虽然教育游戏具有不可抹杀的教育性, 但它毕竟是游戏的信念在家长心中挥之不去, 家长对孩子沉溺于游戏的担心更是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增强联系, 一方面向家长开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育游戏, 传达正确的应用理念, 另一方面需要联合家长对学生课下的游戏时间和游戏内容进行适当的监管和控制, 逐步转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赵海兰, 祝智庭.关于教育游戏的定义与分类的探析[A].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 (GCCCE2006) 论文集[C], 2006.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篇8
一、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并未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内涵,有时过于夸大信息技术的功能,所以经常又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教学现象。从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现象去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1. 无关因子干扰过多,影响了学习重点
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视觉与听觉,可以呈现更多的资源信息。但问题也恰恰如此,一些教师为了凸显多媒体的视频效果,课件做得过于花哨。
这样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无意之中强化了与知识无关的因子,干扰了主要内容的感知。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针对教学内容,不能过分看重界面的情景效果,应突出数学的主要内容。
2. 媒体演示分量过重,忽视了传统手段
媒体演示确能达到直观、形象把静止的物像进行动态化的处理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学生的动手感知。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他完全依靠计算机的课件演示,学生从头到尾观察屏幕来回答与长方体有关的特征。我们觉得这样的教学又显示了另一方面的单调,在图形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直接触摸模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长方体的物件随手可得,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去找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如长方体的纸盒等),课中先让学生观察手上的物件去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它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是怎样的这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又是怎样的。当学生在认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时,可能会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刚才学生发现或者还没发现的特征。
3. 媒体展示时机不当,降低了思维价值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尤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思维活动的过程。而多媒体演示确实能很好地启迪思维并演绎思维过程,但如果运用时机不当就会降低学生的思维价值。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当学生尝试“37+25”的计算后,就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制作的动画课件。课件演示了个位上7根小棒加上5根小棒得到1根小棒,把12根中的10根捆成一捆移到十位上,则十位上就由原来的3个十加上2个十,再加上进过来的1个十得到6个十。显然课件的演示是相当形象的,但也正是课件的演示占据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先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计算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算或者先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摆一摆再去演示以上的课件,其思维效果就会不一样了。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合信息技术
我们知道教学研究一定包括教学手段的研究,而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那怎样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好地运用,我觉得应该抓住信息技术的特有功能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
1. 创设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会给课堂带来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而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一般可从生活化情境和本体性情境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但无论是生活化情境,还是本体性情境,总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要看情境是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二是要看情境是否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2. 突破难点
在数学课程中有许多内容单靠语言传输和传统手段的演示,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考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思索的问题,那用好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上的许多难点。比如“圆的面积”的教学,要让学生感知到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它的面积越接近长方形,这样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转化思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利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一个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并逐步展示拼图的过程。
同样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把圆柱沿着底面半径平均切分成8份、16份、32份,再把它们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学生在观察、想象中会感受到随着切分份数的增加,长方体底面的长越来越接近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
3. 拓展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说每一节内容和每一个教学环节只要精心设计,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那如何借助多媒体拓展思维,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如何借助多媒体引发学生多向思维;二是如何借助多媒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借助多媒体引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关键要针对内容的特点和思考的需要进行。比如在以上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除了把圆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之外,还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要求学生把圆割拼成其他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如果仅靠学生凭空想象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借助于多媒体就能把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演绎得非常清晰。
在借助多媒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做法上,特别要注意应该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后,再利用计算机呈现想象的图像,从而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高的本质内涵,先针对高的定义让学生好好地思考“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借助计算机从一个三角形先画上一条底边上的高后,就把这个三角形连同这条高一起进行旋转,使学生在屏幕上直观地看到不管三角形怎样转动,这条底上的垂线仍然是这条底上的高。
4. 联网运用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掌上电脑、智能手机只要有信号随时随地都可以从网上获取信息资源。这样的技术必将会引进到课堂中来,它是课堂教学形式变革的趋势之一。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把网线接进了教室,也有许多学校开通了校园无线网络。更有一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我们看到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即时把网上的视频、图片、数据直接展示到教室的屏幕上。
除了此之外,我们还曾经尝试过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方法或所要画的图在计算机上完成。教师可以通过总控制台反馈更多学生的作品和思考方法,及时地组织学生当堂评价、矫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能够实现快速、随机、面广的检测效果。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效率需要一定的设备,目前还只能在计算机教室里实现这样的即时评价要求,但我们相信随着技术与设备的快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一定有更多的教室实现这种即时评价的方式。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在“第十二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所说的:“未来的教室是云端教室,包括电子课本、电子课桌、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多维度的交互……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
当然互联网还可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比如我们一些教师借助互联网,把课堂上的课件、学习单等学习资源包发至学校网站或班级QQ群,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载继续温习。教师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QQ群聊天室里,组织或参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讨论或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家长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学习平台,为班级授课制下个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困难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落实了不同群体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这样不但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而且还符合当前小学生的喜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这不但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转变小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状态。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就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比较困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小学数学的辅助工具,会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和形象,帮助小学生从形象思想逐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小学数学里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定律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图形、动画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解决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这样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
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方式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通过数学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帮助小学生融入教学氛围,便于学生理解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解“圆周率”的教学中,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后,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圆周率的起源、发展以及应用,这样让学生更为直观,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在讲解“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标中的位置,让学生感受生活场景,效果逼真,这样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学校效果明显,这样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讲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学科,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和公式等,难以记忆和理解。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将抽象的图形和线段的变化过程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展示,非常便于讲解难点,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衔接和展示,减少了学生的思考负担,便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能让学生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小学数学概念讲解时,如“体积”概念,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全面、直观地展现各种物体的体积,展示生活中的水桶、油罐车等,有助于小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知识。不再局限于小学数学课本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扩展和充实教学资源,开阔知识视野。这样就能快速地呈现大容量的数学信息,也使小学生的学习不再依靠死记硬背,而更重视理解的科学学习方式,使知识融会贯通,更容易突破小学数学的难点知识点。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有助于优化教学结构,加快教学进程
由于学生对教育方式有着新的期待,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情况下,数学教师采取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设施,能够有效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科学指导性,教师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如,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并且能够验证学生对知识点解答的预期,展示了详细而具体的解题思路。在动画场景中直观感受,减少了学生疑惑的时间,小学生就能够紧跟教师的课堂教学进程。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多地依靠教师的单方向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这样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之后,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总结小学数学知识的规律以及累积解题技巧等。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优化了教学结构。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更多地将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而在新课改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侧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给予学生交流、思考。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环境下,在图像的展示下,学习将变得直观、形象。教师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而摒弃了机械性记忆,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
通过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得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能充分应用与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掌握和使用好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小学数学教学更有效率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冯英杰.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学周刊,2014(16).
[2]宋英娜.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3).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10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数学环境,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学习离不开图形知识。因此,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呈现图形资源, 为课堂教学营造数学环境, 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情境, 通过情景呈现教学任务, 使学生能始终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中,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 在进行“圆锥”的教学时,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演示圆锥的形成过程, 先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确定一个直角边为轴线, 让这个三角形按照这个轴线进行旋转, 旋转一周后停止, 得出一个新图形———圆锥。这一动态的信息的呈现, 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体验到了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 深刻理解了数学本质,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增进了学习体验, 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趣味性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的数学教学多是静态的素材呈现和语言的交流, 有时加以实物、挂图的解释和说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主动, 数学思维发散不到位, 学生学习枯燥、单调, 注意力容易分散, 如果教师将声效、动态图形, 或者是网页课件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体验趣味式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玩中学”, 就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实现了精讲、高效。
比如,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Flash课件, 展示生活中的蝴蝶、对称的建筑、字母M、数字8等, 在展示图片或者视频的时候, 播放背景音乐, 尤其是花蝴蝶飞来飞去的样子, 学生很是喜欢, 感觉学习趣味十足。教师借机提示学生:“蝴蝶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呢?左右有什么规律?”学生很容易理解对称的概念,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建立学习群, 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小学生对网络信息很感兴趣, 愿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为学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成立QQ群, 教师把自己的优秀教学成果———解题指导等上传到群共享里, 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下载学习, 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问题上传至群空间, 求得大家的帮助, 共同探讨问题, 提高能力。
比如, 有的学生把数字组成的纵横字谜、数独小游戏的软件发至空间, 供学生课余时间研究学习。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很多学生在群里进行交流方程的列法和解法, 有条件的学生利用手机拍摄了题目的图片或解答过程的图片, 上传到群空间, 节省了书写的时间, 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编写等因素, 现行教材中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内容很难体现出来。因此,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了枯燥感, 然而生活中的数学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与教材中的内容息息相关, 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生活中选择数学材料,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 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实用。
比如, 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 我在上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美丽校园的全景视频, 学生看到视频中美丽的校园, 心情无比激动, 思考着校园与我们的数学学习有什么关系。这即刻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渴望,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 我接着学生的思考, 提出问题:“你能说出我们校园里的建筑都在什么位置吗?”引入新课教学。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每个学生都能说出准确的位置来。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如果让你设计我们的校园, 你一定会把我们的校园设计得既科学又美观, 同学们, 请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美丽的校园吧。”教师找一个学生来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前利用电磁笔绘画。过一段时间, 一个个美丽的校园平面图映入眼帘, 很多学生设计的学校建筑位置科学合理, 既不遮挡阳光, 又有错落有致之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设计校园的这个学生, 画完后给学生讲解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在给大家讲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来到白板前修改这个学生的设计, 利用电磁笔点选原来的建筑图片, 移动到新的位置, 并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这样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了教学方法, 使学生方便地了解了建筑的位置关系, 明确了东南西北方向的确定。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实现了有效教学, 提高了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建设的不断推进, 它已经成为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 大多数教师都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尝试, 有效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在运用过程中, 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 出现了为了整合而整合的现象, 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科学选择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课程资源, 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11
关键词: 现代教育 媒体 技术 小学数学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l.现代教育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近年来,现代教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作为工具应用的一大发展,可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过去强调刺激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转向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感官进行的,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多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它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操作的融合
(1)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们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象)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2)多媒体电教手段促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传统电教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等可以同时表现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功能,而计算机最具胜力、最能显示多媒体特点的技术——人机的交互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徐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艰险时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不让错误传入下一堂课,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这样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内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矫正,更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识性误差。
(4)利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展个性,推动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意识。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差生吃不消,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 篇12
第一阶段:初识数学悖论, 外观形式上的数学美。
数学悖论中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几何中, 在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集合论、微积分等中都有很多。
例2: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数相等。
证明:设a、b为互不相同的两个数, 设c为他们的平均数, 即a+b=2c, 用 (a-b) 乘以两边得: (a+b) (a-b) =2c (a-b) , 展开a2-b2=2ac-2bc, 移项得:a2-2 ac=b2-2b c, 两边同加c2, a2-2ac+c2=b2-2bc+c2, 配方得 (a-c) 2= (b-c) 2, 两边开方得:a-c=b-c, 因此a=b。
多么神奇!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数可以相等, 那我们数学的研究基础在何处?研究价值又在何处?如此这样的悖论又何止千万, 在教学中若能有效利用, 学生定会对相应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阶段:再看数学悖论, 本质才是内在美。
数学上的许多东西, 只有认识到它的正确性, 理解了它内在数学价值, 也就是它的“内秀”才能感到其美好。
例3:“0与i谁大谁小?”
我们知道, 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数a和b, 或a>b或b>a, 两者不能同时成立, 并且:若a>b, b>c, 则a>c;若a>b, 则a+c>b+c;若a>b, c>0, ac>bc。在引入复数概念后许多同学会引起0与i谁大谁小的讨论, 根据上述基本性质我们对0与i进行如下探讨。
(1) 若i>0, 则i2>0×i两边同时乘以-1可得 (-1) 2>0× (-1) , 即1>0;另一方面, 对以上结果两边同时加1, 有-1+1>0+1, 即0>1。于是0>1且1>0, 矛盾。
(2) 若0>i, 两边同时加-i, 我们有0+ (-i) > (-i) +i, 即-i>0;两边同时乘以-i可得 (-i) >0×i, 即-1>0。
这样我们证明了无论0与i谁大谁小都会导出矛盾。在引入复数概念之后这是一个必然的结论:在实数范围内, 任何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而在复数范围内, 除非它们都是实数, 否则两个复数无法比较大小。
第三阶段:探究数学悖论, 以奇引趣, 用妙引趣, 彰显数学之美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依据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把教学分类时将“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美国学者约翰·A·拉斯卡提出以学习刺激的类型为标准的分类也强调学生经过努力突然发现预期学习成果, 知识来自内部的刺激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大家都意识到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若选取数学悖论作为刺激物, 不但可以达成数学史的教育功能, 同时还可以起到开阔学生视野, 用奇、用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例4:“1=2”悖论与除数不能为零的教学。
证明:设b=a, 那么ab=a2, 等式两端同时减去b2, 得:ab-b2=a2-b2, 于是b (a-b) = (a+b) (ab) 。用a-b除等式两边, 得b=a+b, 由b=a得a=2 a, 故1=2。
除法和分数的教学中除数不能为零和分母为零无意义, 从认识上来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什么除数不能为零?何为无意义?为何无意义?通过一个古老的悖论“1=2”, 学生就会更加容易从本质上明白分母不能为零的原因。
第四阶段:解决数学悖论, 完善数学完美人生。
例5:三次数学危机, 尽显完美主题。著名的Hippasus悖论、George Berkeley悖论、Bertrand A·W·Russell悖论分别导致了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数学工作者们在解决三个悖论的同时也进一步创造性的完善了数学, 使得科学王后再一次尽显风采。
林立军说数学史教学鉴过去而知未来, 感悟数学与社会, 能使学生感受前人严谨态度, 增强自我探索精神。在无理数、导数与微分以及集合论相关理论引入的时候用中国学者李秉德教授所提倡以欣赏活动为主的陶冶教学, 把三次数学危机的背景及其解决概要作一简介, 相信Hippasus悖论、George Berkeley悖论、Bertrand A·W·Russell悖论及其最终解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逐步完善日趋完美的过程, 这一感受对美育乃至德育以及学生日后发展的人生观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摘要:将数学悖论应用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以期达到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美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教育教学,数学美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07-03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05-14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05-21
谈谈小学数学教育07-15
小学教育数学10-05
小学数学快乐教育10-07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10-24
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10-16
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06-08
小学数学教育与困惑07-10